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57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五十七卷 |
第一百五十七卷目录
白芷部汇考
白芷图
山海经〈西山经 中山经〉
荀子〈劝学篇〉
罗愿尔雅翼〈茝〉
本草纲目〈白芷〉
白芷部艺文一
采药赋 唐陆龟蒙
药房赋 明王祎
白芷部艺文二〈诗〉
闻芷 明僧德祥
白芷部选句
白芷部杂录
白前部汇考
白前图
本草纲目〈白前〉
白微部汇考
白微图
尔雅〈释草〉
徐光启农政全书〈白薇考〉
本草纲目〈白微〉
白及部汇考
白及图
本草纲目〈白及〉
草木典第一百五十七卷
白芷部汇考
[编辑]释名
《茝》。〈礼记〉 药。〈山海经〉 《䖀》。〈山海经〉 莞。〈纲目〉 《兰槐》:〈荀子〉 白芷。〈本经〉
白茝:〈本经〉 芳香。〈本经〉 泽芬。〈别录〉 苻蓠。〈别录〉
蒚麻:〈纲目〉 《三闾小玉》。〈药谱〉
白芷图
《山海经》
[编辑]《西山经》
[编辑]虢山其草多药,䖀、芎䓖。
〈注〉药。“白芷。”
《中山经》
[编辑]崃山,其草多药。
〈注〉即䖀。
《荀子》
[编辑]《劝学篇》
[编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 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注〉兰槐,香草也,其根是为芷也。《本草》白芷一名白茝。陶弘景云:“《离骚》所谓兰茝也。”盖苗名兰茝,根名芷也。兰槐当是兰茝别名,故云兰槐之根是为芷也。渐,渍也,染也;滫,溺也。言虽香草浸渍于溺中,则可恶也。
《罗愿尔雅翼》
[编辑]茝
[编辑]《楚辞》以芳草比君子,而言茝者最多。盖茝,今香白芷 也,一物而多名。茝也,芷也,芳也,药也,䖀也。《说文》曰:“楚 谓之蓠,晋谓之䖀,齐谓之茝。”故《离骚》有辟芷,有芳芷, 有白芷,有白茝,有芬香,有药有芳。尝试论之,《楚辞》取 象于草木之芳洁者,无所不备,而君子比德于玉,乃 独略焉。王逸《章句》曰:“行清洁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 能解结者佩觿,能决疑者佩玦,故孔子无所不佩也。 详屈平之意,盖以清洁一介自处,自仁明以下有所 不敢居焉。故其言曰:“览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 之能?当以言楚之君臣,于草木臭香犹未能别,而况 能知玉之美耶?此所以有所详有所略也。芷,出近道 下湿地,处处有之,可作面脂,其叶名“高麻。”〈音历〉可用沐 浴,故曰:“浴兰汤兮沐芳。”古者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 帛、佩帨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明不敢专尔。
《本草纲目》
[编辑]白芷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徐锴云:“初生根干为芷。”则白芷之义取乎 此也。王安石《字说》云:“茝香可以养鼻,又可养体,故茝字从𦣞。”𦣞音怡,养也。许慎《说文》云:“晋谓之𦣞,齐谓之 茝,楚谓之蓠,又谓之药。生于下泽,芬芳与兰同德,故 骚人以‘兰茝’”为咏。而《本草》有芳香、泽芬之名,古人谓 之“香白芷”云。
集解
《别录》曰:“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东间甚多。叶可合香。 苏颂曰:‘所在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馀,粗细不等,白 色,枝干去地五寸以上’’。”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阔三 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 采,暴以黄泽者为佳。
《雷敩》曰:“凡采,勿用四条一处生者,名丧公藤,又勿用 马兰根。”
根修治
雷敩曰:“采得刮去土皮,细锉,以黄精片等分,同蒸一 伏时,㬠干,去黄精用。” 李时珍曰:“今人采根,洗刮寸截,以石灰拌匀,晒收,为 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气味
辛温无毒。
张元素曰:“气温,味苦、大辛。”气味俱轻,阳也。手阳明引 经本药,同升麻则通行手、足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 徐之才曰:“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
主治
《本经》曰:“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 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 《别录》曰:“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头眩目痒,可作膏 药。”
《大明》曰:“治目赤弩肉,去面皯疵瘢,补胎漏滑落,破宿 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𤻤,肠风痔瘘,疮痍疥癣,止痛 排脓。”
甄权曰:“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妇人沥血,腰痛血崩。” 张元素曰:“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 头面皮肤风痹燥痒。”
李时珍曰:“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 便去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 金疮。”
发明
《李杲》曰:“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 可缺也。”
刘完素曰:“治正阳明头痛,热厥头痛,加而用之。” 王好古曰:“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 肉,则入阳明可知矣。”
李时珍曰: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庚金,性温气厚, 行足阳明戊土,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肺者,庚之 弟,戊之子也。故所主之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 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 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 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按:王璆《百一选 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 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 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 下,遂命名都梁丸。”其药治头风眩运,女人胎前产后 伤风头痛,血风头痛皆效。戴原礼《要诀》亦云:“头痛挟 热,项生磊块者,服之甚宜。”又臞《仙神隐书》。言种白芷 能辟蛇。则《夷坚志》所载治蝮蛇伤之方。亦制以所畏 也。而本草不曾言及。
寇宗奭曰:“《药性论》言:白芷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 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致脐腹冷痛,皆由败 脓血所致,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 白芍药、白枯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丸梧子大。每空 心及食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乃以他药 补之。”
叶主治
《别录》曰:“作浴汤,去尸虫。”
李时珍曰:“浴丹毒,瘾𤺋风瘙。”
附方
《一切伤寒》神白散,又名“圣僧散。”治时行一切伤寒,不 问阴阳轻重,老少男女孕妇,皆可服之。用白芷一两, 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豉五十粒,水 二碗,煎服取汗,不汗再服。病至十馀日未得汗者,皆 可服之。此药可卜人之好恶也。如煎得黑色,或误打 翻,即难愈。如煎得黄色,无不愈者。煎时要至诚,忌妇 “人鸡犬见。”〈卫生家宝方〉
一切风邪:方同上。
风寒流涕:香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为末,蜡茶点服 二钱。〈百一选方〉
小儿流涕,是风寒也,白芷末、葱白捣丸小豆大,每茶 下二十丸,仍以白芷末、姜汁调涂太阳穴,乃食热葱 粥取汗。〈圣惠方〉
小儿身热:白芷煮汤浴之,取汗避风。〈子母秘录〉头面诸风:香白芷切,以萝卜汁浸透,日干为末。每服 二钱,白汤下,或以㗜鼻。〈直指方〉 “偏正头风,百药不治,一服便可,天下第一方也。”香白 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 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调下。〈谈埜翁试效方〉 头风眩运:都梁丸见“《发明》下。”
眉棱骨痛,属风热与痰。白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 服二钱,茶清调下。〈丹溪纂要〉
风热牙痛: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芡子大, 频用擦牙。此乃濠州一村妇以医人者。庐州郭医云: “绝胜他药也。”或以白芷、吴茱萸等分,浸水漱涎。〈医林集要〉 一切眼疾:白芷、雄黄为末,炼蜜丸龙眼大,朱砂为衣。 每服一丸,食后茶下,日二服。名“还睛丸。”〈普济方〉 口齿气鼻:《百一选方》:用香白芷七钱为末,食后井水 服一钱。《济生方》:用白芷、川芎等分为末,蜜丸芡子 大,日噙之。
盗汗不止:太平白芷一两,辰砂半两,为末。每服二钱, 温酒下,屡验。〈朱氏集验方〉
血风反胃:香白芷一两切片,瓦炒黄为末,用猪血七 片,沸汤泡七次,蘸末食之,日一次。〈妇人良方〉
脚气肿痛:白芷、芥子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效。〈医方摘要〉 妇人白带:白芷四两,以石灰半斤,淹三宿,去灰切片, 炒研末,酒服二钱,日二服。〈医学集成〉
妇人难产:白芷五钱,水煎服之。〈唐珤经验方〉 胎前产后乌金散,治胎前产后虚损,月经不调,崩漏, 及横生逆产。用白芷、百草霜等分为末,以沸汤入童 子小便,同醋调服二钱。丹溪加滑石,以芎归汤调之。 〈普济方〉
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 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小便气淋,结涩不通:白芷醋浸焙干二两为末,煎木 通、甘草,酒调下一钱,连进二服。〈普济方〉
鼻衄不止。就以所出血,调白芷末涂山根。立止。〈简便方〉 小便出血:白芷、当归等分为末,米饮每服二钱。〈经验方〉 肠风下血:香白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神效。〈余居士选 奇方〉
《痔漏出血》方同上,并煎汤熏洗。〈直指方〉
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 涂之,即消。〈医方摘要〉
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傅之。〈卫生易简方〉
乳痈初起:“白芷、贝母各二钱为末,温酒服之。”〈秘传外科方〉 疔疮初起:白芷一钱,生姜一两,擂酒一盏,温服,取汗 即散。此陈指挥方也。〈袖珍方〉
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 小儿丹瘤,游走入腹必死。初发急以“截风散”截之,白 芷、寒水石为末,生葱汁调涂。〈全幼心鉴〉
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集简方〉
解砒石毒:白芷末并水服二钱。〈事林广记〉
诸骨哽咽:白芷、半夏等分为末,服一钱即呕出。〈普济方〉 毒蛇伤螫: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 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末一 斤灌之,觉脐中搰搰然,黄水自口出,腥秽逆人,良久 消缩如故。云:“以麦门冬汤调尤妙,仍亦末搽之。”又金 山寺僧为蛇伤,一脚溃烂,百药不愈。一游僧以新水 数洗净,腐败见白筋,挹干,以白芷末入胆矾、麝香少 许掺之。恶水涌出。日日如此。一月平复。〈洪迈夷坚志〉 小儿身热:“白芷苗、苦参等分煎浆水,入盐少许洗之。” 〈卫生总微论〉
白芷部艺文一
[编辑]《采药赋》〈并序〉 唐陆龟蒙
[编辑]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以比之君子。定情属思,聊为赋云。
“日正融冷,春归饰荒,睹一时之流恨,抚万古之遗香。 问人则不屈不宋,说地则非潇非湘。搴其荣烟携而 动色,擢其体雪挺而腾光。”讽畔《牢愁》,子云于焉华皓; 吟哀时命,曼倩由是摧藏。情思矜年,慵情畏晚。胡绳 系晷以难驻,藒车载春而不返。“陋君折杨柳,须为送 行;陋君采芙蓉,仍劳赠远。”岂如阴晴互出,稚艳相迎, “隈回凤喜,怨盼鸿惊。侍笑者青琴作号,顾谓者碧玉 为名。偷襞积,竞萦盈。目斜波而水怯,鬓叠叶而云争。 兰在口以时闻,娇如连琐;蕙牵心而不定,飘若悬旌。 契叩难申,融怡自许。石能潜遁以求偶,山亦浮来而 命侣。誓不为岩阿竹,冉冉孤生;誓不为涧底松,亭亭 独处。”于是欺皓本,掩缩蕤。房红者自破,蒂缥者谁披? 望怀沙之浦,咏遗襟之词。烟分而麝墨犹湿,绮断而 龙刀合知。只言“长信长门,年年可恨。未必倾城倾国个个生悲。”临阶踯躅以虚徐,当户蔷薇兮绰约。蜂咋 叶而先尽,莺踶枝而易落。未若北堂公子,树芳草忘 忧;南国佳人,佩生香辟恶。露茁烟冶,风条翠谑。不知 海傍之期远,不信人“间之命薄。”休为上计掾,空寻宝 钗;聊作侍中郎,且乘金络。别有庐江小吏,蜀郡长卿, 或支离而筑恨,或调笑以衷情。不同乎禀簪裾而雾 悄,秉礼义以霜明。郑交甫则江边佩解,萼绿华则席 上诗成。彼怡神而致问,皆护节而含贞。竦惧趋前,虽 陈辞而往愬;迁延却立,终结抱而难平。泪滴堪穿,肠 回好“系。虫丝织怨以成段,象酒蠲愁而判剂。江仆射 之孤灯向壁,不少凄迷;张记室之少妇当垆,应还细 丽。景方骀荡,思已低摧。酒疲于子建为使,花困于灵 均作媒。何庶物之相负,痛妍华而未回。莫与心伤瑶 圃,从惊𫛸鴂;如防胆怯空屏,宜画魁堆。剩欲追寻,徒 嗟缅邈。杯形连理而终在,扇样合欢而可”学。“若遇刘 公伯雅,梦亦沈沈,如逢王母少儿,昼还数数。”
《药房赋》明·王祎
[编辑]夫何美人之练要兮,蹇好修以为常。既昭质之弗亏 兮,又姱节之孔彰。爰托物以自表兮,曰清修之是将。 滋幽兰而树蕙兮,兰为佩而蕙为𬙋。褰薜荔以为衣 兮,集芙蓉以为裳。既所服之孔修兮,粲芬芬其文章。 所处欲其芳华兮,又申之以药房。何斯房之结构兮, 独以药而为之。荐芳馨之菲菲兮,绚繁饰以陆离。文 “杏焕以成梁兮,琢《辛夷》而为楣。”橑木兰之差差兮,棁 文藻其纷披。缭疏牖以杜衡兮,扈素壁以江蓠。桂树 郁其当轩兮,阴团团而成帷。陈百草为庭实兮,肆把 翫乎琼枝。袭芸编以总总兮,緪空桑之朱丝。餐繁英 与落蕊兮,饮沆瀣以自怡。澹逍遥以容与兮,聊栖迟 而偃仰。抚荣华之未艾兮,眷兹药以自况。维药之泽 兮,所以示昭质之匪饰也;维药之馨兮,所以表姱节 之不忒也。朝夕处乎斯房兮,信修洁之不忘。苟所好 之绝俗兮,人不知其何伤。方世俗之溷浊兮,糅薰莸 而莫质。萧艾蔽乎中野兮,葹菉薆其盈室。彼恶樧果 何物兮,亦杂然而充帏。众舍是而尚非兮,孰于芳其 能祇?何美人之耿介“兮,乃独为此度也。夫岂傲世以 自异兮,亦惟好修之故也。”委厥美以自弃兮,固非其 心之所安也。使矫名而无实兮,又胡若是拳拳也。顾 余生之侘傺兮,曾靡求乎安处。块独守此敝庐兮,蓬 蒿纷其环堵。虽凝尘之满席兮,情晏然犹冲豫。外物 一无所徇兮,曰惟德之为馨。冀和顺之中积兮,致英 华之外形。徒洁修以自表兮,愧非予之所能。既好尚 有不同兮,又孰揆予之中情?幸美人之婵娟兮,夙与 予其目成。欲相仍乎斯房兮,恐莫坚乎芳盟。命灵氛 为予筳篿兮,灵氛告予以吉占。曰:“外好虽不同兮,实 中情之可坚。”闻斯语以悒郁兮,恐佳期之迟莫。思美 人而未见兮,怅盘桓而延伫。将何物以结“言兮,怅众 芳之已萎。采芳洲之杜若兮,聊遗予之所思。愿相从 而相羊兮,终岁晏以为期。”虑誓言之未固兮,结微情 以成词。
白芷部艺文二〈诗〉
[编辑]《闻芷》明·僧德祥
[编辑]白芷花开绕屋香,一时秋思入江乡。云多水阔人难 见,《楚竹歌》声动夕阳。
白芷部选句
[编辑]楚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又〉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杜蘅与芳芷。〈又〉既替余以蕙𬙋兮,又申之以揽茝。 《九歌》:“沅有芷兮澧有兰。”
《九章》“揽大薄之芳茝兮, 宋玉招魂。”“菉𬞟齐叶兮白芷生。”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衡兰芷若。”
王褒《九怀》:“芷闾兮药房,奋摇兮众芳。”〈又〉结荣茝兮逶 迤,
晋张衡《思元赋》,“珍萧艾于重笥兮,谓蕙芷之不香。” 嵇康诗,“弃此荪芷,袭彼萧艾。”
唐李白诗:“芳馥茝兰蕤。” 皮日休诗:“艇子小且兀,绿湖荡白芷。”
宋苏轼诗:《白芷来江南》。〈又〉佩芷袭芳荪。
范成大诗:“𬞟芷迷烟路
白芷部杂录
[编辑]《礼记·内则》:“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兰,则受 而献诸舅姑。”
《字说》:“茝可以养鼻,又可以养体。” 《楚辞芳草谱》:《楚辞》以芳草比君子,而言茝者最多,盖 今香白芷也。出近道下湿地,可作面脂。其叶可用沐 浴,故曰“浴兰汤兮沭芳。”
白前部汇考
[编辑]释名
白前。〈纲目〉 石蓝:〈唐本草〉
嗽药。〈唐本草〉
白前图
《本草纲目》
[编辑]白前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名义未详。”
集解
陶弘景曰:“白前出近道,根似细辛而大,色白不柔,易 折。《气嗽方》多用之。”
苏恭曰:“苗高尺许,其叶似柳,或似芫花。根长于细辛, 白色。生洲渚沙碛之上,不生近道,俗名石蓝,又名嗽 药。今用蔓生者,味苦,非真也。”
《马志》曰:“根似白微牛膝辈。二月、八月采,阴干用。” 陈嘉谟曰:“似牛膝粗长坚直易断者,白前也。似牛膝, 短小柔软能弯者,白微也。近道俱有,形色颇同,以此 别之,不致差误。”
根修治
《雷敩》曰:“凡用,以生甘草水浸一伏时,漉出,去头须了, 焙干收用。”
气味
甘微温无毒。
甄权曰:“辛。”
苏恭曰:“微寒。”
主治
《别录》曰:“胸胁逆气,欬嗽上气,呼吸欲绝。”
《大明》曰:“主一切气,肺气烦闷,贲豚肾气。”
李时珍曰:“降气下痰。”
发明
寇宗奭曰:“白前能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 使,尤佳。”
李时珍曰:“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阴药也。长于 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若虚而长哽气者,不 可用也。张仲景治嗽而脉浮,泽漆汤中亦用之。其方 见《金匮要略》,药多不录。”
附方
久嗽唾血:白前桔梗、桑白皮三两炒,甘草一两炙,水 六升,煮一升,分三服。忌猪肉、菘菜。〈外台秘要〉
久欬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常作水 鸡声者,白前汤主之。白前二两,紫菀、半夏各三两,大 戟七合,以水一斗渍一宿,煮取三升,分作数服。禁食 羊肉、饧糖,大佳。〈深师方〉
久患。呷欬嗽,喉中作声不得眠:取白前焙捣为末, 每温酒服二钱。〈深师方〉
白微部汇考
[编辑]释名
《葞》。〈尔雅〉 《春草》:〈尔雅〉
白薇。〈别录〉 薇草。〈别录〉
白幕:〈别录〉 骨美。〈别录〉
《知微老》。〈药谱〉
白微图
《尔雅》
[编辑]释草
[编辑]《葞》。〈音尾〉《春草》:
〈注〉一名“芒草。”《本草》云:〈疏〉“药草也,郭云一名芒草,《本草》云”者,案《本草》“芒草一名葞,一名春草。陶注云:‘今是处皆有,叶青辛烈者良,今俗呼为菵草也。郭云芒草者,所见本异也’。”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白薇考
[编辑]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生平原川 谷,并陕西诸郡,及滁州,今钧州密县山野中亦有之。 苗高一二尺,茎叶俱青,颇类柳叶而阔短,又似女娄 脚叶而长硬,毛涩。开花红色。又云紫花结角,似地稍 瓜而大,中有白瓤。根状如牛膝根而短,黄白色。味苦 咸,性平、大寒,无毒。恶大黄、黄芪、大戟、干姜、干漆、山茱 萸、大枣。
救饥
采嫩叶,煠熟,水淘净,油盐调食,并取嫩角煠熟亦可。
《本草纲目》
[编辑]白微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微,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按:《尔雅》:“葞,春草也。” “微”、“葞”音相近,则“白”、“微”又葞音之转也。《别录》以葞为莽 草之名,误矣。
集解
《别录》曰:“白微,生平原川谷。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陶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
苏颂曰:“今陕西诸郡及舒、滁、润、辽州亦有之。茎叶俱 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其根黄白色, 类牛膝而短小”,今人八月采之。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以糯米泔汁浸一宿,取出去髭,于槐 砧上细锉蒸之,从申至巳,晒干用。”
李时珍曰:“后人惟以酒洗用。”
气味
苦咸平无毒。
《别录》曰:“大寒。”
徐之才曰:“恶黄耆、大黄、大戟、干姜、大枣、干漆、山茱萸。”
主治
《本经》曰:“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 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别录》曰:“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陶弘景曰:“治惊邪风狂,痓病,百邪鬼魅。” 李时珍曰:“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发明
王好古曰:“古方多用治妇人,以《本草》有疗伤中淋露 之故也。”
李时珍曰:“白微古人多用,后世罕能知之。”按:张仲景 治妇人产中虚烦呕逆,安中益气竹皮丸方中用白 微,同桂枝一分,竹皮、石膏三分,甘草七分,枣肉为大 丸,每以饮化一丸服。云有热者倍白微,则白微性寒, 乃阳明经药也。徐之才《药对》言白微恶大枣,而此方 又以枣肉为丸,盖恐诸药寒凉伤脾胃耳。朱肱《活人 书》。治风温发汗后。身犹灼热。自汗身重。多眠。鼻息必 鼾。语言难出者。萎蕤汤中亦用之。孙真人《千金方》。有 诏书发汗。白微散焉。
附方
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白微贝母、款冬花一两,百部二 两,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方〉
妇人遗尿,不拘胎前产后:白微芍药各一两为末,酒 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血淋、热淋:方同上。
妇人血厥,人平居无疾苦,忽如死人,身不动摇,目闭 口噤,或微知人,眩冒移时方寤,此名血厥,亦名“郁冒。” 出汗过多,血少,阳气独上,气塞不行,故身如死。气过 血还,阴阳复通,故移时方寤。妇人尤多此证。宜服白 微汤:用白微、当归各一两人参半两甘草一钱五分 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本事方〉
金疮血出白,微为末贴之。〈儒门事亲方〉
白及部汇考
[编辑]释名
白及。〈本经〉 白给。〈别录〉
甘根。〈本经〉 臼根。〈纲目〉
连及草。〈本经〉 罔达罗喝悉多。〈金光明经〉
白及图
《本草纲目》
[编辑]白及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其味苦而 曰甘。根,反言也。吴普作“臼根。”其根有臼亦通。《金光明 经》谓之罔达罗喝悉多。又《别录》有名未用白给,即白 及也。性味功用皆同。系重出,今并为一。
集解
《别录》曰:“白及,生北山川谷,及冤句及越山。”
又曰:“白给,生山谷。叶如藜芦,根臼相连,九月采。” 《吴普》曰:“茎叶如生姜藜芦。十月花直上,紫赤色,根臼 连,二月、八月、九月采。”
陶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 间有毛。方用亦稀,可以作糊。”
韩保昇曰:“今出申州。叶似初生棕苗叶及藜芦。三、四 月抽出一台,开紫花。”七月实熟,黄黑色,冬凋。根似菱, 有三角,白色,角头生芽。八月采根用。
《苏颂》曰:“今江淮、河、陕、汉、黔诸州皆有之。生石山上。春 生苗,长一尺许。叶似栟榈,两指大,青色。夏开紫花,二 月、七月采根。”
李时珍曰:“韩保昇所说形状正是,但一科止抽一茎, 开花长寸许,红紫色,中心如舌,其根如菱米,有脐,如 凫茈之脐,又如扁扁螺旋纹。性难干。”
根气味
苦平无毒。
《别录》曰:“辛,微寒。白给辛平,无毒。”
《吴普》曰:“神农:苦;黄帝:辛;李当之:大寒;雷公:辛,无毒。” 《大明》曰:“甘,辛。”
李杲曰:“苦、甘,微寒,性涩,阳中之阴也。”
徐之才曰:“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反乌 头。”
主治
《本经》曰:“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 击,痱缓不收。”
甄权曰:“除白癣疥虫,结热不消,阴下痿,面上皯疱,令 人肌滑。”
大明曰:“止惊邪,血邪,血痢,痫疾风痹,赤眼症结,温热 疟疾,发背瘰𤻤,肠风痔瘘,扑损,刀箭疮,汤火疮,生肌 止痛。”
李杲曰:“止肺血。”
《别录》曰:“白给,主伏虫白。”肿痛。
发明
苏恭曰:“山野人患手足皲拆者,嚼以涂之,有效,为其 性粘也。”
苏颂曰。今医家治金疮不瘥。及痈疽方。多用之。 朱震亨曰。凡吐血不止。宜加白及。
李时珍曰:“白及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故能入肺止 血,生肌治疮也。”按:洪迈《夷坚志》云:“台州狱吏悯一大 囚,囚感之,因言:‘吾七次犯死罪,遭讯拷,肺皆损伤,至 于呕血。人传一方,只用白及为末,米饮日服,其效如 神’。”后其囚凌迟,刽者剖其胸,见肺间窍穴数十处皆 白,及填补,色犹不变也。洪贯之闻其说,赴任,洋州一 卒忽苦喀血甚危,用此救之,一日即止也。《摘元》云:“试 血法吐在水碗内,浮者,肺血也;沈者肝血也;半浮半 沈者,心血也。各随所见,以羊肺、羊肝、羊心煮熟,蘸白 及末,日日食之。”
附方
鼻衄不止,津调白及末,涂山根上,仍以水服一钱,立 止。〈经验方〉
心气疼痛:白及石榴皮各二钱为末,炼蜜丸黄豆大。 每服三丸,艾醋汤下。〈生生编〉
重舌鹅口白及末,乳汁调涂足心。〈圣惠方〉
妇人阴脱白及川乌头等分为末,绢裹一钱,纳阴中, 入三寸,腹内热即止,日用一次。〈广济方〉疔疮肿毒:白及末半钱以水澄之,去水摊于厚纸上 贴之。〈袖珍方〉
打跌骨折,酒调白及末二钱服,其功不减自然铜、古 铢钱也。〈永类方〉
刀斧伤损白及石膏锻等分为末掺之,亦可收口。〈济急 方〉
手足皲裂白及末,水调塞之。勿犯水。〈济急方〉
汤火伤灼:白及末,油调傅之。〈赵真人方。〉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