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71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七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一卷目录
肉苁蓉部汇考
肉苁蓉图
本草纲目〈肉苁蓉〉
肉苁蓉部纪事
见肿消部汇考
见肿消图
本草纲目〈见肿消〉
百脉根部汇考
本草纲目〈百脉根〉
骨碎补部汇考
骨碎补图
本草纲目〈骨碎补〉
鬼督邮部汇考
鬼督邮图
本草纲目〈鬼督邮〉
徐长卿部汇考
徐长卿图
本草纲目〈徐长卿〉
刘寄奴部汇考
刘寄奴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野生姜考〉
本草纲目〈刘寄奴草〉
刘寄奴部纪事
蒲公英部汇考
蒲公英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孛孛丁菜考〉
本草纲目〈蒲公英〉
草木典第一百七十一卷
肉苁蓉部汇考
[编辑]释名
肉苁蓉。〈纲目〉 《肉松容》。〈纲目〉
黑司命。〈纲目〉
肉蓉苁图
《本草纲目》
[编辑]肉苁蓉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 之貌。
集解
《别录》曰:“肉苁蓉,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门。五月五日 采,阴干。”
《吴普》曰:“生河西山阴地,丛生,二月至八月采。”
陶弘景曰:“代郡、雁门属并州,多马处便有之,言是野 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以作羊肉羹,补虚乏极佳。 亦可生啖。河南间至多。今第一出陇西,形扁黄,柔润, 多花而味甘。次出北国者,形短而少花。巴东、建平间 亦有,而不佳也。”
苏恭曰。此乃论草苁蓉也。陶未见肉者。今人所用。亦 以草苁蓉刮去花。代肉苁蓉。功力稍劣。
韩保昇曰:“出肃州福禄县沙中。三月、四月掘根,长尺 馀,切取中央好者三、四寸,绳穿阴干。八月始好。皮有 松子鳞甲。其草苁蓉,四月中旬采,长五、六寸至一尺 以来,茎圆紫色。”
大明曰:“生㪍落树下,并土堑上。”此即非马交之处。陶 说误尔。又有花苁蓉,即暮春抽苗者,力较微尔。 苏颂曰:“今陕西州郡多有之,然不及西羌界中来者, 肉厚而力紧。旧说是野马遗沥所生。今西人云:大木 间及土堑垣中多生,乃知自有种类尔。”或疑其初生 于马沥,后乃滋殖,如茜根生于人血之类是也。五月 采取,恐老不堪。故多三月采之。
朱震亨曰:“河西混一之后,今方识其真形,何尝有所谓鳞甲者。”盖苁蓉罕得,人多以金莲根用盐盆制而为之,又以草苁蓉充之,用者宜审。
《陈嘉谟》曰:“今人以嫩松稍盐润伪之。”
修治
《雷敩》曰:“凡使,先须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去沙土、 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有此能隔 人心前气不散,令人上气也。以甑蒸之,从午至酉,取 出,又用酥炙得所。”
气味
甘微温无毒。
《别录》曰:“酸、咸。”
《吴普》曰:“神农、黄帝:咸;雷公:酸,李当之,小温。”
主治
《本经》曰:“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 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
《别录》曰:“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甄权曰:“益髓,悦颜色,延年,大补壮阳,日御过倍,治女 人血崩。”
《大明》曰:“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 肉,缓腰膝,男子泄精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
发明
王好古曰:“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乃肾经血分 药也。凡服苁蓉以治肾。必妨心。”
朱震亨曰:“峻补精血。骤用反动。大便滑也。”
雷敩曰:“强筋健髓。以苁蓉、鱓鱼二味为末,黄精汁丸 服之,力可十倍。”此说出《乾宁记》。
苏颂曰:“西人多用作食,只刮去鳞甲,以酒浸洗去黑 汁,薄切,合山芋、羊肉作羹,极美好,益人,胜服补药。” 寇宗奭曰:“洗去黑汁,气味皆尽矣。然嫩者方可作羹, 味苦入药,少则不效。”
附方
补益劳伤,精败面黑用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细切, 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食。〈药性论〉 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 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汗多便閟,老人虚人皆可用。肉苁蓉炒干焙二两,研 沈香末一两为末,麻子仁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七 十丸,白汤下效。〈济生方〉
消中易饥:肉苁蓉山茱茰五味子为末。蜜丸梧子大。 每盐酒下二十丸。〈医学指南〉
《破伤风》病,口禁身强:肉苁蓉切片晒干,用一小盏,底 上穿定,烧烟于疮上熏之,累效。〈总微〉
肉苁蓉部纪事
[编辑]《二酉委谭》:“甘州多琐阳肉。苁蓉琐阳”,形甚不雅,茎上 生肉,苁蓉生土中,掘得之,形甚大,色红,鲜如肉。助甫 欲一识之,令卒之田间,掘得舁来,俨如一大人臂,因 悟苏子瞻所烹肉苁蓉耳,宜其不能仙也。
见肿消部汇考
[编辑]释名
见“肿消。”〈图经〉
见肿消图
《本草纲目》
[编辑]见肿消集解
[编辑]《苏颂》曰:“生筠州。春生苗、叶,茎紫色,高一、二尺。叶似桑 而光,面青紫赤色。采无时。”
气味
酸涩有微毒。
主治
《苏颂》曰:“消痈肿及狗咬,𢭏叶贴之。”
附方
一切肿毒及伤寒遗毒,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用见肿消草,生白及生白蔹、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 麻根,捣成饼,入芒消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若加 金线、重楼及山慈姑尢妙。〈伤寒蕴要〉
百脉根部汇考
[编辑]图阙
《本草纲目》。
百脉根集解
[编辑]苏恭曰:“出肃州巴西。药似苜蓿,花黄,根如远志。二月、 八月采根,日干。”
李时珍曰:按《唐书》作“柏脉根。”肃州岁贡之。《千金外台》、 大方中亦时用之,今不复闻此。或者名称又不同也。
根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唐本草》曰:“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酒浸或水 煮,丸散兼用。”
骨碎补部汇考
[编辑]释名
猴姜。〈拾遗〉 《骨碎补》:〈开宝〉
胡狲姜。〈纲目〉 石毛姜。〈纲目〉
《石庵䕡》:〈纲目〉
骨碎补图
《本草纲目》
[编辑]骨碎补释名
[编辑]陈藏器曰: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 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 孙姜,象形也。
李时珍曰:庵䕡主折伤破血。此物功同,故有“庵䕡”之 名。
集解
《马志》曰:“骨碎补,生江南。根寄树石上,有毛,叶如庵䕡。” 陈藏器曰:“岭南虔吉州亦有之。叶似石韦,而一根馀 叶生于木。”
《大明》曰:“是树上寄生草,根似姜而细长。”
苏颂曰:“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皆有之。生木或石上, 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赤毛及短叶附之,又 抽大叶成枝。叶面青绿色,有青黄点;背青白色,有赤 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采根入药。”
寇宗奭曰:“此苗不似姜,亦不似庵䕡。每大叶两旁,小 叶叉牙,两两相对,叶长有尖瓣也。”
李时珍曰:“其根扁长,略似姜形。其叶有桠缺,颇似《贯 众叶》。”谓“叶如庵䕡者殊谬。如石韦者亦差。”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用铜刀刮去黄赤毛,细切,蜜拌润,甑 蒸一日,晒干用。急用,只焙干,不蒸,亦得也。”
气味
苦温无毒。
《大明》曰“平。”
主治
《开宝》曰:“破血,止血,补伤折。”
甄权曰:“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手足不收, 上热下冷。”
《大明》曰:“恶疾蚀烂肉,杀虫。”
李时《珍》曰:“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治耳鸣及肾虚久 泄牙疼。”
发明
苏颂曰:“骨碎补,入妇人血气药。蜀人治闪折筋骨伤 损,取根𢭏筛,煮黄米粥和裹伤处,有效李时珍曰:“骨碎补,足少阴药也,故能入骨治牙及久 泄痢。昔有魏刺史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 末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 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雷公炮炙论》用此方治耳鸣, 耳亦肾之窍也。案:戴原礼《证治要诀》云:痢后下虚,不 善调养,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两足痿软,或痛或 痹,遂成痢风。宜用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仍以 骨碎补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牛膝、 杉木节、萆薢、白芷、南星煎汤,频频熏洗。此亦从肾虚 骨痿而治也。
附方
虚气攻牙,齿痛血出或痒痛:骨碎补二两,铜刀细锉, 瓦锅慢火炒黑为末。如常揩齿,良久吐之,咽下亦可。 刘松石云:“此法出《灵苑方》,不独治牙痛,极能坚骨固 牙,益精髓”,去骨中毒气疼痛。牙动将落者,数擦立住, 再不复动。经用有神。
风虫牙痛:骨碎补、乳香等分为末,糊丸塞孔中,名“金 针丸。”〈圣济总录〉
耳鸣耳闭,“《骨碎补》削作细条,火炮,乘热塞之。”〈苏氏图经〉 病后发落,胡孙姜、野蔷薇嫩枝煎汁刷之。
肠风失血:胡孙姜烧存性,五钱,酒或米饮服。〈仁存方〉
鬼督邮部汇考
[编辑]释名
独摇草:〈唐本草〉 《鬼督邮》:〈纲目〉
鬼督邮图
《本草纲目》
[编辑]鬼督邮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此草独茎而叶攒其端无风自动,故曰“鬼 独摇草。”后人讹为“鬼督邮”尔。因其专主鬼病,犹司鬼 之督邮也。古者传舍有督邮之官主之。徐长卿《赤箭》 皆治鬼病,故并有“鬼督邮”之名,名同而物异。
集解
苏恭曰:“鬼督邮所在有之,有必丛生,苗惟一茎,茎端 生叶,若伞状,根如牛膝而细黑。今人以徐长卿代之, 非也。”
韩保昇曰:“茎似细箭簳,高二尺以下。丛生茎端,状如 伞。花生叶心,黄白色。根横生而无须。二月、八月采根。” 徐长卿“赤箭”,并有“鬼督邮”之名,而主治不同,审用之。 李时珍曰:“鬼督邮与及己同类,根苗皆相似。但以根 如细辛而色黑者为及己,根如细辛而色黄白者为 鬼督邮。”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细锉,用生甘草水煮一伏时,日干用。”
气味
辛苦平无毒。
李时珍曰:“有小毒。”
主治
《唐本草》曰:“鬼疰,卒忤中恶,心腹邪气,百精毒,温疟疫 疾,强腰脚,益膂力。”
发明
李时珍曰:按东晋《深师方》:“治上气欬嗽、邪嗽、鱢嗽、冷 嗽,四满丸”,用鬼督邮同蜈蚣、芫花、踯躅诸毒药为丸, 则其有毒可知矣。非毒药不能治鬼疰邪恶之病。《唐 本》云“无毒”,盖不然
徐长卿部汇考
[编辑]释名
《鬼督邮》:〈本经〉 《别仙踪》。〈图经〉
徐长卿:〈纲目〉 《石下长卿》。〈纲目〉
徐长卿图
《本草纲目》
[编辑]徐长卿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徐长卿,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 名之。《名医别录》于“有名未用,复出石下长卿”条云:“一 名徐长卿。”陶弘景注云:“此是误耳,方家无用,亦不复 识。”今考二条,功疗相似。按:《吴普本草》云:徐长卿,一名 石下长卿。其为一物甚明,但石间生者为良,前人欠 审,故尔差舛。
陶弘景曰:“鬼督邮之名甚多,今俗用徐长卿者,其根 正如细辛,小短扁扁尔,气亦相似。今狗脊散用鬼督 邮者,取其强悍宜腰脚,故知是徐长卿,而非鬼箭、赤 箭。”
集解
《别录》曰:“徐长卿,生泰山山谷及陇西,三月采。”
又曰:“石下长卿,生陇西山谷池泽,三月采。”
苏恭曰:“所在川泽有之。叶似柳,两叶相当,有光泽。根 如细辛,微粗长,黄色,而有臊气。今俗以代鬼督邮”,非 也。鬼督邮,自有本条。
韩保昇曰:“生下湿川泽之间。苗似小桑,两叶相对。三 月苗青,七月、八月著子,似萝藦子而小。九月苗黄,十 月凋,八月采根,日干。”
苏颂曰:“今淄、齐、淮、泗间皆有之。三月、四月采,谓之‘《别 仙踪》’。”
李时珍曰:“鬼督邮及己之乱,杜衡,其功不同,苗亦不 同也。徐长卿之乱,鬼督邮其苗不同,其功同也。杜衡 之乱细辛,则根苗功用皆仿佛,乃弥近而大乱也,不 可不审。”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粗杵,拌少蜜令遍,以瓷器盛,蒸三伏 时,日干用。”
气味
辛温无毒。
《别录》曰:“石下长卿,咸平,有毒。”
《吴普》曰:“徐长卿,一名石下长卿,神农、雷公辛。”
李时珍曰:“治鬼之药多有毒,当从《别录》。”
主治
《本经》曰:“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久服强悍 轻身。”
《别录》曰:“益气延年。”
又曰:“石下长卿,主鬼疰精物邪恶气,杀百精蛊毒,老 魅注易,亡走啼哭,悲伤恍惚。”
发明
李时珍曰:《抱朴子》言:上古辟瘟疫。有徐长卿散。良效。 今人不知用此。
附方
《小便关格徐长卿汤》:治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 下妨闷。徐长卿炙,半两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一两 滑石二两槟榔一分瞿麦穗半两每服五钱,水煎,入 朴硝一钱,温服,日二服。〈圣惠方〉
《注车》注船:凡人登车船,烦闷头痛欲吐者,宜用徐长 卿、石长生、车前子、车下李根皮各等分,捣碎,以方囊 系半合于衣带及头上,则免此患。〈肘后方〉
刘寄奴部汇考
[编辑]释名
《刘寄奴》:〈纲目〉 乌藤菜。〈纲目〉
金寄奴:〈大明〉 野生姜。〈农政全书〉刘寄奴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野生姜考
[编辑]《本草》名“刘寄奴。”生江南,其越州、滁州皆有之,今中牟 南沙冈间亦有之。茎似艾蒿,长二三尺馀,叶似菊叶 而瘦细,又似野艾蒿叶亦瘦细,开花白色,结实黄白 色,作细筒子蒴儿,盖蒿之类也。其子似稗而细,苗叶 色苦性温无毒。
救饥
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
[编辑]刘寄奴草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按李延寿《南史》云:“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 微时伐荻新洲,遇一大蛇射之。明日往,闻杵臼声,寻 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林中捣药。问其故,答曰: ‘我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傅之’。裕曰:‘神何不杀之’? 曰:‘寄奴王者,不可杀也’。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药而 返。每遇金疮,傅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草。”郑 樵《通志》云:“江南人因汉时谓刘为卯金刀,乃呼刘为 金,是以又有金寄奴之名。江东人谓之乌藤菜云。”
集解
苏恭曰:“刘寄奴草,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 山兰草而尖长,一茎直上,有穗叶互生。其子似稗而 细。”
韩保昇曰:“今出越州,蒿之类也。高四、五尺,叶似菊,其 花白色,其实黄白色。作穗。夏月收苗干之。”
《苏颂》曰:“今河中府、孟州、汉中、滁州亦有之。春生苗,茎 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二、三尺以来,叶青似柳。四月开 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根淡紫 色,似莴苣。六月、七月采,苗及花、子通用。”
李时珍曰: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 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 瓣黄蕊,如小菊花状。花罢有白絮,如苦荬花之絮。其 子细长,亦如苦荬子。所云“实如黍稗”者,似与此不同。 其叶亦非蒿类。
子:修治〈苗同。〉
《雷敩》曰:“凡采得,去茎、叶,只用实。以布拭去薄壳,令净, 拌酒蒸,从巳至申,曝干用。”
李时珍曰:“茎、叶、花、子皆可用。”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苏恭曰:“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
《别录》曰:“下血,止痛,治产后馀疾,止金疮血,极效。” 大明曰:“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 霍乱水泻。”
李时珍曰:“小便尿血,新者研末服。”
附方
大小便血:刘寄奴为末,茶调,空心服二钱,即止。〈集简方〉 折伤瘀血在腹内者,“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 水二升,煎七合,入酒及童子小便各一合,顿温服之。 〈千金方〉
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酒煎服。不可 过多,令人吐利。此破血之仙药也。〈卫生易简方〉 霍乱成痢:“刘寄奴草煎汁饮。”〈圣济总录〉
汤火伤灼:刘寄奴捣末,先以糯米浆鸡翎扫上,后乃 掺末,并不痛,亦无痕,《大验之方》。凡汤火伤,先以盐末 掺之,护肉不坏,后乃掺药为妙。〈本事方〉
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即止。〈圣惠方〉 小儿夜啼:“刘寄奴半两,地龙炒一分,甘草一寸,水煎, 灌少许。”〈圣济总录〉
赤白下痢,阴阳交带,不问赤白,刘寄奴、乌梅、白姜等 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艾元英如宜方〉
刘寄奴部纪事
[编辑]《南史宋本纪》:“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 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雄。”有大度,身长七尺六 寸,尝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 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𢭏药。问 其故,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 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 仍收药而反。又经客下邳逆旅,会一沙门谓帝曰:“江 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帝先患手创,积年不愈,沙门有一黄药,因留与帝,既而忽亡。帝以黄散敷之,其 创一傅即愈。宝其馀及所得童子药,每遇金创,傅之 并验。
蒲公英部汇考
[编辑]释名
地丁。〈土宿本草〉 蒲公英:〈唐本草〉
凫公英。〈千金方〉 《仆公罂》。〈图经〉
鹁鸪英。〈庚辛玉册〉 耩耨草。
《金簪草》· 蒲公丁
白鼓钉 耳瘢草。
狗乳草、 大丁草。
烧金草、 地胆草。〈俱纲目〉
孛孛丁菜。〈农政全书〉紫花地丁。〈俗名〉
蒲公英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孛孛丁菜考
[编辑]又名“黄花苗”,生田野中,苗初塌地生,叶似苦苣叶微 短小,叶丛中《间撺葶》稍头开黄花,茎叶折之皆有白 汁。味微苦。
救饥
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
元扈先生曰:“南俗名黄花郎”,《本草》名“蒲公英。”
《本草纲目》
[编辑]蒲公英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名义未详,孙思邈《千金方》作“凫公英”,苏颂 《图经》作“仆公罂”,《庚辛玉册》作鹁鸪英。俗呼蒲公丁,又 呼黄花地丁。淮人谓之白鼓钉,蜀人谓之耳瘢草,关 中谓之狗乳草。按《土宿本草》云:“金簪草,一名地丁。花 如金簪,头独脚如丁,故以名之。”
集解
韩保昇曰:蒲公英草,生平泽田园中。茎、叶似苦苣,断 之有白汁,堪生啖。花如单菊而大,四月、五月采之。 苏颂曰:处处有之。春初生苗,叶如苦苣,有细刺,中心 抽一茎,茎端出一花,色黄如金钱。俗讹为“仆公罂”是 也。
寇宗奭曰:即今地丁也。四时常有花,花罢飞絮,絮中 有子,落处即生,所以庭院间皆有者,因风而来。 李时珍曰:“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 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 嫩苗可食。”《庚辛玉册》云:“地丁叶似小莴苣,花似大旋 葍,一茎耸上三、四寸,断之有白汁。二月采花,三月采 根。可”制汞。伏三黄。有紫花者名“大丁草。”出太行、王屋 诸山,陈州亦有,名“烧金草”,能锻朱砂。一种相类而无 花者,名“地胆草”,亦可伏三黄、砒霜。
苗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苏恭曰:“妇人乳痈水肿。煮汁饮之,及封之立消。” 朱震亨曰:“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丁肿。” 李时珍曰:“掺牙乌须发,壮筋骨。”
《苏颂》曰:“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
发明
李杲曰:“蒲公英苦寒,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本经》必用 之。”
朱震亨曰:“此草属土,开黄花,味甘,解食毒,散滞气。可 入阳明、太阴经,化热毒,消肿核,有奇功。同忍冬藤煎 汤,入少酒佐服,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微 汗,病即安矣。”
苏颂曰:“治恶刺方,出孙思邈《千金方》。其序云: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触著庭木,至 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大,色如熟 小豆色。尝闻《长者论》有此方,遂用治之,手下则愈,痛 亦除,疮亦即痊,未十日而平复如故。杨炎《南行方》亦 著其效云。”
李时珍曰:萨谦斋《瑞竹堂方》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 甚言此草之功,盖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李氏言其 为少阴《本经》必用之药,而著《本草》者,不知此义。
附方
还少丹,昔日越王曾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 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 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宿有仙缘,当珍 重之,不可轻泄。用蒲公英一斤,一名“耩耨草,又名蒲 公罂。”生平泽中,三四月甚有之。秋后亦有放花者。连 根带叶,取一斤洗净,勿令见天日,㫰干,入斗子解盐 一两,香附子五钱,二味为细末,入蒲公草内淹一宿, 为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札定。用六一泥,即蚯蚓 粪,如法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武火锻通红为度,冷 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 效。〈瑞竹堂方〉
乳痈红肿: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𢭏烂,水二锺,煎 一锺,食前服,肿觉病即去矣。〈积德堂方〉
疳疮疔毒蒲公英𢭏烂覆之,即黄花地丁也。别更𢭏 汁和酒煎服,取汗。〈唐氏方一〉
多年恶疮。蒲公英𢭏烂贴。〈救急方〉
蛇螫肿痛方同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