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202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二卷 |
第二百二卷目录
松部纪事二
松部杂录
松部外编
草木典第二百二卷
松部纪事二
[编辑]《唐书郎馀令传》:馀令博于学,擢进士第,授霍王元轨 府参军事。从父知年亦为王友。元轨每曰:“郎家二贤 皆入府,不意培𪣻而松柏为林也。”
《列女传》:“汴女李者,年八岁,父亡,殡于堂十年,朝夕临。 及笄,母欲嫁之,断发丐终养。居母丧,哀号过人,自庀 葬具,州里送葬千馀人,庐于墓,蓬头跣而负土,以完 园茔,莳松数百。武后时,按察使薛季昶表之,诏树阙 门闾。”
《褚无量传》:元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 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茔吊祭,赐物加等。庐墓 左,鹿犯所植松柏,无量号诉曰:“山林不之忍犯吾茔 树邪。”自是群鹿驯扰,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 肉。
《酉阳杂俎》:“武攸绪隐居中岳,服赤箭茯苓。晚年肌肉 殆尽,目有紫光,昼见星月,又能辨数里外语。”
《开元天宝遗事》:“明皇遭禄山之乱,銮舆西幸,禁中枯 松复生,枝叶葱蒨,宛若新植者。后肃宗平内难,重兴 唐祚,枯松再生,祥不诬矣。”
《唐书郑薰传》:“薰端劲,再知礼部,举引寒俊,士类多之。 既老,号所居为隐岩,莳松于庭,号七松处士云。” 《秦系传》:“系字公绪,越州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北 都留守薛兼训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不就,客泉 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馀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 结庐其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
《王希夷传》:希夷隐嵩山,师黄颐,学养生。四十年,颐卒, 更居兖州。徂徕饵松柏叶杂华,年七十馀,筋力柔强。 《李泌传》:泌隐衡山,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 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韦表微传》:“表微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里行不乐,曰: 爵禄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镜揃白,冒游 少年间,取一班一级,不见其味也。将为松菊主人,不 愧陶渊明云。”
《拔野古传》拔野古地有荐草,产良马精铁。有川曰康 干河,断松投之,三年辄化为石,色苍致然节理犹在, 世谓“康干石”者。
《大唐新语》:张宣明有胆气,富词翰。尝山行见孤松,赏 翫久之,乃赋诗曰:“孤松郁山椒,肃爽凌平霄。既挺千 丈干,亦生百尺条。青青恒一色,落落非一朝。大庭今 已构,惜哉无人招。寒霜十二月,投棻独不凋。”凤阁舍 人梁载言赏之曰:“文之气质,不减于长松也。”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元和 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丞 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 书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墙钜竹千梃,俨立 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鸣。斯立痛扫溉,对树二松,日哦 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零陵总记》:东华观在邵州城下,江岸有松,偃亚数枝, 凡八面,上有一枝中折搭在半树间,复生垂下扫坛。 游人以手扳而撼之,则千万枝皆动。东野坐事谪居 于郡,见其魁异,赏翫无已,因为诗并序云:“摇一枝则 万枝动,看一面则八面同。白犬出其根,青羊入其腹。 汉高祖琥珀,枕虚真君茯苓,人疑其孕也。”
《汗漫录》:司空图隐于中条山,芟松枝为笔管。人问之, 曰:“幽人笔正当如是。”
记事《珠白傅》,用胡松节支琴。
《文昌杂录》:“唐宣政殿为正衙,殿廷东西有四松,松下 待制官立班之地。”
《石林燕语》:唐正衙宣政殿庭皆植松。开成中,诏入阁 赐对,官班退立东阶松树下是也。殿门外复有药树, 元微之诗云:“松间待制应全远,药树监搜可得知。”自 晋魏以来,凡入殿奏事官,以御史一人立殿门外搜 索,而后许入,谓之监搜。御史立药树下。至唐犹然,太 和中始罢之。
《摭言》:锺辐建山斋,手植一松。梦朱衣吏曰:“松围三尺, 子当及第。”后三十年策名,松围果然。
《独异志》:唐初有僧元奘往西域取经,一去十七年,始 去之日,于齐州灵岩寺院,有松一本立于庭,奘以手 摩其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长,若归,即此枝东 向,使吾门人弟子知之。”及去年,年西指,约长数丈。一 年忽东向指门人弟子曰:“‘教主归矣’。乃西迎之,奘果还归,得佛经六百部,至今众谓摩顶松。”
《酉阳杂俎》:有一人梦松生户前,一人梦枣生屋上,以 问补阙于菫。菫言松,丘垄间所植,枣字“重来”,“重来”,呼 魄之象。后二人俱卒。
洛中有鱼甲松,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旱则官伐 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三藏役龙,意其树必有灵也。 南康有怪松,从前刺史令画工写松,必数枝衰悴。后 因一客与妓环饮其下,经日松死。
《杜阳杂编》:“武宗会昌元年,夫馀国贡松风石。石方一 丈,莹彻如玉。其中有树,形若古松偃盖,飒飒然而凉 飙生于其间。至盛夏,上令置于殿内,稍秋风飕飕,即 令撤去。”
《云仙杂记》:“朝真观九星院有三贤松三株,如古君子。 梁阁老妓英奴以丽水囊贮香游之,不数日,松皆半 枯。”
《图画见闻志》:“永嘉僧择仁,善画松,初采诸家所长而 学之,后梦吞数百条龙,遂臻神妙。”
《录异记》:“婺州永康县山亭中,有枯松树,因断之,误堕 水中,化为石。取未化者试于水,随亦化焉。其所化者, 枝干及皮与松无异,但坚劲。有未化者,数段相兼,留 之以旌异物焉。”
《群芳谱》:“唐沙门性至孝,母亡,墓前忽生松柏十馀株, 人以为孝感所致。”
《蒲州志》:唐侯道华泊于永乐观,能升高,葺危屋,居常 执贱役,暇则手不释卷。一日殿梁出光,相传开元中 刘天师丹成,试犬死,藏之梁间,忽风雨损殿,道华登 葺得小金盒,有丹吞之。偶入市醉酒,乃著屐上,观前 偃盖松悉砍其枝,众止之不可,曰:“他日碍我上升。”县 官至。众白之,因而责辱。后七日,松上有云鹤音乐之 异,道华忽升松顶,众始惊惶。县官亦来谢过,道华挥 手揖谢而去。后人采其松作殿梁,至今足迹尚存,相 传为异事云。
《五代史李茂贞传》:茂贞居岐,以宽仁爱物,民颇安之。 尝以地狭赋薄,下令榷油,因禁城门无内松薪,以其 可为炬也。有优者诮之曰:“臣请并禁月明。”茂贞笑而 不怒。
《郑遨传》: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 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 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闻奇录》:“吕知隐于洞庭山,穿一松,造草舍而居。宝正 中征起鹤氅纱巾见武肃,甚奇之。”
《贵耳集》:“新罗使者多携松子赂公卿家”,问其名,有“玉 角子”、“龙牙子。”
《清异录》:新罗使者每来,多鬻松子,有数等。“玉角香”、重 堂卷:“御家长龙牙子”,惟玉角香最奇,使者亦自珍之。 “却老霜、九炼松枝,为之辟谷长生。”
张荐明隐山林,有古松十馀株,谓人曰:“予人中之仙, 此松木中之仙也。”
晋僧法潜隐郯山,或问“胜友为谁?”乃指松曰:“此苍颜 叟。”
传载略越中《禹志》者,即高松数十株,参天远望无不 见,故乡人谓之《禹志》。
《辽史太宗本纪》:会同五年“十一月己未,武定军奏松 生枣。”
《宋史易延庆传》:“延庆父赟,以勇力仕南唐,至雄州刺 史。显德四年,周师克淮南,赟归朝,授道州刺史。乾德 初,赟卒,葬临淮。延庆居丧摧毁,庐于墓侧,手植松柏 数百本,旦出守墓,夕归侍母。”
《郭义传》:“义,兴化军人,客钱塘。闻母丧,徒跣奔丧。每一 恸辄呕血,聚土为坟,手莳松竹,而庐于其旁。”
《钱乙传》: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后益甚,叹曰:此 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 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 曰:“可矣。”所亲登东山得茯苓,大逾斗,以法啖之尽,由 是虽偏废,而风骨悍坚如全人。
《五行志》:天圣五年正月,绵谷县松柏同本异。干 洞《天清录》:“蜀中有石,解开,自然有小松形,或三五十 株,行列成径,描画所不及。”
《画史》:“朝议大夫王之才妻,南昌县君李尚书公择之 妹。能临松竹木石画。大夫蒋长源,作著色山水,松顶 似荆浩,松身似李成”,叶取真松为之,如灵鼠尾,大有 生意。石不甚工,作凌霄花缠松亦佳。
钱藻,字醇老,收张璪松一株,下有流泉涧,松上有《八 分诗》一首,断句云:“近溪幽湿处,全藉墨烟浓。”
《苏东坡集》: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苏子瞻、李伯时为 柳仲远作松石图。仲远取杜子美诗“松根胡僧憩寂 寞,庞眉皓首无住著。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 前落”之句,复求伯时画此数句,为憩寂图。子由题云: “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只有两人嫌未 足,兼收前世杜陵诗。”因次其韵云:“东坡虽是湖州派, 竹石风流各一时。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题作辋川诗文。”与可尝云:“老夫墨竹一派,近在徐州,吾竹虽不 及,石似过之。”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鲁直下一句。 《采兰杂志》: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中,独往峨 嵋酣饮,著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飏者伐之, 斲以为琴,妙过于桐。有最爱重者,以松雪名之。 《太平清话》:蔡襄知泉州时,植松七百里。
《闽志》:“蔡襄为闽部使者,夹道种松,以避炎歊,人至今 赖之。”
《洛阳名园记》:“松柏枞。”杉桧、栝,皆美木也。洛阳独爱栝 而敬松,松,岛数百年松也。其东南隅双松尤奇。 《因话录》:察院诸厅礼察谓之松厅,厅南有古松也。 《艮岳记》:寿山西半山间,楼曰“倚翠”,青松蔽密布于前 后,号万松岭。
《陶朱新录》:伊阳深山中有黑松山平高四十里,其上 皆大松,有二株尤大,一号大将军,一号小将军。大者 围绢三疋,小者围一疋。木客取材于此,皆祭之以绢, 围讫造旛挂其上。政和间,求明堂柱,而邑官以无中 程者闻。既而有人告发云:“大松不可出,小松可取也。” 乃命告者以官,而令佐皆谪。已伐之,亦不可出。告者 寻卒。今独大将军尚在,而小者委于山间,惜哉。 《话腴》:慈谿县西北有庆安寺,寺前有古松夹道,绵亘 数里,望之苍苍然。其一最巨而奇,蜿蜒若龙,飞偃如 盖,临池之上。寺后有泉,出于深谷,僧以巨竹连筒引 行数里,支分于松下石池,溢入于溪。舒龙图亶有诗 云:“门前屏障绕潺湲,付与林僧夜定还。松盖作云遮 十里,竹龙行雨出千山。白公香火莲开后,谢氏池塘 草梦间。我亦凤凰台下客,图间却笑未能闲。”其后邑 长沈时升有造舟之役,睥睨玆松,将斧斤焉。里士冯 文学𫐐作诗以遗,沈赖以不伐,松因诗而寿焉。诗曰: “寒松一干老苍苍,古寺门前岁月长。匠伯偶图舟楫 利,禅翁方患斧斤伤。得全”此日同齐物,勿翦他年比 召棠。可但与君期久远,相将俱列大夫行。
《福建志》:“候官县石松寺,宋绍兴十年,僧天石种松石 上,故名。”又自刻诗云:“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 蟠茯苓,千古饶风月。”
《老学庵笔记》:“青城山上官道人,北人也。巢居,食松𪎊, 年九十矣。人有谒之者,但粲然一笑耳。”
绍兴间,复古殿供御墨,盖新安墨工戴彦衡所造。自 禁中降出双角龙文,或云米友仁侍郎所画也。中宫 欲于苑中作墨灶,取西湖九里松作煤,彦衡力持不 可,曰:“松当用黄山所产,此平地松,岂可用?”人重其有 守。
《杨诚斋集》:筠州人号夹道松为“凉伞树。”
洪容斋《夷坚志》:“绍兴戊午冬,予兄弟奉先大夫之丧, 居无锡大池坞外,家坟庵前后巨松二万株。明年春, 两松各结一球,翠叶围绕,宛然天成。庵僧曰:‘近村边 氏墓松,亦尝有此。其孙安野预荐,今数二而大,岂非 沈氏有二子登科乎?时内兄沈自强自求应进士举, 既而皆不利,而余伯氏、仲氏乃以壬戌中博学宏词’” 科,盖此时正在庵肄业,乃合二球之瑞。
《后山谈丛》:近年华山毛女峰有隶字曰“茯苓”,下云:“诸 山皆假,惟此者真。一旦一九,三斗三斤。”疑为服茯苓 法也。今山下人用三斗水煮药三斤,水尽为度,蜜和 而蒸服,不丸道者赵翁云:“盖茯苓不蒸煮,不能去阴 气也。”余谓不煮不能去皮梗也。
《邻几杂志》:歙州黄山俞侍郎献卿,尝与友人肄业山 中。一日深入山中,见松树有大实,俞抛石击落一枝, 甚坚而香。翌日再寻,则失所在。或云:《抱朴子》所谓“招 威,食之可仙。”
《齐东野语》:“张镃功甫号约斋,循忠烈王诸孙。能诗,一 时名大夫莫不交游,其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 常于南湖园作驾霄亭于四古松间,以巨铁緪悬之 空半而羁之。松身当风月清夜,与客梯登之,飘摇云 表,真有挟飞仙愬紫清之意。”
《游茅山录》:“卧龙松根盘如龙,枝如覆屋,常有道人结 庵其下。”
《范石湖集》:“包山松多非种植,风吹松子自成,谓之飞 松。”
《三峨山记》:“山有塔松,状似杉而叶圆细,亦不能高,重 重偃盖如浮图。”
《湖山胜概》:甘园内侍甘昇园又名“湖曲”,曾经临幸,至 今有“御爱松。”
《图绘宝鉴》:“毕宏善画山水,作松石图于左省壁间,一 时文士有诗称之。其落笔纵横,变易常法,意在笔前, 非绳墨所能制,故得生意为多。”
宋迪,字复古。师李成画山水,运思高妙,笔墨清润。又 喜画松,或高或偃,或孤或双,以至于千万株森森然, 殊可骇也。
马宋英,温州人,放达能诗。至钱塘,游静慈寺,写古松 于壁。题云:“磨出一锭两锭墨,扫出千年万年树。月明 乌鹊误飞来,蹋枝不著空归去。”丁大全丞相赏其诗画,急命索之。人忌其能,閟不令出,卒不遇。
《山川记异》:“翊真观在南昌府城西南,观有二松,相去 五尺,合为一干,号曰义松。”
《两山行记》:太霄殿前石坛上有大松,名升仙树,门右 有松,高与坛树等,名“望仙。”
《辍耕录》:白湛渊先生《续演雅诗发挥》云:“滦人薪巨松, 童山八百里,世无奚超勇,惆怅度易水者。”取松煤于 滦阳,即今上都。去上都二百里,即古松林千里,其大 十围,居人薪之,将八百里也。
《林虑山记》:墨灶寺山门有白松,皮叶皆异。 《研北杂记》:鲜于伯机尝于废圃中得怪松一株,移置 所居斋前,呼为“支离叟,朝夕抚翫以为适。”
《西苑记》:“自两掖洞门而升,上有古松三株,枝干槎牙, 形状偃蹇,如龙奋爪挐空,突兀天表。”
《游茅山记》:“夜深宿方丈左室,闻窗外声澎湃淜滂,飘 忽飏激,如秋江怒涛,又如大将之师万马奔腾,千里 驰骤。”予意是日热必大雨,虞其妨游,揽衣起,徐耳之。 盖《松风》云:“山空人寂,境乃如是。”宜陶贞白之爱听也。 《武当山记》:“负欻岩宫前,古松数百株,皆参天倚云,枝 叶扶疏,如大驾郊行,巨人力士,高执云幢星盖以从。” 《霍山记》:“山有古松数株,高数丈,槎枒诡怪,如青幢铁 干,枝皆东向。”
《齐云山记》:“元武观后古松数十,夭矫如虬龙,皆数百 年物。”
《长安客话》:“国子监彝伦堂前古松,是元儒许衡手植。” 《雨航记》:“自惠山寺门入,西曰听松,松在断冈上,大可 十围,奇曲皆虬枝。入听松,缘冈皆士大夫家墓隧,松 楸白杨,青沾翠洒,其最胜曰邵文庄墓。墓上三松,大 逾听松者二倍,而奇峭不逮。”
《光福记》:“山间苍松万馀,楼阁台榭,宛然图画,柏屏萝 幄,在在有之。”
《天目游记》:“天目山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值万 馀钱。”
《游盘山记》崖西一古松,顶稠结,受日光若𫄨衣。方顾 而乐之,从东崖得松,似更奇,朱题曰“苍龙。”乃折中盘 下而观,所谓苍龙者,破石罅中出,骈起而中摧,怒枝 南倾,如渴虬之欲攫。绕北而西,抵环翠亭,亭面山松 屏之,并东西崖者为三望,而第其伯仲焉。
《登岱记》:十八盘两峡口,各有松数十株,苍翠相掩,里 人名为“对松。”自峪以上松益老,他树殊不相敌。盖至 此则元云“宿霜孤寒,不受春花”矣。
《游梁记》:“密东三里天妃宫,地上树一松,围五人起,三 枝而上,可十丈,色如傅粉,粉内即绿肤,爪之髓出,叶 如铁线,樛曲诡怪,云数千年矣。”
《游岱记》:峡东西松数百株斜出,苍翠相掩。《博物志》云: 松本石气,石裂受沙即产松,松三千年更化为石。泰 山多松,亦以多石耳。
《玉堂别集》:“京师报国寺有松七八株,高不过丈许,其 顶甚平,而枝干旁出至十馀丈者数百茎,夭矫如游 龙。寺僧恐其折,每一干以一木支之,加丹垩焉。好事 者携酒上其顶,盘踞群坐焉。” 《五杂俎》:“建州谷道中有数松,盘拏蹙缩,形势殊绝。余 尝过之,叹其生于荒僻,无能赏者。又十数武,石碣表 于周道,大书曰:‘战龙松’”,朱晦翁笔也。乃知古人识鉴, 其先得我心若此。
《王屋山志》:“四圣殿后,御爱松一株,轩辕所憩处,枯久 尚坚甚,不腐。”
《半塘小志》:“松林在千佛阁后,仅存百株,风涛鼓之,如 数部鼓吹,晴岚烟翠映带阁间,俨然宋人图画。 《登泰山记》:御障坪有五大夫松一株,亭亭其间,于是 为五大夫之诗曰:‘一家天下车书同,我快秦皇虎视 雄。用事介丘临绿海,特官虬叟号苍公。雨师汎洒原 清道,木长丝纶本寿翁。虚壑槁槐何足赋,龙门琴挚 斫苍’”桐,此诗盖翻。案五大夫,秦官名,第九爵,非五株 也,而唐之目为“五株”者,诬。盖或后人有举五以实之 者。向来二,今存其一。
《梧浔杂佩》松化石,余曾于张雨若清江衙斋见之,大 小凡五,松理而石质。云得之古庙中,大是奇物。雨若 绘图而系以诗,好事者咸属和焉。
《素园石谱》:“婺州永宁县松林,一夕大风雨,忽化为石, 悉皆新截。大者径二三尺,有松节脂脉,土人运而为 坐具。至有小如拳者,亦宜置几案间。”
《居山杂志》:松至三月花,以杖叩其枝,则纷纷坠落。张 衣裓盛之囊负而归,调以蜜作饼遗人,曰“松花饼。”市 无鬻者。
《湖山胜概》:无垢寺偃松下有茯苓,因名泉为茯苓泉。 《燕闲录》:戴石屏诗:“麦𪎊朝充食,松明夜当灯。”此是山 西本色语。深山老松,心有油者如蜡,山西人多以代 烛,谓之松明,颇不畏风。
《春风堂随笔》:“栝松百年即有白衣如粉,《本草》谓之‘艾 蒳香’。”吾乡钱鼒先生号艾蒳,盖取诸此。赵文敏号松雪,乃是一琴名,若艾蒳香,亦可称曰“松雪。” 《群芳谱》:“支硎山有晋松三十馀章,传为支遁所栽,高 可巢鹤,大可蔽牛。土人腰斧入山,赖赵凡夫护之。射 书关使君马仲良捐俸买脱,载树筑石,为古公坛。”葛 震父诸君皆有歌
《杭州志》:“于潜牧岭上有古松一本,错盘奇怪,尝有兄 弟阋墙欲讼于有司,夜行憩其下,迟明辨色,相视乃 伯仲也,遂各悔咎,息争而还,因名松为木长官。” 《南昌志》:“建昌冷水观寿松一株,盘屈奇古,又名挂剑 松,相传许逊故事。府城东北章山上,乔松修篁,森列 交荫。”
《都昌县志》:“都昌柴棚镇有古松一株,太祖征伪谅时, 驻跸其下。万历甲申,知县王廷策即地建亭,掘得白 蟹一枚,畜之江。又建前亭,竖梁,有赤鲤从空飞下。” 《兴化府志》:“城东南谷城山,旧有梅隐、松隐、竹隐三精 舍。”
《新昌县志》:“景泰中,余用贞葬竹坞,有怪松覆冢如张 盖,号瑞松墓。”
《汉中府志》:“嘉靖四十五年,城固斗山松二本相距数 尺,高丈馀,其末合而为一,人谓连理松。”
《大理府志》:“平贼岭,岭高路峻。明万历年,巡抚周应龙 讨铁锁箐、赤石崖贼,至此,捷闻,遂名岭曰平贼。晒甲 松、上松,至今皆盘曲低伏。”
《武昌县志》:“文庙古松,元主簿狄忠手植。明初尚百馀 株,历为风雨所摧,仅三十馀。崇祯间,鱼山熊先生复 手植数十本。”
《太平府志》:黄山老松数千障,羃一山前,令章嘉祯所 植,初栽时,人谓山多石,栽亦不能活。祯曰:此山乃风 水所关,不受栽植,岂山之性哉?栽小松半山,幸俱活, 人称为章公松。数十年后,郁葱苍翠,寺殿不致岑寂, 真大观也。崇祯十六年,饥民侵之,僧诉之县,县令吴 韩起,闽人也,误判曰:荒不问三日而尽,及知之,悔无 及矣。《形家》言“不利于阖府”,不一年,地屠。
《保定府志》:“松山多松,风雨撼之,声若笙簧。”
《宣府镇志》:“松树梁葛峪堡北,以多松石,故名。”
《邹平县志》:“河湄园在城西郭,润州司理张扣之构胜 处。在水,水际多亭,环亭梧竹松柏极盛,今废,惟有白 松四株,岿然石畔而已。”
《济宁州志》:“集玉园在城之艮方,虬松一株,枝干四敷, 俨如张盖。”
《不窥园》一松可荫,亩枝盘曲如囷形。
《福山县志》:“榛山在县东十里,山前有庵,庵后大松三 株,老干浓荫,盖数百年物。”
《栖霞县志》:“松山在县北三十里,昔多松。”
《招远县志》:“鹤姑顶一望苍松,弥漫山谷,每大风起,则 数里中松涛谡谡,相传昔仙姑跨鹤飞升处。”
黑山,在县东四十里。山多松岚,为一邑利薮。
《莱州府志》:“松山在胶州西南百二十里,因产松故名。 山麓有碧云庵、岁寒亭,万松郁然,涛声清彻。”
《乐平县志》“凤凰山县北八里,乃县之主山也。巨松数 十株,俨然北方之屏蔽。”
松子岭县南四十里,多松。有微风,辄作松涛。
《平阳府志》:“襄陵贾庄佛寺,金碧辉煌,且甚幽邃。每于 日中阖门向窗隙窥之,见佛像怀中大松一株,翠叶 扶疏,启户视,则无有也。”
《襄陵县志》:“卧龙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岭上庙前古松 一株,大十馀围,高百馀尺,枝叶扶疏如盖,荫可数亩。” 《灵石县志》:“圣松树在文殊原村,高四丈馀,相传文殊 菩萨坐现于此。”
《长治县志》:“五龙山在城南二十五里。慕容永据长子 时,此山五色云现作龙形,因立祠祀之。有古松万馀 株,翠鬣苍鳞,群虬怒斗,远望如黑云压境,毒雾沉山。 近而即之,则又风雨半天,雷霆万壑,晦冥殊状,虽斧 斤不敢入。甚著灵异,为一郡伟观。”
《屯留县志》:“田石山在县西八十里,松林葱蔚蔽日。” 《襄垣县志》:“韩王山在县北一十五里,上有韩王庙,孤 松孑立,森然可仰。”
《黎城县志》:“岚山在县西二十里,山腹多松,苍茫森秀。” 《平遥县志》:“万松岭在超山南,其山列障如屏,黛色扑 人。又上下尽松,每风至,涛声谡谡然。”
《介休县志》:“太虚岩在县东南十二里,岩前古松一株, 形如张盖。”
《沁州志》:“伏牛山在州城西三十五里,山势巍峨,上有 古松数百章,皆千年物。”
舍身崖在灵空山十八盘之南。岩有苍松翠柏,蟠结 下垂,一邑最奇处也。
《泽州志》:“西司奇松,黛色龙鳞,高可百尺。岩墙界之,虬 枝南引。明御史徐伯卿刻小石置松干云。官署后有 古松,荫可数亩。按部公馀,日哦其下。将别,赠之以铭。 铭曰:‘徂徕之英,后凋其贞。亭亭偃盖,谡谡涛声。科头 箕踞,俗耳以清。吾将与尔,结岁寒之盟《阳城县志》:“卧虎山,县西四十里,形如卧虎。山阴之麓, 寺曰灵泉。松”柏苍翠,森郁山谷,有万松亭故址存焉。 《沁水县志》:“榼山在县东九十里,万柏参云,千松翳日, 清泉映玉,飞阁凭空,盖邑之最胜处也。上有大云寺, 佛前有白松三株,围一丈五尺,高数丈,玉立殿前,世 所罕有。每至月出,绿荫萧森。今三松已损其一矣。 苏庄村官道旁,有藤松一株。”
《榆社县志》:“黑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其山甚高,过于诸 山,广植松树。”
《应州志》:“古龙松在城南小石寺,合抱平顶,色极苍翠, 枝干龙蟠,相传异僧手植,盖唐宋时物。”
《灵丘县志》:“县西南四十里道源寺门外,两松翼然,每 日东西升落,祇具一影。后为伧父摧折,寺寻毁,土人 仍相传其异不衰。”
《密县志》:“天仙白松县东五里,世传黄帝葬三女,三女 九岁,俱辞家学道,后十七年归省,一夕同逝,合葬于 此。明年,冢上生松一株,三干大小干色如粉,高八九 丈,肤理莹泽,掏文随起,真奇章也。名题丰碑,罗列纷 积。”
《林县志》:“五松亭在县西南谼峪山,五松并生,挺然可 爱。”
《光山县志》:“石盘山上有寨,可屯千人。石上有万年松。” 《陕西通志》:“古浪所黑松林山,在所东四十五里,山多 松,故名。”
《临潼县志》:“孔雀松在石瓮寺前。”
《商州志》:“州西四十里由麻涧镇跻攀南上十里许,有 飞石嵌空,大可覆数百人,中位大悲观音像,因名大 悲岩亦名灵岩。槛外即临绝壑,壑南峰峦突起,名香 炉山。右侧建毘卢高阁,上出重霄,下凭远岫,周围白 松以千计,独岩之上下,左右奇形怪状,霜皮斑驳如 白龙然,枝舞空中,攫拿云日,根蟠石上,蜿蜒林阿,至” 于悬岩数株,又酷似渴虬瞰涧,爪牙俱动。憩息之馀, 松涛泉响,耳根为之一清。
安武山西南五十里。其水南流,地多美松。
赤水峪西南六十里,多松。
启秀阁。下旧有一松,高十丈,围二丈四尺,号“鸡冠 松。”平旷如台,四望如张翠盖,各官司游览,皆极赏赞。 明末忽然自折。
泉村屈家村东山一松,高八丈,围一丈六尺,苍古异 常,亦数百年物也。
《华州志》:“古松在西溪,偃盖竟亩,游者多咏歌。”
《三水县志》:“金泉寺在半川府之东,中有偃盖之松,亭 亭独秀。”
福延寺,在邑东北五十里,内有古松一株,苍翠欲滴, 远望有凌空之致。
《真宁县志》:“圣水泉在县东四十里,岸有古松,枝干凌 霄,黛色参天。”
《延安府志》:“神木县神松在县西十五里杨家城内,松 有二株,县以之为名。”
《汉中府志》:“凤县长松山,东北一百里,一山三峰,皆有 乔松。”
《洋县志》:“宋军山县北一百三十里,旧有丛林,今废,止 存大殿五楹,前有古松二株,偃盖蟠郁,荫约数亩。” 《兴安州志》:“北一百二十里曰三教山,其高无极,云物 皆出其下有二龙湫焉。旁有乔松,二龙之所游戏也。 绕三匝而上,烧痕宛然,其上多松柏。”
《靖远卫志》:“雪山在卫北一百二十里,多产乔松。” 《洮州卫志》:“黑松岭,在卫东三十里,上多松林。”
《凉州卫志》:“青山在卫东二百五十里,上多松柏,冬夏 长青,故名。”
松山在卫东三百一十里。上多古松,因名。
《庄浪卫志》:“卫东百二十里为大松山,一百里为小松 山,山多大松,采之可资器用。”
《上元县志》:“灵谷寺在蒋山东南,有古松偃干,云高皇 挂衣于此,至今虫蚁不生。”
《江宁县志》:“西园在郡城南稍西去聚宝门二里而近。 折迳以入,为凤游堂。前月台,有奇峰古树,右有栝子 松,高可三丈,径十之一。相传宋仁宗手植,以赐陶道 士者,且数百年矣,婆娑掩映可爱。”
《六合县志》:“马鞍山在县北二十里,状似马鞍,故名。此 山分支别派,瓜瓞漫衍,各山皆植马鬣松,往来者盘 桓其下,翠葆高擎,类天目九里。”
旧学里。唐杜荀鹤手植偃盖松一株,乔干参天,条柯 飞颖,拳曲离奇,盘坳反复,垂荫数亩。浮白多蹲踞其 上作鸟饮。后为兵火废。
袁孝廉冢上,古松百馀株,横拏夭矫,各备奇致。干叶 “上拂云霄,行路人憩息其中,如坐疏幕。虽当炎夏,了 无暑气,日光不穿,影繁色淡,有类月夜。”
《桐城县志》:“龙泉寺在清净乡,有千岁古松二株。” 《太湖县志》:“元妙观,三国时左慈建,前有沙墀,广可十 馀步,径倍之。两傍皆松,立者如人,卧者如虬,偃者如盖,曲者如幢,风动韵生,令人神气寂历,莫可名状。后 松迹既泯,月夜视之,犹有松影低缀,参差地上。若东 坡所谓‘庭中似积水空明,荇藻交横’”者,更为奇幻。 司空山皆石骨嶙峋,草树稀疏,惟北岭最高,拔出群 峰。马鬣松多生其顶,高不盈丈,大可拱围,柯枝盘桓, 结为偃盖,上可攀登而箕踞,下亦可列坐数十人,若 绿阴亭障也。风飙迅发,涛声如吼,“钱塘潮起,符阳雨 怪”,盖其近之。若夫“飒飒凉飔,调宫送征,笙簧天际”,又 不啻两部鼓吹矣。
《宿松县志》:“倒种松在独山半岭,七祖曾登坛求雨,倒 插松枝,虬干倚天,丝叶垂地。今存三株焉。”
《望江县志》:“北境接壤,皆平阜,通逵,夹道有古松,鳞干 虬枝,绵亘七十里。”
《歙县志》:“黄山平天矼,有蒲团松,诡异天成。”
《石笋矼》,有怪松,倒植横上,葱蒨相纠。
石林山观音岩畔,一松独秀,昂顶而翼,楚楚下垂,世 有“雌松”之目。
石耳山,绝类黄山,其笋出者甚众。“一笋高丈许,中分 二股,一松斜覆其上,风过则盘旋百态,恍若仙人拍 肩玉立,恐终当飞去耳。”
松圆阁在长翰山。阁傍有松曰“缨络”,虬蟉翔舞,枝枝 下垂至地,千态万状,宛若游丝。
抚松亭在丰乐溪北逍遥堤,古松盘曲,宛若虬龙。 《太平府志》:“白纻山有六朝松十馀株。白纻松风,其名 最著。”
横望山,多怪,松倒悬石壁。
“隐静山有十里松径”,乃杯渡禅师手植。又尝取新罗 五叶松实,种寺西
吉祥寺古松,徐知训图李昪,昪避此树下。是松在南 唐已蔽人矣。
《高邮州志》:“东山在城东北隅,阜超高五丈,上植松柏。” 《宝应县志》:“松冈在县北门外,旧有长松数千,今十存 二三。”
《吴县志》:“天平山在支硎南五里,有古松蟉虬如盖,曰 华盖松。”
上方教寺在西洞庭山,跨涧有香花桥,桥傍古松偃 覆其上,曰“卧龙松。”
《常熟县志》:“茯苓山在庆安镇西北,高数丈,周三百步, 旧产茯苓,故名。”
《嘉定县志》:“娄塘罗汉松一株,在镇北田野中,大可十 围,扶疏苍翠,横亘数亩,相传为王氏所植,初栽盆内, 后遗之野,遂成巨观。盖宋时物也。”
西隐寺大雄殿前有罗汉松二株相对,大可合抱,不 甚高,而枝干奇古如铁石,盖三四百年物也。今殿毁 松存,荣茂如故。
《崇明县志》:“蛇山广数里,有东西二峰,东峰不可上,其 西峰顶有石,大数亩,五十七松环之,枝叶丛密,雨不 能濡。”
《上海县志》:“宁国寺与龙华寺南北相望,殿前罗汉松 四株,古色苍然,盖三四百年物也。”
《仁和县志》万松岭在凤山门外,夹道皆松。
《水洞坞》在临平山北。相传钱武肃王于此折松,故他 处小松折之不长,独此处松折之能复生。
洛山,在城西北六十里。前麓有古松,挺干凌霄,远望 之若苍盖然。相传为宋本也。
《富阳县志》:“偃松寺在县西南一十里,驯雉村前,大松 盘护,因名。”
《临安县志》:“分经台有万年松三株,一为雷火所摧,二 俱枯立。”
学士松:在玲珑山。坡公所手植者,亦名“罗汉松。” 偃松,在径山西,其高丈许,其荫四垂,平柯不耸。其下 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爱。
莲花峰有虬松,偃屈如盖。邑人陈尧典避雨其下,因 为之立碑。
《新城县志》:“仙人石山在县西六十里南安乡有万年 松,状如柏。”
《石门县志》:“吴越交兵之地,有丁相公庙,相传吴越时 将也。庙中树松二,一欹斜覆屋,一挺立,大皆合抱,扶 疏百尺。根如铁,皮若青铜,枝叶苍郁可爱,不知岁月。 人有欲锯之者,辄喷火流血,恐怖而止。”
《长兴县志》:“松墟在县治西北二里,周围十里,悉产青 松,故名。”
望湖亭在五峰绝𪩘,东望具区,烟波万顷,上有古松 二株合抱,枝干,大小尽向邑治,扶苏夭矫,有拱之势, 数十里外,入境即见,实为邑魁。
三松庵明嘉靖年建。庵前三松,奇古虬屈,因名。 《山阴县志》:“松化石,道人马自然古迹也。石坚而滑,有 二段,高四五尺,大一围,系松木所化,鳞皮纹理仍复 如松。”
《西安县志》:“烂柯山下有寺,名石桥寺。寺门山径幽寂, 有虬松数株,皆千馀年物,名战龙松《江山县志》:“保福寺有罗汉松二株,苍翠若虬龙,盖宋 时物也。”
《遂安县志》:“县东二十五里惠安寺,唐时建,有罗汉松 二株,大数十围,相传开山僧所植。自唐迄今,殿宇屡 毁,树独蓊然对峙。”
县西六十里琅琯岭,古松形如偃盖,枝若虬龙,蟠覆 数亩。每风雨将至,则翔舞作吼声,相传宋元间物。 《遂昌县志》:“马鞍山,在邑东二十里,有五株松,同根而 生,状如马鞍,故名。”
《龙泉县志》:“古松在万寿宫内左边,奇怪如卧虬舞鹤。 相传槲衣真人于此上升。”
《新建县志》:“翊真观有二松,趾相去五尺,合为一,世称 义松。”
《德安县志》:“古松一株,在布政分司,约九尺围,其枝干 苍古,盘郁如画。” 《上饶县志》:“九股,松溪县西十五里开化乡岸有古松, 一本九干,经千百年,苍翠如常,因名。”
《庐陵县志》:“罗汉古松,在高唐祗陀寺门前,蟠而上际, 宛若龙虬,纽处中空,有木瘿结佛像跏趺于内,欲取 则隐不见,时放光云。”
朱口古松林在四十三都大路边。婆娑翠蔼,盘曲多 枝,结平盖可坐数人,亦奇观也。
《万安县志》:“白云岭在县北郊,上有松林如拥盖,干类 虬龙,苍翠殊异。”
《赣县志》:“水东山于庚戌年总镇姚自强倡绅士植松 于上山麓间,掘土得碑曰‘万松亭’”,是古曾植松于此。 数年来松色苍茂,民居不灾。
《长宁县志》:“后屏山在县署内,有古松十馀株,龙鳞偃 盖,清风入树,如歌如吟。”
《麻城县志》:“万松亭在县西七里冈,宋县令张毅植松 万株于道,以庇行者,立亭其中,故名。”
《襄阳府志》:“南漳县双池寺三股松,相传曾显灵异,封 护国将军,赐金牌挂枝上,年久枯而不朽。”
《随州志》:“松盖山,在城西北九十里,山多大松,远望如 盖,故名。”
《城步县志》:“邑学殿后苍松一株,古干虬枝,根盘盖翠, 合抱数围。”
《宁远县志》:“炼丹观中有石臼松,穿臼而生,枝柯拳曲, 如伏龙状。”
《重庆府志》:“铜梁县计寿山,在治南三十里,有古寺,后 有云盖松一株,传云张三丰手植,每日出时,祥光照 殿前。”
《龙岩县志》:“曹溪有古松树双株,巉峙道旁,屈曲苍郁, 状如虬龙,不知年代,俗呼为翁婆树云。”
《长泰县志》:“天城山有石洞,一松亭亭生于石上,不土 而培,枝叶茂盛,冬夏不凋,不知几百年矣。”
《宁洋县志》:“天台山有松萝五株,每株数围,挺然特立, 盖数百年物也。”
《松溪县志》:县南有溪,发自浙江处州府庆元县之松 源乡,两岸皆乔松,昔人榜曰“百里松阴”,故名。
《四会县志》:贞山在县西南十里,相传文氏女仙去,故 名。绝顶有三池,池畔有松树,横瞰池水,名为“仙女挂 衣松。”
《贵州通志》:“大定州万松岭,在州城东一里,连山皆松, 枝骈响接望若羽葆。”
《晋宁州志》:“万松山在州东五里,山多植松。”
《石屏州志》:“箐山在州南九十里云台里,凉爽快人。有 鸟名松雀,喜食松子,子随矢飞坠,即生松树,不假人 力,松阴蔽山可爱。”
《嶍峨县志》:“县西翠屏山有大石数丈馀,中通一窍,四 面玲珑,内挺大松一株,曲屈垂盖,可荫数十步,暑月 炎蒸,游人避暑其下。”
《河阳县志》:“松岭在阳宗东二里,群松郁翠,天风振飒, 如奏笙簧。”
《大理府志》:“西山之西,古松十二株,盘踞平冈,虬爪攫 拏,龙鳞翔动。每雷鸣风吼,惧其挟云气而高升也。惜 僻处蛮砦,未遘知音,震壑惊涛,盖亦自发其天籁耳。” 《楚雄府志》:“定边县北十里总兵坡顶太极山前有苍 松虬枝,飞翠无际。”
《姚州志》:“三窠在城南六十里三窠关,旧有三古松,夜 见光怪爨人以为金银气而掘之,枯其一。”
松部杂录
[编辑]《诗经·卫风》:“竹竿桧楫松舟。”
《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笺〉如松柏之枝 叶,常茂盛青青,相承无衰落也。〈朱注〉承,继也。言旧叶将 落而新叶已生,相继而长久也。
《斯干》,如松茂矣。〈笺〉言时民佼好,如松柏之畅茂矣。〈疏〉 “松言茂”,以松叶隆冬而不雕也。
《大雅皇矣》,“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传〉《兑》《易》直 也;〈疏〉谓少节目。滑易而调直。亦言其茂盛也《鲁颂》“閟宫徂来之松。”〈又〉《松桷》有舄。〈传〉《徂来》,山也。桷,榱 也。舄,大貌。
《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又〉松桷有梴,旅楹有 闲。〈传〉《丸丸》易直也。
《礼记礼器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 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疏〉人经夷险,不变 其德,由礼使然。譬如松柏,陵寒而郁茂,由其内心贞 和故也。松竹居于天下,比于众物,最得气之本,故“贯 四时,不改柯易叶”,贯,经也。既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 叶无凋改也。
《左传》:“培𪣻无松柏。”〈又〉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尸子》:“荆有长松文梓。”
《庄子》:“受命于地,惟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又〉天寒 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荀子》。“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 贞矣。”〈又〉“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吕氏春秋》:“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
《史记龟策传》:“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
《博雅道》,“梓松也。”
《神仙传》:“松者,横也,时受服者皆至三百岁。”
《说文》:松,木也。从木公声。古文榕,从木容声。
《焦氏易林》,“温山松柏,鸾凤以庇。”
《汉武内传》:“仙之上药,有松柏之膏,服之可延年。” 《王逸子》:“木有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淳矣,异于群类 者也。”
《枹朴子》谓“夏必长而荠麦枯,谓冬必雕而松柏茂。 天陵偃盖之松,大谷倒生之柏,皆与天齐其长,地等 其久。”
《枕中记》:“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昼夜不眠,二年 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
《述异记》:“松有两鬣、三鬣、七鬣者,言如马鬣形也”,言“粒” 者,非矣。
千年之松,香闻十里外,一名《十里香》。
《酉阳杂俎》:“沈约谢始安王赐茯苓一枚,重十二斤八 两,有表。”
《药草异号》:“绛晨茯胎”,茯苓也。
《梦书》“松为人君。”梦见松者,见人君也。
柳宗元《送崔群序》:“贞松产于岩岭,高直耸秀,条畅硕 茂,粹然立于千仞之表,和气之发也。禀和气之至者, 必合以正性。于是有贞心劲质,用固其本,御攘冰霜, 以贯岁寒。故君子仪之。”
《化书》:“磵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气也。” 《清异录》:“却老霜:九炼松枝,为之辟谷长生。”
《物类相感志》:“凡杂色羊肉,入松子则无毒。”
松子仁带皮则不油。
五色线松,取枝烧其上,下承取汁,名松雔。艾蒳树绿 衣,名艾蒳,合和众香烧之,其烟回聚,清白可爱。 《东齐记事》:“秦始皇下泰山,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 其树为五大夫”,初不言其为何树也,后汉应劭作《汉 官仪》,始言为松,盖松柏在泰山之小天门,至劭时犹 存,故知其为松也。五大夫,盖秦爵之第九级,如曹参 赐爵七大夫,迁为五大夫是也。后人不解,遂谓松之 封大夫者五,故唐人松诗有“不羡五株封”之句,盖循 袭不考之过也。绍兴上虞县有村市曰五夫,故老云: “有焦氏墓于此。”后五子皆位至大夫,因而得名。近世 好事者或异其说曰:“此秦封松为五大夫之地也。”绍 兴间,王十朋为郡幕官,采访所闻,作《会稽风俗赋》,得 此遂以为然,故赋中有“枫挺千丈,松封五夫”之句,疏 于下云:“上虞有地名五夫,始皇封松为五大夫之处。” 盖越人但知始皇尝上会稽,刻石颂德,不知封松乃 在泰山时,非在会稽时也。而十朋复失于致审,遂以 为实。余尝过其处,见道旁古石塔有刻字,尚可读,乃 会昌三年余珠所记,云“草市曰五夫,因焦氏立茔于 此,孝感上圣而为名焉。”乃知五夫之名,实由焦氏,惜 乎十朋之不见也。
《玉涧杂书》:陶隐居好听松声,所居庭院皆种松,每闻 其响,欣然为乐。吾玉涧道傍古松皆合抱,每微风骤 至,清声琅然,万壑皆应,若中音节,或中夜达旦,意亦 喜之。谢灵运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山水之音, 何但与丝竹争美,便作钧天之乐,有何不可。”晋人好 为人作题目,李元礼曰:“谡谡如劲松下风。”刘真长亦 云:“人言王荆产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荆产,王 微小字也。微自非元礼之比,然萧瑟幽远,飘拂虚谷 之间,自是王微风度。而力排云雨,撼摩半空,此非元 礼,谁可比拟。山居常患无胜士往来,每行松间,时作 此想,便觉二人相去不远。
《癸辛杂识》:道士郎如山云:“茯苓生于大松之根,尚矣。 近世村民乃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 紧束之,使脂液渗入于内,然后择地之沃者,坎而瘗 之,三年乃取,则成大苓矣。洞霄山最宜茯苓,往往民多盗种,密志之而去,数年后乃取为种者,多越人云, 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栝松每穗三须,而” 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李贺 有《五粒小松歌》,陆龟蒙诗云:“松斋一夜怀贞白,霜外 空闻五粒风。”李义山诗“松暄翠粒新”,刘梦得诗“翠粒 点清露”,皆以粒言松也。《酉阳杂俎》云:“五粒者当言鬣, 自有一种名五鬣,皮,无鳞甲而结实,多新罗所种云。” 然则所谓粒者,鬣也。
凡所砍大松根不枯而红润者。其下必有茯苓。盖得 茯苓所养故耳。人能服饵,岂无奇功。
《避暑录话》:“松磊落昂藏,似孔北海。”
《西溪丛语》:《名山记》云:“松有两鬣、三鬣。五鬣者,言如马 鬣形。”李贺有《五粒小松歌》云:“新香几粒洪崖饭”,五粒 未详。
《细素杂记》:《史记》载秦始皇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 风雨暴至,休于树下,遂封其树为五大夫。𫮃梁父刻 所立石。盖五大夫者,秦官名,第九爵也。唐陆贽作《禁 中春松诗》云:“不羡五株封。”按《史记》但云封其树为五 大夫,不闻有五株松之说。而贽云尔者,何耶?然贽博 极群书,不当有误,恐有所据而云然也。或曰循袭之 误耳,所未详也。又李商隐有《五松驿诗》云:“独下长亭 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只因既斩斯高后,寻被樵 人用斧斤。”而商隐亦谓五松如何?又李白《送人游桃 源序》云:“登封泰山,风雨暴作。虽五松受职,草木有知, 而万象乖度,礼刑将弛。”然太白亦以谓五松也。唯舒 王《咏柏诗》云:“老松先得大夫官。”乃为切当。
《墨客挥犀》:苏伯材奉议云:“凡欲松偃盖,极不难。栽时 当去松中大根,惟留四旁须根,则无不偃盖。”
《后山谈丛》:中州松子,虽秕小不可食,然其子可种,惟 不可近手。以杖击其蓬,使子堕地,用深锥刺地,深五 寸许,以帚埽入之,无有不生者。东坡居士种松法, 白玉蟾文:“太微宫中奎星之精化而为松,矫矫郁届A 然于严霜积雪之间。”
贤奕:今人称泰山五大夫,俱云五松树,至不能得其 数以为疑。独黄美引《史记》载:“秦始皇上泰山,风雨暴 至,休于树下,遂封其树为五大夫。”五大夫,秦官名,第 九爵也。此语可证千古之误。
《瓶花谱》:“二品,八命松枝。”
松部外编
[编辑]《搜神记》:“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 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 暇服。”松者,简松也。时受服者皆三百岁。
《列仙传》:“仇生者,不知何许人,汤时为木正,常食松脂。 在尸乡北山上自作石室,周武王幸其室祠之。” 《神仙传》:“赵瞿者,字子荣,上党人也,得癞病,重垂死,或 告其家云:当及生弃之,若死于家,则世世子孙相蛀 耳。家人为作一年粮,送置山中,恐虎狼害之,从外以 木砦之。瞿悲伤自恨,昼夜啼泣,如此百馀日。夜中忽 见石”室前有三人,问瞿何人。瞿度深山穷林之中,非 人所行之处,必是神灵。乃自陈乞,叩头求哀。其人行 诸砦中,有如云气,了无所碍。问瞿“必欲愈病,当服药 能否?”瞿曰:“无状多罪,婴此恶疾,已见疏弃,死在旦夕。 若刖足割鼻而可活,犹所甚愿,况服药,岂不能也。”神 人乃以松子松柏脂各五升赐之,告瞿曰:“此不但愈 病,当长生耳。服半可愈,愈即勿废。”瞿服之未尽,病愈, 身体强健,乃归家。家人谓是鬼,具说其由,乃喜,遂更 服之。二年颜色转少,肌肤光泽,走如飞鸟。年七十馀, 食雉兔,皆嚼其骨,能负重,更不疲极。年百七十,夜卧, 忽见屋间光有如镜者,以问左右,云不见。后一日,一 室内尽明,能夜书文,再见,面上有二人,长三尺,乃美 女也。甚端正,但小耳戏其鼻上,如此二女稍长大至 如人,不复在面上,出在前侧,常闻琴瑟之声,欣然懽 乐。在人间三百馀年,常如童子颜色,入山不知所之。 黄初平得仙道,兄初起,弃妻子就初平学,共服松脂 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 子之色。
《孔元方》,许昌人也。常服松脂、茯苓、松实等药,老而益 少,容如四十许人。
《抱朴子》:“成帝时,猎者于终南山见一人,无衣服,身皆 生黑毛,跳坑越涧如飞。乃密伺其所在,合围取得,乃 是一妇人,问之,言是秦之宫人。关东贼至秦,秦王出 降,惊走入山,饥无所食。有一老翁教我食松柏叶实, 初时苦涩,后稍便吃,遂不复饥,冬不寒,夏不热。此女
是秦人,至成帝时,三百馀载矣王子秀服茯苓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能彰。不食谷,灸瘢灭,面体玉泽。”
《魏夫人传》:“夫人志慕神仙,味真耽元,欲求冲举,常服 胡麻散、茯苓丸。”
《酉阳杂俎》:“陕州西北白径岭上逻村,村之田氏尝穿 井得一根,大如臂,节中粗皮若茯苓,香气似术。其家 奉释,有象设数十,遂寘于像前。田氏女名登娘,十六 七,有容质,其父常令供香火焉。经岁馀,女尝日见一 少年出入佛堂中,白衣蹑屐,女遂私之,精神举止,有 异于常矣。其物根每岁至春萌芽,其女有妊,乃具白 于母,母疑其怪。尝有衲僧过门,其家因留之供养。僧 将入佛宇,辄为物拒之。一日,女随母他出,僧入佛堂, 门才启,有一鸽拂僧飞去,其夕女不复见。其怪视其 根,亦成朽蠹。女娠才七月,产物三节,其形如像前根 也。田氏并火焚之,其怪亦绝。”旧说枸杞、茯苓、人参、术 形有异,服之获上寿。或不荤血,不色欲,遇之必能降, 真为地仙矣。《田氏》非冀,故见怪而去之,宜乎。
《神境记》:“荣阳郡南有石室,室后有孤松千丈,常有双 鹤,晨必接翮,夕辄偶影。”传曰:“昔有夫妇二人俱隐此 室,年数百化成双鹤。”
《高僧传》:天台智者院释行满,居房槛外,有巨松横枝 之,上寄生小树。每满出坐,其寄生必袅袅向侧,时谓 此树作礼茶头也。
《原化书》:崔希真十月一日遇老父于门,献松花酒。老 父曰:“此酒无味。”乃于怀中取丸药,置酒中,味极美。后 问天师,师曰:“此真人葛洪第三子,其药乃千岁松胶 也。”
《云仙杂记》:茅山有野人见一使者,异服牵一白羊,野 人问居何地,曰:“偃盖山。”随至古松下而没,松形果如 偃盖,意使者乃松树精,羊乃茯苓耳。
《岳阳风土记》:白鹤老松,古木精也。李观守贺州,有道 人陈某,自云一百三十六岁,因言及吕洞宾曰:“近在 南岳见之。”吕云:“过岳阳日,憩城南古松阴,有人自杪 而下来,相揖曰:‘某非山精木魅,故能识先生,幸先生 哀怜’。”吕因与丹一粒,赠之以诗。吕举以示陈,陈记其 末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明日陈行, 留之,不可。后年馀,李守岳阳,因访前事,果城南有老 松,以问近寺僧,曰:“先生旧题诗寺壁,久已摧毁,但能 记。”其诗曰:“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 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后为亭松前,曰“过仙 亭。”旧松枯槁,今复郁茂,得非丹饵之力耶?
曲洧旧闻中岳顶上松,干如插笔,其间数株,上巨下 细,柯似枯槎,皮或剥落,有半荣者。僧指云:“此是岳神。” 为珪禅师夜移天将晓,其鬼兵惧,遽倒植之而去。 《群芳谱》:元珪法师坐禅于岩阿下,忽有岳神来拜,请 受正法。师付戒毕,神曰:“愿展小神通。”师曰:“吾东岭无 松,此处多松,汝能移于东岭乎?”神曰:“敬听命,愿勿恐。” 拜辞而去。是夜雷雨交至,次日,见岩前松皆移东岭。 《罗浮志》:罗浮奏宸桥南有古松七株,上凌霄汉,仙灵 常此憩息。邹葆光有道术,宣和中召至凝神殿,有七 人从之,倏不见。上问为谁,葆光对曰:“臣居山常习剑 术,此七人者,古松也。”上异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