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11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十七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十七卷目录

 医部汇考九十七

  脏腑门五

  黄帝素问灵兰秘典论 六节脏象论 气厥论

  灵枢经本输篇 经脉篇 足少阳胆经诸穴图 经水篇 淫邪发梦篇

  扁鹊难经胆腑形象 胆腑形象之图

  华佗中藏经论胆腑虚实寒热生死逆从脉证之法

  孙思邈千金方胆腑脉论 胆实热 胆虚寒

  刘完素六书胆瘅证

  李梴医学入门胆腑赋

  章潢图书编胆腑说 相胆病法

  彭用光体仁汇编胆腑药性 本经补泻温凉药

  鍼灸

艺术典第一百十七卷

医部汇考九十七

[编辑]

脏腑门五

[编辑]

《黄帝素问》

[编辑]

《灵兰秘典论》

[编辑]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秉刚果之气,故为中正之官。有胆量则有果断,故“决断”出焉。

《六节脏象论》

[编辑]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故取决于胆也。所谓求其至也,皆归始春。

《气厥论》

[编辑]

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

五脏六腑之生气,皆取决于胆,胆气燥热则生阳不升,故身体懈惰。胃气热则消谷善饥,故亦曰食㑊。《疟论》曰:“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㑊。”今胃移热于少阳,故亦名曰食㑊也。

《灵枢经》

[编辑]

《本输篇》

[编辑]

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 于侠谿,侠谿,足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荣;注于临泣,临 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丘墟,丘墟,外踝 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 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 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五脏合五行,六腑而应六气”,六气之中有二火,故多火之原,而原附于经也。“五脏之俞出于井水”者,五脏合地之五行,以应生长化收藏之气,故从木火土金水而顺行。“六腑之俞出于井金”者,六腑应天之六气,六气生于阴而初于地,故从秋冬而春夏,此阴阳逆顺之气也。

《经脉篇》

[编辑]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 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自锐眦后;其支 者,别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下颈 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 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 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 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 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 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 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麈,体无膏泽,足外反 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 缺盆中肿痛,胁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 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 用。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少阳之气不升也。少阳主初阳生气,故胆气升,十一脏腑之气皆升。经云:“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平脉篇》曰:“阳气长则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少阳之动气为病,则厥逆而不升,故甚则面有微尘,体无膏泽。少阳相火主气,足下反热者,火逆于下也,是为阳气厥逆之所致也。“少阳属胆,故主骨。所生病者,为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腋下、胸胁髀膝胫踝皆痛,乃足少阳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血脉留滞,则为马刀侠瘿;阳加于阴,则为汗出;阳逆于下,则为振寒。少阳主骨,故诸节皆痛也

考证

胆经诸穴之图

胆经诸穴之图

《胆经诸穴歌 》“足少阳兮四十三,瞳子髎近听会间,客主人在颔厌集,悬颅悬釐曲鬓前。率谷天冲浮白见,窍阴完骨本神连。阳白临泣目窗近,正荣承灵脑空焉。风池肩井兮渊液辄筋,日月京门联带脉,五枢而下维道居髎相沿。环跳风市抵中渎,阳关之下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穴,阳辅悬锺穴可瞻。丘墟临泣地五会,侠谿窍阴胆经全。”

分寸歌 足少阳四十三,头上廿穴分三折,起自瞳子至风池,积数陈之次序说,瞳子髎近眦五分,耳前陷中听会穴,客主人名上关同,耳前起骨开口空,颔厌悬颅之二穴,脑空下釐曲角中,悬釐之穴异于兹,脑空下廉曲角上,曲鬓耳上发际隅,率谷耳上寸半安,天冲耳后入发二,浮白入发一寸间,窍阴即是枕骨穴,完骨之上有空连,完骨耳后入发际,量得四分须用记,《本神》神庭旁二寸,入发一寸耳上系,阳白眉上方一寸,发上五分临泣是。发上一寸当阳穴,发上寸半目窗至,正营发上二寸半,承灵发上四寸谛,脑空发上五寸半,风池耳后发陷寄,肩井肩上陷中求,大骨之前一寸半,《渊液》腋下方三寸,《辄筋期下五分判,期门却是肝经穴,相去中庭四寸半,日月期门下五分,京门监骨下腰绊。带脉章门下寸八〈五枢〉》章下寸八贯维道章下五寸三居髎,章下八寸三章门缘是肝经穴,下脘之旁九寸含,环跳髀枢宛宛中,屈上伸下取穴同,风市垂手中指尽,膝上五寸中渎逢,阳关阳陵上三寸,阳陵膝“下一寸从。阳交外踝上七寸,外丘踝上六寸容。踝上五寸光明穴,踝上四寸阳辅通。踝上三寸悬锺在,丘墟踝前之陷中。此去侠谿四寸五,却是胆经原穴功。临泣侠谿后寸半,五会去谿一寸穷。侠谿在指岐骨内,窍阴四五二指中。”

《经水篇》

[编辑]

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

渭水出于雍州,合泾、汭、漆、沮、沔水,而渭水独清,诸阳皆浊,而胆为中精之腑,独清故内属于胆。

《淫邪发梦篇》

[编辑]

厥气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

“厥气”者,虚气厥逆于脏腑之间;客者,薄于脏腑之外也。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厥气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剖。

《扁鹊难经》

[编辑]

《胆腑形象》

[编辑]

《四十二难》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 三合。”

胆腑形象之图

胆腑形象之图

《汉华佗中藏经》

[编辑]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脉证之法》

[编辑]

胆者,中清之腑也,号曰“将军”,决断出于此焉,能喜怒 刚柔,与肝为表里也,足少阳是其经也。虚则伤寒,寒 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实则伤热,热则惊怖,精神不 守,卧起不宁。又元水发,其根在胆。又肝厥不已,传邪 入胆,呕清汁。又胆有水,则从头肿至足也。又胆病则 口苦太息,呕宿汁,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咽中介介 然,数唾。又胆胀则口苦,舌下痛,太息,邪气客于胆,则 梦斗讼。其脉诊在左关上,浮而得之者,是其部也。胆 实则热,精神不守,胆热多睡,胆冷则无眠。又关上脉 阳微者胆虚,阳数者胆实,阳虚者胆绝也。

《唐孙思邈千金方》

[编辑]

《胆腑脉论》

[编辑]

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号“将 军决曹吏”,重三两三铢,长三寸三分,在肝短叶间,下 贮水精汁二合,能怒能喜,能刚能柔,目下果大,其胆 乃横。凡胆,脑、髓骨脉,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若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 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 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 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 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胆实热》

[编辑]

左手关上脉阳实者,足少阳经也。病苦腹中气满,饮 食不下,咽干头痛,洒洒恶寒胁痛,名曰胆实热也。

《胆虚寒》

[编辑]

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 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䀮䀮,名曰胆虚寒 也。

《金刘完素六书》

[编辑]

《胆瘅证》

[编辑]

谋虑不决,胆虚,气上冲口中,上溢则口苦。是清净之 腑,浊扰之气上溢,益胆汤主之。

《明李梴医学入门》

[编辑]

《胆腑》

[编辑]

异哉胆也,无出入窍,而附于肝之叶间,水色金精,名 “清净腑”,而避乎胃之私污。

胆者,金之精,水之色。其色元,其形如悬瓠,其神为龟蛇,无入水窍,附肝之短叶间,不同六腑传化,而为清净之腑。

藏精汁三合而验,五爪青红。

肝虽应爪,而胆合于肝。《经》云: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急。

行荣卫二气而重三两零数。

荣卫虽主于肺,而其流行又主于胆,故胆气始于子云。胆重三两三铢,三铢今之一钱二分半也。

气痛。心胁膊项不便。或发燥体枯。面尘。

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故气病如是。“不便” 者,肝循阴器,上贯膈,络,布胁肋,故两胠满,不得小便也。“发燥” 者,胆有怒火也。胆合膀胱,上荣毛发,风气盛则焦燥,汁竭则身体枯。面色蒙尘者,气滞则荣卫道涩也。

风攻头眉。耳目多倾。或癫痫吐沬。口苦。

“少阳脉”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项。风邪上攻,则头痛眉倾,耳暴聋,目锐眦肿赤风,甚则瘛疭癫痫,轻则常吐黄水,口为之苦。

热壅鼻渊咽肿,食亦痿躄难行。

胆候咽门,故热壅则生疮肿痛。食亦者,胃移热于胆,食入移易而过,不生肌肤。亦者,易也。痿躄坐不能起者,热则筋缩,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 ,去踝上五寸,故主之。

虚怯昏泪不眠。善恐如人将捕。

人数谋虑不决,故胆气虚而溢为泪。泪者类也,胆受水气,与《坎》同位,眼亦水也。人心悲则泪出者,水得火而煎,阴必从阳,故悲则泪出。老人胆汁悭,哭则无泪,笑则有泪,火盛水亏也。故胆热者亦流泪。热则多眠,虚则不眠独卧,神无所附,尤生惊畏,善太息恐,如人将捕,或梦细草。

冷不食菜。或吐酸水。痛胀烦闷。左边五肋之中。血瘀 生瘿。或生瘰𤻤马刀。两腋缺盆。皆胆之路。

补以胡黄连龙胆木通。泻必青皮柴胡黄连。温以橘半生姜川芎,凉必黄连柴胡竹茹。

公直果断自降衷,

胆生于金,金主武,故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人禀刚正果断,直而无疑。“无私” 者,胆气正也。

壮胆安神资药饵。

所禀怯者,参枣丸、朱雀丸,亦可资助以全胆气。

《章潢图书编》

[编辑]

《胆腑说》

[编辑]

胆薄著肝胆者,筋之应也,六腑之精也。胆合于膀胱, 上主毛发。故人之发枯者,胆竭也。人之爪干者,胆亏 也。人之发燥者,胆有风也。人之毛焦者,胆热也。人之 目无光有泪者,亦胆热也。好食苦味者,胆不足也。颜 色青或光白者,胆无病也。夫心主火,胆主水,火得水 而灭,水得火而煎。阴阳交争,水胜火,故泪从目出也。 胆与肝同道。有病用肝脏方。

《相胆病法》

[编辑]

胆有病,太息口苦,呕宿汁,心憺憺,恐人将捕之,眉倾 也。胆苦实伤热,热则精神不守,卧起无定。若虚则伤 寒,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虚损则爪枯发燥,目中 泪出,膀胱连腰小腹俱痛。

《彭用光体仁汇编》

[编辑]
===
《胆腑药性》
===胆为足少阳之经,少血多气。

其《经》起自窍阴穴。循足小指次指端。出爪甲岐缝间。终于瞳子髎穴。在目外眦五分。

甲木之腑,中正之官。

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

决断出焉。

直而不疑,故“决断出焉。”

附:“肝”“叶”

在短叶间

而藏汁三合喉咽门而著象多青开窍,随肝在关脉 候。

其脉与肝同位诊

是腑也,病则眉倾口苦,而呕宿汁,善太息,恐如人捕。 实则脉实而精神不守,半夏汤泻之最良。

《思济堂方》:“半夏汤,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泻热” 方用半夏、宿姜各三两,黄芩一两,生地黄五两,远志、茯苓各二两,秫米一升,枣仁五两。八味㕮咀,每服一两,以千里长流水一锺,煮秫米令蟹目沸扬三千馀遍,澄清取一锺,食前服。《集验方》治虚烦不得眠,无地黄、远志,有麦门冬三两,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虚则脉虚而烦扰不眠,温胆汤补之却善。

温胆汤:治大病差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也。用半夏、竹茹、枳实各三两、橘皮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一两,六味㕮咀,每服一两,水二锺,食前服,渣再煎。或加人参、远志、茯神尤良。

“滋阴养火全心气”,茯神四倍沉香。

朱雀丸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火不下降,时复振跳,常服滋阴养火,全心气。用茯神二两去皮、沉香五钱,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

安惊镇痫壮胆神,铅汞结同珠乳。

抱胆丸治男子、妇人一切颠痫风狂,或因惊恐怖畏所至,及妇人产后血虚,惊气入心,并室女经脉通行,惊邪蕴结,顿服累验《经效》。用水银二两,朱砂一两细研;黑铅一两五钱,乳香一两细研;将铅入铫子内,水银结成砂子;次下朱砂滴乳,乘热用柳木锤研匀,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空心井华水吞下。病者得睡,切莫惊动,觉来即安,再服一丸除根。

膈壅咽喉肿痛,每收破毒之功。

《御药院方》“龙脑破毒散” 治不测急慢喉痹,咽喉肿塞不通。用盆硝研细,四两白僵蚕微炒,去嘴为末,八钱甘草生末,秤八钱青黛八钱马勃末,三钱蒲黄半两脑子一钱麝香一钱右同研令匀细,用磁盒子收。若有病证,每药一钱,用新汲水小半盏,调匀,细呷咽。如是喉痹,即破出血便愈。如不是喉痹,自然消息也。若是诸般舌胀。用药半钱。以指蘸药擦在舌上下咽津。如是小儿。一钱作四五服。亦如前法用。并不计时候。

胆虚睡卧忧惊,累仗人参之力。

《思济堂方》“人参散治胆虚常多畏恐,不能独卧,如人捕状,头目不利。” 人参、枳壳、五味子、桂心各三分,柏子仁、熟地黄各一两,山茱萸、甘菊花、茯神、枸杞子各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下。

清热宽咽薄荷,缩甘、芎脑子。

《得效方》“薄荷煎,治口舌生疮,痰涎壅塞,咽喉肿痛。用薄荷一斤,取头末二两半,川芎三钱,取末二钱,甘草取末二钱半,炒砂仁取末二钱半,脑子五分,俱另秤和匀,炼蜜成剂,任意不拘时嚼咽。一方,去脑子,加桔梗。”

惊心怖胆,人参酸枣。乳辰砂。

用人参一两,酸枣仁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为细末,炼蜜和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一粒,薄荷汤化下。许学士族弟妇,缘兵恐慑心制此方与之,服二十粒愈。新旧多传此法,服之皆验。

惊神昏乱,记学士之良方。

惊气丸“治惊忧积气,感受风邪,发则牙关紧急,涎潮昏塞,醒则精神若痴。” 附子南木香白僵蚕花蛇橘红天麻麻黄各半两,干蝎一分,紫苏子一两,天南星半两,洗浸切片,姜汁浸一夕,朱砂一分,留少许作衣为末,研脑麝少许,同研极匀,炼蜜杵丸,如龙眼大。每服一粒,金银薄荷汤下,温酒亦可。此方乃许学士家秘传也。戊申年,军中人犯法大辟,将受刑,得释,神志如痴,与一粒服之而寐,及觉,病已失矣。二东提辖张一扬,其妻因避寇失心已数年,予授此方,不终剂而愈。又黄山沃巡校彦,其妻狂厥者逾年,更十馀医而不验,予授此方,去附子加铁粉,亦不终剂而愈。铁粉非但化涎镇心,至神如摧抑肝邪特异。若多恚怒,肝邪太盛,铁粉能制服之。《素问》云:“阳厥狂怒,治以铁落。” 饮金制木之意也。

此亦前人未尝论及

风引痫生。《修真人》之《秘散》。

《千金方》:“紫石散,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瘈疭,日数十发,毉所不疗。紫石英、滑石、白石脂、凝水石、赤石脂、石膏各六两,甘草、桂心、牡蛎各五两,大黄、龙骨、干姜各四两,十二味治下筛,为粗散,盛以韦囊,悬于高凉处。欲用取一、二指撮,以新井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大人顿服,未百日儿服一合。未能者,绵蘸著口中。热多” 者进五六服。以意消息。累用效。

胆虚寒而不眠。炒酸枣调煎竹叶。

《圣惠方》:“胆虚寒不眠,寒也。酸枣仁炒香,用竹叶煎汤服。”

胆实热而多睡,生枣仁末和姜茶。

《思济堂》曰:“胆实多睡,热也。酸枣仁生用末,茶、姜汁调服。”

药生熟治尚不同。

如“酸枣仁炒熟便补虚寒不眠,生用便泻实热多睡,奇矣哉。”

剂《多寡》安容不异。

如心肝在上,宜小其剂,缓煎而呷。肾肝在下,宜大其剂,急煎而顿服。脾胃则适中而已。

轻重必操乎权衡,方圆难舍乎规矩。

《本经补泻温凉药》

[编辑]

补: “胡黄连、草龙胆、木通。”

泻: 青皮、柴胡、黄连。

温: 川芎、半夏、陈皮、生姜。

凉: 黄连、柴胡、竹茹。

《东垣报使》引《本经》药:柴胡、川芎。行上青皮。行下

鍼灸

[编辑]

《灵枢》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𣽃𣽃,恐人 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 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胆病则胆气不升,故太息以伸出之。口苦呕宿汁者,胆汁也。心下𣽃𣽃,恐人将捕之者,胆气虚也。嗌中吤吤然数唾者,少阳之脉病也。足少阳经脉之本在下,其末在颈嗌之间,宜灸之,以起陷下之脉气。其寒热者,少阳之枢证也,当以经取之。少阳之经气,外内出入者也。

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𣽃𣽃,恐人将捕之,邪在胆, 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 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 虚实,以去其邪。

呕有苦,胆气逆在胃也。胆气欲升,故长太息以伸之。病则胆气虚,故心中𣽃𣽃,恐人将捕之。病在胆逆在胃者,木邪乘土也。胆汁通于廉泉、玉英,故胆液泄则口苦;胆邪在胃,故胃气逆则呕苦也。取三里以下胃气之逆,刺少阳之血络,以闭胆逆,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千金方》曰:“左手关上阳绝者,无胆脉也。苦膝疼,口中 苦眯目,善畏如见鬼,多惊少力,刺足厥阴,刺阴在足 大指间,或刺三毛中。”

“左手关上阳实者,胆实也。苦腹中不安,身躯习习也, 刺足少阳治。阳在足上第二趾本节后一寸是也。 胆病灸浊浴,随年壮,穴在侠胆腧旁行相去五寸。 胆虚灸三阴交各二十壮,穴在内踝上一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