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124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二十四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四

  脏腑门十四肾二

  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论

  王圻三才图会肾神

  章潢图书编肾脏说 相肾病法 肾脏食忌 养肾法言 治肾要法

  彭用光体仁汇编肾经药性 本经补泻温凉药

  张介宾景岳全书治肾须分阳虚阴虚 小儿补肾论

  李潆身经通考肾脏得病虚实横逆治法

  鍼灸

  导引

  脏腑门十五膀胱

  黄帝素问灵兰秘典论 气厥论 标本病传论

  灵枢经本输篇 经脉篇 膀胱经诸穴之图 经水篇 病传篇 淫邪发梦篇

  扁鹊难经膀胱腑形象 膀胱腑形象之图

  华佗中藏经论膀胱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孙思邈千金方膀胱腑论 膀胱实热 膀胱虚冷 胞囊论

  李梴医学入门膀胱腑赋

  彭用光体仁汇编膀胱腑药性 本经补泻温凉药

  鍼灸

  导引

艺术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医部汇考一百四[编辑]

脏腑门十四肾二[编辑]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编辑]

《肾为先天本论》
[编辑]

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 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 茂,自然之经也。”故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 后天之辩。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 之源;后天之本在脾,脾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 肾何以为先天之本?盖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 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 而命寓焉。水生木而后肝成,木生火而后心成,火生 土而后脾成,土生金而后肺成,六腑随之,四肢乃具, 百骸乃全。《仙经》曰:“借问如何是元牝,婴儿初生先两 肾”,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 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曰: 先天之本在肾上。古圣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著之 脉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 生。所以伤寒必诊太谿,以察肾气之盛衰;必诊冲阳, 以察胃气之有无。两脉既在,他脉可弗问也。治先天 根本,则有水火之分。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源, 以制阳光;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主,以消阴翳。 每见立斋治病,多用前方,不知者妄议其偏。惟明于 求本之说,而后可以窥立斋之微耳。王应震曰:“见痰 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 勿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此真 知本之言夫。

《王圻三才图会》
[编辑]

《肾神》
[编辑]

神名元冥,字育婴。肾之状如元鹿,两头主藏志象如 圆石子,二色如缟映紫,生对脐,搏著腰脊。左为正肾, 配五脏,右为命门。男以藏精,女以系胞。肾脉出于涌 泉,涌泉在足中心。

《章潢图书编》
[编辑]

《肾脏说》
[编辑]

“肾水官也。左肾右肾,前对脐,后著于脊。丈夫六十,肾 气衰,发落齿槁;阳气衰,毛发焦,经脉空虚。人之有肾, 犹树之有根也。肾开窍于二阴,左为壬,右为癸。在形 为骨,久立损肾。肾脉出于涌泉。”肾者,脏之本,精之处 也。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肾之馀气,通于前 后。两窍为液为唾。邪气入肾则多唾。膀胱为肾腑,耳 为肾宫,肾气通则闻五音,肾病则耳聋骨痿也。肾合 于骨,其荣发也,肾之合也。骨痿不能起床者,肾气先 死也。上主齿,齿痛者,肾伤也。又主耳,耳不闻声者,肾 亏也。人之骨痛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弱也。人 之齿龋者,肾有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 呵欠者,肾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肾水枯也。人之色黄 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光紫者,肾无病也。人之骨鸣 者,肾羸也。肺邪入肾多呻,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 欲坚,急食咸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禁。无犯热食 温衣,肾畏燥也。

《相肾病法》
[编辑]

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苦腹满食不消,体重肢节痛,嗜卧。

《肾脏食忌》
[编辑]

十月,勿食椒,令人口干,成赤白痢。十一月、十二月,勿 食鳞甲鲜物,并勿食诸物脾肾。宜食大豆、黄卷粟。

《养肾法言》
[编辑]

肾于诸脏为最,下属水,藏精。盖天一生水,乃人生身 之本,立命之根也。天地间凡有血气者,莫不有牝牡 之欲,故火与水违行,欲情一动,精即离原,而生身者, 亦所以戕身者也。君子学《易》,玩损之大象而窒欲,如 防水之源,塞水之漏,损之又损,以至于无焉。是欲固 寿命之原,莫先于色欲之戒也。

《治肾要法》
[编辑]

五脏惟肾之一脏,母胜而子反受邪,肺与肾是也。肺 主气,气之轻浮,能上而不能下。肾主精,精之沉重,能 下而不能上。若肺胜则热作,气得热上蒸,则不能下 生肾水,而肾之邪生矣。须急食凉剂以解之,此肾病 必先求诸肺是也。

《彭用光体仁汇编》
[编辑]

《肾经药性》
[编辑]

肾乃足少阴之经,少血多气。

“其经起自涌泉穴。在足心陷中。终于腧府穴。胸前巨骨下。璇玑旁各二寸。” 《其经》左右共五十四穴。

癸水之脏,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强于作用。故男曰《作强》。造化形容。故女曰《伎巧》。

其旺于冬,封藏之本也。

肾水冬旺,而主藏精,故为封藏之本也。

其味咸而其色黑。

《洪范》曰:“润下作咸。” 黑者,北方水色也。

其声呻而其志恐。

呻吟也。恐所以惧恶也。

《内藏精》而藏志。

肾藏精与志

外荣骨而荣须。

其充在骨,精盛则髭须不白,容貌不衰。

其候在腰,其液为唾。

肾败则腰痛,转摇不便也。凡唾皆出乎肾。

“开窍于两耳部”,脉在左尺。

耳为肾之窍。左尺浮诊候膀胱沈诊候肾。

是脏也。对命门一而为二。左名肾。男子以藏精。右命 门。女子以系胞。元气之根。精神之舍。

肾有两枚,左为肾,右为命门。肾与命门,其气相通,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五脏六腑之精,若有馀则悉归于肾,肾受精气,故神生焉。《传》曰:“聚精会神” 者此也。

受病同归于膀胱,诊候两分于水火。

潜谿曰:“夫命门与肾脉同者,谓其所受病,同归于膀胱一腑也。其各受病也,当用心辩水火之异。何以别之?如外证小便清利,及脉沈而迟,是冷气属肾水;如小便赤涩,脉沈数,是其气热,属命门火。故所受者同,所主者异。” 夫所受者同,乃命门与肾,同归膀胱,一腑也。所主者异,谓有寒热之别,一归于寒水,一归于相火也。

实则脉实。

左尺沉诊候肾

“小腹胀满而腰背急强,便黄舌燥者,泻肾汤”可以广 推。

《千金》泻肾汤治肾实热,小腹胀满,四肢青黑,耳聋,梦腰脊离解,伏水气急。用芒硝、茯苓、黄芩各三钱、生地黄汁、石菖蒲各五钱、大黄切一合,用蜜水器中渍一宿,磁石碎如雀头各八钱、元参、细辛各四钱、甘草二钱十味㕮咀,每服一两,以水二锺,去滓,下大黄内药汁中更煮减一分,去大黄,内地黄汁,微煎一二沸,下芒硝。食前温服。

虚则脉虚气寒阴痿,而言音混浊,胫弱脉代者,苁蓉 散宜加寻讨。

治“肾气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言音混浊,阳气顿绝。” 用“苁蓉、白术、巴戟、天门冬、茯苓、甘草、牛膝、五味子、杜仲各八钱,车前子、干姜各五钱,生干地黄半斤,共为细末,食前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肾气不和,腰胁痛,散号“异香。”

有人患腰痛伛偻,将半年馀,与灸肾腧,是日不能动,遂合异香散二服,即行如故,何效速哉!

阳经郁滞,背肩疼汤名“通气。”

《通气》防风汤“治肩背疼不能回顾者” ,此手太阳寒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 者,足太阳经不通。用羌活独活各一钱半稿本防风甘草炙各一钱蔓荆子川芎各二钱作一服,水二锺,煎至一锺,食远服。如身重腰沈沈然,经中有寒湿也。更加酒浸汉防己一钱,轻者加附子一钱,重者加川乌一钱。

“腰痛散。”“八角茴香
考证

“治腰重痛用八角茴香炒为末。” 每服二钱,食前用温酒调服。

《精泄》末一升韭子

治梦泄失精用“韭子一升炒,治下筛。酒服方寸匕,立效。”

气滞腰疼堪顺气,血凝臂痛可舒经。

“人参顺气散” :治气滞腰疼。用人参、川芎、桔梗、白术、白芷、陈皮、枳壳、麻黄节、乌药、白姜、炮、甘草炙各一钱,作一服,水二锺,煎一锺,食前服。或为细末,食前甘草汤服。一方加五加皮一钱“舒经汤” :治臂痛不能举。有人常苦左背痛,或以为饮,为风为湿,诸药悉投,继以鍼灸俱不得效,用此方而愈。盖是气血凝滞,经络不行所致,非风非湿,腰以下食前服,腰以上食后服。用片姜黄二钱,如无则以嫩莪术代之赤芍当归海桐皮去粗皮白术以上各一钱半羌活甘草炙,各一钱作一服水二锺,生姜三片,即煎至一锺,去滓磨沉香汁少许,食前服。

五味能交心肾,须茯神远志川归山药苁蓉枸杞龙 骨安养精神与益智茴香故纸鹿茸牛膝黄芪地黄 补肾益阴加当归而补髓。二宜丸附子驱寒去湿,倍人 参而壮阳。参附汤《虎骨》治骨虚酸痛。

治骨髓中疼用“虎骨四钱,芍药一两六钱,生地黄八两,三味㕮咀,以清酒一升浸晒干,复入酒中,如此取酒浸为度,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猪肾济》。肾弱腰亏。

用童子尿二盏,无灰酒一盏,以新磁瓶贮之,取全猪腰子一对入内,盐泥密封,晚时以慢火养熟,至中夜止,待五更初,以火温之,发瓶饮酒食腰子。病笃者,只一月效。平日瘦怯者,亦可服此,盖以血养血,绝胜金石草木之药也。

乾坤立而“《易》道行”,坎离交而“人身泰。”

异香散:“石莲肉去皮半钱、蓬术煨、益智仁炒、京三棱泡、甘草炙各二钱、青皮、陈皮各去白五分、厚朴姜制一钱,作一服,水姜、枣、盐一捻煎,空心温服。”

《本经补泻温凉药》
[编辑]

补: “知母、莲子、芡实、龙骨,鹿茸,覆盆子、石锺乳、桑螵 蛸,虎骨,牡蛎,小草,败龟板、熟地黄,五味子,山药,琐阳, 牛膝,五加皮,山茱萸,楮实子,当归,元参,石楠,枸杞子, 合欢,杜仲。”

泻: “琥珀、苦茗。猪苓。泽泻、茯苓。”

但利水之药,皆是泻水之剂,故不备录。以五脏俱有补有泻,惟肾脏有补无泻耳,临时酌处。

温: “干姜、附子、柏实、乌药、肉桂、兔丝子、破故纸、葫芦 巴、南藤、沉香。”

凉: “黄柏、知母、竹沥、元参、地骨皮、丹皮。”

《东垣报使》引《本经》药:独活、肉桂。

《景岳全书》
臣张介宾著
[编辑]

《治肾须分阳虚阴虚》
[编辑]

色欲伤肾,而阳虚无火者,兼培其气血。阴虚有火者, 纯补其真阴。

《小儿补肾论》
[编辑]

观王节斋曰:“小儿无补肾法。盖小儿禀父精而生男, 至十六而肾始充满,既满之后,妄用亏损,则可用药 补之。若受胎之时,禀之不足,则无可补,禀之原足,又 何待于补耶?呜呼!此言之谬,谬亦甚矣。夫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精合而形成。夫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治 精即所以治形,治形即所以治精也。但时有初中,则” 精有盛衰,故小儿于初生之时,形体虽成,而精气未 裕,所以女必十四,男必十六,而后天癸至。天癸既至, 精之将盛也;天癸未至,精之未盛也。兹以其未盛,而 遽谓其无精也,可乎?且精以至阴之液,本于十二脏 之生化,不过藏之于肾,原非独出于肾也。观《上古天 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精之 所源,其不止于肾也可知矣。王节斋止知在肾,而不 知在五脏。若谓肾精未泄,不必补肾,则五脏之精,其 有禀赋之亏,人事之伤者,岂因其未泄而总皆不必 补耶?夫小儿之精气未盛,后天之阴不足也。父母之 多欲水亏,先天之阴不足也。阴虚不知治本,又何藉 于人为以调其元,赞“其化乎?”此本原之理,有当深察 者如此。再以小儿之病气论之:凡小儿之病,最多者, 惟惊风之属,而惊风之作,则必见反张、戴眼、斜视、抽 搐等证,此其为故,总由筋急而然。盖血不养筋,所以 筋急,真阴亏损,所以血虚,此非水衰之明验乎。夫肾 主五液,而谓血不属肾,吾不信也。肝肾之治同一治, 今筋病如此,而欲舍肾水以滋肝木,吾亦不信也。且 太阳少阴,相为表里,其经行于脊背,而为目之上纲。 今以反折戴眼之证,偏多见于小儿,而谓非水脏阴 虚之病,吾更不信也。矧以阳邪亢极,阴竭则危,脏气 受伤,肾穷则死,此天根生息之基,尤于小儿为最切。 然则小儿之病,其所关于肾气者非渺,而顾可谓小 儿无补肾法耶

《身经通考》
臣李潆著
[编辑]

《肾脏得病虚实横逆治法》
[编辑]

“五行之理,惟肾之一脏,母盛而子反受邪”,是物之性, 有不可一概论者,肺肾是也。何则?肺属金,应乎皮毛, 所主者气;肾属水,主乎骨髓,所藏者精。气之轻浮,能 上而不能下;精之沉重,能下而不能上,此物理之自 然。今肺盛乃热作也,气得热而上蒸,则肺不能下生 于肾,而肾受邪矣。急以凉药解之,使脏气温和,自能 “下生于肾矣。”此肾病必先求之于肺,若肺和而肾忽 受病,不过脾湿相形,所以有解肺热、去脾邪二药。若 脾肺自和而肾受病,亦当察本脏虚实而治之。 肾虚以熟地、黄柏补之。肾无实不可泻,故无泻肾之 药,虚则补其母,以五味子补肺。肾主寒,自病则足胫 寒而逆。人之五脏,惟肾无实。小儿痘变黑陷,是肾水 克退心火,多不治也。 心乘肾,微邪,内热不恶寒,桂枝丸。肺乘肾,虚邪,喘嗽 皮涩而寒,百部丸。肝乘肾,实邪,拘急气搐身寒,理中 丸。脾乘肾,贼邪,体重泄泻身寒,理中丸。

鍼灸[编辑]

《素问》曰:“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 则项痛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 员员澹𣽃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 少阴太阳。”

腰者肾之腑,故先腰痛。肾主骨,故胻酸。肾为水脏,津液不能上资,故苦渴数饮。外热在太阳,则头痛而强;内热在肾,故胻寒且酸。足下热者,热流阴股也。不欲言者,肾为生气之原也,其争气上逆,则为项痛。员员澹澹,痛之微也。膀胱者肾之腑,太阳为诸阳主气,其气上升,肾脏之热,随太阳之气而上冲于头也。此阴阳热气,外内交争,一随脉引,一随气升,皆阴出之阳,故止头痛而不死。肾病者,加于戊己,戊己不死,起于壬癸。从则外出于形身,故汗出;逆则内干于真脏,故死。足少阴太阳,相为表里,五脏六腑,经气之相通也,故刺之。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欬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 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肾。少阴脉起于足,而上循臑,侠脐循腹里,上行而入肺。病在经络,故腹大胫肿。水邪逆于上则喘欬,生气衰于下,则身重也。太阳之气司表而下出于膀胱,经气逆则表气虚,故寝汗出而恶风。肾气虚而不能上交于心,故胸中痛。少阴之气上与阳明相合,生气虚于下,故大腹小腹皆痛也。阳气虚,故手足逆冷也。膻中者。臣使之官。代君行令。喜乐出焉。以胸中之心气不足。故意不乐也。少阴与太阳为表里。脏腑之经气相通。故脏病而兼及于腑经也。

《灵枢》曰:“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 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 视有血者,尽取之。”

在外者,筋骨为阴。病在阴者,名曰痹。阴痹者,病在骨也。按之而不得者,病在骨髓也。腹胀者,脏寒生满病也。腰者,肾之腑也,肾开窍于二阴。大便难者,肾气不化也。肩背颈项痛,时眩者,脏病而及于腑也。故当取足少阴之涌泉,足太阳之仑崑,视有血者尽取之。

《千金方》曰:“左手关后尺中阴绝者,无肾脉也,苦足下 热,两髀里急,精气竭少,劳倦所致,刺足太阳治阳。 左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恍惚健忘,目视䀮 䀮,耳聋,怅怅善鸣,刺足少阴治阴。 右手关后尺中阴绝者,无肾脉也,苦足逆冷,上抢胸 痛,梦入水见鬼,善魇寐,黑色物来掩人,刺足太阳治 阳。”

右手关后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骨痛,腰脊痛,内寒 热,刺足少阴,治阴。

“肾病,其色黑,其气虚弱,吸吸少气,两耳苦聋,腰痛,时 时失精,饮食减少,膝以下清,其脉沈滑而迟,此为可 治,宜服内补散、建中汤、肾气丸、地黄煎。春当刺涌泉, 秋刺伏溜,冬刺阴谷,皆补之。夏刺然谷,季夏刺太谿, 皆泻之。又当灸京门五十壮,背第十四椎百壮。” 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 大便难,肩背颈项强痛,时眩,取之“涌泉、仑崑”,视有血 者尽取之,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而浴水, 则伤肾。

肾风虚寒,灸肾腧百壮,对脐两边,向后侠脊相去各

一寸五分
考证

导引[编辑]

《千金方》曰:“六字诀,凡调气之法,若肾病即呬出。其法: 夜半后八十一,鸡鸣七十二,平旦六十二,日出五十 四,辰时四十五,巳时三十六。欲作此法,先左右导引 三百六十遍。病有四种,一冷痹,二气疾,三邪风,四热 毒。若有患者,安心调气,此法无有不瘥也。”

肾病用呬:肾脏病者,体冷阴衰,面目恶痿。相法:肾色 黑,梦见黑衣及兽物捉刀杖,相怖,用呬气出。又云:“肾 病者,用大呬五十遍,细呬三十遍,须左右导引三百 六十遍,然后乃为之。”

《养性书》曰:“吐纳法,肾病用吹法,须三十六数,能去肾 家一切冷气,腰痛、膝沉重,久立不得,阳道衰弱。耳中 蝉鸣及口中有疮,一切肾部烦热之疾,疾愈则止。 导引法:正坐,以两手上,从耳左右引胁三五度,亦可 以手著胸驰射,左右同放身三五度,亦可以足前后 逾,左右各十数度。能去腰肾膀胱间风邪积聚。为之 毕”,良久开目,三咽三叩齿而止。

修养法:“常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朔望旭旦,北面平 坐,鸣金梁七,饮玉浆三,吸元宫黑色气入口,五吞之, 闭气六十息。”

《养老书》曰:“擦肾俞穴法,临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 气,舌拄上腭,目视顶,仍提缩谷道,以手摩擦两肾俞 穴,各一百二十次,以多为妙。毕,叩齿卧。专治肾元虚 冷,小便滑数。”

《保生秘要》曰:“论肾气滞涩,古云:医道通仙道,但要清 明气血二字之理。气为先天之用,属于阳,无形而有 影;血为后天之行,属于阴,有形而成质。气旺则血荣 而调润,气绝则血枯而灭形。故气虚血弱,滞涩而成 病。”涩于肾,诸寒收引,皆属肾水,气弱或作腰痛水枯, 瞳人昏暗,两耳难察律音。冬月水旺,宜吐纳,按节吹 气,调和会意,掌心所忌,须避寒冷,最宜早卧。大抵冬 月敛藏气闭,至阴已极,宜节欲,养一阳之初生。盖阴 阳交精,子男合璧,万物气微,在下不可摇动,守此则 保寿无疆。

脏腑门十五膀胱[编辑]

《黄帝素问》
[编辑]

《灵兰秘典论》
[编辑]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为水腑,乃水液都会之处,故为州都之官。水谷入胃,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故为津液之所藏。气化则水液运行而下出矣。

《气厥论》
[编辑]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膀胱者,胞之室也。冲任起于胞中,为经血之海。胞移热于膀胱,是经血之邪,移于膀胱,故溺血;热则水道燥涸,故癃闭也。

《标本病传论》
[编辑]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胻酸,一日腹胀, 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此腑邪传脏,水泛土败而死。“病先发于膀胱,则小便闭;五日而之肾,则少腹胀,腰脊痛;一日而之胃,则腹胀;一日而之脾,则身体痛。冬鸡鸣在丑,乃少阳太阳生气之时,气绝而不能生也。夏下晡,乃阳明生气之时,阳明之气亦绝矣。”

《灵枢经》
[编辑]

《本输篇》
[编辑]

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 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荣;“注于束骨”,束骨,本 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 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 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

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天也。水中之生阳,上合于天,水随气而运行于肤表。

《经脉篇》
[编辑]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 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 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 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 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是动则病冲” 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 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 头顖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 指不用。

太阳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腰似折,腘如结”者,病在太阳之气,而有似乎形证也。太阳为诸阳主气而养筋,故是主筋所生之病,则为痔。经络内薄,则为疟;厥逆于下,则为癫狂。顖项鼽目,腰背腘踹诸证,皆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

膀胱经诸穴之图

膀胱经诸穴之图

《膀胱经诸穴歌 》“足太阳,六十三,睛明攒竹,诣曲差五处之乡。承光通天,见络郄玉枕之行。天柱高兮大杼抵,风门开兮肺俞当。厥阴心膈之俞,肝胆脾胃之藏。三焦肾兮大肠小肠,膀胱俞兮中膂、白环。自从大杼至此,去脊中寸半之旁。又有上次、中、下四髎,在腰四空以相将。会阳居尻尾之侧,始了背中二行,仍上肩胛,而下附兮,二椎之旁。三椎魄户,四椎膏肓,神堂譩譆兮鬲关,魂门兮阳纲,意舍兮胃仓。肓门志室,秩边胞肓。承扶浮郄与委阳,殷门委中而合阳,承筋、承山到飞扬,辅阳,昆仑至仆参,申脉,金门探京骨之场,束骨通谷抵至阴小指之旁。”

《分寸歌 》:“足太阳兮膀胱经,目内眦角始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曲差发际上五分,五处发上一寸是,承光发上二寸半,通天络郄玉枕穴,相去寸五调匀看。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二寸枕骨现,天柱陷后发际中,大筋外廉陷中献,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俞五椎之下论膈七肝九十” 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大肠十六之下椎,小肠十八膀十九,中膂内俞二十椎,白环廿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排之,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腰空好,会阳阴尾尻骨旁,背部二行诸穴了,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譩譆鬲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九胞肓廿秩边,背部三行诸穴匀。又从臀下阴文取,承扶居于陷中主,浮郄扶下方六分,委阳扶下寸六数,殷门扶下六寸长,腘中外廉两筋乡,委中膝骨约纹里,此下三寸寻合阳,承筋脚跟上七寸,穴在腨肠之中央。承山腨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辅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后跟陷中央。仆参亦在踝骨下,《申脉》踝下五分张。金门申脉下一寸,京骨外侧骨际量。束骨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陷中强。至阴却在小指侧,太阳之穴始周详。”

《经水篇》
[编辑]

足太阳外合于清水,内属于膀胱,而通水道焉。

清水与黄河分流,而膀胱为津液之腑,六腑皆浊,而膀胱之水独清,故合清水属膀胱而通水道焉。

《病传篇》
[编辑]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 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脯。

按:此发明《标本病传论》膀胱病一节未发之意也。

《淫邪发梦篇》
[编辑]

厥气客于膀胱,则梦游行。

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太阳之气虚行也。

《扁鹊难经》
[编辑]

《膀胱腑形象》
[编辑]

《四十二难》曰:“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 九合。口广二寸半。”

膀胱腑形象之图

膀胱腑形象之图

《汉华佗中藏经》
[编辑]

《论膀胱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编辑]

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与肾为表里,号水曹掾,名“玉海” 也。足太阳是其经也,总通于五腑,所以五腑有疾,即 应膀胱,膀胱有疾,即应胞囊。小便不利,热入膀胱,则 甚气急而小便黄涩也。膀胱寒,则小便数而清白也。 又石水发,则根在膀胱,腹胀大者是也。又膀胱欬而 不已,则传之三焦,肠满而不饮食也。然上焦主心肺 之病,“人有热则食不入,寒则精神不守,泄利不止,语声不出也。实则上绝于气不行也;虚则引起气入肺。 其三焦之气和,则五脏六腑皆和,逆则皆逆。膀胱中 有厥阴气,则梦行不快;满胀则小便不下,脐下重闷, 或有痛绝,则三日死,死鸡鸣也。”

《唐孙思邈千金方》
[编辑]

《膀胱腑论》
[编辑]

膀胱者,主肾也,耳中是其候也。肾合气于膀胱,膀胱 者,津液之腑也,号水曹,掾名《玉海》,重九两二铢,左回 叠积,上下纵广九寸,受津液九升九合,两边等应二 十四气。鼻空在外,膀胱漏泄。

《膀胱实热》
[编辑]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逆 满,腰中痛,不可俛仰,劳也,名曰膀胱实热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胞 转,不得小便,头眩痛,烦满,脊背强,名曰膀胱实热也。

《膀胱虚冷》
[编辑]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脚 中筋急,腹中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转筋,恶风偏枯,腰 痛,外踝后痛,名曰膀胱虚冷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虚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肌 肉振动,脚中筋急,耳聋,忽忽不闻,恶风飕飕作声,名 曰膀胱虚冷也。

《胞囊论》
[编辑]

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精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 胞涩,小便不通,尿黄赤。若腑中寒病者,胞滑,小便数 而多白。若至夜则尿偏甚者,夜则内阴气生,故热则 泻之,寒则补之,不寒不热,依经调理,病不生矣。

《明李梴医学入门》
[编辑]

《膀胱腑赋》
[编辑]

膀胱上口。阔二寸半。而盛溺九升九合。中广九寸。而 重九两二铢。无出窍也。资气海以施化。腑名“津液。”

膀胱以虚受水,为津液之腑,有上窍而无下窍,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泻;气海之气不足,则秘隐不通。

透绝顶也。司升降之消息,官号“州都。”

《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应在毛发,系通心肺。验于皮骨,脏属肾俞。

《肾应骨经》云:“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 云云。

风搏头疼。眼旋。目泪。恶心。筋骨不利。气滞项背强 腰折,尻痛腘胫尤拘。

“膀胱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别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挟脊扺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脊,贯臀入腘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故病如是。恶心者,膀” 胱移邪于小肠,故恶闻食臭。

热则腹满而胞塞,甚则狂发。

热结下焦,则小腹苦满,难于俛仰,胞转闭塞,不得小便,令人发狂。

冷即多唾而带下。甚则沥馀。

冷则湿痰上溢,则为多唾。湿痰下渗,则为带浊,甚则小便沥,馀或频数。《叔和》云:“冷败则遗尿” ,不知

虚证“脑转耳聋,房事举亦无力,血病鼻衄,淋痔,茎囊 肿,或被吹。”

阴茎阴囊肿大,皆湿热以致血瘀。小儿多虫蚁,地风所吹。

温以荜茄茴香乌药,凉必生地防己地肤。

温则荜澄茄、茴香、乌药之类。凉则生地、防己、地肤子、黄蘗、防风、甘草梢、防葵之类。

泻以车前、瞿麦、滑石。

车前、瞿麦、滑石、芒硝、泽泻、萱草根之类。

补必橘核。益智菖蒲。

橘核、益智、菖蒲、龙骨、续断、黄芩之类。

吁,寡欲,一念真秋石。

今人不知吾身自有秋石。谚云:“泄尽真药服假药,十字街头买秋石。”

节饮三杯固尾闾。

酒水好停,下焦为邪,节之尾闾自固,不患漏泄。

《彭用光体仁汇编》
[编辑]

《膀胱腑药性》
[编辑]

膀胱乃足太阳之经,多血少气。

其经起自至阴穴。在足少指外侧。去爪甲如韭叶。终于睛明穴。在目内眦。

名《玉海》而津液藏,号《都官》而气化出。

《脉经》云:“气者,升而为雨露,降而作渊源。” 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出。《千金》号水曹,掾名玉海,而藏津液。得气海之气施化则便注泻,气海之气不及,则秘塞不通。《内经》名都官,言位当孤腑,故名都官,居下内空,故藏津液。

“重九两二铢,而广九寸,量九升九合,而其气堪容。”候在耳中,脉居左尺。

与肾同位

是“腑也。”实则脉实。

左手尺中神门从阳脉实者。

病胞转不得小便,苦烦满难于俛仰。药用寒凉利窍。 石膏栀子蜜同煎。

治膀胱实热。用石膏八钱,栀子、人参、茯苓、知母各三钱,蜜一合,生地黄、淡竹叶各切一合,七味㕮咀,各服一两,水二锺,煎一锺,去滓,下蜜,煮二沸,食饭前服。不利加芒硝三钱。

虚则脉虚。

左手尺中脉虚者,足太阳经也。

肠痛引腰背。难利屈伸。脚中筋紧急。耳鸣重听。

肾虚证候

补磁石五味黄芪。配苓术石英杜仲。

“治膀胱虚冷,饥不欲饮食,面黑如炭,腰胁疼痛” 用磁石六钱黄芪茯苓各三钱五味子杜仲白术白石英各五钱七味㕮咀,每服一两,水二锺,煎一锺,去滓,食前温服。

大腑热蒸肠内涩,木通、生地、黄芩。

大腑丹治心经热,小便涩,及治五淋。许学士治渴疾良验。生地黄二两木通、黄芩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木通汤下。

小便不利。茎中疼。葶苈茯苓通草。

潜谿曰:“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便急痛。用通草、茯苓各三两,葶苈二两,三味为细末,水调服方寸匕,日三服。”

“肾大如斗”,青皮、荔核。小茴香。

《危氏方》“荔枝散,治肾大如斗,不过三剂,除根。用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黄,出火毒,为细末。酒调二钱,日进三服。”

《胞转》如塞葵滑。三般寒水石。

“治丈夫妇人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者。” 冬葵子一升滑石寒水石一升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作三服。

冷热熨。可利便难。

《千金方》冷热熨法:若大小便闭塞不通,或淋沥溺血,阴中疼痛,此是热气所致,用此法即愈。其法先以冷物熨小腹几次,后以热物熨之,又以冷物熨之自通,将理自愈。

屈伸导引和腰痛。

法见导引中

风热相乘囊肿,服《三白》而立消。

三白散:治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用白牵牛二两,桑白皮、白术、木通去节、陈皮去白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汤调,空心服。

虫蚁吹著阴脬,用蝉蜕而即散。

蝉蜕散:“治阴囊忽肿,多坐地,为风湿所侵,或虫蚁吹著。用蝉蜕半两” ,水一椀,煎汤洗肿处,其痛立止,肿亦消,再温再洗,洗后仍与五苓散加灯心煎服。又方“用葱园内蚯蚓粪,甘草汁调,涂上立效。”

《治病》执方,须达要旨。苦寒平升,甘辛平降。

《宝鉴》云:“《药性要旨》:苦药平升,微寒平,亦升甘,辛药平降,甘寒泻火,苦寒泻实热,苦甘寒泻湿热。”

高者宜抑,下者可举。

《潜谿》云:“假令高者抑之,非高者固当抑也。以其本下而失太高,固抑之而使下,若本高,何抑之有?假令下者举之,亦非下,固当举也,以其本高而失之太下,故举之而使高,若本下,何举之有?”

求巧必事乎《公输》,求聪当宗乎《师旷》。

《本经补泻温凉药》
[编辑]

《补 益》:智、橘核、龙骨、菖蒲、续断、黄芩。

泻: “芒硝、滑石、泽泻、瞿麦、车前子、萱草根。”

温: 荜澄茄、茴香、乌药。

凉: 生地黄黄蘗防风防己甘草梢地肤子防葵 东垣报使。引《本经》药稿本羌活。行上黄蘗:行下

鍼灸[编辑]

《灵枢》曰:“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 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指外廉,及胫踝后 皆热,若脉陷,取委中央。”

膀胱者,津液之腑,气化则出。腑气病,故小腹肿痛,而不得小便也。肩上足小指外廉及胫踝后,乃足太阳经脉之所循。若热而脉陷,此病腑而及于经矣,故当取委中之中央。

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此邪在膀胱而为病也。三焦下俞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小腹肿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也。故取足太阳之大络,足太阳厥阴交络于跗腘之间,视其结而血者去之。盖肝主疏泄,结在厥阴之络,亦不得小便矣。如小腹肿,上及胃脘,取足三里。

《千金方》曰:“左手关后尺中阳绝者,无膀胱脉也。病苦 逆冷,妇人月水不调,王月则闭,男子失精,尿有馀沥, 刺足少阴经,治阴,足内踝下动脉是也。”

右手关后尺中阳绝者,无子户脉也。病苦足逆寒,绝 产,带下,无子,阴中寒,刺足少阴经,治阴。

左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病苦逆冷,胁下邪 气相引痛,刺足太阳经,治阳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 陷中。

右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病苦小腹满引腰 痛,刺足太阳经,治阳。

膀胱寒,灸膀胱腧百壮,对脐两边向后侠脊相去各 一寸五分。

导引[编辑]

《体仁汇编》曰:“膀胱虚,腰痛,正东坐,双手抱心,一人于 前据摄其两膝,一人后捧其头,徐牵令偃卧,头倒,三 起三卧,久久便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