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160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六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六十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四十
目门三
倪维德原机启微〈淫热反克之病 风热不制之病 七情五贼劳役饥饱
之病 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 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 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热积必溃之病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 阴弱不能配阳之病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
内急外弛之病 奇经客邪之病 为物所伤之病 伤寒愈后之病 强阳搏实阴之病
亡血过多之病 斑疹馀毒之病 深疳为害之病〉
方贤奇效良方〈目论〉
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目病不宜用凉药〉
王纶明医杂著〈论外治忌寒凉〉
龚信古今医鉴〈目病〉
虞抟医学正传〈雀目〉
艺术典第一百六十卷
医部汇考一百四十
[编辑]目门三
[编辑]《明倪维德原机启微》
[编辑]淫热反克之病
[编辑]膏粱之变,滋味过也。气血俱盛,禀受厚也。亢阳上炎, 阴不济也。邪入经络,内无御也。因生而化,因化而热, 热为火,火性炎上。足厥阴,肝为木,木生火,母妊子,子 以淫胜,祸发反克,而肝开窍于目,故肝受克而目亦 受病也。其病眵多眊燥紧涩,赤脉贯睛,脏腑秘结者 为重,重者芍药清肝散主之,通气利中丸主之。眵多 眊燥紧涩,赤脉贯睛,脏腑不秘结者为轻,轻者减大 黄,芒硝,芍药清肝散主之,黄连天花粉丸主之;少盛 服通气利中丸。目眶烂者,内服上药,外以黄连炉甘 石散收其烂处,兼以点眼春雪膏、龙脑黄连膏、㗜鼻 碧云散攻其淫热,此治淫热反克之法也。非膏粱之 变,非气血俱盛,非亢阳上炎,非邪入经络。毋用此也。 用此则寒凉伤胃。生意不上升。反为所害也。
风热不制之病
[编辑]风动物而生于热,譬以烈火,焰而必吹,此物类感召 而不能违间者也。因热而召,是为外来;久热不散,感 而自生,是为内发。内外为邪,为病则一。淫热之祸。条 列于前,益以风邪,害岂“止风,加头痛风,加鼻塞风, 加肿胀风,加涕泪风,加脑巅沉重风,加眉骨酸疼。有 一于此,羌活胜风汤主之。”风加痒,则以杏仁龙胆草 泡散洗之。病者有此数证,或不服药,或误服药,翳必 随之而生。翳如云雾,翳如丝缕,翳如秤星。或一点或 三四点而至数十点者,翳如螺盖者,为病久不去,治 不如法,至极而至也。为服寒凉药过多,脾胃受伤,生 意不能上升,渐而至也。然必要明经络,庶能应手。翳 凡自内眦而出,为手太阳。“足太阳受邪,治在小肠膀 胱经,加蔓荆子、苍术羌活胜风汤主之。”自锐眦客主 人而入者,为足少阳。手少阳。手太阳受邪,治在胆与 三焦小肠经,加龙胆草稿本,少加人参,羌活胜风汤 主之。自目“系而下者,为足厥阴、手少阴受邪,治在肝 经、心经,加黄连,倍加柴胡,羌活胜风汤主之。自抵过 而上者,为手太阳受邪,治在小肠经,加木通、五味子, 羌活胜风汤主之。”热甚者,兼用治淫热之药,㗜鼻碧 云散,俱治已上之证。大抵如开锅盖法,㗜之随效,然 少力而锐,宜不时用之,以聚其力。虽然,始者易而久 者难。渐复而复。渐复而又复可也。急于复者则不治。 今世医用磨翳药者有之,用手法揭翳者有之。噫!翳 犹疮也。奚斯愈乎。庸者用此。非徒无益,增害犹甚。愚 者受此,欣然而不悟。可叹也哉。故置风热不制之病 治法。
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
[编辑]《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 燥湿风。寒暑燥湿风之发也,发而皆宜时,则万物俱 生。寒暑燥湿风之发也,发而皆不宜时,则万物俱死。 故曰:生于四时,死于四时。”又曰:“人有五脏,化为五气, 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发也,发而皆中节, 则九窍俱生。喜怒忧悲恐之发也,发而皆不中节,则” 九窍俱死,故曰:“生于五脏,死于五脏”,目窍之一也。光 明视见,纳山川之大,及毫芒之细,悉云霄之高,尽泉 沙之深,至于鉴无穷为有穷,而有穷又不能为穷,反 而聚之,则乍张乍敛,乍动乍静,为一泓一点之微者, 岂力为强致而能此乎?是皆生生自然之道也。或因 七情内伤,五贼外攘,饥饱不节,劳役异常。足阳明胃 之脉,足太阴脾之脉,为戊己二土,生生之原也。七情 五贼,总伤二脉,饥饱伤胃,劳役伤脾。戊己既病,则生 生自然之体,不能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曰七 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其病红赤,睛珠痛,痛如鍼刺, 应太阳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不敢久视。久视则酸疼生翳,皆成陷下。所陷“者,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如点, 或如缕,或如锥,或如凿。证有具此者,柴胡复生汤主 之,黄连羊肝丸主之。睛痛甚者,当归养荣汤主之,助 阳活血汤主之,加减地黄丸主之,决明益阴丸主之, 加当归黄连羊肝丸主之,龙脑黄连膏主之。”已上数 方,皆群队升发阳气之药,其中有用黄连、黄芩之类 者,去五贼也。㗜鼻碧云散亦可见用。最忌大黄、芒硝、 牵牛、石膏、栀子之剂。犯所忌则病愈振。
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
[编辑]血,阴物类,地之水泉,性本静,行其势也。行为阳,是阴 中之阳,乃坎中有火之象。阴外阳内,故行也。纯阴故 不行也。不行则凝,疑则经络不通。经曰:“足阳明胃之 脉,常多气多血。”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手 太阳小肠之脉,斜络于目眦。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 目内眦。”二经皆多血少气,血病不行,血多易凝。《灵兰 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五味淫则伤 胃,胃伤血病,是为五味之邪,从本生也。”又曰:“小肠者,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遇寒则阻其化。”又曰:“膀胱者,州 都之官,津液藏焉。遇风则散其藏,一阻一散,血亦病 焉,是为风寒之邪,从末生也。凡是邪胜,血病不行,不 行渐滞,滞则易凝,凝则病始外见,以”其斜络目眦也, 以其起于目内眦也。故病环目青黤,如被物伤状,重 者白睛亦黤,轻者或成斑点,然不痛不痒,无泪眵眊 燥羞涩之证,是曰“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此病初 起之时,大抵与伤风证相似,一二日则显此病也,川 芎行经散主之,消凝大丸子主之。睛痛者,更以当归 养荣汤主之。如此则凝复不滞。滞复能行。不行复行。 邪消病除。血复如故。无不愈也。
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
[编辑]气,阳物,类天之云雾。性本动,聚其体也。聚为阴,是阳 中之阴,乃离中有水之象。阳外阴内,故聚也。纯阳故 不聚也。不聚则散,散则经络不收。经曰:“足阳明胃之 脉,常多气多血。”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七 情内伤,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气亦病 焉。《阴阳应象大论》曰:“足厥阴肝主目,在志为怒,怒甚” 伤肝,伤脾胃则气不聚,伤肝则神水散。何则?神水亦 气聚也。其病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之证,初但昏如 雾露中行,渐空中有黑花,又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 不收,遂为废疾。盖其神水渐散,散而又散,终而尽散 故也。初渐之次,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镇坠药也;石 斛夜光丸主之,资补药也;益阴肾气丸主之,壮水药 也,有热者,滋阴地黄丸主之。此病最难治,饵服上药, 必要积以岁月,必要无饥饱劳役,必要驱七情五贼, 必要德性纯粹,庶几易效,不然必废,废则终不复治。 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复治。一证因为暴怒,神水随散, 光遂不收,都无初渐之次,此一得永不复治之证也。 一证为物所击,神水散如暴怒之证,亦不复治,俗名 为青盲者是也。病者多不为审,概曰目昏无伤,始不 经意。及成医亦不识,直曰热致,竟以凉药投。殊不知 凉药又伤胃,况不知凉为秋为金,肝为春为木,凉药 又伤肝,往往致废而然后已。病者犹不以药非,而委 之曰命也,医者犹不自悟其药,而赘之曰“病拙。”吁!二 者俱此,谁其罪乎。予累见也。故兼陈凉药之误。
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编辑]轻清圆健者为天,故首象天。重浊方厚者为地,故足 象地。飘腾往来者为云,故气象云;过流循环者为水, 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腾水流,各宜其性,故万物生 而无穷;阳平阴秘,气行血随,各得其调,故百骸理而 有馀。反此,则天地不升降,云水不腾流,各不宜其性 矣。反此,则阴阳不平秘,气血不行随,各不得其调矣。 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难经》曰:“血为荣,气为卫,荣行 脉中,气行脉外”,此血气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 故如云腾水流之不相杂也。大抵气血如此,不欲相 混,混则为阻,阻则成结,结则无所去还,故隐起于皮 肤之中,遂为疣病。然各随经络而见疣病。自上眼睫 而起者,乃手少阴心脉,足厥阴肝脉,血气混结而成 也。初起时但如豆许,血气衰者,遂止不复长,亦有久 止而复长者,盛者则渐长,长而不已,如杯如盏,如碗 如斗,皆自豆许致也。凡治在初,须择人神不犯之日, 《大要》令病者食饱不饥,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 气血得行,然后以左手持铜箸按眼睫上,右手翻眼 皮令转,转则疣肉已“突,换以左手大指按之,弗令得 动移,复以右手持小眉刀尖,略破病处,更以两手大 指甲捻之令出,则所出者如豆许小黄脂也。恐出而 根不能断,宜更以眉刀尖断之,以井水再洗,洗后则 无恙。”要在手疾为巧,事毕须投以防风散结汤,数服 即愈。此病非手法则不能去。何则?为血气初混,时药 自可及,病者则不知其为血气混也,比结则药不能 及矣,故必用手法去,去毕必又以升发之药散之,药 手皆至,庶几了事。
===热积必溃之病===“积”者,重叠不解之貌。热为阳,阳平为常,阳淫为邪,常 邪则行,行则病易见,易见则易治,此则前篇淫热之 病也。深邪则不行,不行则伏,因伏而又伏,日渐月聚, 势不得不为积也。积已久,久积必溃,溃始病见,病见 则难治。难治者,非不治也,为邪积久,比溃已深。何则? 溃犹败也,知败者,庶可以救。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 眊燥。视物微昏。内眦穴开窍如鍼目,按之则沁沁脓 出。有两目俱病者,有一目独病者。目属肝,内眦属膀 胱,此二经积邪之所致也。故曰:“热积必溃之病。”又曰: 漏睛眼者是也。竹叶泻经汤主之。大便不硬者,减大 黄,或用蜜剂解毒丸主之。不然药误病久,终为枯害。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
[编辑]或问曰:“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 为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 所谓雀盲者也。”问曰:“何以知之?”答曰:“《黄帝生气通天 论》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 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又曰: “阴阳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 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又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 气争,九窍不通,故知也。”问曰:“阳果何物耶?”答曰:“凡人 之气,应之四时者,春夏为阳也;应之一日者,平旦至 昏为阳也;应之五脏六腑者,六腑为阳也。”问曰:阳何 为而不能抗阴也?答曰:人之有生,以脾胃中州为主 也。《灵兰秘典》曰:“脾胃者,仓廪之官,在五行为土,土生 万物,故为阳气之原。其性好生恶杀,遇春夏乃生长, 遇秋冬则收藏,或有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类,过而 不节,皆能伤动脾胃。脾胃受伤,则阳气下陷,阳气下 陷,则于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之中,阳气皆衰;阳气既 衰,则于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之中,阴气独盛。阴气既 盛,故阳不能抗也。”问曰:“何故夜视罔见?”答曰:“目为肝, 肝为足厥阴也。神水为肾,肾为足少阴也。肝为木,肾 为水,水生木,盖亦相生而成也。况怒伤肝,恐伤肾,肝 肾受伤,亦不能生也。昼为阳,天之阳也。昼为阳,人亦 应之也。虽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 遇天之阳盛阴衰之时,我之阳气虽衰,不得不应之 而升”也,故犹能昼视通明。夜为阴,天之阴也。夜为阴, 人亦应之也。既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 下陷,遇天阴盛阳衰之时,我之阳气既衰,不得不应 之时伏也,故夜视罔所见也。问曰:“何以为治?”答曰:“镇 阴升阳之药,决明夜灵散主之。”问曰:“病见富贵乎?贫 贱者乎?”答曰:“忧思恐怒劳役饥饱,富贵者”甚乎。惟其 贫贱者不能免甚也。问者称善。
阴弱不能配阳之病
[编辑]“五脏无偏胜,虚阳无补法。六腑有调候,弱阴有强理。 心肝脾肺肾,各有所滋生,一脏或有馀,四脏俱不足, 此五脏无偏胜也。或浮或为散,是曰阳无根,益之欲 令实,翻致不能禁,此虚阳无补法也。膀胱大小肠,三 焦胆包络,俾之各有主,平秘永不危,此六腑有调候 也。衰弱不能济,遂使阳无御,反而欲匹之,要以方术” 盛,此弱阴有强理也。《解精微论》曰:“心者五脏之专精, 目者其窍也,又为肝之窍,肾主骨,骨之精为神水,故 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为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 上为内障,此五脏病也。劳役过多,心不行事,相火代 之。”《五脏生成论》曰:“诸脉皆属于目。”相火者,心包络也, 主百脉,上荣于目。火盛则百脉沸腾,上为内障,此虚 阳病也。膀胱、小肠、三焦、胆脉,俱循于目,其精气亦皆 上注而为目之精,精之窠为眼。四腑一衰,则精血尽 败,邪火乘之,上为内障,此六腑病也。神水黑眼,皆法 于阴,白眼赤脉,皆法于阳,阴齐阳侔,故能为视。阴微 不立,阳盛即淫,《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食气,壮火散 气,上为内障”,此弱阴病也。其病初起时,视觉微昏,常 见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绿色,次则视岐,睹一成二,神 水淡白色,可为冲和养胃汤主之,益气聪明汤主之, 《千金》磁朱丸主之,石斛夜明丸主之;有热者,泻热黄 连汤主之。久则不睹神水纯白色,永为废疾也。然废 疾亦有治法,先令病者以冷水洗眼如冰,气血不得 流行为度。用左手大指、次指按定眼珠,不令转动,次 用右手持鸭舌鍼,去黑睛如米许,鍼之令入白睛甚 厚。欲入甚难,必要手准力完,重鍼则破,然后斜回鍼 首,以鍼刀刮之,障落则明。有落而复起者,起则重刮。 刮之有至再三者,皆为洗不甚冷,气血不凝故也。障 落之后,以绵裹黑豆数粒,令如杏核样,使病目垂闭。 覆眼皮上,用软帛缠之,以睛珠不得动移为度。如是 五七日,才许开视,视勿劳也。亦须服上药,庶几无失 此法治者五六,不治者亦四五。五脏之病,虚阳之病; 六腑之病,弱阴之病。四者皆为阴弱,不能配阳也噫! 学者慎之。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
[编辑]“天有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也。人有七情,喜、怒、悲、思、忧、 恐、惊也。”七情内召,六邪外从,从而不休,随召见病,此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原也。世病目赤为热,人所共知者也。然不审其赤,分数等,治各不同。有白睛纯赤 如火,热气炙人者,乃淫热反克之病也,治如淫热反 克之病。有白有赤而肿胀,外睫虚浮者,乃风热不制 之病也,治如风热不制之病。有白睛淡赤而细,脉深 红,纵横错贯者,乃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也,治如 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有白睛不肿不胀,忽如血 贯者,乃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也,治如血为邪胜, 凝而不行之病。有白睛微变青色,黑睛稍带白色,白 黑之间,赤环如带,谓之“抱轮红”者,此“邪火乘金,水衰 反制之病也。”此病或因目病已久,抑郁不舒,或因目 病悮服寒凉药过多,或因目病时内多房劳,皆能内 伤元气,元气一虚,心火亢盛,故火能克金。金乃手太 阴肺,白睛属肺,水乃足少阴肾,黑睛属肾,水本克火, 水衰不能克,反受火制,故视物不明,昏如雾露中,或 睛珠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泽,赤带抱轮而红 也。口干舌苦,眵多羞涩,稍有热者,还阴救苦汤主之, 黄连羊肝丸主之,川芎决明散主之。无口干舌苦,眵 多羞涩者,助阳活血汤主之,神验锦鸠丸主之,“万应 蝉花散主之。”有热无热,俱服“《千金》磁朱丸,镇坠心火, 滋益肾水,荣养元气,自然获愈也。”噫!天之六邪,未必 能害人也,惟人以七情召之而致也。七情匿召。六邪 安从?反此者,岂止能避而已哉?犹当役之而后已也。
内急外弛之病
[编辑]阴阳,以和为本,过与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紧缩不解 也。弛者,宽纵不收也。紧缩属阳,宽纵属阴,不解不收, 皆为病也。手太阴肺,为辛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 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属也。手少阴心,为丁;手太阳 小肠,为丙。丙丁为火,故为表里,故分上下。而目之上 下睫之内者,亦其属也。足厥阴肝,为乙,乙为木,其脉 “循上睫之内”,火其子也,故与心合。心肝小肠三经受 邪,则阳火内盛,故上下睫之内,紧缩而不解也。肺金 为火克,受克者必衰,衰则阴气外行,故目之上下睫 之外者,宽纵而不收也。上下睫既内急外弛,故睫毛 皆倒而刺里,睛既受刺,则深赤生翳,此翳者睛受损 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涩,畏风怕日,沿烂,或 痛或痒,生眵流泪之证俱见。有用药夹施于上睫之 外者,欲弛者急,急者弛,而睫毛无倒刺之患者,非其 治也。此徒能解厄于目前,而终复其病也。何则?为不 审过与不及也,为不能除其病原也。治法当攀出内 睑向外,速以三棱鍼乱刺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 鍼锋,复以黄芪防风饮子主之,“无比蔓荆子汤”主之, 决明益阴丸主之,菊花决明散主之,“㗜鼻碧云散”亦 宜兼用。如是则紧缩自弛,宽纵渐急,或过不及,皆复 为和药夹之,治忍勿施也,徒为苦耳。智者宜审此。
奇经客邪之病
[编辑]人之有五脏者,犹天地之有五岳也;六腑者,犹天地 之有四渎也。奇经者,犹四渎之外,别有江河也。奇经 客邪,非十二经之治也。十二经之外,别有治奇经之 法也。《缪刺论》曰:“邪客于足阳𫏋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眦始。”启元子王冰注曰:“以其脉起于足,上行至头,而 属目内眦,故病令人目痛,从内眦始也。”《鍼经》曰:“阴𫏋” 脉入鼽,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𫏋而上行。故阳𫏋受 邪者,内眦即赤,生脉如缕,缕根生于瘀肉,瘀肉生黄 赤脂,脂横侵黑睛,渐蚀神水,此阳𫏋为病之次第也。 或兼锐眦而病者,以其合于太阳故也。锐眦者,手太 阳小肠之脉也。锐眦之病,必轻于内眦者,盖枝蔓所 传者少,而正受者必多也,俗呼为攀睛,即其病也。还 阴救苦汤主之,拨云退翳丸主之,栀子胜奇散主之, 万应蝉花散主之,磨障灵光膏主之,消翳复明膏主 之,𥐚硝黄连罏甘石泡散主之。病多药不能及者,宜 治以手法,先用冷水洗,如鍼内障眼法,以左手按定, 勿令得动移,略施小眉刀尖,剔去脂肉,复以冷水洗 净,仍将前药饵之。此治奇经客邪之法也。故并论其 经络病始。
为物所伤之病
[编辑]志于固者,则八风无以窥其隙;本于密者,则五脏何 以受其邪。故生之者天也,召之者人也,虽生弗召,莫 能害也。为害不已,召之甚也。《生气通天论》曰:“风者,百 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 害。”《阴阳应象大论》曰:“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 治皮毛。”夫肉腠固,皮毛密,所以为害者,安从其来也? 今为物之所伤,则皮毛肉腠之间,为隙必甚,所伤之 际,岂无七情内移,而为卫气衰惫之原。二者俱召,风 安不从?故伤于目之上下左右者,则目之上下左右 俱病,当总作“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眉骨者,病自目 系而下,以其手少阴有隙也,加黄连“除风益损汤主 之。”伤于额者,病自抵过而上。伤于耳“中者,病自锐眦 而入,以其手太阳有隙也,加柴胡除风益损汤主之。” 伤于额交巅,耳“上角及脑者,病自内眦而出,以其足 太阳有隙也,加苍术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耳后,耳 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斜下。“伤于颊者,病自锐眦而入,以其手少阳有隙也,加枳壳除风益损汤主之。”伤 于头角,耳前后,及目锐眦后者,病自锐眦而入,以其 足少阳有隙也,加龙胆草,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额 角及巅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阴有隙也,加五 味子除风益损汤主之。诸有热者,更当加黄芩,兼服 加减地黄丸。伤甚者,须从权倍加大黄,泻其败血。《六 节脏象论》曰:肝受血而能视,此盖滋血、养血、复血之 药也。此治其本也。又有为物暴震,神水遂散,更不复 治,故并识之于此。
伤寒愈后之病
[编辑]伤寒病愈后,或有目复大病者,以其清阳之气不升, 而馀邪上走空窍也。其病隐涩赤胀,生翳羞明,头脑 骨痛。宜作群队升发之剂饵之,数服斯愈。《伤寒论》曰: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 乃名伤寒。其伤于四时之气者,皆能为病。”又《生气通 天论》曰:“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五脏六腑一病,则浊阴 之气不得下,清阳之气不得上。今《伤寒》时病虽愈,浊 阴清阳之气犹未来复,浊阴清阳之气未复,故馀邪 尚炽不休,故其走上而为目之害也。是以一日而愈 者,馀邪在太阳;二日而愈者,馀邪在阳明;三日而愈 者,馀邪在少阳;四日而愈者,馀邪在太阴;五日而愈 者,馀邪在少阴;六日而愈者,馀邪在”厥阴,七日而复, 是皆清阳不能出上窍,而复受其所害也。当为助清 阳上出则治,人参补阳汤主之,“羌活胜风汤主之,加 减地黄丸主之”,“㗜鼻,碧云散亦宜用也。忌大黄、芒硝, 苦寒通利之剂,用之必不治。”
强阳搏实阴之病
[编辑]“强者,盛而有力也,实者,坚而内充也。故有力者,强而 欲搏,内充者实而自收。”是以阴阳无两强,亦无两实, 惟强与实,以偏则病,内搏于身,上见于虚窍也。足少 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 火强搏水,水实而自收。其病神水紧小,渐小而又小, 积渐之至,竟如菜子许。又有神水外围,相类虫蚀者, “然皆能睹而不昏,但微觉眊燥羞涩耳。是皆阳气强 盛而搏于阴,阴气坚实而有御,虽受所搏,终止于边 鄙皮肤也。内无所伤动,治法当抑阳缓阴则愈。以其 强也故可抑,以其实也故可缓,而弗宜助,助之则反 胜,抑阳酒连散主之。”大抵强者则不易入,故以酒为 之导引,欲其气味投合,入则可展其长。此反治也。还 阴救苦汤主之。疗相火药也。亦宜用㗜鼻碧云散。然 病世亦间见。医者要当识之。
亡血过多之病
[编辑]《六节脏象论》曰:“肝受血而能视。”《宣明五气篇》曰:“久视 伤血。”《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传为衄蔑。” 《瞑目缪刺论》曰:“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由 此推之,目之为血所养者明矣。手少阴心生血,血荣 于目;足厥阴肝开窍于目。肝亦多血,故血亡目病。男 子衄血便血,妇人产后崩漏,亡之过多者,皆能病焉。 其为病睛珠痛,珠痛不能视,羞明隐涩,眼睫无力,眉 骨太阳因为酸疼,当作芎归补血汤主之,当归养荣 汤主之,除风益损汤主之,滋阴地黄丸主之。诸有热 者,加黄芩。妇人产漏者,加阿胶。脾胃不佳,恶心不进 食者,加生姜复其血,使得其所养则愈。然要忌咸物。 《宣明五气篇》又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故忌。
斑疹馀毒之病
[编辑]东垣李明之曰:“诸斑疹皆从寒水逆流而作也。子之 初生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阳也, 而动作生焉。饥食母血,渴饮母血,饮食者阴也,而形 质生焉。阴具阳足,十月而降,口中恶血,因啼即下,却 归男子生精之所,女子结胎之处,《命宗》所谓元牝元 关者也。此血僻伏而不时发,或因乳食内伤,或因湿 热下溜,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所僻伏者,乃为所发。初 则膀胱壬水,挟脊逆流,而克小肠丙火,故颈项已上 先见也;次则肾经癸水,又克心火,故胸腹已上次见 也;终则二火炽盛,反制寒水,故胸腹已下后见也。至 此则五脏六腑皆病也。七日齐,七日盛,七日谢,三七 二十一日而愈者,七为火数故也。愈”后或有病疽病 疮者,是皆馀毒尚在不去者。今其病目者亦然,所害 者,与风热不制之病,稍同而异,总以羚羊角散主之。 便不鞕者,减硝黄。未满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 斑汤主之。此药功非独能于目,盖专于斑者之药也。 不问初起已著,服之便令消化,稀者则不复出,方随 四时加减。
深疳为害之病
[编辑]卫气少而寒气乘之也,元气微而饮食伤之也,外乘 内伤,酿而成之也。父母以其纯阳也,故深冬不为裳; 父母以其恶风也,故盛夏不解衣;父母以其数饥也, 故饲后强食之;父母以其或渴也,故乳后更饮之。《有 愚》。而为父母者。又不审其寒暑饮食也。故寒而不 为暖。暑而不能凉。饮而不止渴。食而不济饥。而小儿 《幽元》。默抱疾而不能自言。故外乘内伤。因循积渐酿而成疳也。渴而易饥。能食而瘦。腹胀下利。作 声,日远不治,遂生目病。其病生翳睫,闭不能开,眵泪 如糊,久而脓流,竟枯其目。何则?为阳气下走也,为阴 气反上也。治法当如《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 浊阴归六腑,各还其原,不反其常,是其治也。”当作升 阳降阴之剂,茯苓泻湿汤主之,升麻龙胆草饮子主 之。此药非专于目。并治已上数证。然勿后。后则危也。 为父母者其审诸。
《方贤奇效良方》
[编辑]《目论》
[编辑]“夫眼者,乃五脏六腑之精华,如日月丽天,昭明而不 可揜者也。其首尾赤眦属心,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 睛圆大属肝,其上下肉胞属脾,而中间黑瞳一点如 漆者,肾实主之。”是随五脏,各有证应。然论其所主,则 瞳子之关系重焉。何以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取 木,肾取水,水能生木,子肝母肾,焉有子母而能相离 者哉?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 蒙眩运,乌轮赤晕,刺痛浮浆,此肝热也。胆生清泪,枯 黄绕睛,此肝虚也。瞳人开大,淡白偏斜,此肾虚也。瞳 人焦小,或带微黄,此肾热也。一虚一实,以此验之。然 人知肝肾之气相依而行,孰知心者神之舍,又所以 为肝肾之副焉,所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何则?心主 血,肝藏血,血能生热,凡热冲发于眼,皆当清心凉肝, 又不可固执“水生木”之说。特眼者轻膜裹水,照彻四 方,溯源反本,非天一之水,又果孰为之主宰乎?析而 论之,则拘急牵飕,瞳青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疼,是 之谓“风眼”;乌轮突起,胞硬肿红,眵泪湿浆,里热刺痛, 是之谓热眼;眼浑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酸涩微 赤,是之谓“气眼。”其或风与热并,则痒而浮赤,风与气 搏,则痒涩昏沉。血热交聚,故生淫肤、粟肉、红缕、《偷针》 之类。气血不至,故有眇视、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淡紫 而隐红者,为虚热。鲜红而妒赤者,为实热。两眦呈露 生努肉者,此心热血旺。白睛红膜如纸伞者,此气滞 血凝。热证,瞳人内涌,白睛带湿,色浮而赤也。冷证:瞳 人青绿,白睛枯槁,气沉而浊也。眼热经久,复为风冷 所乘则赤烂;眼中不赤,但为痰饮所注则作疼。肝气 不顺而挟热,所以羞明;热气蓄聚而伤胞,所以胞合。 吁!此外证之大概然尔,五脏不可阙一,脾与肺独无 预,何耶?曰:白睛带赤,或红筋者,其热在肺,上胞下胞, 或目唇间如疥点者,其热在脾。脾主味也,五味之秀 养诸中,则精华发于外;肺主气也,水火升降,荣卫流 转,非气孰能使之。前所谓“五脏各有证应”者,于此又 可推矣。虽然眼之为患,多生于热,其间用药,大抵以 清心凉肝,调血顺气为先。有如肾家恶燥,设遇虚证, 亦不过以当归、地黄辈润“养之,轻用温药不可也。况 夫肺能发燥,肝亦好润,古方率用杏仁、柿干、饴糖、砂 蜜为佐,果非润益之意乎。”至于退翳一节,尤关利害。 凡翳起于肺家受热,轻则朦胧,重则生翳。“真珠翳,状 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翳,状如梅花瓣者难消。”虽翳自 热生,然治法先退翳而后退热者,谓热轻生翳。若先 去赤热,则血为之冰,而翳不能去。其有赤眼,与之凉 药过多,又且涤之以水,不反掌而冰凝,眼特一团水 耳。水性清澄,尤不可规规于点洗,喜怒失节,嗜欲无 度,穷役眼力,泣涕过伤,凌寒冲风,当暑冒日,不避烟 火,饮啖热多,此皆患生于腑脏者也。专事点洗可乎 哉?有能静坐澄神,爱护目力,放怀息虑,心逸日“休,调 和饮食以养之,斟酌药饵以平之”,明察秋毫,断可必 矣。
《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
[编辑]目病不宜用凉药
[编辑]目病多用凉药,世俗之见也。又谓“目得血而能视”,遂 浪恃滋阴,不知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而精 华悉禀气于脾胃,饮食化生,滋荣各脏腑上荣于目, 苦寒伤胃,四物泥膈,中气受亏,饮食少而运化迟,气 血不生,精华俱耗,而目眚转甚矣。
《王纶明医杂著》
[编辑]《论外治忌寒凉》
[编辑]眼赤肿痛,“古方用药,内外不同,在内汤散,用苦寒辛 凉之药以泻其火;在外点洗,则用辛热辛凉之药,以 散其邪。故点药莫要于冰片,而冰片大辛热,以其性 辛甚,故借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热气。”古方用烧酒洗 眼,或用干姜末、生姜汁点眼者,皆此意也。盖赤眼是 火邪内炎,上攻于目,故内治用苦寒之药,是治其本, 如锅底之去薪也。然火邪既客于目,从内出外,若外 用寒凉以阻逆之,则郁火内收,不得散矣。故点眼用 辛热,而洗眼用热汤,是火郁则发,因而散之,从治法 也。世人不知冰片为劫药,而误认为寒,尝用点眼,遂 致积热入目,而昏暗瘴翳,故云“眼不点不瞎”者,此也。 又不知外治忌寒凉,而妄将冷水、冷物、冷药浥洗。致 昏瞎者有之
按前证“若体倦少食,视而昏花,或饮食劳倦益甚者,脾胃虚也,用补中益气汤。眵多紧涩,赤脉贯睛,或脏腑秘结者,用芍药清肝丸。若赤翳布白,畏目羞明,或痛如刺者,上焦风热也,用黄连饮子。若久视生花,畏日,远视如雾者,神气伤也,用神效黄芪汤。大凡午前甚而作痛者,东垣助阳活血汤。午后甚而作痛者,黄” 连天花粉丸。午后甚而不痛者,东垣益阴肾气丸。能近视不能远视,地芝丸。能远视不能近视,定志丸。故东垣先生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代行其令。” 相火者,包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气所并,而损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若概用辛凉寒苦之剂,损伤真气,促成内障之证矣。
《龚信古今医鉴》
[编辑]目病
[编辑]世谓“目病而痛,多由火热及血太过。”予窃谓目病固 由火热,然外无风寒闭之,目亦不病,虽病亦不甚痛。 盖人感风寒,则腠理闭密,火热不得外泄,故上走窍 而目病矣。散其外之风寒,则火热泻而痛自止。洗肝 散之类,用凉药内退火热,虽系一治,然过多则伤脾 胃,不食泄泻,甚不可治也。出血之治,亦不可常用,盖 伤其本故也。目得血而能视。血少则目昏矣。若因血 虚而目暗者。则滋阴地黄丸、养肝丸。皆可服也。
《虞抟医学正传》
[编辑]雀目
[编辑]问:雀目之证,暮则不见物,至晓复明何也?曰:肝虚也。 《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肝既无血,则目瞀而不明矣。其 暮暗而晓复明者何也?曰:木生于亥,而旺于卯,绝于 申,至于酉戌之时,木气衰甚,故瞑。至于卯之分,木气 稍盛,而目复明矣。曰:雀目终变为黄胀而死,何也?曰: 木绝于申,乃水土长生之地,木衰而土盛,故变为黄 “胀。宜平胃散以平土气,四物汤以补肝虚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