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6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五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六十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六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四十

  目門三

  倪維德原機啟微淫熱反尅之病 風熱不制之病 七情五賊勞役饑飽

  之病 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 氣為怒傷散而不聚之病 血氣不分混而遂結之病

  熱積必潰之病 陽衰不能抗陰之病 陰弱不能配陽之病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

  內急外弛之病 奇經客邪之病 為物所傷之病 傷寒愈後之病 強陽搏實陰之病

  亡血過多之病 斑疹餘毒之病 深疳為害之病

  方賢奇效良方目論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目病不宜用涼藥

  王綸明醫雜著論外治忌寒涼

  龔信古今醫鑑目病

  虞摶醫學正傳雀目

藝術典第一百六十卷

醫部彙考一百四十

[編輯]

目門三

[編輯]

《明倪維德原機啟微》

[編輯]

淫熱反尅之病

[編輯]

膏粱之變,滋味過也。氣血俱盛,稟受厚也。亢陽上炎, 陰不濟也。邪入經絡,內無禦也。因生而化,因化而熱, 熱為火,火性炎上。足厥陰,肝為木,木生火,母妊子,子 以淫勝,禍發反尅,而肝開竅於目,故肝受尅而目亦 受病也。其病眵多眊燥緊澀,赤脈貫睛,臟腑祕結者 為重,重者芍藥清肝散主之,通氣利中丸主之。眵多 眊燥緊澀,赤脈貫睛,臟腑不祕結者為輕,輕者減大 黃,芒硝,芍藥清肝散主之,黃連天花粉丸主之;少盛 服通氣利中丸。目眶爛者,內服上藥,外以黃連爐甘 石散收其爛處,兼以點眼春雪膏、龍腦黃連膏、㗜鼻 碧雲散攻其淫熱,此治淫熱反尅之法也。非膏粱之 變,非氣血俱盛,非亢陽上炎,非邪入經絡。毋用此也。 用此則寒涼傷胃。生意不上升。反為所害也。

風熱不制之病

[編輯]

風動物而生於熱,譬以烈火,焰而必吹,此物類感召 而不能違間者也。因熱而召,是為外來;久熱不散,感 而自生,是為內發。內外為邪,為病則一。淫熱之禍。條 列於前,益以風邪,害豈請幫助識別此字。「止風,加頭痛風,加鼻塞風, 加腫脹風,加涕淚風,加腦巔沉重風,加眉骨酸疼。有 一於此,羌活勝風湯主之。」風加癢,則以杏仁龍膽草 泡散洗之。病者有此數證,或不服藥,或誤服藥,瞖必 隨之而生。瞖如雲霧,瞖如絲縷,瞖如秤星。或一點或 三四點而至數十點者,瞖如螺蓋者,為病久不去,治 不如法,至極而至也。為服寒涼藥過多,脾胃受傷,生 意不能上升,漸而至也。然必要明經絡,庶能應手。瞖 凡自內眥而出,為手太陽。「足太陽受邪,治在小腸膀 胱經,加蔓荊子、蒼朮羌活勝風湯主之。」自銳眥客主 人而入者,為足少陽。手少陽。手太陽受邪,治在膽與 三焦小腸經,加龍膽草藁本,少加人參,羌活勝風湯 主之。自目「系而下者,為足厥陰、手少陰受邪,治在肝 經、心經,加黃連,倍加柴胡,羌活勝風湯主之。自抵過 而上者,為手太陽受邪,治在小腸經,加木通、五味子, 羌活勝風湯主之。」熱甚者,兼用治淫熱之藥,㗜鼻碧 雲散,俱治已上之證。大抵如開鍋蓋法,㗜之隨效,然 少力而銳,宜不時用之,以聚其力。雖然,始者易而久 者難。漸復而復。漸復而又復可也。急於復者則不治。 今世醫用磨瞖藥者有之,用手法揭瞖者有之。噫!瞖 猶瘡也。奚斯愈乎。庸者用此。非徒無益,增害猶甚。愚 者受此,欣然而不悟。可嘆也哉。故置風熱不制之病 治法。

七情五賊勞役饑飽之病

[編輯]

《陰陽應象大論》曰:「天有四時,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 燥濕風。寒暑燥濕風之發也,發而皆宜時,則萬物俱 生。寒暑燥濕風之發也,發而皆不宜時,則萬物俱死。 故曰:生於四時,死於四時。」又曰:「人有五臟,化為五氣, 以生喜怒憂悲恐。喜怒憂悲恐之發也,發而皆中節, 則九竅俱生。喜怒憂悲恐之發也,發而皆不中節,則」 九竅俱死,故曰:「生於五臟,死於五臟」,目竅之一也。光 明視見,納山川之大,及毫芒之細,悉雲霄之高,盡泉 沙之深,至於鑒無窮為有窮,而有窮又不能為窮,反 而聚之,則乍張乍斂,乍動乍靜,為一泓一點之微者, 豈力為強致而能此乎?是皆生生自然之道也。或因 七情內傷,五賊外攘,饑飽不節,勞役異常。足陽明胃 之脈,足太陰脾之脈,為戊己二土,生生之原也。七情 五賊,總傷二脈,饑飽傷胃,勞役傷脾。戊己既病,則生 生自然之體,不能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曰七 情五賊,勞役饑飽之病。其病紅赤,睛珠痛,痛如鍼刺, 應太陽眼睫無力,常欲垂閉,不敢久視。久視則酸疼生瞖,皆成陷下。所陷「者,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如點, 或如縷,或如錐,或如鑿。證有具此者,柴胡復生湯主 之,黃連羊肝丸主之。睛痛甚者,當歸養榮湯主之,助 陽活血湯主之,加減地黃丸主之,決明益陰丸主之, 加當歸黃連羊肝丸主之,龍腦黃連膏主之。」已上數 方,皆群隊升發陽氣之藥,其中有用黃連、黃芩之類 者,去五賊也。㗜鼻碧雲散亦可見用。最忌大黃、芒硝、 牽牛、石膏、梔子之劑。犯所忌則病癒振。

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

[編輯]

血,陰物類,地之水泉,性本靜,行其勢也。行為陽,是陰 中之陽,乃坎中有火之象。陰外陽內,故行也。純陰故 不行也。不行則凝,疑則經絡不通。經曰:「足陽明胃之 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手 太陽小腸之脈,斜絡於目眥。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 目內眥。」二經皆多血少氣,血病不行,血多易凝。《靈蘭 祕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五味淫則傷 胃,胃傷血病,是為五味之邪,從本生也。」又曰:「小腸者,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遇寒則阻其化。」又曰:「膀胱者,州 都之官,津液藏焉。遇風則散其藏,一阻一散,血亦病 焉,是為風寒之邪,從末生也。凡是邪勝,血病不行,不 行漸滯,滯則易凝,凝則病始外見,以」其斜絡目眥也, 以其起於目內眥也。故病環目青黤,如被物傷狀,重 者白睛亦黤,輕者或成斑點,然不痛不癢,無淚眵眊 燥羞澀之證,是曰「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此病初 起之時,大抵與傷風證相似,一二日則顯此病也,川 芎行經散主之,消凝大丸子主之。睛痛者,更以當歸 養榮湯主之。如此則凝復不滯。滯復能行。不行復行。 邪消病除。血復如故。無不愈也。

氣為怒傷散而不聚之病

[編輯]

氣,陽物,類天之雲霧。性本動,聚其體也。聚為陰,是陽 中之陰,乃離中有水之象。陽外陰內,故聚也。純陽故 不聚也。不聚則散,散則經絡不收。經曰:「足陽明胃之 脈,常多氣多血。」又曰:「足陽明胃之脈,常生氣生血。」七 情內傷,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氣亦病 焉。《陰陽應象大論》曰:「足厥陰肝主目,在志為怒,怒甚」 傷肝,傷脾胃則氣不聚,傷肝則神水散。何則?神水亦 氣聚也。其病無眵淚、痛癢、羞明、緊澀之證,初但昏如 霧露中行,漸空中有黑花,又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 不收,遂為廢疾。蓋其神水漸散,散而又散,終而盡散 故也。初漸之次,宜以《千金》磁硃丸主之,鎮墜藥也;石 斛夜光丸主之,資補藥也;益陰腎氣丸主之,壯水藥 也,有熱者,滋陰地黃丸主之。此病最難治,餌服上藥, 必要積以歲月,必要無饑飽勞役,必要驅七情五賊, 必要德性純粹,庶幾易效,不然必廢,廢則終不復治。 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復治。一證因為暴怒,神水隨散, 光遂不收,都無初漸之次,此一得永不復治之證也。 一證為物所擊,神水散如暴怒之證,亦不復治,俗名 為青盲者是也。病者多不為審,概曰目昏無傷,始不 經意。及成醫亦不識,直曰熱致,竟以涼藥投。殊不知 涼藥又傷胃,況不知涼為秋為金,肝為春為木,涼藥 又傷肝,往往致廢而然後已。病者猶不以藥非,而委 之曰命也,醫者猶不自悟其藥,而贅之曰「病拙。」吁!二 者俱此,誰其罪乎。予累見也。故兼陳涼藥之誤。

血氣不分混而遂結之病

[編輯]

輕清圓健者為天,故首象天。重濁方厚者為地,故足 象地。飄騰往來者為雲,故氣象雲;過流循環者為水, 故血象水。天降地升,雲騰水流,各宜其性,故萬物生 而無窮;陽平陰祕,氣行血隨,各得其調,故百骸理而 有餘。反此,則天地不升降,雲水不騰流,各不宜其性 矣。反此,則陰陽不平祕,氣血不行隨,各不得其調矣。 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難經》曰:「血為榮,氣為衛,榮行 脈中,氣行脈外」,此血氣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 故如雲騰水流之不相雜也。大抵氣血如此,不欲相 混,混則為阻,阻則成結,結則無所去還,故隱起於皮 膚之中,遂為疣病。然各隨經絡而見疣病。自上眼睫 而起者,乃手少陰心脈,足厥陰肝脈,血氣混結而成 也。初起時但如豆許,血氣衰者,遂止不復長,亦有久 止而復長者,盛者則漸長,長而不已,如杯如盞,如碗 如斗,皆自豆許致也。凡治在初,須擇人神不犯之日, 《大要》令病者食飽不饑,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 氣血得行,然後以左手持銅箸按眼睫上,右手翻眼 皮令轉,轉則疣肉已「突,換以左手大指按之,弗令得 動移,復以右手持小眉刀尖,略破病處,更以兩手大 指甲捻之令出,則所出者如豆許小黃脂也。恐出而 根不能斷,宜更以眉刀尖斷之,以井水再洗,洗後則 無恙。」要在手疾為巧,事畢須投以防風散結湯,數服 即愈。此病非手法則不能去。何則?為血氣初混,時藥 自可及,病者則不知其為血氣混也,比結則藥不能 及矣,故必用手法去,去畢必又以升發之藥散之,藥 手皆至,庶幾了事。

===熱積必潰之病===「積」者,重疊不解之貌。熱為陽,陽平為常,陽淫為邪,常 邪則行,行則病易見,易見則易治,此則前篇淫熱之 病也。深邪則不行,不行則伏,因伏而又伏,日漸月聚, 勢不得不為積也。積已久,久積必潰,潰始病見,病見 則難治。難治者,非不治也,為邪積久,比潰已深。何則? 潰猶敗也,知敗者,庶可以救。其病隱澀不自在,稍覺 眊燥。視物微昏。內眥穴開竅如鍼目,按之則沁沁膿 出。有兩目俱病者,有一目獨病者。目屬肝,內眥屬膀 胱,此二經積邪之所致也。故曰:「熱積必潰之病。」又曰: 漏睛眼者是也。竹葉瀉經湯主之。大便不硬者,減大 黃,或用蜜劑解毒丸主之。不然藥誤病久,終為枯害。

陽衰不能抗陰之病

[編輯]

或問曰:「人有晝視通明,夜視罔見,雖有火光月色,終 為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陽衰不能抗陰之病,諺 所謂雀盲者也。」問曰:「何以知之?」答曰:「《黃帝生氣通天 論》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 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又曰: 「陰陽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 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又曰:「陽不勝其陰,則五臟 氣爭,九竅不通,故知也。」問曰:「陽果何物耶?」答曰:「凡人 之氣,應之四時者,春夏為陽也;應之一日者,平旦至 昏為陽也;應之五臟六腑者,六腑為陽也。」問曰:陽何 為而不能抗陰也?答曰:人之有生,以脾胃中州為主 也。《靈蘭祕典》曰:「脾胃者,倉廩之官,在五行為土,土生 萬物,故為陽氣之原。其性好生惡殺,遇春夏乃生長, 遇秋冬則收藏,或有憂思恐怒勞役饑飽之類,過而 不節,皆能傷動脾胃。脾胃受傷,則陽氣下陷,陽氣下 陷,則於四時一日,五臟六腑之中,陽氣皆衰;陽氣既 衰,則於四時一日,五臟六腑之中,陰氣獨盛。陰氣既 盛,故陽不能抗也。」問曰:「何故夜視罔見?」答曰:「目為肝, 肝為足厥陰也。神水為腎,腎為足少陰也。肝為木,腎 為水,水生木,蓋亦相生而成也。況怒傷肝,恐傷腎,肝 腎受傷,亦不能生也。晝為陽,天之陽也。晝為陽,人亦 應之也。雖受憂思恐怒、勞役、饑飽之傷,而陽氣下陷, 遇天之陽盛陰衰之時,我之陽氣雖衰,不得不應之 而升」也,故猶能晝視通明。夜為陰,天之陰也。夜為陰, 人亦應之也。既受憂思恐怒勞役饑飽之傷,而陽氣 下陷,遇天陰盛陽衰之時,我之陽氣既衰,不得不應 之時伏也,故夜視罔所見也。問曰:「何以為治?」答曰:「鎮 陰升陽之藥,決明夜靈散主之。」問曰:「病見富貴乎?貧 賤者乎?」答曰:「憂思恐怒勞役饑飽,富貴者」甚乎。惟其 貧賤者不能免甚也。問者稱善。

陰弱不能配陽之病

[編輯]

「五臟無偏勝,虛陽無補法。六腑有調候,弱陰有強理。 心肝脾肺腎,各有所滋生,一臟或有餘,四臟俱不足, 此五臟無偏勝也。或浮或為散,是曰陽無根,益之欲 令實,翻致不能禁,此虛陽無補法也。膀胱大小腸,三 焦膽包絡,俾之各有主,平祕永不危,此六腑有調候 也。衰弱不能濟,遂使陽無禦,反而欲匹之,要以方術」 盛,此弱陰有強理也。《解精微論》曰:「心者五臟之專精, 目者其竅也,又為肝之竅,腎主骨,骨之精為神水,故 肝木不平,內挾心火,為勢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傷, 上為內障,此五臟病也。勞役過多,心不行事,相火代 之。」《五臟生成論》曰:「諸脈皆屬於目。」相火者,心包絡也, 主百脈,上榮於目。火盛則百脈沸騰,上為內障,此虛 陽病也。膀胱、小腸、三焦、膽脈,俱循於目,其精氣亦皆 上注而為目之精,精之窠為眼。四腑一衰,則精血盡 敗,邪火乘之,上為內障,此六腑病也。神水黑眼,皆法 於陰,白眼赤脈,皆法於陽,陰齊陽侔,故能為視。陰微 不立,陽盛即淫,《陰陽應象大論》曰:「壯火食氣,壯火散 氣,上為內障」,此弱陰病也。其病初起時,視覺微昏,常 見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綠色,次則視岐,睹一成二,神 水淡白色,可為沖和養胃湯主之,益氣聰明湯主之, 《千金》磁硃丸主之,石斛夜明丸主之;有熱者,瀉熱黃 連湯主之。久則不睹神水純白色,永為廢疾也。然廢 疾亦有治法,先令病者以冷水洗眼如冰,氣血不得 流行為度。用左手大指、次指按定眼珠,不令轉動,次 用右手持鴨舌鍼,去黑睛如米許,鍼之令入白睛甚 厚。欲入甚難,必要手準力完,重鍼則破,然後斜回鍼 首,以鍼刀刮之,障落則明。有落而復起者,起則重刮。 刮之有至再三者,皆為洗不甚冷,氣血不凝故也。障 落之後,以綿裹黑豆數粒,令如杏核樣,使病目垂閉。 覆眼皮上,用軟帛纏之,以睛珠不得動移為度。如是 五七日,纔許開視,視勿勞也。亦須服上藥,庶幾無失 此法治者五六,不治者亦四五。五臟之病,虛陽之病; 六腑之病,弱陰之病。四者皆為陰弱,不能配陽也噫! 學者慎之。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

[編輯]

「天有六邪,風、寒、暑、濕、燥、火也。人有七情,喜、怒、悲、思、憂、 恐、驚也。」七情內召,六邪外從,從而不休,隨召見病,此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原也。世病目赤為熱,人所共知者也。然不審其赤,分數等,治各不同。有白睛純赤 如火,熱氣炙人者,乃淫熱反尅之病也,治如淫熱反 尅之病。有白有赤而腫脹,外睫虛浮者,乃風熱不制 之病也,治如風熱不制之病。有白睛淡赤而細,脈深 紅,縱橫錯貫者,乃七情五賊,勞役饑飽之病也,治如 七情五賊,勞役饑飽之病。有白睛不腫不脹,忽如血 貫者,乃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也,治如血為邪勝, 凝而不行之病。有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白 黑之間,赤環如帶,謂之「抱輪紅」者,此「邪火乘金,水衰 反制之病也。」此病或因目病已久,抑鬱不舒,或因目 病悞服寒涼藥過多,或因目病時內多房勞,皆能內 傷元氣,元氣一虛,心火亢盛,故火能尅金。金乃手太 陰肺,白睛屬肺,水乃足少陰腎,黑睛屬腎,水本尅火, 水衰不能尅,反受火制,故視物不明,昏如霧露中,或 睛珠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澤,赤帶抱輪而紅 也。口乾舌苦,眵多羞澀,稍有熱者,還陰救苦湯主之, 黃連羊肝丸主之,川芎決明散主之。無口乾舌苦,眵 多羞澀者,助陽活血湯主之,神驗錦鳩丸主之,「萬應 蟬花散主之。」有熱無熱,俱服「《千金》磁硃丸,鎮墜心火, 滋益腎水,榮養元氣,自然獲愈也。」噫!天之六邪,未必 能害人也,惟人以七情召之而致也。七情匿召。六邪 安從?反此者,豈止能避而已哉?猶當役之而後已也。

內急外弛之病

[編輯]

陰陽,以和為本,過與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緊縮不解 也。弛者,寬縱不收也。緊縮屬陽,寬縱屬陰,不解不收, 皆為病也。手太陰肺,為辛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 之上下睫之外者,亦其屬也。手少陰心,為丁;手太陽 小腸,為丙。丙丁為火,故為表裏,故分上下。而目之上 下睫之內者,亦其屬也。足厥陰肝,為乙,乙為木,其脈 「循上睫之內」,火其子也,故與心合。心肝小腸三經受 邪,則陽火內盛,故上下睫之內,緊縮而不解也。肺金 為火尅,受尅者必衰,衰則陰氣外行,故目之上下睫 之外者,寬縱而不收也。上下睫既內急外弛,故睫毛 皆倒而刺裏,睛既受刺,則深赤生瞖,此瞖者睛受損 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澀,畏風怕日,沿爛,或 痛或癢,生眵流淚之證俱見。有用藥夾施於上睫之 外者,欲弛者急,急者弛,而睫毛無倒刺之患者,非其 治也。此徒能解厄於目前,而終復其病也。何則?為不 審過與不及也,為不能除其病原也。治法當攀出內 瞼向外,速以三稜鍼亂刺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 鍼鋒,復以黃芪防風飲子主之,「無比蔓荊子湯」主之, 決明益陰丸主之,菊花決明散主之,「㗜鼻碧雲散」亦 宜兼用。如是則緊縮自弛,寬縱漸急,或過不及,皆復 為和藥夾之,治忍勿施也,徒為苦耳。智者宜審此。

奇經客邪之病

[編輯]

人之有五臟者,猶天地之有五嶽也;六腑者,猶天地 之有四瀆也。奇經者,猶四瀆之外,別有江河也。奇經 客邪,非十二經之治也。十二經之外,別有治奇經之 法也。《繆刺論》曰:「邪客於足陽蹻之脈,令人目痛,從內 眥始。」啟元子王冰註曰:「以其脈起於足,上行至頭,而 屬目內眥,故病令人目痛,從內眥始也。」《鍼經》曰:「陰蹻」 脈入鼽,屬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蹻而上行。故陽蹻受 邪者,內眥即赤,生脈如縷,縷根生於瘀肉,瘀肉生黃 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此陽蹻為病之次第也。 或兼銳眥而病者,以其合於太陽故也。銳眥者,手太 陽小腸之脈也。銳眥之病,必輕於內眥者,蓋枝蔓所 傳者少,而正受者必多也,俗呼為攀睛,即其病也。還 陰救苦湯主之,撥雲退瞖丸主之,梔子勝奇散主之, 萬應蟬花散主之,磨障靈光膏主之,消瞖復明膏主 之,𥐚硝黃連罏甘石泡散主之。病多藥不能及者,宜 治以手法,先用冷水洗,如鍼內障眼法,以左手按定, 勿令得動移,略施小眉刀尖,剔去脂肉,復以冷水洗 淨,仍將前藥餌之。此治奇經客邪之法也。故並論其 經絡病始。

為物所傷之病

[編輯]

志於固者,則八風無以窺其隙;本於密者,則五臟何 以受其邪。故生之者天也,召之者人也,雖生弗召,莫 能害也。為害不已,召之甚也。《生氣通天論》曰:「風者,百 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 害。」《陰陽應象大論》曰:「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 治皮毛。」夫肉腠固,皮毛密,所以為害者,安從其來也? 今為物之所傷,則皮毛肉腠之間,為隙必甚,所傷之 際,豈無七情內移,而為衛氣衰憊之原。二者俱召,風 安不從?故傷於目之上下左右者,則目之上下左右 俱病,當總作「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眉骨者,病自目 系而下,以其手少陰有隙也,加黃連「除風益損湯主 之。」傷於額者,病自抵過而上。傷於耳「中者,病自銳眥 而入,以其手太陽有隙也,加柴胡除風益損湯主之。」 傷於額交巔,耳「上角及腦者,病自內眥而出,以其足 太陽有隙也,加蒼朮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耳後,耳 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斜下。「傷於頰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手少陽有隙也,加枳殼除風益損湯主之。」傷 於頭角,耳前後,及目銳眥後者,病自銳眥而入,以其 足少陽有隙也,加龍膽草,除風益損湯主之。傷於額 角及巔者,病自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陰有隙也,加五 味子除風益損湯主之。諸有熱者,更當加黃芩,兼服 加減地黃丸。傷甚者,須從權倍加大黃,瀉其敗血。《六 節臟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此蓋滋血、養血、復血之 藥也。此治其本也。又有為物暴震,神水遂散,更不復 治,故並識之於此。

傷寒愈後之病

[編輯]

傷寒病癒後,或有目復大病者,以其清陽之氣不升, 而餘邪上走空竅也。其病隱澀赤脹,生瞖羞明,頭腦 骨痛。宜作群隊升發之劑餌之,數服斯愈。《傷寒論》曰: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不傷於寒。觸冒之者, 乃名傷寒。其傷於四時之氣者,皆能為病。」又《生氣通 天論》曰:「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五臟六腑一病,則濁陰 之氣不得下,清陽之氣不得上。今《傷寒》時病雖愈,濁 陰清陽之氣猶未來復,濁陰清陽之氣未復,故餘邪 尚熾不休,故其走上而為目之害也。是以一日而愈 者,餘邪在太陽;二日而愈者,餘邪在陽明;三日而愈 者,餘邪在少陽;四日而愈者,餘邪在太陰;五日而愈 者,餘邪在少陰;六日而愈者,餘邪在」厥陰,七日而復, 是皆清陽不能出上竅,而復受其所害也。當為助清 陽上出則治,人參補陽湯主之,「羌活勝風湯主之,加 減地黃丸主之」,「㗜鼻,碧雲散亦宜用也。忌大黃、芒硝, 苦寒通利之劑,用之必不治。」

強陽搏實陰之病

[編輯]

「強者,盛而有力也,實者,堅而內充也。故有力者,強而 欲搏,內充者實而自收。」是以陰陽無兩強,亦無兩實, 惟強與實,以偏則病,內搏於身,上見於虛竅也。足少 陰腎為水,腎之精上為神水,手厥陰心包絡為相火, 火強搏水,水實而自收。其病神水緊小,漸小而又小, 積漸之至,竟如菜子許。又有神水外圍,相類蟲蝕者, 「然皆能睹而不昏,但微覺眊燥羞澀耳。是皆陽氣強 盛而搏於陰,陰氣堅實而有禦,雖受所搏,終止於邊 鄙皮膚也。內無所傷動,治法當抑陽緩陰則愈。以其 強也故可抑,以其實也故可緩,而弗宜助,助之則反 勝,抑陽酒連散主之。」大抵強者則不易入,故以酒為 之導引,欲其氣味投合,入則可展其長。此反治也。還 陰救苦湯主之。療相火藥也。亦宜用㗜鼻碧雲散。然 病世亦間見。醫者要當識之。

亡血過多之病

[編輯]

《六節臟象論》曰:「肝受血而能視。」《宣明五氣篇》曰:「久視 傷血。」《氣厥論》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傳為衄衊。」 《瞑目繆刺論》曰:「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由 此推之,目之為血所養者明矣。手少陰心生血,血榮 於目;足厥陰肝開竅於目。肝亦多血,故血亡目病。男 子衄血便血,婦人產後崩漏,亡之過多者,皆能病焉。 其為病睛珠痛,珠痛不能視,羞明隱澀,眼睫無力,眉 骨太陽因為酸疼,當作芎歸補血湯主之,當歸養榮 湯主之,除風益損湯主之,滋陰地黃丸主之。諸有熱 者,加黃芩。婦人產漏者,加阿膠。脾胃不佳,惡心不進 食者,加生薑復其血,使得其所養則愈。然要忌鹹物。 《宣明五氣篇》又曰:「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故忌。

斑疹餘毒之病

[編輯]

東垣李明之曰:「諸斑疹皆從寒水逆流而作也。子之 初生也,在母腹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者陽也, 而動作生焉。饑食母血,渴飲母血,飲食者陰也,而形 質生焉。陰具陽足,十月而降,口中惡血,因啼即下,卻 歸男子生精之所,女子結胎之處,《命宗》所謂元牝元 關者也。此血僻伏而不時發,或因乳食內傷,或因濕 熱下溜,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所僻伏者,乃為所發。初 則膀胱壬水,挾脊逆流,而尅小腸丙火,故頸項已上 先見也;次則腎經癸水,又尅心火,故胸腹已上次見 也;終則二火熾盛,反制寒水,故胸腹已下後見也。至 此則五臟六腑皆病也。七日齊,七日盛,七日謝,三七 二十一日而愈者,七為火數故也。愈」後或有病疽病 瘡者,是皆餘毒尚在不去者。今其病目者亦然,所害 者,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而異,總以羚羊角散主之。 便不鞕者,減硝黃。未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消毒化 斑湯主之。此藥功非獨能於目,蓋專於斑者之藥也。 不問初起已著,服之便令消化,稀者則不復出,方隨 四時加減。

深疳為害之病

[編輯]

衛氣少而寒氣乘之也,元氣微而飲食傷之也,外乘 內傷,釀而成之也。父母以其純陽也,故深冬不為裳; 父母以其惡風也,故盛夏不解衣;父母以其數饑也, 故飼後強食之;父母以其或渴也,故乳後更飲之。《有 愚》。請幫助識別此字。而為父母者。又不審其寒暑飲食也。故寒而不 為暖。暑而不能涼。飲而不止渴。食而不濟饑。而小兒 《幽元》。請幫助識別此字。默抱疾而不能自言。故外乘內傷。因循積漸釀而成疳也。渴而易饑。能食而瘦。腹脹下利。作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 聲,日遠不治,遂生目病。其病生瞖睫,閉不能開,眵淚 如糊,久而膿流,竟枯其目。何則?為陽氣下走也,為陰 氣反上也。治法當如《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出上竅, 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 濁陰歸六腑,各還其原,不反其常,是其治也。」當作升 陽降陰之劑,茯苓瀉濕湯主之,升麻龍膽草飲子主 之。此藥非專於目。並治已上數證。然勿後。後則危也。 為父母者其審諸。

《方賢奇效良方》

[編輯]

《目論》

[編輯]

「夫眼者,乃五臟六腑之精華,如日月麗天,昭明而不 可揜者也。其首尾赤眥屬心,其滿眼白睛屬肺,其烏 睛圓大屬肝,其上下肉胞屬脾,而中間黑瞳一點如 漆者,腎實主之。」是隨五臟,各有證應。然論其所主,則 瞳子之關係重焉。何以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取 木,腎取水,水能生木,子肝母腎,焉有子母而能相離 者哉?故肝腎之氣充,則精彩光明;肝腎之氣乏,則昏 蒙眩運,烏輪赤暈,刺痛浮漿,此肝熱也。膽生清淚,枯 黃遶睛,此肝虛也。瞳人開大,淡白偏斜,此腎虛也。瞳 人焦小,或帶微黃,此腎熱也。一虛一實,以此驗之。然 人知肝腎之氣相依而行,孰知心者神之舍,又所以 為肝腎之副焉,所謂「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何則?心主 血,肝藏血,血能生熱,凡熱衝發於眼,皆當清心涼肝, 又不可固執「水生木」之說。特眼者輕膜裹水,照徹四 方,遡源反本,非天一之水,又果孰為之主宰乎?析而 論之,則拘急牽颼,瞳青胞白,癢而清淚,不赤不疼,是 之謂「風眼」;烏輪突起,胞硬腫紅,眵淚濕漿,裏熱刺痛, 是之謂熱眼;眼渾而淚,胞腫而軟,上壅朦朧,酸澀微 赤,是之謂「氣眼。」其或風與熱並,則癢而浮赤,風與氣 搏,則癢澀昏沉。血熱交聚,故生淫膚、粟肉、紅縷、《偷針》 之類。氣血不至,故有眇視、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淡紫 而隱紅者,為虛熱。鮮紅而妬赤者,為實熱。兩眥呈露 生努肉者,此心熱血旺。白睛紅膜如紙傘者,此氣滯 血凝。熱證,瞳人內湧,白睛帶濕,色浮而赤也。冷證:瞳 人青綠,白睛枯槁,氣沉而濁也。眼熱經久,復為風冷 所乘則赤爛;眼中不赤,但為痰飲所注則作疼。肝氣 不順而挾熱,所以羞明;熱氣蓄聚而傷胞,所以胞合。 吁!此外證之大概然爾,五臟不可闕一,脾與肺獨無 預,何耶?曰:白睛帶赤,或紅筋者,其熱在肺,上胞下胞, 或目脣間如疥點者,其熱在脾。脾主味也,五味之秀 養諸中,則精華發於外;肺主氣也,水火升降,榮衛流 轉,非氣孰能使之。前所謂「五臟各有證應」者,於此又 可推矣。雖然眼之為患,多生於熱,其間用藥,大抵以 清心涼肝,調血順氣為先。有如腎家惡燥,設遇虛證, 亦不過以當歸、地黃輩潤「養之,輕用溫藥不可也。況 夫肺能發燥,肝亦好潤,古方率用杏仁、柿乾、飴糖、砂 蜜為佐,果非潤益之意乎。」至於退瞖一節,尤關利害。 凡瞖起於肺家受熱,輕則朦朧,重則生瞖。「真珠瞖,狀 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瞖,狀如梅花瓣者難消。」雖瞖自 熱生,然治法先退瞖而後退熱者,謂熱輕生瞖。若先 去赤熱,則血為之冰,而瞖不能去。其有赤眼,與之涼 藥過多,又且滌之以水,不反掌而冰凝,眼特一團水 耳。水性清澄,尤不可規規於點洗,喜怒失節,嗜慾無 度,窮役眼力,泣涕過傷,凌寒衝風,當暑冒日,不避煙 火,飲啖熱多,此皆患生於腑臟者也。專事點洗可乎 哉?有能靜坐澄神,愛護目力,放懷息慮,心逸日「休,調 和飲食以養之,斟酌藥餌以平之」,明察秋毫,斷可必 矣。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編輯]

目病不宜用涼藥

[編輯]

目病多用涼藥,世俗之見也。又謂「目得血而能視」,遂 浪恃滋陰,不知五臟六腑之精華,皆上注於目,而精 華悉稟氣於脾胃,飲食化生,滋榮各臟腑上榮於目, 苦寒傷胃,四物泥膈,中氣受虧,飲食少而運化遲,氣 血不生,精華俱耗,而目眚轉甚矣。

《王綸明醫雜著》

[編輯]

《論外治忌寒涼》

[編輯]

眼赤腫痛,「古方用藥,內外不同,在內湯散,用苦寒辛 涼之藥以瀉其火;在外點洗,則用辛熱辛涼之藥,以 散其邪。故點藥莫要於冰片,而冰片大辛熱,以其性 辛甚,故藉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熱氣。」古方用燒酒洗 眼,或用乾薑末、生薑汁點眼者,皆此意也。蓋赤眼是 火邪內炎,上攻於目,故內治用苦寒之藥,是治其本, 如鍋底之去薪也。然火邪既客於目,從內出外,若外 用寒涼以阻逆之,則鬱火內收,不得散矣。故點眼用 辛熱,而洗眼用熱湯,是火鬱則發,因而散之,從治法 也。世人不知冰片為劫藥,而誤認為寒,嘗用點眼,遂 致積熱入目,而昏暗瘴瞖,故云「眼不點不瞎」者,此也。 又不知外治忌寒涼,而妄將冷水、冷物、冷藥浥洗。致 昏瞎者有之

按前證「若體倦少食,視而昏花,或飲食勞倦益甚者,脾胃虛也,用補中益氣湯。眵多緊澀,赤脈貫睛,或臟腑祕結者,用芍藥清肝丸。若赤瞖布白,畏目羞明,或痛如刺者,上焦風熱也,用黃連飲子。若久視生花,畏日,遠視如霧者,神氣傷也,用神效黃芪湯。大凡午前甚而作痛者,東垣助陽活血湯。午後甚而作痛者,黃」 連天花粉丸。午後甚而不痛者,東垣益陰腎氣丸。能近視不能遠視,地芝丸。能遠視不能近視,定志丸。故東垣先生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 相火者,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又因邪氣所並,而損血脈,故諸病生焉。凡醫者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若概用辛涼寒苦之劑,損傷真氣,促成內障之證矣。

《龔信古今醫鑑》

[編輯]

目病

[編輯]

世謂「目病而痛,多由火熱及血太過。」予竊謂目病固 由火熱,然外無風寒閉之,目亦不病,雖病亦不甚痛。 蓋人感風寒,則腠理閉密,火熱不得外泄,故上走竅 而目病矣。散其外之風寒,則火熱瀉而痛自止。洗肝 散之類,用涼藥內退火熱,雖係一治,然過多則傷脾 胃,不食泄瀉,甚不可治也。出血之治,亦不可常用,蓋 傷其本故也。目得血而能視。血少則目昏矣。若因血 虛而目暗者。則滋陰地黃丸、養肝丸。皆可服也。

《虞摶醫學正傳》

[編輯]

雀目

[編輯]

問:雀目之證,暮則不見物,至曉復明何也?曰:肝虛也。 《經》曰:目得血而能視,肝既無血,則目瞀而不明矣。其 暮暗而曉復明者何也?曰:木生於亥,而旺於卯,絕於 申,至於酉戌之時,木氣衰甚,故瞑。至於卯之分,木氣 稍盛,而目復明矣。曰:雀目終變為黃脹而死,何也?曰: 木絕於申,乃水土長生之地,木衰而土盛,故變為黃 「脹。宜平胃散以平土氣,四物湯以補肝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