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5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五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五十六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五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五十六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三十六

  小儿吐泻门三

  方白术圆 藿香汤 五味异功散 益黄散 人参安胃散 七味白术散 四君子汤

   四物汤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香砂助胃膏 人参养胃

  汤 四神丸 五苓散 玉露散 木瓜丸 梓朴散 二气散 二陈汤 肉豆蔻丸 调

  元汤 感应丸 脾积丸 一粒丹 补真丸 胃苓丸 一粒丹 消乳丸 又方 消食

  丸 观音散 香朴散 竹茹汤 苏合香丸 青州白丸子 温胆汤 紫霜丸 香薷饮

   理中丸 酿乳法 消乳丸 茯苓半夏汤 人参散 麝香散 白饼子 大青膏 钓

  藤饮 车前子散 定命饮子 不换金正气散 二顺散 酿乳法 没石子丸 来复丹

   银白散 藿香散 大柴胡汤 黄连丸 四逆散 调中汤 黄芩汤 四顺清凉饮

  香橘饼 全蝎观音散 调中散 进食丸 生姜泻心汤 保安丸 沉香煎 三棱丸

  杏霜丸 赤痢甘草汤 至圣保命丹 钓藤散 定命饮子 朱君散 睡惊太乙丹 开

  胃丸 厚朴散 张涣厚朴散 万全龙骨丸 刘氏方 香橘饼 二神丸 没石子丸

  圣惠胡黄连散 龙骨散 张涣阿胶丹 神仙玉粉丹 千金七味散 神验方 外台方

   丁香散 圣惠黄连丸 谭氏斗门散 龙骨汤 又 黄连煎 鸡骨丸 惺惺散 香

  矾丹 刘氏方 圣惠厚朴散 地榆散 胃风汤 三神丸 茅先生香连丸 乳香散

  守中汤 张涣川椒丸 粟煎汤 温中汤 黄芩汤 张涣清胃散 香连丸

艺术典第四百五十六卷

医部汇考四百三十六[编辑]

小儿吐泻门三[编辑]

[编辑]

白术圆中藏经[编辑]

治小儿白泻

白术 当归 芍药 木香减半。

右等分为末,炼蜜圆如菉豆大。每服十圆、十五圆,不拘时候,米饮下。

藿香汤千金方[编辑]

治毒气吐下。腹胀。逆害乳哺。

藿香一两, 生姜二两, 青竹茹、 甘草各半两

右四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每服一合,日三。有热加升麻半两。

五味异功散小儿直诀下同[编辑]

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炒 陈皮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一方加木香

薛己曰:“按前方补脾胃之圣药也。况人之一身,以脾胃为主。若小儿乳食失节,寒凉失宜,或乳母六淫七情失调,儿饮其乳,诸病顿起,当专以此药治之,其应如响。”

王肯堂曰:“愚按前方,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或惊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胃虚弱,咳嗽吐痰,或虚热上攻,口舌生疮,弄舌流涎。若母有证,致儿患此者,母并服之。”

益黄散[编辑]

治“脾土虚寒,呕吐泻泄。”

青皮,下食入太阴仓 丁香各二钱,去脾胃中寒。 诃子肉五钱,能开胃消食止痢 甘草炙三钱、 陈皮二钱半

右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一方“去丁香。” 用木香。

薛己曰:“按前证若因脾土虚弱而吐泻者,用五味异功散。若因肝木侮脾土而吐泻者,用六君子加柴胡。如不应,或手足指冷,属脾胃虚寒也,更加木香、炮姜。若因乳母脾土虚而肝木侮,亦治以前药。若乳母郁怒,致儿患前证,母服加味归脾汤。”

人参安胃散[编辑]

治“因服峻剂,脾胃亏损,或成慢惊,泄泻呕吐,或肠胃有热,以致前证。”

黄芪蜜炙,二钱,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七分, 白茯四分 黄连二分, 人参一钱

右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

七味白术散[编辑]

治“吐泻,或病后津液不足,口干作渴。”

干葛二钱,能鼓胃气上行,生津液,阳明经药也。 人参 白术炒 木香 白茯苓 甘草炙

藿香叶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

《幼科全书》。加乌梅,为治渴之圣药。

发热渴者去木香

吐痛加芍药

薛己曰:“按胃伤则呕,脾伤则泻,故用前药调补胃气,以化生津液。如无他证,只因胃气虚而津液不足者,用四君子汤尤效。”

四君子汤[编辑]

治“脾气虚弱。饮食不化。肠鸣泄泻。或呕哕吐逆。”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煎服

四物汤[编辑]

治“肝经血虚发热,日晡益甚,或烦躁不寐。”

当归、 熟地黄各二钱, 白芍药一钱, 川芎五分。

右作二剂水煎服

八珍汤[编辑]

治“气血俱虚,或因失血过多,或因克伐元气,以致内热发热,肢体瘦瘁。”

即四物、四君二汤合服。

十全大补汤[编辑]

治“气血虚热,或因病后恶寒发热,或自汗盗汗,食少体倦,或发热作渴,头痛眩晕等证。”

即《八珍汤》加黄芪、肉桂。

六君子汤[编辑]

治“脾胃虚弱,体瘦面黄,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证,致儿为患。”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陈皮、 半夏

甘草炙,各一钱

右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补中益气汤[编辑]

治“中气不足,困睡发热,或元气虚弱,感冒风寒,或乳母劳役发热,致儿为患。”

黄芪炙 人参 白术炒 甘草炙 当归 陈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右姜枣水煎

香砂助胃膏[编辑]

治胃寒吐泻,乳食不化。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各五钱 甘草炙。

丁香各一钱,去胃中寒 砂仁四十个,下气消食 山药一两 白豆蔻十四个,宽胃暖脾,进食

肉豆蔻四个,煨。温中补脾,下气运化,非比香附、陈皮 之𫘝泄也。

右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二三丸,米饮磨化。一方加木香三钱。

人参养胃汤[编辑]

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寒热如疟,或呕逆恶心,平胃散中用厚朴,佐以苍术,正为泄上焦之湿,平胃土不使太过而致其和耳,非温补脾胃也。

人参 厚朴姜制 苍术制发汗 半夏汤泡 炙草二钱, 草菓仁虚弱不能者宜此。 藿香、 茯苓各五钱,调胃气。 橘红二钱五分。

右每服二三钱,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

四神丸[编辑]

治脾肾禀虚,泄泻不食,或不食去后不实,或乳母患此,致儿为患。

肉豆蔻、 《北五味子》各二两, 《补骨脂》四两

吴茱萸一两。

右为末,用水二碗,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食前白汤下,子母并服。

五苓散[编辑]

治霍乱吐泻,躁渴饮水,小便不利。有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泽泻五钱。 猪苓、 官桂、 赤茯、 白术各三钱。

右为末,每服一二钱,白汤调下。

《幼科全书》曰:“此乃分理阴阳之要药。”

薛己曰:“按前证若津液偏渗于大肠,大便泻而小便少者,宜用此药分利。若阴阳已分而小便短少者,此脾肺气虚而不能生水也,宜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虚火上炎而小便赤少者,此肺气受伤而不能生水也,用地黄丸加麦冬、五味。”

玉露散[编辑]

治伤热吐泻黄色

石膏煅,《幼科全书》用滑石、 寒水石各五钱, 甘草二钱五分。

右为末,每服五分,白汤调下。

海藏曰:“非肾热相火大盛者,不宜服此。”

薛己曰:“按前证若饮食如常,作渴饮冷,属胃经实热,宜用此药。若食少体倦,或善噫泻黄,此脾虚色陷也,宜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若泻而变青,更兼腹胀,或善怒,此脾虚肝所乘也,宜用前汤,更加木香。”

木瓜丸[编辑]

治生下吐

木瓜、 麝香、 腻粉、 木香, 槟榔各等分。

右为末,面糊丸黍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汤化下。薛己曰:“按前证多因妊娠胃经有热,或郁痰所致,当审其母而兼治之。”

梓朴散[编辑]

小儿吐泻胃虚及有痰惊。

半夏汤泡七次,用生姜汁浸半日,晒干,一钱。

梓州:“《厚朴》,一两。”

右以米泔三升,同浸一百刻,水尽为度,如未尽,少加火熬干,去厚朴,只研半夏。每服半钱或一字,薄荷汤调下。

二气散[编辑]

小儿吐泻,不拘冷热,惊吐反胃,一切吐利,诸治不效者。又《郑氏》名“阴阳丸。”

硫黄半两, 水银二钱半。

右同研,不见星,每服一字至半钱,生姜水调下,其吐立止。或同炒《结砂》为丸。

二陈汤幼科全书下同[编辑]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生冷伤脾。”

陈皮 半夏汤泡七次 白茯 甘草

姜三片煎服

如呕吐加白术、干姜煨。此二味呕吐必用之药也。如夹热而吐者,加干姜煨、黄连炒同煎。

凡伤食加神麹、麦芽、炒砂仁、香附子、山樝,此五味消导必用之药也。

一方加乌梅一个

肉豆蔻丸[编辑]

砂仁二钱。 广木香三钱。 赤石脂七钱半。

肉豆蔻、《面包煨》 枯矾、 白龙骨、 诃子肉各五钱。

共为细末,水糊丸,如粟米大,陈米汤下。此药性温而涩,所以止滑。

调元汤[编辑]

黄芪、 人参、 甘草

右,水煎服。此治虚热之圣药也。

如热不退。加炒干姜即效。

如身热手足冷,加熟附子一片。其效如神。

感应丸[编辑]

巴豆七粒,去油皮 广木香二钱半 肉豆蔻一个

丁香 干姜各一钱 杏仁七个,去皮尖,研

《百草霜》二钱。

右七味,先将杏仁、草霜另研为末,将银器内酒煮黄酢一两,放冷后,用香油二钱,煎油熟,同酢和药作锭子,以薄荷麦芽汤下。

脾积丸[编辑]

山樝青者多用。 香附、 乌药、 紫金皮、 砂仁、 甘草各等分。

右为细末,樝子生用,捣细晒干,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饮吞。

一粒丹[编辑]

枯矾一两, 人参

右为末,水丸梧子大,车前草灯心汤下。

补真丸[编辑]

当归 人参 橘红 白术各五分 白茯苓 麦门冬各三钱 黄芪蜜炙,七钱 粉草二钱,炙 木香 柴胡各二分

右,姜、枣为引,煎服。

胃苓丸片玉心书下同[编辑]

分阴阳,退潮热,止吐泄,消浮肿黄疸。调脾胃,止便浊。小儿常用之药也。

苍术米泔水浸,刮去黑皮,焙干 陈皮 厚朴炒 白术各五钱 炙草 草果各二钱 猪苓

泽泻、 白茯各三钱, 官桂一钱。

共为末,水糊丸,如粟米大,炒米汤下。

《幼科全书》作“散无草果仁。”

呕吐煨姜汤下

调胃炒米汤下

白浊盐汤下

泻泄炒米车前汤下

潮热水。竹叶炒米汤下。

浮肿,《长流水》煎灯心、五加皮汤下。

疝气茴香汤下

黄疸。加茵陈五钱。灯心汤下。

一粒丹[编辑]

治小儿水泄

寒水石二两, 枯矾一两。

共为末,水糊丸,菉豆大。每服一丸,米汤下。

消乳丸婴童百问下同[编辑]

治温中快膈,止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乃伤食不化故也。

甘草炙 陈皮各半两 缩砂仁 神麹炒香附炒 麦芽炒,各一两

右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岁以上菉豆大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又方[编辑]

治百晬内呕吐乳汁。或大便青色。

小妇人乳汁一盏。入丁香十粒。去白陈皮一钱。于器 内同煎三十沸。

右去丁陈,稍热与儿服。

消食丸[编辑]

治小儿饮食乳哺,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脾伤于冷则宿食不消,此药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缩砂 陈皮、 三棱煨 蓬术煨 神麹炒

麦芽炒,各半两 香附炒,一两

右为末,面糊为丸菉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十丸。

和剂观音散[编辑]

治小儿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久则渐至羸瘦。大抵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则吐泻不已,此药大能补养脾胃,进美饮食。

石莲肉 人参 神麹炒,各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炙 木香 绵黄芪炙 白扁豆炒,去皮 白术各一钱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枣一枚,藿香三叶煎温服。

香朴散[编辑]

治呕吐泄泻

藿香 陈皮 厚朴姜汁炒,各七钱 炙草二钱 半夏汤泡七次,一两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如泻甚,加木香、肉豆蔻。

竹茹汤[编辑]

治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

葛根七钱半 半夏半两,泡 生甘草二钱

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茹、枣少许,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细细服,不拘时。一方加茯苓三钱尤妙。

苏合香丸[编辑]

治“传尸骨蒸。诸项劳瘵。顺气化痰。卒暴心痛。鬼魅疟疾。霍乱吐泻。赤白下痢,小儿惊搐。”

丁香 青木香 白檀 沉香 荜拨 香附米 诃子肉 乌犀镑屑 朱砂研水飞,各一两

薰陆香、 片脑各五钱 麝香研,七钱五分

苏合香油五钱,入安息香膏内, 安息香另成末,用 无灰酒半升熬膏。

右为末,用安息香膏入蜜和丸,如芡实大,空心用沸汤化下。“小儿一丸,老人四丸,酒下” 亦可用蜡纸裹一丸,弹子大,用绯绢袋盛,常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去脑,名“麝香苏合香丸。” 治一切邪及胸膈噎塞,肠中虚鸣,宿食不消。馀证并同。

青州白丸子[编辑]

治一切风痰,小儿惊风。

生天南星 生白附各三两 川乌头《去脐皮》 生半夏七两

右用“子花水浸,次早另换新水,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晒干为细末,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菉豆大。”

小儿惊风,薄荷汤下,和苏合香丸服,名“香青丸。”

温胆汤[编辑]

治小儿心经虚怯,夜卧不宁。

枳实 陈皮 茯苓 生甘草 半夏泡,各等分 竹茹少许

右锉散,白水煎,加姜二片,枣一枚,空心服。

紫霜丸[编辑]

治食积,亦是伤寒之药。治“乳哺失节,宿滞不化,胃腹痞满,呕吐恶心,便利不调,乳食减少。” 又“治伤寒温壮,挟热实,大便酸气,食不消化,或已得汗,身热不除,或变蒸发热,多日不解,或因食而发痫,先寒后热,并宜服之。”

代赭石煅,用酢淬七次 赤石脂煆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枚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油炒研

右先将杏仁、巴豆入乳钵内细研如膏,却入“代赭、石脂研和匀,以汤浸蒸饼丸如粟米大,一岁儿五丸,米饮下,一二百日儿三丸。亦要看肥瘦,微泻为度。” 大凡变蒸与伤寒调理一同,此药并治之。此药乃是泻食积之剂,要辨虚实用丸数。

香薷饮[编辑]

治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射中焦。名为“霍乱。”皆由饱食豚脍。复啖乳酪。海陆百品。无所不多饮寒浆。眠卧冷席。风冷之气伤于脾胃。诸食结而不消

阴阳二气壅滞,不得流行,阳气欲降,阴气欲升,阴阳交错,变成吐利不已,脏腑昏乱,荣卫俱虚,冷传于筋,令转筋。宜服此剂,大有神效。

厚朴姜汁炒 香薷 白扁豆各一两半,炒黄

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用新汲水频频浸换,令极冷,顿服之,药冷则速效也。煎时不得犯铁器,慢火煎之。兼治非时吐利霍乱,腹中撮痛,大渴烦躁,四肢逆冷,汗出如雨,两脚转筋,疼痛不可忍者,须井中沉令极冷,顿服之,乃有神效。

治泻痢加黄连

治“霍乱吐泻” ,暑月感冒伤暑之证,加川芎、白芷。

理中丸[编辑]

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膈,心腹逆满,㽲痛,痰逆恶心呕吐,心下虚烦痞满,膈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止汗去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手足厥冷,胸痹心痛,逆气短气,寒多不饮水而吐。”

人参去芦 白术 干姜炮,各三两 甘草炒减半

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带热服,空心食前。或研细末,白汤调下。

腹痛者。加人参一两半。

寒多加干姜一两半

渴者加白术一两半

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还用术

悸者加茯苓二两

或四肢拘急,腹满,下利转筋者,去术,加附子一个生用,末之,蜜丸如鸡子黄大,名“理中丸” ,又名“调中丸。”

治“厥阴脏寒。蛔上入鬲。吐长虫。或胃中虚冷。因发汗故吐虫。先服理中丸。”

或加枳实茯苓蜜丸。治伤寒结胸欲绝。心鬲高起。实满作痛。手不得近。并用热汤化下。

酿乳法[编辑]

治初生婴儿,以表用药,凡有胎热证,当令乳母服药,不可求效之速。治法当酿乳令儿吃,渐次解之,百无一失。若遽以冷药攻之,必损脾胃,加以呕吐,必成大患。

“泽泻二两半, 猪苓、 赤茯、 花粉各一两半, 生地黄二两, 茵陈、 生甘”草各一两

右㕮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六分,食后捏去旧乳却服。

消乳丸[编辑]

治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干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脾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脉沉为食不化故。

砂仁炒 橘皮 三棱 莪术 神麹炒,各半两 麦芽炒 香附子炒,各一两

右为末,面糊丸麻子大,食后白汤加减下。

茯苓半夏汤[编辑]

治诸呕哕。心下坚痞。鬲间有水痰。眩悸。

茯苓二两 半夏五钱,汤泡七次。

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服。

人参散[编辑]

治小儿脏腑冷,若才吃乳食,即又吐出。或因才吃乳,为惊触犯,令小儿外证面唇青黑,手足心热,口多清涎,吐逆不住;或作泻候,青黄紫白,或鼻涕如鸡子清者,并宜服之。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 沉香、 乌药。

甘草炙,各半两

右为细末,以瓶贮之。遇小儿有前项形证,半岁一字,二三岁半钱,大者一钱,煎枣子米饮调下,或陈紫苏汤亦可。或吐泻并作,煎丁香汤下,陈皮汤尤妙。

麝香散[编辑]

又名“沉香散。” 生胃气,止吐泻。

茯苓二钱, 沉香、 丁香、 木香、 藿香叶。

厚朴制 甘草炙,各一钱 麝香一字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白饼子[编辑]

治小儿夹食伤寒,其证发热呕吐,亦有肚痛者嗳气,辨得分晓,先用此药一服,推下食积,却用平和药发散调治,如《惺惺散》、加减参苏饮皆可服,却不可服冷药。

滑石 南星制 半夏制,各一钱 轻粉半钱 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用水一升,煮干研细

右三味,捣罗为末,入巴豆霜,次入轻粉,又研匀,却入馀药末令匀,糯米饮丸如菉豆大,量小儿壮瘦虚实用药,三岁以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紫苏汤空。

心下。忌热物。若三五岁儿。壮实者。不以此拘。加至二十丸。以利为度。

大青膏[编辑]

治伤风痰热发搐。百日左右。并二三岁亦可服。

天麻 青黛各一钱 白附子 蝎尾各半钱 朱砂 天竺黄 麝各一字 乌蛇酒浸,焙干,半钱

右为末,生蜜为丸,如芡实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薄荷汤化下。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钓藤饮[编辑]

治吐利,脾胃气虚,生风慢惊。

钓藤钩三钱 蝉蜕、 明天麻、 防风、 蝎尾 人参各半两 僵蚕炒,二钱 麻黄 甘草炙 川芎各二钱半 麝香不拘多少

右锉,每服三钱,水一盏,食前服。

寒多加附子半钱

车前子散[编辑]

治“暑月伏热,霍乱吐泻,烦闷引饮。”

白茯苓、 猪苓、 陈香、薷 车前子各一两

人参五钱。

右末灯心汤调下

肚痛加芍药

泻不止加石莲

定命饮子[编辑]

治慢惊吐泻困重,欲传慢脾风。

生半夏 茯苓 木香 生姜各一两,切片晒燥

右为末,每服半钱,姜枣煎汤调下。

不换金正气散[编辑]

治“山岚瘴气。寒热往来。五膈气噎。霍乱吐泻。脏腑虚寒。”

厚朴去皮,姜汁炒 藿香去土 陈皮 炙草 半夏皂荚白矾姜汁同煮 苍术米泔浸,各一两

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七分,绞去滓,食前带热服。

二顺散[编辑]

治“伏热中暑。霍乱吐泻。烦闷躁渴。小便赤色。便血肚疼。”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肉桂 干葛 杏仁去皮尖,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新汲水调下。

酿乳法[编辑]

治胃虚吐泻,睡中吐舌,摇头吐乳作腥气,额上汗流,多惊啼哭,面黄,凡有此疾,宜暂断乳,令胃干饥甚,用药令乳母酿乳。

人参 木香 藿香 沉香 陈皮 神麹。

《麦芽》各一两, 《丁香》半两。

右㕮咀,每服四钱,姜三片,紫苏十叶,枣三个煎。乳母食后捏去奶汁尽,方服半盏许,卧少时,却与儿乳。

没石子丸[编辑]

治婴孩先因冷泻,或作赤白痢候,久而变作诸般异色,不止一端。外证“面或青或白、唇舌干焦,手微冷,浑身温壮,肚内刺痛,啼叫、睡卧不安。”

没石子五钱, 木香、 黄连、 当归各一两。

青皮一钱。

右五件为末,阿魏一钱,酒一盏浸化,入面少许,须令匀,煮糊为丸如粟米大。一二岁儿服如椒目大者,四五六岁儿每服五十丸。

赤痢甘草汤下

白痢干姜汤下,或用五倍子汤下。

一方“用没石子一个,白豆蔻五个,诃子肉二个,木香、黄连各一钱,为末,粳米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

来复丹[编辑]

治小儿虚寒泄利

硝石、 硫黄, 太阴元精石各一两, 陈皮

五灵脂、 青皮各二两

右方修制及服法,俱详前。

银白散[编辑]

治冷泻粪青壮胃气

糯米 扁豆炒,各二两 藿香、 白术炒,各一两 丁香二钱 甘草炙,三钱

右为末,紫苏米饮调下。

加天麻、砂仁、白茯苓,快脾正色。

《直指方》加炮白附、全蝎、木香、石莲肉,姜一片煎。

藿香散[编辑]

治小儿脏腑不调作泻,青黄黑白,乳食不消,粪中有冻,如鸡子青,兼暴泻如水。其证腹痛微热,面唇黄白,若慢惊或偏坠红肿,内钓紫苏汤调下三五服。

陈皮 藿香 厚朴制 枳壳炒 炙草各半两

右为末,紫苏汤下三钱。

粪中有黄白冻子木瓜并白梅去盐煎汤下。如痢止用枣子煎汤下。大能和胃进乳食。此是小儿常服之药。

大柴胡汤[编辑]

治小儿挟热泻利

柴胡八钱 黄芩、 赤芍各三钱 半夏泡,钱半 枳实去穰麸炒,半钱

右锉散,姜枣煎,加减服之。

欲下加大黄

黄连丸[编辑]

治小儿挟热泻利

黄连半两,净洗,猪胆汁浸二夜,晒干 瓜蒌根 乌梅肉 杏仁泡,去皮尖双仁 石莲肉各半两

右为末,牛胆汁浸糕糊丸“麻子大” ,每十五丸,煎乌梅、姜蜜汤下。

四逆散[编辑]

治“少阴病。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又治挟热泄泻尿赤”

炙草 枳实炒黄 柴胡 白芍炒,各一两

如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半两。

下利悸者加桂半两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半两。

泄利下重,先浓煎薤白汤,内药末三钱匕,再煮一二沸,温服。

右𢭏筛为细末,水饮调下二钱,日三服。

调中汤[编辑]

治“夏月秋初,忽有暴寒折于盛暑,热结于四肢,则壮热头疼,寒伤于胃,则下痢赤白。”

大黄七钱半, “桔梗、 稿本 茯苓、 生甘草 葛根 黄芩 白芍药、炒 白术”各半两

右,㕮咀,白水煎,量大小加减服之。得快气利壮便歇。

去大黄加黄连、枳壳,止痢尤妙。或加地榆。或加当归皆可。

感风加荆芥

秋宜下,当用大黄疏利。

黄芩汤[编辑]

治“下利而头痛胸满,口苦咽干,或往来寒热而呕,其脉浮大而弦,专治协热而利者。”

黄芩一两半,炒 白芍药炒 甘草炙,各一两

右㕮咀,每服三钱,枣子一个,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呕者。加制半夏、生姜汁。

四顺清凉饮[编辑]

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安,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顺,肠胃不调,小便少,大便涩。” 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痫。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

赤芍药 当归 生甘草 大黄各一两

右锉散。三岁以上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作两服。

治挟热泻不止。加木香、煨大黄。

欲利小便用赤芍药

虚热加甘草

不利减大黄

“冒风邪。” 加去节麻黄。

中风体强,眼睛上视。加独活。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

可加荆芥。更有加味清凉饮子。可详证通用。

香橘饼[编辑]

治伤冷泻利

木香 青皮炒 陈皮各一钱 厚朴姜汁炒、 神麹炒 麦芽炒,各半两。

右为末,蜜丸为饼,紫苏米饮调下。

一方加砂仁

全蝎观音散[编辑]

止吐泻截虚风

黄芪蜜炙 人参 木香 白茯苓 大粉草炙 石莲肉 扁豆炒,各一两 白芷 全蝎各七钱 羌活 防风 天麻各八钱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加姜枣煎。

调中散[编辑]

治伤食泻,凡此泻不宜便补,先用食药或紫霜丸,取其积尽,然后可补。《经》云:“食泻重当取,疳虚用补虚,良医明妙理,何虑疾难除。”

人参 白茯苓 白术炒 木香 干姜炮。

藿香 香附子炒去毛 砂仁炒 甘草炙

丁香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汤下。

肚痛白汤,大小以意加减。

进食丸[编辑]

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逆,肠鸣泄泻,米谷不化,或下利赤白,腹痛后重,及食症、乳癖、痃气、痞结,并皆治之。小儿胸膈热实,腹内有留饮,致令荣卫痞塞,脏腑之气不得宣通,其病腹内气结胀满或壮热是。凡有此疾,当疏利大便,破结散气,常宜服之。

巴豆霜一钱 当归泔浸一宿,晒干炒 朱砂 代赭石煅,酢淬七次 枳壳炒 木香各五钱 麝香一分

右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一丸,温米饮下,更量虚实加减,食后服。” 治食积,发热羸瘦,肚大,青筋,疳积,肚疼,哺露。

生姜泻心汤[编辑]

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黄连 炙草 人参 干姜炮 黄芩各一两半 半夏一两,汤泡洗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保安丸[编辑]

治小儿瀼泻伤食泻

香附子 砂仁各一两,炒 白姜炮 青皮去穰 陈皮 三棱炮 蓬术炮 甘草炙,各半两

右为末,麦芽面糊为丸“菉豆大” ,每三丸,白汤下。

沉香煎[编辑]

治脾气冷积

乳香“研 沉香、 丁香、 杏仁、《炒 百草霜》。”

木香各一钱 肉蔻一个 巴豆十四粒,去油

右为末,酒煮蜡和丸菉豆大,每服三五丸,淡姜汤送下。凡患肚痛不止,服之效,以通为度。

三棱丸[编辑]

治“小儿停积,腹胁胀满,干哕恶心,全不入食。”

三棱煨 木香 神麹炒 陈皮 半夏姜制,各一 两 丁香 肉桂各半两

右为末,面糊丸如“黄米大” ,二十丸,乳食后,温生姜汤下。

杏霜丸[编辑]

治小儿食积作泻并痢证。

杏仁三两,去皮尖,炒 巴豆一两,去油炒焦

黄腊酒煮,绵滤。 百草霜研,用油六钱炒。各二两。

右将杏仁、巴豆研极细,却入《百草霜》令匀,溶蜡和丸,如《菉豆大》。

赤痢甘草汤[编辑]

白痢。生姜汤先进三四服。

腹胀者。十馀服。效验如神。

至圣保命丹[编辑]

治“小儿胎惊内吊,腹肚紧硬,眠睡不安,夜多啼哭。及治急慢惊风,眼目上视,手足抽掣,不省人事,悉皆主之。冷证用此。”

全蝎十四个,去毒 防风二钱 僵蚕炒,去丝嘴 天麻 南星炮 蝉蜕 白附各二钱 麝五分 金箔十片 朱砂二钱

右为末,粳米糊丸,每两作四十丸。常服镇心安神化痰,除一切惊风诸证,汤临时换。

一方加人参、白茯苓各二钱。

有热证,加牛黄一分,冰片一分,硼砂一钱。

钓藤散[编辑]

治小儿夜啼,乃脏冷也。阴盛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躁,寒盛作疼,所以夜啼不歇也。钓藤散主之。

钓藤钩、 茯神 川芎 当归酒洗 茯苓。

木香 甘草炙 白芍药炒,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姜枣略煎服。

其或心热而烦啼,必有脸红舌白,小便赤涩之候,钓藤饮去木香,加朱砂末一钱,研和,每服一钱,木通汤调下,或锉散煎服。

治惊啼加蝉蜕、防风、天麻。

定命饮子[编辑]

治慢惊吐泻困重,欲传慢脾,通用。

圆白生半夏 茯苓 木香 老生姜切片,晒干 白术炒,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天麻二钱半

右锉散,每二钱,姜枣泡汤调下。

朱君散[编辑]

治吐泻后有此证,并粪青者,宜服之。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两

辰砂水飞 钓藤各半两, 灯心三钱, 麝半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用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睡惊太乙丹[编辑]

常服安神镇惊,止夜啼粪青。

桔梗一两,炒 藿香 扁豆炒,各半两 白芷

川芎各三钱

右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辰砂、麝香为衣。每服半丸,薄荷汤磨下。

正粪色枣汤下

夜啼,灯心钓藤汤磨下,加白术、白茯、白芍尤妙。

开胃丸证治准绳下同[编辑]

治小儿腑脏虚弱,内受风冷,腹胁胀满,肠鸣泄痢,或青或白,乳食不化。又治脏冷夜啼,胎寒腹痛。

木香 莪术 白术 人参 当归炒,各半两 麝香细研 白芍药各一分

右件捣罗为末,都研令匀,汤浸炊饼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温米饮下。

新生儿腹痛夜啼,可服五丸,并乳食前服。

厚朴散[编辑]

治小儿脾胃不和,洞泻下不止,羸瘦食少。

厚朴去外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参

诃梨勒煨用皮、 白术、 川黄连去须,微炒。

地榆微炙,各一分 炙草 干姜炮,各半分

肉豆蔻一枚,去壳。

右件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张涣厚朴散[编辑]

治洞泻注下

厚朴姜汁制 诃梨勒炮取皮 肉蔻各一两 白术 干姜各半两,炮

右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生姜粟米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温服。

万全龙骨丸[编辑]

治小儿冷热不调,时有洞泄,下利不止。

龙骨 黄连 白石脂、 枯白矾 干姜炮。

木香各半两。

右件药捣罗为末,酢煮面糊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刘氏方[编辑]

治小儿水泄注下

黄连 石莲各等分,炒黄色

右为末,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

白泻粟米饮下

香橘饼[编辑]

治“婴孩过伤乳食,或吐或泻,及病后虚中,感积成痢,气弱神昏,面黄目慢。”

三棱炮,三钱 木香、 陈皮、 青皮各二钱半 厚朴姜汁制,七钱 砂仁、 《神麹》湿纸裹煨

麦芽焙。各五钱。

右木香不过火,馀七味锉焙,仍同木香研为细末,炼蜜作饼子,如芡实大,每服一饼各三饼,用枣汤化开,空心温投米清汤亦可。

二神丸[编辑]

《补骨脂》四两 《肉豆蔻》二两,生用

右为末,用红枣四十枚,生姜四两,水一锺,煮干,取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滚汤下。

没石子丸[编辑]

治疳积酿泻,久患疳痢。

没石子二枚 木香湿纸包煨 诃子四枚,炮 净黄连锉,姜汁炒,各二钱,生用 肉豆蔻二枚,炮

圣惠胡黄连散[编辑]

治小儿冷热气不和,忽暴下利,腹内疼痛。

胡黄连 母丁香 桂心 木香 肉豆蔻去壳 当归锉微炒 麝香细研,各一分 犀角屑半分

右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五分,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龙骨散[编辑]

治小儿暴利

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各一两 当归锉微炒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五钱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张涣阿胶丹[编辑]

治“泄利身热,及暴泻注下。”

真阿胶炙熟 干姜各一两 芍药 当归洗焙 川黄连 肉豆蔻各半两

右件药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神仙玉粉丹[编辑]

补一切虚不热。小儿冷积暴泻,见功尤速。

精明舶上硫黄一斤,去砂石尽,打碎。

右用豮猪肚七个,旋采桑根白皮三斤,寸锉,将猪肚一个净洗,以硫黄实之,以麻线缝合。水二斗,先将桑根白皮一斤,同煮一伏时,其馀猪肚,亦用慢火养之,不得令冷。候煮满一伏时,别以猪肚换之。

又用“白皮内一斤同煮,再一伏时,又换猪肚并桑白皮,过三伏时,不换白皮,只换猪肚,共煮七伏时,水耗以热汤添,不得用冷水,候满七伏时取出,用温水淘净,研至极细,候烈日中晒极干再研,煮糯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米饮下十粒至十五粒。大率驱除宿冷,其功效无比。老人经久可服。

千金七味散[编辑]

治利下久不瘥

龙骨煅 赤石脂 厚朴 乌梅肉各二分 黄连八分 甘草炙,一分 阿胶炙,三分

右治下筛,浆水服二方寸匕,日二,小儿一钱匕。

神验方[编辑]

《华佗》治老小下利,柴立不能食,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利。

黄连末 乱发灰 醇苦酒 蜜各半,鸡子壳许 白蜡方寸匕, 鸡子黄一枚

右六味于铜器中,“炭火上,先内酒、蜜、蜡、鸡子黄搅匀,乃内黄连末、发灰,又搅煎,视可取出为丸,久困者,一日一夜尽之。”

外台方[编辑]

疗久利。无间。冷热疳痢。悉主之。

枣一枚,去核,勿令皮破。内胡粉令满,于炭火中烧如 炭。磁器中研之。

米饮和服。一岁以下分服之,不过三服瘥。

丁香散[编辑]

《圣惠》治久痢赤白,渐羸,胃虚不食。

丁香 厚朴去外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黄连去须,锉炒 诃梨勒煨用皮 白术锉炒 伏龙肝各半两 木香一分 赤石脂一两

右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圣惠黄连丸[编辑]

治小儿酿利,经久不断,增减有时。

黄连微炒 人参、 赤石脂、 龙骨、 炙草。

黄芩 厚朴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茯苓

枳壳麸炒微黄,各半两 乌梅肉一分,微炒

右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谭氏斗门散[编辑]

歌曰:“小儿泻痢甚青黄,久患时多转滑肠,下部脱肛频努咽,朝朝焦瘦渐羸尩。”

诃子、 枳壳、 地榆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一岁以下半钱。

婴孺龙骨汤[编辑]

治小儿下利不住

龙骨煅 甘草炙 川黄连各四分 当归 干姜各一分

右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食前温分三服。

[编辑]

治服药下后不止

龙骨五分 甘草、炙 干姜、 当归、 黄连

附子炮制,去皮脐 赤石脂 前胡各三分

右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为五服,旦服至午令尽。

黄连煎[编辑]

治“冷热利,经久不止,体羸不堪治,差而又发。”

好黄连二两,水七升,蜜八合,煎一升三合。

右绞去滓,“百日儿半合,二百日一岁服一合。”

鸡骨丸[编辑]

治“下利经久不断。羸瘦脾胃冷弱,食不消化。”

宿雌鸡胸前及肋骨全用,一具 黄连六分。

厚朴三分, 神麹炒 甘草炙 白术各四分, 桔梗 麦芽炒 乌梅各二分, 人参 赤石脂 黄芩 白龙骨各五分。

右为末,蜜丸小豆大,白饮下二十五丸,日二服,量儿大小与之。

惺惺散[编辑]

治“久泻脾困,不思乳食,恐作脾风。”

天麻 全蝎炒,各半钱 木香炮 糯米 人参 白茯苓各炒微黄 白扁豆炒 干山药焙

甘草各一钱,炙。

右为末,每服《婴孺》一字,二三岁半钱,用水一药注,或半银盏,枣子半片,煎十数沸服。

香矾丹[编辑]

张涣治泻利久不瘥

南木香 枯白矾各一两 诃梨勒皮微炮

酸石榴皮炒黑,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刘氏方[编辑]

治小儿脏腑久泻不止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藿香。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藿香合糯米煮粥饮调下,或姜水煎亦可。

脏腑滑泄,四君子加诃子五分,米饮调下。

圣惠厚朴散[编辑]

治小儿水谷利,羸瘦面黄,不欲饮食。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龙骨 丁香 黄连去须,微炒,各半两 当归锉微炒 木香 白术 肉豆蔻各一分

右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地榆散[编辑]

治水谷利日夜不止

地榆炙 厚朴去粗皮,涂姜汁炙令香熟,各三分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色

右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

胃风汤[编辑]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满,肠鸣㽲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人参 白茯苓 芎䓖 桂皮去粗皮 当归 白芍药 白术各等分。

右为粗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入粟米百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服,小儿量减。

三神丸[编辑]

《养生》治大小老虚之人,不拘冷热泄泻。

黄连 白芍药并锉如豆 吴茱萸各十两

右三味,釜内慢火炒赤色,放冷,杵罗为细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空腹食前温服,日三四服,小儿量与。“或以水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更丸一等如菉豆黄米大,小儿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若作散,以沸汤或温米饮调下,并可服。” 病泄痢之人,若不禁生冷鱼肉肥腻,与不服药同。

一方有木香,无芍药。酢糊丸。

茅先生香连丸[编辑]

治泻痢

黄连茱萸半两,同于铫内炒令烟起,取出去茱萸 木香 肉蔻 诃子炮,去核,各五钱 阿胶面炒 朱砂各一钱

右为细末,软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饭饮吞下,儿小碎之。

乳香散[编辑]

治一切泻痢

乳香二钱,荷叶盛,火炙令镕,放地上椀盖,另研 肉豆蔻 白姜 甘草《炙 草菓》各一两

右细锉,用酢面裹,于热灰内煨令赤色,取出去面为末,入乳香拌匀,每服五分或一钱,陈米饮调下。

守中汤[编辑]

春夏相交,阴湿气重,中伤脾胃。致腹痛泄痢,经久不止,渐传手足浮肿,饮食少思。

苍术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滤干,锉,炒微黄色。

桔梗各二两,炒 白姜四钱,炮 甘草六钱,炙

右件锉焙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沸汤调服,㕮咀,水煎亦可,或用姜、枣。

张涣川椒丸[编辑]

治小儿夏伤湿冷入肠胃,泄泻不止。

川椒一两,去闭目、双者并黑子,慢火炒,香熟为度 肉豆蔻五钱

右件捣罗为细末,粳米饭和圆,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粟煎汤[编辑]

治“肠胃受风冷。泄注不止。身体壮热。”

白术炮 当归洗焙 川芎 人参 肉桂

芍药各一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粟米一匙许,煎至五分,粟米熟,去滓放温服。

温中汤[编辑]

治胃寒泻白,腹痛肠鸣。《孔氏》治脏腑不调,大便青色。

白术 人参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半钱

右末,一钱,水一小盏,煎七分,温服。

黄芩汤[编辑]

治“下痢而头痛胸满,口苦咽干,或往来寒热而呕,其脉浮大而弦者,或协热而痢者。”

黄芩一两半 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右锉散,每服三钱,枣子一个,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呕者。加半夏一两二钱半。生姜煎。

张涣清胃散[编辑]

治挟热泻利

川楝子 黄蘗微炙 当归洗焙 地榆炙

黄连去须,炒,各半两

右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乳食前。

香连丸[编辑]

黄连姜汁拌炒,二两 木香煨,半两

右为末,陈米饭丸菉豆大,米饮下一二十丸,亦可调《六一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