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6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六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六十三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六十四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六十三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四十三

  小儿诸疳门一

  钱乙小儿直诀五脏内外疳证主治

  倪维德原机启微深疳为害之病

  张从政儒门事亲疳眼 牙疳

  方贤奇效良方

  鲁伯嗣学婴童百问疳证 疳伤 虚羸

  虞抟医学正传诸疳证

  张三锡准绳六要疳眼

  龚信古今医鉴诸疳

  薛氏保婴撮要疳 疳伤 虫

  王肯堂证治准绳疳 庄氏二十四候 诸杂证 肝疳 心疳 脾疳

  肺疳 肾疳 冷热疳 无辜疳 虫 蛔疳 干疳 内疳 外疳 五疳 疳热 疳劳

   疳积 疳泻 虚羸 丁奚 哺露

  楼英医学纲目十二无辜疾证 五疳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五疳 诸虫 虚羸

艺术典第四百六十三卷

医部汇考四百四十三

[编辑]

小儿诸疳门一

[编辑]

《宋钱乙小儿直诀》

[编辑]

五脏内外疳证主治

[编辑]

凡小儿疳在内,目肿腹胀,泻利青白,体渐瘦弱,疳在 外,鼻下赤烂,频揉鼻耳,或肢体生疮,鼻疮用“兰香散”, 诸疮用“白粉散。”

肝疳一名“筋疳”,白膜遮睛,或泻血而瘦,用地黄丸。 心疳面黄颊赤,身体壮热,用安神丸。

脾疳一名“肥疳。”体黄瘦削。皮肤干涩而有疮疥,腹大 嗜土。用益黄散。

肾疳一名“骨疳”,肢体瘦削,遍身生疮疥,喜卧湿地,用 地黄丸。

“肺疳,一名气疳”,喘嗽气促,口鼻生疮,用益黄散。 若患潮热,当先补肝,后泻心。若妄以硝黄诸药利之。 若患癖,当消磨。若误以巴豆、硼砂下之。又伤寒悮下, 皆能成疳。其初病者为热疳,用黄连丸。久病者为冷 疳,用木香丸。冷热相兼者,用如圣丸。津液短少者,用 白术散。凡此因大病脾胃亏损,内亡津液所致,当固 脾胃为主。而早为施治。则不变败证也。

按:疳证或哺食太早,或嗜食甘肥,或服峻厉之药,重亡津液,虚火炽盛,或因禀赋,或乳母厚味,七情致之,各当调治其内。

若口舌蚀烂,身体壮热,腮唇赤色,或作肿痛,腹膈烦闷,或掌热咽干,作渴饮水,便赤盗汗,啮齿虚惊,此心经内外疳也,用“安神丸” 之类主之。

若鼻外生疮,眼目赤烂,肢体似癣,两耳前后项侧缺盆,两腋结核,或小腹内股,玉茎阴囊睾丸肿溃,小便不调,或出白津,或咬指甲,摇头侧目,白膜遮睛,羞明畏日,肚大青筋,口干下血,此肝经内外疳也,用地黄、芦荟二丸主之。

若头不生发,或生疮痂,或发成穗,或人中,口吻赤烂,腹痛吐逆,乳食不化,口干嗜土,泻下酸臭,小便白浊,或合目昏睡,恶闻木音,此脾经内外疳也,用“肥儿丸” 主之。

若鼻外生疮,咽喉不利,颈肿齿痛,咳嗽寒热,皮肤皱错,欠伸少气,鼻痒出涕,衄血目黄,小便频数,此肺经内外疳也,用地黄清肺饮主之。

若脑热吐痰,手足逆冷,寒热往来,滑泄肚痛,口臭作渴,齿龈溃烂,爪黑面黧,身耳生疮,或耳出水,或食自发,此肾经内外疳也,用地黄丸主之。凡疳热上攻,或痘毒上升,为患甚速,名为“走马疳” ,急敷雄黄散,服蟾蜍丸。轻则牙龈腐烂,唇吻肿痛可治;重则牙龈蚀落,腮颊透烂不治。

《世传方》又云:有无辜等疳一十二证。

《金倪维德原机启微》

[编辑]

深疳为害之病

[编辑]

卫气少而寒气乘之也。元气微而饮食伤之也。外乘 内伤,酿而成之也。父母以其纯阳耶,故深冬不为裳。 父母以其恶风耶,故盛夏不解衣。父母以其数饥耶? 故饲后强食之。父母以其或渴耶,故乳后更饮之。有 愚戆而为父母者,又不审其寒暑饮食也,故寒而不 为暖,暑而不能凉,饮而不至渴,食而不及饥。而小儿 幽元衔默抱疾。而不能自言。故外乘内伤。因循积渐。 酿而成疳也。渴而易饥。能食而瘦。腹胀下利。作请帮助识别此字。请帮助识别此字。 声,日远不治,遂生目病。其病生翳睫,闭不能开,眵泪 如糊,久而脓流竟枯尔目何则?为阳气下走也,为阴 气反上也。治法当如《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 浊阴归六腑,各还其原,不反其常,是其治也。”当作升 阳降阴之剂,茯苓泻湿汤主之,升麻龙胆草饮子主 之。此药非专于目。并治已上数证。然勿后。后则危也为父母者其审诸。

《元张从政儒门事亲》

[编辑]

疳眼

[编辑]

凡小儿疳涩,眼数日不开,皆风热所致,可服“凉膈散”, 泻肝经风热郁甚,郁结散而自开也。

牙疳

[编辑]

凡小儿牙疳齿龋者,是齿龈腐烂也。下牙属手阳明 大肠之经,燥金为主;上牙属足阳明胃经,湿土上下, 是肠胃二经也。或积热于内,或因服银粉、巴豆大毒 之药,入于肠胃,乳食不能胜其毒,毒气循经而至于 齿龈牙缝嫩薄之分,反为害也。可以麝香玉线子治 之。乳母临卧当服黄连解毒汤一服,牙病自愈。

《明方贤奇效良方》

[编辑]

[编辑]

儿童疳𧏾,昏睡烦躁,鼻烂汁臭,齿龂生疮,下利黑血, 虫食下部为狐,下唇有疮,虫食其脏为惑,上唇有疮。 三虫者,谓长虫、赤虫、蛲虫也,乃有九种,而蛲虫及寸 白,人多病之,寸白从食牛肉饮白酒所成,相连一尺 则杀人,服药下之,须结裹溃然出尽乃佳。若断者,相 生未已,更宜速除之。蛲虫多是小儿患之,大人亦有 其病,令人心痛,清朝口吐汁,烦躁则是也。其馀各种 种不利,人人胃无不有者。宜服“九虫丸”以除之。

《鲁伯嗣学婴童百问》

[编辑]

疳证

[编辑]

诸疳,皆脾胃之病,内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 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内亡津液。且小儿病疳, 皆庸医所坏。病如潮热,是脾脏虚,一脏实而内发虚 热也。法当补母而泻本脏则愈。假令日中发潮热,是 心虚热也。肝为心母,则宜先补肝,肝实而后泻心,心 得母气则内平,而潮热愈也。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 以大黄、牙硝辈诸冷药利之,既利多矣,不能禁约,而 津液内亡,即成疳也。又有病癖,其疾发作,寒热饮水, 胁下有形硬痛。治癖之法,当渐消磨。医反以巴豆、硇 砂辈下之,小儿易虚易实,下之既过,胃中津液耗损, 渐以疳瘦。

小儿脏腑娇嫩,饱则易伤,乳哺饮食一或失常,不为 疳者鲜矣。则疳以伤得,恣食甘肥粘腻、生冷咸酸,以 滞中脘,则疳因积成。或乳母寒暄失理,饮食乖常,喜 怒房劳,即与儿乳,则疳因母患传气而入。此非病家 不能调适之过乎?疳之为候,头皮光急,毛发焦稀,腮 缩鼻干,口馋唇白,两眼昏烂,揉鼻挦眉,脊耸体黄,斗 牙咬甲,焦渴自汗,尿白泻酸,肚胀肠鸣,癖结潮热,酷 嗜瓜菓咸酸,炭米泥土而欲水饮者,皆其候也。 夫疳曰“五疳”,病关乎五脏以别之。

心疳即惊疳。外证身体壮热、脸赤唇红、口舌生疮、胸 膈烦闷、小便赤涩、五心烦热、盗汗、发渴、咬牙、虚惊是 也。

肝疳即风疳,外证摇头揉目,白膜遮睛、眼青多泪、头 焦发立、筋青脑热、躁渴、汗多下利、疮癣是也。

肾疳,即急疳,外证脑热肌削,手足如冰、寒热时来、滑 泄肚痛,口鼻干渴、齿龈生疮、爪黑面黧,身多疮疥是 也。

肺疳即气疳,亦名“疳𧏾。”外证咳嗽喘逆、壮热恶寒、皮 肤粟生、鼻痒流涕、咽喉不利、颐烂唾红、气胀毛焦、泄 利频并是也。

脾疳即食疳,亦名“你疳。”外证身面俱黄、肚大脚细、吐 逆中满、水谷不化、泄下酸臭、合面困睡、减食、吃泥是 也。

诸疳,宜“大芦荟丸、肥儿丸、胡黄连丸、地黄丸、生熟地 黄汤,皆要药也。集圣丸、嚏疳散、脂连丸、《五疳良方》、‘至 圣丸、通神丸、天麻丸、地黄清肺饮、化𧏾丸、灵脂丸、下 虫丸、龙胆丸、黄连丸、香蔻丸、木香丸、褐丸子、黄芪汤、 𪔀血煎、蚵蚾丸、厚朴丸’”等剂,对证详明施治。

疳伤

[编辑]

五疳出虫,五脏疳也。其馀曰蛔疳、曰脊疳、曰脑疳、曰 干疳、曰疳渴、曰疳泻、曰疳痢、曰疳肿胀、曰疳劳、曰无 辜疳、曰“丁奚”、曰“哺露”,其状非一,不可不撮其要而条 析之。

五、疳出虫者,疳伤之源。虽起于乳哺不调,然脏腑停 积已久,莫不化而为虫。其虫或如丝发,或如马尾,多 出于头项腹背之间。黄白或赤者可治,青黑者难疗 也。

“蛔疳”者,失乳饭蚤,食肉太蚤,或伤胃,停蓄甜腻,化为 蛔虫,皱眉多啼,呕吐青沫,腹中作痛,肚胀青筋,唇口 紫黑,头摇齿痒是也。从口鼻出者,难治。

脊疳者,虫食脊膂,身热羸黄,积中生热,烦渴下利,拍 背如鼓鸣,脊骨如锯齿,或十指皆疮,频啮爪甲是也。 脑疳者,胎中素挟风热,生下乳哺越常,头皮光急,满 头饼疮,脑热如火,发结如穗,遍身多汗,腮肿顖高是 也。

“干疳者,瘦悴少血,舌干,其病在心;目不转睛,干啼少泪,其病在肝;身热尿干,手足清冷,其病在肾;身焦皮 燥,大便干结,其病在肺;搭口痴眠,胸脘干渴,其病在 脾。”“总为五疳”也。

疳渴者,脏中夙有疳气,加之乳母恣食五辛、酒面炙 煿,使儿心肺壅热,日则烦渴饮水,乳食不进,夜则渴 止是也。

疳泻者,毛焦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泄下糟粕是 也。勿用热药止之。

疳痢者,挟受风寒暑湿,或冷热不调,或停积宿滞,水 谷不聚,频下恶物是也。

疳肿胀者,虚中有积,其毒气交并,故令肚腹肿胀,由 是脾复受湿,故令头面脚手虚浮是也。法当磨积调 气。

“疳劳者,潮热往来,五心烦热,手足心及胸前热而发 疮,盗汗骨蒸,嗽喘枯悴”是也。或渴而复泻,饮水恶食, 肚硬如石,面色如银,断不可治。

无辜疳者,脑后项边有核如弹丸,按之转动,软而不 疼。其间有虫如米粉,不速破之,则虫随热气流散,淫 食脏腑,以致肢体痈疮,便利脓血,壮热羸瘦,头露骨 高是也。针刺破,用膏药贴。或澣濯儿衣,露于檐下,为 鸩鸟落羽所污。儿著此衣,虫入皮毛,亦致无辜之疾。 儿衣已晒,须微火烘之。其若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 “削体痿,腹大脐突,号哭胸陷,或生谷症,是为丁奚。”虚 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是为“哺露。”皆 因脾胃久虚,不能消化水谷,以致精神减损,无以荣 其血气,故肌肉销烁;肾气不足,复为风冷所伤,使形 骨枯露。亦有胎中受毒,脏腑血少致之。此皆无辜疳 伤种类之疾病,而至此,不几殆哉!宜肥儿丸、大芦荟 丸、五疳丸、胡黄连丸、至圣丸、茯苓丸、天麻丸、地黄丸、 十全丹、香蔻丸、褐丸子、消食丸、𪔀甲丸、下虫丸、集圣 丸、黄鸡煎丸等药,及早治之,方为全美。

又有疳伤久利,肠胃受湿得之,状如狐惑,伤寒齿蚀 之证,或以走马命名。盖齿属肾,肾虚才受热邪,疳气 直奔上焦,故以走马为喻。初作口气,名曰“臭息”,次第 齿黑,盛则龈烂,热血迸出,曰宣露,甚者齿皆脱落。治 之之法,用铜绿生蜘蛛细研,入麝少许,合和擦齿。如 无蜘蛛,用其壳亦可。

虚羸

[编辑]

仲阳云:“虚羸者,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使肌肤瘦弱, 亦因大病或吐泻后,脾胃尚弱,不能传化谷气也。有 冷者,时时下利,唇口青白。有热者,身热温壮,肌肉微 黄,此冷热虚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 有此证,则少服之。热者,胡黄连主之,冬月不可服,如 有此证,则少服之。伤寒后虚羸者,竹叶汤主之”,常服 四君子汤、异功散、参苓白术散之剂。皆可服也。橘连 丸久服充肥,兼服“肥儿丸。”

《虞抟医学正传》

[编辑]

诸疳证

[编辑]

《内经》曰:“数食肥,令人内热;数食甘,令人中满。”盖其病 因肥甘所致,故命名曰疳。若夫襁褓中之乳子,与四 五岁之孩提,乳哺未息,胃气未全,而谷气尚未充也。 父母不能调助,惟务姑息舐犊之爱,遂令恣食肥甘, 与夫瓜果生冷,及一切烹请帮助识别此字。调和之味,朝飧暮食,渐 成积滞胶固,以致身热体瘦,面色痿黄,或肚大青筋, 虫痛泻利,而诸疳之证作矣。钱仲阳曰:“小儿病疳,多 因大病后或吐泻后以药下之,致脾胃虚损,亡津液 而成,盖此证实由愚医之所害耳。”斯言也,特一端耳, 未可悉以为然。其所谓大病吐泻,岂非饮食之所致 与?夫仲阳为儿医之祖,岂有误耶?其所论诸疳形证 治法,班班可考,学者不可不审。如“疳在肝,则膜遮睛, 法当补肝,地黄丸主之。疳在心,则面颊赤,身体壮热, 法当补心,安神丸主之。疳在脾,则体黄腹大,好食泥 土,法当补脾,益黄散主之。疳在肺,则气喘,口鼻生疮, 亦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此虚者随其母也。疳在肾,则 极瘦而身生“疮疥,法当补肾,地黄丸主之。骨疳喜卧 冷地,当服补肾地黄丸。内疳则目肿腹胀,利色无常, 或沫青白,渐而瘦弱,此冷证也,宜服木香丸。外疳鼻 下赤烂自揉,鼻头有疮不结痂,绕目而生,当用治疮 烂,兰香散、白粉散等药。”《法》曰:“诸疳皆因本脏,而补其 母,则子自安。假令日中潮热,是心经虚热也,肝为”心 之母,宜先补肝,肝实而后泻心,心得母气,则内平而 潮热愈矣。馀皆仿此。大抵疳病当辨冷热肥瘦而治。 其初病者为肥热疳,久病者为瘦冷疳。冷则用木香 丸,热则当用胡黄连丸,冷热疳并宜用至圣丸之类。 惟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 疳证。为儿医者,当以幼幼之心为心,而善调之,毋纵 巨胆,妄为施治,以绝人之嗣续,幸甚。

《张三锡准绳六要》

[编辑]

疳眼

[编辑]

小儿肥甘恣意,寒暑不适,生冷,油腻伤脾,糖面热物 助火,因循积渐,酿成疳疾。渴而易饥,善食而瘦,发竖下泄,腹胀鼻干,作请帮助识别此字。请帮助识别此字。声。久久不治,脾弱肝强,肝火 自燎其窍,遂成目眚,多生翳膜,睫闭不能开,眵泪如 糊,久而脓流,乃中州弱而清阳不升,肝火盛而浊阴 不降所致。当升清降浊,以白术、人参先补脾胃为君, 柴胡、枳壳辅上药理脾为臣,苍术、茯苓、泽泻渗湿降 浊为佐,羌活、蔓荆、升麻、川芎、薄荷诸风药胜湿为使, 乃正治妙法。

小儿过用甜物,口臭牙痛,眼肿气口,脉洪数,属胃火, 泻黄散妙。

小儿肝经湿热内甚,上攻于目,眼眵腹胀,九味芦荟 丸妙。兼脾虚痿黄瘦弱不食者,间肥儿丸。禀来阴弱, 有相火证者,心虚少与六味地黄丸。

《龚信古今医鉴》

[编辑]

诸疳

[编辑]

夫诸疳者,谓肥甘饮食之所致也。治宜理脾胃,消积 化虫,清热止泻住痢,以“肥儿丸”、疳积饼为主。此二方 不问诸疳冷热,服之最效。大抵疳之为病,皆因过请帮助识别此字。 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馀脏,而成五疳之 疾。何谓五疳?心肝脾肺肾也。如疳在心,则面赤口干, 咬牙舒舌,口舌生疮,身热体瘦,以安神丸主之。疳在 肝,则面青翳膜遮睛,摇头揉目多泪,头焦发竖,筋青 脑热瘦弱,以补肝汤主之。疳在脾,则面黄身热,腹胀 肚大,好食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减食肌瘦, 以“益黄散主之。”“疳在肺,则面白咳嗽喘逆,口鼻生疮, 咽喉不利,肚热恶寒,鼻流清涕,以清肺汤主之。”疳在 肾,则面黑肌肉瘦,而体生疮,身热尿涩,手足冰冷,口 鼻干渴,以地黄丸主之。

《薛氏保婴撮要》

[编辑]

[编辑]

小儿诸疳,皆因病后脾胃亏损,或用药过伤,不能传 化乳食,内亡津液,虚火妄动。或乳母六淫七情,饮食 起居失宜,致儿为患。五脏之疳不同,当各分辨。其证 虽多,要不出于五脏治法。肝疳,用地黄丸以生肾。心 疳,用安神丸以治心,异功散以补脾。脾疳,用四味肥 儿丸以治疳,五味异功散以生土。肺疳,用清肺饮以 治肺,益气汤以生金。脑疳,亦用地黄丸。无辜疳,用大 芜荑汤、蟾蜍丸。《丁奚、哺露》,用“肥儿丸”、大芦荟丸。走马 疳,敷雄黄散,服蟾蜍丸。若作渴泻痢,肿胀、劳瘵等类, 当详参方论而治之。盖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涸 而患,在小儿为五疳,在大人为五劳,总以调补胃气 为主。

疳伤

[编辑]

大抵多因乳哺失节,脾气有伤,元气下陷,或乳母饮 食七情所致。“小便如泔,或大便泔白者,用四味肥儿 丸。”积滞黄黑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连、木香。色青日久 不复,或兼泄泻,或腹痛者,用六君子汤加木香、芍药。 若小便不利,大便褐色,发黄脱落,鼻下疮痍,用栀子 茯苓汤。乳食少思,胸腹膨胀,大便频数,用四味肥儿 丸。仍审乳母饮食七情主之。

[编辑]

蛔虫者,九虫之一也。长尺许或五六寸者,因脏腑虚 弱,及食甘肥而动,其动则腹中攻痛,或作或辍,口吐 涎水,贯心则死,用使君子丸之类下之。钱仲阳云:“吐 水不心痛者,胃冷也;吐沫心痛者,虫痛也。与痫相似, 但目不斜,手不搐耳,安虫散主之。”《田氏》云:“虫痛者,啼 哭俛仰,坐卧不安,自按心腹,时时大叫,面色青黄,唇” 色兼白,目无精光,口吐涎沫也。若因胃冷即吐,用理 中汤加炒川椒五粒,槟榔五分,煎下乌梅丸。古云:“虫 蚀上部,则上唇有白点;虫蚀下部,则下唇有白点。”腹 中诸虫,望前其头向上,望后其头向下。如欲用药,先 以猪肝油炙香,令儿闻其香味,使虫头向上,则药易 入。若中气虚而虫不安者,但调补脾胃自安。丹溪先 生云。“冬月吐虫。多是胃气虚寒。用钱氏白术散。加丁 香二粒主之。”

《王肯堂证治准绳》

[编辑]

[编辑]

疳有病伤寒五六日,间有下证,以冷药下之太过,致 脾胃虚而津液少,即便引饮不止,而生热也。热气内 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证变诸端,亦成疳病。又有吐 泻久病,或医妄下之,其虚益甚,津液烦躁,亦能成疳 也。

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不 止,或喘而嗽,与潮热相类。若不早治,必成劳疳。以其 有癖症,则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发热,故引饮也。饮 多即荡涤脾胃,亡失津液,不能传化水谷,其脉沉细。 盖不能饮食,致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羸瘦 而成疳矣。

儿童二十岁以下,其病为疳;二十岁以上,其病为痨。 疳与痨皆气血虚惫,肠胃受伤致之,同出而异名也。 何者?小儿脏腑娇嫩,饱则易伤,乳哺饮食,一或失常, 不为疳者鲜矣。疳皆乳食不调,甘肥无节而作也。或婴幼阙乳,粥饭太早,耗伤形气,则疳之根生。或三两 晬后,乳食稍多,过饱无度,则疳以伤得。或恣食甘肥 粘腻生冷咸酢,以滞中脘,则疳因积成;或乳母寒暄 失理,饮食乖常,喜怒房劳,即与儿乳,则疳因母患,传 气而入,此非病家不能调适之过乎?疳皆脾胃受病, 内无津液而作也。有因吐泻之后,妄施吐下,津液虚 竭得之者;有因潮热大下,利无禁约,胃中焦燥得之 者;有因伤寒里证,冷𫘝太过,渴引水浆,变而生热,热 气未散,复于他邪得之者。又有病癖寒热,胁下痛硬, 或者不能渐与消磨,遽以硇巴峻决,津液暴伤得之 者。此非医家轻药坏病之过乎?

肝疳,亦名“风肝”,亦名“筋疳”,其证白膜遮睛。筋疳,泻血 而瘦,眼白青,眼睛涩痒,摇头揉目,流汗遍身,合面而 卧,面色青黄,发疏头焦,筋青脑热,浑身疮癣,腹中积 聚,下痢频多,久而不痊,转甚羸瘦,目生眵粪,发际左 脸多青,或白睛微黄,泻利夹水,或如苔色。

心疳亦名“惊疳”,面黄颊赤,身壮热,口内生疮,浑身壮 热,吐利无常,颊赤面黄,胸膈烦满,鼻乾心躁,口舌生 疮,痢久不痊,多下脓血,有时盗汗,或乃虚惊,小便赤 涩,五心皆热,咬牙舒舌,爱饮冷水,喜伏眠于地。 脾疳亦名“食疳”,其证脾疳食不消,胃疳多吐,腹多筋 脉,喘促气粗,乳食不多,心腹胀满,多啼欬逆,面色痿 黄,骨立毛焦,形枯力劣,胸膈壅闷,水谷不消,口鼻常 干,情意不悦,爱暗憎明,阳胃不和,利多酸臭,爱食冷 物,引饮无度,身面俱黄,发稀作穗,头大项小,腹胀脚 弱,间或酿泻,肌瘦目慢,昼凉夜热,不思乳食。《钱氏》云: “肥疳即脾疳也。”身瘦虚黄,干而有疮,其候不一,种种 异端,今略举之:目涩或生白膜,唇赤身干,黄或黑,喜 卧冷地,或食泥土,身有疮疥,泻青白黄沫,水痢,色变 易,腹满,身耳鼻皆有疮,发鬓作穗,头大项细,极瘦饮 水,皆其证也。

此言脾疳证候,多与馀疳相滥。盖疳为脾经本病。固应兼之。

肺疳亦名“气疳。”其证气喘,口鼻生疮、咳嗽气逆、皮毛 干焦、饶涕多啼、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壮热憎寒、唇边 赤痒、腹内气胀,乳食渐稀,大肠不调、频频泄利,粪中 米出、皮上粟生、鼻下赤烂、手足枯细、口有腥气、右腮 晃白。

肾疳,亦名“急疳”,又名“骨疳。”其证肾疳极瘦,身有疮疥。 骨疳喜卧冷地,齿爪黑,肌骨消瘦,齿龈生疮,寒热作 时,口鼻干燥,脑热如火,脚冷如冰,吐逆既增,乳食减 少,泻利频并,下部开张,肛门不收,疳疮痒痛,两耳内 外生疮,脚如鹤膝,头缝不合,或未能行,牙齿生迟,其 缝臭烂,传作走马疳之类。又有小儿久患肾疳,内虚 不食,甚者天柱骨倒。治法当用钱氏地黄丸加驱疳 等剂,仍与贴项强筋。若不识证,谓之“五软”,非也。天柱 骨倒,凡有三种:有吐泻日久,羸弱成者;有肝胆伏热, 面赤唇红,忽变此者;有伤寒不及发表成者。是皆风 邪入肝,以致筋络舒弛。吐泻者当调胃气,肝热者随 轻重以凉肝,并与强筋贴项。惟伤寒天柱骨倒者难 疗。

庄氏二十四候

[编辑]

第一候,泻脓血,日渐瘦,是冷热疳。

第二候:“脚细肚高,胸前骨生,爱吃泥土酸咸,日久通 身黄,时时吐逆下痢,腹内疼痛,是脾疳。”

第三候:“鼻下赤烂,爱揉眼,兼血痢,是肺疳。乃因吃著 热物,或病你所损心肺,加之咳嗽,更以服凉冷药过 多,便上热下冷,渐渐昏沉,日夜烦哭。”

第四候:“皮虚皱,面无颜色,身上燥痒心烦。”

第五候:“毛发稀疏,鼻生疮,是肺疳。”

第六候:“头生疮,毛发稀焦,是肝疳。”

第七候:“牙变黄赤不定,是肾疳。”

第八候:“头发焦干,鼻下疮生,是肺疳。”

第九候:“咬指甲,毛发作穗,四肢沉重,是心疳。”

第十候:肚上筋生齿虫蚀,是骨槽疳。

第十一候:齿龂臭烂,面无颜色,心不思食,是脾疳,又 名“口疳。”

第十二候:吐逆腹胀,是胃疳,又名“你疳。”

第十三候:“爱合面卧,多睡如醉,腹胀气急”,盖是因曾 吃生肉如此,腹内有虫,是心脾疳。

第十四候:“鼻内干痛,口中臭气,齿根有鲜血,是肝肺 疳。”

第十五候:脚细肚高,并肚上有青脉,是脾疳。

第十六候:“非时生疮,爱吃冷水,是热疳。”

第十七候,皮肤上生粟子,粪中米出,是脾冷疳。 第十八候:气满腹胀及口干,是心胃疳。

第十九候:“爱餐生米面炭。”请帮助识别此字。《瓦》,是脾胃疳。 第二十候。揉鼻揩眼。及咬指甲。爱饮水。是肝渴疳。 第二十一候。“多寒热。爱卧不起。是骨热疳。”

第二十二候:“爱饮水,眼目不开,是肝疳。”

第二十三候:“肌体或热或凉,发渴无时,是急疳第二十四候:齿龂黑,唇懒开,开则赤,是心疳积热。 凡小儿疳在内,眼涩腹胀,痢色无常,或如泔淀,日渐 羸瘦,此候可疗。若鼻下赤烂,自揉鼻头上有疮生痂 痛痒,渐渐流引绕于两耳,时时目赤,头发稀疏,脑皮 光紧,头大项细,肌体羸瘦,亦可治也。若唇口被蚀,齿 龂作五色,或尽峭黑,舌下有白疮,上腭有窍子,口中 时有臭气,齿龂渐染欲烂,亦可治也。若下部开张,有 时赤烂,痒不可忍,下痢无常,亦可治也。若疳蚀脊膂, 十指皆痒,自咬指甲,头发作穗,脊骨如锯,有时腹胀, 有时下痢,若急治之,无不差也。

凡小儿肝脏疳,若目睛带青脉,左胁下硬,多吐涎沫, 眼角左右有黑气所冲,不可治也。心脏疳,若每惊啼, 常好饮水,便食辛味,耳边有脉,舌上有黑靥者,不可 治也。脾脏疳,若肚大唇无血色,人中平满,下痢无度, 水谷不消,好吃泥土,皮枯骨露,不可治也。肺脏疳,若 欬逆气促,多泻白沫,身上有斑生如粟米大,色若黑 者。不可治也。肾脏疳。若爱食酸咸。饮水无度。小便如 乳。牙齿青黑。耳脑干燥。肩请帮助识别此字。骨枯,不可治也。又五疳 有五绝候:“一、衬著脚中指底不觉痛;二、抱著手足垂 軃无力;三、病未退遍身不煖;四、脏腑泻青涎及沫不 止;五、项筋舒展无力。”如此之候,皆不可治也。凡医用 药,切在审详也。

疳者,小儿病癖,或久吐泻,医者妄投转过之药,小儿 易为虚实,致令胃虚而亡津液,内发虚热,外消肌肉。 一脏虚则诸脏皆弱。其病,目胞肿,腹胀,痢色无常,渐 加瘦削,久不痊可。是肠胃有风积。法当宣风散导之, 后各依本脏补其母。

诸杂证

[编辑]

热者凉之,冷者温之,冷热者温凉之,此其要也。热疳 病多在外,鼻下赤烂,头疮湿痒,五心烦热,掀衣气粗, 渴饮冷水,烦躁卧地,肚热脚冷,潮热往来,皆热疳也。 冷疳病多在内,利色无常,其沫青白,肢体软弱,目肿 面黧,又有躁渴卧地,似有热状,惟饮食不进,滑泄无 已,亦冷疳也。其有泻多脓血,日加瘦弱,此则谓之“冷 热疳。大抵疳之受病,皆虚使然。热者虚中之热,冷者 虚中之冷,治热不可妄表过凉,治冷不可峻温骤补, 故钱氏又曰:‘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 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而勿误’”,是岂非幼幼之纲 领乎。上医处此,消积和胃,滋血调气,随顺药饵以扶 之,淡薄饮食以养之,荣卫调和,脏腑自然充实。一或 过焉,君子未保其往也。取积之法,又当权衡。积者疳 之母,由积而虚,谓之疳极。诸有积者,无不肚热脚冷, 须酌量虚实而取之。若积而虚甚,则先与扶胃,使胃 气内充,然后为之微利。若积胜乎虚,则先与利导,才 得一泄,急以和胃之剂为之扶虚。然取积虽当疏利, 如白豆蔻、萝卜子、缩砂、蓬术消积等辈,亦不可无。胁 间癖痛,亦虚中之积也。先寒后热,饮水不食,或因饮 水以致喘嗽。钱氏有“癖为潮热”之说,治法解散寒热, 即与下癖合是而观,发作不同,疗治不一,又可无权 度于此哉。

大抵疳之为病,皆因过餐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 治传之馀脏,而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则馀脏皆 安。苟失其治,日久必有传变。然脾家病,宜芦荟丸、沉 香槟榔丸,或水晶丹、乌犀丸,更察虚实疗之。有虫者, 投史君子丸、化虫饮。如心腹痛,吐清水,虫自下,多投 二圣丸。诸疳证皆宜用《局方》五疳保童丸,或万应丸, 常服化积治疳,仍各投本脏调理之剂,宁心用茯神 汤,调肝用芪归汤,调脾用参苓白术散,补肺用补肺 散,补肾用调元散,庶各得其宜,则前证不致再作 积,是疳之母,所以有积不治,乃成疳候。又有治积不 下,其积存而脏虚,成疳尤重。大抵小儿所患疳证,泄 泻无时不作风候者何?惟疳泻名热泻,其脏腑转动 有限,所以不成风候。虽泻不风,亦转。他证作渴,虚热 烦躁,下痢肿满喘急,皆疳候虚证。古云“疳虚用补虚”, 是知疳之为疾,不可更利动脏腑。发作之初,名曰疳 气;腹大胀急,名曰疳虚;泻痢频并,名曰疳积;五心虚 烦,名曰疳热;毛焦发穗,肚大青筋,好吃异物,名曰疳 极。受病传脏已极热发往来,形体枯槁,面无神采血色,名曰 “疳劳”;手足细小,项长露骨,尻臀无肉,肚胀脐突,名曰 “丁奚。”食加呕哕,头骨分开,作渴引饮,虫从口出,名曰 “哺露。”此皆疳候。又因多食生冷,甘粘肥腻,积滞中脘 不化,久亦成疳。治疳之法,量候轻重,理其脏腑,和其 中脘,顺其三焦,使胃气温而纳食,益脾壮元以消化, 则脏腑自然调贴,令血脉与气脉相参,筋力与骨力 俱健,神清气爽,疳消虫化,渐次安愈。若以药攻之,五 脏疏却肠胃,下去积毒,取出虫子,虽曰医疗,即非治 法。盖小儿脏腑虚则生虫,虚则积滞,虚则疳羸,虚则 胀满,何更利下?若更转动,肠胃致虚,由虚成疳,疳虚 证候,乃作无辜之孩难救矣。

若证候。请帮助识别此字。杂。不能名为何等疳者。即于《通治》诸疳方 内检之。若证候的与五疳等条下证候对者。即检本疳方。分寒热虚实。择而用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肝疳

[编辑]

肝疳者,由乳食不调,肝脏受热所致也。若乳母寒温 不调,滋味不节,或外感风寒,内伤喜怒,邪气未散,遽 以乳儿,多成风疳。肝者,眼之候。上膈伏热,痰涎壅滞, 以致肝风入眼,赤肿翳生,眵泪烂眶,痛痒揉擦,昏暗 雀盲,甚至经月合眼,亦名“疳眼。”外证:摇头揉目,白膜 遮睛,眼青泪多,头焦发竖,筋青脑热,甲痒,筋挛燥渴, 汗多。下痢疮癣是也。《钱氏》。以地黄丸主之。杨氏。以天 麻丸。生熟地黄汤主之。《曾氏》。调肝用芪归汤。

心疳

[编辑]

由乳食不调,心脏受热所致也。盖其血气未定,乳哺 有伤,易生壅滞。内有滞热,未得疏通,故心神惊郁,而 作惊疳之候。外证身体壮热,脸赤唇红,口舌生疮,胸 膈烦闷,小便赤涩,五心皆热,盗汗发渴,啮齿虚惊是 也。《钱氏》,安神丸主之。《薛氏》,用安神丸以治心,异功散 以补脾。《杨氏》,以茯苓丸、《钱氏》安神丸主之。《曾氏》,宁心 “用茯神汤。”

脾疳

[编辑]

由乳食不节,脾胃受伤所致也。或乳母恣食生冷肥 腻,或乳儿过伤,或饭后与乳致吐,或乳多眠久,则变 为乳癖,腹胁结块,亦为你疳。外证面黄身热,肚大脚 弱,吐逆中满,乏力叫啼,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合面困 睡,减食吃泥是也。《钱氏》,益黄散主之。《杨氏》,以灵脂丸 同益黄散主之。《薛氏》,用四味肥儿丸以治疳,五味异 功散以生土。曾氏调脾。用参苓白术散。

肺疳

[编辑]

由乳食不调,壅热伤肺所致。肺主乎气,鼻乃肺所通, 其气不和,则风湿乘虚客于皮毛,入于血脉,故鼻下 两傍,赤痒疮湿,名为鼻疳。其疮不痛,汁所流处,随即 生疮,亦名疳𧏾。外证咳嗽喘逆,壮热恶寒,皮肤粟生, 鼻疮流涕,咽喉不利,颐烂吐红,气胀毛焦,泻痢频并 是也。《钱氏》主补脾生肺,以益黄散主之。《杨氏》以清肺 饮、“化𧏾丸、钱氏阿胶散主之。薛氏,用清肺饮以治肺。” 益气汤以生金。《曾氏》,用“补肺散”、

肾疳

[编辑]

由乳食不调,脏腑伏热所致也。凡甘味入于脾而动 虫,虫动则侵蚀脏腑,遂使孩提,心下扰闷。若上食齿 龂,则口疮出血,齿色紫黑。下蚀肠胃,则下痢肛烂,湿 痒生疮。疗治不早,精髓消耗,难以有瘳。虫者,𧏾也,目 为“湿𧏾”,多因疳伤久痢,肠胃受湿得之,状如狐惑,伤 寒齿蚀之证,或以走马命名。盖齿属肾,肾主虚,才受 热邪,疳气直奔上焦,故以走马为喻。初作口气,名曰 “臭息。”次第齿黑,名曰“崩砂。”盛则龂烂,名曰“溃槽”;热血 迸出,名曰“宣露。”甚者齿皆脱落,名曰“腐根。”其根既腐, 纵得全活,齿不复生。外证脑热肌削,手足如冰,寒热 时来,滑泄肚痛,口臭干渴,齿龂生疮,爪黑面黧,身多 疮疥是也。钱氏地黄丸主之。仍当于生脉散中。多加 黄芪以补肺。曾氏用调元散。

冷热疳

[编辑]

疳之新者为“热疳”,面黄脸赤,骨热盗汗,鼻干口臭,唇 焦烦渴,心躁惊悸,情意不乐。若疳之久者为“冷疳”,目 肿腹胀,便痢不定,泻粪肥腻,或似油珠,烦渴黄瘦。热 疳病多在外,冷疳病多在内。又有冷热二证,交互,非 新非久,不内不外者。

无辜疳

[编辑]

儿面黄发直,时壮热,饮食不生肌肤,积经日月,遂致 死者,谓之无辜。言天上有鸟名无辜,昼伏夜游,洗濯 小儿衣席,露之经宿,此鸟即飞从上过,而取此衣与 小儿著,并席与小儿卧,便令儿生此病。

小儿无辜,脑后有核如弹丸,捏之反下转是也。凡小 儿有此物如禽兽,舌下有禁虫,若不速去,常殒其命。 此核初生,软而不痛,中有虫如米粉,得热气渐长大, 大则筋结定,定则虫随血气流散,所有停留,子母相 生,侵蚀脏腑,肌肉作疮,或大便泄脓血,致使小儿渐 渐黄瘦,头大发立,手足细弱,从兹夭折也。

夫小儿无辜疳痢者,大腹泄痢脓血,毛发皮肤枯槁, 肌体日渐羸瘦,肠胃既虚,痢无时节,故名“无辜疳痢” 也。

汉东王先生云:“小儿无辜疾者,古云:天上有一鸟名 无辜,因晒小儿衣物,失取过夜,遇此鸟过尿之,令儿 啼叫,诸病杂生,日渐黄瘦者,非也。此盖是八邪所伤 得之。其八邪者,饥、饱、劳、役、风、惊、暑、积,谓之八邪。久则 令人日渐黄瘦,吃食不长肌肉,夜则啼哭,身上或发 微微壮热,多渴吃食不知饥饱,或生疮癣是也。” 朱氏《八片锦歌》:“孩子无辜气,多因母作为。若人能慎 护,安得见尫羸。惊薄成风疾,暄寒作气痿。须交除病 乳,莫更著重衣。吃食无令早,能言不怕迟。论中八不 许,胸起力频微。头皮光哲哲,毛发薄离离。肝壅侵双 眼,脾黄入四肢。浑身生瘾疹,遍体是疮痍。泻痢无休 歇,增寒少定时。绣球全不顾,竹马岂能骑。”白晕眸中现,清涎口畔垂。“斗牙须咬甲,举手要挦眉。夜夜餐瓜 果,朝朝食土泥。胃伤肠肚胀,肺盛喘何疑。饮食无休 歇,耽眠似醉迷。”

[编辑]

五疳久而不差,则腹内有虫,肌体黄瘦,下痢不止。宜 服药出之,则疳气渐退也。

蛔疳

[编辑]

《玉诀》歌:“恶哭痰、青、蛔。”请帮助识别此字。心涎生积,冷痛难任,每餐甜 物并时果,致得虫生病转深。先用史君子散、芦荟丸 取蛔,后温脾胃。

干疳

[编辑]

身体壮热,或时增寒,舌涩口干,睡多盗汗,皮肤枯燥, 发立毛焦,乳食虽多,肌肉消瘦,四肢无力,好睡昏昏, 日往月来,转加尫瘁,是其候也。

内疳

[编辑]

小儿乳食不消,心腹虚胀,眼目涩痒,体热皮枯,肠胃 不调,痢下五色,渐渐羸瘦,虫蚀肛肠,日月弥深,痢转 不止,故号“内疳。”此冷证也,宜史君子丸。

外疳

[编辑]

疳在外则鼻下赤烂,自揉鼻头上有疮不著痂,渐绕耳生疮。今分走马疳、口齿疳、鼻疳、眼疳等胪列如左。

走马疳,疳蚀之极也。乃五脏蒸热上攻,甚即遍沿作 崩砂候,牙边肉肿烂,口内气臭,身微有潮热,吃食不 得,齿缝出鲜血,常动摇似欲脱,肉烂自落。治之先以 淡淡盐汤洗口内,即下紫金散掺之,一日三次,揩杀 牙边肉内虫,如大段甚,即下秋霜散掺之,然后将朱 砂膏、牛黄膏、天竺黄散夹调理。此茅先生法,或以天 竺黄散夹地黄膏亦好。此惠眼法,如此调理即安。如 调理不退,先落齿一两三个,即死不治。相次面光发 腮漏,见骨而殂。 《形证论》先与退脾肺风热,宜吃槟榔散五七服后用 此药贴龂上,以大枣一个,砒少许,去枣核,入砒在内, 烧灰存性,临卧时贴龂上数次,效。

凡得此候,多因气虚受寒,及有宿滞,留而不去,积温 成热,虚热之气上蒸,或食甘酸醎腻之物,而脾虽喜 甘,积滞日久,蕴热上熏于口,致齿焦黑烂,间出清血, 血聚成脓,脓臭成虫,侵蚀口齿,甚至腮颊穿破,乳食 不便,面色光浮,气喘热作,名“走马疳。”治之之法,先去 积热,用当归散合三棱散,水姜枣煎服;次投芦荟丸、 玉露饮,及以温盐水灌漱,或软鸡翎蘸盐水拂洗,略 拭干,仍以烧盐散、内金散、蜜陀僧散傅之。若经久不 愈者,传于唇之上下,及成崩砂证,或穴发漏腮,齿落 骨露,饮食减少,气促痰鸣,必致危矣。

口齿疳,其候唇口痒痛,牙齿峭黑,舌上生疮,脑中干 热,龂肉赤烂,颊肿齿疼,热毒熏蒸,口多臭气。

此乃走马疳之轻而慢者。《圣惠》形容似太过,治法宜清胃散、甘露饮内服,外用炒黑五倍子、绿矾、烧红、人中白等分,入冰片少许揩牙,或加槟榔末杀虫亦得。

鼻疳之候:小儿乳食不调,上焦壅滞,令疳虫上蚀于 鼻也。其候鼻中赤痒,壮热多啼,皮毛干焦,肌肤消瘦, 咳嗽上气,下利无常,鼻下连唇生疮赤烂,故曰“鼻疳” 也。

疳湿之病,多因久利脾胃虚弱,肠胃之间虫动,侵蚀 五脏,使人心烦懊闷。其上蚀者,则口鼻齿龂生疮;其 下蚀者,则肛门伤烂,皆难治。或因久痢,或因脏热嗜 眠,或好食甘美之食,并令虫动,致生此病也。

小儿嗜食甘味,多动肠胃间诸虫,致令侵蚀脏腑,此 犹是𧏾也。凡食五味之物皆入于胃,其气随其脏腑 之味而归之。脾与胃为表里,俱象土,其味甘,而甘味 柔润于脾胃,脾胃润则虫动,虫动则侵蚀成疳也。但 虫因甘而动,故名之为疳也。若虫蚀下部,则肛门生 疮烂开,急者数日便死,宜速疗之。

凡小儿乳食不节,冷热相乖,伤于脏腑,致疳气也。若 脾胃虚弱,则哺乳不消,大肠虚寒,遂变泄痢。因其久 痢不止,肠胃俱虚,为水湿所乘,腹内虫动,侵蚀下部, 故名疳痢湿𧏾也。 夫小儿疳疮,生于面鼻上,不痒不痛,常有汁出,汁所 流处,随即成疮,亦生身上。小儿多患之,亦是风湿搏 于血气,所以不痒不痛,故名“疳疮”也。

五疳

[编辑]

铜壁山人曰:“凡治疳不必细分五疳,但虚则补之,热 则清之,冷则温之;吐则治吐,利则治利,积则治积,虫 则治虫。不出《集圣丸》一方,加减用之,屡试屡验。”

疳热

[编辑]

汉东王先生论:“小儿发热,形瘦多渴吃食,不长肌肉 者,谓之疳热。凡疳热当服进食丸磨积,仍间服化虫 丸,后服𪔀甲散退热,次服肥儿丸。”

疳劳

[编辑]

即疳热而骨蒸。兼诸咳嗽盗汗等证是也。汤氏𪔀甲散、猪肚丸。皆对证之药。

疳积

[编辑]

其候面带青黄色,身瘦肚膨胀,发竖,身热,肚中微痛, 此因疳盛而传为此候。治之先用匀气散、醒脾散调 理,二日后下青金丹,取下疳积,再下匀气醒脾散补 之,常服保童丸即愈。

《玉诀》云:“疳气腹胀潮热,先与调胃气,后与取虚积药, 次服疳药。”

疳泻

[编辑]

先用青金丹取下疳积,后用匀气散、香连散、乳香散 调理,泻止,常服“保童丸。”

《石壁经》云:“疳泻因不慎饮食,或食交乳致然。腹中有 片子,或如鸡子,又加三二指大,所以作泻。粪如糟,毛 发硬,面无光,或青黄色,目多仄视,当分水谷,乃须温 和药,和气即愈。若药热则作肿而死。”

泻而多食为虫疳,宜杀虫药;泻而少食为冷疳,宜温 药。

虚羸

[编辑]

母气不足,则羸瘦肉极。

小儿羸瘦,不生肌肤,皆为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故血 气衰弱,不能荣于肌肤也。挟热者,即温壮身热,肌肉 微黄。其挟冷者,即时时下痢,唇口青白。

小儿经诸大病,或惊痫,或伤寒,或温壮,而服药,或吐 利发汗,病瘥之后,气血尚虚,脾胃犹弱,不能传化谷 气以荣身体,故虚羸也。

更当审其形色,察其见证。如面赤多啼,心之虚羸也; 面青目劄,肝之虚羸也;耳前后或耳下结核,肝经虚 火也;颈间肉裹结核,食积虚热也;面黄痞满,脾之虚 羸也;面白气喘,肺之虚羸也;目睛多白,肾之虚羸也。 仍审相胜而药之。又寒热二证,不可不辨。若腹痛泻 利清白,不渴喜热,此属寒证,虽在夏月,宜木香丸。身 热烦躁,泻利焦黄。作渴喜冷。此属热证。虽在冬月。宜 “胡黄连丸。”皆舍时从证火治法也。

丁奚

[编辑]

小儿丁奚病者,由哺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 故也。哺食不消,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荣其气血,致 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若久不差,则变 成谷症,伤饱哺露病,一名“丁奚。”三种大体相似,轻重 立名也。

凡小儿或因吐而泻,久不差,或病退不能行,膝大胫 小,号曰“丁奚”,七岁以下号“鼓槌风”,十五以下名“鹤膝 风。”盖此并是风冷伤于肾所致,肾主骨故也。 疳胀丁奚《辨证》云:“小儿腹大,如有青筋见,即曰疳胀, 如无青筋,乃名丁奚”,是因过饱伤食而得之。

“丁奚”者,亦久积成疳之证,皆因饮食过伤于脾胃,脾 胃虚不能磨化饮食,饮食渐减,无以生其气血,面白 色惨,潮热往来,腹大而多青筋,手足如筒,颅顖开解, 颈项小而身黄瘦。先投万应丸,次参苓白术散,早晨 一服,与养胃气及醍醐散进食,食后下乌犀丸三粒 至五粒,助脾化食,此即用迎夺之法,间投醒脾散、沉 “香槟榔丸、木香莪术丸,次第调理。有渴泻腹痛,千金 膏亦好。若脾气稍和,饮食渐进,再以化癖丸、快活丸 常服,或用乌犀丸略下二三行,匀气散止补。有寒热 往来,柴胡饮主之。腹胀,投南星腹皮散。有馀热,麦芽、 柳枝煎汤,调三解散。有虫,下史君子丸”,斯疾得之,非 一朝一夕,然施治之法,亦须渐渐令其平复,欲求速 效则难矣。凡鸡、酒、羊、面、鱼、鲊,甘甜生冷毒物,宜忌之。

哺露

[编辑]

哺露者,因乳哺不消,脾胃衰弱,渐不能食,血气减损, 肌肉不荣,柴骨羸露,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宜麝香 进食丸。

哺露者,亦由乳哺不节,损于脾胃,脾胃损而饮食减, 形容羸瘦,则脏腑之气不能宣通,时间有热,谓之“哺 露。”此候与丁奚相去不远,但食多吐逆,脏气虚冷,而 泄泻无度,粪中有虫,治法同前丁奚证,药惟加养脏 汤服之。

《楼英医学纲目》

[编辑]

十二无辜疾证

[编辑]

天吊 鹅口。 木舌 悬痈。 重腭 胡孙噤。 脐风 撮口。 重舌。 《乳渊》 龟胸 著噤。

五疳

[编辑]

心疳者,苦要惊啼,常只吃水,少食辛味,耳边有青脉, 舌上有焦点者不治。

“肝疳”者,目带青,左胁下硬,多吐沫,眼头黑者,不治。 “脾疳者,肚大青筋,唇口无血色,人中平,下痢不止者, 不治。”

肺疳者,咳逆气急,泻白水,身上黑斑者,不治。

肾疳者,要吃醎酸,吃水不住,小便如粉汁,齿黑有疮 骨出,耳干脑焦,不治。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编辑]

===五疳===小儿疳病,诸论丛杂,唯五疳之说为当。其证候,外则 传变不同,内则悉属五脏。“一曰肝疳,其候摇头揉目, 白膜遮睛,遍身多汗,喜覆面而卧,眼中涩痒,色泽青 黄,发竖头焦,筋青脑热,腹中积聚,下痢频多,日渐羸 瘦。二曰心疳,其候浑身壮热,颊赤面黄,心胸膈脘,烦 躁满闷,口舌生疮,盗汗多惊,下痢脓血,神彩衰耗。三” 曰脾疳,其候腹大如鼓,上多筋脉,喘促气粗,心腹壅 胀,多啼咳逆,水谷不消,唇口干燥,好食泥土,情意不 乐,憎明好暗,痢多酸臭,肌肉内消,形枯力劣,甚则大 肉陷下;四曰肺疳,其候咳嗽气逆,皮毛焦落,咽喉不 利,揉鼻咬甲,口鼻生疮,腹内气胀,乳食不进,大肠不 调,泄痢不当,憎寒体栗,粪中米出,洞“下白泔,五曰肾 疳。”其候上热下冷,寒热时作,齿龂生疮,耳焦脑热,手 足逆冷,吐逆滑泄,下部生𧏾,脱肛不收,夜啼饶哭,渐 成困重,甚则高骨乃败。小儿疳疾,乃与大人劳瘵相 似,故亦名疳劳。大人劳者,因肾脏虚损,精髓衰枯。小 儿疳者,因脾脏虚损,津液消亡,病久相传,至五脏皆 损也。大人劳疾,骨削而气耗;小儿疳疾,腹鼓而神羸。 以其病之始也,其脏之传受不同故也。至于传久,五 脏皆损,则一也。故五损者,《经》言:“一损于皮毛,皮聚毛 落,肺也;二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肉,脾也; 三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脏腑,心也;四损于 筋,筋缓不能自收持,肝也;五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 床”,肾也。病极则大肉陷下,高骨败坏,以至死矣。凡小 儿有疾,多是上下所坏。小儿脏腑嫩软,易虚易实。一 切于诸病悮行转下,致脾胃虚弱,津液内耗,皆能成 疳。且如潮热日中时发者,是脾脏虚,心脏实。日中乃心用事 之时而内发其热。法当先补其肝母。肝乃心之母也肝实而后 泻心,心得母气则平,而潮热乃愈。医见潮热,妄谓其 实,便以大黄、牙硝等冷药利之,利既多而不能禁,则 津液内亡,渐成疳也。又如癖病发作,寒热饮水,胁下 有形而硬痛,法当用药渐消磨之。医见有癖,便以巴 豆、硇砂辈𫘝药下之,下既多而津液耗,则渐成疳也。 又如伤寒五六日之后,有下证,因以冷药下之太过, 致脾胃虚而津液耗,即便引饮不止而热生。如此则 热气内耗于津液,肌肉外消而羸瘦,他邪相干,证变 百端,亦因成疳也。又如吐泻病久,津液耗亡,亦能成 疳。又如小儿食肥甘物多,因伤为积,则蕴痢发热,津 液内耗,亦能作甘,故甘即疳也。《圣济经》云:“肥甘之过, 积为疳黄”,乃谓是矣。故诸病皆能成疳也。凡疳之候, 眼涩多困,或生白膜,唇口淡白,身色黄黑,食泥土生 米,喜卧冷地,疥癣头疮,洞泄,青白黄沫,下痢脓血,腹 满喘咳,耳鼻生疮,发稀作穗,头大项细,肚大青筋,脚 手垂亸,瘦瘠饮水,筋痿骨重,形劣尫羸,皆其证也。本 因脾虚津耗,久则传变而成。传缓者则为慢疳,传紧 者,则为急疳,又当辨认冷热肥瘦。其肥热疳者,乃因 食肥甘,积聚生热而作,故多病于初也,治用黄连丸。 其瘦冷疳者,乃因转下泻痢,生冷而作,故多病于久 也,用木香丸。通治冷热疳者,用“如圣丸。”凡治小儿之 病,必量虚实冷热,不可妄行转下,恐变生疳也。若病 初之脾虚津少,发渴欲饮者,当生胃中津液,煎“钱氏 白术散”与服。

诸虫

[编辑]

经言“人脏腑中有九虫,内三虫偏能发动为病,人脏 腑实强,则不能为害,若脏腑虚弱,则随虫所动而生 焉,故经亦别立三虫之名,一曰蛔虫,又曰长虫”,居胃 脘之间。动则令儿吐青白沫,或吐清水,心腹刺痛,若 虫贯心者即死。二曰蛲虫,居洞肠之间。多则发动为 痔瘘𧏾蚀,疮疥痂癞。三曰寸白虫,居肠胃之间。动则 损人精气,令腰脚痛弱。更有一虫,形若细丝,或如马 尾,故俗呼马尾虫。此虫不在九虫之数,或云饮食中 误咽油发所变,亦居胃中,动则令儿腹中搅刺发痛, 不可忍受。小儿虫动者,多病于诸病之外,盖因脏腑 虚弱故也。患疳劳吐泻者尤甚。治法用药,唯每于月 初四五日间,在五更时服之,至日午前。虫即尽下矣。 后以平调药一两服和之。不可多也。

虚羸

[编辑]

小儿虚羸者,由诸病之后,或误行转药,或吐而利,致 脾胃虚弱,不能传化谷气,饮食不入,肌肤消瘦,乃成 虚羸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