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6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六十三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六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六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四十三

  小兒諸疳門一

  錢乙小兒直訣五臟內外疳證主治

  倪維德原機啟微深疳為害之病

  張從政儒門事親疳眼 牙疳

  方賢奇效良方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疳證 疳傷 虛羸

  虞摶醫學正傳諸疳證

  張三錫準繩六要疳眼

  龔信古今醫鑑諸疳

  薛氏保嬰撮要疳 疳傷 蟲

  王肯堂證治準繩疳 莊氏二十四候 諸雜證 肝疳 心疳 脾疳

  肺疳 腎疳 冷熱疳 無辜疳 蟲 蛔疳 乾疳 內疳 外疳 五疳 疳熱 疳勞

   疳積 疳瀉 虛羸 丁奚 哺露

  樓英醫學綱目十二無辜疾證 五疳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五疳 諸蟲 虛羸

藝術典第四百六十三卷

醫部彙考四百四十三[编辑]

小兒諸疳門一[编辑]

《宋錢乙小兒直訣》
[编辑]

五臟內外疳證主治[编辑]

凡小兒疳在內,目腫腹脹,瀉利青白,體漸瘦弱,疳在 外,鼻下赤爛,頻揉鼻耳,或肢體生瘡,鼻瘡用「蘭香散」, 諸瘡用「白粉散。」

肝疳一名「筋疳」,白膜遮睛,或瀉血而瘦,用地黃丸。 心疳面黃頰赤,身體壯熱,用安神丸。

脾疳一名「肥疳。」體黃瘦削。皮膚乾澀而有瘡疥,腹大 嗜土。用益黃散。

腎疳一名「骨疳」,肢體瘦削,遍身生瘡疥,喜臥濕地,用 地黃丸。

「肺疳,一名氣疳」,喘嗽氣促,口鼻生瘡,用益黃散。 若患潮熱,當先補肝,後瀉心。若妄以硝黃諸藥利之。 若患癖,當消磨。若誤以巴豆、硼砂下之。又傷寒悮下, 皆能成疳。其初病者為熱疳,用黃連丸。久病者為冷 疳,用木香丸。冷熱相兼者,用如聖丸。津液短少者,用 白朮散。凡此因大病脾胃虧損,內亡津液所致,當固 脾胃為主。而早為施治。則不變敗證也。

按:疳證或哺食太早,或嗜食甘肥,或服峻厲之藥,重亡津液,虛火熾盛,或因稟賦,或乳母厚味,七情致之,各當調治其內。

若口舌蝕爛,身體壯熱,顋脣赤色,或作腫痛,腹膈煩悶,或掌熱咽乾,作渴飲水,便赤盜汗,嚙齒虛驚,此心經內外疳也,用「安神丸」 之類主之。

若鼻外生瘡,眼目赤爛,肢體似癬,兩耳前後項側缺盆,兩腋結核,或小腹內股,玉莖陰囊睪丸腫潰,小便不調,或出白津,或咬指甲,搖頭側目,白膜遮睛,羞明畏日,肚大青筋,口乾下血,此肝經內外疳也,用地黃、蘆薈二丸主之。

若頭不生髮,或生瘡痂,或髮成穗,或人中,口吻赤爛,腹痛吐逆,乳食不化,口乾嗜土,瀉下酸臭,小便白濁,或合目昏睡,惡聞木音,此脾經內外疳也,用「肥兒丸」 主之。

若鼻外生瘡,咽喉不利,頸腫齒痛,咳嗽寒熱,皮膚皺錯,欠伸少氣,鼻癢出涕,衄血目黃,小便頻數,此肺經內外疳也,用地黃清肺飲主之。

若腦熱吐痰,手足逆冷,寒熱往來,滑泄肚痛,口臭作渴,齒齦潰爛,爪黑面黧,身耳生瘡,或耳出水,或食自髮,此腎經內外疳也,用地黃丸主之。凡疳熱上攻,或痘毒上升,為患甚速,名為「走馬疳」 ,急敷雄黃散,服蟾蜍丸。輕則牙齦腐爛,脣吻腫痛可治;重則牙齦蝕落,腮頰透爛不治。

《世傳方》又云:有無辜等疳一十二證。

《金倪維德原機啟微》
[编辑]

深疳為害之病[编辑]

衛氣少而寒氣乘之也。元氣微而飲食傷之也。外乘 內傷,釀而成之也。父母以其純陽耶,故深冬不為裳。 父母以其惡風耶,故盛夏不解衣。父母以其數饑耶? 故飼後強食之。父母以其或渴耶,故乳後更飲之。有 愚戇而為父母者,又不審其寒暑飲食也,故寒而不 為暖,暑而不能涼,飲而不至渴,食而不及饑。而小兒 幽元銜默抱疾。而不能自言。故外乘內傷。因循積漸。 釀而成疳也。渴而易饑。能食而瘦。腹脹下利。作 聲,日遠不治,遂生目病。其病生瞖睫,閉不能開,眵淚 如糊,久而膿流竟枯爾目何則?為陽氣下走也,為陰 氣反上也。治法當如《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出上竅, 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 濁陰歸六腑,各還其原,不反其常,是其治也。」當作升 陽降陰之劑,茯苓瀉濕湯主之,升麻龍膽草飲子主 之。此藥非專於目。并治已上數證。然勿後。後則危也為父母者其審諸。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编辑]

疳眼[编辑]

凡小兒疳澀,眼數日不開,皆風熱所致,可服「涼膈散」, 瀉肝經風熱鬱甚,鬱結散而自開也。

牙疳[编辑]

凡小兒牙疳齒齲者,是齒齦腐爛也。下牙屬手陽明 大腸之經,燥金為主;上牙屬足陽明胃經,濕土上下, 是腸胃二經也。或積熱於內,或因服銀粉、巴豆大毒 之藥,入於腸胃,乳食不能勝其毒,毒氣循經而至於 齒齦牙縫嫩薄之分,反為害也。可以麝香玉線子治 之。乳母臨臥當服黃連解毒湯一服,牙病自愈。

《明方賢奇效良方》
[编辑]

[编辑]

兒童疳𧏾,昏睡煩躁,鼻爛汁臭,齒齗生瘡,下利黑血, 蟲食下部為狐,下脣有瘡,蟲食其臟為惑,上脣有瘡。 三蟲者,謂長蟲、赤蟲、蟯蟲也,乃有九種,而蟯蟲及寸 白,人多病之,寸白從食牛肉飲白酒所成,相連一尺 則殺人,服藥下之,須結裹潰然出盡乃佳。若斷者,相 生未已,更宜速除之。蟯蟲多是小兒患之,大人亦有 其病,令人心痛,清朝口吐汁,煩躁則是也。其餘各種 種不利,人人胃無不有者。宜服「九蟲丸」以除之。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编辑]

疳證[编辑]

諸疳,皆脾胃之病,內亡津液之所作也。因大病或吐 瀉後,以藥吐下,致脾胃虛弱,內亡津液。且小兒病疳, 皆庸醫所壞。病如潮熱,是脾臟虛,一臟實而內發虛 熱也。法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假令日中發潮熱,是 心虛熱也。肝為心母,則宜先補肝,肝實而後瀉心,心 得母氣則內平,而潮熱愈也。醫見潮熱,妄謂其實,乃 以大黃、牙硝輩諸冷藥利之,既利多矣,不能禁約,而 津液內亡,即成疳也。又有病癖,其疾發作,寒熱飲水, 脅下有形硬痛。治癖之法,當漸消磨。醫反以巴豆、硇 砂輩下之,小兒易虛易實,下之既過,胃中津液耗損, 漸以疳瘦。

小兒臟腑嬌嫩,飽則易傷,乳哺飲食一或失常,不為 疳者鮮矣。則疳以傷得,恣食甘肥粘膩、生冷鹹酸,以 滯中脘,則疳因積成。或乳母寒暄失理,飲食乖常,喜 怒房勞,即與兒乳,則疳因母患傳氣而入。此非病家 不能調適之過乎?疳之為候,頭皮光急,毛髮焦稀,腮 縮鼻乾,口饞脣白,兩眼昏爛,揉鼻撏眉,脊聳體黃,鬥 牙咬甲,焦渴自汗,尿白瀉酸,肚脹腸鳴,癖結潮熱,酷 嗜瓜菓鹹酸,炭米泥土而欲水飲者,皆其候也。 夫疳曰「五疳」,病關乎五臟以別之。

心疳即驚疳。外證身體壯熱、臉赤脣紅、口舌生瘡、胸 膈煩悶、小便赤澀、五心煩熱、盜汗、發渴、咬牙、虛驚是 也。

肝疳即風疳,外證搖頭揉目,白膜遮睛、眼青多淚、頭 焦髮立、筋青腦熱、躁渴、汗多下利、瘡癬是也。

腎疳,即急疳,外證腦熱肌削,手足如冰、寒熱時來、滑 泄肚痛,口鼻乾渴、齒齦生瘡、爪黑面黧,身多瘡疥是 也。

肺疳即氣疳,亦名「疳𧏾。」外證咳嗽喘逆、壯熱惡寒、皮 膚粟生、鼻癢流涕、咽喉不利、頤爛唾紅、氣脹毛焦、泄 利頻併是也。

脾疳即食疳,亦名「妳疳。」外證身面俱黃、肚大腳細、吐 逆中滿、水穀不化、泄下酸臭、合面困睡、減食、吃泥是 也。

諸疳,宜「大蘆薈丸、肥兒丸、胡黃連丸、地黃丸、生熟地 黃湯,皆要藥也。集聖丸、嚏疳散、脂連丸、《五疳良方》、『至 聖丸、通神丸、天麻丸、地黃清肺飲、化𧏾丸、靈脂丸、下 蟲丸、龍膽丸、黃連丸、香蔻丸、木香丸、褐丸子、黃芪湯、 𪔀血煎、蚵蚾丸、厚朴丸』」等劑,對證詳明施治。

疳傷[编辑]

五疳出蟲,五臟疳也。其餘曰蛔疳、曰脊疳、曰腦疳、曰 乾疳、曰疳渴、曰疳瀉、曰疳痢、曰疳腫脹、曰疳勞、曰無 辜疳、曰「丁奚」、曰「哺露」,其狀非一,不可不撮其要而條 析之。

五、疳出蟲者,疳傷之源。雖起于乳哺不調,然臟腑停 積已久,莫不化而為蟲。其蟲或如絲髮,或如馬尾,多 出于頭項腹背之間。黃白或赤者可治,青黑者難療 也。

「蛔疳」者,失乳飯蚤,食肉太蚤,或傷胃,停蓄甜膩,化為 蛔蟲,皺眉多啼,嘔吐青沫,腹中作痛,肚脹青筋,脣口 紫黑,頭搖齒癢是也。從口鼻出者,難治。

脊疳者,蟲食脊膂,身熱羸黃,積中生熱,煩渴下利,拍 背如鼓鳴,脊骨如鋸齒,或十指皆瘡,頻嚙爪甲是也。 腦疳者,胎中素挾風熱,生下乳哺越常,頭皮光急,滿 頭餅瘡,腦熱如火,髮結如穗,遍身多汗,顋腫顖高是 也。

「乾疳者,瘦悴少血,舌乾,其病在心;目不轉睛,乾啼少淚,其病在肝;身熱尿乾,手足清冷,其病在腎;身焦皮 燥,大便乾結,其病在肺;搭口癡眠,胸脘乾渴,其病在 脾。」「總為五疳」也。

疳渴者,臟中夙有疳氣,加之乳母恣食五辛、酒麪炙 煿,使兒心肺壅熱,日則煩渴飲水,乳食不進,夜則渴 止是也。

疳瀉者,毛焦脣白,額上青紋,肚脹腸鳴,泄下糟粕是 也。勿用熱藥止之。

疳痢者,挾受風寒暑濕,或冷熱不調,或停積宿滯,水 穀不聚,頻下惡物是也。

疳腫脹者,虛中有積,其毒氣交併,故令肚腹腫脹,由 是脾復受濕,故令頭面腳手虛浮是也。法當磨積調 氣。

「疳勞者,潮熱往來,五心煩熱,手足心及胸前熱而發 瘡,盜汗骨蒸,嗽喘枯悴」是也。或渴而復瀉,飲水惡食, 肚硬如石,面色如銀,斷不可治。

無辜疳者,腦後項邊有核如彈丸,按之轉動,軟而不 疼。其間有蟲如米粉,不速破之,則蟲隨熱氣流散,淫 食臟腑,以致肢體癰瘡,便利膿血,壯熱羸瘦,頭露骨 高是也。針刺破,用膏藥貼。或澣濯兒衣,露于簷下,為 鴆鳥落羽所污。兒著此衣,蟲入皮毛,亦致無辜之疾。 兒衣已曬,須微火烘之。其若手足極細,項小骨高,尻 「削體痿,腹大臍突,號哭胸陷,或生穀癥,是為丁奚。」虛 熱往來,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是為「哺露。」皆 因脾胃久虛,不能消化水穀,以致精神減損,無以榮 其血氣,故肌肉銷爍;腎氣不足,復為風冷所傷,使形 骨枯露。亦有胎中受毒,臟腑血少致之。此皆無辜疳 傷種類之疾病,而至此,不幾殆哉!宜肥兒丸、大蘆薈 丸、五疳丸、胡黃連丸、至聖丸、茯苓丸、天麻丸、地黃丸、 十全丹、香蔻丸、褐丸子、消食丸、𪔀甲丸、下蟲丸、集聖 丸、黃雞煎丸等藥,及早治之,方為全美。

又有疳傷久利,腸胃受濕得之,狀如狐惑,傷寒齒蝕 之證,或以走馬命名。蓋齒屬腎,腎虛纔受熱邪,疳氣 直奔上焦,故以走馬為喻。初作口氣,名曰「臭息」,次第 齒黑,盛則齦爛,熱血迸出,曰宣露,甚者齒皆脫落。治 之之法,用銅綠生蜘蛛細研,入麝少許,合和擦齒。如 無蜘蛛,用其殼亦可。

虛羸[编辑]

仲陽云:「虛羸者,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使肌膚瘦弱, 亦因大病或吐瀉後,脾胃尚弱,不能傳化穀氣也。有 冷者,時時下利,脣口青白。有熱者,身熱溫壯,肌肉微 黃,此冷熱虛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 有此證,則少服之。熱者,胡黃連主之,冬月不可服,如 有此證,則少服之。傷寒後虛羸者,竹葉湯主之」,常服 四君子湯、異功散、參苓白朮散之劑。皆可服也。橘連 丸久服充肥,兼服「肥兒丸。」

《虞摶醫學正傳》
[编辑]

諸疳證[编辑]

《內經》曰:「數食肥,令人內熱;數食甘,令人中滿。」蓋其病 因肥甘所致,故命名曰疳。若夫襁褓中之乳子,與四 五歲之孩提,乳哺未息,胃氣未全,而穀氣尚未充也。 父母不能調助,惟務姑息舐犢之愛,遂令恣食肥甘, 與夫瓜果生冷,及一切烹調和之味,朝飱暮食,漸 成積滯膠固,以致身熱體瘦,面色痿黃,或肚大青筋, 蟲痛瀉利,而諸疳之證作矣。錢仲陽曰:「小兒病疳,多 因大病後或吐瀉後以藥下之,致脾胃虛損,亡津液 而成,蓋此證實由愚醫之所害耳。」斯言也,特一端耳, 未可悉以為然。其所謂大病吐瀉,豈非飲食之所致 與?夫仲陽為兒醫之祖,豈有誤耶?其所論諸疳形證 治法,班班可考,學者不可不審。如「疳在肝,則膜遮睛, 法當補肝,地黃丸主之。疳在心,則面頰赤,身體壯熱, 法當補心,安神丸主之。疳在脾,則體黃腹大,好食泥 土,法當補脾,益黃散主之。疳在肺,則氣喘,口鼻生瘡, 亦當補脾,益黃散主之。」此虛者隨其母也。疳在腎,則 極瘦而身生「瘡疥,法當補腎,地黃丸主之。骨疳喜臥 冷地,當服補腎地黃丸。內疳則目腫腹脹,利色無常, 或沫青白,漸而瘦弱,此冷證也,宜服木香丸。外疳鼻 下赤爛自揉,鼻頭有瘡不結痂,遶目而生,當用治瘡 爛,蘭香散、白粉散等藥。」《法》曰:「諸疳皆因本臟,而補其 母,則子自安。假令日中潮熱,是心經虛熱也,肝為」心 之母,宜先補肝,肝實而後瀉心,心得母氣,則內平而 潮熱愈矣。餘皆倣此。大抵疳病當辨冷熱肥瘦而治。 其初病者為肥熱疳,久病者為瘦冷疳。冷則用木香 丸,熱則當用胡黃連丸,冷熱疳竝宜用至聖丸之類。 惟小兒之臟腑柔弱,不可痛擊,大下必亡津液而成 疳證。為兒醫者,當以幼幼之心為心,而善調之,毋縱 巨膽,妄為施治,以絕人之嗣續,幸甚。

《張三錫準繩六要》
[编辑]

疳眼[编辑]

小兒肥甘恣意,寒暑不適,生冷,油膩傷脾,糖麪熱物 助火,因循積漸,釀成疳疾。渴而易飢,善食而瘦,髮豎下泄,腹脹鼻乾,作聲。久久不治,脾弱肝強,肝火 自燎其竅,遂成目眚,多生瞖膜,睫閉不能開,眵淚如 糊,久而膿流,乃中州弱而清陽不升,肝火盛而濁陰 不降所致。當升清降濁,以白朮、人參先補脾胃為君, 柴胡、枳殼輔上藥理脾為臣,蒼朮、茯苓、澤瀉滲濕降 濁為佐,羌活、蔓荊、升麻、川芎、薄荷諸風藥勝濕為使, 乃正治妙法。

小兒過用甜物,口臭牙痛,眼腫氣口,脈洪數,屬胃火, 瀉黃散妙。

小兒肝經濕熱內甚,上攻於目,眼眵腹脹,九味蘆薈 丸妙。兼脾虛痿黃瘦弱不食者,間肥兒丸。稟來陰弱, 有相火證者,心虛少與六味地黃丸。

《龔信古今醫鑑》
[编辑]

諸疳[编辑]

夫諸疳者,謂肥甘飲食之所致也。治宜理脾胃,消積 化蟲,清熱止瀉住痢,以「肥兒丸」、疳積餅為主。此二方 不問諸疳冷熱,服之最效。大抵疳之為病,皆因過 飲食於脾家一臟,有積不治傳之餘臟,而成五疳之 疾。何謂五疳?心肝脾肺腎也。如疳在心,則面赤口乾, 咬牙舒舌,口舌生瘡,身熱體瘦,以安神丸主之。疳在 肝,則面青瞖膜遮睛,搖頭揉目多淚,頭焦髮豎,筋青 腦熱瘦弱,以補肝湯主之。疳在脾,則面黃身熱,腹脹 肚大,好食泥土,水穀不消,泄下酸臭,困睡減食肌瘦, 以「益黃散主之。」「疳在肺,則面白咳嗽喘逆,口鼻生瘡, 咽喉不利,肚熱惡寒,鼻流清涕,以清肺湯主之。」疳在 腎,則面黑肌肉瘦,而體生瘡,身熱尿澀,手足冰冷,口 鼻乾渴,以地黃丸主之。

《薛氏保嬰撮要》
[编辑]

[编辑]

小兒諸疳,皆因病後脾胃虧損,或用藥過傷,不能傳 化乳食,內亡津液,虛火妄動。或乳母六淫七情,飲食 起居失宜,致兒為患。五臟之疳不同,當各分辨。其證 雖多,要不出於五臟治法。肝疳,用地黃丸以生腎。心 疳,用安神丸以治心,異功散以補脾。脾疳,用四味肥 兒丸以治疳,五味異功散以生土。肺疳,用清肺飲以 治肺,益氣湯以生金。腦疳,亦用地黃丸。無辜疳,用大 蕪荑湯、蟾蜍丸。《丁奚、哺露》,用「肥兒丸」、大蘆薈丸。走馬 疳,敷雄黃散,服蟾蜍丸。若作渴瀉痢,腫脹、勞瘵等類, 當詳參方論而治之。蓋疳者,乾也,因脾胃津液乾涸 而患,在小兒為五疳,在大人為五勞,總以調補胃氣 為主。

疳傷[编辑]

大抵多因乳哺失節,脾氣有傷,元氣下陷,或乳母飲 食七情所致。「小便如泔,或大便泔白者,用四味肥兒 丸。」積滯黃黑者,用四君子湯加黃連、木香。色青日久 不復,或兼泄瀉,或腹痛者,用六君子湯加木香、芍藥。 若小便不利,大便褐色,髮黃脫落,鼻下瘡痍,用梔子 茯苓湯。乳食少思,胸腹膨脹,大便頻數,用四味肥兒 丸。仍審乳母飲食七情主之。

[编辑]

蚘蟲者,九蟲之一也。長尺許或五六寸者,因臟腑虛 弱,及食甘肥而動,其動則腹中攻痛,或作或輟,口吐 涎水,貫心則死,用使君子丸之類下之。錢仲陽云:「吐 水不心痛者,胃冷也;吐沫心痛者,蟲痛也。與癇相似, 但目不斜,手不搐耳,安蟲散主之。」《田氏》云:「蟲痛者,啼 哭俛仰,坐臥不安,自按心腹,時時大叫,面色青黃,脣」 色兼白,目無精光,口吐涎沫也。若因胃冷即吐,用理 中湯加炒川椒五粒,檳榔五分,煎下烏梅丸。古云:「蟲 蝕上部,則上脣有白點;蟲蝕下部,則下脣有白點。」腹 中諸蟲,朢前其頭向上,朢後其頭向下。如欲用藥,先 以豬肝油炙香,令兒聞其香味,使蟲頭向上,則藥易 入。若中氣虛而蟲不安者,但調補脾胃自安。丹溪先 生云。「冬月吐蟲。多是胃氣虛寒。用錢氏白朮散。加丁 香二粒主之。」

《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

[编辑]

疳有病傷寒五六日,間有下證,以冷藥下之太過,致 脾胃虛而津液少,即便引飲不止,而生熱也。熱氣內 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證變諸端,亦成疳病。又有吐 瀉久病,或醫妄下之,其虛益甚,津液煩躁,亦能成疳 也。

小兒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涼乍熱,飲水不 止,或喘而嗽,與潮熱相類。若不早治,必成勞疳。以其 有癖癥,則令兒不食,致脾胃虛而發熱,故引飲也。飲 多即蕩滌脾胃,亡失津液,不能傳化水穀,其脈沉細。 蓋不能飲食,致脾胃虛衰,四肢不舉,諸邪遂生,羸瘦 而成疳矣。

兒童二十歲以下,其病為疳;二十歲以上,其病為癆。 疳與癆皆氣血虛憊,腸胃受傷致之,同出而異名也。 何者?小兒臟腑嬌嫩,飽則易傷,乳哺飲食,一或失常, 不為疳者鮮矣。疳皆乳食不調,甘肥無節而作也。或嬰幼闕乳,粥飯太早,耗傷形氣,則疳之根生。或三兩 晬後,乳食稍多,過飽無度,則疳以傷得。或恣食甘肥 粘膩生冷鹹酢,以滯中脘,則疳因積成;或乳母寒暄 失理,飲食乖常,喜怒房勞,即與兒乳,則疳因母患,傳 氣而入,此非病家不能調適之過乎?疳皆脾胃受病, 內無津液而作也。有因吐瀉之後,妄施吐下,津液虛 竭得之者;有因潮熱大下,利無禁約,胃中焦燥得之 者;有因傷寒裡證,冷駃太過,渴引水漿,變而生熱,熱 氣未散,復於他邪得之者。又有病癖寒熱,脅下痛硬, 或者不能漸與消磨,遽以硇巴峻決,津液暴傷得之 者。此非醫家輕藥壞病之過乎?

肝疳,亦名「風肝」,亦名「筋疳」,其證白膜遮睛。筋疳,瀉血 而瘦,眼白青,眼睛澀癢,搖頭揉目,流汗遍身,合面而 臥,面色青黃,髮疏頭焦,筋青腦熱,渾身瘡癬,腹中積 聚,下痢頻多,久而不痊,轉甚羸瘦,目生眵糞,髮際左 臉多青,或白睛微黃,瀉利夾水,或如苔色。

心疳亦名「驚疳」,面黃頰赤,身壯熱,口內生瘡,渾身壯 熱,吐利無常,頰赤面黃,胸膈煩滿,鼻乾心躁,口舌生 瘡,痢久不痊,多下膿血,有時盜汗,或乃虛驚,小便赤 澀,五心皆熱,咬牙舒舌,愛飲冷水,喜伏眠于地。 脾疳亦名「食疳」,其證脾疳食不消,胃疳多吐,腹多筋 脈,喘促氣粗,乳食不多,心腹脹滿,多啼欬逆,面色痿 黃,骨立毛焦,形枯力劣,胸膈壅悶,水穀不消,口鼻常 乾,情意不悅,愛暗憎明,陽胃不和,利多酸臭,愛食冷 物,引飲無度,身面俱黃,髮稀作穗,頭大項小,腹脹腳 弱,間或釀瀉,肌瘦目慢,晝涼夜熱,不思乳食。《錢氏》云: 「肥疳即脾疳也。」身瘦虛黃,乾而有瘡,其候不一,種種 異端,今略舉之:目澀或生白膜,脣赤身乾,黃或黑,喜 臥冷地,或食泥土,身有瘡疥,瀉青白黃沫,水痢,色變 易,腹滿,身耳鼻皆有瘡,髮鬢作穗,頭大項細,極瘦飲 水,皆其證也。

此言脾疳證候,多與餘疳相濫。蓋疳為脾經本病。固應兼之。

肺疳亦名「氣疳。」其證氣喘,口鼻生瘡、咳嗽氣逆、皮毛 乾焦、饒涕多啼、咽喉不利、揉鼻咬甲、壯熱憎寒、脣邊 赤癢、腹內氣脹,乳食漸稀,大腸不調、頻頻泄利,糞中 米出、皮上粟生、鼻下赤爛、手足枯細、口有腥氣、右腮 晃白。

腎疳,亦名「急疳」,又名「骨疳。」其證腎疳極瘦,身有瘡疥。 骨疳喜臥冷地,齒爪黑,肌骨消瘦,齒齦生瘡,寒熱作 時,口鼻乾燥,腦熱如火,腳冷如冰,吐逆既增,乳食減 少,瀉利頻併,下部開張,肛門不收,疳瘡癢痛,兩耳內 外生瘡,腳如鶴膝,頭縫不合,或未能行,牙齒生遲,其 縫臭爛,傳作走馬疳之類。又有小兒久患腎疳,內虛 不食,甚者天柱骨倒。治法當用錢氏地黃丸加驅疳 等劑,仍與貼項強筋。若不識證,謂之「五軟」,非也。天柱 骨倒,凡有三種:有吐瀉日久,羸弱成者;有肝膽伏熱, 面赤脣紅,忽變此者;有傷寒不及發表成者。是皆風 邪入肝,以致筋絡舒弛。吐瀉者當調胃氣,肝熱者隨 輕重以涼肝,並與強筋貼項。惟傷寒天柱骨倒者難 療。

莊氏二十四候[编辑]

第一候,瀉膿血,日漸瘦,是冷熱疳。

第二候:「腳細肚高,胸前骨生,愛吃泥土酸鹹,日久通 身黃,時時吐逆下痢,腹內疼痛,是脾疳。」

第三候:「鼻下赤爛,愛揉眼,兼血痢,是肺疳。乃因喫著 熱物,或病妳所損心肺,加之咳嗽,更以服涼冷藥過 多,便上熱下冷,漸漸昏沉,日夜煩哭。」

第四候:「皮虛皺,面無顏色,身上燥癢心煩。」

第五候:「毛髮稀疏,鼻生瘡,是肺疳。」

第六候:「頭生瘡,毛髮稀焦,是肝疳。」

第七候:「牙變黃赤不定,是腎疳。」

第八候:「頭髮焦乾,鼻下瘡生,是肺疳。」

第九候:「咬指甲,毛髮作穗,四肢沉重,是心疳。」

第十候:肚上筋生齒蟲蝕,是骨槽疳。

第十一候:齒齗臭爛,面無顏色,心不思食,是脾疳,又 名「口疳。」

第十二候:吐逆腹脹,是胃疳,又名「妳疳。」

第十三候:「愛合面臥,多睡如醉,腹脹氣急」,蓋是因曾 喫生肉如此,腹內有蟲,是心脾疳。

第十四候:「鼻內乾痛,口中臭氣,齒根有鮮血,是肝肺 疳。」

第十五候:腳細肚高,併肚上有青脈,是脾疳。

第十六候:「非時生瘡,愛喫冷水,是熱疳。」

第十七候,皮膚上生粟子,糞中米出,是脾冷疳。 第十八候:氣滿腹脹及口乾,是心胃疳。

第十九候:「愛餐生米麪炭。」《瓦》,是脾胃疳。 第二十候。揉鼻揩眼。及咬指甲。愛飲水。是肝渴疳。 第二十一候。「多寒熱。愛臥不起。是骨熱疳。」

第二十二候:「愛飲水,眼目不開,是肝疳。」

第二十三候:「肌體或熱或涼,發渴無時,是急疳第二十四候:齒齗黑,脣懶開,開則赤,是心疳積熱。 凡小兒疳在內,眼澀腹脹,痢色無常,或如泔淀,日漸 羸瘦,此候可療。若鼻下赤爛,自揉鼻頭上有瘡生痂 痛癢,漸漸流引遶於兩耳,時時目赤,頭髮稀疏,腦皮 光緊,頭大項細,肌體羸瘦,亦可治也。若脣口被蝕,齒 齗作五色,或盡峭黑,舌下有白瘡,上齶有竅子,口中 時有臭氣,齒齗漸染欲爛,亦可治也。若下部開張,有 時赤爛,癢不可忍,下痢無常,亦可治也。若疳蝕脊膂, 十指皆癢,自咬指甲,頭髮作穗,脊骨如鋸,有時腹脹, 有時下痢,若急治之,無不差也。

凡小兒肝臟疳,若目睛帶青脈,左脅下硬,多吐涎沫, 眼角左右有黑氣所衝,不可治也。心臟疳,若每驚啼, 常好飲水,便食辛味,耳邊有脈,舌上有黑靨者,不可 治也。脾臟疳,若肚大脣無血色,人中平滿,下痢無度, 水穀不消,好喫泥土,皮枯骨露,不可治也。肺臟疳,若 欬逆氣促,多瀉白沫,身上有斑生如粟米大,色若黑 者。不可治也。腎臟疳。若愛食酸鹹。飲水無度。小便如 乳。牙齒青黑。耳腦乾燥。肩骨枯,不可治也。又五疳 有五絕候:「一、襯著腳中指底不覺痛;二、抱著手足垂 軃無力;三、病未退遍身不煖;四、臟腑瀉青涎及沫不 止;五、項筋舒展無力。」如此之候,皆不可治也。凡醫用 藥,切在審詳也。

疳者,小兒病癖,或久吐瀉,醫者妄投轉過之藥,小兒 易為虛實,致令胃虛而亡津液,內發虛熱,外消肌肉。 一臟虛則諸臟皆弱。其病,目胞腫,腹脹,痢色無常,漸 加瘦削,久不痊可。是腸胃有風積。法當宣風散導之, 後各依本臟補其母。

諸雜證[编辑]

熱者涼之,冷者溫之,冷熱者溫涼之,此其要也。熱疳 病多在外,鼻下赤爛,頭瘡濕癢,五心煩熱,掀衣氣粗, 渴飲冷水,煩躁臥地,肚熱腳冷,潮熱往來,皆熱疳也。 冷疳病多在內,利色無常,其沫青白,肢體軟弱,目腫 面黧,又有躁渴臥地,似有熱狀,惟飲食不進,滑泄無 已,亦冷疳也。其有瀉多膿血,日加瘦弱,此則謂之「冷 熱疳。大抵疳之受病,皆虛使然。熱者虛中之熱,冷者 虛中之冷,治熱不可妄表過涼,治冷不可峻溫驟補, 故錢氏又曰:『小兒易為虛實,脾虛不受寒溫,服寒則 生冷,服溫則生熱,當識此而勿誤』」,是豈非幼幼之綱 領乎。上醫處此,消積和胃,滋血調氣,隨順藥餌以扶 之,淡薄飲食以養之,榮衛調和,臟腑自然充實。一或 過焉,君子未保其往也。取積之法,又當權衡。積者疳 之母,由積而虛,謂之疳極。諸有積者,無不肚熱腳冷, 須酌量虛實而取之。若積而虛甚,則先與扶胃,使胃 氣內充,然後為之微利。若積勝乎虛,則先與利導,纔 得一泄,急以和胃之劑為之扶虛。然取積雖當疏利, 如白荳蔻、蘿蔔子、縮砂、蓬朮消積等輩,亦不可無。脅 間癖痛,亦虛中之積也。先寒後熱,飲水不食,或因飲 水以致喘嗽。錢氏有「癖為潮熱」之說,治法解散寒熱, 即與下癖合是而觀,發作不同,療治不一,又可無權 度於此哉。

大抵疳之為病,皆因過餐飲食,於脾家一臟有積,不 治傳之餘臟,而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則餘臟皆 安。苟失其治,日久必有傳變。然脾家病,宜蘆薈丸、沉 香檳榔丸,或水晶丹、烏犀丸,更察虛實療之。有蟲者, 投史君子丸、化蟲飲。如心腹痛,吐清水,蟲自下,多投 二聖丸。諸疳證皆宜用《局方》五疳保童丸,或萬應丸, 常服化積治疳,仍各投本臟調理之劑,寧心用茯神 湯,調肝用芪歸湯,調脾用參苓白朮散,補肺用補肺 散,補腎用調元散,庶各得其宜,則前證不致再作 積,是疳之母,所以有積不治,乃成疳候。又有治積不 下,其積存而臟虛,成疳尤重。大抵小兒所患疳證,泄 瀉無時不作風候者何?惟疳瀉名熱瀉,其臟腑轉動 有限,所以不成風候。雖瀉不風,亦轉。他證作渴,虛熱 煩躁,下痢腫滿喘急,皆疳候虛證。古云「疳虛用補虛」, 是知疳之為疾,不可更利動臟腑。發作之初,名曰疳 氣;腹大脹急,名曰疳虛;瀉痢頻併,名曰疳積;五心虛 煩,名曰疳熱;毛焦髮穗,肚大青筋,好吃異物,名曰疳 極。受病傳臟已極熱發往來,形體枯槁,面無神采血色,名曰 「疳勞」;手足細小,項長露骨,尻臀無肉,肚脹臍突,名曰 「丁奚。」食加嘔噦,頭骨分開,作渴引飲,蟲從口出,名曰 「哺露。」此皆疳候。又因多食生冷,甘粘肥膩,積滯中脘 不化,久亦成疳。治疳之法,量候輕重,理其臟腑,和其 中脘,順其三焦,使胃氣溫而納食,益脾壯元以消化, 則臟腑自然調貼,令血脈與氣脈相參,筋力與骨力 俱健,神清氣爽,疳消蟲化,漸次安愈。若以藥攻之,五 臟疏卻腸胃,下去積毒,取出蟲子,雖曰醫療,即非治 法。蓋小兒臟腑虛則生蟲,虛則積滯,虛則疳羸,虛則 脹滿,何更利下?若更轉動,腸胃致虛,由虛成疳,疳虛 證候,乃作無辜之孩難救矣。

若證候。雜。不能名為何等疳者。即於《通治》諸疳方 內檢之。若證候的與五疳等條下證候對者。即檢本疳方。分寒熱虛實。擇而用之。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肝疳[编辑]

肝疳者,由乳食不調,肝臟受熱所致也。若乳母寒溫 不調,滋味不節,或外感風寒,內傷喜怒,邪氣未散,遽 以乳兒,多成風疳。肝者,眼之候。上膈伏熱,痰涎壅滯, 以致肝風入眼,赤腫瞖生,眵淚爛眶,痛癢揉擦,昏暗 雀盲,甚至經月合眼,亦名「疳眼。」外證:搖頭揉目,白膜 遮睛,眼青淚多,頭焦髮豎,筋青腦熱,甲癢,筋攣燥渴, 汗多。下痢瘡癬是也。《錢氏》。以地黃丸主之。楊氏。以天 麻丸。生熟地黃湯主之。《曾氏》。調肝用芪歸湯。

心疳[编辑]

由乳食不調,心臟受熱所致也。蓋其血氣未定,乳哺 有傷,易生壅滯。內有滯熱,未得疏通,故心神驚鬱,而 作驚疳之候。外證身體壯熱,臉赤脣紅,口舌生瘡,胸 膈煩悶,小便赤澀,五心皆熱,盜汗發渴,齧齒虛驚是 也。《錢氏》,安神丸主之。《薛氏》,用安神丸以治心,異功散 以補脾。《楊氏》,以茯苓丸、《錢氏》安神丸主之。《曾氏》,寧心 「用茯神湯。」

脾疳[编辑]

由乳食不節,脾胃受傷所致也。或乳母恣食生冷肥 膩,或乳兒過傷,或飯後與乳致吐,或乳多眠久,則變 為乳癖,腹脅結塊,亦為妳疳。外證面黃身熱,肚大腳 弱,吐逆中滿,乏力叫啼,水穀不消,泄下酸臭,合面困 睡,減食吃泥是也。《錢氏》,益黃散主之。《楊氏》,以靈脂丸 同益黃散主之。《薛氏》,用四味肥兒丸以治疳,五味異 功散以生土。曾氏調脾。用參苓白朮散。

肺疳[编辑]

由乳食不調,壅熱傷肺所致。肺主乎氣,鼻乃肺所通, 其氣不和,則風濕乘虛客於皮毛,入於血脈,故鼻下 兩傍,赤癢瘡濕,名為鼻疳。其瘡不痛,汁所流處,隨即 生瘡,亦名疳𧏾。外證咳嗽喘逆,壯熱惡寒,皮膚粟生, 鼻瘡流涕,咽喉不利,頤爛吐紅,氣脹毛焦,瀉痢頻併 是也。《錢氏》主補脾生肺,以益黃散主之。《楊氏》以清肺 飲、「化𧏾丸、錢氏阿膠散主之。薛氏,用清肺飲以治肺。」 益氣湯以生金。《曾氏》,用「補肺散」、

腎疳[编辑]

由乳食不調,臟腑伏熱所致也。凡甘味入於脾而動 蟲,蟲動則侵蝕臟腑,遂使孩提,心下擾悶。若上食齒 齗,則口瘡出血,齒色紫黑。下蝕腸胃,則下痢肛爛,濕 癢生瘡。療治不早,精髓消耗,難以有瘳。蟲者,𧏾也,目 為「濕𧏾」,多因疳傷久痢,腸胃受濕得之,狀如狐惑,傷 寒齒蝕之證,或以走馬命名。蓋齒屬腎,腎主虛,纔受 熱邪,疳氣直奔上焦,故以走馬為喻。初作口氣,名曰 「臭息。」次第齒黑,名曰「崩砂。」盛則齗爛,名曰「潰槽」;熱血 迸出,名曰「宣露。」甚者齒皆脫落,名曰「腐根。」其根既腐, 縱得全活,齒不復生。外證腦熱肌削,手足如冰,寒熱 時來,滑泄肚痛,口臭乾渴,齒齗生瘡,爪黑面黧,身多 瘡疥是也。錢氏地黃丸主之。仍當於生脈散中。多加 黃芪以補肺。曾氏用調元散。

冷熱疳[编辑]

疳之新者為「熱疳」,面黃臉赤,骨熱盜汗,鼻乾口臭,脣 焦煩渴,心躁驚悸,情意不樂。若疳之久者為「冷疳」,目 腫腹脹,便痢不定,瀉糞肥膩,或似油珠,煩渴黃瘦。熱 疳病多在外,冷疳病多在內。又有冷熱二證,交互,非 新非久,不內不外者。

無辜疳[编辑]

兒面黃髮直,時壯熱,飲食不生肌膚,積經日月,遂致 死者,謂之無辜。言天上有鳥名無辜,晝伏夜遊,洗濯 小兒衣席,露之經宿,此鳥即飛從上過,而取此衣與 小兒著,并席與小兒臥,便令兒生此病。

小兒無辜,腦後有核如彈丸,揑之反下轉是也。凡小 兒有此物如禽獸,舌下有禁蟲,若不速去,常殞其命。 此核初生,軟而不痛,中有蟲如米粉,得熱氣漸長大, 大則筋結定,定則蟲隨血氣流散,所有停留,子母相 生,侵蝕臟腑,肌肉作瘡,或大便泄膿血,致使小兒漸 漸黃瘦,頭大髮立,手足細弱,從茲夭折也。

夫小兒無辜疳痢者,大腹泄痢膿血,毛髮皮膚枯槁, 肌體日漸羸瘦,腸胃既虛,痢無時節,故名「無辜疳痢」 也。

漢東王先生云:「小兒無辜疾者,古云:天上有一鳥名 無辜,因曬小兒衣物,失取過夜,遇此鳥過尿之,令兒 啼叫,諸病雜生,日漸黃瘦者,非也。此蓋是八邪所傷 得之。其八邪者,飢、飽、勞、役、風、驚、暑、積,謂之八邪。久則 令人日漸黃瘦,吃食不長肌肉,夜則啼哭,身上或發 微微壯熱,多渴吃食不知飢飽,或生瘡癬是也。」 朱氏《八片錦歌》:「孩子無辜氣,多因母作為。若人能慎 護,安得見尫羸。驚薄成風疾,暄寒作氣痿。須交除病 乳,莫更著重衣。吃食無令早,能言不怕遲。論中八不 許,胸起力頻微。頭皮光哲哲,毛髮薄離離。肝壅侵雙 眼,脾黃入四肢。渾身生癮疹,遍體是瘡痍。瀉痢無休 歇,增寒少定時。繡毬全不顧,竹馬豈能騎。」白暈眸中現,清涎口畔垂。「鬥牙須咬甲,舉手要撏眉。夜夜餐瓜 果,朝朝食土泥。胃傷腸肚脹,肺盛喘何疑。飲食無休 歇,耽眠似醉迷。」

[编辑]

五疳久而不差,則腹內有蟲,肌體黃瘦,下痢不止。宜 服藥出之,則疳氣漸退也。

蛔疳[编辑]

《玉訣》歌:「惡哭痰、青、蛔。」心涎生積,冷痛難任,每餐甜 物并時果,致得蟲生病轉深。先用史君子散、蘆薈丸 取蛔,後溫脾胃。

乾疳[编辑]

身體壯熱,或時增寒,舌澀口乾,睡多盜汗,皮膚枯燥, 髮立毛焦,乳食雖多,肌肉消瘦,四肢無力,好睡昏昏, 日往月來,轉加尫瘁,是其候也。

內疳[编辑]

小兒乳食不消,心腹虛脹,眼目澀癢,體熱皮枯,腸胃 不調,痢下五色,漸漸羸瘦,蟲蝕肛腸,日月彌深,痢轉 不止,故號「內疳。」此冷證也,宜史君子丸。

外疳[编辑]

疳在外則鼻下赤爛,自揉鼻頭上有瘡不著痂,漸遶耳生瘡。今分走馬疳、口齒疳、鼻疳、眼疳等臚列如左。

走馬疳,疳蝕之極也。乃五臟蒸熱上攻,甚即遍沿作 崩砂候,牙邊肉腫爛,口內氣臭,身微有潮熱,吃食不 得,齒縫出鮮血,常動搖似欲脫,肉爛自落。治之先以 淡淡鹽湯洗口內,即下紫金散摻之,一日三次,揩殺 牙邊肉內蟲,如大段甚,即下秋霜散摻之,然後將硃 砂膏、牛黃膏、天竺黃散夾調理。此茅先生法,或以天 竺黃散夾地黃膏亦好。此惠眼法,如此調理即安。如 調理不退,先落齒一兩三箇,即死不治。相次面光發 顋漏,見骨而殂。 《形證論》先與退脾肺風熱,宜吃檳榔散五七服後用 此藥貼齗上,以大棗一箇,砒少許,去棗核,入砒在內, 燒灰存性,臨臥時貼齗上數次,效。

凡得此候,多因氣虛受寒,及有宿滯,留而不去,積溫 成熱,虛熱之氣上蒸,或食甘酸醎膩之物,而脾雖喜 甘,積滯日久,蘊熱上熏於口,致齒焦黑爛,間出清血, 血聚成膿,膿臭成蟲,侵蝕口齒,甚至顋頰穿破,乳食 不便,面色光浮,氣喘熱作,名「走馬疳。」治之之法,先去 積熱,用當歸散合三稜散,水薑棗煎服;次投蘆薈丸、 玉露飲,及以溫鹽水灌漱,或軟雞翎蘸鹽水拂洗,略 拭乾,仍以燒鹽散、內金散、蜜陀僧散傅之。若經久不 愈者,傳於脣之上下,及成崩砂證,或穴發漏腮,齒落 骨露,飲食減少,氣促痰鳴,必致危矣。

口齒疳,其候脣口癢痛,牙齒峭黑,舌上生瘡,腦中乾 熱,齗肉赤爛,頰腫齒疼,熱毒熏蒸,口多臭氣。

此乃走馬疳之輕而慢者。《聖惠》形容似太過,治法宜清胃散、甘露飲內服,外用炒黑五倍子、綠礬、燒紅、人中白等分,入冰片少許揩牙,或加檳榔末殺蟲亦得。

鼻疳之候:小兒乳食不調,上焦壅滯,令疳蟲上蝕於 鼻也。其候鼻中赤癢,壯熱多啼,皮毛乾焦,肌膚消瘦, 咳嗽上氣,下利無常,鼻下連脣生瘡赤爛,故曰「鼻疳」 也。

疳濕之病,多因久利脾胃虛弱,腸胃之間蟲動,侵蝕 五臟,使人心煩懊悶。其上蝕者,則口鼻齒齗生瘡;其 下蝕者,則肛門傷爛,皆難治。或因久痢,或因臟熱嗜 眠,或好食甘美之食,並令蟲動,致生此病也。

小兒嗜食甘味,多動腸胃間諸蟲,致令侵蝕臟腑,此 猶是𧏾也。凡食五味之物皆入於胃,其氣隨其臟腑 之味而歸之。脾與胃為表裡,俱象土,其味甘,而甘味 柔潤於脾胃,脾胃潤則蟲動,蟲動則侵蝕成疳也。但 蟲因甘而動,故名之為疳也。若蟲蝕下部,則肛門生 瘡爛開,急者數日便死,宜速療之。

凡小兒乳食不節,冷熱相乖,傷於臟腑,致疳氣也。若 脾胃虛弱,則哺乳不消,大腸虛寒,遂變泄痢。因其久 痢不止,腸胃俱虛,為水濕所乘,腹內蟲動,侵蝕下部, 故名疳痢濕𧏾也。 夫小兒疳瘡,生於面鼻上,不癢不痛,常有汁出,汁所 流處,隨即成瘡,亦生身上。小兒多患之,亦是風濕搏 於血氣,所以不癢不痛,故名「疳瘡」也。

五疳[编辑]

銅壁山人曰:「凡治疳不必細分五疳,但虛則補之,熱 則清之,冷則溫之;吐則治吐,利則治利,積則治積,蟲 則治蟲。不出《集聖丸》一方,加減用之,屢試屢驗。」

疳熱[编辑]

漢東王先生論:「小兒發熱,形瘦多渴吃食,不長肌肉 者,謂之疳熱。凡疳熱當服進食丸磨積,仍間服化蟲 丸,後服𪔀甲散退熱,次服肥兒丸。」

疳勞[编辑]

即疳熱而骨蒸。兼諸咳嗽盜汗等證是也。湯氏𪔀甲散、豬肚丸。皆對證之藥。

疳積[编辑]

其候面帶青黃色,身瘦肚膨脹,髮豎,身熱,肚中微痛, 此因疳盛而傳為此候。治之先用勻氣散、醒脾散調 理,二日後下青金丹,取下疳積,再下勻氣醒脾散補 之,常服保童丸即愈。

《玉訣》云:「疳氣腹脹潮熱,先與調胃氣,後與取虛積藥, 次服疳藥。」

疳瀉[编辑]

先用青金丹取下疳積,後用勻氣散、香連散、乳香散 調理,瀉止,常服「保童丸。」

《石壁經》云:「疳瀉因不慎飲食,或食交乳致然。腹中有 片子,或如雞子,又加三二指大,所以作瀉。糞如糟,毛 髮硬,面無光,或青黃色,目多仄視,當分水穀,乃須溫 和藥,和氣即瘉。若藥熱則作腫而死。」

瀉而多食為蟲疳,宜殺蟲藥;瀉而少食為冷疳,宜溫 藥。

虛羸[编辑]

母氣不足,則羸瘦肉極。

小兒羸瘦,不生肌膚,皆為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故血 氣衰弱,不能榮於肌膚也。挾熱者,即溫壯身熱,肌肉 微黃。其挾冷者,即時時下痢,脣口青白。

小兒經諸大病,或驚癇,或傷寒,或溫壯,而服藥,或吐 利發汗,病瘥之後,氣血尚虛,脾胃猶弱,不能傳化穀 氣以榮身體,故虛羸也。

更當審其形色,察其見證。如面赤多啼,心之虛羸也; 面青目劄,肝之虛羸也;耳前後或耳下結核,肝經虛 火也;頸間肉裹結核,食積虛熱也;面黃痞滿,脾之虛 羸也;面白氣喘,肺之虛羸也;目睛多白,腎之虛羸也。 仍審相勝而藥之。又寒熱二證,不可不辨。若腹痛瀉 利清白,不渴喜熱,此屬寒證,雖在夏月,宜木香丸。身 熱煩躁,瀉利焦黃。作渴喜冷。此屬熱證。雖在冬月。宜 「胡黃連丸。」皆捨時從證火治法也。

丁奚[编辑]

小兒丁奚病者,由哺食過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 故也。哺食不消,則水穀之精減損,無以榮其氣血,致 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若久不差,則變 成穀癥,傷飽哺露病,一名「丁奚。」三種大體相似,輕重 立名也。

凡小兒或因吐而瀉,久不差,或病退不能行,膝大脛 小,號曰「丁奚」,七歲以下號「鼓槌風」,十五以下名「鶴膝 風。」蓋此竝是風冷傷於腎所致,腎主骨故也。 疳脹丁奚《辨證》云:「小兒腹大,如有青筋見,即曰疳脹, 如無青筋,乃名丁奚」,是因過飽傷食而得之。

「丁奚」者,亦久積成疳之證,皆因飲食過傷於脾胃,脾 胃虛不能磨化飲食,飲食漸減,無以生其氣血,面白 色慘,潮熱往來,腹大而多青筋,手足如筒,顱顖開解, 頸項小而身黃瘦。先投萬應丸,次參苓白朮散,早晨 一服,與養胃氣及醍醐散進食,食後下烏犀丸三粒 至五粒,助脾化食,此即用迎奪之法,間投醒脾散、沉 「香檳榔丸、木香莪朮丸,次第調理。有渴瀉腹痛,千金 膏亦好。若脾氣稍和,飲食漸進,再以化癖丸、快活丸 常服,或用烏犀丸略下二三行,勻氣散止補。有寒熱 往來,柴胡飲主之。腹脹,投南星腹皮散。有餘熱,麥芽、 柳枝煎湯,調三解散。有蟲,下史君子丸」,斯疾得之,非 一朝一夕,然施治之法,亦須漸漸令其平復,欲求速 效則難矣。凡雞、酒、羊、麪、魚、鮓,甘甜生冷毒物,宜忌之。

哺露[编辑]

哺露者,因乳哺不消,脾胃衰弱,漸不能食,血氣減損, 肌肉不榮,柴骨羸露,吸吸苦熱,謂之哺露也。宜麝香 進食丸。

哺露者,亦由乳哺不節,損於脾胃,脾胃損而飲食減, 形容羸瘦,則臟腑之氣不能宣通,時間有熱,謂之「哺 露。」此候與丁奚相去不遠,但食多吐逆,臟氣虛冷,而 泄瀉無度,糞中有蟲,治法同前丁奚證,藥惟加養臟 湯服之。

《樓英醫學綱目》
[编辑]

十二無辜疾證[编辑]

天弔 鵝口。 木舌 懸癰。 重齶 胡孫噤。 臍風 撮口。 重舌。 《乳淵》 龜胸 著噤。

五疳[编辑]

心疳者,苦要驚啼,常只喫水,少食辛味,耳邊有青脈, 舌上有焦點者不治。

「肝疳」者,目帶青,左脅下硬,多吐沫,眼頭黑者,不治。 「脾疳者,肚大青筋,脣口無血色,人中平,下痢不止者, 不治。」

肺疳者,咳逆氣急,瀉白水,身上黑斑者,不治。

腎疳者,要喫醎酸,喫水不住,小便如粉汁,齒黑有瘡 骨出,耳乾腦焦,不治。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编辑]

===五疳===小兒疳病,諸論叢雜,唯五疳之說為當。其證候,外則 傳變不同,內則悉屬五臟。「一曰肝疳,其候搖頭揉目, 白膜遮睛,遍身多汗,喜覆面而臥,眼中澀癢,色澤青 黃,髮豎頭焦,筋青腦熱,腹中積聚,下痢頻多,日漸羸 瘦。二曰心疳,其候渾身壯熱,頰赤面黃,心胸膈脘,煩 躁滿悶,口舌生瘡,盜汗多驚,下痢膿血,神彩衰耗。三」 曰脾疳,其候腹大如鼓,上多筋脈,喘促氣粗,心腹壅 脹,多啼咳逆,水穀不消,脣口乾燥,好食泥土,情意不 樂,憎明好暗,痢多酸臭,肌肉內消,形枯力劣,甚則大 肉陷下;四曰肺疳,其候咳嗽氣逆,皮毛焦落,咽喉不 利,揉鼻咬甲,口鼻生瘡,腹內氣脹,乳食不進,大腸不 調,泄痢不當,憎寒體慄,糞中米出,洞「下白泔,五曰腎 疳。」其候上熱下冷,寒熱時作,齒齗生瘡,耳焦腦熱,手 足逆冷,吐逆滑泄,下部生𧏾,脫肛不收,夜啼饒哭,漸 成困重,甚則高骨乃敗。小兒疳疾,乃與大人勞瘵相 似,故亦名疳勞。大人勞者,因腎臟虛損,精髓衰枯。小 兒疳者,因脾臟虛損,津液消亡,病久相傳,至五臟皆 損也。大人勞疾,骨削而氣耗;小兒疳疾,腹鼓而神羸。 以其病之始也,其臟之傳受不同故也。至於傳久,五 臟皆損,則一也。故五損者,《經》言:「一損於皮毛,皮聚毛 落,肺也;二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為肌肉,脾也; 三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臟腑,心也;四損於 筋,筋緩不能自收持,肝也;五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 牀」,腎也。病極則大肉陷下,高骨敗壞,以至死矣。凡小 兒有疾,多是上下所壞。小兒臟腑嫩軟,易虛易實。一 切於諸病悮行轉下,致脾胃虛弱,津液內耗,皆能成 疳。且如潮熱日中時發者,是脾臟虛,心臟實。日中乃心用事 之時而內發其熱。法當先補其肝母。肝乃心之母也肝實而後 瀉心,心得母氣則平,而潮熱乃愈。醫見潮熱,妄謂其 實,便以大黃、牙硝等冷藥利之,利既多而不能禁,則 津液內亡,漸成疳也。又如癖病發作,寒熱飲水,脅下 有形而硬痛,法當用藥漸消磨之。醫見有癖,便以巴 豆、硇砂輩駃藥下之,下既多而津液耗,則漸成疳也。 又如傷寒五六日之後,有下證,因以冷藥下之太過, 致脾胃虛而津液耗,即便引飲不止而熱生。如此則 熱氣內耗於津液,肌肉外消而羸瘦,他邪相干,證變 百端,亦因成疳也。又如吐瀉病久,津液耗亡,亦能成 疳。又如小兒食肥甘物多,因傷為積,則蘊痢發熱,津 液內耗,亦能作甘,故甘即疳也。《聖濟經》云:「肥甘之過, 積為疳黃」,乃謂是矣。故諸病皆能成疳也。凡疳之候, 眼濇多困,或生白膜,脣口淡白,身色黃黑,食泥土生 米,喜臥冷地,疥癬頭瘡,洞泄,青白黃沫,下痢膿血,腹 滿喘咳,耳鼻生瘡,髮稀作穗,頭大項細,肚大青筋,腳 手垂嚲,瘦瘠飲水,筋痿骨重,形劣尫羸,皆其證也。本 因脾虛津耗,久則傳變而成。傳緩者則為慢疳,傳緊 者,則為急疳,又當辨認冷熱肥瘦。其肥熱疳者,乃因 食肥甘,積聚生熱而作,故多病於初也,治用黃連丸。 其瘦冷疳者,乃因轉下瀉痢,生冷而作,故多病於久 也,用木香丸。通治冷熱疳者,用「如聖丸。」凡治小兒之 病,必量虛實冷熱,不可妄行轉下,恐變生疳也。若病 初之脾虛津少,發渴欲飲者,當生胃中津液,煎「錢氏 白朮散」與服。

諸蟲[编辑]

經言「人臟腑中有九蟲,內三蟲偏能發動為病,人臟 腑實強,則不能為害,若臟腑虛弱,則隨蟲所動而生 焉,故經亦別立三蟲之名,一曰蚘蟲,又曰長蟲」,居胃 脘之間。動則令兒吐青白沫,或吐清水,心腹刺痛,若 蟲貫心者即死。二曰蟯蟲,居洞腸之間。多則發動為 痔瘻𧏾蝕,瘡疥痂癩。三曰寸白蟲,居腸胃之間。動則 損人精氣,令腰腳痛弱。更有一蟲,形若細絲,或如馬 尾,故俗呼馬尾蟲。此蟲不在九蟲之數,或云飲食中 誤嚥油髮所變,亦居胃中,動則令兒腹中攪刺發痛, 不可忍受。小兒蟲動者,多病於諸病之外,蓋因臟腑 虛弱故也。患疳勞吐瀉者尤甚。治法用藥,唯每於月 初四五日間,在五更時服之,至日午前。蟲即盡下矣。 後以平調藥一兩服和之。不可多也。

虛羸[编辑]

小兒虛羸者,由諸病之後,或誤行轉藥,或吐而利,致 脾胃虛弱,不能傳化穀氣,飲食不入,肌膚消瘦,乃成 虛羸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