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8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八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八十二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八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八十二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六十二

  痘疹门四

  方贤奇效良方疮疹论序 论疮疹 五脏各有一证 论日数 出于心则

  先惊搐 似出不出 出有逆顺 出迟有数证 论诸热失治变为疮疹候 作搐 论疏

  利 论表出与温里不同 诸疮痘肤疹 天气暄热即与疏转后有疮疹则轻既出不可疏

  利 已出诸证不一 论热毒所起之由 已出不可服油剂 有发出有温出有解毒 虽

  有热证大便如常过则不可再下 不可妄发妄下 发热时应脏腑知其斑水脓疱 蕴热

  斑毒 已出未匀 未发令内消 发热而痛 出不快 面青者逆 身热而脉反迟 非

  微汗则表不解 既出不透透而不长 未出可下已出不可下出已定当利大小便 发有

  微盛 热在表不可疏转 出太盛 伤寒与疮疹同异 未能辨认服升麻汤已发未发用

  胡荽酒 气匀即出快 疮成脓疱烦躁 身热耳尖脚梢冷腹内痛成块 爱护将理 手

  足冷腹中硬为疮疹 疮疹未见乃可疏利 石壁经论疮疹歌 辨刘氏论转下张氏论用

  药

艺术典第四百八十二卷

医部汇考四百六十二

[编辑]

痘疹门四

[编辑]

《明方贤奇效良方》

[编辑]

疮疹论序

[编辑]

医之为难,古今通患。且大人之有疾,能言致疾之因 与“目即”所苦,医者因参脉证,随虚实冷热疗之,亦易 为愈。若夫小儿不能言,得疾之由及“目即”所苦,医之 诊治,倍见其难。兼小儿疮疹欲出未见之间,或发壮 热,或发惊悸,不止一端,疑似难明,非深于医者不能 辨也。新学小生谙历未久,多执偏见,率以小儿为纯 “阳,胃热则发斑,每投凉剂。”夫以疮疹为热,固是一说, 然尽以为热,则又不可。世徒知用热药太过,往往损 目,曾不知服冷药太过,比比伤生,利害,皆是不细。况 婴孩肠胃娇脆,胎气禀受,虚实不同,运气天时,寒暑 燥湿不齐,随证施药,以收十全之功则善矣,讵可执 一偏之见乎?比年书肆刊行方书,充栋汗牛。独疮疹 一证,散漫难考,检阅弥艰。或收方之家,未能全备,设 遇此疾,忧惶窘迫,不过付庸医之手,以侥幸万一。吁! 可胜惜哉!今《痘疹方论》,予家藏是编久矣,有论有方, 有证有治,门类纲目,靡不毕备,明效大验,彰灼弗诬, 不敢私秘。绍定庚寅春,谨锓梓以广其传,庶好事者 便于观览云。

论疮疹

[编辑]

此以下论“疮疹初出证。”

世尝治疮疹与伤寒、时疫,伤食、风热、潮热、疳热,疑似 之间,便与一药均而治之,殊不知邪正不同,虚实各 异,轻者至重,重者性命危于风烛,束手待毙,诚为可 哀。今试论之。且疮疹与伤寒、时疫等证,始者均为发 热,又有他证不同,可相为别,证则列之次篇。小儿身 热、耳冷、骩冷、咳嗽,固疮疹也。虽然五脏证各别,究之 则归一脏也。疮疹为内实而生热毒,由儿在母腹所 受,非若内虚而感外寒之比。盖《古方论》云:“风热伤胎, 生儿口噤;风冷伤胎,生儿躽啼。纳污则为血癖,胎弱 则为诸痫,积惊而夜啼,蕴热而斑毒。”以此观之,子之 虚实,由母之盛衰所致也。母若有疾,亦为子患。故知 疮痘在母腹中,蕴热毒也,非若一岁中有异气。暴寒 时疫。风热伤食之比。学者不可不察。

五脏各有一证

[编辑]

夫人始生而蒙冲和,均禀五行阴阳,形态变易。盖母 导胎育,有盛衰虚实,在其子也,皆是母胎所受,是知 积秽。故生下有疮疹,则五脏各见一证。其呵欠烦闷 者,肝也;时发惊悸者,心也;乍凉乍热,手足冷者,脾也; 面目腮赤,咳嗽时嚏者,肺也;肾在腑下,不纳秽浊,疮 黑者属肾,由胃风冷内虚之所致也。且以婴儿初生 下,恶血未咽,绵指拭儿之吞,恶血在胸膈者,吐以甘 草。如恶血入腹中者,利以黄连、菉豆粉,皆所以革恶 秽也。此乃世用保子之常法。观已生既出腹外,其母 之虚实邪正在于子也。况在腹中,同母气血呼吸出 入,岂非受积秽而成者,钱氏论之当矣。

论日数

[编辑]

“热毒蒸三日,则热运于肌而红斑生。惟红斑生至足 为出齐,不可拘多少,重者遍身,轻者数枚而已。”以红 斑生血疱,血疱起如豆,在肌皮之上,故以痘名焉。血 疱结脓疱,脓疱结痂疕,方为愈也。红点出者,以紫草 饮子欲出,速用胡荽酒。红点出齐之后作血疱。血疱 七日,则当结脓窠,此皆《大略》之言尔。病人虚实不等, 不可拘以日数,但正应病日形证,以为活法。古人云: “热三日而成斑,有热五七日而生斑者,有至十馀日 而生斑者”,但足上有斑为出齐,不可拘以日数也。自 斑至足,有为出齐,出齐之后,长成血疱,血疱七日,当 结脓疱。苟若血疱中,又尚有红斑点相夹而生,则不 可拘以日数,待其皆作血疱为齐,为“血疱当结脓血痂疕,至七日以上,而不结脓血痂疕,此恐毒气内外 贯注倒靥,急与猪尾膏服,则随时结痂疕,故以血疱 出七日为齐。”若七日为期,脓疱血疱出齐,而不结脓 血痂疕,则失其平矣。大抵小儿有病,发热日数稍久, 用药者便当预防为疮疹证。盖热不解而热毒运于 肌中,变为疮疹故也,所以不可不防也。如红斑出齐 生血疱,血疱七日结脓疱,此乃荣卫调和,内外无诸 感冒,方能如期。且如血疱正作之际,遇天令寒暑燥 湿,风火不节,气候异宜,迟速因而失叙,亦不可拘日 数,但以红斑皆为血疱,日为齐,若出血疱七日,病人 气虚,尚有红斑,未能结成血疱者,毒气为未尽,当此 合宜温肌快荣卫药以托之,且以守出血疱七日为 期,脓疱如期结痂疕矣。如当结脓疱而不结,此是毒 气弥盛而不敛,用猪尾膏以解之,此为急务。然猪尾 膏是治毒气盛,血疱胀起,不结脓血痂疕,血热疮毒 能复入心故也,非若外感风寒倒靥,内虚吐泻陷伏 者,更宜详之。

出于心则先惊搐

[编辑]

夫热吐热泻,不可投燥药;伤寒而身热,不可便投凉 药;疮疹发搐,不可投惊药,此皆外同而内异也。《素问》 云:“疮疡烦躁痛痒,皆出于心。”今疮疹出于心,惊搐亦 出于心也。疮疹毒气始作,心火大盛则生风,生风则 惊悸,甚则搐搦,热气蒸盛则烦躁,为疮疹,则痛痒矣。 所以为惊搐,为烦躁,为痛痒、为疮疹数证,心所主者 必备,无一阙焉。如始者毒气蕴于心脏,则惊悸搐搦, 医者不以内外证辨明之,不为疮疹防之,便以银粉、 脑、麝、青黛、朱砂、硝石等投之,则心寒而肌敛,毒气内 伏,是疮疹而惊搐者无由而出也。此证似惊风,用药 当作疮疹防备之。盖疮疹之初,似惊风者多,医者不 审,便作惊风治之,为害不浅。大抵疮疹必有他证相 杂,必先有咳嗽痰涎,心神惊悸,烦躁呕吐,唇红颊赤, 发渴耳冷足冷、脉数舌白。如有此数证,则银粉凉心 药切不可用之,心一凉而肌敛伏,何由运出?又有小 儿平常安乐,皆无疾病,忽然发搐者,必是疮疹,尤当 审谛之。盖毒气内盛,但以发散毒气,如惺惺散、消毒 散、升麻汤、红绵散,兼以快气利小便、祛风等药与服 之。此等药虽未能即效,亦不至败事,乱其次第,待其 热气得泄于肌肤,心气亦自定矣。有风寒与内热相 搏而惊搐者,则各见其证,治之亦如前法,但加匀气 药为妙。《张氏》云:“疮疹气匀即出,快气行即荣卫无滞, 有寒亦散,疮疹当自出矣。”

似出不出

[编辑]

红斑点,隐隐在肌中,似出不出者,此由荣卫有病也。 盖蕴热而生斑毒,非热毒则不能成斑疮矣。小儿所 禀,有虚有实。且《宝鉴》云:“受父精不足者,头骨巨䪿颅 开,母气衰微,肌体虚而肉极”,此皆所禀不足者。大扺 疮疹,缘儿在母腹中,食秽而成蕴热,却能随天气非 节之暖而蒸出,如冬月应寒而反热,谓之冬温;亦有 随春气暄暖而出者,有因他病发热而蒸出者,此皆 发热于外,所蕴热毒随之出于肌中为疮疹。医者不 能防备见其热而攻其热,殊不知因他病蒸发,而其 中有疮子证已存焉者。若蒸既成斑疹而出,使内虚 而无热以应之,故疮疹虽见,则外无壅盛之气而不 得泄,内无由复入。当此之际,其人面“青而恶寒,肌肉 慢而不食,精神昏倦,令疮疹隐隐在肌肤,似出不得 出者,内虚寒也。有身热面赤者,又大便利,小便清,有 此证者,但温中进食,然后荣卫自复,则毒气随多少 出,而不至太过与不及矣。”有人于此,见疮疹出迟,不 能温里,但用发散与之,又岂知内无阳以相应,更发 阳气外出,令疮疹色白,其人必脱。当此反言既出得 甚好,忽然而毙,如此者不可胜数,此为虚脱也,世常 患之。《活人书》云:疮疹出迟者,以活血散用白芍药末, 入酒数点,汤调服之,及人齿散。

出有逆顺

[编辑]

疮疹既出,而有逆顺者三:有时之逆顺,有虚实之逆 顺,有出入之逆顺。且春夏阳气发生,疮疹出之为顺, 秋冬阳气伏藏,疮疹出之为逆,此时之逆顺也。何谓 “虚实之逆顺?大小便秘而能食者,此为实顺也;大小 便利而不能食者,此为虚逆也,此虚实之逆顺也。何 谓出入之逆顺?”起发红活者则为顺,倒靥陷伏者为 逆。此出入之逆顺也。原本阙十一字下者,里虚不能作汗而 解故也。疮疹发热在表结脓痂,必先得其里实,则外 方不陷伏,此简易平直之理,人之通论也。又有禀气 弱而内虚冷,因出疮疹间,大便自利,惧其陷伏,至于 服姜、附、硫黄、豆蔻、锺乳、桂、术等药以助之,至于平安 者固有之。又有内实,皮厚肉密难出,毒气不得宣泄, 至于服大黄、硫石、龙胆、干葛、大青栀子木通石膏服 之至于平安者亦有之。此皆临用则随时变通。岂可 执泥于一曲哉。

出迟有数证

[编辑]

疮疹出迟,有数证,不可不辨:一者出红斑于肌肤之中,红点生为血疱,血疱生脓疱,脓疱结痂疕而方愈。 若红点见至数日而反不出者,此为毒气复陷,其证 危也。盖小儿热毒在内,又遇冬温或春夏暄暖,内外 皆热,郁发腠理,遂为疮疹。始者疮疹出必先为红斑 点,当此之时,或遇天气大寒,肌肤闭密,毒气反伏而 不出,则身凉内躁,面青而烦,或谵言妄语。当此之际, 宜用解肌表出之药,如紫草散、猴梨酒。盖斑毒未甚 出也,发散如活血散之类。又有红斑点方出于外,或 内虚,或食生冷,或投凉剂宣泻,致令脏腑虚冷,不食 自利,亦复陷而不出者,宜用温里之药,盖谓里虚寒 故也,益黄散、活血散、参术丸之类以温之。此红点既 见,不可复入者,但宜温出者一也。二者疮疹已见斑 点,斑点尽生成血疱者,期七日而结脓疱,今一半尚 为斑点,未全皆为血疱,此毒气半出故也。缘疮疹遇 冬温或春月,阳气半暄,其热毒一时随天气运出于 肌中。当其未出,则内外皆热,及其出也,则外盛而里 虚。大抵五行四时寒暑,则从渐而久,非节气之冬温 而夏冷,来暴而去速。小儿为暴热运行,内热出外,天 之暴热一退,令儿外盛而里虚,虚则无阳以应疮疹, 故出迟,令半出半未出也。故半为斑点,半为血疱。当 此必不能食乳,大便如常,小便清白者,宜用半温里 半发表药,如紫草、蝉壳、芍药、葡萄酒以表之,如活血 散、人“齿散”以温之。内虚甚者生寒,寒则大便或溏或 泄,宜理中益黄、豆蔻、丁香之类以温里,里温则气不 消削,气不消削则不伏陷矣。盖胃腑为里,既得温暖, 与肌肤相应,血气温深,方能蒸出也。三者,疮疹既出, 太盛而不出者,寻之脏腑无病,荣卫自和,无诸虚实 寒热为害,但迟迟不结痂疕,而反成血片,甚者至于 内陷。其疮黑靥烂臭,痛如刀剜,由毒气入心,闷乱而 危,此由杂气冲之,房室触犯故也。故仲景云:“疮疹未 生之间,宜烧赤术、猪甲以辟邪气,勿令外人入房,恐 有触犯,最宜防备。”其中纵得安者,亦必瘢痕经年黑 色也。又劳力人、狐臭人熏触,坐卧切忌当风寒,愈而 成疮疥,宜烧黑牛粪贴之,贵速愈而无瘢痕矣。左右 上下安胡荽酒以御汗气恶气,食葡萄以利小便。大 凡患疮疹处,常烧乳香,最辟诸恶气,不可不知。人之 荣卫遇香则行,遇臭则止,故恶气不可不辟。譬如物 理相感,木得桂而枯,雌黄遇胡粉而黑,亦如此之意, 在前人既有所戒,在后人不得不遵之。

论诸热失治变为疮疹候

[编辑]

病有初同而后异,有初异而后同者,此皆物极则反, 势使之变也。若不通而变之,则似是而非;若同而异, 迷而不反者有矣。且伤寒、伤风、伤食、风热,均是热也, 须详辨之。且如“手足指微冷,面青,烦躁而恶寒,左额 有青纹者,伤寒也。面赤而鼻流清涕,手足烦躁,自汗 恶风者,伤风也。眼胞肿而右额有青筋,头与肚俱热, 胸满不食,腹胀者,伤食也。面青红,额正中有青纹,手 掌心有汗,独处不安,时发惊悸,手络肚微动似惊惕, 此惊热也。身热而倍能食,唇红面赤,大小便秘,胁下 汗,此风热也。”夫诸热证则均,究其所以热则异,且诸 证皆热也。故人身无非常之热,亦无非常之冷,但温 和而已。今失于将理,肌肤蕴热,蒸于一身,盖善医者 如此而汗,如此而下,随证渗泄,应手而愈。若用药迟 速失序,当温反吐,疗热以温,则变证百出,蒸为疮疹 者多矣。且前诸证皆热也,疮疹亦热也,热毒蕴于肌 中,失于治疗,皆可变为疮疹。故伤寒则有胃烂发斑, 小儿则有胃热发斑,冬温则有温毒发斑。故初发热 则不同,其蕴热则同,此乃后同而初异,皆疮疹证也。 夫知其始异,不致于变成疮疹者明矣。不知其始异, 致其变成疮疹者败矣。

作搐

[编辑]

“水流湿,火就燥,此势之必至。疮疹本热,热则动心,此 理之自然。”夫心火热而生肝风,肝风旺而克脾土,脾 土受克于中,则上下气不循环,五行之气无以相制, 则心火独盛于上,肺金受火克而无力不能制伏,肝 木热则生风,风火盛而脾土衰,热气相击,动于心神, 心喜为热,神气不安,故发惊也。当此宜泻肝利小便, 风定而斑疹随出。心脏斑,脾脏疹,泻肝则风去,利小 便则心热退矣。风热既定,则惊搐亦自愈矣。昧者见 风火相胜而作搐,不顾疮疹,便用朱砂、水银、黑锡、脑 子、硝石诸般凉药以治之,使已出者反伏陷,则当出 而不能出。盖疮疡烦躁痛痒,皆出于心,心热太过则 搐。古人治大热则利小便,热虽甚不能蕴蓄,为惊搐 之害。今心受热,投以寒凉损心胃药以冷之,则其气 敛,何由而出?况中焦既冷,上焦热愈不降,其热尤甚。 常见小儿患此,误投寒毒药至死者,临终则遍身斑 出,以致不救。盖心一寒,无缘发已在表者,命终气散, 黑靥陷伏,已无及矣。要之,但是治惊,当平肝去风,利 小便,最为要妙。况疮疹在发惊之后。何不谨防疮疹 之败耶。又况治惊者。专用凉毒药。使脾滞心气不降。 尤为惊病大害。况后有疮疹者乎

论疏利

[编辑]

请帮助识别此字。安常云:冬月温暖,小儿至春月必出疮痘,则冬月 预服三豆饮子以解利之。《千金论》云:人之初生,便服 生地黄汁数蚬壳而下黑粪,则无疮疹矣。《外台方》云: “时行暄暖,便服油剂。”又云:“疮疹盛行,恐相传染,煎茜 根汁与服,以解利之。”此皆防微杜渐,见其未兆,间以 疏利为良也。何尝拘于临发热时,然后利之耶?且如 用升麻汤,是治未发已发皆可服。夫未发之意,其为 未见斑点已前可服之;已发之意,其为已结痂疕已 后服。今人咸称《方状》云:“治已发未发皆可服之。”曾不 知禀气厚者则庶几,若受气薄者,则为害不浅,遂使 迟速失度,致于陷伏者多矣。然则小儿禀气厚者,能 食,唇红颊赤,渴水,睡中谵语,或时啼哭,“又遇天气暄 热,易生疮疹,逐时以少药疏利心肺,使热毒皆散,纵 有疮疹亦轻矣。”虽曰小儿纯阳,亦有禀受怯弱,内无 蕴热,虽天气暄热,若面青大小便如常无热者,则不 可轻用解利药,恐反生他疾。故用解利药者,宜审察 虚实可也。盖疮痘属血热,转下属谷气,今言小儿发 斑疮,此热在里而未发者,斑毒未出,则宜疏散热毒, 导引快利,使无壅遏,何尝以转下为法?况疏利与转 下相去之甚远,疏利者,如三豆饮子、油剂生地黄、茜 根紫草汤、升麻之类,又何尝在已发斑之后用也。疮 疹虽有转下之法,非谓疮疹而转下,因生内热,使疮 疹毒气内外蒸郁,恐生他疾,方以疏通之,以平为期。 因疮疹外热,脏腑受热,内外皆热,遂令正患疮疹之 中,大便秘,里急后重,小便赤涩,腹满而喘,渴饮水浆, 手掌心并腋下汗出,谵言妄语,能食,而疮痘不结痂 疕,此是胃中谷气,疮疹热毒蒸蕴,亦热至甚,方可令 大便调过一二次,使里无壅遏之患而已转下虽有 内热,亦不可过利,常因有内热,昧者偶然大利,使内 虚痘疹必陷,反为深害,不可不知。故伤寒下之早,为 结胸,疮疹下之早,为陷伏。或有不问虚实寒热,见出 不快便下之,言疮疹是热毒壅,殊不知疮疹因热而 得出,因虚寒不热而陷,如此为害者甚多。《大扺》治小 儿,纯阳多热毒,固为防疮痘之患,然身不热,斑未出 已前,内有热证可下者则下之。若已出斑疮,疏利在 结疕之后,二者迎合,毒气在脏腑,则宣利之,毒气在 肌肤则疏散,非若疮疹在肌肤,反空泻肠胃之理。又 云:“才觉是疮疹,便宣利使出快。”此恐方宜不同,用药 亦异,若执之以为用,则得失相半。治疾用药,岂专在 于补泻?当随证所宜,斯为活法矣。

论表出与温里不同

[编辑]

疮疹,因热而生斑,此皆因热气藏于肠胃,故因内热 与外热相合,随荣卫运于肌肤,则为疮疹矣。夫外热 者,或感寒,或感风,风热、惊热,皆感外邪而生热。苟失 于治疗,邪气盛则实,实则生热,故为外热也。既为疮 疹,因热而生斑,因寒而陷伏。盖热则出而散,寒则收 而敛,当此温肌表散而已。又热毒正盛,因烦热而食 “生冷,或服凉剂,使胃寒则荣卫流注,循行失度,不能 运化,当此温里,最为宜也。”此则内外之感,当随证渗 泄,或感风寒,闭密腠理,而疮痘不出,或出红点,或血 疱,其肌肤青白而恶寒,鼻流清涕,耳与阴皆热,宜与 表散则可,如惺惺正气散、活血散、红绵散、紫草汤之 类,是表散之药也。其内伤生冷,或服凉药过剂,或吐 或利,此为里寒,急宜温里以救之。其人必大小便利, 腹痛不食,或呕,此宜用理中丸、益黄散、五积散、理中 汤之类。若医者不明于此,里寒不能运出,当温之反 发散;外寒所伏不能出,当表散而复下之。是皆表里 不分,寒温失度,当察其证。

诸疮痘肤疹

[编辑]

“脏腑不同,表里有异,是以疮痘与肤疹分浅深也。腑 属阳,有热则易出,是以名肤疹。”肤疹一出,便如痱疮 细疱,出于肌皮之上,一出而便没。以言肤疹在肌,其 所受气浅,故易出也。脏属阴,有热则难出,其为疮痘, 在肌肉血脉间,必先出红斑,而后生成如痘,故名疮 痘,其所受气深,是以难出也。暴热而便出者必肤疹, 久热而难出者必疮疹。不可不知。

天气暄热即与疏转后有疮疹则轻既出不可

[编辑]

疏利

疮疹所感而未成,既成疮疹而已出,疮疹出尽而结 脓痂,此三者,邪气轻重,表里先后不同,用药亦异。《方 书》云:“才觉是疮疹,便与疏转,即轻者。”大凡用药之意, 是疮痘便与疏转。盖冬究观天气暄暖,至春夏阳气 发生,两热相合则生病,或婴孩,或童子,内藏蕴热,天 气暄暖,即唇红颊赤,又渴饮水,咳嗽痰盛,睡中惊悸, “此皆热气所作。”以意推之,脏腑蕴热,春夏必发疮疹, 以药疏利脏腑,热气既去,纵有疮痘亦轻,此冬时便 当即解之。今人不然,见红斑已出,热毒在表,复转下 之,是表热不除,胃气太虚,无以运行荣卫,毒气辄伏 入里,则多危毙矣。但既成疮疹而已出,是红斑见时, 切不可疏转,其热气已在表故也。既结脓疱者,是毒气已出而未结痂疕,恐毒气再入脏腑,馀毒为害,却 宜疏利之,则不生他疾矣。以此观之,疏利在未发疮 子之前,及已愈之后,不在疮子正发出时利也。

已出诸证不一

[编辑]

响应,桴影逐形,动则随之。病有证,药有性,用则应之。 如虚补实泻,未尝不愈也;泻虚而补实,未尝不危也。 “疮疹本蕴热毒于内,及其发也,体热则血脉敷荣于 外,要在血气温深,胃气盛壮,水升火降,然后热不能 伏藏,随血气以流于肌络,结疮痘而出,岂一证可拘? 有胃虚不食而出,或吐或泻,不食可见也,则宜温之。” 有荣卫虚弱不能出者,恶寒,面青白,肌肤软慢,似出 不出者,是荣卫弱也,当和其荣卫,如活血散可也。有 已出被风所感不能出者,或发热,或狂言,或风搐,或 遍身青紫纹是也。当发散,如“惺惺散、僵蚕散。”有已出 而服冷药,或食生冷而内寒沉伏不出者,则令疮黑 靥,潮热啼哭,或白色腹胀,口气目闭,四肢微厥,如《人 齿散》,理中汤可也。有出甚,被秽气所熏,触则成血片, 烧乳香如胡荽酒可也。有悮,服表药过多,遍身变成 一片,谓之斑烂者,宜安养之,如六神七珍散、内补散、 双和汤可也。有正出盛,服凉心药,沉伏在里,发心寒 战靥伏者,如丁香、豆蔻、姜、桂、当归、附子可也。有本虚 少用药大发之,出得正盛,忽然气脱者,此里本虚也, 如丹砂养气、理中、益黄等可也。有出毒气弥盛,内外 通遂,无阴气所感,但血疱灌注结痂疕不成者,七日 已上,猪尾膏证是也。其证各异,宜细辨之。

论热毒所起之由

[编辑]

“热毒伏于脏腑,则蒸于肌肤而成疮疹,非热毒则不 能出。或感四时非节之气,或感外寒相搏于荣卫,邪 气盛则实,实则生热,因热而成斑;或伤食滞于中焦, 心气不下,隔热而斑生;或心热甚则生风,风盛搐搦 如惊痫而生斑”,是皆热有所起之由,其热至极,动脏 腑之热而成疮疹也。则五脏各见一证,且呵欠烦闷, “肝热也;时发惊悸,心热也;乍凉乍热手足冷,脾热也; 面目腮颊赤,嗽嚏,肺热也。肾居下焦,不受秽,无诸证, 但疮黑者属肾也。”良由不谨风冷,或因过利内虚,毒 气伏陷归肾,则变黑色靥黯。世皆言疮疹是热,此人 之通称也。因热而内外相蒸,两热相合,阳喜归外,热 蒸而出。昧者不察,见疮疹发热诸证已见,便与疏利, 殊不知疏转当时未觉为害,后因疮子出盛之时,胃 气因疏而致虚,不能运出,使人不觉,是先疏转为害, 则因内虚为倒靥,为不食,为下利,为昏倦,变证百出。 不知所遇之初,因疏转为害,而疮疹出迟,医者不察, 当此又增发散,更或下之,愈增重困,因此又救之不 善,他疾必生。殊不知伤寒因身热而下,早为结胸。伤 寒身热固不可下,疮疹毒气已发在表,尤不可疏转。 固言小儿因身热耳冷、尻冷咳嗽,辄用利药,毒气入 里则杀人。因知伤寒身热为汗解,疮疹身热为疮疹, 为血疱,为脓疱,为痂疕而方愈,则疮疹又不宜利,甚 于伤寒身热不可下,无以异也。其疮疹有宜利者,在 合下证详论之矣。大抵疮疹是热毒,非热则不能出, 疮子有大热者,当利其小便,有小热者,当解毒,是亦 利其热也,何必须转利反虚其谷气耶?故知疮疹是 热毒,锉其热则疮疹反不出,为陷伏,为害更深矣。

已出不可服油剂

[编辑]

冬严寒而反温,小儿阳盛而阴微,无阴以制之,则热 停于胸膈,令儿头发竖直,饮食以减,此伏热之兆,便 宜解之。服油剂随时便服,预以防之也。如《千金方》论, 人之初生,服生地黄汁一蚬壳,则不害疮疹。庞氏论: 冬月天气温暖,小儿至春阳气发生,必发疮疹,宜预 服三豆饮子。常论疮疹未发,服升麻葛根汤。此皆未 见红点时先服以防之,岂是身热斑生而用者?且油 剂三豆饮子、升麻汤是皆预用之。或是冬月应寒而 反热,名曰冬温。前人推度之,小儿纯阳,至春阳气发 生,与伏热相搏,必作疮疹,故随冬温时以服之,又何 尝见斑点时服耶。《千金》论人之初生,服生地黄汁数 蚬壳,终身不患疮疹,此为知几,尤预于未然者。若斑 点已出。则不可服油剂矣。

有发出有温出有解毒

[编辑]

病之在人,所得有轻重,善用药者,能使病重者即轻, 病轻者即安,故仲景谓之“随证渗泄”,最为活法。且疮 疹身热而烦躁,喘满脉促,有诸疮疹证,不见斑点,其 热未退者,以麻黄等汤以发之。若已出斑点者,即止 后服,不尔再服,此表发出之也。或禀受虚寒,脾胃怯 弱,或服冷药至多伤于脾胃,令儿手足逆冷,脉息迟 细,大便溏而小便清者,炮干姜炙甘草汤,豆蔻、丁香 参术药,可选而用之,此温里使令自出也。或疮疹出 后有馀毒者,下利黄赤脓血,身热而渴,当以薤白汤 与解之。于斯三者,或发或温或解,能审而用之,疮疹 可保无虞矣。

虽有热证大便如常过则不可再下

[编辑]

“事物以中为正,脏腑以温为平,故过热太凉,皆非所宜。脏腑有热者,则大便数日不通,热蓄血聚,壅遏不 行,势必增剧,不得已而下之,若或悮下,为害不浅,故 大便如常”,是内无蓄热,切不可再下。此前人言之谆 复者,盖警策后人,使无悮尔。《方书》论五实证,人能食 而大便闭,脉大发热无汗,又有热证相兼,都可下之。 又论“五虚证,令人不能食,呕吐,皮寒脉细,大小便利, 则宜补之。”以此而观脏腑,既已如常,则知里无毒热, 若下之者,岂不为重虚者乎?大便既如常,有大热证 者,但利其小便,则虽热亦不能为害矣。常观病者大 便不濡泻,有虚证用温药而愈者有矣;大便濡泻,又 用下药而愈者,未之闻也。虽或有之,是食积。或冷热 不和。互相为害。但半补半利。去其食积。分其冷热。此 非正下者也。

不可妄发妄下

[编辑]

一物具一性,一性有一。用药之性,或补或泻,或表或 下,或散或敛,既各不同,若能以所性施之所用,用之 当,则逐时而病愈,故《钱氏》论发散转下,皆称“不可妄” 者,恐其用之不当尔。且疮疹诸证俱见,及斑点既生, 若无内外寒热虚实者,但安养之,待其所蕴多少,任 其自然,则无太过不及之患。如此,非为当时不生他 证,亦病后易于将理。今人则不然,才疮疹斑点方出, 不顾所蕴轻重多寡,心速而惟恐不出,故用药表而 出之,服以紫草蝉退,副以人齿猴梨,并与酒面芫荽, 无所不试。曾不知毒气遇药发之,则一为十,十为百, 百为千,千为万,千万之变,合为一疮,《方书》称名“斑烂。” 至于五内七窍皆有,重者为之不救,轻者为声哑为 目疾。为斑烂。为闭耳塞鼻之患。又有用表药过多。疮 表则盛。里无阳气以应之。为虚脱者多矣。此妄表者 之过也。大抵疮疹已出。方赖热气逼其毒气以出。出 则无郁遏壅闷之患。其热者。原本阙则利其原本阙六字其 毒将宽矣。原本阙七字疮疹是热,无时进凉剂,致于耳气 虚羸,令儿胸满腹胀。又且下之,致内虚,毒气入里,则 杀人甚众,此不善下之过也。钱氏称“不可妄发,妄下” 诚不诬矣。要之治热以温,凉而行之,未至于冷;治寒 以温,未至于热,当从其渐而已。合下合发,各有其证, 《别论》又详具矣。

发热有时则应脏腑知其斑疮疹水疱脓疱

[编辑]

谷空而响答,形动而影随,举此而得彼也。故《钱氏》云: “热应时而出。”是见热而知脏腑明矣。且以一日而观 之,寅卯辰时热者,属肝,为水疱;巳午未热者,属心为 斑;子丑寅热者,脾疹也耳。肾不受秽,无证,但出疮疹 变黑属肾;申酉戌时热者,属肺,为脓疱。观其热发有 时,亦知疮疹之所本,是亦即前《录》后之先见也。

蕴热斑毒

[编辑]

人之将理,失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故冰厚三 尺,非一日之寒;蕴热而斑毒,非一日之热,皆积微成 著也。大抵小儿自然阳盛而阴微,况朝夕饮啜热乳, 兼重衣温厚,帏帐周密,则伤皮肤,害血脉,疮疡发黄, 是生多疾。此蕴热而斑毒者,表里皆受热也。宜预服 升麻汤、消毒散、紫草汤、油剂为良。又有伤寒发斑,为 感寒毒,失于解利,邪气盛则实,实则热,热毒而斑生。 遍身如被蚊蚤所啮,不作疮疱起,但赤斑点者,此五 死一生之证;作黑点者,九死一生之证。名曰“发斑”,非 疮痘之比,皆称曰“斑”,故因而及之。疮痘有数证,疹起 如痱,疮随出随愈,此名麸疹,其毒轻;疮痘如豆,水疱 如泪而青,小脓疱有脓而大,其形各异。又有心斑脾 疹。五脏各有所主。不可不知。

已出未匀

[编辑]

人之平居乐逸,则心神安静,气体和平。及其病则阴 阳偏胜,盛衰虽不同,故令虚实不齐,是以疮疹已出, 不能遍匀。前人治法,透肌解毒而已。使毒得出,肌透 消解,气既无壅遏,则自然出匀也。用“必胜散”、快毒丹 令出快,紫草饮、胡荽酒、红粉丹,自然匀顺也。

未发令内消

[编辑]

前人于疮疹,防微杜渐,无不尽其意焉。见小儿遇天 气温热,或身温恐发疮疹,遂以犀角、玳瑁二味磨汁 与服之,以茜草煎汁与消之,则未发者令内消,已发 者亦能解利,使毒气不致太盛。或有伏热疮疹未出, 四肢微热,饮食似减,头发干立,或时额多微热,宜服 《生油方》最佳。

发热而痛

[编辑]

痒为虚,痛为实。又云:诸寒为痛。又云:内快而外痛者, 为外实内虚;外快而内痛者,为内实外虚。是以《圣惠 方》云:“痛者言其通也。”则痛为实可知矣。今疮疹身热 而痛,是时行寒热所感,未能解也,故用麻黄汤水解 散以解肌,汗出寒热自已,疮疹亦无阻矣。

出不快

[编辑]

病之始末不同,深浅各异,疮疹之出不快者非一端, 用之当随宜而已。凡疮疹红斑点出,日数未尽,其内 实而肌热者,宜疏利之。若自利者,当温里。斑点见齐, 血疱结起迟者,实热,大小便秘,渴而腹胀者,宜匀气解毒。甚热者,宜利小便。虚而自利者,宜温里调荣卫。 盖血疱出甚,亦令小儿内虚故也。自血疱作脓疱,脓 “疱不结痂疕者”,当此毒气已出在表,但解馀毒而已, 故出迟名同,出迟先后之序不同。医者当辨毒气在 表在里,若虚若实,补泻调解,随证治之,此是正疮疹 证,无诸内外邪气所感者也。若患疮疹中说有所感 冒,则治疗不同,且疮疹正出,遇时令寒暑燥湿风火 不节,则脉证与居常相异,用药则不同,尤当消息。且 正患疮疹中,暑气大作,则或烦躁而咽痛,或喘满而 作渴,此乃暑气与疮疹表里热气并遏,壅滞而出不 快,宜与白虎汤、荆芥散。如出疮疹中,遇天气暴寒,令 儿肤腠秘密,寒气结聚出不快者,宜用麻黄正气散 之类。又有疮疹正出,烦躁饮冷过多,或悮服凉药,使 胃冷无以运行荣卫,致中满则上下气不升降,出不 快者,宜用理中汤、姜黄散、活血散。至干下痢者,硫附、 豆蔻之类,皆可选而用之。又有疮出正盛,内外热气 壅遏,血蓄结聚,令儿能食,腹胀不大便,烦躁而渴,手 掌里有汗,喘满出不快者,此由毒气与心火贯注,无 阴气以敛之,宜用乳香猪血膏、紫金散、猪尾膏以饮 之。或疮疹正出,被恶冲触房室,触犯禁忌,或狐臭人、 劳力人气触著,令出不快者,宜烧猪甲、赤术、乳香,常 烧令气不绝,仍上下安胡荽酒以御之。是以略举其 数证,方书但云“出不快”而已,皆在随所得之由变通。 若大小便秘,气壅遏而出不快出者,钓藤紫草散。气 涩出而不快,以脱齿散、活血散。倒靥者,以紫金散、如 圣散、开花萝卜煎汁与服之。蝉退甘草散、猪血乳香 丸、猪血麝香丸、木星饮、紫草膏。疮疹已出,热滞喉舌, 生疮,懊闷气喘,烦渴多睡,精神昏塞者,以透肌散主 之。伏热在胃,腹胀便赤者,四圣散。疮疹不出,伤寒不 语,干野人粪散。瘟毒既发,痘疮不出者,地黄豆豉散。

面青者逆

[编辑]

《素问》云:“内藏心肺,声色彰明。”大凡病在脏腑,其证皆 见于外。所以疮疹病而烦躁面赤者,心也;面黄体倦 者,脾也;面青多怒者,肝也;喘嚏面浮而白者,肺也;面 黑善恐,欠耳骫手足厥者,肾也。此五脏有五色,常与 寸口尺内相应,其不相应者病也。又曰:色之与脉,当 参相应,其不相应者病。今疮疹属心,令人身热烦躁, 惊悸面赤,皆属于心,其赤者顺。今面色青,是色不与 病相应,为不顺也,当更察外证防备之。故《素问》云:“色 以应日,脉以应月。”今疮疹临时观之,岂不以色应日 也?疮疹当唇红顿赤而反青色,其为病实者必生风, 大小便秘而燥渴者实也,虚者必下利不食,四肢厥 者虚也,各宜用药预制之。

身热而脉反迟

[编辑]

脉数为热,脉迟为寒,此最验也。数热属腑,迟寒属脏。 今疮疹在表属腑,而外发热,脉反迟而属脏而为寒, 是脉不应其病,阳病而得阴脉也。宜当温之,以活血 散、当归散、人齿散之类。脏寒下利脉迟者,以甘草干 姜汤、豆乳散之类。盖得胃气既温,营卫以和,则或汗 或疹而解矣。其脉迟者,是胃气虚冷,营卫不足故也。

非微汗则表不解

[编辑]

用药之法,贵简而当,则病重者轻而危者安。且疮疹 证虽蕴久热,然发斑之际,必因天气暄暖,或感风寒 而发热,或惊热,或伤食而热,因热而生斑疹。斑未出 者,方其初发热,得微汗散之后,虽为斑疮亦轻,此非 微汗则表不解也。其证令人身热头痛,鼻中壅塞,咽 喉不利,咳嗽目赤毛焦,皮肤紧而脉数,此皆热极为 疮,痘虽顺而出,毒气亦不轻。议者始以微汗解散,其 毒渐轻矣。如水解散、控心散、麻黄汤等主之。如斑点 已出,则谨不可用此法。盖自然出快,则不可表,表之 则成斑烂。又有用发散,随汗为白珠子,或出小红疮, 亦因汗而毒气随散,不可不知也。

既出不尽透透而不长血疱

[编辑]

疮疹既出,隐隐在肌肤,不尽出透,尽透而不长血疱, 此皆脾胃虚,荣卫怯弱使然也。良由一时被天气暄 暖,诸暴热壅而成斑点,斑点既出,无阳气以应之,故 令在肌肤隐隐而不出也。当此则先和脾胃,以行营 卫,营卫既暖,毒无所容则出矣。故前人用人齿散、活 血散,皆暖荣卫以发之。发之斑未出者,用乳香猪心 血丸,出而不尽透者,以猪血、麝香涂手足心、唇上,最 为要妙。或以紫草散之类,并脱壳散,皆随寒热虚实 而投之。又有当出被外风寒所逼而不能出者,其人 必鼻流清涕,头痛,宜以解利药随证温散也。又有被 风寒所逼而不能出,其人必鼻流清涕,头痛发热,宜 以麻黄汤解利之。

未出可下已出不可下出已定当利其大小便

[编辑]

毒气在里,疮疹未出者可下;毒气在表,疮疹见斑点 已出者不可下。如已出定结脓窠,尚有热证见者,当 利大小便。此犹恐里有馀毒不尽,因而生疾,其大小 肠主出而不纳,有馀毒可利之。前人一动一静,必有 至理存焉

发有微盛

[编辑]

凡是疮疹证而热,数日疮疹不出,进退皆难,诚可虑 也。便欲大发之,惧其疮太稀而成斑烂,成倒靥,不发 之又无以散毒热,故方书论“始以微发之。”“微发之而 不出即加药,加药不出则大发之”,大发之后,或出不 多,或无斑疹,脉息和平,无他证者,即疮疹本稀,不可 更发也。以此思之,皆是用药有渐,发散不至太过,庶 不至不及。亦用药之善也。

热在表不可疏转

[编辑]

毒气在表宜散,在里宜下,此为不易之法也。今疮痘 热在表,却用疏转其里,是表里不分,是故前人于一 言一字,无不审之。其在表宜散,在里宜下,其疮疹是 热毒在表,每每妄下,虚其里,则至于夭伤多矣。殊不 知伤寒身热在表者不可下。故《活人书》论疮疹身热 耳冷、尻冷咳嗽,辄用利药,即毒气入里,杀人尤甚刀 刃疮疹。固有下者。自有可下证。别具其详矣。

出太盛

[编辑]

疮疹出太盛而面黄,大便黑色,烦喘燥渴,或腹胀,此 为有瘀血在里故也,宜以“犀角地黄汤。”及治疮疹中 鼻衄吐血,毒气未尽,有馀瘀血,皆可服之。然出得太 盛燥渴者,服甘草散;其未出者,亦可服之。烦喘甚者, 以麻黄汤。痛而者。入麝香服之尤妙。出遍者。以 “紫草饮子为妙。”

伤寒与疮疹同异

[编辑]

《伤寒》,男体面黄,女面赤增寒,各口中气热,呵欠顿闷 项急也。疮疹则腮赤燥,多喷嚏,悸动昏倦,四肢冷,伤 寒当散,疮疹当温平匀气,面赤腮赤之不同,又有诸 热证蒸为疮痘,虽始终各变,当随证而治之,不可泥 于一曲。

未能辨认服升麻汤已发未发用胡荽酒

[编辑]

善治病者治于未然,不善治者治已。然昔人论升麻 汤,未能辨认,间可服之,是疮子未发未见斑点之前, 可以内消,所以服之。若已发见斑点者,不可服,盖升 麻汤性大寒故也。已发而服升麻汤,是以出齐结痂 疕之后,方服解馀毒也。往往人未知此,见斑点既出 而后服之,令肌凉而反不得出,为害极多。用胡荽酒, 则曰“已发未发,皆可服之。”胡荽辟一切恶气冲触外 护之用胡荽酒者,以胡荽渍酒洒于床帐左右上下, 可辟恶气,疮疹正宜用之,非升麻汤之比。故知升麻 汤未辨认间服之,能消诸蕴热,而解毒于未然,及斑 已见,则当以和平药安养之。升麻、葛根性大寒,疮疹 既出而服之,则反使寒弱为出迟,为“寒中,为陷伏。”小 儿禀受实者庶几。或所禀怯弱者,最为大害,不可不 知。故方书有直言“疮疹可下者”,有直言不可下者。人 之禀受不同,方宜又异,岂可执于一偏而不知变?且 北方冬月,则风寒冰烈,南方除夜,天气温和,花卉亦 发,万物亦应,时丰四季,皆无毒热酷寒之害。以此观 之,所禀既异,所治亦殊。在临时通宜而用之。不可下 与可下。自有证候。故执一者乃医之病矣。

气匀即出快

[编辑]

《难经》云: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故气主呴之,血主 濡之。濡,软也。气行即血随而行之,气滞则血壅之。故 张氏论:“疮疹气匀即出快。”盖脏腑既有蕴毒,方其壅 于肌肤,热喜散而出为疮疹,热亦不能复还,营卫周 流,血气流注,则出而无阻。盖气匀即出快,此其义也。 或有结抟,或里有食,滞于中焦不化,或外寒所感,皆 令壅遏不通。故气既滞,则血不流,何由而出。当此不 能审察之,则至危毙者有矣。能使气匀行而不滞,疮 疹无不出者。

疮成脓疱烦躁

[编辑]

疮疹之发有渐,当审次序可也。若先后失序,轻重失 时,敛散不得其宜,则必见差悮矣。夫斑疮疹始作而 未出者,当疏利令轻也。既出而成血疱,当令营卫升 降,调脾胃令不冷不热。“及其将作脓,毒气正甚,大肠 不通者,润以通之;大便自利者,温而固之;小便不通 者导之。及其结痂,则解散其毒,此治之大体也。”且疮 疹作脓,是血疱结造也。心者主疮疡,主烦躁,当其作 脓,毒气已出,未得净尽,则毒气应心而燥生矣。若血 疱作而烦躁,此热毒欲散未散之际,但解热毒而已。 宜用豆汤解之,以黑豆煎汁放温,徐徐与饮之。

身热耳尖脚梢冷腹内痛成块

[编辑]

病有似是而非,若同而异者,盖肢体冷而腹痛者,此 毒气在里,若不能审谛,必作极寒治之,反以热药为 害。原本缺六字不问身有无寒热,肢冷腹痛,必大便自利, 倦卧恶寒,今身热肢冷,腹痛,大便不通,盖热毒在里, 则热甚而发厥,伏热深而疮疹不能出者,宜以蝉蜕 末煎水服之,而已出者,亦可服之,无害毒气得泄,则 四肢温煖,腹痛自止矣。前人论腹痛有虚有实,肠鸣 自利而腹痛者为虚痛,是冷也。腹满而不大便者为 实痛,是热也。今腹中痛而不大便,又身热耳尖冷,脚 冷,为疮疹证明矣。又有疮疹始发,腹中有块而痛,医者不能详辨,多作食积下之,至于夭亡者多矣。

爱护将理

[编辑]

“小儿鼻塞,摩顖以通之;营卫不和,洗浴以通之;腠理 空疏,粉末以密之。”此皆外可以通肌也。及其疮疹既 作,血肉作脓痂,肌嫩未实,诸气可通,恐恶气有所触 犯而入,故《制方论》使爱护而为防备计,故云:“已出未 出”,切忌见杂气冲触,兼劳人及狐臭人熏之,尤忌房 劳人相近。未愈者,不可当风坐卧,如当风即成疥癣 也。若疮疥脓疱出,可烧牛粪灰贴之,则速愈而无瘢 痕也。及左右上下不可缺。胡荽酒能御汗气恶气也。 若能食者,时与葡萄食之,为其能利小便,及取出“快 如穗”之义。若斑烂脓痛甚者,以干净黄土细罗以傅 之,仍数数食蜜。若势轻者,则以芒硝和猪胆调涂疮 上,勿令动著,直候疮痂落也。有大请帮助识别此字。疮发不通。卧席 以麦麸垫卧将息。不问已发未发。皆可烧乳香于房 室中。令气味不绝。辟一切恶气。

手足冷腹中硬为疮疹

[编辑]

脏腑已有伏热,而感外风寒以击之,此阴阳相搏于 营卫,轻者在腑为疹,重者在脏为疮痘。若手足梢冷, 尻阴冷,腹中硬痛者,是疮疹证。或有惊证者,由蕴热 动心,切不可悮投惊药,若惊药悮投,则毒邪内攻,其 疮不出,便至危殆,或出后为倒黡,但服平和匀气发 散药必愈。

疮疹未见乃可疏利

[编辑]

凡婴童患疮痘候,“初觉似伤寒,面色与四肢俱赤,壮 热头疼,腰背痛,足多厥冷,眼睛或黄或赤,脉息但多 洪数,绝大不定,小便赤而大便多秘”,才觉四肢色候, 虽是疮疹,未攻皮毛穴出者,可便服饵,匀和脏腑,疏 利毒气。若疮痘已结在皮毛穴间,微微自出,即不可 疏利也。或有脓水者,却可疏利也。盖热毒已在外,恐 里有馀未解,则可疏利也。疏利宜黄连散、青黛散、当 归散。

石壁经论疮疹歌

[编辑]

小儿疮疹候偏多,咳嗽痰涎作久疴。热候心神如怕 物,惊时羊眼白番波。认目看灯睛有焰,吐来气逆又 相磨。十岁梦中如发搐,唇红脸赤疏交罗。汤水心烦 头满热,耳冷脚冷发无过。舌上有如粟米样,定知三 日发交瘥。此病未来宜早疗,莫将凉药与伊摩。细辨 形证为妙用,只将平药以调和。

辨刘氏论转下张氏论用药

[编辑]

刘氏云:“初虞世所著《必用方》,大有益于世,惟疮疹云 当转下,悮人甚多,缘方宜不同,所禀虚实有异故也。 盖小儿疮疹转泻,则内虚,毒气不能运出,复攻于里, 陷伏多致夭伤。张氏论用药,疮疹服惺惺散,次服人 参羌活散等。如壮热未退,切不可通利大便及温热 药,恐令疮疹不出。”二人之论,与初虞世之论,皆未可 “执,须在临时。可温则温,可下则下,皆有可温可下证, 别具详之,学者宜通变用之可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