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0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三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三卷目录

 金山部选句

 金山部纪事

 金山部杂录

 金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一百三卷

金山部选句[编辑]

宋僧性嘉《重游金山》诗:“景多人立海东面,天近鸟飞 云上头。”

明僧道隆《题金鳌峰》诗:“万古中流为砥柱,应知造化 有奇功。”

僧通问《题慈云阁》诗:“江光雄压高低势,山色晴开远 近眉。有梦不生缘自寂,无尘可碍眼何疑。”

《金山志略对联》:“七层天欲尽,八面景皆空。”远色带 孤屿,虚声涵殷雷。乡连江北树,云断日南天。山 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天晴秋见海,山润午生云。 孤峰屹立昂天柱,万舰奔流破海涛。门前一水 常来绕,屋后三山不断青。檐花半落岚光重,木叶 乱鸣江雨寒。平分沙界空中色,横截蛟龙水底天。 齐梁栋宇金山寺,吴楚乾坤铁瓮城。天开图画 孤峰秀,地涌楼台万泒新。《江水涌光》,涤尽逐流凡 气;《巍山耸极》,顿开超世旷观。屹屹孤高,回狂澜于 既倒;淊淊东下,竖砥柱于中流。洪流东注吐长江, 烟波万里;积水北潮吞大海,雪浪千寻。《金塔》冠金 山,直上九重擎日月碧涛凌碧汉,还从万里驾风云。

金山部纪事[编辑]

《金山志略》:梁天监二年,武帝梦神僧告曰:“六道四生, 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大斋以拔济之。”帝觉,问诸沙 门,无知者,惟志公劝帝广寻经论,必有因缘。帝即遣 迎大藏经,置重云殿,积日披览,创制仪文,三年而成。 乃建道场于金山寺,命诸沙门依式修设。僧佑律师 宣文,大彰感应。

《镇江府志》:“祐律师姓俞,世居建业。生数岁,入建初寺, 瞻礼踊跃,不肯还家。深精律部,武帝及临川王知祐 年老有足疾,舆入大内,为六宫请受戒。天监四年,奉 召来金山,证明水陆仪文,所征祥瑞多极盛。十七年, 年七十六而化。有律学诸部行世。”

《丹徒县志》:“唐上元中,刘展叛江淮都统李烜悉锐兵 守京口待之。展乃自上流济,袭下蜀,犯昇。上元二年 正月,田神功使范知新等将四千人自白沙济,西趋 下蜀,自将三千人军于瓜洲,济江,展将步骑万馀,陈 于蒜山。神功以舟载兵趋金山,会大风,不得渡。还军 瓜洲,而知新等兵已至下蜀,展遂败。”

《镇江府志》:“唐灵坦禅师,太原之文水人,姓武,则天太 后族孙也。母夏侯氏。初妊坦,梦神僧授以宝鉴,光莹 然曰:‘以此寄汝,善保护之’。成童,博通三教诸书,长为 僧,大历间来润州之金山。”

《神僧传》:“唐大历八年,灵坦禅师卓锡金山。山北有毒 龙穴,常吐气如云,近者多病或毙。师居之,毒遂灭。”师 在江北,异迹甚多。

《丹徒县志》:韩滉建节润州,时,李希烈反。滉乃闭关梁, 修坞壁,起建邺,抵京岘,楼雉相望,以为朝廷有永嘉 南狩之事,造楼船战舰三千,柁以舟师出海门,大阅, 至申浦乃还。时陈少游在扬州,以甲士三千临江大 阅,滉亦总兵临金山,与之会。希烈陷汴州,滉择锐卒, 令裨将王栖曜等进讨,将良弩数千夜入,矢及希烈 坐幄,惊曰:“润州弩手至矣!”遂不敢东。

《镇江府志》:李赞皇居廊庙日,有奉使京口者,托取中 泠水,其人醉而忘之,泛舟至石头城方忆,乃汲江水 归京献之。李饮之,叹讶非常,曰:“京口水味有异于顷 岁矣,此颇似石头城下水。”其人谢过不隐。

裴头陀,生而胎素,颖异不群,唐河东裴相国休之子 也。休作文送其出家,行头陀行,精炼形神,清斋一食, 来润之金山重兴殿宇,北岩有蟒,头陀入洞禅观,蟒 遂去。得金数镒,助修建。寺成,竟莫知所之。

《金山志略》:“山有佛寺,建于晋太宁中,名泽心寺。至唐 有裴头陀断臂立誓重开山焉。”

《稽神录》:“光启中,金山寺西石矶上有异兽,状如牛,无 角,色黄而毛长可数十丈,引首望城中,久之,复回顾 广陵寺,僧观者渐多,乃跃入水,波涛汹涌,如众车马声,移刻乃止。”

《金山志略》:咸平初,泽心寺僧幼聪献山图,诏遣内侍 蓝继宗赐大藏经。祥符五年,诏改山名“龙游。”天禧五 年,又遣内侍饰佛像,给钱三百万,市木修寺。寺僧求 表旧名,诏山曰“金山”,寺曰“龙游。”

《镇江府志》:“昙颖,达观禅师嗣谷隐聪,住本州因圣寺, 后乃住金山。嘉祐四年除夕,命侍者持书别刁景纯 学士曰:‘明旦当行,不暇相见’。景纯大惊曰:‘当奈何’?复 书诀别。中夜,候吏报润州驰书,船将及岸。颖欣然,命 挝鼓升座,叙出世本末,长谢众僧,各勤修勿怠,曰:‘吾 化当以贤监寺’。”次补下座。读景纯书毕,众僧拥步上 方丈,颖跏趺,挥令各远立,良久乃化。五年元日也。 《金山志略》:宋元丰中,本山巅五色霞光,夜起达旦始 灭。

了元佛印禅师,姓林,饶之浮梁人。生时祥光上烛,风 骨爽拔,异常孩提,发言成章,多合经史,闾里称“神童。” 少长,才思俊迈,博古今典籍。为僧嗣开先暹法,云门 宗也。宋神宗赐金钵,住金山。

佛印禅师游京师,天子以高丽所贡磨衲赐之。客有 见而叹曰:“呜呼善哉,未曾有也。尝试与子摄其齐衽, 循其絇络,举而振之,则东尽嵎夷,西及昧谷,南放交 趾,北属幽都,纷然在吾箴孔线蹊之中矣。”佛印笑曰: “甚矣,子言之陋也!吾以法眼视之,一一箴孔有无量 世界,满中众生所有毛窍,所衣之衣,箴孔线蹊,悉为” 世界。如是展转,经八十反,吾佛光明之所照,与吾君 圣德之所被,如以大海注一毛窍,如以大地塞一箴 孔,曾何嵎夷昧谷,交阯幽都之足云乎?当知此衲,非 大非小,非短非长,非轻非重,非厚非薄,非色非空。一 切世间折胶堕指,此衲不寒;铄石流金,此衲不热;五 浊流浪,此衲不垢;劫火洞然,此衲不“坏。云何以有思 惟心,生下劣想耶?”《苏轼闻而赞之》曰:“匣而宝之,见衲 而不见师。衣而不匣,见师而不见衲。惟师与衲,非一 非两。渺然视之,虮虱龙象。”

苏子瞻以怪石供佛印,佛印以其言刻诸石。苏子闻 而笑曰:“是安所从来哉?予以饼易诸小儿者也。以可 食易无用,予既足笑矣,彼又从而刻之。今以饼供佛 印,佛印必不刻也,石与饼何异?”参寥子曰:“然。供者,幻 也;受者,亦幻也;刻其言者,亦幻也。夫幻何适而不可?” 遂举手而示苏子云:“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 詈人,人莫不怒。同是手也而喜怒异,世未有非之者 也。子诚知拱戟之皆幻也,则善虽存而根亡,刻与不 刻,无不可者。”苏子大笑曰:“子欲之耶?亦以供之。” 《丹徒县志》:歌者袁绹尝从东坡与客游金山,适中秋, 天宇四垂,一碧无际,江流澒涌,月色如昼,遂共登金 山妙高台,命绹歌其《水调》歌头曰:“月明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歌罢,公自起舞。

《金山志略》:苏子瞻过润,留寺数日。一日值佛印禅师 挂牌与弟子入室,子瞻至方丈见之,印云:“内翰何来, 此间无坐处。”公曰:“‘暂借和尚四大作禅床’。印曰:‘山僧 有一问,若答得即便请坐,道不得即输腰间玉带’。”公 欣然曰:“便请。”师曰:“山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居士向 甚处坐?”公不能答,遂留玉带,印却赠以云山衲衣,公 《乃赋二绝》云:“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会 当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此带阅人如传舍, 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真相称,乞与佯狂老万 回。”

《苏东坡文集》:“宋张安道自翰林学士出守滁州,一日 入琅琊山藏院,呼梯,梯梁得匣,发之,乃《楞伽经》也。恍 然觉前身,乃知藏僧写《楞伽》未终而化,即续书残轴, 笔迹宛然如昔。元丰末,苏轼过南都,安道出此经授 轼,且以钱三十万,使镂板印施江淮间。轼曰:‘此经在 他人犹为希世之宝,况于公乎?请家藏为子孙无穷’” 之福。金山主僧了元谓轼曰:“印施有尽,若书而刻之, 则无尽。”乃为书之元使侍者晓机走钱塘,求善工刻 之板,以为金山常住。乾道中,主僧宝印,即轼写经处, 扁曰“楞伽室。”

《金山志略》:元丰末,子瞻得请,归耕阳羡,舟次瓜步,以 书抵金山了元曰:“不必出山,当如赵州接赵王。”元得 书径来,东坡迎笑问之,元以偈答曰:“赵州当日少谦 光,不出山门接赵王。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作一 禅床。”

元祐间,了元禅师住金山,静夜东望,忽见焦山西北 五色霞光,上烛星汉,亘夕方灭。因即于方丈构妙高 台,潜对其地。今址在山畔,而为层峦掩蔽,焦山不可 望而见矣。

《梦溪笔谈》:金山佛印,与人谈笑间化去。吴人郑夷甫 闻之,喟然叹曰:“既不得寿,得如此去,夫复何憾哉!”乃 从僧授《楞严》,忽有所省曰:“死生之理,我知之矣。”后预 知时至,沐浴更衣,屹然立化。

《镇江府志》:克勤,佛果禅师嗣五祖演,晦堂尝称之曰: “临济一宗属子矣。”后见演,与语,演皆不应,因出不逊语,忿然去。演曰:“待尔热病时方思我。”克勤至金山,有 寒疾困极,追绎演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间,即归”五祖。 病愈,寻归。演一见而喜,令参堂,即入侍者寮。方半月, 会部使者解印还蜀,诣演问道。演曰:“提刑少年曾读 《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祇要檀 郎认得声。”提刑应喏喏。克勤适归,侍立次,问曰:“小艳 诗提刑会否?”演曰:“他祇认得声。”克勤曰:“祇要檀郎认 得声。他既认得声,又何不是?”顷忽有省,遽出,见鸡飞 上阑干,鼓翅而鸣。复自言曰:“此岂不是声?”遂袖香入 室,呈一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 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演曰:“佛祖大事,非 小根劣器所能造诣。”遍谓山中耆旧曰:“我侍者参得 禅也。”建炎初,住金山,适驾幸维扬,入对,赐号圆悟大 师。时堂上僧一十八人皆大彻,因名大彻堂云。 别峰印禅师嗣华藏民,湖州人,姓李。幼通六经,从德 山清剃度,后居金山神游《水府》。

《金山志略》:高宗南渡即位,二年正月,诏金山住持克 勤入对行在,称旨大悦,赐号圆悟。又奉旨住维扬雍 熙寺。上问“居金山如何,勤曰:‘金山在大江中,臣僧老 且病,愿归林野,以保馀年’。”复敕住江西云居寺。时大 慧杲亦过金山省觐,后数百年虽有主席,不及复整。 《清波杂志》:韩蕲王在镇江,一日抵晚,令帐前提辖王 权至金山,仍戒不得用船渡,恳给浮环,偕一卒至西 津,遂浮以渡登岸。寺僧叵测,疑为鬼神,诘得其详,以 手加额,因指适所历处皆鼋鼍穴曰:“官既不死,他日 必贵。”权后果建节。

《丹徒县志》:建炎三年,高宗亲阅水军于镇江登云门 外。九月,遣制置使韩世忠控守圌山。四年四月,兀术 由广德破临安,世忠自秀州移师镇江待之,先以八 千人屯焦山寺,以邀“其归。兀木遣人约日会战,世忠 遣偏将三百人伏金山龙王庙中,又遣二百人伏江 岸,遣人于舟望之,戒之曰:‘闻江中鼓声,岸兵先入,庙’” 兵继出,金人果有五骑趋龙王庙,庙中之伏先鼓而 出,五骑振策而驰,仅得其二。有一人红袍玉带,既坠 复跳,驰而脱。诘二人,云“即兀术也。”既而大战,俘获甚 众,又获兀术之婿封龙虎大王者舟千馀艘,金人终 不得济。

《龙舒净土集》:宋进士虚中王日休,一日附舟至镇江 间,缺水不能行,乃于金山借四经,即阿弥陀经也。欲 校勘刊板广行。举笔之时,右手有风疾,其指自掉,写 字非便。后乃举指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数声 祷告,乞除风疾,以成写此经。祷于空,指遂不掉,以至 终帙无恙。以此见佛与菩萨,只在目前耳。

宋文文山《指南录》:“二月二十九夜,予自京口城中间 道出江浒,登舟溯金山,走真州,其艰难万状,各以诗 记之。”

《金山志略》:元至治中,僧应深即寺之右建大阁焉,上 严万佛之像,下肖五百罗汉之容。文宗潜邸之日,登 是阁壮深,缔构雄伟,出帑金成佛像以赞之。至顺中, 深奉佛像以进,上曰:“‘阁中万佛已庄严乎’?对曰:‘像具 未完’。”即出内府宝钞五万缗赐之,名其阁曰“万寿。” 明别峰禅师洪武初奉敕住山,尝赴京贺万寿圣节, 寓鸡鸣寺,太祖亲临寺,赐诗曰:“命驾鸡鸣访老禅,知 师昔日住承天。幼年参学心犹切,晚岁修持操愈坚。 莲发性天香馥郁,月澄秋水玉团圆。一毫照彻三千 界,何必藏身北斗边。”

《镇江府志》:明太祖擒伪吴戴院判,时泊江岸金山僧 法诚朝见,应制献诗曰:“贼寇临京口,王师出海边。四 方喧动地,万姓独瞻天。笳鼓惊栖雁,旌旗耀战船。生 擒五千士,齐唱凯歌旋。”上喜赉之。

永乐中,僧道澜创毘卢阁及两廊。洪熙改元,葺大悲 殿,新梵像。正统十一年,寺毁。明年,都纲弘䨙重建。是 岁,敕赐藏经,侍郎周忱建库贮之。主僧宁谖重葺“大 彻堂”于中泠亭侧,悟心堂于妙高台下。景泰中,郡守 白仲贤重构“留云亭”于山之绝顶。弘治八年,安贤建 五圣阁于毘卢阁之南。

宣德初,金山以赋重役繁,僧皆散去。有司以是事闻 于巡抚,巡抚召谕之曰:“僧民一理也。今或不得其生 而去者,必有故。汝其图之。”于是群寮相议,以为“废兴 之机,存乎其人。诚得勤能之僧以主之,则其废斯兴 矣。”乃聘澜师来主寺事。师奉命唯谨。既入寺,即以事 佛为己任,举废为急务。晨夕拳拳,如有所失。忽遇宦 “臣尚公义携师至阙下,恳陈寺之重役颓苦。又得地 官尚书兼署兵部夏忠靖公具本复奏,蒙赐优免。师 遂谢恩归寺,涤心焚修,赏其勤,戒其惰,僧佃有再犯 不悛者,悉摈斥之。于是上下劝惩,捷如影响。兹山之 胜,焕然改观。特构永安堂,以招后进。”按:师字文海,苏 之常熟人,号拙庵,住浙之阿育王奉“旨迁金陵之天 界,系别峰印禅师法嗣。后由承天复迁金山住持。丙 辰正月二十二日,沐浴更衣,趺坐而化,寿六十有九, 腊四十八。后有剃度弟子三人:弘䨙、弘演、弘滋,升任都纲。滋传永奫,奫传安吉。吉之传子孙不绝,崇祀法 荫,代不乏僧。纲其文海之功,有光于后,故名永安。” 《丹徒县志》:“明英宗复辟”,命擢前日谏官得大体者,俾 知大郡。林鹗得镇江,至郡,立清风大节祠于郡学,祀 范希文、陈少阳、陆君实三贤,访境内先贤之后,俾入 乡塾。镇江漕河经孟渎颇险,言者请凿河,自七里港 引金山上流通丹阳以避之。鹗以道远多石,且坏民 庐墓,言于上,“请按京口插甘露坝故迹,因而复之,以 通舟楫,春夏以插,秋冬以坝,则道里近而工力省。”大 吏从其言,民果称便。

成化中,僧雪堂于金山阅藏,本郡熊守为助粮。一日 疾终,熊独坐衙内,忽见雪堂竟入私室,顷报曰:“室人 产一男。”命吏往金山探问,而雪堂是日时沐浴,已入 灭矣。

弘治十六年七月十八日夜,僧安议卧听江上龙舟 竞渡声,起视,惟见空中火色荧煌,自西船声绕寺而 去。明旦,安北渡,遇覆舟之溺。

《王文成年谱》:王阳明年十一岁时,其祖竹轩携往京 师,过金山寺,翁与客酒酣,拟赋诗,未就,阳明从旁赋 曰:“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 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客大惊异,复赋蔽月山诗曰: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 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金山志略》:“嘉靖六年七月初一日,夜至三更,忽闻霹 雳一声,房屋皆震动。天明但见灵观阁外金柱楼板 上擗破里半面楼板下擗破外半面。观者皆异其事, 莫测其理。”

僧师一,号无二,丹徒人,姓朱氏,主甘露,戒行精严,为 法门梁栋。明初谒太祖于行在,以诗献云:“天人西来 乘赤龙,手持宝剑青芙蓉。出师百万皆英雄,四方上 下云相从。斩蛟射鲸沧海中,须臾日出扶桑红。波平 浪息天无风,归来奏凯登九重。斯民有赖歌年丰。祝 圣寿比南山崇,邦家永永垂无穷。”时有守戒法澄者, 京口吴氏子,主金山,行高能文,亦以献诗称旨。 僧一宗,名德乘,广陵房氏子。年三十,有以奸事诬之 者,自腐以明。遂出而参学四方,遍游天台、南海、少室、 五台。已而居金山大彻堂饭僧。郡守秀水锺某请住 鹤林,规复千馀年,已废古刹。万历十七年冬,合掌语 众曰:“今有二人求见,勿令入吾室,老僧今日无暇矣。” 顷果有二人至,止之不入,跪俟门外,忽闻歌诗曰:“泥 牛才出海,木马又嘶风。欲解个中语,山重水又重。”歌 罢,端坐而逝。

《镇江府志》:金山多有异人至,但人未能辨之。孔承宠 初住藏殿,书补残经,一僧至问曰:“汝书经费自何出?” 孔曰:“自办。”僧袖出丹砂数两曰:“此养成熟砂,三分可 成一两。”语毕即去。时有僧楚山者,素好此术,偶见问 之,求少许试为之。孔平日极恶此术,置砂于佛座,令 僧自取去,因是僧每自炫其能点化。有大理卿某,闻 “僧名,聘去,欲得其诀,恶其秘,不肯授,遂闭之一室,饿 而死。”

《金山志略》:“江有一老鼋,夜窟甘露港,日窟金山岸下 以就食。时有一僧与鼋狎,客欲见之,僧辄击鱼,呼之 即起,其身四裾,水蛭聚吮。僧用钳拔出百条,鼋快开 口,作声如笑。夫物之与人狎也如此。”

前马头有二僧同提灯出,恭见江面有一人上岸夺 灯,一僧先见即回避,一僧与之相夺。相夺者病故,回 避者幸免。

崇祯四年,大江漩涡中突起一兽,如水牛相似,逆流 上行,风波汹涌,久之方没。

溥、无际住持金山,性慧博记,士大夫至,必曰“金山主 人。”尝建毘卢阁祖师殿,及修陂塘坝闸,以利寺业。赋 役之免,多其用力。

全体庵能诗。重建“吞海”、“中泠”二亭,学士黄淮书扁,“保 定侯留玉带。”

金山部杂录[编辑]

《偃曝谈馀》:“金山中泠泉又曰龙井,《水经》品为第一。旧 尝于波险中汲,汲者患之。僧于山西北下穴一井,以 给游客,又不彻。堂前一井,与今中泠相去不数十步, 而水味迥劣。”按泠一作零,又作《太平广记》:李德裕 使人取金山中泠水,苏轼、蔡肇并有“中泠”之句。《杂记》 云:石碑山北谓之北“钓者馀三十丈”,则中泠之外, 似又有南零北者。《润州类集》云:“江水至金山,分为 三泠。”今寺中亦有三井,其水味各别,疑似三泠之说也。

《金山志略》:“金山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丹辉碧映,揽数 州之奇于俛仰间,而下有蟠龙之宫,神灵之府,实天 地间一奇绝处也。”

金山之胜,非独据江瞰海,并楚之冲而演吴之要地。 其浮江之槛,负崖之屋,椽摩栋接,环山四出,有以夸 天下者也。

润州大江本与杨子桥为对岸,瓜洲乃江中一渚耳。 潮水昔通扬州城中,唐李绅诗云:“鸬鹚山顶片云晴, 扬州城里见潮生。”大历后,潮始不通。今瓜洲与杨子 桥相连,自杨子距江三十里,瓜洲以闸为限,虽杨子 桥亦不至矣。

李龙眠画子瞻《照容,弟子由赞佛印像》,亦龙眠笔也, 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自题曰:“心似已灰之木,身 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

金山一名获符山,亦名头陀岩。按《记》谓“因李锜奏而 易名。”然建中间,扬州陈少游以甲士临江,韩滉总兵 临金山,与少游会,则建中时已名金山,非自锜始。梁 天监四年,即金山修水陆会,则金山之名,殆非始于 建中明矣。

金山据海上游,而兹亭据山绝顶。当夫日月踊出,如 金丸跃冶,闪烁激射,沉影浮光,变态无极。若乃阴霾 雾雨、天水苍茫,上下元同,如鸿濛一气,混沌未分。时 或长风骤来,惊涛黏天,怒波排空。山根摇而欲浮,地 势振而若飞。恍如神鳌扬鬐,岛屿腾跃。凭栏俯视,目 眩心颤。海之大观,于斯为极。旧有亭曰“吞海”,嗣山曹 公始复之。

《偶谈》:东坡大风,留金山两日,云:“塔上一铃独自语,明 日颠风当断渡于湖。”诗云:“塔上一铃语,湖头三日风。” 用东坡语也。

《冷斋夜话》:舒王宿金山寺,赋诗一夕而成,长句妙绝, 如曰:“天多剩得月,月落闻归鼓。”又曰:“乃知像教力,但 渡无所苦”之类,如生成。山谷在星渚赋道士快轩诗, 点笔立成。其略曰:“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及一杯 水,愿得青天化为一张纸。”其笔端三昧,游戏自在。 《青箱杂记》:宋翰林苏绅公尝题金山一联云:“僧依玉 鉴光中坐,人踏金鳌背上行。”时公方举大科,识者以 “人踏金鳌背上行”乃荣入玉堂之兆,已而果然。公位 止于内相,岂亦诗之谶耶?

《金山志略》:“扬子江心水号中泠泉,在金山寺傍,郭璞 墓下,最当波流险处,汲取甚艰,士大夫慕名,求以瀹 茗。”

东坡诗云:“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 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盖《游金山》与江神指 水为盟耳。

邵半江《题陈图南小像》云:“磐陀石上净无尘,岳色江 声共此身。莫怪吴侬浑不醒,百年俱是梦中人。” 梅圣俞“山形无地”接一联绝妙,尾句有味。孙又有句 云:“结宇孤峰上,安禅巨浪间。”可以埒然移之落星湖 心,亦无不可。

《图经》元虞集记云:“南徐古治,限大江之堧,受众川之 委,东趋而将至于海。其浸汪洋以无涯,其流舒肆而 莫止。拳然屹立江中以迎其冲者,金山也。”

《名胜录》:金山滩濑下,多鼋鼍窟宅,每溯洄顺流,噞喁 沉浮,或近或远,出没浪花间,颇类驯扰可玩。故子瞻 诗有“扣澜见鼋鼍,扬首意自得”之句。

《诗话》云:“金山留题甚多,而佳句甚少,以地胜难称也。 惟张祜为古今绝唱。《青琐集》谓孙鲂‘结宇孤峰上,安 禅巨浪间’”,可以相亚。然移之“南康落星,永嘉江心”亦 可。而杨蟠“天末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王平 甫又讥为庄宅牙人语;惟王介甫“天末海门横北固, 望中沙岸似西兴”,始为中的。又孙鲂“天多地少,过橹 惊涛”二联,诚亦可喜,鲂高自许负。其末云:“谁言张处 士,诗后更无人。”

《丹徒县志》:唐白乐天守杭,江东进士多奔杭取解。时 张祜、徐凝俱至,祜曰:“‘仆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佳 句’?祜曰:‘《甘露寺》诗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金山 寺有‘树影中流见,钟声隔岸闻’。凝曰:‘善则善矣,奈无 野人句云:‘一条界破青山色,千古常如白练飞’。祜愕 然,凝果获选’’。”

吕祖谦曰:“久客江湖,不见伟人。昨至金山,见滕元发 乘小舟破巨浪来,巍然使人神耸。”

陈亚少卿,维扬人,善诗什,滑稽尤甚。尝遇蔡君谟于 金山僧舍,酒酣,君谟题句屏间曰:“陈亚有心终是恶。” 亚即索笔对曰:“蔡襄无口便成衰。”

《金山志略》:客有问此山何以名金。有云:“昔裴头陀开 山得金,故名。”客笑曰:“若然,则银山是得银,锡山是得 锡也。”殊不知此出自佛书。大地外有香水海以萦之, 海水播溢无常,天帝设四大七金山,浮游于海以镇 定之。以此山似之,故名之,又何疑哉?

“金山”,从北岩下一穴,能容人出入,中空洞而上数丈石床如案。一洞大方二丈,四面风生,不可久留。 金山中泠水,比他水每瓯重一钱,腹泻者饮一瓯顿 止,煮茶无宿垢。

《江心龙门水》深二百丈,似与郭璞墓相连,实不连,势 亦孤绝也。

金山居大江中,迥然孤秀,诗意难尽,故孙、张诗为第 一。罗隐亦云:“老僧斋罢关门睡,不管波涛四面生。” 客又问何为浮玉,此出《仙经》,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 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似之,故赠名也。 杨升庵云:“郭璞善地理,凡遇吉地,必剪爪发以瘗之, 故郭璞墓所在皆有。”

自张祜吟诗后,诗人阁笔,孙鲂复吟一诗,时号绝唱。 然鲂诗不及祜,如“惊涛溅佛身”之句,寺何其低而小 哉!末句仍自惊衒。即“天多剩得月”一联,亦未为至,以 其亦可用之落星也。

燕华君《题金山寺》诗云:“涛头风卷雪,山脚石蟠虬。” 杨升庵云:“唐人韩垂《题金山》诗,当为第一。”张祜诗虽 佳,而结句“‘终日醉醺醺’,已入张打油矣。”

中泠井中梯可下,须冬涸时乃可。大可数丈,高可二 三尺。以手扪银杏树根直立,不知下至何处乃止。 《金山》有一巨蛇,色黑,其大如斗,人常见横于山巅,或 践之,动而去,必不伤人。

金山部外编[编辑]

《神僧传》:“宝志公,金陵人,姓朱,少出家。宋大始初,事多 僻异,居止饮食无常度,执锡杖跣行街市。齐建元中, 更多神奇,所言无不验,士民敬事之。武帝怒其惑众, 收系狱。忽景阳下,更见宝志同七僧分三处应食,因 召侍,寻颇敬事之。祈雨,雨降食鱼,鱼忽活。已而奏帝, 撰《水陆仪》文。天监中,诏志同祐律师于金山大会,实” 金山开山之祖。

《金山志略》:唐咸亨中,长安法海寺英禅师夕坐方丈, 忽异人来谒曰:“大觉寺吴僧义济藏金山水陆仪文 盍,愿往求之,于山北寺修设。”言讫而隐。英遂访义济 而果获焉。遂设大会,广济孤爽。

《丹徒县志》:“唐若山刺润州,好方术,𬬻鼎侵用府库官 钱市药,遂遇异人授炼形法,与宾僚同游金山,自中 流隐去,有遗表留郡中几案间。明皇省表异之,命优 恤其家,又召其弟若水与内臣赍诏寻访未得。后二 十年,有若山旧吏自浙西奉使淮南,于鱼市中见若 山鬻鱼于肆,睨其吏延入陋巷中华第,哀其久贫,以” 铁二十挺化为金遗之。

佛印山居有老僧与沙弥夜礼《观音经》,忽一夜现丈 六金身,俨然是活菩萨。

《夜话录》:欧阳文忠公宿采石渡,夜闻相呼之声,舟尾 忽应曰:“参政宿此,不得擅离斋料,幸为我带来。”公疑 之,至五鼓,岸上驰骤有声,舟尾又呼曰:“斋料如何?”行 者答云:“道场不净,俱无所得,主者已降之罚矣。”公愈 异其事。后游金山,以告寺僧,僧曰:“半月前,都城钱邦 宁诣寺设斋,方第二筵,其妻乳卧,少顷腥风灭烛,众” 骇其异。公询其日,“正宿采石之夜也。”

《金山志略》:“明景泰甲戌,郡守白公命住持弘䨙宁谖, 作亭于顶。或曰晦冥之朝,风雨之夕,云气往往停留 其上,故名曰‘留云亭’。”

金山都纲弘䨙,戒腊孤高,成化三年二月十一日涅 槃,托生南京柳千户家。四岁方言,忽曰:“我是金山寺 弘䨙僧官。”其父异其事,令家人至金山询问。使曰:“其 生时正是䨙公入灭之期。”及长,送能仁寺出家,胎素 比昔尤善。

《金山》江中有毒龙。变幻百出。船由真州渡。必欲渡此 江。“须大祭乃得,否则必覆。”后以佛力遣去。

金山有一片水银,大于席,月下或将曙,飞集僧屋,忽 不见。偶一夕,夜月初上,时有山人孔承宠,见所积芦 柴上一席如银,近而视之,即飕然飞去。惊问山中僧, 始知之。

往有高僧呼龙曰:“汝能见身乎?”龙即见头如山。僧曰: “汝能大,却不能小,能入吾钵中乎?”龙即入钵中。僧曰: “汝能出乎?”龙百伎莫能出。僧因与之说法,开其毒恶。 龙请降以听法。今封顺济龙王是也。即本山伽蓝之 一。

金山塔时放舍利光,游客与僧频见之。

金山居僧及借寓之客渡江必无倾覆之患,闻神龙 常默为呵护。

《镇江府志》:“昔有僧号长溪,不知姓里,往来金山,多神 迹。入定天女散花,出定龙子擎钵,神异在山颇多。” 《金山志略》:“江天阁一老僧,号无碍,司一山,晨昏钟鼓, 寒暑不辍,常持金刚经。偶渡江落水,止淹半身,乃诵金刚经之力也。”

金山伽蓝最灵,每夜巡山。偶有房僧酒醉行凶,往殿 前过,即拿进重责二十板,遂推出其殿门,仍闭如旧。 其僧从此改过修行。后受《华山戒》者,不知其终身何 如也。

禅堂有僧觉源夜出经行,忽见山上灯笼火炬,执事 仪从,如上司行状。遂避于廊庑间,窥其何往,竟回伽 蓝殿,不见踪迹。自云:“莫是梦耶?”身心惊悸。走归,白其 所以,始知有龙神常出巡山。

永安桥中,夜分有一青脸大人,徐步登岸,至廊庑间, 见有众人至,复回桥下江而去。

枕江楼老衲号江楼者,虔书《华严经》。是日,客多回互 不下楼,竟至黑夜。其笔放光,满楼皆明。有沙弥呼:“老 太,夜了何不下楼吃饭?”及举首,遂深黑矣。始知笔生 光,尤加敬信。

大彻禅堂僧古灯厨下一童不知何来,年二十,见人 惟笑。至斋时堂前歌舞,不知所歌何言,与之言世外 事,始肯点首,知其为异人。后沭浴坐化。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