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3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三十二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录

 雁荡山部汇考

  图

  考

 雁荡山部艺文一

  游雁荡记        宋王十朋

  雁山观石梁记      元李孝光

  游云峰洞记         前人

  暮入灵岩记         前人

  灵岩二奇记         前人

  大龙湫记          前人

  宿能仁寺东庵记略      前人

  游惠上人开西谷记      前人

  雁荡山记          前人

  秋游雁荡记         前人

  重游雁山记        明戴澳

  雁山观大龙湫记      邹迪光

  雁山图记          陆深

  游石佛寺          黄绾

  游散水崖记         前人

  雁苍山志序        崔秉镜

  雁山图赋          秦文

  书台荡日记后       杨文骢

  书石梁雁宕图后       徐渭

 雁荡山部艺文二

  雁荡山         宋吕夷简

  游雁山          王十朋

  雁荡宝冠寺        赵师秀

  雁荡山观瀑布      元李孝光

  雁荡           吴元梅

  雁山夜坐         赵廷松

 雁荡山部纪事

 雁荡山部杂录

 雁荡山部外编

 南雁荡山部汇考

  图

  考

 南雁荡山部艺文

  南雁荡山记        明蔡芳

山川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雁荡山部汇考

[编辑]

温州府城东北之“雁荡山” ,

雁荡山,一名雁宕山,高四十里,周凡数百里。山有百 馀峰,三十岩、十谷、八洞。但自岭外视之,无异他山。及 入其中,而谷邃峰叠,奇怪万状,行者弗能遍焉。真所 谓“天下第一秀”也。

雁荡山图

雁荡山图

[编辑]

按《梦溪笔谈》:“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谱未 尝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 之,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 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唐僧贯休为《诺矩 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濛濛”之句。此 山南有芙蓉峰,下有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荡 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顶上有大池,相传以 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又有经行峡、宴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 山水,游历殆尽,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予观雁荡诸峰,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 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 击,沙土尽去,惟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 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音漕去声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崖 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 顶之地。而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 此类耳。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 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 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 不足怪也。

按《方舆胜览》:浙东路瑞安府雁荡山,在乐清县,叙山 云:“此山数百里,谷邃峰叠,行者不能遍,分而为东西 谷,列而为十八寺,始有驻足之地。能仁寺今为雁山 第一刹,灵岩寺所擅奇怪,为雁山第一峰。又北有白 岩,石溪九折,仙桥跨焉,斯山之奇也。”

按《三才图会雁荡山图考》:“雁荡山在乐清县东九十 里,此山天下奇秀,南有芙蓉峰,下有芙蓉驿,前瞰大 海,顶有大池,下有水潭。诸峰皆峭峻险怪,上耸千尺, 穹崖巨谷,不类他山。”

按《潜确类书区宇部》,雁荡山,在乐清县,山顶一湖,方 可十里,水常不涸,春雁归时,多宿此,故名。其山诸峰, 峭峻险怪,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 谷中则森然干霄焉,凡七十七峰。昔人谓“谢灵运癖 于山水,搜奇剔隐,靡所不至,独失一雁荡焉。”岂胜地 显晦,亦自有数耶?至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木,始 有物色此者,而《雁荡》之名遂著。

按《图书编浙江诸山考》:“雁荡山在乐清县东九十里, 高四十里,东联温岭,西接白岩,南跨玉环,北控苍山。 顶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山有东西内外谷,东 外谷之峰五,东内谷之峰四十有八,西内外谷之峰 各二十有四,建寺一十有八,各有殊名,皆宋以来好 事者所命名也。”又有大小龙湫,大龙湫在西谷,自石 壁绝顶泻下,高五千丈,随风旋转,变态百出。小龙湫, 在东谷,从岩溜中飞流而下,高三千丈。又上有龙湫, 在大龙湫上数里,飞流悬泻,亦数百丈,山岩壁立,中 有穴可居,人迹罕至。其始由著竹涧、白若岭而来,故 皆谢康乐所从入雁山处也,今为官道。此行则出岭 店至水际,见西山对峙,中带流溪,曰石门潭。循潭而 南,越数里,已渐觉可览。结山之麓,有僧抱石,石方整, 似经函,望之俨然僧人面壁也。缘山而行,抵石梁洞。 梁亘洞前,两垂磬折如门。洞亦潇潇,未为奇绝。旧有 寺,今圮下。渡溪逾岭,岭故康乐蜡屐所曾至,因名“谢 公岭。”稍前,见所谓“灵峰寺”者,寺废不存,有一僧迎拜。 途次,遂导行,指点诸胜。两山夹溪,俱壁立耸矗。有迎 阳、灵芝、沉船、翔鸾诸峰,环匝左右,种种逼真,不独形 肖。其中有洞,拔起山巅如笋,远视洞口仅一线,至则 可并肩以入。蹑级直上数十仞,有平砥,设诸佛罗汉 像,僧穴石以居。洞前五石屹立,名“五老峰。”出而循山 绕溪,迤逦曲折,过响岩。岩圆突如冢,两傍皆石,山峭 峙,若隧开障列。每游人鼓乐其中,辄铿鍧镗鞳,传声 互应。试之果然。山顶有将军,抱石巍然,介胄士倚柱 箕踞焉。俄僧一人持香迎道如前,抵灵岩寺。寺有殿, 殿数楹,攲颓莫蔽风日。山侧为小龙湫,潺湲有声。周 视诸胜,不减灵峰,而景尤丛聚。峰则钵盂展旗、双鸾 蟾蜍,《天柱障》则石屏平霞;石则僧拱含珠,若帆斯扬, 若堵斯垩,如舞如削,如镂如蹲,高下倚杖,争相斗妍 妒巧,呈秀效灵,令人应接不暇。由殿后登崔巍,观龙 鼻水洞亦峭拔。石罅中一道,鳞鳞起,色碧绿异常;外 视之,穹窿如脊,相传为龙身。攀阶行洞内,陟龛穷处, 见一爪狞狰,下踞地前,鼻如悬壶状。鼻分二小孔,有 水,时滴沥清洌,可涤目翳。内有小亭,坐而外眺,三女 峰当其胸。出而下瞷,独秀卓笔二峰承其足。此外更 有安禅谷、天聪洞,亦称其奇特幽窈。又前则为马鞍 岭,岭为雁荡山,东西二谷岐界。沿长冈,跻峻坂,遥睇 连云峰。观音岩、道松洞,皆凭轼可挹。更进,则为大龙 湫矣。所从入境,有剪刀峰,突兀平地,高数十百丈,如 剪之一折。转而近视之则若柱,故亦名天柱峰。山旋 绕如障,名“围屏幛。”深邃杳冥,方至湫处,烟霏雾陨,变 态恍惚,乃知上有龙湫,为雁荡,宽阔广五六十亩,堤 岸葑草蒙茸,雁所栖集。流五里许,入龙潭。潭广方丈, 为湫口,而瀑所从注。其东崖有庵,为诺矩那尊者观 瀑坐化之所,今祀其中焉。

按《浙江通志·山川考》:“雁荡山在温州府乐清县城东 九十里,岩峦奇怪,凡数百里,谷邃峰叠,行不能遍。分 东西谷,列十八寺。其始宋太平兴国元年,永嘉僧全 了游至荆门,遇天竺僧,言:汝缘在浙,当得名山,有诺 矩罗尊者道场,数适当兴。诘其所,曰:‘地以花名,山以 雁名,中有龙湫晏坐峰,此尊者栖锡处也’。二年,归至 乐清,问村曰芙蓉,山曰雁荡,因感悟结庐,名芙蓉庵四年,僧神朗继居近谷曰安禅谷。天圣九年,僧文吉 又居山之东,曰碧霄庵,迹始尽显。其峰凡百有二。” 按《温州府志·山川考》:“雁荡山在县东九十里,岩峦奇 怪,凡数百里,谷邃峰叠,行不能遍。分东西谷,列十八 寺,其峰凡百有二,曰连珠,曰灵犀,曰狮”子,曰《山冠》,曰 石表,曰《立戟》,曰《羽人》,曰《射垛》,曰《含珠》,曰含翠,曰《朝阳》, 曰芝草,曰《二仙》,曰《招贤》,曰宝冠,曰宝簪,曰石镜,曰凤 凰,曰香炉,曰伏虎,曰天冠,曰五云,曰双穴,曰常云,一 名“灵府”,曰紫极,曰栖凤,曰华阳,曰《戴仁》,曰戏龙,曰群 凤,曰回鸾,曰石龟,曰《朝阳》,一名连云嶂,曰琼台,曰石 笋,曰卧龙,曰凌霞,曰瑞鹿,曰《抱儿》,曰《狮子》,曰《石碑》,一 名《紫薇》,曰《剪刀》,曰《立笋》,曰《削玉》,曰《卓笔》,曰《天乐》,曰《宴 坐》,凡四十七峰,俱西谷,曰《双鸾》,曰《宝印》,曰《峣阙》,曰《小 卓笔》,曰《独秀》,曰《重楼》,曰《茶炉》,曰《石指》,曰《天柱》,曰《展旗》, 曰《招贤》,曰《狮子》,曰《伏龟》,曰《蛎齿》,曰《石碑》,一名“石屏”,曰 《天冠》,曰《总角》,曰《童子》,曰《金鼎》,曰《莲花》,曰《迎阳》,曰《石燕》, 曰《碧霄》,曰凌云,曰朝天,曰五云,曰双穴,曰橐驼,曰戏 狮,曰犀角,曰香炉,曰双鸾,曰倚天,一名“独秀”,曰凤凰, 曰超云,曰丹筀,曰象牙,曰玉蟾蜍,曰芝草,曰虎蹲,曰 龟子,曰药杵,曰架海,曰朝阳,曰佛掌,曰鼓槌,曰覆船, 曰卷螺,曰钵盂,曰“三贤”,凡四十九峰,俱东谷。曰石佛, 曰狮子,曰双峰,曰双鸾,曰药杵,俱南阁。其谷十,曰西 外谷、西谷、东谷、水帘谷、新月谷、安禅谷、会贤谷、东外 谷、南阁谷、北阁谷。其洞八,曰石梁洞、石佛洞、道松洞、 天聪洞、龙游洞、罗汉洞、新月洞、碧霄洞。其岩三十,曰 梅雨,曰天柱,曰白雨,曰火焰,曰童子,曰文英,曰宝陀, 曰观音,曰橐籥,曰注会,曰石相,曰楞严,曰神迹,曰文 会,曰栖真,曰神王,曰石脐,曰“修道”,曰“赤石”,曰“腾波”,曰 “侍郎”,曰“巾子”,曰“散水”,曰“隐仙”,曰“石佛”,曰“仙岩”,曰“读书”, 曰“纱帽”,曰“悫头”,曰“曝书。”

雁荡山部艺文一

[编辑]

《游雁荡记        宋》·王十朋

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山名“雁荡”,最为造物所惜,秘于 万古,而显于本朝。山中绝境,皆庐于佛子。开辟经营, 必其徒之有道力者,驱龙蛇虎豹魑魅魍魉而有之。 权舆数椽,侵寻万柱。如全了之庵于芙蓉,今为能仁; 行亮谷于安禅,今为灵岩;文吉庵于碧霄,今为灵峰 是也。山之内外,招提无虑二十馀所。问其经始与废 而复兴,无非有道力者焉。山之东有岭曰“谢公”,世传 灵运好游山,而不知有雁荡,䗶屐穷幽,至此而返。去 岭而北若干里,有山曰白岩,水曰“仙谿。”去岩而北若 干里,有王子晋仙桥。子晋遗迹,在吾州者三:一在永 嘉,二在乐清,兹其一也。寿圣院在白岩之下,峰耸而 奇,水清而驶,松竹蓊然而深,盖诺矩罗驻锡,王子晋 飞仙,谢康乐登临啸咏之所,宜幽人逸士逃名晦身, 修真学道者徜徉乎其间也。

雁山观石梁记      元李孝光

[编辑]

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 故人万里外。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 来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履。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 望见山北口立石,宛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 方僧自襆被者,客辗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 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起地上,如 “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 空嵌,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 著霜正红,始见谓踯躅花,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 煮茶醅酒,客至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 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 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 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 岩下宿也。

游云峰洞记         前人

[编辑]

自石梁南出五百步,折而西行,过谢公岭,岭东居人 多谢姓,故名。或曰:“地旧属临海郡,谢灵运为临海开 山适至此,人因以名之。”既渡,缘涧南石路,欲登观罗 汉洞。于篁竹窥见水西大石壁下有谷若竖橐。家僮 扶过涧,入谷中,见谷口石崭然下垂,如悬户卷然中 抱如怀璧。坐其下而啸,如语瓮盎中。从洞下入寺,未 至,见道旁有石潭,方丈而深莫可测。仰视潭南上有 山,孤起如偃芝;北上有山,离立平地上如骈笋。稍入, 始见两大石相依如合掌,入天数千丈。从合掌根入, 两旁植石阑,直上千步,乃至掌中。望见山峃中青天 如悬一片冰。旁设大士一,罗汉十八,设应真像悬崖 上五百,然皆为人缘。取持去,空遗土坐,如燕巢栖崖 上。岩罅泉水下滴,喞喞如秋雨,鸣屋檐间,令人大呼呼声绕洞中,不即出,泉坠半,未至于地,为声所轧,则 飘吹衣冠,草木尽湿。家僮戏驰石阑中,脚顿道上,石 渊渊作鼓声。既下出,家僮守橐者私自更守,窃登之, 顾见主者皆已下,即击罗汉绳床傍小钟,钟声奔谷 中,如鸾凤行,鸣半天上,倚杖听,不可去。谷中恒有云 气,所舍亭曰“看不足。”

暮入灵岩记         前人

[编辑]

出灵峰院,偶坐涧水南。客有言:“雁山信多奇,然岂复 有过于此者?”予为言山之峭刻瑰诡,莫若灵峰;雄壮 浑庞,莫若灵岩。峰言锐,岩言大也。予适小疲,倚大树 坐甚恬。客闻灵岩亟欲往,即起,促不得休。前是一日, 行五里,辄止舍,是日会已暮。顷刻驰十里,到寺,天正 曛黑,及阶举头见巨石孤立如人俯月出,正悬东南 “角,星象累累下垂,四旁客胁息不可上,如游鱼噞喁, 以身为浮游,在灏气上也。入坐佛宫南阶上,正视见 其面。进升堂,倚石夹室,则旁睨其胁。夜分又数数开 南牖视之,月欲堕,夜色如霜雪,诸峰相向立,俨然三 四老翁,衣冠而偶语,独西南一柱,白而长身者也。明 日,由昌上人房下过涧,得小石岭,可”五六百步,上观 所谓龙鼻水。山半横石作鳞甲状,陷入石中。独见其 脊,从西南石峡中绕出数千丈,势尽,乃垂入谷中,作 悬鼻,疑是石髓,积岁月化为石,故独此鼻如瓠大,乃 绀碧腻滑,异他石。鼻端泉时时下一滴。谷口涧西有 立石,长三十丈,如卓笔,曰“卓笔峰。”峰旁流泉堕入涧 中,亦三十丈,曰“小龙”湫。稍西飞泉涌出石罅直上数 尺许,曰剑峰泉。寺以岩名,岩又以佛宫北大石障独 高且大,绝顶正平,如涂丹垩,是为“平霞障。”诸峰皆牵 联在障旁。其大石如树旗,居障左臂,曰“展旗。”其大柱 居障右臂,曰“天柱。”龙鼻水又在障右胁,其小龙湫,卓 笔峰、剑峰泉当居胁中。

灵岩二奇记         前人

[编辑]

僧言:“山有二奇”,其一由障左臂架栈道至旗半,有石 穴下窥,穴中别有平土,类人间土田,一一具沟塍畎 浍,以小石下击,如转鸣瓮中。其一由障右胁旁,令人 百计牵挽,上悬崖,上有石室,室南有小径,沿径两旁 皆麦门冬草,如人手植。路平熟数里,若日有人来往 者。绝端有洼石,洼中泉冬煖如汤。僧乃言:“昔有罗汉, 常浴是泉,愒息石室中,故石上有平偃迹。宋英宗时, 有居人行湫水上,见老父手弄药一丸,大如橡栗,语 人曰:‘尔为我持此献天子’。忽复不见,诣郡言状。郡上 之,天子遣中使持香来。”于是雁山名始在天下。

大龙湫记          前人

[编辑]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南山公来观大龙湫,苦雨。 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 里馀,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 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 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 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 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 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崖趾 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 庵避之。馀沬迸入屋,犹如瀑雨。至水下𢭏大潭,轰然 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口张,不闻作声,则相顾大 笑。公曰:“壮哉!我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是后予岁 一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 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 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 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 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黑,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 中有斑鱼廿馀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 避世士然。家童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 人,又益壮,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 拿,欲争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人 呼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 之,行出瑞鹿院,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 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宿能仁寺东庵记略      前人

[编辑]

雁山西南一峰绝高,下视众大山,犹当是大父行。舟 行南海,月馀长望见直西北有物如高髻,乱发才一 握大,倚为指南。又其上常有云气,居人不呼“常山”,而 呼曰“常云。”旁出二里有能仁院,院亦名“常云。”予从大 龙湫出,夜宿山人家。迟明,浩上人迎舍东庵。

游惠上人开西谷记       前人

[编辑]

灵峰,去灵岩十里而近,中路有亭名翠微,旁夹树两 垣,路从垣间出,过涧行,绕北山麓折而南。南有深谷, 梁石过之,复折而西,入谷中,始见石林如犬牙。岩下 佛寺曰净明。是日至自常云,僧拒户不听,客入即呼 云“是游山人。”乃拔去拒门木,入弛担为午炊。出南户, 徘徊往来,望屋上山,山围屋如城府,或累累然,如蜂 “腰缀下而刳其中,淫淫然如燕巢斜𦊰而蔀其户。啮 者、窊者,仰者,歕者、羃者、讹者、伛者、啄者、掉者,俛而窥者,腾而上者,如人皆具耳目口鼻,而无一相似,意此 中当有大佳处耳。”更著屐从屋窗中出,上山行二十 步,复得石桥,过涧去草间,又得石坛数方,皆古人作 亭遗址。坛为阶二三级,或五六级。坛相距虽皆四五 步,每一坛上辄见山如人腹胁、背尻、向背,一一不同。 复益上数步草中寻见石阶八九转,一转皆六七级, 两旁夹大石壁,如行巷,中仰头见青天,如曲池,中绿 水止而不波。泉滴两崖间,如雪消,作水建瓴下注谷 中大石上。忽忆先子言:“净明维摩石室旁有西谷,是 惠上人所开,绝佳,当”是此地耳。今寺僧乃畏人知,更 作屋相遮,以故后窗中出,不尔,不见此奇。

雁荡山记          前人

[编辑]

客问山何以雁名也,予为言。长老相传,绝顶上有大 湖,雁过南海,常栖止其中,居人因以为名。湖水堕入 涧流,谷口为大龙湫,湖旁有塔寺,一夕沉湖中,至今 五百馀岁,然犹馀遗地败址,棠梨花数百十株,皆俨 然成行列,土绝膏肥,种蹲鸱大如斗。长老又言:湖渐 淤为葑田,十年前有僧来言,“吾近于雁湖旁,依大树, 缚屋种莱菔,蹲鸱为糇粮,愿乞金钱作屋。”予问道路 何从入,僧具言“从灵云寺南入山,时时过绝险,挽牵 悬藤偃木以过。日初出,上山至午仅可到山巅,望见 永嘉城下大江如牵一线白,东面海气,苍苍如夜色。 山上无膏烛,烧木叶苇竹为明。山鼠来与人相向坐, 如狐狸大。”予爱其言,久欲登之。尝一至灵云寺,观所 从入路,因往至梅雨潭。潭上瀑水悬空数十丈,谷中 风起,水吹著人,常濛濛如四五月间雾雨,亦一奇也。 旁有邻寺三四区,曰“古塔、宝冠、罗汉、石门。”又有一寺, 在南山冢与常云相望。路绝高,曰“飞泉”,种种自作面 势皆可游,独不大尔。

秋游雁荡记         前人

[编辑]

北从天台来,入古东瓯郡境上,望见西南有山相向 立,如两浮屠。游者咸曰:“此雁山门户也。”盖深入其岨, 视罗汉洞东西天柱、大龙湫,犹人有眉目,十八寺皆 其肺腑也。僧言其祖自开雁山为诺矩罗。矩罗去游 方时,师悬语之曰:“若行四方,当值胜妙山水,起塔立 寺,花名村,鸟名山,则其地也。”矩罗适行至山下,问田 间老父所居云何?父曰:“芙蓉村。”又问:“山云何?”曰:“雁山。” 矩罗曰:“是吾师所语。”我曰:吾于此乎老矣。入过四十 九盘,结屋谷底,面湫水以居。既没,其徒为立塔庙,是 十八寺之萌芽也。矩罗首所开,正得其肺腑。今人言 春游天台,秋游雁荡,各定其可游时耳。雁山无土田 桑枣,两山束涧,人行尽日,曲折在水中。又多篁竹,草 长没人。春夏十日九雾雨,先后行人不相见。又多马 蜝,缘草木枝,风动即著,人啮出血数升,烧竹叶涂创 乃愈。独秋冬时草木黄落,毒虫尽蛰,乃可人至数百 里山皆在目中。然患游者匆匆,绝佳。地恒远在深谷 中,不尽见也。古人云:“紧绊芒鞋行一月,仿佛见得皮 肤耳。”非过言也。吕夷简、焦伯强、刘器之、王龟龄,皆尝 能留连山谷中,尽发其胜,岂古人用此为陶写地耶? 然游者众矣,壁间姓名,一一为狐狸貒貊啖尽,独此 三四人者,至今凛然有生气,何耶?其草多寒凉药,可 用治疽疡滞下。其木多杉桧。请帮助识别此字。樟,“其兽多猴狙豕而 无虎,其虫无蚊蚋而有马蜝”云。

重游雁山记        明戴澳

[编辑]

余以丁巳过雁山,一宿灵岩寺,翼日即逾四十九盘 而南。此山面目,如梦中一接,转忆已非。至是以己巳 闰四月廿一日,自乐清北指,凡五度岭,径大小芙蓉 村,即《梵志》所谓“以花名村”者。上四十九盘,俯大海,恍 蹑蓬瀛,临弱水矣。盘尽则拥出诸峰,肃然迎客,冠云 披霞,望之神举。昔去不及作回首观,今来始面面相 觌。下里许左折,即能仁寺。溪桥不改,钟声似旧,其他 气色俱非昔比。寺后多方竹可杖。寺左有燕尾泉,石 濑分酾,眼目一涤。次日游罗汉寺,在窕谷中。寻趋大 龙湫,遥见剪刀峰,便似故人招我矣。峭壁深转至剪 刀峰,变为天柱,变为石帆,而龙湫犹不可见。幽贵不 欲近人穷探如索。象罔悬瀑忽下,青“汉为根,高翠周 遭,一泓倒雪,削崖伛立,孤景连霓,坠空无依,素丝自 卷,到地不及,玉雾回飞。我即重来,有如创获,掀髯绝 叫,歌吹继之,飒然逼人,不因风举,垒块已尽,酒不暇 浇矣。无何,雨师促去,步步回睇,忽复峰移瀑隐,恨不 能如诺,巨那长作,此中主人也。”觉迟道人,余旧知也。 弃家栖道松洞,洞近龙湫背,渠尝登之,极诧其异。比 至洞,望龙湫背犹在天上,已苦重茧,能复梯峻耶?洞 亦绝境觉迟,故豪华子乃能死心云石大有过人者。 还过天柱寺,落照荒榛,与瑞鹿、华岩相望。复宿能仁, 雨大作,拟游梅潭不果。乃冲雨走灵岩,三犯狂波,仅 乃得济。过马鞍岭,湿云始破,见茶丛与石林相错,折 而入,两壁间惊非人世,再折而天柱展旗,两峰与霞 屏鼎峙,知是灵岩矣。出迎非复旧,僧寻先司成碑刻, 白藓合矣。觉迟尾雨脚来,夜话山楼。明日看龙鼻水 出寺右折而上岩开龙见爪甲,宛然有鼻通云灵澍不绝。谢伯贞曰:“龙故神化,时作湫瀑千丈,时作鼻水 一滴。”余曰:“以入巨那水观,原无有二。”望小龙湫,亦异 它瀑,但为大巫气索耳。群峰俱能出色,然不免为霞 屏所盖。午饭后,走灵峰,过响岩上,有听诗叟与灵岩 礼拜僧,俱为逼肖。经净名寺,止馀石窟耳。俄对五老, 如逢夙昵。灵芝自烟中出,倒影照胆潭。转入碧霄院, 洞壑故奇。真际寺无水石可赏,梵宇差洁。返上灵峰 洞,引满数巡,为问罗汉无恙,是夕宿灵峰寺。明日,与 觉迟别,过谢公岭,谢公故未尝逾此岭,而强存其名, 雁山应不肯受。至石梁洞,酹酒别山灵曰:“余两至雁 山,不得上龙湫背一睹所谓雁荡者,岂容复作后缘 耶?”尝笑谢客自永嘉搜胜至临海,而全遗雁荡一山, 则余所得已多矣。

雁山观大龙湫记      邹迪光

[编辑]

出灵岩,行经“小剪刀峰,又板障峰,又老鹰峰,而后登 马鞍岭。岭高十馀里,曲十馀折。其初上也,众山以渐 而低,及最高处,则此岭如大父,而众山皆儿孙绕膝。 此岭如天阙,而众山皆大海波纹矣。”过岭行西内谷, 山如石城,而磵居其下如城壕,独时久旱无水耳。居 民悉种茶为业,稍足生活。若傍城壕以居者,从此历 连云障、大剪刀峰,尽锦溪,抵矩罗庵,而大龙湫瀑始 得。凡瀑皆倚壁而下,触石而注,而此瀑独无所倚负, 无所触抵,从绝壁石凹中倾泻,故凡瀑皆冲激漰浤, 而此瀑独委蛇缥缈,大有眤人媚人之意。然或久阁 不下,一下而愤懑偪亿盛气以赴,则飞电迅雷之时 发也。或忽然四散,不知所之,已散复集,而奔腾杂沓, 一时齐至,则羽林三十万,披坚执锐,如墙而进也。当 其舒徐时,其为响,如琴、如瑟、如笙、如簧、如著、如籥,而 及其纷轮沕潏,则又如走石、如裂竹、如鼖鼓、如钟、如 镛、如磬、如镈之具奏也。盖蚴蟉者其常,而砰磕者其 变也。少选,五采注射作五色长虹,炫煜不定。“白者白。” 请帮助识别此字。“青者青莲,绿者绿珩,红者红罽,紫者紫磨金,人面 衣裳,皆受采绘,变而又神矣。是于物为帝青宝,为甄 叔迦;于服为霓裳,为六铢衣;于人为洛妃,为汉女,为 藐姑射之人矣。”僧曰:“此五色瀑最不易得,即八十岁 老头陀,罕有见此者。岂山灵有知,独属意吾辈耶?”为 之且惊且喜,不知觥船之数倒。余意欲往搜其源,问 所从发处,曰:“雁湖。”问雁湖所从入路,曰:“有三:一连霄 障,一宕阴,一常云峰,皆蓁茑蔽塞,野兽交涂。非先一 日烧山烈泽不可上,上亦不能下。山顶皆湖,无可宿 处。”乃止。

雁山图记          陆深

[编辑]

予闻之土人,言秋游雁荡,有以哉?南土温溽,春气氤 氲,故有毒螫。至草木黄落,毒去乃可入,数百里山皆 在目中,无毫毛蔽遮。嗟乎,游贵时哉!予将问途焉,有 告余者曰:“雁山循崖而南,百里如画。自乐清道白河、 芳林,逾窑嶴,过长”请帮助识别此字。原经古塔、本觉、宝冠、石门诸寺, 出白溪驿,谓之“右路。”自黄岩由白若岭入石梁,过灵 岩,逾马鞍至能仁,出长请帮助识别此字。抵窑嶴,谓之左路马鞍岭, 盖其分界云。东谷之峰五十有三,西谷之峰四十有 八,谓之“百一峰。”有泉五,有岩二十九,有石三十三,而 石行廊为胜。有潭七,而沐浴为大池一,涧一,曰筋竹 崖一,曰经行门一,即石门也。有洞十二,而道姑为古。 有溪四,而四溪之水为会。有岭七,而丹芳为峻。凡四 十九盘。有障二,而平霞为华。有桥二,有屿二,有阁二, 即南北也。有庵三而八扇为八庵。有亭四而看不足 为奇。堂一曰“资深”,游人之所有事也。余性喜登临,中 岁四方行万里,而胜处必往,盖尝至天台云,独于雁 荡有眷眷焉。今老矣,乃画为图,聊以资卧游之适尔。 因考论其概为记。近时陆文量以藩参出游,具列形 势,谓西湖诸峰为劣,至登平霞,则独立四顾,疑非人 间世也。潘三峰御史加品骘焉,谓有迈拔,有空洞,有 雄浑、渊澄。迈拔如介,空洞如通,雄浑、渊澄如旁行不 流。各举其人类之,则又出丹青谈笑外矣。皆有关于 兹山也,因并记之。

游石佛寺          黄绾

[编辑]

“石佛在雁荡之阴。”路从南阁入,行至溪口,见大石累 累,高度百馀尺,横亘溪上,若无路以入。天雨雪,同行 皆有倦色。余独兴未己,犹憩道边石山,遥望大石下 洞中白水流出。遂起揭跣,沿流步入。视洞中崆峒,深 寂斗折,蛇行其中,若楹若防,若闸若堰,若门若坻,水 分流其间,仍汇为潭,泓凝澄碧。或溢而流,或高而堕, 或曲而奔,澴然悠然,窈然,不知其去。行且半里,复见 天宇。两山夹涧水中流,山上怪石,耸出云表,不暇览 计。又行四五里,仰视巨石,两两高数百丈,上覆复合, 中空一线,仅尺许,入可数百步,如丹阙开阖于层霄 缥缈间,曰“显圣门。”瀑水自门内绝壁高涧泻下,直布 门下流,去门右西上有洞,深阔数十丈。扪崖而登,石 髓下涧,凝为三像,是石佛之所由名也。由此左折,上 见《石碣》,宋永嘉令葛逢与僧某人同游所记。于此缚 松梯牵挽可上。北望石峡,涧水所从出。峡中稍进可至,常云俗呼为“百冈尖。”有石浴桶、天桥、飞湫之奇,出 则有湖南版藏之胜,皆在数里之间,不可殚述。

游散水崖记         前人

[编辑]

“人皆知龙湫之胜,而不知有散水崖。”游。散水崖自荡 阴章氏之居,行二十里馀,崖谷壁立,拔地数千尺,悬 瀑自崖端垂下,直𢭏澄潭,若白蛇横空,匹练孤悬,照 耀于丹屏翠壑、乔松古柏间,睹者莫不心骇目眩。余 从瀑下,援葛上崖,半坐洞穴中,视瀑水如明珠,缬箔 当户,窥见旭日曈昽,祥烟缭绕,妙不可言。又从崖半 行,过东南隅,有石天窗,俨似楼阁栏槛。上有石梁,横 若楣宇。凭槛而眺,奇岚叠障,皆可揽取。故记以补雁 山之遗。

雁苍山志序        崔秉镜

[编辑]

天下之灵秀擅奇者,莫如山;而山之岩谷迥绝者,又 莫如瓯越之山。闲尝稽《皇舆》所载,如秦望、天童、雪窦、 白云、天台、雁宕诸胜,往往邃谷丛峦,为仙流寄迹;危 峰幽壑,为名缁栖迟。以故高人韵士跋涉攀摄者居 多焉。予夙好遨游,梦寐名山,匪伊朝夕。不意承乏回 浦,荏苒六载,日以案牍鞅掌而不知。去治四十里许, 有雁苍者,为缑邑名胜也。按《邑志》称山上石如雁行, 其色苍然,故名雁苍。中若天马、御屏、白帝、玉几诸峰, 崒嵂嵷嶐,杂遝环绕。他如天冠之琪树簪发,蓬径之 夹道林篁,飞泉怪石,高台曲涧,烟霞掩映,变幻非一, 屹然与童窦、台宕并峙竞秀,岂特一邑佳丽已哉!考 梁之天监二年,有圆觉大师结茅兹山。至宋嘉定间, 诺迦尊者化身示现,大建梵刹,神鱼跃出,赐号“吉祥。” 时有义阳何侯、太保胡公,先后捐赀,殿宇辉煌,七宝 庄严。迨明、道月、宗晓诸师,稍稍釐葺。至后枢部倪伯 屏先生避迹奉川,同殚微禅师来游雁门,爱其溪山 深秀,足托幽栖。览榛芜而太息,忆古迹而徘徊,佥发 弘愿,遂捐重橐。复躬书手疏,力募金阊,嘉禾间,得赀 若干缗。殚师归,日与山佣胼胝经营,鸠工庀材。梵宇 巍峨,倏尔高骞云表;禅楼璀灿,涣然光映林端。自非 上智夙根、道力宏深者,乌能振起中兴,成此大胜果 耶?所惧者,山之灵胜,处于深阻墺区,舟车孔道不通, 词客宰官罕至,与零露蔓草同其湮没,良足惜耳!虽 然,国有史郡邑有乘,山可阙志哉?乃慵师慧入三昧, 智悟二藏,习静之馀,博辑广搜。纪山灵之形胜,考历 祖之传灯,列檀波之姓氏,载花兽之奇珍,以至述前 贤今哲诗赋以广其传;详殿舍楼台寻尺以昭其数。 复为之绘图剞劂,垂之永久,俾览胜寻幽者一披阅 焉,洞若列眉。视予向之梦寐名山,欲一登童窦《台宕》, 问道探奇。今览“雁苍”之去,不啻信宿而流连之矣。志 成有年,家子林氏公开者为师,求弁于予。予谓履巉 岩,攀萝薜,虽迟之异日,而兹披其集,如请帮助识别此字。其景譬小 乘为大乘说法,即令天雨曼陀,华石点头,奚能覰如 来一毛孔。第自创造迄今数百馀载,而慵师为雁苍 开一生面,其劳心竭力,功固与殚师倪公均垂不朽 矣。予特表而出之,又乌能已于怀哉!爰索笔而为之 序。

雁山图赋          秦文

[编辑]

天开巨镇,地界东瓯。叠嶂千寻以玉立,平湖十里而 金浮。雁阵横斜兮,势拱朝乎龙窟;鲸波震荡兮,气弥 漫乎蜃楼。于以擅芳名于宇内,来荐绅之清游,不亦 称哉!当夫朝霞绚于碧空,夕照挂于林丛。净无纤翳, 敻见群峰。拔石笋以倚天兮,吾将以为吹箫之筒。听 凤凰之鸣于朝阳兮,穿五云乎喈雝。协天乐于紫极 兮,槌鼍鼓乎逢逢。纷丹桂之独秀兮,棹覆船以釆釆。 想灵芝之多于峣阙兮,望二仙以架海。探含珠于伏 龙兮,慨羽人其何在?辱伏龟之呈于“《九章》兮,会三贤 卓笔以演之。镌石碑以授童子兮,操石脂以示其微。 握斯文之宝印兮,展吾道之旌旗。爇香炉以熏佛掌 兮,虚钵盂于石表。策橐驼而驰狮子兮,坐莲花其终 归于梦幻。戴山冠而茹芝草兮,仗药杵以足吾老。”设 金鼎于重楼兮,伊谁断鳌足以支天柱。利剪刀以图 补衮兮,徒晏坐于堂宇。唤卧龙以腾于碧霄兮,羡石 燕其能飞雨。削玉为蟾,抱儿熙也。射垛高张,伏虎屯 也。石镜荧荧,冠簪新也。犀角象牙,砺齿奔也。立戟招 贤,以戴辰也。茶炉煮茗,琼台春也。争奇斗巧,献宝怀 珍,擅绝胜于空谷。殆未能以悉陈矣。谷列东西,各分 内外,诸刹隶焉。刹右而庵,庵虚而明;庵左而堂,堂宽 而平。翠微蓝玉,有翼其亭。收奇观于户牖,固朝跻而 夕登。嵒则橐籥噫气,霹雳藏声。赫烈火焰,灼烁文英。 老僧说法,童子诵经。石则覆盂失实,图罗竞名。大梁 倚柱,“明堂树屏,不济而船,不搏而鹰。洞则天聪若听, 新月就明,风行逼塞。龙游窈冥,碧霄辽邈,乌鸟震惊。 各存意义,咸入品评。是诚化工费手以点化,而非巧 匠雕琢之所能成。”少焉蒸而成雨,为涧为溪,筋竹苍 苍,允矣攸跻,奔于寒坑,九折东归,愬厥本原,导自荡 西。荡西之湖,其流沛然。合诸溪涧,会而成渊,遂由石

槛而倾泻,望之若素练之空悬。随风作态,细若烟雾
考证
而屈如蜿蜒,方漫舞而大注,忽中阻而盘桓。东自石

城,而会于霞障,挂飞流于石壁,而半虚半沿,东西交 应,而大小异焉。疑有真龙,或跃而下,上泄琼液乎峥 潺。二湫之上,又有上湫,尤称隐僻,若隐士忌避于名 传。“载观嵒罅,鼻若垂莲,岂龙睡而遗沫,滴僧盂而涓 涓。”倾自下而上指,光铓闪铄乎龙泉。合掌尚思乎禹 绩,摩诃误认乎僧缘。昔明皇瀹浴乎潼水,何是地忽 迸而烹煎?注乎潭池,而行乎荡东。绕硖石而辞石门, 出二阁以溶溶。诸流于是乎毕会,而协九川以朝宗。 岂不足以见水性之本下,而感人臣之效忠也哉?惟 昔哲王御极,四岳是崇,秩视九官,协德同功。兹惟僻 地,独远褒封。然而交四海之文士,扇百代之清风。是 虽难比德于稷、契,亦足以轶巢、许之高踪也。时值清 秋,游人肃整。自窑嶴芙蓉而历四十九盘,遂逾马鞍 灵嵒而抵白溪之境。或由白嵒,悠然南骋。萃轮蹄以 轰豗,蓦猩奔而猿警。有若归货市而趋权门,不招呼 而惠肯也。余自髫年,已闻雁湖,变星星于两鬓,犹絷 绊于尘途,其于兹不亦孤乎?窃尝思之,兹山之大白, 嵒温峤而东西列图,负苍山而北其趾,襟玉环而南 其趺。变阴晴于倏忽,而难测其要;眇猜疑于浓淡,而 莫定其有无;极睇盼以弥月,仅领略于皮肤。岂若展 兹图于几案,外览而中模,由于其道,而不知者之为 都哉?峰之高也,以充吾之浩气;嵒之巉也,以砺吾之 志节;石之端方也,以贞吾之行义;湫之飘洒也,以涤 吾之陈污。洞以豁其胸次,潭以弘其器量。硖之会群 流以倒泻于二阁间也,以恢拓吾之文词。“驾韩柳而 陋欧苏。”其于兹,岂不亦若吾之严师良友,资丽泽以 结金兰,而心腹肝胆之交孚也《乱》,曰:“至贵匪秩,协儒 林兮;至美匪容,珍厥谌兮;至观匪图,赏以心兮。”

书台荡日记后       杨文骢

[编辑]

是游也,余于山川有得亦有失焉。何也?余若从温以 归,则可以出西谷,游玉甑峰、望大海、上江心寺、过青 田、看石门山。此皆收之足下,既得而复失者。至今胸 怀隐隐如有一物不能下,喉间格格若有一物不能 吐,了当前件不知在何年也?乃从台以归,则出天台, 过新昌,看南明、下嵊县,从剡溪之舟,问山阴之道,子 猷之兴可乘,曹娥之魄堪吊,此又置之度外,既失而 复得者,噫?夺其意中,偿以望外?余则悟矣。夫有得而 不欲失者,人情也;有得而必有失者,天道也。清福锡 之上帝,盈忌偏深,饮啄随之一身流行自衍,吾身亦 天地之拳石随地置之,吾身亦天地之唾涕随遇安 之。夫岂特山游也哉!岂特山游也哉!

书石梁雁宕图后       徐渭

[编辑]

台宕之间,自有知以来,便驰神于彼,苦不得往。得见 于图谱中,如说《梅子》,一边生津,一边止渴,不如直啜 一瓯苦茗,乃始沁然。今日观此卷画图,斧削刀裁,描 青抹绿,几若真物,比于往日图谱仿佛依稀者,大相 悬绝。虽比苦茗尚觉不同,然幸有一掬水到口,略降 心火矣。老夫看取世间远近真假,有许多种别,又不 知他日支杖大小龙湫。更作何观也。

雁荡山部艺文二

[编辑]

《雁荡山         》宋·吕夷简

往年游海峤,上彻最高层。云外疑无路,山间忽见僧。 虎蹲临涧石,猿挂半岩藤。何日抛珪组,孤峰上再登。

游雁山          王十朋

[编辑]

雁山五经眼,兹行尤可观。初冬天气佳,雁归山未寒。 有日照幽谷,无云翳层峦。入境见祥云,振衣登马鞍。 瀑泉飞玉龙,羽旗导翔鸾。石柱屹天外,卓笔书云端。 灵峰观石室,屐履穿巑岏。山禽知我来,好音若相欢。 群峰列春笋,丹青状尤难。行色愧匆匆,更约他时看。

雁荡宝冠寺        赵师秀

[编辑]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荡阴当绝顶,一雁未曾闻。

雁荡山观瀑布      元李孝光

[编辑]

《金茎》刺天一万丈,涌出海底开青莲。下有三千六百, 地轴相钩联。压偏东南地欲折,白龙卷海飞上天。雷 公击鼓冯夷鞭,龙漦入江化为石。巨灵扶起太古色, 应真晏坐天上来。十八招提若幻出,长风吹开天骨 碧。

雁荡           吴元梅

[编辑]

雁山高与海天接,海雁南飞古宕秋。雁飞一夜渡海 去,雁荡之峰何邃幽。四十九折盘鸟道,三千馀尺飞 龙湫。芙蓉面面削寒玉,长使骚人举目愁。

雁山夜坐         赵廷松

[编辑]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宵吟谢公诗,清歌达《明发》。 节换心屡惊,年徂变元发。溪水鸣岩濑,凉风响林樾。 涧户映疏星,石梁横天阙。空庐宜留人,光景坐超忽美人竟不来,西林照残月。

雁荡山部纪事

[编辑]

《乐清县志》:“唐诺矩罗尊者,雁荡山阐化祖师,姓罗名 尧运,蜀之眉州青神县人,居中岩山,有三峰鼎立如 笋,旁一峰如宝瓶,岩岫崎峭,林木荟蔚,尊者道场也。 尊者乃灵山十六应真内第五位大阿罗汉,自唐著 灵后,飞锡来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大龙湫之上 息焉。于是蜀之中岩、温之雁荡,名重天下,自尊者始” 全了雁荡山能仁寺祖师,永嘉人,太平兴国元年,游 方至荆门玉泉山,遇天竺僧,言:“汝缘在浙东,当得名 山居之。永嘉有诺矩罗尊者道场,数适当兴,宜往寻 访,力成兹事。”了诘其所,答曰:“地以花名,山以鸟名,中 有龙湫晏坐峰,此尊者栖锡处也。”二年,归至山下,问 其村,曰芙蓉山,曰雁荡,因感悟结庵,曰“芙蓉”,曰“古塔。” 自后僧行亮庵于安禅、文吉庵于碧霄,皆自全了发 之为人放荡不拘,故号曰“了漭荡”云。

《宋史刘黻传》:“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闻,读书雁荡 山中僧寺。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 翕然称之。”

《乐清县志》:夏元鼎寓居雁山,游晋、齐、湖、湘间,得吐纳 导引法,遇赤城周真人授以丹诀,归雁山中修炼。真 西山赠以诗云:“笑我深扃五柳门,无从相与细论文。 会须脱屣嚣尘去,雁荡山头或见君。”后无疾,端坐而 逝。乡人或于闽中见之,咸以为尸解云。

雁山,有大小龙湫,又有上龙湫数里,飞流悬泻,亦数 百丈。山岩壁中,有穴可居,人迹罕至。正德间,五台二 僧曰白云、云外,往居其上。嘉靖辛亥,华亭学士徐公 储欲访之,陡绝不能登,命大鸣钟磬,仿佛二人在岩 上。徐为诗,射而投之。其诗云:“白云云外在山隈,欲往 从之莫扣扉。有悟不须相对面,无缘犹自愿留衣。人 当了处方知汝,事未休时肯息机。我亦尘凡难解脱, 桃源咫尺路皆非。”僧以石书坠下,曰:“吾四十年不下 山矣。”自后再欲觅之,无从也。

僧正智,通经典,初住能仁寺,继兴罗汉寺。后复结茅 于龙湫背上,安禅枯坐。明鲁藩闻其名,召而礼之,赠 以诗曰:“卧云和尚傍龙湫,久锁禅关没世幽。苦行多 年浑自在,为予有意下山头。”遂还山,悠然而逝。

雁荡山部杂录

[编辑]

《太平清话》:“天下瀑布皆有声,惟雁荡者无声。”

《乐清县志》:潘潢《雁山志序》云:“瓯海东西岩谷泉洞,岛 渚卉石,台榭殿庑,耀乎崭然,何啻什伯,独称雁荡。雁 荡之生久矣,其间投足而游,聚庐而处者,何啻什伯? 独刘器之、焦伯强、王龟龄、章大经数君子,一言一行, 具书在志,其馀曾不得列姓氏焉。若夫谢公之蜡屐, 实未一至,乃骚人顾啧啧好言,灵运至于今不衰。然” 则物所托于“不朽”,信自有足恃耶?

雁荡山部外编

[编辑]

《乐清县志》:宋元丰五年,僧道亲于瑞鹿院前道上逢 二老人,自山而下,履木叶皆无声。呼之与语,付药丸 如弹曰:“尔速入京师,以进此药,可保二九之数。”道亲 至都,闻神宗不豫,诣省言状,执政异而不受。上闻而 取之,问所欲,道亲言:“老人但戒太岁本命四六,慎酒 乐,乞济贫民,及禁天下捕龟。”上命中贵臣梁从政赍 书至雁山,访老人,无所见。八年立春,上疾革,太后得 药于睿思殿进之,乃上手自封识,在位凡十八年。 宋陈觉,陈州商也。游北雁荡东峰,望西岩一木如盖, 扪萝至其下,见藤蔓缠绕如石,视之,乃入定僧也。触 其衣,随手而化,乃庵其旁。阅两月,僧欠伸,开目曰:“吾 有衣寄岩间,有虎守之,持吾锡杖以取。”觉往见虎,示 以杖,摇尾而去。还授僧衣,见藤蔓有入肉数寸者,因 为觉说法,鸟兽鬼神皆来听受,于是得度。后人因名 其岩为说法岩。

明包雷渊,居雁山麓,自幼好睡,不事生业。及长,学道 龙虎山。能呼召天将,祷雨常应。能以掌行五雷,劾治 妖祟,无不立效。病疟者,为书符置水缸中,令饮之悉 愈。后为其妻所惑,戏召天将,天将不至,法遂衰。 雁山相传有石像一尊,自漳州船至溪下,昇于岩腰, 去地约五六丈。有僧见之,缘岩奉取,欲以供奉,失手 下坠《石罗汉于䏝微剥院之塘田。应时坼损。其夜又 自飞上岩而立》。

昔有僧游山失道,循小径至一处,茅舍数十家,皆方 士也。见此僧笑曰:“亦知游雁荡乎?”方沍,冬而有桃,僧 因折数枚怀之。方士呼童夺取其桃,僧恍惚过山椒不觉已在明州天童寺矣。

寒坑龙双峰寺在雁山东外谷,有寺曰后可,每讲经, 辄有老人来侍听。问之,答曰:“某寒坑龙也。”自今皈依, 凡遇水旱,有求必济。遂不见,因祠焉。

南雁荡山部汇考

[编辑]

温州府城西南之雁荡山,

《雁荡》名传宇内,其来久矣。而“南雁荡”之名不著,然观 其北自穹岭,南至施岩,四五十里内,奇峰异岭,环拱 灵秀,绝顶亦有雁湖,与北雁荡等,自当为天造仙境, 岂待五代僧愿齐卓锡于此而后知之哉?

南雁荡山图

南雁荡山图

[编辑]

按《方舆胜览》,浙东路瑞安府“南雁荡山,在平阳县北, 自穹岭南,施岭西,五十里间,皆南雁荡山也。初吴越 钱王与僧愿齐同参韶国师于天台,愿齐游永嘉,礼 智觉真身,闻平阳明王峰顶有雁荡山,天晴则梵钟 相闻。杖锡寻访,喜曰:‘此山水尽处,龙雁所居。岂非《西 域书》所谓‘诺矩罗震旦雁荡龙湫’者耶?结茅其间’。”黄 冕仲云:观此,则平阳雁荡,五代时已著。《乐清雁荡》乃 祥符间始见。

按《三才图会南雁荡山图》,考南雁荡者,以别于乐清 雁荡也。在平阳西南一百里,北自穹岭,南至施岩,皆 名雁荡。出平阳之南,舟过荆溪而至智觉禅林,石齿 挂舟,仍陆行,先抵石门楼。山左巨石嵌空如琢,右为 屏风三叠应之。他不能尽名者,如圭如笏,如芝房燕 垒,备极巧态。已乃两石千仞夹峙,名石华表。过此为 石柱寺。寺有数洞,游人以西洞为佳。上窿下洼,钟乳 自罅滴槽中,云是仙姑泉也。前有穴为月牖,可攀望。 其外右行半里,双壁插天,石梁横跨之,下俯深窅不 可测。闻峰顶亦有雁湖,而难至其上。大都视北雁荡 为小,而峻嶒峭拔,则无殊焉。

按《潜确类书区宇部》,南雁荡山在平阳县北,自穹岭 南至施岩,四五十里,皆雁荡也。穹岭有普照道场,五 代时,僧愿齐杖锡寻访,至明王峰顶,闻雁声,而平原 曲径,自然天成。喜曰:“此山水尽处,龙雁所居,而又屡 闻梵钟,岂非西域书所谓雁荡龙湫者耶?”因结茅其 间。吴越王钱氏因建普福道场,尽以平阳一乡之赋 赡之。今有钱库岭、绵坳、茶亭诸迹。夹涧东西有二石 室,可坐数百人,凡有十三峰、三洞、二岩。又有石门楼、 石华表钓矶、朝阳谷、石梁、竹坡、月窗、晴虹涧、杜鹃林 诸胜。

按:《浙江通志山川考》:“南雁荡山在温州府平阳县城 西南百里,环拱灵秀,与北雁荡埒称。”

“白云山在温州府平阳县,与雁荡山连,周回二十馀 里,高插云汉,中有深涧,道绝不通,巨藤蟠绕其上,游 人援之以进,是曰藤道。”又有明河涧、玉乳洞、白水瀑、 玉帘瀑、寒瀑、悬楼诸胜按《温州府志雁荡山考》:“南雁荡山在城西南百里,内 有石室一,夹涧东西,曰东洞。西洞又有道士峰、峨冠 峰、天柱峰、踞虎峰、卓笔峰、石”门楼、石华表、钓矶、仙姑 洞、鳌头峰、蟾蜍峰、朝阳谷、天聪洞、龙阴岩、晓云峰、龙 角岩、夜明洞、天马峰、群雁峰、仙官峰、三台峰、乘鸾峰、 石梁、竹坡、月牖、虹涧、杜鹃林、采药径,奇峰峭壁,所在 环拱,灵秀无比,与《北雁荡》埒称。僧人愿齐之徒百馀 人,分建十八庵居之。齐卒,其徒避虎害,迁莒溪,今普 照院是也。

南雁荡山部艺文

[编辑]

《南雁荡山记        明》·蔡芳

东瓯雁荡为天下名山。山有二,其南在平阳者,出名 尤蚤,第以地僻,游者难焉。游必秋杪冬初,是以尤难 乎其时去年丁丑,邑大夫前给谏马君约往。今年重 九,乃决于夜半放舟抵城南。黎明出南津亭西塘河 十里外,山翠如泼。过荆溪,舍舟而陆,至前仓看凤山 岩石,乃饷于宝胜寺。潮来发棹扺詹家埠,乘月行二 三里许,至泾川,憩知觉寺。明日鸡初号,钟声方尽,遂 出寺。不数里,过水头前,见数岫远露,如抽乱笋,如架 笔格,如横修眉,争献奇状。又前过一溪,流甚驶,多砥 石,不可以舟,乘马以渡。凡历三溪,始达其境。左畔山 际有峙石陡绝,表里天光通透,人呼为“石门楼。”稍前 见三岩品列如屏风状,嵌于山腰。乃步循山麓,右折 而行,有两岩相距,当其前,高数十仞,如开两扉,人谓 “石华表”,是为入荡门户。其岩石之小者,如芝房,如珊 瑚,皆有玲珑孔窍可观。又盘旋涧道,里许抵石柱寺。 山有洞四,其西洞尤胜。乃步自后草径,历磴而登,夹 道筤筜万个,晴日筛光,钟声清远,响落翠微。又陟磴 凡再折,抵洞前,遂穿草庵中坐。傍有木杠,横度可入 洞口,侧又为栏以扶,乃缘之而进。其间谽谺虚敞,径 数丈而深倍之,可罗胡床数十。有仙姑像,石罅有泉 滴点坠槽中,俗谓“仙姑浸苎盂”,旱涝不盈涸。直后穴 稍仄,探之,黭暗,莫辨物色。试作呜呜声,如盎缶中语。 直前有高穴,光明为月牖。乃攀而出之,以观其外。复 从月牖入洞中。将卸衫,从左傍孔穴出,不果,复从故 道出焉。洞前遥看,僧穿岩上峰顶,合掌坐,众相顾以 为危。既而僧引观所谓石梁者,践茅筏,迹僧武,可半 里,得其所。两崖峙立,亘数十仞,俨若城壁,上有石梁 跨焉。仰视之,如飞虬驾空,雄兀可畏。倚崖底平望,苍 翠遥遥自外入。俯临绝壑,有如万丈深井。神惊胆掉, 不敢正视。遂走入石柱寺,马君已先在矣。出行厨共 酌,乃出寺,度涧而东,观岩下湫水,淼沉凝湛。旁盼诸 峰,或卓笔,或虎踞,或峨冠,或鳌头,或天马,步骤皆可 状。独一峰上插霄汉,马君号之为最高峰。予欲访明 王峰顶雁湖,不可得,潜步岭而南求之,踞棋盘石坐, 有一叟自林间出,顾问之,曰:“此坐者,仙人岩也。西畔 为道士岩,俱猿狖所居,不可以往。馀非所知。”又南行 数里,无所问途,乃回下山,晚色苍然。趋舆马疾行,度 溪而北,改故道,缘大麓,历平原,返智觉寺。明日晓起, 赋诗而别。坐埠头候潮平发,舟西折,顺流而东,回顾 昨所游山,渐小渐淡,宛在西南天际,若不能释然于 怀。夫吾邦有此胜迹而不使闻于世,是果谁之责哉。 故游之又复记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