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3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三十二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錄

 鴈蕩山部彙考

  圖

  考

 鴈蕩山部藝文一

  遊鴈蕩記        宋王十朋

  鴈山觀石樑記      元李孝光

  遊雲峰洞記         前人

  暮入靈巖記         前人

  靈巖二奇記         前人

  大龍湫記          前人

  宿能仁寺東菴記略      前人

  遊惠上人開西谷記      前人

  鴈蕩山記          前人

  秋遊鴈蕩記         前人

  重遊鴈山記        明戴澳

  鴈山觀大龍湫記      鄒迪光

  鴈山圖記          陸深

  遊石佛寺          黃綰

  遊散水崖記         前人

  鴈蒼山志序        崔秉鏡

  鴈山圖賦          秦文

  書台蕩日記後       楊文驄

  書石樑鴈宕圖後       徐渭

 鴈蕩山部藝文二

  鴈蕩山         宋呂夷簡

  遊鴈山          王十朋

  鴈蕩寶冠寺        趙師秀

  鴈蕩山觀瀑布      元李孝光

  鴈蕩           吳元梅

  鴈山夜坐         趙廷松

 鴈蕩山部紀事

 鴈蕩山部雜錄

 鴈蕩山部外編

 南鴈蕩山部彙考

  圖

  考

 南鴈蕩山部藝文

  南鴈蕩山記        明蔡芳

山川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鴈蕩山部彙考

[編輯]

溫州府城東北之「鴈蕩山」 ,

鴈蕩山,一名鴈宕山,高四十里,週凡數百里。山有百 餘峰,三十巖、十谷、八洞。但自嶺外視之,無異他山。及 入其中,而谷邃峰疊,奇怪萬狀,行者弗能遍焉。真所 謂「天下第一秀」也。

鴈蕩山圖

鴈蕩山圖

[編輯]

按《夢溪筆談》:「溫州鴈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譜未 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 之,此時尚未有名。」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 東南大海際鴈蕩山芙蓉峰龍湫。唐僧貫休為《諾矩 羅贊》,有「鴈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之句。此 山南有芙蓉峰,下有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鴈蕩 龍湫所在,後因伐木,始見此山。頂上有大池,相傳以 為鴈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又有經行峽、宴坐峰皆後人以貫休詩名之也。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 山水,遊歷殆盡,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鴈蕩之名。 予觀鴈蕩諸峰,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 見,至谷中則森然干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 擊,沙土盡去,惟巨石巋然挺立耳。如大小龍湫、水簾、 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音漕去聲之穴,自下望之,則高崖 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於山 頂之地。而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 此類耳。今成皋陝西大澗中,立土動及百尺,迥然聳 立,亦《鴈蕩》具體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 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 不足怪也。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瑞安府鴈蕩山,在樂清縣,敘山 云:「此山數百里,谷邃峰疊,行者不能遍,分而為東西 谷,列而為十八寺,始有駐足之地。能仁寺今為鴈山 第一剎,靈巖寺所擅奇怪,為鴈山第一峰。又北有白 巖,石溪九折,仙橋跨焉,斯山之奇也。」

按《三才圖會鴈蕩山圖考》:「鴈蕩山在樂清縣東九十 里,此山天下奇秀,南有芙蓉峰,下有芙蓉驛,前瞰大 海,頂有大池,下有水潭。諸峰皆峭峻險怪,上聳千尺, 穹崖巨谷,不類他山。」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鴈蕩山,在樂清縣,山頂一湖,方 可十里,水常不涸,春鴈歸時,多宿此,故名。其山諸峰, 峭峻險怪,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 谷中則森然干霄焉,凡七十七峰。昔人謂「謝靈運癖 於山水,搜奇剔隱,靡所不至,獨失一鴈蕩焉。」豈勝地 顯晦,亦自有數耶?至宋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木,始 有物色此者,而《鴈蕩》之名遂著。

按《圖書編浙江諸山攷》:「鴈蕩山在樂清縣東九十里, 高四十里,東聯溫嶺,西接白巖,南跨玉環,北控蒼山。 頂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山有東西內外谷,東 外谷之峰五,東內谷之峰四十有八,西內外谷之峰 各二十有四,建寺一十有八,各有殊名,皆宋以來好 事者所命名也。」又有大小龍湫,大龍湫在西谷,自石 壁絕頂瀉下,高五千丈,隨風旋轉,變態百出。小龍湫, 在東谷,從巖溜中飛流而下,高三千丈。又上有龍湫, 在大龍湫上數里,飛流懸瀉,亦數百丈,山巖壁立,中 有穴可居,人跡罕至。其始由著竹澗、白若嶺而來,故 皆謝康樂所從入鴈山處也,今為官道。此行則出嶺 店至水際,見西山對峙,中帶流溪,曰石門潭。循潭而 南,越數里,已漸覺可覽。結山之麓,有僧抱石,石方整, 似經函,望之儼然僧人面壁也。緣山而行,抵石樑洞。 梁亙洞前,兩垂磬折如門。洞亦瀟瀟,未為奇絕。舊有 寺,今圮下。渡溪踰嶺,嶺故康樂蠟屐所曾至,因名「謝 公嶺。」稍前,見所謂「靈峰寺」者,寺廢不存,有一僧迎拜。 途次,遂導行,指點諸勝。兩山夾溪,俱壁立聳矗。有迎 陽、靈芝、沉船、翔鸞諸峰,環匝左右,種種逼真,不獨形 肖。其中有洞,拔起山巔如筍,遠視洞口僅一線,至則 可並肩以入。躡級直上數十仞,有平砥,設諸佛羅漢 像,僧穴石以居。洞前五石屹立,名「五老峰。」出而循山 繞溪,迤邐曲折,過響巖。巖圓突如塚,兩傍皆石,山峭 峙,若隧開障列。每遊人鼓樂其中,輒鏗鍧鏜鞳,傳聲 互應。試之果然。山頂有將軍,抱石巍然,介冑士倚柱 箕踞焉。俄僧一人持香迎道如前,抵靈巖寺。寺有殿, 殿數楹,攲頹莫蔽風日。山側為小龍湫,潺湲有聲。週 視諸勝,不減靈峰,而景尤叢聚。峰則缽盂展旂、雙鸞 蟾蜍,《天柱障》則石屏平霞;石則僧拱含珠,若帆斯揚, 若堵斯堊,如舞如削,如鏤如蹲,高下倚杖,爭相鬥妍 妬巧,呈秀效靈,令人應接不暇。由殿後登崔巍,觀龍 鼻水洞亦峭拔。石罅中一道,鱗鱗起,色碧綠異常;外 視之,穹窿如脊,相傳為龍身。攀階行洞內,陟龕窮處, 見一爪獰猙,下踞地前,鼻如懸壺狀。鼻分二小孔,有 水,時滴瀝清洌,可滌目翳。內有小亭,坐而外眺,三女 峰當其胸。出而下瞷,獨秀卓筆二峰承其足。此外更 有安禪谷、天聰洞,亦稱其奇特幽窈。又前則為馬鞍 嶺,嶺為鴈蕩山,東西二谷岐界。沿長岡,躋峻坂,遙睇 連雲峰。觀音巖、道松洞,皆憑軾可挹。更進,則為大龍 湫矣。所從入境,有剪刀峰,突兀平地,高數十百丈,如 剪之一折。轉而近視之則若柱,故亦名天柱峰。山旋 遶如障,名「圍屏幛。」深邃杳冥,方至湫處,煙霏霧隕,變 態恍惚,乃知上有龍湫,為鴈蕩,寬闊廣五六十畝,堤 岸葑草蒙茸,鴈所棲集。流五里許,入龍潭。潭廣方丈, 為湫口,而瀑所從注。其東崖有菴,為諾矩那尊者觀 瀑坐化之所,今祀其中焉。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鴈蕩山在溫州府樂清縣城東 九十里,巖巒奇怪,凡數百里,谷邃峰疊,行不能遍。分 東西谷,列十八寺。其始宋太平興國元年,永嘉僧全 了遊至荊門,遇天竺僧,言:汝緣在浙,當得名山,有諾 矩羅尊者道場,數適當興。詰其所,曰:『地以花名,山以 鴈名,中有龍湫晏坐峰,此尊者棲錫處也』。二年,歸至 樂清,問村曰芙蓉,山曰鴈蕩,因感悟結廬,名芙蓉菴四年,僧神朗繼居近谷曰安禪谷。天聖九年,僧文吉 又居山之東,曰碧霄菴,蹟始盡顯。其峰凡百有二。」 按《溫州府志·山川攷》:「鴈蕩山在縣東九十里,巖巒奇 怪,凡數百里,谷邃峰疊,行不能遍。分東西谷,列十八 寺,其峰凡百有二,曰連珠,曰靈犀,曰獅」子,曰《山冠》,曰 石表,曰《立戟》,曰《羽人》,曰《射垛》,曰《含珠》,曰含翠,曰《朝陽》, 曰芝草,曰《二仙》,曰《招賢》,曰寶冠,曰寶簪,曰石鏡,曰鳳 凰,曰香爐,曰伏虎,曰天冠,曰五雲,曰雙穴,曰常雲,一 名「靈府」,曰紫極,曰棲鳳,曰華陽,曰《戴仁》,曰戲龍,曰群 鳳,曰回鸞,曰石龜,曰《朝陽》,一名連雲嶂,曰瓊臺,曰石 筍,曰臥龍,曰凌霞,曰瑞鹿,曰《抱兒》,曰《獅子》,曰《石碑》,一 名《紫薇》,曰《剪刀》,曰《立筍》,曰《削玉》,曰《卓筆》,曰《天樂》,曰《宴 坐》,凡四十七峰,俱西谷,曰《雙鸞》,曰《寶印》,曰《嶢闕》,曰《小 卓筆》,曰《獨秀》,曰《重樓》,曰《茶爐》,曰《石指》,曰《天柱》,曰《展旗》, 曰《招賢》,曰《獅子》,曰《伏龜》,曰《蠣齒》,曰《石碑》,一名「石屏」,曰 《天冠》,曰《總角》,曰《童子》,曰《金鼎》,曰《蓮花》,曰《迎陽》,曰《石燕》, 曰《碧霄》,曰凌雲,曰朝天,曰五雲,曰雙穴,曰橐駝,曰戲 獅,曰犀角,曰香爐,曰雙鸞,曰倚天,一名「獨秀」,曰鳳凰, 曰超雲,曰丹筀,曰象牙,曰玉蟾蜍,曰芝草,曰虎蹲,曰 龜子,曰藥杵,曰架海,曰朝陽,曰佛掌,曰鼓槌,曰覆船, 曰捲螺,曰缽盂,曰「三賢」,凡四十九峰,俱東谷。曰石佛, 曰獅子,曰雙峰,曰雙鸞,曰藥杵,俱南閤。其谷十,曰西 外谷、西谷、東谷、水簾谷、新月谷、安禪谷、會賢谷、東外 谷、南閤谷、北閤谷。其洞八,曰石樑洞、石佛洞、道松洞、 天聰洞、龍遊洞、羅漢洞、新月洞、碧霄洞。其巖三十,曰 梅雨,曰天柱,曰白雨,曰火燄,曰童子,曰文英,曰寶陀, 曰觀音,曰橐籥,曰注會,曰石相,曰楞嚴,曰神跡,曰文 會,曰棲真,曰神王,曰石臍,曰「修道」,曰「赤石」,曰「騰波」,曰 「侍郎」,曰「巾子」,曰「散水」,曰「隱仙」,曰「石佛」,曰「仙巖」,曰「讀書」, 曰「紗帽」,曰「愨頭」,曰「曝書。」

鴈蕩山部藝文一

[編輯]

《遊鴈蕩記        宋》·王十朋

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山名「鴈蕩」,最為造物所惜,祕於 萬古,而顯於本朝。山中絕境,皆廬於佛子。開闢經營, 必其徒之有道力者,驅龍蛇虎豹魑魅魍魎而有之。 權輿數椽,侵尋萬柱。如全了之庵於芙蓉,今為能仁; 行亮谷於安禪,今為靈巖;文吉菴於碧霄,今為靈峰 是也。山之內外,招提無慮二十餘所。問其經始與廢 而復興,無非有道力者焉。山之東有嶺曰「謝公」,世傳 靈運好遊山,而不知有鴈蕩,䗶屐窮幽,至此而返。去 嶺而北若干里,有山曰白巖,水曰「仙谿。」去巖而北若 干里,有王子晉仙橋。子晉遺跡,在吾州者三:一在永 嘉,二在樂清,茲其一也。壽聖院在白巖之下,峰聳而 奇,水清而駛,松竹蓊然而深,蓋諾矩羅駐錫,王子晉 飛仙,謝康樂登臨嘯詠之所,宜幽人逸士逃名晦身, 修真學道者徜徉乎其間也。

鴈山觀石樑記      元李孝光

[編輯]

予家距鴈山五里,歲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 故人萬里外。泰定元年冬,予與客張子約、陳叔夏復 來從,兩家僮持衾裯杖履。冬日妍燠,黃葉布地,客行 望見山北口立石,宛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遊 方僧自襆被者,客輾然而笑。時落日正射東南山,山 氣盡,紫鳥相呼,如歸人。入宿石樑。石樑拔起地上,如 「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腳 空嵌,類腐木根。檐端有小樹,長尺許,倒掛絕壁上,葉 著霜正紅,始見謂躑躅花,絕可愛。梁下有寺,寺僧具 煮茶醅酒,客至俱醉。月已沒,白雲西來如流水,風吹 橡栗墮瓦上,轉射巖下,小屋從瓴中出,擊地上積葉, 鏗鏜宛轉,殆非世間金石音。」燈下相顧,蒼然無語。夜 將半,設兩榻對臥,子約沾醉,比曉猶呼其門生,不知 巖下宿也。

遊雲峰洞記         前人

[編輯]

自石樑南出五百步,折而西行,過謝公嶺,嶺東居人 多謝姓,故名。或曰:「地舊屬臨海郡,謝靈運為臨海開 山適至此,人因以名之。」既渡,緣澗南石路,欲登觀羅 漢洞。於篁竹窺見水西大石壁下有谷若豎橐。家僮 扶過澗,入谷中,見谷口石嶄然下垂,如懸戶卷然中 抱如懷璧。坐其下而嘯,如語甕盎中。從洞下入寺,未 至,見道旁有石潭,方丈而深莫可測。仰視潭南上有 山,孤起如偃芝;北上有山,離立平地上如駢筍。稍入, 始見兩大石相依如合掌,入天數千丈。從合掌根入, 兩旁植石闌,直上千步,乃至掌中。望見山嶨中青天 如懸一片冰。旁設大士一,羅漢十八,設應真像懸崖 上五百,然皆為人緣。取持去,空遺土坐,如燕巢棲崖 上。巖罅泉水下滴,喞喞如秋雨,鳴屋檐間,令人大呼呼聲繞洞中,不即出,泉墜半,未至於地,為聲所軋,則 飄吹衣冠,草木盡濕。家僮戲馳石闌中,腳頓道上,石 淵淵作鼓聲。既下出,家僮守橐者私自更守,竊登之, 顧見主者皆已下,即擊羅漢繩床傍小鐘,鐘聲奔谷 中,如鸞鳳行,鳴半天上,倚杖聽,不可去。谷中恆有雲 氣,所舍亭曰「看不足。」

暮入靈巖記         前人

[編輯]

出靈峰院,偶坐澗水南。客有言:「鴈山信多奇,然豈復 有過於此者?」予為言山之峭刻瑰詭,莫若靈峰;雄壯 渾龐,莫若靈巖。峰言銳,巖言大也。予適小疲,倚大樹 坐甚恬。客聞靈巖亟欲往,即起,促不得休。前是一日, 行五里,輒止舍,是日會已暮。頃刻馳十里,到寺,天正 曛黑,及階舉頭見巨石孤立如人俯月出,正懸東南 「角,星象纍纍下垂,四旁客脅息不可上,如游魚噞喁, 以身為浮游,在灝氣上也。入坐佛宮南階上,正視見 其面。進升堂,倚石夾室,則旁睨其脅。夜分又數數開 南牖視之,月欲墮,夜色如霜雪,諸峰相向立,儼然三 四老翁,衣冠而偶語,獨西南一柱,白而長身者也。明 日,由昌上人房下過澗,得小石嶺,可」五六百步,上觀 所謂龍鼻水。山半橫石作鱗甲狀,陷入石中。獨見其 脊,從西南石峽中繞出數千丈,勢盡,乃垂入谷中,作 懸鼻,疑是石髓,積歲月化為石,故獨此鼻如瓠大,乃 紺碧膩滑,異他石。鼻端泉時時下一滴。谷口澗西有 立石,長三十丈,如卓筆,曰「卓筆峰。」峰旁流泉墮入澗 中,亦三十丈,曰「小龍」湫。稍西飛泉湧出石罅直上數 尺許,曰劍峰泉。寺以巖名,巖又以佛宮北大石障獨 高且大,絕頂正平,如塗丹堊,是為「平霞障。」諸峰皆牽 聯在障旁。其大石如樹旗,居障左臂,曰「展旗。」其大柱 居障右臂,曰「天柱。」龍鼻水又在障右脅,其小龍湫,卓 筆峰、劍峰泉當居脅中。

靈巖二奇記         前人

[編輯]

僧言:「山有二奇」,其一由障左臂架棧道至旗半,有石 穴下窺,穴中別有平土,類人間土田,一一具溝塍畎 澮,以小石下擊,如轉鳴甕中。其一由障右脅旁,令人 百計牽挽,上懸崖,上有石室,室南有小徑,沿徑兩旁 皆麥門冬草,如人手植。路平熟數里,若日有人來往 者。絕端有窪石,窪中泉冬煖如湯。僧乃言:「昔有羅漢, 常浴是泉,愒息石室中,故石上有平偃跡。宋英宗時, 有居人行湫水上,見老父手弄藥一丸,大如橡栗,語 人曰:『爾為我持此獻天子』。忽復不見,詣郡言狀。郡上 之,天子遣中使持香來。」於是鴈山名始在天下。

大龍湫記          前人

[編輯]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嘗從南山公來觀大龍湫,苦雨。 是日大風起西北,始見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 里餘,聞大聲轉出谷中,從者心掉,望見西北立石作 人俯勢,又如大楹。行過二百步,乃見更作兩股相倚 立。更進百數步,又如樹大屏風,而其顛谽谺,猶蟹兩 螯,時一動搖,行者兀兀不可入。轉緣南山趾稍北,回」 視如樹圭。又折而入東崦,則仰見大水從天上墮地, 不掛著四壁,或盤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東崖趾 有諾詎那菴,相去五六步,山風橫射,水飛著人,走入 菴避之。餘沬迸入屋,猶如瀑雨。至水下擣大潭,轟然 萬人鼓也。人相持語,但見口張,不聞作聲,則相顧大 笑。公曰:「壯哉!我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是後予歲 一至,常以九月十月則皆水縮,不能如向所見。今年 冬,又大旱,客入到菴外石矼上,漸聞有水聲,乃緣石 矼下出亂石間,始見瀑布垂,勃勃如蒼煙,乍小乍大, 鳴漸壯,急水落潭上窪石,石被激射,反紅如丹砂,石 間無秋毫土氣產木宜瘠黑,反碧滑如翠羽鳧毛。潭 中有斑魚廿餘頭,聞轉石聲洋洋遠去,閒暇回緩,如 避世士然。家童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 人,又益壯,不可復得瓶。乃解衣脫帽著石上,相持扼 拿,欲爭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黃猿數十,聞人 呼聲,皆自驚擾,挽崖端偃木牽連,下窺人而啼。縱觀 之,行出瑞鹿院,日已入。蒼林積葉,前行人迷不得路, 獨見明月,宛宛如故人。

宿能仁寺東菴記略      前人

[編輯]

鴈山西南一峰絕高,下視眾大山,猶當是大父行。舟 行南海,月餘長望見直西北有物如高髻,亂髮纔一 握大,倚為指南。又其上常有雲氣,居人不呼「常山」,而 呼曰「常雲。」旁出二里有能仁院,院亦名「常雲。」予從大 龍湫出,夜宿山人家。遲明,浩上人迎舍東菴。

遊惠上人開西谷記       前人

[編輯]

靈峰,去靈巖十里而近,中路有亭名翠微,旁夾樹兩 垣,路從垣間出,過澗行,繞北山麓折而南。南有深谷, 梁石過之,復折而西,入谷中,始見石林如犬牙。巖下 佛寺曰淨明。是日至自常雲,僧拒戶不聽,客入即呼 雲「是遊山人。」乃拔去拒門木,入弛擔為午炊。出南戶, 徘徊往來,望屋上山,山圍屋如城府,或纍纍然,如蜂 「腰綴下而刳其中,淫淫然如燕巢斜𦊰而蔀其戶。齧 者、窊者,仰者,歕者、羃者、訛者、傴者、啄者、掉者,俛而窺者,騰而上者,如人皆具耳目口鼻,而無一相似,意此 中當有大佳處耳。」更著屐從屋窗中出,上山行二十 步,復得石橋,過澗去草間,又得石壇數方,皆古人作 亭遺址。壇為階二三級,或五六級。壇相距雖皆四五 步,每一壇上輒見山如人腹脅、背尻、向背,一一不同。 復益上數步草中尋見石階八九轉,一轉皆六七級, 兩旁夾大石壁,如行巷,中仰頭見青天,如曲池,中綠 水止而不波。泉滴兩崖間,如雪消,作水建瓴下注谷 中大石上。忽憶先子言:「淨明維摩石室旁有西谷,是 惠上人所開,絕佳,當」是此地耳。今寺僧乃畏人知,更 作屋相遮,以故後窗中出,不爾,不見此奇。

鴈蕩山記          前人

[編輯]

客問山何以鴈名也,予為言。長老相傳,絕頂上有大 湖,鴈過南海,常棲止其中,居人因以為名。湖水墮入 澗流,谷口為大龍湫,湖旁有塔寺,一夕沉湖中,至今 五百餘歲,然猶餘遺地敗址,棠梨花數百十株,皆儼 然成行列,土絕膏肥,種蹲鴟大如斗。長老又言:湖漸 淤為葑田,十年前有僧來言,「吾近於鴈湖旁,依大樹, 縛屋種萊菔,蹲鴟為餱糧,願乞金錢作屋。」予問道路 何從入,僧具言「從靈雲寺南入山,時時過絕險,挽牽 懸藤偃木以過。日初出,上山至午僅可到山巔,望見 永嘉城下大江如牽一線白,東面海氣,蒼蒼如夜色。 山上無膏燭,燒木葉葦竹為明。山鼠來與人相向坐, 如狐狸大。」予愛其言,久欲登之。嘗一至靈雲寺,觀所 從入路,因往至梅雨潭。潭上瀑水懸空數十丈,谷中 風起,水吹著人,常濛濛如四五月間霧雨,亦一奇也。 旁有鄰寺三四區,曰「古塔、寶冠、羅漢、石門。」又有一寺, 在南山冢與常雲相望。路絕高,曰「飛泉」,種種自作面 勢皆可遊,獨不大爾。

秋遊鴈蕩記         前人

[編輯]

北從天台來,入古東甌郡境上,望見西南有山相向 立,如兩浮屠。遊者咸曰:「此鴈山門戶也。」蓋深入其岨, 視羅漢洞東西天柱、大龍湫,猶人有眉目,十八寺皆 其肺腑也。僧言其祖自開鴈山為諾矩羅。矩羅去遊 方時,師懸語之曰:「若行四方,當值勝妙山水,起塔立 寺,花名村,鳥名山,則其地也。」矩羅適行至山下,問田 間老父所居云何?父曰:「芙蓉村。」又問:「山云何?」曰:「鴈山。」 矩羅曰:「是吾師所語。」我曰:吾於此乎老矣。入過四十 九盤,結屋谷底,面湫水以居。既沒,其徒為立塔廟,是 十八寺之萌芽也。矩羅首所開,正得其肺腑。今人言 春遊天台,秋遊鴈蕩,各定其可遊時耳。鴈山無土田 桑棗,兩山束澗,人行盡日,曲折在水中。又多篁竹,草 長沒人。春夏十日九霧雨,先後行人不相見。又多馬 蜝,緣草木枝,風動即著,人嚙出血數升,燒竹葉塗創 乃愈。獨秋冬時草木黃落,毒蟲盡蟄,乃可人至數百 里山皆在目中。然患遊者匆匆,絕佳。地恆遠在深谷 中,不盡見也。古人云:「緊絆芒鞋行一月,彷彿見得皮 膚耳。」非過言也。呂夷簡、焦伯強、劉器之、王龜齡,皆嘗 能留連山谷中,盡發其勝,豈古人用此為陶寫地耶? 然遊者眾矣,壁間姓名,一一為狐貍貒貊啗盡,獨此 三四人者,至今凜然有生氣,何耶?其草多寒涼藥,可 用治疽瘍滯下。其木多杉檜。請幫助識別此字。樟,「其獸多猴狙豕而 無虎,其蟲無蚊蚋而有馬蜝」雲。

重遊鴈山記        明戴澳

[編輯]

余以丁巳過鴈山,一宿靈巖寺,翼日即踰四十九盤 而南。此山面目,如夢中一接,轉憶已非。至是以己巳 閏四月廿一日,自樂清北指,凡五度嶺,徑大小芙蓉 村,即《梵志》所謂「以花名村」者。上四十九盤,俯大海,恍 躡蓬瀛,臨弱水矣。盤盡則擁出諸峰,肅然迎客,冠雲 披霞,望之神舉。昔去不及作回首觀,今來始面面相 覿。下里許左折,即能仁寺。溪橋不改,鐘聲似舊,其他 氣色俱非昔比。寺後多方竹可杖。寺左有燕尾泉,石 瀨分釃,眼目一滌。次日遊羅漢寺,在窕谷中。尋趨大 龍湫,遙見剪刀峰,便似故人招我矣。峭壁深轉至剪 刀峰,變為天柱,變為石帆,而龍湫猶不可見。幽貴不 欲近人窮探如索。象罔懸瀑忽下,青「漢為根,高翠周 遭,一泓倒雪,削崖傴立,孤景連霓,墜空無依,素絲自 卷,到地不及,玉霧迴飛。我即重來,有如創獲,掀髯絕 叫,歌吹繼之,颯然逼人,不因風舉,壘塊已盡,酒不暇 澆矣。無何,雨師促去,步步回睇,忽復峰移瀑隱,恨不 能如諾,巨那長作,此中主人也。」覺遲道人,余舊知也。 棄家棲道松洞,洞近龍湫背,渠嘗登之,極詫其異。比 至洞,望龍湫背猶在天上,已苦重繭,能復梯峻耶?洞 亦絕境覺遲,故豪華子乃能死心雲石大有過人者。 還過天柱寺,落照荒榛,與瑞鹿、華巖相望。復宿能仁, 雨大作,擬遊梅潭不果。乃衝雨走靈巖,三犯狂波,僅 乃得濟。過馬鞍嶺,濕雲始破,見茶叢與石林相錯,折 而入,兩壁間驚非人世,再折而天柱展旂,兩峰與霞 屏鼎峙,知是靈巖矣。出迎非復舊,僧尋先司成碑刻, 白蘚合矣。覺遲尾雨腳來,夜話山樓。明日看龍鼻水 出寺右折而上巖開龍見爪甲,宛然有鼻通雲靈澍不絕。謝伯貞曰:「龍故神化,時作湫瀑千丈,時作鼻水 一滴。」余曰:「以入巨那水觀,原無有二。」望小龍湫,亦異 它瀑,但為大巫氣索耳。群峰俱能出色,然不免為霞 屏所蓋。午飯後,走靈峰,過響巖上,有聽詩叟與靈巖 禮拜僧,俱為逼肖。經淨名寺,止餘石窟耳。俄對五老, 如逢夙昵。靈芝自煙中出,倒影照膽潭。轉入碧霄院, 洞壑故奇。真際寺無水石可賞,梵宇差潔。返上靈峰 洞,引滿數巡,為問羅漢無恙,是夕宿靈峰寺。明日,與 覺遲別,過謝公嶺,謝公故未嘗踰此嶺,而強存其名, 鴈山應不肯受。至石樑洞,酹酒別山靈曰:「余兩至鴈 山,不得上龍湫背一睹所謂鴈蕩者,豈容復作後緣 耶?」嘗笑謝客自永嘉搜勝至臨海,而全遺鴈蕩一山, 則余所得已多矣。

鴈山觀大龍湫記      鄒迪光

[編輯]

出靈巖,行經「小剪刀峰,又板障峰,又老鷹峰,而後登 馬鞍嶺。嶺高十餘里,曲十餘折。其初上也,眾山以漸 而低,及最高處,則此嶺如大父,而眾山皆兒孫繞膝。 此嶺如天闕,而眾山皆大海波紋矣。」過嶺行西內谷, 山如石城,而磵居其下如城壕,獨時久旱無水耳。居 民悉種茶為業,稍足生活。若傍城壕以居者,從此歷 連雲障、大剪刀峰,盡錦溪,抵矩羅菴,而大龍湫瀑始 得。凡瀑皆倚壁而下,觸石而注,而此瀑獨無所倚負, 無所觸抵,從絕壁石凹中傾瀉,故凡瀑皆衝激漰浤, 而此瀑獨委蛇縹緲,大有眤人媚人之意。然或久閣 不下,一下而憤懣偪億盛氣以赴,則飛電迅雷之時 發也。或忽然四散,不知所之,已散復集,而奔騰雜沓, 一時齊至,則羽林三十萬,披堅執銳,如牆而進也。當 其舒徐時,其為響,如琴、如瑟、如笙、如簧、如著、如籥,而 及其紛輪沕潏,則又如走石、如裂竹、如鼖鼓、如鐘、如 鏞、如磬、如鎛之具奏也。蓋蚴蟉者其常,而砰磕者其 變也。少選,五采注射作五色長虹,炫煜不定。「白者白。」 請幫助識別此字。「青者青蓮,綠者綠珩,紅者紅罽,紫者紫磨金,人面 衣裳,皆受采繪,變而又神矣。是於物為帝青寶,為甄 叔迦;於服為霓裳,為六銖衣;於人為洛妃,為漢女,為 藐姑射之人矣。」僧曰:「此五色瀑最不易得,即八十歲 老頭陀,罕有見此者。豈山靈有知,獨屬意吾輩耶?」為 之且驚且喜,不知觥船之數倒。余意欲往搜其源,問 所從發處,曰:「鴈湖。」問鴈湖所從入路,曰:「有三:一連霄 障,一宕陰,一常雲峰,皆蓁蔦蔽塞,野獸交塗。非先一 日燒山烈澤不可上,上亦不能下。山頂皆湖,無可宿 處。」乃止。

鴈山圖記          陸深

[編輯]

予聞之土人,言秋遊鴈蕩,有以哉?南土溫溽,春氣氤 氳,故有毒螫。至草木黃落,毒去乃可入,數百里山皆 在目中,無毫毛蔽遮。嗟乎,遊貴時哉!予將問途焉,有 告余者曰:「鴈山循崖而南,百里如畫。自樂清道白河、 芳林,逾窯嶴,過長」請幫助識別此字。原經古塔、本覺、寶冠、石門諸寺, 出白溪驛,謂之「右路。」自黃巖由白若嶺入石樑,過靈 巖,逾馬鞍至能仁,出長請幫助識別此字。抵窯嶴,謂之左路馬鞍嶺, 蓋其分界雲。東谷之峰五十有三,西谷之峰四十有 八,謂之「百一峰。」有泉五,有岩二十九,有石三十三,而 石行廊為勝。有潭七,而沐浴為大池一,澗一,曰筋竹 崖一,曰經行門一,即石門也。有洞十二,而道姑為古。 有溪四,而四溪之水為會。有嶺七,而丹芳為峻。凡四 十九盤。有障二,而平霞為華。有橋二,有嶼二,有閣二, 即南北也。有庵三而八扇為八庵。有亭四而看不足 為奇。堂一曰「資深」,遊人之所有事也。余性喜登臨,中 歲四方行萬里,而勝處必往,蓋嘗至天台雲,獨於鴈 蕩有眷眷焉。今老矣,乃畫為圖,聊以資臥遊之適爾。 因考論其概為記。近時陸文量以藩參出遊,具列形 勢,謂西湖諸峰為劣,至登平霞,則獨立四顧,疑非人 間世也。潘三峰御史加品騭焉,謂有邁拔,有空洞,有 雄渾、淵澄。邁拔如介,空洞如通,雄渾、淵澄如旁行不 流。各舉其人類之,則又出丹青談笑外矣。皆有關於 茲山也,因並記之。

遊石佛寺          黃綰

[編輯]

「石佛在鴈蕩之陰。」路從南閣入,行至溪口,見大石累 累,高度百餘尺,橫亙溪上,若無路以入。天雨雪,同行 皆有倦色。余獨興未己,猶憩道邊石山,遙望大石下 洞中白水流出。遂起揭跣,沿流步入。視洞中崆峒,深 寂斗折,蛇行其中,若楹若防,若閘若堰,若門若坻,水 分流其間,仍匯為潭,泓凝澄碧。或溢而流,或高而墮, 或曲而奔,澴然悠然,窈然,不知其去。行且半里,復見 天宇。兩山夾澗水中流,山上怪石,聳出雲表,不暇覽 計。又行四五里,仰視巨石,兩兩高數百丈,上覆復合, 中空一線,僅尺許,入可數百步,如丹闕開闔於層霄 縹緲間,曰「顯聖門。」瀑水自門內絕壁高澗瀉下,直布 門下流,去門右西上有洞,深闊數十丈。捫崖而登,石 髓下澗,凝為三像,是石佛之所由名也。由此左折,上 見《石碣》,宋永嘉令葛逢與僧某人同遊所記。於此縛 松梯牽挽可上。北望石峽,澗水所從出。峽中稍進可至,常雲俗呼為「百岡尖。」有石浴桶、天橋、飛湫之奇,出 則有湖南版藏之勝,皆在數里之間,不可殫述。

遊散水崖記         前人

[編輯]

「人皆知龍湫之勝,而不知有散水崖。」遊。散水崖自蕩 陰章氏之居,行二十里餘,崖谷壁立,拔地數千尺,懸 瀑自崖端垂下,直擣澄潭,若白蛇橫空,匹練孤懸,照 耀於丹屏翠壑、喬松古柏間,睹者莫不心駭目眩。余 從瀑下,援葛上崖,半坐洞穴中,視瀑水如明珠,纈箔 當戶,窺見旭日曈曨,祥煙繚繞,妙不可言。又從崖半 行,過東南隅,有石天窗,儼似樓閣欄檻。上有石樑,橫 若楣宇。憑檻而眺,奇嵐疊障,皆可攬取。故記以補鴈 山之遺。

鴈蒼山志序        崔秉鏡

[編輯]

天下之靈秀擅奇者,莫如山;而山之巖谷迥絕者,又 莫如甌越之山。閒嘗稽《皇輿》所載,如秦望、天童、雪竇、 白雲、天台、鴈宕諸勝,往往邃谷叢巒,為仙流寄跡;危 峰幽壑,為名緇棲遲。以故高人韻士跋涉攀攝者居 多焉。予夙好遨遊,夢寐名山,匪伊朝夕。不意承乏回 浦,荏苒六載,日以案牘鞅掌而不知。去治四十里許, 有鴈蒼者,為緱邑名勝也。按《邑志》稱山上石如鴈行, 其色蒼然,故名鴈蒼。中若天馬、御屏、白帝、玉幾諸峰, 崒嵂嵷嶐,雜遝環繞。他如天冠之琪樹簪發,蓬徑之 夾道林篁,飛泉怪石,高臺曲澗,煙霞掩映,變幻非一, 屹然與童竇、台宕並峙競秀,豈特一邑佳麗已哉!攷 梁之天監二年,有圓覺大師結茅茲山。至宋嘉定間, 諾迦尊者化身示現,大建梵剎,神魚躍出,賜號「吉祥。」 時有義陽何侯、太保胡公,先後捐貲,殿宇輝煌,七寶 莊嚴。迨明、道月、宗曉諸師,稍稍釐葺。至後樞部倪伯 屏先生避跡奉川,同殫微禪師來遊鴈門,愛其溪山 深秀,足托幽棲。覽榛蕪而太息,憶古跡而徘徊,僉發 弘願,遂捐重橐。復躬書手疏,力募金閶,嘉禾間,得貲 若干緡。殫師歸,日與山傭胼胝經營,鳩工庀材。梵宇 巍峨,倏爾高騫雲表;禪樓璀燦,渙然光映林端。自非 上智夙根、道力宏深者,烏能振起中興,成此大勝果 耶?所懼者,山之靈勝,處於深阻墺區,舟車孔道不通, 詞客宰官罕至,與零露蔓草同其湮沒,良足惜耳!雖 然,國有史郡邑有乘,山可闕志哉?乃慵師慧入三昧, 智悟二藏,習靜之餘,博輯廣搜。紀山靈之形勝,考歷 祖之傳燈,列檀波之姓氏,載花獸之奇珍,以至述前 賢今哲詩賦以廣其傳;詳殿舍樓臺尋尺以昭其數。 復為之繪圖剞劂,垂之永久,俾覽勝尋幽者一披閱 焉,洞若列眉。視予向之夢寐名山,欲一登童竇《台宕》, 問道探奇。今覽「鴈蒼」之去,不啻信宿而流連之矣。志 成有年,家子林氏公開者為師,求弁於予。予謂履巉 巖,攀蘿薜,雖遲之異日,而茲披其集,如請幫助識別此字。其景譬小 乘為大乘說法,即令天雨曼陀,華石點頭,奚能覰如 來一毛孔。第自創造迄今數百餘載,而慵師為鴈蒼 開一生面,其勞心竭力,功固與殫師倪公均垂不朽 矣。予特表而出之,又烏能已於懷哉!爰索筆而為之 序。

鴈山圖賦          秦文

[編輯]

天開巨鎮,地界東甌。疊嶂千尋以玉立,平湖十里而 金浮。鴈陣橫斜兮,勢拱朝乎龍窟;鯨波震盪兮,氣瀰 漫乎蜃樓。於以擅芳名於宇內,來薦紳之清遊,不亦 稱哉!當夫朝霞絢於碧空,夕照掛於林叢。淨無纖翳, 敻見群峰。拔石筍以倚天兮,吾將以為吹簫之筒。聽 鳳凰之鳴於朝陽兮,穿五雲乎喈雝。協天樂於紫極 兮,槌鼉鼓乎逢逢。紛丹桂之獨秀兮,棹覆船以釆釆。 想靈芝之多於嶢闕兮,望二仙以架海。探含珠於伏 龍兮,慨羽人其何在?辱伏龜之呈於「《九章》兮,會三賢 卓筆以演之。鐫石碑以授童子兮,操石脂以示其微。 握斯文之寶印兮,展吾道之旌旗。爇香爐以熏佛掌 兮,虛缽盂於石表。策橐駝而馳獅子兮,坐蓮花其終 歸於夢幻。戴山冠而茹芝草兮,仗藥杵以足吾老。」設 金鼎於重樓兮,伊誰斷鼇足以支天柱。利剪刀以圖 補袞兮,徒晏坐於堂宇。喚臥龍以騰於碧霄兮,羨石 燕其能飛雨。削玉為蟾,抱兒熙也。射垛高張,伏虎屯 也。石鏡熒熒,冠簪新也。犀角象牙,礪齒奔也。立戟招 賢,以戴辰也。茶爐煮茗,瓊臺春也。爭奇鬥巧,獻寶懷 珍,擅絕勝於空谷。殆未能以悉陳矣。谷列東西,各分 內外,諸剎隸焉。剎右而菴,菴虛而明;菴左而堂,堂寬 而平。翠微藍玉,有翼其亭。收奇觀於戶牖,固朝躋而 夕登。嵒則橐籥噫氣,霹靂藏聲。赫烈火焰,灼爍文英。 老僧說法,童子誦經。石則覆盂失實,圖羅競名。大梁 倚柱,「明堂樹屏,不濟而船,不搏而鷹。洞則天聰若聽, 新月就明,風行逼塞。龍游窈冥,碧霄遼邈,烏鳥震驚。 各存意義,咸入品評。是誠化工費手以點化,而非巧 匠琱琢之所能成。」少焉蒸而成雨,為澗為溪,筋竹蒼 蒼,允矣攸躋,奔於寒阬,九折東歸,愬厥本原,導自蕩 西。蕩西之湖,其流沛然。合諸溪澗,會而成淵,遂由石

檻而傾瀉,望之若素練之空懸。隨風作態,細若煙霧
考證
而屈如蜿蜒,方漫舞而大注,忽中阻而盤桓。東自石

城,而會於霞障,掛飛流於石壁,而半虛半沿,東西交 應,而大小異焉。疑有真龍,或躍而下,上泄瓊液乎崢 潺。二湫之上,又有上湫,尤稱隱僻,若隱士忌避於名 傳。「載觀嵒罅,鼻若垂蓮,豈龍睡而遺沫,滴僧盂而涓 涓。」傾自下而上指,光鋩閃鑠乎龍泉。合掌尚思乎禹 績,摩訶誤認乎僧緣。昔明皇瀹浴乎潼水,何是地忽 迸而烹煎?注乎潭池,而行乎蕩東。遶硤石而辭石門, 出二閤以溶溶。諸流於是乎畢會,而協九川以朝宗。 豈不足以見水性之本下,而感人臣之效忠也哉?惟 昔哲王御極,四岳是崇,秩視九官,協德同功。茲惟僻 地,獨遠褒封。然而交四海之文士,扇百代之清風。是 雖難比德於稷、契,亦足以軼巢、許之高蹤也。時值清 秋,遊人肅整。自窯嶴芙蓉而歷四十九盤,遂逾馬鞍 靈嵒而抵白溪之境。或由白嵒,悠然南騁。萃輪蹄以 轟豗,驀猩奔而猿警。有若歸貨市而趨權門,不招呼 而惠肯也。余自髫年,已聞鴈湖,變星星於兩鬢,猶縶 絆於塵途,其於茲不亦孤乎?竊嘗思之,茲山之大白, 嵒溫嶠而東西列圖,負蒼山而北其趾,襟玉環而南 其趺。變陰晴於倏忽,而難測其要;眇猜疑於濃淡,而 莫定其有無;極睇盼以彌月,僅領略於皮膚。豈若展 茲圖於几案,外覽而中模,由於其道,而不知者之為 都哉?峰之高也,以充吾之浩氣;嵒之巉也,以礪吾之 志節;石之端方也,以貞吾之行義;湫之飄灑也,以滌 吾之陳汙。洞以豁其胸次,潭以弘其器量。硤之會群 流以倒瀉於二閤間也,以恢拓吾之文詞。「駕韓柳而 陋歐蘇。」其於茲,豈不亦若吾之嚴師良友,資麗澤以 結金蘭,而心腹肝膽之交孚也《亂》,曰:「至貴匪秩,協儒 林兮;至美匪容,珍厥諶兮;至觀匪圖,賞以心兮。」

書台蕩日記後       楊文驄

[編輯]

是遊也,余於山川有得亦有失焉。何也?余若從溫以 歸,則可以出西谷,遊玉甑峰、望大海、上江心寺、過青 田、看石門山。此皆收之足下,既得而復失者。至今胸 懷隱隱如有一物不能下,喉間格格若有一物不能 吐,了當前件不知在何年也?乃從台以歸,則出天台, 過新昌,看南明、下嵊縣,從剡溪之舟,問山陰之道,子 猷之興可乘,曹娥之魄堪弔,此又置之度外,既失而 復得者,噫?奪其意中,償以望外?余則悟矣。夫有得而 不欲失者,人情也;有得而必有失者,天道也。清福錫 之上帝,盈忌偏深,飲啄隨之一身流行自衍,吾身亦 天地之拳石隨地置之,吾身亦天地之唾涕隨遇安 之。夫豈特山遊也哉!豈特山遊也哉!

書石樑鴈宕圖後       徐渭

[編輯]

台宕之間,自有知以來,便馳神於彼,苦不得往。得見 於圖譜中,如說《梅子》,一邊生津,一邊止渴,不如直啜 一甌苦茗,乃始沁然。今日觀此卷畫圖,斧削刀裁,描 青抹綠,幾若真物,比於往日圖譜彷彿依稀者,大相 懸絕。雖比苦茗尚覺不同,然幸有一掬水到口,略降 心火矣。老夫看取世間遠近真假,有許多種別,又不 知他日支杖大小龍湫。更作何觀也。

鴈蕩山部藝文二

[編輯]

《鴈蕩山         》宋·呂夷簡

往年遊海嶠,上徹最高層。雲外疑無路,山間忽見僧。 虎蹲臨澗石,猿掛半巖藤。何日拋珪組,孤峰上再登。

遊鴈山          王十朋

[編輯]

鴈山五經眼,茲行尤可觀。初冬天氣佳,鴈歸山未寒。 有日照幽谷,無雲翳層巒。入境見祥雲,振衣登馬鞍。 瀑泉飛玉龍,羽旗導翔鸞。石柱屹天外,卓筆書雲端。 靈峰觀石室,屐履穿巑岏。山禽知我來,好音若相歡。 群峰列春筍,丹青狀尤難。行色愧匆匆,更約他時看。

鴈蕩寶冠寺        趙師秀

[編輯]

行向石欄立,清寒不可雲。流來橋下水,半是洞中雲。 欲住逢年盡,因吟過夜分。蕩陰當絕頂,一鴈未曾聞。

鴈蕩山觀瀑布      元李孝光

[編輯]

《金莖》刺天一萬丈,湧出海底開青蓮。下有三千六百, 地軸相鉤聯。壓偏東南地欲折,白龍捲海飛上天。雷 公擊鼓馮夷鞭,龍漦入江化為石。巨靈扶起太古色, 應真晏坐天上來。十八招提若幻出,長風吹開天骨 碧。

鴈蕩           吳元梅

[編輯]

鴈山高與海天接,海鴈南飛古宕秋。鴈飛一夜渡海 去,鴈蕩之峰何邃幽。四十九折盤鳥道,三千餘尺飛 龍湫。芙蓉面面削寒玉,長使騷人舉目愁。

鴈山夜坐         趙廷松

[編輯]

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宵吟謝公詩,清歌達《明發》。 節換心屢驚,年徂變元髮。溪水鳴巖瀨,涼風響林樾。 澗戶映疏星,石樑橫天闕。空廬宜留人,光景坐超忽美人竟不來,西林照殘月。

鴈蕩山部紀事

[編輯]

《樂清縣志》:「唐諾矩羅尊者,鴈蕩山闡化祖師,姓羅名 堯運,蜀之眉州青神縣人,居中巖山,有三峰鼎立如 筍,旁一峰如寶瓶,巖岫崎峭,林木薈蔚,尊者道場也。 尊者乃靈山十六應真內第五位大阿羅漢,自唐著 靈後,飛錫來震旦東南大海際鴈蕩山大龍湫之上 息焉。於是蜀之中巖、溫之鴈蕩,名重天下,自尊者始」 全了鴈蕩山能仁寺祖師,永嘉人,太平興國元年,遊 方至荊門玉泉山,遇天竺僧,言:「汝緣在浙東,當得名 山居之。永嘉有諾矩羅尊者道場,數適當興,宜往尋 訪,力成茲事。」了詰其所,答曰:「地以花名,山以鳥名,中 有龍湫晏坐峰,此尊者棲錫處也。」二年,歸至山下,問 其村,曰芙蓉山,曰鴈蕩,因感悟結庵,曰「芙蓉」,曰「古塔。」 自後僧行亮庵於安禪、文吉庵於碧霄,皆自全了發 之為人放蕩不拘,故號曰「了漭蕩」雲。

《宋史劉黻傳》:「黻字聲伯,樂清人。早有令聞,讀書鴈蕩 山中僧寺。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試入太學,儕輩已 翕然稱之。」

《樂清縣志》:夏元鼎寓居鴈山,遊晉、齊、湖、湘間,得吐納 導引法,遇赤城周真人授以丹訣,歸鴈山中修煉。真 西山贈以詩云:「笑我深扃五柳門,無從相與細論文。 會須脫屣囂塵去,鴈蕩山頭或見君。」後無疾,端坐而 逝。鄉人或於閩中見之,咸以為屍解雲。

鴈山,有大小龍湫,又有上龍湫數里,飛流懸瀉,亦數 百丈。山巖壁中,有穴可居,人跡罕至。正德間,五臺二 僧曰白雲、雲外,往居其上。嘉靖辛亥,華亭學士徐公 儲欲訪之,陡絕不能登,命大鳴鐘磬,彷彿二人在巖 上。徐為詩,射而投之。其詩云:「白雲雲外在山隈,欲往 從之莫扣扉。有悟不須相對面,無緣猶自願留衣。人 當了處方知汝,事未休時肯息機。我亦塵凡難解脫, 桃源咫尺路皆非。」僧以石書墜下,曰:「吾四十年不下 山矣。」自後再欲覓之,無從也。

僧正智,通經典,初住能仁寺,繼興羅漢寺。後復結茅 於龍湫背上,安禪枯坐。明魯藩聞其名,召而禮之,贈 以詩曰:「臥雲和尚傍龍湫,久鎖禪關沒世幽。苦行多 年渾自在,為予有意下山頭。」遂還山,悠然而逝。

鴈蕩山部雜錄

[編輯]

《太平清話》:「天下瀑布皆有聲,惟鴈蕩者無聲。」

《樂清縣志》:潘潢《鴈山誌序》云:「甌海東西巖谷泉洞,島 渚卉石,臺榭殿廡,耀乎嶄然,何啻什伯,獨稱鴈蕩。鴈 蕩之生久矣,其間投足而遊,聚廬而處者,何啻什伯? 獨劉器之、焦伯強、王龜齡、章大經數君子,一言一行, 具書在志,其餘曾不得列姓氏焉。若夫謝公之蠟屐, 實未一至,乃騷人顧嘖嘖好言,靈運至於今不衰。然」 則物所託於「不朽」,信自有足恃耶?

鴈蕩山部外編

[編輯]

《樂清縣志》:宋元豐五年,僧道親於瑞鹿院前道上逢 二老人,自山而下,履木葉皆無聲。呼之與語,付藥丸 如彈曰:「爾速入京師,以進此藥,可保二九之數。」道親 至都,聞神宗不豫,詣省言狀,執政異而不受。上聞而 取之,問所欲,道親言:「老人但戒太歲本命四六,慎酒 樂,乞濟貧民,及禁天下捕龜。」上命中貴臣梁從政齎 書至鴈山,訪老人,無所見。八年立春,上疾革,太后得 藥於睿思殿進之,乃上手自封識,在位凡十八年。 宋陳覺,陳州商也。遊北鴈蕩東峰,望西巖一木如蓋, 捫蘿至其下,見藤蔓纏繞如石,視之,乃入定僧也。觸 其衣,隨手而化,乃庵其旁。閱兩月,僧欠伸,開目曰:「吾 有衣寄巖間,有虎守之,持吾錫杖以取。」覺往見虎,示 以杖,搖尾而去。還授僧衣,見藤蔓有入肉數寸者,因 為覺說法,鳥獸鬼神皆來聽受,於是得度。後人因名 其巖為說法巖。

明包雷淵,居鴈山麓,自幼好睡,不事生業。及長,學道 龍虎山。能呼召天將,禱雨常應。能以掌行五雷,劾治 妖祟,無不立效。病瘧者,為書符置水缸中,令飲之悉 愈。後為其妻所惑,戲召天將,天將不至,法遂衰。 鴈山相傳有石像一尊,自漳州船至溪下,昇於巖腰, 去地約五六丈。有僧見之,緣巖奉取,欲以供奉,失手 下墜《石羅漢於膞微剝院之塘田。應時坼損。其夜又 自飛上巖而立》。

昔有僧遊山失道,循小徑至一處,茅舍數十家,皆方 士也。見此僧笑曰:「亦知遊鴈蕩乎?」方沍,冬而有桃,僧 因折數枚懷之。方士呼童奪取其桃,僧恍惚過山椒不覺已在明州天童寺矣。

寒坑龍雙峰寺在鴈山東外谷,有寺曰後可,每講經, 輒有老人來侍聽。問之,答曰:「某寒坑龍也。」自今皈依, 凡遇水旱,有求必濟。遂不見,因祠焉。

南鴈蕩山部彙考

[編輯]

溫州府城西南之鴈蕩山,

《鴈蕩》名傳宇內,其來久矣。而「南鴈蕩」之名不著,然觀 其北自穹嶺,南至施巖,四五十里內,奇峰異嶺,環拱 靈秀,絕頂亦有鴈湖,與北鴈蕩等,自當為天造仙境, 豈待五代僧願齊卓錫於此而後知之哉?

南鴈蕩山圖

南鴈蕩山圖

[編輯]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瑞安府「南鴈蕩山,在平陽縣北, 自穹嶺南,施嶺西,五十里間,皆南鴈蕩山也。初吳越 錢王與僧願齊同參韶國師於天台,願齊遊永嘉,禮 智覺真身,聞平陽明王峰頂有鴈蕩山,天晴則梵鐘 相聞。杖錫尋訪,喜曰:『此山水盡處,龍鴈所居。豈非《西 域書》所謂『諾矩羅震旦鴈蕩龍湫』者耶?結茅其間』。」黃 冕仲云:觀此,則平陽鴈蕩,五代時已著。《樂清鴈蕩》乃 祥符間始見。

按《三才圖會南鴈蕩山圖》,考南鴈蕩者,以別于樂清 鴈蕩也。在平陽西南一百里,北自穹嶺,南至施巖,皆 名鴈蕩。出平陽之南,舟過荊溪而至智覺禪林,石齒 掛舟,仍陸行,先抵石門樓。山左巨石嵌空如琢,右為 屏風三疊應之。他不能盡名者,如圭如笏,如芝房燕 壘,備極巧態。已乃兩石千仞夾峙,名石華表。過此為 石柱寺。寺有數洞,遊人以西洞為佳。上窿下窪,鐘乳 自罅滴槽中,雲是仙姑泉也。前有穴為月牖,可攀望。 其外右行半里,雙壁插天,石樑橫跨之,下俯深窅不 可測。聞峰頂亦有鴈湖,而難至其上。大都視北鴈蕩 為小,而峻嶒峭拔,則無殊焉。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南鴈蕩山在平陽縣北,自穹嶺 南至施巖,四五十里,皆鴈蕩也。穹嶺有普照道場,五 代時,僧願齊杖錫尋訪,至明王峰頂,聞鴈聲,而平原 曲徑,自然天成。喜曰:「此山水盡處,龍鴈所居,而又屢 聞梵鐘,豈非西域書所謂鴈蕩龍湫者耶?」因結茅其 間。吳越王錢氏因建普福道場,盡以平陽一鄉之賦 贍之。今有錢庫嶺、綿坳、茶亭諸跡。夾澗東西有二石 室,可坐數百人,凡有十三峰、三洞、二巖。又有石門樓、 石華表釣磯、朝陽谷、石樑、竹坡、月窗、晴虹澗、杜鵑林 諸勝。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南鴈蕩山在溫州府平陽縣城 西南百里,環拱靈秀,與北鴈蕩埒稱。」

「白雲山在溫州府平陽縣,與鴈蕩山連,周迴二十餘 里,高插雲漢,中有深澗,道絕不通,巨藤蟠繞其上,遊 人援之以進,是曰藤道。」又有明河澗、玉乳洞、白水瀑、 玉簾瀑、寒瀑、懸樓諸勝按《溫州府志鴈蕩山攷》:「南鴈蕩山在城西南百里,內 有石室一,夾澗東西,曰東洞。西洞又有道士峰、峨冠 峰、天柱峰、踞虎峰、卓筆峰、石」門樓、石華表、釣磯、仙姑 洞、鰲頭峰、蟾蜍峰、朝陽谷、天聰洞、龍陰巖、曉雲峰、龍 角巖、夜明洞、天馬峰、群鴈峰、仙官峰、三台峰、乘鸞峰、 石樑、竹坡、月牖、虹澗、杜鵑林、採藥徑,奇峰峭壁,所在 環拱,靈秀無比,與《北鴈蕩》埒稱。僧人願齊之徒百餘 人,分建十八庵居之。齊卒,其徒避虎害,遷莒溪,今普 照院是也。

南鴈蕩山部藝文

[編輯]

《南鴈蕩山記        明》·蔡芳

東甌鴈蕩為天下名山。山有二,其南在平陽者,出名 尤蚤,第以地僻,遊者難焉。遊必秋杪冬初,是以尤難 乎其時去年丁丑,邑大夫前給諫馬君約往。今年重 九,乃決於夜半放舟抵城南。黎明出南津亭西塘河 十里外,山翠如潑。過荊溪,舍舟而陸,至前倉看鳳山 岩石,乃餉於寶勝寺。潮來發棹扺詹家埠,乘月行二 三里許,至涇川,憩知覺寺。明日雞初號,鐘聲方盡,遂 出寺。不數里,過水頭前,見數岫遠露,如抽亂筍,如架 筆格,如橫修眉,爭獻奇狀。又前過一溪,流甚駛,多砥 石,不可以舟,乘馬以渡。凡歷三溪,始達其境。左畔山 際有峙石陡絕,表裏天光通透,人呼為「石門樓。」稍前 見三岩品列如屏風狀,嵌於山腰。乃步循山麓,右折 而行,有兩岩相距,當其前,高數十仞,如開兩扉,人謂 「石華表」,是為入蕩門戶。其岩石之小者,如芝房,如珊 瑚,皆有玲瓏孔竅可觀。又盤旋澗道,里許抵石柱寺。 山有洞四,其西洞尤勝。乃步自後草徑,歷磴而登,夾 道筤簹萬箇,晴日篩光,鐘聲清遠,響落翠微。又陟磴 凡再折,抵洞前,遂穿草庵中坐。傍有木槓,橫度可入 洞口,側又為欄以扶,乃緣之而進。其間谽谺虛敞,徑 數丈而深倍之,可羅胡床數十。有仙姑像,石罅有泉 滴點墜槽中,俗謂「仙姑浸薴盂」,旱澇不盈涸。直後穴 稍仄,探之,黭暗,莫辨物色。試作嗚嗚聲,如盎缶中語。 直前有高穴,光明為月牖。乃攀而出之,以觀其外。復 從月牖入洞中。將卸衫,從左傍孔穴出,不果,復從故 道出焉。洞前遙看,僧穿岩上峰頂,合掌坐,眾相顧以 為危。既而僧引觀所謂石樑者,踐茅筏,跡僧武,可半 里,得其所。兩崖峙立,亙數十仞,儼若城壁,上有石樑 跨焉。仰視之,如飛虯駕空,雄兀可畏。倚崖底平望,蒼 翠遙遙自外入。俯臨絕壑,有如萬丈深井。神驚膽掉, 不敢正視。遂走入石柱寺,馬君已先在矣。出行廚共 酌,乃出寺,度澗而東,觀岩下湫水,淼沉凝湛。旁盼諸 峰,或卓筆,或虎踞,或峨冠,或鰲頭,或天馬,步驟皆可 狀。獨一峰上插霄漢,馬君號之為最高峰。予欲訪明 王峰頂鴈湖,不可得,潛步嶺而南求之,踞棋盤石坐, 有一叟自林間出,顧問之,曰:「此坐者,仙人巖也。西畔 為道士巖,俱猿狖所居,不可以往。餘非所知。」又南行 數里,無所問途,乃回下山,晚色蒼然。趨輿馬疾行,度 溪而北,改故道,緣大麓,歷平原,返智覺寺。明日曉起, 賦詩而別。坐埠頭候潮平發,舟西折,順流而東,回顧 昨所遊山,漸小漸淡,宛在西南天際,若不能釋然於 懷。夫吾邦有此勝跡而不使聞於世,是果誰之責哉。 故遊之又復記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