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5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五十一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目录

 玉笥山部汇考

  图

  考

 玉笥山部艺文一

  玉笥山赋        明金幼孜

  游玉笥山罗浮庵记      罗伦

 玉笥山部艺文二

  大秀峰         宋黄庭坚

  覆箱峰           前人

  魏夫人坛          前人

  飞仙石           朱熹

  玉笥山歌        元揭傒斯

  何君洞          明胡俨

  玉笥山           前人

  玉笥山歌         练子宁

 玉笥山部纪事

 玉笥山部外编

 仰山部汇考

  图

  考

 仰山部艺文一

  仰山赋并序      元李问

 仰山部艺文二

  题仰山通智塔      唐僧齐己

  游仰山谒小释迦塔访孚惠二王遗迹赠长老

  混融          宋范成大

  前题           张嗣古

  仰山           祖无择

  仰山           李冲元

  仰山祠二首       明王守仁

 仰山部纪事

 仰山部外编

 蟠龙山部汇考

  图

  考

 蟠龙山部艺文

  蟠龙山         宋张嗣古

  前题          明严尧日

 洪阳洞部汇考

  图

  考

 洪阳洞部艺文一

  游洪阳洞记       明洪经奎

 洪阳洞部艺文二

  洪阳洞         明宋之瑞

  前题           刘清之

  前题            徐琏

  前题            葛焜

  前题           徐之孟

  游洪阳洞至半而返      张铨

山川典第一百五十一卷

玉笥山部汇考[编辑]

《汉武帝》筑坛祈仙之“玉笥山。”

玉笥山在今江西临江府新淦县城南四十里,旧名 群玉峰。相传汉武帝祈仙,筑降真坛于此,时有玉笥 降其坛上,因名。其山有三十二峰、六洞、二十四坛、十 二台。其馀泉池涧谷,胜迹尤多,即《道书》所谓“大秀法 乐洞天”也。

玉笥山图

玉笥山图
考证

[编辑]

按《水经湘水注》。“屈潭之左有玉笥山,道士遗言。此福 地也。一曰地脚山。”

按《玉笥山录》:“汉武帝好仙,于玉笥山顶上置降真坛、 大还丹灶,道士昼夜祈祷,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 坛上,武帝遣使取之,至其坛侧,飘风大震,卷玉笥而 去,因此名为玉笥山焉。”

按《洞天福地记》:第十七洞:“玉笥山,周回一百二十里, 名大秀法乐之天,在临江军。”

郁木坑在临江军新淦县。

按《太平御览地部》:“玉笥山,土地肥美,宜榖辟兵。”《天监 起居注》云:“庐陵太守王希由此山龙渊获剑二口。”《太 真白龟山经》曰:“本名群玉山,胚浑初分,山积五色气 而成形,睹若群玉之妆,皆虚无之貌浮焉。至庖牺氏 之时,山乃坚实委地,变为五色,遂号为群玉山。至夏 殷之世,人多采其玉,百灵虑损其山形,遂化为五色 土石而生丛木。今溪涧之中五色碧赤之石,皆古玉 变也。”《玉笥山记》曰:“汉武好仙,察众山之迹,知此山为 灵感之司,遂于山顶置降真坛,旦夕祈祷,天乃降白 玉笥置坛上,武帝遣使取之,至其坛侧,飘风大振,卷 玉笥而去,因封为玉笥山。”又汉武时,邑人伐材于山, 为廨馆,阙殿中梁一条,邑民相谓曰:“欲精仙馆在其 梁栋,未可以凡木为之。”经数旬未获,忽一夜震雷风 烈,天降白玉梁一条,光彩映日。至今山下有玉梁观, 至魏武时遣人取之,至山门亭午之际,雷霆大震,梁 化为白龙,乘烟雾而去。晋永嘉中,有人见在郁木岩 下,梁黄门侍郎萧子云聿来楼上,兼撰立馆碑。经五 载,忽有一人来谓之曰:“馆之东北有洞曰郁木坑,水 自东注,可以久居矣。”子云遂徙家居之,后全家隐洞 中,不知所之。大历初,有道士谢修通者,宜春人也。住 此山不出,凡四十年如野人。后遇一人,引入溪源,于 溪中得一碑,长三尺,乃萧侍郎《清虚之馆碑》。更行半 里,见宅墓古砖瓦石皆异,遂结庵居之。长庆初,入郁 木坑,偶见一宅重扉,须臾,有青衣童子招修通入,见 一人紫绶,峨冠佩剑,立堂之左,一人碧绶素简,立堂 之右。童子曰:“左者萧君,右者梅君,即梅福也。”通乃叩 头再拜求住。修通好食小蒜,二君曰:“子乃荤腥之人, 安能住此。”遗修通嘉禾五穗,松叶半斤,令顿服之。服 之中半,二君乃令归。精神似不足,眼目睢盱。门人相 谓曰:“师修行不出凡七十年,为邪气所乱,大道何昧 乎通。”至宝历初,梦人告曰:“造一精舍待君。”既寤,曰:“我 旦日当死矣。”十日而卒,门人为备棺衬,具衣冠,年九 十八。

按《方舆胜览》:“江西路临江军玉笥山在新淦县,上有 群玉峰、九仙台、金牛坡、白龙岩、栖霞谷。山中有萧子 云宅。”

按《三才图会》《玉笥山图考》:“玉笥山在新淦县南六十 里,旧名群玉峰,《道书》为第十七洞天,第八福地。相传 汉武帝时,有玉笥降坛上,因名。汉梅福、晋郭桂伦、彭 真一、袁景立、梁杜昙永、萧子云皆尝学道于此。”其峰 岭、亭台、泉池洞谷,胜迹甚多。

按《江西通志·山川考》:“玉笥山在临江府峡江县东南 四十里,《道书》以为第十七洞天,曰大秀法乐之天郁 木为第八福地,旧名群玉峰。汉武帝时尝降玉笥于 此,故名。汉梅福及晋郭桂伦、彭真一、袁景立、梁杜昙 永、萧子云皆尝学道于此。其山有峰三十二,坛二十 四,洞六,台十二,亭十一,泉五,池七,潭一,石四,井四,坞” 二,宅二,岩四,祠一。其他名胜不可悉纪,多见于诗赋 碑记中。

按《临江府志山川考》:“山属峡江境者不一,其最著者 玉笥山,在县东南四十里,《道书》以为第十七洞天,曰 大秀法乐之天,郁木为第八福地。山旧名群玉峰,汉 武帝时尝降玉笥于山,故名。汉梅福及晋郭桂伦、彭 真一、袁景立、梁杜昙永、萧子云皆尝学道于此。有峰 三十二,大白覆箱,送仙上方,仙女投龙芙蓉正一,赤” 松,金桂,下方三会,元秀,魏仙,秦望,太阳双龙,云台,瑞 莲,彩云,挂帽,乱石,金亭,紫虚,降真,丹灶,西平,石桥,瑿 石,元皇,狮子,金井,源坛,二十四降真,司命梅仙,金碧 麻姑,禹帝,紫虚,葛仙,白鹤,太乙,皓素阴君,步虚,太清, 元皇,七元,杏花,洞虚,兰金,精思,白鹿,埋金,元帝,王乔, 洞六太秀,郁木元龟,云储归云,白云“台十二,九仙,东 华,送仙,著衣望仙、百灵看经、望月读书,琴堂,石台,白 云馆二,清虚洞阳。亭十一,百花澄心、麻姑、梅君,元君, 看经、待鹤、下箔,迎仙,五辇,会仙。泉五,炼丹、白乳,海眼, 汉泉,醴泉。池七,金井,碧玉,九真,养龙,洗杯,白莲,墨池。 潭一,白云石四,何君飞仙,石门,石船。井四,汉帝金井, 萧真人丹井,大落源”井。坞二杏花、桃花。宅二孔君、梅 君。岩四白龙冈、天柱冈。降真度仙。祠一飙御。其它名 胜不可悉记,多见于诗赋碑记中,有可考而知者。 按《峡江县志山川考》:“玉笥山之峰峦,连络不绝,旧名 群玉峰,根蟠百里。《道经》载为第十七洞天,第八福地世传汉武帝时,天降玉笥于此山,故名。其山凡三十 二峰。”

大白峰。

“覆箱峰”,即何紫霄“覆箱峰”也。

《送伯峰》、 上方峰、 仙女峰、 投龙峰、 芙蓉峰、 正一峰、 赤松峰、 金桂峰、 下方峰、 三会峰、 元秀峰、 魏仙峰、 泰望峰、 太阳峰、 双龙峰、 云台峰、 瑞莲峰、 彩云峰、 挂帽峰、 乱石峰、 金亭峰、 紫虚峰、 降真峰、 丹灶峰、 西平峰、 石桥峰、 瑿石峰、 元皇峰、 狮子峰。

《金井源峰》以上诸峰皆起于《九仙台》。

九仙台,在玉笥山北之巅。世传避秦士十人,曰“孔丘 明、骆法通、吴天印、张法枢、谢志空、周仙用、邹武君、谢 幽岩、杨元中、何紫霄”,修炼于此,道成升仙去,独何紫 霄隐何君洞。

“白龙岩。” 天柱冈。

洞有六,“大秀洞”即大秀宫,

“郁木洞”即“郁木坑。”

元龟洞。 归云洞。

“云储洞”,即南祠。

白云洞洞下有潭,亦曰“归云”,曰“白云。”

炼丹泉。 “白乳泉。” 海眼泉。 汉泉。 醴泉。

尖石即“紫霄岩。”

龟石。 鹤石。 《仙人石》。 泰石。 《温涧石》。

降真坛, 司命坛, 梅仙坛, 金碧坛, 麻姑坛, 禹帝坛, 紫虚坛, 葛仙坛, 白鹤坛, 太乙坛, 皓素坛, 阴君坛, 步虚坛, 太清坛, 元皇坛, 七元坛, 杏花坛, 洞虚坛, 兰金坛, 精思坛, 白鹿坛, 埋金坛, 元帝坛, 王乔坛, 清虚馆, 洞阳台, 东华台, 送仙台, 著衣台, 望仙台, 白雪台, 看经台, 望月台, 读书台。

“琴台”, 《石台》。

“墨池”,梁杜元老学道凿石洗砚处。

“碧玉池。” 《九真池》。 《养龙池》。 洗杯池。 《白莲池》。 《大落原》。 《凿金井》。 《降真桥》。 《度仙桥》。 《孔真人》。 《魏元老》。 《杏花坞》。

“施仙桃花坞”, “汉帝金井”, “萧真人丹井。”

旃檀琪, “水晶,  月华,  紫虚  云英, 碧茸  金英,  天麟,  大青,  金凤, 《白鹤》。”

以上花木异产,为江右省《名山奇观》。

玉笥山部艺文一[编辑]

《玉笥山赋        》明·金幼孜

“鳌宫散兮彩云,鲸海飞兮黄尘。铜山渺兮寂寞,玉峰 美兮嶙峋。占西江之上郡,表南纪之孤青。揽神秀于 磅礡,通仙灵于杳冥。割晨昏而轶云雨,薄光景而生 风霆。登之者,若广寒八万户之玉㝢,望之者,恍巫山 十二峰之翠屏。”予尝攀萝绝涧,系马西风,断苍崖之 秋骨,舒一笑于奇逢。攀危巢于栖鹘,附垂翅于冥鸿, 发孤啸于岩端,振万籁于笙镛。但睹夫华盖倚天,芙 蓉削玉。清霜利锷,剑插秋寒;初月修眉,黛横空绿。其 瑰玮万状而东连者,非临川诸山列于前者乎?重滩 远来,千里如泻。烟消雨浃,隐若垂虹;雪立风涛,疾如 走马。行祠候龙女之暮归,别路泣骊驹之晓驾。其蜿 蜒百折而南委者,非章贡之经流绕其下者乎?西连 石霜百丈之奇,北挹阁皂宝金之秀,或宽而陂陀,或 卑而培𪣻,莫不瞻仰乎后先,罗列乎左右,则诸山耸 处之尊,真足以配南山不崩之寿也。方将临飞梁,凌 绝顶,穷元微,入溟涬,搜石室之藏书,校《黄庭》之《内经》。 俄遇鸿蒙先生,虚无诞叟,身珮苍精,手扪落斗,或处 静而守嘿,或谈空而说有。相与吐罗秀之奇,胸骋悬 河之辩,口候紫气于青牛,叹浮云于苍狗。诞叟起揖 于先生曰:“子亦通元者也,独不闻清江玉笥山乎?夫 洞之天者三十有六,而法乐固为第一;地之福者七 十有二,而郁木固为无匹。盖天作而地藏,宜鬼没而 神出。今子以凭虚吊古之才,拔俗出尘之质,不游于 元都”千树之时,而访于昆明劫灰之日,何其异哉!仆 固鄙人,请告山川风物之美,宫室羽仪之丽,悉耳目 之所及,庶几发吾子之蒙而祛吾子之蔽也。在昔此 山卓卓太古,究其根盘罔知几许。锡以“太白云台”之 名,杂于群玉秦望之所,崟岑岪郁峥嵘险阻巃嵷 岌,㟏岈岣嵝,蟠者如龙,踞者如虎,方者如屏,圆者如 筥,断者如臼,续者如组,高者如立,下者如俯,呀者如 吞,突者如吐,平者如削,起者如舞,向者如斗,回者如 顾,千奇万状,不可遽数。其上则小山丛桂,漆园大椿, 松桧栝柏,椅桐栗榛。大馀连抱,深踞重坤;夸条幡纚,

布叶铺棻,昂霄耸壑,雾合云屯。白日而蛟虬动,微风
考证
而笙吹。繁禽则出穴,雏鹓衔书。神雀黄鹄白鹇,金鸡

元鹤。旋日驾鹅,鸹鸧𫛛鹊。呈其吐绶,名之“捣药。”云彩 星驰,风毛雪落。或翔而集,或俛而啄。逾岷越嶂,离瀛 度弱。不远伊迩,于焉兹托。其下则玉芝葳蕤,瑶草绿 缛。茝若麝香,荃兰甘菊。芎䓖鹤化,金铃罂粟。抗紫茎, 扬清馥。耀群芳,骇众目。被幽崖,施中谷。灼灼猗猗,青 青郁郁。兽则驯虎飞猱,麝香麂鹿。或献果而攀萝,或 卖杏而收谷。或食乎野苹,或眠乎石竹。馀则五色之 毛,千里之足。茂先亦不能知,《尔雅》所不及录。莫不肥 大蕃息,络绎驰逐,以寝以吪,不瘰不瘯。水则三溪八 池,七潭六源。丹砂之井,玉醴之泉。服之可以永寿,饮 之可以成仙。潏潏滈滈,澄澄涓涓。光𣹢晓镜,声弹夜 弦。练横瓴泻,枝分蔓延。决而为雨,积而为渊。溉田百 顷,衣食之源。然后触穹石,赴奔川东。“彭蠡,同归海 门。”其水则蛟龙龟贝,鰋鲤鳙鲢;比目之魼,缩项之鳊; 沙蛤海蚌,明珠出焉。亦有群飞属玉,并浴文鸳。双凫 乘雁,鸣翠舞鶤,苍鳞绣羽。举一漏千。莫不集于浅濑, 浮于清涟。唼嚼乎菰蒲菁藻,栖息乎菱芡藕莲。建宫 室则度其隰原,拔斯柞棫。爰命工垂,乃程匠石。巧者 献能,勇者效力。千夫云从,万斧雷击。凿石而龙门空, 斩木而虎穴赤。发岭表之瑰材,集江南之佳植。倏鬼 设而神运,不一朝而山积。于是宝图呈于坤灵,玉梁 降乎天宠。仿配极之元都,列飞霞之画栋;翚翼宇而 欲飞,螭负楹而不动。华榱引明月于璇题,藻棁缀浮 云于朱栱。露阙角之苍龙,啄檐牙之丹凤。表以承天 大秀之崇,侈以天德。乘光之竦。参错乎万象之鳞次, 仿佛乎九重之星拱。观其重观叠楼,右坪左墄;飞甍 惊海色之摇红,铅砌镂琅玕之连白。窗绮疏而结钱, 带金铃而衔璧。聚天上之星辰,隔人间之风日;同河 汉之昭回,顺阴阳而阖辟。宜上帝之高居,近天颜之 咫尺。至若黄道雨晴,瑶阶尘软。翠蕤下元武之旌,鱼 钥起寥“阳之殿。羽衣翻仙子之霓裳,雉尾拥宫人之 彩扇。耀孤鹤于金茎,鸣八鸾于翠辇。鱼龙舞九奏于 钧天,鹓鹭肃群真于旒冕。济济乎山泽之癯,昂昂乎 珪璋之彦。降笙鹤于缑山,来舄凫于叶县。无非讲道 德于元文,咒长生之秘典。元霜杵月,臼带香残;丹气 成虹,炉存火炼。进麐脯之新奇,集龙根之宛转。冰桃 斗瓜枣之筵,银瓮锡葡萄之燕,又何必慕弱水之二 神,此尘世之所常羡也。锺其精英,发为人杰,其方平 重厚,故为人也沉毅而富才;峭直孤高,故为人也磊 落而多节。远而九仙晔尔之名,近则八祖森乎其列。” 故孔梅沈谢之群流,历秦汉唐宋而烜赫。访遗迹则 魏氏之瑶台,何君之石窍。台“耸东华赤谷之奇,谷隐 彤霞丹阳之奥,箱峰蔓草之似袍,墨沼寒藤之学草, 刘通慕仙录于徒闻,夏禹惜神樏之未造,涪翁仅吟 于仿佛,叔夜敢侔于醉倒。逮及累朝,举由其道,银钩 赐金宝之镂题,宝篆降御炉于恩诏,信为古今之名 山,非遁世延年者莫能到也。”言未卒,先生乃欣然而 笑曰:“子诚知管晏之齐人,识昭襄之秦客。但夸夫山 川之为美,而不知河山之带砺也;睹宫室之为盛,而 不知两都之旧制也;羡木石鸟兽之同群,而不知斯 人之为贵也;慕辟谷延年之可尚,而不知所恶有甚 于死也。夫达人之大观,曾何足以芥蒂,虽杀身以成 仁,真不亡而曰在。且夫天人物我,本同橐籥,聚则”成 形,散归寥廓。高为星辰,低为河岳。故箕尾坠而傅说 亡,尼山祷而圣人作。二伯生而《崧岳》降其神灵,三苏 出而《眉山》为之萧索。相业应乎旁求,王迹寓乎笔削。 为藩翰于西周,著文章于东洛。是皆保海内之安危, 兼天下之忧乐。岂效乎没世无闻,但忘情于丘壑。且 子不闻蓬莱方壶,远则远矣,而楼“船之药未返;滈池 之璧已遗;茎台井干,高则高矣,而茂陵之石马无声, 柏梁之金人有烈。是二君者,今安在哉?今欲与子窥 九嶷,登太华,上会稽,探禹穴,溯昆仑,观渤澥,追太史 之奇踪,继前人之遗烈,挽壮士之天河,洗中原之战 血,然后对礼乐于丹墀,进舆图于金阙,则下视玉笥 之山者,曾何足比”于一发也哉?诞叟闻斯言也,狼顾 鼠拱,莫知所措,夕阳兮在山,碧云兮欲暮。余乃拾铜 雀于残烟,分玉蟾于坠露,倚桂树之秋香,遂登高而 作赋。

游玉笥山罗浮庵记      罗伦[编辑]

偷,自幼则闻玉笥之胜,欲一往而不可得。一日梦游 焉,至山门,榜曰法乐洞天,流水潆带,群峰玉立。童子 出迎,延入庵中。道士睡方起,良久谓曰:“若所游者,梦 耶?”予矍然曰:“是若之梦真耶?予今之来者,直游真境 矣。若乃指实为妄,是若之梦未觉耶?何若语之魔耶?” 道士笑曰:“东海之东,南海之南,西海之西,北海之北”, 上自无始,下至无极,皆梦境也。“伏羲几籧《神农轩》”, 熙穆无为,尧舜禅让,汤武放伐,刘项争雄。君者吾不 知其为君,牧者吾不知其为牧,百世一梦也;朝菌不 知晦朔,旦夕一梦也;蟪蛄不知春秋,时月,一梦也;上 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秋,八千岁一梦也;前混沌死后混沌生,天地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死生,十二 万九千六百年一梦也。《庄子》曰:“方其梦也,不知其梦” 也,觉而后知其梦,若梦犹未觉耶?若谓予梦梦也,谓 若梦亦梦也,予与若皆梦也,若见虚生乎?方其适也, 知其适而已,不知其为梦也。及其欠伸而寤也,适安 在哉?若起草莱,登金门,步玉堂,名震天下,不三月而 南窜荒徼,然后去袍笏而蓑笠,远城阙而山林,视昔 之有,其梦也耶?其非梦也耶?乃不悟此游之非梦非 固耶?余方谢道士,道士辞去,蹶然而兴曰:“其真梦也。” 自是往来于怀。成化丁酉春,林缉熙自罗浮来,成真 游焉。黄时宪、王忠肃、许济川自吉水至,陈符用自庐 陵至,自玉峡,舍舟而陆,暮抵大秀宫,宛然梦境矣。翌 日,道士从宫于天王阁,约符用结庵于阁,得最奇处, 名曰罗浮庵,符梦也。予顾诸君曰:“是游非梦也。”缉熙 曰:“安知其非梦乎?谓为非梦,恐复为道士笑也。”明日, 各下山辞去。明年,见缉熙于芗城,相与太息曰:“昨游 成梦矣。”符用来告,庵成书梦语,刻于庵中,庶来者知 人生之所遇,无非梦境也。以得丧而欣戚,何为?

玉笥山部艺文二[编辑]

《大秀峰         》宋黄庭坚

大秀仙峰菡萏开,玉梁高接九仙台。预从顶上结茅 屋,拟待先生跨鹤来。

覆箱峰           前人[编辑]

上天下地似探梯,怪石巉岩衬马蹄。拟是客程行不 得,隔林犹听“杜鹃啼。”

魏夫人坛          前人[编辑]

独扫蛾眉作远山,春风瑶草照朱颜。我来欲问许玉 斧,二十四峰如髻鬟。注神仙内传夫人晋司徒舒之女传法于护军长史许穆穆子 玉斧皆升仙

飞仙石           朱熹[编辑]

大地何人凿小空,翛然一榻卧相容。巨灵擘破三千 丈,西竺飞来第二峰。出洞风生疑有虎,藏舟夜半忽 乘龙。怪来索我题诗句,稽首何君六石供。

玉笥山歌        元揭徯斯[编辑]

“大江之西洞庭东,三山鼎峙争长雄。玉笥嵯峨与天 通,千回万转重复重。十人避秦入山中,池养十鱼为 九龙。九人乘龙上虚空,赤帝飞入为九嵕。”四海照曜 何烘隆,三疏不救莽贼凶。曹瞒欺天塞帝聪,玉梁白 昼随灵霳。寿春真人抗灵踪,三坛佳气长郁葱。璇题 翠羽开神宫,九霞照地光熊熊。急涧鸣玉相撞舂,群 “峰四合如朝宗。承天万年亮天功,大秀幽诡郁木同。 重岩洞壑守鬼工,白猿夜啼宝气冲。我欲求之白云 封,金阙先生碧两瞳。弟子文咏敬以恭,巢云驾雾留 飞踪。”元洲长史白玉容,八十二口来相从。一入不复 世莫逢,忽而见之若发蒙。朱宫玉堂绣帘栊,青童素 女清而丰。桃花杏花相映红,忽而不见空溟濛。或闻 玲玲磬与钟,或如金鸡啼晓风。何刘沈谢数十公,遗 声逸响犹沨沨。霓旌羽节何当降,霞衣飘飘珮琅璁。 下与世人哀瘝痌,身为风牧常先鸿。上佐皇羲播时 雍,还淳反朴服孝忠,物不疵疠年榖丰。气酣飞上三 会峰,周览四极摩苍穹。前有天柱如华嵩,落日返照 金芙蓉。三峰东出号“赤松,云台大白相横纵。群玉金 扇远更浓,两峰相倚如驱蛩。紫微高歌紫霞冲,石桥 金柱争巃嵷。长江外抱如白虹,束以惊峡轰奔洪。千 今万古声淙淙,百神歆集元气融。超凌蓬莱轶崆峒, 仙人不来我心忡。山中有草名碧茸,食之千岁颜如 童。我欲求之不可穷,愿佩含景从仙翁。紫袍白马来 两鬃”,夺取神君一尺铜。坐阅绝景忘春冬。

何君洞          明胡俨[编辑]

高峰千尺绝尘氛,长见仙都九老君。手把芙蓉游碧 落,身骑鸾鹤下青云。紫霄台上花初发,金井源头路 不分。自有灵踪通缥缈,谁来访讯接氤氲。

玉笥山           前人[编辑]

佳哉古淦邑,有山郁岧峣。昔年降玉笥,芳名标神霄。 有峰高插天,芙蓉金柱翘。有坛布碧落,太乙皎素瑶。 有台高巍巍,九仙东华朝。有洞实灵閟,白日闻笙箫。 阴瀑漉飞雨,石磴凌风飙。煜煜金光草,森森琪树标。 仙人散绿发,乘晨晞旸乔。流軿宴初景,元挺披氛嚣。 龙吟石涧隐,凤歌云路超。仰漱金髓溢,流盻恣逍遥。 我欲从之游,黄鹤不可招。怅望白云深,郁木何幽寥。

玉笥山歌         练子宁[编辑]

我所思兮玉山之岧峣,灿芙蓉兮凌清霄。谪仙一去 已千载,至今谁读《庐山谣》。熊侯家住剑江侧,惯扫秋 山之黛色。闻予此兴为写之,仿佛梅仙旧时宅。梅仙 兮何在?邈清风兮沧海。蹇夷犹兮孤舟,吊遗迹兮千 载。舟中所载非凡流。故人兮李与周,按玉笙兮明 月,下黄鹄兮清秋。洞天兮石扉,苍崖兮路转。横余剑 兮视八荒,访蓬莱兮几清浅。张侯兮昂藏,骖白云兮 青霓裳。窥玉梁之宝笈,醉石髓之琼浆。千岩万转路 莫测,酒酣一笑三山窄。待得君王赐鉴湖,锦袍重访 山中客

玉笥山部纪事[编辑]

《临江府志》:“汉梅福字子真,游玉笥山,作坛于投龙潭 侧,忽有神人授以采郁木碧茸法。子真悟,乃赋诗曰: ‘云霞一迳通,迟日琐溶溶,春色桃花岸,溪头采绿茸。 一日有青衣童子谓子真曰:‘司命奉敕,令子权司郁 木福庭,慎勿稽迟’。诘旦,衣冠别同隐入郁木洞,后不 知所在’。”按:福,九江寿春人,为南昌尉,弃宫归寿春。王 莽专政,变姓名为吴巿门卒。已而来豫章丰城南岐 里,闻玉笥山奇胜,乃徙寓之,其坛在三会峰投龙潭 侧。又“烟云台,亦其炼丹处。宋元丰间,封寿春真人。 萧子云仕梁为黄门侍郎,弃官修道于郁木庭,道成 遂升仙去。”《玉笥实录》亦云,“子云云游至玉笥,师事杜 元君成仙。”

《新淦县志》《江南野史》载,“唐天祐间,玉笥山道士刘守 真,善调风角。扬州节度使杨行密遣将周本围吉州, 与刺史彭玕战于象牙潭。玕败走,至新淦枫冈,闻守 真名,召至军中。每逆战,守真以术厌之,不能破。一夕, 刘死,玕战不利,弃寨去。”

《临江府志》:“萧饷字济父,新淦人。累试不利,遂卜筑巴 丘之高原,望玉笥诸山,名之曰休亭。黄庭坚与为友, 常以‘隐君子名之’。”

玉笥山部外编[编辑]

《临江府志》:“孔丘明,秦时人。与骆法通等十人相与结 义,避乱玉笥山中,修炼岁久。一日,有素服老人持铜 盂贮小鲤十尾授之曰:‘此鱼宜善事之’。遂于洞天后 凿池畜之。其后九真得道,控驭九龙上升,惟何紫霄 漫游不与上帝,命青衣童子赍紫衣玉册召之,紫霄 受衣与册,隐居山洞为地仙。今玉笥山中何君洞即” 由此名。

杜元老,名昙永,有道术。梁天监中,携门人司门员外 郎钱文咏,乘舟载家南上玉笥山。初驻清虚馆,后复 以居得胜地,构清真宫。萧子云助钱百万成之。元老 自为《记》,书之于碑。梁武闻其风,赐号“金阙先生。”后于 大白峰顶白日升天。

朱孺子,吴末入玉笥山,食菊花,白日乘云而去。

仰山部汇考[编辑]

唐郑谷《读书之仰山》:

仰山在今袁州府城南八十里,山高耸万仞,周回千 里,以其高不可陟,止可仰视,因名“仰山。”

按《方舆胜览》江西路袁州仰山在州南八十里。为州 之镇。山周回一千里。高耸万仞。不可登陟。只可仰观。 以此得名。有寺曰太平兴国寺及二神庙。旧传二神 捐地与小释迦结庵于此。山有水分流。会于正祠。 按《潜确类书区宇部》,仰山在宜春县,县之镇山也。上 有雪谷潭,水极冷。虽盛夏不可濯,龙所处也。绝顶为 集云峰,夏时云气覆顶,则雨立至。冬天微阴,雪积,晖 映

按《袁州府志山川考》:“仰山在府城南八十里,为府之 镇。山周回数百里,高耸万仞,不可登陟,只可仰观,因 名。绝顶名集云峰。夏云气冒其巅则雨立至,冬微阴 则停雪。山下有寺,曰太平兴国禅寺及二神庙。山有 水分流会于正庙。”

小仰山在府城南三十里,与大仰山连麓。晋邓表修 炼于此,又号“仰表峰。”上有泉坛、石臼、药灶,又名“水晶 山。”

按《宜春县志山川考》:“仰山在县南八十里。”

《灵应石宝龟》,在城南仰山,正祠。

雪谷潭在仰山上,水极冷,盛夏不可濯。张嗣古诗:“崎 岖鸟道开烟萝,长松偃蹇声荡摩。白龙怒吼挂绝壁, 苍兕离立迎清波。枯筇拄破青苔色,雷雨收功神敛 迹。穷源不得空归来,掬雪抟珠三太息。”

獭迳潭在城南八十里仰山之上,泓渟澄深。《旧志》云: “仰山,神龙之所宅也。”

叔季泉在仰山院之左傍有龙渊亭,或传徐璠扣石 桥谒二神之所。

《祠庙考》:仰山古庙,在县治南六十里仰山獭迳潭之 侧。相传昔有邑人徐璠,舟行至大孤山,有二萧生云 居宜春仰山,遂同载而归,至浦东告别,期至石桥相 访。后徐至其处,见二龙,乃知为仰山神。唐会昌初,建 祠于仰山之阳,宋加王封,元符二年,赐祠额为“孚惠豫章黄庭坚书。元重修。袁人事二神至谨,祷无不应, 明称大仰山之神,每岁春秋二仲月,府官择日诣庙 致祭。弘治间,知府朱华辟路甃石。万历中知府郑惇 典重修。四十一年知府汪若冰再修。

仰山正庙在县治南三十里堵田,俗称“南庙。”自府城 至古庙,此为中路。唐会昌间建,元欧祥重修。庙宇弘 敞,后圮。知府郑惇典重修。

仰山行祠在宜春台上。相传宋建炎二年,金人寇城, 见黄衣白马往来雉堞间,贼骇异而走。绍兴间遂立 行祠。

《古迹考》:“仰山书堂在邑城南仰山下,相传唐郑谷读 书处。”

《寺观考》:“太平兴国禅寺在邑城南大仰山下,二神捐 地,与小释迦结庵之所。塔尚存,唐会昌赐名栖隐,宋 改今名。山水奇胜,石径萦回,飞瀑湍驶,泉流洒洒,鸣 殿庭下,迥异人境。唐、宋赐经,御书碑碣甚多,俱毁,今 存。元碑,程钜夫撰记。”

仰山部艺文一[编辑]

《仰山赋》。《并序》。      元·李问

孙兴公赋《天台山》,特遥想逸兴,驰神奋藻于吟望之间。梁武帝赋《游山寺》,惟写其景物之佳,讽咏一时游览之胜。至于依本以美物,推实以赞事,山林川泽之富,鸟兽草木之美,宫庙之轮奂,人物之魁梧,悉未闻也。予既思摹前作而赋仰山,非欲离出异俗,高论藻词,为远寄冥搜,散怀投兴之事。恐山灵诮作逋客,姑咏其所闻,额其所见,以谢其所移而已。

乌显仰山,岌嶪京峙。据乎春台之阳,阻乎秀水之涘。 枕吴头以盘固,压楚尾而仰止。连属群峰,回环千里。 北跨罗霄,东下堵田,西接安成,南曜螺川。冈峦襞积 而叠翠,洞穴谽而宿云。修竹阿那以蓊茸,嘉木青 葱而纷纭。谿壑错杂以缭绕,翠微缥缈而葐“草茂 灵根,花敷锦绣。或抱石以莚蔓,或含烟而吐秀。木末 翱翔乎飞鸟,崖巅𬳵𫘤乎走兽。绝网依树以织空,鼏 房联窠而托阜。峰入汉而犹亘,崖欲骫而不绝。春草 铺碧以摇风,秋潭澄净而纳月。盛夏含霜,先冬霏雪。 龙湫渟水于山腰,佛刹倚殿于岩腹。在晋则二神示 现于灵踪,于唐则高僧始来而卜筑。”膴膴田原,芃芃 菽粟,茶芽药苗、珍果嘉榖,亦莫得殚论而备录也。其 峰则有《集云》、狮子、唐兴,仰峰峭峻,崷崒嶕峣穹崇,崄 若太行,高侔祝融。俯视三峰于木平,左顾百叠之盘 龙;耸峥嵘以入望,计胶葛而难穷。岩嵌谷澳,岭属冈 连;巍巍峨峨,拔秀摩天。望锺山之水若绕带,瞰萍实 之墟如点烟。涧溜悬崖而喷沫以奔遁;藤萝绕翠,则 菉猗而连牵。一日之间,而气候不齐,或雨或旸,而乃 寒乃暖。盖天龙之所宅,而人莫测其所以然而然也。 其水则滈瀑荡突,合流异源。一出集云之腰,一出狮 子之巅。注崖度涧,汨活飞泉。测激滂流,吐漱潺湲。高 则迅澓增浇,汹涌顄流;下则㴸“萦纡”鳞仑宏窞,乃 若经岩鼓石。雷震电激,不平成声。确礜硌,乃若坳 积潭澄,回旋漫平,挠之不浊,㲿滉汪洸,集云之源。其 穴如箕,实为闾尾。有石广亩,当前如砥,其渊渌净以 湛湛,其流清冷而弥弥,是谓“上潭也。”其流未长,有石 如梁,隘雨而横卧,潴一水以为潢,是谓“中潭也。”由梁 而下,千尺蜚泻,径委汪于石涡,曾昼夜之不舍,是谓 “下潭也。”狮子之源,瀑流天半,界塔影“而三分,至山麓 而共贯。接獭迳龙潭之水,绕灵济古祠之岸。”暨乎合 众委而下梅州,然后澔澔而涆涆。厥田惟上,厥土黑 壤;陆复而平,地高而塽。于是田以水而东作,原以火 而冬耕。麻菽稻粱,粘黍芗秔,或先种而后熟,或戮力 而共成。木则有山梨樱桃,赤柏白杨;榬桐檀桦、松柟 槠樟。栩翕张以应时,枫招摇而抱阳。总青条而握翠, 布绿叶以森阴。分枝列干,擢本千寻。谷风欻起以增 悲,秋蝉得荫而长吟。于而乐者,樗栎业而蔚乎邓林。 其竹则筀淡毛若筋,白燕黄玉板枝横而簳直,曰《箭 猫头》最巨而茎瘦曰方。蔼清风而飒至,戛碧玉而鸣 琅。禀苍润之高节,宜有实以来风。其草则葴莎苏蒿, 薜荔芭蕉,苎葛黄精,萍蓼蒲茭。含芬吐芳,而可结以 佩;铺茵展绿,而可藉以遨。毛群羽族,陆离纷汨。春戏 白鹇,秋阵黄雀。燕莺,子规,鹳鹩乌鹊。蜚生夜鸣,山鸡 昼啄。或袅芳林以讙噪,或弄烟芜而挥霍。野猪以类 而群熊,山麂时鸣而警鹿。“猿连臂以饮涧,猱矜揵而 升木。高无毕弋之患,下绝网罗之逐。饮啄各得其性, 飞潜自遂其欲,悉孔翠于羽毛,尽充肥于肌肉。”虫则 山龟水蛭,蜒蜓虺蛇螳螂伏。“蜈蚣虾蟆,络纬暗织, 黄蜂晓衙。蚁循缘于古木,蝶徘徊乎芳英。蚊蚋入夏 以远适,寒螀经秋而苦鸣。愤未伸于屈蠖,朗孤照于 流萤。花则有蜀葵、赪桐、芙蕖、山丹、罂粟、巨霜、玫瑰、幽 兰、山茶、金灯、石榴、木莲。瑞香异康庐之色,莎萝同西 竺之妍。木犀喷九里而芬馥,月桂吐四时之红鲜。药则有梫桂细辛,百合菖蒲、黄连”白芨、牛膝、鸡苏。厚朴 缘干而夏剥,薯蓣寻苗而冬锄。果则莲藕、菱、茈、黄橙、 丹橘、枣、李、梅、柿、木瓜、茅栗。唐兴之红桃,梅州之紫梨。 “剖之若胭脂,食之如厓蜜。”园圃则有苦苣、波棱、蘘荷、 茈姜、芥蓝、决明、蔓菁、兰香。又有紫芋、蒟。“红苋白茄” 合蕈瓮,草头芹芽,春蕨夏笋,秋荼冬瓜,由古由今, 若动若植,无容支离而遍夸。粤有高人来自王莽,触 雾披云,沿溪而上。乃与二神,邂逅相遇,丐山卜庵,展 一坐具,神敬听而弗康,徙下流而远去。遂迁庙像。空 山拔树,夜半密移朝成区宇驱鬼役。雷。“风雨。爵 封公王,以福兹土。”精祈必应,诚祷则与,其灵威莫得 而缕数也。由是于第三峰下,开大施法门。更代易世, 经晨越昏。营办之力相继,土木之功益繁。殿堂楼阁, 高下相吞;廊芜垣墙,左右维藩。虹梁偃蹇,横卧惊湍。 浮柱飞欀,高栌广楣。曲枅环句而相扶,重檐杈枒而 横蜚。阶戺屈曲而嶙峋,棂槛璀璨而流离。饰以金璧, 文以丹桼,衣以赭垩,绘以云物。或螭蟠而虬停,或龙 出而鱼没,或流曜以含英,或晖天而映日,微《风萃》而 檐铃。鸣,碧云合而楼钟更远。响金磬之铿锵,流梵 呗之婉转。于是破竹逗泉,同源异口。绕砌穿渠,填罂 注缶。导之于近,则弥满于地沼;决之于远,则灌溉乎 畎亩。盖神灵密扶其栋宇,将历千载而不朽。其中则 有大沩之圆镜,南唐之净瓶。《贝多》则罗汉携来自干 竺;《佛牙》则郡侯得之于胡僧。本国锡以泰山之芝草, 赐之御札于延平,皆自昔以传今,将永镇而常宁者 也。至若《圣世康育生王塔现》,挺特千尺,端方四面下 临不测之悬崖,旁分瀑流而劈箭。盖天造地设而难 知,信神功鬼𪟝而莫辨。菩萨现而灵雀群嗓,罗汉出 而祥云忽变。其灯光圣相之殊异,实象季末法之所 未见者也。又有唐将军避难之古塞,郑中郎挂冠之 书堂,耕夫时得其剑戟之旧物,诗僧有比之巢由而 成章。由唐至今,三锡寺额之徽号,一徙基构而更张。 于是白足净侣,林乐云堂,治心养性,仁寿而昌。顾帝 力之何有,泳佛日之何长,实斯人之幸也。乃若重熙 累洽,代遭圣神,天地氤氲,万物化淳。风雨以时,寒暑 更循。鸟无虞于覆巢,兽不伤于掩群,渊津润而崖不 枯,草木不夭于斧斤,则岂特斯人之幸欤?又兹山之 甚幸者也。

仰山部艺文二[编辑]

《题仰山通智塔      》唐·僧齐己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 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游仰山谒小释迦塔访孚惠二王遗迹赠长老[编辑]

《混融          》宋·范成大

堵田谿渊清洄洄,梅州问路寒云堆。连空磴道虬尾 滑,竹舆直上无梯阶。官吏来迎夹道立,相逢无言心 眼开。翠微中断雪磵吼,两耳不辨供喧豗。林间静极 成断相,政要万壑号风雷。出如莲盆绕金地,龙宫避 席馀苍崖。祖师抱膝坐古塔,大禅海眼翻天来。胜空 狡狯我未眼,拄杖踏湿撞莓苔。问能亦借一席地,解 包听雨眠《西斋》当年公案忌错举,神通佛法同坑埋。 混同庵中的的意。笑我舌本空崔嵬。兹事且置饱吃 饭,稊田米贱如黄埃。

《前题》
张嗣古
[编辑]

嵯峨大仰峰,云气摩苍天。山灵喜迎客,收雨散轻烟。 众壑争飞流,四岭半为田。修竹老岁月,乔松裹山川。 水声含万古,处处听潺湲。是时秋色半,景气相澄鲜。 丛桂为我芳,拂拂吹清妍。行穿苔磴滑,楼观悬其巅。 殷勤一瓣香,致敬西方仙。人生果奚赖,俗累相拘缠。 是事且置念,一榻分云眠。

仰山           祖无择[编辑]

“维南斗牛下,万仞耸崔嵬。日上光先占,江盘势却回。 一方蒙雨露,几处对楼台。”不逐秦鞭去,曾经禹载来。 云生峰惨淡,冰泮谷喧豗。险外烟岚变,深中洞府开。 岩花春灼烁,谿鸟暖毰毸。飞瀑含清籁,乖龙走疾雷。 平川萧庙閟,半腹邓坛摧。精蕴瑶瑰宝,奇锺杞梓材。 僧轩宜薜荔,樵径怯莓苔。旁睨龙洲橘,前瞻庾岭梅。 仙经饶地肺,赋笔逊天台。神物多灵贶,农田少旱灾。 隐居须独行,吟咏亦难才。未脱红尘累,徒嗟白发催。 梦频生枕席,赏每倒樽罍。预恐瓜时代,图归作醉媒。

仰山           李冲元[编辑]

绀𪩘千寻入杳冥,我来心地已澄清。孤云欲作人间 雨,流水空传物外声。老柏倚岩高转瘦,寒花著雨坠 还生。故人颇怪归来晚,远寄新诗照眼明

仰山祠二首       明王守仁[编辑]

特修江藻拜祠前,正是春风欲暮天。童冠尽多归《咏 兴》,城南兼说有温泉。

其二

古庙香灯已有年,增修还费大官钱。至今楚地多风 雨,犹道“山神驾铁船。”

仰山部纪事[编辑]

《宜春县志》:“宋僧法普,仁寿人。幼苦行,不茹荤,精理佛 谛。居仰山,缁流多来从之。宰相张商英闻于朝,赐以 紫方服。后杖锡云游,不知所之。”

仰山部外编[编辑]

《宜春县志》:“唐僧慧寂,韶州人。学佛有成。开成中,至袁 之仰山,创庵以居。后忽有僧乘空而来,与之讲论,大 有所契,且示以贝多叶梵书。语毕,复腾空而去。”

蟠龙山部汇考[编辑]

袁州府之蟠龙山

蟠龙山在袁州府城南四十里,自山麓至顶,凡有三 十六曲,四面皆峭壁飞泉,前有龙门关、挹云峰,盖胜 境也。

蟠龙山图

蟠龙山图

[编辑]

按《方舆胜览》。江西路袁州府。“蟠龙山。在州南五十里。 自大路至顶。凡三十六曲。”

按《袁州府志山川考》:“蟠龙山,在府城南四十里,自麓 至顶,凡三十六曲,上有蟠龙寺,唐末南平王锺传建。 四面峭壁,湍瀑飞泻,前有龙门关挹云峰,盖胜境也。” 王云《诗经》:“夏地无暑,未寒泉有冰。”

蟠龙山部艺文[编辑]

“蟠龙山         ” 宋张嗣古

“苍龙蜿蜿复蜒蜒,峥嵘头角摩九天。划然下览众山 小,蟠伏此地经千年。云盘雾结三十六,鳞甲参差动 林谷。不将霖雨矜神功,却向寒崖散飞瀑。洒风吹我 冲晴烟,飞甍金碧悬山巅。白云脚底飞欲尽,此身忽 在层霄边。问沤堂前旧消息,拍碎阑干人不识。心随 境转万化新,跳出世间真有得。清兴未尽还归来,却” 立平地听风雷。纷纷冠盖趋尘埃,此龙此寺长崔嵬。

《前题》
明·严尧日
[编辑]

羊肠历尽见龙湫,涧道穷源得广畴。古寺因缘馀础 在,高僧名行一灯留。溪山到此天疑尽,石磴环来景

自幽。更逐白云归大仰,烟霞迷望隔丹丘
考证

洪阳洞部汇考[编辑]

葛洪《娄阳所居之洞》。

洪阳洞,在今江西袁州府分宜县西一十五里。相传 葛洪及娄阳居此,故名。

按《方舆胜览》:“江西路袁州洪阳洞,在州西十五里,有 石室七十二间及晋宋人留题,传神仙葛洪、娄阳二 仙所居。”

按《江西通志·山川考》:“洪阳洞在袁州府分宜县西十 五里,袁岭三峰之麓,世传葛洪娄阳所居。洞口有岩, 巉屼如盖。由洞门入,石室东向,去地高数十丈,初入 平坦明爽,可容百人。由西窦而入,始幽暗。旧有游人 至七十二间,闻昌山渡篙声,馀则隘而不可行矣。其 中有白沙如盐,傍有盐翁、石伞、石帆、石鼓、石田及仙” 佛诸像。洞中有水,春溢冬涸。内有穴通顶,仰见天日。 又有石燕,至春或能飞翔。

按《分宜县志山川考》:“洪阳洞在县西十五里袁岭三 峰之麓,世传葛洪娄阳栖真之地。洞门东向,高数十 丈,初入石室,平坦明爽,可容百人。由西窦而入,始幽 暗。每间各有小门,次第而入。旧有游人至七十二间, 闻昌山渡篙声,馀则隘而不可行矣。其中有白沙如 盐,傍有盐翁、石伞、石帆、石鼓、石田及仙佛诸像。洞中” 有水,春溢冬涸,云霞絪缊。内有穴通顶,仰见天日,俗 云“天心。”又有石燕,至春或能飞翔。胡徽诗:“天窗通月 影,地穴透江津。”明万历丙辰,守道邬鸣雷因山为屋, 约分三楹,重塑二仙真像,扁书“古洪阳洞。”

小洪阳洞在大洪阳洞之顶。门甚隘,其中广可容百 人,中有玉仓及石阁、石磨之类,不可胜纪。石如膏乳, 有似玉者,旧传有晋、宋人题字。在深窈处,无火不可 入,且险绝难到。

洪阳洞部艺文一[编辑]

《游洪阳洞记       》明·洪经奎

环,宜皆山也。西十五里,层峦叠翠,为一邑之巨镇者, 七星峰也。三峰之麓,肇辟石洞,为邑中之胜概者,洪 阳洞也。洞之名始于晋葛洪、娄阳盖二仙尝栖真焉, 故洞兼名之也。为洞七十有二,门腹森然,次第区别。 洞口东向,去地数仞,初洞平坦明爽,时引天光;二洞 转西,颇有曙色。三洞南下,閴䵬深邃,暗若夜半。秉烛 “乘𣞶,方可履历。”至第五洞,岐而为二:东则崚坎峻屹, 洞十而止,的皪如壳,此洞天之高处也;西则崎岖深 险,洞之十二,高广攲斜,此洞天之深处也。旁斸一窦, 长狭深窔,擿埴而越,洞复豁然,此洞天之关隘也。嗣 是群洞相望,一水横断,静碧澄止,宛如弱水,此洞天 之奇处也。揭水而南,度逴数里,闻竹篙声逼《昌山渡》。 此洞天之尽处也。洞中划奇刻怪,形态万状,势如剜 “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触目动静,辄兴喜诧,诚天地 间一奇观也。至若春夏寒凉,秋冬燠爽,石燕飞晴,蟋 蟀唫曀,此洞之四时也。呵云酿雨,发育万物,奠养人 民,谧绥土宇,此洞之异显也。锺奇蓄秀,诞育贤俊,前 后奕辉,邦家攸塈,此洞之神灵也。著履燃藜,来游来 歌,尘虑尽脱,日暮忘归,此洞之翫赏也。玉版石壁,镌 涅”朱墨,科斗横斜,苔藓封翳,此洞之品题也。夫以一 气震荡之初,水石喷薄,发窍生虚,势若埏埴,斯洞之 来久矣。葛娄真升之后,游者杂沓,不可胜计,然皆肆 心目之娱而已。伊岁日月会于龙奎偕令尹二三 君子,侍大郡侯刘公游览。于时积雨初霁,四山如洗, 日晃岚销,洞门静寂,淑气纷扰,情思飘然。公曰:“兹洞, 胜境也;兹来,胜游也。奎汝志之,以纪厥盛。”以告来游 君子,于是乎记。

洪阳洞部艺文二[编辑]

洪阳洞         明宋之端。

“天台自是神仙窟,常恨平生游未足。”朅来访古得洪 阳,不惮攀跻冒炎酷。当年事往虽渺茫,至今峭壁摩 空苍。豁从洞口见穿穴,始信灵迹由天藏。细泉滴乳 散璎珞,乱石排衙互拏攫。上施床几看烧丹,旁布塍 畦闲种药。虚舟聊具仍驭风,灵源暗与江流通。欲携 东煴恣幽讨,却疑深处藏蛟龙。惜哉此境真奇绝,地 偏往往成湮没。仅存野庙傍山阿,傥非好事谁留辙吾衰重到定无期,肯辞茧足陵丹梯。共言荆榛无路 入,徒羡翠羽穿林飞。安知咫尺蓬莱隔,邂逅仙人还 不识。谩书所历记吾曹,归向天台诧泉石。

《前题》
刘清之
[编辑]

稚川仙去忆浮丘,携客岩前问旧游。怀古临风一杯 酒,荻花枫叶不胜秋。

《前题》
徐琏
[编辑]

洪阳二老爱幽清,空室遗踪有数名。寂寞久荒炉火 永,玲珑远应渡篙声。云霞阴润苔先绿,石燕飞翔雨 后晴。几度游人题古壁,洞门无锁月长明。

《前题》
葛焜
[编辑]

仙人羽化迹犹新,几见沧桑度劫尘。谷有云霞长蔽 日,村无鸡犬绝相邻。神奇幻出难题品,图画传来未 逼真。瑶草石田何处觅,桃花流水漫疑津。

《前题》
徐之孟
[编辑]

策马归途访二仙,追游今日纵探元。十三景界分灵 谷,千亿神奇总洞天。雨歇空山销暑尽,风吟高翠放 怀偏。问天欲驻斜阳路,耐可前村已暮烟。

游洪阳洞至半而返      张铨[编辑]

“人间何处觅蓬莱,洞府幽奇此地开。却笑凡身仙骨 少,未穷灵境便归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