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5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五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一卷目錄
玉笥山部彙考
圖
考
玉笥山部藝文一
玉笥山賦 明金幼孜
遊玉笥山羅浮庵記 羅倫
玉笥山部藝文二〈詩〉
大秀峰 宋黃庭堅
覆箱峰 前人
魏夫人壇 前人
飛仙石 朱熹
玉笥山歌 元揭傒斯
何君洞 明胡儼
玉笥山 前人
玉笥山歌 練子寧
玉笥山部紀事
玉笥山部外編
仰山部彙考
圖〈缺〉
考
仰山部藝文一
仰山賦〈並序〉 元李問
仰山部藝文二〈詩〉
題仰山通智塔 唐僧齊己
遊仰山謁小釋迦塔訪孚惠二王遺跡贈長老
混融 宋范成大
前題 張嗣古
仰山 祖無擇
仰山 李沖元
仰山祠二首 明王守仁
仰山部紀事
仰山部外編
蟠龍山部彙考
圖
考
蟠龍山部藝文〈詩〉
蟠龍山 宋張嗣古
前題 明嚴堯日
洪陽洞部彙考
圖〈缺〉
考
洪陽洞部藝文一
遊洪陽洞記 明洪經奎
洪陽洞部藝文二〈詩〉
洪陽洞 明宋之瑞
前題 劉清之
前題 徐璉
前題 葛焜
前題 徐之孟
遊洪陽洞至半而返 張銓
山川典第一百五十一卷
玉笥山部彙考
[編輯]《漢武帝》築壇祈仙之「玉笥山。」
玉笥山在今江西臨江府新淦縣城南四十里,舊名 群玉峰。相傳漢武帝祈仙,築降真壇於此,時有玉笥 降其壇上,因名。其山有三十二峰、六洞、二十四壇、十 二臺。其餘泉池澗谷,勝跡尤多,即《道書》所謂「大秀法 樂洞天」也。
玉笥山圖
考
[編輯]按《水經湘水注》。「屈潭之左有玉笥山,道士遺言。此福 地也。一曰地腳山。」
按《玉笥山錄》:「漢武帝好仙,於玉笥山頂上置降真壇、 大還丹竈,道士晝夜祈禱,天感其誠,乃降白玉笥置 壇上,武帝遣使取之,至其壇側,飄風大震,卷玉笥而 去,因此名為玉笥山焉。」
按《洞天福地記》:第十七洞:「玉笥山,週迴一百二十里, 名大秀法樂之天,在臨江軍。」
郁木坑在臨江軍新淦縣。
按《太平御覽地部》:「玉笥山,土地肥美,宜榖辟兵。」《天監 起居注》云:「廬陵太守王希由此山龍淵獲劍二口。」《太 真白龜山經》曰:「本名群玉山,胚渾初分,山積五色氣 而成形,睹若群玉之妝,皆虛無之貌浮焉。至庖犧氏 之時,山乃堅實委地,變為五色,遂號為群玉山。至夏 殷之世,人多採其玉,百靈慮損其山形,遂化為五色 土石而生叢木。今溪澗之中五色碧赤之石,皆古玉 變也。」《玉笥山記》曰:「漢武好仙,察眾山之跡,知此山為 靈感之司,遂於山頂置降真壇,旦夕祈禱,天乃降白 玉笥置壇上,武帝遣使取之,至其壇側,飄風大振,捲 玉笥而去,因封為玉笥山。」又漢武時,邑人伐材於山, 為廨館,闕殿中梁一條,邑民相謂曰:「欲精僊館在其 梁棟,未可以凡木為之。」經數旬未獲,忽一夜震雷風 烈,天降白玉梁一條,光彩映日。至今山下有玉梁觀, 至魏武時遣人取之,至山門亭午之際,雷霆大震,梁 化為白龍,乘煙霧而去。晉永嘉中,有人見在郁木巖 下,梁黃門侍郎蕭子雲聿來樓上,兼撰立館碑。經五 載,忽有一人來謂之曰:「館之東北有洞曰郁木坑,水 自東注,可以久居矣。」子雲遂徙家居之,後全家隱洞 中,不知所之。大曆初,有道士謝修通者,宜春人也。住 此山不出,凡四十年如野人。後遇一人,引入溪源,於 溪中得一碑,長三尺,乃蕭侍郎《清虛之館碑》。更行半 里,見宅墓古磚瓦石皆異,遂結庵居之。長慶初,入郁 木坑,偶見一宅重扉,須臾,有青衣童子招修通入,見 一人紫綬,峨冠佩劍,立堂之左,一人碧綬素簡,立堂 之右。童子曰:「左者蕭君,右者梅君,即梅福也。」通乃叩 頭再拜求住。修通好食小蒜,二君曰:「子乃葷腥之人, 安能住此。」遺修通嘉禾五穗,松葉半斤,令頓服之。服 之中半,二君乃令歸。精神似不足,眼目睢盱。門人相 謂曰:「師修行不出凡七十年,為邪氣所亂,大道何昧 乎通。」至寶曆初,夢人告曰:「造一精舍待君。」既寤,曰:「我 旦日當死矣。」十日而卒,門人為備棺襯,具衣冠,年九 十八。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臨江軍玉笥山在新淦縣,上有 群玉峰、九仙臺、金牛坡、白龍巖、棲霞谷。山中有蕭子 雲宅。」
按《三才圖會》《玉笥山圖考》:「玉笥山在新淦縣南六十 里,舊名群玉峰,《道書》為第十七洞天,第八福地。相傳 漢武帝時,有玉笥降壇上,因名。漢梅福、晉郭桂倫、彭 真一、袁景立、梁杜曇永、蕭子雲皆嘗學道於此。」其峰 嶺、亭臺、泉池洞谷,勝跡甚多。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玉笥山在臨江府峽江縣東南 四十里,《道書》以為第十七洞天,曰大秀法樂之天郁 木為第八福地,舊名群玉峰。漢武帝時嘗降玉笥於 此,故名。漢梅福及晉郭桂倫、彭真一、袁景立、梁杜曇 永、蕭子雲皆嘗學道於此。其山有峰三十二,壇二十 四,洞六,臺十二,亭十一,泉五,池七,潭一,石四,井四,塢」 二,宅二,巖四,祠一。其他名勝不可悉紀,多見於詩賦 碑記中。
按《臨江府志山川攷》:「山屬峽江境者不一,其最著者 玉笥山,在縣東南四十里,《道書》以為第十七洞天,曰 大秀法樂之天,郁木為第八福地。山舊名群玉峰,漢 武帝時嘗降玉笥於山,故名。漢梅福及晉郭桂倫、彭 真一、袁景立、梁杜曇永、蕭子雲皆嘗學道於此。有峰 三十二,大白覆箱,送仙上方,仙女投龍芙蓉正一,赤」 松,金桂,下方三會,元秀,魏仙,秦望,太陽雙龍,雲臺,瑞 蓮,彩雲,掛帽,亂石,金亭,紫虛,降真,丹竈,西平,石橋,瑿 石,元皇,獅子,金井,源壇,二十四降真,司命梅仙,金碧 麻姑,禹帝,紫虛,葛仙,白鶴,太乙,皓素陰君,步虛,太清, 元皇,七元,杏花,洞虛,蘭金,精思,白鹿,埋金,元帝,王喬, 洞六太秀,郁木元龜,雲儲歸雲,白雲「臺十二,九仙,東 華,送仙,著衣望仙、百靈看經、望月讀書,琴堂,石臺,白 雲館二,清虛洞陽。亭十一,百花澄心、麻姑、梅君,元君, 看經、待鶴、下箔,迎僊,五輦,會僊。泉五,煉丹、白乳,海眼, 漢泉,醴泉。池七,金井,碧玉,九真,養龍,洗杯,白蓮,墨池。 潭一,白雲石四,何君飛仙,石門,石船。井四,漢帝金井, 蕭真人丹井,大落源」井。塢二杏花、桃花。宅二孔君、梅 君。巖四白龍岡、天柱岡。降真度仙。祠一飆御。其它名 勝不可悉記,多見於詩賦碑記中,有可考而知者。 按《峽江縣志山川攷》:「玉笥山之峰巒,連絡不絕,舊名 群玉峰,根蟠百里。《道經》載為第十七洞天,第八福地世傳漢武帝時,天降玉笥於此山,故名。其山凡三十 二峰。」
大白峰。
「覆箱峰」,即何紫霄「覆箱峰」也。
《送伯峰》、 上方峰、 仙女峰、 投龍峰、 芙蓉峰、 正一峰、 赤松峰、 金桂峰、 下方峰、 三會峰、 元秀峰、 魏仙峰、 泰望峰、 太陽峰、 雙龍峰、 雲臺峰、 瑞蓮峰、 綵雲峰、 掛帽峰、 亂石峰、 金亭峰、 紫虛峰、 降真峰、 丹竈峰、 西平峰、 石橋峰、 瑿石峰、 元皇峰、 獅子峰。
《金井源峰》以上諸峰皆起於《九仙臺》。
九仙臺,在玉笥山北之巔。世傳避秦士十人,曰「孔丘 明、駱法通、吳天印、張法樞、謝志空、周仙用、鄒武君、謝 幽巖、楊元中、何紫霄」,修煉於此,道成昇仙去,獨何紫 霄隱何君洞。
「白龍巖。」 天柱岡。
洞有六,「大秀洞」即大秀宮,
「郁木洞」即「郁木坑。」
元龜洞。 歸雲洞。
「雲儲洞」,即南祠。
白雲洞洞下有潭,亦曰「歸雲」,曰「白雲。」
煉丹泉。 「白乳泉。」 海眼泉。 漢泉。 醴泉。
尖石即「紫霄巖。」
龜石。 鶴石。 《仙人石》。 泰石。 《溫澗石》。
降真壇, 司命壇, 梅仙壇, 金碧壇, 麻姑壇, 禹帝壇, 紫虛壇, 葛仙壇, 白鶴壇, 太乙壇, 皓素壇, 陰君壇, 步虛壇, 太清壇, 元皇壇, 七元壇, 杏花壇, 洞虛壇, 蘭金壇, 精思壇, 白鹿壇, 埋金壇, 元帝壇, 王喬壇, 清虛館, 洞陽臺, 東華臺, 送仙臺, 著衣臺, 望仙臺, 白雪臺, 看經臺, 望月臺, 讀書臺。
「琴臺」, 《石臺》。
「墨池」,梁杜元老學道鑿石洗硯處。
「碧玉池。」 《九真池》。 《養龍池》。 洗盃池。 《白蓮池》。 《大落原》。 《鑿金井》。 《降真橋》。 《度仙橋》。 《孔真人》。 《魏元老》。 《杏花塢》。
「施仙桃花塢」, 「漢帝金井」, 「蕭真人丹井。」
旃檀琪, 「水晶, 月華, 紫虛 雲英, 碧茸 金英, 天麟, 大青, 金鳳, 《白鶴》。」
以上花木異產,為江右省《名山奇觀》。
玉笥山部藝文一
[編輯]《玉笥山賦 》明·金幼孜
「鼇宮散兮彩雲,鯨海飛兮黃塵。銅山渺兮寂寞,玉峰 美兮嶙峋。占西江之上郡,表南紀之孤青。攬神秀於 磅礡,通仙靈於杳冥。割晨昏而軼雲雨,薄光景而生 風霆。登之者,若廣寒八萬戶之玉㝢,望之者,恍巫山 十二峰之翠屏。」予嘗攀蘿絕澗,繫馬西風,斷蒼崖之 秋骨,舒一笑於奇逢。攀危巢於棲鶻,附垂翅於冥鴻, 發孤嘯於巖端,振萬籟於笙鏞。但睹夫華蓋倚天,芙 蓉削玉。清霜利鍔,劍插秋寒;初月修眉,黛橫空綠。其 瑰瑋萬狀而東連者,非臨川諸山列於前者乎?重灘 遠來,千里如瀉。煙消雨浹,隱若垂虹;雪立風濤,疾如 走馬。行祠候龍女之暮歸,別路泣驪駒之曉駕。其蜿 蜒百折而南委者,非章貢之經流繞其下者乎?西連 石霜百丈之奇,北挹閤皂寶金之秀,或寬而陂陀,或 卑而培塿,莫不瞻仰乎後先,羅列乎左右,則諸山聳 處之尊,真足以配南山不崩之壽也。方將臨飛梁,凌 絕頂,窮元微,入溟涬,搜石室之藏書,校《黃庭》之《內經》。 俄遇鴻蒙先生,虛無誕叟,身珮蒼精,手捫落斗,或處 靜而守嘿,或談空而說有。相與吐羅秀之奇,胸騁懸 河之辯,口候紫氣於青牛,歎浮雲於蒼狗。誕叟起揖 於先生曰:「子亦通元者也,獨不聞清江玉笥山乎?夫 洞之天者三十有六,而法樂固為第一;地之福者七 十有二,而郁木固為無匹。蓋天作而地藏,宜鬼沒而 神出。今子以憑虛弔古之才,拔俗出塵之質,不遊於 元都」千樹之時,而訪於昆明劫灰之日,何其異哉!僕 固鄙人,請告山川風物之美,宮室羽儀之麗,悉耳目 之所及,庶幾發吾子之蒙而祛吾子之蔽也。在昔此 山卓卓太古,究其根盤罔知幾許。錫以「太白雲臺」之 名,雜於群玉秦望之所,崟岑岪鬱崢嶸險阻巃嵷 岌,㟏岈岣嶁,蟠者如龍,踞者如虎,方者如屏,圓者如 筥,斷者如臼,續者如組,高者如立,下者如俯,呀者如 吞,突者如吐,平者如削,起者如舞,向者如鬥,回者如 顧,千奇萬狀,不可遽數。其上則小山叢桂,漆園大椿, 松檜栝柏,椅桐栗榛。大餘連抱,深踞重坤;夸條幡纚,
布葉鋪棻,昂霄聳壑,霧合雲屯。白日而蛟虯動,微風而笙吹。繁禽則出穴,雛鵷銜書。神雀黃鵠白鷴,金雞元鶴。旋日駕鵝,鴰鶬鳷鵲。呈其吐綬,名之「搗藥。」雲彩 星馳,風毛雪落。或翔而集,或俛而啄。踰岷越嶂,離瀛 度弱。不遠伊邇,於焉茲托。其下則玉芝葳蕤,瑤草綠 縟。茝若麝香,荃蘭甘菊。芎藭鶴化,金鈴甖粟。抗紫莖, 揚清馥。耀群芳,駭眾目。被幽崖,施中谷。灼灼猗猗,青 青鬱郁。獸則馴虎飛猱,麝香麂鹿。或獻果而攀蘿,或 賣杏而收穀。或食乎野苹,或眠乎石竹。餘則五色之 毛,千里之足。茂先亦不能知,《爾雅》所不及錄。莫不肥 大蕃息,絡繹馳逐,以寢以吪,不瘰不瘯。水則三溪八 池,七潭六源。丹砂之井,玉醴之泉。服之可以永壽,飲 之可以成仙。潏潏滈滈,澄澄涓涓。光𣹢曉鏡,聲彈夜 絃。練橫瓴瀉,枝分蔓延。決而為雨,積而為淵。溉田百 頃,衣食之源。然後觸穹石,赴奔川東。「彭蠡,同歸海 門。」其水則蛟龍龜貝,鰋鯉鱅鰱;比目之魼,縮項之鯿; 沙蛤海蚌,明珠出焉。亦有群飛屬玉,並浴文鴛。雙鳧 乘鴈,鳴翠舞鶤,蒼鱗繡羽。舉一漏千。莫不集於淺瀨, 浮於清漣。唼嚼乎菰蒲菁藻,棲息乎菱芡藕蓮。建宮 室則度其隰原,拔斯柞棫。爰命工垂,乃程匠石。巧者 獻能,勇者效力。千夫雲從,萬斧雷擊。鑿石而龍門空, 斬木而虎穴赤。發嶺表之瑰材,集江南之佳植。倏鬼 設而神運,不一朝而山積。於是寶圖呈於坤靈,玉梁 降乎天寵。倣配極之元都,列飛霞之畫棟;翬翼宇而 欲飛,螭負楹而不動。華榱引明月於璇題,藻梲綴浮 雲於朱栱。露闕角之蒼龍,啄檐牙之丹鳳。表以承天 大秀之崇,侈以天德。乘光之竦。參錯乎萬象之鱗次, 彷彿乎九重之星拱。觀其重觀疊樓,右坪左墄;飛甍 驚海色之搖紅,鉛砌鏤琅玕之連白。窗綺疏而結錢, 帶金鈴而銜璧。聚天上之星辰,隔人間之風日;同河 漢之昭回,順陰陽而闔闢。宜上帝之高居,近天顏之 咫尺。至若黃道雨晴,瑤階塵軟。翠蕤下元武之旌,魚 鑰起寥「陽之殿。羽衣翻仙子之霓裳,雉尾擁宮人之 彩扇。耀孤鶴於金莖,鳴八鸞於翠輦。魚龍舞九奏於 鈞天,鵷鷺肅群真於旒冕。濟濟乎山澤之癯,昂昂乎 珪璋之彥。降笙鶴於緱山,來舄鳧於葉縣。無非講道 德於元文,咒長生之祕典。元霜杵月,臼帶香殘;丹氣 成虹,爐存火煉。進麐脯之新奇,集龍根之宛轉。冰桃 鬥瓜棗之筵,銀甕錫葡萄之燕,又何必慕弱水之二 神,此塵世之所常羨也。鍾其精英,發為人傑,其方平 重厚,故為人也沉毅而富才;峭直孤高,故為人也磊 落而多節。遠而九仙曄爾之名,近則八祖森乎其列。」 故孔梅沈謝之群流,歷秦漢唐宋而烜赫。訪遺跡則 魏氏之瑤臺,何君之石竅。臺「聳東華赤谷之奇,谷隱 彤霞丹陽之奧,箱峰蔓草之似袍,墨沼寒藤之學草, 劉通慕仙錄於徒聞,夏禹惜神樏之未造,涪翁僅吟 於彷彿,叔夜敢侔於醉倒。逮及累朝,舉由其道,銀鉤 賜金寶之鏤題,寶篆降御爐於恩詔,信為古今之名 山,非遯世延年者莫能到也。」言未卒,先生乃欣然而 笑曰:「子誠知管晏之齊人,識昭襄之秦客。但誇夫山 川之為美,而不知河山之帶礪也;睹宮室之為盛,而 不知兩都之舊制也;羨木石鳥獸之同群,而不知斯 人之為貴也;慕辟穀延年之可尚,而不知所惡有甚 於死也。夫達人之大觀,曾何足以芥蔕,雖殺身以成 仁,真不亡而曰在。且夫天人物我,本同橐籥,聚則」成 形,散歸寥廓。高為星辰,低為河嶽。故箕尾墜而傅說 亡,尼山禱而聖人作。二伯生而《崧嶽》降其神靈,三蘇 出而《眉山》為之蕭索。相業應乎旁求,王跡寓乎筆削。 為藩翰於西周,著文章於東洛。是皆保海內之安危, 兼天下之憂樂。豈效乎沒世無聞,但忘情於丘壑。且 子不聞蓬萊方壺,遠則遠矣,而樓「船之藥未返;滈池 之璧已遺;莖臺井幹,高則高矣,而茂陵之石馬無聲, 柏梁之金人有烈。是二君者,今安在哉?今欲與子窺 九嶷,登太華,上會稽,探禹穴,泝崑崙,觀渤澥,追太史 之奇蹤,繼前人之遺烈,挽壯士之天河,洗中原之戰 血,然後對禮樂於丹墀,進輿圖於金闕,則下視玉笥 之山者,曾何足比」於一髮也哉?誕叟聞斯言也,狼顧 鼠拱,莫知所措,夕陽兮在山,碧雲兮欲暮。余乃拾銅 雀於殘煙,分玉蟾於墜露,倚桂樹之秋香,遂登高而 作賦。
遊玉笥山羅浮庵記 羅倫
[編輯]偷,自幼則聞玉笥之勝,欲一往而不可得。一日夢遊 焉,至山門,榜曰法樂洞天,流水瀠帶,群峰玉立。童子 出迎,延入庵中。道士睡方起,良久謂曰:「若所遊者,夢 耶?」予矍然曰:「是若之夢真耶?予今之來者,直遊真境 矣。若乃指實為妄,是若之夢未覺耶?何若語之魔耶?」 道士笑曰:「東海之東,南海之南,西海之西,北海之北」, 上自無始,下至無極,皆夢境也。「伏羲幾籧《神農軒》」, 熙穆無為,堯舜禪讓,湯武放伐,劉項爭雄。君者吾不 知其為君,牧者吾不知其為牧,百世一夢也;朝菌不 知晦朔,旦夕一夢也;蟪蛄不知春秋,時月,一夢也;上 古大椿以八千歲為春秋,八千歲一夢也;前混沌死後混沌生,天地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死生,十二 萬九千六百年一夢也。《莊子》曰:「方其夢也,不知其夢」 也,覺而後知其夢,若夢猶未覺耶?若謂予夢夢也,謂 若夢亦夢也,予與若皆夢也,若見虛生乎?方其適也, 知其適而已,不知其為夢也。及其欠伸而寤也,適安 在哉?若起草萊,登金門,步玉堂,名震天下,不三月而 南竄荒徼,然後去袍笏而蓑笠,遠城闕而山林,視昔 之有,其夢也耶?其非夢也耶?乃不悟此遊之非夢非 固耶?余方謝道士,道士辭去,蹶然而興曰:「其真夢也。」 自是往來於懷。成化丁酉春,林緝熙自羅浮來,成真 遊焉。黃時憲、王忠肅、許濟川自吉水至,陳符用自廬 陵至,自玉峽,舍舟而陸,暮抵大秀宮,宛然夢境矣。翌 日,道士從宮於天王閤,約符用結庵於閤,得最奇處, 名曰羅浮庵,符夢也。予顧諸君曰:「是遊非夢也。」緝熙 曰:「安知其非夢乎?謂為非夢,恐復為道士笑也。」明日, 各下山辭去。明年,見緝熙於薌城,相與太息曰:「昨遊 成夢矣。」符用來告,庵成書夢語,刻於庵中,庶來者知 人生之所遇,無非夢境也。以得喪而欣戚,何為?
玉笥山部藝文二〈詩〉
[編輯]《大秀峰 》宋黃庭堅
大秀仙峰菡萏開,玉梁高接九仙臺。預從頂上結茅 屋,擬待先生跨鶴來。
覆箱峰 前人
[編輯]上天下地似探梯,怪石巉巖襯馬蹄。擬是客程行不 得,隔林猶聽「杜鵑啼。」
魏夫人壇 前人
[編輯]獨掃蛾眉作遠山,春風瑤草照朱顏。我來欲問許玉 斧,二十四峰如髻鬟。〈註神仙內傳夫人晉司徒舒之女傳法於護軍長史許穆穆子 玉斧皆昇仙〉
飛仙石 朱熹
[編輯]大地何人鑿小空,翛然一榻臥相容。巨靈擘破三千 丈,西竺飛來第二峰。出洞風生疑有虎,藏舟夜半忽 乘龍。怪來索我題詩句,稽首何君六石供。
玉笥山歌 元揭徯斯
[編輯]「大江之西洞庭東,三山鼎峙爭長雄。玉笥嵯峨與天 通,千迴萬轉重復重。十人避秦入山中,池養十魚為 九龍。九人乘龍上虛空,赤帝飛入為九嵕。」四海照曜 何烘隆,三疏不救莽賊凶。曹瞞欺天塞帝聰,玉梁白 晝隨靈霳。壽春真人抗靈蹤,三壇佳氣長鬱蔥。璇題 翠羽開神宮,九霞照地光熊熊。急澗鳴玉相撞舂,群 「峰四合如朝宗。承天萬年亮天功,大秀幽詭郁木同。 重巖洞壑守鬼工,白猿夜啼寶氣衝。我欲求之白雲 封,金闕先生碧兩瞳。弟子文詠敬以恭,巢雲駕霧留 飛蹤。」元洲長史白玉容,八十二口來相從。一入不復 世莫逢,忽而見之若發蒙。朱宮玉堂繡簾櫳,青童素 女清而豐。桃花杏花相映紅,忽而不見空溟濛。或聞 玲玲磬與鐘,或如金雞啼曉風。何劉沈謝數十公,遺 聲逸響猶渢渢。霓旌羽節何當降,霞衣飄飄珮琅璁。 下與世人哀瘝痌,身為風牧常先鴻。上佐皇羲播時 雍,還淳反樸服孝忠,物不疵癘年榖豐。氣酣飛上三 會峰,周覽四極摩蒼穹。前有天柱如華嵩,落日返照 金芙蓉。三峰東出號「赤松,雲臺大白相橫縱。群玉金 扇遠更濃,兩峰相倚如驅蛩。紫微高歌紫霞沖,石橋 金柱爭巃嵷。長江外抱如白虹,束以驚峽轟奔洪。千 今萬古聲淙淙,百神歆集元氣融。超凌蓬萊軼崆峒, 仙人不來我心忡。山中有草名碧茸,食之千歲顏如 童。我欲求之不可窮,願佩含景從仙翁。紫袍白馬來 兩騣」,奪取神君一尺銅。坐閱絕景忘春冬。
何君洞 明胡儼
[編輯]高峰千尺絕塵氛,長見仙都九老君。手把芙蓉遊碧 落,身騎鸞鶴下青雲。紫霄臺上花初發,金井源頭路 不分。自有靈蹤通縹緲,誰來訪訊接氤氳。
玉笥山 前人
[編輯]佳哉古淦邑,有山鬱岧嶢。昔年降玉笥,芳名標神霄。 有峰高插天,芙蓉金柱翹。有壇布碧落,太乙皎素瑤。 有臺高巍巍,九仙東華朝。有洞實靈閟,白日聞笙簫。 陰瀑漉飛雨,石磴凌風飆。煜煜金光草,森森琪樹標。 仙人散綠髮,乘晨晞暘喬。流軿宴初景,元挺披氛囂。 龍吟石澗隱,鳳歌雲路超。仰漱金髓溢,流盻恣逍遙。 我欲從之遊,黃鶴不可招。悵望白雲深,郁木何幽寥。
玉笥山歌 練子寧
[編輯]我所思兮玉山之岧嶢,燦芙蓉兮凌清霄。謫仙一去 已千載,至今誰讀《廬山謠》。熊侯家住劍江側,慣掃秋 山之黛色。聞予此興為寫之,彷彿梅仙舊時宅。梅仙 兮何在?邈清風兮滄海。蹇夷猶兮孤舟,弔遺跡兮千 載。舟中所載非凡流。故人兮李與周,按玉笙兮明 月,下黃鵠兮清秋。洞天兮石扉,蒼崖兮路轉。橫余劍 兮視八荒,訪蓬萊兮幾清淺。張侯兮昂藏,驂白雲兮 青霓裳。窺玉梁之寶笈,醉石髓之瓊漿。千巖萬轉路 莫測,酒酣一笑三山窄。待得君王賜鑑湖,錦袍重訪 山中客
玉笥山部紀事
[編輯]《臨江府志》:「漢梅福字子真,遊玉笥山,作壇於投龍潭 側,忽有神人授以採郁木碧茸法。子真悟,乃賦詩曰: 『雲霞一逕通,遲日瑣溶溶,春色桃花岸,溪頭採綠茸。 一日有青衣童子謂子真曰:『司命奉敕,令子權司郁 木福庭,慎勿稽遲』。詰旦,衣冠別同隱入郁木洞,後不 知所在』。」按:福,九江壽春人,為南昌尉,棄宮歸壽春。王 莽專政,變姓名為吳巿門卒。已而來豫章豐城南岐 里,聞玉笥山奇勝,乃徙寓之,其壇在三會峰投龍潭 側。又「煙雲臺,亦其煉丹處。宋元豐間,封壽春真人。 蕭子雲仕梁為黃門侍郎,棄官修道於郁木庭,道成 遂昇仙去。」《玉笥實錄》亦云,「子雲雲遊至玉笥,師事杜 元君成仙。」
《新淦縣志》《江南野史》載,「唐天祐間,玉笥山道士劉守 真,善調風角。揚州節度使楊行密遣將周本圍吉州, 與刺史彭玕戰於象牙潭。玕敗走,至新淦楓岡,聞守 真名,召至軍中。每逆戰,守真以術厭之,不能破。一夕, 劉死,玕戰不利,棄寨去。」
《臨江府志》:「蕭餉字濟父,新淦人。累試不利,遂卜築巴 丘之高原,望玉笥諸山,名之曰休亭。黃庭堅與為友, 常以『隱君子名之』。」
玉笥山部外編
[編輯]《臨江府志》:「孔丘明,秦時人。與駱法通等十人相與結 義,避亂玉笥山中,修煉歲久。一日,有素服老人持銅 盂貯小鯉十尾授之曰:『此魚宜善事之』。遂於洞天後 鑿池畜之。其後九真得道,控馭九龍上昇,惟何紫霄 漫遊不與上帝,命青衣童子齎紫衣玉冊召之,紫霄 受衣與冊,隱居山洞為地仙。今玉笥山中何君洞即」 由此名。
杜元老,名曇永,有道術。梁天監中,攜門人司門員外 郎錢文詠,乘舟載家南上玉笥山。初駐清虛館,後復 以居得勝地,構清真宮。蕭子雲助錢百萬成之。元老 自為《記》,書之於碑。梁武聞其風,賜號「金闕先生。」後於 大白峰頂白日昇天。
朱孺子,吳末入玉笥山,食菊花,白日乘雲而去。
仰山部彙考
[編輯]唐鄭谷《讀書之仰山》:
仰山在今袁州府城南八十里,山高聳萬仞,週迴千 里,以其高不可陟,止可仰視,因名「仰山。」
考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袁州仰山在州南八十里。為州 之鎮。山週迴一千里。高聳萬仞。不可登陟。只可仰觀。 以此得名。有寺曰太平興國寺及二神廟。舊傳二神 捐地與小釋迦結庵於此。山有水分流。會於正祠。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仰山在宜春縣,縣之鎮山也。上 有雪谷潭,水極冷。雖盛夏不可濯,龍所處也。絕頂為 集雲峰,夏時雲氣覆頂,則雨立至。冬天微陰,雪積,暉 映
按《袁州府志山川攷》:「仰山在府城南八十里,為府之 鎮。山週迴數百里,高聳萬仞,不可登陟,只可仰觀,因 名。絕頂名集雲峰。夏雲氣冒其巔則雨立至,冬微陰 則停雪。山下有寺,曰太平興國禪寺及二神廟。山有 水分流會於正廟。」
小仰山在府城南三十里,與大仰山連麓。晉鄧表修 煉於此,又號「仰表峰。」上有泉壇、石臼、藥竈,又名「水晶 山。」
按《宜春縣志山川攷》:「仰山在縣南八十里。」
《靈應石寶龜》,在城南仰山,正祠。
雪谷潭在仰山上,水極冷,盛夏不可濯。張嗣古詩:「崎 嶇鳥道開煙蘿,長松偃蹇聲蕩摩。白龍怒吼掛絕壁, 蒼兕離立迎清波。枯筇拄破青苔色,雷雨收功神歛 跡。窮源不得空歸來,掬雪摶珠三太息。」
獺逕潭在城南八十里仰山之上,泓渟澄深。《舊志》云: 「仰山,神龍之所宅也。」
叔季泉在仰山院之左傍有龍淵亭,或傳徐璠扣石 橋謁二神之所。
《祠廟考》:仰山古廟,在縣治南六十里仰山獺逕潭之 側。相傳昔有邑人徐璠,舟行至大孤山,有二蕭生雲 居宜春仰山,遂同載而歸,至浦東告別,期至石橋相 訪。後徐至其處,見二龍,乃知為仰山神。唐會昌初,建 祠於仰山之陽,宋加王封,元符二年,賜祠額為「孚惠豫章黃庭堅書。元重修。袁人事二神至謹,禱無不應, 明稱大仰山之神,每歲春秋二仲月,府官擇日詣廟 致祭。弘治間,知府朱華闢路甃石。萬曆中知府鄭惇 典重修。四十一年知府汪若冰再修。
仰山正廟在縣治南三十里堵田,俗稱「南廟。」自府城 至古廟,此為中路。唐會昌間建,元歐祥重修。廟宇弘 敞,後圮。知府鄭惇典重修。
仰山行祠在宜春臺上。相傳宋建炎二年,金人寇城, 見黃衣白馬往來雉堞間,賊駭異而走。紹興間遂立 行祠。
《古蹟攷》:「仰山書堂在邑城南仰山下,相傳唐鄭谷讀 書處。」
《寺觀攷》:「太平興國禪寺在邑城南大仰山下,二神捐 地,與小釋迦結庵之所。塔尚存,唐會昌賜名棲隱,宋 改今名。山水奇勝,石徑縈迴,飛瀑湍駛,泉流灑灑,鳴 殿庭下,迥異人境。唐、宋賜經,御書碑碣甚多,俱燬,今 存。元碑,程鉅夫撰記。」
仰山部藝文一
[編輯]《仰山賦》。〈《並序》。〉 元·李問
孫興公賦《天台山》,特遙想逸興,馳神奮藻於吟望之間。梁武帝賦《遊山寺》,惟寫其景物之佳,諷詠一時遊覽之勝。至於依本以美物,推實以贊事,山林川澤之富,鳥獸草木之美,宮廟之輪奐,人物之魁梧,悉未聞也。予既思摹前作而賦仰山,非欲離出異俗,高論藻詞,為遠寄冥搜,散懷投興之事。恐山靈誚作逋客,姑詠其所聞,額其所見,以謝其所移而已。
烏顯仰山,岌嶪京峙。據乎春臺之陽,阻乎秀水之涘。 枕吳頭以盤固,壓楚尾而仰止。連屬群峰,迴環千里。 北跨羅霄,東下堵田,西接安成,南曜螺川。岡巒襞積 而疊翠,洞穴谽而宿雲。修竹阿那以蓊茸,嘉木青 蔥而紛紜。谿壑錯雜以繚繞,翠微縹緲而葐「草茂 靈根,花敷錦繡。或抱石以莚蔓,或含煙而吐秀。木末 翱翔乎飛鳥,崖巔駓騃乎走獸。絕網依樹以織空,鼏 房聯窠而托阜。峰入漢而猶亙,崖欲骫而不絕。春草 鋪碧以搖風,秋潭澄淨而納月。盛夏含霜,先冬霏雪。 龍湫渟水於山腰,佛剎倚殿於巖腹。在晉則二神示 現於靈蹤,於唐則高僧始來而卜築。」膴膴田原,芃芃 菽粟,茶芽藥苗、珍果嘉榖,亦莫得殫論而備錄也。其 峰則有《集雲》、獅子、唐興,仰峰峭峻,崷崒嶕嶢穹崇,嶮 若太行,高侔祝融。俯視三峰於木平,左顧百疊之盤 龍;聳崢嶸以入望,計膠葛而難窮。巖嵌谷澳,嶺屬岡 連;巍巍峨峨,拔秀摩天。望鍾山之水若繞帶,瞰萍實 之墟如點煙。澗溜懸崖而噴沫以奔遁;藤蘿繞翠,則 菉猗而連牽。一日之間,而氣候不齊,或雨或暘,而乃 寒乃暖。蓋天龍之所宅,而人莫測其所以然而然也。 其水則滈瀑蕩突,合流異源。一出集雲之腰,一出獅 子之巔。注崖度澗,汨活飛泉。測激滂流,吐漱潺湲。高 則迅澓增澆,洶湧顄流;下則㴸「縈紆」鱗侖宏窞,乃 若經巖鼓石。雷震電激,不平成聲。確礜硌,乃若坳 積潭澄,迴旋漫平,撓之不濁,瀇滉汪洸,集雲之源。其 穴如箕,實為閭尾。有石廣畝,當前如砥,其淵淥淨以 湛湛,其流清冷而瀰瀰,是謂「上潭也。」其流未長,有石 如梁,隘雨而橫臥,瀦一水以為潢,是謂「中潭也。」由梁 而下,千尺蜚瀉,徑委汪於石渦,曾晝夜之不舍,是謂 「下潭也。」獅子之源,瀑流天半,界塔影「而三分,至山麓 而共貫。接獺逕龍潭之水,繞靈濟古祠之岸。」暨乎合 眾委而下梅州,然後澔澔而涆涆。厥田惟上,厥土黑 壤;陸複而平,地高而塽。於是田以水而東作,原以火 而冬耕。麻菽稻粱,粘黍薌秔,或先種而後熟,或戮力 而共成。木則有山梨櫻桃,赤柏白楊;榬桐檀樺、松柟 櫧樟。栩翕張以應時,楓招搖而抱陽。總青條而握翠, 布綠葉以森陰。分枝列榦,擢本千尋。谷風欻起以增 悲,秋蟬得蔭而長吟。於而樂者,樗櫟業而蔚乎鄧林。 其竹則筀淡毛若筋,白燕黃玉板枝橫而簳直,曰《箭 貓頭》最巨而莖瘦曰方。藹清風而颯至,戞碧玉而鳴 琅。稟蒼潤之高節,宜有實以來風。其草則葴莎蘇蒿, 薜荔芭蕉,薴葛黃精,萍蓼蒲茭。含芬吐芳,而可結以 佩;鋪茵展綠,而可藉以遨。毛群羽族,陸離紛汨。春戲 白鷴,秋陣黃雀。燕鶯,子規,鸛鷯烏鵲。蜚生夜鳴,山雞 晝啄。或裊芳林以讙譟,或弄煙蕪而揮霍。野豬以類 而群熊,山麂時鳴而警鹿。「猨連臂以飲澗,猱矜揵而 升木。高無畢弋之患,下絕網羅之逐。飲啄各得其性, 飛潛自遂其欲,悉孔翠於羽毛,盡充肥於肌肉。」蟲則 山龜水蛭,蜒蜓虺蛇螳蜋伏。「蜈蚣蝦蟆,絡緯暗織, 黃蜂曉衙。蟻循緣於古木,蝶徘徊乎芳英。蚊蚋入夏 以遠適,寒螿經秋而苦鳴。憤未伸於屈蠖,朗孤照於 流螢。花則有蜀葵、赬桐、芙蕖、山丹、罌粟、巨霜、玫瑰、幽 蘭、山茶、金燈、石榴、木蓮。瑞香異康廬之色,莎蘿同西 竺之妍。木犀噴九里而芬馥,月桂吐四時之紅鮮。藥則有梫桂細辛,百合菖蒲、黃連」白芨、牛膝、雞蘇。厚朴 緣榦而夏剝,薯蕷尋苗而冬鋤。果則蓮藕、菱、茈、黃橙、 丹橘、棗、李、梅、柿、木瓜、茅栗。唐興之紅桃,梅州之紫梨。 「剖之若胭脂,食之如厓蜜。」園圃則有苦苣、波稜、蘘荷、 茈薑、芥藍、決明、蔓菁、蘭香。又有紫芋、蒟。「紅莧白茄」 合蕈甕,〈缺〉草頭芹芽,春蕨夏筍,秋荼冬瓜,由古由今, 若動若植,無容支離而遍誇。粵有高人來自王莽,觸 霧披雲,沿溪而上。乃與二神,邂逅相遇,丐山卜庵,展 一坐具,神敬聽而弗康,徙下流而遠去。遂遷廟像。空 山拔樹,夜半密移朝成區宇驅鬼役。雷。「風雨。爵 封公王,以福茲土。」精祈必應,誠禱則與,其靈威莫得 而縷數也。由是於第三峰下,開大施法門。更代易世, 經晨越昏。營辦之力相繼,土木之功益繁。殿堂樓閣, 高下相吞;廊蕪垣牆,左右維藩。虹梁偃蹇,橫臥驚湍。 浮柱飛欀,高櫨廣楣。曲枅環句而相扶,重簷杈枒而 橫蜚。階戺屈曲而嶙峋,櫺檻璀璨而流離。飾以金璧, 文以丹桼,衣以赭堊,繪以雲物。或螭蟠而虯停,或龍 出而魚沒,或流曜以含英,或暉天而映日,微《風萃》而 簷鈴。鳴,碧雲合而樓鐘更遠。響金磬之鏗鏘,流梵 唄之婉轉。於是破竹逗泉,同源異口。繞砌穿渠,填罌 注缶。導之於近,則瀰滿於地沼;決之於遠,則灌溉乎 畎畝。蓋神靈密扶其棟宇,將歷千載而不朽。其中則 有大溈之圓鏡,南唐之淨瓶。《貝多》則羅漢攜來自乾 竺;《佛牙》則郡侯得之於胡僧。本國錫以泰山之芝草, 賜之御札於延平,皆自昔以傳今,將永鎮而常寧者 也。至若《聖世康育生王塔現》,挺特千尺,端方四面下 臨不測之懸崖,旁分瀑流而劈箭。蓋天造地設而難 知,信神功鬼勣而莫辨。菩薩現而靈雀群嗓,羅漢出 而祥雲忽變。其燈光聖相之殊異,實象季末法之所 未見者也。又有唐將軍避難之古塞,鄭中郎掛冠之 書堂,耕夫時得其劍戟之舊物,詩僧有比之巢由而 成章。由唐至今,三錫寺額之徽號,一徙基構而更張。 於是白足淨侶,林樂雲堂,治心養性,仁壽而昌。顧帝 力之何有,泳佛日之何長,實斯人之幸也。乃若重熙 累洽,代遭聖神,天地氤氳,萬物化淳。風雨以時,寒暑 更循。鳥無虞於覆巢,獸不傷於掩群,淵津潤而崖不 枯,草木不夭於斧斤,則豈特斯人之幸歟?又茲山之 甚幸者也。
仰山部藝文二〈詩〉
[編輯]《題仰山通智塔 》唐·僧齊己
嵐光疊杳冥,曉翠濕窗明。欲起遊方去,重來繞塔行。 亂雲開鳥道,群木發秋聲。曾約諸徒弟,香燈盡此生。
遊仰山謁小釋迦塔訪孚惠二王遺跡贈長老
[編輯]《混融 》宋·范成大
堵田谿淵清洄洄,梅州問路寒雲堆。連空磴道虯尾 滑,竹輿直上無梯階。官吏來迎夾道立,相逢無言心 眼開。翠微中斷雪磵吼,兩耳不辨供喧豗。林間靜極 成斷相,政要萬壑號風雷。出如蓮盆繞金地,龍宮避 席餘蒼崖。祖師抱膝坐古塔,大禪海眼飜天來。勝空 狡獪我未眼,拄杖踏濕撞莓苔。問能亦借一席地,解 包聽雨眠《西齋》當年公案忌錯舉,神通佛法同坑埋。 混同庵中的的意。笑我舌本空崔嵬。茲事且置飽喫 飯,稊田米賤如黃埃。
《前題》張嗣古
[編輯]嵯峨大仰峰,雲氣摩蒼天。山靈喜迎客,收雨散輕煙。 眾壑爭飛流,四嶺半為田。修竹老歲月,喬松裹山川。 水聲含萬古,處處聽潺湲。是時秋色半,景氣相澄鮮。 叢桂為我芳,拂拂吹清妍。行穿苔磴滑,樓觀懸其巔。 慇勤一瓣香,致敬西方仙。人生果奚賴,俗累相拘纏。 是事且置念,一榻分雲眠。
仰山 祖無擇
[編輯]「維南鬥牛下,萬仞聳崔嵬。日上光先占,江盤勢卻回。 一方蒙雨露,幾處對樓臺。」不逐秦鞭去,曾經禹載來。 雲生峰慘澹,冰泮谷喧豗。險外煙嵐變,深中洞府開。 巖花春灼爍,谿鳥暖毰毸。飛瀑含清籟,乖龍走疾雷。 平川蕭廟閟,半腹鄧壇摧。精蘊瑤瑰寶,奇鍾杞梓材。 僧軒宜薜荔,樵徑怯莓苔。旁睨龍洲橘,前瞻庾嶺梅。 仙經饒地肺,賦筆遜天台。神物多靈貺,農田少旱災。 隱居須獨行,吟詠亦難才。未脫紅塵累,徒嗟白髮催。 夢頻生枕席,賞每倒樽罍。預恐瓜時代,圖歸作醉媒。
仰山 李沖元
[編輯]紺巘千尋入杳冥,我來心地已澄清。孤雲欲作人間 雨,流水空傳物外聲。老柏倚巖高轉瘦,寒花著雨墜 還生。故人頗怪歸來晚,遠寄新詩照眼明
仰山祠二首 明王守仁
[編輯]特修江藻拜祠前,正是春風欲暮天。童冠儘多歸《詠 興》,城南兼說有溫泉。
其二
古廟香燈已有年,增修還費大官錢。至今楚地多風 雨,猶道「山神駕鐵船。」
仰山部紀事
[編輯]《宜春縣志》:「宋僧法普,仁壽人。幼苦行,不茹葷,精理佛 諦。居仰山,緇流多來從之。宰相張商英聞於朝,賜以 紫方服。後杖錫雲遊,不知所之。」
仰山部外編
[編輯]《宜春縣志》:「唐僧慧寂,韶州人。學佛有成。開成中,至袁 之仰山,創庵以居。後忽有僧乘空而來,與之講論,大 有所契,且示以貝多葉梵書。語畢,復騰空而去。」
蟠龍山部彙考
[編輯]袁州府之蟠龍山
蟠龍山在袁州府城南四十里,自山麓至頂,凡有三 十六曲,四面皆峭壁飛泉,前有龍門關、挹雲峰,蓋勝 境也。
蟠龍山圖
考
[編輯]按《方輿勝覽》。江西路袁州府。「蟠龍山。在州南五十里。 自大路至頂。凡三十六曲。」
按《袁州府志山川攷》:「蟠龍山,在府城南四十里,自麓 至頂,凡三十六曲,上有蟠龍寺,唐末南平王鍾傳建。 四面峭壁,湍瀑飛瀉,前有龍門關挹雲峰,蓋勝境也。」 王雲《詩經》:「夏地無暑,未寒泉有冰。」
蟠龍山部藝文〈詩〉
[編輯]「蟠龍山 」 宋張嗣古
「蒼龍蜿蜿復蜒蜒,崢嶸頭角摩九天。劃然下覽眾山 小,蟠伏此地經千年。雲盤霧結三十六,鱗甲參差動 林谷。不將霖雨矜神功,卻向寒崖散飛瀑。灑風吹我 衝晴煙,飛甍金碧懸山巔。白雲腳底飛欲盡,此身忽 在層霄邊。問漚堂前舊消息,拍碎闌干人不識。心隨 境轉萬化新,跳出世間真有得。清興未盡還歸來,卻」 立平地聽風雷。紛紛冠蓋趨塵埃,此龍此寺長崔嵬。
《前題》明·嚴堯日
[編輯]羊腸歷盡見龍湫,澗道窮源得廣疇。古寺因緣餘礎 在,高僧名行一燈留。溪山到此天疑盡,石磴環來景
自幽。更逐白雲歸大仰,煙霞迷望隔丹丘洪陽洞部彙考
[編輯]葛洪《婁陽所居之洞》。
洪陽洞,在今江西袁州府分宜縣西一十五里。相傳 葛洪及婁陽居此,故名。
考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袁州洪陽洞,在州西十五里,有 石室七十二間及晉宋人留題,傳神仙葛洪、婁陽二 仙所居。」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洪陽洞在袁州府分宜縣西十 五里,袁嶺三峰之麓,世傳葛洪婁陽所居。洞口有巖, 巉屼如蓋。由洞門入,石室東向,去地高數十丈,初入 平坦明爽,可容百人。由西竇而入,始幽闇。舊有遊人 至七十二間,聞昌山渡篙聲,餘則隘而不可行矣。其 中有白沙如鹽,傍有鹽翁、石傘、石帆、石鼓、石田及仙」 佛諸像。洞中有水,春溢冬涸。內有穴通頂,仰見天日。 又有石燕,至春或能飛翔。
按《分宜縣志山川攷》:「洪陽洞在縣西十五里袁嶺三 峰之麓,世傳葛洪婁陽棲真之地。洞門東向,高數十 丈,初入石室,平坦明爽,可容百人。由西竇而入,始幽 闇。每間各有小門,次第而入。舊有遊人至七十二間, 聞昌山渡篙聲,餘則隘而不可行矣。其中有白沙如 鹽,傍有鹽翁、石傘、石帆、石鼓、石田及仙佛諸像。洞中」 有水,春溢冬涸,雲霞絪縕。內有穴通頂,仰見天日,俗 雲「天心。」又有石燕,至春或能飛翔。胡徽詩:「天窗通月 影,地穴透江津。」明萬曆丙辰,守道鄔鳴雷因山為屋, 約分三楹,重塑二仙真像,扁書「古洪陽洞。」
小洪陽洞在大洪陽洞之頂。門甚隘,其中廣可容百 人,中有玉倉及石閣、石磨之類,不可勝紀。石如膏乳, 有似玉者,舊傳有晉、宋人題字。在深窈處,無火不可 入,且險絕難到。
洪陽洞部藝文一
[編輯]《遊洪陽洞記 》明·洪經奎
環,宜皆山也。西十五里,層巒疊翠,為一邑之巨鎮者, 七星峰也。三峰之麓,肇闢石洞,為邑中之勝概者,洪 陽洞也。洞之名始於晉葛洪、婁陽蓋二仙嘗棲真焉, 故洞兼名之也。為洞七十有二,門腹森然,次第區別。 洞口東向,去地數仞,初洞平坦明爽,時引天光;二洞 轉西,頗有曙色。三洞南下,閴䵬深邃,闇若夜半。秉燭 「乘𣞶,方可履歷。」至第五洞,岐而為二:東則崚坎峻屹, 洞十而止,的皪如殼,此洞天之高處也;西則崎嶇深 險,洞之十二,高廣攲斜,此洞天之深處也。旁斸一竇, 長狹深窔,擿埴而越,洞復豁然,此洞天之關隘也。嗣 是群洞相望,一水橫斷,靜碧澄止,宛如弱水,此洞天 之奇處也。揭水而南,度逴數里,聞竹篙聲逼《昌山渡》。 此洞天之盡處也。洞中劃奇刻怪,形態萬狀,勢如剜 「一塵不染,萬籟無聲,觸目動靜,輒興喜詫,誠天地 間一奇觀也。至若春夏寒涼,秋冬燠爽,石燕飛晴,蟋 蟀唫曀,此洞之四時也。呵雲釀雨,發育萬物,奠養人 民,謐綏土宇,此洞之異顯也。鍾奇蓄秀,誕育賢俊,前 後奕輝,邦家攸塈,此洞之神靈也。著履燃藜,來遊來 歌,塵慮盡脫,日暮忘歸,此洞之翫賞也。玉版石壁,鐫 涅」朱墨,科斗橫斜,苔蘚封翳,此洞之品題也。夫以一 氣震蕩之初,水石噴薄,發竅生虛,勢若埏埴,斯洞之 來久矣。葛婁真升之後,遊者雜沓,不可勝計,然皆肆 心目之娛而已。伊歲日月會於龍奎偕令尹二三 君子,侍大郡侯劉公遊覽。於時積雨初霽,四山如洗, 日晃嵐銷,洞門靜寂,淑氣紛擾,情思飄然。公曰:「茲洞, 勝境也;茲來,勝遊也。奎汝志之,以紀厥盛。」以告來遊 君子,於是乎記。
洪陽洞部藝文二〈詩〉
[編輯]洪陽洞 明宋之端。
「天台自是神仙窟,常恨平生遊未足。」朅來訪古得洪 陽,不憚攀躋冒炎酷。當年事往雖渺茫,至今峭壁摩 空蒼。豁從洞口見穿穴,始信靈蹟由天藏。細泉滴乳 散瓔珞,亂石排衙互拏攫。上施床幾看燒丹,旁布塍 畦閒種藥。虛舟聊具仍馭風,靈源暗與江流通。欲攜 東熅恣幽討,卻疑深處藏蛟龍。惜哉此境真奇絕,地 偏往往成湮沒。僅存野廟傍山阿,儻非好事誰留轍吾衰重到定無期,肯辭繭足陵丹梯。共言荊榛無路 入,徒羨翠羽穿林飛。安知咫尺蓬萊隔,邂逅仙人還 不識。謾書所歷記吾曹,歸向天台詫泉石。
《前題》劉清之
[編輯]稚川仙去憶浮丘,攜客巖前問舊遊。懷古臨風一杯 酒,荻花楓葉不勝秋。
《前題》徐璉
[編輯]洪陽二老愛幽清,空室遺蹤有數名。寂寞久荒爐火 永,玲瓏遠應渡篙聲。雲霞陰潤苔先綠,石燕飛翔雨 後晴。幾度遊人題古壁,洞門無鎖月長明。
《前題》葛焜
[編輯]仙人羽化跡猶新,幾見滄桑度劫塵。谷有雲霞長蔽 日,村無雞犬絕相鄰。神奇幻出難題品,圖畫傳來未 逼真。瑤草石田何處覓,桃花流水漫疑津。
《前題》徐之孟
[編輯]策馬歸途訪二仙,追遊今日縱探元。十三景界分靈 谷,千億神奇總洞天。雨歇空山銷暑盡,風吟高翠放 懷偏。問天欲駐斜陽路,耐可前村已暮煙。
遊洪陽洞至半而返 張銓
[編輯]「人間何處覓蓬萊,洞府幽奇此地開。卻笑凡身仙骨 少,未窮靈境便歸來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