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85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八十五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五卷目录

 云谷山部汇考

  图

  考

 云谷山部艺文一

  云谷记          宋朱熹

 云谷山部艺文二

  云谷二十六咏       宋朱熹

  云谷山          陈大观

 云谷山部纪事

 云谷山部杂录

 泉山部汇考

  图

  考

 泉山部艺文

  泉山           宋钱熙

 九日山部汇考

  图

  考

 九日山部艺文

  寄题九日山豁然亭     宋朱熹

 九日山部纪事

 岐山部汇考

  图

  考

 岐山部艺文

  石禅床         宋胡梅所

  桃源口           前人

  诵经坛           前人

  千人洞           前人

山川典第一百八十五卷

云谷山部汇考

[编辑]

朱子构晦庵之《云谷》。

“云谷”,在今福建建宁府建阳县城西北崇泰里庐峰 之巅。相传朱子构草堂于此,以为讲道之所,即晦庵 也。

按:《方舆胜览》:福建路建宁府云:“谷,在嘉禾西北七十 里。”

按《广舆记》,建宁府:云“谷在建阳庐峰之巅,内宽外密, 自成一区,朱熹构草堂于此,即晦庵也。有桃蹊、竹坞、 漆园、药园、茶坂、泉瀑洞壑之胜。” 按《八闽通志山川考》,“云谷在建宁府建阳县西北,崇 泰里庐峰之巅,朱夫子构晦庵于此,庵至今存。” 按《建宁府志山川考》:“云谷山在崇泰里,庐峰之巅,翠 峦环绕,内宽外密,地气高”寒,上多飞云。登者缘崖攀 葛,崎岖数里,始到其上。宋朱熹喜其幽邃,号曰“云谷”, 构草堂于中,扁曰“晦庵”,为讲道之所,有《记》。

按《建阳县志山川考》云:“谷在崇泰里,有记。”朱子草堂 联:“窗开五月六月寒,人在冰壶中酌酒;门对千峰万 峰碧,客从图画里敲诗。”

庐峰在云谷山下。旧有书院,祀蔡氏七贤。宋理宗御 书“庐峰”二大字刻于石。今后山祠名本此。

云谷山部艺文一

[编辑]

《云谷记          》宋·朱熹

云谷,在建阳县西北七十里,庐山之巅,处地最高,而 群峰上蟠,中阜下踞,内宽外密,自为一区。虽当晴昼, 白云坌入,则咫尺不可辨,昡忽变化,则又廓然莫知 其所如往。乾道庚寅,予始得之,因作草堂其间,榜曰 “晦庵。”谷中水西南流七里许,至安将院东,茂树交阴, 涧中巨石相倚。水行其间,奔逼澎湃,声震山谷。自外 来者,至此则已神观萧爽,觉与人境隔异,故榜之曰 “南涧”,以识游者之所始。循涧北上,山益深,树益老,涧 多石底,高下陡绝,曲折回互,水皆自高泻下,长者一 二丈,短者亦不下数尺。或诡匿侧出,层累相承,数级 而下。时有支涧,自两傍山谷横注其中,亦皆喷薄溅 洒可观。行里馀,俛入荟翳,百步馀,巨石临水,可跂而 息。涧西危石侧立,藓封蔓络,佳木异草,上偃傍缀。水 出其下,淙散激射于涧中,特为幽丽。下流曲折十数, 腾蹙沸涌,西抵横石如龈腭者,乃曳而长,演迤徐去。 欲为小亭临之,取陆士衡《招隐语》,命以“鸣玉”,而未暇也。自此北去,历悬水三四处,高者至五六丈,聚散广 狭,各有恣态,皆可为“亭,以赏其趣。”又北舍涧,循山折 而东行,脚底草树胶葛,不可知其浅深。其下水声如 雷,计应犹有佳处,而亦未暇寻也。行数百步,得石壁, 高广皆百馀尺,瀑布当中而下,远望如垂帘。视涧中 诸悬水为最长径,当其委,跣揭而度,回视所历群山, 皆抚其顶。独西北望半山,立石丛木,名豺子岩者,槎 牙突兀,如在天表。然石瀑穷源,北入云谷,则又已俯 而视之矣。地势高下,大略于此可见。谷口距峡为关, 以限内外。西翼为轩窗,可坐可卧,以息游者。外植丛 篁,内疏莲沼,梁木跨之,植杉绕迳。西循小山而上,以 达于中阜。沼上田数亩,其东欲作田舍数间,名以“云 庄。”径缘中阜之足,北入泉峡,历石池山楹,药圃、井泉。 东寮之西,折旋南入竹中,得草堂三间,所谓“晦庵”也。 山楹前直,两峰峭耸杰立,下瞰石池,东起层嶂。其胁 可耕者数十亩,寮有道流居之。自中阜以东,可食之 地,无不辟也。草堂前隙地数丈,右臂绕前起为小山, 植以椿桂兰蕙,芬芳岑蔚。南峰出其右,孤圆贞秀,莫 与为拟。其左亦皆茂树修竹,翠密环拥,不见闲隙。俯 仰其间,不自知其身之高、地之迥直,可以傍日月而 临风雨也。堂后结草为庐,稍上山顶北望,俯见武夷 诸峰,欲作亭以望。度风高不可久,乃作石台,名以“怀 仙。”小山之东,径绕山腹,穿竹树南出而西,下视山前, 村墟井落,隐隐犹可指数,然亦不容置屋,复作台名 以“挥手。”南循冈脊,下得横径。径南即谷口小山。其上 小平田亩,即以祈年,因名之曰“云社径。”东属杉径,西 入西崦,有地数十亩,亦有道流,结茅以耕其间,曰西 寮。其山之脊蟠绕东下,与南峰西垂相啮,而谷口小 山介居其间,如巨人垂手,拱玩珠璧。两源之水合于 其前,出为南涧。东寮北有桃蹊、竹坞、漆园。度北岭,有 茶坡,东北行,攀危石,履仄径,行东峰之巅,下而复上, 乃至绝顶。平处劣丈馀,四𬯎皆劖削下数百丈,使人 眩视,悸不自保。然俯而四瞰,面各数百里,连峰有无, 远近环合,彩翠云涛,昏旦万状,亦非世人耳目所尝 见也。予尝名湘西岳麓之顶曰“赫曦台”,张伯和父为 大书,甚壮伟。至是而知彼为不足以当之,将移刻以 侈其胜。绝顶北下有魏林,横带半岩,木气辛烈,可已 痞疾,疑即方家所用阿魏者。林下岩中滴水成坎,大 如杯碗,不竭不溢,里人谓之“显济”,水旱祷焉。又下为 北涧,有巨石二,对立涧旁,嶙峋崷嵂,古木弥覆,藤卉 蒙络,最为山北奇处。里人名其左曰“仁”,右曰“义”,岁时 奉祀如法闻。自是东北去,有瀑布出油幢峰下石崖 隒下,水泻空中数十丈,势尤奇壮。东南别谷有石室 三,皆可居,其一尤胜。比两房,中通侧户,旁近水泉,可 引以漱濯,然皆未暇往观。自东嶂南出小岭下数十 步,有巨石赑屃,下瞰绝壑,古木丛生,樛枝横出,是为 中溪别径。下入村落,其中路及始入南涧,西崖小瀑 之流,各有石田数亩。村民以远且瘠,弃不耕,皆以赀 获之,岁给守者以其馀奉增葺费,势若可以无求于 外而足者。盖此山自西北横出其脊,为崇安、建阳南 北之境,环数百里之山,又未有高焉者也。此谷自下 而上,得五之四,其旷然者可望,而奥然者可居。昔有 王君子思者,弃官栖道,学炼形辟谷之法,数年而去。 今东寮即其居之遗址也。然地高气寒,又多烈风飞 云所沾器用衣巾,皆湿如沐,非志完神全、气盛而骨 强者,不敢久居。其四面而登,皆缘崖壁,援萝葛,崎岖 数里,非雅意林泉,不惮劳苦者,则亦不能至也。自予 家西南来,犹八十馀里,以故他人绝不能来,而予亦 岁不过一再至。独友“人蔡季通家山北二十馀里,得 数往来其间,自始营葺,迄今有成,皆其力也。”然予尝 自念,“自今以往,十年之外,嫁娶亦当粗毕,即断家事, 灭景此山。”是时山之林薄,当益深茂,水石当益幽胜, 馆宇当益完美,耕山钓水,养性读书,弹琴鼓缶,以咏 先王之风,亦足以乐而忘死矣。顾今诚有所未暇,姑 记其山水之胜如此,并为之诗,将使画者图之,时览 观焉以自慰也。山楹所面双峰之下,又有方士吕翁 居之,死而不腐。其地亦孤绝殊胜,本属山北名家,今 亦得之,名曰“休庵。”盖凡耕而食于吾山者,皆翁之徒 也。往往淳质清净,能劳筋骨以自给,人或犯之,不校 也。有少年弃妻子从之,问其所授受,笑而不肯言,然 久益坚苦,无怨悔之色。呜呼!是其绝灭伦类,虽不免 得罪于先王之教,然其视世之贪利冒色,沉溺而不 厌者,则既贤矣。因附记之,且以自警云

云谷山部艺文二

[编辑]

“《云谷》二十六咏       。” 宋朱熹《云谷》

寒云无四时,散漫此山谷。幸乏霖雨姿,何妨媚幽独。

南涧

危石下峥嵘,高林上苍翠。中有横飞泉,崩奔杂奇丽。

瀑布

峰回危迳转,垂练忽千寻。不为登山倦,踌躇秋涧阴。

云关

白云去复还,黄尘到难入。只有涧水声,出关流更急。

莲沼

亭亭玉芙蓉,迥立映澄碧。只愁山月明,照作寒露滴。

杉迳

南起云关口,萦纡上草堂。天风发清籁,山月度寒光。

云庄

小丘横翠几,层嶂复嵯峨。释耒闲来看,岩姿此处多。

泉峡

入关但平田,复得此清响。何必问仙源,神襟一萧爽。

石池

两崖苍峭石,护此碧泓寒。秋月来窥影,骊珠吐玉盘。

山楹

山楹一怅望,恨此云迷谷。仙人不可期,缥缈双髻绿。

药圃

长镵㔉灵根,莳此泉下圃。珍剂未须论,丹荑已堪煮。

井泉

山高泽气通,石窦飞灵液。默料谷中云,多应从此出。

西寮

畬田种胡麻,结草寄林樾。珍重无心人,寒栖弄明月。

晦庵

忆昔屏山翁,示我一言教。自信久未能,岩栖冀微效。

草庐

青山绕蓬庐,白云障幽户。卒岁聊自娱,时人莫留顾。

怀仙

山台一挥手,从此断将迎。不见尘中事,惟闻打麦声。

云社

西望多奇峰,北瞰独仙府。欲致武夷君,石坛罗桂醑。

挥手

自作山中人,即与云为友。一啸雨纷纷,无劳三奠酒。

桃蹊

涧里春泉响,种桃泉上头。烂红纷委地,未肯出山流。

竹坞

悄蒨桃蹊北,萧森竹坞阴。不堪秋夜永,风雨助悲吟。

漆园

旧闻《南华仙》,作吏《漆园》里。应悟见割忧,嗒然隐空几。

茶坂

携籯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心寒,跏趺谢衾枕。

绝顶

当年赫曦台,移治在兹岭。寥廓无四邻,三光疑倒影。

北涧

土断川亦分,北下成阴涧。秀石得佳名,服膺吾敢慢。

中溪

南下东岭河,云是中溪道。岩树爱樛枝,石田悲蔓草。

休庵

别岭有精庐,林峦亦幽绝。无事一往来,茶瓜不须设。

云谷山          陈大观

[编辑]

“《四书》日行天,万古仰馀光。读之十五载,稍稍知惭惶。” 不辞千里远,意升文公堂。多谢退斋翁,为予指迷方。 初来心犹疑,久之念俱忘。齿齿南涧石,庐峰正斜阳。 云叶弄晴影,瑶花吹古香。失笑丹崖上,振衣岩溜傍。 须臾林景开,仰见天苍苍。晦庵数弓屋,破碎云中央。 土花照人碧,腐瓦如鸳鸯。下有神仙宅,金碧相焜煌。 玉狗守洞口,白䗫绕丹房。上有赫曦台,冥邈超八荒。 君山粒米小,沧海寸线长。乃知子朱子,胸次不可量。 道高古无上,聊托千仞冈。斯人今已去,馀迹欣未忘。 悠哉一长啸,宇宙空茫茫。

云谷山部纪事

[编辑]

《建阳县志》:“‘朱熹字元晦,初居五夫,榜其读书所曰紫 阳书堂’,以新安有紫阳山,志桑梓也。后结草堂于庐 峰之云谷,曰晦庵,号云谷老人

云谷山部杂录

[编辑]

《朱子语类》:“高山无霜露,却有雪。”某尝登云谷,晨起穿 林薄中,并无露水沾衣,但见烟霞在下,茫然如大洋 海,众山仅露峰尖,烟云环绕往来,山如移动,天下之 奇观也。或问:“高山无霜露,其理如何?”曰:上面气渐清, 风渐紧,虽微有雾气,都吹散了,所以不结。若雪,则只 是雨遇寒而凝,故高寒处雪先结也。

泉山部汇考

[编辑]

泉州府之泉山

泉山在泉州府棠阴里第三十九都。其山周回四里, 为郡之主山。一名“北山”,一名齐云山。

泉山图

泉山图

[编辑]

按《泉山记》:山顶有水,分为两派,一入处州,一入建溪。 《汉书》朱买臣所谓“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 不得上”,即此山也。

按《方舆胜览》:福建路泉州泉山,郡之主山,又名北山, 在州北五里,周环四十里。颜师古注《汉书》,朱买臣所 谓“越王所保之泉山”是也。山有石乳泉,澄泓清洁,而 味绝甘美,其源远流衍,下达于江,以泉名山及州,以 清源名郡,盖亦本于此。

按《八闽通志山川考》:“泉山在泉州府,一名北山,一名 齐云山,在棠阴里三十九都,周环四十里,为郡之主 山。”

龟岩在泉山之半。巨石如龟,中空可居。唐林藻、林蕴、 欧阳詹皆尝读书于此,有石砚现存。又有崇秀坞、醉 月石。

狮子岩在龟岩之畔。有石巉然,如狮子状。

清源洞在泉山,有上下二洞。上洞名纯阳,在山巅乃 东瓯王避汉兵处。后有石室,宋裴道人仙蜕之所,号 “蜕骨岩。”下洞名紫泽,去上洞半里许,有蔡如金真人 祠及丹灶。上有百丈石。山阴有梵刹四区,峻峰叠嶂, 寓目登眺,如在天上,郡人多游焉。

杖藜泉在清源洞侧,若坎井然。相传蔡如玉手握藜 杖,拄地而泉出,故名。

清源泉在清源。上下二洞,深不过五、六尺,甘洁无比。 山以泉名,盖本于此矣。

泉山部艺文

[编辑]

《泉山           》宋钱熙

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 郭,岚光凝处滴疏林

九日山部汇考

[编辑]

唐秦系栖隐之《九日山》。

九日山:在今福建泉州府南安县,连跨晋江县界,邑 人以九日登高于此,故名。

九日山图

九日山图

[编辑]

按《方舆胜览》,福建路泉州九日山,去城十五里,延福 寺之后山也。旧俗尝以重阳日登高于此,故名。 按《三才图会九日山图考》:九日山在南安县,连跨晋 江县界,重九日,邑人多登高于此。无等岩,高丈许,镌 “泉南佛国”四大字。唐僧无等建庵其侧,趺坐四十年。 庵今废。石佛岩在高士峰之巅,陈洪进镌佛像于大 石上,建庵以覆之。翻经石,梁普通中,僧拘那罗陀尝 翻译《金刚经》于其上。一眺石在莲花峰之巅,高广皆 丈馀,登其上则四方万境举在目中,故名小清凉石 方广丈馀,古木数株,掩映其上,登者必先憩于此。石 灶、石盆、石碾、石砚四石皆在秦君亭侧,相传唐隐士 秦系遗物也。自然磉石,圆如弹丸,周围丈馀,出于天 成碧玉峡,二石相并,如玉之立。放生池在寺前,上有 翠光亭、惠泉,宋郡从事袁闻一重濬之,陈知柔为铭。 白云井泉味甘洌,相传唐进士傅荀尝旦汲井,见云 覆水涌,有龙跃其中,又名钓龙井。已上皆九日山延 福寺三十六奇中景也。高士峰在九日山之西,唐秦 系隐于此,上有石篆刻曰“高士峰。”元张光道诗:“淡淡 梨花寂寞春,一声啼鸟隔花闻。高峰影射金鸡月,渤 海晴横碧峤云。”莲花峰在九日山之北,上开八石,若 莲花然。宋朱文公诗:“八石天开势绝攀,算来未似此 心顽。已吞缭白萦青外,依旧个中云梦宽。”

按《闽书方域志》:“九日山在泉州府南安县西,邑人以 重九登高于此。或谓有道人言,吾自戴云山来此,九 日乃到,因以名之。”山奥衍明秀,溪流滉漾,峰峦映发, 隐为一区。自晋以来,缙绅先生以及方外之侣,并从 探憩。至唐秦系栖隐于此。穴砚注:“老子时山中有松 树千章,尽东晋时物,郁然幽閟,加以姜公辅、韩偓先” 后寄寓,遂以名胜。至宋,则士大夫饯送雅集,毕会于 此。而延平陈偁两守泉郡,其子莹中作山房读书,邹 志完浩、郭祥正功父俱来过之。绍兴丙子,朱文公尉 同,秩满就宿此山。传竹隐伯成载酒悫被,泛舟弄月, 剧饮放歌。此时文公方二十七岁。去之三十年,为淳 熙乙巳。请祠家居,复来重游,与陈休斋知柔赋诗怀 古,而兹山益增重矣。姜公辅所居峰在九日山东。庆 历四年,苏魏公绅大书“姜相峰”三字于石。峰顶有磴, 可坐数人。宋人有《姜相台》诗,曾楚《公会寺记》称东峰 亭基,盖姜相寻幽而营栋者也。公辅没,并葬于是。秦 系所居在九日峰西。系东渡江,邑人为立亭,号其峰 曰“高士。”石刻篆书“高士峰”三字,苍劲古质,苏才翁笔 也。亭旁因石为炉,碾盆砚,皆系遗物,于今具在。恨山 久如童,无复千章之美矣。山麓有寺曰延福,其始晋 太康中所创,去山二里许。其移山麓,则唐大历三年 寺额,欧阳四门所书也。大中五年赐名建造。五代刘 乙诗:“曾见画图劳健羡,如今亲见画犹粗。”山之胜故 可见矣。寺故五十有四,宋元丰间合为延福禅寺云。 有三十六奇,曰神运殿。神运殿者,唐咸通中,僧初建 殿,求材于永春之乐山,遇一叟指引其处,是夕又梦 许护送。既一日,江水暴涨,其筏自至,若神赍运,故以 名殿,曰“灵岳祠”,谓指木之叟,乐山之神也。祠以祀之, 水旱疫疠,海舶祈风,辄见征应。宋时累封通远王,赐 庙额“昭惠。”其后迭加至“善利广福显济”六字。盖宋时 泉有市舶,郡守岁以四月十一日同市舶提举率属以祷。宣和二年提举张祐陛辞,朝廷至颁御香诣殿 焚之,其重如此。曰肉身王,姓陈名益。熙宁间,有西夏 之警,诏求勇敢士,郡守辟益为巡辖官。元丰间,从守 祈风,睹庙之灵,誓舍身为佐。遂植杖立化,僧以泥益 躯别祠奉之。淳祐中,累封仁福王。曰檀樾林,云:昔殿 宇甫成,夜有神人拥徒历观,俄隐于林间,每遇阴雨, 其中有灯自明,曰菩萨坑,曰仙人桥,曰石佛岩,陈洪 进因山石镌佛焉。乾道中,僧无可建轩曰琴泉,朱文 公书扁,曰“东峰道场”,曰秦君亭、曰姜相台、曰无等岩。 无等,唐时禅师也,会稽人。居石室四十年不出。刺史 卢仝白三请不至,遣使仗剑云:“不下山,取头来。”无等 禅寂自若,曰:“身非我有,而况头耶!”使者还报,仝白叹 曰:“空生之道,一至是乎!”为诗赠之曰:“九日峰前八十 秋,禅庵遥枕晋江流。师心应共山无动,笑指云霞早 晚休。”曰:放生池通远王神,宋时最为灵著,州人祈祷 翕赫,酒肉滂沲。及乎散胙饮福,觞豆杂进,歌喧纷藉。 住山僧禅师慧邃曰:“五教杀为大戒,神实依佛。其有 不从”,卜于神曰:“其诫易杀为仁,则兆吉吉矣。”又曰:“其 诫却荤茹为蔬食,则兆吉吉矣。”慧邃曰:“神许我哉!”号 于众曰:“吾教有所谓水陆会者,化刀锋为金净土,化 镬汤为花池,化鍼喉为火喙为天人,化烊铜热铁为 香,饮以一色一香为无边,以十方三世为一会,余将 为是会以报神功。”于是作水陆堂、放生池,岁救物命, 不知凡几。李邴为之《记》云:曰御书阁,以藏敕书;曰墨 妙堂。堂在奉先院中,林少卿以东壁有蔡忠惠诗,因 以“墨妙”名之。忠惠《东壁诗》曰:“日照溪山生翠光,春深 花草杂幽香。登临谁识迟留意,门外埃尘去路长。”末 云:“莆阳蔡襄,庆历四年二月二十日入延福寺,登秦 君亭,观白云井,访北台还,书奉先东壁忠惠”字刻。在 泉郡凡六,三在寺,一在州治,一在郡庠,一在洛阳之 涘,在寺者此其一也。泉自唐马懿公总出守,以儒雅 称,而姜公辅以相国庐山下,席相秦系从之游,内相 韩偓寓居此寺,中多题咏。郡人若欧阳四门、林御史 昆弟、史黤、盛昭州,均与李山之沂、周处士朴及宋初 诸公题刻亦多,大抵磨灭岩崖间,独忠惠诗刻岿然。 奉先之堂,当以其书重矣。僧无可因堂壁有忠惠书, 遂并取柯氏所藏苏子瞻《瑞鹊诗》及黄鲁直《莲花铭》、 陈莹中诗若帖,并列壁中。当其世者,若大参李汉老 谢任伯郎、儒冠先温叔皮诗赞,亦并附焉。求陈知柔 记之。曰乱峰轩,亦无可所建;曰聚秀阁,曰廓然亭,亭 在山半,宋元丰间,天台可师建。朱文公有诗,曰:“思古 台,台在山阿。”文公书亭扁曰“仰高”,盖景行姜、秦二公 之意。曰钓台,曰一眺石,曰翻经石,梁普通中,梵僧拘 那罗陀翻译《金刚经》于石上。曰碧玉峡,两石并立,在 山之阳。张思诗:“野迥方知天广大,身高更觉石岧峣。 泉人试为平章看,胜绝何如透碧霄。”透碧霄者,泉清 源山岩也。曰小清凉石。曰石龟,曰石碾,曰石盆,曰石 砚,隐君遗物也。曰自然磉。殿西有石如础,自然天立, 当时因以架柱。曰白云井,在北峰之南。唐进士傅荀 寄褐于兹,旭旦汲水,见云覆井上,波涌其中,有龙跃 起,又名钓龙井云。曰“惠泉”、曰翠光亭,亭在寺前,天光 云影,上下辉映。曰“晋朝松”,偃蹇蟠屈,异于常木。寺有 老僧《独坐志》谓晋时所有也,或天阴雨晴时,有龙攫 其上,曰“无名木”,宋时木也,而莫识其名。王龟龄诗:“一 木苍然老更奇,肯将名与世人知。我来不具知名眼, 深愧平生未学诗。”曰:醉石在高士峰顶,有池一区,其 草如茵,可以醉客。曰:砌石庭庭,今犹在广庭也。此三 十六奇矣。寺后复有菩萨泉,泉无源也,而出磐石中, 奔湍漱响,当其涌时,名僧生焉。明朝有僧天辟者,隐 居是山。邑簿邵惟善赠以诗:“居山不如延福清,构屋 不如翠光亭。流水回环此亭下,一派百折丝桐鸣。禅 家老衲僧天辟,黄面传来人不识。九日山下放牛归, 摸得撩天白日隙。一入深山四十年,高卧禅床听雨 眠。常时会客此亭下,班床列坐如神仙。近年亭前山 水碧,古冶龙泉匣中出。昨者我游九日山,天辟赠我 青琅玕。惜无琼瑶以足报,且期松柏同岁寒。”读惟善 诗,天辟为人,可想见也。隆庆中,安溪詹仰庇葬孔希 岛其下,而志之曰:“希岛不知何许人,善鼓琴,遨游海 上,问其家不答;问其年,不知也。冬葛夏裘,遗之钱不 受,受辄以与人。时慷慨取琴,鼓数行,遇豪贵客辄避 去,强之鼓,弗鼓。往来泉中四十年,貌不加老。有客知 之者,曰:‘此地仙也’”,与颜头陀各百三十岁。后卒葬于 是山。北有“狮岩”,黄氏始祖葬焉。

按《八闽通志山川考》:“九日山在泉州府,连跨晋江县 界。重九日,邑人多登高于此。”

无等岩,高丈许,镌“泉南佛国”四大字。唐僧无等建庵 其侧,趺坐四十年。庵今废。

石佛岩在高士峰之巅。陈洪进镌佛像于大石上,建 庵以覆之。

翻经石,梁普通中,僧拘那罗陀尝翻译《金刚经》于其 上一眺石在莲花峰之巅,高广皆丈馀,登其上则四方 万境,举在目中,故名。

“小清凉石”方广丈馀,古木数株,掩映其上,登者必先 憩于此。 石灶、石盆、石碾、石砚四石皆在秦君亭侧,相传唐隐 士秦系遗物也。

自然磉石,圆如弹丸,周围丈馀,出于天成。

碧玉峡,二石相并,如玉之立。

放生池在寺前,上有翠光亭。

《惠泉》宋郡从事袁闻一重濬之,陈知柔为铭。

白云井泉味甘洌。相传唐进士傅荀尝旦汲井,见云 覆水涌,有龙跃其中,又名“钓龙井。”已上皆九日山延 福寺三十六奇中景也。

姜相峰在九日山之东。唐丞相姜公辅贬为州别驾, 卒葬于此,因名。

高士峰在九日山之西,唐秦系隐于此,上有石篆刻 曰“高士峰。”

莲花峰,在九日山之北。上开八石,若莲花然。

九日山部艺文

[编辑]

《寄题九日山豁然亭     》宋·朱熹

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 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闻名结茅地,恍复记畴昔。 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了知豁然处,初不从外得。 遥连桓杖翁,鹤骨双眼碧。永歗月明中,秋风桂花白。

九日山部纪事

[编辑]

《闽书》:唐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入剡。大历 五年,留守薛兼训得其文,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 辞疾不就。系诗长五言,与刘长卿、韦应物相善,往来 酬答,而权德舆评之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偏 师攻之矣。”应物答系诗,亦有五言“今日为君休”之句。 久之,客游泉州,隐于九日山,穴石为研,注《道德经》者 弥年,自号东海钓客。刺史薛播数往候之,系未尝一 至刺史门。姜公辅谪居,辄筑室与近。张建封闻其不 可致请,就加校书郎。其后东渡秣陵,年八十馀卒。 姜公辅,日南人,唐德宗朝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德宗幸山南,其长女长安公主道薨,诏所司 厚葬之。公辅谏曰:“非久克复京城,公主必须归葬,今 方在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德宗怒其卖直售名,罢为 左庶子。以母丧解服,为右庶子,不迁者久之。陆贽为 相,公辅向贽求迁,贽密谓曰:“窦丞相拟公官屡矣,上 旨不允,尚怒公也。”公辅惧,请为道士,未报。后又廷奏 问故,以贽语对。德宗怒,黜为泉州别驾。来泉,居九日 山,筑室,与秦系相近。顺宗立,拜吉州刺史。未之官而 卒。系为葬之山中。

岐山部汇考

[编辑]

漳州府之岐山

岐山在漳州府城东十五里,三峰秀耸龙江之上,延 袤十里许。山巅有巨石如室,相传五代高僧楚熙尝 居此。

岐山图

[编辑]

按方与《胜览》:“福建路漳州岐山郭功父有岐山仙亭 岩十咏。”

按《广舆记》:“福建漳州府,岐山在府城东,与鹤鸣山联 峙,龙江之上,山巅巨石如室,五代时高僧楚熙居此。 刳竹引泉,竹节间生笋,遂成丛林,今呼瑞竹岩。” 按《三才图会岐山图考》:“岐山在漳州府城东十五里, 与鹤鸣山联峙,三峰秀耸,龙江之上,延袤十里许,五 代时僧楚熙居此。”

按《八闽通志·山川考》:“岐山在漳州府,与鹤鸣山联峙, 三峰秀耸龙江之上,延袤十里许,五代时僧楚熙居 此。”

石禅床凿石为之。

《题诗石》一石覆之,其文字漫灭,可识者数字而已。 《桃源口》

诵经坛,有石斜叠,色如银,击之有声。一作“诵经石。” 一人泉,在虚白岩,出于石穴,深不盈尺,清洌可爱。以 其水仅足供一人,故名。

潜翁岩隋唐间,有潜翁者修炼于此。

《石棋枰》在虚白岩。上覆全石,下窈而平,日华照耀,洞 然虚白。

千人洞在挂练石下。洞口狭而暗,其中宽朗,可容千 人。黄巢之乱,郡人多避于此。

谦师岩,僧从俭坎石为室,居四十年,因以为号。已上 俱在岐山,宋郡守郭永尝即其景为《十咏》。

石室岩在岐山之上,巨石如室,其中廓然平朗。正统 初,有僧绝尘者,修行于此,因作楼岩前以居。尝刳竹 引水入厨,竹节间生笋,遂成丛竹。今号“瑞竹岩”、 瑞龟岩。

《屏风石》石壁峭削如屏。

青云洞在山之阴,峭壁巉岩,有石室,深广丈馀,其上 时有云气氤氲。《方舆胜览》谓“郭功父有岐山仙亭十 咏”,考之旧志,乃郭永,非功父也。又谓潜翁、虚白、谦师 三岩俱有鹤鸣山,盖岐山与鹤鸣山本一山也。今依 旧志移置于此,以足十咏之数。

岐山部艺文

[编辑]

《石禅床         》宋胡梅所

空山危石平如掌。云锁苔封自昔时。不识山僧曾坐 处。几回弹舌雨龙归。

桃源口           前人

[编辑]

洞门无锁白云深,洞口闲来一问津。安得当时种桃 者,相逢花下说前因。

诵经坛           前人

[编辑]

昔人曾此月明中,扫石焚香礼碧空。千载台空人不 见,野花啼鸟自春风。

千人洞           前人

[编辑]

“天生岩穴受千人,隐隐幽深隔世尘。不识人间经几 劫,洞门依旧锁闲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