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06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十二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十二卷目录

 永平府部汇考八

  永平府兵制考

职方典第六十二卷

永平府部汇考八

[编辑]

永平府兵制考        府志附诸志

[编辑]

山海路

山海路旧辖城堡,自寺儿峪起,按“一片石关、南山墩、南山崖” 止,计地五十里。

山海关

东罗城

南海口关

角山关

三道关

寺儿峪关

旱关塞砌

边墙敌台俱仍旧

石门路

石门路所辖关堡,东自一片石南山崖起,西至甘泉堡西界,接星星峪堡交界止,计一百六十里。

一片石有城二里至

庙山口关有城,二里至。

西阳谷堡五里至

黄土岭关有城。八《里至》

炕儿谷关,有城二里《至》。

大青山关,弘治年移无名口并此。有城。黄土岭提调辖,十五里至

《娃娃谷堡》、小河口关,归并于此。

大毛山关,有城。《小毛山》失守,移入二里至董家口堡并石门儿、柳河冲二堡,移此五里至

城子谷堡,嘉靖元年移西家庄,仍旧名。《三里至》

水关寺关,嘉靖元年移黄土坡,仍旧名。《五里平》顶谷堡,以上大毛山提调辖。十五里至长谷口堡,五里至

板场谷堡五里至

《义院口关城》最壮丽。

拿子谷关十里至

花场谷关移细谷口闫家庄,仍旧名。“二十五里” 至

孤石堡十五里至

甘泉谷关十五里至

黄土岭营

长谷岭营

平山营俱义院口提调辖。

燕河路

燕河路所辖关堡,西自冷口、石门子口,关西琵琶稍墩,东至河东关止,计八十七里。

星星谷堡,移堡退四十里于潘家庄,仍旧名“中桑谷堡。” 旧桑坌谷、中庵二堡,后置梁家湾,合为堡,有城。

箭杆岭关

《界岭口关》,三十三关,此关最为要害。

罗汉洞堡

青山口关有城

东胜寨

干涧儿口关有城

重谷口关有城

台头营

燕河营旧寨

青山驻操营

建昌路

建昌路所辖关堡,东自梧桐峪东尖山至太平路擦崖子、白羊峪东界止,计六十九里零七十七丈六尺。

梧桐峪堡

桃林口关

正水峪寨

孤窑儿寨

佛儿峪寨

刘家关有城

徐流口有城

河流口关有城

泠口关

石子关有城

白道子有城

桃林营

刘家营

徐流营

建昌营有城

海防

“赤洋《海口营》” 昌黎南。

牛头崖海口营抚宁南

新桥海口营,乐亭南,俱海滨。永乐七年因倭寇乐亭设。

南海口龙武营:天启壬戌,阁部督师孙承宗设船兵以防海,沙唬辽船五十号。

此四路所辖边城,自山海路南海口关起,至建昌路白道子关止,延袤二百三十六里。

石门路迤西至建昌路,嘉靖后改创,增修墙台一百五座。“山海路” 十二座,洪武年建。石门以东三路,嘉靖年建。

墩台一百六十九座。旧建

“敌台” 、“北角山南海口各一座,嘉靖年建。”

“空心台” 三百三十五座。隆庆三年至万历九年,总理戚继光创建。

设兵

山海路属

《山海》南海口,明季,原设海防三营,官兵三十员名。

皇清顺治三年,经制官兵二百零三员名。

本口分防汛守四处

老龙头极冲。上有望海楼一座,安设目兵五十名。西至南海口五里。

南海口。请帮助识别此字。冲建天妃圣母行宫一座,三官行宫一座,小圣行宫一座,设立守备一员,目兵一百名。西至秦王岛三十里。

秦王岛次冲,建“望海观音殿” 寺一座,安设把总一员、目兵二十名。西至白塔岭十里。

“白塔岭” 极冲海岸,建有“小圣庙” 一座,安设把总一员、目兵三十名。迤西系蒲河营分防汛守。石门路属。

石门路院义口守备。下。明季时所辖。东至大毛山,西至界岭口、扒喇岭止,共计空楼八十一座。

皇清顺治三年,改设墩台十座、边墙、隘口,计长百里。

每墩安设兵三名,共兵三十名。

大毛山操守下。明季时所辖。东至黄土岭关交界起,西至义院口交界止,共计边六十里,共计空楼七十六座。

皇清顺治三年,本关楼台拨与“黄土岭关”二十四座。

义院口关,拨给本关楼台三十六座,东至董家口七十六号台起,西至板场峪一百七十四号台止,共计边长八十馀里。共计楼台九十座。改设墩台十座。每墩兵三名,共兵三十名。

黄土岭,操守。下。明季时所辖。东至山海路交界起,南《山崖石黄》一号台,至“新尖山” 六十二号台止。

皇清顺治二年,奉文均拨“大毛山下空楼二十四座。”

至董家口八十六号台,西至《大毛山》交界止,共计八十六座,止存改设墩台十座,边长八十馀里。每墩兵三名,共兵三十名。

燕河路属

燕河路明季原设参将一员,统辖界岭极冲、青山次冲、守提二员。内属长边九十七里零六十步,原设墩台共一百六十七座。

皇清顺治三年,户、兵二部诣边挨查险隘,革参将设。

立守备一员,统辖台头、界岭、青山三关营,设立操守三员,改那设墩台共十六座。每台设墩兵三名,共墩兵四十八名。

建昌路属

桃林口明季沿边东至梧桐峪,西至白家山,路长三十三里。原设墩台七十九座,传烽墩二十一处。

敌台七十九座,每台设台总一名、台正副二名,台兵五名,传烽墩二十一处,每处设墩头一名、烽军五名。

皇清顺治三年,更定本口沿边:东至梧桐峪、西至香

油峪、刘家口交界止、改设墩台五座。每台设墩兵三名、共兵十五名

刘家口,明季系桃林口守备所管。

皇清顺治三年、更定操守一员、分管沿边东至本口

月城楼西至偏岥楼冷口交界,路长四十二里止,设墩台七座,每墩设兵三名,共兵二十一名。

冷口关,明季原管楼台一百零四座。每台设立台总一名、台正副二名、台兵五名。

皇清顺治三年,更定本口沿边、东至刘家口、西至白

羊峪交界,路长六十里止。改设墩台七座。每墩设兵三名,共二十一名。

刘家墩海防营

滦河口极冲要口。明季时设有木楼一座,值今将毁,至西韭菜沟三十五里。

韭菜沟,次冲要口。明季时设立土墩一座,今已筑存,竖旗至西清河二十里。

清河口,极冲要口。明季时设立土墩一座,今已筑存。竖旗至西高麋河八里。

高麋河次冲要口。明季时设有木楼一座,值今将毁,有土墩一座,今已筑存。“竖旗” 至西蚕沙口四十里。

蚕沙口,极冲要口。明季时设立土墩一座,今已筑存。竖旗。至西望风东交界三十七里蒲河营。

本汛海口地方,东自金山嘴起,西至小滦河交界止,共计二百里。汛长:极冲海口二处:洋河口、蒲河口。明季设有副将一员、兵三千名。旧有营房、仓廒,基址见存。次冲海口四处:沙崖口、野猪口、胡林河、赤洋口、内牛头崖、赤洋海口,明季各设坐营官一员、兵各八十名,驻防海口。旧有土墩六座,今经年久,俱各倒坏,基址见存。

皇清顺治新更“经制”蒲河口一带,设都司一员、千总

一员、把总二员,目兵四百名,按汛冲缓,安设官兵,修盖窝铺,垒砌炮台,督率目兵昼夜瞭望巡防。各县设有木楼十座,旧基土墩六座,见今奉行各县补修。

金山嘴土台一座

金山嘴西岭土墩一座。西至戴家河二十里,联峰寺土墩一座。

戴家河木楼二座,西至蒲河口四十里。

洋河口西土墩一座

苏家:请帮助识别此字。西木楼一座。蒲河口旧修木楼一座

口南木楼一座,西至沙崖口,七十里。

“沙崖口,木楼” 一座:

口东木楼一座,西至野猪口二十五里。

野猪口补修土墩一座,西至胡林河十五里。胡林河补修土墩一座,西至刘家墩三十里。《边政》

山永协镇:旧山永分协,今并为一。

副将一员,协标左营中军守备一员,协标右营守备一员,左右营千总各一员,把总各二员。兵丁左营马步战守兵四百名,官五员。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五百八十六两五钱,米一百二十石,马七十八匹,月食料七十石二斗,草四千六百八十束。右营马步兵四百名,官四员。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五百五十四两四钱,米一百二十石,马七十八匹,料七十石二斗,草四千六百八十束

永平道标营

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塘拨千总一员,兵丁一百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一百六十一两四钱四分,米三十石,马二十五匹,月支料二十二石,草一千五百束。

永平卫

守备一员,岁支俸薪、蔬菜、烛炭、心红、纸张银共一百一十五两三钱九分四釐。

千总二员,每一员岁支俸薪银六十六两七钱六釐。

百总二员,每一员岁支廪给银三十六两。经历一员,每年支俸银四十五两。今裁。

山海卫

守备一员,岁俸薪、蔬菜、烛炭、心红、纸张银共一百一十五两三钱九分四釐。

千总一员,岁支俸银六十六两七钱零六釐。百总一员,岁支廪给银三十六两。

经历一员,岁支俸银四十五两。今裁。

按“洪武四年,建永平卫,在府治南,领中、前、后、中、左、中、右、中前、中、后、左前八千户所,原额官军六千四百名。”

永乐四年,建卢龙卫在永平卫南,领“中、左、右、前、后千户所” 七百户所。原额官军五千七百四十八名。今并入永平卫。

永乐三年,移建兴州右屯卫在迁安县城。旧在口北大宁,“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 ,原额官军四千五百名。今并入永平卫。

永乐三年,建抚宁卫在抚宁县十里,领左、右、中

前后五千户所。原额官军四千五百名。今并入山海卫

洪武十四年,建山海卫在山海关口,领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中前中后山海十千户所。宣德五年,调左中二千户所于辽东,止领八千户所。俱《府志》

按《卢龙县志》:“永乐元年,移建东胜左卫,在府治东北,领中、左、右前后五所,原额官军五千三百一十名。”

山海路

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目兵三百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四百两一钱零,米九十石。

山海关

“守关都司一员,即山海路都司,兼守关门城守章京四员,西罗城” 坐营官一员,“东罗城” 坐营官一员,南水关,今闭;北水关,今闭;北旱关,今闭。南海口、角山关、三道关、寺儿峪关,边城南北共八千五百八十三丈六尺长。明武宁王徐达建,总理戚继光增修墩台九座,号台二十七座,烽堠十四座。

石门路

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目兵二百五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三百三十七两六钱,米七十五石。

边城,东自一片石南崖起,西至甘泉堡西界星星峪堡交界,共长一百六十里。

一片石关  ,庙山口关  ,西阳峪堡,黄土岭关  ,坑儿峪关  ,大青山关,娃娃峪堡  ,大毛山关  ,董家口堡,城子峪堡  ,水门寺关  ,平顶堡。

长峪口堡  ,板场峪堡  ,义院口关,拏子峪关  ,花场峪堡  ,苇子峪堡,孤石峪堡  ,甘泉峪堡。

黄土岭关操守一员,兵五十名,墩兵三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九十六两五钱,米二十四石。

义院口关守备一员,把总一员,目兵一百名,墩兵三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一百六十两,米三十九石。

大毛山关操守一员,目兵五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六十六两五钱、米十五石。《燕河路》:

守备一员,把总一员,目兵一百名,墩兵四十八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一百九十五两,米四十四石四斗。

边城西自冷口、石门子口关西琵琶稍墩起,东至河东关止,共长八十七里。

星星峪堡  ,中桑峪堡  ,箭杆岭关,界岭口关  ,罗汉洞堡  ,青山口关,东胜寨   ,干涧儿关  ,重峪口关,“附马寨。”

台头营操守一员、目兵五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六十六两五钱、米十五石。

界岭口操守一员,目兵五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六十六两五钱、米十五石。

青山口操守一员,目兵五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六十六两五钱、米十五石。

建昌路

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目兵二百五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三百三十七两六钱,米七十五石。操马八匹,月食料七石二斗,草四百八十束。

边城,东自梧桐峪东尖山,西至太平路擦崖子、白羊峪止,共长六十九里一百五十五步。梧桐峪堡  、桃林口关  、正水峪寨、孤窑儿寨  、佛儿峪寨  、刘家口关、徐流口关  、河流口关  、泠口关。

石门子关  。《白道子关  》。《桃林营》。

刘家营   ,徐流营   ,建昌营。

桃林口操守一员,目兵五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六十六两五钱、米十五石。

刘家口操守一员,目兵五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六十六两五钱、米十五石。

冷口关操守一员,目兵五十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六十六两五钱、米十五石。以上边城,自《山海路》南海口起,至中协太平路白羊峪止,共长三百六十里。

墙台一百五座

墩台一百六十九座

空心台三百三十五座

附海营

蒲河营

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目兵四百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五百二十八两,米一百二十石。

南海口守备一员,把总二员,目兵二百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二百七十三两五钱,米六十石,操马十五匹,月食料十三石五斗,草九百束。

刘家墩守备一员,把总二员,目兵二百名。以上官兵,月食俸饷银二百七十三两五钱,米六十石。

畿辅通志

迁安县冷口驻防,康熙十一年设。

章京一员,笔帖式一名,满洲兵十二名。官俸岁共银四十两,户部支领。兵饷岁共银一百四十四两,永平府给发。

滦州驻防,康熙十一年设。

城守尉三员,满洲兵五十名。官俸岁共银一百三十五两,禄米共一百三十五石。兵饷岁共银一千二百两,米共一千一百五十斛。本处给发山海关驻防,康熙元年设。

城守章京四员,参领四员,笔帖式三员,满洲兵四十六名。康熙十四年裁,改设城守尉一员,牛彔佐领八员,骁骑校八员,笔帖式三名,满洲兵八百名。官俸、兵饷俱在户部支领。

营制

永协营官兵二千五百三十六员名,墩兵二百一十九名,副将一员,都司四员,守备五员,千总六员,把总二十五员。马兵五百五十二名,守兵一千九百四十三名,墩兵二百一十九名,营马五百五十二匹。

岁共支俸饷马干等银四万二千二百八两二分三釐一毫二丝,米九千七百七十石四斗,草二十三万八千三百二十束,豆三千五百七十四石八斗。

附明兵制

明一统志

刘家口关在迁安县北。东至桃林口关,凡四口。

桃林口关在卢龙县北,东至界岭口关,凡四口。

界岭口关在昌黎县界,东至义院口,凡六口,其间差大者为“箭杆岭口。”

山海关在抚宁县。其北为山,其南为海,相距不数里,实险要之地。魏国公徐达移榆关于此,改今名。

青山口在迁安县西北,西接大喜峰口,东至冷口,凡十二口。

冷口在迁安县西北。东至刘家口关,凡三口。其间差大者,曰“河流口” 、“徐流口。”

义院口,在抚宁县北,东至董家口,凡五口。董家口在抚宁县北,东至山海关,凡十口。其间差大者,为大毛山口、大青山口 。郭造卿曰:“按榆关自唐后废久矣,魏国之《山海》,乃改元之迁民镇立关,非移旧关而置也。然昌黎县不临边界,岭口乃抚宁地也,大喜峰乃迁安西北地,且于顺天遵化县云,在县北凡七十口,至” 永平府青山口。青山口与永平府接,不过三四口耳,即至大青山关,亦无七十口也,误矣。

府旧志

山海路边城东自南海口关靖卤台至寺儿谷化皮山墩西五十二里三十七步,凡八千五百七十六丈六尺。

关城,砖垒高四丈一尺,周千五百二十八丈,凡八里百三十七步。月城二,水关三,居东、西、南三隅。四门楼,东曰“镇东” ,西曰“迎恩” ,南曰“望洋” ,北曰“威远” ,东南角楼曰“靖边楼” ,各重键,竖橹,圜铺舍二十有六,池千六百八十馀丈,广二丈,深二丈三尺,外夹池,深广半之。地势下泄城中积水,而引以灌池。八所画有分地界,设碑于女埤、钟、鼓楼。城中央、月城外罗城周五百四十七丈馀,高三丈三尺,广一丈四寸馀。敌楼、便门各二,附墙候台有七池,周四百四丈馀。城隍庙在城西北隅,教场在城南郊。

南海口城东南砖高二丈八尺,西北土高丈五尺,周百十三丈。门楼列南

角山关,城石高丈五尺,周三十丈七尺。烽墩军士十八名。

三道关,城石高丈有尺,周六十八丈,门楼南列。

寺儿谷城,石高丈二尺,周百十七丈,门楼二,台二十三,曰“靖卤” ,曰“王受” ,曰“白铺” ,曰“北小铺” ,曰“大湾” ,曰“界牌” ,曰“南水” ,曰“北水” ,曰“腰铺” ,曰“旱门” ,曰“角山。” 东曰“三道小口” ,曰“桃园” 东曰“三道正关” ,曰“烂石” ,曰“唐帽” ,十六曰“唐帽。” 西曰“尖山” ,十八曰“尖山。” 西曰“松东” ,曰“松山” ,曰“松西” ,曰“松岭。”

烽十四:曰“任城北角,曰高台,曰腰铺,曰界牌,曰角山,曰东山” 六,曰青阳,曰“桃园东” ,曰“东山九,曰唐帽山,曰半边山,曰长岭,曰东南山,曰化皮山。”

墩十二:曰“东山,曰大安口,曰青阳峪,曰桃园西,曰尖山,曰东南山,曰东北山,曰东山,曰唐帽山,曰半边山,曰长岭,曰东南山。”

偏坡千六十四丈九尺 ,本路无提调分关。详《烽墩险隘为例》,他路略之。

石门路边城东自一片石关南山崖号台至甘泉堡套马岭烽墩,西百里三十步,凡万二千三百八十五丈九尺,台百九十五,烽七十五,墩二十六,偏坡九千五百九十七丈。

关城石砌高二丈八尺,周二百三十九丈七尺。增东、西、南三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濠二百二十七丈。南门有楼,东为便门。教场,城南黄土岭关,提调驻一片石。城东、西砖。南、北石高二丈六尺,周二百二丈八尺。东、南门各楼附城石,周二百二十七丈。西隅高三尺。教场,城西北。

庙山口城石高二丈二尺,周百五丈二尺,南门有楼。

西阳谷城,石高丈二尺,周百八十丈一尺,南门有楼。

黄土岭“城石高二丈二尺,周百七十馀丈,西北门有楼。”

炕儿谷城,石高丈五尺,周八十三丈,西门有楼。

大青山“城,石高丈八尺,周百十丈二尺,南门有楼。”

小河口城,石高丈四尺,周二十九丈九尺,西门有楼。

黄土岭营城石高二丈七尺,周二百七丈,西门有楼,西、南便门二。

大毛山关提调驻城子谷城石高二丈四尺,周百三十九丈三尺馀,西、南门各楼。教场,城东娃娃谷,城石高丈五尺,周五十二丈三尺,南门有楼。

大毛山关,“城石高丈五尺,周百五十丈馀,东南门各有楼。”

董家口城,“石高丈六尺,周百九丈六尺,西门有楼。”

柳河冲城石高丈五尺,周五十丈八尺,南门有楼。

水门寺,“城石高丈四尺,周八十四丈,南门有楼。”

平顶谷,城,石高二丈,周百六十四丈馀,东、南门各有楼。

长谷驻操营、城石高二丈四尺、周二百十丈四尺。西南门各楼。北为便门

义院口关提调城石高二丈五尺,周二百三十丈七尺。门楼曰东,曰西,曰南。教场。城东南长谷城石高丈五尺,周二十九丈七尺。东、南门各有楼。

板场谷,“城石高丈五尺,周九十二丈四尺,南门有楼。”

挐子谷,城,石高丈三尺,周百五十九丈三尺,门楼曰东,曰“南。”

花场谷,城,石高丈五尺,周百二十一丈,南门有楼。

苇子谷,城,石高丈六尺,周百十八丈九尺,东门有楼。

平山营、城砖高丈三尺、周二百五十一丈八尺。门楼曰东、曰西

台头路边城东自星星谷马思岭空至干涧儿关防秋墩,台西百二十四里,凡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五丈五尺,台百三十一,烽四十六,墩十八,偏坡五千六百二十三丈。

路关城,土高三丈,周三百二十七丈,壕百六十一丈五尺。门楼曰东,曰西,曰南。教场城南界岭口关提调城,砖高三丈五尺,周三百七十五丈四尺。西门有楼,外有月城。教场,城西南左右山,上有荒城。

《星星谷》,城石高丈七尺,周八十八丈二尺,西门有楼。

中桑谷城,石高丈八尺,周百三十二丈七尺,南门有楼。

箭杆岭口关城石高丈八尺,周二百九十二丈三尺,西门有楼,其荒城在东南山。

罗汉堡城石高丈八尺,周百二十丈。门南。驸马寨营城,砖高二丈,周百六十八丈。门曰东、曰西、曰南。

青山口关提调“城石高丈六尺,周百七十一丈九尺,门在南。城内北隅,石台一。教场城西。东胜寨城石高丈五尺,周百二十八丈八尺,门在南。”

干涧儿城,石高丈四尺,周百九十二丈,门曰西,曰“南。”

青山驻操营、城石高二丈、周三百四十七丈。门楼曰东、曰西、曰南

燕河路边城东自桃林星峪口、大石门、西山墩、东空至冷口、白道子、白草洼,号台西六十四里,凡万三千六百四十六丈九尺,台百四十六,烽四十六,墩三十六,偏坡万三千三百二十九丈七尺。

关城,砖高三丈,周四百二十一丈八尺,壕七百二十八丈,东、西南门各有楼。教场城西南桃林口关,提调上城,砖高三丈六尺,周二百四十丈,门曰西,曰南。其北曰便下城,石高丈二尺,周百二十五丈六尺,门曰“南教场。” 城西重谷口城,石高三丈,周百九十一丈三尺。门楼曰东,曰西,曰南。

梧桐谷城,石高丈馀,周百三十二丈三尺。门曰“南。”

正水谷城石高丈五尺,周百十八丈,门曰南。孤窑谷城石高丈五尺,周八十三丈九尺,门曰“南。”

佛儿谷城,石高丈五尺,周百四十九丈九尺,门曰“南。”

刘家口关里城、砖高三丈四尺,周百二十三丈八尺。门曰“南。” 外城石高丈四尺,周百六十九丈六尺。门曰“东” 、曰“西。”

桃林营,城石高二丈五尺,周二百九十八丈三尺。门曰东,曰西,曰南。

刘家营城石高二丈五尺,周三百十一丈,门楼曰东,曰西,曰南。

冷口关,提调城砖高二丈九尺,周三百八十七丈有尺。门曰东,曰南教场。城南。

徐流口城石高丈五尺,周二百五十丈一尺。门曰东,曰西,曰南。

河流口,城石高丈七尺,周二百二十四丈有尺,门曰“东’,曰南。

石门子城,石高丈五尺,周二百十丈有尺。门曰东,曰西,曰南。

《白道子》《徐流营 》城石高丈五尺,周二百六十二丈二尺,门曰东,曰西,曰南。

太平路边城东自白羊谷水眼寺台至大青山岭西百十三里,凡万二千三百六十九丈二尺五寸,台百十二,烽四十九,墩十一,偏坡七千五百六十九丈。

“关城,石高二丈六尺,周五百六丈六尺,堑五十一丈。东西南门各有楼,西、小门北水关钟鼓楼。” 教场。城南。

擦崖子关,提调。城石高丈四尺,周三百十七丈馀,门西、南、北各楼。教场,城南。

白羊谷城,石高丈四尺,周二百十四丈三尺,门曰东,曰“南。”

五重安城,石高丈五尺,周百二十七丈五尺,门曰“西” 、曰“南。”

新开岭,城石高丈四尺,周百六十九丈五尺,门曰南,曰“北。”

城子岭,城石高丈四尺,周百六十八丈五尺。门曰东、曰西、曰南。

五重安营,城土高二丈五尺,周二百六十七丈四尺五寸,门曰东、曰西、曰南。

榆木岭关,提调。城石高丈五尺,周百四十七丈三尺。门曰“西” ,曰“南教场。” 城南。

大岭寨,城石高丈五尺,周百六十三丈一尺,门曰东、曰“西。”

烂柴沟城,石高丈四尺,周百三十丈三尺,门在南。

青山营城石高丈五尺,周二百四十三丈。门曰东,曰南,曰北。

喜峰路边城东自喜东寺儿谷至团亭、独石台西百三十里,凡万二千四百二十三丈四尺五寸,台四十六,烽三十四,墩二十,偏坡五千一。

百四十四丈

“关城,石高二丈,周四百十八丈六尺,堑八十一丈五尺,西南门各楼。” 荒城在北,正关,有月城、教场。《城西》:

董家口关提调。城石高丈五尺五寸,周百八十一丈,门楼曰东,曰西,曰南教场。城西南青山口关,城石高丈四尺五寸,周六十六丈九尺,门在西。

游乡口城,石高丈五尺五寸,周百一丈二尺,门在南。

青山驻操营、城石高二丈四尺、周二百三十一丈二尺。门曰东、曰西、曰南

李家谷关提调。城石高二丈五尺,周二百二十八丈一尺五寸。南门有楼。教场,城南

铁门关,城石高丈三尺五寸,周百二十七丈,门曰“南。”

团亭寨,城石高丈三尺,周百七十三丈馀,门曰西,曰“南。”

松棚路“边城东自潘家口垂纶台至小岭西,百十六里七十一步” ,凡万二千六百七十四丈七寸,台百七十二,烽五十五,墩三十二,偏坡万二千六百四十二丈九尺。

路城,砖高二丈五尺,周三百八十丈五尺,堑二百十九丈。门楼曰东,曰西,曰南。东角曰观兵台,北隅曰真武阁。教场城南。

潘家口关提调。城土。高二丈二尺,周二百十九丈六尺。门曰西,曰南。教场在城南。

西常谷城,石高丈六尺,周百九十二丈九尺。门在东。

三台山城,石高丈六尺,周百四十八丈八尺,门在南。

龙井关,城石高丈五尺四寸,周二百九十七丈八尺。门曰南,曰北。东北月城高二丈,周二十一丈一尺五寸。

椽八谷城,石高丈七尺,周百四十三丈五尺,门在东。

洪山口关,提调。城石高丈五尺,周三百十三丈八尺。门曰东,曰西,曰南。教场城东。

西安谷城,石高丈五尺,周百二十二丈二尺八寸,门在南。

白枣谷城,石高丈四尺,周百四十三丈,门在东。

外罗文谷提调,虽属本路,非郡境,不具。

凡边旧数具里步,新数具丈尺,折算不同而存之。其外品坑囤墙多增,内驻操教场久废不具。三屯营城石高三丈,周千百九十丈七尺。门三:东曰宾日,西曰巩原,南曰景忠。四隅有角楼,中间以敌台,门各有重城,东、西北隅各有小门。鼓楼在城南中,即上古营南第一楼也。钟楼在鼓楼后,池深二丈,广倍之。城隍庙在城内西北,教场在城外西北。

车前营,旧汉儿庄、潘家口属也。城土高二丈,周五百二十六丈。门三:曰东,曰西,曰南。教场。城东。

车后营旧滦阳营,喜峰口属也。旧城土高丈馀,周六百丈,门三:曰东,曰西,曰南教场。城南二营,今为三屯。车营兵赴三屯操练,故附。

《连前》瓦盖未堞,《车后》毁平未筑。

建昌营城砖高三丈五尺,周八百五十三丈六尺。门三:曰东,曰西,曰南。有月城,有楼。西便门,四隅有角楼,有腰铺。鼓楼在城中。城隍庙在城西北,教场城西。

开平卫城,砖高二丈五尺,周四里。门三,曰东,曰西,曰南。有楼、教场。城北属蓟州遵化守备。以境内城池故附。

附海口三营

新桥营在乐亭南。城周八百四十二丈。墩台十四:曰“野猪口,曰羊拦坨,曰马城厂,曰新河套” ,曰“施凤局,曰韭菜沟,曰猫儿港,曰大蓬台,曰刘家河,曰蚕沙河,曰大伯口,曰西长坨,曰娘坨,曰沙河口。”

赤洋营在昌黎东南。城周三百八十七丈,墩“台五:曰赤洋口,曰黑道口,曰北口,曰青口,曰五家铺。”

牛头崖营在抚宁东南。城周三百八十七丈,墩台六:曰“蟹儿口,曰秦皇岛,曰牛头崖,曰金山嘴,曰河南寨,曰猪圈坨。”

三城各高丈馀,门三,年久俱坏,但存故址《山石道》。

“山海关” 即城之东门。

南海口关城南十里

南水关“城南二里,关设二门,河自东来入之。先年边警不作,以后春夏则启之,以通水道。冬间则闭之,以防外盗。内止列木为栅,数有边警。” 嘉靖四十三年,主事孙应元集议呈部,“添设铁叶闸板二扇,每扇阔一丈二尺,高一丈四尺。旁用大木柱,亦以铁叶包裹。柱上各有护朽石,柱下各有出水石。城上设悬楼,以蔽” 风雨。设滚木辘轳以便启闭。“无事则高悬城半。有事则闸至水底。” 卒遇警急可无虑云。

北水关城北二里。关设一门,河自东来入之。嘉靖四十三年,添设闸板一扇,制度与南水关同。

旱门关城北六里,今砌塞。

角山关:城北十二里。角山之巅,长城补截谷纡回其上。先年守备所属,以此为界。

三道关:城东北二十里。

寺儿峪关城东北三十二里。以上二关,旧属石门寨。隆庆三年,裁革守备,改设参将,拨付山海路管理。

南水关敌楼在本关城下。

北水关敌楼在本关城下。俱万历元年总督军门刘应节建。

边墙,嘉靖以前,原额八千五百七十六丈六尺。万历七年,增筑南海口入海石城七丈。都督戚公继光行,参将吴惟忠修。凡有损坏坍塌,制抚行文本路修补。

敌台

镇城敌台五座   ,罗城一座。

西关南北二座

“靖卤” 一号台,在南海口尽头,屹然立海水中。嘉靖四十四年,主事孙应元建,实为敌台之始。隆庆四年,总兵戚继光改此名。又旱门关外镇敌台一座,亦孙所建,后因边里筑台,遂废。“王受” 二号台,万历二年,军门杨兆行、参将沈思学建。

白铺三号台    北,小铺四号台。

《大湾》五号台    ,《界牌》六号台。

以上四台,俱万历十二年,军门张佳荫“行” 真定游击董承祺建。

南水七号台,万历元年,军门刘应节、行参将林岐建。

《北水》八号台,万历二年,刘应节行参将林岐建。

腰铺九号台万历十四年,军门王一鹗、行参将谷成功建。

旱门十号台,万历二年,军门刘应节、行参将林岐建。

角山东十一号台,隆庆四年,军门谭纶、行参将管英建。

“三道小口” 十二号台,隆庆五年,军门刘行、参将管英建。

桃园东十三号台,万历六年,军门梁梦龙、行参将吴惟忠建。

“三道正关” 十四号台,隆庆三年,军门谭纶行参将莫如德建。

“烂石” 十五号台,隆庆四年,谭行参将管英建。“唐帽” 十六号台,隆庆五年,军门刘行营参将管英建。

唐帽西十七号台,万历六年,军门梁梦龙、行参将吴惟忠建。

尖山东十八号台,万历五年,军门杨兆行、参将王有臣建。

尖山十九号台,万历十五年,军门王行营参将谷成功建。

“松山东” 二十号台,隆庆三年,军门谭纶、行营参将莫如德建。

《松山》二十一号台,隆庆五年,军门刘行营参将管英建。

松山西二十二号台。隆庆四年,军门谭行营参将管英建。

“横岭” 二十三号台,隆庆三年,谭行营参将莫如德建。

以上敌台,共二十三座,每座传烽墩十四处,炮空三十六位。设防守百总一名,南兵五名,北兵二名,统以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每台置佛郎机八架,快枪八杆,火箭五百枝,铅子四千五百六十个,石炮三百位,火药五百斤,火器什物俱全。烽堠、《山海》共计一十四处,每军士六名,遇警旗炮接传。隆庆四年,都督戚继光始设

演武场在南门外。有望军台。

新军营房在城东南角。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