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46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四百六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百六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四百七十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六十九卷目录

 汝宁府部汇考三

  汝宁府山川考下

  汝宁府城池考

  汝宁府关梁考

职方典第四百六十九卷

汝宁府部汇考三

[编辑]

汝宁府山川考下       府志

[编辑]

汝阳县:附郭。

水利附

鸿隙坡  秔坡  、龙坡 并城东。冷水塘  、北音塘 并城东南。

四坡  ,桃坡  ,吴坡  ,赵坡  ,光坡,灌坡  ,谢堰  ,龙堰  ,刘堰 ,并城南。寨头堰  ,孟家堰  ,南落堰  ,河庄堰,南罗堰  ,泉阴堰  ,史家堰  ,高坡,陈塘 ,并城西。

葛坡  、小亮塘  、黑龙塘 并城西南。苍陵堰 城西南。唐刺史夏夔建,灌田千顷,汝人利赖之,作《夏侯歌》。

贾侯渠 魏豫州刺史贾逵建通运渠三百馀里,久废。

荆河堤 明太守霍鹏建,东西濬四十馀里,苏惟商船直抵阐外。有碑记,今废。

黄公堤 明万历年间,兵宪黄炜因城西北隅时受水患,捐锾五十金修筑,迄今永赖。

岳公堤 明万历年间,县令岳和声筑汝河东岸,逶迤五十里,广四丈,高倍之。汝涨时,百里之内,室庐田亩,赖以无患。有《碑记》。

谨按苍陵堰、贾侯渠,当时咸利赖之。今访其故址,虽弗可得,固宜与鸿隙坡并传。至荆河诸堤,遗迹尚存,汝之人见蒙其惠,是又不可不详志也。

上蔡县

李宣塘  ,范家塘  ,祐昇塘  ,时顺塘,杨封塘  ,叚让塘  ,东圩沟  ,何中沟,蔡沟塘  ,涧头沟  ,裴家沟  ,孙忠沟,党家沟  ,东西沟  ,宋礼沟  ,红步沟,贾景俊塘 ,“十字河塘 ,华严寺沟” ,

滑州寨沟 、朱马河沟 、沙沟  、拣沟 并城东。

杜一沟  、杜二沟  、杜三沟  ,杜四沟,杜五沟  ,朱家湖沟 ,卓家沟 ,并城东南。鸡鸣口沟 ,城南。

孤轮沟 城西

刘玉塘  黄三塘  韩家塘  董家塘会梁河塘 小庙塘  罗家湖  沟,柳沟、湖家埠沟 ,李英沟  、柳家湖沟 ,并城西南。

莲花池沟 、邪沟   、拐沟 并城西。北河口塘  ,李荣塘  ,鲤鱼沟 、曹家坡沟、押口沟  、湾沟   、斜沟  、文家沟,王家沟  、烂鱼坡沟 ,时家沟 、号围坡沟,惠家湖沟 、安家坡沟 并城北。

黄中塘  ,乔宗塘  ,莲花塘  ,耿家塘,杜家沟  ,原五沟  ,张斌沟  ,李祥沟,甯名沟  ,李宣沟  ,张荣沟  ,马贵沟,段家坡沟 ,并城东北。

谨按:沟以杜名者五,俱在县城之东,乃东汉光武时邑长杜诗所开也。蔡地西亢而东卑,民苦水潦,自五沟濬成,以分水势,始无泛溢之患,故至今相传为杜沟云。《旧志》止载杜一沟,昔贤遗泽未泯,特为增入焉。

新蔡县

湖庄塘  马肠塘  ,金丘塘  ,杨家沟,魏家沟  ,练村沟  ,马肠沟 并城东。杨家塘  ,环头塘  ,石羊沟  ,陈家沟,官津沟  五黄沟  ,灵丘沟  ,上湖沟,蔡家沟  、安家沟 并城南。

黄庄塘  ,黄家塘  ,铁丘塘  ,张坡塘,下湖沟  ,湖塘沟  ,三里沟  ,任家沟,黄庄沟  ,阎陈沟  ,平信沟  ,湖城沟,马里沟  ,尚家沟  ,崔家沟  ,郑家沟,十字沟  ,“南北古沟 并城西。”

柏家塘  ,孤河塘  ,皂坡塘  。臧家沟,姚家沟  ,“袁家沟。”有二。袁通沟、  张家沟、施家沟、  马良沟、  赵家沟、  徐家沟

李家沟  、刘家沟  、华庄沟  、棠村沟、朱家沟  、尚家十沟 ,并城北。

西平县

姬家堰 城东

陈家堰 城东南

流河堰  、郎家堰  、张家堰 并城南,樊家堰 城西。

陈家堰  、聂家堰  、狄家堰 并城西南,赵家堰  、关家堰  、刘家堰 并城东北,《遂平县》。

响水塘  、溢水堰  ,丘坡堰 并城东郭家塘  、泉水堰。有二。并城东南。

丰阴堰  、铁池堰  、石寨堰 并城南,杨奉沟  、五里沟  、横山堰  、石泉、龙泉堰 并城西。

嶴崃山 城西南

宋家塘  胡二堰  ,青龙背堰 、胡堰、卢胡堰 ,并城西北。

毛二港 城北

赵家堰  、楼桶堰  、柳子堰  、泥沟堰并城东北。

确山县

“四望坡  。” 四家坡  。太阳坡  。唐胜坡,灌坡   。七坡 并城东。

土坡   、红坡   、暴坡   、丰坡、新坡   ,徐家坡  ,五陵坡  、上狼坡、下狼坡  、高皇坡 ,并城东南。

檾坡   、“天心坡  、水色坡  、台坡、骆驼堰  、檾堰 并城南,孟家坡  、郑家坡 ,并城西南。”

黄庙坡  ,安仁坡  、安陆坡 ,并城西。北胡坡   、万户坡  ,马庄坡  ,归林堰、寒庄堰  、新堰 ,并城北。

齐坡   ,陵坡   ,颍坡   ,隗坡,枯坡   ,沉堰   上。塘   上颍坡,并城东北。

真阳县

白土塘 城东

高坡 城东南

“南塘   ,遂坡   ,较坡   ,桑坡,界坡   ,撞坡   ,柿坡   ,焦坡,铜坡   ,下坡   ,上坡   ,盘龙塘,南音塘  ,蛟龙塘  ,枣丘塘  ,王义塘,上市塘  ,双泥塘  ,徐受儿塘 ,并城南古塘 。” 城西南。

阳坡   ,秦坡   ,瓢坡   ,量坡,荻坡   ,“杨旺塘  ” ,“小亮塘  ” ,曾家塘,丘坡   ,栗坡   ,浒坡   ,蕲坡,葛坡   ,“大刘坡 ” ,并《城北》。

侯塘   、虎头坡 并城东北。

光州

双桥堰  、“羊皮港  、亚港 并城东,千工堰  、黄龙潭堰 并城东南。”

沙湖堰  、八家湖堰 、朱湖堰  、小湖堰、巡港堰  、钟潭寺堰 并城南。

青水堰  、马家湖堰 并城西南。

王家大塘 城西北

龙港   石湖堰  、高家湖堰 并城西北。

闾河堰  泽固堰  、老观港 并城东北《光山》县。

清水塘  大家塘  ,花山堰  ,川山堰,桂家堰  ,包家堰  ,板桥堰  ,千工堰,并城东。

金家板塘 ,“上马石塘 ,辰山桥塘 ,七星塘,岛石塘  ,花石塘  ,龙船塘  ,马家塘,金家塘  ,刘家塘  ,西冲塘  ,石家塘,岳庙塘  ,宋家堰  ,张家堰  坝上堰,和尚堰  ,紫龙堰 ,并城南。”

天塘   ,三家堰塘 ,孔雀塘  ,仙居塘,陈继广塘 ,泊坡畈塘 ,南斗塘  ,高陌堰,泥河堰  ,花山堰  ,通山堰  ,宋家堰,莽羊堰  ,蔡村沟 ,并城西。

李家池塘 、黄坡堰  、梁家堰 并城北。谨按:千工堰自城西绕东数十里,为众水所会。明嘉靖五年县令王室筑石障水,命居民分守,灌溉近邑田数千亩。后嘉靖十一年县令党承赐、嘉靖三十四年县令沈绍庆,相继修筑。至万历十二年,堰渐废,县令牛应元力修筑之,今复坏矣。盖此堰虽大利于千百家,然春涨时,堰旁稍有水潦之患,故豪强私决之,泄其水于清水

沟以自为,而千百家之利息矣。民利所关,特为表出,以俟兴复云。《固始县》

《史》:河 东分二支:上一支曰清河。

昔人开石嘴头名“上闸。” 《史》河南迁,闸废几千百年矣。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杨汝楫新开龙潭集,复入清河。其管水有沟头、坝长,其浇水有按定日期,俱载《图说》。

上闸  、中闸 俱重修,一名“清河闸”

柳沟桥侧闸  ,土坝闸  。“滩湖侧闸。” 马蝗池侧闸  ,裴家闸  ,左家闸。

淇河闸  复兴闸  、分水亭三岔沟闸以上共闸十,其浇灌东西四十里,南北九十里。塘堰名目,悉载《邑志》。

下一支曰“堪河。” 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杨汝楫新开。

总坝  、徐家埧闸  、邵家底坝闸。

溥惠闸  、均利闸  、“王权填闸  ” 、马家底坝。

以上共闸七,其浇灌东西十里,南北二十里。塘堰名目载《邑志》。

曲河上坝 邑西距城四十里,昔之闸口湮没无存矣。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杨汝楫于金龙口新开

金龙桥闸  ,姚家闸  ,窑沟闸  ,北长湖闸  ,谷家湖口闸  ,会丘湖闸。

张家闸

以上共闸七,其浇灌东西十五里,南北七十里。塘堰名目载《邑志》。

曲河下坝  ,邑西距城十五里。

刘家闸  ,五显闸  ,高桥闸  ,黄家闸,李家闸。

以上共闸五,其浇灌南北三十里,东西五十里。塘堰名目载《邑志》。

白露河

《固北庙集》与光州接壤。河经其地,民不知资之,为利亦千百年矣。康熙三十三年,知县杨汝楫新开兴龙闸。

兴龙闸  、回龙闸  。丁家闸。

以上共闸三,其浇灌东西三十里,南北二十里。塘堰名目载《邑志》。

急流涧  《千工堰闸》。

浇灌南北三十里,东西十八里。塘堰名目载《邑志》。

右自清河至羊行河,沟中之沟,洫中之洫,星列鳞次,不睱悉及,祇就大者标为名目,以便观览。他如串子堰、五车堰、子安河诸水,所灌各四五百家,因载《邑志》,亦不赘。至集雨坡塘湖港沟堰共一百三十,时久俱废。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知县杨汝楫尽行修濬。

息县

“竖坡  。” “《大历》坡  。” 秀坡  。“立坡。”

乌坡  ,崇家塘  ,杨亭塘   ,老鹳塘,朱确塘  ,刘八塘  ,白亭塘  ,墩子堰,上冈堰  ,鲁堰   ,三里堰  ,清水港,黄冈港  ,黄漂港  ,连桥港  ,溪港并城东。

潺坡   、涧头港  、曲吕港  、确坡、清沟 ,并城东北。

龟背塘  、竖斧堰 并城北。

果湖堰  、滂堰 并城西。

商城县

“安陂  ,大湖陂  ,平陂  ,紫涧湖陂,秔陂   ,乐城陂  ,岑阳陂  ,虎塘,焦湖塘  ,沙湖塘  ,欧家塘  ,余家塘,千工堰  ,曹家堰  ,李家堰  ,路家堰,熊家堰  ,朱家堰  ,艾家堰  ,石嘴堰” ,信阳州。

土门塘  坚山塘  ,“沈玉塘  ,舒良塘,程清塘  ,清水塘  ,席恕塘  ,孙端堰,张广堰 ,并在城乡。”

王家塘  、王崔塘  、“宋家塘  、黄家塘、周家塘  、吴家塘  、胡家塘  、杨家塘、王家塘  、来家塘  、甄家塘  、韩家塘、丘堰   、葛家堰  、高家堰  、密家堰、宋家堰 ,并天目乡。”

董家塘  、霍家塘  、杜家塘  、雷家堰、杨家堰  、“李家堰  、王家堰  、张家堰并新色乡。”

万山塘  黄隆塘  ,“尚刘塘  ” ,“刘浩塘” ,“王聪塘  ” ,“董翔塘  ” ,“李名塘  ” ,“胡旺塘。”

“夏昇塘  ” “《万镒》塘  ” ,“《余子英》塘。”

周本塘  ,张普塘  ,胡清塘  ,姚俊塘,邹本塘  ,冯广塘  ,谈喜塘  ,欧能塘,曾贵塘  ,董忠塘  ,刘通塘  ,李兴塘,曾广堰  ,长河堰  ,山河堰  ,吴全堰,“崔广堰。”

并孟凤乡

大塘   孟真塘  ,王土塘  ,卢十塘,廖斌塘  ,刘魁塘  ,刘浩塘  ,袁清塘,黄清塘  ,左聪塘  ,金忠塘  ,王铎塘,孙忠塘  ,陈道塘  ,胡亮塘  ,彭辉塘,“并安仁乡。”

灌塘   陈家塘  ,张家塘  ,王家塘,甘家塘  ,金家塘  ,刘家塘  ,谢家塘,李家塘  ,方家塘  ,王家塘  ,徐家塘,“胡家塘。”

并安义乡

罗山县

饮马陂  ,转山陂 ,武昌陂  ,冲陂,西陂   ,猪陂  ,月儿陂  ,甘棠陂,棱角陂  ,厂塘  ,十里塘  ,清水塘,天塘   ,石塘  ,猪塘   ,张湖塘,青草塘  ,官湖塘 ,高陂塘  ,浐塘,莲花塘  ,千工堰 ,张陂堰  ,马家堰,栏杆堰  ,栈板堰 ,洪图堰  ,彭家沟,艾蒿沟  ,戚家沟 ,金李家沟。

汝宁府城池考        府志

[编辑]

本府。汝阳县附郭。

汝宁府城池 ,即汉汝南郡城。元季毁于兵。明洪武六年重建,置汝宁千户所守之。周围五里三十步,高一丈八尺,广如之,池深一丈二尺,阔二丈。其时惟东、西、南三门:东曰迎春,西曰“见山” ,南曰“阜安。” 八年,改置汝宁卫,又拓为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增辟北门,各建重楼,设警铺三十六,又开水门二。永乐二年废卫复为所。成化二十年,城圮,崇庄王奏请于朝,爰命都御史赵文博,檄知府罗元吉,增筑高厚,绕以子墙,撤旧楼而大之,颜其四门:东曰“东作” ,南曰“汝南” ,西曰“西成” ,北曰“拱北。” 增角楼四,益警铺四十有八。正德九年,流寇薄城,知府毕昭请于巡抚邓璋,甃以砖石,增高五尺,因旧隍浚深二丈,阔五丈。隆庆三年,知府史桂芳重修之。崇祯七年,流寇犯汝,知府黄元功、知县姚士恒置炮台木楼并守御之具。复义倡士民浚旧隍,深四丈,阔十丈,开南堤石门,引汝入濠。濠外绕植官柳,屹然有金汤之固。崇祯十五年,流寇破城,焚西成楼,毁东南北三门及垣堞警铺,同知韩煋稍为修缮。

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府金镇申详“院、司”、道各衙门同。

通判郑《𤐣新》、推官张鼎彝及所属州县各捐俸金,重建四门城楼各一座、敌楼各一座。

外州县

上蔡县城池 ,即周初“蔡国旧址,周围二十五里。西汉置县,就东北隅复补筑一土城。明正统间,知县王雄重建,周围六里二百步,高二丈,广八尺,池深五尺,阔一丈。” 嘉靖二年,知县傅凤翔始甃砖石,拓为九里十三步,增高五尺,建四门楼及角楼、敌台、警铺,浚深濠堑。后知县纪经纶、刘伯生相继增筑北瓮城,主簿冯矿筑东瓮城。崇祯十五年,流寇陷城,焚毁殆半。

皇清顺治三年,知县管起凤重修。

新蔡县城池 ,“古吕国城” ,即春秋蔡平侯迁国时所建。明洪武初修筑,周围三里二百七十五步,高八尺,广三尺,覆以陶瓦。正德壬申,两为流寇所陷。正德丙子,知县刘汉始甃以砖,高一丈五尺,广半之,池深七尺,阔一丈。工未竣,知县张来仪继修之,建四门楼及四角楼。嘉靖丙戌,县丞锺孔锡重修。城下旧隍,岁久湮淤。嘉靖丙寅知县潘允迪、万历丙子知县曾继先相继疏浚。

皇清知县谭弘宪复浚深之,又修角楼二,“警铺二十。”

有五

西平县城池 ,即古柏子国城。明景泰四“年,知县陈琏增筑,周围五里六十步,高一丈二尺,广二丈,池深一丈,阔一丈五尺。正德八年,知县江珙始甃以砖,建四门楼。”

遂平县城池 ,即古“房子国城。” 明正统十二年,知县王连增筑。成化十一“年,知县王嵎复拓大之。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二丈,广八尺,池深七尺,阔倍之。正德八年,知县王伯爵惩流寇之变,始甃以砖石。” 嘉靖元年,知县贾璘始建四楼。嘉靖三十四年,知县刘良采重修之。天启元年,知县

胡来进改建东门。崇祯六年,知县张引祯以流寇充斥,浚濠引水,较昔益加深阔。明季寇陷城,焚毁殆半。

皇清顺治三年,知县刘骏声重修。顺治十六年,知县

张鼎《新葺北门敌楼》。

确山县城池 ,即《春秋》道国地。明成化丙午,知县丁琏增筑。周围六里三百五十步,高一丈二尺,广八尺,池深一丈,阔二丈五尺。正德七年,流寇破城。八年,知县吴照甃以砖石。十二年,知县宋良臣重修,建三门楼。正德末,知县李顺孙重修门楼。嘉靖间,知县梁翰建东北角楼一,增警铺六。

真阳县城池 ,即汉慎阳城,洪武初废。正德元年置县。六年,知县郭仲臣始筑土城,周围八百丈,高二丈五尺,广半之,池深一丈,阔二丈。正德八年,流寇陷城,知县张玺甃以砖石,建四门楼,又增置角楼及警铺。明季,同知刘附凤署县篆,浚池深一丈,阔三丈,城久颓圯。

皇清顺治六年,知县迟焞重修筑之。十五年,霖雨坏。

城二百馀丈。十六年,知县刘必寿重修。

“光州城池 ,即汉弋阳城。宋庆元初,知州梁季泌创建。周围九里十三步,高一丈,池深七尺,门四,中贯小黄河。城分南北,皆为土城。明正德六年,流寇陷城。七年,知州李镗重修两城,甃以砖石,辟北城五门。南城六门,上各建楼。沿城为警铺,环十四里许。北城周围一千零七十六丈八尺,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阔四丈。” 南城周围八百五十四丈五尺,池深一丈,阔二丈。万历壬子,知州陈锡爵南辟拱辰门。明季知州李时芳、姜铨“相继修筑,复于城外增置女墙。”

皇清顺治六年,知州徐化成重修。十六年,知州庄泰

弘重修

光山县城池 ,即春秋弦国地。明洪武初,筑土为城,周围六里,高一丈五尺,广一丈,池深一丈四尺,阔二丈。正统十四年,知县郭宁修四门,建楼其上。正德十二年,水灾城圯,知县李昌始甃以石,拓为七里,高二丈二尺,广一丈五尺。明季流寇陷城,门楼尽毁。

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管声骏重建楼三间。

固始县城池 ,创于汉代高帝时。周围六里,辟三门。明景泰间,知县马良重建,周围仍六里,高一丈六尺,广一丈,池深一丈,阔如之。天顺、正德、嘉靖间,知县任义、薛良、卢琼、张“悌相继修筑。崇祯十一年,知县王昌引浚西关旧濠,深四丈,阔五丈,又修建城楼、敌台。”

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包鞅重修。康熙二十九年知

县杨汝楫新建南、北、东城楼。

“息县城池 ,即古息国城。元泰定十九年增筑。明洪武六年,知县潘显章重建,周围五里,高一丈二尺,广八尺,池深九尺,阔二丈五尺。弘治五年,知县康恭增置角楼四,警铺一十有七。正德七年,知县乔彪始甃以砖石。” 嘉靖三十六年,知县滕霁增修敌台一十有二。隆庆五年,知县赵如崑复浚内外两濠。万历六年,知县王用宾重修。十五年,知县刘庭蕙复修之。崇祯六年,知县刘纯庆增高三尺。

皇清顺治七年,巡道陈联璧、知县刘养明重修。十五

年知县邵光引重修

商城县城池 ,自宋至道三年省入固始,规制湮废无考。明成化十一年,复置,知县张俊重建。周围六里,高一丈三尺,广一丈,池深八尺,阔二丈五尺。正德辛未,知县李允恭重修,甃以砖石。崇祯十四年,知县冯祖望重修。

信阳州城池 ,即古申国地。明洪武元年重建,设“信阳卫守之。十三年,千户张用拓为九里三十步,高二丈,广半之,池深一丈三尺,阔六丈五尺,门楼五,警铺四十有三。成化十四年,守备李槿于各门外增护垣吊桥。” 正德八年,兵备佥事甯河始甃以砖石,佥事阎钦继之。万历二年,副使王任、知州朱家法辟小南门以便樵汲。崇祯十四年,流寇陷城,拆毁垣堞,高不及肩。汝阳主簿吴士绅署州篆,不数月,修筑如故。

皇清顺治十五年,副使管起凤、知州高天爵始建四

门楼十六年,知州王廷伊重修。

罗山县城池 即汉𫑡县城,久废。明景泰元年,知县刘恒始建,内外悉甃以砖。周围五里二百四十步,高二丈五尺,广九尺,池深一丈,阔三丈,四门各建以楼。天启元年大水,城尽圮,知县许让重修。崇祯七年,流寇倡乱,知县周运泰增高城堞,环城置敌楼三十馀所,浚池深阔倍昔。岁久城圮,池湮。

皇清顺治四年,知县薛耳重修。十五年霖雨半载,城

垣倾圯殆尽。分巡道张瑞征、知府金镇、通判郑《𤐣新》、推官张鼎彝各捐俸金。知县李赓明复捐俸设法修筑,增建“重门方台。” 不逾一月,工遂告竣。

汝阳县城池 ,康熙二十年,东北雨圮四十丈,知县丘天英重修。

上蔡县城池 ,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杨廷望重修。

确山县城池 ,康熙二十六年雨圮二十三丈,知县张登第修筑。

新蔡县城池 ,知县吕民服重修。

遂平县城池 ,康熙二十七年,知县陈嘉采重修。

息县城池 ,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陆经远重修,四门,建楼。

汝宁府关梁考        府志

[编辑]

本府。汝阳县附郭。

金梁桥 在汝阳县治西,傍有王粲井。盖郡城有水门二,一在南门之东,一在北门之东,皆穴城为之,以泄城中积水于汝河者。城中万渠曲凑,汇为大沟,经流街巷,各有便桥,名“金梁” 者凡三,馀不能悉纪。

济民桥 在府城东门外,跨汝河之上。旧为木桥。明成化十九年,知府钱钺始易以石。隆庆三年圮,知府陈庭芝重建。崇祯六年,知府黄元功修。兵乱,复圮。顺治八年,同知高翼辰重修。弘济桥 在府城北门外,跨汝河之上。旧对城西北角楼,以木为之。夏水泛涨辄漂去,民每病涉。明弘治十八年,知县雷宗始创为石桥。嘉靖间,知府黄似华重修,又名《博爱桥》。

三里桥 在府城东,跨荆河。

穆家桥 在府城东七里,跨穆家河。

射桥 在府城东六十里。

五座桥 :在府城东九十里。

桃台桥 :在府城东六十里。

胡家桥 在府城东十五里。

治平桥 在府城东八十里杨埠镇。旧有板桥,横跨洪河。明嘉靖十六年,崇王礼官张宗道始易以石。明末寇毁桥梁,经二十馀载,倾圯益甚,行旅咨嗟。顺治十七年,知府金镇捐俸重修,名曰“治平。” 有碑记。

函头桥 在府城东八十里。

荆河桥 在府城东北五里。

洪河桥 :在府城东北十里,跨洪桥。

方梁桥 :在府治东南十八里。

八里桥 :在府治东南八里。

运粮桥 “在府治东南二十五里。水通天津铺。” 溱济桥 ,在府城南二十里。元至正六年,同知哈儿八合建。明万历三十年,崇王重修。

仙行桥 在府城南三里。明成化十七年,知府钱钺建。

半截桥 在府城南十五里。

三桥 在府城南三十里。同跨一河,为桥三座。“双桥 ” 在府城西一里。

河庄桥 在府城西三十里。

白马桥 在府城西南十五里。唐李愬擒吴元济,乘白马过此,故名。

双石羊桥 在府城西南十里。明正德十五年,张还建。

烟亭桥 在府城西烟亭陂。旧为砖桥。乡民刘銮重建,易之以石。今名“广济桥。”

李秀桥 在府城西十二里,跨练江河。

大桥 在府城西门外,跨练江支流。

高桥 :在府城西十五里。

遇仙桥 在府城西十里。

干石桥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

断济桥 在府城西十二里。

石羊桥 在府城北门外,跨荆河,上有古石羊马。常河桥 ,在府城北三十五里。

上蔡县

忠烈桥 在县南门外。知县霍恩死节于此,故名。

鸡鸣桥 在县西鸡鸣口。

朱里桥 在县西十二里。

百尺桥 在县西北百尺保。

洪桥 在县东北,有东西二桥,皆跨洪河。黄力桥 在县东北,跨黄力河。

凤凰桥 在县北门外,邑人王永年建。

蔡家埠口桥 在县西南十二里,即子路问津处。

东作桥 、“南薰桥 ” 、“西成桥 ” 、“北拱桥 ” 在县四门外。俱知县刘伯生建。

确山县

迎恩桥 在县北门外

利涉桥 在县北三里,明崇王建。

骆驼桥 在县北十里

上塘桥 在县北三十五里。

义丘桥 在县北四十里,跨黄酉河。

杨村桥 在县西北十里。

竹沟桥 在县西六十里竹沟镇。

狮子桥 在县南三十五里。

孔家桥 在县西一里,跨孔家河。

陶庄桥 在县东三十里。

毛城桥 在县东南四十里。

豹溪桥 在县西北

韩庄桥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

新蔡县

惠民桥 、“湖庄桥 ” 、沈冈桥 ,并在县东。“来仪桥 ” 、白龙桥 ,并在县南。

砖桥 、“戚桥 ” 、李庄桥 并在县西。

贾家桥 、三里港桥 并在县北。

西平县

状元桥 在县东北。明万历二十四年,知县李孟春建。

四城门桥 旧为木桥。明万历二十三年,知县李孟春改建石桥,往来称便。

迎恩桥 在县北门外,跨汝河,旧为木桥。明万历元年,光州通判龚良相署县事,改建石桥。知县李孟春重修。

柏亭桥 在县西门外。旧为木桥。明万历十一年,知县张启改建石桥。

重渠桥 在县东南二十里,跨留堰河。元大德间,知县李丕作建。明正德间,乡民张干易以石而高大之。

大石桥 在县西六十里。

杨家桥 在县西六十五里。旧为木桥。明万历六年,乡民樊廷弼改建石桥。

泥河石桥 在县北八里许。

遂平县

沙河桥 在县南门外,跨沙河,旧为板桥。明万历间,义官祝有本易石重建。

大石洋桥 在县北五里,跨石洋河。明嘉靖五年,知县詹文庆建。

小石洋桥 在县北四里。

横山桥 在县西三十里,知县刘良采建。张郭桥 在县西十五里。旧为木桥,知县徐世隆始甃以石。

太平桥 ,在嵖岈山东北。葛河桥 ,在县西二十里。

王家桥 在县西北七十里。

升仙桥 在县东北,马丹阳飞升处。

真阳县

南三里桥 在县南

北三里桥 在县北

西岩店石桥 在县东七十里。

龙王港石桥 在县东七十里。

杭陂港桥 在县东六十里。

板桥 在县南三十里。今易以石。

闾河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

义济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

永济桥 在县北二十三里。明正德四年,知县郭仲辰建。

光州

镇淮桥 在州治前。元监郡王家奴建,久废。跨潢桥 。明天顺七年,知州彭述以舟为浮桥,数岁辄易。成化十九年,知府钱钺重修。今废,旧址尚存。

镇潢桥 在南北两城之中。明万历辛亥以前,皆从跨潢桥旧址。北舟横渡,水涨则棹舟溯流以济,每多覆溺。郡丞越应宾署州事,经始建桥,知州陈锡爵继之。及州判陈伯龙采石鸠工,为长桥九空,民不病涉。岁久,桥圮其半。顺治十七年,知州庄泰弘请于本府知府金镇,檄同属邑重修。

谢灵桥 在州城西二里。元至顺间,知州王彦和建。明景泰三年,知州余濬重修。即宋知州王霆与金人战处。

亚港桥 在州东北二十里。

高桥 在州东二里许。明嘉靖间,散官郑节重。

光山县

白沙关 ,在县西南一百四十里。

土门关 ,在县南九十里。

墨斗关 ,在县西南一百里。

木陵关 修善关 黄土岭关 俱县南一百二十里。

大通桥 在县东二十里,邑绅陈明经重修。“大石桥 ” 在县南关,即“遇仙桥。” 刘淯谒明高皇处。

小石桥 在县南二里

草石桥 在县东二十里。

杨旛桥 在县西南四十里。邑衿胡向化重修。辰山桥 在县东南三十里。

龙山桥 在县南十五里。

文殊寺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水磨头桥 在县北二十五里。

卢家桥 在县北十五里。

寨河桥 在县东北。旧有浮桥,每多溺者。知县陈于廷建桥上游,往来称便。

固始县

鸣凤桥 、登龙桥 、金墉桥 、玉带桥 在县四门外。明嘉靖二十年,俱知县张梯创建。裴桥 在县东二十里。

杨官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张果老桥 在县东四十里。

泉河桥 在县东四十里。

小河桥 在县西四十里。

春河桥 在县西七十五里。

浮桥 横跨史河渡口。明嘉靖间,知县张梯造舟二十,编为桥。今废。

息县

金银桥 在县东门外,即“张画桥。”

十里桥 在县东,跨谷河。

柳家桥 在县西十一里。

清水港桥 在县西南二里。义官刘显建,贡生黄鄑、乡民彭宥重修。

白石桥 在县东五十里。

王万桥 在县东三十里。

回水桥 在县东北白亭里,跨闾河。

唐庄桥 在县东北,跨闾河。喻召文修。

茶石桥 在县东北褒信里,跨闾河。

商城县

定城关 ,在县南九十里。

五水关 在县西南六十里。五溪分流,故名。长岭关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岭亘百里,故名。松子关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界连罗田,山多乔松,故名。

同罗关 ,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界连罗田,关与罗同,故名。

栗子关 ,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界连罗田,山多栗,故名。

八里冈桥 在县南三里。

卫母桥 在县北六十里。顺治四年,知县卫贞元捐赀建立,以祝母寿,人因呼为“卫母桥。” 杨公桥 在县西三十里。明邑人杨维钺捐赀三百馀金,构石成梁。子都御史杨所修,勒碑纪事。

三里桥 在县北三里

七里冈桥 在县北七里。

汤坑桥 在县西三十里。

和丰桥 在县北二十里。

塔埠桥 在县东北二十里。

上石桥 在县北四十里。

春溪桥 在县西北六十里。

信阳州

平靖关 在州东南九十里,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最称险要。一名冥厄。《淮南子》曰:“天下九塞,冥厄其一。” 又名恨这关。

武胜关 在州东南七十里。即古武阳直辕之道。

长台关 在州北五十里。

大埠关 在州东北三十五里,旧设巡检司。平昌关 ,在州西六十里。汉为平氏县,南齐为平昌县,遗迹尚存。俗呼为“平常” 者,非。

黄土关 在州西南六十里。东接三关,首尾相顾之地。

花石桥 在州东三十里。

十八里桥 在州东中山乡。

青石桥 在州南三十里。

龙井石桥 在州东六十里。明万历三十一年

兵巡汝南道黄炜捐金建。

五里桥 在州南五里

红罗桥 在州南十里,跨三湾河。

双溪桥 在州北二十里。

明港桥 在州北九十里。

洋河桥 在州东北。明万历三十一年,兵巡汝南道黄炜捐金修。

罗山县

九里关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即古之黄岘。按《春秋》定公四年,蔡侯与吴子唐侯伐楚,还塞大隧,直辕冥厄。所谓“大隧” ,即黄岘也。设巡检司。大胜关 ,在县南一百四十里。明太祖常驻跸于此,有御制诗,见《艺文》。

大通桥 在县南门外。旧为柴桥。明景泰元年,知县刘恒筑石为基,布以木板,后水涨,桥坏。弘治十三年,知县杨钺重修,名“大通桥。” 寻复坏。嘉靖四十年,知县陈思武重修,视旧高大完固。明太祖微时,元夕过此,赋诗。

攀龙桥 在县西北,旧名“太平桥。”

马寨河桥 在县西五里。

彭家桥 在县西二十里。

徐家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

女儿桥 在县南八十里。

定远桥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栏杆桥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子路河桥 在县西南三十里。

梅花桥 在县南一百里。桥石方广数丈,有白石理数十条,形如梅干,故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