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65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五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百五十七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五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五十七卷目录

 江宁府部汇考五

  江宁府公署考

  江宁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六百五十七卷

江宁府部汇考五

[编辑]

江宁府公署考    府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上元、江宁二县附郭。

府治 明初自集庆徙古大军库西锦绣坊地在内桥南。其制:大门之内为仪门,仪门内为莅事堂,东为广积库,左右设首领廨署,翼以吏胥诸房。科后为忠爱堂,堂西为册库,为待考官,房后为俸给仓,官廨列于堂北,东西并达仪门。住宅后有《雅亭》。祭酒程文德记。

经历司 在府署左

照磨所 在府署右

公衙门理事厅 在府治东,中正街。

管粮厅 在府治东淮清桥。

北捕厅 :在府治北北门桥。

总督部院衙门 “在府治东北。” “沐府” 东门。将军府 ,在满城内。

织造府 在督院前

《总兵府 》在四条巷大街。

安徽布政司衙门 在府治南旧大功坊内。按察司衙门 在府治东淮清桥大街。

江镇道衙门 在府治南。

督粮道衙门 在府治南旧大功坊内。

驿传道衙门 :在府治西板巷口。

督学道衙门 在府治南武定桥旁。

都使司衙门 在府治南,聚宝门大街。

三司公馆 在府治南旧大功坊内。

按察司司狱司 在府治东北。

本府司狱司 在府治前。

都税司 在大中桥西南。

“江东宣课司 ” 在江东门外。

聚宝门宣课司 在聚宝桥西南。

龙江宣课司 在龙江关内。

朝阳门分司 在上坊桥西。

江东巡检司 在新江关外。

秣陵镇巡检司 ,在上元东南四十里,通溧水、高淳。

江淮巡检司 在江浦县江淮关。

龙江关 在龙江宣课司旁。

批验茶引所 在都税司东。

龙江里外河泊所 在仪凤门外。

阴阳学 在府治西

医学 在“阴阳学南。”

常平仓 在斗门桥南

上元县治 在府治东北,升平桥西。正厅七楹,扁曰“忠爱堂。” 东西列长廊,为六房案牍之所。正堂后为穿堂,为后堂,有库在焉。后堂扁曰“牧爱堂。” 东南隅南向,有明道先生祠,后皆吏私舍。中门外有亭二,左曰“旌善” ,右曰“申明” ,今废。新建舍二所,左曰“礼神” ,右曰“寅宾。” 南为大门,扁曰“上元县。” 按县治,唐上元二年始置于永寿宫,近石头城。光启中,徙凤台山下。宋初,徙城东尊贤坊自建炎中始治今所。绍兴三十一年,知县李辟之修。宝庆间,知县赵时侨重修。宝祐初,知县曹之格建堂曰“政达” ,曰“存爱。” 江万里为记。景定二年,知县杨应善改“存爱” 堂曰“存心” ,制使姚希得记。元因宋无所改。明洪武初,治仍旧,而廨宇遵颁式重建。后岁久倾圮,知县姜德政重修,规制一新。国子祭洒陈敬宗撰《记》。“公廨东。” 旧无墙垣,万历十七年,知县程三省建。

县丞衙 在正堂后西

旧主簿衙 在正堂后东,今废。

典史衙 在县丞衙西

淳化镇巡检司 ,在县东四十五里。

公馆 在淳化镇

贡计馆 在秦淮舟子洲上。宋时郡贡上计,及士人预计阶者,皆憩此馆。

预备仓 在公堂后两旁。明万历二十年修,建房六间。

水次仓 在观音门外,近大江,便于兑运。明洪武中建,俗名“下仓。”

养济院 旧在通江桥柳林中,明洪武年间建。

后毁,为民居所侵。茕独时给衣粮,而栖止无所。今改建于三山门外水次仓侧。

江宁县治 在府治南银作坊。明洪武初,始徙建于此,即宋东南佳丽楼故址。元集庆路总管府地也。大堂六楹,左右有夹厅,东西长廊相向,列六房,书吏案牍所在。其后为穿堂,为后堂,其后为令宅,其两庑后为群吏周庐。大门外为亭二:曰申明,曰“旌善。” 其东南隅为县狱。明永乐中灾,宣德庚戌,知县陈孜始创为厅堂。正统壬辰,知县周原庆次第修置,规制始备。景泰初,知县李褒易吏庐为“重楼。” 成化戊戌,知县刘傅重建。正德十六年,知县王诰再修。嘉靖二十二年,知县甘应桢重修。万历间,知县石允珍重修。县丞衙 在县宅东。

典史衙 在县宅西

公馆 在板桥

“德星馆 ” 在建康城外,总领倪垕建。

江宁馆 按《建康志》:“旧有是馆,岁久弗葺,将圮。宋景定五年,制使姚希得重建。” 旧志不详所在。横江馆 在水西门内赏心亭侧,马光祖重建,延宾客。

行人馆 按《宫苑记》:“馆六曰行人处,北方使在娄湖篱门外。”

客馆 在城南十三里,隔岸蔡洲,晋陶侃尝屯此。《丹阳记》:“吴时官馆在蔡洲上,以舍远人。” 《旧志》

《南史》
宋·初置南北客馆主四方宾客后为四方

[编辑]

馆此其一云

仪宾馆 旧名,以没官屋改。车马小驻之地,元为“南轩书院。”

通江馆 在赏心亭东月堂旧基,后为回易库。马光祖改立“通江馆” ,以待四方宾客。

水馆 按《乾道志》,“在折柳亭东,叶清臣建,张伯玉记。” 按旧图在月堂西

预备仓 在驯象门外塞洪桥南。洪武中建。正德十六年,知县王诰重加修理,即今所谓“水次仓廒” 是也。

存留仓 在安德门外临河,俗名“老人仓” ,废。旧常平仓 在上浮桥西,今用存贮本省布政司及本府积用谷。

宋养济院 在永兴寺侧,今大报恩寺南,即“宋兴寺” 故基。嘉定五年,制置使黄度建。

养济院 在雨花台侧。明正统中,府尹李敏行县,修葺,后渐圮。嘉靖四十三年重修。

育婴院 在三山门外,分司废址,拓而广之。康熙九年,翰林邓旭倡建,有《碑记》。

义阡 在凤台门外三塔庵侧。宋嘉定八年,转运副使真德秀置两阡于南门外。明成化十年,镇抚王瑛增置今所。

义冢 二,俱在凤台门外。路东一,徐魏国公置;路西一,士人方登、盛敏畊、吕同春募缘置。皆因明万历十六年疫疠,死者骈接,各掩三百许人。外县

句容县治 在县城正北。按《金陵志》:唐天祐年间,令邵全迈建。宋元丰二年,令叶表修。明嘉靖十七年,令王通重建。景泰五年,令浦洪县丞刘义开拓旧规重建。嘉靖戊戌,令周仕修。正厅三间,名曰“亲民。” 穿堂三间,名曰“退思。” 左耳房名曰“皎日” ,右耳房名曰“甘霜。” 仪门三间,谯楼三间,东西司房各六间,监房十间,狱神祠一间,土地祠六间,井亭二座,架阁库六间,知县宅十间,吏舍四十间,申明亭改在县治前,面西向;旌善亭改在县治前,面东向。嘉靖二十五年,令徐九思于县治东隙地建仕优亭三间,环以石池,寻废。又于县前建石屏,画《藂菜》镌之。复题其上曰:“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傍曰方丈,石墙为户屏一藂,画菜辅《官箴》。隆庆五年,令张道充建寅宾馆三楹于仪门之左。万历四年,令丁宾修饰县治土地祠。平理坊侧左右二池,扁其左曰“洗心” ,右曰“浴德。” 围以土墙,扁其门曰“地脉。” 西关增修三友书院,为官厅二所,共二十一间。又因裁省管马主簿废宅,垦园种蔬,扁曰“味长。” 今三友书院废,

皇清县令姜辅周建后堂五间。

县丞衙 在县正堂东,典史衙之后,内住宅八间。

主簿衙 在县丞衙东,住宅七间,今废。旧有“《管马王簿》宅” 七间,亦废。今为县令菜圃。

典史衙 在县正堂东内,住宅六间。

都察院 旧在县东一百步。明洪武五年,令黄文蔚建。宣德三年,令许聪重建。景泰间,令浦洪、刘义革旧更新。成化间,令张蕙、李澄暨弘治二

年令王僖屡加修饰。嘉靖十六年令周仕重修,万历二年,督抚拓其基改建。按:往时巡抚开府金陵,已移镇姑苏。姑苏滨海,去宁徽较远,江上之警,非浃旬不达,始迁句容。其地于所部甚近,若臂之运指,且得专其精神,于号令声教,自万历二年始也。

督学察院 督学往驻金陵。明万历间,或驻太平,或句容按试,各府诸生以奔走为劳,酌其地无如句容便,且旧有书院可建,乃复购地大拓其规而成之。至万历四十年,熊廷弼因旧基重建,规模益大,督学每驻节焉。

察院 在县治西原三王庙旧址。明宣德八年,令张昇改建公馆,以驻使客。正统二年,巡抚工部侍郎周忱改为“句曲书院。” 成化二十年,府丞冀绮督委县令王僖,建为府馆。嘉靖十六年,令周仕重修。今巡道驻札。

白埠公馆 在县东南四十里,望仙乡白土镇西。明弘治二年,巡抚都御史王克复见丹阳、句容中道无憩息之所,委县令王僖建立。嘉靖十六年,令周仕重修。

龙潭巡检司 在县北七十里琅琊乡龙潭镇。按县旧志,“管界巡检司,宋淳熙八年,移于本镇,改名龙潭巡检司。明初,巡检马义重建。正统十三年,江水奔溃,巡检徐康改建于旧址之西。” 正厅三间,耳房二间,司房六间,公廨三间,鼓楼三间,监房二间。今废。

税课局 在县大街三思桥东。明洪武二十五年,令黄守正重建。景泰五年,大使谈新重新。弘治四年,令王僖因其卑隘,不足以储课税,改造东门内百步许,门厅廨库共房十间,今裁革。阴阳学 明嘉靖十六年,令周仕改真武庙为之,在县治东北隅。

医学 周仕改造于府馆东房三间,今废。僧会司 在县治东北隅。《崇明寺》

道会司 在县治西南青元观。

预备仓 在县治一里许。明正统十年,令韩鼎始建六间。景泰三年,丞刘义增置十间。成化十九年,令李澄因其窄隘,增地改建。弘治十二年,令王僖建厅三间,廒三十六间,门楼三间。东西南北四仓,在茅山、琅琊、上容、移风四乡。洪武年间,令朱彤建,已废。至万历二十九年,令茅一柱增置仓房十二间。每仓置谷五百石。

县仓 在县治清明堂西。永乐元年,令朱彤重建。景泰元年,令浦洪改建仪门之东。官厅一间,仓廒六间,门楼六间。嘉靖六年,令周仕重建。今废。

岁积仓 在县治西北七十里琅琊乡龙潭镇。南仓“旧在下蜀。正统二年,巡抚工部侍郎周忱檄县令张昇移置今处,景泰五年重修。” 成化间,令张蕙、徐广相继修理。弘治三年,令王僖、簿薛仁增修仓廒百间,正厅三间,后堂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门楼三间,典史梁泽增立警舍六所,寻废。嘉靖二十五年,令徐九思修葺仓廒。按坊乡分十七区,各识以扁。隆庆四年,令张道充建亭正厅之左,扁曰“平兑。” 万历四年,令丁宾于正厅之前累基建亭。其中曰“了斛” ,前曰“粒粒脂膏。” 亭之右,建亭三间,重修门楼,扁曰:“催科抚字。” 缘仓隙地,建官房八十间,甑釜器具悉备。中为凿井,覆井以亭,使粮长业居之。

社仓 句容旧无社仓。明隆庆二年,郡邑各置社仓储稻,备凶年赈济,并颁示《散敛规则》:每岁夏放,本稻一石,各收一石二斗,遇小荒年蠲息一分,遇中荒年蠲息一分有半,遇大荒年,尽蠲其息。是年令周美积本稻一万三千三百八十二石,嗣后令张道充、洎丁宾通计积稻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七石七斗五升一合三勺五抄四圭,放散有《条式》,后废。

官盐仓 在县北七十里河口镇。本县原食石灰关小包引盐,水陆险阻,民未便后,许从仪真顺便过江,至县发卖。后为牙行计阻,价高民害。明万历三年,令丁宾佥昭本县殷实良民,协同远商,给文领引,照例仪真架下支买官盐。复视河口地濒大江,正对仪真,因创盐仓二十馀间,且崇基址,以防水患。凡水商过江,不僦民居,尽使入仓,以便稽查。

养济院 在县治西南青元观。明洪武四年,始建房屋五间。成化五年,知县张蕙、李澄相继增修房屋二十四间。弘治元年,府丞冀绮,因见鳏寡男妇数多,督委知县王僖买地增建房屋二十二间,前后共计五十一间,周围墙砌。

溧阳县治 在城西隅,始自唐天复三年宋绍

兴十八年,知县施佑重建。明洪武二年,知县顾思邈及后知县卢何生、邬璚递修之。天顺元年毁于火,知县李溥重修。万历三十六年,知县徐缙芳加葺。厅事三楹,曰“保民堂” ;堂前轩三楹,曰“治在” 、“力行” ;堂左赞政厅三楹,堂右为库楼,旧为平屋。正德间盗劫,嘉靖初,甃以石室,加楼其上。后堂三楹,曰“节用、爱人。” 知县宅在牧爱堂北第三层。仪门东有寅宾馆,颜曰“审交堂” ,取孟东野《审交》之作。县门左为旌善亭,右为申明亭。县丞衙 旧在正堂东,今改库楼之右。

主簿衙 旧有三,今俱废。

典史衙 在“赞政厅” 之左,县尉陈必达重葺一新。

都察院 在县治北,旧金渊书院改今名也。明宣德间,知县李铭建。成化间靳璋重修。熊达以城北赵氏遗石名“忠义” 者,移置堂后。弘治八年,符观市民锺浩地展拓之。万历间仍名书院。察院 在县治北。明洪武七年,知县吉希古建于治之东。天顺初火。弘治四年知县杨荣移建于此。符观买民地广之,又移赵氏苍云石,置楼后焉。万历间,知县李光祖重修。

府行署 “在县治西,旧关王庙址。明成化间知县靳璋建为公馆。后本府通判蒋苓改作府署。嘉靖二十七年,署县通判张峰买民地改置县东,后存废址。崇祯九年知县许奉文变卖民间。” 税课局 “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建,正统间裁,成化间复建,嘉靖中仍裁。今址存。” 按:挹秀门内旧有宋人检税亭。

织染局 在县治南,临谢池,元人建,今废。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治东。明洪武初建,成化间修。

僧会司 在县东门外报恩寺。

道会司 在县东南隅泰清观。

巡检司 在上兴埠。明洪武初建。嘉靖间裁,改“公馆。”

巡检寨 在县东北三十里𠙶山前。宋建久废。寨之右曰“山前税栅” ,亦宋建。又旧县北亦有宋建巡检寨址。

江浙财赋提举司 在西门外永定坊,宋置,今废。

捕盗司 在县西教场内,宋建,今废。

陶庄馆 在县北丫髻山东。弘治二年,知县沈瓒建。

接官亭 一在西门外马头上,符观建。一在上兴埠黄莲桥,宋置,今废。又东门外有迎春亭、“望云亭” ,今俱废。

水次仓 一曰“乐登仓” ,在县东南。天顺间,知县员贤建。嘉靖中,周以石垣。万历间,徐缙芳、崇祯间,金和重葺之。

存留仓 在县西北。正统间,知县邬璚建。弘治中,符观增置十二楹。

预备仓 旧名“大有仓” ,在县治后,邬璚建符观重置,今废。

义积仓 在县南。弘治间,知县杨荣因南庵遗址建,今废。

存收仓 在县仪门内。永乐间,知县石确建,今废。

永惠仓 在赞政厅后。明万历间,知县徐缙芳建。

皇清康熙三年,知县徐一经葺。

乡约堂 明初,每里设一乡约所,讲读六谕,仍设木铎一人,家喻户晓,即《周礼》六乡之法也。堂无定所,或因寺观祠宇为之。惟西南四十五里。嘉隆间民彭儒建屋三楹为约堂。堂后置义仓,捐糓贮之,以备赈荒之用。惠民药局 在养济院左。永乐间建,成化中修。养济院 在县治东。

义阡 凡三:一在西门外,一在城东北,一在城南半里许。

溧水县治 置于隋,其址未详。唐时故址,即今城隍庙也。元和间,改县为白侯庙,复改城隍庙,县则移建于庙西数十武。至元升为州,而址仍其旧。明洪武元年,知州顾登始创于今所。次年复为县,知县郭云重建。自建县来,增修者屡,皆无考。县正堂五间,左壁有知县栾尚约题名记。

皇清顺治二年,堂碑俱毁于火,至十一年,知县闵派

鲁始重建如旧制,有碑记。前为戒石亭,又前为仪门五间,仪门内左右翼者为六房。仪门外左为土地祠,又左为寅宾馆,右为狱,凡十六间。女狱三间,前为谯楼三间,即县门也。明天顺间,知县萧通修。嘉靖间,知县王从善重修,置钟撰《铭》。

正堂后为川堂,夹以二库,左曰“册库” ,右曰“银库。” 正德间,县丞周礼建。后为后堂,又后而左为知县宅。县门之外有“旌善” 、“申明” 二亭。

县丞宅 在知县宅左。正门一间,贴堂、公署门楼一座,卷屋三间,官厅三间,后堂三间,内室三间,耳房二间,厨房三间,偏房二间,三义阁一座。前绕以池水,隔水为一坊,右内书房二间。主簿宅 在知县宅之右。凡十六间,以裁革废。典史宅 在主簿厅之后,而左者赞政捕署三间,退居三间,内宅五间,卉圃三间,左右耳房五间。

察院 在城隍庙西。明弘治三年,知县李文盛增修。中为正堂五间,前为仪门五间,公馆三间,头门三间,后为川堂三间,后堂三间,最后为丛桂轩。前有古桂一株,多名人题咏。嘉靖间,知县王从善建。

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闵派鲁重修。

西察院 在北门外望京街。明嘉靖间,知县包桐建,今废。

京兆馆 在城隍庙东。明景泰间,户部侍郎周忱建。成化乙未,知县燕寿修,近废,其址存。阴阳学 旧在澄清坊北,明洪武二十四年,训术翟源建。嘉靖四年,知县“王从善徙创县治东南八十步,设训术一员,阴阳生五名。” 今学已废,而训术、阴阳生间有以邑民补者,基为义民陈譿所让。

医学 旧在永安街西。明洪武十七年,训术柳全建。嘉靖四年,知县王从善“徙创县治东南八十步,设训术一员、医生五名。” 今学已废,而训术医生无复补矣。

僧会司 在关帝庙,旧建专司在开福寺。明洪武十五年,僧会道原建。正德八年,县丞许芳修。嘉靖间,僧会善迁重修,今废。

道会司 在香山观。明洪武十五年,道会王成建,随道房为司事,原无专设。

《乡约》所 凡十二处,一在城中,十一处在各乡。粮廒 在洪蓝埠十五里。顺治七年,知县安应晬建,十一年知县闵派鲁重修,有碑记。

便民新仓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梅梁渡。明隆庆间,知县贺一桂建。万历间,知县傅应祯、吴仕铨相继修增。旧在高淳水阳镇,名“永丰仓” ,盖未析高淳时兑粮处也。贺令以邑民秦仁所称不便状闻于上,移建于此。邑民时甚德之,太常卿许谷有《记》。至万历四十四年,知县董懋中以地势洼下,又孤僻之处不便看守,因择地于洪蓝埠,重建一仓。

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闵派鲁修葺鼎新,有《碑记》。

养济院 在小西门里,西仓址也。按“明永乐间知县廖以仁建在县治东。成化十九年知县甯贤移建大西门内。嘉靖间知县曾震移建今所,以居孤老之贫而无告者。” 额定八十六名,岁给粮银。

义阡 东门外一所。东至丁贵之山,西至陈谦地,南至黄泮地,北至俞铨、姚淮田。大西门外一所,东至许泮田,西至杨郁山,南至葛相山,北至许泮田。南门外一所,东至丁完地,西至施惠山,南至茆常禄地,北至毛杰山。

江浦县治 旧在旷口山,即凤凰山之阳。明洪武九年,创置于浦子口城,二十四年移今治。万历八年仇存仁建。景泰中罗信修。

察院 二一在治东三里,一在治西二里。府馆 在县治东。

“西门馆 ” 在浦子口城万峰门外。

东葛馆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即旧东葛驿址。税课局 在北门外,后革,隶于县,今复设。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治东。

僧会司  、道会司 俱在县治东。

俸禄仓  、存留仓  、预备仓。

社仓 以上四仓,俱在县治东北一里。

养济院 在县东一里

六合县治 。按宋《嘉定志》:“旧在城南门里街,建炎前,御书鼓角二楼,盖昔时州郡之制也。绍兴辛巳,毁于兵火,寓于城北。嘉定七年,知县刘昌诗创造,有敕书楼,宣绍、颁春、清风三亭。明洪武元年,知县胡有源迁于滁河北岸。宣德年间,知县林至。正德年间知县万延珵、李楚,嘉靖年间知县周薇,各重修建。嘉靖三十八” 年,周文燫始筑县堡,甃以砖石,仅以自圉。内建正厅五间:东楹为银库,西楹为册库。川堂三间,后堂五间,左右廊房各三间,戒石亭一座,赞政厅三间,吏、户、礼房、承发科九间,兵、刑工房、马政科九间,仪门

三间,东西耳门各三间,正门鼓楼一座,架阁库三间,土地祠三间,狱房一十四间。知县衙门楼一座,厅房五间,后房五间,书房三间,厨房三间。崇祯十年寇变,先入县治,鼓楼、大堂、东三房以及后堂、内衙,俱被焚毁。后为署篆照磨陈绍蕃补建内衙前堂五间,知县饶若蒙补造大堂五间,东三房九间,班房四间,赞政厅三间,知县来焕然补造鼓楼一座,规制麤备。

典史衙舍 在正堂东北。典史郑一臣重修。后厅事圮废,典史易象极“捐赀重建大堂三间,门楼一座,并修葺衙舍。象极廉能谙事,人咸诵之。” 察院 在县治东。明洪武十一年,知县李仲美创建。成化十二年,知县唐诏修。嘉靖二十六年知县邵漳修。正门三间,二门一座,两旁有耳门。正厅三间,抱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西官厅三间,门楼一座,厕房一间。

公馆 在察院东。明弘治间,翁谏建。嘉靖八年,知县何宏重建。二十六年,知县邵漳修。正门三间,二门一座,两旁有耳门。正厅五间,东西厢房六间,川堂二间,后堂五间,东、西后厢房四间,东官厅二间,西官厅二间。寇燹之后,渐为倾废。所馀木石,移缮城工,但存其基址。

“皇华馆 ” 在棠邑驿正门之右。正门三间,二门一座,正厅三间,旁班房三间,厅旁耳房一间,后堂三间,厨房二间,后有空地。

税课局 “旧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知县陆梅创立。正统间奏革。景泰间,巡抚工部尚书周忱奏复。知县黄渊择县治前街西隙地建之。成化十九年,大使杨志孝修。弘治十年,大使王靖修。正德六年,知县万廷珵重建。嘉靖十四年,知县茅宰修。万历元年,大使苏琅重修。” 门楼一座,厅堂四间,书房一间,卧房四间,马房三间,厨房二间。按“税课局专司税物。天启年间,奉例裁革河泊所一官,所有渔课等事,并归课司管理。” 瓜步巡检司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瓜步山下。吴时设。旧址去河半里许,观音堂后。明洪武初,知县胡有源建,未详何时,徙今处。嘉靖二十九年,知县董邦政修。嘉靖四十五年,巡检刘国勋重修。门楼一座,正厅五间,土地祠一间,后房五间,马房一间。按:“瓜步巡检司一官,地据江洋要口,外司捍御,内宰盘诘,兼为处分瓜步一带居民雀角之事。”

瓜埠《三汊》河泊所 在县东滁河边,今废。阴阳学 在县堂直街东。明洪武十七年,训术王原建,嘉靖三十二年署县事溧水主簿孙禄修。正厅一间。

医学 在阴阳学南。明洪武十七年,训术张仲刚建。嘉靖元年,知县林干、三十二年,署县事孙禄修。门楼一间,正厅一间。

僧会司 明洪武间开设,僧会海建立于长芦寺内,后废。今即于僧会所居之寺为署。

道会司 明初原未开设,成化十二年,知县唐诏奏请建立于元真观,举本观道士胡应聪为“道会” ,今即所居之庙为署。

预备仓 在县治北。明洪武间建,积官稻以赈饥民。嘉靖三十九年,知县周文燫移建县治内,并俸粮仓收贮。

盐惠仓 ,知县邵漳立,后废。

养济院 在县治北卧佛寺前。明洪武八年,县丞徐昭文建于县西,后废。成化六年,知县唐诏重建于今所。原设官厅一座,久倾圮住房东一路亦崩塌,西一路毁于火。嘉靖二十九年,知县董邦政重建房屋,收养孤老穷民。万历四十一年,知县张启宗属老人督而鼎新之。其厅舍墙垣,悉如其旧。

冬生院 明崇祯元年建于县东门外云鹫庵旁。草房十二间,以居孤贫男妇,及往来贫民之不能旅宿者。每日轮乡耆、里老各一名管理。每人日给粥饭二次,夜给棉被。其费本县设处施行。今废。

高淳县治 在镇山。明弘治五年即镇为县,知县宋澄建。嘉靖四年知县刘启东重修。正堂五间,后为川堂五间,为后堂五间,堂之右为库一间,北为知县廨。正堂南甬道中为箴石亭,东西列吏曹房。箴石亭前为仪门三间,门内之左为土地祠一间,为吏舍,计二十间。门外之左为寅宾馆五间,清风亭三间,在馆之左。前后有池,杂植竹树,明季悉废。门外之右为狱,旧在仪门内,围以崇垣。又前为大门三间,上为谯楼。门之前,左为“旌善亭” 三间,右为“申明亭” 三间,正中为屏墙。前东为“宣化坊,西为承流坊。”

县丞衙 在正堂东北

主簿宅 旧有二廨,一在正堂西,一在正堂西南,悉以明代裁革,废。

典史衙 在正堂西北

察院 :在县治西北正仪街,西南向。正厅三间,川堂三间,后堂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厨房三间,外门三间,院南候馆三间。

府馆 ,在察院左,西南向。正厅三间,川堂三间,后堂三间,西厢房三间,东厨房三间,外门三间,暂假为营房。

广通镇公馆 三间,在巡检司南。明嘉靖间,知县刘启东建。

广通镇巡检司 在县东南四十里。明嘉靖间,知县刘启东建。

牛儿港河泊所 在县西隅。明隆庆三年,以裁革废。

许家埠河泊所 在县西十里。明庆隆三年,以裁革废。

广通镇坝官廨 ,建于坝北,明永乐间设,以裁革废。

阴阳学 三间,在县治左崇仁街。

医学 三间,在县治左崇仁街。

社亭 三间:在县治东。明嘉靖间,知县刘启东建。

迎春亭 在保圣寺前。知县刘泽嗣建。

接官亭 在襟湖门外,今改为“关圣殿。”

预备仓 在县治东。明嘉靖间,知县刘启东重修,凡二十有五间。明代废。今存三间。

常丰仓 旧名“永丰” ,在水阳,去县三十里。明嘉靖间,知县刘启东修。万历元年,知县夏大勋移建于县治西留辉门外。仓廒凡四十一间,场一区。

石臼里社仓 在县北二十五里。旧名“义仓。” 邑人韩叔阳建。储谷以赡里民,刊约示守。明隆庆三年,知县邓楚望为之记。后继事者因切近湖滨,名之曰“石臼里社仓。” 内有义田,系庠生韩无疾因仓谷渐减,多方筹画,将历年利稻置田百亩,以图永久。同里庠生夏衷恺、柳元嘉、武举魏熊共襄厥成,勒石于仓。

江宁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府志

[编辑]

本府。上元、江宁二县附郭。

江宁府儒学 在府治北。汉丹阳太守李忠起学校,孙、吴立学,皆莫详所在。南宋置儒学于锺山之麓。宋天圣建学府西北,景祐徙于府治之东南。元路学因之。明洪武初,改为国学,后改为应天府学。十四年,夏相基于鸡鸣山下建国学,名“国子监。” 后学毁,庙存。

皇清顺治六年,改建学门甬道,修饰正殿、两庑、棂星。

戟门等处,改彝伦堂为明伦堂,设《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修启圣祠暨学官署。以国子监坊为江宁府学坊,规制宏丽,正殿崇高巍焕,碧瓦朱甍,山川环拱,气象郁葱。两庑共七十二楹,栏楯周遭,穆深广阔,松柏荫之,悉作左钮。天印在前,元武湖在后,锺山峙左,鸡鸣环右。元武湖之水,循宫墙而南,合于青溪,秦淮之水入青溪而北抵于鸡笼,皆合襟于前以为护卫,天生灵秀人文之区也。殿前左右碑亭四座名宦、乡贤,今圮。

贡院 在秦淮上县学之北,地广十馀亩。中有楼曰“明远” ,堂曰“至公” ,左右为监试、提调院,列以誊、录、对读,供给诸所。前空处即东西文场地,号若干间。堂之后又堂七间,三间为会堂,左右各二间,为考官燕居。两序则《五经》同考官室。堂后大池,架梁于上,池北之堂曰“飞虹” ,左右掖皆有屋。明隆庆初,都御史盛汝谦购隙地,缭以土垣四通以巡警,外设公馆及群舍以备供馔。江宁府颁之。

明道书院 在镇淮桥东北。宋淳熙初,留守刘珙以明道尝为《上元簿》,祀之学宫。朱文公熹为之记。绍熙间,即县西偏祀之。嘉定间,改筑新祠,真德秀为之记。淳祐己酉,郡守吴渊更创,依白鹿洞规,聘名儒为山长。理宗赐“明道书院” 额。后马光祖、姚希得增修。元废。明弘治间,御吏司马垔祀于学。嘉靖初,御史卢焕始即今址为“书院” ,祠祀焉。御史刘隅、章衮增饰之。

皇清康熙六年,知府陈开虞同推官谢铨倡修复旧。

新泉书院 在长安街西。明嘉靖初,湛若水为礼部侍郎史际,以宅舍为之,因掘地得泉,乃名焉。有学田。

崇正书院 在清凉寺东。提学御史耿定向建,有学田。

南轩书院 在天禧寺方丈后,本南轩张宣公讲习之地,真西山建祠祀焉。淳熙中,马光祖重建,有“主一堂” 、《求仁》《任道》等斋,极高明楼。后王埜又设西山像,配食祠中。至元中,迁城东。大德元年,创建祠宇。今废。

昭文书院 在湖孰镇。梁昭明宴游之地,有太子东湖读书台。宋咸淳中,方拱辰扁曰“昭文精舍” ,里人杜氏守之。元至元中,定额“昭文书院。” 今废。

文昌书院 在府学成贤街,原国子监“文昌阁” 也。明万历乙卯,国学助教许令典创建。

皇清顺治庚子学博朱谟、同学生郑之璘、白梦鼎、董

钦重修,建坊申请额曰“文昌书院” ,以为读书讲学之所。

江东书院 在永安坊盐舍街。元郡人王进德创建。南临秦淮,竹木修茂。吴草庐澄尝于其中讲授,群士受业者甚众。泰定元年定额曰:“江东书院。” 今废。

三山书院 在水西门外,永宁庵侧。江南粮储道章钦文建。立书院,公馀率士讲学于此。清惠书院 在三山门外。江南绅士为巡抚徐建立,今为“护国庵。”

“长干书院 ” 在“雨花台” 下。

学租 一督学耿开垦上元县清化乡学田一百三十一亩,地十八亩,荒地二亩四分,房基场地三亩,每年纳租银七两四钱零。一巡按王设置平市街佃房一处,每年纳租银七十两八分零。一督学高清出社学房地十五处,每年纳租银十九两二钱六分,田房共计租银九十六两八钱一分零,岁终解督学衙门支销。

顺治十六年,巡按置田二十六亩八分,每年纳租银四两,以供儒学缮扫之用。又巡按发银三百两,分给典铺取息,岁计六十两,令府学汇收,分赈三学贫生,永为定例。

上元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按《京城图志》:“存义街即上元学基。” 宋宝祐戊午,东阳陈寅宰邑,始以废圃为宫,梁椅撰记。景定二年,知县锺蜚英创建学宇。元至元中,县尹田贤重修,进士李桓记。明洪武初,省生儒,并于府学。其贡士计偕之费,生员廪馔之需,犹县给焉。

社学 明洪武中,每坊厢建社学一区,以学行耆旧为之师,教一坊子弟,悉令通《孝经》《小学》诸书。其俊秀者选入郡学。乡饮酒礼既举于学,每坊即社学为会饮之区,以礼一坊,高年行礼,读法如仪。社学久废,惟嘉靖中学使杨宜稍简诸生堪教习者为师,兴社学数处,至今相袭。其馀基地可稽,小民佃居者入租于官,豪猾侵占者不可尽考。其佃租者六处:一在织锦坊《五图》。一在木匠坊三图。一在伎艺坊二图。一在南北榻坊。一在江东二厢。一在三山门外莫愁湖。生员居五处:“聚宝门外涧子桥一,马路街一,通济门大街一,英府对廊一,广艺街一,闲废五处糖坊桥一,下街口建安坊一,府军卫前所二铺一,梳子” 廊一,仓巷一。

学田学租 共租银六十二两七钱九分四釐六毫。

江宁县儒学 宋景定四年,知县王镗建,在县治北。元仍宋旧。明初省生儒并于府学,而计偕廪饩之费,犹县给焉。

皇清改国学为府学,改府学为“上江两县学”,其规模

俱从府制,即宋景祐所建府学也。先是淳祐赵以夫更命教堂曰“明德。” 元设集庆路学于宋学故地,行台御史杨演有记。明初改为府学,置一堂四斋。以上元江宁二县学省入,增二斋训导及生员廪膳之数。永乐六年,庙学灾。宣德七年,守臣襄城伯李隆、府尹史怡重建,少傅杨荣为之记。成化七年复毁,提学御史严铨复建,即尊经阁为后堂,尹鲁崇志成之。弘治间,尹秦崇以石堤障秦淮水。正德间,尹白圻缭以石槛。嘉靖初,都御史陈凤梧平学后山,重建尊经阁,增敬一亭。侍读黄佐有记。万历三年濬月河,以石甃岸,易学前户部地为屏墙,四年成之。十四年,太常寺少卿周继署府尹事,造青云楼于学舍之北,建“天下文枢坊” ,分“聚星亭” 于庙之前焉。后屡

考证

加重修,今规制如旧。大成殿在明德堂前,宋绍兴六年重修,江宾王有《记》。淳祐六年增造两廊,以妥从祀。元至大二年重修,明正德间重修,嘉靖间再修。启圣祠在明德堂左,嘉靖十年增建。名宦祠在儒学左,正德九年建,祀名宦共四十二人。乡贤祠在儒学右,正德九年建,祀历朝名贤。

社学 ,明洪武中置,万历中修,后废。今除。诸生所居及居民佃者入租于官,馀尽为豪猾所侵,不能尽考。生员居者二,一在城南技艺二厢,一在城南针巷。民佃者四,一在新廊地方,一在正西旧厢常平仓左,一在仪凤门,一在清江门。学田、学租 在本县凤西三图。学田地、山塘六十亩一分,惠化一图。学田地、山塘共二百七十一亩六釐。以上除地丁漕米等项银两外,每年共实征税银六十一两七钱九分九釐七毫,解学道项下。

外县

句容县儒学 在县治南。唐开元十一年始建于县衙之东。宋开宝中重建。皇祐二年,太常博士、知县事方俊再建。元泰定二年,令程恭延聘名士,训诲生徒,远近向慕。邑民献地,增广学宫,设唐忠臣刘邺、孝子张常洧二祠于讲堂之西。至顺四年,达鲁花赤那怀重修明德堂后。至元戊寅,令李允中、教谕刘德秀刻《累朝奉诰纶音于石。明洪武己未,令韩思孝修殿庑,置斋室。壬戌,令韩宗器重修明德堂。永乐间,令徐大安增修。丁酉令周庸节、教谕赵学拙重建戟门,国子祭酒胡俨为之记。正统八年,令韩鼎建会馔堂,改文昌楼于学之东南。十三年,复立进士题名碑于讲堂之内。景泰间,令浦洪、丞刘义相继修理“东庑” 斋号共十三间,俱被焚,随修。景泰四年,府丞陈宜增置学西民地,建立教官廨宇。成化十四年,令徐广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规模宏大,视昔有加。嘉靖十六年,令周仕修。嘉靖三十二年,应天府通判汪宗之署县事,移名宦乡贤祠于戟门左右。四十五年,署县事应天府推官张梦斗见学宫倾圮,且前旷后偪,思重营建,积楮赎四百金,令胡师继之。遂移庙并两庑,戟门、棂星门、道义门各前数十步。庙后建明伦堂,高五丈五尺,广七尺,深四丈五尺。左建“博文” 斋三间,号房十间;右建“约礼” 斋三间,号房如左。库房四间,神厨二间,土地祠一间。明伦堂后建尊经阁三间,阁前建“敬一” 亭,亭左右建启圣、名宦、乡贤三祠,改菁莪坊曰“兴贤” ,“棫朴” 坊曰“育才。” 隆庆三年,令周美于棂星门外横置石栏,于巽方建文星楼,后移稍西北,改名文昌阁,上奉文昌神像。万历元年,令张道充复于学前开左右掖门,濬渠引水,曲注泮池。万历三年,令丁宾绘饰明伦堂、井泮宫、启圣祠二间,两旁库四间,屡圮屡修。万历四十年,提学熊廷弼议加“文星楼” 第三层,一时联“元魁” ,获有应验。后倾废。

皇清顺治十年,督学蓝润捐修。

江左书院 在县治东一里许。过成山建。太师孔文忠有记。

华阳书院 在都察院东。

社学 凡五处:一曰“笃信” ,在县北街。一曰“居仁” ,在县东街。一曰“执礼” ,在县南街。一曰“由义” ,在县西街。一曰“沉智” ,在县西街。明洪武、永乐间,句容县一十六乡俱立社学,此五学为首。隆庆四年,令张道充改修南轩书院为“养蒙社学” ,今俱废。学田 一百三十三亩,店十间,提学御史闻人佺、知县周仕置。共租银七十七两四钱五分七釐七毫。

溧阳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隅。“创于宋皇祐四年。崇宁中,李亘增广斋舍,续建堂阁。建炎末,毁兵撤屋为营,惟馀大成殿。绍兴、庆元间,知县施佑、周倧、李抃、赵赞夫辈修葺之。嘉定中,王棠、李泰原、陆子遹相继,而斋庑庖湢罔不皆备。讫元升为州学,重设小学,创置尊经阁。” 遭张士诚之乱,悉沦兵燹。明初,知州林公庆仍创建焉。天顺七年,民居火延焚毁,独明伦堂存。知县员贤、陈福继修之。熊达始置乡贤祠,符观始置名宦祠,沈瓒、杨荣修号舍、《坊表》,府丞冀绮修戟门、两斋。弘治中,廓城址以濬泮池。嘉靖间改水关而开跃龙。百废俱兴,所在如制。学门在棂星门之左,讲堂在儒学右,为诸生讲习之所。挹秀堂在儒学前,旧下水关上。宋崇宁中知县李亘建,今废址存。知县李恂重修折桂阁亦在学前。宋大观三年建。俱建炎末兵毁。德化堂在明伦堂后。宋绍兴二十年知县周倧建,即今魁星堂之基也。

待聘轩在德化堂后。宋庆元三年知县赵赞夫建,今废。“兴能” 、“观光” 、“尚志” 、“丽泽” 四斋俱宋嘉定初知县王棠建,俱不存。道存堂元延祐初建,无考。君子堂在明伦堂后,今废。“采藻” 、“皆春” 二亭俱元至正五年知州蒲里翰建,今废。敬一亭在启圣祠之右。明嘉靖间诏建。泮池在棂星门外。环以石栏,跨以石梁,目曰“通文。” 万历四十三年,知县赵应元加濬一丈有奇。跃龙关在学宫之左。嘉靖初,知县汤虺以庙学为城𬮱所蔽,议辟一门曰“迎秀” ,以通江山之气,材石俱备,而事未果行。迨万历末,知县赵应元、教谕林楚移下关于巽方,名曰“跃龙” ,引注乾方五堰之水,迳庙学门,过城隍庙而出,会于城壕。由巽而坤,旋绕回顾,灵雨亭、文昌阁,矗峙映带,隔岸道院,钟磬相答,洵亦清胜之区矣。岁久淤塞,今复开濬。起凤、“腾蛟” 二坊,在学宫左右。大成殿。明永乐时,知县李成、张真相继修。天顺间,毁而复建。嘉靖九年,诏改为

先师殿、易像、设主、两庑主亦如之。戟门牲房厨库

礼器俱备。庙前棂星石阑,建于宋之王棠李泰原。旁有古柏二株。启圣祠在庙左,名宦、乡贤二祠在戟门左右。教谕宅在魁星堂之后。训导宅二在丽泽、养正二斋之后。射圃亭在社学之右。金渊书院 不知建自何年。按金渊馆在县治后数百步,临溪,宋置,今废。疑即此。

嘉义书院 在救荒渰,太仆史际建,以待四方之学者。有楼曰“五同” ,取《五经》“大同” 之义。或曰:渰势如同字,其字画潆洄处皆水也,如巴江、吉水,亦理或有之。

社学 在县东南隅。明成化间,知县靳璋建,大学士商辂作《记》。

义塾 在县南三十五里。耆民钱泽建于义庄中,以教族子弟也。束修供膳,俱取给于庄租学田 。明嘉靖十七年,知县吕光洵始置学田五百亩,岁收租米二百馀石,以赡贫生。因田多山乡,租或不完,二十三年,请之督学使者,以前田易价五百两,别买良田。二十九年,准以前银买彭若年夏林常稔田一百四十亩,岁收租米一百二十八石九斗二升。三十二年,知县郑一龙以凤凰桥公田一十四亩送学赡士。三十九年,巡按御史董鲲以赃罚银三百二十五两买周旻杨店田一百亩,岁收租米九十一石。四十年,邑人太仆少卿史际以县南仓前并管笪田二百亩送学,岁入租米一百六十一石。万历元年,邑人理问杨孟元以湖头田一百二十九亩三分三丝送学,岁入租米七十六石。以上共田五百八十三亩三分三丝,共岁入租米四百石有奇。

溧水县儒学 在大西门内。唐武德间建。宋熙宁二年,知县关起迁于崇儒坊内。宝祐中,改命教堂曰明伦堂。元升为州学。明复为县学。知县邓鉴、高谦甫相继修之。成化间重修。嘉靖十七年,知县陈光华徙于京兆馆东,谢廷莅成之。三十九年,知县曾震复即朝元观基为今学,周之屏成之。万历二十八年,知县徐必达重修,尚书徐元太有《记》。

文庙旧在县治东三十步,宋熙宁中,徙于学内,绍

兴八年,知县事李朝正修。明初,更建。正德间,知县何东莱重修。万历五年建屏墙于泮水。启圣祠初在庙左,前为敬一亭。乡贤祠在庙右。射圃旧在学东,今废。

书院 明万历二十七年,前令徐必达以修学羡金,构书院于学宫之右隙地,堂曰“浩然” ,堂左一楹为庖堂南有轩曰“试春” ,轩后凿地为池,池上有轩,曰“凤池别馆” ,轩前之东有亭曰“玉莲亭” ,亭前有台,曰“钓鳌台。” 今皆废,惟址存。

中山书院 在北门外。祀明兵部尚书齐泰、知县谢廷莅有义田。

社学 凡十一处,在崇儒坊唐桥巷、南门内、北门外邰村东巷、邰仓西邰村仓后、柘塘市、蒲塘街、洪蓝埠、孔镇各一,今俱废。

“学田 一百八十亩二分。” 明嘉靖间,几废田修学,巡按董鲲给其费,而田复存地二十三亩三分。隆庆间,知县贺一桂增置田十六亩。万历间,知县傅应祯增置田十亩,吴仕铨增置田三十八亩,徐必达增置田二十七亩。以上各田租入,皆以给士之砥行而贫者,一应差徭,尽从蠲免。江浦县儒学 在城东门。明洪武十年,创于浦子口城内。二十五年迁县旷口山之阳,遂迁学焉,即今处。宣德初修,陈琏有“记。” 景泰中,知县劳钺重建明伦堂。崇祯庚午,知县黏洪录重修。崇

祯末年,知县李樾复加修葺。

皇清顺治辛卯年,知县刘天泽重建“育才”、“彰德”二坊。

启圣祠在殿后。名宦祠,在棂星门右。乡贤祠,在学西隅。射圃,在学右。

新江书院 在县南门外,祀定山先生庄㫤。明南京礼部尚书湛若水建并《记》。

白马书院 在白马寺左,即“慕贤祠。” 祀宋儒陆象山、明儒陈白沙、王阳明,即明知县李维樾讲书处。

东山书院 在县治南二里。康熙十二年建。江干书院 在浦子口,有知县余枢碑记。“学田 十顷有奇。明知县王之纲以绝户馀田入学,租三百六十石。又巡按宋焘赎银五十两,置田塘二十四亩,租谷三十石。又督学徐鉴官银一百两,置田塘二十二亩,租谷三十三石,银五十八两六钱九分一厘。”

六合县儒学 在县治西。唐咸通中在滁河南。光化中徙东门街北,再徙县治东。宋治平中,复徙城东临河,寻徙县西高冈上。建炎兵燹,绍兴十四年,暂寄县东古官舍,遂因《经藏》废院为学。二十九年,复迁高冈故址。绍熙四年,知县郑缜拓之。嘉定七年,刘昌诗重建。明洪武五年,知县陆梅创立。正统间,史思古、黄渊相继修之。成化五年唐绍修。正德九年万廷珵修。嘉靖三十年董邦政修。隆庆五年重建,改向西南。

皇清康熙六年,知县顾高嘉改制创修。

文庙在明伦堂前。启圣祠在庙左。“名宦” 、“乡贤” 二祠。

在“启圣祠” 左右。射圃在学西,今废。

社学 旧止一所,在县治东。明成化间,知县唐诏创立,有监察御史《木纳碑记》。正德间,知县林干因其敝坏,捐其地为民业,别于四门各建一学,各设教读一人,皆有门楼堂舍可居。近北社学倾圮,明嘉靖三十年,知县董邦政修建。学租 嘉靖御史郑光琬入房租银二十三两四钱有奇。知县茅宰邵漳、教谕陈洪表置田二十四亩,又置田地七十六亩,又置《丈量》多馀田地七十九亩。每年额租以供本学给贫生之用。租银四十四两八钱五分四釐。

高淳县儒学 在县治东通贤门外。明弘治十二年,应天府丞冀绮创建。万历十七年,上元县知县刘元泰重修庙门廨舍新之。二十六年,丁《日近》再为修葺。三十三年,知县项维聪增建“敬一亭于尊经阁后明伦堂。正德丙子年毁,知县施懋奉、御史徐翼、周鹓捐锾重建,久而复颓。至嘉靖三年,知县刘启东撤而葺之” ,并增胜焉。万历十三年,堂又圮,知县董良遂,邑人韩邦本、邢世文、杨廷礼捐资重建,规制如旧。

皇清康熙十二年灾,知县刘泽嗣重建功未竣,东西

两庑各七间,仍颓。康熙二十年,知县李斯佺捐赀修葺。前为庙门三间,右为神库三间,门之外前左为名宦祠三间,前右为乡贤祠三间,俱嘉靖三年知县刘启东建。又前为棂星门三间,建坊于左右,跨以石桥。左坊曰“腾蛟” ,桥曰“育英” ;右坊曰起凤桥曰“集贤。” 前为屏墙,今废。前为泮池,旧在棂星门内,知县刘启东徙建,上有石桥,今复改此。池之南设大屏墙为蔽,阔二十四丈,知县项维聪捐赀建,明季废。庙之东北为启圣祠三间,嘉靖十年增建。庙后为明伦堂五间,后为尊经阁三间。邑绅徐一范捐赀倡建,郑宗泰捐银三百两。敬一亭一间,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项维聪捐赀建。东西二斋各五间,东曰“仰高” ,西曰“还淳。” 斋之后为号房各十五间。堂之东南为道义门,又南为学门三间,门左为射圃、观德亭三间,今废。教谕廨在庙东,旧在还淳斋西。明崇祯间,知县庄铎移建于此。训导廨,一在还淳斋西,一今废。

书院 在县治西北察院左。明嘉靖四年,知县刘启东建。正堂三间,扁曰“崇文。” 门房一间,今即遗爱祠。

社学 :宾阳门外“五显祠” 左。门房三间,正堂三间。

义塾 :康熙二十一年,知县李斯佺创设。学田 共二百七十九亩五分七釐五毫四丝。一在崇教乡,一亩五分七釐六毫;一在立信乡,二十六亩一分五釐八毫;一在游山乡,二百五十一亩八分四釐。

学基地 二十八亩八分一厘七毫二丝。内学垣东西各地一带,居民赁住纳租。学后山一座,长松近百株。

“学山 ” 四亩,在崇教乡。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