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80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百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一卷目录

 宁国府部汇考七

  宁国府祠庙考二

职方典第八百一卷

宁国府部汇考七

[编辑]

宁国府祠庙考二   通志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宣城县附郭。

景德寺 ,在陵阳三峰上,僧纲司在焉。寺始晋时名“永安” ,唐初名“大云” ,开元中改额“开元。” 殿宇宏丽,有水阁东向。刺史裴公休延黄蘗禅师开堂演法,宋景德中更今名。殿后有铁佛一座,北面右有浮屠多宝塔。明洪武辛未,立为丛林。正统丁巳,知府袁旭令都纲寿源肇琇重修建复开元之旧。乙丑,颁《大藏经》贮后殿,今尽圮,惟铁佛存。嘉靖乙丑,知府罗汝芳劝募重修浮屠塔。万历乙酉,郡守廖恒吉又以馀地造“大雄宝殿” ,为祝釐习仪之所。里人司寇徐元太复建观音堂、藏经阁,颇极壮丽。

永庆禅寺 在城东北里许。郡邑每岁迎春于此,旧名保寿。唐末,刺史台濛舍宅建。宋太平兴国赐额今名。有松风亭、古柏。梅圣俞诗:“庭下已无柏,涧边唯有松。” 今绝无松,而但有古柏二株。大者围寻馀,轮囷突兀,真数百年物。世传此柏为濛所植,亦未必然。寺前有永丰桥,明正统中,僧普照建。

乾明教寺 在城东北二里,旧名“福田。” 唐大历中建。宋绍兴改“报恩光孝” ,后复旧额。元末毁,明洪武间重建。有碧藓亭。

兴国教寺 ,在城北门外里许,旧名延庆,唐咸通乙酉建,有木浮图,因号木塔寺。宋太平兴国庚辰重建,继毁于兵,存小石刻云:“兴于壬,废于壬,三五甲子相追寻。” 元大德间,廉访使卢公挚有《重修碑记》。明洪武辛酉重建。至辛未立为丛林。

广教讲寺 ,在城北五里馀敬亭山南。唐大中己巳刺史裴休建。佛殿前有千佛阁、慈氏宝阁,相传其材皆萝松,黄蘗禅师募之。安南寺后有二金鸡相斗,入井出水,因名“金鸡井” ,材从井出,刹宇千间,著师《神异》。阁完,馀萝松八株,师植殿前,荣长,别有柏二株,住持僧有禅行异者,即开花数色。元初设御讲僧曰讲主,座下数百人。法堂曰“雨华。” 方丈曰“宝华” ,室曰笑华、曰圜照轩、曰松月、曰雪屋亭、曰“怀李。” 山门外有桥亭,曰“碧莲” 、梵花亭,左右有池曰“连珠” ,多长松灌木,有“律海迟贤” 、“江东福地” 诸亭。宋太宗赐御书一百二十卷,僧唯真建阁贮藏,里人郝允李建观音殿,元末尽毁。明洪武初,僧创庵故址,辛未立为丛林。古寺虽墟。两浮屠犹双峙于山门之前。土人亦名曰“双塔寺。”

柏山教寺 在南门外西二里。旧名“广福。” 宋都官梅圣俞母葬于此寺。僧德澄以梅有恩,愿守之,乃种柏于山,因以改名。圣俞建祠寺右,曰“会庆堂” ,卒亦葬于此山。明洪武戊午重建。辛未立为丛林。隆庆壬申又重建。

惠照教寺 在城东十里土山,隋胶禅师道场,宋治平甲辰建。旧名会胜院,有沃洲亭。梅尚书询尝读书此院。又李含章亦尝隐此。每风月良夕,辄吹铁笛,吟啸自如。元张浚明有诗:“春风跨马银鞍稳,夜月骑牛铁笛闲。” 自注云﹕:“梅尚书游此,乘银鞍马。” 明洪武间重建,宣德、景泰修,嘉靖甲寅重修。

安国禅寺 在城北十里。宋绍兴中建,明洪武中重建。

白云禅寺 在城东五十里麻姑山南。宋绍兴间建,明洪武中重建。

治平教寺 在城东三十里。宋治平中建,明正统间重建。

上罗汉教寺 在城东三十里。唐贞观年建,明洪武壬戌重修。

下罗汉教寺 在城东三十五里,宋乾道中建,明洪武乙丑重建。

七里教寺 在城东三十五里。唐末建,明正统间重建。

法海教寺 在城东五十里,宋绍兴辛未年建。海云教寺 ,在城东六十里。明时建即法海寺。

分来

资圣教寺 ,在城东四十里。寺经久废,刱建年代莫可考。明洪武辛未重建,立为丛林。

净相教寺 在城东六十里,灵马山之麓,旧名“宝山院” ,唐末建,明洪武初重建。

善果教寺 。在城东四十里。隋开皇中为尼寺。唐上元中敕改元。延祐间建。明洪武辛未立为丛林。

永寿教寺 在城东三十里,旧名“景星” ,宋治平中建。

西禅教寺 在城东六十里。宋绍兴间建。明洪武甲戌重建。宣德、正统、景泰、嘉靖间相继修。大梵教寺 在城东三十里。明洪武初建。正统乙丑年重修。

宁信教寺 在城南三十里。元中统间建,明洪武、成化中重修。

高山教寺 在城南四十里。宋治平中建,明宣德中重建。

净居教寺 在城南四十里。宋开宝中建,旧名“兴福。” 明嘉靖中重建。

岩台教寺 在城南六十里,宋嘉熙中,华田民人李沈七建。

城山教寺 ,在城南七十里。旧名嘉福院。宋开宝中,僧可勋作庵曰“卧云。” 崇宁甲申,改今额。明洪武中立为丛林。

柏枧教寺 在城南七十里柏枧山,旧名殿,宋嘉熙丁酉建。嘉靖中,参政梅守德同其合族重建,殿宇佛像一新。

甘露教寺 在城南七十里,旧名“旃檀。” 宋治平中建。明洪武、永乐、正统相继修。

三天教寺 在城东七十里稽亭山。旧名“妙显” ,隋扶风禅师智琰栖处。开皇乙巳,诏刺史杨荣建,敕近寺民五十户充洒扫,郑辨志为碑铭。宋治平中,赐额“寿昌” ,绍兴末,改今额。明洪武中重建。嘉靖间修。寺左有三天洞。

广法教寺 在城南八十里。后晋天福元年建。明洪武间重修,景泰、成化及嘉靖庚戌重修。

皇清康熙三年、善士胡应举重修《常赈饥说》“乡约”、于

寺中

松岩教寺 在城南七十里。宋宁宗庆元中废。明正统中重修。

南大云教寺 在城南九十里。宋建中间建。明宣德、景泰间相继重修。

能仁教寺 在城西四十里。唐时建,旧名“天皇院。” 宋祥符中改“承天” ,政和己亥更今额。咸淳间重建,元大德年修。

法云禅寺 在城西六十里行廊山。梁杯渡禅师建,旧名“兴云” ,宋治平中改今额。山有杯渡,岩有梁武帝及师像。元末寺毁,明正德戊辰重建。资福教寺 在城西六十里,旧名“善定” ,宋治平中建,明洪武、正统及嘉靖间重修。

真如教寺 在城西七十里,旧名“保仁” ,为尼寺。梁太清中建。唐上元中改今额。宋治平中重建。慈济教寺 在城西七十里。梁天监中建。宋绍兴中重修。明嘉靖乙未、隆庆壬申重修。

宝积教寺 在城北六十里。唐贞观中,僧悟真建。明洪武辛未,立为丛林。宣德、景泰间,屡建。嘉靖末毁。隆庆壬申,僧智铨重修。

东宝觉教寺 在城北六十里。隋仁寿中建,宋祥符中赐额。

西宝觉教寺 在城北六十里,宋时建,明洪武中重建。正统、嘉靖间重修。

空相禅寺 在城北八十里水阳镇。旧名白龙院,唐开成元年建。相传唐咸通乙酉,白龙见于幡竿,故名。宋元祐改今额。明洪武辛未,立为丛林。正统己未,副纲寿源重建。旧东向,明郡守罗汝芳改寺西向,更名“南禅禅寺。”

东大觉教寺 :在城北九十里,旧名“崇善” ,南唐保大中建。宋绍兴辛亥,魏敏肃公请为“功德院” ,改今额。

西大觉教寺 在城北八十里,宋绍兴中建。中亦有魏敏肃公神主,明洪武乙丑修。正统间重修,建毘卢阁。

净国教寺 在城北九十里。晋永平中建,宋太平兴国废,明洪武癸亥重建。景泰中修。

北大云教寺 在城北九十里,旧名“庆云” ,宋治平中建,明嘉靖中重修。

法轮教寺 在城北六十里砂石湾。明正统中,寺僧重修。

胜果教寺 在城北一百里黄池镇。唐咸通中建。明洪武癸丑重建,辛未立为丛林。

考证

妙因教寺 在城北一百里。宋嘉泰中建,明洪武、正统间重建。

延寿教寺 ,在城北一百里。宋嘉泰中建。明洪武甲子重建,后废。万历甲戌里人雷铸等重修。法华教寺 ,在城北九十里。宋嘉泰中建。明正统戊辰重建。

寿昌教寺 在城北一百里。宋治平中建。明洪武乙卯重建。立为丛林。

云山教寺 在城东北一百里湖北山,唐时建。明嘉靖中,都纲圆钊重建。

护国教寺 在西北三十里。明正统初建。嘉靖乙酉,副纲正惠重修。

天宁禅寺 ,在城西北一里。刱建未详,明洪武中废。天启元年,知府关骥、邑人汤宾尹捐募建造时掘得小狮子二枚,小石碑一面,上有“古天宁寺” 四字,知为胜地,因复其名。

皇清初。禅师恒证开法于此。寺后为黄金山。左有桃。

园桥后因寺中饭僧,又名“长生会。”

硖石教寺 在城北一十五里。顺治三年建。按:古硖石寺久废。宋林逋有《游硖石》诗:“灯惊独鸟回晴坞,钟送遥帆落晚汀。” 邑人梅超中、高咏尝游此,有和林逋诗。“寻求古迹,因复其额。” 今按:寺在硖石桥侧,去镇半里。故老相传为古硖石,即此。今土人呼为大乘庵。

太平教寺 在城东南七十里,宋绍兴中建。对亭庵 在景德寺内佛殿西。

翠云庵 在城北十里敬亭山。唐大中二年,裴休建广教寺,因卜静室于此。元末毁。明宣德中,里人建庵故址,名曰“翠云。” 嘉靖中,圮邑御史陈希美改建凭虚阁曰“凌云。” 崇祯戊辰火,知县谢元朓复建阁曰“云齐。” 壬申,知县陈泰来又于最高处建额“珠楼。” 四方文士游历题咏者甚多,不可悉记。

一峰庵 在城北十里,即敬亭山之一峰。唐大中时,为广教茶亭,后毁。明正德丙寅,寺僧宗海重建。嘉靖中,知府罗汝芳留题刻碑。

永庆庵 在城东二里许。明崇祯中,僧融观募众捐建。

宛津庵 在小东门外演武场侧。明崇祯壬申,僧明堂募建。

松隐庵 在城东六十里,宋咸淳庚午建,明洪武癸亥重建。

万松庵 在城东六十里。宋咸淳中,里人陈德纯建。明洪武、宣德、嘉靖间修。

清隐庵 在城东六十里,元至正中建,明正统、景泰中重修。

觉照庵 在城东六十里,元至正中建,明洪武乙丑重修。

海云庵 在城东七十里,元至正中建,明嘉靖间重修。

东溪庵 在城东五里东溪桥侧。明万历初,郡守王嘉宾建东溪桥,郡人立祠祀之。金陵僧性恒建庵于祠内,故名,即“杯渡庵。”

般若庵 在府治左冈上。明崇祯中,僧性莲修。明镜庵 在城东北一里。明万历中建。

《金露庵 》在小东门。

西乐庵 在城西里许。明万历中,孝廉吴伯敬为僧性果建。栖霞讲师法通曾讲《楞严》其中。知县尹三聘复凿井于庵前,以济行者。

金粟庵 离城里许。明崇祯初,里人詹应鹏建。心佛庵 在城南柏山寺半里许。明天启癸亥建。

皇清顺治丙戌,僧超晟修。康熙初,徒性权建塔庵左。

南华庵 ,在薰化门外南坛侧,明万历年圮。崇祯辛巳,郡守钱敬忠复建,僧慧天住持。

法露庵 在城北五里桥,顺治庚寅年建“秀水庵 ” ,明万历元年万鹏建。

青溪庵 在响山潭上七里。青溪旧有观音桥,故亦名观音桥。《庵碑记》现存。康熙五年,庵僧元德募府镇厅县及乡士大夫捐赀买河,上自夏家渡,下至馆驿前止,禁绝渔钓,永为放生河。庵僧守之,岁输河税。

半山庵 在七里冈下。康熙间,郡守龚鲲捐俸为“半山和尚。” 在柯建。在柯以画名。

草庵 在城南张家桥。明万历中,僧本建。募造,大学士申时行题额。

闲云庵 在城南双羊山麓。明万历间,僧思修游京师,与修佛事,赐紫归建。汤宾尹请《藏经》,全部贮焉。

护衲庵 在城南半里许,近柏山寺。

《应住庵 》在城南仁村,明庠生梅景尧建。

芥子庵 在城西十里,明万历中,邑人徐笃庆建。

平林庵 在城东三十里,司成汤宾尹建。高岭庵 在城西三十里。旧名“峰楼。”

西峰大圣庵 在城南四十里。明洪武乙卯建。正德、嘉靖重修。

天如庵 在城东麻姑山北掉石岭下。明万历时,文学蔡凤翔建。

莲池庵 在城东三十里鸡足山。明万历壬子,司成汤宾尹、僧恒然募建。太史焦竑书“震旦福” 额于佛堂。

《碧霞庵 》在城南杨柳铺,僧省如募建。

广福庵 在梅溪。初为沈氏别业。顺治初拓,参将捐赀买置墓庵,名曰“广福” ,僧行慧住持。通津庵 在城西五十里通津桥侧。明万历中,邑人司成汤宾尹建。

仙岩庵 在城南稽亭山仙人岩侧有石棋、石几。岩左有“大红山茶一株,根从石罅中出,仅一指许,而干大径尺。下有石池,清可鉴物。每春初花放,辄千百朵旋覆池上,数里外望之如悬火珠,真仙境也。有灵泉溉田,庵僧赖之。” 后田废,里人梅枝凤复业于僧。

慈氏庵 在城南六十里,明正统间重修。石佛庵 在城东六十里,宋嘉泰中建,明洪武己巳重建,寻毁。崇祯癸未沈瀚重修,颇极幽胜。京堂庵 在城南六十里梅垄岭上。崇冈千仞,其上宽衍如堂,故名。其北有龙潭,每云兴辄雨。宋元有古庵旧址,明万历中重建。

茅亭庵 在城南六十里,明洪武初建,正统间重修。

高峰庵 在华阳山南最高峰,依岩构屋,覆铁瓦以御风。峰下又有塔泉庵,有异僧坐化其中。崇福庵 在城南七十里,宋绍兴初建,明洪武中重建,隆庆辛未重修。

因悟庵 在城北三十里。明崇祯戊辰,邑人梅殷祚建。施香灯田三十亩。郡守黄梦松止宿庵中,题曰“西来精舍。”

清音庵 在城北二里许。梅清、沈泌、锺铭文同里中诸子,每岁四月有香灯会,赋诗于此。普渡庵 在城南五里黄龙之麓。僧雪印建。漱石庵 在城南四十里团山之麓。庵踞石上,下有约丝潭,为青龙潜游之处,土人祈雨辄应。庵为邑人梅振祚建。

鹤驭庵 在城东南四十里,柏枧山之下,长岭冈十里有鹤驭山,故名。庵为朱、梅二姓香火。“葛斋公庵 ” ,在黄池陶家沟口。明末葛公募薪化身于此,土人建塔庵首。

龙泉庵 在华阳山。峭壁环绕,峰峦罗列,碧泉深窅,色如龙喷。庠生施其仁妻俞氏建。

元妙观 在城内西南鳌峰上。唐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改名“天庆宫。” 旧在城东南。绍兴中火,徙建今所。宝庆间重建。元大德中,更定今名。明洪武辛未,立为丛林道纪司在焉。至永乐辛丑,都纪徐善渊重建。

冲妙观 在城东三十里,麻姑山之西。相传麻姑修炼之所。唐为洞仙观,初女冠居之,有断碑,会昌中立。宋政和戊戌赐额。明洪武中,道士麻用中重建。东南有天游亭,元泰定建。

灵应观 在城北一十里敬亭山敏应庙西。宋赐额。明宣德中,都纪徐善渊、道录司石至灵、颜福渊重建。

真庆观 在城北八十里水阳东镇。元大德壬寅建,明洪武庚午重建。宣德中,《都纪》徐善渊重建。

真符观 在城北四十里符里镇。世传许旌阳游山南,于窑旁置铁符断,自窑以东可陶,后陶大率出铁符之东。里人奉旌阳香火唯谨。明洪武庚午,道士史南山重建。

洞仙观 在城东四十里,古有玉泉殿。宋庆元初,遣官祷雨,有兔盘旋阶坳,已而霑足。里人建观,嘉定间请额。

麻姑殿 在城东三十里麻姑山巅,宋政和戊戌建。明永乐间,道士毕用贤重修。

祠山殿 在城东南三十里。宋进士赵孟爚建,旁有爚墓。

大善寺 在昆山乡,唐天祐中建,宋治平中赐额“建中靖国重建” ,郭祥正记。

石盎寺 敬亭山之旁,僧孚传灯阁,藏佛书。沈括记,杜牧有诗,梅尧臣有《寻古石盎寺》诗。今敬亭山后亦有石盎寺,恐非其旧。

大圣寺 在城东十里。贡奎同蒋教授游,有诗。

书堂寺 邑人何儒行有《从硖石归访书堂寺》诗云:“为寻丞相迹,因到野僧家。” 刱建未详。灵源寺 ,李白有《赠灵源上人仲濬》诗。刱建所在无考。

禅定寺 ,唐严绶有《禅定院通神师碑铭》。绶,贞元初为节度幕。

太平寺 未详所在

感化寺 在城北一百里。宋乾道中建,明洪武、景泰中重修。

新兴寺 ,在敬亭南麓。会昌二年毁,大中二年,刺史裴休建。

宁国县

教忠教寺 在县西北。旧在广福山。宋宝祐间,拨赐参知政事饶虎臣充功德院,因赐额。后毁于兵。明洪武甲寅,僧文理建,辛未立为丛林。景泰壬申,僧智海重建。今为僧会司署事。

崇因教寺 在县西南四十里。梁开平初建,宋治平初赐额。

延庆教寺 在县北三十里通灵峰之麓,又名“麻屯寺。” 宋治平初,赐额,后废。明洪武七年,僧正宗复建。

普荫教寺 在县北,为县后镇。明万历乙未,知县高梦旗创建。今后殿被毁。

兴教教寺 在县东二十里。旧额“宁化院。” 宋治平中赐额,名“蒋峰山” ,系四都山高八百馀丈,上有马迹神图,下有《龙潭胜迹》。

惠云教寺 在县南六十里。唐太和中邑人张司徒征建。一名“山东寺。” 定光佛初为此寺苾刍。宣梵教寺 ,在县南九十里。旧额“谷林。” 宋天圣中,僧应之始建前额。元祐中赐今额。系九都寺居山顶。

信相教寺 在县南八十里。南唐保大中建,宋祥符中赐额。

建兴教寺 在县南五十里。宋乾道中,僧昙溥建。

广济教寺 在县南四十里。唐天祐中为平山院。昇元中复建于圣龙山下。

宝云教寺 在县南四十里。宋治平中赐额,僧正中等重建。

静居教寺 在县南四十里。唐光化中建崇信院,宋治平中赐额。

真觉教寺 在县西二十里。唐会昌中建,宋政和改为禅寺。明景泰癸酉,僧会《智海》同智澄重建。佛殿三间,僧舍三间。

龙福教寺 在县西五十里。宋绍兴中,僧惠空建。今住持德智新其殿宇,豁然可观。

崇果教寺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唐贞观中建。有石镜,可以鉴形。寺前有古榧一株。又有罗汉竹一十八竿,每一笋生,则一竿枯竹下有龙潭涌泉。明正统丁巳,僧德贵、文恭重建。佛殿、毘卢阁、石桥。景泰庚午建。法堂楼各五间。弘治间建,山门五间。

吉祥教寺 在县西九十里。宋治平中建,名“永安山。” 前有罗汉潭,后有卧佛悟经,乃石生成形像。

香盖教寺 在县西八十里。唐韩翃《留题寺壁》云:“为怜萧寺上经台。” 宋熙宁元年赐额。

弥勒教寺 在县西四十里。宋治平中赐额。明弘治间僧行贵重建。有井居山顶,号曰“天井。” 崇福教寺 在县西六十里。唐天祐中建,赐额一名“沿山寺。” 明正统丁巳重建。佛殿三间,僧舍三间。

灵岩教寺 在县西三十里。唐贞元中建。宋治平中赐额。“在文脊山麓东” ,后倾颓。明正统癸亥僧惠鉴建。佛殿三间,山门五间。隆庆戊辰复建。正殿、天王殿各三间。山门出自天成,内有六洞,又有石床、石棋、石钟等形,皆仙人留迹。顶有桃、柳桑三种花枝,亦灵异物也。

圆静教寺 在县西八十里,一名“五龙山” ,宋咸淳间建,明正德十年重建。中有佛殿五间,旁有庑十四间。前有龙潭,深数丈,石突水面,其形如龟。

行香教寺 在县东八十里。宋端平间,赐额“国清。教寺 ” 在县东百步社学后。宋绍兴中建。元末毁于兵。明洪武间,僧文悟复建,后废址存。嘉靖丁亥,建射圃亭于社学之后。

龙安教寺 在县北一十五里。宋治平中,赐额“僧福智” 建,后废。明洪武壬戌,僧法荣建,后毁于火。正统间,僧道善复建楼于殿台之右。

永宁教寺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唐时建,宋末废。明景泰甲戌,僧道志募邑人胡思浩重建。

悟本禅寺 在县南六十里。宋治平元年赐额,今废。

洞门教寺 在县东

宝胜教寺 在县西八十里三十都。宋开宝间赐额,明洪武间重修。

清隐教寺 明洪武初建,在十二都。

妙英教寺 明万历间,俞邦贤建,子俞允成重修。

观音殿 有四,一在县西南四十里,唐时建,明正统丙寅重建。一在东岸,系《一图》募建。一在环溪水口。一在县东一里,旧名圆通庵,后改为“八蜡庙。”

永福殿 在仁宾里社横街,祀永福侯与五显灵官。邑人江宾、施汉、盛凤、冯儒、杨桂、杨宏庆募建。

元极殿 在东城门外水口,明嘉靖间建。殿宇三间,石桥、石坊各一座。

三官殿 有二:一在观音殿右,明万历乙丑建;一在环溪水口。

西坑殿 在县西一十五里杨维山。世传祠山真君孙成烈王子封永福侯必古,忠烈义勇之庙食也。山深林密,而祈祷者如市。知县林文聪题其扁曰《威灵感应》。比岁益显著。县簿张溥督运赴京,舟次某处,几覆,赖神捉渔舟以救。且曰:“某治下西坑殿之神也。” 言讫,忽不见。

祠山殿 有二:一在三十一都蟠龙,系古刹复新;一在村外水口,系里外殿基土主,明崇祯十七年建。

五显殿 ,有三:一在村外水口,一在东岸楼下,一在高桥头。

“土主殿 ” ,在环溪村发脉处,系章氏建。

太子殿 有三:一在三十都,一在二十四都,一在河沥溪桥东。

奉圣禅院 在县西三里。旧名白云山。唐大中间,相国裴休尝请黄蘗禅师于此。乾宁中,赐额为“永清。” 宋治平中,改奉圣。熙宁中,改为禅院。宣和中,为盗所焚。僧道初重建,后废。明宣德中,复建。佛殿三间,僧舍三间。万历中,重募建。

朝庆道院 在县东九十里。明正德癸酉,道会汪希真募建。

留云楼 在奉圣禅院之右,白云山巅,崇奉关帝。明嘉靖庚申邑士人扁曰“洞观。” 万历十五年复新之,扁曰“白云楼。” 前平原数十里,清流澄澈于下,最为佳胜。崇祯中倾圮,后复建,屹然如初。青华观 在县西二里,属鸡山乡之域。相传自宋绍兴创。明洪武辛未始立道会司。是时栋宇毁于元季兵燹。永乐初道官阮嗣真修屋数楹,魏明道继建山门一座。宣德中,道会柳玉山,造法堂五间,继修“三清殿两廊、玉皇阁。” 弘治壬子,尽遭回禄。甲寅,道会吴玉晨、住持俞洞清,募重建,殿阁如旧。

显真观 在县东八十里。宋绍兴中壬子,里人高州助教阮永兴建,后废。明景泰间复建。崇祯甲戌,太学生仙作霖筑石台,方二十丈,高一丈,重新殿阁,后有三元堂。

金仙庵 在县南四十里。宋治平中赐额,明洪武初重建。

狮子庵 在县北一十五里。宋治平元年赐额,后废。明正统二年,里人汪普建佛殿、观音堂各三间。嘉靖甲子,知府罗近溪改名龙谷寺。钱德洪题山门曰“狮岩宝地。”

七龙庵 在县东三十里。宋治平元年赐额,明正统中重建。

弥勒庵 在县西九十里大方,一名“大方庵。” 宋治平赐额。明嘉靖间重修。后有白石岩,高数仞,古柏森然。

沈禅师庵 在县西六十里。宋治平中建,元末废。明正统间重建。佛殿三间,一名“岩堂庵” ,有泉出山巅。

隐峰庵 在县东三十里。山势高耸,有泉迸出于石崖之间。相传宋有高士隐此,故名。明弘治间,里人胡思溥重建,并捐田膳僧。

仙人庵 在县东二十里。山林深邃,人迹罕至。明洪武十四年建,弘治八年胡淳重建。上有马迹。仙岩一所,水泉常溢。

泗公庵 在治西六十里殿基山原。明天顺二年,黄德良、德忠建。殿宇二间,中奉观音大士,左奉“元帝。”

长寿庵 在三十二都。《一图》殿宇三间。明正德间,洪永潮重修。

云中山准提庵 :在治南二里,吕氏建。

禄青庵 :在治东一百一十里,为直浙孔道,太学生仙作霖建。庵下有桥,建环翠亭,以便行者憩息。

步岸山房 在治东一百二十里十二都。赠副都御史仙时忠建。

高峰庵 在治西七十里三十都,西坑山之上,一名铁瓦庵。山高万仞,前人铸铁瓦之意为陶瓦不耐霜雪,铁可垂久远也。山下至庵有十里之高,晴明天气望见郡县,如在山麓。茶最清芬,夏至后方采。

福慧庵 在治西五十里锁坑口。为青龙屏蔽。山原平衍,林气郁葱,名胜所毓,人文蔚起,亦一福地也。

黄金庵 在治西九十里,自宋以来有旧址。明嘉靖间,里人胡世杰解组归来,命重建焉。至天启辛酉,始迁甘露峰之下。殿右有虾蟆石。《泾县》

大安寺 在治北。肇于东晋,兴废不常。明洪武壬子,僧行清开山。宣德壬戌僧景贶重修。万历丙辰毁于火。崇祯辛未,知县尹民兴重建。崇庆寺 ,在县西五里。南齐永平元年建。明帝时相国淳于棼舍宅为寺,始名“凌岩寺。隋大业二年废,唐上元三年复兴,元宗改为天宫水西寺,天宝中复名凌岩,会昌元年废。大中二” 年,裴相国休牧宣州,即故基刱寺,命黄蘗禅师住持。咸通十二年,复改水西寺。宋太平兴国五年,敕改赐“崇庆寺” ,凡十四院,曰弥陀、大慈、罗汉、大圣、弥勒、西方、地藏、释迦、药师、文殊、华严、童师、七祖、观音。寺有唐宣宗诗及李翰林而下唐、宋诸贤题咏。绍兴中,建小塔,在寺之东麓。

宝胜寺 在县西五里,又名水西寺,即古之五松院也。宋太平兴国中,有僧处元领弟子数十人来游,剪茅结屋,请额重建“五松院。” 太宗赐御篆二轴。元丰五年,敕改为奉国宝胜禅院,起御书阁,奉安三朝御书。大观二年,改造“圣寿崇宁塔” 以镇之。寺南有葛仙炼丹井,前有濯缨泉。东麓有明壁轩。明洪武初,住持僧宗泐重建法堂廊庑。至十五年,初设僧会司,僧官就于本寺开设衙门,师聪师鹫相承。永乐改元,住持从纯授僧会,乃重建殿宇。宣德癸丑,僧宗㫤继葺之。正统辛酉,住持道权又增胜焉。万历间,禅僧了心置造藏经阁,颇复黄蘗。道场,徒孙恒证改造山门,重倡宗风。

水西首寺 在县西五里。亦淳于氏宅基也,兴废与凌岩寺同。唐乾宁二年,赐额为“白云院” ,乃干应伏虎禅师道场。后有永平年间所刱古基及干应塔,见存。明正统间,改为西方院。至明末,始改“水西首寺。” 枕山峦之秀丽,面溪水之萦纡,为一方之胜概焉。寺后白云泉在半山间,有涧谷出焉。跨涧为桥,有亭冠其首。又有东峰亭,即淳于氏送客亭。前瞰赏溪,凡邑郭内外,楼阁相望,亦谿山之要。古今名人登览题咏甚多。胜果寺 在县西三十五里。宋淳熙间,乡人王千二舍基刱建。明正统甲子僧道旻重建。大宁寺 在县西南四十里。旧名“伏龙禅师道场。” 明永乐己亥僧宗玨建。

长乐寺 在凤山之侧。宋绍兴间赐额。

新兴寺 在县西四十五里。古刹颓废。明景泰庚午,僧永倩、壁渊重建。

蓝山寺 在县西南六十里,古刹颓废,明宣德庚戌,僧惟恺重建。《山水胜概》。

永安寺 在县西七十里南蓝山。宋宣和中建,明宣德中改名觉慈院。震山八景,《永安钟鼓》居其一。

凌岩寺 在县西七十五里。古刹颓废,明宣德丙午,僧德庆重建。

长安寺 在县西八十五里。古刹颓废。明正统癸亥,僧会瑶瑛重建。

妙明寺 在县西南八十里乌龙山下。宋绍圣间建。方丈前有罗汉阁,高逾乌龙山之半。上有清泉潺潺,日夜不息。明宣德丙午,僧福源永道重建。

隆兴寺 在县西南一百里麻溪。唐天宝间建,有五公修道于石豅洪头山,寺曰“隆兴” ,久而颓废。明永乐辛丑,僧了悟重建。

宣阳寺 在县西南八十里。古刹颓废。明正统己未,僧慈智、《福圆》重建。

岩豅寺 在县北二十五里。宋开宝中建。明景泰壬申,僧永觉重修。

显明寺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名“永安寺。” 宋大中祥符间,改今额。明正统己亥,僧法旋重建。

凌云寺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名“白峰庵” ,宋绍熙间改今额。

灵曜寺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名“华严庵” ,宋绍熙间赐额。

兴教寺 在县东五里,长安寺之旧址。宋嘉定壬申建,今废。

殿砻寺 在县东南五十里。旧名“青山庵。” 宋淳熙间请寺额。明永乐甲申,僧惠德重建。

报恩寺 在县东六十里乘山之巅。有十八景。唐至德间建。宋政和中修,进士冯述造浮图七级以镇之。明正统癸亥,僧行庆重修。

乾明寺 在县东六十里。唐为佛牙庵,大历中赐额“龙云寺。” 宋崇宁间改“乾明。” 明正统辛酉,僧如义重建。前有放生池,池之东有佛牙山。万寿寺 在县南五里。昔人于其地得石,状类佛,因建庵。宋绍兴间知县周擢以“万寿” 名寺,后毁。明宣德间僧会瑶瑛重建。嘉靖间住持道传修葺。崇祯间僧会宗能重建。寺内有春原室。《白云寺 》在县南五里,宋治平间创立,明景泰甲戌僧道会重建。

法相寺 在县南三十里。宋元嘉中创建。唐会昌中废,南唐保大中复葺。宋端拱二年赐额。明景泰癸酉,僧法瑶重建。今毁。

安国寺 在县南五十里,旧名雷塘庵。宋庆元三年,知县孙观舆请额为“安国寺” ,以奉陈、雷二府君之祀。明正统己未,僧宝定重建。

龙云寺 在县南七十里。旧名“宝光庵。” 宋崇宁间,更为“龙云寺。” 明景泰间,僧会瑶瑛重建。依山为方丈。夏有凉风,不知盛暑;冬月温煖,熙熙如春。

定业寺 在县东南六十里,石鼓山之旁。旧为僧伽庵。宋雍熙间,始为龙云寺。靖康间,改今名。正统庚申,住持景贶重建。

轩干寺 在县东六十里。宋崇宁间,更为“妙相禅院” ,依城峰文殊山而建。有清节轩、风玉亭、华严阁,景致幽雅。明永乐辛丑,僧从亨重建。成化二年,住持僧景贶修。天启癸亥,僧印祚、印心、传通重修。

觉慈院 在旵山之侧。前有龙潭一所。俗云“昔有龙自此出,飞泉迸溢,冬夏不涸。” 龙鳞爪甲之属,显然见于泉石之间。每遇岁旱,道官多至祈祷。宋治平三年赐额。

双峰禅院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岁久颓废。明正统甲子,僧源净重建。

西庵 在县西四十里东庵之旁。岁久颓废。明正统间重建。

东庵 在县西四十里,岁久颓废。明景泰庚午,僧景贶重建。

妙峰庵 在县西七十五里石砻山下。宋宣和中建。庵有四景,谓碧莲池、珍珠泉、子瞻石、藏春洞也。耆阇日禅师守庵日有诗。岁久庵圮。明僧圆镜、圆鉴重建。

上舍庵 在县西南七十五里。岁久颓废。明正统乙丑,僧道昱“重建。”

下舍庵 在县西七十五里。岁久颓废。明景泰癸酉,僧法沧重建。

铜峰庵 在县西八十里。有塔峙其旁,曰“铜峰塔。” 庵之西北,诸峰叠秀,屹然而森立者,观音岩也。石裂泉出,约注二斗,满不溢,浅不涸,清澈而无瑕者,浴鹊池也。旧有禅师守讷住持焉,岁久庵圮。明景泰甲戌,僧瑞㫤重建。庵下又有万泉庵,又有龙泉庵在焉。

宝峰庵 在县西北八十里。又有“幽隐” 、“高峰” 二庵,与宝峰鼎立,岁久颓废。明宣德戊申,僧福泽重建。嘉靖乙亥,又创元帝庙于岩上。

仁寿庵 在县西南三十里。岁久颓废。明正统丙辰,僧法渊重建。

海云庵 在县北三十五里。宋淳熙间建。明正统甲子,僧道昂重建。

水洞庵 在县北三十五里。岁久颓废。明正统乙丑,僧景贶重建。

西山庵 在县北四十五里。宋宝庆二年,刱建。明景泰三年,僧圆浩重建。今住持印定、印彻重修。

观音庵 在县南十五里,岁久颓废。明正统甲子,僧会瑶瑛同道权重建。弘治甲寅,僧本然增修。

齐云庵 在县南五十里合山之顶,岁久颓废。明正统间,僧瑶瑛同道权重建。

圆通庵 在县南三十里。岁久颓废,明宣德丁未,僧法瑶重建。

仙坛庵 在县南四十里承流山之麓。岁久颓废。明僧至灵重修。

西峰庵 在县南九十五里,岁久颓废,明景泰庚午,僧瑞㫤重建。万寿庵 在县南六十里,岁久颓废,明正统丁巳,僧日昭“重建。”

圆通庵 在县东北三里幕山。明僧智果兴复。莲峰庵 在治东六十里齐集山。明弘治间建。崇祯末,僧传通重建。

般若庵 在县东六十里曹溪山口,与朱砂山斜对,两壁峭立,中通一径,纡曲天成。山顶一池如龙,湫有瀑布泉,池有石桥,旷邈迥异。因建亭于上,以供凭眺。

宣阳观 魏时遗址在甄塘。宋隆兴间,道士徐知柔移建于县东北半里。入明为道会司。嘉靖丙戌毁于火。道会司朱道玺、马德贤募财重建。幽隐观 在县西南八十五里震山乡。道士潘立成开山,后贺士迪隐逸在彼。明洪武戊子毁于火,永乐辛卯道士汪守诚重建。

慧日庵 在县东北三里,幕山僧性慧重建。“三观禅林 ” ,在城隍庙左。顺治丙戌,知县李曰楹命额。康熙甲寅,知县邓琪棻重修,住持真鼎募成。

白塔寺 在县东北二十里。唐、宋古刹,昔踞白塔山巅。顺治初,僧维行移建于山之腰。

大士庵 在县东北二十里琴溪。先是庵在官道之北,顺治初,改建官道之南。

神仙庵 在县东六十里金顶山,唐、宋古刹。梵历庵 ,顺治初年建。

古钵庵 顺治初年,僧蕴古得古钵,即以名庵。福田庵 在双浪都岩山湖,顺治戊子年建。白云庵 在南城外,知县何公建楼。

太平县

翠微寺 ,在县西南六十里,属西乡。唐中和二年,置麻衣禅师道场。明洪武间立为“丛林永济寺 ” ,在箬岭横培。康熙七年,麻村胡可期建。

胜果寺 在县西五里桂城乡,宋绍兴七年建。广仁寺 在县北七十里,属龙门乡。旧名安仁院,唐天祐中李铎施宅为院,宋治平元年赐额。重兴寺 在治北一里,旧名碧云庵,宋绍兴乙卯赐额。

香林寺 ,在治南四十五里,属西乡。宋绍定十三年赐额。

真如寺 ,在县治西六十里,属长寿乡,旧名“陵阳院” ,宋太平兴国五年赐额。

香城寺 ,在县治西南八十里,属弦歌乡。先系重兴庵,宋绍兴十三年赐额。

新兴寺 在县治东南四十里,属道泰乡。宋绍兴十七年赐额。

五松寺 在县治东南六十里,属长寿乡。宋淳熙中赐额。

龙吟寺 ,在县治东南四十里,属道泰乡。宋绍兴二十五年,以“兰若庵” 请额。

广福寺 ,在县治西南四十五里,属西乡,旧名罗汉寺。宋太平兴国五年,以“圣寿” 为额,乾道初改。

兰若寺 在县治西二十五里,属东乡。宋淳熙中赐额。

松山寺 在县治南二十里望仙乡。宋绍兴十三年赐额。

兴国寺 在县治北三里。原为“泗州堂” ,又名“圆觉庵。” 宋绍兴十五年赐额,今分重兴寺。

城山寺 ,在县治东三里。宋绍兴十三年赐额。“大觉寺 ” ,在县治西二十里二折岭左。

三义殿 在西门外。明天启三年,道士李元应募建。

“紫极殿 ” 在县治北亭子山上,邑令鹿兆图建。“三元殿 ” 在县治东北板石潭右。

龙王殿 在东乡务山下,一方祷雨之处。邑令马维铭“记。”

东岳观 在县治西门内。明天顺七年建,祀东岳圣帝。万历三年,建三清殿于观后。崇祯间,又建三官殿。

观音阁 :在东岳观右,顺治六年,道会司王道元自建。

文昌阁 在观音阁后

西峰庵 在县治东二十里道泰乡。宋乾道间建,绍兴十年重建。

仙王殿庵 在县治南一十五里,属道泰乡。宋嘉定十七年,僧宗传建。

松谷庵 在县西南三十里,属望仙乡,近芙蓉峰。张松谷自建。

大悲庵 在县西三十里,属黄山西乡。吴元年僧妙真建。

吕公庵 在县西南二十里,属望仙乡。元延祐四年,僧普惠立。

巢翠庵 在县南三十里,属望仙乡。元大德六年,僧宗茂立。

观音庵 在县西七十里,属弦歌乡。唐中和三年,僧雪隐建。

九龙庵 在县西北八十里,属泾阳乡。明成化初建。嘉靖中为《乡约》所。

观音堂庵 在县西七十里,属西乡。元至元三年,僧净海建。

三峰庵 在县东三里瑶潭镇水口。宋庆历年间建。

明王殿庵 在县西十五里,属东乡,宋嘉定十年建。

“种德” 庵 在焦村,焦汝张建。山林糵蔚,桃径屈曲。

顺宁庵 在县南五里文村,龙一、胡百英建。屏山庵 在县西六十里,焦枢所建。前后冈峦环拱,远山如挂翠屏重重,清雅可爱。

城山观 在县西五十里。原宋司户焦源建黄山堂。诸峰翠列,一水萦环。解元焦颐重葺,扁曰“城山书院。” 二子归自淮右,读书其间,成文武二魁。后人赞云:“山川可隐神仙迹,草木犹馨文武名。” 今改观祀玉虚真人。每年三月上巳日赛会其上。

文峰庵 在县南五里文峰下。

津梁庵 在湖深潭

真常庵 在县南十里,属道泰乡。元大德六年建。

坤镇庵 在道一乡

明善庵 在县南二里,属桂城乡,元大定三年建。

老庵 闽曾祖训建,松谷庵上。

无为庵 在县南五十里。宋绍兴中,侍郎吕广问建。

如义庵 长寿八甲。庵田十亩。

九龙观 在县西六十里泾阳乡。旧传汉永平九年,地涌九泉,因穿九井。唐开平中,尝为僧舍。宋政和五年,敕改“九龙观。”

昇真观 在县治东南二里南隅,旧名“黄山观。” 宋嘉祐八年创建,政和间赐额。

元真道院 在县南三里,属桂城乡。元至正六年,道士刘如真建。

罗汉堂 :在县治章村。旧传有十八白鹤飞翔于此,以为《十八罗汉》变现,因建此堂。

仙坛道院 在县西六十里。上寒,俗呼为“仙人坛。” 取路直上,约三五里,顶上建一塔,正对炼丹峰,遥望九华诸峰,亦在云际。

如意庵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属望仙乡,元大德六年建。

庆云岩 在县南,邑人孙渊建。

高庵 在县西二十五里,元时建。

大士庵 原有旧址,僧人明肯开扩之。

集庆庵 在县西十五里东乡务山。

“问奇” 庵 在异松岭侧,僧觉宗建。

广布庵 :在弦歌乡,僧人曦生建。

弘济庵 在西乡章村三宝坑,僧柏子建,旌德县。

丛林护国禅寺 在县东门。宋开宝八年建。明嘉靖间重建。万历二十三年修。

丛林灵台瑜伽寺 在县东二十里招贤乡。宋绍兴十八年建。明隆庆元年修。

丛林资福寺 今为“梓山瑜伽寺” ,在县东南二里梓山下。宋开宝八年建,明嘉靖四十年重建。宝莲寺 ,在县东南四十里“招贤乡。吴元年建,明万历乙亥重建。”

胜因寺 在县西七十里通贵乡。治平元年建,明万历二十一年重建。

兰野寺 在县东五十里柳山乡。宋淳熙八年建,明万历四年重修。

会胜寺 在县东北十五里柳山乡。宋太平兴国中建,明万历元年重建。

法华寺 在县北二十里太平乡。宋绍兴二年建,明万历二十四年重修。

孔子寺 在县西北四十里兴仁乡。唐咸通五年,吕康舍地为寺,上有孔子祠堂,因名。明万历乙未重修。

延寿寺 在县北四十里兴仁乡。唐咸通六年建,明万历二十一年重建。

华阳寺 在县东五里

瑞莲寺 旧名延福寺,在县北二十里太平乡,唐乾符六年建。宋令卢公时生芝草两本数茎。又僧舍后池生碧莲一枝,人咸称瑞。县以启闻,因名“瑞莲寺。” 明嘉靖十六年重建。

灵源寺 在县北三十里太平乡。宋绍兴六年建,明万历元年重建。

深坞寺 在县北四十里兴仁乡。唐咸通六年建,明万历二十五年重建。

后林寺 在县北四十里兴仁乡。唐咸通六年建,明成化间重建。

丛林多宝禅寺 在县西六十里上泾乡。唐光化二年建,明天顺七年重建,万历二年重修。崇真观 在县西门,明嘉靖二十五年建。青华观 在县西三里栖真山南。宋乾道年间建,明成化间重建。

德山观 在县西四十里。

紫微道院 在县西北二十里兴仁乡。宋景定五年建,明隆庆间重修。

紫清道院 在县西十六都。元至正四年建。明弘治九年重修。

从佛庵 在十三都毛栗坦。僧性曜建造,现性莹住持。

四峰庵 在县西南七十里上泾乡。元至正三年立。明万历丁亥重修。

黄塘庵 在县东一十里进贤乡。明成化十年建,万历十九年重修。

西山庵 在县西岭上三里进贤乡。元至正中立。明万历六年重建。

崇圣庵 在治东五里招贤乡。明洪武初建,隆庆元年重建。纯一禅师奉明高祖谕旨,因名“崇圣。”

上阳庵 在县东十二里招贤乡。元建。

南山庵 在县东十五里招贤乡。元立。

古岩庵 在县东一十里招贤乡。元建。

圆通庵 在县东北八里招贤乡。元建。

铁山庵 在县东一十五里招贤乡,元建。净土庵 在县东三十五里招贤乡,明建。青云庵 在县东三十五里招贤乡,明万历二十年建。

云潭庵 在县东三十五里招贤乡。明成化十四年建。

永庆庵 在县东三十五里招贤乡。明成化年间建。

兴教庵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柳山乡。元至正元年立,明弘治甲子重建。

祥云庵 在县北二十八里太平乡。元大德八年建,明万历九年重建。

柳山庵 在县北十五里柳山乡,明成化中建。洪山庵 在治北二十八里太平乡,元建。真觉庵 在县西北四十里兴仁乡,元建。白云庵 在县东北二十里柳山乡,宋建。云觉庵 在县西三十里兴仁乡,元建。

泽溪庵 在县北五十里兴仁乡。元建。

兰石庵 在县西北三十里兴仁乡,明建。明觉庵 在县西三十里兴仁乡,元建。

云峰庵 在县西四十五里兴仁乡,元建。枫木庵 在县北四十里兴仁乡,明建。

董平庵 在县西北四十里兴仁乡,明建。白石庵 在县西五十里兴仁乡,明建。

芦塘庵 在县西五十里兴仁乡,明建。

万松庵 在县西北五十里兴仁乡,元建。仙隐庵 在县西北二十里,元建。

大岭庵 在县西二十里进贤乡。宋德祐二年立。明万历癸未年修,知县江天一改为“天岭庵。” 福国庵 在县西三十里。明万历年间建。金竹庵 在县西,去福国庵里许。明建。

永兴庵 在县西北三十里兴仁乡,明建。北岩庵 在县西三十里上泾乡,明建。

万石山“东云庵 ” 在县西三十五里上泾乡,明建。

金鳌庵 在县西三十五里上泾乡,明建“乌岭庵 ” 在县东四十里招贤乡。

报本庵 在县东里许

灵瑞庵 在治南十里一都黄历山,明建。翠微庵 在县东二十五里,顺治五年建。观音堂 在县小东门坡上,元建。

慈湖堂 在县东一十八里柳山乡,明建。“八正堂 ” 在护国寺左,即禅堂,明万历二十三

年方端善建

“大觉堂 ” ,《在凫山》祖殿之下。

文昌阁 在县东。明万历四十四年,教谕夏之鼎建。

观音阁 在县北三里清风亭。明万历年间建。藏经阁 在护国寺后,即旧善世堂址。顺治四年比丘海深募建。

准提阁 ,在威显庙后,即旧方丈堂址。顺治九年,僧会《真华》募建。一在县北门外。

南陵县

崇教禅寺 旧在县东一百步,唐正源禅师建。宋绍圣初,明禅师与游释思雅建湛然庵。明嘉靖年间,移换儒学,今为习仪之所。按旧经云:“本名圣寿寺,太平兴国五年五月初五日,准敕赐今额。” 又按《崇教改回十方记》云:“按《县图经》,昔号籍山,会昌沙汰后,咸通十一年复圣寿寺,太平兴国五年赐今额。”

安贤寺 在县北二里。池水圜绕,松萝郁茂。祐圣教寺 ,在县东三十五里。明正统甲子重建。

安福教寺 在县东北二十里。明正统乙丑重建。

资福寺 在县西六十里。明洪武辛亥建,旧名“吉祥” ,成化丙申改今名。

灵山寺 在县西三十里朗陵峰下。诸峰攒簇,泉溪萦绕。梁天监元年,杯渡禅师建,元末毁,明洪武九年重建。

隐静寺 在县西三十里。

灵岩寺 在县西五十里进德乡。唐贞观二年金地藏创建。元末毁,明洪武五年重建。

郭城寺 在县北五十里。旧名“普化寺。” 唐乾符中建,元末毁,明洪武十年重建。

宝山寺 在县南八十里,地名“格里。”

静林寺 在县西三十里,地名牧冲清规山。元时名“清规院” ,复改今名。

灵泉寺 在县西四十里。

清城庵 去县三十五里。

石潮庵 在县北二十五里,工山行祠在焉。柏林庵 在县南二十五都。

石龙庵 在二十六、七都。状元昌永撰《碑记》尚存。

黄塘庵 在县北六十里。旧名“清福寺” ,梁太清二年建。

柏林庵 在县东十五里。梁大通年建。

柏园观音庵 在县东南十七里。明万历癸巳建。

降福殿 ,近崇教寺东。明万历癸巳年,知县聂桂芳重建。内奉唐睢阳神主。

张仙殿 在崇教寺东,明万历丁巳年建。雷塘庵 在县东十五里。明洪武二年建,万历癸卯重修。香灯田三亩。

会龙庵 在县北六十里。明万历癸丑年建。旧为芜民占丈,因系南陵水口附近众姓捐赀,于崇祯年重建,置田三十亩。

强村殿 在县北六十里。祀灵泽王。

地藏殿 在县北三十七都,即古“汪王殿。” 明万历甲申年建。

三官殿 在县东二里

白衣庵 在县东四里

承天观 在县东南四百步。宋淳熙四年建。明洪武十五年开,设道会司。

天齐观 在县东南一里。明正统庚申重建。清溪庵 在县东北四十里。明正统辛酉年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