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833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百三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三十三卷目录
凤阳府部汇考七
凤阳府漕运考
凤阳府风俗考
凤阳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八百三十三卷
凤阳府部汇考七
[编辑]凤阳府漕运考 通志
[编辑]府属总
康熙二十二年,额征漕粮正、改兑正耗粳粟米六万七百一十石九斗七升五勺二撮八圭零。除荒外,实征漕粮正、改兑正耗粳粟米四万三百七石五斗一升九合五勺五抄三撮四粟九粒零。
内正兑粳米、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四石五斗四升六合四抄零
耗米、三千三百六十四石三斗六升三合八勺一抄零
改兑粳米、九千三百八石二升九合二勺一抄零
耗米二千三百二十七石七合三勺三撮二粟零。
正兑粟米五千二百三十七石八斗九升三合九勺六抄零
耗米一千五百七十一石三斗六升八合一勺八抄零
改兑粟米、五千八百二十七石四斗四升八合八勺二抄零
耗米一千四百五十六石八斗六升二合二勺五撮零
赠米二千四百四十四石五斗三升七合一勺四抄零。除荒外,实征赠米一千六百四十四石七升四合一勺零。
赠银二千四百四十四两五钱三分七釐一毫四丝零。除荒外,实征赠银一千六百四十四两七分四釐一毫八丝零。
《轻赍》船料旱脚银八百四十一两七钱七分六釐五毫二丝零。除荒外,实征银六百四十四两五钱三分五毫三忽零。
摊带清河县席折银一十两四钱四分八釐八毫五丝零。除荒外,实征银九两一钱五分七釐一毫四丝零。
《芦席》三分本色七千一百三十九领三分二釐七毫三丝零;除荒外,实征三分本色席四千七百三十八领一分八釐七毫七丝六微三纤六尘零。
裁扣书办工食银一千八百五十四两八钱三分四釐五毫二丝零。人役工食银六百一十七两二钱一分八釐五毫三丝零。又新增陞科银四两七钱三分九釐六毫八丝零。
加漕银二千一百五十四两三钱四分四釐二忽零。除荒外,实征银一千四百九十一两八钱五分二釐三毫五丝零。
“《归并》省卫新增” 等银二千九百一十一两八钱六分一厘八毫四忽零。除蠲免外,实征银一千九百六十七两二钱六分五釐五丝五忽九纤一沙零。
《归并省卫协济》银八百八十三两五钱六分四釐二毫三丝零。除蠲免外,实征银七百三十八两四钱一厘七毫三丝零。
《户口》盐钞银、二千三百六十九两八钱六分六釐八毫七丝零。除荒外,实征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六分五毫二丝零
《广济仓》折色银一千八百六十五两一钱七分一厘一毫三丝零。除荒外,实征银一千二百八十八两四钱五分四釐六毫三丝七微二纤五沙零。
凤泗等卫见运减存月粮折色银二千四百七十两八钱三分九釐三毫九丝九忽六微,除荒外,实征银二千四百八两五钱六分五釐八毫二丝九忽零。
凤泗等卫见运减存月粮本色米一千九百三十九石六斗,除荒外,实征米一千七百九十一石八斗五升九合一勺八抄零
凤泗等卫见运减存月粮本色麦一千八百五十七石七斗九升八合四勺九抄九撮。除蠲外,实征麦一千四百三十五石三斗九升八合四
勺九抄九撮
凤、泗、宿长六卫各帮运随俸廪工银二千一百七两五钱九分。
凤阳府风俗考 通志府志合载
[编辑]本府
《史记》:“其俗矜刻。”
《汉书地理志》:“汝南之别,皆急疾有气势。”
《寰宇记》:“凤阳,性率真直,其食秔稻,其衣絁布。” 《欧阳修序》:“土厚水甘而风气和。”
《宋进士题名记》:“地辟民聚,风俗淳美。”
《异闻录》:“俗尚礼义,视昔为盛。”
《旧志》:“淮南著美,风流所被,文词并兴。”
《方舆胜览》,“俗慕学问,才产文武。”
《濠梁志》:“在城务商,在野勤啬,无告讦之风。锺离风俗,号称近古。兵燹之后,地瘠民贫,趋于陵竞。”
《寿州图经》:“务俭勤农,知慕孝行。”
《泗州图册》,人以信行为先,与洙泗接壤,有士君子之风。
《临淮记》:“民土淳厚,彬彬然古之遗风。”
《龙侍御记天长》:“民朴而愿,士质而文。”
冠礼 旧无常礼。按明成化初,提学陈临海追古“三加” 之礼,兼择《文公冠仪》,命诸生习于学宫。士大夫家能踵行之。耆老与乡饮,则深衣幅巾。先年士夫间有行之者。
婚礼 六礼,止通名纳采,馀礼皆不行。定远县民俗贵财富,自纳采后,岁时节序,皆有礼以通好。继行二礼,曰“小茶” 、“大茶。” 待亲设宴,过于侈盛,贫家或称贷而始克备,多致男女失时。惟士大夫家嫁娶主于择婿,不用婚聘,礼物宴会,多从省约,有古遗风。颍上县亲迎之礼,旷焉不讲,但时务虚文。又有因吊丧而纳妇者,谓之《孝里扶》。此中都之恶习,最宜痛革。
丧礼 殓殡葬皆不合家礼。卜葬之前,多有张鼓乐作戏会宾,僭名器以尚奢华,作佛事以渎典礼。尤可异者,三朝张乐设灯,亲友送至城隍庙,谓之“送三。” 及出殡日,设牲陈祭,虽极贫家亦往往尤效。独不思徒饰文靡,略于擗踊与《易》宁戚之谓何?所宜痛革丧葬惑于异端阴阳祸福之说。凡遇父母以下至亲,有丧,殓殡棺椁,不加之意,而于僧道追荐诵经,则极力为之,死不即葬,或曰“山家不利” ,或曰“星命相妨,致有停柩数年” ,甚非礼意,且干时宪。士大夫家治丧,注意衣衾棺椁,葬不逾时,屏去僧道不用,贫者亦尽心营葬,不能举者,亲友助之。
《祭礼 》:士庶家每遇清明、中元、冬朔、除夕,皆上坟扫墓如常仪。无祠堂,惟于所居正室中间设案置主,而以岁时供祀。其礼有祭无荐。士夫之家则设有祠堂,祭、荐兼举。
“宴会 ” 先年物力饶裕,庆吊酒筵不过十数簋,然皆瓦缶小器。今时值财穷,百事凋敝,愈竞丰美,正席之后,又有翻席,《斗碗》、宫碗,争相夸耀。主持风教者急正之,亦厚风俗之一端也。
立春 前一日,造土牛。官吏师生迎春于东郊。迎春日,竞看土牛,老少盈途。立春日,祭芒神,试耕种。各家作春盘、春饼,饮春酒。立春前一日,迎春教场蹴踘走马,士民竞往观之。
元旦 ,鸡鸣起,主人肃衣冠,率子弟焚香拜天地,次祭灶,次拜祖先,焚楮钱爆竹毕,寿尊长。明旦,亲朋交相贺,燔松柴,亲族邻里相拜贺,或携酒殽,至初三日乃止。男女聚饮,谓之《填仓䜩会》,尽月而罢。
正月上旬 ,各家女子鸣锣击鼓,邀天仙或厕姑,问岁时吉凶。
上元 ,士庶家蒸面食如茧,谓之“宜蚕。” 夜则张灯于门,谓之“耗灯。” 街衢搭松棚,放花炮锣鼓。通宵用楮竹为花鸟人马之像,士庶嬉游至十六夜,谓之“走百病” ,各接女子归宁。
仲春之月 ,以惊蛰日阴晴,占一春之晴雨。清明 插柳扫墓,农家浸种下早秧,折柳插头及门之左右,俗谓之“辟邪。” 各家坟茔,添土插竹,挂纸钱,具馒头牲醴以祭之。是日前后,士民携酒殽游郊外,谓之“踏青。”
孟夏之月 八日,浮屠有《盂兰之会》。
端午 五月五日,包角粽,饮菖蒲雄黄酒,悬艾。
贴符于门,又以五色线系于儿女手,号为“长命缕。” 是日龙舟竞渡,俗谓《吊屈原》。
六月六日 ,是日,晒衣曝书,以阴晴占秋成之旱涝。
七夕 设瓜果于庭,名为“乞巧” ,女子遥拜织女星。
中元 七月十五日,祭先祖墓,如清明仪,谓之“鬼节。”
中秋 夜,焚香月下拜毕,陈瓜果,老幼团坐食之,谓之“玩月” ,取一家团圆之意。
“重阳 ,蒸糍糕相馈送,登高饮茱萸酒。” 下元 十月一日,祭先祖墓,如清明仪,焚寒衣。冬至 ,官长、师生贺长至,民间不行。各备香烛肴酒,祭祀祖先。
《腊八 》十二月八日,以诸果实和肉煮粥,谓之“腊八粥。”
祭灶 。腊月二十四日,扫舍宇,设果酒,祭文祭灶。除夕 前一二日,各家修果饼馈送亲友,谓之“馈岁。” 除日,换桃符,贴春联,易门神,谓之“从新。” 是夜各具牲醴祀神,谓之“送残年。” 明烛烧香,炽炭燔柴,围炉环坐,谓之“守岁。” 先期备品物为新岁,罢市数日之用。五更放爆竹,燔苍术、辟瘟丹,谓之“辟邪。” 备牲醴诣墓所祭告,爇火于庭,谓之《燎岁》。长幼懽庆,拜天地祖先,谓之《辞旧》。
凤阳府祠庙考一 府志
[编辑]本府。〈凤阳县附郭。〉
大社坛 在旧阙门右
大稷坛 在大社坛右
南坛 即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大城南门外,岁春秋一仲月上戊日致祭。
北坛 即“无祀鬼神坛” ,在大城北门外,岁清明、中元、孟冬朔致祭。
都城隍庙 :在府治西南感应坊。明洪武时建。
皇清康熙十年冬,庙灾,唯存两廊数楹。知府章钦文
率僚属鸠工,知府耿继志捐俸落成。
府城隍庙 在临淮县移风门内。明洪武初,以县治为府,故府城隍庙在焉。岁春秋二仲月上戊日,合祭于风云雷雨山川坛。
文昌阁 :在府治西南谯楼上。“岁春、秋二仲月上丁日致祭。”
魁星楼 :在府学西首。岁春秋二仲月上丁日致祭。今圮。
府土地祠 :在府治内大门东。
龙王庙 在独山门东五里许。
八蜡庙 在独山门东五里许。祀先啬、司啬、百种、先农、来啜、猫虎、水防、水庸之神。
《旗纛之神 》神原无庙,唯于霜降日致祭于《演武场》。
县文昌庙 在文昌街龙兴寺右。
县城隍庙 在山后旧县治东、新县治东北四十里许。
忠义祠 在大化坊。创于宋时。韩仔、秦允各以所部兵与《金》血战死。死后,人为立祠。
忠孝祠 在县治西。祀宋死义钤辖石侯及韩仔、秦允、国凤卿、邵青阳、丁照元七人左右,以教子王澄、张全配。后改为学宫,祠废。
贞烈祠 在县治西,旧为“乾明庵。” 明嘉靖十三年,乡耆杨荣请祀烈妇张氏、李氏,知县谢廷举准即庵建祠,并祀宋、元以来节妇锺离妇聂氏、孙氏、丁氏、王氏、周氏、吕氏、阎氏、钱氏、莫氏、张氏、梅氏、吕氏等十三人。
都土地祠 在西冈下
临淮县
社稷坛 在清流门外冈下路西。知县贾应龙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 ” 在清流门外冈上路东。知县贾应龙建。
邑厉坛 在北坛之右。知县贾应龙建。
城隍庙 明洪武中建于宣化坊。
皇清顺治六年,淮水入城冲颓。康熙八年,移于南察。
院旧基修建
文昌楼 旧在清淮门上。明万历五年,兵备道朱东光、知县郑之亮同建。后复移于旧学宫之钟楼。淮水堙圮,暂寄神像于“通真观中。”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陈宗彝重建。
魁星楼 旧在钟楼上,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贾应龙建。亦因淮水堙圮,暂寄神像于“道真观中。”
八蜡庙 在北坛之左
瞿相公祠 ,在县南十里瞿相山。
忠义祠 大祀坊久废
忠孝祠 在天妃宫侧,久废。
贞节祠
怀远县
社稷坛 在县北一里。明洪武三年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明洪武三年建。
邑厉坛 在县治西北
城隍庙 在县治西南半里。
崇伯观 ,鲧庙也,在涂山西麓。
禹庙 在涂山绝顶。唐彭晁作《庙记》,略云:“禹会诸侯于此,故村名禹会。有夏家、禹家,皆禹之裔。” 东坡诗云:“可怜淮海人,尚记弧矢旦。” 注云:“淮南人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是日数万人会山上。” 庆元元年,给事中许及之题曰“有夏皇祖之庙。” 郡守刘光鑴于石。明定祀,命有司于六月六日致祭。直指谢正蒙捐赎锾置祭田一顷五十六亩四分五釐。增春秋二丁祭
启王庙 “唐人袁思。”《记》云:“汉高祖过此,命立庙,禹镇涂山,启居荆山,庙旧在山麓,后改建山巅。明景泰三年,知府仲闵重修。”
关圣庙 在荆山麓
八蜡祠 在社稷坛西
马神庙 在县治内
名臣祠 为户部尚书年富建,在儒学敬一亭旁。
杨公祠 为杨瞻建。旧祠在荆山巅,后改建“两山书院” ,今俱废,祀典犹存。
三侯祠 “三侯” 何立、陈邦翰、潘登贵祠在儒学右。
贞烈祠 在县治西南城隍庙侧,明万历年建,祀花将军妻郜氏等以下十有四人。
定远县
社稷坛 在县东北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二里。
邑厉坛 在县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治东制锦坊。
文昌祠 在巽峰阁前
马神庙 在县东
包公祠 在县治西,以时祀之。宋包拯尝知县,民为立祠,后废。明永乐二年,知县刘震重建“贞烈祠 ” ,祀明正德年不受贼污烈妇居氏等八十一人。
五河县
社稷坛 旧在县西。明嘉靖三十五年,知县高珍徙于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明知县高珍重修。
邑厉坛 旧在县南,明知县高珍徙于县西。城隍庙 在县治北,明嘉靖二十五年建。土谷神庙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今废。祀典犹存。
大忠祠 在北城台,祀泗国耿武庄公。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高珍建。
双忠祠 在县北二十里,祀唐忠臣张巡、许远。孙烈女祠 在天保宫后,知县高珍建。
虹县
社稷坛 在县治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南一里。
邑厉坛 在县治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治西一里。明天启元年,知县张凤翼建。
文昌阁 在儒学东南。明万历十五年,知县杨际明创建。张四教落成,天启元年,张凤翼重修。魁星楼 在儒学左永巷东。明知县伍元正建。八蜡祠 在西关外汴堤上。
马神庙 在县治东
四君子祠 在县治东。祀何、杨、任、张四令,旁附徐、陈二尉。
寿州
社稷坛 :“在城内西北隅。”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南一里。
州厉坛 在州西北
城隍庙 在州治东
文昌祠 旧在学左,废。今建于学西北。
八蜡庙 在州治北
君子祠 在瓦埠,祀先贤宓子贱。明知州赵宗、刘天民修,王蓥。又即隙地佃民出息,供春秋祭祀。
孙相祠 在芍陂塘,祀楚相孙叔敖。知州刘概建。明嘉靖己酉,知州栗永禄重修。
谢公祠 在八公山,祀谢康乐。
留犊祠 在城内西南,祀寿春令时苗。
董李二贤祠 在《隐贤集》,祀孝子董召南、李兴,有碑记。明知州刘概、王蓥继修。
安丰董子祠 在正阳,祀董召南。
黄公祠 在州东,祀明郡守黄克缵。
杨公祠 在北山。祀明御史杨瞻。
汤公祠 祀明御史汤鼐。
舒公祠 在芍陂塘
霍丘县
社稷坛 :在县治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东南。
邑厉坛 在县治东北
城隍庙 在县北门内,明洪武四年建。
关帝庙 :在县北门内。
八蜡庙 在县北二里。知县姬之簋重修。“丛公祠 ” 祀丛御史。
女忠祠 在县治东。祀明执义死难黄孺人陈氏、李氏。
蒙城县
社稷坛 在县西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南。
邑厉坛 在县西北
城隍庙 在县东门内,元至正年建。
文昌祠 在学棂星门东。
庄子祠 宋王兢建,苏轼有《记》。祠久倾,明万历九年,知县吴世鸾建祠于东门外。中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池桥,俱废。崇祯六年,知县李时芳复扩其旧,为一邑胜观。
邵侯祠 在东门内,祀邵型。
谷侯祠 在察院西,祀谷文魁。
曾侯祠 在东门内,祀曾化。
孙侯祠 在察院西,祀孙从。
王侯祠 在东门外,祀王继贤,久圮,有碑。王侯祠 在东门外,祀王伉,久圮,有碑。
吕侯祠 在东门外,祀吕希尚,久圮,有碑。王侯祠 在察院西,祀王化澄。
杨侯祠 在察院西,祀杨子奇。
黄公祠 在庄子祠后,祀黄贞麟。
陈师祠 祀陈文瑞
七节祠 在县东南,祀谢氏等七节妇。明万历十一年,知县吴一銮建。
七真祠 ,在县东四十里。
表真祠 在察院西,祀节妇烈女卢氏、韩氏等二十四人。
泗州
社稷坛 ,在香华门西,《一衲庵》之左。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西门外西南隅。
州厉坛 在西门外
城隍庙 在州治西北。元泰定二年建。明永乐十六年修。今为积水浸灌,移神行坛于州西乡约所。
魁星楼 在儒学左,以文昌祠废。今奉帝君像,合祀于其上。
禹公庙 在浮桥口后庙焚,移神像于回澜阁。“河神庙 ” 在南门外。
八蜡庙 在东门外
马神庙 在州治东
金尚书祠 祀尚书金纯,在走马街,今废。甓山祠 在甓山上。隋有赵征君读书于此,后人立祠祀之,今废。
南“霁云祠 ” 在走马街。明州守汪应珍建,后改为社学,今废。
赵清献公祠 在州治东,名“抃” ,宋州判也。明州守袁淮建,今废。
戚吏部祠 在院治西,祀戚杰。
常少参祠 在南门街,祀常三省。
“义勇” 祠 祀义士苏智、苏旺等,在双沟东岸。“周义士祠 ” 在南门内。
烈女祠 祀双沟烈妇俞氏,在本镇西。
马、邵二公祠 在南察院右,祀旧直指马斯藏、邵陛。
显忠祠 祀明进士李诏贤。
盱眙县
社稷坛 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 在山麓。
邑厉坛 在北山上
城隍庙 在县治西南
“先农庙 ” 即“八蜡庙。”
淮渎庙 :在下龟山寺西南,有石刻“淮渎” 二大字,岁五月十八日,县官备牲帛致祭。
吕东莱祠 东莱六世孙伯宗招抚盱眙,家于此。明知州汪应珍建祠,岁有常祀。
周濂溪祠 。七世孙体干,为宋制置使裨将,守泰州,城陷,避难招信,因家焉。明季有司申请建祠,令子孙奉祀。
范文正公祠 “明洪武初,拨富民四十万户填实凤郡,其子孙遂入籍盱眙。后各上司捐金置祠,仍选族人俊乂者充弟子员主祭。”
双贞祠 在县东北陡山下新河口大淮边。明隆庆二年建,祀何氏二女。
冯恭节公祠 在城内
忠烈蒋公祠 在城内
天长县
社稷坛 在县西城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城外。
邑厉坛 在县北城外
城隍庙 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县丞严植建。
皇清康熙七年,知县江映鲲重修。
魁星楼 在儒学东南城。
八蜡庙 :在东关外市南。知县李自蕃重建,岁时为民祈报。
马神庙 在县治东。每岁六月二十四日致祭。沃公祠 在东城外。
二贤祠 在县治东,祀包孝肃、朱寿昌,后废。李公祠 在西郊外,祀李自蕃。
臧公祠 在汊镇,祀臧太初。
李公祠 在县西门土坝。祀李逢春。
李公祠 在县西七十里。祀李毓秀。
罗公祠 在东门内,祀罗万象。
宿州
社稷坛 :在北门外之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
州厉坛 在北门之东北。
城隍庙 在州治东。明知州黎用显、万本先后创建。万历中,崔维岳重修。
禹王庙 在符离月河北岸。庙前有“铁牛,用以厌水。明弘治七年,遣内官监李兴、太子太保平江伯陈锐、都御史刘大夏,以香帛牲醴祭告。”
皇清康熙四年,知州盛启方捐俸重修。
相山庙 在州西北九十里相山之巅。其行祠在州治东。
马神庙 在州治东北。明正统间,州判成得春建。
闵子庙 在州北七十里闵子乡之骞山南。“旧有祠,元末毁于兵。明成化间,督学御史司马垔命知州万本重修。明嘉靖中,巡按御史苏佑撤而新之。万历中,巡按御史高举命知州陈条复修之,置奉祀生四名,赡祀地三百亩。”
皇清顺治五年,又准增“奉祀生”二名。
二忠祠 在东月城,祀唐忠臣张巡、许远。三义祠 在州东关之南,盖汉之刘、关、张也,州人岁时为祀。
报功祠 在州治东南,祀颍国公傅有德。锺公祠 祀州守锺
崔公祠 祀州守崔,有《冯梦桢碑记》。
祁公祠 祀州守祁,俱在北月城内。
灵璧县
社稷坛 在县北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门外。
邑厉坛 在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治东北。元县尹李谦建。明洪武二十四年,知县周荣重建。明万历四十七年,知县陈《泰交》又新之。
八蜡庙 在城隍庙二门内。
马神庙 在县治东南
三忠祠 在县治西,祀本县知县陈伯安、主簿蒋贤、寿州指挥钱美,同殉流贼之难,故祀之。“吕仙祠 ” 在城北,乡绅刘潜建。
胡尚书祠 祀胡松,在固镇桥南。
颍州
社稷坛 在州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南二里。
州厉坛 在北门外白龙沟南。
城隍庙 在州城西南隅。元至元丙戌建,明洪武元年重建。
文昌祠 在北城天际院右。
马神祠 在州西南
张龙公祠 ,在州东三十里。其神像,土人于南门外掘地得之。
欧阳文忠公祠 旧祠在城北,沦于河。明正统丁巳,提学御史彭勖率本州僚属重建于儒学西。
刘公祠 祀宋忠臣刘锜。
三忠祠 在东关,祀元忠臣李黼并兄冕子秉昭。
“六贞祠 ” 为汉贤妇范滂母明、节妇陈海妻李氏、李泽妻刘氏、周雨妻韩氏、时铨妻李氏、烈妇魏德妻张氏建。在东关面东。
龙王庙 在州南,岁时致祭。
谢公祠 为州守谢诏建,在飞虹桥东。
孙公祠 “为孙崇先建。”
颍上县
社稷坛 在颍阳门外西一里。明洪武十八年,县丞孔克耕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 ” 在寿春门外南二里,县丞孔克耕建。
邑厉坛 在禾稔门外北一里,县丞孔克耕建。城隍庙 在颍阳门内,明洪武十八年,县丞孔克耕建。
关王庙 在颍阳门内。元延祐年间建。明洪武二十四年,署所事王智鼎建于故址。正德七年,剧贼攻城,显神破敌。崇祯十四年,流寇攻城甚急,反风飞砂,贼众披靡。城内外俱见云中旗帜戈甲,贼皆解围遁去。至今岁祀益虔。
四贤祠 在龙兴寺旁,祀管仲、鲍叔、甘茂、甘罗四贤。明万历三十四年建。
管子祠 在县北管仲墩东。明崇祯十四年,教谕汪廷𬭎创建。被寇焚毁,基碑俱存。
三公祠 在县治左。祀明李天衢、谢肇铉、廖维义,皆捍贼有功于颍者。
唐公祠 为唐时建
八蜡庙 :在社稷坛旁。岁时为民祈报。
旗纛庙 在颍上所后。明洪武四年,千户孙继达建。每岁霜降之日致祭。
太和县
社稷坛 在县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南。
邑厉坛 在县东北
城隍庙 在县治南。明洪武五年建。
莱公祠
赵公祠 祀明赵夔始筑邑城者。
孙公祠
亳州
社稷坛 在州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南。
州厉坛 在州北
城隍庙 在城东北隅。明洪武五年,知州张文弼重修。
关王庙 在城隍庙东。明正统四年,百户怀玉建。
汤陵祠 ,在州北,过河北二里许。
《伯颜祠 》祀城县达鲁花赤。
二烈女祠 在州城
马神庙 在州西北。明弘治十二年,知州王沂建。
八蜡庙 在州南三里
旗纛庙 在武平卫。明洪武二十二年,指挥方海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