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7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七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七十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七十二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七十一卷目录

 汀州府部汇考一

  汀州府建置沿革考

  汀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汀州府星野考

  汀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七十一卷

汀州府部汇考一

[编辑]

汀州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本秦闽中郡。晋制新罗县,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领县三:长汀、黄连、龙岩。寻改临汀郡,后改黄建为宁化。乾元元年,复为汀州。初治新罗。大历四年,刺史陈剑迁治白石乡,即今州治。十二年,析龙岩县归漳州,以剑州之沙县来属。五代属王氏,继属南唐。晋开运三年,析沙县归剑州,领县二。宋太平兴国三年,属威武军。雍熙二年,属福建路。淳化五年,升上杭、武平二场并为县,领县四。元符元年,析长汀、宁化置清流县,领县五。绍兴二年,以莲城堡为县,领县六。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汀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汀州府,属福建布政司,置汀州卫所。成化六年,以清流、明溪巡检司置归化,领县七。十四年,析上杭置永定,领县八。

皇清因之,附郭曰“长汀。”外七县,曰宁化、上杭、武平、清

流连城归化永定

长汀县:附郭。

本晋新罗地,初属晋安郡。唐开元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汀州治所。大历中移白石乡。宋徙于衣锦乡。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宁化县

本建州沙县地,初为黄连镇。唐开元中,从居民罗令纪请,升黄连县置州,后因属焉。天宝初,改宁化。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上杭县

本晋新罗地。唐为龙岩地,置太平场。宋淳化中,置上杭县,析长汀南境隶焉。初治语口市。乾道中,县令郑稷徙治来苏里。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武平县

本晋新罗地。唐为龙岩地,置州,后以本州西南地为南安、武平二镇,隶长汀。五代时,王氏并南安为武平场。宋淳化五年,升为县,析长汀西南境益焉。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清流县

本唐长汀、宁化二县地。旧有清流驿,宋元符间,提刑王祖道奏置县。绍定中废。元复,明仍旧。

皇清因之。

连城县

本长汀地,初置莲城堡。宋绍兴中,摄汀尉虞观奏置莲城县,郡守郑强复析长汀古田乡六团里益之。元改“莲” 为“连” ,明仍旧。

皇清因之。

归化县

本清流明溪镇地。明成化六年,府同知程熙以地当诸县之交,民梗难治,请于巡抚滕昭,奏析将乐、沙县、宁化、清流四县地,升为归化县。

皇清因之。

永定县

本上杭、溪南等地,距县远甚。成化十四年,土贼锺三等为乱,事平,巡抚高明奏析上杭、胜运、溪南、金丰、丰田、太平五里一十九啚置县。

皇清因之。

汀州府疆域考        府志

[编辑]

汀州府疆域图

汀州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延平府七百里

西至江西赣州府,四百一十里。

南至广东潮州府六百六十五里。

北至江西建昌府五百四十里。

西北至清流县二百一十里,至归化县三百五十里。

东南至连城县,一百七十里。

西南至武平县,二百四十里。

东北至宁化县二百四十里,至福建布政司一千六十里。北至

京师五千五百九十里

东西广七百馀里,南北袤三百馀里。

长汀县:附郭。

东至宁化县,一百七十里,以《杉木堠》八十里为界。

西至江西瑞金县,八十里,以新路岭六十里为界。

南至上杭县,一百八十里,以双溪岭一百五十里为界。

北至瑞金县八十里,以黄竹岭六十里为界。东南至连城县一百六十里,以野狐岭一百六十里为界。

西南至武平县,二百五十五里,以黄公岭一百五里为界。

东北至宁化县,一百五十里,以黄土岭八十里为界。

西北至瑞金县八十里,以石脑岭六十里为界,东西广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宁化县》

东至清流县,四十五里,以百步岭二十五里为界。

西至江西石城县,一百五十五里,以“张坑” 七十五里为界。

南至长汀县一百七十里,以松木堆九十里为界。

北至邵武建宁县一百八十里,以孟家坪百一十里为界。

东南至清流县,一百二十里,以大船岭六十里为界。

西南至长汀县一百五十里,以黄土岭七十里为界。

东北至邵武泰宁县,二百九十里,以“龙坑” 一百二十里为界。

西北至江西南丰县,三百五十里,以车桥岭一百二十里为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二百里。

上杭县

东至漳州龙岩县,一百五十里,以“大池” 一百里为界。

西至武平县八十五里,以石田二十五里为界。南至广东海阳县四百五十五里,以“《标钱山》二百里为界。”

北至长汀县一百八十里,以杨州拗三十里为界。

东南至龙岩县,二百四十里,以缘岭一百九十里为界。

西南至广东程乡县,三百一十里,以松源一百六十里为界。

东北至长汀县一百六十里,以“谷奢岭” 八十里为界。

西北至武平县,一百九十里,以檀岭八十里为界。

东西广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五里。《武平县》。

东至上杭县八十五里,以《竹鉴保》黄埔五十里为界。

西至江西安远县,二百四十里。以“大中山” 一百四十五里为界。

南至广东程乡县,二百二十五里,以南岩九十里为界。

北至长汀县二百六十里,以黄公岭一百五十里为界。

东南至广东海阳县,四百里,以庐岭一百五十里为界。

西南至程乡县,二百二十五里。以于口一百里为界。

西北至会昌县,一百八十里,以南瀼口花岭为界。

东西广一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里。《清流县》。

东至延平永安县,三百一十里,以龙安一百一十里为界。

西至宁化县一百五里,以空头岭十里为界。南至宁化县一百十里,以“百步岭” 一十五里为界。

北至宁化县六十里,以草鞋岭三十里为界;东南至连城县一百三十五里,以上琴坪一百里为界。

西南至宁化县四十里,以《抢旗隔》一十里为界。东北至归化县九十里,以“《五通》凹” 六十五里为界。

东西广一百三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连城县。

东至延平永安县,二百二十里,以“溪流口一百里” 为界。

西至长汀县一百四十里,以岩头“野狐狸岭” 十里为界。

南至上杭县二百四十里,以崆岭一百里为界。北至长汀县一百九十里,以焦坑渡六十里为界。

东南至永安县,三百五里,以浮流口一百五里为界。

西南至长汀县一百七十里,以河源板岭七十里为界。

东北:至清流县,一百三十五里。以上琴坪三十五里为界。

西北至长汀县一百七十里,以“四保” 六十里为界。

东西广一百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归化县》:

东至延平将乐县,一百二十里,以“铁岭铺” 三十里为界。

西至清流县九十里,以五通凹二十五里为界。南至延平永安县二百九十里,以淳化寺九十里为界。

北至宁化县一百二十二里,以下觉七十里为界。

东南至延平沙县,三百八十里,以“永隆寺” 一百二十里为界。

西南至清流县九十里,以灵龟岩四十里为界。东北至将乐县一百二十里,以东岳庙三十里为界。

西北至宁化县一百三十里,以山溪寨七十里为界。

东西广五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六十里。

永定县

东至漳州南靖县,四百一十里,以隘头二百里为界。

西至上杭县一百五十里,以三坝七十里为界。南至广东饶平县二百一十里,以牛市亭一百里为界。

北至上杭县,一百六十里,以“曹田凹” 八十里为界。

东南至南靖县,二百二十里,以卢溪一百二十里为界。

西南至上杭县,一百二十里,以官田六十里为界。

东北至龙岩县二百二十里,以“水糟” 隘一百二十里为界。

西北至上杭县,一百三十里,以咸水湖八十里为界。

东西广二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

形胜附

[编辑]

本府。长汀县附郭。

汀郡崇冈复岭,居山谷斗绝之地,水之所归,南走潮海,西下豫章,东北注于剑浦,西北奔于彭蠡,实控东南上游。是以山重复而险阻,水迅急而浅涩,山川大势,固巳奇绝。若乃府治,则四山环拱,天堑、金城中间地势坦夷,方数十里。就平地中突起卧龙一山,高可数十丈,广可五七里,北面峭壁矗起,其南派为九支,形,为“九龙蜿蜒。”

蟠窟状如卧龙。府城半壁,高挂山北之巅;公署数区,平列山南之麓。鄞江带绕于东畔,西溪环抱于右方,二水合流,绕出丁位,而宝珠一峰,南塞水口。此郡城之胜也。有《鄞江旧八景》。

宁化县

为郡接境,山峻水急。翠华、凤凰诸山峙其北,芙蓉、笔架诸峰出其东。南有城门嶂,卓立如屏。西有斗头山,突屼若扆。至县治,则四围平坦,形如大釜。傍挹峦嶂,下瞰溪湖。

上杭县

横琴案前紫金屏,后髻峰,左峙,《旗幛》右旛。袍寨屹于西南,箩峤峙于东北。

武平县

土壤坦夷,龙脉盘伏。左梁山,右双荐,黄龙峙其北,笔架列其南,“灵洞” 诸峰,献秀吐奇,“化龙” 诸溪,合流环绕。

清流县

在郡东北,为江、广襟喉。屏山枕其后,《南极》朝其前,东华峙其左,西峰耸其右。一水清泚,可以鉴人。来自西南,入于凤翔,出于龙津,萦抱县治,如带如环。三析之流,复绕西南而去。

连城县

《居稠山》中,崇冈复岭,东控莲峰,西拥旗石,南案独秀之银屏,中抱九折之文溪。他若“金鸡” 诸岫,插汉冲霄;天马群峰,如笏如杖。

归化县

为汀孔道,闽、广通衢。楼台、鼓角耸于后,三台、飞凤拱于前。东有狮岩、象山,西有仁寿、列嶂,二水合流,环拱邑前。旋绕狮岩,宛如“元” 字。

永定县

卧龙山峙于后,挂山列于前。东有龙门拱揖,西有印匣镇重。二水交流,一湖莹彻。

汀州府星野考        府志

[编辑]

府总

《周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汀州,其域为扬州,其次为星纪,其宿为牛、女,其辰为丑。按《周礼》郑注云:“星纪,吴越也。” 皇甫谧云:“星纪之次,于律黄锺,吴越分野。” 《尔雅》云:“星纪,斗牵牛也。” 郭璞注云:“斗、牵牛者,日月五星之所始终,故谓之星纪。” 以上释星纪,为越之分星。《春秋元命包》云:“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 《史记·天官书》《前汉·天文志》皆云:“牵牛、婺女、扬州。” 《正义》曰:“婺女即须女,天少府也。” 又曰:“牵牛、须女,皆为星纪,越之分野。” 《汉·地理志》云:“粤地,牵牛,婺女分野。” 刘向曰:“吴越属斗牛、女分。” 《郡国志》、晋、《隋元志》皆云:“吴越其辰在丑也。” 《释牛》:女为扬州之宿,至其分度,又往往不同。黄帝起斗十一度,至女七度为星纪。费直:起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蔡邕《月令章句》:起斗六度,至须女二度为星纪。皇甫谧:起斗一度,至女七度,为星纪。《唐志》:初斗九度,馀千四十二,杪十二大,中斗二十四度,一千四百八半,终女四度,为星纪。《元志》:起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杪外,入星纪之次。又魏太史令陈卓云:“吴越州郡,九江入斗十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会稽入牛一度。临淮入女四度。广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女六度。闽故为会稽属,其直牛一度无疑。” 《释分度》唐一行以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至朝鲜,是谓北纪胡门,以限戎狄。《南戒》自岷嶓至东瓯闽中,是谓南纪,越门以限蛮夷。自南河下流,涉江淮,为吴越。自江源循岭徼南,东及南海,为蛮越。星纪当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南斗当淮海间,为吴分。牵牛去南河寖远自豫章迄会稽,南逾岭徼,为越分。苏轼祖其说,作《山河两戒图》。我朝

《清类分野书》
实宗之释两戒然则历代论撰宿

[编辑]

度虽少差,移为次舍,大略相因矣。而三垣五纬,占验亦各有分属。《宋志》云:“中宫北斗七星,第四曰权,蒙山以东至南江会稽、震泽、徐扬州属焉。” 《星经》云:“斗杓第六星曰开阳,主扬州。又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曰三台,上台下星,主荆扬。” 《宋志》又云:“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西列各十一星。其东垣南第六星曰吴越石申。” 云:“南斗魁二星,天梁也。” 第一注:吴第二。《会稽天官书》云:“吴楚之疆,候在荧惑,占于鸟衡。” 《星经》云:“荧惑主扬州。” 《唐志》云:“星纪负海,其神主于衡山,荧惑位焉。” 《宋志》云:五。

星,赤帝熛怒之神,为荧惑,位南方,主楚吴越以南诸家论或取之斗柄,或窥之天市,或征之纬候,言人人殊,然于天文为别占云。

汀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

[编辑]

本府。长汀县附郭。

卧龙山 在府治后。环城四面皆平田,就中突起一山,不与群阜相属,如龙盘屈而卧,故名。又名九龙山,亦名无境山。按旧志,术者白鹤仙云:“山脉分于赣之宁都、虎头山,历石城过瑞金界,由长龙、温地、翠峰、狮岩直渡横溪而来。”

东山 在城内县学左,为卧龙山之首,又名龙首山。宋时有鄞江台、五显庙,久废。明万历间,前后为雷文学书屋,两庠举出。山顶竖亭为“状元峰。” 前屋祀文丞相、李少师,后屋为书院。年久亭院荒废。崇祯丁丑,汀守唐世涵捐俸鼎建。南山 在县南三里,为郡治。前朝山屹然如屏,青葱可爱。宋时文殊院、同庆寺、左翼军驻札,寨在其下,故下名南寨。后同庆寺迁衣锦乡,寨、院俱废。按《旧志》,《白鹤仙》云:“山脉自石含分枝,由湘洪峡过鸡笼嶂,历高坑,起鹦鹉石。又里许秀峙为南山。” 今下为元帝宫。

拜相山 :一名“笏山” ,与南山相联,俯挹卧龙山,宛如人拜。

圆珠山 在县南三里,俗呼“宝珠峰。” 旧有寺,久废。崇祯丁丑,邑人鼎建元坛庙于山隈。

马鞍山 在县东五里

展旗山 在县西七里

莲花山 在县东十里

笔山 在县东十五里

玉女山 在县西古贵十五里。旧传王氏女修真所,下有“通仙桥。”

赖溪障山 :在县西三十里。

翠峰山 在县东四十里。壁立千仞,绀碧可爱。鸡笼山 ,在县西五十里,高十五里,《九域志》载为古迹。本郡王中正成道之所。闽中曹学佺《名胜志》作“宋邑人王捷,字平叔,修道于此。”

赤坑障山 在县南五十里。

灵蛇山 ,在县南百八十里。山旧多蛇,下有佛庐及蛇山庙,《九域志》载为胜迹。

七宝山 ,在县东南二百里。传出七宝,下有“七宝场” ,今废。

鹫峰 在府南山半有院。见《天下舆图志》。院址久废,父老传云:今元帝宫是。《宁邑志》载:“院在新村十里” ,当是同名。

双峰 在县东南三十里。峰峦双耸,高人云汉。西峰 在郡西通津门外,卧龙山右支。上有西峰、法林、罗汉三刹,今惟罗汉寺存。寺居形如燕窠,林密泉清,为郡胜地,景名“西岭松涛。”

二老峰 在县东五里,双石峭立如人。

佛祖峰 ,在县西三十里,土名“九磜。” 树木阴翳,石径崎岖,中有禅寺,虽盛夏不知暑。

横冈岭 在城内东北府县学后。卧龙山左。支佛岭 在县东南五里,今名通济岩,壁间有佛像。宋邓长史建庵于此,后人刱亭于庵侧。界院岭 在县东南三里,土中有珠,牧儿锄地得之,见风则碎,俗呼为珍珠岭。岭畔有寺。东庄岭 在县东五里,下有民田百顷,旧多种梅景名《东岭梅雪》。

枸木岭 在县东二十里。

牛岭 在县西二十里。崇祯九年冬,庐山僧世拙募缘刱庵,邑人马上荣题以“西来。”

白头岭 在县西,接牛岭,常有白云冒顶。白叶岭 在县南二十里。

枣木岭 在县南二十里。

湘溪岭 在县南三十里。

流源大岭 在县东南四十里。

分水岭 在县南五十里。

新路岭 在县西古贵六十里,为汀、赣分界。宋嘉定间,郡守邹非熊修隘备寇,名“罗坑隘。” 明知府邵有道修砌道路。

大息岭 在县东北归阳五十里,岭顶有铺。归岭 在县东南五十里,路通连城。

蘘荷岭 在县南百里,地产蘘荷。

桑溪岭 在县南百五十里。

霹雳岩 在拜相山隈。宋元祐间,白昼迅雷一

声,岩洞划开,中有丹灶丹井,建“祐圣道院” 于岩前。

朝斗岩 在南山崦,缘石扪萝而上,俯视城市,尽在目睫。下有“祐圣广祐福善王祠” ,祈祷必应。云谷岩 ,在驻札寨旁,南山之下。

宣岩 在县南五里。宋崇观间,宣明隐居于此。狮子岩 在县东南青泰九十里,双石为门。八仙岩 在府城东南宣河一百二十里。岩内有棋盘石迹,旧传“有八仙聚其上,故名。”

通济岩 在县东南五里,即佛岭。

苍玉洞 在东禅寺下。山石奇怪万状,名曰石门、烟屿、仙掌、鹤巢、抱云、二老、狮子、马鞍之类。龙门峡 在县东北四十里,地名含前石洞盘屈深窣,中开一峡,顶镌“龙门” 二字。峡底汇潭,水色沉碧。峡内有溪,乡人贸竹木者俱从峡出。湘洪峡 在新桥下流溪中最险,舟人惮之,峡上有湘洪庙。

乌鼻石 在惠政桥霹雳岩边。

石壁 在县南二十里,下有庵。

白面石 在县南五十里。

鄞江 一名正溪,在县东宁化县界。李地发源出石含,历谢地新桥,迤逦至东庄潭,分为二派,一自惠政桥入,一自太平桥入,至高滩角复合为一,南流以入于海。宋蒋之奇有“鄞江一丈水” 之句。

东溪 发源翠峰,合鄞坑水,流高洋桥至张家陂与正溪合。

梓步溪 源出大息岭,左至南田,大溪合小湘溪 源出南原,至湘洪庙。前三溪俱县东。西溪 在县西,源出大原,过杉岭,即七里桥,至南拔桥。宋治平五年,筑城堑壕,官砌石陂于桥下,引水注壕,一派入城壕,至崇善坊兴云桥,与正溪合,一派入西田,过高阜坊与正溪合,后西流奔冲。万历壬子,推官吴明昌沿河筑堤,引水抱城,至马屋墈下出,合大溪。

南溪 在县南二十五里,其源不一,合流经普济桥至南口与正溪合。

北溪 源出横坑,过攀桂桥而下,与正溪合。龙潭 在县东云骧阁下。东岸建龙王庙,遇旱筑坛而雩则雨。今潭通大溪,庙久废。

东庄潭 旧在东庄岭下,今水徙教场后。麻潭 ,在县南十里。郡众流所会,山势蟠互,过此流折为九曲。

白步潭 :在县东十里。

曲潭 在县南十五里

大潭 :在县南六十四里。

寅湖 在县东北二里许。周围百步,居郡寅位。湖中一小阜,虽水溢不没,春满冬涸。

子地湖 在县东十三里,入东禅寺,今垦为田。辛湖 在县西一里许,周围七十步。三湖俱以方位名。

青草湖 在县东归阳五十里象牙林,深不盈尺,广不逾丈,其中草四时长青。

磜角 在古贵里。高岩怒滩,溉田甚广。磜头 在归阳里。峭壁数十仞,瀑声如雷。鱼梁滩 在县东二十里。

鸬鹚滩 在县东一里许。滩边居民多养鸬鹚。蛇王滩 在县南三十里,滩边有蛇王石炉。九曲滩 在蛇王滩下,河水湍急,屈曲九折。纱帽滩 在王屋滩上,滩边有石如纱帽。王屋滩 去县三十五里,滩边有王姓者居此。磜滩 在县南一百里,居上杭,上甚险,知府陈洪范辟平。

放生池 因龙潭为之,勒“大” 字于石。

金乳泉 在府堂东。嘉靖间,知府邵有道辟为池。

法林袈裟泉 在县西法林院。有泉出于石缝中,裂如袈裟状。

汤泉 在县南青泰里何田市。周围数十丈,能熟生物。宋绍兴间,众砌石池,疏寒泉以减其烈,覆以两室,以别男女澡浴。旁结庵,名“无垢。” 又一在县南安仁保,由窦涌出,溉田甚多。

玉泉 在县东八十里,流为瀑布。旧有佛庵,前后植茶,号为“玉泉茶。”

魁星井 在府治仪门外,面南隅。

弼星井 在府兵房后,今废。

《禄星井 》在推官衙门。

开星井 在府治东北塔院前。旧传,白鹤仙人迁郡,初,谓地形如斗,掘地为七井,以应“七星老古井 ” ,在府城内东北。

邓长史井 在福寿楼南街城下,郡人邓正己。

开凿至丈馀,遇盘石,闻其下有泉声,以铁杵撞穿,泉涌出,四时不竭。

开元井 在县学左。阔丈许,深十三丈,八角,上阔下锐,石板叠砌,旧传与云骧阁下河通,河溢则井溢,河清则井清。昔年,井水忽涌,高数丈,众疑通龙潭,有龙穴其中。嘉靖三年,井随寺属学,取名“八卦龙泉。” 为阴塔,与万魁塔相映。

南泉亭井 在富文坊,阔丈许,引手可掬。“鄞江井 ” 在县东金花坊,深三尺许,溉田甚多,外水入而不溢,内水出而不竭。

万户井 在青岩里胡岭大路旁,去县八十里。井泉甘美,四时不竭,可供万户用。

方伯井 在十字街口,俗呼“大井头。”

宁化县

翠华山 在县北二里。邑主山,四时山色苍翠。南山 在县南,一邑之望,自远逶迤至本山,中耸一峰,旁峰低小如笔架,下有流水环绕如带。东山 在县东五里。

牛头山 在县西北。峰峭拔,形如牛头。

五灵山 在县南市西,旧名“五家山” ,有普惠王祠。昔尝产灵芝五茎,闻于朝,敕改今名。

宝山 在县北。旧传山有五色石,璀璨如宝。凤凰山 在县北五十里。崇冈峻垄,蟠伏数里,其形如凤。乡人张震微时读书其下,自号“凤冈隐者” ,后起知太原府。今山多潜不轨,立隘。陶峰山 在县北八十里,峦峰峻耸。旧传有陶姓者结茅其上。

牙梳山 在县北招得里。险峻厄塞,为啸聚地。龙须山 在县东招得一百三十里。高峰繁荫,草生崖石间,如龙须。

罗平山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山明水秀,旧传处士罗平隐居于此。

伍家笔山 在县北招得里。山尖耸如笔,山下居者皆姓伍。

紫云山 在县北,通邵武界,立隘。

凌云峰 在泉下里,其峰高拂云霄。

登高岭 在县北门内,邑人登高于此。

狐栖岭 在县西龙上里。其状如屏,相传有白狐栖此。

金船岭 在县东永丰三十里。旧传山有金船,其光夜现,乡人求之弗得。

狮子岭 在县南三十里。岭有石形如狮。罗汉岭 在县南五十里新村。

苦竹岭 在县北永丰五十里,产苦竹。其岭甚高,四时常有云气。

神王岭 ,在县北七十里。上有神王庙,乡人遇旱潦疾疫祷此。

南桥岭 在县北九十里,岭势高拱,跨山如桥。赖畬岭 在县西南赖畬铺之西。迤逦二三里,峻处有利济亭,上立隘。

竹篙岭 在县西南。险峻斗绝,小路逼长汀,上建有亭。

黄柏岭 在县南新村里。上设铺。

城门嶂 在县东北泉上四十里。山势壁立如屏障。元末寇乱,乡人避兵于此。

瑞花岭 在灵隐洞东北十里。旁有僧舍,谓之“下岩。” 其地生奇花,岁多丰,因名其岩曰“瑞花。” 龙池岩 在县南四十里,昔有龙蟠于此。西岩 在县东北五十里。登石梯而上,石笋屹立如门,上有石乳下垂,俯映石笋,泉涓涓自乳而下,滴于笋末,毫发不爽。又有石如龙蟠门上,其中空洞如砥,可坐千人。有数石室,一曰“宝蛇” ,天然龛屋,中奉大士像。一曰乳穴,爇炬始可入。中横石案,旁有泉一泓琮琤。遇旱祷之取水,出岩即雨,谓之“圣水。” 一曰丹室,有一小穴,匍匐而入。其中宽明,丹灶俨然。又一如方丈,初入颇暗,坐久忽明。又一如堂奥,寒气逼人,不容久立。旁有龙井,深不可测。

东岩 “在西岩侧,其中有数石室,洞旁有石莲数朵,大如车轮。左有石龛,又有石如壶,高二丈,寒泉涌出,壶口皆成锺乳。下有芝田数区,上有响石,撞之如钟。西有石柱,峻削如青琅玕。南有泉,自石中出,潺湲迅急,复入石缝,不知所之。又南最高处有石鹤,若奋飞之状,亦有丹室。” 弥勒佛 在县招得九十里,高峻玲珑,窟中多巢鸟雀。岩下空高约二丈许。深广三丈有奇。如石室前有弥勒佛殿。

朝光岩 :在温泉侧。玲珑曲折,天光射人。竹筏沿溯其中,难穷其源。

连城洞 ,在县东五里,地多黄连,唐置县,封治于此。

灵隐洞 在县北五十里,旧号“洞源岩。” 宋治平间,僧祖庆结庵于此。洞前岩石奇怪,如窗如龛,如设筵席,如列钟磬,如虎斗鸟翔,其状不一。又有岩石拔起,上有一窟如洼樽,乳泉滴沥,满而不溢,病者饮之多愈。乡人祷雨亦应。

狂波石 在县东七里赤冈潭中。旧传或见二龙蟠石上,忽水涨波涌,故名。

狮子石 在县北登云乡田间,以形似名。危石 在县北六十里。突然一峰,四壁斗绝,人迹不到。宋绍兴间,僧祖月结庵其下,名曰“翠峰。” 宝池石 一名威胆山县北七十里旧宝池寺侧,杰出群山,因寺得名。

大溪 在县南。溪源凡六:正西自赣之石城堑头发源,九十里至县,与大溪合。西南自长江狐栖岭发源,一百二十里至小吴,与大溪合。又四十里至县西北,亦抵石城界,自长坊一百里至李田,与大溪合。又二十里至县东北,自台田岭发源,一百四十里会大溪。正北自苦竹岭发源,六十里至马家渡,会大溪。又三十里至县正东。自热水窑头发源,一百里至侧潭会大溪,又四十里至县东渡溪上二里许,与上流三派合而为一。东至清流,又东会剑江水,抵福州以入于海。

龙潭 在县东一里。旧有龙神庙,今废。

龙门潭 在县南二里。其深莫测,自龙门桥出大溪。今大水涌沙堙塞。

神头潭 在县南五里神头岭下。水极清彻。斑竹潭 在县南七里。潭侧多斑竹。

赤冈潭 :在县东北七里。

蛟湖 在县北龙上下六十里。深不可测。昔有僧结庵其上,尝见白龙卧湖面。乡人遇旱,以败铁投湖,辄作暴雨,怒涛涌出其铁而后已。宋嘉泰间,郡守陈暎祷雨有应,建龙神庙于侧。石湖 在县北泉上里,去蛟湖不远,水四时不涸,溉田甚多。

羊鸦湖 在县北柘湖侧。旧传鸦噪于木,羊跪于地,忽成此湖。

雷鸣磜 在县南五里。声如雷轰潭。《飞磜 》,在县南乡。重冈复岭,登陟极难,其中宽坦,山环水合,草茂林深。宋绍定间,有寇作乱于此。后陈韡、刘纯讨平之,因置南平寨。

龙潭磜 在县北泉下四十里。旧传有龟浮水面,溪水即涨。岁旱,乡人取其水祷雨,多应。乌路峡 在县南十五里。两岸壁立,水势溁回,深不可测。

七孤龙 在县南新村乌路峡下十五里。石峻路险,怒涛奔湍,反折七曲,舟师惮之。

蓝布池 在县北二十里,旧名“永丰” ,产藕最佳。放生池 ,在县南。

洁溪泉 在县北四里。清泚甘冽,一名“滴龙泉。” “甘泉 ” 在县南鹫峰院前,味甘而冽。

万斛泉 在县北五十里。石洞喷出,流为小涧,溉田数千亩。

温泉 俗名“热水” ,其地新开。有朝光岩。

光严井 在县治后,光严寺前。

周家井 在县东百步

太平井 在县东太平巷口。三井水极清冽,虽旱不竭。

古井 在县西五里。清彻甘冽,俗传病者饮之多愈。

龙家井 在县南五里,即以名其地。

大成井 在儒学戟门东。

上杭县

紫金山 在县北平安里。邑之主山。峦嶂㠝岏,林木秀茂,烟雨之馀,苍翠如画。宋康定间,尝产金,因名。堪舆家言:“金山如焰,虽障邑而多灾,宜祀元武镇之。” 明嘉靖庚戌,丘嘉周因梦游,乃往卜地,募而建之,至丁卯乃成。

七峰山 在县北,去城十馀里。为邑后镇,崒嵂翠丽,堪舆家谓“上应北斗” ,又名七星山。

挂袍山 在县南五里,为邑前镇,形若挂袍。旧云:未县之先,林木森蔚。有术者过,语曰:“袍山苍苍,朱紫盈坊。” 未几,迁县于此。

展旗山 在县西五里,为邑右镇。数峰相属,迤逦若展旗然。

横琴山 在县南,去城里许。横亘溪前,平衍如琴,亦名“横琴冈。”

冷洋山 在县东二十里。高出群山,俯瞰县治,有道人结庵其上,下一水迸石而出,夏月极冷。覆箩山 在县东北,去城一十里。高耸特立,山顶端圆如覆箩。

笔架山 在县西去城十五里,三峰若笔架。南宝山 在县北平安里金山之阳,如笔插空。旧传有童子牧牛其上,得白璧一双,因名。灵蛇山 在县北平安里。峭拔凌空。旧传有巨蛇出没,人过其处,必祷之。

乱石隔山 在县北古田里。路通龙岩界。石狮崠山 在来苏里。山石巉岩,状若狮子。“铁障山 ” 石壁若障山之西产铁,矿冶多取此。茫荡洋山 在县东胜运里。磅礡百里,当上、永两县界。峰峦崭绝,林木崇深,西通程乡,东通漳州,梗化者据为巢穴。

高唐山 在县西南来苏里。旧传“有姓高唐” 二人,年皆九十馀,登此山不返,因名。

王寿山 在来苏里。山端正,高千丈,若王者执圭,故名。《旧志》误为洋厨山。

铜鼓山 在太平里。石壁倒书“千年” 二字,唐李阳冰篆。山腰巨井丈馀,莫测鼓声,闻则大稔。美女峰 ,在县城南五里,与三层岭相接。其峰有四,葱茸秀丽,故名。

双髻峰 在县东五里,为邑左镇。二峰插汉,宛若双髻然。

五子峰 ,在紫金山,又名“五龙。” 高峭插天,妍秀如削,层连绝𪩘,各具姿态,肤不受土,瘦骨棱棱。上有老松几本,孤寄自喜,不作人世近玩。中一石如人趺坐,类入定者然。

普陀峰 在县城东十里许。白叶场峰下有普陀寺遗址。

文笔峰 在县东白砂十八里。

炉背岭 在县东十里。乡人尝建炉其下。石冷洋岭 在县东十五里。

大磜岭 在县西十里。为邑来龙特起之嶂,路通武平。

三层岭 在县城南十五里。其岭三级。成化间,邑人李时英沿路植松蔽阴,置田佃修,行者便之。

双溪岭 在县东五十里。有二小溪环绕其下,长汀分界。

罗括岭 在县东平安五十里。旧传有罗括结庐于此。

石牌岭 在县东胜运七十里,有巨石方正如牌。

香岭 在白砂里。旧传有檀木香数百本,因名。或谓“岭多木乳膏,居人采而爇之。”

灯笼岭 在胜运里。上有石,若灯笼。

蜈蚣岭 在胜运里。高耸萦回五里许,岭路蜿蜒,若蜈蚣然。正统间,乡民吴广植松以荫,俗名“鹅公岭。”

棉岭 在县西胜运里棉村。景泰间,邑人唐常夹道植松檺,行人便之。

黎公岩 去县二里。旧传黎姓者修炼于此。仙女岩 在县东白沙里。负冈瞰溪,中广三丈,有穴上透天光,旧传有仙女居此。

宝兴岩 在锺寮场西北,近南宝山。

石钟岩 在平安里。中有石乳,旁有巨石,击之有声如钟。

半坐岩 ,在紫金山,石如龛,容坐一人,趺跏其中,听流水声声玉珮,壁生黄苔如粉,俗名“石黄” ,可调为绘事。

管公岩 在平安里金山半途。深广数丈,内有石鼓,击之辄鸣。旧传管姓者修行于此。

东安岩 在县东五十里。旧传定光佛栖于此。石燕岩 在县东。天顺间,乡人建庵于上。黄杨岩 在铜鼓山。旧传地有黄杨木。

青峰岩 在县南来苏一百五十里,岩有秀峰,竹木苍翠。

赤面石 在县北,去城三十里溪边。上圆下方,峭立如壁,色赤。

石龙 去县一百二十里,横亘溪中,背有鳞文。遇旱,乡人积砂石于其背,即雨涨而去之乃止。仙榜石 在金山,如赤城,皆霞纹,横竖数十丈,光不受藓,上有古木蔽日碍云,身干斑驳。观音石 在县北平安里大溪中,石似观音者三,前有观音潭。

乌虎石 在县东大溪中,黑色,俨如虎踞。狮子石 在县东二十里梅溪寨西水口山顶。石高数十丈,势若狮卧,数里皆见。

马迹石 在胜运里山涧中,广二丈馀,厚四之一,两面皆有马迹,居阴者差小。岁大水,巨石皆漂,惟此不移。

香炉石 在北沙里九曲水口,以形似名。“莲花石 ” 在溪南里大溪中,即鱼矶,石壁波涛。

涌急,舟过稍失手则覆,其石丛生如莲花。大溪 发源长汀界,合众溪入县境,会语口水至县治南山下,过美女峰,萦迥三折,西流五百步,南经潭口,直抵潮海。

濑溪 在县西三里。萦纡至展旗山下合大溪。金山下溪 在县北,清泚声冷冷,东流数里,渗入沙石中,号“干坑” ,数百步外复涌出长流。苦竹溪 在县东北五里,源出白砂里山。水埔溪 在县西北十里,源出武平界,经岩头铺至水布滩合大溪。

九曲溪 在县东北白砂里。源出新坊口,萦纡九折至语口会大溪。

南宝溪 ,源出南宝山,下流数里纳矾水,会金山下溪,至锺寮场,与南桥小涧水合流而东。矾溪 出锺寮场之东,与南宝溪合流。溪西水赤绝鱼,故名。

新田溪 在锺寮场西合南宝溪,过灵蛇山,会语口溪,南流至旧州会大溪。

黄潭溪 在胜运里。源出龙岩石门小涧,至小拔汤过上南湖,经三埧漠《磜硿》会大溪。安乡溪 在胜运里。源出东安岩小涧,合流大溪。

跳鱼溪 在胜运里。源出梌山嶂,至丰稔寺前合黄潭溪。

“回龙滩 ” 崎崄,有石,似龙渡江。

白石滩 在回龙下

《栖禾滩 》有石平坦,农顿禾其上,因名。

目忌滩 水湍急,舟人畏视之。

镬风滩 二水衡纵浪滚如镬。五滩俱县北平安里。

高车滩 旁置“高车” ,转水溉田。

马尾滩 水散流。若马、尾二滩,俱在城里。逃船滩 势甚险,舟避溪旁,齐力备器而过。掺蓬滩 乱石森列,舟过此必掺蓬以济。上徐滩 、下徐滩 、大笼钩滩 五滩俱在县东胜运里。

孤滩 在县南来苏里。众石槎牙,船难上下,行者必易载而渡。

草屦潭 在县北二里许。延袤数里,过之而屦成一双,状其长也。

相公潭 在县南三里。旧传有寓此产子贵者,故名。今建塔其上,科第不辍,潭名又若识矣。潭头潭 ,在县东一里,为潭之首。

石壁潭 在县西二里壁寨下。

信丰潭 在胜运里丰稔寺西,其深莫测。鬼湖 在县北平安里。广丈馀,深不可测,旁无寸草。相传下有大溪,为龙窟宅。

铜鼓湖 在铜鼓山下来。山左右有二湖,延袤宽广,其一或涸,其一虽旱不涸。

咸水湖 一在来苏里三层领背,一在胜运里大陂下,其水味咸,不涸。

天井湖 在县南胜运里。阔五十馀丈,深不可测,渔者避焉,忽涸,涌出十五里外。今春盈秋涸为常。又在城里北门外,西有二湖,亦名天井。百丈磜 在平安里金山侧。高百丈,一溜如线,其声淙淙,传名“黄金坑” ,险不容足。

白水磜 去县三十里,溪边土中有石块镂章,能运水至顶,以滋华卉,取而工之,可为假山。旧有一联:“白水磜头,白屋白鸡啼白昼” ,未有对。修撰林大钦过此,对之曰:“黄泥垄口,黄家黄犬吠黄昏。” 人传为工。

胆水池 在平安里金山。有三池,上下有泉涌,中则潴上池之流。宋时池水赤,苦伤人,惟以浸铁,炼之成铜,后则如常水,不可以铜矣。

御天池 在县南塔院。蓄水备旱,溉田甚广。放生池 在驷马桥下。人修斋放生于此,故名。金船塘 在胜运里。延数十丈,形如巨船。佛岭泉 在县东十五里。自石孔中出,其清如镜,饮之不竭。

瀑布泉 在卢丰滩上。出自山巅,其势如飞小拔汤 在胜运里。微温可浴。

里田汤 亦微温可浴

观音井 在县南横琴冈后。澄清不竭,旁流一派,溉田数顷。上结庵奉观音,疾者请其水洗之,有验。又城内西北有一井,构屋其上,亦名“普济井 ” ,在县西二百步。成化间重砌。

石固井 在县西石固庙前。洪武四年开,天顺间重砌。

灵源井 在县西一里。大旱不涸,涝而不溢。井泉井 在县西进士坊北港内。水重于他水。应星井 在县东北小街巷内。成化间重砌。

冈背井 在县西北小巷。

所前井 在所东畔。未立所时已有。

射圃井 初在射圃前,天顺间开,今圃改察院,“新开” 井 在县西南小街,成化间开。

东门井 在昭阳门内。筑城后,民艰于汲。成化初开。

龙泉井 在胜运里,石碑前,石隙间流出。四时澄澈,夏冷冬温。乡民建庵其上,名曰“龙泉。” 《漳南道井 》在厅东北。

龙井 ,在金山顶。水面数尺,规而若井,渟泓澄澈,如照胆之镜。久立,肤肌俱寒,急避去,恐此潜者之或跃,而风雨骤至也。旧传井与河通,僧接竹试之,云无底极形家所言,“天目将无” ,是与?《武平县》

灵洞山 在县西十里,为洞天之一。有仙人上马石、蛟池、汤泉、石龟之类。大洞三十六,小洞二十八。下有灵洞院、洞元观,俱废。又有石井三,旧传为葛洪炼丹处。

双豸山 在县西十里。双峰并豸,高插云汉。交椅山 在县北十里。山两脉交加如交椅。鹅头山 在县北十五里。上有石圆大巑岏,其形似鹅。

天马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高耸如马朝天。梁野山 即梁野仙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崄峻叠出,绝顶有白莲池。昔乡民采茗,误至一岩,见门垂龙须草,蒙披而入,内有佛像、经帙、钟磬、幢盖如新,再往迷路。唐开元中,福僧持铁钵驻锡三峰。大历中,泉州僧灵悟驻此,自后岩芜。石狮岭 在县西十里,有石若狮。

石径岭 ,在县北十五里。高峻多石,通羊角水,接江西会昌。

当峰岭 在县北三十里。凿石为路,长五里,接永平寨。上有双井泉。

黄公岭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接长汀界,修阻二十馀里,上有圣公泉。

伏牛岭 在县南六十里。有黑石,高广百丈,形如伏牛。

白鹤岭 去县十里。形势轩昂,江、广往来要路。御屏岭 ,在县北五十里,相传为棺材石,新官初至,每忌之,常戴星入治。

观音岭 在所城南一里。

檀岭  在县东四十里。

南安岩 在县南。旧为蛟龙窟宅,俗呼“龙穿洞。” 定光大师卓锡于此,中有二岩:南岩窈窕幽广,石室天成;东岩差隘,而石龛尤缜密。

龙济岩 即龙岩。《雨霁》,在所城南三里。林木嘉茂,石径窈深,洞前有龙牙石、珠帘泉。

“十二峰 ” 在南安岩前,秀峰列峙。

神仙峰 在所城南十里。

象洞 在县南一百里,接潮州界,环抱纡回,号九十九洞。宋政和间,置寨于此。《海录碎事》:“象洞,昔未开拓时,群象止其中。其地高腴,有美稼,可酿佳酝。邑人重之,名象洞酒。”

化龙溪 一名“南安溪” ,在县治南百步。源出清平乡,合流归顺乡,入潮州界。

千秋溪 在县东信顺团里。源出梁山,经谷孝里合流入“化龙。”

濠坑溪 在县西丘留东里,源出安远界。武溪 在县西三十五里。水接化龙。

渔溪 在县北丰顺平里。源当峰岭,下会禾丰。黄沙溪 在县东南十五里,萦纡数里,入化龙。禾丰溪 在县东北。源出当峰岭,下入渔溪,合迳口水入化龙。

露溪 在县东北。一溪七湾,俗呼露溪七渡。大顺岭小溪 在县东信顺团里。自露溪堡北入长汀界七里河。

顺明溪 在县西顺明里大岭下,西流出会昌界,与大溪合。

龙溪潭 在县西六十里。怪石嵌空。旧传龙穴其间,旱祷辄应。今里人有疫,亦祷之。

黄泥潭 :在县西南二百步。

蛟腾潭 在所北文峰塔前。

蛟潭 在县南八十里。水深无际。昔有蛟为民患,及南安祖师建院岩下,其毒遂弭。

绿水湖 在南安岩数十里,水色深绿。相传“定光佛” 创院,尝取其水,今水色清白。

云磜 在县东二十里,瀑流如练,又名“白水磜。” 《剪刀交》滩 在县西归郡里。

白鹭滩 在县南丰顺平里。

七里滩 在县北大湘亭里。

大顶滩   。弩牙滩   。“《钩丁》峰滩。”

小笼钩滩 、四滩俱在县北归郡里。

放生池 在县西门外

温泉 即丹井温泉,在县南五里。《旧志》:“热水井周围数丈,泉从石窦出,有硫黄气,能熟生物。民多浴之,可愈疮疠。”

圣公泉 ,在黄公岭巅。相传定光佛偶渴卓锡,泉涌,水仅杯勺,千,人饮之不竭。

龙泉井 在县南禅果院殿后。相传定光佛所凿。宋庆元间,常有龙见。

官陂泉 在县北七里,源泉汹涌,灌田数顷。双泉井 在当峰岭,有泉两泓,自石眼涌出。铜井 在所城内西偏。泉极寒冽,汲之声如铜响,色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