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479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卷 |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卷目录
楚雄府部汇考一
楚雄府建置沿革考
楚雄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楚雄府星野考
楚雄府山川考〈水利附〉
楚雄府城池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七十九卷
楚雄府部汇考一
[编辑]楚雄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编辑]本府
战国滇国地。汉属益州郡。晋始置南广郡,属宁州。咸康中,置安州,寻罢入宁州。后为杂蛮所据,爨酋筑城居之,名威楚,又名硪碌。唐贞观末,诸蛮内附,置傍、望、求、丘、览五州,属姚州。天宝末,为蒙氏所据,徙银生节度治之。宋时,段氏以银生属姚州,号为“当著𧸘。” 后改白鹿部,又改威楚部。元宪宗八年,置威楚万户府。至元八年,改为威楚路。后置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明洪武十五年,改置楚雄府。领州二,县五,提举司二。
皇清因之。康熙八年,裁《𥔲嘉县》入“南安州”,领州二县
四提举司二
楚雄县:〈附郭。〉
唐蒙氏为安州威楚县,后爨蛮据之。宋段氏,属姚州。元初,置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威州,仍立富民、净乐二县,寻降为威楚县,省二县入焉。明,楚雄县。
皇清因之。康熙六年,裁楚雄卫屯赋并县。
定远县
汉越巂郡地。唐置西濮州。贞观中,改髳州。后没于蛮。爨长筑新城,曰“耐笼。” 宋属段氏。元初,置牟州千户。至元中,改定远州,仍立南宁县。寻改州为县,省南宁入焉。明,定远县。
皇清因之。康熙五年,裁定远所屯赋并县。
广通县
唐,古路赕地,后没于蛮,南诏立为路赕县。元初,置路赕千户所。至元中,改广通县,隶南安州。明改属府。
皇清因之。
定边县
唐濮落蛮地曰南涧。宋为大理旧治所。元置定边县,隶镇南州。至元中省入州。明复置县,改属府。
皇清因之。
南安州
唐,黑爨蛮地,寨名“摩刍。” 宋高氏据。元初,置摩刍千户,属威楚万户。至元中,改南安州,领广通县。明以县隶府。
皇清因之。康熙八年,裁《𥔲嘉县》入焉。
镇南州
汉为濮落蛮所居,川名欠舍,中有城曰“鸡和。” 唐蒙氏置石鼓县,又于沙却地置俗富郡,即今州治。宋属段氏。元初,置欠舍千户、石鼓百户。至元中,改欠舍千户为镇南州,置石鼓、定边二县,后省二县入州。明置定边县,隶府,州仍旧。
皇清因之。
黑盐井提举司
汉越巂境。唐初为西濮州境。贞观中,更名髳州,讹为牟州,寻没于爨蛮。宋段氏据元初为牟州境,始设官提举。明定远县之宝泉乡,设黑井提举司,辖盐课司二。
皇清因之。
琅井提举司
汉越巂境。晋安州境。唐初为西濮州境。贞观中为髳州境,讹为牟州,后没于爨蛮。宋段氏据元初为牟州境,始名琅井,设官提举。明为定远县之宝泉乡,设琅井盐课司,分属安宁井、黑井二提举。洪武中开,寻闭。成化中复开。天启三年裁盐课司,移安宁州提举于琅井,改为琅井提举司,属楚雄府。
皇清因之
楚雄府疆域考 通志
[编辑]楚雄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云南府禄丰县界,一百五十五里。
西至姚安府界一百六十里。
南至景东府界三百里
北至姚安府大姚县界二百二十五里。
由府至省,四百二十里。
东西广三百一十五里,南北袤五百二十里。《楚雄县》:〈附郭。〉
东至广通县界,四十五里。
西至镇南州界五十里
南至南安州界四十五里。
北至定远县界,四十五里。
按《府志》,“楚雄府在云南布政使司西五百二十五里。”
东二百里至云南府禄丰县界。
南三百八十里至沅江府界。
西二百八十里至景东府界。
北一百九十里至姚安府界。
东北三百二十里至武定府界,又二十里扺金沙江,通会川卫路。
东南三百五十里,至云南府易门县界。
西南四百五十五里至蒙化府界。
西北四百五十里,至大理府赵州界。
东北达
京师一万一千二十里
外州县
定远县
东至广通县界,四十五里。
西至镇南州界二十五里。
南至楚雄县界五十里
北至大姚县界一百三十里。
按《县志》,定远在府治北九十里。
东四十五里至安驼,交广通县密苴桥界;南五十里至会基关下,交楚雄县水塘哨界;西三十五里至化佛山下,交镇南州石觜界;东南四十里至大江坡,交广通县大湾哨界;西南四十五里至罗平关,交镇南州白沙井界;西北四十里至火烧屯,交姚州小哨界。
东北九十里至阿己哨,交元谋县白沙滩,界广通县。
东至禄丰县界,八十里。
西至楚雄县界三十里
南至南安州界九十里
北至定远县界八十里
按《县志》,“广通在府治东七十五里。”
东七十五里至禄丰县界。
南:八十里至南安州界。
西三十里至楚雄县界
北九十里至“黑盐井界。”
东北九十里至元谋县界。
东南六十里至易门县界。
西北六十里至定远县界。
西南五十里至楚雄县界。
东北至
京师一万九百四十五里。
东西广百五里,南北袤百七十里。
定边县
东至赵州界二十里
西至蒙化府界七十里
南至景东府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蒙化府界三十里
按《府志》,“在府西三百一十里。”
东三百里至南安州界
南一百一十里,至景东府界。
西八十里至蒙化府界
北十五里至赵州界
西南一百五十里,至云州界。
东北二百四十里,至镇南州界。
由县至省,八百四十里。
南安州
东至易门县界,一百四十里。
西至楚雄县界十里
南至景东府界二百五十里。
北至楚雄府界五里
按《州志》,“在云南布政使司西五百七十五里,楚雄府南五十里。”
东二百里至易门县界
南二百里至新平县界
西三百里至定边县界
北十里至楚雄县界
西南四百里至景东府界。
东北一百五十里至广通县界。
镇南州
东至楚雄县界二十里
西至姚州界九十里
南至景东府界一百八十里。
北至定远县界二十里
按《府志》,“在府西七十里。”
东四十里至定远县界
南:二十五里至楚雄县界。
西一百里至姚州界
北五十里至姚州界
东南三百五十里,至景东府界。
西南二百里至赵州界
西北七十里至大姚县界。
东北二十里至定远县界。
形胜附
[编辑]本府。〈楚雄县附郭。〉
《元志》:“威楚当阳之地,山川清秀。南瞰金齿,北距罗、婺,东接昆若诸郡,西连大理,最为大部。冈峦盘郁,林麓回环。东峙响水雄关,直扼诸彝之领,南控金沙要害,实通九郡之衢。”
按《府志》:“诸峰环拱,两川萦回,有隘可守。迤西九郡之咽喉,会城之屏蔽也。”
县居四属之中,西南袤长,密迩江外,“永盛” 一带,颇称奧区。
定远县
四围险绝,中抚平川。断姚安之臂,扼武定之吭。狮山前拱龙冈,后蟠象峰,左峙羊岭,右蹲东黑盐井,南会基关,西罗平关,北连山坡诸处,皆极险阻。琅井层峦四塞,一水中分。黑井峭壁怒涛,中通一线,为滇南财赋之区,在定远县辖之内广通县。
高冈陡涧,绵亘回绕。外以《响水》《回蹬》诸关为锁钥,内以《罗苴甸》为奧区。
西据重关之险,东驰要害之路。《罗苴甸》野旷川平,树艺繁密,县治财赋,半出其中。然地近安南,当图防御。
定边县
山川险峻,路通顺、云、蒙、景及诸边夷,实滇省西南门户。
东北距总兵坡,崇峦峭壁,洵称鸟道羊肠。西接无量山、澜沧江、威宝山,路通顺云、蒙景及者乐甸。明时缅甸入寇,不由腾、永,直走定边。盖以岐路多而幽径僻,远近策应不及,故全滇震动,实诸边之要隘。控制百蛮,必扼此焉。
南安州
山深谷邃,二百里外,临江为啸聚薮旦夕防御宜密。
二百里外临江即为野贼薮,今设重镇防守,有妥甸、雨龙、法脿、大场、蔑架营、安郎、法戛等哨,绵亘四百馀里,皆内地之宜防者。其险要犹在李海邦汉大石崖、五小大羊九等处,制流塞源,当预筹焉。
镇南州
盘山后峙,苴水前潆。关隘英武阿雄,道适榆姚永顺。
地鲜平原,田非沃壤。西有英武之阻,南有阿雄之险,虽非四塞雄图,实为九府要害。
楚雄府星野考 府志
[编辑]府总
天文:滇为井、鬼分野,天市垣属西垣第四星。《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封域,以分野观灾祥。” 顾其书亡矣,而费、蔡诸儒之说,颇为足据。所谓“实沉之次,其州曰益” 是也。明崇祯三年,荧惑入井鬼,其后土司沙定洲反,亦一验也。
楚雄府山川考 通志
[编辑]本府。〈楚雄县附郭。〉
雁塔山 在府南城内。为《郡学文案》。
慈乌山 在雁塔东,城跨其上。
平山 在城东三里
凌霄山 、天马山 :二山俱在府城南十五里许。
碧藏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产银矿,开采榷税,名“永胜场。”
九台山 ,在城西南九十里,上有九台:曰大本、曰广珠,曰甘露、曰聚仙、曰大中,曰振衣、曰写经、曰满月、曰涌莲,凡三十峰。
峨碌山 ,在城西郭外。上有石,形如屏,高八丈馀。驿名本此。
鸣凤山 在峨碌山左,蜿蜒起伏,环峙十数里。相传蒙氏时,有凤鸣于上。按《明通志》:“山下有石,石有巨人迹,长二丈馀,土人以为神异。”
文殊山 ,在峨碌山南。翠壁崚嶒,石泉甘冽,上有石泉寺。
卧龙冈 在城西十里,上有盘石,隙内有物如蟾,隐见不常。
薇溪山 在城西三十里。高千尺,峰峦叠耸,麓有龙王祠。按《明一统志》:“薇溪山高可千仞,峰峦百馀,溪箐如之。每溪皆有泉,分流三十里,合流入于卧龙江。其溪箐有兴云雨之灵。”
紫溪山 :在薇溪山右。树密峰高,上多观刹,为一郡山水之胜。
锦囊山 :在城北五里。
龙泉 在城南雁塔山下。池水澄洁,应月而潮。弘治中,知县范璋精《堪舆》,谓“此水入泮,当有中鼎甲者。” 嘉靖丁亥,知府祝弘舒遂引入之。壬辰,庠生李启东登进士第,二甲一名传胪。
凤泉 在慈乌山麓,自地涌出,清冽甘香。按《府志》:“四时不竭,注而为东清坝。”
𢭏练溪 在城治西三里。流泉三叠,清冷如镜。龙川江 源发镇南州苴力铺,至州南为白龙河,经府城北,东北流过定远,至广通东南为大河,北流入金沙江。
大江 在城之南。上流即马龙河,自定边东南来。下流即上江河,自南安东南去,归元江入南海。
定远县
狮子山 在城南三里。环曲如屏。按《县志》:形类狮子。有观音寺。山可远望,人多游乐。
会基山 在城南三十里,绵亘五十馀里。群峰数十,参错争奇。按《明一统志》:“在县南四十里,高可三千仞,连亘数百里,有五十馀峰。群山之脉皆起于此,上有会基关。”
羊牟泥山 在城西四里。按《县志》,有武侯望子洞。
赤石山 在城西二十里,山多赤石。按《明一统志》:“林木阴翳,延亘二百馀里。其东有泉,下流为零川。”
化佛山 一名自久山,在城西三十里,方广四十馀里,洞泉深碧,流为瀑布,树叶落水,常有双翠鸟衔去。按《县志》,天晴亦有云霞布护。相传有真龙潜焉,祷雨辄应。近多僧刹,颇称名胜。云龙山 在城西二十里,延袤六十馀里,一名卧龙山,武侯遗迹在焉。黄龙、乌龙二山,左右匝拱,县之名山也。按《县志》,即连山坡,又名文“龙川” ,出其下。连山坡、馀丁坝两哨建于上,大姚,往来要冲。
刘大山 在城北二十里。山高林密,夷人潜伏剽掠。明郡守邵敏、县令陈翊立哨于上,行旅至今便焉。按《县志》:“路通元谋,上立有哨” ,即今清水河。
独立山 在城东北三十里,一名诸葛山。形如圆树,下有白石泉。按《县志》:即磨盘山。孔明过此,异之,掘断左右,以泄王气。
象鼻山 在城东五里。其东二十五里为石门山,两峦对峙,清夹零川。又东三十里为玉壁山,四峰争奇,皓同凿雪,宝应山南来赴之。
龙川江 ,一源出云龙山左之斗箐,一源出云龙山右之老虎箐,二泒合流,自县西北迤逦而南,又东折三十里,绕石门山,会大河过黑井入金沙江。
冷泉 :在会基山,清冽甘美。
石羊井 在县西五里。有石如羊,动之则溢。龙马池 在县西南二里。按《县志》,旧传“池有龙马,率众逐之,忽失所在,遂以为名。”
“文龙川 ” ,在云龙山下。
零川 又名苴河
茶小溪 在县西十里许。
清水河 在县东二十里。又东有苴苗河、青场河,东北有大基河,西有紫甸河,南有木土龙河,凡六河,皆支水也。
广通县
东山 在城东十里。前有高登山,后有九盘山,俱极秀拔。按《明通志》:“势若鱼跃” ,龙门县以此为景。
和茶山 在城南十五里,其东即阿纳香山,相连亘二百馀里。
营盘山 武侯征孟获,驻兵于此。
凤山 山形如凤,俗传上有仙羊,阴雨初霁,仿佛见之。以上二山皆在城西二里。
回蹬山 在城西十五里。相传阁罗凤侵云南至此值雷雨而反。按《明一统志》有关有泉,出山之东,为观山河。
罗苴甸山 :在城西五十里。四山环峙,平原沃野。一县物产公轮,大半出此。
翠屏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
龙街洞 :在城北七十里,俗传洞中常闻笙管声。
蟠龙山 :在城北十里,有泉甘冽,东北接鹤翥山。
阿陋雄山 :在城东北十五里。高逾千仞,泉水分流。按《府志》,有泉出山西,为罗申河;出山南,为阿纳河。
伏狮山
卧象山
金鸡山 三山俱在县之罗川东南。按《明通志》:“卧象山有二,一在县罗苴村东南,狮象二山拱峙山麓出银矿。一在𥔲嘉县东,形如象卧,元时设千户所其上。”
清风河 在县东三里。发源赵普关,达枯木臼,今建桥其上。按《县志》:“桥石隙中生树一株,其花艳似杏似梅,名梅杏。邑人异之。”
立龙河 ,源出马鞍山,流至孤山,绕县西定门外。
阿陋河 源出阿陋井香山,流经盘龙山南。关山河 在县西五里,源出赤摩村,至元谋县入金沙江。
拾赀河 在县西三十里。源出武定,东流南安界,至元江入交阯。
大河口 ,在县北三十里,源出楚雄,春夏水势汹涌,险不可测。
罗申河 在县北五十里。流经黑井,至金沙江。温泉 ,距县东南八十里。按《县志》:“水极清澈,乡人往浴,可愈风疾。”
定边县
“真武坐台山 ” 在县治后,镇山也。
“拥翠” 山 在真武山之后,去山十里,有刀斯郎营寨遗址。
陶罗山 :在城北五里。高可千仞。
螺盘山 :在城北十五里。山顶盘旋如螺。明西平侯沐英与刀斯郎战于此,名总兵坡。旧产青绿,上有《自普关》。
太极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高出诸山之表,一名“竹扫山。”
凤凰山 :在城西三十里。俗传,昔有凤鸣于上。今八、九月间,雾气笼罩,百鸟翔集。
无量山 在城西五十里。按《县志》,蒙氏封为西岳,山高万仞,为西南天堑。千峰万壑,有足迹不能至者,因名无量。俗传孔明克顺宁,至此绝粮。误为无粮。
螺屿山 在县治前中河上,高五丈馀,瀑水冲激,毫不崩决。
团山 按《县志》“在治前二里,峙河心。”
苍山 按《县志》,“去县治十五里。”
马鞍山 在县治东南。按《县志》,在治后又名月牙山。
定边河 在县治南。源发蒙化罗丘场,经河上村东流为马龙河,合府大江。五六月间水汹涌。
不可渡。按《县志》,“其河原无堤岸,夏秋霪雨,东西冲没,田禾皆沙石堆积。”
环川河 在县北。源发蒙化甸北,名曰“西河。” 沿巍、宝至太极山环流出,会定边河。
白崖河 在县东北十里。源发云南县梁王山,经白崖迷渡,至东涌三河,会环川水。
阿集左河 在县南五十里。源发无量山,流经石洞寺,至雀田哨,入景东府大河。
澜沧江 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按《县志》,发源于外域,入永昌、顺宁、蒙化,经沙罗无量山,下景东、宝甸,入锦龙江。江内县辖,江外即云州界。其水深汹涌,两岸壁立,奇观也。
南安州
健林苍山 在州东三里。昔黑爨祖瓦晟吴立栅其上,子孙渐盛,不隶他部。高氏封威楚,方隶焉。按《明一统志》,“健林苍山在州东五里,山半有泉,相传泉池有乖龙,可祈年丰。” 今讹为“阿姑娘山。”
乌龙山 在州东北五里。林深谷秀,下有龙泉。按《州志》,“有祷即应。”
凤凰山 按《州志》:“在城南四里,形势如凤。” 按《明通志》:“有土主庙,居凤翅上,神甚灵应。”
茶山 在城南五里许。按《州志》:“在城南七里,其上间产山茶,故名。”
表罗山 ,在城西南八十里,产银矿。按《州志》,“今山空硐废。”
羊连山 在城西六十里。学宫对之为文笔峰。黑初山 ,山高千仞,五峰耸立,连亘百里。按《州志》:在𥔲嘉西一里,一名虚初。高千仞,五峰耸列,绵亘百里。
卜门山 形势险峻,郡路经之。三十六折而上,按《州志》,在𥔲嘉东北三里。卧象山 ,在旧𥔲嘉县,按《州志》:“形如象卧,故名。” 元设千户所于上。
妥稍河 在州西四十里。流经楚雄东界,合沙甸河下流。
沙甸河 在州西南八十里。流经易门界,入元江。
黑石河 在州南二百馀里,流新平界,入元江。卜门河 在旧𥔲嘉县东北三里,一名大场江。流新平界,入元江。
上江河 在旧𥔲嘉县东五里,即府大江下流。白沙泉 在州东三里。按《明通志》:“本温泉,可浴,土人杀犬厌之,遂为寒泉。” 按《州志》:“泉水涌溢,灌溉田亩。每岁春初祀之。”
石井 在州东北二里。随取随满。
果罗泉 ,在旧𥔲嘉县西四里,镇南州。
鹦鹉山 在州西南一里。林木丛蔚,鹦鹉巢其上。
见性山 在城西北十五里。按《府志》:“群山环抱,二水交流。僧直往建寺于此。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游人至此,万念俱空。”
十八盘山 :在城北十五里。山高路绕,盘回十八折方至其巅。
金鸡山 在城东五里,高出群峰,昔有金鸡见其上。按《明通志》:每日将升山巅,如火轮。
石鼓山 在城东三十里。上有石,形如鼓。旧县名本此。
五楼山 在石鼓之南。嵯峨峭拔,上多奇石。按《府志》:“凡有灾祥,其响如雷。”
会逢山 在城东南十里。按《府志》,又名象山。峰峦耸秀,草木丛茂,上有石洞,深不可测。
石吠山 在城南三里。旧传有石鸣如犬吠。按《明通志》:“上有一石如犬。相传凶年将至,则石有声,若犬吠然。”
五么山 :在城南三里。
白龙河 在州南,即苴水,一名“虹江。” 源出苴力铺,经州治,汇府治大河。
马龙河 在州治西南一百八十里。源出蒙化,由定边会府大江。
清水河 在州东十里,流入白龙河。
丹桂泉 在州东五里,路有黑泥桥。
汍泉 在州东五里观音洞傍,颇甘。
龙潭 有四:一在州北十五里,水出山隈。一在州南三十五里力戈村。一在州西北二十里双甸。一在阿雄乡七村。按《府志》,相传“有叶坠潭,鸟即㘅去黑井。”
金榜山 ,在黑井东。翠嶂如屏,傍有瀑布绝顶峰 。山峰峭峻,高入云表。
鸡冠山
凤山 山势翔舞,真武洞在其上。以上三山俱在井北。
三道河 ,易者村、观音阁、加场村,三水合一,西入龙川江,行盐通衢。
七局龙池 在司西北。每天将雨,山鸣谷响。俗传有鼓吹灯影之异。按《县志》:“春夏水涨,巨石流滚,山谷摇动,居民多以酒禳之。”
菖蒲溪 在司西北三里,广一里许。菖蒲丛生,其深莫测。按《府志》,“古传福海龙居焉,井卤发源于此。”
琅井
鱼池山 ,在井北,上有鱼池,四时澄洁。
鳌峰山 在井界
浪溪 自定边清水河从西北分注溪内,入府大河,高柳沿堤,菲微掩映。
《通志》未载山川
[编辑]《楚雄县志》
[编辑]“卧龙冈 ” 在城西。孔明南征,屯兵于此,后人思之,故名。
马龙河 源出镇南,经那来乃弥里入江。伯鱼河 在治西五十里鹅毛岭下。
席草湖 :在治南,周匝五里。
曲甸湖 在府东北三十里。
波罗涧 :在治西八里。
《定远县志》
[编辑]黄龙山 在城北三里,蜿蜒而来,其势如龙。白马山 在县东六十里。相传唐僧曾经此山,有马蹄迹、晒经松,至今犹存。
石门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二山相望壁立,零川出其中,漪波澄洄,风水家所谓“水口山” 也。乌龙山 ,在县西二十里。
宝应山 、笔架山 、奇峰山 俱在县东三十里。“琅井” 有千叶梅,一花五实。
龙门山 。万春山 。玉璧山 ,望如玉璧,高出群山,在邑东六十里。黑井。
宝峰山 在司治东
文笔山 在鳌峰山左。上建塔以象文峰。仙人山 在长松乡。相传有仙人化为山云。大江坡 ,在县东南四十里。出广通,由此立大湾哨。
虎岭 山:势雄莽,与凤山对峙。
真武洞 :在凤山之阳。为卤脉。来龙凿空为洞;前一石形如龟,因建真武殿。
望子洞 在县西四里。武侯驻师望子于此。大基河 ,在县东北三十里。
苴苗河 在县东六十里。
青场河 在县东七十里。
《木土》龙河 在县南二十里。
紫甸河 在县西十五里。
濯乐河 在司治东北。发源菖蒲潭,会入井溪,为居民祓濯之所。
龙川江 在黑井中,即楚雄龙江下流也。龙门江 在司治北。昔多水患,建塔镇焉。龙潭 在笔架山麓。一名“龙泉沟。” 四时不涸,祷辄应。
文井 在学宫内
武井 在旧所治厅前
北门井 ,在北门外张大璿家。清冽甘美。琅井 ,在县东三十里。按《府志》,在宝应山麓。《南诏野史》云:“狼舐地而卤出,故名。” 后改“狼” 为“琅。” 今因之。
黑井 在县东六十里。二井产盐,各设提举一员。按《府志》:一名大井,一名西井,在司治右。温泉 在县东地杂村,能去痼疾。季春,远近赴浴者甚众。
瀑布泉 在县西化佛山旃檀林左侧。水自悬岩而下,如珠掩映。
《李贤者泉 》:在县东六十里。相传,有老人李贤者尝丏豆腐于凤山坊。居民乏水,贤者以杖叩地,泉即涌出。
东井 在司治大河之南。卤出河中,砌石为井。《复隆》井 在司治北,初名“崖泉井” ,改今名,较诸井更咸。
白石泉井 在黑井北,久废。
南山庙井 在司治东南,久废。
《广通县志》
[编辑]阿纳香山 :在和茶山东,二山相连,高耸峭拔,延至二百馀里。
九盘山 在县东。回旋险峻,道路九盘,立铺其中。
鹤翥山 在县北十里。形势高大,先名“雕翎” ,后改“鹤翥” ,象形也。
宝华山 ,在县西三十里。
天马山 ,在县南二十里。
高登山 ,在县东三里。
仙人洞 ,在县南八十里。岩石参差,内深十丈馀,下有温泉,洞有火龙出现。
馀粮箐 即汤团箐,在翠屏山中。传云武侯驻军此山,值腊月廿四日,军士思楚俗汤团祀灶,倾其馀者成石,外白内黄,石缸尚存。县令李铨采之,更名“馀粮箐。”
雕龙河 :源出阿陋香山。先年土主簿段时可开挖,引水至县前灌田。
罗苴甸河 在县南五十里。四山周环,一水东注,后名“罗川。”
井泉 在南门外金官井,泉水甘美。
干海子 在县北八十里,与武定接壤。昔凤朝文叛,率众来劫居民,力战不支,虽为胁从,终以斗胜,亦邑中要害也。
金龙潭 在县东山。相传,昔擒者纳有疾风暴雨,从南助阵,望之有金龙绕空中,因名。旱祷皆应。明时敕县令每季春祭焉。
《定边县志》
[编辑]石佛洞 在县西南六十里。
温泉 在县东山。温泉平地喷出如丛珠,涤之可去沉痾,冬温夏和,远近争浴者不绝。按《府志》,“温泉在坐台山前,人往浴焉。”
麹泉 :在县治后。泉水香甘,可以造曲,因名。今已干涸,仅存遗址。
大水井 在县东山顶。清冷芳洁,烹茶最美。白沙井 在县西南二十里冈上止此一泉,往来饮之,以解烦渴。其水清洁,烹茶极佳,井泉俱白沙。
《南安州志》
[编辑]石羊山 :在城西二百四十里。
黑龙潭 :在州城东七里。
《镇南州志》
[编辑]小天台山 :在州治东四十里。僧性善创建梵宇,遍植松竹,颇擅岩壑之胜。
观音洞 :在城东五里。洞中一石如佛,旁有清泉。
响水河 :在城北十里。
古井 在州治东门外。水清而甘,汲之者众。温泉 在州治西南一百五十里黑泥山。其水清润,远近妇女多来就浴。
水利附 府志
[编辑]本府。〈楚雄县附郭。〉
梁王坝 在城东三十五里,梁王所筑。明弘治十三年重修。
东清坝 在东门外
城南堰 在城南三里许。按《明一统志》,“可灌田千馀亩。”
大琶坝 在城南五十里。
跨苴坝 在城南四十里。
五排坝 :在城西四十五里。
曲甸坝 在城北三十里许。
皇清康熙十年,同知吴闾应重修。
东界九坝 :高孔庄小河闸,坝、落苴美河口坝 ,梁王坝。
“土坡骑河坝 ” “各邑村栏河坝。”
毛溪冲官众坝 、排喇村坝。
长冲村沙坝 。老羊坝。
南界九坝 :大坝、心栏河坝。
栗子园坝 、“白庙屯坝”
阜民村坝 、大琶村石闸坝。
莫苴旧坝 、东村坝。
矣口跨坝 、阿成坝。
西界十坝 :清水坝。
吴官寺坝 、“波歪村沙坝。”
朵基村《小闸坝 》《日落村坝》。
木兰村坝 、了力村坝。
河东村坝 、“大石村坝。”
观音寺坝
北界九坝 、旧吕合坝。
杨官屯坝 、土锅村坝。
小“各邑坝 ” 、“大屯坝。”
河北屯坝 、“《东瓜》庄坝。”
大石铺坝 、李家冲“沙坝。”
定远县
清风坝 。“乌鸦坝。”
梁王坝 ,在县北七里。
冷家坝 在县南三里
金鸡塘 在县西七里
黄莲塘 在县东三里
万斛塘 在县南四里
马粪塘 在县东二里
贾旗塘 在县北五里
广通县
苏公坝 、“土官坝,俱习克岭河。甸心坝 、赵家坝,俱三场旧河。” “郭家坝 、罗家坝,俱瓦窑冲河。” “梅家坝 、董家坝,俱雀哺河。” “山旗坝、白土凹河 。李家坝、西门外河。” 马家坝、大甸尾河 。金家坝、
石头坝俱“南屯河 ” 、“西屯坝。”
《舍资》官坝、俱舍资河。
南安州
乌龙寺坝 、“白沙泉坝。”
福兴寺坝 、“西门外坝。”
回子路坝 、“桥边坝。”
“上邑村坝 ” 、“下邑村坝。”
力摩村坝 、“溪水崩坝。”
回子村坝 、“红土坡坝。”
苏家村大小坝 、羊旧村坝。
密康郎箐沟坝 、打草喇坝。
紫石冲坝 、阿力村坝。
镇南州
大医坝 。古矣达坝。
白土城坝 、姚冲“玉王坝。”
天成坝 、大谷堆坝。
木瓜村坝 、“五庄梅坝。”
苗村坝 、双甸坝。
官庄坝
东堡塘 在州东三里
两旗塘 在州北二里
东堡堰 在州东三里
西南二堰 :一在州西,一在州南。
两旗坝 在州北二里
河洞坝 在州南十五里。前后二坝。
索厂坝 在州西二十里。
楚雄府城池考 通志
[编辑]本府。〈楚雄县附郭。〉
楚雄府城池 ,明洪武十六年建,高二丈五尺,厚一丈,周七里三分,池深一丈五尺。设六门:东曰“平山” ,南曰“广运” ,西曰“德胜” ,北曰“永镇” ,东南曰“德化” ,西南曰“仁福。” 初,城筑于爨蛮,洪武中,都督袁义谓“南山高峻近郭,寇据以临城,是资敌也。” 因绘城山以上,御笔抹之,适当其巅,义遂改筑焉,后渐圮。隆庆戊辰,分巡任惟钧改筑。万历二十八年东南圮兵道孟醇重修,崇祯五年同知窦敬禹复修,增高三尺,厚二尺。末年,土酋沙定洲围城,副使杨畏知建敌台十五座坚守,民赖以全。
皇清康熙五年,总兵马宁、知府史光鉴修。十九年地。
震城崩
外州县
定远县城“池 明洪武二十二年建,筑土城。成化间甃以砖石,高一丈馀,周一里三分,池深六尺。明末圮。”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田元恺重修。按《县志》,门三座
东曰“清平” ,南曰“永安” ,西曰“太和。” 北门闭,今新开,名曰“太平。” 建《真武》于上。东楼存,南楼废,西楼亦废。康熙四十年重修。
广通县城池 明万历四十五年,巡按御史毛堪檄知县萧惟馨建砖城,高一丈八尺,周三里三分,池深五尺。天启元年,知县刘之范修。明末流寇,毁城楼。
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县张京鍷、耿弘启同修。按《府志》
四门:东曰“向阳” ,南曰“南薰” ,西曰“镇楚” ,北曰“拱极” ,门各有楼。康熙十九年,地震崩坏。今止开东、西、南三门,北闭。
定边县城池 明成化三年,知县祝子昌筑土城,周二百馀丈,高一丈二尺,无池。今存废址。按《县志》,“建设与《通志》” 同,表以三门,门皆设楼。壬辰年地震倾圮。
皇清康熙二年,知县牟从周重建土城一座,周一百
丈,高一丈,厚八尺,无城垛,开四门。谯楼四座,东迎禧,南毓秀,西钟灵,北丰乐。按《府志》:“康熙二十五年署县按察司经历汪牧建东、西、南三门。” 南安州城池 ,旧无城,明万历丁亥通判梅友篁筑土城。崇祯壬申野贼破城,御史姜思睿题请,调副总兵商士杰督建石城,高一丈六尺,周五里有奇,后倾圮。
皇清康熙八年知州米璋重修。按《州志》:东西二门:东
曰“长泰” ,西曰“永安” ,又设小东门。康熙十九年,地大震,城垣又尽倾坏。五十一年,知州张伦至,与同城文武公捐逐渐修理。
镇南州城池 ,古无城。明隆庆二年,知州黄袍建土城,后地震倾圮。万历四十二年,知州尹为宪甃以砖石,高二丈,周三里馀,无池。明末圮,守道丁继善修。
皇清康熙八年,久雨倒塌,知州卞廷松修,按《府志》,门
楼四座:东曰“巩华” ,南曰“文明” ,西曰《来远》,北曰“龙泉。” 康熙十九年,地震,复崩塌。二十四年,知州岑鹤及周兴镐复修东、西门楼二座。四十年,知州陈元建南门楼一座,中奉魁星,以培风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