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第00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明伦汇编 家范典 第一百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一卷
明伦汇编 交谊典 第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第一卷目录

 交谊总部汇考

  礼记曲礼 少仪

  仪礼士相见礼 士相见受挚图

  周礼秋官 大行人 司仪 掌交

  宋林洪山家清事山林交盟

  性理会通增损吕氏乡约

 交谊总部总论一

  易经比卦 同人卦 随卦 睽卦 萃卦 兑卦 涣卦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诗经唐风杕杜 有杕之杜 秦风蒹葭 小雅隰桑

  春秋四传隐公元年

  礼记曲礼 表记 儒行

  孔子家语好生 六本

  庄子人间世 天地 刻意 渔父

  荀子不苟 非相 臣道 法行

交谊典第一卷

交谊总部汇考

[编辑]

《礼记》

[编辑]

《曲礼上》

[编辑]

贤者狎而敬之。

狎,习也,近也。谓附而近之。习其所行也。

畏而爱之,

心服曰“畏。”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谓“凡与人交。不可以己心之爱憎。诬人之善恶。”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为伤”平也很。请帮助识别此字。也。谓争讼也。

疑事毋质。

“质”,成也。彼己俱疑而已成,言之终不然,则伤知

直而勿有。

“直”,正也。己若不疑,则当称“师友”而正之,《谦》也。此一节总明爱敬、安危、“忠信”之事。集说蓝田吕氏曰:“君子之于贤者,狎之非徒爱也,以其道可尊,故敬之。畏之非徒敬也,以其德可慕,故爱之。狎而敬之,交可久也;畏而爱之,情可亲也。君子之于众人,则有私爱也,不敢蔽其恶;有私恶也,不敢掩其善。”严陵方氏曰:“狎有近习意。狎以迹而敬以心,畏其威而爱其德,非特言人之于贤当如是也,又以见贤于人者,能使人如是焉。爱憎,私情也;善恶,公义也。情之所爱,不必皆善,故必知其为恶;情之所憎,不必皆恶,故必知其为善。”新安朱氏曰:“人之常情,与人亲狎则敬弛,有所畏敬则爱衰,惟贤者乃能狎而敬之,是以虽亵而不慢;畏而爱之,是以貌恭而情亲也。己之爱憎,或出私心,而人之善恶,自有公论”,唯贤者存心中正,乃能不以此而废彼也。六句文意大同,皆蒙“贤者”二字为文。言皆众人所不能,唯贤者乃能之耳。按朱子释贤者二字之义与诸儒不同今并存之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

谓年二十于四十者。人年二十。弱冠成人。有为人父之端。今四十于二十者。有子道。《内则》曰:“年二十。惇行孝弟。”

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 则长者必异席。

此一节,明“泛交”之礼。

侍坐于所,尊敬毋馀席。

必尽其所近尊者之端,为有后来者。

见同等不起。

不为私敬。

上“客起。”

敬尊者!

交游之仇不同国,

《曲礼下》

[编辑]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于却地,曰“会。”诸侯使大 夫问于诸侯,曰“聘”,约信,曰“誓”,莅牲,曰盟。按此乃邦交之道故附见

于此

《少仪》

[编辑]

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

君子、卿大夫若有异德者,固如故也。将,犹奉也。即君子之门,而云“愿以名闻于奉命”者,谦远之也。此论“见《君子》”之法。

不得阶主。

言宾之辞,不得指斥主人。

敌者曰:“某固愿见。”

敌,当也。“愿见”,愿见于将命者,谦也

罕见,曰“闻名”,亟见,曰“朝夕”,《瞽》,曰“闻名。”

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

“逾等”,父兄党也。问年则己恭,孙之心不全。陈注不敢问年,嫌若序齿也。

《燕见》不将命。

“自不用主宾之命”来,则若子弟然。

遇于道,见则面。

“可以隐”则隐,不敢烦动也

不请所之。

尊长所之或卑亵,

丧,俟事,不犆吊。犆音特

事、朝夕哭时。陈注若于尊者之丧,则待主人哭之时而往,不非时特吊。

《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

端悫,所以为敬也。尊长或使弹琴瑟,则为之可。陈注时虽暑热,不得挥扇。

寝则坐而将命。

陈注当尊者寝卧之时而传命,必跪而言之,不可直立以临之也。

侍射则约矢。

不敢与之拾取也。

侍投则拥矢。

不敢释于地也。

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不角不擢马。

洗爵请行觞,不敢直饮之。客射,若投壶不胜,主人亦洗而请之。角,谓觥,罚爵也。于尊长与客,如献酬之爵。此一节,论“卑幼奉侍于尊长”诸杂之仪。陈注《擢》进而取之也。“马”者,投壶之胜筹。

请见不请退。

“去止”不敢自由。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 莫,虽请退可也。

以此皆解倦之状。此明侍坐法也。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

此一节明“在于僚类当自矜持”之事。陈注“窥觇”隐密之处,论说故旧之非,非重厚者所为也。应氏曰:“旁狎非必正为玩狎,旁近循习而流于狎也。戏色非必见诸笑言,外貌斯须不敬,则色不庄矣。”

《仪礼》

[编辑]

《士相见礼》

[编辑]

《郑目录》云:“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之礼。士相见于五礼,属宾礼。”释曰:郑云“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者,释经亦有大夫及庶人见君之礼,亦有士见大夫之法。独以士相见为名者,以其两士职位不殊,同类昵近,故以士相见为目。云云“士相见于五礼,属宾礼”者,案《周礼大宗伯》五礼,宾礼之别有八,春朝,夏宗、秋觐、冬遇,时会、殷同。此六者,是五等诸侯见天子,兼有自相朝觐之礼。彼又云“时聘曰问,殷𫖯曰视”二者是诸侯使臣出聘天子及自相聘之礼,并执玉帛而行,无执禽摰之法。此属直新升为士大夫之等,同国执禽摰相见及见君之礼,虽非出聘,亦是宾主相见之法,故属宾礼也。且士卑,唯得作介,从君与卿大夫出向他国,无身自聘问之事。案《周礼行人》是士官,其有美恶无礼,特行无介,始得出向他邦,亦非聘问之法也。然昏冠及丧、祭,尊卑各自有礼,及执摰相见,唯有此士相见。其篇内含卿大夫相见,以其新升为士,或士自相见,或士往见卿大夫,或卿大夫下见士,或见己国君,或士大夫见他国君来朝者。新出仕,从微至著,以士为先,后更有功乃升为大夫已上,故以“士”为总号也。又天子之孤卿、大夫、士,与诸侯之孤卿、大夫、士,执挚既同,相见之礼亦无别也。

请见

士相见之礼:贽,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曰:“某也 愿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

“贽所执以至”者,君子见于所尊敬,必执贽以将其厚意也。“士贽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时,别有伦也。雉必用死者,为其不可生服也。“夏用腒”,备腐臭也。“左头”,头,阳也。“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某子,今所因缘之姓名也。以命者,称述主人之意。今文头为脰。释曰:自此至“送于门外再拜”,论士与士相见之事。“士贽用雉”者,对大夫以上所执羔雁不同也。云“取其耿介,交有时,别有伦也”者,伦,类也。雉交接有时,至于别后,则雄雌不杂,谓春交秋别也。“雉必用死”者,《尚书》云:“三帛,二生一死。”士执雉,义取耿介,为君致死也。案《周礼庖人》云:“夏行腒鱐。”郑云:“腒,干雉。暵热而干,干则不”腐臭,故此取不腐臭也。云“左头,头阳也”者,《曲礼》云:“执禽者左首”,虽死犹

“尚左”,以从阳也。《仪礼》图:刘敞曰:“挚者,致也,所以致其志也。卿羔,大夫雁,士雉。羔也者,言柔而有礼也。雁也者,言进退知时也;雉也者,言死其节也。故卿以有礼为志,大夫以进退为志,士以死节为志。”

主人对曰:“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请吾子之就家也, 某将走见。”

《有》,又也。某子命某往见,今吾子又自辱来,序其意也。走犹往也。今文无《走》。释曰:云“某子,命某见”者,某子则是绍介姓名,以某子是中间之人,故宾主共称之也。

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

命,谓“请吾子之就家。”

主人对曰:“某不敢为仪,固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 见。”

“不敢为仪”,言不敢外貌为威仪,忠诚欲往也,固如故也。释曰:“固为坚固坚固则如故。”

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

言如固请,终赐见也。

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将走见。闻吾子称《贽》,敢 辞贽。”

“不得命”者,不得见许之命也。走犹出也。称,举也。辞其贽,为其大崇也。释曰:凡宾主相见,唯此新升为士,有贽又初不相识,故有贽为重。对重相见,则无贽为轻。是以始相见,辞之为大崇故也。

宾对曰“某不以贽,不敢见。”

“见于所尊敬而无贽嫌”,大简。

主人对曰:“某不足以习礼,敢固辞。”

言“不足《习礼》”者,不敢当其崇礼来见己。释曰:宾以崇礼来见主人,今主人不敢当其崇礼来见己,故变文,言不足以习礼也。

宾对曰:“某也不依于贽,不敢见固以请。”

言依于贽谦自卑也。

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出迎于门外, 再拜。宾答再拜。主人揖,入门右,宾奉贽入门左,主人 再拜受,宾再拜送贽出。

右,就右也。左,就左也。“受贽于庭”,既拜受送则出矣。不受贽于堂下,人君也。今文无也。释曰:凡门出则以西为右,以东为左;入则以东为右,以西为左,依宾西主东之位也。知“受贽于庭”者,以其入门左右,不言揖让而升之事,故知在庭也。宾拜送贽讫,出则去,还家无意得待主人留己也。《聘礼》宾升堂致命授玉,又下云“君在堂,升见无方阶”,亦是升堂见君法,故云“不于堂下人君”也。

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请见者,为宾崇礼来相接以矜庄,欢心未交也。宾反见,则燕矣。下云“凡燕见于君”,至“凡侍坐于君”,子博记反见之《燕义》。臣初见于君,再拜奠贽而出。释曰:郑解主人留宾之意。云“请见”者,为宾崇礼来相接,则执贽来见也。云“以矜庄,欢心未交也”者,正谓入门拜受拜送时,宾主俱矜庄相敬,欢心未交也。云“宾反见,则燕矣”者,《士冠礼》宾、士昏纳采之等,礼记皆有礼宾、飨宾之事,明此行礼,主人留必不虚,宜有欢燕,故云则燕矣。臣始事见于君,法礼毕奠挚而出,君亦当遣人留之,燕也。臣尚燕,他邦有燕可知。

复见

主人复见之,以其《贽》,曰:“曏者吾子辱使某见,请还贽 于将命者。”

“复见之”者,礼尚往来也。“以其贽”,谓曏时所执来者也。曏,曩也。将犹传也。传命者,谓摈相也。释曰:自此至“宾退送再拜”,论主人还于宾之事。五等诸侯,身自出朝,及遣臣出聘,以其圭璋重,不可遥复,朝聘讫即还之。璧琮财轻,故不还。彼朝聘用玉,自为一礼,有不还之义。其在国之臣,自执摰相见,虽禽摰皆还之,臣见于君则不还,义与朝聘异,不可相决也。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一也。故《聘礼》与《冠义》皆云每一门止一相,是谓摈介为相也。

主人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

让其来答己也。释曰:上言“主人”者,据前为主人而言。此云主人者,谓前宾今在己家而说也。

宾对曰:“某也非敢求见,请还贽于将命”者。

言“不敢求见”,嫌亵主人,不敢当也。释曰:乡者,主人见己,今即来见主人,宾主频见,是亵也。嫌亵主人,不敢更相见也,故直云“还挚”而已。

主人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固辞。”

固如故也。

宾对曰:“某不敢以闻,固以请于将命者。”

言不敢以闻,又益不敢当。释曰:上云“非敢求见”,此云“不敢以闻”,耳闻疏于目见,故云“又益不敢当”也。

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从

许受之也。异日则出迎,同日则否。释曰:下云“宾奉贽入”,不言主人出迎,又不言厥明,是与前相见同日。知异日出迎者,《乡饮酒礼》云:“明日乃息司正,主人出迎之。”司正犹迎之,况同僚乎?是知异日出迎也。

宾奉贽入,主人再拜受,宾再拜送贽出,主人送于门 外,再拜。

士见大夫

士见于大夫,终辞其贽。于其入也,一拜其辱也。宾退 送,再拜。

终辞其贽,以将不亲答也。凡不答而受其贽,唯君于臣耳。大夫于士不出迎。入一拜,正礼也。送,再拜,尊贤。释曰:事未至谓之将,如上士相见,宾来见士后将亲答,就士家则辞而受其贽。此将不亲答,终不受也。经直云“终辞其贽”,不言,一辞再辞,略而不言也。

尝为臣

若尝为臣者,则《礼》辞其贽,曰“某也辞不得命,不敢固 辞。”

《礼》辞,一辞其贽而许也,将不答,而听其以贽入,有臣道也。

宾入奠贽,再拜,主人答“壹拜。”

奠贽,尊卑异,不亲授也。古文“壹”为一。

宾出,使摈者还其贽于门外,曰:“某也使某还贽。”

“还其贽”者,辟正君也。辟音避

宾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

《辞君》还其贽也。今文无也。

摈者对曰:“某也命某,某非敢为仪也,敢以请。”

还贽者,请使受之。通解今案:某也,盖主人之名。

宾对曰:“某也,夫子之贱私,不足以践礼,敢固辞。”

“《家臣》称私”,贱行也。言某臣也。不足以行宾客礼。宾客所不答者,不受贽。

摈者对曰:“某也使某不敢为仪也。”固以请。

言“使某,尊君也”,或言“命某传言”耳。

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再拜受。

受其《贽》而去之。释曰:以其尝为臣为轻,既不受其挚,又相见无飨燕之礼,故郑云“而去之以绝之”也。

大夫相见

下大夫相见,以雁,饰之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

雁取知时,飞翔有行列也。“饰之以布”,谓裁缝衣其身也。维,谓系联其足。释曰:言“下大夫”者,国皆有三卿五大夫。言上大夫,据三卿则此下是五大夫也。二十七士与五大夫转相副贰,则三卿宜有六大夫。而五者,何休云:“司马事省,阙一大夫。”又释曰: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随阳南北,义取大夫能从君政教而施之。飞翔有行列者,义取大夫能依其位次,尊卑有叙也。上士执雉,左头奉之,执雁者亦左头奉之也。案《曲礼》云:“饰羔雁者,以”请帮助识别此字。彼天子卿大夫,非直以布,上又画之。此诸侯卿大夫执挚,虽与天子之臣同饰羔雁者,直用布为饰,无请帮助识别此字。彼不言士,则天子之士与诸侯之士同,亦无饰。士贱,故无别也。

《上》“大夫相见,以羔”,饰之以布,四维之结于面,左头如 麛,执之。

上大夫,卿也。羔,取其从帅,群而不党也。面,前也。系联四足,交出背上,于胸前,结之也。“如麛,执之”者,秋献麛,有成礼,如之。或曰:麛,孤之摰也。其礼,盖谓左执前足,右执后足。今文头为脰。释曰:“卿也”者,即三卿也。凡羔羊群皆有引帅,若卿之从君之命者也。羊羔群而不党,义取三卿亦皆正直,虽群居不阿党也。案《大宗伯》及《大行人》与《聘礼》皆云“孤执皮帛”,谓天子之孤与诸侯之孤执皮帛。今此执麛者,谓新升为孤,见己君法。至馀事则皆皮帛也,

如士相见之礼。

“大夫虽挚异”,其仪犹如士。释曰:此下大夫及卿,其挚虽有羔雁之异,其相见之仪则皆如士也。或两大夫,或两卿相见,皆如上文“某也愿见无由达”已下,至主人拜送于门外也。

相见而言

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

凡言,谓己为君言事也。妥,安坐也。传言犹出言也。若君问可对,则对,不待安坐也。古文妥为“绥。”

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 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 居官者言,言忠信。

《博陈》,燕见言语之仪也。言“使臣”者,使臣之礼也。大人,卿大夫也。言“事君”者,臣事君以忠也。祥,善也。“居官”,谓士以下。释曰:此总说尊卑言语之别。君以使臣为主,臣以事君为正,无妨更言馀事。已下皆随事为主可也。老者,谓七十致仕之人,大夫致

仕为父师,士致仕为少师,教乡闾子弟。雷次宗云:“学生事师,虽无服,有父兄之恩,故称弟子也。” 幼即弟子之类。众非朝廷之臣,但是乡闾长幼共聚之处。居官者,在朝之士也。

相见而视

“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

始视面,谓观其颜色可传言未也。“中视抱容”,其思之且为敬也;“卒视面”,察其纳己言否也。“毋改”,谓传言见答应之间,当正容体以待之,毋自变动为嫌,解惰不虚心也。众,谓诸卿大夫同在此者皆若是,其视之仪无异也。古文“毋”作“无”,今文“众”为终。

侍坐于君子

凡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 居则请退可也。

君子,谓卿大夫及国中贤者也。志倦则欠,体倦则伸。问日晏,近于久也。具犹办也。改居谓自变动也。古文伸作信,早作蚤。释曰:“此陈侍坐于君子”之法。

夜侍坐,问“夜膳荤,请退可也。”

问夜,问其时数也。膳荤,谓食之荤辛物,葱薤之属,食之以止卧。古文荤作薰。释曰:“问其时数”,谓若钟鼓漏刻之数也。

长者请见

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以 见。”辞不得命,将走见,先见之。

先生致仕者也。异爵,谓卿大夫也。辞,辞其自降而来。走犹出也。先见之者,出先拜也。《曲礼》曰:“主人敬宾,则先拜宾。”释曰:云“异爵,谓卿大夫也”者,此《士相见》本文,故以卿大夫为异爵也。

称“寡君” 、不称“寡君。”

非以君命使,则不称“寡大夫”士,则曰“寡君之老。”

谓摈,赞者辞也。不称寡君,不言寡君之某,言姓名而已。大夫卿士其使则皆曰“寡君之某。”释曰:“玉。”请帮助识别此字。云“大夫私事使私人”,摈则称名,以其非聘问之礼也。《聘礼》云“若有言,则以束帛如享礼”是也。大夫士则曰“寡君之老”,为公事使者也。但士无特聘问,或作介,往他国亦有称谓,而云寡君之士某也。

执币执玉

凡执币者不趋,容弥蹙以为仪。

“不趋”,主慎也,以进而益恭为威仪耳。今文无容。释曰:案《小行人》合六币,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币。下文别云“执玉”,则此币谓皮马享币及禽挚皆是。凡趋有二种:有疾趋,“行而张足曰趋”是也。有徐趋,则下文“舒武举前曳踵”是也。今此经云不趋者,不为疾趋,故云主慎也。既不云疾趋,又不为下文徐趋,但疾徐之间为之,故以进而益恭为威仪也。

执玉者则唯舒武举前曳踵。

唯“舒”者重玉器尤慎也。“武”,迹也。举前曳踵备。请帮助识别此字。跲也。今文无者。古文曳作“枻。”释曰:此篇直见在国以禽挚相见之礼,无执玉朝聘邻国之事,而云“执玉”者,因执挚相见,故兼言朝聘执玉之礼也。案《玉》。请帮助识别此字。云“执龟玉不趋”,不趋者,不为疾趋。又《曲礼》云:“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故为重玉器尤慎也。

士相见受挚图

士相见受挚图

按此图见仪礼图乃宋人杨复所著故附见于后

《周礼》

[编辑]

《秋官》

[编辑]

《大行人》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编辑]

《司仪》
凡诸侯之交各称其邦而为之弊

[编辑]

掌交掌以节与弊巡邦国之诸侯及其万民之所聚者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使和诸侯之好达万民之说举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

[编辑]

“自诸侯”而及万民,所以通上下之情也。“通事”,谓

“诸侯朝觐聘问之礼” ,凡此皆所以结其交与好也。

《宋林洪山家清事》

[编辑]

《山林交盟》

[编辑]

“山林交,与市朝异。”礼贵简,言贵直,所尚贵清。善必相 荐,过必相规,疾病必相救,药书尺必直。言事初见用 刺,不拘服色主肃。入叙坐,称呼以号及表字,不以官。 讲问必实言所知所闻。事有父母者,必备刺拜,报谒 同。自后传入一揖坐,诗文随所言,毋及外事时政异 端。饮食随所具,会次,坐序以齿,不以贵贱僧道易饮 随量,诗随意,坐起自如,不许逃席。乏使令,则供执役。 请必如期,毋违客例。有干实告及归,不必谢。凡涉忠 孝友爱,事当尽心,无慢嫉前軰。须接诱后学,以期追 古风。贵介公子,有志于古者,必不骄人。苟非其人,不 在兹约。凡我同盟,愿如金石。

《性理会通》

[编辑]

《增损吕氏乡约》

[编辑]

《礼俗相交》。 礼俗之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 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

尊幼辈行凡五等。曰“尊”者,谓长于己三十岁以上,在 父行者。“曰长者”,谓长于己十岁以上,在兄行者。“曰敌” 者,谓年上下不满十岁者。长者为稍长,少者为稍少。 “曰少”者,谓少于己十岁以下者。“曰幼者”,谓少于己二 十岁以下者。

造请拜揖,凡三条曰:“凡少者、幼者,于尊者、长者,岁首、 冬至四孟月朔,辞见、贺谢,皆为礼见。此外候问起居, 质疑白事及赴请召见,皆为燕见。深衣凉衫皆可。尊 长令免,即去之。尊者受谒不报。长者,岁首、冬至具榜 子报之,如其服,馀令子弟以己名榜子代行。凡敌者, 岁首、冬至辞见、贺谢相往还。凡尊者、长者无事而至, 少者、幼者之家,惟所服。”曰:“凡见尊者、长者,门外下马, 俟于外次,乃通名。主人使将命者先出迎客,客趋入, 至庑间,主人出,降阶,客趋进,主人揖之升堂,礼见四 拜而后坐,燕见不拜退。”凡相见,主人语终不更端,则 告退。或主人有倦色,或方干事而有所俟者,则告退 可也,则主人送于庑下。若命之上马,则三辞,许则揖 而退。出大门乃上马,不许则从其命。凡见敌者,门外 下马,使人通名俟于庑下或厅侧。礼见则再拜,稍少 者无拜,旅见则特拜,退则主人请就阶上马,徒行则 主人送于门外。凡少者以下,则先遣人通名,主人具 衣冠以俟。客入门下马,则趋出迎拜。升堂来报礼则 再拜谢,客止之则止,退则就阶上马。客徒行,则迎于 大门之外,送亦如之。仍随其行数步,揖之则止,望其 行远,乃入。曰:“凡遇尊长于道,皆徒行则趋进揖尊长, 与之言则对,不则立于道侧以俟。尊长已过,乃揖而 行。或皆乘马,于尊者则回避之。于长者则立马道侧 揖之,俟过,乃揖而行。若己徒行而尊长乘马,则回避 之。凡”徒行遇所识乘马者,皆仿此。若己乘马而尊长 徒行望见,则下马前揖,已避亦然。过既远,乃上马。若 尊长令上马,则固辞。遇敌者皆乘马,则分道相揖而 过。彼徒行而不及避,则下马揖之,过则上马。遇少者 以下皆乘马,彼不及避,则揖之而过。彼徒行不及避, 则下马揖之。于幼者则不必下可也。

《请召迎送,凡四条》曰:“凡请尊长饮食,亲往投书,礼薄 则不必书,专召他客,则不可兼召尊长。既来赴,明日 亲往谢之。召敌者以书简,明日交使相谢。召少者,用 客目,明日客亲往谢曰:‘凡聚会皆乡人,则坐以齿;非 士类,则不然。若有亲,则别序。若有他客有爵者,则坐 以爵,不相妨者犹以齿。若有异爵者,虽乡人亦不以’” 齿异爵,谓命士大夫以上,今升朝官是。若特请召,或 迎劳出饯,皆以专召者为上客。如婚礼,则姻家为上 客,皆不以《齿爵》。《为序》曰:“凡燕集,初坐,别设桌子于两 楹间,置大杯于其上。主人降席立桌东,西向;上客亦 降席立于桌西,东向。主人取杯亲洗,上客辞。主人置 杯桌子上,亲执酒斟之,以器授执事”者,遂执杯以献 上客,上客受之,复置桌子上。主人西向再拜,上客东 向再拜,兴,取酒东向跪祭,遂饮以杯授赞者,遂拜,主 人答拜。若少者以下,为客饮毕而拜,则主人跪受如 常。上客酢主人如前仪,主人乃献众宾如前仪,惟献 酒不拜。若众宾中有齿爵者,则特献如上客之仪,不 酢。若婚会姻家为上客,则虽少亦答其拜,曰:“凡有远 出远归者,则送迎之。少者幼者不过五里,敌者不过 三里。各期会于一处,拜揖如礼。有饮食,则就饮食之。 少者以下,俟其既归,又至其家省之。”

庆吊赠遗凡四条曰:“凡同约有吉事则庆之。冠子、生 子、预荐、登第、进官之属,皆可贺。婚礼虽曰不贺,然《礼》 有曰贺娶妻者,盖但以物助其宾客之费而已。有凶 事则吊之。丧葬水火之类,每家只家长一人,与同约 者俱往,其书问亦如之。若家长有故,或与所庆吊者 不相接,则其次者当之。”曰:“凡庆礼如常仪,有赠物,用” 币帛、酒食、果实之属,众议量力定数,多不过三五千,

少至一二百。如情分厚薄不同,则从其厚薄。或其家
考证
力有不足,则同约为之借助器用及为营干。曰:“凡吊

礼,闻其初丧。”闻丧同未易服,则率同约者深衣而往 哭吊之。“凡吊尊者,则为首者致辞而旅拜,敌以下则 不拜,主人拜则答之,少者以下则扶之。不识生者则 不吊,不识死者则不哭”,且助其凡百经营之事。主人 既成服,则相率素悫头、素襕衫、素带,皆用白生纱绢 为之,具酒果食物而往奠之。死者自敌以上则拜而 奠,以下则奠而不拜。主人不易服则不易服,主人不 哭则亦不哭。情重则虽主人不变,不哭亦变而哭之。 赙礼用钱帛,众议其数,如庆礼。及葬,又相率致赗,俟 发引,则素服而送之。赗如赙礼。或以酒食犒其役夫, 及为之干事。及卒哭及小祥、大祥,皆常服吊之,曰:“凡 丧家不可具酒食衣服以待吊客”,吊客亦不可受,曰: “凡闻所知之丧,或远不能往,则遣使致奠,就外次衣 吊服,再拜哭而送之。惟至亲笃友为然。过期年则不 哭,情重则哭其墓。”

交谊总部总论一

[编辑]

《易经》。

《比卦》

[编辑]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

程传初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诚信为本,中心不信而亲人,人谁与之?故比之始必有孚诚,乃“无咎”也。孚,信之在中也。

《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大全云峰胡氏曰:与人交止于信亲,《比》之初能有诚信,所以比之“无咎。”及其诚信充实,则非特“无咎”,又有“他吉也。”

六三:比之匪人。

本义阴柔不中正,承、乘、应皆阴,所比皆非其人之象,其占“大凶”,不言可知。大全三山刘氏曰:“《承》《乘》《应》,皆阴,匪人之象。凡居者之邻,学者之友,仕者之同僚,皆所当戒也。”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程传人之相比、求安吉也。乃比于匪人、反得“悔吝”、其亦可伤矣。深戒失所比也。紫岩易传荀卿曰:“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言不善足以移人知虑,使流入邪恶也。三以柔居刚位,所比非人,几何不至,丧身亡家,是可伤已。

《同人卦》

[编辑]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程传《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也。常人之同者,以其私意所合,乃䁥比之情耳,故必“于野”,谓不以䁥近情之所私,而于郊野旷远之地,既不系所私,乃至公大同之道,无远不同也,其“亨”可知。能与天下大同,是天下皆同之也,何险阻之有?故“利涉大川。”小人用其私意,所比者虽非亦同,所恶者虽是亦异,故其所同者则为阿党,盖其心不正也。故《同人》之道、利在君子之贞正。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程传九居《同人》之初,而无系应,是无偏私,同人之公者也,故为“出门同人。”“出门”,谓在外。在外则无私昵之偏。其同博而公,如此则无过咎也。集成龚氏曰:《同人》之道,莫善于无应,莫不善于有应,有应则有偏系之私,无应则无适莫之累。初九出门而与人同,无适莫也,何咎之有。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程传《出门》“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广,无所偏私,人之同也,有厚薄亲疏之异,过咎所由生也。既无所偏党,谁其咎之。紫岩易传君子之同,非物我尽忘,浑浑与世为一,如《老》《庄》所为也。彼将有以用其同于天下,使天下各蒙其惠利,不苟然耳。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本义居外无应、物莫与同,然亦可以无悔,故其象占如此。集成国外曰“郊”,郊外曰野。《同人》之世,众皆争非其应,上九处一卦之外,而无争夺之私,“同人于郊”者也,何悔之有。

《随卦》

[编辑]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程传出门交有功,人心所从,多见亲爱者也。常人之情,爱之则见其是,恶之则见其非,故妻孥之言,虽失而多从所憎之言,虽善为恶也。苟以亲爱而随之,则是私情所与,岂合正理?故出门而交则有功也。出门谓非私,䁥交不以私,故其随当而有功。

《象》曰:“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程传“《出门》而交”,非牵于私,其交必正矣。正则无失而有功

《睽卦》

[编辑]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程传“恶人”,与己乖异者也。“见”者,与相通也。当《睽》之时,虽同德者相与,然小人乖异者至众,若弃绝之,不几尽天下以仇君子乎?如此则失含弘之义,致凶咎之道也。又安能化不善而使之合乎?故必“见恶人”则“无咎”也。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程传“《睽》离”之时,人情乖违,求和合之,且病其不能得也。若以恶人而拒绝之,则将众仇于君子,而祸咎至矣。故必见之,所以免辟怨咎也。无怨咎,则有可合之道。

九四:暌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程传九四以阳刚之德,当暌离之时,孤立无与,必以气类相求而合,是以“遇元夫”也。元夫,犹善士也。四与初皆以阳处一卦之下,居相应之位,当暌乖之时,各无应援,自然同德相亲,故“会遇”也。同德相遇,必须至诚相与,交孚各有孚诚也。本义“《暌》孤”,谓无应。“遇元夫”、谓得初九。“交孚”,谓同德相信。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程传君子当暌乖之时、上下以至诚相交,协志同力,则其志可以行不止“无咎”而已。

《萃卦》

[编辑]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程传三阴柔不中正之人也。求萃于人而人莫与。故欲萃如。则为人弃绝而嗟如。不获萃而嗟恨也。本义戒占者当近舍不正之强援,而远结正应之穷交,则“无咎”也。

《兑卦》

[编辑]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程传上承中正、下比柔邪。故不能决。而商度未宁。谓拟议所从而未决、未能有定也。若介然守正。而疾远邪恶。则有喜也。

《涣卦》

[编辑]

六四:涣其群,元吉。

本义居阴得正。上承九五。当济《涣》之任者也。下无应与。为能散其朋党之象。占者如是。则大善而吉。

《系辞上传》

[编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 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本义言君子之道,初若不同,而后实无间。“《断金》如兰”,言物莫能间,而其言有味也。

《系辞下传》

[编辑]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 乎!”

大全朱子曰:“‘知几其神乎’!便是这事难。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今有一样人,其不畏者,又言过于直;其畏谨者又缩做一团,更不敢说一句话。此便是晓不得那几。若知几则自中节,无此病矣。君子上交贵于恭,逊恭则便近于谄;下交贵于和,易和则便近于渎。盖恭与谄相近,和与渎相近,只争些子,便至于流也。”又曰:“凡人上交必有些小趋奉底心,下交必有些小简傲底心,所争又只是些子。能于此而察之,非知几者莫能。”

诗经

[编辑]

《唐风杕杜》

[编辑]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 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朱注此《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词。言杕然之杜,其叶犹湑湑然。人无兄弟则独行踽踽,曾杜之不如矣。然岂无他人之可与同行也哉。特以其不如我兄弟,是以不免于踽踽耳。于是嗟叹行路之人,何不闵我之独行而见亲,怜我之无兄弟而见助乎?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 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

[编辑]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 曷饮食之?

朱注此人好贤而恐不足以致之,故言此杕然之杜,生于道左,其荫不足以休息。如己之寡弱不足恃赖,则彼君子者,亦安肯顾而适我哉!然其中心好之则不已也,但无自而得饮食之耳。夫以好贤之心如此,则贤者安有不至,而何寡弱之足患哉?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 曷饮食之!”

《秦风蒹葭》

[编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愬洄从之, 道阻且长。愬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朱注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

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愬洄从之, 道阻且跻。愬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愬洄从之, 道阻且右。愬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雅隰桑》

[编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朱注此喜见君子之诗。言《隰桑有阿》,则其叶有难矣。既见君子,则其乐何如哉!然所谓“君子”,则不知其何所指矣。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朱注言我中心诚爱君子,而既见之,则何不遂以告之,而但中心藏之,将使何日而忘之耶?《楚辞》所谓“思公子兮未敢言”,意盖如此。爱之根于中者深,故发之迟而存之久也。

春秋四传

[编辑]

隐公元年祭伯来传

[编辑]

《春》秋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此《王臣私交》之始。

《榖梁传》:“来者,来朝也。其弗谓朝何也?寰内诸侯,非有 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 《胡传》:“人臣义无私交,大夫非君,命不越竟,所以然者, 杜朋党之原,为后世事君而有贰心者之明戒也。”

礼记

[编辑]

《曲礼》

[编辑]

“《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集说马氏曰:“礼之设,所以缘人情也。圣人因人情之所乐,制为往来之礼,所以使天下之人亹亹而不倦也。夫献而必有酬,酬而必有酢,此往来之礼,见于《燕饮》也。主人出迎,则客固辞;客就东阶,则主人固辞,此往来之礼,见于《际接》也。其往而不来,来而不往,则礼失其报,而为礼者有时而怠矣。”永嘉戴氏曰:“圣人制礼,使民知有往来柔伏、天下好争之心于跪拜俯伏、辞逊唯诺之间,人不知其为功也,而曰‘礼所以为多事’,是亦不察于制礼之本矣。以此坊民,犹有一言之不酬,一拜之不答,而两国为之暴骨者。况绝灭礼乐,置天下于无事乎?”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欢”谓饮食,“忠”,谓衣服之物。《正义》曰:此明君子所行之事也。明与人交者,不宜事事悉受,若使彼罄尽,则交结之道不全,若不竭尽,交乃全也。集说长乐陈氏曰:“君子责己重以周,责人轻以约。故尽欢以交人,而不尽人之欢;竭忠以交人,而不竭人之忠。《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夫爱人至于不亲,礼人至于不答,犹且自反而不责人,则于其交也,庸可责其欢忠之尽乎?”广安游氏曰:“其人于己所求,欢以承命,则其求宜有所止;求而不止,则欢”有时而穷,故其人之欢不可求之以尽也。其人于己所望,尽忠竭诚,然所望当有所止,苟望之而不止,则忠有时而竭,故其人之忠不可使至于竭也。尽人之欢,如虞公求玉于虞叔,叔既献之而又求其宝剑,故虞叔遂伐虞公,此尽人之欢也。楚共王归知罃,而问“何以报我”,知罃不应,而楚子责以必报不穀,是竭人之忠也。如古注之说,则不尽人之欢,若陈敬仲之乐饮而不继以烛是矣。不竭人之忠,若孔子出行,不假雨具于子夏是矣。君子之与人交,所以贵辞贵让,贵有节,贵不迫于人,贵不干掩人之私,皆所以不尽欢,不竭忠之意也。

《表记》

[编辑]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 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不失足》之容仪。而作夸毗进退于众人。《不失色》之容仪。而作籧篨戚施于众人。《不失口》之容仪。而作谄私曲媚于众人。

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 也。”

辞所以通情也。《礼》,谓挚也。陈注“必以辞,必以礼”者,交际不可苟也。苟则亵,亵则不敬,此交之所以易疏也。

子曰:“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 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 馆,则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 餤

水相得合而已,酒醴相得则败。淡无酸,酢少味也。“接”或为“交。”陈注“三者不能则不问”,不可以虚言待人也。大全君子之接人也,以信而不以苟说人,故如水淡而可久。于此三者,不能惠,则不问,此交之所以全而无后怨,故曰“淡以成。”小人之接人也,苟说而不以信,故如醴之甘而不可久。于此三者,能问而不能惠,取悦于顷刻,此交之所以难保,故曰“甘以坏。”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 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 “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皆为有言。不可以无实。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 诺责也,宁有已怨。《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 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大全吕氏曰:“有求而不许,始虽咈人之意,而终不害乎信,故其怨小。诺人而不践,始虽不咈人意,而终害乎信,故其责大。”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 之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辞欲巧》者,言君子情貌欲得信实,言辞欲得和顺美巧,不违逆于理,与巧言令色者异。陈注“巧”当作“考”,即《曲礼》“则古昔称先王”之谓也。大全吕氏曰:穿窬之盗,欺人之不见,以为不义而已。色亲人者,巧言令色,足恭,无诚心以将之,情疏貌亲,主于为利,亦欺人之不见也。

《儒行》

[编辑]

《儒》有“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方谓物之方正,有圭角锋铓也。“瓦合”谓瓦器破而相合也。言儒者身虽方正,毁屈己之方正。下同凡众,如破去圭角,与瓦器相合也。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 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相先”犹相让也。“久相待”谓其友久在下位不升,己则待之乃进也。《远相致》者,谓己得明君而仕,友在小国不得志,则相致远也。

孔子家语

[编辑]

《好生》

[编辑]

《曾子》曰:“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 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孔子闻斯言也,曰:“二三子志 之。孰谓参也不知礼乎?”

《六本》

[编辑]

齐高庭问于《孔子》曰:“庭不旷,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贽 精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孔子曰:“贞以干 之,敬以辅之,施仁无倦,见君子则举之,见小人则退 之,去女恶心而忠,与之效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 如兄弟。行不效,礼不修,则对门不女通矣。”

庄子

[编辑]

《人间世》

[编辑]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 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 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也妄,妄则 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 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天地》

[编辑]

至德之世,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 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刻意》

[编辑]

“无所于迕”,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澹之至也;“无所于逆”, 粹之至也。

《渔父》

[编辑]

人有八疵:“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总;莫之顾而进之,谓 之佞;希意道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 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 人,谓之慝;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 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荀子

[编辑]

《不苟》

[编辑]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 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 有以殊于世也。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 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导人,不能则恭 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 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 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 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 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宽立而不胜,坚彊而不暴,柔从 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诗》曰:‘温温恭 人,维德之基’。此之谓矣。”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善,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恶,非毁疵也,言己之光 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 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 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 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之能以义屈伸变应也。

《非相》

[编辑]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 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 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 若,背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 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 也。

《臣道》

[编辑]

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 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 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 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 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 法则。《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恭敬,礼也; 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 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

《法行》

[编辑]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 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 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诸己而反诸 人,岂不亦迂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