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第048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四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十八卷
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四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四十八卷目录

 行书部汇考

  唐张怀瓘书断行书

  宋宣和书谱行书叙论

  明徐渭笔道通会学行书法

 行书部总论

  唐张怀瓘书断论行书

  宋朱长文墨池编释行

  姜夔续书谱行书

 行书部艺文一

  行书状          晋王珉

  行书赞         唐张怀瓘

  赵文敏公行书      明王世贞

 行书部艺文二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宋苏轼

 行书部纪事

 行书部杂录

 草书部汇考

  唐张怀瓘书断章草 草书

  宋徐锴说文注辨草书

  黄伯思东观馀论草书

  宣和书谱草书叙论

  明赵宧光金石林绪论草书

  徐渭笔道通会学草书法

  唐荆川稗编草诀百韵歌

 草书部总论

  晋卫恒四体书势草书

  唐张怀瓘书断论草书

  宋朱长文墨池编释草

  姜夔续书谱释书

  金赵秉文草书韵会序论草书

 草书部艺文一

  非草书         后汉赵壹

  草书赋          吴杨泉

  草书状          晋索靖

  草书状          梁武帝

  送高闲上人序       唐韩愈

  自叙            怀素

  跋索靖章草急就篇    宋叶梦得

字学典第四十八卷

行书部汇考[编辑]

《唐张怀瓘书断》
[编辑]

《行书》
[编辑]

按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伪,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王愔云:“晋世以来, 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锺元常善行书是也。”尔后王 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献之常白父云:“古之章草,未 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 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观其胜烟炀 火,则回禄丧精;覆海倾河,则元冥失驭。天假其魄,非 学之功。”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则献 不继羲。虽诸家之法悉殊,而子敬最为遒拔。夫古今 人民,状貌各异,此皆自然妙有,万物莫比,惟《书》之不 同,可庶几也。故得之者先禀于天然,次资于功用。而 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固不取乎似本, 而各挺之自然。”刘德昇即行书之祖也。

《宣和书谱》
[编辑]

《行书叙论》
[编辑]

《自隶》法扫地而。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间者,《行 书》有焉。于是兼。则谓之真、行,兼草则谓之“行书。”爰 自西汉之末,有颍川刘德升者,实为此体,而其法盖 贵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德升而下,复有锺繇、 胡昭者,同出于德升之门。然昭用笔肥重,不若繇之 瘦劲,故昭卒于无闻,而繇独得以行书显。当时谓繇 善押书者,此也。及晋王羲之、献之,心得神会处,不由 师授,故并臻其极,蔚然为翰墨之冠。晚有王珉,复善 此学,而议其书者,有“峻如崧高、烂若列宿”之况。信乎 行书之在字学,非富规矩、有来历,不能作此。譬之千 里之足,屈伏枥下,则成亏何在?及其缓辔阔步,争驰 蚁封间,于是驽骥遂分,书之有行若是也。今得其自 晋以来至于本朝,以行书名世者,凡五十有八人焉。 其间如晋之王濛、宋之薄绍之、唐之虞世南、欧阳询、 李邕、苏灵芝之徒,各自具一体,杰然出于其类者多 矣。本朝则有李建中、苏舜钦、陆经、王安石、蔡京,笔势

奕奕,足以追配古人,名垂后世。有可观者,于是类而
考证
裁之,为一家法。

《明徐渭笔道通会》
[编辑]

《学行书法》
[编辑]

凡童子十七至二十岁,须学行书,先学右军书《兰亭 序》。取定武本钩填影习如宣示之功及右军《开皇》等帖。俱在豫章又“《怀仁 集》右军书《三藏圣教序》及《荐福》等碑,亦足观览。”又“集 书《阴符经》,献之”、行书诸帖。

行书部总论[编辑]

《唐张怀瓘书断》
[编辑]

《论行书》
[编辑]

行书者不真不草,晨鸡踉蹡而将飞,暮鸦联翩而欲 下,贵其承蹑不绝,气候通流。逸少则动合规仪,调谐 金石,天姿神纵,无以寄辞。子敬不能纯一,或行草杂 糅便者,则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宏逸遒健,过于 家尊,可谓“子敬为孟,逸少为仲,元常为季。”

《宋朱长文墨池编》
[编辑]

《释行》
[编辑]

行书之体,略同于真,至于顿挫盘礡,若猛兽之搏噬; 进退钩距,若秋鹰之迅击。故覆笔抢豪,乃按锋而直 引其腕,则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旋豪不绝,内转 锋也。加以掉笔联豪,若石璺玉瑕,自然之理。亦如长 空游丝,容曳而来往;又似虫网络壁,劲而复虚。右军 云:“游丝断而能续,皆契以天真,同于轮扁。”羲之又云: “每作一点画,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矣。”

《姜夔续书谱》
[编辑]

《行书》
[编辑]

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书不同,大率变真 以便于挥运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 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不相远。《兰亭记》及右军诸 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 可观者。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 乎秾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 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 须博学,可以兼通。

行书部艺文一[编辑]

《行书状》
晋·王珉
[编辑]

“邈乎嵩岱之峻极,烂若列宿之丽天。”伟字挺特,奇书 秀出。扬波骋艺,馀好宏逸。虎踞凤跱,龙伸蠖屈。资胡 氏之壮杰,兼锺公之精密。总二妙之所长,尽要美乎 文质。详览《字体》,究寻笔迹,粲乎伟乎,如珪如璧。宛若 蟠螭之仰势,翼若翔鸾之舒翮。或乃飞笔放体,雨疾 风驰。绮靡婉娩,纵横流离。

《行书赞》
唐·张怀瓘
[编辑]

非草非发挥柔翰。“星剑光芒。云虹照烂。鸾鹤婵娟。 风行雨散。《刘子》滥觞。《锺胡》弥漫。”

《赵文敏公行书》
明·王世贞
[编辑]

作书有全力而无先意,乃得佳耳。此卷赵吴兴《行书》, 二赞、二图、诗及跋尾,凡二百三十二字,李北海法十 四,米襄阳法十六,而妙际时以大令发之,天纵逸 中自紧密,波磔遒丽外不废拙,古所谓“信手拈来,头 头是道”,故曹溪以后境也。卞华伯以《眉山赞》语跋之, 亦似见一斑者。立春题此,觉芳英烂熳笔端。

行书部艺文二[编辑]

《柳氏二外生求笔迹》
宋·苏轼
[编辑]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何当火急传家 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行书部纪事[编辑]

张怀瓘《书断》:“刘德升,桓、灵之时,以造行书擅名。 胡昭,颍川人,少而博学,不概荣利,有夷、皓之节。甚能 史书,真、行又妙。”

《文字志》:“羊忱,能草书,亦善行隶,有称于一时。”

羊欣,能书,人名,晋丞相王导,善《槁行》。

王洽众书通善,尤善隶、行。从兄羲之云:“弟书遂不减 吾。”

《晋书王珉传》:“珉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珣右。时人为 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僧弥,珉小字也。代 献之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献之为大令, 珉为小令’。” 《宣和书谱》:“陆玩弱冠有美誉,喜翰墨,尢长行书。时瑞 星现,亲书表贺。笔力瘦硬,有锺繇法,雅重而有典则。 谢奕作字尢长于行书,飘逸之气,入人眉”睫。

张怀瓘《书断》:“谢安学草,正于右军,右军云:‘卿是解书 者’。然知解书者尤难,安石尤善行书。”

《宣和书谱》:“王筠即僧虔之孙。僧虔以书名世,而筠遂复有家传之学,尤喜手抄书史,至寓目瞥观,皆即疏 记,自是笔端超诣,尤工行书。然筠性洪厚,不以艺能 高人,故于书世罕传。”

《魏书崔元伯传》:“元伯少有儁才,善草隶行狎之书,为 世模楷。”

书小史元行恭,河南洛阳人,美姿貌,兼俊才,善正行 书。

《金石表》:“隋郑州刺史李渊《为子祈疾疏》,大业二年行 书,在鄠县。”

《金石录》:“唐太宗《登逍遥楼》诗,长孙无忌、杨师道行书。 《唐晋祠铭》《温泉铭》,贞观中太宗御制并行书。”

周越《古今法书苑》:“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诿 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

张怀瓘《书断》:“汉王元昌,神尧之子也。尤善行书,金玉 其姿,挺生天骨,襟怀宣畅,洒落可观。”

《金石录》:“《唐岐州法门寺舍利塔铭》,龙朔三年,贺兰敏 之撰,并行书。”

唐《登封纪号文》“乾封元年,高宗撰”,并行书。

《明征君碑》。“上元三年高宗撰,高正臣行书。”

《墨池编》:徐峤之纯孝积学,狄梁公、魏齐公、姚梁公交 辟之。尝面诮张易之,而佐佑五王,迎立中宗,历赵、湖、 洛州刺史。正书、行书,遒媚有楷法。尝进书六体,手诏 答曰:“卿进书甚可观览,回鸾顾鹊,坠露凝云,虽古人 临池悬帐之妙,何以过此。”赐物四十段旌之。

《石墨镌华》:唐元宗注《孝经碑》后,李齐古表行书亦佳。 《宣和书谱》: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军 行法,既得其妙,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 书中仙手。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 李白尝作行书,有“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 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尤飘逸。

苏灵芝,儒生也,尝为易州刺史。行书有二王法,而成 就顿放,当与徐浩雁行,戈脚,复类虞世南体,亦善于 临仿者。

释行敦,作《行书仪》刑羲之笔法。天宝间,寓安国寺,以 书名于世。

唐代宗留心翰墨,于行书益工。

《墨池编》:“归登书《径山禅师碑》,乃登骑省时书也。字皆 真行,纵横变动,笔意尤精。”

《清河书画舫》:吴邑顾况,人品清逸,能诗画,工真、行书。 唐僧清昼《送顾处士》诗云:“醉书在箧称绝伦,神画开 厨怕飞出。”

《宣和书谱》:“唐宣宗讳忱,宪宗第十三子也。精于听断。 其手写诏敕,为时荣遇。诸宗承袭太宗之学,皆以翰 墨流传。至宣宗,复以行书称。”

《旧唐书柳公权传》: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 势劲媚,自成一家。宣宗召升殿,御前书三纸,一纸真 书十字,曰“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一纸行书十二 字,曰“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一纸草书八字,曰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赐锦彩缾盘等银器,仍令自书 谢状,勿拘真行。帝尤奇惜之。

《宣和书谱》:司空图自号为耐辱居士。其父舆得徐浩 真迹一屏,题“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尤为精绝,因 以戒图曰:“儒家之宝,莫逾此屏。”图后为之志曰:“人之 格状或峻,则其心必劲。视其笔迹,可以见其人。”及观 其《赠𧦬光草书歌》,于行书尤妙,知笔意。 米芾《书史》:张廷范学欧阳询,一双钩摹欧帖,上题曰: “‘便是至宝也’。惜之惜之,永为所宝”之宝,皆学欧行。 《金薤琳琅》:唐《少林寺灵运禅师碑》,试大理寺评事崔 琪撰,会善寺沙门行书,而阙其名。

《书史会要》:“梁末帝喜弄翰墨,多作行书批敕,大者盈 尺,笔势结密,有羲、献法。”

《金石表》:“千峰禅院敕,后唐明宗行书,天成元年立,在 山西泽州。”

《宣和书谱》:江南伪后主李煜,早慧精敏,审音律,善书 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 襟书。”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尢。”喜作 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

释应之作行书,尝以文绢写“进士沈崧《曲直不相入 赋》”,颇有骨气。

张徐州者,失其名,官徐州,故以为称。业儒学,喜翰墨, 志趣旷达,作行书亦自不凡,笔力清劲,势若削玉。 孙昭祚,亡其系,中书堂吏也,习翰墨,尤长欧阳询行 书法。尝用其体书《千文》传于世,及行书《四色牡丹赋》, 皆优游乎规矩之间。

《宋史李建中传》:“建中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人 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林逋传》:“逋,杭州钱塘人,结庐西湖之孤山,善行书,喜 为词,多奇句。”

《墨池编》,“雷简夫善。”行书。守雅州,闻江声以悟笔法, 迹甚峻快,蜀中珍之《宣和书谱》:“陆经善真行书,当时与苏舜钦为辈流,而 笔法亦同。前辈高文必求经书,经之石刻,殆遍天下。 欧阳修《思颍》诸诗,得经书方喜多作正书,以规矩自 窘。”

岑宗旦字子文,开封人。尝取古善书者,自汉迄唐,凡 十有一人为论,以评其书,作字尤善行书,字画一出, 得之者争相贾售。治平中,英宗遣使谕旨,令书十扇 以进。宗旦即书自为十篇上之,英宗为之嘉赏。 王安石字介甫,本抚州人,后归老金陵。凡作行字率 多淡墨,疾书未尝经意。

米芾,字元章。书效羲之,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 旨。自谓“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且 类多行书,世亦罕及。有《山林集》一百卷,藏予家。 刘正夫,三衢人也。喜书学,多作行法,好与人论字。尝 谓字美观则不古,初见之则使人甚爱,次见之则得 其不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偏旁点画不合古者,历历 在眼矣,字不美,观者必古。初见之则不甚美,再见之 则得其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偏旁点画亦历历在眼 矣。故观今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人字如观锺鼎,学古 人字期于必到。若至妙处,如会于道,则无愧于古人 矣。人以为知言。

《书史会要》:“周美成正书、行书皆善。”

“王伯忠”,近臣也,善行书。

《金石文字记》:“钱伯言题名,旧在宋天书观,后人移之 州城内岳庙中西墀古松下行书,大径寸馀。”

《元牍记》:《崇明寺转轮藏记》:“绍兴九年,马云夫行书,规 模褚令”,盖当时院体所遗。

《宁波府志》:“黄仁俭书法甚精,源法二王,而遒劲似欧 阳率更。”草行书皆见重于世,至今石刻犹有存者。 《书史会要》:释“省肇,庐山人,工行书,庐山多有所书碑 刻。”

《中州集》:“李澥字公渡,相人。少从内翰子端学诗,能行 书,累举不第。”

《书史会要》:“张德祺字廷玉,燕人。草书学张长史,行书 亦佳。”

人。“薛元羲字元卿,号上清外史,行书得体。” 《珊瑚网释》:“刘顺住天目山,有法语真迹,小真、行书。” 沈敕《荆溪外纪》:“马治字孝常,宜兴人。为诗文典雅冲 澹,善真行书。元末与周砥避乱隐居西涧。洪武初,由 茂才举,授内丘知县,迁建昌府同知。”

郑柏《贤达传》:“周旼字中和,浦江人。以文辞知名,尤工 真行书。永乐初,召入文馆,与书《大典》,擢中书舍人。” 《詹氏小辩》:“王璲,蜀之遂宁人。从父宦游,占籍吴中,官 翰林检讨。小楷行书法晋人,皆雄秀。”

《书史会要》:“杨文遇官翰林学士,善行书。”

《东里续集》:“陈孔立教人学书必谨法度,曰:‘不精真、楷, 不可以趋行、草’。然生平未尝作楷书,而行书特佳。士 奇尝以质焉,笑曰:‘汝但为鲁男子,不用说柳下惠’。” 《江宁府志》:“朱贞字惟正,幼工楷法,晚变为行,益妙。” 《陕西通志》:“王讴有才力,学赋诗追逐古人,善楷行书 似颜、柳。”

《怀麓堂集》:“陈谦字士谦,姑苏人。居京师。能楷行书,专 效赵松雪,华媚可人。时染古纸,伪作赵书,猝莫能辨, 购书者踵接户外。”

《无钖县志》:“倪祚,攻诗,善真行书。”

《列卿记》:“王㒜,武进人。生有异质,十岁能作诗,真行书 皆遒劲脱俗。”

《绍兴府志》:“王新建守仁,善行书,出自《圣教序》得右军 骨苐波竖,微不脱张南安、李文正法耳。然清劲绝伦, 所至好题壁,今皆勒石。”

《吴中往哲记》:“蔡羽工属文,能为歌诗,正行书亦遒劲, 间临《十七帖》,人或从旁指擿其离者,曰:‘不然,吾非临 右军,吾乃教之为诸生,与文待诏齐名’。”

《詹氏小辨》:“詹贵,字存中,休宁人。行书似苏子瞻,而酷 似子由。其法赵承旨,亦宛然似之。”

《镇江府志》:“钱宝字文善,号复斋。诗多藻思,工小楷行 书,又精于医。”

《江宁府志》:“朱之蕃真行师赵魏公,间出入颜鲁公与 文征仲,日可万字,运笔若飞,小则蝇头,大则径尺,咄 嗟而办。”

《小草斋集小传》:“谢肇淛,字在杭,行书如王右军。蚤岁 释褐,宦情泊如,朱轮停时,即携一编,高坐匡床,命侍 姬焚龙涎,吸清茗半盏,临兰亭一过。”

《江宁县志》:“朱太守音,行书,师铁门限,圆媚流丽,翩翩 动人。”

卜中立,行书师章草,简劲无媚骨,望之肃然,类其为 人。

《江宁府志》:“许伯伦行书师孙过庭,劲媚错出,圆熟温 茂,如王、谢儿郎,皆有体韵。”

《许无念》,伯伦长子,真行似乃父,而秀逸过之。

黄叔遁行书法章草,而清劲特甚《平湖县志》:“冯敏效,善属文,杜门著述,工大小行书,著 《字学》一卷。”

《徽州府志》:“吴高节,字希夷。小楷行书,入赵吴兴神境。 与文衡山仿赵书及停云馆摹赵帖,如出一手。” 《书史会要》:“黄辉楷法,元常亦作行书。”

行书部杂录[编辑]

《山谷题跋:晚识》:“子瞻评子瞻行书,当在颜杨《鸿雁行》, 子瞻极辞谢不敢。虽然,子瞻知我,不以势利交之,而 为此论。”

《海岳名言》:“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 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 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 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 知以何为祖也’。”

《墨池璅录》:“书法之坏自颜。”卿始米元章评之曰:“颜 书笔头如蒸饼大,丑恶可厌。”又曰:“颜行书可观,真便 入俗品。”米之言虽近讽,不为无理,然能言而其行不 逮。

《弇州山人槁》,行书,有二有。带行者,如右军《兰亭》“霜 寒”、“来禽”、“官奴”之类是也。正行配者,右军“旦极寒”、“雪晴、 晚复”是也。

草书部汇考[编辑]

唐张怀瓘书断[编辑]

《章草》
[编辑]

按: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卫𢘆、李诞并云:“汉 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萧子良云:“章草者,汉齐相杜 操始变槁法。”非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 解散隶体,麤书之,汉俗简堕,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 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 之义,谓之草书。惟君长告令臣下则可。后汉北海敬 王刘睦善草书,光武器之。明帝为太子,尤见亲幸,甚 爱其法。及睦临病,明帝令为草书尺牍十馀首,此其 创开草书之先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 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 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惟张伯英造其极焉。 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惟刘氏之法,书 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 巧,可谓草圣。超然绝后,独步无双。”怀瓘案:章草之书, 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其流速,拔茅其茹,上下 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 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琐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 态不穷。呼史游草为章,因张伯英草而谓也。亦犹篆, 周宣王时作,及有秦篆,分别而有大小之名。魏晋之 时,名流君子一概呼为草,惟知音者乃能辨焉。章草 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案杜度在史游后一 百馀年,即解散隶体,明是史游创焉,史游即章草之 祖也。

《草书》
[编辑]

按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之所造也。梁武帝《草书 状》曰:“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烽走 驿,以篆隶难,不能急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 也。予疑不然,创制之始,其闲者鲜。且此书之约略,既 是苍黄之世,何粗鲁而能识之’?”又云:“杜氏之变隶,亦 由程氏之改篆,其先出自杜氏,以张为祖,以卫为父, 索为伯叔,二王为兄弟,薄为庶息,羊为仆。隶者怀瓘 以为诸侯争长之日,则小篆及楷隶未生,何但于草? 蔡公不宜至此,诚恐后诬。”案杜度,汉章帝时人,元帝 朝史游已作草,又评羊薄等未曰知书也。欧阳询《与 杨驸马书章草千文》批后云:张芝《草圣皇象八绝》, 是章草西晋悉然。迨乎东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变章 草为今草,韵媚宛转,大行于世,章草几将绝矣。怀瓘 按:右军之前,能今草者,不可胜数。诸君之说,一何孟 浪,欲杜众口,亦犹蹑履灭迹,扣钟销音也。又王愔云: “槁书者,若草非草,草行之际者非也。”案:槁亦草也,因 呼草槁,正如:正书写而又涂改,亦谓之草槁。岂必 草行之际谓之草者?盖取诸浑沌天造草昧之意也。 文而为本,法此也。故孔子曰:“裨谌草创之”是也。楚怀 王使屈原造宪令,草槁未成,上官氏见,欲夺之。又董 仲舒欲言灾异,草槁未上,主父偃窃而奏之。并是也。 如淳曰:“所作起草为槁。”姚察曰:草犹麤也,麤书为本 曰槁。盖草书之文,祖出于此。草书之先,因于起草。自 杜度妙于章草,崔瑗、崔寔父子继能,罗晖、赵袭,亦法 此艺。袭与张芝相善,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 赵有馀。”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 成今草,专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而隔行。唯王子敬明其 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 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实亦约文该思,应指宣言,列缺、 施鞭,飞廉、纵辔也。伯英虽始草创,遂造其极,张伯英 即草书之祖也。

宋徐锴说文注[编辑]

《辨草书》
[编辑]

案:书传多云“张并作草”,又云齐相杜操作,据《说文》,则 张并之前已有矣。萧子良云:“槁书者,董仲舒欲言灾 异,槁草未上,即为槁书。槁者,草之初也。”《史记》“上官夺 屈原槁草”,今云“汉兴有草”,知所言槁草,是创草,非草 书也。

黄伯思东观馀论[编辑]

《草书》
[编辑]

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谓之“草”,犹古隶 之生今正书,故章草当在草书先。然本无章名,因汉 建初中杜操伯度善此书,帝称之,故后世目焉。今便 以为章帝书,误矣。

唐人更不作章草书。近来有济及洪府人强学之,所 谓不堪位置,举止羞涩,终不似真俗人,未尝知古人 用笔处,见其人书者,随众称善,皆曰:“锺、索复出矣。” 张怀瓘论书,以会稽草书第八,在世将茂宏辈诸人 下,意谓其拘法度,少纵放也。余谓草之狂怪,乃书之 下者,因陋就浅,徒足以障拙目耳。若逸少草之佳处, 盖与纵心者契妙,宁可以不逾矩议之哉!若怀瓘者, 以形模求字,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宣和书谱[编辑]

《草书叙论》
[编辑]

篆隶之作古矣,至汉章帝时,乃变而为草骎。骎至两 晋,王氏,羲、献父子遂进于妙。汉如蔡邕,亦一时号为 “子墨卿”也。稽考古今法书,而独以草书为秦,苦篆隶 之难,不能投速,故作草书。是不知杜度倡之于汉,而 张芝、皇象皆卓卓表见于时。崔瑗、崔寔、罗晖、赵袭,各 以草书得名,世号“章草。”至张伯英,遂复脱落前习,以 成今草。且草之所自,议者纷如,或以为槁草之草,或 以为草行之草,或以为赴急之书,或以为草昧之作。 然则谓之草,则非正也,孔子所谓“为命,裨谌草创之” 是也。若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槁未成,上官见欲 夺之,董仲舒欲言灾异,草槁未成,主父偃窃而奏之。 今犹以起草为槁者,其近之也。世遂以草书为一家。 故自汉、晋、宋以还,以草书得名者为多。姑以流传于 今者,凡得六十五人,以其世次之。汉得张芝,蜀得诸 葛亮,晋得张华、郗愔、王、谢子弟辈十九人,宋得谢灵 运、羊欣,齐得刘珉,梁得沈约三人,陈得江总辈九人。 隋得释智永,唐得张颠、释怀素、亚栖辈二十人,五代 得杜荀鹤、杨凝式辈三人,本朝得钱俶、米芾、蔡襄、杜 衍等辈,且不得人人而自举,特取其尤异者,姑表其 略。自馀如仲翼之流,以草书自名,格律凡下,承袭晚 唐所谓“院体”者,此其黜之。

明赵宧光金石林绪论[编辑]

《草书》
[编辑]

《九体书》曰:“草书起于列国,天下有事,急就为之,或起 草他简,然后正书,皆不暇致详而作,汉人遂以名家。 杜度、锺、张,飞扬俊逸,其圜转得于篆、籀,其波折得于 分、隶,简而有合,不大相离。上古结绳而治,刻契而与, 拄识而别,剖竹而官麤迹之于文,故无足重,奚以草 之去古为异乎?故文以达词,词以达志。草书虽云古” 而可达古文,且有真未必合,草未必离,如“佳隹”等字, 古体皆合,真书有愧矣。草“鹿首岐草”、“山虚下夜”、“前垂 乍”,草正真讹,乃至翻草书以成俗体,无以下笔,岂草 之罪乎? 草书中亦曰行楷,如二王诸帖之稍真者,十当八九。 僧怀仁等所集《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唐人所称入 院体者是也。一曰行草,如二王帖中稍纵体,孙过庭 《书谱》之类皆是也。一曰“章草”,如章帝《辰宿》《列张帖》、索 靖《出师表》、二王帖中章草法帖皆是也。一曰“槁草”书 或真、或行、或草,大小疏密随宜,如颜平原《坐位》《祭侄》 二帖是也。一曰“狂草”,如张芝、张旭、《怀素》诸帖是也。以 上五种,通称“草书”,亦有分矣。

徐渭笔道通会[编辑]

《学草书法》
[编辑]

童子二十二至二十五岁学草书,其法亦先小而后 大,须以右军书、“十七日”等帖及怀素书“圣母碑”二大 字草书为法。又张旭《长风帖》。

唐荆川稗编[编辑]

《草诀百韵歌》按杨慎丹铅总录云宋人编成以示初学乃托名于羲之
[编辑]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宀头无左畔。“绕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湾。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点急堪成隐,勾干认是卑”,“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齐斋曾不挍,流染却相依”, “或戒戈先设,皋华脚豫施,睿虞元髣髴,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不道树多枝。”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起傍合用短,遗上也同迷。”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大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东。”“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才傍干成卉,勾盘东作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御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雪,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庸守,勿书绿似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容审有象,宪告冥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裁栽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晁一类,茶菊荣更亲。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邻, 道昃吴难测,竟充克有伦,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段情何密,回甘势则匀,固难防梦蕑,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参参全不别,哄巽岂曾分, 夺旧元无异,嬴羸自有因。势头宗掣絜,章体效平辛, 合戒哉。依岁,宁容拳近秦,邪听行复止,郎断屈仍伸, 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最迫艰难叹,尤疑事予争。” 葛尊草上得廊庙,月边生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舂。 “我家曾不远,君畏自相仍。出书观项转,别列看头平。” “甚人犬傍获么,交玉伴琼膝。”“滕中委曲,次比两分明。” “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勿使微成渐,奚容闷即昆。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隶头真似系,帛下即如禽。 沟渫皆从弋。“笺并用巾。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近息追微异,乔商矞不群。款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 “戚感威相等,驭敦殷可亲。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 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傅传相竞点,留辨首从心。 昌曲终如鲁,食良末若吞。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扫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别支文。 可爱郊邻郭,偏宜湛友谌。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

草书部总论[编辑]

晋卫恒四体书势[编辑]

《草书》
[编辑]

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 号称善作,后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 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 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 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 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 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韦 仲将之徒,皆伯英之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 也。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而矜 巧自与,众颇惑之。故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 罗、赵有馀。”河间张超亦有名,然虽与崔氏同州,不如 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书势》云:“书契之兴,始自 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 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剿其墨翰,惟作佐隶旧字 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 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 有仪,方不中矩,员不副规,抑左扬右,兀若竦崎。兽跂 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黝黭。状 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栗, 若据槁临危;旁点邪附,似蜩螗挶枝。绝笔收势,馀𫄧 纠结,若“杜伯揵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 故远而望之,摧焉若阻岑崩崖;就而察之,一画不可 移。几微要妙,临时从宜,略举大较,髣髴若斯。

==唐张怀瓘书断==

《论草书》
[编辑]

草书者,乃文字之末,而伯英创意,庶乎文字之先。其 功邻乎篆籀,探乎万象,取其元精。至于形似,最为近 也。字势生动,宛若天然,实得造化之姿,神变无极。然 草法贵在简易,而此公伤于太简也。逸少虽损益合 宜,其于风骨精熟,去之尚远。伯英是其祖,逸少子敬 为嗣。若乃无所不通,独质天巧,耀今抗古,百代流行, “则逸少为最。”所以然者,古质今文,世贱质而后其文。 质者如经,文者如纬。若锺张为枝干,二王为花叶。美 则美矣,如彼桃李。戛兮铿兮,合乎宫征。磊落昆山之 石,嵯峨碧海之波;奔则激电飞空,顿则悬流注壑。虽 贯珠之一一,亦雁行之联联。求之于希微,见之于无 物。或俨兮其容,或敦兮若朴,或涣兮若冰之将释,然 后为得矣。

宋朱长文墨池编[编辑]

《释草》
[编辑]

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 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既如舞 袖,挥拂而萦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蹙旋转锋,亦 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轻兵追虏,烈火燎原。或体雄 而不可抑,或势逸而不可止,纵于狂逸,不违笔意也。 羲之云:“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能越。”或连或绝,如 华乱飞,若雄若彊,逸意而不相副,亦何益矣。但先缓 引兴,心逸自急也。仍接锋而取兴,兴尽则已,又生𢳇 锋,任豪端之奇,象兔丝之萦结,转剔刓角,多钩篆体, 或如蛇形,或如兵阵。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 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

姜夔续书谱[编辑]

《释书》
[编辑]

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 擗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 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右军书羲、“之” 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 而未尝不同也,可谓所欲不逾矩矣。大凡学草书,先 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 源,然后仿王右军,申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若泛学 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 续,不识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 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自大令以来,已如此矣,况今 世哉!然而襟韵不高,记忆虽多,莫湔尘俗。若风神萧 散,下笔便当过人。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连 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此虽出于古人, 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 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 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尝 乱其法度。张颠、怀素规矩,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近 代山谷老人自谓得长沙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 变矣,流至于今,不可复观。唐太宗云:“行行若萦春蚓, 字字如绾秋蛇。”恶无骨也。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 锋、有无锋,有承接上字,有牵引下字,乍徐还疾,忽往 复收,缓以效古,急以出奇,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 含其气味。横斜曲直,钩环盘纡,皆以势为主。然不欲 相带,带则近俗。横画不欲太长,长则转换迟;直画不 欲太多,多则神痴。以捺代ㄟ以发代“辵”,“辵”亦以捺代 惟。则间用之。意尽则用悬针。意未尽。须再生笔意。 不若用垂露耳。

金赵秉文草书韵会序[编辑]

《论草书》
[编辑]

《草书》尚矣,由汉而下,崔、张精其能;魏晋以来,锺、王擅 其美。自兹以降,代不乏人。夫其“徘徊闲雅之容,飞走 流注之势,惊竦峭拔之气,卓荦跌荡之志,矫若游龙, 疾若惊蛇,似邪而复直,欲断而还连,千态万状,不可 端倪,亦闲中之一乐也。”

草书部艺文一[编辑]

《非草书》
后汉·赵壹
[编辑]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 张生之草书,过于希颜、孔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 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 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 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又想罗、赵之所见𠷣沮, 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窃览有道张 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销邪,人无其衅,妖不 自作。”诚可谓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若夫褒、杜、崔、 沮,罗、赵,忻忻,有自臧之意者,无乃近于矜忮,贱彼贵 我哉!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 非河𠗂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 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趣 急速耳,示简易之旨,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繁, 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故其赞曰:“临事 从宜。”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 崔之法,龟龙所见也。其扶柱桎,诘屈犮乙,不可失也。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 楷。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 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昔西施《心》“捧胸 而颦。众愚效之,祇增其丑。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 弗获,失节匍匐。”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 学馀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 其罢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 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坐,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 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䚡出血,犹不休“辍。然 其为字,无益于工拙,亦如效颦者之增丑,学步者之 失节也。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 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 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徒善字既不 达于政,而拙草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夫务 内者必阙外,志小者必忽大。俯而扪虱,不暇见天。天 地至大而不见者,方锐精于虮虱,乃不暇焉。第以此 篇研思锐精,岂若用之于彼《七经》,稽历协律,推步期 程,探赜钩深,幽赞神明,鉴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析 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依正道于邪说,侪雅乐于郑 声,兴至德之和睦,弘大伦之元清,穷可以守身遗名, 达可以尊主致平,以兹命世,永鉴后生,不以渊乎?

《草书赋》
吴杨泉
[编辑]

“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杜垂名于古昔,皇著 法乎今斯。字要妙而有好,势奇绮而分驰。解隶体之 细微,散委曲而得宜。乍抑扬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 应神灵之变化,象日月之盈亏。书纵竦而植立,衡平 体而均施。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翦而 齐整,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岑而高举,或落箨而自披。” 其布好施媚,如明珠之陆离;发翰摅藻,如春华之扬 枝。其提墨纵体,如美女之长眉。其滑泽淆易,如长溜 之分岐。其骨梗强壮,如柱础之不移。其断除穷尽,如 工匠之尽规。其芒《角谽》如严霜之傅枝。众巧百态, 无画不奇。宛转翻覆,如丝相持。

《草书状》
晋·索靖
[编辑]

“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科斗鸟篆, 类物象形。叡哲变通,意巧兹生。损之隶草,以崇简易, 百官毕修,事业并丽。”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 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虬蟉,或往或还。类 阿那以羸羸,欻奋兴而桓桓。及其“逸游盻向,乍正乍 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窊隆扬其波。芝草蒲萄还 相结,棠棣融融载其华。”元熊对距于山岳,飞燕相追 而差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 顺气,转相比附;窈娆廉苫,随体散布。纷扰扰以绮靡, 中持疑而犹豫。元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鼺相奔趣。 凌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或若登高 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俶傥而不群,或若自 检于常度。于是多才之英,笃艺之彦,役心精微,耽此 文宪。守道兼权,触类生变,离析八体,靡形不判。去繁 存微,大象未乱。上理开元,下周谨案。骋辞放手,雨行 冰散,高音翰厉,溢越流漫。忽斑斑而成章,信奇妙之 焕烂,体磥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粲粲。命杜度运其指, 使伯英回其腕,著绝势于纨素,垂百世之殊观。

《草书状》
梁·武帝
[编辑]

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 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 其先出自杜氏,以张为祖,以卫为父。索、范者,伯叔也。 二王父子,可为兄弟,薄为庶息,羊为仆隶,目而叙之, 亦不失仓公观鸟迹之措意耶?但体有疏密,意有倜 傥,或有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 容,卓荦调宕之志,百体千形,而呈其巧,岂可一概而 论哉?皆古英儒之撮拨,岂群小皂吏所能为?因为之 状,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 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注乍引,任意所为。 或麤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驰。及其成也, 麤而有筋,似蒲萄之蔓延,女萝之繁”萦。泽蛇之相绞, 山熊之对争。若举翅而不飞,欲走而还停。状云山之 有元玉,河汉之有列星。厥体难穷,其类多容。婀娜如 削弱柳,耸拔如袅长松。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 龙。纵横如结,联绵如绳。流离似绣,磊落如陵。𬀩𬀩煜 煜,奕奕翩翩。或卧而似倒,或立而似颠。斜而复正,断 而还连。若白水之游“群鱼,丛林之挂腾猿。状众兽之 逸原陆,飞鸟之戏晴天。”“象乌云之罩恒岳,紫雾之出 衡山。巉岩若岭,脉脉如泉,文不谢于波澜,义不愧于 深渊。传志意于君子,报款曲于人间。”盖略言其梗概, 未足称其要妙焉。

《送高闲上人序》
唐·韩愈
[编辑]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 守固,虽外物至,不胶于心。”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

射,庖丁治牛,师旷治声音,扁鹊治病,僚之于丸,秋之
考证
于奕,伯伦之于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夫外慕

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其胾者也。往时张旭善草 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 “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 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 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 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 名后世。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 其迹,未见其能旭也。为旭有道,利害必明,无遗锱铢, 情炎于中,利欲斗进,有得有丧,勃然不释,然后一决 于《书》,而后旭可几也。今闲师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胶, 是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泊 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于《书》,得无 象之然乎!然吾闻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闲如通其术, 则吾不能知矣。

《自叙》
怀素
[编辑]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 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 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 然,心胸略无凝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 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辩,许在 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 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 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 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许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 渭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作歌以赞之,动盈 卷轴。夫草槁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 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 至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 详,特为正。“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 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 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 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 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后继作不绝, 溢乎箱箧矣。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 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 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云:“寒猿饮水撼枯藤,壮 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 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侍御舟》云:“昔张旭之作 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 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麤知名,吴郡 张颠曾不易。”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 洒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 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 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 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叫绝 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 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 吴兴钱起诗云:“远迹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 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元奥,固非虚荡之 所敢当,徒增愧畏耳。

《跋索靖章草急就篇》
宋·叶梦得
[编辑]

右索靖《章草急就篇》一千四百五十字,阙七百五十 九字。余闻世有此唐人硬黄临本,旧矣,不知藏谁氏, 求之久不获。绍兴甲子,偶得故秘书郎黄长睿双钩 所摹于福唐,凡西晋、前锺、张、卫、索书帖存于今者,大 抵皆无复真迹,流传誊拓既多,仅见其点画尔。长睿 好古,善隶楷,能得古人用笔意,其气韵精彩,尚可彷 彿典型。兵兴以来,剽剥煨烬之馀,故家名流,所藏殆 尽,幸有遗者,不可无传于世。闽无美石,乃使以版刻, 置之燕堂,以示好事者。杜子美云:“峄山之碑,野火焚, 枣木篆刻肥失真,古今所恨”云。石林叶梦得书。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