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22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二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二十二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二十三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二十二卷目录

 礼记部总论四

  宋王应麟玉海汉制考礼记

  何异孙十一经问对礼记

  明方孝孺文集季武子成寝 古不修墓 子夏丧明 丧欲速朽 子思之

  母 原壤

  韩邦奇语录禘祫 庶子不祭 七庙 旅酬 坐

  群书备考礼记

  日知录术有序

经籍典第二百二十二卷

礼记部总论四[编辑]

宋王应麟汉制考[编辑]

《礼记》
[编辑]

《曲礼》:“乘安车。”“《安车》坐乘”,若今小车也。古者乘四 马之车,立乘此。臣既老,故乘一马小车,坐乘也。庾蔚 云:“汉世驾一马而坐乘也。”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起,若今抠衣前请也。汉时 受学有“抠衣前请”之法。郑引证之也。

在《丑夷》不争,《四皓》曰:“陛下之等夷。”

不以隐疾。俗语云:“隐疾难为医。”

用《𬂩》。今人或谓箸为《𬂩提》。

量鼓。《隐义》云:“东海乐浪人呼容十二斛者为鼓。 礼不讳嫌名。”《释文》:案和帝名肇,不改京兆郡。魏武帝 名操,陈思王诗云“修阪造云日”,是不讳嫌名。

君天下曰“天子。”今汉于蛮夷称“天子”,于王侯称“皇 帝。”

《量币》。今河东云“币帛”也。

使某羞。羞进也。古者谓候为“进。”古者谓“迎客”为 “进”,汉时谓迎客为“候。”

《椇》。椇,枳也。有实,今邳、郯之东食之。

《檀弓》蚁结于四隅。《殷之蚁结》,似今蛇文画。

置翣。墙柳衣翣以布衣木如《摄与》。摄是汉时之 扇与疑辞,郑恐人不识翣体,故云。

覆夏屋。《夏屋》,今之“门庑也,其形旁广而卑。”殷人 以来,始屋四阿。夏家之屋,唯两下而已,无四阿,如汉 之门庑。

《重霤》。今宫中有“承霤”,云以铜为之。《汉?宣帝纪》:“金 芝产函德殿铜池中。”“铜池”,承霤也。以铜为之 衽,每束一。衽,《今小要》:“衽。”汉时呼衽为“小要”也。 “厌冠。”今《丧冠》,其服未闻。

《丰碑》。斲,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 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繂绕。天子六繂四碑,前后 各重《鹿卢》也。案《春秋》,天子有隧,以羡道下棺。所以 下碑者,凡天子之葬,掘地为方圹,《汉书》谓之“方中 桓楹。”《四植》谓之桓。案:《说文》:“桓,亭邮表也。”谓亭邮 之所而立表木谓之桓,即今之桥旁表柱也。

《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命于天子”者,天子选 用之,如今诏书除吏矣。

制国用。如今《度支经》用。

狄鞮。今冀部有言《狄鞮》者。

史以《狱成》告于正。正于周乡师之属,今汉有正平 丞,秦所置。案:《汉书·百官公卿表》:“廷尉,秦官,掌刑辟, 有正、左右监。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平。”郑见古有 正,连言平耳。此《王制》多是殷法,秦则仿殷置之, 执左道。《左道》,若巫蛊及俗禁。卢云:“左道谓邪道。 地道尊右,右为贵。《汉书》云:‘右贤左愚,右贵左贱’。故正 道为右,不正道为左。”巫蛊,案:《汉书》武帝时,江充埋桐 人于太子宫是也。俗禁者,若《前汉》张竦“行辟反支”,《后 汉书郭躬传》“有陈伯子者,出辟往亡,入辟归忌”,是也。 《周尺》周尺之数,未详闻也。案《礼制》,周犹以十寸为 尺,盖六国时多变乱法度,或言周尺八寸,则步更为 八八六十四寸。以此计之,古者百亩,当今百五十六 亩二十五步。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五里。《郑》即以 古周尺十寸为尺,八尺为步,则步八十寸。《郑》又以今 周尺八寸为尺,八尺为步,则今步皆少于古步一十 六寸也,是今步别剩六十寸。

《月令》:“鱼上冰。”《夏小正》:“正月启蛰,鱼涉负冰。”汉始亦 以惊蛰为正月中。汉之时,立春为正月节,惊蛰为 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春分为二月中气。至前汉之 末,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故《律历志》云:“正 月立春节,雨水中;二月惊蛰节,春分中。”是前汉之末, 刘歆作《三统历》,改惊蛰为二月节。郑以旧历正月启蛰,启即惊也,故云“汉始亦以惊蛰为正月中。”但蛰虫 正月始惊,二月大惊,故在后。移惊蛰为二月节,雨水 为正月中。

《鸿雁》来。今《月令》“鸿皆为候。”《月令》出有先后,入《礼 记》者为古,不入《礼记》者为今,则《吕氏春秋》是也。 先立春三日。《周法》五时迎气,皆前期十日而斋,散 斋七日,致斋三日。今奉法简省,故三日也。

迎春:周近郊五十里。郑注“《尚书君陈序》云‘天子 近郊五十里,今河南洛阳,相去则然’,是也。”

草木萌动。《农书》曰:“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 案:《汉书·艺文志》“农书有九家,百一十四篇。”郑所引 《农书》,先师以为氾胜之书也。《汉书注》,“成帝时为侍郎, 使教田三辅也。”“土长冒橛”者,谓置橛以候土。

始雨水。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汉初,惊蛰为正 月中,雨水为二月节,至后来事稍变改。故《律历志》云: “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由气有参差故也。 省囹圄。“囹圄所以禁守系者”,若今别狱矣。桎梏,今 械也。《崇精问》曰:“狱,周曰圜土,殷曰羑里,夏曰均台, 囹圄何代之狱?”焦氏答曰:“《月令》秦书,则秦狱名也,汉 曰若卢,魏曰司空是也。”

日夜分。马融云:“昼有五十刻,夜有五十刻,据日出 入为限。”蔡邕以为,星见为夜,日入后三刻,日出前三 刻,皆属昼。昼有五十六刻,夜有四十四刻。郑康成注 《尚书》云:“日中星以为日见之漏五十五刻,不见之漏 四十五刻”,与蔡校一刻也。大略亦同。

《大合乐》。其礼亡。今天子以《大射》,郡国以《乡射礼》代 之。

命大尉。三王之官有司马,无大尉,秦官则有大尉。 今俗人皆云“周公作《月令》”,未通于古。俗人谓贾逵、 马融之徒皆云“《月令》周公所作”,故王肃用焉。

为来岁受朔日。秦以建亥之月为岁首,于是岁终, 使诸侯及乡遂之官受此法焉。

命大史衅龟䇲。《周礼龟人》“上春衅龟”,谓建寅之月 也。秦以其岁首使大史衅龟䇲,与周异矣。秦以“孟 冬”为岁首,谓建亥月。

大饮烝。“其礼亡。今天子以燕礼,郡国以乡饮酒礼 代之,腊先祖五祀”,《左传》“虞不腊矣。”《正义》:“《月令》孟冬,腊 门闾及先祖五祀。腊之见于传记者,唯《月令》与此二 文而已。”《秦本纪》:“惠王十二年初腊,始皇三十一年更 改腊曰嘉平。”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 饮,非迎气,故但送不迎。”应劭《风俗通》云:“案《礼传》,夏曰 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 取兽,祭先祖也。此言虞不腊矣。明当时有腊祭。周时 腊与大蜡各为一祭,言汉改曰腊,不蜡而为腊耳。 《征鸟》。《题,肩》也。齐人谓之《击征》。《大射仪》注:齐鲁之 间,名“题肩”为正。

《曾子问公馆》。“若今县官宫”也。《鲍遗问》曰:注“此云 公所为,君所命,使舍己者。”《杂记》云:“公所为,若今离 宫别馆也。”是二说异何?张逸答曰:“公馆,若今停待者 也,离宫是也。《聘礼》曰:‘卿馆于大夫,大夫馆于士,公命 八使馆客,亦公所为也’。”

《文王世子》,“内竖之御者。”御,如今小史直日矣。 春官释奠于其先师。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 《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噫可以为之也。皆《汉书儒林 传》文。“噫”是,发语之声。

《成均》:《董仲舒》曰:“五帝名太学曰成均”,则虞庠近是 也。《春秋繁露》云:“成均为五帝之学。”

《礼运蜡宾释文》:“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祭,秦曰 腊。”吾得夏时焉。其书“存”者,有《小正》。

吾得《坤乾》焉。其书存者有《归藏》。先言《坤》者,熊氏 云:“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干。”《崇文总目》:“《归藏》,隋世 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

《耐》以天下为一家。耐古“能”字传书世异,“古”字时有 存者,则亦有今误矣。案《说文》云:“耐者,须也。”须谓厮 下之毛,象形字也。古者犯罪,以髡其须,谓之耐罪,故 字从寸,寸为法也。不亏形体,犹堪其事,故谓之耐。《汉 书·惠帝纪》中具有其事。古之能字为此耐字,取堪能 之义,后来乃假借鳖三足为能,今书或有作耐字者, 此“耐”字是古字,时有存者,亦有误不安寸直作“而”字, 则《易》屯彖利建侯而不宁,及刘向《说苑》能字皆为“而” 也。郑注《乐记》耐,古“能”字,后世变之,此独存焉。古以能 为三台字。两注虽异,其意同也。

《还相》为宫,终于“南吕”,更相为宫,凡六十也;诸本 及定本多作“终于南事”,则是京房《律法》。

《礼器棜禁》。禁如今方案,隋长局足高三寸。案《汉 礼器制度》而知。

“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壶大一石,瓦甒五斗 《汉礼器制度》文也。

或“素”或青。《变白黑》,言素青者,秦二世时,赵高欲作 乱,或以青为黑,黑为黄,民言从之,至今语犹存也。

即鹿马之类也
考证
“《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其

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礼篇多亡, 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汉孝文帝时,求得《周官》, 不见《冬官》一篇,乃使博士作《考工记》补之。

郊特牲明酌。“明酌”者,事酒之上也。名曰“明”者,事酒, 今之醳酒,皆新成也。《古之事酒》,正是“汉之醳酒”, “《内则》纷帨。”《纷,帨》,拭物之巾也。今齐人有言“纷”者, 笄。笄,今簪也。

《滫,瀡》。秦人“溲”曰“滫”,齐人“滑”曰“瀡。”

敦牟。牟读曰堥。《释文》:“齐人呼土釜为牟。”敦,则《周 礼》有玉敦,今之杯。也。《隐义》曰:“堥,土釜也。”今以木为 为器,象土釜之形。

《介妇》。虽有勤劳,不敢掉磬。庾氏云:“齐人谓之差 讦。”崔氏云:“北海人谓相激之事为掉磬。”《隐义》云:“齐人 谓相绞讦为掉磬。”

三、牲用“藙。”藙煎,茱萸也。《汉律》“会稽献焉。”贺氏云: “今蜀郡作之。九月九日取茱萸,折其枝,连其实,广长 四、五寸一升实可和十升膏,名之藙也。”

《鱼去乙》。今东海鰫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文。 食之鲠人不可出。

麋鹿鱼为菹。今益州有“鹿萎者”,近由此为之矣。 益州人有将鹿肉畜之,萎烂,谓之“鹿萎。”

与稻米为酏。狼臅膏,臆中膏也。以煎稻米,则似今 膏。矣。此《周礼》“酏食”, 《玉藻》“搢珽”《相玉书》曰:“珽玉六寸,明自照。”

《纩,缊》。纩谓今之新绵也。缊谓今纩及旧絮也。 “而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而素 带终辟,谓诸侯也。诸侯不朱里,合素为之,如今衣带 为之,下天子也。大夫亦如之。率,繂也。士以下皆禅,不 合而繂积,如今作幧头为之也。

凡君召以三节。今汉使者拥节。

明堂位副袆:副,首饰也,今之《步摇》是也。副是首 饰,以其覆被头首。汉之步摇亦覆首。

《屏》:屏谓之“树”,今浮思也。刻之为云气虫兽,如今 阙上为之矣。汉时谓屏谓浮思,故云今浮思。解者 以为天子外屏,人臣至屏,俯伏思念其事。案《匠人》注 云:“城隅谓角浮思也。汉时东阙浮思灾。”以此诸文参 之,则浮思,小楼也,故城隅阙上皆有之。然则屏上亦 为屋,以覆屏墙,故称屏曰浮思,或解屏为阙也。古诗 云:“双阙百馀尺。”则阙于两旁,不得当道,与屏别也。 大路,殷路也。大路,木路也。汉祭天乘殷之路,今谓 之“桑根车”也。

《簨,簴》。垂五采羽于其下,树于簨之角上。案《汉礼 器制度》而知也。

愒立。齐人谓“无发”为“秃楬。”

《大传》“系之以姓而弗别。”“系之弗别”,谓若今宗室属 籍也。汉之同宗有属籍,则周家系之以姓是也。 《少仪籥》。籥,如笛,三孔。案:《汉礼器》知之。

《学记》:“扞格”“格”,读如“冻𠗂”之“𠗂。”今人谓“地坚”为“𠗂”, 《乐记》不殈。今齐人语有“殈”者。

治乱以相,今齐人谓“穅为相, 讯疾以《雅》。”雅亦乐器名也。状如漆筒,中有椎。以 汉时制度而知也。

《丧大记》:“食粥于盛。”谓今时杯杅也。

《𬘘》。𬘘以组类为之,缀之领侧,若今被识矣。领为 被头。侧谓被旁。识,谓记识。

画翣:《汉礼》,“翣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四寸,方两 角高。衣以白布画者,画云气,其馀各如其象,柄长五 尺。”

《鱼跃拂池》。以铜为鱼,县于池下。亦参“《汉》之制度” 而知也。

大夫士以《咸》。今齐人谓棺束为《缄绳》。

《杂记》:“使某实。”“实。”当为至。此读周秦之人。声之误也。 《素沙》。素沙,若今纱縠之帛也。六服皆袍制,不襌,以 素沙里之,如今褂袍襈重缯也。袍制,谓通衣裳,有 表有里,似袍。汉时有褂袍,其袍下之襈以里缯为之 茧衣裳。“若今《大䙱》也。” 《公馆》者,公宫与公所为也。公所为,君所作。“离宫”,别 馆也。

有司官陈器皿。器皿,其本所赍物也。《律》弃妻,卑所 赍。

束,五两。今谓之“匹”,犹匹偶之云与。

𬘓以五采。𬘓施诸缝中,若今时绦也。

《祭法》:“七祀五祀。”司命与厉,其时不著。今时民家或 春秋祠司命行神山神门户灶在旁,是必春祠司命, 秋祠厉也。或者合而祠之,山即厉也。民恶言“厉”,巫祝 以厉山为之,谬乎?汉时人民嫌恶厉巫祝之人,意 以“厉神”是“厉山氏之鬼为之。”

七庙:其主之制,案《汉仪》,高帝庙主九寸,前方后圆, 围一尺;后主七寸。 《春秋正义》卫次仲云:“右主八寸, 左主七寸,广厚三寸,穿中央,达四方也。”范甯云:“天子主长尺二寸,诸侯主长一尺也。”《白虎通》云:“纳之西壁, 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大夫不得特立社。与 民族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郊特 牲》曰:“唯为社事,单出里。” 《郊特牲》。周法,百家以上 得立社。其秦汉以来,虽非大夫,民二十五家以上则 立社。故云今之里社。又《郑志》云:“《月令》命民社。谓秦社 也。自秦以下,民始得立社也。”

《中庸》“裁者培之。”今时人名草木之殖曰“栽”,筑墙立 板亦曰“栽。” 《壹戎衣》。“衣”读为“殷”,声之误也。齐人言 殷声如衣。虞、夏、商、周氏者多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 与?

仁者,人也;人也当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 问之言。

《缁衣》,其出如纶。《纶》今有秩啬夫所佩也。案汉《百 官公卿表》:“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 《汉书》云:“张敞以乡有秩补太守,卒史朱邑为桐乡啬 夫。”《续汉·百官表》:“乡置有秩,郡所置;其乡小者,县所置 啬夫。”案此有秩啬夫职同,但随乡大小,故名异耳。名 虽异,其所佩则同。张华云:“纶如宛转绳。”《后汉。仲长统 传》:“身无半通青纶之命。”《十三州志》曰:有秩啬夫,得 假半章印。《续汉舆服志》曰:“百石青绀纶,一采,宛转缪 织,长丈二尺。”《说文》:“纶,青丝绶。”又《尔雅》注:“纶,今有秩啬 夫所带,纠青丝纶。”

资冬祈寒。“资”当为“至。”齐鲁之语,声之误也。祈之言 是也。齐西偏之语也。

《周田》观文王之德。古文为《割申》,劝宁王之德,今博 士读为“《厥乱》,劝宁王之德。”三者皆异,古文似近之。 《问丧鸡斯》。当为笄。纚。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笄纚 之存象也。

《深衣》续衽钩边。钩边,若今曲裾也。郑以后汉之 时裳有曲裾,故以续衽钩边,似汉时曲裾。今时朱衣 朝服,从后汉明帝所为,则郑云“今曲裾”者,是今朝服 之曲裾也。 《尔雅》:“裳削幅谓之纀。”削杀其幅,深衣 之裳。

曲裕如矩以应方。“古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郑 以汉时领皆向下交垂,故云“古者方领”,似今拥咽,故 云“若今小儿衣领,但方折之”也。

《乡饮酒义》。“谓之乡”者,州、党,乡之属也。或则乡之所 居,州、党,乡大夫亲为主人焉,如今郡国下今长于乡 射饮酒,从太守相临之礼也。谓郡治之下,及王侯 有国治之下,满万户以上之令,不满万户之长,于己 县或射或饮酒,则从郡之太守及主国之相来自行 礼,相监临之仪,不用令长礼也。令长射而饮酒,似州 长党正也。太守与相来监临,似乡大夫监临也。 《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岁献》,献国事之书及 计偕物也。汉时谓郡国送文书之使谓之“计吏”,其 贡献之功与计吏俱来,故谓之《计偕物》也。偕,俱也, 表记衣服以移之。“移”读如《禾汜移》之“移”,移犹广大 也。

何异孙十一经问对[编辑]

《礼记》
[编辑]

问:“《礼记》一书谁作?”对曰:“孔子设七十二子,共撰所闻, 以为之记。及秦汉诸附录所记以成编,多非孔子言 者。凡‘子曰’”者,多假托。

问:“孔门弟子所记而曰《戴记》者何?”对曰:“汉宣帝后苍 最明《礼》,曾讲《礼》于曲台,戴德、戴圣皆其弟子也。德所 删八十五篇,号《大戴礼》;圣所删四十九篇,号《小戴礼》, 即今之《礼记》也。”

问:“《大戴礼》不行世者何?”对曰:“《大戴》冗杂,其好处都被 小戴采摘来做《礼记》。《大戴礼》如《韩诗外传》,虽有此两 家书,而读者希。”

问:“篇名《曲礼》者何?”对曰:“先儒以为委曲教人之义,惟 林艾轩光朝一说,谓后苍讲礼于曲台,其弟子所记 乃曲台所闻者,故以《曲礼》冠于篇首,以明《曲台》所讲 之礼也。”

问:“各篇皆有作者之名乎?”对曰:“《中庸》,子思作《缁衣》,公 孙尼子作;《月令》,吕不韦门人作《王制》,汉文博士作《乐 记》,先儒以为荀卿作;《经解》,疑治《易》之家者作;《大学》,疑 曾子作,其馀未闻。”

问:“《曲礼》《少仪》《内则》等篇,恐皆是小学之文?”对曰:“吕氏 《童蒙训》以为礼之洒扫、应对、进退之节文。《内则》一篇, 止是子之事父母,妇事舅姑之礼。”

问:“礼器、《礼运》,名义若何?”对曰:“横渠《正蒙》以为礼之成。” 之用也。

问:“《经解》一篇止解《礼经》,如何?”对曰:“伊川答吕与叔曰, 恰限《易》之教洁净精微,《诗》之教温柔敦厚,恐害义理。 此篇实文墨之士为之,解《礼经》尚未得,况解五经乎?” 问:“《儒行》一篇果出孔子,如何?”对曰:“李泰伯谓必非孔 子之言,盖战国豪士,所以高世之节。其条十有五,旨 意重复,夸诧过当。”或曰:“鲁哀公轻儒,孔子有为而言,

然多自夸大以傲其君,岂所谓孔子哉
考证
问:“《表记》止论人之威仪,如何?”对曰:“伊川以为是儒者

教人循礼之言,故言多近道。”

问:“《明堂位》,人多以为不可信,如何?”对曰:“鲁僭王礼,其 弊起于成王伯禽,后来兼六代之乐,皆僭用之。如曰 周公践天子位,安有此理!记者之讹也!”

问:“《月令》中间有周汉事,不可断,以为出于吕氏门人?” 对曰:“此篇记秦事为多,周、汉事间杂,必出于吕氏门 人,而补葺订正,汉儒与有力焉。”

问:“四十九篇记尽得礼否?”对曰:“如何可尽?《王制》《玉藻》 诸篇,乃礼之文物制度;《燕居》《缁衣》诸篇,乃礼之规矩 准绳;《冠义》《昏义》《燕射》诸篇,乃礼之文义训辞。礼莫大 于祭祀,故郊庙之礼为详;礼莫重于丧葬,故服制之 礼为备。一服之制,见于《深衣》;一燕之乐,见于《投壶》;礼 仪三百,威仪三千,亦未为不尽也。”

问:“《礼记》莫是《仪礼》中之节文?”对曰:“《周礼》是礼之纲领。 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乃其义。说 文公曰:‘《仪礼》是经,《礼记》是解’。”

问:“《檀弓》《月令》《文王世子》《学记》《表记》《大学》《中庸》,何以谓 之礼书?”对曰:“《曲礼》《郊特牲》《祭义》《祭法》《昏义》《冠义》《丧服》 等篇,古之礼书也;《乐记》一篇,古之乐书也。若《檀弓》《大 学》等篇,盖自汉兴,搜求于残编断简之中,《礼》得于淹 中,《乐》传于刘氏。初莫详其各篇作者之名,因记录以 成编尔。”

问:“《礼器》云:‘礼者,体也’。《祭义》云:‘礼者,履也’。体履如何?”对 曰:“体谓《礼经》也。盖礼者,立治之本,统之心,体之身,以 齐正于物,谓《周礼》《仪礼》也,故为‘体’。”“履之云者,谓昔之 诵而说者,至是可践而履也。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 千’,待其人而后行。”

问:“三百三千,其说异同者何?”对曰:“《孝经》说‘《礼经》三百, 《礼器》云:‘经礼三百’,《中庸》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器》 云:‘《曲礼》三千’。大意谓礼之体,其纲领体统则三百,而 节文度数,躬行践履,其条目则三千之多异同,何必 深辨’!”

问:“《王制》班爵,与孟子不同者何?”对曰:“孟子以天子、公、 侯、伯各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王制》则子男二位, 而不及天子。孟子以君,卿、大夫、上中下士各一位,凡 六等;《王制》不言君,而止五等。”大国、次国、小国,皆有 上士二十七人,中士、下士又当几人?此不可晓者一 也。

问:大次小国之数过多者何?对曰:“九州,州方千里,州 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 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阙四字之,则为千七十三国。周 封建之制难考,以此其见阙六字不过百八十国,见于 《左氏》者,不过倍加之数耳。阙六字“多乎?”此不可晓者二 也。

问:阙六字“封建而《王制》有封建者何?”对曰:“天子之县内, 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 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古者阙二字“畿内不以封建。”诸 侯虽有“六卿采地”,而谓阙六字“亦岂有九十三国哉?”此 不可晓者三也。

问:阙六字“皆置三监者何?”对曰:“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 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自古无三监之官,独周封武 庚于商,虑武庚作乱,使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监之,安 得每国各有三监乎?”此不可晓者四也。

问:阙二字天子诸侯,无事而不田,曰“不敬者何?”对曰:“田 狩之事,虽因农隙以讲武,然天子一日万几,何必三 时亲田也?文王不敢盘于游田,而谓无事而不田,曰 不敬,此不可晓者五也。”

问:《王制》“诸侯礿而禘之,禘则不尝者何?”对曰:“禘者,大 祭也。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乃谓之禘,不王不禘也。 《春秋》书禘,记其僭也”,何得为诸侯之礼乎?此不可晓 者六也。

问:“《王制》一篇,不足为经典何?”对曰:“此篇乃汉文帝朝 博士诸生作,所见异辞,所闻异辞,传授专门,学识殊 辙。如粥市之有禁,养老之异衣,道路男子必由右,妇 人由左,车以中央,岂所谓《王制》者哉?悖礼拂经,与圣 人之书并行于世,僭妄久矣。”

问:“《月令》以古之五帝主五方,不及尧、舜者何?”对曰:“此 论出于邹衍五运之说,后儒推其相生,以为德始于 木,与太昊司春,木生火,故炎帝司夏。中央土也,故黄 帝以土继火;少昊以金继土,颛帝以水继金。且少昊, 黄帝子也,父子之间,其德自异,此不根之论也,不诬 及尧舜,幸矣。”

问:“四时祀,祭各一所者何?”对曰:“《曲礼》五祀户灶中。” 门,行也。祭脾、肺、心、肝、肾,古无有也,惟见于汉儒之《记》 《礼》,况春则祀户,夏则祀灶,季夏则祀“中”“秋则祀门, 冬则祀行。”以阴阳出入盛衰言。阙四字“无是礼也。” 问:“天子之居,四时各一者何?”对曰:“王者向明而治,以 听天下,自有常处。何必春居青阳,夏居明堂,秋居总 章,冬居元堂,又列为左个太庙,右个配十二月,为太 室,以居中,迁徙往来,莫有定止问:“四时所乘之辂不同者何?”对曰:“天子乘车,不过五 辂,或祀天。”阙六字取其宜尔。何必春乘鸾辂,夏乘朱辂, 秋冬乘戎辂。阙六字四时之所乘而不知五辂之宜用, 必无是理也。

问:“四时所驾之马,所载之旗,所衣之衣,所服之玉,亦 不同者何?”对曰:“天子之马,不过选其良者,充闲厩,备 驰驱,何必春苍龙,夏赤骝,季夏黄骝,秋白骆,冬铁骊 也?天子之旗为太常,画日月。”阙二字于上自有常色。天 子之服,绘六章于衣以法《干》,绣六章于裳以效《坤》。天 子之玉,大圭、镇圭、衡璜、琚、瑀,其色皆白,何必皆随时 而分五色哉?

问:“《郊特牲》八蜡之祭,其义若何?”对曰:“先王制祭蜡之 义,盖具体以陈报田之祭也。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 通,谨民财也。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

问:“蜡之神有八者何?”对曰:“一先穑,二司穑,三农,四邮 表畷,五猫虎,六防,七水庸,八昆虫。历三代、秦汉魏宋 皆祭之。”

问:“蜡之名起于何代?后世更名曰腊者何?”对曰:“蜡之 名起于伊耆之代,夏谓之《嘉平》,商曰清祀,周曰大蜡, 秦更曰腊,复曰嘉平,汉曰腊,魏因之。隋唐始更前制, 复名曰蜡。”

问:“历代祭蜡之日不同者何?”对曰:“周以岁十二月建, 亥月也。汉以季冬。魏高堂生隆议腊用日,云王者各 因五行之盛而祖以”阙二字“为腊”,博士秦静非之。隋初 用孟冬丁亥,唐用季冬腊日蜡。

问:阙五字也。惟顺成之,方行者何。对曰:“唐户部祭”之 辞。阙五字于某。《虫蝗》。于某《疫疠》。于某。则其方守之神 不及。阙六字以其神之诞漫惝恍冥冥焉,不可执取而 犹诛。阙六字言动作之“愧然者乎”,是设彼而戒此也。

明方孝孺文集[编辑]

《季武子成寝》
[编辑]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 命之哭。


成寝,而夷人之墓合葬于人阶下,二子皆不足为知 礼,其称之也奚当?然则知礼者宜何居?曰:“无已,则卜 野而迁诸”,犹为善乎是。

古不修墓[编辑]

防墓崩,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取乎古而师之者,以其合乎人情,当乎天理也。父母 之棺髐然暴于人而不修,何取于古乎?信如斯言,安 足以为圣?其诬孔子也甚矣。谓“殡乎五父之衢”亦然。

子夏丧明[编辑]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 ,云云止,亦已久矣。

孔子之门人,曾子最少,曾子之父与师商,固友也。曾 子之于子夏之丧,明而吊之则宜,其名而数之者,非 曾子事也。传之者过也。曰:“朋友有过,以其长也,则不 正之与?”曰:“非也。正之者是也。名而数之,曾子不若是 暴也。”何以明之?曰:“其辞倨而慢,曾子之言悫而谨。”

丧欲速朽[编辑]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曰:“闻之矣。” 云云。止,不欲速贫也。

孔子之欲仕,非为富也,为行道也;致美于棺椁,非为 不朽也,为广孝也,欲富而瞷且趋焉,以求利于蛮裔 之国。曾谓孔子若是乎?欲全其既死之躯而因以为 民制,孔子何取乎?有子之疑,曾子之问,子游之答,传 之者谬也。

《子思之母》
[编辑]

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 云云。子思曰:“云云。止,吾何慎哉。”

《礼》者,君子恒履之器也,不可斯须远于身,岂以家之 贫富、时之通塞为行否?“子思贤者,其于道粹矣。”信斯 言也,乌在其喻于道!

原壤[编辑]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棺。” 云云。止,无失其为故也。

周公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苟有大故,则周公必 弃之矣。小过而容之者,义也;大故而弃之者,亦义也。 察察然拒,昧昧然容,薄量无制者之为,岂圣人所为 乎?天下之大故,宜莫甚于母死而歌者矣。此而不弃, 乌乎弃?以是为圣人之量,吾弗知也。

韩邦奇语录[编辑]

禘祫[编辑]

“五年一禘”,王者追祭太祖之所自出于太庙,而以太 祖配之也。三年大祫,合七庙祧庙之主于太祖之庙 而祀之。“四时祫祭”,合七庙之主于太祖之庙而祀之, 四时各祭于七庙而各祀之,皆天子之制也。

《庶子不祭》
[编辑]

“庶子,不祭祖,明其宗也;不祭祢,明其宗也。”《礼书》经秦火之后,汉儒集成,已未可尽信。况三代之时,与今时 异宜。三代之礼,嫡庶之分甚严者,当时诸侯卿大夫 皆世官,不得不严正如今之武职,岂敢分毫违越?若 通天下而论,庶子不祭祖,不祭祢,设使祢无嫡子,又 无叔伯,则二世皆绝不祭,仁人孝子何以自处?仁人 君子之为政也。亦何忍如此。安可泥古而不酌之今 哉。

《七庙》
[编辑]

七庙之礼决不可行。止以《尚书》“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之文,所谓七世之庙,非七坐庙也。《礼经》诸侯去其籍, 又遭秦火之灾,汉儒附会而成。至宋儒既不以身体, 又不以理察,又不以时日计度,遂议定以为不刊之 典。今大祭之礼一行,须一二时。若七庙毕,一庙而复, 一庙出,一庙而入一庙,一日之间亦不能周。是君臣 上下终日不食,则奔走登拜之劳,腹又无食,精神疲 倦,岂能堪乎?若祭一二庙而食,亦无是理也。况古礼 繁多,今礼简少,不过十之二,一日之间,安能周乎?若 分日而祭,古又无是礼也。

《旅酬》
[编辑]

古祭礼无所考,其节奏之详,惟《士虞礼》“少牢馈食”诸 章,今礼之所无者,“迎尸”、“送尸”、“九饭告饱”、“献宾”、“献众”、“宾 献兄弟”、“献众兄弟”、“献祝”、“献佐食”数节诸章亦不载旅 酬之礼,岂旅酬天子之礼欤?

《坐》
[编辑]

古之坐,即今之跪。《仪礼》所载,“凡祭主至神位,赞者曰 坐”是也。

群书备考[编辑]

《礼记》
[编辑]

《礼记》一书,是非杂乱,其粹精者惟《中庸》《大学》而已,其 次《坊记》可也。自《曲礼》《少仪》《乐记》《祭义》《射义》等篇已多 戾古,而《王制》《月令》又居其下,儒行亦非孔子之言,然 其紊乱难信,未有如《明堂》之甚者也。如《月令》之书,或 以为周公所作,或以为不韦所造,其称周公者,不过 曰罢侯置守之世,岂有所谓“诸侯焚书坑儒”之世,岂 有所谓视学?惨夷赭衣之世,岂有所谓“德惠?”《月令》之 所称,皆周制也。不知太尉,秦官也,而命赞桀俊;郡县, 秦制也,而大合百县之秩;刍建亥之月,秦正月也,而 季秋为来岁之朔日;吕不韦秦人也,《月令》为不韦所 造,明矣。其所谓“诸侯视学”、“德惠”者,安知非慕古而言 之也耶?如《明堂位》一篇,《春秋》书初献“六羽”,书郊,书望, 书“新作南门”、新作雉门及两观,无非恶鲁人之僭天 子,所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也。明堂乃谓鲁用天子 礼乐,兼虞、夏、商、周之制,何欤?孟子以鲁俭于百里明 堂,则以为七百里,《书》以为“虞之官百”,夏、商官倍明堂, 则以为“有虞官五十,夏后官百”,戾经违古如此。

日知录[编辑]

《术有序》
[编辑]

《学记》:“术有序。”注:“术当为遂,声之误也。《周礼》:万二千五 百家为遂。”按《水经注》引此作“遂有序。”《周礼》遂人之职,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 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

《遂人》:中大夫二人。遂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

又按《月令》:“审端径术。”注:“术”,《周礼》作“遂。”夫间有遂,遂上 有径。径,小沟也。《春秋文公十二年》:“秦伯使术来聘。”《公 羊传》《汉书五行志》并作“遂。”《管子度地篇》:“百家为里,里 十为术,术十为州。”术音遂。此古“术”、“遂”二字通用之证。 陈可大《集说》改“术”为“州”,非也。

“‘《周礼》州长会民射于州序’。陈氏《礼书》曰:‘州曰序’。《记》言 ‘遂有序’”何也?《周礼遂官》各降乡官一等,则遂之学亦 降乡一等矣。降乡一等而谓之州长,其爵与遂大夫 同,则遂之学其名与州序同可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