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第095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九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九十五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九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九十五卷目录

 钟部汇考五

  宋博古图四汉辟邪钟图说一 汉辟邪钟图说二 汉环纽钟图说一 汉环

  纽钟图说二 汉对螭纽钟图说 汉饕餮钟图说 六朝匾钟图说一 六朝匾钟图说二

   六朝匾钟图说三

  陈旸乐书十二辰钟 镛 镈 剽 划 编钟 大镈

  广川书跋乌钟 云雷钟 宋公䪫钟铭 宝龢钟 虢州古钟铭 景钟铭 秦

  和钟铭

  绍兴古器评周钟 秦钟 周乳钟 周虬纽钟

  元史乐志

  明会典朝钟

  朱载堉律吕精义金音之属总序 周蛟篆钟 周特钟 周大编钟 周

  细雷纹钟 周实甬钟 周隧钟 周小编钟 周环纽钟 款文识文 款识真伪 古钟

  格式

  王圻续文献通考明钟制

  宋应星天工开物

 钟部总论

  礼记乐记

  后汉书礼仪志

  宋史乐志

  陈旸乐书一曰金 论编钟

乐律典第九十五卷

钟部汇考五[编辑]

《宋博古图四》
[编辑]

汉辟邪钟图一

汉辟邪钟图一

图说[编辑]

高一尺六寸五分,纽高四寸七分,阔一尺二寸;两舞 相距一尺三寸四分,横一尺一寸二分;两铣相距一 尺五寸六分,横一尺三寸五分;枚三十六,各长七分, 重五十四斤。无铭。

汉辟邪钟图二

汉辟邪钟图二

图说[编辑]

右高七寸五分,纽高一寸九分,阔四寸九分;两舞相 距五寸八分,横四寸三分;两铣相距六寸七分,横五 寸。枚三十六,各长五分,重七斤三两。无铭。

古之钟制,旋虫之上,或以蹲熊、蟠龙、辟邪为饰。至后 世不设旋虫,独以辟邪为纽。迨汉则俱有此体,五钟 是矣。篆枚又皆画出两铣,微敛,与古制殊不相类,但 纽作“辟邪”,有古人遗意尔。

汉环纽钟图一

汉环纽钟图一

图说[编辑]

右高六寸七分,纽高二寸三分,阔一寸三分;两舞相 距四寸八分,横三寸八分;两铣相距五寸五分,横四 寸二分;枚三十六,各长四分,重四斤二两。无铭。

汉环纽钟图二

汉环纽钟图二

图说[编辑]

右高四寸六分,纽高一寸八分,阔一寸二分;两舞相 距三寸二分,横二寸五分;两铣相距三寸六分,横二 寸八分。枚三十六各长三分,重一斤十有五两。无铭。 右二器,汉承秦后,制作不醇于古,莫能稽三代之意。 观此二钟,徒用环为纽,而上无衡甬可知矣。煎金模 范,尚皆精巧,犹未失凫氏之良,其可尚已。

汉对螭纽钟图

汉对螭纽钟图

图说[编辑]

右高七寸九分,纽高二寸六分,阔五寸;两舞相距五 寸,横四寸四分;两铣相距五寸七分,横五寸;枚三十 六,各长三分,重五斤。无铭。是钟无甬,以两螭为纽,而 两螭之首复相背,其颈鬣闲可以置缨索,枚作旋蠃 之状。钟之两面一作“黄目”,一作螭形。盖后世去古既 远,先王之《礼》文残缺,此古人无甬之制,或变而为龙 不同,又无铭款,以稽世次,疑其为汉物也。

汉饕餮钟图

汉饕餮钟图

图说[编辑]

右高九寸八分,甬长四寸四分,径一寸七分;两舞相 距七寸,横四寸七分,两铣相距八寸,横五寸九分。重 一十三斤三两。无铭。是器,甬中实而饰以夔纹;鼓闲 为饕餮乳皆平,作旋蠃纹。考诸钟有锐乳者,有旋乳 者,有乳之数或多寡者,初窃疑焉。及观宋李照《论乐》, 以为“乳之设,所以节其声之有韵,此即古人为乳之” 意。后世浸失其传。故是钟虽为乳之纹。而无复如乳 状者。盖出于汉一时之制。故名之曰“平乳”云。

六朝匾钟图一

六朝匾钟图一

图说[编辑]

右高一尺一寸六分,甬长三寸六分,径一寸;两舞相 距六寸五分,横二寸六分;两铣相距八寸,横二寸九 分。枚三十六,各长三分,重六斤有半,无铭

六朝匾钟图二

六朝匾钟图二

图说[编辑]

右高一尺二寸八分,甬长四寸,径一寸二分;两舞相 距七寸八分,横二寸八分;两铣相距七寸八分,横三 寸一分。枚三十六,各长三分。重六斤有半,无铭。

六朝匾钟图三

六朝匾钟图三

图说[编辑]

右高一尺一寸九分,甬长三寸五分,径九分;两舞相 距七寸,横二寸八分;两铣相距八寸一分,横三寸六 分。枚三十六,各长三分,重五斤四两。无铭。

右三器,甬虚中通,篆带钲隧,皆无致饰,独前一器枚 四十有八。尝稽《钟制》,枚各有三,以至于九,合四九之 数则为三十有六。今又于九合中复加三焉,合其数 则为四十有八。此盖随其时世变易而为之者。后二 器枚各三十六,不列于钲之两旁,而特在其上,鼓之 两边,别饰双睛,睅然如黄目,与周钟全不相类,比汉 器亦有所不逮。其形制特匾,而煎炼模冶。无甚工处。 方之与六朝物为近也。按总说前一器枚四十有八而第一器图说仍云三十六

二说疑有一误

《陈旸乐书》
[编辑]

十二辰钟[编辑]

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单穆公曰:“先 王之制钟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律度量衡于是乎 生。则乐器待律然后制,而律度又待钟然后生。故有 十二辰之钟,以应十二月之律。十二辰之钟,大钟也。 大钟特县,《诗》《书》《尔雅》所谓镛是也。非十二辰之钟则 编焉,《周礼》所谓编钟”是也。钟体之别,五铣于鼓,钲舞 是也。钟磬之别二,甬衡是也。衡上有旋,旋饰有虫,介 于鼓舞之闲有带,布于带闲有枚。先儒曰:“铣,金之泽 者。”又曰:铣,小凿也。钟栾亦谓之铣,其以类凿然也。于 则铣闲之曲袪者也;鼓则于上之待枷者也;钲则鼓, 舞之正中者也;舞则声之震动于此者也。甬出,舞上 者也;衡横,甬上者也。带类篆,故谓之篆;乳有数,故谓 之枚。然钟之长短、径围,《经》无明证。其言“十分其铣,去 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闲”者,钲体之径居铣闲之 八也。“去钲二分以为之鼓闲”者,鼓闲之径居铣闲之 六也。以其鼓闲为之舞修,修,舞之径也。舞径亦居铣 闲之六也。去舞径二分以为舞广。广,舞之长也。舞长 居铣闲之四也。舞长四,而径闲亦四;舞鼓径六,而长 亦六。郑氏以为,此钟口十,其长十六也。凡乐器,以十 有二律为之度数。若黄钟之律九寸,十六之,而铣取 其十以为度,则铣径五寸有奇,钲鼓舞之所居者递 去三分,则舞修三寸有奇,舞广二寸有奇。林钟之律 六寸,十六之,而铣取其十以为度,则铣径三寸有奇, 钲鼓舞之居者,递去二分,则舞二寸有奇。舞广一寸 有奇。馀律之钟亦然。贾公彦曰:“律各倍半以为钟,举 一端也。大钟十分其鼓闲,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 其钲闲,以其一为之厚。”盖钲体居铣之六,与鼓闲同, 钲闲又杀矣,与鼓闲异,此所以各十分之以为厚薄。 郑氏曰:“鼓钲之闲同方六,而今宜异。又十分之一犹 太厚”,皆非也。若言“鼓外、钲外”,则近之。“鼓外二”,“钲外一”, 以谓鼓外二闲,钲外一闲,而十分以其一为厚薄,其 说误矣。

尝考《唐史》,“商盈孙按凫氏栾铣于鼓钲舞之法,用算 法乘除镈钟之轻重高下,定编钟之制。黄钟九寸五 分,倍应钟三十三分有半,差为四十八字。口项之量, 径衡之围,莫不有齐量焉。使工按围铸之,凡二百四 十枚。及其成也,音韵与磬协矣。”今太常所用旧钟无 虑千枚,其闲或类古法,大抵出盈孙所造也。外此则 器律短而声高矣。圣朝尝语李照,制管调律而更铸焉。其法悉圆其形,而弇一孔,其上出柄蟠龙之饰,虽 和应于一时,然较古钟如铃而不圆者异矣。唐制:凡 私家不设钟磬,三品以上,女乐五人,五品以下,不过 三人,是不知《周官》大胥乐悬之制也。

镛 镈 剽 栈[编辑]

“虞夏之时,小钟谓之钟,大钟谓之镛。周之时,大钟谓 之钟,小钟谓之镈。”则镈之为用,其实编钟也;编钟之 用,其实歌钟也。一器而三名之,各有攸趋尔。

又曰:莫非钟也。大者谓之镛,以民为大故也。《书》言“笙 镛”,《诗》言“贲鼓维镛”,“镛鼓有斁”是已。小者谓之栈,以象 功之浅者也。昔晋人得钟,长三寸,口径四寸,铭曰栈 是已。若夫大而不镛,小而不栈,则掠其小大之声而 归于中焉,其斯以为剽欤。《仪礼·大射》:“阼阶之东笙磬, 其南笙钟,其南镈;西阶之西颂磬,其南钟,其南镈,皆 南。”《陈国语》曰:“细钟有钧无镈,昭其大也;大钧有镈无 钟,甚大无镈,鸣其细也。”盖细钧,角征也,必和之以大, 故有钟无镈;大钧,宫商也,必和之以细,故有镈无钟。 则镈小钟大明矣。《晋语左传》:“郑伯嘉纳鲁之宝,郑人 赂晋侯歌钟二肆,及其镈。”韦昭、杜预皆以镈为小钟。 然言歌钟及其镈,则钟大镈小可知。钟师“掌金奏大 钟也;镈师掌金奏,小钟也。”许慎曰:“镈,𬭚于之属,所以 应钟磬也。”于理或然。郑康成谓“镈如钟而大”,孙炎、郭 璞释大钟之镛,亦名为镈,不亦失小、大之辨欤?以《经》 考之,自虞至周,镛大而钟小。而周公制礼,钟大而镈 小,虽有改制之名,无变大小之实也。秦汉以来,钟镈 之制,小者或敷寸,大者或容千石,皆不本律度。故梁 去衡钟而设镈,隋疑无射之镈,无合曲之义,乃袭后 周以十二镈相生击之,声韵始克谐矣。本朝之初,镈 钟有三调六曲,更诏依均击之,与编钟相应。要之失 细大之制,非成周制作之意也。《传》曰:“黄钟之钟,容秬 黍一斛。”一斛八斗为度。《国语》曰:“度律均钟,以定中声。” 《白虎通》曰:“镈者时之声。节度之所生也。”有节度则万 物昌。无节度则万物亡。斯言信矣。

编钟[编辑]

古者编钟,大小异制。有倍十二律而为二十四者,大 架所用也。有合十二律、《四清》而为十六者,中架所用 也。有倍七音而为十四者,小架所用也。昔宋沇登光 宅寺塔,见一铎,无风自摇,洋洋有闻,摘而取之,果姑 洗编钟。又尝道逢度支运乘,其闲一铃,亦编钟也。及 配悬音,皆合其度,岂亦识微在金奏乎?

大镈[编辑]

镈本小钟,沈约误以为大,不考《经传》之过也。冯元《乐 谕》谓:“此镈钟迺官帑中所获者,其柄内空,扣之不得 其声,岂沦翳土莽,泉渍壤蚀,失其真响耶?至其小者, 差与太常编钟大小相类”云。

《广川书跋》
[编辑]

乌钟[编辑]

秘阁乌钟,自上降出,其高八寸二分,口径六寸三分, 其重若干。钟之制甚质,鼓闲容六,舞闲容四,于闲不 及鼓二,无旋虫绕兽,疑周初之器,文未缛也。其铭作 乌形,秘阁谓画乌为象,以自别鼎。余考古文,大抵皆 画也。画以象形,则古之所谓书如此。昔籀文乌,象乌 形,而点目以鸟目可见,乌目不可辨。篆文曰“从乌而 鸣”,亦乌之声也。古人制字,可以类得之矣。或曰:流火 伏屋为乌,此周受命之符也。鼎著以乌,或宜本于此。 余考虿鼎,皆以铭器,安知乌非以其名著邪?

云雷钟[编辑]

御府有钟,无款识可考,然鼓闲一云一雷,此铭也,古 文画以象形而为之。说者以为周钟,理或然也。秘阁 以权度校得高六寸三分,衡甬高三寸三分,两舞相 距五寸二分,横四寸,两栾相距六寸,横四寸四分。考 其制,于鼓、钲舞其体也;甬衡其柄旋干其所县也;篆 有四,以介其面也;枚三十有六,所以镇其浮也。周之 “制,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是敌《小 钟》。十分其钲闲,以其一为之厚;为隧六分其厚,以其 一为之深而圜之。”今考其度,略相合矣,然余信以为 周人之所作也。

宋公䪫钟铭[编辑]

崇宁三年,应天府得古钟六于崇福院。其一为黄钟 之宫,高一尺四寸八分,纽高四寸;两舞相距一尺四 寸半,横一尺三分;两栾距一尺六寸八分,横一尺有 二寸。其二为大吕之角,高一尺三寸四分,纽高四寸 一分;两舞距一尺三寸五分,横一尺;两栾距一尺六 寸三分,横一尺一寸五分。其三太蔟之征,高一尺二 寸八分,纽高三寸九分,两舞距一尺三寸二分,横九 寸二分,两栾距一尺六寸。其四夹钟之商高一尺二 寸七分,纽高四寸,两舞距一尺二寸三分,横八寸八 分,两栾距一尺四寸,横尺有二寸八分;其五姑洗之 羽高一尺一寸五分,纽高三寸八分,两舞距一尺五 分,横八寸,两栾距尺有三寸三分,横“九寸三分”其六。

宝龢钟[编辑]

宝龢钟二,与前一器同制。礼官考其权量度数,高七 寸五分,衡甬高四寸二分,两舞相距七寸,横五寸三 分,两栾相距八寸四分,横六寸,重十三斤十二两。以 今《太府法》制求之如此。其钟以双凤为饰,又其旁刻 字作凤形,若乌钟饰,乌为名,旧号凤钟。古著字本象 形,故凡有形之物,必写象以见,欲其有识也。至于形 不可得与无形象而可求,则凡有意可会,有事可指, 皆为别类以见。若其事可假,其声可谐,其意可转而 相授,皆字之变也。尝考古文凤字,但画凤尾为之小 篆,转以为朋。司马彪曰:“鹏者,凤也。”然则凤形为铭,知 为凤也。或曰:周之兴,𬸚𬸦鸣于岐阳,疑周人著瑞以 示后世。此余不得而知也。

虢州古钟铭[编辑]

虢州所上古钟,其高三尺二寸有奇,口径八寸三釐, 其顶径一尺六寸,铭曰“王叔伯高作”,其字磨灭不可 复识。皇祐三年,改造乐律,内出古钟,命有司考详声 韵。安定胡瑗得古钟四,参定尺度,明年乐成,还之御 府,迺俾工图之,因得其名以传。广川董某书其后曰: “考钟之制,于古有稽,其度量或不能合者,又往往其” 器皆出三代,有识可证。盖《书》之亡失,不能备尽,则器 之幸存,犹有明训,是不可按图而尽也。今考其制,在 上无枚,其击无隧,铣甬虽备,而祛鼓不辨;有舞外承, 有衡上𠛱,无旋虫绕兽以饰其外。此其异于《经》也。夫 金尚羽,其器有六,以乐论者,皆钟也。故曰“中者为宫, 其大为鑮,圜如碓头,大上小下曰𬭚。”如钟为铙,如铃 为铎,此古人所用以和乐者也。今其制则然矣,此殆 周人所谓𬭚于者耶?故曰“以金𬭚和鼓。”《干宝》谓去地 一尺,灌之以水,又以其器盛水于下,以芒当心跪注, 以手震芒,其声如雷。当宝之世,其器与法犹世习之 不废,故得备列于此,宜其考击不受,而无攠隧也。汉 什邡县段祖得钟,高三尺二寸六分,围三尺四寸,圜 如筒。史臣不能尽考,故书如此。不知其器可考,亦异 此说矣。方后周时本玉斗,以采度,则蔡邕《古龠》,合校 晋前尺大一寸八釐,其法与今黍尺适等,则径至八 寸有奇者,以径一围三校之,当三尺四寸矣。此或周 节乐之器也。

景钟铭[编辑]

御府藏大钟,不知其出何时,铭曰景钟。景祐中,诸儒 议乐出自上方,参考度量,初得其器,图之,其高三尺 二寸,径一尺二寸,其下刻识皆灭没不可辨。或曰:“此 古景钟也,有功则铭其上。”古人贵于书名金石,谓此 也。后世鑴金之功既废,世或不能知其制矣。《管子》曰: “黄帝作五钟,以正五声,所以分五行也。”而有景钟,则 景钟自是宝器。若夫晋人之铭,魏颗自为晋景公钟, 不知其制与古同异。许慎辨锺为酒器,而钟为乐器。 今考景钟、和钟,其铭皆作“锺”,不从童也。惟宝和钟作 “钟”,是知古人于此,不一其书矣。当汉世书文已讹,而 钟鼎或藏厚地堌?闲未出,慎不得见之,故《论书》如 此。

秦和钟铭[编辑]

皇祐元年春,自内府降出,俾考正乐律。官臣图其状, 以黍尺度之,口径衡尺有五寸,缩尺有三寸九分,深 二尺二寸六分;项径衡尺有二寸,缩尺有一寸,柄高 八寸。铭曰“秦公,奄有下国。”考秦之先,盖秦嬴受地西 垂,为国附庸,至秦仲始大。逮襄公赐岐西地,名在诸 侯,其世数可考而知也。今曰“丕显皇祖十有二公”,则 秦公不自列于世矣。《史》自襄公后十二公为景公。自 非子始邑,则十二公后当为成公。自秦仲十二公则 为桓公。秦至成公,世号为强大,其称受命,盖追本所 始。而诸侯有国,则推大前世,率以公爵自列。周自后 稷十五王,又诸先王不窋非王。而后世以王号推之, 则秦嬴称公可以知矣。呜呼!《和钟》之作,吾知其在成 公世矣。杨南仲乃谓襄公十二世为桓公,非子之后, 十二世为宣公,非也。昔尝考钟律于前之世钟,其大 曰镛,小曰栈,中曰剽。编于簴者,钟师掌之,其大曰镈, 此皆用于乐而可以度数考也。圣人制律以定乐,则 钟之大数,以律为度。黄钟之律长九寸,以律计身倍 半为钟,是其数得于尺有咫矣。其半损之,得四寸半, 合为二尺二寸有半,以为钟。馀律如是。其以律为广、 长、圜、径也。钟闲方六,鼓闲亦六,舞闲容四,上下十六, 以十为率,不尽于世,此黄钟之制也。口大十者,其长 十六,合自尺五寸准之,当得二尺四寸。而秦钟其深 当二尺二寸六分,其顶当寸四分。自外度其高,则合 于二尺四寸;自内度其深,则得于二尺二寸半,而合 于周之黄钟律矣。古人尺度,虽不可一,至律始一龠, 则皆周尺也。汉制钟律,自昔考信,而景祐乐尺所从 采者,以黍得也。若夫以玉尺论周,以铁尺论齐,以水 尺论隋,其长率一寸八釐或至二寸三分,皆不足用 以和乐,无怪其不能定律也。夫以秦之辟在西裔,礼 文乐制,无传诸夏。考于钟律之度,则该本于律而深于法数。其于昭著勋庸,告事宗祧,明示德意,皆深款 重识。盖将以燮调万邦,使工人告和,以谓作器而民 乐之矣。则铭其钟曰“和”,岂亦列在三庭而尽备乐物, 以待钟求和众乐者耶?若吴楚勾越,辟陋在裔,不知 纪法,谹钟镇鼎,光华采饰,著象真物,变前之大章。至 有九龙百兽,其大千石,其重万钧,不得用于乐者,非 钟也。将以昌广嚣大,肆为观美,以夸震一世者。后人 增异,侈诞相从,故延宾之重至二千八百钧,嘉德之 量至受千斛,太极之广至二十二围。岂曰大不出钧, 重不过石哉?周至景王尝作《无射大林史》,不著斤钧, 观其政害财匮以逞,其昭大矣。功庸弃绝,使著事者 不得述焉,是不若秦人著法庸器,而本于法制,则铭 骏功以示后世,秦有得也。

《绍兴古器评》
[编辑]

《周锺》
[编辑]

款识字形颇类《博古图》所载“周蛟篆锺”,而此又奇怪 不可识。然考其制作,当是周物无疑。

《秦钟》铭十六字
[编辑]

是器字画皆作鸾鹄蛟螭之形,颇类周蛟篆。钟铭多 有不可辨识,角比周制短而无旋,且无钲鼓枚篆之 饰,形制若铎而绝小。按周凫氏所铸,有所谓大钟,有 所谓小钟。《尔雅》谓大钟曰镛,中曰剽,小曰栈,而不言 其量数,乐律所有之数。由是观之,此钟岂栈之属欤。

《周乳钟》
[编辑]

考之《周官》,凫氏所以镕范者,有两栾而为铣,铣闲则 有于,而鼓钲舞,与之相似。次其上为衡角,旋虫以属 于簴,而体备枚篆攠隧之饰。此饰为环纽,不作衡角, 较之《周官》制度固已小异矣。然究其形模,参以《宣和 博古》所载,知其为周物也。

《周虬纽钟》
[编辑]

是器铭文磨灭不可识,故作旋蠃之状,闲以螭纹,纠 结交错,《隧攠》与舞之上亦如之,不识衡角,以虬为纽, 变古制也。究其形模铸冶之功,非秦、汉所能及,其为 周物,又何疑焉。

《元史》
[编辑]

《乐志》
[编辑]

登歌,编钟一,簴钟十有六,范金为之。笋、簴皆雕绘树 羽,涂金双凤五,中列博山、崇牙十有六,县以红绒组 簴跌,青龙籍地,以绿油卧梯二,加两跗焉。笋两端金 螭首,衔𨱎石壁。翣五色销金流苏,绦以红绒维之。铁 杙者四,所以备攲侧。在太室以碍地甓,因易以石麟。 簴额识以金饰篆字。击钟者以茱茰木为之,合竹为 柄,其识曰“大晟大和景定”者是也。后增制兼用之。 宫县乐器,镈钟十有二簴,簴一钟制视编钟而大,依 十二辰位特县之,亦号辰钟。笋簴,朱髹,涂金彩绘飞 龙,跗东青龙,西白虎,南赤豸,北元麟,素罗五色流苏。 馀制并与编钟同。编钟十有二簴,簴十有六钟。

《明会典》
[编辑]

《朝钟》
[编辑]

凡铸造朝钟,用响铜,于铸钟厂铸造。嘉靖三十六年 题准行内官监造合用物料响铜,于本监。熟建铁于 工部。各支用生铜等料。召商买办。及镕铸下𬬻用八 成色金花银,于内承运库关领。铸匠行兵马司召募 二百名,本部照例支给工食,同本监官匠相兼做造。 仍于工所摘拨官军应用。隆庆五年题造朝钟合用 生铜数多,恐措办不及。将木厂见贮试音不堪大钟 五口及裂璺废钟三口,改毁添凑朝钟一口,通高一 丈四尺二寸五分,身高一丈一尺五寸五分;双龙蒲 牢高二尺七寸,口径七尺九寸五分。备用钟一口,制 同前。计钟二口。物料八成色金一百两,每口五十两; 花银二百四十两,每口一百二十两;响铜九万五千 斤,熟建铁二万斤,生铜四千斤,红熟铜二万一千斤, 锡八千三十斤。钟槌长五尺至四尺,径二尺至一尺 七寸,合用柚木派行浙江、湖广、四川、福建采解。

朱载堉律吕精义[编辑]

《金音之属总序》
[编辑]

圣人之作乐也,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而八音之 始,必原于律吕。律吕之数,肇于黄钟。黄钟在子,圜钟 在卯,函钟在未,应钟在亥,一律三吕,皆以钟为名焉, 古语称为钟律之学。然则钟固乐之始也。其大者为 镈钟,其小者为编钟,非大非小为特钟。《尔雅》曰:“大钟 谓之镛,其中谓之剽,小者谓之栈”是也。且如编钟之 制,《周礼考工记》“凫氏”条下言其样制最详,可见圣人 制作之不苟也。古钟匾而不圆,大小不一般钟下有 两角,名曰铣,前后有乳三十六枚,名曰枚。钟上有柄, 名曰甬,于架上侧垂之,以便于击。今则不然,圆如瓦 罐,大小若一,式样鄙陋。后查《文献通考》,唐末殷盈孙 及五代王朴所造钟律甚精,悉依《周礼》样制。至宋李 照、胡瑗皆非之,始改铸,正其纽,使下垂,叩之弇郁而 不扬,遂欲毁前代所宝古钟,以灭其迹。工人不敢毁, 乃藏于太常。神宗命杨杰造乐,杰欲销王朴旧钟,意新乐成,虽不善,更无旧钟可校,乃诏许借朴钟为清 声,不得销毁。后辅臣至太常按试前一夕,杰乃陈朴 钟已弊者一县乐工不平,夜易之,而杰不知。明日,辅 臣至,杰厉声云:“朴钟甚不谐美,使乐工叩之,韵更佳。” 杰大沮。以此观之,则钟制之陋,自宋始也。然《宣和博 古图》亦宋人所撰,三代古钟之制备载其中。宋人好 古如此之甚,考古如此之精,而不留意于当代之乐, 特以三代之器为玩戏,是可惜也。陈旸诸家乐书,虽 述《考工记》之法,其为钟图亦陋,似皆未见《博古图》欤 后世如有兴乐之士,欲考三代之制而为钟者,则《博 古图》亦有益之书也,不可视为玩器而忽焉。《博古图》 载周制古钟百有馀枚,今摘其所长者录之于左。

《周蛟篆钟已下八条出博古图
{{{3}}}{{{4}}}
[编辑]

昔张怀瓘在翰林时,见古钟,纪夏禹之绩,皆紫金,钿 以大篆,神彩惊人。此钟款识盖亦钿金篆也。是钟甬 旋比它钟虫镂尤剧瑰妙。当甬旋之闲,设环象兽形, 聂崇义所谓“旋当甬之中央为环,饰之以虫,曰旋虫” 者是也。尔后甬旋之制,或变为龙螭虎纽,与夫圜环 之类,盖制作不纯于古者如此。

《周特钟》
[编辑]

盖比它钟,而《黄钟》律倍半。枚极修大,衡甬窒,实自于 而上,至于篆带闲皆作云气,非文盛之世,曷能底此。

《周大编钟》
[编辑]

“古之乐钟,形范非圜,属干于簴而扣之,则牢结不动。 后世圜其制而虚系以直垂,值其考击,则摇曳而生 馀韵,失之远矣。”观此数钟,诚为得法。

《周细雷纹钟》
[编辑]

雷有回旋之义,凡乐还相为宫,以顺四时之气,则亦 寓诸回旋之意也。隋文帝作乐,而惟主黄钟之均,世 名知乐者莫不非之。事不师古,则失其深旨,奚可哉?

《周实甬钟》
[编辑]

“五器虽设甬,然实而不虚,与它钟特异。”臣所见古钟 实甬者多,而《博古图》亦有此条,故表出之。

《周隧钟》
[编辑]

是钟于鼓闲隐起而中微窊,则《周官》凫氏所谓隧欤 臣所见古钟有隧者绝少,考之于图,亦不多见,惟此 一条耳。

《周小编钟》
[编辑]

尝考律吕之制,自黄钟九寸等而下之,至应钟四寸 七分,用以合阴阳之数。至于为钟,小大增益,悉考于 律,故声皆协应而不乖。此钟数虽未备,然其形制高 下,递杀以小,盖亦取于律也。彼《礼图》编钟,类皆一等, 未尝参差如此,盖以厚薄取声,而不知先王以律为 本也。

《周环纽钟》
[编辑]

《周官》凫氏所铸,有大钟、小钟。《尔雅》谓“大曰镛,中曰剽, 小曰栈。”而不言其量数,乐律所用之处。若乐钟,则惟 特钟、镈钟、编钟三者,是钟形制尤小,其编栈之属欤?

《款文识文》
[编辑]

识乃篆字以纪功,所谓铭书钟鼎,款乃花纹以易识。 古器款居外而凸,识居内而凹。夏、周器有款有识,商 器多无款有识。夏用鸟迹篆,商用虫鱼篆,周以虫鱼 大篆。三代用阴识,谓之《堰囊》字,其字凹入也。汉以来 或用阳识,其字凸,闲有凹者,或用刀刻如镌碑。盖阴 识难铸,阳识易成,阳识决非古物也。

《款识真伪》
[编辑]

古人作事必精致,工人预“四民”之列,非若后世贱丈 夫之事。故古器款必细如发,而匀整分晓,无纤毫模 糊。识文笔画,宛宛如仰瓦,而又深浅如一,亦明净分 晓,无纤毫模糊。此盖用铜之精者,并无砂类,一也。良 工精妙,二也。不吝工夫,非一朝夕所为,三也。设有古 器款识,稍或模糊,必是伪作。

《古钟格式》
[编辑]

钟唇厚四分。两旁自舞至铣,各长一尺二寸五分,中 闲自舞至于各长一尺,两铣左右相距亦长一尺,铣 闲前后相距广八寸,两舞左右相距长八寸,舞闲前 后相距广六寸四分。

甬,依实甬之制,衡端至舞八寸,上围五寸三分寸之 一,下围八寸,旋围一尺二寸,广一寸九分寸之七,下 距舞九分寸之八。钟纽名旋虫,形如兽面。钟乳名枚, 凡三十六,其形如乳。

王圻续文献通考[编辑]

《明钟制》
[编辑]

黄钟式正音八口,一黄钟之钟,重十二斤。中高七寸 八分,旁高八寸四分,口径五寸,口横七寸,上径四寸 二分,上横五寸二分,梁高二寸四分。一太蔟,重九斤。 两高六寸六分,口径四寸九分,口横五寸六分,上 径四寸七分,上横五寸一分;梁高一寸四分。一姑洗: 重十斤八两,高六寸八分,口径四寸,口横五寸七分, 上径四寸二分,上横四寸八分,梁高一寸四分。一仲 吕:重十一斤,高六寸九分,口径五寸,口横五寸六分上径三寸八分,上横四寸五分,梁高一寸五分。一林 钟重九斤,高六寸八分,口径四寸五分,口横四寸七 分,上径四寸二分,上横四寸八分,梁高一寸六分。一 南吕重十一斤,高六寸九分,口径四寸九分,口横五 寸八分,上径四寸一分,上横四寸八分,梁高一寸八 分。一黄钟清重十一斤八两,高七寸,口径四寸六分, 口横五寸八分,上径四寸二分,梁高一寸七分。一大 吕清重十三斤八两。高七寸,口径四寸八分,口横五 寸六分,上径四寸五分,上横四寸八分,梁高二寸一 分。又取四清声,各加钟声以四,是为钟十六。

按:凡铸钟,如净铜一斤,加灵安锡四两。如用声浊,加黑铅少许。如常声清者,不必加铅锡少减些,但用和为佳。

宋应星天工开物[编辑]

《钟》
[编辑]

“凡钟为金乐之首,其声一宣,大者闻十里,小者亦及 里之馀。故君视朝官出署,必用以集众,而乡饮酒礼, 必用以和歌;梵宫仙殿,必用以明摄谒者之诚,幽起 鬼神之敬。”凡铸钟,高者铜质,下者铁质。今北极朝钟, 则纯用响铜,每口共费铜四万七千斤,锡四千斤,金 五十两,银一百二十两,于内成器,亦重二万斤。身高 一丈一尺五寸,双龙蒲牢高二尺七寸,口径八尺,则 今朝钟之制也。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 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作模骨,其模骨用石灰 三和土筑,不使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 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什八,蜡居什二,其上高 蔽抵晴雨。夏月不可为油不冻结“油蜡墁定,然后雕镂书文物 象丝发成就。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 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 化其中,油蜡从口上孔隙镕流净尽,则其中空处,即 钟鼎托体之区也。凡油蜡一斤,虚位填铜十斤。塑油 时尽油十斤,则备铜百斤以俟之。”中既空净,则议镕 铜。凡火铜至万钧,非手足所能驱使。四面筑炉,四面 泥作槽道。其道上口承接炉中,下口斜低,以就钟鼎。 入铜孔,槽旁,一齐红炭炽围。洪炉镕化时,决开槽梗。 先泥土为梗塞住一齐,如水横流,从槽道中枧注而下,钟鼎 成矣。凡万钧铁钟与炉釜,其法皆同,而塑法则由人 省啬也。若千斤以内者,则不须如此劳费,但多捏十 数锅炉,炉形如箕,铁条作骨,附泥做就。其下先以铁 片圈筒,直透作两孔,以受杠穿,其炉垫于土墩之上, 各炉一齐鼓鞲镕化,化后以两杠穿炉下,轻者两人, 重者数人,“抬起倾注模底孔中。甲炉既倾,乙炉疾继 之,丙炉又疾继之,其中自然粘合。若相承迂缓,则先 入之质欲冻,后者不粘”,衅所由生也。凡铁钟模不重 费油蜡者,先埏土作外模,剖破两边形,或为两截,以 子口串合,翻刻书文于其上。内模缩小分寸,空其中 体,精算而就外模刻文,后以牛油滑之,使他日器无 粘糷。然后盖上泥合其缝而受铸焉。巨磬云板法皆 仿此。

钟部总论[编辑]

《礼记》:

《乐记》
[编辑]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 则思武臣。

“钟声铿”者,言金钟之声铿铿然矣。“号以立横”者,谓横气充满也。若号令威严,则军士勇敢而壮气充满。崔氏云:“若严正立号,则其号必充满于万物矣。”“横以立武”者,言壮气充满,所以武事可立也。崔氏云:“若教令充遍则武矣。”“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者,君子,谓识乐之情者,所以闻声达事。钟既含号令立武,故听之而思武臣也。

后汉书[编辑]

《仪礼志》
[编辑]

日:冬至、夏至,使八能之士八人,或吹黄钟之律闲竽, 或撞黄钟之钟。

《乐叶图征》曰:“夫圣人之作乐,不可以自娱也,所以观得失之效者也。故圣人不取备于一人,必从八能之士。故撞钟者当知钟,钟音调则君道得,君道得则黄钟、蕤宾之律应;君道不得则钟音不调,钟音不调则黄钟、蕤宾之律不应。”

宋史[编辑]

《乐志》
[编辑]

范镇《论钟》曰:“夫钟之制,《周官凫氏》言之甚详”,而训解 者其误有三。若曰“带,所以介其名也。介在于鼓、钲、舞、 甬、衡之闲,介于鼓、钲、舞之闲则然,非在甬、衡之上。”其 误一也。又云:“舞上下促,以横为修,从为广,舞广四分今亦去径之上,人以为之闲,则舞闲之方常居铣之 四也。舞闲方四,则鼓闲六亦其方也。鼓六、钲六、舞四”, 既言鼓闲与舞佾相应,则鼓与舞皆六,所云“钲六舞 四”,其误二也。又云“鼓外二,钲外一”,彼既以钲鼓皆六, 无厚薄之差,故从而穿凿,以迁就其说,其误三也。今 臣所铸编钟十二,皆从其律之长,故钟口十者,其长 十六,以为钟之身。钲者正也,居钟之中,上下皆八,下 去二以为之鼓,上去二以为之舞,则“钲居四而鼓与 舞皆六。是故于鼓、钲、舞篆、景、栾、隧、甬、衡、旋、虫,钟之文 也,著于外者也;广长、空、径、厚薄、大小,钟之数也,起于 内者也。若夫金锡之齐与铸金之状,率按诸《经》,差之 毫厘,则声有高下,不可不审。”其镈钟亦以此法而四 倍之。今太常钟无大小,无厚薄,无金齐,一以黄钟为 率,而磨以取律之合。故黄钟最薄而轻。自大吕以降, 迭加重厚,是以卑陵尊,以小加大,其可乎?且清声者 不见于《经》,惟《小胥》注云:“钟磬者,编次之二,八十六枚 而在一簴,谓之堵。”至唐,又有十二清声,其声愈高,尢 为非是?国朝旧有四清声,置而弗用,至刘几用之,与 郑、卫无异。

陈旸乐书[编辑]

一曰金[编辑]

金生于土而别于土,其卦则兑,其方则西,其时则秋, 其风阊阖,其声尚羽,其音则铿。立秋之气,先王作乐, 用之以为金奏焉。《周官》,钟师掌金奏,镈师掌金奏之 鼓,鼓人掌四金之声音。《孟子》曰:“金声”是也。金奏之乐, 未尝不用鼓,特谓之金,以金为主故也。《礼》曰:“内金,示 和也。”又曰:“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国语》曰:“金奏肆夏。”《庄 子》曰: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则奏金而鸣之,内以示情, 外以示和也,音之实也。

论编钟[编辑]

先王作乐,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 齐量,纪之以三,平之以六,归于十二,天之道也。然则 以十有二辰正钟磬乐县之位,岂他故哉?凡以齐量 数度考中声,顺天道而已。盖编钟十二,同在一簴为 一堵,钟磬各一堵为肆。《春秋传》“歌钟二肆”,则四堵也。 小胥之职,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是钟磬皆在所 编矣。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于钟,言编,则磬可知。《明 堂位》曰:“叔之离磬,编则杂,离则特。”谓之离磬,则特县 之磬,非编磬也。言磬如此,则钟可知也。荀卿言“县一 钟”,《大戴礼》言“编县一”,言特县钟磬如此,则编钟编磬 亦可知,岂非金石以动之,常相待以为用乎?由是观 之,钟磬编县各不过十二,古之制也。汉服虔以十二 钟当十二辰,更加七律一县为十九钟。隋之牛弘论 后周钟磬之县,长孙绍援《国语》《书传》七律、七始之制, 合正倍为十四。梁武帝又加浊倍,三七为二十一。后 魏公孙崇又参县之,合正倍为二十四。至唐分大小 二调,兼用十六、二十四枚之法,皆本二变、四清言之 也。蔽于二变者,不过溺于《国语》《书传》;蔽于四清者,不 过溺于《乐纬》。皆非圣经之意也。惟本朝李照、范镇废 四清,用十二律之议,何者?智识之明,而远过于诸子 乎?李照虽知去四清而不知去二变,犹不去四清也, 将何以成和乐邪?古者编钟、编磬,登歌用之,以节歌 句。故堂上击黄钟、特钟而堂下编钟应之,击黄钟、特 磬而“堂下编磬应之,上下唱和之道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