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
作者:陆费墀 
1775年

避讳兴而经籍淆,汉唐以来指不胜屈,宋人尤甚。淳熙文书式所载一帝之讳多者至五十馀字,或离其文曰从某,或阙其文而注曰某讳某一字,体例不一。又叙述帝王或称其庙号,或陵,或谥,或其纪年,而纪年之字,大安,太安所殊一点;兴元,元兴不过互文转写,易讹辄滋疑问。余因取而谱之,汰其僭闰以从简约,若新莽、武周之属,群书援据每及者则附录,校理之馀,用便检省焉。

乾隆乙未初冬桐乡陆费墀

[编辑]
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 自汉迄明
庙谥 世次 历年 纪元 所讳字
刘氏,都长安,传十一帝幷高后、孺子婴,历二百一十四年。附伪新十五年,更始三年。合二百三十一年
太祖高皇帝 沛人,秦二世元年壬辰起兵,为沛公,乙未灭秦,为汉王,称汉元年。用秦正,以十月为岁首 五年己亥灭楚,即皇帝位。十二年丙午崩。在帝位八年 长陵 邦之字曰国
孝惠皇帝 高祖太子 元年丁未,在位七年,癸丑崩 安陵 盈之字曰满
吕太后 孝惠无嗣,太后诈名后宫子为帝子,立之,太后临朝四年,少帝有怨言,杀之,更立其弟弘[1] 元年甲寅,临朝八年,辛酉殂,大臣诛诸吕 雉为野鸡
太宗孝文皇帝 高祖子,封代王,太尉周勃等迎立之 元年壬戌,在位二十三年,甲申崩 戊寅称后元年 霸陵 恒之字曰常,改恒农曰弘农
孝景皇帝 文帝太子 元年乙酉,在位十六年,庚子崩 壬辰称中元年,戊戌称后元年 阳陵 启之字曰开,改启蛰为惊蛰
世宗孝武皇帝 景帝太子,初封胶东王 元年辛丑,在位五十四年,甲午崩 建元六,元光六,元朔六,元狩六,元鼎六,元封六,太初四元年正历以正为岁首月,天汉四,太始四,征和四,后元二 茂陵 彻之字曰通
孝昭皇帝 弗陵后以二名难讳,但名弗 武帝少子 元年乙未,在位十三年,丁未崩 始元七,元凤六辛丑八月改,元平一 平陵 弗之字曰不
中宗孝宣皇帝 武帝曾孙,戾太子孙,史皇孙进子,昭帝崩,昌邑王立,无道,大将军霍光废之,立帝 元年戊申,在位二十五年,壬申崩 本始四,地节四,元康四,神爵四,五凤四,甘露四,黄龙一 杜陵 询之字曰谋,兼避洵、荀,改荀子曰孙子。尊史皇孙为悼考,凡进以前字,代之此避,所追尊者讳之始
高宗孝元皇帝 宣帝太子 元年癸酉,在位十六年,戊子崩 初元五,永光五,建昭五,竟宁一 渭陵 奭之字曰盛。邹奭为邹赫,见刘向别录
统宗孝成皇帝 元帝太子 元年己丑,在位二十六年,甲寅崩 建始四,河平四,阳朔四,鸿嘉四,永始四,元延四,绥和二 延陵 惊之字曰俊
孝哀皇帝 元帝孙,定陶王子,成帝立为太子 元年乙卯,在位六年,庚申崩 建平四,太初元将[2]亦作太初,丙辰六月改,八月复称建平二年,元寿二 义陵 欣之字曰喜
元宗孝平皇帝 初名箕子 元帝孙,嗣封中山王,何武等迎立之 元年辛酉,在位五年,乙丑为王莽所鸩崩 元始二 康陵 衎之字曰乐
孺子婴 宣帝玄孙 元年丙寅,在位三年,戊辰,莽废为安定公,自立。篡位凡十五年 ,更始元年癸未,汉兵诛莽 居摄二,初始一戊辰十一月,莽奏改附莽称始建国五,天凤六,地皇四
淮阳王 光武族兄弟,新市平林共立之 元年癸未建号,凡三年,降于赤眉,为所杀 更始
东汉 中兴,都洛阳,传十三帝,历一百九十六年
世祖光武皇帝 长沙王后,壬午起兵,甲申,更始封为萧王,明年即位 元年乙酉,在位三十三年,丁巳崩 建武三十三,建武中元二丙辰四月改 原陵 秀之字曰茂
显宗孝明皇帝 初名阳 光武帝第四子,立为太子 元年戊午,在位十八年,乙亥崩 永平[3] 显节陵[4] 庄之字曰严
肃宗孝章皇帝 明帝第五子 元年丙子,在位十三年,戊子崩 建初九,元和四甲申八月改,章和二丁亥七月改 敬陵 炟之字曰著
穆宗孝和皇帝 章帝第四子 元年己丑,在位十七年,乙巳崩 永元十六,元兴一 慎陵 肇之字曰始,兼避兆、照
孝殇皇帝 和帝少子,生于民间,始百日,迎立为皇太子 元年丙午,在位一年崩 延平 康陵 隆之字曰盛,改隆虑为林虑
恭宗孝安皇帝 章帝孙,废太子、清河孝王庆子,邓太后立为和帝嗣 元年丁未,在位十九年,乙丑崩 永初七,元初六,永宁一,建光[5]一,延光四 恭陵 祜之字曰福,又避清河孝王讳,改庆氏为贺氏
敬宗孝顺皇帝 安帝太子,废为济阴王。安帝崩,立北乡侯懿,未几薨,中常侍孙程等奉帝即位 元年丙寅,在位十九年,甲申崩 永建六,阳嘉四,永和六,汉安二,建康 宪陵 保之字曰守
孝冲皇帝 顺帝太子 元年乙酉,在位一年崩 永嘉 怀陵 炳之字曰明
孝质皇帝 章帝曾孙,渤海王鸿子。孝冲崩,太后、梁冀定策迎立 元年丙戌,在位一年,为梁冀所鸩崩 本初 静陵 缵之字曰继
威宗孝桓皇帝 章帝曾孙,蠡吾侯子。孝质崩,梁冀迎立之 元年丁亥,在位二十一年崩 建和三,和平一,元嘉二,永兴二,永寿三,延熹九,永康一 宣陵 志之字曰意
孝灵皇帝 章帝玄孙,解渎亭侯子。孝桓崩,梁太后迎之 元年戊申,在位二十年,己巳崩 建宁四,熹平六,光和六,中平六 文陵 宏之字曰大
少帝 灵帝子 己巳四月立,九月,董卓废,以为淮阳王。次年被鸩崩 光熹四月改,昭宁八月又改
孝献皇帝曹丕所谥也。蜀谥曰愍。【通鉴】帝魏,故用魏谥。【纲目】偶未改耳 灵帝中子,初封陈留王,董卓废少帝立之 元年己巳,在位三十二年,禅于魏。曹丕奉为山阳公,又十三年,壬子崩 永汉一己巳十二月改,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自十一月以前仍称中平六年,初平四,兴平二,建安二十四,延康一 禅陵 协之字曰合
后汉 都成都,二帝,四十三年
昭烈皇帝 涿郡人,中山靖王后。建安十九年甲午,取益州。己亥称汉中王,辛丑即皇帝位 元年辛丑,在位三年,癸卯崩 章武 惠陵
后主 昭烈帝太子 元年癸卯,在位四十一年。癸未降于魏,封安乐公 建兴十五癸卯五月改,延熙二十,景耀五,炎兴一
曹氏,都洛阳,五主,四十六年
世祖文皇帝 谯国人,操长子,嗣魏王,受汉禅 元年庚子,在位七年。丙午殂 黄初 首阳陵
烈祖明皇帝 文帝长子 元年丁未,在位十三年,己未殂 太和六,青龙四,景初三 高平陵
邵陵厉公 明帝养子 元年庚申,在位十五年,甲戌为司马师所废 正始九,嘉平六 改芳林园为华林园
高贵乡公 文帝孙,东海定王子 元年甲戌,在位七年,庚辰讨司马昭,不克,被杀 正元二甲戌十月改,甘露五
元皇帝 初名璜 武帝孙,燕王宇子 元年庚辰,在位六年,乙酉禅于晋,封陈留王 景元四庚辰六月改,咸熙二
孙氏,都建业,四主,五十九年
太祖大皇帝 富春人,武烈帝坚子。汉末据江东,曹操封为吴王 壬寅改元,己酉称帝,在位三十一年,壬申殂 黄武七,黄龙三,嘉禾六,赤乌十三,太元一,神凤一 蒋陵
会稽王【通鉴】书侯官侯 大帝太子 元年壬申,在位七年,戊寅为孙𬘭所废,后自杀 建兴二壬申四月改,五凤二,太平三
景皇帝 大帝第六子,封琅邪王,孙𬘭立之 元年戊寅,在位七年,甲申殂 永安戊寅十月改 定陵[6]
归命侯 大帝孙,故太子和之子,封乌程侯,濮阳兴等立之 元年甲申,在位十七年,庚子降于晋 元兴二甲申八月改,甘露一乙酉四月改,宝鼎三,建衡三,凤皇三,天册一,天玺一,天纪四
司马氏,都洛阳,仍汉魏之旧,传四帝,五十二年
世祖武皇帝 河内温人,宣帝懿孙,文帝昭子,嗣晋王,受魏禅 元年乙酉,在位二十六年,庚戌崩 泰始十,咸宁五,太康十,太熙一 峻阳陵 炎之字曰盛;宣帝懿,懿之字曰美。景帝师改太师为太宰,师氏为帅氏;文帝昭改昭武为邵武,昭穆为韶穆,又为明穆章昭为章曜。凡昭之字曰明
孝惠皇帝 武帝太子 元年庚戌,在位十七年,丙寅崩 永熙一庚戌四月改,永平一,元康九辛亥六月改,永康二,永宁二辛酉四月改,太安二壬戌十二月改,永安一,建武一甲子,成都王改,永兴三甲子十二月改,光熙一丙寅六月改 太阳陵
孝怀皇帝 武帝子,封豫章王。永兴初立为皇太弟 元年丁卯,在位六年。壬申,刘聪陷洛阳,迁于平阳。明年被弑 永嘉
孝愍皇帝 武帝孙,吴王晏子,立于长安 元年癸酉,在位四年。丙子,刘聪陷长安。丁丑遇害 建兴 改建业为建康
东晋 都建康,十一帝,一百四年
中宗元皇帝 懿曾孙,琅邪王觐子,袭封镇建业。丁丑称晋王,承制改元,明年即帝位 元年丁丑,在位六年,壬午崩 建武一丁丑三月改,大兴四,永昌一 建平陵
肃宗明皇帝 元帝太子 元年癸未,在位三年,乙酉崩 太宁 武平陵
显宗成皇帝 明帝太子 元年丙戌,在位十七年,壬寅崩 咸和九,咸康八 兴平陵
康皇帝 成帝母弟,封琅邪王。咸康八年,庾冰请立为嗣 元年丙戌,在位十七年,壬寅崩 建元 崇平陵
孝宗穆皇帝 康帝子,即位甫二岁,太后临朝称制,升平元年归政 元年乙巳,在位十七年,辛酉崩 永和十二,升平五 永平陵
哀皇帝 成帝子,穆帝无嗣,太后立之。兴宁二年,以帝有疾,太后复临朝 元年壬戌,在位四年,乙丑崩 隆和一,兴宁三 安平陵
海西公 哀帝母弟 元年丙寅,在位六年,辛未为桓温所废 太和
太宗简文皇帝 元帝少子,封会稽王 元年辛未,在位二年,壬申崩 咸安辛未十一月改 高平陵
烈宗孝武皇帝 简文帝太子 元年癸酉,在位二十四年,丙申崩 宁康三,太原二十一 隆平陵
安皇帝 德宗 孝武帝太子 元年丁酉,在位二十二年,戊午为刘裕所弑 隆安五,元兴三,义熙十四 休平陵
恭皇帝 德文 安帝母弟,封琅邪王 元年己未,二年庚申禅于宋,封为零陵王。明年遇弑 元熙 冲平陵
刘氏,汉楚元王后,都建康,八主,六十年
高祖武皇帝 彭城人,晋下邳太守。安帝时起兵,诛桓玄,封宋王。元熙二年受禅 元年庚申,在位三年,壬戌殂 永初庚申六月改 初宁陵
营阳王 义符 高祖太子 元年癸亥,在位二年,甲子为徐羡之所杀 景平
太祖文皇帝 义隆 高祖第三子,封宜都王,徐羡之等迎立之 元年甲子,在位三十年,癸巳为太子劭所弑 元嘉甲子八月改 长宁陵
世祖孝武皇帝 文帝第三子,封武陵王,诛弑逆,嗣立 元年甲午,在位十一年,甲辰殂 孝建三,大明八 景宁陵
废帝 子业 孝武帝太子 元年乙巳,十一月为寿寂之所弑 永光,景和即乙巳八月改
太宗明皇帝 文帝第十一子,封湘东王 元年乙巳,在位八年,壬子殂 泰始七乙巳十二月改,泰豫一 高宁陵
后废帝【通鉴】书苍梧王 明帝子 元年癸丑,在位五年。丁巳,杨玉夫弑之 元徽
顺皇帝 明帝第三子,封安成王,萧道成立之 元年丁巳,在位三年,己未禅于齐,封为汝阴王,旋遇害 升平丁巳七月改 遂宁陵 改准字为准
萧氏,都建康,七主,二十四年
太祖高皇帝 道成 南兰陵人,仕宋,封齐王,受禅 元年己未,在位四年,壬戌殂 建元己未四月改 泰安陵
世祖武皇帝 太祖太子 元年癸亥,在位十一年,癸酉殂 永明 景安陵
郁林王 昭业 武帝太孙,文惠太子子 元年甲戌,七月为西昌侯鸾所废 隆昌
海陵恭王 昭文 郁林王弟 元年甲戌,为鸾所立,旋废,遇害 延兴甲戌七月改
高宗明皇帝 太祖从子,自立。太后令入嗣太祖,为第三子 元年甲戌,在位五年,戊寅殂 建武四甲戌十月改,永泰一 兴安陵
东昏侯 宝卷 明帝太子 元年己卯,在位三年。辛巳,张稷弑之 永元
和皇帝 宝融 明帝子,封南康王,立于江陵 元年辛巳,明年禅于梁,遇害 中兴 恭安陵
萧氏,齐同族,都建康,四主,五十九年
高祖武皇帝 南兰陵人。始,举兵攻东昏侯,和帝封为梁王,寻受禅 元年壬午,在位四十八年,己巳为侯景幽弑 天监十八壬午四月改,普通八,大通三丁未三月改,中大通六己酉十月改,大同十二,中大同二丙寅三月改,太清三丁卯四月改 修陵
太宗简文皇帝 高祖第三子,封晋安王,立为太子 元年庚午,在位二年。辛未,侯景废而弑之 大宝 庄陵
豫章王 高祖曾孙,昭明太子孙,华容公欢子,为侯景所立 辛未七月即位,寻废 大正辛未七月改,十一月侯景篡伪,改元太始
世祖孝元皇帝 高祖第七子,封湘东王。诛景,即位于江陵 元年壬申,在位三年。甲戌降于西魏,遇害 承圣壬申十一月改,十一月以前仍称太清六年
建安公 渊明 高祖从子,封贞阳侯。齐人纳之于梁,王僧辨立之 乙亥立。寻,逊位于敬帝,殂 天成乙亥五月改
敬皇帝 方智 元年第九子,封晋安王 乙亥即位,三年,丁丑禅于陈,遇害 绍泰一乙亥十月改,太平二
永嘉王 元帝孙,王琳自齐迎立于郢州 元年戊寅,在位三年。庚辰伐陈,兵败,奔齐,卒 天启戊寅三月改
后梁 都江陵,为西魏、周、隋附庸,三主,三十三年
中宗宣皇帝 高祖孙,昭明太子统之子,封岳阳王。承圣三年,魏人立之于江陵 元年乙亥,在位八年,壬午殂 大定 平陵
世宗孝明皇帝 宣帝太子 元年壬午,在位二十四年,乙巳殂 天保壬午二年改 显陵
莒公 明帝太子 元年丙午,明年,隋征入朝,国亡 广运
陈氏,都建业,五主,三十三年
高祖武皇帝 霸先 吴兴长城人,梁末封陈望,受禅 元年丁丑,在位三年,己卯殂 永定 万安陵[7]
世祖文皇帝 高祖从子,封临川王 元年庚辰,在位七年,丙戌殂 天嘉七,天康一丙戌二月改 永宁陵
临海王 伯宗 文帝太子 元年丁亥,在位二年,戊子为安成王顼所废 光大
高宗孝宣皇帝 高祖从子,封安成王,废帝自立 元年己丑,在位十四年,壬寅殂 太建 显宁陵
后主隋谥曰炀 叔宝 宣帝太子 元年癸卯,在位七年,己酉降于隋,封长城公 至德四,祯明三
拓跋氏,都燕,后改氏元,徙都洛阳。凡十六主,一百六十九年,幷东魏一主十七年
太祖道武皇帝 祖什翼犍,其先为鲜卑酋长,世臣于晋,袭封代王,后为世子实所弑。帝,实之子,丙戌即代王位,旋称魏改元,十三年取燕,即帝位 戊戌称帝,在位十二年,己酉为子绍所弑 登国十,皇始二,天兴六,天赐六 盛乐金陵
太宗明元皇帝 太祖子,诛绍即位 元年己酉,在位十五年,癸亥殂 永兴五己酉十月改,神瑞三,泰常八乙卯四月改
世祖太武皇帝 明元帝长子 元年甲子,在位二十九年。壬辰,为宗爱所弑 始光四,神䴥四,延和三,太延六,太平真君十三庚辰六月改,正平二辛卯六月改
高宗文成皇帝 太武帝嫡孙,太子晃之子。太武被弑,宗爱立南安王余,旋复弑之。刘尼等诛爱,迎之 元年壬辰,在位十四年,乙巳殂 兴安三壬辰十月改,兴光二甲午七月改,太安五乙未六月改,和平六
显祖献文皇帝 文成帝太子 元年丙午,在位六年,辛亥禅于太子。又五年,殂 天安一,皇兴五 自太宗至显祖,并云中金陵 以弘农郡为恒农,凡典籍中皆以“大”字代之
高祖孝文皇帝 献文帝太子,受禅后,迁都洛阳,改姓元氏 元年辛亥,在位二十九年,己卯殂 延兴六辛亥八月改,承明一丙辰六月改,太和二十三 长陵
世宗宣武皇帝 孝文帝太子 元年庚辰,在位十六年,乙未殂 景明四,正始五,永平四戊子八月改,延昌四 景陵
肃宗孝明皇帝 宣武帝太子 元年丙申,在位十三年。戊申,为母胡太后所鸩殂 熙平二,神龟二,正光六,孝昌三甲辰六月改,武泰一 定陵
敬宗孝庄皇帝 子攸 献文帝孙,彭城王勰子。胡太后既鸩肃宗,以皇女诈立,又立高祖曾孙钊,尔朱荣举兵讨之,奉即帝位 元年戊申,在位三年。庚戌,诛尔朱荣,未几,荣从子兆陷洛阳,被弑 建义戊申四月改,永安三九月改 静陵
东海王 太子晃之后,封长广王,为尔朱氏所立 元年庚戌,明年辛亥被废 建明
安定王 章武王子,高欢立之 元年辛亥,明年壬子被废 中兴
节闵帝 广陵王羽子,尔朱氏迎立 元年辛亥,在位一年。壬子为高欢所废,被鸩殂 太昌一即中兴二年改永兴,又改永熙,永熙三
孝武皇帝 孝文帝孙,广平王怀子,封平阳王,为高欢所立 元年壬子,在位三年。甲戌高欢逼帝奔长安,为宇文泰所弑 天平四,元象一,兴和四,武定八
文皇帝 宝炬 孝文帝孙,京兆王愉子,封南阳王。孝武殂于长安,宇文泰立之 元年乙卯,在位十七年,辛未殂 大统 永陵
废帝 文帝太子 元年壬申,在位三年。甲戌为宇文泰所废 行周礼,废年号
恭皇帝 文帝子,为宇文泰所立 元年甲戌,在位三年。丙子禅于周,遇弑
高氏,都邺,六主,二十八年
显祖文宣皇帝 渤海蓨人,齐王欢之子,澄之弟,嗣为齐王,受魏静帝禅 元年庚午,在位十年,己卯殂 天保 武宁陵
废帝济南王 显祖太子 元年庚辰,为常山王演所废,旋被弑 乾明
肃宗孝昭皇帝 文宣帝母弟,封常山王,废帝自立 元年庚辰,在位二年,辛巳崩 皇建 文静陵
世祖文成皇帝 孝昭母弟,封长广王 元年辛巳,在位五年,乙酉禅于太子。又四年殂 太宁一辛巳十一月改,河清四 永平陵
后主温公 武成帝太子 元年乙酉,受禅,在位十三年。丁酉,周师逼迫禅于太子,寻被执遇害 天统五乙酉四月改,武平七,隆化二丙申十二月改
幼主 后主太子 元年丁酉,受禅,甫八岁,寻为周执,国亡 承光
宇文氏,都长安,五主,二十六年
孝闵皇帝 其先鲜卑宇文部,周公泰之子,嗣为周公,受魏恭帝禅 元年丁丑,称天王,在位九月为宇文护所弑 静陵
世宗明皇帝 太祖文帝泰之子,封宁都公 元年丁丑,嗣称天王,己卯八月称皇帝。建元在位四年,庚辰遇毒殂 武成 昭陵
高祖武皇帝 文帝泰第四子,封鲁公 元年辛巳,在位十八年,戊戌殂 保定五,天和七,建德七壬辰三月改,宣政一戊戌三月改 孝陵
宣皇帝 武帝太子 元年己亥,是年二月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明年庚子殂 大成 定陵
静皇帝[8] 后改名阐 宣帝太子 元年己亥,在位三年,辛丑禅于隋,遇害 大象二,大定一 恭陵
杨氏,都长安,四主,三十九年
高祖文皇帝 弘农华阴人,仕周,封隋公,后受周禅,因以为国号 元年辛丑,在位二十四年,甲子为太子广所弑 开皇二十,仁寿四 太陵 凡坚皆改为固,称秦苻坚曰永固。父讳忠,凡忠字皆为诚,避中字,以内字代之,称中国为神州
炀皇帝 广 高祖次子,封晋王,谋废兄勇,立为太子 元年乙丑,在位十四年。戊寅,宇文化及弑之于江都 大业 以广润为灵武,广恩为洮阳,广平为永年,馀皆以长字、大字代之
恭皇帝 炀帝孙,元德太子之子,封代王,留守西京 大业十三年丁丑,唐公李渊立之。明年五月,禅于唐,封酅国公,又明年殂 义宁
恭皇帝 元德太子子,封越王,留守东京,炀帝崩,为留守官所立 元年戊寅,明年己卯,王世充篡位,废为潞国公,被弑 皇泰
李氏,都长安,二十帝,幷武后、殇帝,共二百八十九年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 陇西成纪人,凉太祖武昭王之后,仕隋,袭祖爵为唐国公。丁丑,自太原留守起兵入长安,受隋禅 元年戊寅,在位九年,丙戌传位太子。又十年乙未,崩 武德 献陵 凡渊字,皆为深或为汪,改陶渊明为泉明。祖讳虎,凡虎称兽或改为武,以虎㬔为浒㬔。父讳昞,兼避丙,以景字代之
太宗文武大圣大光孝皇帝 世民 高祖次子,封秦王,隐太子建成被杀,立为皇太子 元年丁亥,在位二十三年,己酉崩 贞观 昭陵 改世为代,或为系,典籍中或作

,以民部为户部,凡民字皆为人丗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太宗第九子,封晋王,立为太子 元年庚戌,在位三十四年,癸未崩 永徽六,显庆六,龙朔三辛酉二月改,麟德二,乾封三,总章三戊辰三月改,咸亨五庚午三月改,上元三甲戌八月改,仪凤四丙子十一月改,三年四月诏改明年为通乾元年,十二月除,调露二己卯六月改,永隆二庚辰八月改,开耀二辛巳十月改,永淳壬午二月改,弘道一癸未十二月改 乾陵 凡治之字为理或为制,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治礼郎为奉礼郎
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高宗第七子,封英王,立为太子 元年甲申即位,二月武后废为庐陵王,居房州,凡二十一年。乙巳,复位,六年庚戌,为韦后所弑 嗣圣甲申改,神龙三乙巳改,景龙四丁未九月改 定陵 凡显字为光
则天顺圣皇后武氏 高宗后 甲申废中宗立其帝旦,后临朝称制。五年戊子,复废旦,自称皇帝,国号曰周,在位二十一年。乙巳,归政中宗 文明即嗣圣元年,光宅一甲申九月改,垂拱四,永昌一,载初一用周正,以永昌元年十一月为正月,天授三改元,载初九月改,始自称皇帝,如意壬辰四月改,长寿三九月又改,延载一甲午五月改,证圣一,天策万岁乙未九月改,万岁登封丙申九月改,万岁通天十一月又改,神功一丁酉九月改,圣历三,久视一庚子五月改,复用夏正,大足辛丑正月改,长安四十月又改 天授元年,自制名,因改诏曰制
殇皇帝 重茂 中宗少子,封温王 庚戌为韦后所立,逊于相王 唐隆后避玄宗讳,改成唐元
睿宗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高宗第八子,封豫王。嗣圣元年,武后立之,五年,废中宗,复位,进封相王。韦后弑逆,王子临淄王隆基诛之,迎帝即位 元年庚戌,在位三年。壬子,传位于太子,后四年,崩 景云二庚戌七月改,太极,延和壬子正月改 桥陵 凡旦及但字、坦字皆避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隆基 睿宗第三子,封临淄王,亦讨韦后,进封平王,立为太子 元年壬子,在位四十五年。乙未,安禄山反。丙申,幸蜀,后还长安,壬寅崩 先天二壬子八月改,开元二十九癸丑十一月改,天宝十五三年正月,改年曰载 泰陵 凡隆字为盛,基字为本,或为根,改姬姓为周姓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玄宗第三子,封忠王,立为太子 元年丙申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太上皇,克复两都,在位七年。壬寅崩 至德二丙申七月改,乾元二自后,复以载为年,上元二,宝应一 建陵 凡亨皆为通,经籍作享
代宗瑞文孝武皇帝 初名俶 肃宗字,初封广平王,将兵复两京,立为太子 元年癸卯,在位十七年,己未崩 广德二癸卯七月改,永泰二,大历十四丙午十一月改 元陵 凡豫之字为乐,兼避预、蓣字,改薯蓣为薯药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代宗太子 元年庚申,在位二十六年,乙酉崩 建中四,兴元一,贞元二十一 崇陵 兼避括字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德宗太子 元年乙酉,旋禅于太子,称太上皇,明年崩 永贞一乙酉八月禅后 丰陵 凡诵皆为咏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初名淳 顺宗太子 元年丙戌,在位十五年,庚子为宦官陈宏志所弑 元和 景陵 兼避淳字,省淳于姓为于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初名宥 宪宗第三子 元年辛丑,在位四年,甲辰崩 长庆 光陵[9] 以恒农为宏农,凡恒皆为常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穆宗长子 元年乙巳,在位二年,丙午为宦官苏明佐所弑 宝历 庄陵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初名涵 穆宗第二子,封江王,为宦官王守澄等所立 元年丁未,在位十四年,庚申崩 太和九,开成五 章陵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初名瀍 穆宗第五子,封颍王,中尉仇士良等迎立 元年辛酉,在位六年,丙寅崩 会昌 端陵 啖姓避嫌,改为澹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初名怡 宪宗第十三子,封光王,为宦官迎立 元年丁卯,在位十三年,己卯崩 大中 贞陵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初名温 宣宗长子,封郓王 元年庚辰,在位十四年,癸巳崩 咸通庚辰十一月改 简陵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初名俨 懿宗第五子,封晋王 元年甲午,在位十五年,戊申崩 乾符六甲午十一月改,广明中和辛丑七月改,光启乙巳三月改,文德戊申二月改 靖陵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10]初名杰,又名敏 懿宗第七子,封寿王 元年己酉,在位十六年。甲子,迁于洛阳,为朱全忠所弑 龙纪一,大顺二,景福二,乾宁五,光化四戊戌八月月改,天复四辛酉四月改,天祐一甲子四月改 和陵
昭宣光烈孝皇帝 [11]初名祚 昭宗第九子,封辉王 元年甲子,在位四年。丁卯,朱全忠篡位,封为济阴王。明年被弑 仍称天祐 温陵
后梁 朱氏,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二主,十七年
太祖神武圣元孝皇帝 本名温 砀山人,初从黄巢,后降唐,赐名全忠,封梁王。天祐四年,篡位于大梁 元年丁卯,三年己巳迁洛阳,在位七年。癸酉,其子友珪弑之 开平四,乾化三 宣陵 追尊敬祖讳茂,改茂名县为越常县,兼避戊字,凡戊改为武。宪祖讳信,凡信皆为实。烈祖讳诚,兼避城、成等字,凡诚为确新城为新登,长城为长兴,乐城为乐清,城郭之城为墙,成全之成为完
末帝 初名友贞,即位更名锽,贞明中,又更名瑱[12] 晃字,封均王,诛友珪立 元年癸酉,在位十一年。癸未,唐兵入汴,为其下所杀 仍称乾化三,贞明七乙亥十月一改,龙的三辛巳六月改
后唐 本姓朱耶,赐姓氏,都洛阳,四主,十四年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 存勗 其先沙陀部人,父克用,唐末以讨黄巢功,封晋王。克用薨,嗣晋王位,六年,绍唐正统称帝 元年癸未,在位四年。丙戌,兵乱中流矢崩 同光癸未四月改 雍陵 追尊献祖,讳国昌,凡昌字皆避,改昌明县为彰明,昌江县为平江,延昌县为延唐,义昌县为彬义,金昌县为唐山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13],初名嗣源 代北应州人,克用养子,同光三年,为邺都乱兵所立 元年丙戌,入洛,在位八年,癸巳崩 天成五丙戌四月改,长兴四庚辰二月改 徽陵
愍帝 从厚 明宗第三子,封宋王 元年癸巳,在位四月,明年潞王兵入,出奔遇害 应顺甲午正月改
潞王 从珂 明宗养子,本姓王氏,弑愍帝自立 元年甲午,在位三年。丙申,石敬瑭兵逼自焚
后晋 本出于西夷,其姓石氏不知始,都洛阳,迁开封,二主,十一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敬瑭 太原人,以北京留守举兵,为契丹册立 元年丙申,在位七年,壬寅殂 天福丙申十一月改 显陵 敬氏改为文氏,或改称茍氏,馀皆以恭字代之。兼避唐字,凡州县、器用犯瑭、唐字者,悉改之。追尊靖祖讳璟,兼避景、影字。肃祖彬,改彬为班,或为文。显祖绍雍,兼避邕、雝等字,更后唐雍陵曰伊陵
出帝 重贵 高祖兄子,初封齐王 壬寅嗣位,在位五年。丙午,契丹入大梁,出降,北迁卒于黄龙府 仍称天福二,开运三甲辰七月改
后汉 刘氏,都大梁,二主,十四年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本名知远[14] 本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契丹灭晋,以太原王即位于晋阳,入都大梁 元年丁未,称天福十二年,明年戊申殂 更称天福一,乾祐一 睿陵 追尊文祖讳湍,兼避遄、耑、端、瑞等字。德祖昂,兼避卬、仰、抑等字。翼祖僎,兼避巽、撰、撰等字。显祖琠,兼避典字
隐帝 高祖第二字,封周王 承祐[15] 元年戊申,在位三年。庚戌,郭威犯阙弑之 仍称乾祐 颍陵
后周 郭氏,都汴梁,三主,十年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邢州尧山人,以邺都留守入汴,自立为帝 元年辛亥,在位四年,甲寅殂 广顺三,显德一 嵩陵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太祖养子,本姓柴氏,后之侄,封晋王 甲寅嗣立,在位六年,己未殂 仍称显德 庆陵
恭皇帝 宗训 世宗子,封梁王 元年己未,明年庚申,禅于宋,后十四年殂 不改元
南唐 李氏,都金陵,传三主,三十九年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初名知诰 徐州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后。初依杨行密,继为徐温所育,冒其姓。仕杨氏,封齐王,受禅 元年丁酉,在位七年,癸卯殂 昇元 永陵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初名景通,后以避周信祖讳,更名景 烈祖长子,封齐王 元年癸卯,在位十九年,辛酉殂。戊午以后,去帝号,奉周正朔 保大十五,中兴一戊午改,交泰一三月又改 顺陵
后主 初名从嘉 元宗第六子,文献太子卒,立为皇太子 辛酉嗣立,在位十五年。乙亥,降于宋,封陇西公。又三年戊寅,薨 用宋年号
赵氏,都开封,传九帝,一百七十年。南渡后,都临安,传九帝,一百五十一年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匡胤 其先涿郡人,考弘殷迁居洛阳。帝初仕周,为殿前都点检,帅师御辽,自陈桥驿还兵受禅 元年庚申,在位十七年,丙子崩 建隆四,乾德六癸亥十一月改,开宝九戊辰十一月改 永昌陵 改匡为正,或为辅,兼避眶、恇、酳、靷等字。追尊始祖讳元朗,上字以真字、至字代之,下字皆改为明,兼避悬、县、恨、泿等字。僖祖讳朓,改谢朓之朓从目,复避眺、洮、祧等字,于谢眺作晀。顺祖讳珽,兼避廷、庭等字。翼祖讳敬,凡敬字皆为恭或钦,兼避竟、境、警等字,敬姓改为文或茍。宣祖讳宏殷[16],上字皆为大或洪,下字皆为商,凡殷姓为汤姓
太宗至仁应衜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17] 初名匡乂,赐名光义 太祖母弟,封晋王 元年丙子,在位二十二年,丁酉崩 太平兴国九丙子十二月改,雍熙四甲申十一月改,端拱二,淳化五,至道三 永熙陵 兼避颎、炯、耿、憬等字,凡旧讳二字连用者为犯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初名德昌,改名元休,又改元侃 太宗第三子,立为太子 元年戊戌,在位二十五年,壬戌崩 咸平六,景德四,大中祥符九,天禧五,乾兴一 永定陵 凡恒之字为常,改千文恒岱为泰岱,兼避恒、佷等字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初名受益 真宗太子 元年癸亥,在位四十一年,癸卯崩 天圣十,明衜二壬申十一月改,景祐五,宝元三戊寅十一月改,康定二庚辰二月改,庆历八辛巳十一月改,皇祐六,至和三甲午三月改,嘉祐八丙申九月改 永昭陵 兼避贞、征等字,宫征之征或为祉
英宗体干膺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初名宗实 濮安懿王允让字,入嗣为太子 元年甲辰,在位四年,丁未崩 治平 永厚陵 兼避抒、树、裋、澍等字。濮安懿王讳让,逊字岱之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初名仲铖 英宗太子 元年戊申[18],在位十八年,乙丑崩 熙宁十,元丰八 永裕陵 兼避旭、勗等字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初名佣 神宗太子 元年丙寅,在位十五年,庚辰崩 元祐九,绍圣五甲戌四月改,元符三戊寅六月改 永泰陵 兼避昫、朐、酗、咻等字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 元年辛巳,在位二十五年。乙巳,禅位太子,丁未,金人掳之北去。又九年,乙卯殂于五国城 建中靖国一,崇宁五,大观四,政和八,重和二戊戌十一月改,宣和七己亥二月改 永祐陵 兼避姞、郅等字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初名亶,更名烜 徽宗太子 元年丙午受禅,明年丁未,金人陷中原,为所掳,又二十四年,庚辰被害 靖康 凡桓武为威,桓圭为植、姓为亘,兼避完、丸、𤩽、洹、萑、垣等字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徽宗第九子,封康王。二帝北去,即位于南京,迁临安 元年丁未,在位三十六年。壬午山位于太子,又二十六年丁未崩 建炎四丁未四月改,绍兴三十二 永思陵 兼避遘、觏、姤、诟、逅、呴、雊、彀等字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初名伯琮,赐名瑗 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封建安郡王,高宗立为太子 元年癸未,在位二十七年,己酉禅位于太子,又五年崩 隆兴二,乾道九,淳熙十六 永阜陵 兼避慎、蜃等字,改慎姓为真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孝宗第三子,立为太子 元年庚戌,在位五年。甲寅,以皇太后吴氏命禅于嘉王扩,尊为上皇。又六年崩 绍熙 永崇陵 兼避敦、(犭享)等字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光宗第二子 元年乙卯,在位三十年,甲申崩 庆元六,嘉泰三,开禧三,嘉定十七 永茂陵 兼避廓、郭、彍、篧等字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初名贵诚 太祖子魏王德昭之后,史弥远出皇子竑居湖州,奉帝即位 元年乙酉,在位四十年,甲子崩 宝庆三,绍定六,端平三,嘉熙四,淳祐十二,宝祐六,开庆一,景定[19]丙子五月改 永穆陵 兼避匀、驯等字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初名孟启,又赐名孜 荣王与芮子,理宗立为太子 元年乙丑,在位十年,甲戌崩 咸淳 永绍陵
少帝 度宗子 元年乙亥,明年丙子元人入临安,以帝北迁,封[19]瀛国公,后为僧,遇害 德祐
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度宗子,少帝兄,封益王。临安陷,奔闽,即位于福州 元年丙子,三年戊寅,浮海至𥐻州殂 景炎[19] 永福陵
卫王 少帝弟,群臣立之于𥐻州,迁于崖山 元年戊寅,明年己卯,张弘范兵逼,丞相陆秀夫负帝赴海
先号契丹,耶律氏,都临潢,九主,二百十年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亿字阿保机 其先契丹部酋长,唐昭宣帝天祐四年丁卯称帝,又九年始建元 元年丙子,幷未建元以前在位共二十年,丙戌殂 神册六,天赞三,天显一 祖陵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德光 太祖次子 元年丁亥,在位二十一年。丁未,灭晋入大梁,国号大辽,还殂于乐城 仍称天显十一二年至十二年,会同九,大同一 怀陵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 小字兀欲 太祖太子倍长子,倍以太祖命守东丹,后适唐遇害。帝即位于恒周,引兵还国,追尊倍义宗 元年丁未,在位五年。辛亥为泰宁王察割所弑 天禄丁未九月改 显陵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小字述律 太宗长子,察割伏诛即位 元年辛亥,在位十九年。己巳为庖人辛古等所弑 应历辛亥九月改 袝葬怀陵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小字明扆 世宗第二子 元年己巳,在位十四年,壬午殂 保宁十己巳二月改,乾亨 乾陵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20] 隆绪 景宗长子,封梁王 元年癸未,复国号大契丹,在位四十九年,辛未殂 统和三十,开泰十壬子十月改,太平十一庚申十一月改 庆陵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 宗真 圣宗子 元年辛未,在位二十五年,乙未殂 景福二辛未六月改,重熙二十四壬申十一月改 袝庆陵
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 洪基[21] 兴宗长子 元年乙未,咸雍二年,复国号曰辽。在位四十七年,辛巳殂 清宁十乙未八月改,咸雍十,太康十,太安十,寿隆七 袝庆陵
天祚皇帝 延禧 道宗太子濬之子 元年辛巳,在位二十五年,降于金,封海滨王,进豫王 统干十辛巳二月改,天庆十,保大五
完颜氏,初都会宁,后屡迁,九主,一百二十年
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 初名阿骨打 女真部人,辽天祚帝天庆五年称帝 元年乙未,在位九年。癸卯克燕京,迁殂于部堵泺 收国二,天辅七 睿陵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初名吴乞买 太祖母弟 元年癸卯,在位十三年,乙卯殂 天会癸卯八月改 恭陵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22] 初名合剌 太祖孙 元年丙辰,在位十四年。己巳,平章政事完颜亮弑之 仍称天会二十四、十五,天眷三,皇统九 思陵
海陵庶人初为炀王 初名迪古乃 太祖孙,弑熙宗自立 元年己巳,在位十三年。辛巳,伐宋至瓜州,完颜元宜[23]等军反,遇弑。世宗追废为庶人 天德四己巳二月改,贞元四,正隆六丙子二月改
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初名乌禄 太祖孙,即位于东京,海陵被弑,入燕 元年辛巳,在位十九年,己酉殂 大定辛巳十月改 兴陵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 初名麻达葛 世宗嫡孙 原年庚戌,在位十年,戊辰殂 明昌六,承安五,泰和八 道陵
卫绍王 永济初名允济 世宗子 元年己巳,在位五年,癸酉,为胡沙虎所弑 大安一,崇庆二,至宁一癸酉五月改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初名吾睹补[24],改名从嘉 章宗庶兄 元年癸酉,二年迁汴,在位十一年,癸未殂 贞祐四癸酉八月改,兴定五,元光二 德陵
哀宗皇帝 守绪初名守礼,又名宁甲速 宣宗太子 元年甲申,在位十一年。癸巳,自汴奔蔡,明年甲午正月,为宋、元兵所 围,传位于宗室承麟,自缢。承麟旋为乱兵所杀 正大八,开兴一,天兴三壬辰四月改
先称蒙古,奇渥温氏,都和林,称上都,后都燕京。十三主、二后及幼主阿速吉八,一百六十二年。又惠宗、昭宗建号故国,十三年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铁木真 蒙古部人,其先世为酋长。金章宗泰和六年即帝位于斡难河 元年丙寅,十年乙亥克金中都,在位二十二年。丁亥灭夏,还殂。戊子年,拖雷监国 未建元
太宗英文皇帝 窝阔台 太祖第三子 元年己丑,六年甲午灭金,在位十三年。辛丑殂,第六后乃马真氏称制者四年,丙午,立定宗
定宗简平皇帝 贵由 太宗长子 元年丙午,在位三年。戊申殂,皇后称制者二年。辛亥,立宪宗
宪宗桓肃皇帝 蒙哥 太祖少子拖雷之子,立于斡难河 元年辛亥,在位九年。己未,伐宋殂于钓鱼山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忽必烈 宪宗母弟,即位于燕京 元年庚申,至元八年辛未,国号大元。丙子,克临安,己卯,灭宋于崖山。在位三十五年,甲午崩 中统四,至元三十一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铁木耳 世祖太子真金之子,追尊考谥曰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 元年乙未,在位十三年,丁未崩 元贞二,大德十一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海山 世祖孙荅剌麻八剌之子,封怀宁王,即位于上都,追尊考谥曰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 元年戊申,在位四年,辛亥崩 至大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 爱育黎拔力八达 武宗弟 元年壬子,在位九年,庚申崩 皇庆二,延祐七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 硕德八剌 仁宗太子 元年辛酉,在位三年,癸亥为铁失所弑 至治
泰定皇帝 也孙铁木儿 真金嫡孙晋王甘剌麻长子,以晋藩嗣大统于龙居河,追尊考谥曰光圣仁孝皇帝,庙号显宗 元年甲子,在位五年,戊辰崩于上都 泰定四,致和一
幼主 阿速吉八 泰定帝太子,立于上都 元年戊辰,文宗遣兵陷上都,不知所终
明宗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25]天历二年,谥曰翼献景孝 和世㻋 武宗长子,封周王,泰定帝崩,明年即位于和宁之北 元年己巳,在位八年崩 不改元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 图贴睦尔 明宗弟,泰定帝崩,即位于上都。明年,明宗立以为太子。明宗崩,复即位 元年戊辰,在位前后五年,壬申崩 天历三戊辰九月改,至顺三庚午四月改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 懿璘质班 明宗第二子,封鄜王 元年壬申[26],寻崩 不改元 太祖至宁宗,并葬起辇谷
惠宗皇帝明谥曰顺帝 妥欢帖睦尔 明宗长子,文宗徙之于高丽,移广西静江。宁宗崩,文宗后[27]遣使迎立之 元年癸酉,在位三十六年,戊申,明兵至通州。徙应昌,又二年崩 元统三,至元六乙亥十一月改,至正二十八
昭宗皇帝 爱猷识里达腊 惠宗太子,即位于应昌,明李文忠围之,以馀兵走和林,是为北元 元年庚戌,立十一年,庚申殂
朱氏,初都金陵,成祖徙都燕,传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元璋 先世家沛,父世珍,徙居濠之锺离。帝初从郭子兴,为镇抚,子兴卒,遂渡江略定江左。至正二十四年,自立为吴王,二十七年,命诸将北定中原。明年正月即皇帝位 元年戊申,在位三十一年,戊寅崩 洪武 孝陵
恭闵惠皇帝 允炆 太祖孙,懿文太子标子。洪武二十五年立为皇太孙 元年己卯,在位四年。壬午,燕王棣陷南都,帝不知所终 建文
成祖启天宏道高明肈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谥初曰太宗[28],嘉靖七年改上 太祖子,洪武三年四月封燕王。建文元年,举兵,四年六月,入南都,自立为帝 元年癸未,十九年正月,迁都北京,在位二十二年。甲辰,北征至榆木川崩 永乐 长陵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宏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高炽 成祖太子 元年乙巳,五月崩 洪熙 献陵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瞻基 仁宗太子 元年丙午,在位十年,乙卯崩 宣德 景陵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祁镇 宣宗太子 元年丙辰,十四年己巳,亲征也先,次土木,师溃,也先拥之北去。明年八月,自瓦剌迁居于南宫。景泰八年正月,石亨、徐友贞等以兵迎帝复位,又八年甲申崩,前后在位二十二年 正统十四,天顺八复辟改元 裕陵
恭仁康定景皇帝 祁钰 宣宗子,英宗弟,封郕王。英宗北去,皇太后立之 元年庚午,在位八年。丁丑正月,英宗复位,废帝仍为郕王,寻薨 景泰
宪宗从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29] 见深 英宗太子 元年乙酉,在位二十三年,丁未崩 成化 茂陵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祐樘 宪宗太子 元年戊申,在位十八年,乙丑崩 弘治 泰陵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宏文思孝毅皇帝 厚照[30] 孝宗太子 元年丙寅,在位十六年,辛巳崩于豹房 正德 康陵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厚熜 宪宗孙,兴献王子。武宗崩,无嗣,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迎立之 元年壬午,在位四十五年,丙寅崩 嘉靖 永陵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宏孝庄皇帝 载垕[31] 世宗第三子,封裕王。世宗崩,庄敬太子已先薨,帝以长且贤得立 元年丁卯,在位六年,壬申崩 隆庆 昭陵
神宗笵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翊钧 穆宗太子 元年癸酉,在位四十八年,庚申崩 万历 定陵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显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常洛 神宗太子 元年庚申,八月即位,九月朔崩 泰昌庚申八月改 庆陵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由校 光宗长子 元年辛酉,在位七年,丁卯崩 天启 德陵
壮烈愍皇帝 由检 光宗第五子,封信王。熹宗疾,召入,受遗命即位 元年戊辰,在位十七年。甲申三月,李自成陷京师,帝缢于万岁山 崇祯 明人避字惟离其字上、下,其文存避讳之意过时则否。天启后,以洛阳作雒阳,校尉为官旗,书籍以检、校为简、较
福王 由崧 神宗孙,福恭王常洵子 甲申五月,马士英等迎立于南京。明年五月,大兵至,执归京师 弘光[32]

录者自注

[编辑]
  1. 原谱谓后少帝讳曰“宏”,而《史记》卷九,有“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不称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今校之。
  2. 原谱无“太初元将”之年号,而《汉书》卷十一云“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今补之,起止据清李兆洛《历代纪元编》校之。
  3. 原谱本目下阙“太平”年号,考《后汉书》卷二,有“永平”年号,疑为脱漏,今补之。
  4. 原谱谓明帝葬“节陵”,考《后汉书》卷三,有句云“壬戌,葬孝明皇帝于显节陵”,当为脱漏,今校之。
  5. 原谱谓安帝年号曰“建元”,考《后汉书》卷五,有“秋七月己卯,改元建光,大赦天下”,知刊误,今校之。
  6. 原谱谓景帝葬“宣陵”,考《三国志》卷四十八,有句“十二月,孙休葬定陵”,今校之。
  7. 原谱谓武帝葬“万定陵”,考《陈书》卷二句“秋八月甲午,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景申,葬万安陵”,知为刊误,今校之。
  8. 原谱谓曰“景帝”,考《北史》卷十,《周书》卷八句“静皇帝讳衍”,疑为刊刻之谬,今校之。
  9. 原谱谓穆宗葬“充陵”,考《旧唐书》卷十六,句“壬申,上崩于寝殿,时年三十。群臣上谥曰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十一月庚申,葬于光陵”,《新唐书》卷八云“十一月戊午,环王及黄洞蛮陷陆州,刺史葛维死之。庚申,葬睿圣文惠孝皇帝于光陵”,知刊误,今校之。
  10. 原谱谓昭宗讳“煜”,考诸史,昭宗讳“晔”无疑,不知谱者所据若何,而“煜”实为南唐后主之讳耳,今从诸史。
  11. 原谱谓昭宣帝讳“柷”,后补注曰“初名祥”,考诸史,昭宣讳“柷”,初名“祚”,疑为刊刻之谬,今校之。
  12. 原谱谓末帝后更名“镇”,然考诸史,末帝讳“瑱”,二字实为部首之别,疑为刊刻之谬,校改之。
  13. 原谱谓明宗讳“圣”,遍考诸史,明宗讳“亶”,无此讳,而上目言明宗谥曰“圣德和武钦孝皇帝”,首字为“圣”,疑刊刻之时脱目故,今从诸史校之。
  14. 原谱谓高祖初名“智远”,考诸史,高祖初讳“知远”,二字或为通假,然不见诸史,实非谬误?今从诸史。
  15. 原谱谓隐帝年号曰“承祜”,考诸史,隐帝年号曰“承祐”,二字相近,“祜”当为“祐”之谬耳,今从诸史。
  16. 原谱谓宣祖讳曰“宏殷”,而上目言“考弘殷”,遍考诸史,不见言“宏殷”者,二字音同意近,疑为刊误,今依诸史。
  17. 原谱谓太宗谥曰“至仁应衜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而诸史作“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今从之。
  18. 原谱谓神宗元年“戊甲”,然干支实无“戊甲”之纪年,考之诸史,“戊申”之刊误焉,今从诸史。
  19. ^ 19.0 19.1 19.2 原谱理宗纪元目下有年号曰“封景炎”,少帝历年目下有句“帝北迁,景瀛国公”,端宗纪元目下年号曰“定五丙子五月改”,凡考诸误,或为刊刻脱误:一、理宗无“景炎”年号,少帝句中“景”、端宗句中“定五丙子五月改”,当为理宗纪元目“景定五丙子五月改”之脱误;二、少帝句中“景”字当为“封”;三、端宗年号当为“景炎”。今据诸史校之。 
  20. 原谱谓太宗谥曰“文武大孝皇帝”,考诸史得谥曰“文武大孝宣皇帝”,疑“宣”字脱漏,今据诸史校之。
  21. 原谱谓道宗讳曰“淇基”,而诸史讳“洪基”,疑为刊误,今依诸史。
  22. 原谱谓熙宗谥曰“宏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而“宏”见诸史为“弘”,今据诸史校之。
  23. 原谱此处言“完颜宜等军反”,而诸史无此人耳,当为“完颜元宜”之脱误,今据诸史校之。
  24. 原谱谓宣宗初讳曰“吾睹”,而诸史为“吾睹补”,疑为脱漏,今据诸史校之。
  25. 考诸史知明宗谥曰“翼献景孝皇帝”,而“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实为至元六年惠宗所上尊号也。今从原谱,唯诸君明耳。
  26. 原谱此处云“申元年壬寻崩”,疑为刊误,考诸史校为“元年壬申,寻崩”。
  27. 原谱此处云“宁宗崩,文宗遣使迎立之”,然文宗在位崩久矣,宁复迎惠宗乎?考《元史》卷三十八,有句云“文宗后曰:‘吾子尚幼,妥懽贴睦尔在广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之长子,礼当立之。’乃命中书右丞阔里吉思迎帝于静江。”知迎惠宗者,文宗后也。今校之。
  28. 原谱谓成祖庙号初曰“大宗”,疑为“太宗”之刊误,今校之。
  29. 原谱谓宪宗庙号曰“从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而诸史皆作“继天”云,今校之。
  30. 原谱谓武宗讳曰“厚昭”,而诸史皆作“厚照”,从之。
  31. 原谱谓穆宗讳曰“载厚”,而诸史皆作“载垕”,从之。
  32. 原谱谓福王年号曰“宏光”,而诸史作“弘光”,从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