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歷代帝王廟謚年諱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歷代帝王廟謚年諱譜
作者:陸費墀 
1775年

避諱興而經籍淆,漢唐以來指不勝屈,宋人尤甚。淳熙文書式所載一帝之諱多者至五十餘字,或離其文曰從某,或闕其文而注曰某諱某一字,體例不一。又敘述帝王或稱其廟號,或陵,或謚,或其紀年,而紀年之字,大安,太安所殊一點;興元,元興不過互文轉寫,易訛輒滋疑問。余因取而譜之,汰其僭閏以從簡約,若新莽、武周之屬,羣書援據每及者則附錄,校理之餘,用便檢省焉。

乾隆乙未初冬桐鄉陸費墀

[編輯]
歷代帝王廟諡年諱譜 自漢迄明
廟諡 世次 歷年 紀元 所諱字
劉氏,都長安,傳十一帝幷高后、孺子嬰,歷二百一十四年。附僞新十五年,更始三年。合二百三十一年
太祖高皇帝 沛人,秦二世元年壬辰起兵,爲沛公,乙未滅秦,爲漢王,稱漢元年。用秦正,以十月爲歲首 五年己亥滅楚,卽皇帝位。十二年丙午崩。在帝位八年 長陵 邦之字曰國
孝惠皇帝 高祖太子 元年丁未,在位七年,癸丑崩 安陵 盈之字曰滿
呂太后 孝惠無嗣,太后詐名後宮子爲帝子,立之,太后臨朝四年,少帝有怨言,殺之,更立其弟弘[1] 元年甲寅,臨朝八年,辛酉殂,大臣誅諸呂 雉爲野雞
太宗孝文皇帝 高祖子,封代王,太尉周勃等迎立之 元年壬戌,在位二十三年,甲申崩 戊寅稱後元年 霸陵 恆之字曰常,改恆農曰弘農
孝景皇帝 文帝太子 元年乙酉,在位十六年,庚子崩 壬辰稱中元年,戊戌稱後元年 陽陵 啟之字曰開,改啟蟄爲驚蟄
世宗孝武皇帝 景帝太子,初封膠東王 元年辛丑,在位五十四年,甲午崩 建元六,元光六,元朔六,元狩六,元鼎六,元封六,太初四元年正曆以正爲歲首月,天漢四,太始四,征和四,後元二 茂陵 徹之字曰通
孝昭皇帝 弗陵後以二名難諱,但名弗 武帝少子 元年乙未,在位十三年,丁未崩 始元七,元鳳六辛丑八月改,元平一 平陵 弗之字曰不
中宗孝宣皇帝 武帝曾孫,戾太子孫,史皇孫進子,昭帝崩,昌邑王立,無道,大將軍霍光廢之,立帝 元年戊申,在位二十五年,壬申崩 本始四,地節四,元康四,神爵四,五鳳四,甘露四,黃龍一 杜陵 詢之字曰謀,兼避洵、荀,改荀子曰孫子。尊史皇孫爲悼考,凡進以前字,代之此避,所追尊者諱之始
高宗孝元皇帝 宣帝太子 元年癸酉,在位十六年,戊子崩 初元五,永光五,建昭五,竟寧一 渭陵 奭之字曰盛。鄒奭爲鄒赫,見劉向別錄
統宗孝成皇帝 元帝太子 元年己丑,在位二十六年,甲寅崩 建始四,河平四,陽朔四,鴻嘉四,永始四,元延四,綏和二 延陵 驚之字曰俊
孝哀皇帝 元帝孫,定陶王子,成帝立爲太子 元年乙卯,在位六年,庚申崩 建平四,太初元將[2]亦作太初,丙辰六月改,八月復稱建平二年,元壽二 義陵 欣之字曰喜
元宗孝平皇帝 初名箕子 元帝孫,嗣封中山王,何武等迎立之 元年辛酉,在位五年,乙丑爲王莽所酖崩 元始二 康陵 衎之字曰樂
孺子嬰 宣帝玄孫 元年丙寅,在位三年,戊辰,莽廢爲安定公,自立。篡位凡十五年 ,更始元年癸未,漢兵誅莽 居攝二,初始一戊辰十一月,莽奏改附莽稱始建國五,天鳳六,地皇四
淮陽王 光武族兄弟,新市平林共立之 元年癸未建號,凡三年,降於赤眉,爲所殺 更始
東漢 中興,都洛陽,傳十三帝,歷一百九十六年
世祖光武皇帝 長沙王後,壬午起兵,甲申,更始封爲蕭王,明年卽位 元年乙酉,在位三十三年,丁巳崩 建武三十三,建武中元二丙辰四月改 原陵 秀之字曰茂
顯宗孝明皇帝 初名陽 光武帝第四子,立爲太子 元年戊午,在位十八年,乙亥崩 永平[3] 顯節陵[4] 莊之字曰嚴
肅宗孝章皇帝 明帝第五子 元年丙子,在位十三年,戊子崩 建初九,元和四甲申八月改,章和二丁亥七月改 敬陵 炟之字曰著
穆宗孝和皇帝 章帝第四子 元年己丑,在位十七年,乙巳崩 永元十六,元興一 慎陵 肇之字曰始,兼避兆、照
孝殤皇帝 和帝少子,生於民間,始百日,迎立爲皇太子 元年丙午,在位一年崩 延平 康陵 隆之字曰盛,改隆慮爲林慮
恭宗孝安皇帝 章帝孫,廢太子、清河孝王慶子,鄧太后立爲和帝嗣 元年丁未,在位十九年,乙丑崩 永初七,元初六,永寧一,建光[5]一,延光四 恭陵 祜之字曰福,又避清河孝王諱,改慶氏爲賀氏
敬宗孝順皇帝 安帝太子,廢爲濟陰王。安帝崩,立北鄉侯懿,未幾薨,中常侍孫程等奉帝卽位 元年丙寅,在位十九年,甲申崩 永建六,陽嘉四,永和六,漢安二,建康 憲陵 保之字曰守
孝沖皇帝 順帝太子 元年乙酉,在位一年崩 永嘉 懷陵 炳之字曰明
孝質皇帝 章帝曾孫,渤海王鴻子。孝沖崩,太后、梁冀定策迎立 元年丙戌,在位一年,爲梁冀所酖崩 本初 靜陵 纘之字曰繼
威宗孝桓皇帝 章帝曾孫,蠡吾侯子。孝質崩,梁冀迎立之 元年丁亥,在位二十一年崩 建和三,和平一,元嘉二,永興二,永壽三,延熹九,永康一 宣陵 志之字曰意
孝靈皇帝 章帝玄孫,解瀆亭侯子。孝桓崩,梁太后迎之 元年戊申,在位二十年,己巳崩 建寧四,熹平六,光和六,中平六 文陵 宏之字曰大
少帝 靈帝子 己巳四月立,九月,董卓廢,以爲淮陽王。次年被鴆崩 光熹四月改,昭寧八月又改
孝獻皇帝曹丕所諡也。蜀諡曰愍。【通鑒】帝魏,故用魏諡。【綱目】偶未改耳 靈帝中子,初封陳留王,董卓廢少帝立之 元年己巳,在位三十二年,禪於魏。曹丕奉爲山陽公,又十三年,壬子崩 永漢一己巳十二月改,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自十一月以前仍稱中平六年,初平四,興平二,建安二十四,延康一 禪陵 協之字曰合
後漢 都成都,二帝,四十三年
昭烈皇帝 涿郡人,中山靖王後。建安十九年甲午,取益州。己亥稱漢中王,辛丑卽皇帝位 元年辛丑,在位三年,癸卯崩 章武 惠陵
後主 昭烈帝太子 元年癸卯,在位四十一年。癸未降於魏,封安樂公 建興十五癸卯五月改,延熙二十,景耀五,炎興一
曹氏,都洛陽,五主,四十六年
世祖文皇帝 譙國人,操長子,嗣魏王,受漢禪 元年庚子,在位七年。丙午殂 黃初 首陽陵
烈祖明皇帝 文帝長子 元年丁未,在位十三年,己未殂 太和六,青龍四,景初三 高平陵
邵陵厲公 明帝養子 元年庚申,在位十五年,甲戌爲司馬師所廢 正始九,嘉平六 改芳林園爲華林園
高貴鄉公 文帝孫,東海定王子 元年甲戌,在位七年,庚辰討司馬昭,不克,被殺 正元二甲戌十月改,甘露五
元皇帝 初名璜 武帝孫,燕王宇子 元年庚辰,在位六年,乙酉禪於晉,封陳留王 景元四庚辰六月改,咸熙二
孫氏,都建業,四主,五十九年
太祖大皇帝 富春人,武烈帝堅子。漢末據江東,曹操封爲吳王 壬寅改元,己酉稱帝,在位三十一年,壬申殂 黃武七,黃龍三,嘉禾六,赤烏十三,太元一,神鳳一 蔣陵
會稽王【通鑒】書侯官侯 大帝太子 元年壬申,在位七年,戊寅爲孫綝所廢,後自殺 建興二壬申四月改,五鳳二,太平三
景皇帝 大帝第六子,封琅邪王,孫綝立之 元年戊寅,在位七年,甲申殂 永安戊寅十月改 定陵[6]
歸命侯 大帝孫,故太子和之子,封烏程侯,濮陽興等立之 元年甲申,在位十七年,庚子降於晉 元興二甲申八月改,甘露一乙酉四月改,寶鼎三,建衡三,鳳皇三,天冊一,天璽一,天紀四
司馬氏,都洛陽,仍漢魏之舊,傳四帝,五十二年
世祖武皇帝 河內溫人,宣帝懿孫,文帝昭子,嗣晉王,受魏禪 元年乙酉,在位二十六年,庚戌崩 泰始十,咸寧五,太康十,太熙一 峻陽陵 炎之字曰盛;宣帝懿,懿之字曰美。景帝師改太師爲太宰,師氏爲帥氏;文帝昭改昭武爲邵武,昭穆爲韶穆,又爲明穆章昭爲章曜。凡昭之字曰明
孝惠皇帝 武帝太子 元年庚戌,在位十七年,丙寅崩 永熙一庚戌四月改,永平一,元康九辛亥六月改,永康二,永寧二辛酉四月改,太安二壬戌十二月改,永安一,建武一甲子,成都王改,永興三甲子十二月改,光熙一丙寅六月改 太陽陵
孝懷皇帝 武帝子,封豫章王。永興初立爲皇太弟 元年丁卯,在位六年。壬申,劉聰陷洛陽,遷於平陽。明年被弒 永嘉
孝愍皇帝 武帝孫,吳王晏子,立於長安 元年癸酉,在位四年。丙子,劉聰陷長安。丁丑遇害 建興 改建業爲建康
東晉 都建康,十一帝,一百四年
中宗元皇帝 懿曾孫,琅邪王覲子,襲封鎮建業。丁丑稱晉王,承制改元,明年卽帝位 元年丁丑,在位六年,壬午崩 建武一丁丑三月改,大興四,永昌一 建平陵
肅宗明皇帝 元帝太子 元年癸未,在位三年,乙酉崩 太寧 武平陵
顯宗成皇帝 明帝太子 元年丙戌,在位十七年,壬寅崩 咸和九,咸康八 興平陵
康皇帝 成帝母弟,封琅邪王。咸康八年,庾冰請立爲嗣 元年丙戌,在位十七年,壬寅崩 建元 崇平陵
孝宗穆皇帝 康帝子,卽位甫二歲,太后臨朝稱制,昇平元年歸政 元年乙巳,在位十七年,辛酉崩 永和十二,昇平五 永平陵
哀皇帝 成帝子,穆帝無嗣,太后立之。興寧二年,以帝有疾,太后復臨朝 元年壬戌,在位四年,乙丑崩 隆和一,興寧三 安平陵
海西公 哀帝母弟 元年丙寅,在位六年,辛未爲桓溫所廢 太和
太宗簡文皇帝 元帝少子,封會稽王 元年辛未,在位二年,壬申崩 咸安辛未十一月改 高平陵
烈宗孝武皇帝 簡文帝太子 元年癸酉,在位二十四年,丙申崩 寧康三,太原二十一 隆平陵
安皇帝 德宗 孝武帝太子 元年丁酉,在位二十二年,戊午爲劉裕所弒 隆安五,元興三,義熙十四 休平陵
恭皇帝 德文 安帝母弟,封琅邪王 元年己未,二年庚申禪於宋,封爲零陵王。明年遇弒 元熙 沖平陵
劉氏,漢楚元王後,都建康,八主,六十年
高祖武皇帝 彭城人,晉下邳太守。安帝時起兵,誅桓玄,封宋王。元熙二年受禪 元年庚申,在位三年,壬戌殂 永初庚申六月改 初寧陵
營陽王 義符 高祖太子 元年癸亥,在位二年,甲子爲徐羨之所殺 景平
太祖文皇帝 義隆 高祖第三子,封宜都王,徐羨之等迎立之 元年甲子,在位三十年,癸巳爲太子劭所弒 元嘉甲子八月改 長寧陵
世祖孝武皇帝 駿 文帝第三子,封武陵王,誅弒逆,嗣立 元年甲午,在位十一年,甲辰殂 孝建三,大明八 景寧陵
廢帝 子業 孝武帝太子 元年乙巳,十一月爲壽寂之所弒 永光,景和卽乙巳八月改
太宗明皇帝 文帝第十一子,封湘東王 元年乙巳,在位八年,壬子殂 泰始七乙巳十二月改,泰豫一 高寧陵
後廢帝【通鑒】書蒼梧王 明帝子 元年癸丑,在位五年。丁巳,楊玉夫弒之 元徽
順皇帝 明帝第三子,封安成王,蕭道成立之 元年丁巳,在位三年,己未禪於齊,封爲汝陰王,旋遇害 昇平丁巳七月改 遂寧陵 改準字爲准
蕭氏,都建康,七主,二十四年
太祖高皇帝 道成 南蘭陵人,仕宋,封齊王,受禪 元年己未,在位四年,壬戌殂 建元己未四月改 泰安陵
世祖武皇帝 太祖太子 元年癸亥,在位十一年,癸酉殂 永明 景安陵
鬰林王 昭業 武帝太孫,文惠太子子 元年甲戌,七月爲西昌侯鸞所廢 隆昌
海陵恭王 昭文 鬰林王弟 元年甲戌,爲鸞所立,旋廢,遇害 延興甲戌七月改
高宗明皇帝 太祖從子,自立。太后令入嗣太祖,爲第三子 元年甲戌,在位五年,戊寅殂 建武四甲戌十月改,永泰一 興安陵
東昏侯 寶卷 明帝太子 元年己卯,在位三年。辛巳,張稷弒之 永元
和皇帝 寶融 明帝子,封南康王,立於江陵 元年辛巳,明年禪於梁,遇害 中興 恭安陵
蕭氏,齊同族,都建康,四主,五十九年
高祖武皇帝 南蘭陵人。始,舉兵攻東昏侯,和帝封爲梁王,尋受禪 元年壬午,在位四十八年,己巳爲侯景幽弒 天監十八壬午四月改,普通八,大通三丁未三月改,中大通六己酉十月改,大同十二,中大同二丙寅三月改,太清三丁卯四月改 修陵
太宗簡文皇帝 高祖第三子,封晉安王,立爲太子 元年庚午,在位二年。辛未,侯景廢而弒之 大寶 莊陵
豫章王 高祖曾孫,昭明太子孫,華容公歡子,爲侯景所立 辛未七月卽位,尋廢 大正辛未七月改,十一月侯景篡僞,改元太始
世祖孝元皇帝 高祖第七子,封湘東王。誅景,卽位於江陵 元年壬申,在位三年。甲戌降於西魏,遇害 承聖壬申十一月改,十一月以前仍稱太清六年
建安公 淵明 高祖從子,封貞陽侯。齊人納之於梁,王僧辨立之 乙亥立。尋,遜位於敬帝,殂 天成乙亥五月改
敬皇帝 方智 元年第九子,封晉安王 乙亥卽位,三年,丁丑禪於陳,遇害 紹泰一乙亥十月改,太平二
永嘉王 元帝孫,王琳自齊迎立於郢州 元年戊寅,在位三年。庚辰伐陳,兵敗,奔齊,卒 天啟戊寅三月改
後梁 都江陵,爲西魏、周、隋附庸,三主,三十三年
中宗宣皇帝 高祖孫,昭明太子統之子,封岳陽王。承聖三年,魏人立之於江陵 元年乙亥,在位八年,壬午殂 大定 平陵
世宗孝明皇帝 宣帝太子 元年壬午,在位二十四年,乙巳殂 天保壬午二年改 顯陵
莒公 明帝太子 元年丙午,明年,隋徵入朝,國亡 廣運
陳氏,都建業,五主,三十三年
高祖武皇帝 霸先 吳興長城人,梁末封陳望,受禪 元年丁丑,在位三年,己卯殂 永定 萬安陵[7]
世祖文皇帝 高祖從子,封臨川王 元年庚辰,在位七年,丙戌殂 天嘉七,天康一丙戌二月改 永寧陵
臨海王 伯宗 文帝太子 元年丁亥,在位二年,戊子爲安成王頊所廢 光大
高宗孝宣皇帝 高祖從子,封安成王,廢帝自立 元年己丑,在位十四年,壬寅殂 太建 顯寧陵
後主隋諡曰煬 叔寶 宣帝太子 元年癸卯,在位七年,己酉降於隋,封長城公 至德四,禎明三
拓跋氏,都燕,後改氏元,徙都洛陽。凡十六主,一百六十九年,幷東魏一主十七年
太祖道武皇帝 祖什翼犍,其先爲鮮卑酋長,世臣於晉,襲封代王,後爲世子實所弒。帝,實之子,丙戌卽代王位,旋稱魏改元,十三年取燕,卽帝位 戊戌稱帝,在位十二年,己酉爲子紹所弒 登國十,皇始二,天興六,天賜六 盛樂金陵
太宗明元皇帝 太祖子,誅紹卽位 元年己酉,在位十五年,癸亥殂 永興五己酉十月改,神瑞三,泰常八乙卯四月改
世祖太武皇帝 明元帝長子 元年甲子,在位二十九年。壬辰,爲宗愛所弒 始光四,神䴥四,延和三,太延六,太平真君十三庚辰六月改,正平二辛卯六月改
高宗文成皇帝 太武帝嫡孫,太子晃之子。太武被弒,宗愛立南安王余,旋復弒之。劉尼等誅愛,迎之 元年壬辰,在位十四年,乙巳殂 興安三壬辰十月改,興光二甲午七月改,太安五乙未六月改,和平六
顯祖獻文皇帝 文成帝太子 元年丙午,在位六年,辛亥禪於太子。又五年,殂 天安一,皇興五 自太宗至顯祖,並雲中金陵 以弘農郡爲恆農,凡典籍中皆以「大」字代之
高祖孝文皇帝 獻文帝太子,受禪後,遷都洛陽,改姓元氏 元年辛亥,在位二十九年,己卯殂 延興六辛亥八月改,承明一丙辰六月改,太和二十三 長陵
世宗宣武皇帝 孝文帝太子 元年庚辰,在位十六年,乙未殂 景明四,正始五,永平四戊子八月改,延昌四 景陵
肅宗孝明皇帝 宣武帝太子 元年丙申,在位十三年。戊申,爲母胡太后所酖殂 熙平二,神龜二,正光六,孝昌三甲辰六月改,武泰一 定陵
敬宗孝莊皇帝 子攸 獻文帝孫,彭城王勰子。胡太后旣酖肅宗,以皇女詐立,又立高祖曾孫釗,尒朱榮舉兵討之,奉卽帝位 元年戊申,在位三年。庚戌,誅尒朱榮,未幾,榮從子兆陷洛陽,被弒 建義戊申四月改,永安三九月改 靜陵
東海王 太子晃之後,封長廣王,爲尒朱氏所立 元年庚戌,明年辛亥被廢 建明
安定王 章武王子,高歡立之 元年辛亥,明年壬子被廢 中興
節閔帝 廣陵王羽子,尒朱氏迎立 元年辛亥,在位一年。壬子爲高歡所廢,被酖殂 太昌一卽中興二年改永興,又改永熙,永熙三
孝武皇帝 孝文帝孫,廣平王懷子,封平陽王,爲高歡所立 元年壬子,在位三年。甲戌高歡逼帝奔長安,爲宇文泰所弒 天平四,元象一,興和四,武定八
文皇帝 寶炬 孝文帝孫,京兆王愉子,封南陽王。孝武殂於長安,宇文泰立之 元年乙卯,在位十七年,辛未殂 大統 永陵
廢帝 文帝太子 元年壬申,在位三年。甲戌爲宇文泰所廢 行周禮,廢年號
恭皇帝 文帝子,爲宇文泰所立 元年甲戌,在位三年。丙子禪於周,遇弒
高氏,都鄴,六主,二十八年
顯祖文宣皇帝 渤海蓨人,齊王歡之子,澄之弟,嗣爲齊王,受魏靜帝禪 元年庚午,在位十年,己卯殂 天保 武寧陵
廢帝濟南王 顯祖太子 元年庚辰,爲常山王演所廢,旋被弒 乾明
肅宗孝昭皇帝 文宣帝母弟,封常山王,廢帝自立 元年庚辰,在位二年,辛巳崩 皇建 文靜陵
世祖文成皇帝 孝昭母弟,封長廣王 元年辛巳,在位五年,乙酉禪於太子。又四年殂 太寧一辛巳十一月改,河清四 永平陵
後主溫公 武成帝太子 元年乙酉,受禪,在位十三年。丁酉,周師逼迫禪於太子,尋被執遇害 天統五乙酉四月改,武平七,隆化二丙申十二月改
幼主 後主太子 元年丁酉,受禪,甫八歲,尋爲周執,國亡 承光
宇文氏,都長安,五主,二十六年
孝閔皇帝 其先鮮卑宇文部,周公泰之子,嗣爲周公,受魏恭帝禪 元年丁丑,稱天王,在位九月爲宇文護所弒 靜陵
世宗明皇帝 太祖文帝泰之子,封寧都公 元年丁丑,嗣稱天王,己卯八月稱皇帝。建元在位四年,庚辰遇毒殂 武成 昭陵
高祖武皇帝 文帝泰第四子,封魯公 元年辛巳,在位十八年,戊戌殂 保定五,天和七,建德七壬辰三月改,宣政一戊戌三月改 孝陵
宣皇帝 武帝太子 元年己亥,是年二月傳位太子,自稱天元皇帝,明年庚子殂 大成 定陵
靜皇帝[8] 後改名闡 宣帝太子 元年己亥,在位三年,辛丑禪於隋,遇害 大象二,大定一 恭陵
楊氏,都長安,四主,三十九年
高祖文皇帝 弘農華陰人,仕周,封隋公,後受周禪,因以爲國號 元年辛丑,在位二十四年,甲子爲太子廣所弒 開皇二十,仁壽四 太陵 凡堅皆改爲固,稱秦苻堅曰永固。父諱忠,凡忠字皆爲誠,避中字,以內字代之,稱中國爲神州
煬皇帝 高祖次子,封晉王,謀廢兄勇,立爲太子 元年乙丑,在位十四年。戊寅,宇文化及弒之於江都 大業 以廣潤爲靈武,廣恩爲洮陽,廣平爲永年,餘皆以長字、大字代之
恭皇帝 煬帝孫,元德太子之子,封代王,留守西京 大業十三年丁丑,唐公李淵立之。明年五月,禪於唐,封酅國公,又明年殂 義寧
恭皇帝 元德太子子,封越王,留守東京,煬帝崩,爲留守官所立 元年戊寅,明年己卯,王世充篡位,廢爲潞國公,被弒 皇泰
李氏,都長安,二十帝,幷武后、殤帝,共二百八十九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 隴西成紀人,涼太祖武昭王之後,仕隋,襲祖爵爲唐國公。丁丑,自太原留守起兵入長安,受隋禪 元年戊寅,在位九年,丙戌傳位太子。又十年乙未,崩 武德 獻陵 凡淵字,皆爲深或爲汪,改陶淵明爲泉明。祖諱虎,凡虎稱獸或改爲武,以虎㬔爲滸㬔。父諱昞,兼避丙,以景字代之
太宗文武大聖大光孝皇帝 世民 高祖次子,封秦王,隱太子建成被殺,立爲皇太子 元年丁亥,在位二十三年,己酉崩 貞觀 昭陵 改世爲代,或爲系,典籍中或作

,以民部爲戶部,凡民字皆爲人丗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太宗第九子,封晉王,立爲太子 元年庚戌,在位三十四年,癸未崩 永徽六,顯慶六,龍朔三辛酉二月改,麟德二,乾封三,總章三戊辰三月改,咸亨五庚午三月改,上元三甲戌八月改,儀鳳四丙子十一月改,三年四月詔改明年爲通乾元年,十二月除,調露二己卯六月改,永隆二庚辰八月改,開耀二辛巳十月改,永淳壬午二月改,弘道一癸未十二月改 乾陵 凡治之字爲理或爲制,改治書侍御史爲御史中丞諸州,治中爲司馬,治禮郎爲奉禮郎
中宗孝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高宗第七子,封英王,立爲太子 元年甲申卽位,二月武后廢爲廬陵王,居房州,凡二十一年。乙巳,復位,六年庚戌,爲韋後所弒 嗣聖甲申改,神龍三乙巳改,景龍四丁未九月改 定陵 凡顯字爲光
則天順聖皇后武氏 高宗後 甲申廢中宗立其帝旦,後臨朝稱制。五年戊子,復廢旦,自稱皇帝,國號曰周,在位二十一年。乙巳,歸政中宗 文明卽嗣聖元年,光宅一甲申九月改,垂拱四,永昌一,載初一用周正,以永昌元年十一月爲正月,天授三改元,載初九月改,始自稱皇帝,如意壬辰四月改,長壽三九月又改,延載一甲午五月改,證聖一,天策萬歲乙未九月改,萬歲登封丙申九月改,萬歲通天十一月又改,神功一丁酉九月改,聖曆三,久視一庚子五月改,復用夏正,大足辛丑正月改,長安四十月又改 天授元年,自製名,因改詔曰制
殤皇帝 重茂 中宗少子,封溫王 庚戌爲韋後所立,遜於相王 唐隆後避玄宗諱,改成唐元
睿宗元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高宗第八子,封豫王。嗣聖元年,武后立之,五年,廢中宗,復位,進封相王。韋後弒逆,王子臨淄王隆基誅之,迎帝卽位 元年庚戌,在位三年。壬子,傳位於太子,後四年,崩 景雲二庚戌七月改,太極,延和壬子正月改 橋陵 凡旦及但字、坦字皆避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隆基 睿宗第三子,封臨淄王,亦討韋後,進封平王,立爲太子 元年壬子,在位四十五年。乙未,安祿山反。丙申,幸蜀,後還長安,壬寅崩 先天二壬子八月改,開元二十九癸丑十一月改,天寶十五三年正月,改年曰載 泰陵 凡隆字爲盛,基字爲本,或爲根,改姬姓爲周姓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玄宗第三子,封忠王,立爲太子 元年丙申卽位於靈武,尊玄宗爲太上皇,克復兩都,在位七年。壬寅崩 至德二丙申七月改,乾元二自後,復以載爲年,上元二,寶應一 建陵 凡亨皆爲通,經籍作享
代宗瑞文孝武皇帝 初名俶 肅宗字,初封廣平王,將兵復兩京,立爲太子 元年癸卯,在位十七年,己未崩 廣德二癸卯七月改,永泰二,大曆十四丙午十一月改 元陵 凡豫之字爲樂,兼避預、蕷字,改薯蕷爲薯藥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代宗太子 元年庚申,在位二十六年,乙酉崩 建中四,興元一,貞元二十一 崇陵 兼避括字
順宗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 德宗太子 元年乙酉,旋禪於太子,稱太上皇,明年崩 永貞一乙酉八月禪後 豐陵 凡誦皆爲詠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初名淳 順宗太子 元年丙戌,在位十五年,庚子爲宦官陳宏志所弒 元和 景陵 兼避淳字,省淳于姓爲於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 初名宥 憲宗第三子 元年辛丑,在位四年,甲辰崩 長慶 光陵[9] 以恆農爲宏農,凡恆皆爲常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穆宗長子 元年乙巳,在位二年,丙午爲宦官蘇明佐所弒 寶曆 莊陵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 初名涵 穆宗第二子,封江王,爲宦官王守澄等所立 元年丁未,在位十四年,庚申崩 太和九,開成五 章陵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 初名瀍 穆宗第五子,封潁王,中尉仇士良等迎立 元年辛酉,在位六年,丙寅崩 會昌 端陵 啖姓避嫌,改爲澹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初名怡 憲宗第十三子,封光王,爲宦官迎立 元年丁卯,在位十三年,己卯崩 大中 貞陵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 初名溫 宣宗長子,封鄆王 元年庚辰,在位十四年,癸巳崩 咸通庚辰十一月改 簡陵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 初名儼 懿宗第五子,封晉王 元年甲午,在位十五年,戊申崩 乾符六甲午十一月改,廣明中和辛丑七月改,光啟乙巳三月改,文德戊申二月改 靖陵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 [10]初名傑,又名敏 懿宗第七子,封壽王 元年己酉,在位十六年。甲子,遷於洛陽,爲朱全忠所弒 龍紀一,大順二,景福二,乾寧五,光化四戊戌八月月改,天復四辛酉四月改,天祐一甲子四月改 和陵
昭宣光烈孝皇帝 [11]初名祚 昭宗第九子,封輝王 元年甲子,在位四年。丁卯,朱全忠篡位,封爲濟陰王。明年被弒 仍稱天祐 溫陵
後梁 朱氏,都洛陽,以開封爲東都,二主,十七年
太祖神武聖元孝皇帝 本名溫 碭山人,初從黃巢,後降唐,賜名全忠,封梁王。天祐四年,篡位於大梁 元年丁卯,三年己巳遷洛陽,在位七年。癸酉,其子友珪弒之 開平四,乾化三 宣陵 追尊敬祖諱茂,改茂名縣爲越常縣,兼避戊字,凡戊改爲武。憲祖諱信,凡信皆爲實。烈祖諱誠,兼避城、成等字,凡誠爲確新城爲新登,長城爲長興,樂城爲樂清,城郭之城爲墻,成全之成爲完
末帝 初名友貞,卽位更名鍠,貞明中,又更名瑱[12] 晃字,封均王,誅友珪立 元年癸酉,在位十一年。癸未,唐兵入汴,爲其下所殺 仍稱乾化三,貞明七乙亥十月一改,龍的三辛巳六月改
後唐 本姓朱耶,賜姓氏,都洛陽,四主,十四年
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 存勗 其先沙陀部人,父克用,唐末以討黃巢功,封晉王。克用薨,嗣晉王位,六年,紹唐正統稱帝 元年癸未,在位四年。丙戌,兵亂中流矢崩 同光癸未四月改 雍陵 追尊獻祖,諱國昌,凡昌字皆避,改昌明縣爲彰明,昌江縣爲平江,延昌縣爲延唐,義昌縣爲彬義,金昌縣爲唐山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13],初名嗣源 代北應州人,克用養子,同光三年,爲鄴都亂兵所立 元年丙戌,入洛,在位八年,癸巳崩 天成五丙戌四月改,長興四庚辰二月改 徽陵
愍帝 從厚 明宗第三子,封宋王 元年癸巳,在位四月,明年潞王兵入,出奔遇害 應順甲午正月改
潞王 從珂 明宗養子,本姓王氏,弒愍帝自立 元年甲午,在位三年。丙申,石敬瑭兵逼自焚
後晉 本出於西夷,其姓石氏不知始,都洛陽,遷開封,二主,十一年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敬瑭 太原人,以北京留守舉兵,爲契丹冊立 元年丙申,在位七年,壬寅殂 天福丙申十一月改 顯陵 敬氏改爲文氏,或改稱茍氏,餘皆以恭字代之。兼避唐字,凡州縣、器用犯瑭、唐字者,悉改之。追尊靖祖諱璟,兼避景、影字。肅祖彬,改彬爲班,或爲文。顯祖紹雍,兼避邕、雝等字,更後唐雍陵曰伊陵
出帝 重貴 高祖兄子,初封齊王 壬寅嗣位,在位五年。丙午,契丹入大梁,出降,北遷卒於黃龍府 仍稱天福二,開運三甲辰七月改
後漢 劉氏,都大梁,二主,十四年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本名知遠[14] 本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契丹滅晉,以太原王卽位於晉陽,入都大梁 元年丁未,稱天福十二年,明年戊申殂 更稱天福一,乾祐一 睿陵 追尊文祖諱湍,兼避遄、耑、端、瑞等字。德祖昂,兼避卬、仰、抑等字。翼祖僎,兼避巽、譔、撰等字。顯祖琠,兼避典字
隱帝 高祖第二字,封周王 承祐[15] 元年戊申,在位三年。庚戌,郭威犯闕弒之 仍稱乾祐 潁陵
後周 郭氏,都汴梁,三主,十年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邢州堯山人,以鄴都留守入汴,自立爲帝 元年辛亥,在位四年,甲寅殂 廣順三,顯德一 嵩陵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太祖養子,本姓柴氏,後之侄,封晉王 甲寅嗣立,在位六年,己未殂 仍稱顯德 慶陵
恭皇帝 宗訓 世宗子,封梁王 元年己未,明年庚申,禪於宋,後十四年殂 不改元
南唐 李氏,都金陵,傳三主,三十九年
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初名知誥 徐州人,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後。初依楊行密,繼爲徐溫所育,冒其姓。仕楊氏,封齊王,受禪 元年丁酉,在位七年,癸卯殂 昇元 永陵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初名景通,後以避周信祖諱,更名景 烈祖長子,封齊王 元年癸卯,在位十九年,辛酉殂。戊午以後,去帝號,奉周正朔 保大十五,中興一戊午改,交泰一三月又改 順陵
後主 初名從嘉 元宗第六子,文獻太子卒,立爲皇太子 辛酉嗣立,在位十五年。乙亥,降於宋,封隴西公。又三年戊寅,薨 用宋年號
趙氏,都開封,傳九帝,一百七十年。南渡後,都臨安,傳九帝,一百五十一年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匡胤 其先涿郡人,考弘殷遷居洛陽。帝初仕周,爲殿前都點檢,帥師禦遼,自陳橋驛還兵受禪 元年庚申,在位十七年,丙子崩 建隆四,乾德六癸亥十一月改,開寶九戊辰十一月改 永昌陵 改匡爲正,或爲輔,兼避眶、恇、酳、靷等字。追尊始祖諱元朗,上字以真字、至字代之,下字皆改爲明,兼避懸、縣、恨、泿等字。僖祖諱朓,改謝朓之朓從目,復避眺、洮、祧等字,於謝眺作晀。順祖諱珽,兼避廷、庭等字。翼祖諱敬,凡敬字皆爲恭或欽,兼避竟、境、警等字,敬姓改爲文或茍。宣祖諱宏殷[16],上字皆爲大或洪,下字皆爲商,凡殷姓爲湯姓
太宗至仁應衜神功聖德文武大明廣孝皇帝[17] 初名匡乂,賜名光義 太祖母弟,封晉王 元年丙子,在位二十二年,丁酉崩 太平興國九丙子十二月改,雍熙四甲申十一月改,端拱二,淳化五,至道三 永熙陵 兼避熲、炯、耿、憬等字,凡舊諱二字連用者爲犯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初名德昌,改名元休,又改元侃 太宗第三子,立爲太子 元年戊戌,在位二十五年,壬戌崩 咸平六,景德四,大中祥符九,天禧五,乾興一 永定陵 凡恆之字爲常,改千文恆岱爲泰岱,兼避恆、佷等字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初名受益 真宗太子 元年癸亥,在位四十一年,癸卯崩 天聖十,明衜二壬申十一月改,景祐五,寶元三戊寅十一月改,康定二庚辰二月改,慶曆八辛巳十一月改,皇祐六,至和三甲午三月改,嘉祐八丙申九月改 永昭陵 兼避貞、徵等字,宮徵之徵或爲祉
英宗體乾膺曆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初名宗實 濮安懿王允讓字,入嗣爲太子 元年甲辰,在位四年,丁未崩 治平 永厚陵 兼避抒、樹、裋、澍等字。濮安懿王諱讓,遜字岱之
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初名仲鋮 英宗太子 元年戊申[18],在位十八年,乙丑崩 熙寧十,元豐八 永裕陵 兼避旭、勗等字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初名傭 神宗太子 元年丙寅,在位十五年,庚辰崩 元祐九,紹聖五甲戌四月改,元符三戊寅六月改 永泰陵 兼避昫、朐、酗、咻等字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神宗第十一子,封端王 元年辛巳,在位二十五年。乙巳,禪位太子,丁未,金人擄之北去。又九年,乙卯殂於五國城 建中靖國一,崇寧五,大觀四,政和八,重和二戊戌十一月改,宣和七己亥二月改 永祐陵 兼避姞、郅等字
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初名亶,更名烜 徽宗太子 元年丙午受禪,明年丁未,金人陷中原,爲所擄,又二十四年,庚辰被害 靖康 凡桓武爲威,桓圭爲植、姓爲亘,兼避完、丸、瓛、洹、萑、垣等字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徽宗第九子,封康王。二帝北去,卽位於南京,遷臨安 元年丁未,在位三十六年。壬午山位於太子,又二十六年丁未崩 建炎四丁未四月改,紹興三十二 永思陵 兼避遘、覯、姤、詬、逅、呴、雊、彀等字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初名伯琮,賜名瑗 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後,封建安郡王,高宗立爲太子 元年癸未,在位二十七年,己酉禪位於太子,又五年崩 隆興二,乾道九,淳熙十六 永阜陵 兼避慎、蜃等字,改慎姓爲真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孝宗第三子,立爲太子 元年庚戌,在位五年。甲寅,以皇太后吳氏命禪於嘉王擴,尊爲上皇。又六年崩 紹熙 永崇陵 兼避敦、(犭享)等字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光宗第二子 元年乙卯,在位三十年,甲申崩 慶元六,嘉泰三,開禧三,嘉定十七 永茂陵 兼避廓、郭、彍、篧等字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初名貴誠 太祖子魏王德昭之後,史彌遠出皇子竑居湖州,奉帝卽位 元年乙酉,在位四十年,甲子崩 寶慶三,紹定六,端平三,嘉熙四,淳祐十二,寶祐六,開慶一,景定[19]丙子五月改 永穆陵 兼避勻、馴等字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初名孟啓,又賜名孜 榮王與芮子,理宗立爲太子 元年乙丑,在位十年,甲戌崩 咸淳 永紹陵
少帝 度宗子 元年乙亥,明年丙子元人入臨安,以帝北遷,封[19]瀛國公,後爲僧,遇害 德祐
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度宗子,少帝兄,封益王。臨安陷,奔閩,卽位於福州 元年丙子,三年戊寅,浮海至碙州殂 景炎[19] 永福陵
衛王 少帝弟,羣臣立之於碙州,遷於崖山 元年戊寅,明年己卯,張弘範兵逼,丞相陸秀夫負帝赴海
先號契丹,耶律氏,都臨潢,九主,二百十年
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 字阿保機 其先契丹部酋長,唐昭宣帝天祐四年丁卯稱帝,又九年始建元 元年丙子,幷未建元以前在位共二十年,丙戌殂 神冊六,天贊三,天顯一 祖陵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德光 太祖次子 元年丁亥,在位二十一年。丁未,滅晉入大梁,國號大遼,還殂于樂城 仍稱天顯十一二年至十二年,會同九,大同一 懷陵
世宗孝和莊憲皇帝 小字兀欲 太祖太子倍長子,倍以太祖命守東丹,後適唐遇害。帝卽位於恆周,引兵還國,追尊倍義宗 元年丁未,在位五年。辛亥爲泰寧王察割所弒 天祿丁未九月改 顯陵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小字述律 太宗長子,察割伏誅卽位 元年辛亥,在位十九年。己巳爲庖人辛古等所弒 應曆辛亥九月改 袝葬懷陵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小字明扆 世宗第二子 元年己巳,在位十四年,壬午殂 保寧十己巳二月改,乾亨 乾陵
聖宗文武大孝宣皇帝[20] 隆緒 景宗長子,封梁王 元年癸未,復國號大契丹,在位四十九年,辛未殂 統和三十,開泰十壬子十月改,太平十一庚申十一月改 慶陵
興宗神聖孝章皇帝 宗真 聖宗子 元年辛未,在位二十五年,乙未殂 景福二辛未六月改,重熙二十四壬申十一月改 袝慶陵
道宗仁聖大孝文皇帝 洪基[21] 興宗長子 元年乙未,咸雍二年,復國號曰遼。在位四十七年,辛巳殂 清寧十乙未八月改,咸雍十,太康十,太安十,壽隆七 袝慶陵
天祚皇帝 延禧 道宗太子濬之子 元年辛巳,在位二十五年,降於金,封海濱王,進豫王 統乾十辛巳二月改,天慶十,保大五
完顏氏,初都會寧,後屢遷,九主,一百二十年
太祖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聖武元皇帝 初名阿骨打 女真部人,遼天祚帝天慶五年稱帝 元年乙未,在位九年。癸卯克燕京,遷殂於部堵濼 收國二,天輔七 睿陵
太宗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初名吳乞買 太祖母弟 元年癸卯,在位十三年,乙卯殂 天會癸卯八月改 恭陵
熙宗弘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22] 初名合剌 太祖孫 元年丙辰,在位十四年。己巳,平章政事完顏亮弒之 仍稱天會二十四、十五,天眷三,皇統九 思陵
海陵庶人初爲煬王 初名迪古乃 太祖孫,弒熙宗自立 元年己巳,在位十三年。辛巳,伐宋至瓜州,完顏元宜[23]等軍反,遇弒。世宗追廢爲庶人 天德四己巳二月改,貞元四,正隆六丙子二月改
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初名烏祿 太祖孫,卽位於東京,海陵被弒,入燕 元年辛巳,在位十九年,己酉殂 大定辛巳十月改 興陵
章宗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英孝皇帝 初名麻達葛 世宗嫡孫 原年庚戌,在位十年,戊辰殂 明昌六,承安五,泰和八 道陵
衛紹王 永濟初名允濟 世宗子 元年己巳,在位五年,癸酉,爲胡沙虎所弒 大安一,崇慶二,至寧一癸酉五月改
宣宗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 初名吾睹補[24],改名從嘉 章宗庶兄 元年癸酉,二年遷汴,在位十一年,癸未殂 貞祐四癸酉八月改,興定五,元光二 德陵
哀宗皇帝 守緒初名守禮,又名寧甲速 宣宗太子 元年甲申,在位十一年。癸巳,自汴奔蔡,明年甲午正月,爲宋、元兵所 圍,傳位於宗室承麟,自縊。承麟旋爲亂兵所殺 正大八,開興一,天興三壬辰四月改
先稱蒙古,奇渥溫氏,都和林,稱上都,後都燕京。十三主、二後及幼主阿速吉八,一百六十二年。又惠宗、昭宗建號故國,十三年
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鐵木真 蒙古部人,其先世爲酋長。金章宗泰和六年卽帝位於斡難河 元年丙寅,十年乙亥克金中都,在位二十二年。丁亥滅夏,還殂。戊子年,拖雷監國 未建元
太宗英文皇帝 窩闊台 太祖第三子 元年己丑,六年甲午滅金,在位十三年。辛丑殂,第六後乃馬真氏稱制者四年,丙午,立定宗
定宗簡平皇帝 貴由 太宗長子 元年丙午,在位三年。戊申殂,皇后稱制者二年。辛亥,立憲宗
憲宗桓肅皇帝 蒙哥 太祖少子拖雷之子,立於斡難河 元年辛亥,在位九年。己未,伐宋殂於釣魚山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忽必烈 憲宗母弟,卽位於燕京 元年庚申,至元八年辛未,國號大元。丙子,克臨安,己卯,滅宋於崖山。在位三十五年,甲午崩 中統四,至元三十一
成宗欽明廣孝皇帝 鐵木耳 世祖太子真金之子,追尊考諡曰文惠明孝皇帝,廟號裕宗 元年乙未,在位十三年,丁未崩 元貞二,大德十一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海山 世祖孫荅剌麻八剌之子,封懷寧王,卽位於上都,追尊考諡曰昭聖衍孝皇帝,廟號順宗 元年戊申,在位四年,辛亥崩 至大
仁宗聖文欽孝皇帝 愛育黎拔力八達 武宗弟 元年壬子,在位九年,庚申崩 皇慶二,延祐七
英宗睿聖文孝皇帝 碩德八剌 仁宗太子 元年辛酉,在位三年,癸亥爲鐵失所弒 至治
泰定皇帝 也孫鐵木兒 真金嫡孫晉王甘剌麻長子,以晉藩嗣大統於龍居河,追尊考諡曰光聖仁孝皇帝,廟號顯宗 元年甲子,在位五年,戊辰崩於上都 泰定四,致和一
幼主 阿速吉八 泰定帝太子,立於上都 元年戊辰,文宗遣兵陷上都,不知所終
明宗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25]天曆二年,諡曰翼獻景孝 和世㻋 武宗長子,封周王,泰定帝崩,明年卽位於和寧之北 元年己巳,在位八年崩 不改元
文宗聖明元孝皇帝 圖貼睦爾 明宗弟,泰定帝崩,卽位於上都。明年,明宗立以爲太子。明宗崩,復卽位 元年戊辰,在位前後五年,壬申崩 天曆三戊辰九月改,至順三庚午四月改
寧宗沖聖嗣孝皇帝 懿璘質班 明宗第二子,封鄜王 元年壬申[26],尋崩 不改元 太祖至寧宗,並葬起輦谷
惠宗皇帝明諡曰順帝 妥歡帖睦爾 明宗長子,文宗徙之於高麗,移廣西靜江。寧宗崩,文宗後[27]遣使迎立之 元年癸酉,在位三十六年,戊申,明兵至通州。徙應昌,又二年崩 元統三,至元六乙亥十一月改,至正二十八
昭宗皇帝 愛猷識里達臘 惠宗太子,卽位於應昌,明李文忠圍之,以餘兵走和林,是爲北元 元年庚戌,立十一年,庚申殂
朱氏,初都金陵,成祖徙都燕,傳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元璋 先世家沛,父世珍,徙居濠之鍾離。帝初從郭子興,爲鎮撫,子興卒,遂渡江略定江左。至正二十四年,自立爲吳王,二十七年,命諸將北定中原。明年正月卽皇帝位 元年戊申,在位三十一年,戊寅崩 洪武 孝陵
恭閔惠皇帝 允炆 太祖孫,懿文太子標子。洪武二十五年立爲皇太孫 元年己卯,在位四年。壬午,燕王棣陷南都,帝不知所終 建文
成祖啟天宏道高明肈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諡初曰太宗[28],嘉靖七年改上 太祖子,洪武三年四月封燕王。建文元年,舉兵,四年六月,入南都,自立爲帝 元年癸未,十九年正月,遷都北京,在位二十二年。甲辰,北征至榆木川崩 永樂 長陵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宏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高熾 成祖太子 元年乙巳,五月崩 洪熙 獻陵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瞻基 仁宗太子 元年丙午,在位十年,乙卯崩 宣德 景陵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祁鎮 宣宗太子 元年丙辰,十四年己巳,親征也先,次土木,師潰,也先擁之北去。明年八月,自瓦剌遷居於南宮。景泰八年正月,石亨、徐友貞等以兵迎帝復位,又八年甲申崩,前後在位二十二年 正統十四,天順八復辟改元 裕陵
恭仁康定景皇帝 祁鈺 宣宗子,英宗弟,封郕王。英宗北去,皇太后立之 元年庚午,在位八年。丁丑正月,英宗復位,廢帝仍爲郕王,尋薨 景泰
憲宗從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29] 見深 英宗太子 元年乙酉,在位二十三年,丁未崩 成化 茂陵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祐樘 憲宗太子 元年戊申,在位十八年,乙丑崩 弘治 泰陵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宏文思孝毅皇帝 厚照[30] 孝宗太子 元年丙寅,在位十六年,辛巳崩於豹房 正德 康陵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厚熜 憲宗孫,興獻王子。武宗崩,無嗣,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迎立之 元年壬午,在位四十五年,丙寅崩 嘉靖 永陵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宏孝莊皇帝 載垕[31] 世宗第三子,封裕王。世宗崩,莊敬太子已先薨,帝以長且賢得立 元年丁卯,在位六年,壬申崩 隆慶 昭陵
神宗笵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翊鈞 穆宗太子 元年癸酉,在位四十八年,庚申崩 萬曆 定陵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顯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常洛 神宗太子 元年庚申,八月卽位,九月朔崩 泰昌庚申八月改 慶陵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由校 光宗長子 元年辛酉,在位七年,丁卯崩 天啟 德陵
壯烈愍皇帝 由檢 光宗第五子,封信王。熹宗疾,召入,受遺命卽位 元年戊辰,在位十七年。甲申三月,李自成陷京師,帝縊於萬歲山 崇禎 明人避字惟離其字上、下,其文存避諱之意過時則否。天啟後,以洛陽作雒陽,校尉爲官旗,書籍以檢、校爲簡、較
福王 由崧 神宗孫,福恭王常洵子 甲申五月,馬士英等迎立於南京。明年五月,大兵至,執歸京師 弘光[32]

錄者自注

[編輯]
  1. 原譜謂後少帝諱曰「宏」,而《史記》卷九,有「五月丙辰,立常山王義為帝,更名曰弘。不稱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今校之。
  2. 原譜無「太初元將」之年號,而《漢書》卷十一雲「以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將元年」,今補之,起止據清李兆洛《歷代紀元編》校之。
  3. 原譜本目下闕「太平」年號,考《後漢書》卷二,有「永平」年號,疑爲脫漏,今補之。
  4. 原譜謂明帝葬「節陵」,考《後漢書》卷三,有句雲「壬戌,葬孝明皇帝於顯節陵」,當爲脫漏,今校之。
  5. 原譜謂安帝年號曰「建元」,考《後漢書》卷五,有「秋七月己卯,改元建光,大赦天下」,知刊誤,今校之。
  6. 原譜謂景帝葬「宣陵」,考《三國志》卷四十八,有句「十二月,孫休葬定陵」,今校之。
  7. 原譜謂武帝葬「萬定陵」,考《陳書》卷二句「秋八月甲午,群臣上諡曰武皇帝,廟號高祖。景申,葬萬安陵」,知爲刊誤,今校之。
  8. 原譜謂曰「景帝」,考《北史》卷十,《周書》卷八句「靜皇帝諱衍」,疑爲刊刻之謬,今校之。
  9. 原譜謂穆宗葬「充陵」,考《舊唐書》卷十六,句「壬申,上崩於寢殿,時年三十。群臣上謚曰睿聖文惠孝皇帝,廟號穆宗。十一月庚申,葬於光陵」,《新唐書》卷八雲「十一月戊午,環王及黃洞蠻陷陸州,刺史葛維死之。庚申,葬睿聖文惠孝皇帝於光陵」,知刊誤,今校之。
  10. 原譜謂昭宗諱「煜」,考諸史,昭宗諱「曄」無疑,不知譜者所據若何,而「煜」實爲南唐後主之諱耳,今從諸史。
  11. 原譜謂昭宣帝諱「柷」,後補注曰「初名祥」,考諸史,昭宣諱「柷」,初名「祚」,疑爲刊刻之謬,今校之。
  12. 原譜謂末帝後更名「鎮」,然考諸史,末帝諱「瑱」,二字實爲部首之別,疑爲刊刻之謬,校改之。
  13. 原譜謂明宗諱「聖」,遍考諸史,明宗諱「亶」,無此諱,而上目言明宗謚曰「聖德和武欽孝皇帝」,首字爲「聖」,疑刊刻之時脫目故,今從諸史校之。
  14. 原譜謂高祖初名「智遠」,考諸史,高祖初諱「知遠」,二字或爲通假,然不見諸史,實非謬誤?今從諸史。
  15. 原譜謂隱帝年號曰「承祜」,考諸史,隱帝年號曰「承祐」,二字相近,「祜」當爲「祐」之謬耳,今從諸史。
  16. 原譜謂宣祖諱曰「宏殷」,而上目言「考弘殷」,遍考諸史,不見言「宏殷」者,二字音同意近,疑爲刊誤,今依諸史。
  17. 原譜謂太宗諡曰「至仁應衜神功聖德文武大明廣孝皇帝」,而諸史作「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大明廣孝皇帝」,今從之。
  18. 原譜謂神宗元年「戊甲」,然干支實無「戊甲」之紀年,考之諸史,「戊申」之刊誤焉,今從諸史。
  19. ^ 19.0 19.1 19.2 原譜理宗紀元目下有年號曰「封景炎」,少帝歷年目下有句「帝北遷,景瀛國公」,端宗紀元目下年號曰「定五丙子五月改」,凡考諸誤,或爲刊刻脫誤:一、理宗無「景炎」年號,少帝句中「景」、端宗句中「定五丙子五月改」,當爲理宗紀元目「景定五丙子五月改」之脫誤;二、少帝句中「景」字當爲「封」;三、端宗年號當爲「景炎」。今據諸史校之。 
  20. 原譜謂太宗諡曰「文武大孝皇帝」,考諸史得謚曰「文武大孝宣皇帝」,疑「宣」字脫漏,今據諸史校之。
  21. 原譜謂道宗諱曰「淇基」,而諸史諱「洪基」,疑爲刊誤,今依諸史。
  22. 原譜謂熙宗諡曰「宏基纘武莊靖孝成皇帝」,而「宏」見諸史爲「弘」,今據諸史校之。
  23. 原譜此處言「完顏宜等軍反」,而諸史無此人耳,當爲「完顏元宜」之脫誤,今據諸史校之。
  24. 原譜謂宣宗初諱曰「吾睹」,而諸史爲「吾睹補」,疑爲脫漏,今據諸史校之。
  25. 考諸史知明宗諡曰「翼獻景孝皇帝」,而「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實爲至元六年惠宗所上尊號也。今從原譜,唯諸君明耳。
  26. 原譜此處雲「申元年壬尋崩」,疑爲刊誤,考諸史校爲「元年壬申,尋崩」。
  27. 原譜此處雲「寧宗崩,文宗遣使迎立之」,然文宗在位崩久矣,寧復迎惠宗乎?考《元史》卷三十八,有句雲「文宗後曰:『吾子尚幼,妥懽貼睦爾在廣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之長子,禮當立之。』乃命中書右丞闊里吉思迎帝於靜江。」知迎惠宗者,文宗後也。今校之。
  28. 原譜謂成祖廟號初曰「大宗」,疑爲「太宗」之刊誤,今校之。
  29. 原譜謂憲宗廟號曰「從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而諸史皆作「繼天」雲,今校之。
  30. 原譜謂武宗諱曰「厚昭」,而諸史皆作「厚照」,從之。
  31. 原譜謂穆宗諱曰「載厚」,而諸史皆作「載垕」,從之。
  32. 原譜謂福王年號曰「宏光」,而諸史作「弘光」,從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