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卷076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十五 海国图志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国地总论下(原无今补)[编辑]

○南怀仁《坤舆图说》(《坤舆图说》与《职方外纪》大同小异,凡雷同者不重录,惟此数条外纪所无故别出之)

先圣论地,初受造时甚圆,无深浅高卑之殊,惟水遍围其面而已。但造物者,将居民物于地面,则开取渊坎令水归之,致露干土。即以所取之土,致成山岳陵阜之类。试观海涯,无不倚山陵之足,江河多峡于阜岭之中,大约高山,多近深谷,可以验其原生之意也。然造成后,又有变迁。盖诸国典籍所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古来未有者,或新发而始见之,乃地震所致,或风力,或水势所成也。若究其生山之故,不但饰地之观,竖地之骨,直于人物有多益焉。或以毓五金,或以捍四海,或以涌溪泽,或以茂林丛,或以蔽风雪,或以障荫翳,或以界封疆,或以御寇盗,或以辟飞走之囿,或以广藏修之居,无算妙用。则造物之原旨,以全夫寰宇之美而备生民之须耳。今摘天下各国有名高山,里数开列于左。

厄勒齐亚国,厄莫山高十三里一百九十二丈(厄勒齐即额力西,今北都鲁机国也,一作厄勒祭)

西齐理亚国,昼夜喷火之山,名阮得纳,高十三里一百五十六丈。

西洋德纳里法岛,必个山高二十一里二百一十四丈。厄勒齐亚国,亚多山,高二十四里(即厄纳特赫国,在里海东南见《异域录》)。诺尔物西亚国山,高三十里零二十丈(一作诺勿惹国,即那威国也)。亚墨尼加洲伯纳黑山,高五十五里百二十丈(即耶玛尼国)。莫哥斯未国里弗依山,高八十三里零七十二丈。(地图作大布里山,在乌拉岭北,即葱岭北干也,在俄罗斯境内)

亚细亚洲高架所山,高一百二十一里二百零四丈。(案各山自西而东以渐高,高至此山为最,盖葱岭也。见《释昆仑篇》)

(案:此所列名山,惟详欧罗巴洲,东至葱岭而止,其阿未利洲,西南之墨溜斯大山,西北之亚大腊山,及阿细阿州西南之冈底斯山,西北之阿尔泰山,均未列及。)

○天下名河亚细亚洲

黄河,元朝图史载黄河,本东北流,历西域数大洲,凡四千五百馀里,始入中国,又东北流过夷境,凡二千五百馀里,始转河东,又南流至蒲州,凡一千八百馀里,通计屈曲九千馀里。

欧拂腊得河,长六千里,其流入海口处,阔四十八里。(即长江之异名也)

安日得河,长四千八百里,阔约五里,深十丈馀,分七岔入海,其水产金沙。(此即东恒河也,兼受冈噶江大金沙江以入南海,英夷图中一作安治市河,一作澉日市河,皆译音之殊)

阿被河,长七千二百里,此河开冻时,有大冰如山岳,冲击树木,排至两岸,旁溢一千二百里,土人迁移入山避之。(即额尔齐斯河,一源出基台湖,即宰桑泊也,一出大布里山,则葱岭北干也,大里布山,在乌拉岭之西北,亦名帕付林斯科山。其长直抵北海,为欧罗巴阿细亚二洲之界,在俄罗斯境内。或疑阿被河为葱岭以西之流,则何由贯乌拉岭而入北海,又何由列于阿细亚洲名川内乎。)

印度河,长四千里,入海口处,阔一百六十里。(亦名信度河,即西恒河也,与东恒河同源异委,亦入南海)

案:大金沙江下游入安日得河,统为佛经之恒河。惟英夷图中所绘不误,南怀仁图则大金沙由缅甸入海,与安日河各为海口,则安日得河不足统大金沙江,此一大■漏。

阿细亚水由俄罗斯入北海者,莫大于额尔齐斯河,及色棱格河,朱尔克河,源长流广,为北干三大水。与中国江河相并,图中除阿被河外,虽尚有北流之加西马河,听西味河,然不甚长远,且说中不列于名川,又误绘撒马尔罕于阿被河之上,此二大■漏。

克鲁伦河之水,由黑龙混同江入海,此东北一大干,图中有之而无水名,说中亦不及,此第三隙漏。

○欧罗巴洲

大乃河,长二千四百八十里,分三岔入墨阿的湖,注地中海。(墨阿的湖之水,由墨海以入地中海,南怀仁图大乃河字,当西向而反东向,与窝尔加河混淆不清,宜改正)

窝耳加河,长一千六百里,分七十二流入里海(即异域录之佛尔格河,土尔扈特游牧此河西岸,亦名厄济纳河)

达乃河,长四千八百里,入大海。(此非西洋大海也,即墨阿的湖之下游一名黑海,在里海之东,地中海之北,南怀仁立名不妥宜名黑海)

多恼河,长三千六百里,分七岔入海,其河有桥,长一十一里,高十五丈(此所入亦地中海)

案:葱岭以西之水,莫大于佛经之缚刍河,元史谓之阿母河,乃出龙池入里海之正干,即怀图中之阿书河也。阿母、阿书皆缚刍之音转,乃图有之而说中所载名川不及之,此一大■漏。

又纳林河,亦出葱岭由敖罕布哈尔土尔扈特境入里海,亦一大干河也。图中虽有撒马尔河,而甚微短与撒马尔罕相去辽远,无以见其为一国之经流,故说中亦不与。窝尔加河并列名川,此二大■漏。

○利未亚州

泥禄河,长八千八百里,分七流入海(泥禄河即四洲志伊揖国之奈尔河)

黑河,地内藏其水道,至二百四十里远有馀。

○北亚黑利加

加纳大河,海潮入此河,至一千六百里,流入海口处,阔二百四十里。

○南亚墨利加圣玛得勒纳河,长三千六百里。

巴里亚河,深十五丈,入海口处阔四百四十馀里。雅玛琐农江,长一万馀里,阔八十四里,深不可测,入海口处阔三百三十六里,其水势悍急,直射海水,至三百二十馀里,皆淡水。其两岸绵亘有一百三十馀国,语言风俗俱不同。

○南怀仁《坤舆图说》

海水自然之动,止有其一,即下动也。凡外动为强,则非自然可知矣。其强动甚多,其一外风所发,风既不一,动亦不一。其二自东而西,凡从欧逻巴航海西向而行,则顺而速,东向而行,则逆而迟。此动非特大海,又于地中海可见其所以然。从太阳自东而西行以生焉(见风气说)。其三,自北而南,凡航海从北向南,必顺而速,从南而北,则必逆而迟。夏月行北海者,常见冰块之广大如城如海岛,曾有见长三百馀里者。从北而南流其所以然者,北极相近之海大寒,比年中多云雨,多冰雪,与赤道相近之海大热,每日海水之气甚多,被日薰蒸冲上空际,盖南海之势处卑,北海之势处高,故水北而南流也。

潮汐各方不同,地中海迤北迤西,或悉无之,或微而难辨。迤南迤东则有而大,至于大沧海中,则随处皆可见也。第大小速迟长短,各处又不同,近岸见大,离岸愈远,潮愈微矣。地中海潮水极微,又吕宋国莫路加等处,不过长二三尺,若其他如大西拂兰第亚国,潮水长至一丈五尺,亦有一丈八尺至二丈之处。安理亚国隆第诺府,现长至三丈,其国之他处长至五六丈。阿利亚国近满直府,长至七丈,近圣玛诺府间长至九丈。此各方海潮不同之。故由海滨地,有崇卑直曲之势,海底海内之洞,有多寡大小故也。况月之照海,各方不同,则其所成功,亦不能同,其长退之度,或每以三候,或长以四候,或其长极速,即骑驰犹难猝脱,则一候倏淹覆四百馀里。而又一候倏归本所,又始起长之时,亦不同,大概每日迟约四刻,朔望所长更大尝推其故。而有得于古昔之所论者,则以海潮由月轮随宗动天之运也。古今多宗之,其占验有多端。一曰潮长与退之异势,多随月显隐盈亏之势。盖月之带运,一昼夜一周天,其周可分四分,自东方至午,自午至西,自西至子,复自子至东,而潮一昼夜概发二次。卯长午消,酉长子消,若随处随时,略有不同,是不足为论,别有其所以然也。二曰月与日相会相对,有近远之异势,亦使潮之势或殊,假如望时月盈即潮大,月渐亏而潮渐小。三曰潮之发长,每日迟四刻,必由于月,每日多用四刻,以成一周。而返原所,盖月之本动,从西而东,一日约行三十三度,从宗动天之带动,自东而西,必欲一日零四刻,方可以补其所逆行之路,而全一周也。四曰冬时之月,多强于夏时之月。故冬潮概烈于夏潮。五曰凡物属阴者,概以月为主,则海潮即由湿气之甚,无不听月所主持矣,即月所以主持海潮者,非惟光也,盖朔会时月之下面无光,至与吾对足之地亦无光,海当是时,犹然发潮不息,则知月尚有他能力,所谓隐德者,乃可通远而成功矣。是月以所借之光,或所具之德致使潮长也。如磁石招铁,琥珀招芥然,或生多气于海内使其发潮也,如火使鼎水沸溢然。

或问潮汐之为理者,何也?曰:一则以免腐朽之患,盖水久注必朽,一则以清外聚之垢,盖地上丕恶之积,由江河而归于海,乃潮长复发吐之也。一则辅舟航漂渡之事,盖潮长则从海易就岸,潮退则从岸易入海。观此则海潮之益不浅矣。造物主岂无意乎。或问海水之咸曷故,曰:多由于干湿之气之渗,证曰,凡滋味必从二气之杂,乃干而甚燥,必生咸,如灰溺汗等是也。则海既含多气,或风从外至,或日从内生,故其水不能不咸也。试用海水濯物,必温和干燥,较诸他水为浊。其沾濡如油,何也?其含土之干气故也。又试观海水,或流沙内,或被火蒸,必甘,何也?失土气之大分故也。又试取浮薄空器塞口沉于海中,其内所侵入之水必甘,因水从微孔入,少带土气故也。又从海气聚结之雨必甘,何也?气上时,其土之浊多坠失故也。观此多端,海水之盐,从上极干燋气而生也,明矣。虽然太阳之亢炎,亦能致咸,验之海面之水咸甚于海底者,近受日晕之射,而底之水日光不及故也。又试之夏月海水多咸于冬月,盖日轨甚近之所使然矣。

大地内多藏积水,常见凿矿者,多遇池渎湍涧,又随处掘井者,或浅或深,无不得水之源。又观干地屡开窍发水,而或成湖淀,或淹庐舍,因知地中若非函大积之水,定无是事也。又造物者初收水于深渊时,遗多分于地内,又随处开辟匿空隐渠,以遍施润泽,正如人体内多备脉络筋骨,以运血气之润泽也。地本至干,非得水之润,自难凝结,又不能养育卉木、金石之类,济救人物之用,因知天地造成之初,地面即多发泉川江湖,以备后用。而江河溪泉多由于海水,证以四端。一曰天下大川日日入海而不溢者,必有他出,若无出而不溢,极难解矣。二曰江河之洪大者,若非源于海,安得有此大源,盖地内从气所变之水,万不足供大江之常流也。三曰从古尝有江湖泉川新出,其味如海之咸,其鱼亦如海内之形,则江河非由于海而何?四曰凡近海之地,必多泉川,愈远于海者,其川亦愈寡矣。

又江河虽多从海而出,但泉川亦有从气变生者。盖地中所藏多气既不能出外,又被围山之冷气攻之,因渐变涣而滴流,致成泉溪之水源。试观最高之山,大都有水泉,甚甘甚冽。若海水或相去甚远,其地或甚低,其水又浊且咸,何能致甘冽乎?又观人屋近于山麓,闭其户牖必多湿而发水何也,其内藏之气易变水也。矧山穴之内乎,又入山中诸洞旁多滴水成渚,乃溪涧水源之一证也。或问海卑地崇,水何能逆本性上流于地面乎,曰海水所由之匿空隐渠,必曲非直乃水因潮长时强入其内,不能复退,惟有渐进势不得不上涌矣。况星辰之隐德,必招摄海水以滋万物,而土为极干,又招水以自慰其渴,因济外物之须则水之上流也。观其私性为逆,观众物之公性则不为逆也。正如凡遇空时,水土必上,火气必下,而是上下之动者,论各元行之性为逆,论众物之性不逆是也。

《万国地理全图集》曰:诸水之汇聚,称为大洋,其最大者为太平海。在亚齐亚及亚墨利加中间,自东至西长三万三千三百里,自南至北阔二万四千三百里,西及大清日本等国,东交亚墨利加西边,其中多有群岛。次者大西洋海,东及欧罗巴亚非利加等地,西交亚墨利加。长二万五千二百里,阔一万六千二百里。其中大屿,四散海港繁多,为通商之大路。三者印度海,即在亚齐亚亚非利加南边,长阔均一万三千四百里。其中海岛最多。四者近北极之冰海,其长阔上下七千三百馀里。但因冰如山冻不可驶。五者近南极之冰海,其长阔不可量也。两山间至大之海,介欧罗巴亚非利加之中间,称地中海,长七千有馀里,阔一千九百里,其中海屿洲岛不胜数。黑海与亚得利亚海隅,及地中海相交大西洋海之东隅,系西班牙日耳曼巴剌得等海隅。西麦西可罗邻合顺巴分等海隅,海水之色如气者青,然夜间动水出火,若群萤动摇其深浅不等。大洋之中,断难量度,愈近岸愈浅。海中潮汐寰宇之阴湿,升降于水者,皆月主之,湿能下济,水则上升,如呼吸然。月之所临则潮起,为正摄,月之对冲潮亦为起,为反摄,故潮盈于朔,渐移三刻一十二分,对月到之位,而以日临之。次潮必应之,月望后东行,潮附日而西应之,月周天而潮亦应也。月绕地而行,潮亦绕地而行,惟潮有迟速大小不等。或有进六丈或一尺二尺而已,至潮有大小是随月所行,月行有高低,则潮生进退,月行高则潮小,月行低则潮大。其海潮皆有定候,每日昼夜两潮,如子午潮长,则卯酉潮退,但时刻各处不同。

庄廷旉《地图说》(乾隆五十三年,阳湖庄廷诀著有《海洋外国图编》,未见其书,见其二图):地球浑圆全图,始于明神宗时,西人利玛窦及国朝南怀仁等所进地球式及坤舆说。但其地球经纬分度以正面中国度线收狭小,而外域各国度线反放宽大者。据称地体浑圆,分绘作两半圆,应作中高之势,使阅者视正中则小,视斜侧应宽,庶合西洋线法云云。不知人视圆球,固当中面宽而侧面狭,今既于平幅绘图则当正中与边隅一律均匀,其经纬度已分曲直线,虽突面之体,人岂不可带左右视,即与视中线法同,何得如西人偏执迂见,致天度地面一图内有大小之殊耶。昔徐光启亦曾进万国经纬地球图,已无传本。今此图内经纬度线,核量匀派,其每度内应得水土界限,与西法旧图同,惟四隅之与中线,则概分均平,无大小偏陂之议,至西人旧图为幅寻丈,未便箧笥,且所书国土尚俱系前代名目,又图中混列虫鱼怪物,无关坤象大体,今并删除。祗彷其水土形局缩成尺幅,而外夷名称,悉遵钦定联方会览四彝图说等书。间或旁附旧名,便核同异至坤舆地圆之旨。《元史》札马鲁丁亦已言之,天有三百六十度,中界赤道分南北极以便推步,地亦如之,与天度相应。中国当赤道北,故北极常见,南极常隐,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出一度。地体浑圆,是以知地之全周为九万里。

又以南北纬度定天下之纵,凡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四时寒暑靡不同,若南极出地之度,与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其昼夜永短靡不同,惟时令相反,此之春,彼为秋,此之夏,彼为冬。以东西经度定天下之衡,两地经度隔三十度,地隔七千五百里,则时刻差一辰。凡时刻内刻之四分天即西过一度,相去一百八十度,则昼夜相反。自赤道南二十三度半,为南道即冬至限,赤道北二十三度半为北道,即夏至限。中国在赤道北,故日行南道,则中国昼短,日行北道,则中国昼长,日行赤道中则普天下昼夜均平。因以日轮行天之势,分山海为五带,即赤道间为中带,其地甚热,日轮昼夜长短匀平之间故也。一近北极圈,一近南极圈,此二处地甚冷带,远日轮故也。一在北极下中国昼长二圈之间,即北道夏至限,一在南极下中国昼短二圈之间,即南道冬至限,此二处皆为正带。一岁中日轮高下远近,得冷热往还相均故也。

又以全地块段之势,分舆地为五大洲。曰亚细亚者为中土,大清国南至吕宋亚齐噶喇巴,北至新增白腊冰海,东至日本岛,西至大乃河黑海西红海,小西洋等处。曰欧罗巴者,为大西洋,南至地中海,北至白海,东至黑海,西至大西洋海各岛。曰利未亚者,为西南洋,南至大浪山,北至地中海,东至西红海圣老楞佐岛,西至圣多默岛等处,其利未亚四围俱海,仅东北区尽西之海处微地,与西戎相连。大西人称若此处能与大西之地中海相通,则西舶可由此达小西洋至中国免绕利未亚之海,经大浪山风波,而又远二三万里也。曰亚墨利加者,是中国后面之地,全是海围,亦有数大国,于近赤道之宇加单处止微地,与南极下地相连,遂分南亚墨北亚墨二州。尽南为玛热辣尼峡,惟见南极出地,而北极恒藏焉。人物荒杳,从海北转,即中土属之瓜哇境矣。

大地同海,本一圆球,以入图分绘两面,阅者联东西为一,反复旋合观之,与得三百六十度全势。全图内十度作一格,使简约易览,其纬度自昼夜平线,分南北起至两极,系平度,渐近极圈渐小,而尽于九十度。其每度之东西里分,应渐减除,其经度自两极疏分至赤道,系直度,其每度之南北经线,应准定二百五十里无减。自京师顺天府为经线,正中初度者,乃东方九十度内,定九五居中之义,馀经线为京师偏东偏西,循环合转,仍三百六十。今每幅经纬线,得一百八十度,而外围之大圆周亦仍三百六十度也。其各省府所定度位,则遵御制《数理精蕴》,以北极出地平,并日月交食各方,所测时刻天顶,推而定之。以中国所验而论,如春秋二分,日躔赤道时,于顺天府午正所测验,日离赤道天顶四十度,于最南之广州府午正所测验,日离赤道天顶二十三度,以二十三与四十相减,则馀十七度,即知广州距顺天南北隔地面亦十七度矣。再以合天交食之理定东西相去之广,以每年颁行月食,于最东杭州省城所验,较最西云南省城所验每差五刻五分,以刻分核度数,则知两省东西,相距二十度,是以舆图定两府东西隔二十度。馀他省府与全地各国,及海岛海面,俱依方测量,勿可混列也。其日出入方位,昼夜永短刻分,与夫交节气迟早时刻,各地不同处,自有颁行时宪,可与斯图外层之约略注载考核,或不甚舛。宣城梅文鼎曰:“极度晷景,常相因,知北极出地之高,即可知各节气午正之景,测得各节气午正之景,亦可知北极出其地之高,然其学非肤浅可窥。”今第以监定所测京省等处北极出地度,并以京师子午线为中,而较各省会地所偏之度,凡节候迟早月食先,后胥视此。

或问:古典籍记载,有言地之广大,东西南北曰四方,隅曰四维,总称八方,又曰四极,四游八之外,更有大九州。昔神农度地,四海内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一万里,地厚与天等之说,今述地球兼水土,而圆周止九万里,何据乎?不知地体围圆九万里,非可臆见,以所定里数而测月食,分杪里差,核以时刻,如日随天行,一日一周地面,有十二时,较交食时分,得若千里,因知地兼海大围实九万里。再以北极出各地高卑,定南北准则亦九万里。但南北有两极不动之定位,至东西乃随各方人居处,论天与地,本无东西定位,慎勿泥古为胶柱之议。譬诸纪载,称有国土,从无日光,惟烛龙衔火相照。又有称天方仙界,日长无夜等说,固虚诞无凭更有可据者。如称奉使至北方,日皆长昼,即日入尚皆见博,烹羊胛未熟,而日又东升,以为其长昼可异,乃不知其时值夏秋间,至其地耳。如遇冬令岂知其地之人,皆伏蛰而避长夜,犹之台郡杂志载海中有暗嶴,夷舶初抵是处,见其日亦长昼无夜,山青水秀,万花遍满,惜无居人。夷人谓其地美,留番众二百人住此,给以岁粮,俾为耕植次后原舟至,值山中如长夜,前留番众,无一存者,举火索之,见石上遗书言夏后渐成昏黑,且山多怪魅,所留人渐没矣。此等处所,同北极下之地,皆近极人九十度内乃夏则北有长昼,而南为长夜,冬则南有长昼,而北为长夜。至半年为日,半年为夜。恐闻者疑信未然,今将日躔南北带,冬夏二至限外,地面之昼夜时,列书刻以见昼夜长短,一定之理。可见太阳非独于九重天内居中,而于南北两极一百八十度内高卑上下以成岁,功亦在居中五十度内,吾人幸生中土,全仰大阳和煦如君父爱育之下,其极北极南地面,光气稍偏,虽曰大德好生,而冰海火地,人物亦罕,由少资生之道也。此外更辑有海洋外国图编,容别续出,以补前图之未尽。

○西洋人玛吉士《地理备考·叙》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是故君子以天为家,以德为本,以道为域,身躬由地而来,向地而归,灵魄由天而来,向天而归。人者不属此地而属天,何可轻忽人性之天,而背圣人之理乎?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故曰先王之待夷狄,如禽兽然,以不治治之。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且天下之门有三矣,有禽门焉,有人门焉,有圣门焉。由于情欲者,入自禽门者也。由于礼义者入自人门者也。由于独知者,入自圣门者也。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圣人以天下为一家,四海皆兄弟,故怀柔远人,宾礼外国,是王者之大度。旁谘风俗,广览地球,是智士之旷识。彼株守一隅,自画封域,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舟外之有地者,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自小自蔀而已。方今东西太平,远洋辐辏,凡洋艘到汉地通市,必绕地一周,围海数重,际天冥晦,不远万里而来相见,凡宇内穷极幽远,自日出之国以至冰岳之岛,洲与洲而相歧,国与国而相左,闭户陆居者,终身所未闻,皆远客身之所经目之所睹也。自非谘诸远人,则天文度数之远近,国土古今之盛衰,形势风俗之殊异,毕世其能想像乎?行舟沙礁之险易,到岸埠市之繁寡,即初涉商舶者,能遥度其津涯乎?诚欲扩智识而裨生人,其可以无是书。

○玛吉士《地球总论》

夫地球以土水二者为本。土则分为山谷、岛洲、磐石、沙泥。水则分为海、江、河、湖、渊、潭、涧、溪。上下周围,天涯到处,飞者飞,潜者潜,动者动,植者植,而皆不离于其面也。古之探访地球者,以所寻得之地,分为三州。一名欧罗巴,一名亚细亚,一名亚非里加,三者而已。及明宏治年间,始寻得新地,名之曰亚美里加,始合为四大州。后各驾舟历时,又寻出南海最南之澳大利亚大岛,且环以南洋众多各岛国或聚或散,因此新著《地理志》,人又以诸岛合为一州,命之曰阿塞尼亚。是以近日地球,始分为五大州也。一欧罗巴,二亚细亚,三非里加,四美里加,五阿塞尼亚。

又诸谙地理者,既知地球圈线周围共九万里,复以所得古今各处度量地面,周围约有积方二垓五京七兆九亿六万方里。五大州内所寻之地,所访之岛,所游至近之处,极远之邦,各方共计地约六京八兆八亿二万五千里。水则约一垓八京九兆一亿三万五千里。水陆二面两相比较,地则一分,水则三分。至于人数千亿,约分五种。或白、或紫、或黄、或青、或黑。其白者乃欧罗巴一州,亚细亚东西二方,亚非里加东北二方,亚美里加北方此数方之人,颜色皆白,面卵形而俊秀,头发直舒而且柔。其紫者乃亚非里加北方,亚细亚南方,除天竺及亚细亚所属数海岛不同外,其馀颜色黑紫。鼻扁口大,发黑而鬈。其黄者乃印度一国,及亚细亚南方,亚美里加南方之人,其颜色皆淡黄。鼻扁口突,发黑而硬。其青者乃亚美里加人,其颜色大半青绿,面貌毛发,与黄者颇相等。其黑者,乃亚非里加人,颜色乌<黑干>,容凸颧高,口大唇厚,发黑而鬈,有如羊毫,鼻扁而大,类似狮准。间亦有白色之人,居其东北则皆欧罗巴亚细亚二处人,曩时迁移彼地者也。又亚细亚南方及各海岛亦有黑人而形容体态,与亚非里加之黑人回殊。

夫天下万国之人,有下中上三等之分。下者则全不知有文义学问,止务渔猎游牧各处。中者则习文字,定法制立国家,但其见闻浅陋无深远。上者则攻习学问,修道立德经,典法度,靡不通晓,承平则交接邦国,礼义相待,军兴则捍御仇敌,保护国家。论五州万国之语言文字,约有八百六十种,欧罗巴语音五十三,其通用者十有七。一大西洋,一大吕宋,一意大里亚,一佛兰西,以上四者乃罗马国辣丁语所分派者也。一亚里曼,一贺兰,一弗拉萌牙,一大尼,一瑞典,一那华,以上六者,乃古调多尼加语所分派者也。一英吉利,其语乃辣丁调多尼加,二国所相并者也。一厄罗斯,一烘哥里亚,一伯罗尼亚,一布威弥亚,以上四者,乃古斯加拉窝尼亚之语所分派者也。一额力西,其语乃古额力西国所传者也。一回回,其语乃回鹘又,名回纥国所传者也。亚细亚语音,一百五十三,其通用者十有五。一回回,一天方,一伯尔西亚,一回纥,一中华,一满洲,一蒙古,一日本,一高丽,一琉球,一暹罗,一越南,一阿瓦,一印度,一西藏等语。亚非里语音一百一十五,其通者五,一伯尔卑勒,一壹的科鼻,一尼几里西,一哥布达,一桑哀等语。其天方语音亦通行于此州之北方。亚美里加语音,则有四百二十二,其至通用者,除土语外,多系别州之语,一英吉利,一大吕宋,一葡萄亚,一佛兰西,一贺兰,一大尼,一瑞西亚等语。南洋阿塞亚尼州语音百十七,其通用者,惟马来语音也。以上八百六十种,按省而分论之,约有五千馀种,更按府县村镇而论,则其数莫能计矣。

○《地球推方图说》(弥利坚国人培端撰)

馀尝考中华诸古书,多主地方而静之说,少有言地圆而动者。今试以大船游行海面至北极海,即见北斗星高在顶上,不能见南极。若游行南极海面,又见南极星亦高在顶上,不能见北极。可见南北之地皆圆。又试以船自广东向西开行,先过印度海,又向西南过亚非利加,又过南大西洋,南亚美理驾折向西北过太平海,然后直由西行,仍能回至广东,此又可见东西亦圆。故周行无碍,第地球圆图既列于前,恐未甚了目,故复推方而绘其全。凡分四大洲,曰亚细亚、欧罗巴、亚非利加、南北美理驾,各有图在后,至诸海岛皆不别列。

亚细亚洲幅员广大,为四土之最。东界大东洋海,南界印度洋海,西界北中海及红海至欧罗巴,北界北冰海。居是土者,东有大清国十八省,并内外蒙古诸部,新疆回疆朝鲜,又东海岛,如日本琉球其最著者也,南为暹罗缅甸南掌印度等国,西为前藏后藏波斯等国,西南为亚剌伯回部,西北为土耳基等国,再西为买诺所称小亚细亚者是,极北为峨罗斯界。峨罗斯之境土,虽十之六在亚细亚而国都建于欧罗巴,则属之欧罗巴而已。

欧罗巴洲,在亚细亚西,以乌拉岭为界,西距大西洋海,海水由西北注入,曰波罗的海,由正西注入曰地中海,由西而东有巨浸曰黑海。汉初意大里亚之罗马国,创业成一统,中国称为大秦,五代攘乱散为战国,元末日尔曼列国在欧罗巴之中原称霸,自明至今大小共成十馀国,曰峨罗斯,曰瑞典,曰连国,曰尔曼,曰普鲁士,曰奥地利亚,曰希腊,曰瑞士,曰意大利亚,曰荷兰,曰比利时,曰佛兰西,曰西班牙,曰葡萄牙,至其雄峙海岛者,曰英吉利。

亚美理驾洲,地分南北,中如蜂腰,长约二万八千馀里。东距大西洋海,与欧罗巴、亚非利加二州相望,水程约隔万馀里,西距大东洋海,直抵亚细亚之东,其极西北隅,与亚细亚极东北隅,隔一海港。南亚美理驾,明时属葡萄牙、西班牙等管辖,至今分立数国,如可伦比亚、秘鲁、智利、巴西等,更有诸小国及群海岛,皆不赘叙。北亚美理驾,中国称米利坚者,是其民或从英吉利来,或从佛兰西来,后并立为一国。官以民情向往推迁粮以各部轻重自纳至其称花旗者,则因华人见其船挂花旗而名之也。夫本国有自主之权,至今不改。初英吉利与之构兵,经数年不解,至乾隆四十九年始议和。本国人立华盛为领首,自后每四年一易以为例,今幅员增广,户口日繁,已分为三十馀大部矣。人民物产,大约二十年之久则倍之,其农务工作兵丁贸易,赏罚刑法,来往宾使,修筑圯桥诸大事,皆由议事阁酌议,其乡学县学医学皆设馆,男女无一不读书,文质彬彬,称极盛焉。馀详国志。

 卷七十五 ↑返回顶部 卷七十七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