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建设/第二计划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第一计划 建国方略之二 物质建设
第二计划
作者:孙中山
第三计划

  东方大港之为第二计划中心,犹之北方大港之为第一计划中心也。故第二计划,亦定为五部,即:

  (一)东方大港。

  (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

  (三)建设内河商埠。

  (四)改良扬子江之现存水路及运河。

  (五)创建大士敏土厂。

第一部东方大港[编辑]

  上海现在虽已成为全中国最大之商港,而苟长此不变,则无以适合于将来为世界商港之需用与要求。故今日在华外国商人有一运动,欲于上海建一世界商港。现经有种种计划提出,即如将现在之布置更加改良,堵塞黄浦江口及上游以建一泊船坞,于黄浦口外扬子江右岸建一锁口商港,于上海东方凿一船池,并浚一运河到杭州湾;而预算欲使上海成为一头等商港,必须费去洋银一万万元以上然后可。据第一计划中吾所举之四原则,则上海之为中国东方世界商港也,实不可谓居于理想的位置。在〔而〕此种商港最良之位置,当在杭州湾中乍浦正南之地。依上述四原则以为观察,论其为东方商港,则此地位远胜上海。是以吾等于下文将呼之为计划港,以别于现在中国东方已成之商港即上海也。

甲计划港[编辑]

  计划港当位于乍浦岬与澉浦岬之间,此两点相距约十五英里。应自此岬至彼岬建一海堤,而于乍浦一端离山数百尺之处,开一缺口,以为港之正门。此种海堤可分为五段,每段各长三英里。因现在先筑一段,长三英里,阔一英里半,已得三四方英里之港面,足供用矣。至于商务长进,则可以逐段加筑,以应其需用。前面海堤,应以石块或士敏土坚结筑之。其横于海堤与陆地间之堤,则可用沙及柴席垒成,作为暂时建造,以备扩张港面时之移动。此港一经作成,永无须为将来浚渫之计。盖此港近旁,并无挟泥之水日后能填满此港面及其通路者也。在杭州湾中,此港正门为最深之部分,由此正门出至公海,平均低潮水深三十六尺至四十二尺,故最大之航洋船,可以随时进出口。故以此计划港作为中国中部一等海港,远胜上海也。(参观第三图)

  以“抵抗最少”之原则言,吾之计划,乃在未开辟地规划城市、发展实业皆有绝对自由,一切公共营造及交通计划均可以最新利之方法建设之。即此一层,已为我等之商港将来必须发展至大如纽约者之最重要之要素矣。如使人之远见,在百年前能预察纽约今日人口之多与其周围之广,则此空费之无数金钱劳力与无远见之失误皆可避去,而恰就此市不绝长进之人口及商务,求其适合矣。吾人既知其如此,则中国东方大港务须经始于未开辟之地,以保其每有需用,随时可以推广也。

  且上海所有天然利益,如其为中国东部长江商港,为其中央市场,我之计划港亦复有之。更加以由铁路以与大江以南各大都市相交通,此港较之上海为近。抑且如将该地近旁与芜湖之间水路加以改良,则此港与长江上游水上交通,亦比上海为近。而上海所有一切人为的繁荣,所以成为一大商埠,为中国此方面商务之中心者,不待多年,此港已能追及之矣。

  由吾发展计划之观察点,以比较上海与此计划港,则上海较此港遥劣。因其须购高价之土地,须毁除费用甚多之基址与现存之布置,即此一层所费,已足作成一良好港面,于我所计划之地矣。是以照我所提,别建一头等港供中国东部之用,而留上海作为内地市场与制造中心,如英国孟遮斯打1之于利物浦[今译曼彻斯特。]、日本大阪之于神户、东京之于横滨,最为得策也。

  以其建造将较上海廉数倍,工作亦简单数倍,故此计划港将为可获厚利之规划。乍浦、澉浦间及其附近,土地之价每亩当不过五十元至一百元,国家当划取数百英方里之地于其邻近,以供吾等将来市街发展之计划所用。假如划定为二百英方里,每亩价值百元,每六亩当一英亩,而六百四十英亩当一英方里,故二百英方里地价当费七千六百万元。以一计划论,此诚为巨额。但政府可以先将地价照现时之额限定,而仅买取所须用之地,其馀之地,则作为国有地未给价者留于原主手中,任其使用,但不许转卖耳。如此,国家但于发展计划中需用若干地,即随时取若干地,而其取之,则有永远不变之定价,而其支付地价可以徐徐,国家将来即能以其所增之利益,还付地价。如此,惟第一次所用地区之价须以资本金支付之,其馀则可以其本身将来价值付之而已足。至港面第一段完成以后,此港发达,斯时地价急速腾贵,十年之内,在其市街界内地价将起自千元一亩至十万元一亩之高价,故土地自体已发生利益矣,而又益之以计划本来之港面及市街之利益。因其所挟卓越之地位,此港实有种种与纽约媲美之可能。而在扬子江流域,控有倍于美国之二万万人口之一地区,想当以此为唯一之深水海港也。此种都市长进之率,将与实行此发展计划全部之率为正比例。如使用战时工作之伟大规模、完密组织之方法,以助长此港面与市街之建造,则此时将有东方纽约崛起于极短时间之中。于是无须更虑其过度扩展与资本之误投,因有无限之富源与至大之人口,正待此港而用之也。

乙以上海为东方大港[编辑]

  如使我之计划,惟欲以一深水港面,供中国此部分将来商务之用,则必取前之计划港,而舍上海无疑。任从何点观察,上海皆为僵死之港,然而在我之中国发展计划,上海有特殊地位。由此审度之,于上海仍可求得一种救济法也。扬子江之沙泥,每年填塞上海通路,迅速异常,此实阻上海为将来商务之世界港之噩神也。据黄浦江浚渫局技师长方希典斯坦君所推算,此种沙泥每年计有一万万吨,此数足以铺积满四十英方里之地面,至十英尺之厚。必首先解决此沙泥问题,然后可视上海为能永成为一世界商港者也。幸而在吾计划中,本有整治扬子江水道及河岸一部,将有助于上海通路之解决。故常以此计划置诸心中,即可将沙泥问题作为已解决者,而将整治长江入海口一事让之次部。现在先商上海港面改良一事。

  现有诸专门家提出种种计划,以图上海港面改良,如前所述。其中有欲将十二年来黄浦江浚渫局用一千一百万两所作之工程,尽行毁弃者。是以吾欲献一常人之规划,以供专门家及一般公众之研究。我之设世界港于上海之计划,即仍留存现在自黄浦江口起至江心沙上游高桥河合流点止已成之布置,如此则浚渫局十二年来所作之工程均不虚耗。于是依我计划,当更延长浚渫局所已开成之水道,又扩张黄浦江右岸之湾曲部,由高桥河合流点开一新河,直贯浦东,在龙华铁路接轨处上流第二转湾复与黄浦江正流会。如此,则由此点直到斜对杨树浦之一点,江流直几如绳,由此更以缓曲线达于吴淞。此新河将约三十英方里之地圈入,作为市宅中心,且作成一新黄浦滩;而现在上海前面缭绕潆洄之黄浦江,则填塞之以作广马路及商店地也。此所填塞之地,当然为国家所有,固不待言;且由此线以迄新开河中间之地,暨其附近,亦均当由国家收用,而授诸国际开发之机关所支配。如此,然后上海可以追及前述之计划港,其建造能为经济的,可以引致外国资本也。关于改良上海以为将来世界商港(参观第四图),在杨树浦下游,吾主张建一泊船坞。此坞应就现在黄浦江左岸自杨树浦角起,至江心沙上流转湾处止,跨旧黄浦江面及新开地,而邻于新开河之左岸以建之。坞之面积应有约六英方里,并应于江心沙上游之处建一水闸以通船坞,而坞当凿至四十尺深。新开河之深,亦当以河流之冲刷,而使之至四十尺。惟此冲刷之水,非如专门家所提议于江阴设一长江、太湖间之闭锁运河而引致之,乃由我计划所定之改良此部分地方与芜湖间之水道而引致之,如此乃能得较猛之水力也。我辈既已见及现在之黄浦江,须由龙华接轨处上面第二转湾起,填至杨树浦角,以供市街规划,则如何处分苏州河之问题,又须解决。吾意当导此小河,沿黄浦江故道右岸,直注泊船坞之上端,然后合于新开之河;于此小河与泊船坞之间,当设一水闸,所以便于由苏州及内地之水运系统直接与船坞联络也。

  在我计划,以获利为第一原则,故凡所规划皆当严守之。故创造市宅中心于浦东,又沿新开河左岸建一新黄浦滩,以增加其由此计划圈入上海之新地之价值,皆须特为注意者也。盖惟如此办去,而后上海始值得建为深水海港。亦惟为此垂死之港,新造出有价值之土地,然后上海可以与计划港争胜也。究竟救济上海之最重要要素,为解决扬子江口沙泥问题,故整治扬子江水道及河岸一事于此沙泥问题有何影响、有何意义,吾人将于次部论之。

第二部整治扬子江[编辑]

  整治扬子江一部,当分六节:

  甲由海上深水线起,至黄浦江合流点。

  乙由黄浦江合流点起,至江阴。

  丙由江阴至芜湖。

  丁由芜湖至东流。

  戊由东流至武穴。

  己由武穴至汉口。

甲整治扬子江口自海上深水线至黄浦江合流点[编辑]

  凡河流航行之阻塞,必自河口始,此自然原则也。故凡改良河道以利航行,必由其河口发端,扬子江亦不能居于例外也。故吾人欲治扬子江,当先察扬子江口。扬子江入海有三口:最北为北支流,在左岸与崇明岛间;中间为中水道,在崇明岛与铜沙坦之间;最南为南水道,在铜沙坦与右岸之间。故为便利计,以后当分别称之为北水道、中水道、南水道。

  凡河口所以被沙泥填塞者,以河水将入海汇流,河口宽阔,湍流减其速力,而沙泥因之沉淀也。救之者,收窄其河口,令与上流无异,以保其湍流之速力;由此道,则沙泥被水裹挟,直抵深海。收窄之工程,当筑海堤以成之,或用一连之石坝。如是,其沙泥为水所混,直到深海广阔之处,未及沉淀,复遇回潮冲击,还填入河口两旁附近浅水之洼地,以潮长、潮退之动力与反动力,遂使河口常无淤积。凡疏浚一河之河口,皆以利用此天然力助成之。

  欲治扬子江口,吾辈须将构成其口之三水道一一研究,又择出其一道以为入海之口。在方希典斯坦君所提议改良上海港面通路策,列有二案:其一,闭塞北、中两水道,独留南水道,以为扬子江口;其二,独修浚南水道,而置余两水道不理。现在彼意以为用第二案已足,此或因经济上目的而然。顾惟修浚南水道,则上海通路将常见不绝提心吊胆之情形,仍如方希典斯坦君暨其他专门家现所忧虑者;因扬子江水流之大部,随时可以改灌入他两水道,而令南水道淤塞也。故为使上海通路永久安全、一劳永逸计,必须于三水道之中,闭塞其二,独留一股,以为上海通路。此又整治扬子江口惟一可得实行之路也。

  在我整治扬子江口之计划,本应选用北水道,而闭塞中南二水道。因北水道为入深海最短之线,又用之以为惟一之扬子江口,则其两旁有更多之沙坦洼地,正待沙泥填堵也。故其费用为较少,而收效为较多。但此本不为上海作计故然耳。如其统筹全局,必须以一箭双雕之法行之,而采中水道以为河口,则于治河与筑港两得其便。盖专谋治扬子江口与单谋上海之通路者,各有所志,其考察自有不同也。在我治扬子江口之计划,所取者有两端:其一,则求深水道以达海洋;其二,则多收其沙泥,以填海为田,惟力所及。中水道具有三堆积场,以受沙泥而成新陆地,即海门坦、崇明坦、铜沙坦是也。此外尚有渟水洼地千数百英方里,循现在之势以往,不过十年至二十年便成陆地。以我之第一原则为获利故,每一举足,不可忘之。即令二十年不能成地,姑倍之为四十年,而所填筑者有约一千英方里之多,其于利益,已不菲矣。以至贱计之,填积之地值二十元一亩,如使十年之后,五百英方里之地可备耕作之用,其所得之利已为三千八百四十万元。如使由南水道以通上海,则接受沙泥之地面只在一偏,即惟有铜沙坦在其左方,而右方则为深水之杭州湾,非数百年不能填满,在此数百年间沙泥之半数归于无用矣。夫以上海为海港,故沙泥为之噩神;至于低地,正欢迎沙泥,而以福星视之也。

  此种企业,既有填筑上述海坦洼地为田之利,我等自可建一双石堤,自长江入海之处起,直达深海,至离岸四十英里之沙尾山为止。以舟山列岛附近有花冈石岛,廉价之石,不难运致。故筑一石堤,高六英尺至三十英尺,使刚与低潮面平,其平均所需,当不过每一英里费二十万元;石堤每边长四十英里,统共八十英里,其所费约在一千六百万元左右。而在海门坦、崇明坦暨铜沙坦有二三百英方里地,转瞬之间,可变为农田计之,则建此石堤,已非不值矣。况其建此石堤,实足以为上海世界港得一永久通路,又为扬子江得一深水出路也耶!

  右边之石堤,应从黄浦江合流点起,延长其右边石坝,画一缓曲线,到南水道深处,然后转向对岸,横截鸭窝沙,以至中水道,又折向东方,直筑至沙尾山东南水深三十尺处。左边之堤,由崇宝沙起,直至崇明角,与右堤平行,两堤中间相距约两英里。此堤当在崇明之饮水角附近,稍作曲线,然后直达深海三十尺深之线,恰在沙尾山南端经过。试一览附图,当知将来上海通路当何如,扬子江出路当何如矣。此一双水底石堤,断不容高过低潮面,以使潮涨时水流自由通过堤面,如此则潮涨时可将沙泥夹带回两堤之旁,于是填塞两堤旁所括之低地,更迅速矣。现在南水道在黄浦江外面,已有四五十英尺之深,而新水道以两平行石堤夹成,料必比南水道更深,因其聚三水道入于一流,其水流速力必较现在者为多也,而河身之深亦将较现在为确定,且一律。在石堤,虽止于水深三十英尺处,而水流不于是遽停,必过此一点更突入较深之外海而后止。则上海通路常开,与扬子江口无阻之两目的,可得同时俱达矣。

乙由黄浦江合流点起至江阴[编辑]

  扬子江水道中,此一部分为最不规则,又最转变无常者。其江流广处,在十英里以上;至其狭处,才得四分英里之三,即江阴窄路是也。在此广阔之处,河深不过三十英尺至六十英尺;至于江阴窄路,实有一百二十尺之深。由江阴窄路之水深以判断之,必须有一英里半阔之河身,以缓和此地方湍流之速力,令全河流速始终如一。于是在黄浦口之二英里阔河身,在江阴应阔一英里半。

  此段左岸即北岸筑河堤,起自崇宝沙,与海堤相连,作一凸曲线,以至崇明岛,在崇明城西北约六英里处,接于滩边。然后沿崇明滩边,直至马孙角(译音),然后转而横过北水道,离北岸约三四英里,作一平行线,直抵金山角(译音)。在此处截断近年新成之深水道,向西南,以与靖江县城东北河岸相接。沿此岸再筑七八英里,又挖开陆地,以增河身之阔。令其自江阴炮台脚下起,算至对岸,常有一英里半之距离。此自崇宝沙至江阴对面之靖江,河堤共长约一百英里。

  在崇明岛迤南,此河堤之一部及海堤,共围有浅滩约一百六十英方里,可以填为实地。其河堤之他一部,自崇明岛上头马孙角起,至靖江河岸止,另围有浅滩一百三十英方里。

  右边河堤,自黄浦江口石坝尽处起,循宝山岸边,过布兰暗滩,直至深处,横过“孔夫子水道”,穿入额段暗滩(译音),随哈维水道(译音)右边,沂〔溯〕流筑至朴老花角(译音)。再在狼山渡,横截深水道,穿过约翰孙沙洲(译音),与常阴洲相接续。再循此岸,直筑至江阴炮台山脚下。此段河堤围有浅滩两处,一在朴老花角上游,他一则在其下游,共约有一百六十英方里。此两边河堤之所围浅滩,共约四百五十英方里,其中大部分已成陆地,亦有一部已于低潮时露出。此等地方,若令不与湍流相遇,则其填塞之进行更速。所以谓二十年之内,此四百五十英方里之地,当完全填成实地,可供耕作,亦非奢望也。如使此种新地每亩仅值二十元,则此新填地所生利益,已约有二千九百七十六万元矣。而此近三千万之利益,固从新地而生。此新地之利益,自起工以后,则每年增长,直至其填塞完成而后已者也。

  以后此二十年间可得三千万元利益而论,此种提案,自可采供讨议。今先计须投资本若干,然后我填筑之全计划可以完成。将欲填此四百五十英方里之地,须筑二百英里之河堤。此所计划之河堤,有一部分为沿河岸线者,而大部分须在中流,更有一小部分须筑在深水道之中。沿河岸线者,惟有在凹曲线面之一部须以石建,或用土敏士坚结,以保护堤面,此外无须费力。在中流者,须用石叠起,至离低潮水面下不及十尺为止,适足以抵抗下层水流,令不轶出正路之外。如此则大股流水,将循此抵抗最少之线,以其自力,从其初级河堤所诱导,开一水道。此种初级河堤所费,比之海堤较廉,而海堤所费,依吾前计算为二十万元一英里而已。惟有在马孙角、北水道分流点一处,须将该水道完全闭塞,其费已经专门家估算,当在百万元以外,方能填筑此二三英里之堤。是故由新填地所生利益,必足以回复其所筑河堤所费。可知即此填新地一节,已足令自海口到江阴两段导江工程不致亏本,而又有改良扬子江航路之益也。

丙自江阴至芜湖[编辑]

  此段河流,性质与江阴以下全异。其水道较为巩固,惟有三数处现出急曲线,河流蚀入凹曲线方面之陆地,因此时时于两岸另开新水道而已。此段长约一百八十英里。

  此处整治之工,比之江阴以下更为困难。盖其泛滥之地,应填筑者,仍与长江下游景况正同。其急曲线须修之使直,旁支水道应行闭塞,中流小岛应行削去,窄隘水路应行波广,令全河上下游一律。然而此部分原有河堤,大抵可以听其自然,惟其河岸四曲线面,有数处应用石或士敏土坚结以保护之耳。以力求省费之故,此段水道及河堤整治工程,可以一面用人为之工作,一面助以自然之力。此一段河流工程全部所费,不能于测量未竣以前精密计出,但粗为计算,则四十万一英里之数,总相去不远。故全段一百八十英里,应费七千二百万元。此外尚有开阔南京、浦口中间河面之费,未计在内;此处有多数高价之产业须全毁去,其费颇多也。

  瓜洲开凿一事,所以令镇江前面及上下游三处急曲线改为一处,使河流较直也。此处沿江北岸约二英里半陆地,正对镇江,必须凿开,令成新水道,阔一英里有馀。其旧道在镇江前面及上下游者,则须填塞之。所填之地,即成为镇江城外沿江市街,估其价值,优足以偿购取瓜洲陆地,及开凿工程之费。故此一部分,至少总可认为不亏本之提案。

  浦口、下关间窄处,自此码头至彼码头,仅得五分英里之三,即一千二百码而已。而此处水深最浅处为三十六英尺,最深处为一百三十二英尺。下关一边陆地,时时以水流过急、河底过深之故而崩陷,斯即显然为此部分河道太窄,不足以容长江洪流通过也。然则非易以广路不可矣。为此之故,必以下关全市为牺牲,而容河流直洗狮子山脚,然后此处河流有一英里之阔。以赔还下关之高价财产而论,须费几何,必须提交专门家详细调查,乃能决定。要之,此为整治扬子江全计划中最耗费之部分。但亦有附近下关沿岸之地,可以成为高价财产无疑,故此工程或可望得自相弥补也。

  南京、浦口间窄路下游之水道,应循其最短线路,沿幕府山脚,以至乌龙山脚。其绕过八卦洲后面之干流,应行填塞,俾水流直下无滞。

  由南京至芜湖一段河流,殆成一直线,其中有泛滥三处,一处刚在南京上游,余二则在东西梁山之上下游。其第一泛滥之米子洲上游支流,应行闭塞,另割该洲外面一幅,使本流河幅足用。至欲整治余二泛滥,则应循其右岸深水道作曲线,向太平府城,而将左边水道锁闭。此曲线所经各沙洲,有须全行削去者,亦有须削其一部者。而在东西梁山上游之泛滥,须将兄弟水道完全闭塞,并将陈家洲削去一部。而芜湖下游左岸,亦须稍加割削,令河流广狭上下一律。

丁自芜湖至东流[编辑]

  此段大江约长一百三十英里,沿流有泛滥六处。其中最显著者,即在铜陵下之泛滥也。此泛滥,两岸相距在十英里以上。每一泛滥,常分为两三股水道,其间夹有新涨之沙洲。其深水道时时变迁,忽在此股,忽在彼股,有时竟至数股同时淤塞,逼令航行暂时停止,亦非希觏之事也。

  为整治此自芜湖上游十英里至大通下游十英里一段河流,吾拟凿此三泛滥中流之沙洲及岸边之突角,为一新水道,直贯其中,使成一较短较直之河身,即附图中点线所示之路是也。此项费用,亦须详细测量之后,始能算定。但若两边河堤筑定之后,则浚渫工程之大部分,将以河流之自然势力行之,故开凿新河之费,必较寻常大为减少。大通以上,左岸有急度弯曲两处,须行凿开。第一处即大通上游十二英里,现设塔灯水标处之左岸,此处左岸陆地有二三英里,须略加刊削。次一处则应在安庆下游,凿至江龙塔灯水标,计长六英里左右。既凿此河,则免去全江口急度之转湾矣。此项开凿工程,比之下游叠石为堤之费更多。其旁支水路,虽能填为耕地,究不能补其开凿所费。是以此一部分整治之工程,不免为亏本,但以其通长江航道,与保护两岸陆地,又防止将来洪水为患,则此种工程必为有益明也。

戊自东流至武穴[编辑]

  此段长约八十英里,沿右岸皆山地,左岸则大抵低地也。沿流有泛滥四处,此中有三处,以水流之蚀及左岸,成一支流,复至下游,与正流相会,其会合处殆成直角。在此等地方,河岸殊不巩固,而此泛滥各股水道之间,正在堆积,将成沙洲矣。

  此段整治工程,比之下游各段,施工较易。此三处成半圆形时时转变之支流,应从其分支口施以闭塞,仍留其下游会流之口,任令洪水季节之沙泥随水泛入,自然填塞之。其他一处泛滥,则须于两边筑坝,束而窄之。更有数处须行削截,而小孤山上游及粮洲两处尤为重要。江心沙洲有一部分须削去,而河幅阔处亦有须填窄者。总令水道始终一律,期于全航道常有三十六英尺以上之水深也。

己自武穴至汉口[编辑]

  此段约长一百英里,自武穴而上,夹岸皆山地,河幅常为半英里内外。水深自三十尺至七十二尺,有数处尚在七十二尺以上。

  整理此段,须填塞其宽广之河面三数处。令水道整齐,有三四处支流须行闭塞。如此,然后冬季节俱有三十六尺至四十八尺水深之水道,可得而成也。在戴家洲一段河流,应将埃梨水道(译音)闭塞,独留冬季水道,则此岛上游下游曲线均较缓徐。在鸭蛋洲及罗霍洲之处,其大弯曲水道及两岛间水道均应闭塞,而另开一新水道,穿过罗雷洲以成为较短之曲线。在水母洲,其南水道务须闭塞,而此洲之上万八堤口曲处,亦须挖成较缓徐之曲线。由此处以至汉口,则须先填右岸,收窄河身,至与右岸向西南曲处相接而止。再从对面左岸填起,直过汉口租界面前,以至汉水口。则汉口堤岸面前,可以常得三十六英尺至四十八英尺深之水道矣。

  总计自海中至汉口,治河长约六百三十英里,河堤之长当得其二倍,即一千二百六十英里也。在江口之堤,吾尝约计每英里费二十万元,两堤四十万。此项数目,自深海以迄江阴一百四十英里,均可适用,充足有馀。因此部分惟须建两堤,此堤亦惟须于水中堆石,令其坚足以约束河流,使从其所导而行,斯已足矣。此两岸列石既成之后,水道可因于自然之力以成,所以此部工程尚为简单。

  然而在上游有数处为困难,其中有五六十英里之实地,水面上有一二十英尺之高,水面下尚有三四十英尺之深,须行削去,以使河身改直。此凿开及削去之工程,有若干须用人工,有若干可借天然之力,仍须待专门家预算。除此不计外,工程全部每一英里所费不过四十万元。故自海面至汉口,相距六百三十英里,所费当不过二万五千二百万元。今姑假定整治扬子江全盘计划并未知之部分算在其内,须费三万万元。由此计划,吾人辟一通路深入内地六百英里,容航洋巨船驶至住居二万万人口之大陆中心,而此中有一万万人住居于此最大水路通衢之两旁。以工程之利益而论,此计划比之苏彝士、巴拿马两河更可获利。

  虽在江阴以上各段,吾人不能发见不亏本之方法,不如江阴下游各段可以新填之地补其所费,但在竣工之后,仍可在沿江建立商埠,由之以得利益也。此建设商埠之计划,将于次部论之。

结论[编辑]

  当结论此二部,吾更须申言关于筑港及整治扬子江之工程数目,仅为粗略之预算,盖事势上自然如此也。关于在长江出海口及诸泛滥地建筑初步河堤之预算,或者有太低之迹,但吾所据之资料以为计算根源者,在下列各层:第一、为吾所亲见在广东河汉环吾本村筑堤填地之私人企业;第二、为廉价之石,可求之于舟山列岛者;第三、为海关沿岸视察员泰罗君之计算。在崇明岛上端闭塞北水道所费,该水道以此处为最狭,约计有三英里,而泰罗君谓所费约须一百万两有馀,然则约五十万元一英里也;比之吾所计算,已为两倍有半,此其差异可得比较而知。盖此崇明岛上端三英里之水道,平均水深二十英尺,而我所计划之海堤江堤建于水中者,平均比此段少三分之二,且闭塞北水道之工程完全与河流成为直角,则其所费较之建此初步河堤与水流成平行线者,纵使长短相同,所差亦应数倍。而五十万元可以建横截深二十尺之河,而闭塞之之一英里工程,则其五分之二之经费,亦必足以供吾所规划之工程之用矣。当吾草此文之际,《芝加高1铁路批评》五月十七日所出之报[今译芝加哥。],适有一论文道及此事。彼谓用钢铁骨架以筑河堤及坝,于浊泥河流,如吾辈今所欲治者,比之用石及用其他材料较佳,而又较廉。然则若采此新法,吾等可以用吾前此未知之更廉材料,以建河堤矣。所以吾前所计算或者不免稍低,而仍离正确之数目不远,决不如骤见所觉之过低也。

第三部建设内河商埠[编辑]

  在扬子江此一部建设内河商埠,将为此发展计划中最有利之部分,因此部分在中国为农矿产最富之区,而居民又极稠密也。以整治长江工程完成之后,水路运送,所费极廉,则此水路通衢两旁,定成为实业荟萃之点,而又有此两岸之廉价劳工附翼之。则即谓将来沿江两岸,转瞬之间变为两行相连之市镇,东起海边、西达汉口者,非甚奇异之事也。此际应先选最适宜者数点,以为获利的都市发展。依此目的,吾人将从下游起,溯江逐港论之如下:

  甲镇江及其北岸。

  乙南京及浦口。

  丙芜湖。

  丁安庆及其南岸。

  戊鄱阳港。

  己武汉。

甲镇江[编辑]

  镇江位于运河与江会之点,在汽机未用以前,为南北内地河运中心重要之地。而若将旧日内地运河浚复,且增浚新运河,则此地必能恢复其昔日之伟观,且更加重要。因镇江为挈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中间之联锁,而又以运河之南端直通中国最富饶之钱塘江流域。所以此镇江一市,将来欲不成为商业中心,亦不可得也。

  依吾整治长江计划,则在镇江前面,吾人既以大幅馀地,在六英方里以上者,加入镇江。此项大江南面新填之馀地,当利用以为吾人新镇江之都市计划。而江北沿岸之地,亦当由国家收用,以再建一都市。盖以黄河流域全部,欲以水路与江通,惟恃此一口,故江北此一市当然超越江南之市也。镇江、扬州之间,须建船坞,以便内地船舶;又当加最新设备,以便内地船只与航洋船之间,盘运货物之用。此港既用以为东海岸食盐收集之中心,同时又为其分销之中心,如此则可用新式方法,以省运输之费。江之两岸须以石或士敏土坚结筑成堤岸,而更筑应潮高下之火车渡头,以便联络南北两岸铁路客车、货车之往来。至于商业发达之后,又需建桥梁于江上,且凿地道于江下,以便两岸货物来往。街道须令宽阔,以适合现代之要求。其临江街道及其附近,应预定为工商业所用。此区之后面,即为住宅,各种新式公共营造均应具备。至于此市镇计划详细之点,吾则让之专门家。

乙南京、浦口[编辑]

  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虽现在已残破荒凉,人口仍有一百万之四分一以上。且曾为多种工业之原产地,其中丝绸特著,即在今日,最上等之绫及天鹅绒尚在此制出。当夫长江流域东区富源得有正当开发之时,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在整治扬子江计划内,吾尝提议削去下关全市,如是则南京码头当移至米子洲与南京外郭之间,而米子洲后面水道自应闭塞,如是则可以作成一泊船坞,以容航洋巨舶。此处比之下关,离南京市宅区域更近;而在此计划之泊船坞与南京城间旷地,又可以新设一工商业总汇之区,大于下关数倍。即在米子洲,当商业兴隆之后,亦能成为城市用地,且为商业总汇之区。此城市界内界外之土地,当照吾前在乍浦计划港所述方法,以现在价格收为国有,以备南京将来之发展。

  南京对岸之浦口,将来为大计划中长江以北一切铁路之大终点。在山西、河南煤铁最富之地,以此地为与长江下游地区交通之最近商埠,即其与海交通亦然。故浦口不能不为长江与北省间铁路载货之大中心,犹之镇江不能不为一内地河运中心也。且被横贯大陆直达海滨之干线,不论其以上海为终点,抑以我计划港为终点,总须经过浦口。所以当建市之时,同时在长江下面穿一隧道以铁路联结此双联之市,决非躁急之计。如此,则上海、北京间直通之车,立可见矣。

  现在浦口上下游之河岸,应以石建或用士敏土坚结,成为河堤,每边各数英里。河堤之内应划分为新式街道,以备种种目的建筑所需。江之此一岸陆地,应由国家收用,一如前法,以为此国际发展计划中公共之用。

丙芜湖[编辑]

  芜湖为有居民十二万之市镇,且为长江下游米粮市易之中心,故吾择取此点为引水冲刷上海黄浦江底之接水口,而此口亦为通上海或乍浦之运河之上口。在整治长江工程之内,青弋河合流点上面之四曲部分应行填塞,而对岸突出之点则应削去。此所计划之运河,起于鲁港合流点下游约一英里之处。此运河应向北东走,至芜湖城东南角,与山脚中间一点,与青弋河相合;更于濮家店,循此河之支流以行。如此,则芜湖东南循此运河左岸,得一临水之地。运河两旁,应建新堤,一如长江两岸。且建船坞于运河通大江之处,以容内地来往船只,加以近代之机械,供盘运货物过船之用。自江岸起,向内地,循运河之方向,规划广阔之街道,其近江者留以供商业之需,其沿运河者则留为制造厂用地。芜湖居丰富铁矿区之中心,此铁矿既得相当开发之时,芜湖必能成为工业中心也。芜湖有廉价材料、廉价人工、廉价食物,且极丰裕,专待现世之学术与机器,变之以为更有价值之财物,以益人类耳。

丁安庆及南岸[编辑]

  安庆者,安徽之省城,自从经太平天国战争破坏之后,昔日之盛不可复睹矣。现在人口仅有四万。其直接邻近之处,农产、矿产均富。若铁路既成,则六安大产茶区,与河南省之东南角矿区,均当以安庆为其货物出入之港。在治江工程中,安庆城前面及西边之江流曲处,应行填筑。此填筑之地,即为推扩安庆城建新市街之用。所有现代运输机械,均应于此处建之。

  在安庆城对面上游江岸最突出之地角,应行削去,使江流曲度更为和缓,而全河之广亦得一律。新市街即当在此处建造,因皖南、浙西之大产茶区,将于此处指挥掌握之也。如以徽州之内地富饶市镇,又有产出极盛之乡土环绕之,则必求此地以为其载货出入之中站明矣。以芜湖为米市中心言,则此安庆之双联市将为茶市中心,而此双联市之介在丰富煤铁矿区中心,又恰与芜湖相等。此又所以助兹港使于短期之间成为重要工业中心者也。故在长江此部建此双联市,必为大有利益之企业。

戊鄱阳港[编辑]

  吾欲于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建设一鄱阳港,此港将成为江西富省之惟一商埠矣。江西省每县均有自然水路联络之,若更加以改良,则必成宏伟之水路运输系统。江西有人民三千万,矿源最富,如有一新式商埠以为之工商业中心,以发展此富源饶裕之省分,则必为吾计划中最获利之一部分矣。

  此港位置,应在鄱阳湖入口西端,长江右岸之处。此港应为新地之上所建之新市,其中一部之地,须由填筑湖边低地成之。在鄱阳湖水道整治工程之中,应建一范堤,起自大姑塘山脚,迄于湖口石钟山对面之低沙角。此范堤之内,应建造一有闸船坞,以便内河船舶寄泊。而此港市街则应设在长江右岸、鄱阳湖左侧、庐山山麓,合成之三角地。此三角地,每边约有十英里,以供市街发展,优良已极。景德镇磁器工业应移建之于此地。盖以运输便利缺乏之故,景德之磁常因之大受损坏,而出口换船之际,尤常使制成之磁器碰损也。此地应采用最新大规模之设备,以便一面制造最精良之磁器,一面复制廉价之用具。盖此地收集材料,比之在景德镇更为便宜也。以各种制造业集中于一便利之中心,其结果不特使我计划之港长成迅速,且于所以奉给人者亦可更佳良。但以江西一省观之,鄱阳湖已必为世界商业制造之大中心。鄱阳湖非特长江中一泊船港,又为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所以从经济上观之,以大规模发展此港者,全然非不合宜者也。

己武汉[编辑]

  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此点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项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三市居民数过百万,如其稍有改进,则二三倍之,决非难事。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在整治长江堤岸,吾人须填筑汉口前面,由汉水合流点龙王庙渡头起,迄于长江向东屈折之左岸一点。此所填之地,平均约阔五百码至六百码。如是,所以收窄此部分之河,全河身一律有五六链(每链为一海里十分之一)之阔,又令汉口租界得一长条之高价土地于其临江之处也。此部之价,可以偿还建市所费之一部分。汉水将入江处之急激曲折,应行改直,于是以缓徐曲线绕龙王庙角,且使江汉流水,于其会合处向同一方面流下。汉阳河岸应密接现在之河边,沿岸建筑,毋突过于铁厂渡头之外。武昌上游广阔之空处,当圈为有闸船坞,以供内河外洋船舶之用。武昌下游应建一大堤,与左岸平行,则将来此市可远扩至于现在市之下面。在京汉铁路线,于长江边第一转弯处,应穿一隧道过江底,以联络两岸。更于汉水口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至将来此市扩大,则更有数点可以建桥,或穿隧道。凡此三联市外围之地,均当依上述大海港之办法收归国有,然后私人独占土地与土地之投机赌博,可以预防。如是则不劳而获之利,即自然之土地增价,利可尽归之公家,而以之偿还此国际发展计划所求之外债本息也。

第四部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编辑]

  兹将现存水路运河、扬子江相联络者,列举如下:

  甲北运河。

  乙淮河。

  丙江南水路系统。

  丁鄱阳<水路>系统。

  戊汉水。

  己洞庭系统。

  庚扬子江上游。

甲北运河[编辑]

  北运河在镇江对岸一点与扬子江联络,北走直至天津,其长逾六百英里。在江北之一部运河,现已著手为详细之测量,改良工事不久可以起工,此吾人所共知者也。在吾计划,吾将以淮水注江之一段,代江北一段运河之用。

乙淮河[编辑]

  淮河出河南省西北隅,东南流,又折而东流,至安徽、江苏两省之北部。其通海之口近年已经淤塞,故其水郁积于洪泽湖,全恃蒸发以为消水之路,于是一入大雨期,洪水泛滥于沿湖广大区域,人民受其荼毒者以百万计。所以修浚淮河,为中国今日刻不容缓之问题。近年迭经调查,屡有改良之提案。美国红十字会技师长詹美生君,曾献议为淮河开两出口,其一循黄河旧槽以达海,其一经宝应、高邮两湖以达扬子江。在此计划,吾赞成詹君通海、通江之方法,但于用黄河旧槽及其经过扬州西面一节,有所商榷。在其出海之口,即淮河北支已达黄河旧槽之后,吾将导以横行入于盐河,循盐河而下,至其北折一处,复高盐河过河边狭地,直入灌河,以取入深海最近之路,此可以大省开凿黄河旧路之烦也。其在南支在扬州入江之处,吾意当使运河经过扬州城东,以代詹君经城西入江之计划。盖如此则淮河流水,刚在镇江下面新曲线,以同一方向与大江会流矣。

  淮河此两支,至少均须得二十英尺深之水流,则沿岸商船自北方赴长江各地,可免绕道经由江口以入,所省航程近三百英里。而两支既各有二十英尺之深,则洪泽与淮河之水流宣畅;而今日高于海面十六英尺之湖底,即时可以变作农田。则以洪泽合之其旁诸湖,依詹美生君之计算,六百万亩之地,咄嗟可致也。如此以二十元为其一亩之价,则此纯粹地价已足一万二千万元,此政府之直接收入也。而又有一万七千英方里地,向苦水潦之灾者,今既无忧,所以昔日五年而仅两获者,今一年而可再获,是一万七千英里者,得一千零八十八万英亩(七千馀万中亩),各得五倍奇收获也。假如总生产额一英亩所值为五十元,则此地所产总额原得五万四千四百万元者,今为二十七万二千万元也。其在国家,岂非超越寻常之利益乎!

丙江南水路系统[编辑]

  此项系统包含南运河与黄浦江、与太湖、及其与为联络之水路而言。此中吾所欲为最重要之改良,乃在浚广浚深芜湖、宜兴间之水路,以联长江与太湖,而又贯通太湖浚一深水道,以达南运河苏州、嘉兴间之一点。其在嘉兴歧为两支,一支循嘉兴、松江之运河,以达黄浦江;他一支则至乍浦之计划港。此项长江、黄浦间水路,当其未达上海之前,应先行浚令广深至其极限,使能载足流水。一面以洗涤上海港面,不容淤积;一面亦使内河船舶来往于江海之间者经此,大减其路程也。而此水路又可为扶土壤俱来之用,太湖暨其旁诸湖沿水路之各区,将来均可因其填塞,成为耕地。故于建此水路之大目的以外,又有此种填筑计划及本地载货之利益可收,于是其获利之性质,可以加倍确实。现在太湖暨其他诸湖沼地之精确测量尚无可征,则能填筑为田者当有几亩,今亦未可遽言,但以粗略算之,则填筑江南诸湖所得之地,吾意其亩数必不在江北之田以下。

丁鄱阳水路系统[编辑]

  此一系统,为江西全省排水之用。每县、每城乃至每一重要市镇,均可由水路达到。全省交通,惟恃水路,此乃未有铁路前,中国东南各省所同者也。江西下游水路系统受不规则之害与长江同,皆以其为低地之故,然则其整治之工亦应与长江相同。鄱阳湖应按各水入湖之路,分为多数水道,然后逐渐汇流,卒至渚溪附近乃合而为一。度此湖狭隘之部,而与长江合于湖口。此深水道两旁应各叠水底石堤为一线,使刚与湖中浅处同高,以是其水道可以于排水之外并作航行之用也。水道以外之浅处,将来于相当时间可填为耕地。于是整治鄱阳湖各水道之计划,可以其填筑而得充足之报酬矣。

戊汉水[编辑]

  此水以小舟溯其正流,可达陕西西南隅之汉中;又循其旁流,可达河南西南隅之南阳及赊旗店。此可航之水流,支配甚大之分水区域:自襄阳以上,皆为山国;其下以至沙洋,则为广大开豁之谷地;由沙洋以降,则流注湖北沼地之间,以达于江。

  改良此水,应在襄阳上游设水闸。此一面可以利用水力,一面又使巨船可以通航于现在惟通小舟之处也。襄阳以下,河身广而浅,须用木桩或叠石作为初级河堤,以约束其水道,又以自然水力填筑两岸洼地也。及至沼地一节,须将河身改直浚深。其在沙市,须新开一运河,沟通江汉,使由汉口赴沙市以上各地得一捷径。此运河经过沼地之际,对于沿岸各湖,均任其通流,所以使洪水季节挟泥之水溢入渚湖,益速其填塞也。

己洞庭系统[编辑]

  此项水路系统,为湖南全省及其上游排水之用。此中最重要之两支流,为湘江与沅江。湘江纵贯湖南全省,其源远在广西之东北隅,有一运河在桂林附近,与西江系统相联络。沅江通布湖南西部,而上流则跨在贵州省之东。两江均可改良,以供大河〔船〕舶航行。其湘江、西江分水界上之运河,更须改造。于此运河及湘江、西江各节,均须设新式水闸,如是则吃水十尺之巨舶,可以自由来往于长江、西江之间。洞庭湖则须照鄱阳湖例,疏为深水道,而依自然之力,以填筑其浅地为田。

庚长江上游[编辑]

  自汉口至宜昌一段,吾亦括之入于长江上游一语之中。因在汉口为航洋船之终点,而内河航运则自兹始,故说长江上游之改良,吾将发轫于汉口。现在以浅水船航行长江上游,可抵嘉定,此地离汉口约一千一百英里。如使改良更进,则浅水船可以直抵四川首府之成都。斯乃中华西部最富之平原之中心,在岷江之上游,离嘉定仅约六十英里耳。

  改良自汉口至岳州一段,其工程大类下游各部。当筑初步河堤,以整齐其水道。而急弯曲之四岸,当护以石堤,或用士敏土坚结。中流洲屿,均应削去。金口上游大湾,所谓簰州曲者,应于簰州地颈开一新河以通航。至后金关之突出地角,则应削除,使河形之曲折较为缓徐。

  洞庭之北、长江屈曲之部,自荆河口起以至石首一节,吾意当加闭塞。由石首开新道,通洞庭湖,再由岳州水道归入本流。此所以使河身径直,抑亦缩短航程不少。自石首以至宜昌,中间有泛滥处,当以木石为堤约束之;其河岸有突出点数处,须行削去,而后河形之曲折可更缓也。

  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即地学家所谓红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寻(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寻者。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

  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而内地直通水路运输,可自重庆北走直达北京,南走直至广东,乃至全国通航之港无不可达。由此之道,则在中华西部商业中心,运输之费当可减至百分之十也。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巨大,而其鼓舞商业何等有力耶!

第五部创建大士敏土厂[编辑]

  钢铁与士敏土为现代建筑之基,且为今兹物质文明之最重要分子。在吾发展计划之种种设计,所需钢铁与士敏土不可胜计,即合世界以制造著名之各国所产,犹恐不足供此所求。所以在吾第一计划,吾提议建一大炼钢厂于煤铁最富之山西、直隶。则在此第二计划,吾拟欲沿扬子江岸建无数士敏土厂。长江谷地特富于士敏土原料,自镇江而上可航之水道,夹岸皆有灰石及煤,是以即为其本地所需要,还于其地得有供给也。今日已有制士敏土之厂在黄石港上游不远之石灰窑,其位置刚在深水码头与灰石山之间。其山既若是近,故直可由山上以锹锄起石,直移之窑中,无须转运。而在汉口、九江之间,与此相类之便利,尚复多有。九江以下,马当、黄石矶以及九江、安庆间诸地,又有极多之便利相同之灰石山。其安庆以下至南京之间,多为极有利于制士敏土之地区,即如大通、获港、采石矶,均有丰裕之灰石及煤铁矿,夹江相望也。

  筑港、建市街、起江河堤岸诸大工程同时并举,士敏土市场既如斯巨大,则应投一二万万之资本,以供给此士敏土厂矣。而此业之进行,即与全盘其他计划相为关连,徐徐俱进,则以一规划奖进其他规划,各无忧于生产过剩与资本误投,而各计划俱能自致其为一有利事业矣。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5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