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讲李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十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十四 直讲李先生文集 卷第十五
宋 李觏 撰 阙名 撰年谱门人录 景江南图书馆藏明刊本
卷第十六

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明堂定制图序

  五宗图序

   明堂定制图序

伏以明堂者古圣王之大务也𠩄以事上帝严先

祖班时令合诸侯朝廷之仪莫盛扵此然而年世久

远规模靡见经传𠩄出参差不同群儒诪张各信其

习修坠补阙何𠩄适従虽颛蒙尝窃议扵斯矣

谨按周礼考工记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

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大戴礼盛徳

记曰明堂者自古有之凡九室一室有四戸八牖共

三十六戸七十二牖礼记月令天子正月居青阳左

个二月居青阳太庙三月居青阳右个四月居明堂

左个五月居明堂太庙六月居明堂右个中央土居

太庙太室七月居总章左个八月居总章太庙九月

居总章右个十月居元堂左个十一月居元堂太庙

十二月居元堂右个此三书者皆圣贤之𠩄作述学

者之𠩄传习而一事殊制乖远如此注释之家亦各

未为精当考工记五室郑康成觧之木室扵东北火

室扵东南金室扵西南水室扵西北土室扵中央故

聂崇义三礼图其为明堂接太室四角以为四室盖

用此也且既以五室象五行矣则木火金水之王当

在东南西北之正何乃置之四角而云木室兼水火

室兼木若必如是则中央之室复何𠩄兼㢤此说

未可用也盛徳记九室蔡伯喈之徒传之接四室之

角又为四室聂崇义误以为秦人明堂图者是也

实无明堂但后儒见月令有天子居明堂之文以月令是秦相吕不韦𠩄作春秋十二纪之首章疑为秦

之明堂耳然今观月令明堂十有三位无九室之说盖崇义误取大戴九室之堂以为秦制也又郑康成

亦駮大戴云九室三十六戸七十二牖似秦相吕不韦作春秋时𠩄益者非古制也噫康成注礼记既知

月令是吕不韦𠩄作春秋矣而月令岂有九室之文㢤何以辄駮大戴九室以为出扵吕氏春秋乎诚舛

SKchar甚也然其四室之角复为四室未知何𠩄施用将以

象五行享五帝乎则五室足以备之矣安用其馀将

以配十二辰乎则四隅各两室重在一方之上核其

意义反复不安此说亦未可用也月令十三位本无此総

数但以一大室四太庙八左右个其实十三位郑康成注青阳左个则曰太

寝东堂北偏云太寝者欲明明堂与太寝制同孔颕逹正义以为云

东堂者则知听朔皆堂不扵五角之室中且夫谓之

庙与个者当湏各是一位岂同在一堂靡𠩄限隔而

可称为庙与个也盖康成既执明堂为五室若扵此

十三位又为限隔则是室数颇多与巳意相违故曲

饰其辞以为三位同在一堂贵不害扵五室之文耳

说固不可用也至唐李林甫等注月令青阳左个

则曰寅上之室青阳太庙则曰卯上之室青阳右个

则曰辰上之室明堂左个则曰巳上之室明堂太庙

则曰午上之室明堂右个则曰未上之室太庙太室

则曰太庙明堂総名太室中央室也総章左个则曰

申上之室総章太庙则曰酉上之室総章右个则曰

戌上之室元堂左个则曰亥上之室元堂太庙则曰

子上之室元堂右个则曰丑上之室𮗚此言太室处

中央馀十二位各置其辰之上诚合扵理然其谓太

庙明堂総名及十三位俱以为室则误矣明堂之上既独以子

午卯酉为太庙则太庙安得为明堂捴名㢤十三位不俱谓之室觧见扵后又其人但知

十三室各在其辰之上而不谋𠩄以建立之处且太

室既居中矣若以馀室连太室而为之则四面各可

置一室四角缺处又各可置一室复不能令各在其

辰之上其馀四室更何𠩄安就欲巧而成之愈乖扵

方位矣或将远太室而为则未见有明文言之者是

说亦未可用也后魏时有李谧者愍大礼之沦亡

愤先儒之异议作明堂制度论以折𠂻扵世其指以

月令为宗而采周礼大戴之言以参合之云其室居

中者谓之太庙太室当太室之东者谓之青阳太庙

当太室之南者谓之明堂太庙当太室之西者谓之

総章太庙当太室之北者谓之元堂太庙以是为合

扵周礼之五室又云四面之室各有便房谓之左右

个共三十六戸七十二牖以是为合扵大戴戸牖之

数今虽图象莫存然按文察之谧之𠩄言窃𠩄未谕

且太室四靣各为一室则四角缺处各方二筵二筵

之地乃为两便房如东南角二筵地便当为青阳右个及明堂左个矣他皆仿此

址既狭况地形斜角不知何以置之复何以能令各

在其辰之上夫分十二辰之位当湏尺步平均然后

能正也岂有四靣之室既以二筵为一辰左右之个

乃以二筵为两辰㢤举兹一隅又知其不足取法也

愚窃谓考工记盛徳记月令三家𠩄指制度诚大

同但立言质略意义弗显训传之士泥文太过因而

背驰李谧之志稍欲搴而合之矣柰不得其旨尤而

效之以月令之文最为明著辄亦取以为本而通

之周戴月令虽秦人所作然皆追述古先圣王之道其中虽有官名时事不合周法者盖吕氏欲

以古道行之扵时故稍或损益之岂可谓皆非古制欤夫以白虎通曰明堂上

圎下方八窗四闼上圎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

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

戸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斯言合扵事

理因亦取之谨详考工记是言堂基修广非谓立

室之数东西九筵南北七筵是言堂上非谓室中东

西之堂各深四筵半南北之堂各深三筵半若堂室共在九

筵七筵之内则虽如郑氏五室之制従东至西亦湏三室巳据六筵之地外东堂止有一筵半西堂止有

一筵半毎筵深一丈三尺五寸従南至北又三室据六筵之地外南北之堂各才半筵深四尺五寸狭隘

甚矣况室数更多岂可容㢤盖记者上言堂上之修广次述室中之丈尺本非一贯而谈也四堂东曰青

阳南曰明堂西曰総章北曰元堂五室凡室二筵是言四堂中央有

方十筵之地自东至西可营五室自南至北可营五

室十筵中央方二筵之地既为太室矣欲连太室而

作馀室则不能令十二位各直其辰当湏扵东南西

北四靣各虚方二筵之地四角缺处又各虚方二筵

之地周而通之以为太庙而太室正居中𠩄谓太庙

太室者言此太庙之中有太室也太庙之外当子午

卯酉四位上各画方二筵地以与太庙相通不为𠩄

谓青阳明堂総章元堂等太庙者也以其当青阳之堂上故曰青阳

太庙馀三靣皆仿此或问扵臣曰经𠩄谓太庙太室者当是青阳等四太庙居四方而太室在其中央故

云太庙太室也子何湏谓太室四旁虚地为太庙而云太室在其中㢤臣对曰太室四旁既不得不有虚

地既有虚地而经云太庙太室则太室四旁虚地非太庙而何且青阳等四太庙去太室犹隔二筵之地

何以得云太室在四太庙中央乎又问曰子必云四太庙不为室而与十太庙相通者何㢤臣对曰中既

有太庙子午卯酉又各名太庙而地实相接则不得不相通也当寅申巳亥辰戌丑

未八位上各画方二筵地以为室𠩄谓左个右个者

也八个之室并太室而九𠩄谓九室也室四面各有

戸戸旁夹两牖𠩄谓三十六戸七十二牖也青阳明

堂総章元堂四太庙前面各为一门出扵堂上门旁

夹两窗𠩄谓八窗四闼也以庙之与堂当有𠩄限隔故各为一门也谓之闼者

小门也以太庙𠩄出故其制异扵群室之戸耳窗牖异者亦以庙门旁変扵室中之制也四庙九室共十

三位而白虎通云十二坐当是略中央土𠩄居矣左右之个其实皆室但以

分处左右形如夹房故有个之名也太庙之内此谓太室

四旁二筵地非青阳等太庙也以及太室其实祀文王配上帝之位

也谓之庙者义当然矣土者分王四时负载万物扵

五行最尊故天子当其时居太室用祭天之位以尊

严之也四仲之月各得一时之中与馀月有异故复

扵子午卯酉之方取二筵地假太庙之名以听其朔

此谓青阳等太庙也或问扵臣曰太室四旁各二筵之地既为太庙又已当子午卯酉之正人君若

尊严仲月何不止扵此听朔而乃复扵其外别取二筵地假太庙之名㢤臣对曰太室四旁各二筵地虽

为太庙而当子午卯酉之正可以听仲月之朔矣然若以此二筵地便为子午卯酉之位则馀辰又不正

矣与夫连太室而为室何异㢤秪如以太室东戸前二筵地便为卯位听仲春之政南戸前二筵地便为

午位听仲夏之政则辰已二位湏过在东南一角岂能当青阳右个明堂左个之上㢤故宜各扵太庙

之外别取二筵地与左右个并列而假太庙之名然后能使十二辰皆正也若是则三家

之指SKchar有异㢤但周礼言基而不及室大戴言室而

不及庙稽之月令则𬾨矣然非白虎通亦无以知窗

闼之制也又详郑说明堂九阶南靣三阶三靣各

两阶且毎靣各三位而独南靣三阶其馀各两阶求

其义则靡𠩄法象揣扵事则不便𠦑降今𮗚聂崇义

𠩄谓秦人明堂图者其制有十二阶似恐古之遗法

也当亦取之礼记外传曰明堂四面各五门今按明

堂位曰九夷之国东门之外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六

戎之国西门之外五狄之国北门之外九采之国应

门之外时天子负斧扆南向而立南门之外者北面

东上应门之外者亦北靣东上是南门之外有应门

也既有应门则不得不有皋库雉门矣明堂者四时

𠩄居四面如一南靣既有五门则馀三靣皆有五门

矣郑康成注明堂位则云正门谓之应门孔颕逹正

义曰正门谓之应门者以明堂更无重门非路门外

之应门天子宫内有路寝故应门之内有路门明堂

既无路寝故无路门及以外诸门但有应门耳且既

有东南西北门矣而又有应门非重门而何欤𮗚其

本意当谓变南门之文以为应门也又但见王宫有

路门其次乃有应门今明堂无路门之名而但有应

门便谓更无重门而南门即是应门矣且路寝之前

则名路门其次有应门明堂非路寝乃变其内门之

名为东门南门而次有应门夫复何害扵义抑夷蛮

戎狄之君既在四门之外而外无重门则是列扵郊

野道路之间矣岂朝会之仪而草草若是乎王宫常

常𠩄居犹设五门以限中外明堂者效天法地尊祖

配帝而止一门以表之是岂恊扵亊宜也则四靣各

五门断在不疑矣又详郑康成注考工记夏后氏

世室则云世室者宗庙也商人重屋则云重屋者王

宫正堂若太寝也周人明堂则云明堂者明政教之

堂也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正寝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

其同制又注玉藻曰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仍与诸

儒抗荅多方援引固以为三者同制后学承之莫有

非者愚窃谓之不然矣苟路寝有四时之位则天

子自可坐而听朔奚用远赴明堂若以尊严国政当

假祭天之庙以听之则事毕而还复扵路寝居其时

之堂何𠩄为也宗庙之祭堂事室事一靣而足四方

之堂未闻𠩄施设也虽世室有五室之说未必如郑注有四堂也既曰明

堂将以事上帝也宗庙将以尊先祖也而以已之正

寝与之同制盖非尊祖事天之意也矧郑之此说

由胸臆必谓明堂宗庙路寝同为五室三代皆然但

修广之度固时而变周监二代其为宗庙则法修广

扵夏其为路寝则取寻尺扵商其为明堂则自为度

筵之制实皆不改扵五室焉此说既非经见安用迂

阔而谈奚不直谓周家作宗庙则法扵夏路寝则法

扵商明堂则自为之各求其制以示扵世乎得非康

成见世室有五室既以五行推之明堂之文复有五

室求其说而不𫉬及重屋之下都无室数遂乃巧为

之辞以谓其制皆同乎又当见明堂位称太庙天子

明堂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以为鲁行天子

之礼鲁之太庙既如明堂则周之太庙亦如明堂矣

谓若周之太庙制如明堂鲁之太庙又如明堂则

是鲁之太庙如周之太庙也何不曰太庙天子太庙

而云明堂㢤斯盖鲁行天子礼乐享帝吿朔当仿扵

周然以人臣不敢立天子政教之堂故扵周公之庙

略拟明堂之制以备其礼非周之宗庙如明堂也

扵臣曰路寝制如明堂虽经无明文然太史职云闰月诏王居门终月先儒皆以为天子闰月听朔扵明

堂门中还而又处扵路寝门也既闰月听朔扵明堂门中还而又处扵路寝门则是常月听朔扵明堂之

上还而处扵路寝之上其居位亦当如在明堂中时也然则路寝亦如明堂有四时之位明矣臣对曰太

史职闰月诏王居门终月盖止是朔日诏王居明堂之门听一月𠩄当行之事终尽而返耳岂复有明文

言还处路寝门㢤盖郑氏之徒欲明三者同制妄生枝叶以言之也又况蔡伯喈以为

明堂太庙太室太学辟廱虽名别而事同其为纰SKchar

不已甚乎𡊮凖正论駮之详矣大戴亦云其外有水名曰辟廱扵斯则误

若其建置之𠩄则淳于登云明堂者在国之阳三

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玉藻听朔扵南门之外

康成之注亦与是相合夫称明也宜在国之阳事天

神也宜在城门之外建置之说兹焉可取扵戏哲

既往礼器凋敝先王大法散在简策而言近指远学

者多迷专门自用互相非毁故自汉兴迄于有唐布

政之宫屡曽营缮而规为卤莾莫合圣制群议交闘谁

将正之明君贤士疚心久矣生长草野涵泳恩泽

仰兹大典辄𠩄究寻伏惟 国家拓境逾四溟太平

仅百载徳义充溢礼教兴行封泰山祀汾阴耕籍田

郊见上帝遗文逸美扵是交举 圣神之𠂻殆将经

始扵斯堂乎四方有识注望多矣身虽贱微亦愿

此时稍禆万一自托不朽故今敢先以𠩄见制度具

图以献图凡以九分当九尺之筵东西之堂共九筵

南北之堂共七筵中央之地自东至西凡五室自南

至北凡五室毎室二筵则取扵周礼考工记也一太

室八左右个共九室室有四戸八牖共三十六戸七

十二牖则恊扵大戴礼盛徳记也九室四庙共十三

位则本扵礼记月令也四庙之靣各为一门门夹两

窗是为八窗四闼则稽扵白虎通也十二阶则采扵

聂崇义三礼图也四靣各五门则酌扵明堂位礼记

外传也堂之下门之内本无修广之数故今但图五重门即不计其丈尺旧说明堂宫方三百步

自可因宜处置也或问扵臣曰皋库雉应门之号四靣皆同何也臣对曰四堂者皆天子𠩄居𠩄居之靣

皆若王朝焉无东西南北之异也今但変其内门之名以志四方而应门以外诸门不改焉耳又问曰既

云路寝不与明堂同制而明堂之门乃假王宫诸门之名何也臣对曰明堂之上𠩄以事天尊祖布政教

之𠩄也故不与王寝同制门者限内外通出入而旧图无𠩄法象但以天子听政𠩄居象如王朝故假宫

门之名亦何害扵理况取诸书略无偏弃异同之论庶可息焉

古先之模或在扵是号曰眀堂定制图鸿覆无私傥

垂甄录施之扵用必有可𮗚若夫栋宇之高卑土木

之文饰至尊𠩄居之服御上神𠩄享之仪物此礼官

学士之职非小臣之能尽也轻议国容罪当殊死谨

   五宗图序

大传曰别子为祖注云别子谓公子若始来在此国

者后世以为祖也又曰继别为宗注云别子之世适

也族人尊之谓之大宗是宗子也又曰继祢者为小

宗注云父之适也兄弟尊之谓之小宗又曰有百世

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

也宗其继别子之𠩄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

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注云迁犹变易也继别子别

子之世适也继高祖者亦小宗也先言继祢者据别

子子弟之子也以高祖与祢皆有继者则曽祖祖亦

有也则小宗四与大宗凡五说者曰别子谓公子诸

侯之庶子也若细别言之则妻之𠩄生为适妾之𠩄

生为庶若秪据正体言之则妻之长子为适其次子

以下及妾𠩄生通得谓之庶子也诸侯之适子适孙

继世为君而庶子不得祢先君故自与其后世子孙

为始祖也云若始来在此国者谓非君之亲或是异

姓始来在此国者亦得谓之别子自与其后世子孙

为始祖也别子之适子世继别子为大宗族人尊之

虽五世以外皆为之齐衰三月为其母妻亦然𠩄谓

百世不迁者也其别子之庶子不得祢别子则自使

其适子继巳而为小宗𠩄谓继祢者为小宗也继祢

则与亲兄弟为宗也又其适子则继祖与同堂兄弟

为宗也又其适子则继曾祖与再从兄弟为宗也又

其适子则继高祖与三従兄弟为宗也其庶子皆不

得继祢各自使其适子继已而为小宗焉是自高祖

之后至玄孙凡四世就此第四世小宗之三从兄弟

而言则其人有小宗四矣宗其继祢者亲兄弟也又

与之共宗扵继祖者同堂兄弟也又与之共宗扵继

曽祖者再従兄弟也又与之共宗扵继高祖者三从

兄弟也然则四宗备矣又与四宗共宗扵大宗是为

五宗也其扵小宗各以本服服之亲兄弟齐衰期也

同堂兄弟大功也再従兄弟小功也三从兄弟缌麻

也至第五世继高祖之父者与四从兄弟无服不复

为之宗𠩄谓五世则迁者也若世数尚少则小宗或

有三或有二或有一其曰小宗四者盖极言之耳不

必皆然也凡人生子或众或寡今此图尽为二子以

甲乙第之斯盖设法贵扵省文若庶子之多者可以

此例推之也甲者皆适也乙者皆庶也适者皆为小

宗庶者皆不继祢其旨甚明弗复尽注

赞曰吾扵三宗见孝弟之至焉高祖以上远矣而数

十百世尊其正体不忘祖也何孝如之𥘵免以外䟽

矣而合之以食序以昭穆厚同姓也何弟如之先王

之𠩄以治天下此其本欤周衰法弛斯道以亡庶匹

适者有之矣幼陵长者有之矣祖以世断远则忘之

矣族以服治䟽则薄之矣骨肉或如行路尚何有扵

天下乎扵戏书燔简脱幸存其略而学者弗之察吾

甚病焉故表之以图云








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之十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