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講李先生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五
直講李先生文集 卷第十五 宋 李覯 撰 闕名 撰年譜門人錄 景江南圖書館藏明刊本
|
直講李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明堂定制圖序
五宗圖序
明堂定制圖序
〈臣〉伏以明堂者古聖王之大務也𠩄以事上帝嚴先
祖班時令合諸侯朝廷之儀莫盛扵此然而年世乆
逺規模靡見經傳𠩄出參差不同群儒譸張各信其
習脩墜補闕何𠩄適〈臣〉雖顓蒙嘗竊議扵斯矣〈臣〉
謹按周禮考工記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
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大戴禮盛徳
記曰明堂者自古有之凡九室一室有四戸八牖共
三十六戸七十二牖禮記月令天子正月居青陽左
个二月居青陽太廟三月居青陽右个四月居明堂
左个五月居明堂太廟六月居明堂右个中央土居
太廟太室七月居總章左个八月居總章太廟九月
居總章右个十月居元堂左个十一月居元堂太廟
十二月居元堂右个此三書者皆聖賢之𠩄作述學
者之𠩄傳習而一事殊制乖逺如此注釋之家亦各
未為精當考工記五室鄭康成觧之木室扵東北火
室扵東南金室扵西南水室扵西北土室扵中央故
聶崇義三禮圖其為明堂接太室四角以為四室盖
用此也且既以五室象五行矣則木火金水之王當
在東南西北之正何乃置之四角而云木室兼水火
室兼木若必如是則中央之室復何𠩄兼㢤此誠
未可用也盛徳記九室蔡伯喈之徒傳之接四室之
角又為四室聶崇義誤以為秦人明堂圖者是也〈按秦〉
〈實無明堂但後儒見月令有天子居明堂之文以月令是秦相吕不韋𠩄作春秋十二紀之首章疑為秦〉
〈之明堂耳然今觀月令明堂十有三位無九室之說盖崇義誤取大戴九室之堂以為秦制也又鄭康成〉
〈亦駮大戴云九室三十六戸七十二牖似秦相吕不韋作春秋時𠩄益者非古制也噫康成注禮記既知〉
〈月令是吕不韋𠩄作春秋矣而月令豈有九室之文㢤何以駮大戴九室以為出扵吕氏春秋乎誠舛〉
〈之甚也〉然其四室之角復為四室未知何𠩄施用将以
象五行享五帝乎則五室足以備之矣安用其餘将
以配十二辰乎則四隅各兩室重在一方之上覈其
意義反覆不安此亦未可用也月令十三位〈本無此総〉
〈数但以一大室四太庙八左右个其實十三位〉鄭康成注青陽左个則曰太
寝東堂北偏〈云太寝者欲明明堂與太寝制同〉孔頴逹正義以為云
東堂者則知聴朔皆堂不扵五角之室中且夫謂之
廟與个者當湏各是一位豈同在一堂靡𠩄限隔而
可稱為廟與个也盖康成既執明堂為五室若扵此
十三位又為限隔則是室數頗多與巳意相違故曲
飾其辭以為三位同在一堂貴不害扵五室之文耳
此固不可用也至唐李林甫等注月令青陽左个
則曰寅上之室青陽太廟則曰卯上之室青陽右个
則曰辰上之室明堂左个則曰巳上之室明堂太廟
則曰午上之室明堂右个則曰未上之室太廟太室
則曰太廟明堂総名太室中央室也総章左个則曰
申上之室総章太廟則曰酉上之室総章右个則曰
戌上之室元堂左个則曰亥上之室元堂太廟則曰
子上之室元堂右个則曰丑上之室𮗚此言太室䖏
中央餘十二位各置其辰之上誠合扵理然其謂太
廟明堂総名及十三位俱以為室則誤矣〈明堂之上既獨以子〉
〈午卯酉為太廟則太廟安得為明堂捴名㢤十三位不俱謂之室觧見扵後〉又其人但知
十三室各在其辰之上而不謀𠩄以建立之䖏且太
室既居中矣若以餘室連太室而為之則四面各可
置一室四角缺䖏又各可置一室復不令各在其
辰之上其餘四室更何𠩄安就欲巧而成之愈乖扵
方位矣或将逺太室而為則未見有明文言之者是
此亦未可用也後魏時有李謐者愍大禮之淪亡
憤先儒之異議作明堂制度論以折𠂻扵世其指以
月令為宗而采周禮大戴之言以參合之云其室居
中者謂之太廟太室當太室之東者謂之青陽太廟
當太室之南者謂之明堂太廟當太室之西者謂之
総章太廟當太室之北者謂之元堂太廟以是為合
扵周禮之五室又云四面之室各有便房謂之左右
个共三十六戸七十二牖以是為合扵大戴戸牖之
數今雖圖象莫存然按文察之謐之𠩄言竊𠩄未諭
且太室四靣各為一室則四角缺䖏各方二筵二筵
之地乃為兩便房〈如東南角二筵地便當為青陽右个及明堂左个矣他皆倣此〉基
址既狹况地形斜角不知何以置之復何以令各
在其辰之上夫分十二辰之位當湏尺歩平均然後
正也豈有四靣之室既以二筵為一辰左右之个
乃以二筵為兩辰㢤舉兹一隅又知其不足取法也
〈臣〉愚竊謂考工記盛徳記月令三家𠩄指制度誠大
同但立言質略意義弗𩔰訓傳之士泥文太過因而
背馳李謐之志稍欲搴而合之矣柰不得其㫖尤而
效之〈臣〉以月令之文最為明著亦取以為本而通
之周戴〈月令雖秦人所作然皆追述古先聖王之道其中雖有官名時事不合周法者盖吕氏欲〉
〈以古道行之扵時故稍或損益之豈可謂皆非古制欤〉夫以白虎通曰明堂上
圎下方八窓四闥上圎法天下方法地八窓象八風
四闥法四時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
戸法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風斯言合扵事
理因亦取之〈臣〉謹詳考工記是言堂基廣非謂立
室之數東西九筵南北七筵是言堂上非謂室中東
西之堂各深四筵半南北之堂各深三筵半〈若堂室共在九〉
〈筵七筵之内則雖如鄭氏五室之制東至西亦湏三室巳據六筵之地外東堂止有一筵半西堂止有〉
〈一筵半毎筵𭰹一丈三尺五寸従南至北又三室據六筵之地外南北之堂各𦂯半筵深四尺五寸狹隘〉
〈甚矣况室數更多豈可容㢤盖記者上言堂上之廣次述室中之丈尺本非一貫而談也四堂東曰青〉
〈陽南曰明堂西曰総章北曰元堂〉五室凡室二筵是言四堂中央有
方十筵之地自東至西可營五室自南至北可營五
室十筵中央方二筵之地既為太室矣欲連太室而
作餘室則不令十二位各直其辰當湏扵東南西
北四靣各虚方二筵之地四角缺䖏又各虚方二筵
之地周而通之以為太廟而太室正居中𠩄謂太廟
太室者言此太廟之中有太室也太廟之外當子午
卯酉四位上各畫方二筵地以與太廟相通〈不為室〉𠩄
謂青陽明堂総章元堂等太廟者也〈以其當青陽之堂上故曰青陽〉
〈太廟餘三靣皆倣此或問扵臣曰𠩄謂太廟太室者當是青陽等四太廟居四方而太室在其中央故〉
〈云太廟太室也子何湏謂太室四旁虚地為太廟而云太室在其中㢤臣對曰太室四旁既不得不有虚〉
〈地既有虚地而經云太廟太室則太室四旁虚地非太廟而何且青陽等四太廟去太室猶隔二筵之地〉
〈何以得云太室在四太廟中央乎又問曰子必云四太廟不為室而與十太廟相通者何㢤臣對曰中既〉
〈有太廟子午卯酉又各名太廟而地實相接則不得不相通也〉當寅申巳亥辰戌丑
未八位上各畫方二筵地以為室𠩄謂左个右个者
也八个之室并太室而九𠩄謂九室也室四面各有
戸戸旁夾兩牖𠩄謂三十六戸七十二牖也青陽明
堂総章元堂四太廟前面各為一門出扵堂上門旁
夾兩窓𠩄謂八窓四闥也〈以廟之與堂當有𠩄限隔故各為一門也謂之闥者〉
〈小門也以太廟𠩄出故其制異扵群室之戸耳窓牖異者亦以廟門旁変扵室中之制也四廟九室共十〉
〈三位而白虎通云十二坐當是畧中央土𠩄居矣〉左右之个其實皆室但以
分䖏左右形如夾房故有个之名也太廟之内〈此謂太室〉
〈四旁二筵地非青陽等太廟也〉以及太室其實祀文王配上帝之位
也謂之廟者義當然矣土者分王四時載萬物扵
五行最尊故天子當其時居太室用祭天之位以尊
嚴之也四仲之月各得一時之中與餘月有異故復
扵子午卯酉之方取二筵地假太廟之名以聴其朔
也〈此謂青陽等太廟也或問扵臣曰太室四旁各二筵之地既為太廟又已當子午卯酉之正人君若〉
〈尊嚴仲月何不止扵此聴朔而乃復扵其外别取二筵地假太廟之名㢤臣對曰太室四旁各二筵地雖〉
〈為太廟而當子午卯酉之正可以聴仲月之朔矣然若以此二筵地便為子午卯酉之位則餘辰又不正〉
〈矣與夫連太室而為室何異㢤秪如以太室東戸前二筵地便為卯位聴仲春之政南戸前二筵地便為〉
〈午位聴仲夏之政則辰已二位湏過在東南一角豈復當青陽右个明堂左个之上㢤故宜各扵太廟〉
〈之外别取二筵地與左右个並列而假太廟之名然後使十二辰皆正也〉若是則三家
之指有異㢤但周禮言基而不及室大戴言室而
不及廟稽之月令則𬾨矣然非白虎通亦無以知窓
闥之制也〈臣〉又詳鄭明堂九階南靣三階三靣各
兩階且毎靣各三位而獨南靣三階其餘各兩階求
其義則靡𠩄法象揣扵事則不便𠦑降今𮗚聶崇義
𠩄謂秦人明堂圖者其制有十二階似恐古之遺法
也當亦取之禮記外傳曰明堂四面各五門今按明
堂位曰九夷之國東門之外八蛮之國南門之外六
戎之國西門之外五狄之國北門之外九采之國應
門之外時天子斧扆南嚮而立南門之外者北面
東上應門之外者亦北靣東上是南門之外有應門
也既有應門則不得不有臯庫雉門矣明堂者四時
𠩄居四面如一南靣既有五門則餘三靣皆有五門
矣鄭康成注明堂位則云正門謂之應門孔頴逹正
義曰正門謂之應門者以明堂更無重門非路門外
之應門天子宮内有路寝故應門之内有路門明堂
既無路寝故無路門及以外諸門但有應門耳且既
有東南西北門矣而又有應門非重門而何歟𮗚其
本意當謂變南門之文以爲應門也又但見王宫有
路門其次乃有應門今明堂無路門之名而但有應
門便謂更無重門而南門即是應門矣且路寝之前
則名路門其次有應門明堂非路寝乃變其内門之
名爲東門南門而次有應門夫復何害扵義抑夷蠻
戎狄之君既在四門之外而外無重門則是列扵郊
野道路之間矣豈朝㑹之儀而草草若是乎王宮常
常𠩄居猶設五門以限中外明堂者效天法地尊祖
配帝而止一門以表之是豈恊扵亊宜也則四靣各
五門斷在不疑矣〈臣〉又詳鄭康成注考工記夏后氏
世室則云世室者宗廟也商人重屋則云重屋者王
宫正堂若太寝也周人明堂則云明堂者明政教之
堂也此三者或舉宗廟或舉正寝或舉明堂互言之以明
其同制又注玉藻曰天子廟及路寝皆如明堂制仍與諸
儒抗荅多方援引固以為三者同制後學承之莫有
非者〈臣〉愚竊謂之不然矣苟路寝有四時之位則天
子自可坐而聴朔奚用逺赴明堂若以尊嚴國政當
假祭天之廟以聴之則事畢而還復扵路寝居其時
之堂何𠩄為也宗廟之祭堂事室事一靣而足四方
之堂未聞𠩄施設也〈雖世室有五室之亦未必如鄭注有四堂也〉既曰明
堂将以事上帝也宗廟将以尊先祖也而以已之正
寝與之同制盖非尊祖事天之意也矧鄭之此並
由胷臆必謂明堂宗廟路寝同為五室三代皆然但
廣之度固時而變周監二代其為宗廟則法廣
扵夏其為路寝則取尋尺扵商其為明堂則自為度
筵之制實皆不改扵五室焉此既非經見安用迂
闊而談奚不直謂周家作宗廟則法扵夏路寝則法
扵商明堂則自為之各求其制以示扵世乎得非康
成見世室有五室既以五行推之明堂之文復有五
室求其而不𫉬及重屋之下都無室數遂乃巧為
之辭以謂其制皆同乎又當見明堂位稱太廟天子
明堂庫門天子臯門雉門天子應門以為魯行天子
之禮魯之太廟既如明堂則周之太廟亦如明堂矣
〈臣〉謂若周之太廟制如明堂魯之太廟又如明堂則
是魯之太廟如周之太廟也何不曰太廟天子太廟
而云明堂㢤斯盖魯行天子禮樂享帝吿朔當倣扵
周然以人臣不敢立天子政教之堂故扵周公之廟
畧擬明堂之制以備其禮非周之宗廟如明堂也〈或問〉
〈扵臣曰路寝制如明堂雖經無明文然太史職云閏月詔王居門終月先儒皆以為天子閏月聴朔扵明〉
〈堂門中還而又䖏扵路寝門也既閏月聴朔扵明堂門中還而又䖏扵路寝門則是常月聴朔扵明堂之〉
〈上還而䖏扵路寝之上其居位亦當如在明堂中時也然則路寝亦如明堂有四時之位明矣臣對曰太〉
〈史職閏月詔王居門終月盖止是朔日詔王居明堂之門聴一月𠩄當行之事終盡而返耳豈復有明文〉
〈言還䖏路寝門㢤盖鄭氏之徒欲明三者同制妄生枝葉以言之也〉又况蔡伯喈以爲
明堂太廟太室太學辟廱雖名别而事同其爲紕
不已甚乎𡊮凖正論駮之詳矣〈大戴亦云其外有水名曰辟廱扵斯則誤〉
〈也〉若其建置之𠩄則淳于登云明堂者在國之陽三
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玉藻聴朔扵南門之外
康成之注亦與是相合夫稱明也宜在國之陽事天
神也宜在城門之外建置之兹焉可取扵戯人
既往禮器凋敝先王大法散在簡策而言近指逺學
者多迷專門自用互相非毀故自漢興迄于有唐布
政之宮屡曽營繕而規爲鹵莾莫合聖制群議交闘誰
将正之明君賢士疚心乆矣〈臣〉生長草野涵泳恩澤
仰兹大典輙𠩄究尋伏惟 國家拓境踰四溟太平
僅百載徳義充溢禮教興行封泰山祀汾隂耕籍田
郊見上帝遺文逸羙扵是交舉 聖神之𠂻殆将經
始扵斯堂乎四方有識注望多矣〈臣〉身雖賤㣲亦願
此時稍禆萬一自託不朽故今敢先以𠩄見制度具
圖以獻圖凡以九分當九尺之筵東西之堂共九筵
南北之堂共七筵中央之地自東至西凡五室自南
至北凡五室毎室二筵則取扵周禮考工記也一太
室八左右个共九室室有四戸八牖共三十六戸七
十二牖則恊扵大戴禮盛徳記也九室四廟共十三
位則本扵禮記月令也四廟之靣各為一門門夾兩
窓是為八窓四闥則稽扵白虎通也十二階則采扵
聶崇義三禮圖也四靣各五門則酌扵明堂位禮記
外傳也〈堂之下門之内本無脩廣之數故今但圖五重門即不計其丈尺舊明堂宫方三百歩〉
〈自可因宜䖏置也或問扵臣曰皐庫雉應門之號四靣皆同何也臣對曰四堂者皆天子𠩄居𠩄居之靣〉
〈皆若王朝焉無東西南北之異也今但変其内門之名以誌四方而應門以外諸門不改焉耳又問曰既〉
〈云路寝不與明堂同制而明堂之門乃假王宮諸門之名何也臣對曰明堂之上𠩄以事天尊祖布政教〉
〈之𠩄也故不與王寝同制門者限内外通出入而舊圖無𠩄法象但以天子聴政𠩄居象如王朝故假宮〉
〈門之名亦何害扵理〉況取諸書畧無偏棄異同之論庶可息焉
古先之模或在扵是號曰眀堂定制圖鴻覆無私儻
垂甄録施之扵用必有可𮗚若夫棟宇之髙卑土木
之文飾至尊𠩄居之服御上神𠩄享之儀物此禮官
學士之職非小臣之盡也輕議國容罪當殊死謹
上
五宗圖序
大傳曰别子為祖注云别子謂公子若始来在此國
者後世以為祖也又曰繼别為宗注云别子之世適
也族人尊之謂之大宗是宗子也又曰繼禰者為小
宗注云父之適也兄弟尊之謂之小宗又曰有百世
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别子之後
也宗其繼别子之𠩄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
髙祖者五世則遷者也注云遷猶變易也繼别子别
子之世適也繼髙祖者亦小宗也先言繼禰者據别
子子弟之子也以髙祖與禰皆有繼者則曽祖祖亦
有也則小宗四與大宗凡五者曰别子謂公子諸
侯之庶子也若細别言之則妻之𠩄生為適妾之𠩄
生為庶若秪據正體言之則妻之長子為適其次子
以下及妾𠩄生通得謂之庶子也諸侯之適子適孫
繼世為君而庶子不得禰先君故自與其後世子孫
爲始祖也云若始来在此國者謂非君之親或是異
姓始来在此國者亦得謂之别子自與其後世子孫
爲始祖也别子之適子世繼别子爲大宗族人尊之
雖五世以外皆爲之齊衰三月爲其母妻亦然𠩄謂
百世不遷者也其别子之庶子不得禰别子則自使
其適子繼巳而爲小宗𠩄謂繼禰者爲小宗也繼禰
則與親兄弟爲宗也又其適子則繼祖與同堂兄弟
爲宗也又其適子則繼曾祖與再從兄弟爲宗也又
其適子則繼髙祖與三兄弟爲宗也其庶子皆不
得繼禰各自使其適子繼已而爲小宗焉是自髙祖
之後至玄孫凡四世就此第四世小宗之三從兄弟
而言則其人有小宗四矣宗其繼禰者親兄弟也又
與之共宗扵繼祖者同堂兄弟也又與之共宗扵繼
曽祖者再兄弟也又與之共宗扵繼髙祖者三從
兄弟也然則四宗備矣又與四宗共宗扵大宗是爲
五宗也其扵小宗各以本服服之親兄弟齊衰期也
同堂兄弟大功也再兄弟小功也三從兄弟緦麻
也至第五世繼髙祖之父者與四從兄弟無服不復
爲之宗𠩄謂五世則遷者也若世數尚少則小宗或
有三或有二或有一其曰小宗四者盖極言之耳不
必皆然也凡人生子或衆或寡今此圖盡為二子以
甲乙第之斯盖設法貴扵省文若庶子之多者可以
此例推之也甲者皆適也乙者皆庶也適者皆為小
宗庶者皆不繼禰其旨甚明弗復盡注
賛曰吾扵三宗見孝弟之至焉髙祖以上逺矣而數
十百世尊其正體不忘祖也何孝如之𥘵免以外䟽
矣而合之以食序以昭穆厚同姓也何弟如之先王
之𠩄以治天下此其本歟周衰法弛斯道以亡庶匹
適者有之矣幼陵長者有之矣祖以世斷逺則忘之
矣族以服治䟽則薄之矣骨肉或如行路尚何有扵
天下乎扵戯書燔簡脫幸存其畧而學者弗之察吾
甚病焉故表之以圖云
直講李先生文集卷之十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