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翻译名义集 (四部丛刊本)/集四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集三 翻译名义集 集四
宋 释法云 撰 景南海潘氏藏宋刊本
集五

翻译名义集四

   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   法云 编

揔明三藏第三十九    十二分教第四十

律分五部第四十一    论开八聚第四十二

明四谛法第四十六    辩六度法第四十四

示三学法第四十三    止观三义第四十七

释十二支第四十五

众善行法第四十八

揔明三藏篇第三十九

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经藏则刊定因果穷究性相

律藏则垂范 四仪严制三业论藏则研真显正核伪摧邪同出一音异随四悉用显圎明之理式开解脱之

门致立三藏之教也修多罗或修单兰或修妒路西域记名素怛览旧曰修多罗讹也

或言无翻含五义故摭华云义味无尽故喻涌泉能生妙善故号出生揩定邪正故譬縄墨能示正理故

名显示贯穿诸法故曰结鬘含此五义故不可翻出杂心论

或言有翻妙玄明有五译一翻经二翻论三翻法本四

翻线五翻善语教天台定云今且㩀一名以为正翻亦不使二家有㤪何者从古及今译𣑽为汉皆题为

经若馀翻是正何不改作线契若传译佥然则经正

明矣以此方周孔之教名为五经故以经字翻修多

罗然其众典虽单题经诸论所指皆曰契经所谓契

理契机名契经也摭华云契理则合于二谛契机则

符彼三根经者训常训法妙玄云天魔外道不能改

坏名为教常真正不杂无能逾过名为行常湛然不

动决无异趣名为理常又训法者法可䡄行可䡄理

可䡄佛地论云经者贯摄为义贯穿所应知义摄

持所化众生慈恩云为常为法是摄是贯常则道䡄

百王法乃德模万叶摄乃集斯妙义贯乃御彼庸

生庶令同出苦津终归觉岸毗奈耶或毗尼什师云毗尼𥘿言善治谓自治淫怒痴


亦能治众生恶也圎觉钞云此云调伏谓调练三业

制伏过非调练通于止作制伏唯明止恶就所诠之行

彰名调伏之藏四教义云此翻灭谓佛说作无作戒

能灭身口之恶是故云㓕圎觉略钞云灭有三义一

灭业非论第一云灭恶故名曰毗尼二灭烦恼律云丗尊谓调伏贪嗔痴令尽故制増上戒学三得灭

戒经云戒净有智慧便得第一道南山云毗尼翻灭从功能为名非正

译也正翻为律律者法也从教为名断割重轻开

遮持犯非法不定俗有九流法流居一故世律法皆

约刑科道与俗违刑名乃异至于处断必依常法谷

郷音云以此方法律之名翻彼土奈耶之语律者诠也

诠量轻重犯不犯等风俗通曰皋陶谟虞造律律训

诠训法尚书大𫝊曰丕天之大律注云奉天之大法

法亦律也此方律名起于舜世汉萧何以为九章

 渐分轻重委悉也西域记云毗奈耶藏旧讹云毗

阿毗昙 或云阿毗逹磨此云无比法谓无漏法慧为最胜故四教义曰无比法


圣人智慧分别法义也新云阿毗逹摩此云对法对

有二种一者对向谓向涅槃以乘无漏圣道之因感

趣涅槃圎极之果二者对观对观四谛谓以净慧之

心观察四谛之法故名对也法有二种一者胜义法

谓择灭涅槃二法相法即通四圣谛问若㩀

此义合云对法藏今隐对法之名但云慧论者如何

荅此乃随方之声也梵语奢萨怛罗此云论梵语摩

怛理迦此云本母本母能生妙慧妙慧因论而生故

展转翻为论也瑜珈论云问荅决择诸法性相故名

论奘师𫝊云旧曰优波提舎讹也正云邬波弟铄后

分经云摩逹磨俱舎或云比吒或云摘迦此翻为藏即包含摄持之义非 藏无以积钱

财非藏无以蕴文义故摄论云何名为藏荅由能摄

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无令分散故名为藏四教义

云今言三名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也阿含即定藏

毗尼即戒藏阿毗昙即慧藏今问经云贪著小乘

三藏学者且三藏之名既通大小二教何故法华判

𡱈小乘荅曰三藏属小凡有二义一者小乘三藏皆

佛所说如出耀经云佛在波罗奈仙人鹿野苑中告

五比丘此苦原本本所未闻本所未见广说此法为

契经藏佛在罗阅城时迦兰陀子名须陈那出家

学道最𥘉犯律故说戒藏佛在毗舎离见䟦耆子本

未因縁告诸比丘诸无五畏恚恨之心者便不堕恶

趣亦复不生入地狱中广说如阿毗昙是知小乘俱

是佛说斯异大乘论藏自属菩萨之所造也二者小

乘三藏部怢各别大乘经律二藏混同是故法华判

其三藏属小乘也又大论处处以摩诃衍斥三藏法

非大菩萨先德妄破天台立教此由失究经论所以

问法华既云三藏学者大论安云佛在丗时无三藏

名荅佛灭度后阿难结集修多罗藏优波离结集毗

奈耶藏迦叶结集阿毗昙藏是则法华梵本恐无此

名多是译师加三藏名显小乘教如今经自馀诸品

皆是结集者所置也问今列三藏依何诠次荅四教

义云说时非行时教起之次阿含为先修行之初木

叉为首故出耀经说教次第先经次律而后论也四

教仪以论居中者以经是所解论是能释故先经而

次论然观诸文前后非一亦各随人不可碓执苟以

义局徒自矛盾或标四藏者大论四名杂藏或言五

藏者西域记云四名杂集藏五名禁咒藏以上𫝶部

唯结三藏若大众部别为五藏又经音义列八藏一

胎化藏二中阴藏三摩诃衍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

住菩萨藏六杂藏七金刚藏八佛藏

十二分教第四十别明经藏附出众题

窃以理超四句教摄群机散华贯华之殊应颂孤

之别或有请以敷演或无问而自陈本事本生谈理

谈喻牢笼妄识统会真源病有万殊药无一准故教

部类开十二分发轸曰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

而自说因縁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曽有论义共

成十二名广出大论三十三修多罗此云契经有通有别通则修多罗圣教之都名


别则妙玄云直说法相者是别修多罗如说四谛等

也所言别者杂集论云谓长行缀葺略说所应说

祇夜此云重颂妙玄云重颂上直说修多罗也亦曰应颂颂长行也和伽那


此云授记达磨郁多罗云圣言说与名授果为心期

名记妙玄云说九道劫数当得作佛首楞严经明四

种记一未发心记或有流转六道往于人间好乐佛法

过百千万亿劫当发心过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行菩

萨道供佛化人皆若千劫当得菩提净名䟽云虽未发心而与记也如佛祅洹

林边为鸽雀授记又云约四教位者虽是具缚夫及二乘方便若有四教大乘机虽未发心而记二适发心与记

是人久种善根好乐大法有慈悲心住不退地故发

心与记净名䟽云现前即内凡适发心与记三密为记有菩萨未得记而行

六度功德满足天龙八部皆作是念此菩萨几时当

得菩提劫国弟子众数如何佛断此疑即与授记举

众皆知此菩萨独不知净名䟽问何故密记荅有菩萨心行未熟若闻授记心则放逸不得现前

受记又云密记即三教外凡位四无生现前记于大众中现前得无

生显露与记伽陀此云孤起妙玄云不重颂者名孤起亦曰讽颂西域记云旧曰

偈𣑽本略也或曰偈他𣑽音讹也今从正音冝云伽陀唐言颂优陀那此云无问自说

妙玄云如佛在舎婆提毗舎佉堂上阴地经行自说优陀那所谓无我无我所是事善哉尼陀

此云因縁妙玄云修多罗中有人问故为说事毗尼中有人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縁

起事皆名因縁阿波陀那此云譬喻止观云月隐重山举扇喻之风息太

虚动树训之伊帝目多伽此云本事妙玄云此说他事如佛将净饭五百

人归国说因縁之偈也阇陀伽此云本生此说菩萨行因本曽为事也显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论云本

事者谓如来说圣弟子前丗等事本生谓如来说菩萨本所修行相应等事毗佛

此云方广妙玄云此从所表为名方广之理正理为方包冨名广阿浮达

此云未曽有妙玄云佛现种种神力众生怪未曽有优波提舎此云逐分


别所说义翻论义妙玄云荅其问者释其所以西域记

云邬波弟烁旧讹云优波提舎今问如法华云我此

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何故小教唯九部

耶荅此以大教而形小宗则夺小乘义唯九部故妙

玄云小乘灰断无如意珠身故无方广小乘根钝说

必假縁非天鼓任鸣少无问自说虽有授记记作佛

少别论虽无通说亦有故妙玄云小有记莂六道因

果阿含亦授弥勒佛记亦有自唱善哉无问自说

闻经以法空为大空斯乃小乘亦通十二复次若以

小教而显大乘则彰大乘义亦唯九以无因縁譬喻

论义三部故妙玄云有人云大乘根利不假此三斯

亦别论通语大乘何得无此三经然此十二分经旧

名十二部者妙玄云部别各有类从也新译恐滥部

怢改名为分二教论云穷理尽性之格言出丗入真

之䡄辙论其文则部分十二语其旨则四种悉檀理

妙域中固非名号所及化擅繋表又非情智所寻至

于遣累亡筌陶神尽照近超生死远证涅槃播阐五

乘接群机之深浅该明六道辨善恶之𠦑沉夐期出

丗而法无不周迩比王化而事无不尽能博能要不

质不文自非天下之至虑孰能与于斯教哉

阿含正云阿笈多此云教妙乐云此云无比法即言教也唯识论云谓诸如来所说之教长阿


含序云阿含者𥘿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惣持之

林苑也法华论解其智慧门为说阿含义甚深渉法

师云阿含此云𫝊所说义是则大小二教通号阿含

而小乘中别开四部谓増一阿含明人天因果二长

长阿含破邪见三中阿含明诸深义四𮦀阿含明诸

禅法以四阿含为转法轮设教之首别得其名嵩辅

教编由昧通别犹预不决其词则枝首楞严大论秦言徤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

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也菩萨得是三昧诸烦

恼魔及魔人无能坏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

住至处无能坏伏故名徤相三昧也大经云首楞者

一切事竟严名坚固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

是故首楞严定名为佛性慈恩翻为金刚藏此诸菩萨证此定故以是为名楞伽正言

迦佛住南海滨入楞伽国摩罗耶山而说此经𣑽语

楞伽此云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阿䟦多罗此云

入谓入此山中而说此宝或翻无上谓此经法是无上宝萨逹磨芬陀利


妙法莲华天台云妙名不可思议法谓十界十如权

实之法莲华者喻权实之法也慈恩云藻宏纲之极

唱旌一部之都名法含轨持绾群祥以称妙华兼秀发惣众 美而彰莲般舟此云佛立亦名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经云持佛威神于三昧

中立者有三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

力用是三事故得见佛摩诃袓持止观翻大秘要遮持善秘要只是实相

辅行云显非偏小故名为大一切法即一法故名秘一法摄一切法故名要盂兰盆

盂兰西域之语转此翻倒悬盆是此方贮食之噐三

藏云盆罗百味式贡三尊仰大众之恩光救倒悬之

窘急义当救倒悬噐如孟子云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恱之如解倒悬

法师云盂兰言讹正云乌蓝婆挐此云救倒悬

修跋挐此言婆颇婆此言郁多摩

明天台言法性之法可尊可贵名法性为金此法性

寂而常照名为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名为明此

三字题玄义别释乃立五科文虽明著人自固迷或

言从法而立号或曰单譬以为题或文义以两存欲

利钝而䨥济宫啇各奏丹素竞舒既惑异端孰能

一贯余因临讲遂辄议之观此题之旨也依文正意

唯在于法就名旁通乃该于喻所谓佛入禅那妙契

原寂遂唱真号以赴利机欲令安住于其中故从当

体而立称是以依文唯在于法虽义推譬喻无有一

文而名通丗𧰼似与喻同无妨钝根而作譬解是故

就名旁通于喻虽利钝兼摄法喻咸通佛元意故文

之𭥍故七种立题当单法也问捜玄录据玄义云若

利根人即法作譬既云作譬岂是单法此之一难讵

可通乎荅曰根钝者以金光明为物𧰼之号根利者

以金光明是法性之名此则即用显体金宝是真如

乃知全性成相真如为金宝故云即法作譬既解即

法作譬则了全事是理所以利人不假譬喻故妙玄

曰利根即名解理不假譬喻但作法华而解兹意幽

深逐语奚晓问迩来匠者解此经题分文义之二途

定法喻之两向人既佥允独何不从荅文是能显义

是所诠能诠之文必召所诠之义所诠之义必应能

诠之文今若抗分则成水火余不用者由过在斯问

先达立随机之义以伸此题待人问云法耶喻耶乃

应之曰为问利根为问钝根若问利根即是单法若

问钝根即是单譬此义通方何藉重释荅随机虽尓

其如佛唱此名为依法立为作喻陈是则只图荅问

纵撗不顾释名淆混问四眀记文据经定题言从法

立及乎释义云𬒳二根净觉谓自语相违前后矛楯

未知此斥义实然乎荅曰此不可也何哉言从法立

者依文之正意也云𬒳二根者就名之旁通也只由

题旨含蕴遂致释义通方其有瑕者但不合云顺古

作譬不知其喻出自题名由是辄伸管见粗述大纲

欲以尘雾之微少益山海之广遂附此集流布四方兾观览者塞世情焉楼炭此翻成败


律分五部第四十一

世尊成道三十八年赴王舎城国王食讫令罗云洗

涤失手㩧钵以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

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𥘉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

藏为五部也故迦叶阿难末田和修毱多五师体权

通道故不分教毱多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

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昙无德亦名昙摩毱多此云法密隐覆即密义又翻法藏大

集云我涅槃后我诸弟子受持如来十二部经书写

读诵颠倒宣说以倒说故隐覆法藏人名昙摩毱多

法名四分天音折埵理萨婆多此云一切有此部计三世有实三性悉得受戒大集

云而复读诵书写外典受有三世及以内外破坏外

道善能论义说一切性悉得受戒凡所问难悉能荅

对是故名为萨婆多法名十诵迦叶遗此云重空观大集云说无有我及以受者

转诸烦恼犹如死尸是故名为迦叶遗法名解脱此有戒本相同五分弥沙塞

不著有无观大集云不作地相水火风相虚空识相名弥沙塞法名五分婆蹉

翻子上古有仙染犊生子自后种姓皆名犊子此部计我非是即蕴亦不离蕴而有实我律本

不来大集云皆说有我不说空相犹如小儿是故名为婆蹉冨罗摩诃僧祇

此云大众大集云广博遍览五部经书是故名为摩

诃僧祇此有律本首䟽云惣别六部僧祇是惣前五

是别此僧祇部众行解虚通不生偏执遍顺五见以

通行故故知是惣遗教三昧下卷经云佛在丗时众

僧唯著死人𮦀衣因罗旬喻分卫空还佛知其宿行

使众僧分律为五部服色亦五种令其日随一部中

行遂制仪则各举所长名其服色昙无屈多迦部通

逹理味开导利益表发殊胜应著赤色衣非南方之

赤萨婆多部博通敏逹导以法化应著皂衣非北方

之黒迦叶遗部精勤勇猛怏摄众生应著木兰色衣

弥沙塞部思入玄微究畅幽密应著青色衣非东方

青摩诃僧祇部勤学众经宣讲真义以处本居中

应著黄色衣非中方之色自尓之后便得大食斯以

五色之衣用彰五部之相

论开八聚第四十二 别明论藏附出众题

犍度正音婆犍啚此云法聚如八犍度以分一部为八聚故以气类相从之法聚为一叚


一业犍度明三业二使犍度明百八烦恼三智明十

智四定明八定五根明根性六大明四大七见破六

十二见八𮦀谓小乘法大论问八犍度谁造六分阿

毗昙从何处出荅佛在无失灭后百年阿输柯王会

诸论师因生别部有利根者尽读三藏欲解佛经作

八犍度后诸弟子为后人不能全解作略毗昙其𥘉造者即迦旃延瑜伽师地

相应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曰相应师谓

三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习行如是瑜伽一十七地

毗婆沙此云广解正云鼻婆沙此云种种说云分分说惣有三义广说说说

昆勒此云箧藏大论云昆勒有三百二十万言佛在丗时大迦旃延之所造佛灭度后人

寿转减忆 识力少不 能广诵诸得道人撰为三十八万四千言论未到此毗婆阇婆

此云分别论育多婆提此云相应论摩得勒


此云智母以生智故菩萨入此三昧作论申经儒家以㭊理精微名论释氏申通辨 论宗𭥍収束


说立为十支一略陈名数支即百法论二粗释体

义支即五蕴论此二天亲所造三惣包众义支即显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论四惣摄大乘义支即摄大乘论皆无著造五分

别名数支即𮦀集论六离僻处中支即辨中边论七

擢破邪山支即二十唯识论八高建法憧支即三十

唯识论九庄严体义支即大庄严论十摄散归观支

即瑜伽论以兹十义踈条诸论各有流类断可见矣

是以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𭥍非言不传

释迦以之致教约身口防之以律禁明善恶导之以

契经演幽微辨之以法相此即明戒定慧之三学也

示三学法第四十三

安法师云丗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二者禅定

三者智慧斯之三者至道之由戸泥洹之关要戒乃

断三恶之干将也禅乃绝分散之利器也慧乃济药

病之妙医也今谓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縁曰定破

惑证真曰慧什法师云持戒能折伏烦恼令其势微

禅定能遮烦恼如石山断流智慧能灭烦恼毕竟无

馀故遗教云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㓕苦智慧南

山云但身口所发事在戒防三毒㪍兴要由心使今

先以戒捉次以定缚后以慧杀理次然乎通言学者

所以䟽神达思怡情治性圣人之上务学犹餙也器不

餙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若夫为学

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则道业逾高益之则学功逾远

故形将俗人而永隔心与丗情而悬反所服唯是三

衣所飡未曽再饭从师则千里命驾慕法则六时精

恳濯虑于八解之池怡神于七华之𫟍至如道安道

昱慧远慧持赤髭法主青眼律师弘经辩论讲易谈

诗开神恱耳析滞去疑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名后代擅步当时或与𥘿

王而共辇乍将晋帝而同帏遂使桓玄再拜而弗暇

郗超千㪷而无词尔乃行因已正方亨馀庆四梵争

邀六天俱骋封畿显敞国土华净宝树琼枝金莲玉

柄风含梵响泉流雅咏池皎若银地平如镜妙香芬

馥名华交映近感乐身远招常命所以修学三法之

因得证五分之果故五分法身前三从因而显德后

二就果以彰能尽智正习俱断名解脱身无生智了

了觉照名曰知见若欲正辩三学应以七科道品点

归三法以广虽三十七品略但戒定慧三当知六度

乃惣举三学是别说例如四禅八定之类也以菩萨

急于化他故六度加施忍进由声闻求于自度致三

学唯戒定慧故大论以六度是为众生法三学是为

𣵀槃法又大论以六度是略说三十七品是广说以解六波罗蜜好学之士如理思之波罗


提木叉戒䟽云此翻解脱如论所引道戒名解脱也事戒名别脱也随分果德寄

以明之道性虚通举法类遣不随縁别但名解脱事

戒不尔縁别而生縁通万境行亦随遍据行凌犯即

名得脱馀非未行不名解脱又律云木叉者戒也据

能克果用目本因因实是戒非木叉也故经云戒是

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明知是果故五分

说分别名句木叉者举果目教也记云道戒名解脱

者即七支无表思也由断惑得名故若戒事名解脱

者则僧尼受戒随对杀等事不作别别无因别别无

果故名别别解脱摭华曰此云别解脱谓三业七支各各防非别别解脱故三昧


谓直定又云正定亦云正受圭峰䟽云不受诸受名

为正受远法师云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

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

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乃是自然之玄符用一而

致用也是故靖恭闲宇而感物通灵御心惟正动必

入微此假修以凝神积功以移性又诸三昧名质

甚多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故天台止观略明四种一

常坐二常行三半行半坐四非行非坐一常坐者出

文殊说文殊问两般若名为一行三昧身开常坐遮

行住卧或可处众独居弥善居一静室安一縄床九

十日为一期结加正坐二常行出般舟三昧唯专行

旋九十日为期三半行半坐方等云旋百二十匝却

坐思惟法华云其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是人若坐

思惟此经四非行非坐实通行坐南岳呼为随自意

就此为四一约诸经二约诸善三约诸恶四约诸无

记辅行云所言常坐乃至非行非坐者约身仪为名

若从法为名者常坐名一行常行名佛立半行半坐

名方等法华非行非坐名随自意等然此四种三昧

先达以事理二观分四三昧义亦殊途四明法师因

奉先清师谓光明玄十种三法纯明理观不湏附事

而观法智破曰荆溪云如常坐等或唯观理随自意

从末从事既云纯明理观乃是三种三昧专令于识

阴修十乘也此文则显四明以上三三昧为理观又

⿰扌𭥍 -- 指要云随自意中修唯识观观于起心即约变造事

用而说此文则四明以第四三昧修事观也问凖妙

宗云常坐一种纵直观理馀三三昧岂不兼事据此

则显四明以馀三三昧修事观耶今谓此文非是正

分占察事理二观盖为孤山定义例三种观法皆是

理观十六观法乃是事观遂不以义例三种収十六

观四明遂约四种三昧无不历事观三谛理乃显从行

观中尚有历事之相此非占察事观也问如妙宗云

若常坐等直于三道之事而观三谛不兼修善及纵

恶事故受理名据此莫显四明唯许常坐为理观耶

今谓馀三三昧历外境事故受事名非占察事观常坐三

昧唯观内心故受理名非占察理观问第四三昧撗开四科

一诸经行法此须具収占察二观何故四明定随自

意唯修事观荅占察事理二观前三三昧既修理观

是故第四唯修事观或云常坐是理馀三是事谓常

行历念佛事方等历持咒事随自意历三性事或云

上三三昧并诸经行法通理通事唯纵任三性专修事

观凖荆溪云如常坐等或唯观理则显上三三昧通

修事观此乃由昧二观之相遂迷四种之行或问止

观正宗法华何故行相却通众经荅别明行相虽通

众典行者造修开归法华故义例云是知四种三昧

皆依实相实相是安乐之法四縁是安乐之行证实

相已所获依报名为大果起教只是为令众生开示

悟入⿰扌𭥍 -- 指归只是归于三䡄妙法秘藏所以始末皆依法华 即法华三昧之妙行也末底


𥘿言慧若那秦言智智与于慧有异有同言其异者

如𦘥师云决定审理谓之智造心分别谓之慧分别

则从因立名决定乃从果立号故大论以道慧道种

慧是因中惣别一切智一切种智是果上惣别辅行

云言惣别者直语道慧一切智故故名为惣各加种

故故名为别天台云善入佛法名慧巧用佛法名智

𦘥论钞云智则知也慧则见也此约义异若通途说

智只是慧俱通权实及以因果故梵语般若此翻智

慧合为一名不分二别今就义异以明慧学然宗镜

云我法俱空唯从识变第一心法能变有三一第八

异熟识变二第七思量识变三第六了别识变以迷

人空故起我见之愚受妄生死以迷法空故违现量

之境障净菩提既唯识变我法皆虚因此二空契会

玄旨以我空故烦恼障断以法空故所知障消烦恼

障断故证真解脱所知障断故获大菩提行满因门

⿱冝八 -- 𡨋果海境识俱寂唯一真空

辨六度法第四十四

如法华云为求菩萨道者说应六波罗蜜是以行施

乃尽命倾财持戒则防遮护性忍辱乃犹刀割水精

精进则如救头然禅那乃四仪湛寂智慧则一念圎

明大愿之心普𬒳无作之道遍施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故曰六度也檀那法界次第云秦


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心

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布施有二种一者财施

二者法施财施者所谓饮食衣服田宅六畜奴婢珍

宝一切巳之所有资身之具及妻子乃至身命属他

为他财物故云舍身犹属财施有所须者悉能施与

皆名财施也法施者若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丗间

出丗闲善法若从经论中闻若自以观行故知以清净心为人演说皆名法施尸罗


清凉大论云𥘿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

罗经音义云此义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善也又

古师翻戒戒以防止为义能防恶律仪无作逸非止

三业所起之恶故名防止大论曰云何为戒若恶止

不更作若心生若口言若从他受息身口恶是为戒

经音义梵言三婆罗此云禁戒戒䟽云戒义训警也

警䇿三业远离縁非明其因也优婆塞戒经云戒者

名制能制一切不善法故又戒是约义训义勒义纂

要云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合为一千循三丗

转为三千将三千威仪分配身口七支为二万一千

复约对治三毒及等分成八万四千羼提此曰安忍法界次第云秦言忍辱内心能


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二

者法忍云何名生忍生忍有二种一于恭敬供养中

能忍不著则不生㤭逸二于瞋骂打害中能忍则不

生瞋恨怨恼是为生忍云何名法忍法忍有二种一

者非心法谓寒热风雨饥渇老病死等二者心法谓

瞋恚忧愁疑淫欲㤭慢诸邪见等菩萨于此二法能

忍不动是名法忍毗梨耶法界次第云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


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若身勤修

善法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为身精进若心勤

行善道心心相续是为心精进复次勤修施戒善法

是为身精进勤修忍辱禅定智慧是为心精进止观

引旧云精进无别体但督众行义而推之应有别体

例无明通入众使更别有无明今且寄诵经勤䇿其

心以拟精进昼夜不𧇊乃得滑利而非三昧慧唯识

论云勇捍为性䟽云勇而无怯自䇿发也捍而无惧

耐劳倦也陈氏云精其心进其志大集佛言精进有

二种一始发精进二终成精进菩萨以始发精进习

成一切善法以终成精进分别一切法不得自性法句经云若能心不起精进无有涯禅那


此云静虑智论云秦言思惟修言禅波罗蜜一切皆

摄法界次第云禅有二种一者丗间禅二者出丗间

禅丗间禅者谓根本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即是

凡夫所行禅出丗间禅复有二种一出丗间禅二出

丗间上上禅出丗间禅者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

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练禅十四

变化愿智顶禅无诤三昧三三昧师子𡚒迅超越三

昧乃至三明六通如是等禅皆是出丗间禅出丗间

上上禅者谓自性等九种大禅净名䟽云佛心智鉴

圎明岂烦思惟究竟无学岂得言修又翻弃恶如来

纯净之智何恶可弃故思惟等义皆是因也楞伽经

明四种禅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縁觉外道修行者观

人无我性自相共相骨鏁无常苦不净相计著为首

如是相不异观前后转进想不除灭是名愚夫禅

观察义禅谓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无性巳

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渐増进是名观察义禅 攀

縁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

攀縁如禅入楞如名观真如禅如来禅谓入如来地行自觉圣智三

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颂曰凡夫

所行禅观察相义禅攀縁如实禅如来清净禅

般若法界次第云秦言 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逹一切无阂名为智慧大论

云般若定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此

生善故不翻此六度法祖引经论以辨其相共立五

义一对治善戒经云谓悭恶瞋怠乱痴是所破之蔽

二相生善戒经云谓舍家持戒遇辱须忍忍巳精进

精进巳调五根根调故知法界又解深密经云能为

后后引发故谓诸佛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

受持清净禁戒为护戒故便修忍辱修忍辱巳能发

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办静虑巳便能获得出丗

闲慧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三果报善戒经

云冨具色力寿安辩又馀经云施报冨戒报善道忍

报端正进报神通禅报生天智破烦恼无著论云有二

种果谓未来现在未来果者檀得大福尸罗得自身

具足谓𥼶𣑽等羼提得大伴助大眷属毗㴝耶得果

报等不断绝禅得生身不损坏般若得诸根猛利及

多诸恱乐于天人大众中得自在等现在果者得一

切信敬供养及现法涅槃等四互摄者弥勒颂云檀

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是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此

檀摄六度也又菩提资粮论云既为菩萨母亦为诸

佛母般若波罗蜜是觉初资粮觉是菩提六度是菩提资粮般若为初耳施戒

忍进定及此五之馀方便愿智力皆由智度故波罗

蜜所摄此乃般若摄于六度初后既尔中四例知五

譬喻华严云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

善巧为父檀波罗蜜为乳母尸罗波罗蜜为养母忍

波罗蜜为庄严具勤波罗蜜为养育者禅波罗蜜

浣濯人善知识为教授师一切菩提分为伴侣一切

善法为眷属一切菩萨为兄弟菩提心为家如理修

行为家法诸地为家处诸忍为家族大愿为家教满

足诸行为顺家法劝发大乘为绍家业法水灌顶一

生所系菩萨为王太子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六分

开者六度通大小十度唯在大一往亦通藏通两教

以权立三智故言十度者于禅中有愿智力故开愿

度有神通智开出力度根本定守禅度名般若中有

道种智开出方便度有一切种智开出智度一切智

守本般若名波罗蜜大论又云阿罗蜜秦言远离波罗蜜秦言度彼岸此二音


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蜜𥼶波罗蜜天台禅门云一

者诸经论中多翻到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

烦恼为中流菩萨以无相智慧乘禅定舟航从生死

此岸到涅槃彼岸故知约理定以明波罗蜜二者大

论别翻事究竟即是菩萨大悲为众生遍修一切事

行满足故三瑞应经翻度无极通论事理悉有幽远

之义合而言之故云度无极此约事理行满说波罗

蜜波罗伽大论秦言度彼岸华严云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著


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

释十二支篇第四十五

惑业互资因縁交助三丗犹若环旋六道喻如轮转

凡夫沉迷色心冰执圣人超悟生死霜融剪荆𣗥林

五因顿息断牵连索七果咸亡故此十二支法为中

之逹观也

尼陀那此云因縁什曰力强为因力弱为縁肇曰前縁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縁也


生曰因谓先无其事而从彼生也縁谓素有其分而

从彼起也故因亲而縁踈縁觉根利通观三丗有因

有縁是名因縁初观过去无明縁行言无明者不了

法界邪见妄执常在暗⿱冝八 -- 𡨋故曰无明因烦恼惑起于

三业造作诸法故名为行由兹惑业感现五果识縁

名色六入触受所谓从行生心投入母腹流爱为种

纳想在胎分别诸法此名曰识识但有名凝滑属色

四七渐坚故号名色六根开张名为六入从出母胎

至三四岁对縁取尘未别苦乐名之为触从五六岁

至十二三受觉苦乐中庸三境既能了别故名为受

复从果报起爱取有三支惑业成现在因从十四五

至十八九贪种种境如渇求饮故名为爱十九巳后

年既长大贪欲转盛不藉身命能有所取故名为取

爱取体同胜劣有异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牵生三有

故名为有由此因故感于未来二种果报谓生老死

后阴始起故名为生住丗衰变故名为老最后败坏

故名为死是十二法展转能感果故名因互相由藉

而有曰縁因縁相续则往还无际若了无明生死自

息是为縁觉出丗之要术也

明四谛法篇第四十六

法界次第云通言谛者谛以审实为义此四谛法正

为声闻人从闻生解故必湏藉教诠理不虚故云审

实也若由因感果则应先因而后果今悉先果而后

因者教门引物为便前二谛是丗间之法令知苦以

断集故先果而次因后二谛是出丗闲之法使为灭

以修道亦先果而次因佛灭八百年如意论主王礼

为师立先因后果义云集苦是有漏因果道灭是无

漏因果外道破云汝师出丗说苦集灭道何以弟子

说集苦道灭有违师之过如意救曰佛在丗日对不

信因果人说先果后因我今顺因果说亦不相违此

时外道朋党炽盛众中无证义人王赐外道金七十

两封外道论为金七十论如意堕负嚼舌而终至九

百年丗亲披外道论果见如意堕负遂造论䡄论式

等上王救如意论主王加珍敬赐丗亲金七十两封

为胜金七十论王缚草鞭尸表外道邪宗尸为出血

故出家者冝应晓了四谛教门因果二法前后之义慎勿惑焉豆佉或伊祢𣈆云苦法界


次第云苦以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

累之所逼恼故名为苦苦有三种一苦苦二坏苦三

行苦今明三苦有别有通别者三苦即别对三受苦

受从苦縁生情觉是苦即苦苦也乐受乐坏时生苦

即是坏苦不苦不乐受常为无常迁动即是行苦若

通论三苦则三受通有三苦所以然者三受之心即

是苦通从苦縁生故通是苦苦三受之心通为坏相

所坏故通是坏苦三受之心通是起役运动不停之

相故通是行苦行以迁流为义故楞严云譬如瀑流

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古徳颂行苦密迁云

如以一睫毛置掌人不觉若安眼睛上违害极不安

愚人如手掌不觉行苦迁智者如眼睛违极生厌患

智论云无量众生有三种身苦老病死三种心苦贪瞋

痴三种后丗苦地狱饿鬼畜生法句经云昔四比丘

论丗苦事一云淫欲恼人一云饥渇逼体一云瞋恚

扰乱一云惊怖恐惧各执已是𥪰谓他非佛知遂问

比丘具荅佛言汝等所论不究苦义身为诸苦之本众患之原当求寂灭此最为乐三牟

提耶或弥祢𣈆云集法界次第云集以招聚为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


之苦故名为集

尼楼陀或娑陀𣈆言灭法界次第云灭以灭无为义结业既尽则无生死之患累


故名为灭末伽或槃那𣈆云道法界次第云道以能通为义道有二种一正道实观三十

七道品三解脱门縁理慧行名为正道二助道者得

解观中种种诸对治法及诸禅定皆是助道此二相

扶能通涅槃故名为道此四华梵出贤愚经毗昙云

佛为四王作圣语说四谛二解二不解又作毗陀语

一解一不解又作梨车语说四王俱解故知四谛名

非一槩此四谛法若以药病区拣苦集是丗间因果

此属于病道灭是岀丗闲因果此当乎药若以真俗

甄别则有三义一者四谛俱真如涅槃云我昔与汝

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流转生死大苦海二者四谛

俱俗止观云灭尚非真三谛焉是三者一真三俗胜

鬘云此四圣谛三是无常一是常又云是故苦谛集

谛道谛非第一义谛非常非依一苦灭谛离有相者

是常又涅槃经明于四谛凡有四种一生灭四谛二

无生四谛三无量四谛四无作四谛胜鬘经中亦明

四种一有作四谛二有量四谛三无作四谛四无量

四谛但此二经诠次少异荆溪问曰何故立此四种

四谛之殊荅谛本无四谛只是理理尚无一云何有

四故知依如来藏同体权实大悲愿力随顺物机不

获巳而用之机冝不同致法差降从一实理开于权

理权实二理能诠教殊故有四种差别教起三藏诠

生灭通教诠无生别教诠无量圎教诠无作是故天

台明四种四谛之法也

止观三义篇第四十七

实相体寂因元静乃称止本觉灵照由常明故曰观

妄风俄动假妙奢摩他而止之心珠久昏湏毗婆舎

那而观矣摩诃止观释名章中初共通三德二各开

三义今依彼论分列梵语  初标共通

奢摩他此云止涅槃经云奢摩他名为能灭 -- 濊 ?能灭一切烦恼结故又名能调能调

诸根恶不善法故又曰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又

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又曰能清能清贪欲瞋恚愚痴三浊法故以是义故故名定相

婆舎那此云观涅槃云毗婆舎那名为正见亦名了见名为能见名曰遍见名次

第见名别相见是名为慧忧毕义此云止观平等涅槃云忧毕义者名曰平等亦

名不诤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为舍止观云若用

两字共通三德者止即是断断通解脱观即是智智

通般若止观等者名为舍相舍相即是通于法身起

信论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

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縁生灭相随顺毗钵舎那

观义故永嘉集云以奢摩他故虽寂而常照以毗婆

舎那故虽照而常寂以优毕义故非照而非寂照而

常寂故说俗而即真寂而常照故说真而即俗非寂

而非照故杜口于毗耶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佛告僧

伽罗摩比丘汝当行二法止观是也僧伽摩罗白佛

言甚解丗尊佛言我取要而说云何言甚解耶僧伽

摩罗言止者诸结永尽观者观一切法佛言善哉

  二明各开𥘉列三止

妙奢摩他即体真止三摩即方便随縁止禅那


即息二边分别止名出楞严资中云凖圎觉经奢摩

他以寂静为相三摩提以幻化为相禅那俱离静幻

二相然此二经天台出时经皆未到而止观中预立

其义故止观二字各开三义一体真止二方便随縁

止三息二边分别止又云此三止名虽未见经论映

望三观随义立名其相云何体无明㒹倒即是实相

之真名体真止如此实相遍一切处随縁历境安心

不动名随縁方便止生死涅槃静散休息名息二边

孤山释曰今阿难虽专请于止以即一而三故此

止即观亦即平等三一互融是以称妙妙故方曰楞

严大定今于一止复有三名奢摩他即体真止止于

真谛翻奢摩他为止者定之异名寂静义也谓于净等境心不妄縁故三摩提亦曰三摩

钵底此云等持即方便随縁止止于俗谛三摩提智论云一切禅定

摄心皆名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来常曲不端得是正 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则直翻等持者谓离沉

掉曰等令心住一境性曰持禅那此云静虑即息二边分别止止于中

净觉云孤山专用天台三止配今三名者得经之深也何则止属于定观属于慧阿难本以多闻小慧自咎正以楞严大定为请非

三止而何况三摩禅那显是定名虽此定即慧而所主从别   次   明三观

谓空假中荆溪临终顾命众曰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


谓之中章安云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一渐次二不

定三圎顿皆是大乘俱圎实相同名止观渐则初浅

后深如彼梯隥不定前后更互如金刚宝置之日中

圎顿初后不二如通者腾空为三根性说三法门虽

曰师资相传原本皆出佛经故次第三观如璎珞上

云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从空入假观亦名平等

观因是二空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此名

次第三观又下卷云时佛顶发放一切光复集十方百

亿佛土佛菩萨众即于众中告文殊普贤法慧功德

林金刚幢金刚藏善财童子汝见是众中敬首菩萨

问三观法界诸佛自性清净道一切菩萨所修三观

法门不汝等各领百万大众皆应修学如是法门又

中论云因縁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

中道义此皆一心三观之明文也余昔学肆有吴教授垂访问曰经云作是观

者名为正观呼此二音义云何辩余即荅曰𮗚诠其体独标能想之心观㗑显其用带召所对之境故曰以观观昏即昏而朗

然此各开三义全异涅槃共通三德由昔混同故今分列

众善行法篇第四十八

四悉被物众善随冝四门之路有殊一乘之果无别

种种正行皆断万劫之爱绳一一𦔳道尽破千生之

尘网今搜梵语略注宋言欲具乎二种庄严湏启于

四弘誓愿

悉檀南岳师以悉檀例大涅槃华梵兼称悉是华言檀是梵语悉之言遍檀翻为施佛以


四法遍施众生故名悉檀妙玄云丗界悉檀欢喜益

为人悉檀生善益对治悉檀破恶益第一义悉檀入

理益妙乐云则前二教及别地前但属三悉引入今

经第一义悉僧那此云弘誓肇论云发僧那于始心终大悲以赴难此名字发心也仁


王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此相似发

心也华严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此分证发心也言

弘誓者天台云广普之縁谓之弘自制其心谓之誓

志求满足乃称愿大士旷怀运心广普依无作四谛

之境起四种弘誓之心初依璎珞未度苦谛令度苦

谛六道受分叚之苦三乘沉变易之苦当了阴入皆

如无苦可舍口发言曰众生无边誓愿度次依璎珞

未解集谛令解集谛四住烦恼⿰氵閠 -- 润有漏业无明烦恼

⿰氵閠 -- 润无漏业当了尘劳本净无集可除口发言曰烦恼

无数誓愿断三依璎珞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智慧越

苦海之迅航戒定通秘藏之要道当了边邪是中无

道可修口发誓云法门无尽誓愿学四依璎珞未得

灭谛令得灭谛佛陀是无上之丗尊涅槃乃最胜之

妙法当了生死即是涅槃口发誓云佛道无上誓愿

成仰观大觉积劫度生都无懈倦者为满本地之愿也

僧涅一云僧那大誓僧涅自誓一云僧 那言铠僧涅言著名著大铠亦云庄严故大品云大


誓庄严正言那诃此云甲𭡠陀此云𬒳或云

衣 谓被甲衣甲也毗跋耶斯此云四念处念即是观处即是境智论释曰初


习善法为不失故但名念能转相转心故名为想决

定智无所疑故名智大经云更有新医从远方来晓

八种术谓四枯四荣言四枯者人于五阴起四倒见

于色计净于受计乐想行计我心起常见故令修四

念处破其四倒初观身不净一切色法名之为身已

名内身眷属及他名外身若已若他名内外身此三

种色大论明五种不净一生处是身为臭秽不从莲

华生亦不从薝卜又不出宝山二种子不净是身种

不净非馀妙宝物不由净白生父母邪想有三自性

不净地水火风质能变为不净倾海洗此身不能令

香㓗四自相不净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

不止如漏囊盛物五究竟不净审谛观此身终必归

死处难御无反复背恩如小儿二观受是苦意根受

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六根受名内外受于一根有

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生乐受于违生苦受于

不违不顺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

不苦不乐受是行苦诸受麤细无不是苦三观心无

常心王不住体性流动今日虽存明亦难保山水溜

斵石光若不及时后悔无益四观法无我法名䡄则

有善法恶法无记法人皆约法计我我能行善行恶

行无记此等法中求我决不可得龟毛兔角但有名

字实不可得故经云起唯法起灭唯法灭但是阴法

起灭无人无我众生寿命是名无我此说别相念处

惣相念处者縁一境惣为四观此中应四句料简一

境别观别如上说二境别观惣三境惣观别此二是惣相念处之方便四境

观俱惣是惣相念处若作一身念处观或惣二阴乃

至惣五阴是名境惣观别也受心法念亦复如是阿

毗昙中明三种念处谓性共縁对破三种外道四教

义云一性念处智论云性念处是智慧性观身智慧

是身念处受心法亦如是解者不同有但取慧数为

智慧性即是性念处南岳师解观五阴理性名性念

处故𮦀心偈是身不净相真实性常定诸受及心法

亦复如是说 二共念处智论云观身为首因縁生

道若有漏若无漏受心法念处亦如是解者不同有

师解云共善五阴诸善心数法合明念处若南岳师

解即是九想背舍胜处诸对治观门𦔳正道开三解

脱故名为共念处故经云亦当念空法修心观不净

是名诸如来甘露灌顶药三縁念处有师解通一

切所观境界皆名縁念处观有言十二因縁境有言

慈悲所縁境若南岳师解縁佛教说所诠一切阴入

界四谛事理名义言语音词因果体用观逹无碍能

生四辩于一切法心无所碍成无疑解脱是縁念处

观也明小乘竟若依大乘以明四荣如后分云阿难如汝所

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

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

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

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华手经云一切

诸法皆名念处何以故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

故斯乃即法是心即心是法皆同一性性岂能坏乎柯摩罗阿


佚多此云正勤斯有四法法界次第云一已生恶法为除断一心精勤四念处观时若懈


怠心起五盖等诸烦恼覆心离信等五种善根时如

是等恶若已生为断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除断令尽

也二未生恶法不令生一心勤精进四念处观时若

懈怠心及五盖等诸烦恼恶法虽未生恐后应生遮

信等五种善根今为不令生故一心勤精进方便遮

止不令得生也三未生善法为生一心勤精进四念

处观时信等五种善根未生为令生故一心勤精进

方便修习令信等善根生也四巳生善法为増长一

心勤精进若四念处观时信等五种善根巳生为令

増长故一心勤精进方便修习信等善根令不退失

増长成就此四通名正勤者破邪道于正道中勤行故名正勤也摩奴是若


此云如意法界次第明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欲为

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足分是为欲如意足二精

进如意足精进为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是为

精进足三心如意心为主得定断行成就修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思惟为主通言如意者四念处中实

智慧四正勤中正精进精进智慧増多定力小弱得

四种定摄心故智定力等所愿皆得故名如意足智定若等能断结使故云断行成就也娑罗


此云力阴持入经云彼力应以何为义荅无能得坏

为力义有所益为力义有胆为力义能得依为力义

増一阿含说六种力小儿以啼为力女人以瞋为力

沙门婆罗门以忍辱为力阿罗汉以精进为力又因

人五力佛果十力因人五力者一信力二精进力三

念力四定力五慧力五根七觉支八正道见法界次第大论释曰信根得

力则能决定受持不疑精进力故虽未见法一心求

道不惜身命不休不息念力故常忆师教善法来听

入恶法来不听入如守门人定力故摄心一处不动

以助智慧智慧力故能如实观诸法实相佛果十力

者今述颂曰是处非处二业力定根欲性至处道宿

命天眼十漏尽具释大论八十八论问佛十力者若

惣相说佛唯一力所谓一切种智力若别相说则千

万亿种力随法为名今何以但说十力荅佛实有无

量智力但以众生不能得不能行故不说是十力可

度众生事办故说十力论问佛有十力菩萨有不荅

有何者一发一切智心坚固力二不舍众生大慈力

三具足大悲力四信一切佛法精进力五思行禅定

力六除二边智慧力七成就众生力八观法实相力九入三解脱门力十无碍智力尼坻


此云愿志求满足曰愿智论有二种愿一者可得愿

二者不可得愿不可得愿者有人欲量虚空尽其边

际及求时方边际如小儿见水中月镜中像如是等愿

皆不可得可得愿者钻木求火穿地得水修福得人

天中生及得阿罗汉辟支佛果乃至得诸佛法王如

是等皆名可得愿愿有下中上下愿令致今丗乐因

縁中愿后丗乐因縁上愿与涅槃乐因縁智论问佛

在丗时众生尚有饥饿天不降雨众生困弊佛不能

满一切众生之愿云何菩萨能满其愿荅菩萨住于

十地入首楞严三昧于三千大千丗界或时现初发

意行六波罗蜜乃至或现出家成佛利益如是何况

于佛而佛身有二种一者真身二者化身众生见佛

真身无愿不满智论问诸菩萨行业清净自得净报

何以要湏立愿然后得之譬如田家得榖岂复待愿

荅作福无愿无所树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销

金随师而作金无定也又庄严佛界事大独行功德

不能成故要湏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湏御者

能有所至净丗界愿亦复如是故古德曰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萨婆

迦摩翻乐欲好乐希湏也净名䟽云根是过去欲是现在性是未来若过去善根牢固成

就今生对縁则起此是因根成欲若过去善根未牢

今生遇縁起欲数习成性故云性以不改为义荆溪

释云习欲成性性在未来由性成欲性在过去智论

云随所欲说法所谓善欲随心为说船顺流恶欲

以苦切语教如以榍出榍是故智中佛悉遍知无能

坏无能胜事钞云凡作法事必湏身心俱集方成和

合设若有縁不开心集则机教莫同将何㧞济故听

传心口应僧前事方能彼此俱办縁此故开与欲说

云大德一心念某甲比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说便止

受欲者应至僧中羯磨者言不来者说欲即具修威

说云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我受彼欲清净彼如法

僧事与欲清净浮昙末此云至 诚十六观经云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


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䟽释至诚心云

即实行众生至之言专诚之言实礼记曰志之所至至者到也易注曰存其诚实

故曰至诚赞天地之化书曰至治馨香感千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释深心云佛果高深发

心求往故云深心亦从深理生亦从厚乐善根生妙

宗云今初至诚䟽以专实释之非念真如岂名专实

解于深心䟽虽三义而不相舍求高深果湏契深理

善契深理湏厚乐善根此乃立行依理求果也不出

彼论乐集一切诸善行也经回向发愿心义当彼论

大悲拔苦起信云信成就发心者略说有三种一直

心正念真如故二深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大悲

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懴摩此翻悔过义净师云懴摩西音忍义西国人误触身云懴

摩意是请恕愿勿瞋责此方误传久矣难可改张应

法师云懴讹略也书无懴字正言叉摩此云忍谓容

恕我罪也天台光明释懴悔品不辨华梵但直释云

懴者首也悔者伏也如丗人得罪于王伏款顺从不

敢违逆不逆为伏顺从为首行人亦尓伏三宝足下正顺

道理不敢作非故名懴悔又懴名白法悔名黒法黒

法湏悔而勿作白法湏企而尚之取舍合论故言懴

悔又懴名修来悔名改往往日所作不善法鄙而恶

之故名为悔往日所弃一切善法今日巳去誓愿勤

修故名为懴弃往求来故名懴悔又懴名披陈众失

发露过咎不敢隐讳悔名断相续心厌悔舍离能作

所作合弃故言懴悔又懴者名惭悔者名愧惭则惭

天愧则愧人人见其显天见其⿱冝八 -- 𡨋⿱冝八 -- 𡨋细显麤麤细皆

恶故言懴悔净名䟽云今明罪灭有三一作法懴二

观相懴三观无生懴作法懴灭违无作罪依毗尼门

观相懴灭性罪此依定门观无生懴灭妄想罪此依

慧门复次违无作罪障戒性罪障定妄想罪障慧作

法懴者如律所明作法成就能灭违无作罪而性罪

不灭大论云如比丘斩草害命二罪同篇作法懴二

无作灭害命不灭虽违无作灭性罪未灭观相懴者

如诸方等经所明行法见罪灭相菩萨戒云若见光

华种种好相罪便得灭若不见相虽懴无益若见好

相无作及性二罪俱灭观无生懴者此观成时能除

根本妄惑之罪如㧞树根枝叶自灭普贤观云一切

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懴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地底迦


有愧涅槃经云诸佛丗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

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

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杂阿含经云丗间若无有

惭愧二法者违越清净道向生老病死百法䟽云惭

者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

业愧者依丗间力轻拒暴恶为性对治无愧止息恶

行为业阿毗逹磨论云惭者谓于诸过恶自羞为体

愧者于恶羞他为体涅槃经云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巳懴悔愚者亦二一作罪二覆藏


娑提伽或云梵摩此云清净葛洪字苑梵㓗也取其义耳大论云虽为一切众生是心


不清净不知已身无吾我不知取者无人无主不知

所施物实性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于是三事心著是

为不清净宝性论云一自性清净谓性净解脱二离

垢清净谓障尽解脱大论云毕竟空即是毕竟清净以人畏空故言清净羯磨南山引明


了论䟽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所作百论云事也

若以义求翻为办事谓施造遂法必有成济之功焉

天台禅门翻为作法一切羯磨湏具四法一法二事

三人四界第一法者羯磨三种一心念法发心念境

口自传情非谓不言而办前事二对首法谓各共面

对同秉法也三众法四人巳上秉于羯磨以三羯磨

通前单白故云白四律云若作羯磨不如白法作白

不如羯磨法作羯磨如是渐渐令戒毁坏以灭正法

随顺文句勿令増减僧祇云非羯磨地不得行僧事布萨大论秦言善宿南山此云净住


净身口意如戒而住六卷泥洹翻云长养长养二义

一清净戒住二増长功德杂含云布萨婆陀若正本

音优补陀婆优言断补陀婆言増长国语不同律云

布萨法一处名布萨犍度即说戒也应法师云此名

讹略应言钵啰帝提舎耶𥧌此云我对说谓相向说

罪也旧云净住乃义翻也事钞云若众大声小不闻

说戒令作转轮高座立上说之此则见而不闻也又

如多人说戒何由并得见作法者面此则闻而不见

也善见曰云何得知正法久住若说戒法不坏是摩

得伽云布萨者舍诸恶不善法及诸烦恼有受证得

白法究竟梵行事故名也又云半月半月自观身从

前半月至今半月中间不犯戒耶若有犯者于同意

所懴悔毗尼母云若犯七众不净人前应止不说

即律文云犯者不得闻戒不得向犯者说等四分若

说戒日无能诵者当如布萨法行筹告白差一人说

法诵经馀诸教诫诵遗教亦得若全不解者律云下

至一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阿含具解

如是作巳不得不说若不解者云谨慎莫放逸便散

并是佛之嘱累僧祇云欲得五事利益当受持此律

何等为五一建立佛法二令正法久住三不欲有疑

悔请问他人四僧尼犯罪者为依怙五欲游化诸方

而无有碍四分持律人得五功德一戒品牢固二善

胜诸怨三于众中决断无畏四有疑悔者能开解五

善持毗尼令正法久住明了论解云本音毗那耶略言毗尼摩耶经云乐好衣

服纵逸嬉戏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不乐不净观毁

谤毗尼袈裟变白不受染色贪用三宝物等是法灭相

安居南山云形心摄静曰安要期住此曰居静处思微道之正轨理湏假日追功䇿进心

行随縁托处志唯尚益不许驰散乱道妨业故律通

制三时意存据道文偏约夏月情在三过一无事㳺

行妨修出业二损伤物命违慈寔深三所为既非故

招丗谤以斯之过教兴在兹然诸义不无指归护命

故夏中方尺之地悉并有虫故正法念经云夏中除

大小便馀则加趺而坐事钞问何为但结三月者一

生死待形必假资养故结前三月开后一月为成供

身衣服故二若四月尽结则四月十六日得成若有

差脱便不得结教法太急用难常凖故如来顺物始

从十六日至后十六日开其一月续结令成今但就

夏亦有三时初四月十六日是前安居十七日巳去

至五月十五日名中安居五月十六日名后安居故

律中有三种安居谓前中后也在处湏无五过一太

远聚落求湏难得二太近城市妨修道业三多蚊螘

难或𠾱啮人践伤彼命四无可依人其人具五德谓

求闻令闻巳闻令清净能为诀疑能令通逹除邪见

得正见五无施主施饮食汤药无此五过乃可安居

钞云凡受日縁务要是三宝请唤生善灭恶者听往

若请唤为利三宝非法破戒有难虽受不成五百问

云受七日行不满七日还本界后更行不湏更受满

七日巳乃复重受钞云纵令前事唯止一日皆湏七

日法律云不及即日还听受七日去夏末一日在亦

作七日法对首受法应具仪对比丘言大德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今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

安居说若事是半月一月者方应羯磨上之四卷具羯磨法若受

日者多同縁受者二人三人应一时羯磨西域记云

睹货逻国旧讹曰吐火罗国东厄葱岭西接波刺斯

南大雪山北据铁门气序既温疾疫众多冬末春初

霖雨相継而诸徒僧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

十日解安居斯乃据其多雨亦是设教随时也又云

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

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

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

或云坐夏或云坐腊斯皆边裔殊俗不逹中国正音

或方言未融而传译有谬又曰印度僧徒依佛圣教

皆以室罗伐拏月前半一日入雨安居当此五月十

六日以頞湿缚𢈔阇月后半十五日解雨安居当此

八月十五日印度月名依星而建古今不易诸部无

差良以方言未融传译有谬分时计月致斯乖异故

以四月十六日入安居七月十五日解安居也

钵刺婆刺拏音义指归云译为随意寄归传云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


应名随意即是随他于三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

𠎝之义旧云自恣者是义翻然则自恣之言渉乎善

恶今局善也故事钞曰九旬修道精练身心人多迷

巳不自见过理冝仰凭清众垂慈诲示纵宣已罪恣

僧举过内彰无私隐外显有瑕疪身口托于他人故

云自恣摩得勒伽论云何故令自恣使诸比丘不孤

独故各各忆罪发露悔过故以苦言调伏得清净故

自意喜恱无罪故也所以制在夏末者若论夏𥘉创

集将同期款九旬立要齐修出离若逆相举发恐成

怨诤递相㳂及废道乱业故制在夏末者以三月䇿

修同住进业时竟云别各随方诣必有恶业自不独

宣障道深过义无覆隐故湏请诲良在兹焉故律听

安居竟自恣此是自言恣他举罪非为自恣为恶前

明时节谓有闰月者依闰安居七月十五日自恣不

依闰者依摩得伽中数满九十日自恣若闰七月者

取前月自恣非前夏安居者过闰巳数满九十日自

恣若修道安乐延日自恣得至八月十五日然律中

但明十四日十五日自恣及至给施衣中次第増中

十六日自恣増三中三日自恣四分中云安居竟自

恣则七月十六日为定律又云僧十四日自恣尼十

五日自恣此谓相依问罪故制异日及论作法三日

通用克定一期十六日定若有难者如五百问中一

月自恣事钞问十五日自恣巳得出界不荅不得破

夏离衣由夜分未尽故问此界安居馀处自恣得不荅

僧祗不得结罪又安居篇云四月十六日结者至七

月十五日夜分尽讫名夏竟至明相出又四分云若

后安居人从前安居者自恣住待日足事钞问自恣

竟得说戒不荅依明了论先说戒后自恣四分云自

恣即是说戒问自恣得在未受具戒人前作不荅律

中令至不见不闻处作羯磨自恣若不肯避去僧自

至不见闻处作之问安居竟湏离本处不荅安居音

不去犯罪毗尼母云比丘安居巳应移馀处若有縁

不得去不犯若无縁者出界一宿还来不犯大集经

云我灭度后无戒比丘满阎浮提预出家者冝警察

之摭华钞云诸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

法身生来之岁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

不以俗年为计乃数夏腊耳増辉云腊接也谓新故之交接或梵呗此云止若凖

律文呗匿如法出要律仪云如此郁鞞国语翻为止

断也又云止息由是外縁巳止巳断尔时寂静任为

法事也或婆陟讹也梵音婆师此云讃叹梵天之

音善见云听汝作呗呗言说之词也法𫟍云寻西方

之有呗犹东国之有讃讃者从文以结章呗者短偈

以流颂比其事义名异实同婆沙亿耳以三契声颂

所解法佛讃善哉珠林齐僧辩能作梵契等音义云

契之一字犹言一节一科也弘明集颂经三契道安

法师集契梵音佛道论衡云陈思王㓜含珪章十岁

能文毎读经文流连嗟玩以为至道之宗极也遂制

转读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丗之讽诵咸宪章焉尝㳺

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飏哀婉其声动心独听

良久而侍御莫闻植深感神理弥悟法应乃摹其声节为梵呗撰文婆阇尼娑


婆啉此云声音法界次第云音者诠理之声谓之音佛所出声凡有诠辩言辞清雅闻者

无厌听之无足能为一切作与乐㧞苦因縁莫若闻

声之益即是以慈修口故有八音一极好音二柔软

音三和适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误音七深远

音八不竭音楞严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

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大论云菩萨音声有恒河沙等

之数佛音声所到无有限数如密迹经中所说目连

试佛音声极至西方犹闻佛音若如对面问若尔者

佛常在国土聚落说法教化而阎浮提内人不至佛

边则不得闻何以知之多有从远方来欲听说法者

故荅佛音声有二种一为口密音声二为不密音声

密音声先巳说不密音声至佛边乃闻是亦有二种

弟子一为出丗圣人二为丗间凡夫出丗圣人如目

犍连等能闻微密音声凡夫人随其所近乃闻大论

云是佛菩萨音声有三种一者先丗种善音声因縁

故咽喉中得微妙四大能出种种妙好远近音声所谓

一里二里三里十里百千里乃至三千大千丗界音

声遍满二者神通力故咽喉四大出声遍满三千大

千丗界及十方恒河沙丗界三者佛音声常能遍满

十方虚空问若佛音声常能遍满今众生何以不得

常闻荅众生无量劫以来所作恶业覆是故不闻譬

如雷电霹𮦷聋者不闻雷声无减佛亦如是常为众

说法如龙震大雷声众生罪故自不得闻声有八

转一体二业三具四为五从六属七于八呼七转常

用呼声用稀故但云七也西域国法欲寻读内外典

籍要解声论八转声方知文义分齐一𥙷沙此是直

指陈声如人斫树指说其人即今体声二补卢衫是

所作业声如所作斫树故云业也三𥙷虑崽挐是能

作具声如由斧斫故云具也四𥙷卢沙耶是所为声

如为人斫故云为也五补卢沙䫂是从声如因人

造舎等故云从也从即所因故六𥙷卢杀娑是所属

声如奴属主故云属也七𥙷卢铩是所于声如客

依主故云于也于即依义八稧补卢沙是呼召之声

故云呼也又诸咒中若二字合为一声名为二合如

云娑他及怛多等或以三字连声合为一字急呼之

名为三合如㪍鲁𡘤及拘卢奢等汉书曰声者宫商

角徴羽也钩隐图云声属阳律属阴杨子云声生于日律生于辰也钵底婆


辩才辩说也展转无滞故辩别也分明诀了故辅行

明辩有四种谓义法词乐说也义谓显了诸法之义

法谓称说法之名字词谓能说名之语言虽有此三

必湏乐说说前三也大品云从诸佛所听受法教至

萨婆若初不断绝未曽离三昧时当得捷疾辩利辩

不尽辩不可断辩随应辩义辩一切丗间最上辩智

论释曰于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

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说诸法实相

无边无尽故名乐说无尽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

问难断绝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

说法名随应辩说趣涅槃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说

一切丗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丗间最上辩梁

僧传云唱导所贵事有四焉一声也非声则无以警

众二辩也非辩则无以适时三才也非才则言无可

采四博也非博则语无依据事钞曰古云博学为济

贫会正记云故往之言也僧传云学不厌博博则通

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郑曰弗畔不违道也苟生而贫于学者懦夫也死而冨于道者君

子也是知博学济识见之贫思益云于堕邪道众生

生大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故名导师槃那𥧌名出声论或名槃谈讹云和南皆翻


我礼或云那谟悉羯罗此云礼拜今谓礼之与拜名

有通局长短经曰礼者履也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

之礼礼记云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

人故孔子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是则凡所施为皆湏合礼此显礼名通也白虎通

云人之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礼尊事者

也拜之言服也故周礼明九拜此显拜名局也若依

释氏如南山云四仪若无法润乃名枯槁众生故天

台明四种三昧之法是知四仪法则名礼身业恭敬

名拜此亦礼通拜局今此翻译礼即是拜故大论云

礼有三种一者口礼二者屈膝头不至地三者头至

地是为上礼一口礼者如合掌问讯也观音义䟽云

此方以拱手为恭外国以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

为一表不散诞专至一心僧祗律云礼拜不得如痖

羊当相问讯尔雅云讯言也地持论云当安慰舒颜

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问讯善见论云比丘到佛

所问讯云少病少恼安乐行不二屈𰯌者即互跪也

音义指归云不合云胡跪盖梵丗遗种居五竺间葱

岭之北诸戎羌胡今经律多翻互跪以三处翘耸故

名互跪即右𰯌著地也涅槃䟽明三义一右膝有力

跪能安久二右𰯌有力起止便易三右𰯌躁动著地

令安若两膝著地则名长跪毗柰耶云尼女体弱互

跪要倒佛听长跪三头至地者即五体投地故大论

云人之一身头最为上足最为下以头礼足恭敬之

至辅行云凖地持阿含皆以双膝双肘及顶至地名

五体投地亦名五轮五处圎故又勒那三藏明七种

礼一我慢礼谓依位次无恭敬心二唱和礼高声喧

杂词句混乱三恭敬礼五轮著地捧足殷勤四无相

礼深入法性离能所相五起用礼虽无能所普运

身心如影普遍礼不可礼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

身真佛不向外求七实相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

三谛一境西域记云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

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

手𰯌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

一拜跪而讃德谓之尽敬舎利弗问经佛言作供养

应湏偏𥘵以便作事福田时应覆两肩现田纹相不

拜王论有五戒信士见神不礼王曰何为不礼曰恐

损神故王曰但礼信士乃礼其神形仪粉碎又迦昵

色迦王受佛五戒曽神祠中礼神像自倒后守神者

作佛形像在神冠中王礼不倒怪而问之曰冠中有

佛像王大喜知佛最胜而恕之又感通录云唐蜀川

释宝琼出家斋素读诵大品本邑连比什邡并是米

族𥘉不奉佛沙门不入其郷故老女妇不识者众琼

思拔济待其会众便往赴之不礼而坐道党咸曰不

礼天尊非沙门也琼曰邪正道殊所奉各异天上礼

我我何得礼老君乎众议纷纭琼曰吾若下礼必贻

辱也即礼一拜道像连座动揺不安又礼一拜反倒狼籍在地遂合众礼琼一时回信梵网经云出家人法不向国

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西域记云昔有德光论师天军接见慈氏谓非出家之形长揖不礼问

何縁不轻比丘普礼四众荆溪释曰菩萨化縁法无

一凖唯利是务故设斯仪见众生理与果理等故礼

生礼佛其源不殊欲令众生生慕果愿果愿者何我等

但理彼尚故礼况证果理而不尊高又云汝等皆行菩

萨道当得作佛岂非撃我令修圎因此约现在顺从者

也问内怀不轻之解外敬不轻之境安弃飞禽之真

性而匆走兽之本源乎荅人识义方可以击发异类无

知徒劳劝信不礼之旨其在兹欤不轻礼俗谨闻命矣

何故方丈僧拜维摩故彼经曰维摩居士即入三昧令

此比丘自识宿命发菩提心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

诘足天台问曰出家何以礼俗荅入道恩深碎身莫报

此诸比丘方行大道岂存小仪又涅槃云有知法者若

老若少故应供养恭敬礼拜入大乘论云𬒳法服菩萨

方便随顺得礼白衣敬之如佛是则法非一槩可否在

人有益湏礼当亡身以奉法有损冝止应逆命以利君

何哉赫连㪍㪍据有夏州凶暴无厌以杀为乐绘像服

身抑僧令拜遂为上天雷震而死斯乃暴虐之主诚非

圣明之君不遵付嘱之言故违委寄之道宁知千圣立

法万古同风安以朝觐之礼而责山林之士恐后进以未知遂濡毫而录示南无


或那谟或南摩此翻归命要律仪翻恭敬善见论翻

归命觉或翻信从法华䟽云南无大有义或言度我

可施众生若佛荅诸佛度我义不便五戒经称惊怖

惊怖正可施佛也生死险难实可惊怖大品云佛言

若有一人称南无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智论问曰

云何但空称名字便得毕苦其福不尽荅是人曽闻

佛功德能度人老病死苦若多若少供养及称名字

得无量福说佛功德华严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

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流

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大品云我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时十方过如恒沙等丗界中众生闻我名者

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论问曰有人生佛丗

在佛法中或堕地狱如提婆逹多俱迦梨诃多释子

等三不善法覆心故堕地狱此中云何言如恒河沙

等丗界但闻佛名便得道耶荅有众生福德淳熟结

使心薄应当得道若闻佛名即时得道又复以佛威

力故闻即得度譬如熟痈若无治者得小因縁而便

自溃亦如果熟若无人取微风因縁便自堕落如新

净白㲲易为受色弥罗此云慈净觉云慈名爱念观音玄义云以观性德善爱乐


欢喜起大慈心欲与其乐大经明慈有三种一縁众

生观一切众生如父母亲想二縁于法见一切法皆

从縁生三者无縁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智论明三种

慈一生縁慈者十方五道众生中以一慈心视之如

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侄知识常求好事欲令得利

益安乐如是心遍满十方众生中如是慈名众生縁

多在凡夫人行处或有学人未漏尽者二行法縁者

诸漏尽阿罗汉辟支佛是诸圣人破吾我相灭一异

相故但观从因縁相续生诸欲心慈念众生时从和

合因縁相续生但空五众即是众生念是五众以慈

念众生不知是法空而常一心欲得乐圣人愍之令

随意得乐为丗俗法故故名为法縁三无縁者是慈

伹诸佛有何以故诸佛心不住有为无为性中不依

止过去丗未来现在丗知诸縁不实颠倒虚诳故心

无所縁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心著诸

法分别取舍以是诸法实相智慧令众生得之是名无縁迦楼那此云悲净觉记云悲


曰愍伤观音玄义云以观性德恶毒恻怆怜愍起大

悲心欲㧞其苦悲亦三种名同三慈观音玄义云若

就言说为便初慈后悲亦是就菩萨本怀欲大慈与

乐既不得乐次大悲㧞苦故初慈后悲若从用次第

者初以大悲㧞苦方以大慈与乐又就行者先脱苦后蒙乐故先悲后慈阿檀或阿𭡠摩此云


无我说文云我施身自谓也华严云凡夫无智执著

于我智论明二种一者邪我二者慢我言邪我者如

辅行云未得禅来纵起宿习所有烦恼及因现阴起

于我见仍属钝使初果所断此推理见及发得见皆

名邪我二慢我者如止观云如诸蠕动实不推理而

举𧑃张鬐怒目自大底下凡劣何尝执见行住坐卧

恒起我心此是慢我大宝积经佛言迦叶譬如咽塞

病即能断命如是迦叶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即时能

断于智慧命地持经云丗间受生皆由著我若离著

我则无丗间受生身处无著论云取自体相续为我

想我所取为众生想谓我乃至寿住为命想展转趣

于馀趣为人想大论云我者于阴界入计我我所若

即若离人者谓于阴界入中谓我是行人众生者于

阴界入和合之中计有我生寿者于阴界入中计一

期报若长若短辅行云我以计内人以计外众生以

续前为义寿者以趣后为能凡夫既执我倒佛为二

说无我法故智论号名字我如大乘入楞伽云自

心所现身器丗间皆是藏心之所显现刹那相续变

坏不停如河流如种子如灯熖如迅风如浮云躁动

不安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不知厌足如猛火无

始虚伪习气为因诸有趣中流转不息如汲井轮种

种色身威仪进止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

机运动若能于此善知其相是名人无我智大论云

但于五众取相故计有人相而生我心以我心故生

我所我所心生故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

生瞋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是名为痴三毒

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悉由吾我故作福德为我后当

得亦修助道法我当得解脱初取相故名为想众因

吾我起结使及诸善行是名行众是二众则是法念

处于想行众法中求我不可得何以故是诸法皆从

因縁生悉是作法而不牢固无实我法行如芭蕉叶

叶求之中无有坚想如远见野马无水有水想但诳

惑于眼我本空寂二乘既执四枯故佛于无我中而

示真我故涅槃经明八自在一能示一身多身数如

微尘二以尘身满大千界三以大身轻举远到四现

无量类常居一国五者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

法想七说一偈经无量劫八身如虚空存没随冝不穷

阿兰那肇翻无诤又云寂静坐禅三昧经云无诤者将护众生不令起诤也什注净名

无诤有二一以三昧力将护众生令不起诤心二随顺法性无违无诤驮那演那

此云静虑婆沙论此定定慧平等馀定缺少不名静虑静即定也虑即慧也末陀摩

本经注云末者莫义陀摩者中义莫著中道也毗怛迦此云毗遮罗

此云伺藏䟽云寻谓寻求伺谓伺察心之麁性名之

为寻心之细性名之为伺论云入三摩地有三种一

有寻伺谓𥘉禅及未至定也二无寻唯伺谓中间禅

也大梵六天即中间定力所感三无寻无伺谓二禅

近分乃至非非想天寻伺亦名觉观智论问有觉有

观为一法为是二法耶荅二法麁心𥘉念是名为觉

细心分别是名为观譬如撞锺初声大时名为觉后

声细微名为观问曰如何毗昙说欲界乃至𥘉禅一

心中觉观相应今云何言麁心初念名为觉细心分

别名为观荅曰二法虽在一心二相不俱觉时观不

明了观时觉不明了譬如日出众星不现一切心心数法随时受名亦复如是三䟦罗


此翻护即是无表思第六识相应善思也又名无表

色有止恶防非功能故云护故金刚钞明戒体克出

体性即无表思一法也三䟦致𣈆言发趣或云至奏奏为也进也逹嚫

尊婆湏密论作檀嚫此云财施解言报施之法名曰

逹嚫导引福地亦名逹嚫字或从手西域记正云逹

嚫挐者右也或云驮器尼以用右手受人所施为其

生福故肇云夫以方会人不可以一息期以财济物

不可以一时周是以会通无隅者弥纶而不漏法泽⿱冝八 -- 𡨋被者不易而普覆周罗立丗毗昙


云阎浮人衣服庄严不同或有顶留一髻馀髻皆除

名周罗髻应法师云此译为小谓小髻也弘明集云

削发毁容事存高素辞亲革爱意趣圣方祛嗜欲于

始心忘形骸于终果何眷恋于三界岂留连于六道

哉萨婆多云剃发剪爪是佛所制律云半月一剃此

是𢘆式涅槃云恶比丘相头须爪发悉皆长利是破

戒之相

式观应丗广说万行之纲目缅想契理唯唱四句之

纲要故十二年略教戒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

其意是诸佛教妙玄释曰诸恶即七支过罪轻重非

违如是等恶戒所防止戒分性遮亦名主客又号新旧诸善乃善三业

若散若静前后方便支林功德悉是清升故称为善

自净其意者破诸邪倒了知丗间出丗因果正𦔳法

门能除心垢净诸瑕秽岂过于慧佛法旷海此三摄

尽但由观机乐欲为善不同应物随冝示行有异或

辨根性则分信法之殊或陈行相则列别圎之异且

根性信法者萨婆多云因闻入者是为信行因思入

者是为法行昙无德云位在方便自见法少凭闻力

多后时要湏闻法得悟名为信行凭闻力少自见法

多后时要湏思惟得悟名为法行天台远讨根源久

劫听学久劫坐禅得为信法种子其次行相别圎者

妙玄引涅槃明五行一圣行谓戒定慧为自行因二

梵行谓慈悲喜舍为因中化他此二是地前修因行

也垂裕记问诸文或云圣梵是因今何以梵行在果

荅圣梵二行并通因果对于天行以二为因今云在

果何所疑也三天行谓初地巳上证第一义天天然

之理由理成行故名天行垂𥙿记问天既是证何名

为行荅从天起行故名天行故天行位在于地住四

婴儿行谓示同三乘七方便所修之行也五病行谓

示同九道之身现为三障之相此二皆是从果起应

之行净名䟽云婴儿行从大慈善根而起病行从大

悲善根而起四教义云同生善边名婴儿行同烦恼

边名为病行然此五行若会三谛圣行是真谛梵行

婴儿病行是俗谛天行是中谛又依法华释圎五行

经云如来庄严而自庄严即圎圣行如来室即圎梵

行如来座即圎天行如来衣有二种柔和即圎婴儿

行忍辱即圎病行大经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

大乘大般涅槃此示行法之纲要也

尹山延庆庵沙门昙定回施钱陆贯文足开版资

悼故李十一承事往生净土

吴江法喜院比丘如浩回施伍贯文足开版资悼

先师祖机首座往生净土

霅川浔溪杨丗隆施钱伍贯文足开版洗涤罪𠍴

庄严净土

姑苏昆山颜 天成施钱伍贯文足开版洗涤罪𠍴

庄严净土

平江开元寺比丘蕴𮐃回施伍贯文足开版庄严

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