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苦闷的象征/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引言 苦闷的象征
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
作者:鲁迅
《自己发见的欢喜》译者附记
本作品收录于《鲁迅全集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一日《晨报副镌》,后未印入单行本。

这书的著者厨川白村氏,在日本大地震时不幸被难了,这是从他镰仓别邸的废墟中掘出来的一包未定稿。因为是未定稿,所以编者——山本修二[1]氏——也深虑公表出来,或者不是著者的本望。但终于付印了,本来没有书名,由编者定名为《苦闷的象征》。其实是文学论。

这共分四部:第一创作论,第二鉴赏论,第三关于文艺的根本问题的考察,第四文学的起源。其主旨,著者自己在第一部第四章中说得很分明:生命力受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

因为这于我有翻译的必要,我便于前天开手了,本以为易,译起来却也难。但我仍只得译下去,并且陆续发表;又因为别一必要,此后怕于引例之类要略有省略的地方。

省略了的例,将来倘有再印的机会,立誓一定添进去,使他成一完书。至于译文之坏,则无法可想,拼着挨骂而已。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 鲁迅。

编注

[编辑]
  1. 山本修二(1894—1976),日本戏剧理论家。京都帝国大学毕业,曾任京都大学教授。著有《英美现代剧的动向》、《演剧与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