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葛庵先生文集/卷八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七 葛庵先生文集
卷之八
作者:李玄逸
1810年
卷九

[编辑]

上赵龙洲䌹○戊申。先生以判书公命。往拜龙洲于抱川郊居。龙洲年高重听。言语难通。先生投书为贽。

[编辑]

岭南布衣李玄逸谨再拜仰达于龙洲相公阁下。伏以玄逸之大人久辱知奖。以未尝得遂扫门之愿。为平生之恨。中间有所不乐于心。敛迹深山。久绝当世之念。居常谈说。意未尝不在阁下之侧。以为自有东方变故来。进退无尤。始终全节。如阁下者。指不可以再屈。每念一从宾客之后。得有论说以尽愤懑无憀之意。今则老矣。自知此生不得躬亲记室之问。故谨遣不肖男玄逸。仰候起居。导达平生之悃。而言语拙涩。不能略陈一二。故敢以书达。干冒威严。死罪死罪。

答金鹤沙应祖

[编辑]

玄逸窃伏海滨。慕仰德义之日久矣。前月中夤缘获拜门下。猥蒙明公特赐颜色。又辱与之上下其论。饱德归来。益切寤叹。方谋有以续奉盛德容范而不可得也。不自意伏蒙尊慈远贻教墨。所以诱掖奖励之者甚厚。自量卑贱何以获此于门下哉。虽然。因此得有警省。或能变化其狂疏朴愚之质。不遂为小人之归。则莫非明公今日之赐也。切拟随兄再进。敢拜赐问之辱。且受教诲之益。而道途之馀。方有采薪之忧。临风钦伫。末由遂愿。伏纸增悚。伏祝加护鼎食。以慰远近之望。

与洪南坡宇远○癸亥

[编辑]

玄逸扣首再拜言。大岭之北风土不并以南。虽恺悌神劳。断无他忧。区区恋仰之极。犹切不瑕有伤之虞。比者伏闻蒙恩移配。稍近内地。即日庚炎。不审体中还复何如。伏惟达变知命。无入而不自得耳。玄逸顷岁遭母丧。至前秋丧制始讫。巨创之馀。衰悴癃残。非惟不能追古人千里裹足之义。一书替候。亦不能以时。仰惟平生知顾之遇。不觉疚心而泚颡也。只祝顺序加卫。以副见慕之望。因风布问。伏纸增涕。

与尹白湖鑴○戊午

[编辑]

春雨支离。伏惟匀候起居神相万福。玄逸自顷拜违。每拟一进门下。款承教诲。缘贱疾弥留。尚未出肃。兹致稽慢。今者病势稍间。朝间诣阙祇谢。既已诣台。即有论启。而适僚议不一。引嫌被递。更无濡滞之义。朝夕当即下乡。恐未得再承颜色。然未间或有周旋之隙。万谋进拜。得遂半日之奉耳。窃闻大监近有重封投进之箚云。伏念必是天下国家安危大计之所关者。傥蒙不外。略示梗槩。则此实玄逸平生素志所愿闻而不可得者。岂胜大幸。启草呈上。伏未知大监意以为如何。一言才出。谤议如山。不胜其呶呶。然若不见非于大君子清鉴。则人之愿言。亦何足一一顾恤。仰恃知怜。冒渎威尊。惶恐悚仄。

与李判书元祯○戊午

[编辑]

昨蒙降屈威尊。猥赐临况。且辱诲谕之勤。中心感戢。迨不敢忘。即日春雨成霖。伏惟匀候起居神相万福。玄逸递职投闲。固是微分所安。第当日所论。无论事之是非。实出自己鄙见。而执事者不舒究之。以为玄逸见卖于人而为之嗃矢。遽加峻文深责而督过之。恐惧之馀。不能无悁悁之念。玄逸新从草野来。孤立无与。执事视玄逸于朝著何如哉。岂有所彼此而为之左右者哉。半世块蛰。与世罕接。所全昧者。当世机缄。所略窥者。古人糟粕。尝观宋史。蒋之奇以嫌怨发执政阴事。彭公思永时为御史中丞。以为帷薄之事。非外人所知。不暇究诘。然斯言之出。有以取之。不宜更在官次。论奏益急。曷尝先究问而后施罚哉。区区诚不自知。以为今日之事。正与相类。故不谋朋友。不从僚议。固守己见。终不回挠。滞碍疏缪之罪。固所难免。至于见卖之喩。实出情外。他人之谤。固不暇恤。于执事之教。不能无介然。敢索言而效其愚。言涉唐突。而亦所不得已也。伏愿执事千万谅察。

上宰相书庚午

[编辑]

小官辄有危恳。冒渎威尊。小官昨以家患身病。不得祇赴召命。封疏投进。乞解新授职名。惶恐踧踖。恭俟处分。不意兹者史官又临传宣下谕。其为窘闷。益复难胜。伏念小官山野生疏。不识事体。向叨试用。已复罔功。矧兹天官贰卿之职。尤非愚陋所克堪当。岂敢冒昧忝窃。以速颠𬯀。此小官所以不避烦渎。沥恳祈免者也。加以小官行负幽明。荐遭惨戚。忧伤悲悴之馀。百病交侵。方迎医灸灼。遍身疮烂。旬月之内。决难运动。况子妇孙女之丧。尚未掩土。而豚犬之子以未曾经痘之故。方在奔避中。凡卜地营葬。小官亲自料理。将于五月初间。卜日埋葬。若遽舍之而出。窃恐愈见狼狈。欲望朝廷矜怜。特为开陈追寝新。命许小官及此夏前。了毕葬事。且得调治病躯。获保残喘。则小官不胜大愿。私情烦委。不敢屡渎天听。别具省状。以浼崇听。伏愿台慈俯谅微恳。特赐陶铸。则家中大小存殁。皆蒙莫大之恩。小官无任恳祷激切之至。辄依故事。具状申相国台座前。伏候台旨。

答权相国大运○壬申

[编辑]

玄逸再拜。迺者下乡匆匆。未获拜辞。瞻望台躔。徒切慕仰之忱。不自意伏蒙手翰抚存。教告谆悉。惠出非望。三复𢥠然。向来史官先为上来之教。实出大监陶铸之力。感铭心骨。方切自幸。曾未几时。又叨柏府长席之任。连章哀吁。尚未蒙允。惶悚缩伏。不知所为。若蒙大监终始哀怜。曲加陶镕。则其恩轻重当如何也。玄逸之迂愚鄙滞。疾病潦倒。不堪从宦之意。自知已审。而抑其中有宜反复于下执事者。兹敢不避猥越。仰浼崇听。伏愿相公少垂察焉。窃尝闻先圣所引以责门人之语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此从昔以来。士大夫出处进退之大节也。玄逸之愚。虽不敢自比于古人。然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盖以为君子出身事主之义。不但诵说章句。以应文备数。循默充位。以取媚当世而已。必也有官守则举其职。当言责则尽其言尔。玄逸之诵此言也久矣。适会遭逢圣世。猥被收用。既累辞不获命。则过不自量。思竭不肖之才力。庶几得效其尺寸。惟是诚意浅薄。言语阔疏。凡所论列。皆非切事情而当人心者。是以方其陪外廷末议也。或不无一二陈请。而略无一事可底于行者。莫非玄逸学不通方。才未适用。徒怀愿忠之心。不酌浅深之宜。狂疏缪戾。戆愚迫切之致。由是惕然惊惧。乃知邦有道不能有为。而徒窃廪禄之为可耻。不敢更有意当世。甘自退伏。为毕命田里之计。昔贤所谓若不能进为而抚世。则唯当独善其身。明其进退之义。使天下之人。知吾道之正而守之以待上之使令。是乃所以报不报之恩者。诚为至论。区区今日之志。唯在于此耳。况犬马之齿。今六十有六矣。衰病侵陵。行将就木。乃复贪恋恩荣。侥幸禄位。以为违心拂志之事。不亦可羞之甚乎。区区此意。但欲相公知之。故前后封章。不敢尽吐所怀。今因辱问之勤。乃敢私于下执事。伏想有以俯谅之矣。仍窃伏念下官踪迹。今不得更入修门。自此获侍之无时。而拜见之不可期。敢以古人奏记时相之意。聊诵所闻。以答辱知之厚。未知台意以为如何也。窃观朱子之于留揆。未尝一接仪刑。而徒以受知之深。至于连笺累牍。极言竭论。匡其失而补其阙。况玄逸之于相公。获遂扫门之愿。而又得亲承音旨者乎。今以退藏丘壑之故。不复一言以献其愚。则岂不为辜负平生钦仰景慕之意哉。伏见近日邸报。相公以年至当退。复上休致之章。揆以古谊。礼则然矣。第未知相公以今日国事。为治欤乱欤。安欤危欤。上则乾文屡变。金精当昼而彩。下则坤轴屡动。水灾无与比数。内则朝纲不肃。政刑弛废。外则边威不张。事几叵测。由此言之。其不可谓安且治也决矣。而朝廷之上。未闻有长虑却顾。敕厉而救正之。但日事恬憘。苟冀目前之安。相公当此时。负一世山岳万匀之重。不思所以为国家建立久大之规。徒欲释负就闲。用遏佚前人光。乃曰在家不知邪。况大臣体国之重。固与有官守有言责者。不得其职与言而去。为有间矣。惟相公深思而熟虑之。朱子之告留丞相曰。愚愿相公先以分别贤否忠邪为己任。其果贤且忠邪。则显然进之。惟恐其党之不众。其果奸且邪邪。则显然黜之。惟恐其去之不尽。如此则天下之事。其庶几乎。又曰。丞相深观大易阴阳消长否泰往来之变。谨察君子小人之分而公进退之。毋为调停之说所误。使忠言日闻。圣德日新。而朝廷之上。真见平平荡荡之风。则衰病之躯。老死丘壑。无所憾矣。玄逸每读之。未尝不三复兴叹。而继之以掩卷流涕也。玄逸亦愿相公且息休退之念。汲汲乎广求忠贤才隽之士以自助。使之更进迭入。日陈忠邪贤否之辨安危治乱之戒。使圣心晓然知枉直之分。朝论翕然归是非之正。而继有盐梅舟楫之需。干城御侮之具。使调和鼎鼐之业。折冲樽俎之势。不但见于相公之世。则不惟善类之幸。实宗社生灵之幸也。苟为不然。必欲屏贵遗荣。谢繁委而乐闲靖。则虽得一时之清名。后世忠义之士。考观岁月。计虑安危。必将有致疑于相公者。相公何以辞其责哉。玄逸既蒙辱知之厚。且念当今唯相公可以此言进。故冒昧及此而不自知其狂且妄也。干冒威尊。俯伏震惧之至。

答金相国德远○己巳。先生于筵中伸救李相尚真。自上命撤篱量移。金相贻书称尚。故有此答。

[编辑]

昨造门下。未得从容供洒扫之役。归来益切慕仰。不自意伏承教墨。辞旨郑重。三复以还。不胜惶感。今日榻前果有所陈达。而有撤围量移之命。莫非圣主优老好生之德。岂小官微诚所能仰格。伏承见谕之意。无任惭䩄之至。

答金相国庚午

[编辑]

伏承远贻教墨。曲赐眷存。仍审霜寒。相国台候神相万福。感慰交切。无以云喩。玄逸久叨非据。略无称塞。揣分量才。亟宜引退徒抱生逢尧舜不忍便永诀之义。迟迟其行。遂成濡滞。招人唇吻不少。幸蒙相公阁下指示难进易退之义。乃始为此循墙之举。使疵贱之踪。获免迷溺而不知返。阁下待士之道。其亦至矣。玄逸虽顽鄙。岂不知感。谨以王通告杨素所谓愿君侯正身以帅天下者。为相公诵之。幸相公之留意也。馀祝加护鼎食。以慰具瞻。

答金相国庚辰

[编辑]

玄逸再拜仰覆领府事相公阁下。伏以罪废沦落之馀。获遂狐首之愿。圣恩如天。感戴难胜。伏惟相公亦同此意也。每欲奉一书以道此怀。地远便乖。末由遂诚。引领临风。向往徒勤。不自意伏蒙远惠教墨。存问加厚。恍若亲承謦咳。感悚无已。从审履兹秋凉。郊居家食之况。若序康福。尤不胜慰仰之至。玄逸仰荷垂念。获延残喘。而在谪时。荐罹两弟女息死丧之戚。属此归来。悲緖更切。殆无以为怀也。纸末之喩。诚荷大君子爱人以德之至意。然玄也既非其人。且世方以葩藻末艺。相竞驰骛于名声利禄之场。岂区区琐力所可挽回。当此之时。若偃然以师道自处。谈义理说性命。导人以为己之学。则必群讥众排。遭齿舌不少。兹用杜门敛迹。甘心穷寂。不意今者有一二学子相从于寂寞之滨。以执经考疑为事。每对之。未尝不自笑其愚而怜彼之愚。抑又甚焉。然若因此稍加整顿。使一方士子有所开发。不迷于趋向。则非但为浅陋之幸。亦可以少答门下责望之盛意也。窃感奖诱之勤。不量涯分。尽暴其愚。愈增惭惧。秋序已深。霜风戒寒。伏祝益加保重。以慰见慕之望。

答李三宰观征○己巳

[编辑]

频繁手札。曲赐眷存。仰认德意。岂胜感戢。玄逸一疾沈绵。尚稽趋谢。负罪实深。送下眼镜。一挂昏眸。顿还旧观。所谓赐之以既盲之视。何感如之。馀俟病间。躬谢伏计。

答李奉朝贺观征○乙亥

[编辑]

郑重台翰。及此穷荒寂寞之滨。奉书扣头。感不自胜。就审寒威。台候万福。信后改岁。伏惟益膺维祺之庆。玄逸残骸衰喘。百疾所缠。喘喘焉莫保朝夕。属此新春。情事转切。幸蒙不为大君子所弃。抚慰收恤。尚置人数中。感领至意。不知所以为谢。且此土人士感门下旧日字惠之恩。以玄逸尝受知于门下。所以见待之厚。亚于门下。君子及物之泽。其利博哉。良荷良荷。馀祝若序加卫。

答洪百源汝河○丁未

[编辑]

镜光数日之款。稍慰十载向往之诚。第恨所学空疏。无以仰助潜思之万一。伏蒙高明不以为陋。反加奖励。既辱告语之勤。又惠手翰眷存。此岂愚昧所克堪。反复思惟。益增感悚。即日寒沍。伏惟尊行李有相。起处亨福。玄逸归来。遭哀甥殇折之惨。忽忽无意緖耳。愚山之招。敢不承教。但人世间少适意事。傥不为魔儿所戏否。

与洪百源己酉

[编辑]

岁前邂逅之奉。实非偶然。而数月离庭。急于反面未得稳承款诲。归来倍觉茫然。玄逸家运不幸。前十一月中。遭叔母丧。即家兄所后母也。一家情义。已自悲恸。且家兄以积病羸悴之馀。遽缠哀苦。私念忧虞。如何可言。外大父铭文。甚荷垂念。庶潜德幽光。有以表见于世。家中大小赞喜无量。家兄本欲拜状以谢。适此草土。无以致意。敢因舅行。略此布谢。

与洪百源

[编辑]

族孙之还。伏奉辱覆书。忻审春中起处亨福。兼慰历岁饥渴。不审信后尊体动止何似。伏惟若序康福。玄逸数年忧病。碌碌仍昔。索居村里。坏却心性。思欲一接风范。潜销滞吝。惟是贫病。愿莫克遂。寻常起慕。第剧怜叹。大侵无前。不我后先。同胞颠连。隐痛在心。春间蒙邑大夫委以分赈之寄。顾惭才力不足供事。果然腐儒无所用也。承谕见教以随事及人之义。仰认大君子忠诚仁爱之念。无分彼我之间。顾玄也非其人。其于无以助理经画何。前月晦间。适以病故。累辞得递。在玄私分。虽免悔咎。目击民隐。心中犹恻恻不已耳。族孙袖示诗文若干首。三复咏叹。久未释手。承谕需及近作。方汩忧冗。无意笔砚。前时有读圹石歌一篇。辞意鄙俚。不足奉浼。既为高明而发。今谩付呈。幸助闲中一粲。

与洪百源壬子

[编辑]

玄逸叩首再拜学士文丈座前。玄逸罪积不弟。召致凶祸。二家兄以正月二十八日。奄至大故。痛悼摧裂。如何可言。将以本月二十六日。衔哀营窆。辄恃顾遇。敢烦哀恳。伏以家兄秉道义躬孝悌。不幸早世。未及自见于世。大惧湮没。以重不弟之罪。兹敢掇拾平生行义见闻所及者。以图不朽之传。伏惟明公智能知德。言足传世。历数当今。指不再屈。且念家兄素有从游之好受知之深。今者不幸。计应伤恻。傥蒙哀其志而成其名。闷其没而寿其传。使岩穴之幽得附青云。则庶几恩漏重泉。光荣后昆。幽明受赐。当如何哉。礼当躬进。涕泣拜请。而方有奔走之役。末由遂诚。伏纸摧咽。战越无地。

答洪百源

[编辑]

玄逸顿首。家门凶祸。家兄舍弟相继殒逝。孔怀之惨。已极疚心。而本月初五日。荆妇又不起疾。非但一体牉合。情自难堪。满室呼娘。朝夕盈耳。每一闻之。自不胜痛也。伏蒙尊慈手札眷存。慰以同气凋零之戚。想此近日况味未及彻闻。故兹敢因便附告耳。即日岁穷寒凶。伏惟尊体动止万福。玄逸忧戚中又婴潜遘之患。仅得生全。而目视昏花。神思愦愦。恐无以自拔于流俗之中。而卒承大君子馀诲也。先兄志文。极荷垂念。称轻等重。一字不苟。秋间谋入石掩幽。值工人之拙。字体䵝昧讹缺。事竟不谐。将以来春更谋完刻。适承铭文改正之教。语意尤切。敢不惟命是从。玄逸之大人。以本月初吉。移寓金溪。春间傥遂亡妻窀穸之事。则当挈幼少从之。自此庶有源源承诲之路。唯此之望。

与金景谦启光○壬子

[编辑]

玄逸叩首再拜丰基文丈座前。玄逸罪积不弟。感召凶祸。二家兄以正月二十八日。奄至大故。痛苦摧裂。如何可言。辄恃垂顾。敢烦哀恳。伏以家兄学术志行。为朋友间所重。不幸晩生遐僻。年又不究。未及自显于时。玄逸重惟其终遂至湮没废坠。以重不弟之罪。兹敢不量文字短浅。不足发明其志意。形容其德美。辄述其平生言行志业之梗槩。以为请诔于当世立言君子之地。伏惟家兄于门下。有从游之素受知之分。在今阐扬幽隐。以取信来世者。非左右而谁。盖知其生。当念其死。闷其没。遂成其名。伏愿幸哀而许之一言。以长篇韵语。道其哀死述行之意。则岂不大为泉壤之荣。而使其遗胤子若孙。受其覆露光宠者。亦岂浅浅哉。私居贫约。兼有疾病忧戚之挠。末由躬进拜请。敢因水谷诸兄转达此意。伏纸增悚。战越无地。

答金士兴邦杰○癸亥

[编辑]

夏初班荆。至今耿耿。常以山居穷僻。不获拜书为恨。忽此意外手翰见及。开缄三复。感怍无已。况审新凉。起处亨福。尤可慰也。玄逸不量疏贱。应旨进言。卒承未安之教。已极陨越之忱。而知旧间诮责四至。方自念咎省愆。独来谕反加推借。岂以芹曝之献。事虽至愚。而情亦无他邪。每拟一从宾客之后。款听雅论。豁此蒙蔽。而迫冗未暇及。临风布谢。第剧驰情。

与金天休学培○丁未

[编辑]

玄逸杜门穷峡。不复知世间爻象久矣。此来适闻耽罗信息。恍忽惊惋。疑若梦寐。初闻涕下。悲不自胜。以义理人心之所同然。窃计海内有识。亦同此怀耳。明有天下三百年。臣妾四夷。父母万邦。凡此覆载之间。含生负气之类。孰不尊亲而愿戴。顾惟吾东特异诸藩。毋论大义。罔极恩深。虽以草茅蝼蚁之贱。未尝不叹息流涕于宣祖大王万折必东之语也。今兹商舶之涉吾边地者。虽未知为某事行某策。而适然邂逅。成此奇遇。正宜因此导达。以伸我含冤负痛之诚可也。若不能然者。亦宜达其行李。供其乏困。以示毋忘昔日之恩可也。窃闻朝著之间。有以祸福利害之说。敢为侥幸苟免之计。远外传闻。痛心疾首。如欲无生。如仆衡茅之贱。固不足道。老兄世笃忠贞。名著策书。曷不因圣上求言之教。一言以冀开悟乎。涂中闻此。意欲面陈。适此乖违。聊以尺牍。献此狂妄之言。悚仄悚仄。

答金天休己酉

[编辑]

水沴之惨。数十年中所无有。烦郁无聊。尤不任怀想之苦。儿子归来。奉手札之惠。急坼疾读。感慰交幷。但承所苦弥月。久未痊复。奉虑殊切。将息之道。不可少缓。过意珍卫。无负圣人谨疾之戒。千万之望也。家兄柴毁之馀。遽罹疾病。初间危剧。殆不能支保。幸赖医药有效。自去月旬间。略有安意。私家之幸。如何可言。居处饮食之节。虽以父兄之意。略从权制。然终以不得尽乎人心为恨。辱书勤恳。责以义理之当然。敢不从容开譬。以达君子爱人以德之意乎。闻葺治池堂。体制殊胜。使杖屦行止常不离天光云影之中。虽不得往同其乐。而想像钦叹。便觉清气逼人矣。需及记文。自顾己分。本不敢承当。而荷意之勤。不容终辞。且待后便。谨写呈上。虽知不免为覆瓿之资。聊以仰酬盛意之辱耳。馀祝庚炎。将护加卫。

答金天休壬子

[编辑]

玄逸白。家门不幸。二家兄奄忽丧逝。摧痛酸苦。不自堪忍。仰承仁恩俯垂慰问。悼叹闷恻。见于辞旨。哀痛哽咽。不能自已。运气乖戾。凄寒入夏未祛。不审愆度近复何似。伏惟久离瘴土。摄理有方。比前计应加健矣。玄逸朝夕侍旁。哀苦度日。意緖忽忽。无复人世情况。奈何奈何。但愿老兄幸以先兄之故。不弃其愚。时加鞭策。不使终为小人之归。则区区今日之望也。且念先兄志业之不可泯灭无传。信乎如来教所谕者。前月中方谋窀穸之事。故辄与诸弟略述其言行梗槩。求志于内翰洪公。又将致恳左右。欲得哀辞以诔之。为老兄方有将息之虞。未敢奉烦。竟以本家忧患。襄事不免迁就。近当别就请也。岂意今年有此况味邪。援笔泪落。痛哉痛哉。只祝过意加卫。以副远诚。

答金天休

[编辑]

数日炎蒸。伏惟侍奉动止加胜。前日儿还。伏奉手翰还答。备悉指意。但区区微恳。不蒙矜纳。深用介然。凡求人文字。亦有不同。如百源,景谦。固为荣泉壤覆遗胤之计。若老兄则异于是。道先兄心若事。计非老兄决不能。故窃有前日之请。古人所谓事有无可奈何者。亦不可不念也。区区素多疾病。悲苦之馀。无复生意。不觉尽吐情实。其意亦可哀也。伏愿曲垂矜愍。毋惜数语以叙之。千万至愿。收拾以待之教。深感至意。敢不铭念。疾病呻吟。伏枕代草。千万不宣。

与金天休

[编辑]

昨承联枕晤语之款。足慰数年饥渴之抱。比日清和。伏惟摄理有相。体力佳胜。玄逸归来村寓。望云思切。鹡鸰怀恶。忽忽无兴緖。苦事苦事。落渊之约。向与士晦期以来月既望。计日以待。老杜所谓遥闻剡溪好。欲罢不能忘者。信非虚语也。但念尊候未尽康泰。未知此时。能办蓝舆远临否。麋鹿之性。惯却林野行走。恐左右俯同游陟。不免劳费神观。是可虑也。

与丁君翊时翰○戊辰

[编辑]

枉过车骑。为之信宿。足慰平生饥渴之抱。解携柴门。旋切怅仰。不审蓝舆桃竹。今作何处宿留。枯旱之馀。霈泽普洽。非但大慰农家之望。伏惟临流玩瀑。神观增胜。玄逸病蛰穷山。碌碌仍昔。遥想高人行止坐卧不离泉声岳色之中。不任向风而起怀也。适因贵星历路见访。敢此拜状。仰候所怀。千万不暇究悉。馀惟顺序加卫。

与丁君翊

[编辑]

自顷凤院解携邈矣。未有相接之便。引领临风。向往徒勤。夏初。赴召入都。路出阴利间。计高居不甚相远。鄙行既舍舟以陆。又闻杖屦方住雉岳。以未得就奉颜色为恨。戾洛后。接令孙秀才。忻悉彼时起居。信后酷炎。伏惟燕超休胜。玄逸分外恩命。节次重沓。恳辞不获。黾勉趋造。不能固守贫贱之节。而来作风埃之客。未有忠言奇谋而徒冒进擢之荣。遥想高风峻节。令人发惭而起歆也。

答丁君翊

[编辑]

眷惠手翰。远及殊邻。奉书惝恍。三复感叹。没便稽谢。愧恨无已。昨间得令再从弟校理书。知老兄顷患毒肿初甚危笃。今已向安。惊虑之馀。慰喜旋切。累弟过不自量。轻出世路。竟以垂死之年。自致投荒之罪。风土既异。衰病日甚。岂可图于久长哉。念之怆怆。然死生祸福。莫不由命。命乃天也。亦且奈何。秪当顺受。而每念吾兄早见预待远引高蹈之风。未尝不想像钦叹耳。适因入京便。谨以书恳校理兄。使之寻的便投致。想不至浮沈也。

答丁君翊丁丑

[编辑]

春初。得吾兄昨岁十月半后书。恍若对面语。感叹无已。况笔力遒劲。辞意郑重。足验尊年气力如许清健。益用纾写。累弟穷荒四载。潦倒日甚。今春偶感寒疾。伏枕月馀。几不能支。自数日来。稍进匕箸。而根本已衰。完复未易期。此生恐不得复奉谈䜩也。需及文字。重荷见属之勤。似不可以人微文短。终始坚辞。第念昔贤所遭。虽不至如累弟之甚。每于此等事。辄百拜而辞。况此棘里拘蛰。杜门齰舌之不暇。岂可治笔墨作文辞。以重其罪戾乎。兹不得仰承至意。幸乞恕量。向后若蒙天泽馀润。稍轻罪戾。得返故土。敢不副教。寄来辨录及笔墨。今姑奉留耳。

答丁君翊辛巳

[编辑]

隔岁阻信。怀仰许深。间因入洛便。草草修敬。或虑未即关听。兹承千里耑伻。曲赐宠答。急坼疾读。恍若亲承音旨。仍喜比日旱炎。尊体履顺序支宜。玄逸癃残衰悴。与岁俱深。块伏穷村。愦愦度日。了无桑楡收拾之工。其亦终焉而已。辨诬录跋语。累承勤属。刊凿镌改。困苦无精采。未有以仰副需索之意。承谕反加推借。还用愧悚。李翊赞厦卿父以今月十四日。奄不起疾。笃信好古。世岂有斯人。云亡之恸。非但为平生游好之情而已。想老兄闻来。亦同此怀也。兄既倦游。弟亦摧残潦倒。相望落落。瞻晤无期。把笔临纸。第剧凄黯。惟祈酷暑。倍万保重。

答丁君翊

[编辑]

数月之内。连承宠翰。从审溽暑。尊候支宜。腰脚痛楚之苦。虽是尊年例患。不能不为之奉虑。但以笔势遒健。书辞宛委。足验精力犹不衰也。玄逸湿热蒸铄之馀。重患阿堵。瞑目度日。甚觉无聊。仍念朱夫子尝有言近得眼疾。闭目兀坐。颇得恬养本原之工。却恨盲闭之不早。昔贤随遇做工夫如此。如弟凡庸。一有所苦。愦耗至此。贤愚相去。真不啻九牛毛。可笑可叹。厦卿逝去。伤恸在心。迨今不释。承谕亦同此怀也。相望落落。瞻晤无期。临书倍觉冲怅。惟祈若序珍重。

四七辨。十年前承辱教之勤。率尔论著。思一仰质而不可得。今因俯索。谨此求教。学薄识浅。言岂一一中理。切望斤教。破此懵滞为幸。此等说话。似不可示人。其间又有与小友辈往复文字。尤不可以烦人听闻。且此书家无馀件。经览后幸因的便还掷。千万千万。辨诬录中文字。间脱误处。诚如尊教。依示塡补似好耳。

答丁君翊

[编辑]

屡辱耑札。教告谆悉。惠出非望。感复何言。就审秋凉。尊体履如宜。尤用慰写。玄逸顷为湿热所伤。重患毒痢。初间殆不能支持。幸赖医药有效。今才向安而羸败澌顿。苏快未易。衰年气力可叹。四七辨承谕。推借过盛。不敢当不敢当。且以尊老之年。不惮耐烦理会。曲赐镌诲。尤令人叹服。即当更有反复。以为求教之地。而病败之馀。神思昏耗。兼眼疾至今作苦。不便看文字。未得仔细消详。孤负千里远询之意。势虽使然。罪恨实深。且俟病间。从容裁答。寻的便投上伏计。每承耑价赐问之勤。而私居贫约。末由一番伻候。只切愧叹。

答丁君翊

[编辑]

前承耑价书存。缘久病沈绵。草草修复。常自歉然。即从基川使君所。又承眷惠手翰还答。三复感叹。无以云喩。就审秋凉。尊体履如宜。尤用慰写。玄逸自本月初。稍有痊安之渐。而馀惫尚未复。兼眼疾时时作苦。常带昏花。未得看书作字。殊可闷叹。令孙贤契作宰岭邑。自此庶有源源承问之便。何幸如之。前日所示两件文字。俟眼花稍霁。雪手披玩。涤尽满襟尘土。岂胜感荷。今有小往复。因以求教。伏望因便批回。

别纸

[编辑]

辨诲中。以浅陋所论人心道心不是本无二源者。为分别太过。若真以人心道心为有二源。浅陋既闻命矣。盖高明之意以为理气二物。本自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故有所云云。然凡看道理。不可胶守一说。有浑沦说处。有分别说处。请得援据先贤所论。以申其说。尝观或人有问于朱子曰。明道先生有云性即气气即性。便是不可分两段说。答曰。那个是就性在气禀上说故云然。若只管说气便是性。性便是气。没分晓。又答刘叔文书曰。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浑沦不可分开。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又曰。虽其方在气中。然气自气性自性。亦自不相夹杂。又尝曰。物物上有个天理人欲。分明与他劈做两片。自然分晓。又曰。只是一个心。只是分别两边说。人心便成一边。道心便成一边。又按高峯奇氏上退陶老先生书曰。罗整庵困知记不以人心道心分属理气。卢苏斋亦以为理气虽有指名之异。亦岂有二义。若以理气为一物。则是无道器之分也。先生批曰。整庵于大源头有错认处。寡悔见处不意其不合于程朱而反合于整庵也。由此观之。心虽一也。而其所从来。各有根源苗脉。则虽曰人心道心。本非一源。理气二物。分作两边说。不为过矣。高明之见主张理气浑沦无分别之意太过。无乃辗转驯致。流入于理气为一物之说邪。

辨诲中。又以朱子于知言中。以天理人欲同体异用之说为非。非以人心道心为亦不可以同体也。又谓人心与人欲不可无分别说。鄙说以人心为人欲者为未安。乃引朱子所论程子说以明之。是固然矣。但朱子虽尝有所云云。而其于答门人饮食男女之欲出于正。即是道心也之问曰。这个毕竟是生于血气。又曰。人欲未便是不好。如所谓我欲仁。感物而动性之欲。此岂人之所能无。若人心与人欲无甚异同。道心本是原于义理。则老兄所谓人心道心一原之义。与天理人欲同体之说。似不相远也。未知何如。至于理先动气先动之说。高明之见疑于下语之太重。固所当然。然尝见黄勉斋答或人之问曰。性固为气质之所杂矣。然及其感物而动。则或气动而理随之。或理动而气挟之。朱子又尝有言曰。理在心之中。包蓄不住。随事而发。方其乍见孺子入井时。气也著脚手不得。又曰。理有动静。故气有动静。若理无动静。气何自而有动静乎。只是理有动静。理不可见。因阴阳而后知。由此观之。非但气有动静。理亦自有动静也。盖此理感物而动。气便包摄在其中。形气亦感物而动。理亦无乎不在。则谓之理先动气先动者。似亦无所不可。然理气既相浑沦。理搭付在气上面。则理先气先云云者。似有离合之异。惹起他人之疑。谨当改之曰其感物而动也。或理为之主。或气为之主。随触而发。不能自已云云。则似差简约。未知知何。

辨诲中。物格之喩。窃尝有疑于李艮斋所录老先生辨析格字之义。故恐其或出记录之误。僭有所论辨。以为日后取正之资。今者滥尘道案。曲赐诲谕。捧读惶悚。汗下竟趾。然区区迷惑之见。终未有释然者。盖以为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到字之义。只是理到情到。造得到之意。盖谓格物而至于物。则物之理到尽无馀也。若曰万物之理。昭昭然尽到我胸中云。则似非朱子释格字之义。殊不念自己所见鄙滞。复贡愚见如此。未知此意如何。眼疾尚未快。兼有宾客之挠。不暇究悉。只待后便耳。

与丁君翊辛巳

[编辑]

即日穷寒。远惟尊体履康胜。前日权员外历拜门下还。袖致吾兄辨诲文字。反复细绎。不胜歆叹。且念浅陋方得罪时论。为世所鄙厌。高明乃反与之上下其论。收置人数中。以此稍自慰释耳。感下问之辱。掇拾旧闻。条列求教。幸乞裁喩。

别纸

[编辑]

辱询曰。人心道心有二源之说。鄙意终有不然者。反疑本源之不一。其于天道人心一源之义。果何如也。

按朱子答或人所问饮食男女之欲出于其正即是道心之言曰。这个毕竟是生于血气。此则人心道心自其根本而已。分作两边说。

又曰。物物上有个天理人欲。分明与他劈做两片。自然分晓。

又曰。心只是一个心。须是分别两边说。人心便成一边。道心便成一边。

又曰人之有生。性与气合而已。然即其已合而析言之。则性主于理而无形。气主于形而有质。盖自其根本而已然。

窃详朱夫子所论前后诸说。则人心道心所从来历。各有其源。浅陋所云人心道心二源之说。似非无稽之言。然承教告之勤。反复思量。则窃恐下语之际。意圆而语滞。惹起争端。故今改之曰自其根本而已然。各有苗脉。不当以人心道心同一知觉之。故不可分作两边说。不当言四端七情本自浑沦。不必分属理气云云。未知此意如何。

辱询曰。人心道心不可同体之喩。鄙疑与前段一般。性命形气妙合为心则已是同体。其所自具之则森然于一性之中者。何可不谓之同体也。

按朱子论五峯胡氏天理人欲同体异用之说曰。天理则生而有之矣。人欲者梏于形杂于气而后有者也。今以天理人欲混为一区。恐未允当。胡子盖欲人于天理中拣别人欲。又于人欲中得见天理。圣人未尝教人求识天理于人欲汩没之中也。

窃详朱子此段所论。则高明所谓性命形气妙合为心。其所自具之则。则即有物有则之则。森然于一性之中。何可不谓之同体云者。毕竟以性命形气混为一物。果不戾于朱子之意邪。请更入思议焉。

辱询曰。格物之说。先儒以心比镜。格物犹磨镜而求照于镜也。豁然贯通焉者。岂非吾心之贯通于物理乎。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者。岂非无不到于吾心之知觉乎。若曰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到字之义。只是理到情到。造得到之义。而物之理到尽无馀之义而已。则何处见得物格知至只是一时事之义。而物我无间之义。亦安在哉。

按朱子曰。格尽也。须是穷尽事物之理。若是穷得三二分。便未是格物。须是穷得到十分。方是格物。○又曰。格物之说。程子论之详矣。其所谓格至也。格物而至于物。则物理尽者语句俱到。夫必即是物以求其理。而不至夫物之极。则物之理有未穷。而吾之知有未尽。故必至其极而后已。所谓格物而至于物。则物之理尽者也。

窃详程,朱子所释格字之义。每以穷尽事物之理。穷得到十分。必至其极而后已为言。未尝有此理尽到我胸中之意。浅陋之所以窃疑于高明见喩之意者以此。伏愿更加斤教。所谓磨镜求照。物来自照云者。又非物格知至之义。未知如何。

答丁君翊

[编辑]

岁换春归。怀仰转深。月前因襄阳丁员外见访。伏闻老兄方有舆疾浴温之行。不胜惊虑。极欲伻书往候。而私家贫约。未得遂诚。即从令孙所。承辱先以书。就审证候稍间。舁还潭上。极慰恋郁之馀。又以贱疾方谻。不得往申十载饥渴之抱为恨也。前日谬供。承已关听。得无龃龉否。后来所询。适因客挠。兼有身病。未得仔细奉玩。当俟后便耳。所与李都事问答。老兄所论极正当。诚可叹服。寄来四七辨。荷垂示之辱。岂胜感叹。近俟病间。反复披玩后奉还伏计。勿挂他眼之喩。敢不唯命。

答丁君翊

[编辑]

恋仰之馀。承远贻宠翰。曲赐存记。披缄如对。岂胜忻慰。但承前日所苦尚此沈绵。仰虑殊切。然闲居静摄。必有颐养之益。履兹清和。当收勿药之效矣。玄逸姓名长挂弹章。廪廪度日。数日前始闻停启之报。莫非离明俯烛。久閟允许之致。圣恩如天。感戴难胜。岂不欲乘此机会。往叩岩扃。共做泉声山色中一奇玩。适有左边手足麻痹之候。方施灸灼。末由遂诚。徒切静言莫飞之叹耳。九味珍贶。感领至意。无以为报。还用愧怍。

别纸

[编辑]

前示四七辨四十一章。读来读去。明白痛快。不觉敛衽起敬。继之以发叹也。盖自栗谷李氏为此厓异之论。其徒过意推奖。以为理气无互发之说。发前圣所未发。自书契以来所未有。辞说纷纭。不胜其狼藉。非但新学小生颇中其毒。吾南中大儒先生。亦尝有此意见。其所论说。殊涉可疑。恐启后日无穷之弊。由此言之。高明今所论辨。实为宇宙间所不可无之议论。甚盛甚盛。其中一二可疑处。承喩之辱。拈出以献愚。伏乞照览。旅轩说谩录呈上。经览后幸秘之。勿挂他眼也。丙子疏本。亦甚痛快。但其与京中士友书稍不快意。聊复陈之。未知盛意以为如何。

罗整庵倡为人心道心相为体用之说。

罗整庵本以道心为体。人心为用。实为非常丑差。然亦未尝以为相为体用。如栗谷相为终始之云。则无乃翻案得过重乎。或恐偶失照管。更入思议如何。

一心之中。从形气之人心。不离于性命。原性命之道心。不外于形气。

固知高明之意以为只是一个心如此云云。然其曰一心中从形气之人心。原性命之道心云尔。则语意之间。似不免重叠。试看中庸序所谓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云者。则可知矣。如何如何。且不离不外等语。每有喜合恶离之意。此亦不可不察也。

理气为物。浑沦无间。推之于前。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不见其终之离。

按推之于前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不见其终之离云者。本以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而言之。今若以为理气浑沦无间之证。则语意不相对值。未知如何。

至于七情则虽亦出于性而初无不善。但就其性在气质浑沦理气者而为言。故几有善恶。

七情若浑沦言之则亦且如此说。若与四端相对说下。则依旧是气之发。似不必如此说来也。未知如何。

至无而至有。至虚而至实。动而无动。静而无静。

所谓静而无静动而无动者。只是言此理浑然无方所无形体而已。似不当拖引与至有至实者。作一意看。未知如何。

气随云者。明其气之听命于理。而理未尝无气而发。

当理发气随之时。只是随从配合而已。到精一克复处。方可言听命。则听命二字。无乃有径使之失乎。

引程子说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程子尝有是说。朱子释之曰。此理字不是说实理。犹云理当如此。又曰。理有善恶。理字只作合字看。惟此训释。已发明程子所言之义。大煞分明。栗谷既别出意见。曲为训解。大失程子本意。而高明所论。亦随语生解。反戾于朱子之见。幸入思议如何。

栗谷所论退溪与奇明彦论四七之说。无虑万馀言云云。

所论辨殊极痛快。可谓有安社稷捍边圉之功矣。其间夫理气之论即义理筑底处大头脑处生死路头十九字。改作四七理气之辨即义理大头脑处。略加删节。似差简约。未知如何。

第十七章按断中自退溪之以四端为由中而发。亦非谓中无是理也。

其间下语稍似有未稳。今略加点化曰退溪之以四端为发于仁义礼智之性者。乃谓心中本有之理随触而发。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其发不杂形气者而言。初不言无感而自发也。以七情为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者。乃谓物之自外至者。触其耳目而动乎中。为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情。其出涉于形气者而言。亦非谓其中元无是理也。如是改正。未知如何。末端至此之极以下。改作岂非未曾虚心玩绎略绰看过。而胡道乱说者邪云云。亦如何。

第三十六章按断文字中曰。栗谷所入之路。既与朱子,退溪之见不同。夫圣贤或因时势。间有不得已之言行。而至于论道著书。为生民立极。为万世开太平之言。岂有不得已而言者乎。

自圣贤以下至言者乎四十三字间。似有闲字剩语。今改之曰圣贤或因时势。有不得已之言。而至论道著书垂训万世。则岂有不得已而为之者乎云尔。则语意似无不足。如强而字之曰道以下删去如何。

第三十八章按断文字亦似烦冗。今略加删节曰象山以朱子之言。为糊涂没理会。自以其言为天下之正理。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阳明变易朱子之意。颠倒朱子之言。一任己意。无所顾惮。今栗谷勒加。以退溪曾为二性二情在东在西之说。大加非斥。其自许亦自以为建天地而不悖。俟后世而不惑。其言语气象。实与象山,阳明同一模样云。则如何如何。

答丁君翊壬午

[编辑]

因基川便伏承本月十一日辱惠书。披缄三复。感荷难量。第审眼疾比剧。兼有种种愆度。当此暑月。将息亦难。不胜仰虑之至。且承非久回辕故山。自此承闻亦将稀阔。尤不任怅然也。别纸所禀。非惟不加鄙斥。其间多所印可。岂胜感幸。旅轩说前日所贡。多有删节处。语意未莹。今其全书誊上。更乞勘照。盖其自言自释。非与他人问答也。老兄所谓与理气互发之论大致不相盭云者。于鄙意不能无疑。幸于今去全书中更加商量如何。至他辨说中示及诸说。今不暇有所反复。当俟后便耳。

答丁君翊

[编辑]

便中承辱复书。辞旨勤恳。恍若亲承謦咳。但承仙舟已离潭上。自此非但瞻晤无期。音问亦不得以时。引领西望。但有悬情。不审税驾后摄中体履何似。玄逸块伏穷村。属此炎蒸。弛慢颓废。愦愦度日。无足为左右道者。喩及别纸所论。多蒙印可。自幸。前日奉禀。不至颠妄之归。谨密之喩。损弟常持此戒。安敢忽也。四七辨。春夏来。连有眼疾。未及反复翻阅。姑俟秋凉。更加寻绎后还瓻伏计。幸乞恕谅。

答丁君翊甲申

[编辑]

向因家儿从门下还。承辱复书。数日前。又从基川太守所奉四月十八日书。具审属有所苦。仰虑殊切。然摄理有方。计非久当收勿药之喜矣。玄逸家祸重仍。又于今月念间。奄遭女息丧逝之戚。衰肠易感。不耐舐犊之情耳。家儿行。荷垂示壬午录六条议论。读来读去。不胜感叹。因窃惟念丈丈以尊老倦勤之年。能留意此事。耐烦理会。多所发明。且闻与崔李两贤交相琢磨。有所反复商订。坐此疾病潦倒。恨未得与闻馀论而有所开发也。壬午录中一二疑晦处。拈出奉禀。未知盛意以为如何。想所乐闻。故不惮烦猥也。

别纸

[编辑]

朱子所论理无情意无造作云者。犹言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无意无必云者。似欠商量。盖上天之载。无声臭。无作为。但有所以然之理而已。似不可以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无意无必等语。训释其意也。未知如何。○所引朱子说云云者。盖出朱夫子答刘叔文书。其大槩曰。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又曰。虽其方在气中。然气自气性自性。亦自不相夹杂。由此观之。理与气虽是妙合而凝。不宜分开。各在一处。然亦不可认为一物而无所分别。未知如何。

自人者天地之心。有分言之处。有互言之处云者。莫不条畅详密。无疑晦。若所引四端理发七情气发之说。朱子盖述孟子之意。分别理气。劈做两片说。四端专言理。七情专言气。若退溪所谓四端理发而气随。七情气发而理乘云者。亦是分别理气。两下开说。然但其言句之间。参涉理气而为言。与黄勉斋所论方其未发。气虽偏而理自正。气虽昏而理自明。及其感物而动则或气动而理随之。或理动而气挟之者。语意实相符合。盖朱子述孟子论性不论气之意。勉斋,退溪参用程,张论性不论气不备之意。故其语势自不得不然邪。

驳正罗整庵,卢稣斋以性情体用言人心道心。李栗谷凑合四端七情浑沦为说之失者。语意明白的当。诚可叹服。

退溪老先生所谓学问道术之所以差者。只为理字难知之故也。下推说俗儒想象揣模。反复纵横。驱率圣贤之言。以从己意云者。说得痛快。所以警后学者至矣。

所论只此一个理字。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有指其源头处。有指其散殊处。皆自太极一原中分言之也。寂然不动之体。即阴中所具之理也。感而遂通之用。即阳中流行之理也。合天人而观之。则天地之化育流行。圣人之动静云为。灿然可见。学者之求理。不于窈冥昏默之中。而潜心于圣经贤传之间。体验于身心言行之际。则太极之旨。可庶几焉者。说得平易明白。大有功于后学。旨哉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