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葛庵先生文集/卷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 葛庵先生文集
卷之八
作者:李玄逸
1810年
卷九

[編輯]

上趙龍洲絅○戊申。先生以判書公命。往拜龍洲於抱川郊居。龍洲年高重聽。言語難通。先生投書爲贄。

[編輯]

嶺南布衣李玄逸謹再拜仰達於龍洲相公閤下。伏以玄逸之大人久辱知奬。以未嘗得遂掃門之願。爲平生之恨。中間有所不樂於心。斂跡深山。久絶當世之念。居常談說。意未嘗不在閤下之側。以爲自有東方變故來。進退無尤。始終全節。如閤下者。指不可以再屈。每念一從賓客之後。得有論說以盡憤懣無憀之意。今則老矣。自知此生不得躬親記室之問。故謹遣不肖男玄逸。仰候起居。導達平生之悃。而言語拙澁。不能略陳一二。故敢以書達。干冒威嚴。死罪死罪。

答金鶴沙應祖

[編輯]

玄逸竊伏海濱。慕仰德義之日久矣。前月中夤緣獲拜門下。猥蒙明公特賜顏色。又辱與之上下其論。飽德歸來。益切寤歎。方謀有以續奉盛德容範而不可得也。不自意伏蒙尊慈遠貽敎墨。所以誘掖奬勵之者甚厚。自量卑賤何以獲此於門下哉。雖然。因此得有警省。或能變化其狂疏朴愚之質。不遂爲小人之歸。則莫非明公今日之賜也。切擬隨兄再進。敢拜賜問之辱。且受敎誨之益。而道途之餘。方有採薪之憂。臨風欽佇。末由遂願。伏紙增悚。伏祝加護鼎食。以慰遠近之望。

與洪南坡宇遠○癸亥

[編輯]

玄逸扣首再拜言。大嶺之北風土不並以南。雖愷悌神勞。斷無他憂。區區戀仰之極。猶切不瑕有傷之虞。比者伏聞蒙恩移配。稍近內地。卽日庚炎。不審體中還復何如。伏惟達變知命。無入而不自得耳。玄逸頃歲遭母喪。至前秋喪制始訖。巨創之餘。衰悴癃殘。非惟不能追古人千里裹足之義。一書替候。亦不能以時。仰惟平生知顧之遇。不覺疚心而泚顙也。只祝順序加衛。以副見慕之望。因風布問。伏紙增涕。

與尹白湖鑴○戊午

[編輯]

春雨支離。伏惟勻候起居神相萬福。玄逸自頃拜違。每擬一進門下。款承敎誨。緣賤疾彌留。尙未出肅。茲致稽慢。今者病勢稍間。朝間詣闕祇謝。旣已詣臺。卽有論啓。而適僚議不一。引嫌被遞。更無濡滯之義。朝夕當卽下鄕。恐未得再承顏色。然未間或有周旋之隙。萬謀進拜。得遂半日之奉耳。竊聞大監近有重封投進之箚雲。伏念必是天下國家安危大計之所關者。儻蒙不外。略示梗槩。則此實玄逸平生素志所願聞而不可得者。豈勝大幸。啓草呈上。伏未知大監意以爲如何。一言纔出。謗議如山。不勝其呶呶。然若不見非於大君子淸鑑。則人之願言。亦何足一一顧恤。仰恃知憐。冒瀆威尊。惶恐悚仄。

與李判書元禎○戊午

[編輯]

昨蒙降屈威尊。猥賜臨況。且辱誨諭之勤。中心感戢。迨不敢忘。卽日春雨成霖。伏惟勻候起居神相萬福。玄逸遞職投閒。固是微分所安。第當日所論。無論事之是非。實出自己鄙見。而執事者不舒究之。以爲玄逸見賣於人而爲之嗃矢。遽加峻文深責而督過之。恐懼之餘。不能無悁悁之念。玄逸新從草野來。孤立無與。執事視玄逸於朝著何如哉。豈有所彼此而爲之左右者哉。半世塊蟄。與世罕接。所全昧者。當世機緘。所略窺者。古人糟粕。嘗觀宋史。蔣之奇以嫌怨發執政陰事。彭公思永時爲御史中丞。以爲帷薄之事。非外人所知。不暇究詰。然斯言之出。有以取之。不宜更在官次。論奏益急。曷嘗先究問而後施罰哉。區區誠不自知。以爲今日之事。正與相類。故不謀朋友。不從僚議。固守己見。終不回撓。滯礙疏繆之罪。固所難免。至於見賣之喩。實出情外。他人之謗。固不暇恤。於執事之敎。不能無介然。敢索言而效其愚。言涉唐突。而亦所不得已也。伏願執事千萬諒察。

上宰相書庚午

[編輯]

小官輒有危懇。冒瀆威尊。小官昨以家患身病。不得祇赴召命。封疏投進。乞解新授職名。惶恐踧踖。恭俟處分。不意茲者史官又臨傳宣下諭。其爲窘悶。益復難勝。伏念小官山野生疏。不識事體。向叨試用。已復罔功。矧茲天官貳卿之職。尤非愚陋所克堪當。豈敢冒昧忝竊。以速顚隮。此小官所以不避煩瀆。瀝懇祈免者也。加以小官行負幽明。薦遭慘慼。憂傷悲悴之餘。百病交侵。方迎醫灸灼。遍身瘡爛。旬月之內。決難運動。況子婦孫女之喪。尙未掩土。而豚犬之子以未曾經痘之故。方在奔避中。凡卜地營葬。小官親自料理。將於五月初間。卜日埋葬。若遽捨之而出。竊恐愈見狼狽。欲望朝廷矜憐。特爲開陳追寢新。命許小官及此夏前。了畢葬事。且得調治病軀。獲保殘喘。則小官不勝大願。私情煩委。不敢屢瀆天聽。別具省狀。以浼崇聽。伏願台慈俯諒微懇。特賜陶鑄。則家中大小存歿。皆蒙莫大之恩。小官無任懇禱激切之至。輒依故事。具狀申相國台座前。伏候台旨。

答權相國大運○壬申

[編輯]

玄逸再拜。迺者下鄕悤悤。未獲拜辭。瞻望台躔。徒切慕仰之忱。不自意伏蒙手翰撫存。敎告諄悉。惠出非望。三復𢥠然。向來史官先爲上來之敎。實出大監陶鑄之力。感銘心骨。方切自幸。曾未幾時。又叨柏府長席之任。連章哀籲。尙未蒙允。惶悚縮伏。不知所爲。若蒙大監終始哀憐。曲加陶鎔。則其恩輕重當如何也。玄逸之迂愚鄙滯。疾病潦倒。不堪從宦之意。自知已審。而抑其中有宜反復於下執事者。茲敢不避猥越。仰浼崇聽。伏願相公少垂察焉。竊嘗聞先聖所引以責門人之語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此從昔以來。士大夫出處進退之大節也。玄逸之愚。雖不敢自比於古人。然亦嘗側聞長者遺風矣。蓋以爲君子出身事主之義。不但誦說章句。以應文備數。循默充位。以取媚當世而已。必也有官守則擧其職。當言責則盡其言爾。玄逸之誦此言也久矣。適會遭逢聖世。猥被收用。旣累辭不獲命。則過不自量。思竭不肖之才力。庶幾得效其尺寸。惟是誠意淺薄。言語闊疏。凡所論列。皆非切事情而當人心者。是以方其陪外廷末議也。或不無一二陳請。而略無一事可底於行者。莫非玄逸學不通方。才未適用。徒懷願忠之心。不酌淺深之宜。狂疏繆戾。戇愚迫切之致。由是惕然驚懼。乃知邦有道不能有爲。而徒竊廩祿之爲可恥。不敢更有意當世。甘自退伏。爲畢命田裡之計。昔賢所謂若不能進爲而撫世。則唯當獨善其身。明其進退之義。使天下之人。知吾道之正而守之以待上之使令。是乃所以報不報之恩者。誠爲至論。區區今日之志。唯在於此耳。況犬馬之齒。今六十有六矣。衰病侵陵。行將就木。乃復貪戀恩榮。僥倖祿位。以爲違心拂志之事。不亦可羞之甚乎。區區此意。但欲相公知之。故前後封章。不敢盡吐所懷。今因辱問之勤。乃敢私於下執事。伏想有以俯諒之矣。仍竊伏念下官蹤跡。今不得更入脩門。自此獲侍之無時。而拜見之不可期。敢以古人奏記時相之意。聊誦所聞。以答辱知之厚。未知台意以爲如何也。竊觀朱子之於留揆。未嘗一接儀刑。而徒以受知之深。至於連牋累牘。極言竭論。匡其失而補其闕。況玄逸之於相公。獲遂掃門之願。而又得親承音旨者乎。今以退藏丘壑之故。不復一言以獻其愚。則豈不爲辜負平生欽仰景慕之意哉。伏見近日邸報。相公以年至當退。復上休致之章。揆以古誼。禮則然矣。第未知相公以今日國事。爲治歟亂歟。安歟危歟。上則乾文屢變。金精當晝而彩。下則坤軸屢動。水災無與比數。內則朝綱不肅。政刑弛廢。外則邊威不張。事幾叵測。由此言之。其不可謂安且治也決矣。而朝廷之上。未聞有長慮卻顧。勅厲而捄正之。但日事恬憘。苟冀目前之安。相公當此時。負一世山嶽萬勻之重。不思所以爲國家建立久大之規。徒欲釋負就閒。用遏佚前人光。乃曰在家不知邪。況大臣體國之重。固與有官守有言責者。不得其職與言而去。爲有間矣。惟相公深思而熟慮之。朱子之告留丞相曰。愚願相公先以分別賢否忠邪爲己任。其果賢且忠邪。則顯然進之。惟恐其黨之不衆。其果姦且邪邪。則顯然黜之。惟恐其去之不盡。如此則天下之事。其庶幾乎。又曰。丞相深觀大易陰陽消長否泰往來之變。謹察君子小人之分而公進退之。毋爲調停之說所誤。使忠言日聞。聖德日新。而朝廷之上。眞見平平蕩蕩之風。則衰病之軀。老死丘壑。無所憾矣。玄逸每讀之。未嘗不三復興歎。而繼之以掩卷流涕也。玄逸亦願相公且息休退之念。汲汲乎廣求忠賢才雋之士以自助。使之更進迭入。日陳忠邪賢否之辨安危治亂之戒。使聖心曉然知枉直之分。朝論翕然歸是非之正。而繼有鹽梅舟楫之需。干城禦侮之具。使調和鼎鼐之業。折衝樽俎之勢。不但見於相公之世。則不惟善類之幸。實宗社生靈之幸也。苟爲不然。必欲屛貴遺榮。謝繁委而樂閒靖。則雖得一時之淸名。後世忠義之士。考觀歲月。計慮安危。必將有致疑於相公者。相公何以辭其責哉。玄逸旣蒙辱知之厚。且念當今唯相公可以此言進。故冒昧及此而不自知其狂且妄也。干冒威尊。俯伏震懼之至。

答金相國德遠○己巳。先生於筵中伸救李相尙眞。自上命撤籬量移。金相貽書稱尙。故有此答。

[編輯]

昨造門下。未得從容供灑掃之役。歸來益切慕仰。不自意伏承敎墨。辭旨鄭重。三復以還。不勝惶感。今日榻前果有所陳達。而有撤圍量移之命。莫非聖主優老好生之德。豈小官微誠所能仰格。伏承見諭之意。無任慙靦之至。

答金相國庚午

[編輯]

伏承遠貽敎墨。曲賜眷存。仍審霜寒。相國台候神相萬福。感慰交切。無以雲喩。玄逸久叨非據。略無稱塞。揣分量才。亟宜引退徒抱生逢堯舜不忍便永訣之義。遲遲其行。遂成濡滯。招人唇吻不少。幸蒙相公閤下指示難進易退之義。乃始爲此循墻之擧。使疵賤之蹤。獲免迷溺而不知返。閤下待士之道。其亦至矣。玄逸雖頑鄙。豈不知感。謹以王通告楊素所謂願君侯正身以帥天下者。爲相公誦之。幸相公之留意也。餘祝加護鼎食。以慰具瞻。

答金相國庚辰

[編輯]

玄逸再拜仰覆領府事相公閤下。伏以罪廢淪落之餘。獲遂狐首之願。聖恩如天。感戴難勝。伏惟相公亦同此意也。每欲奉一書以道此懷。地遠便乖。末由遂誠。引領臨風。嚮往徒勤。不自意伏蒙遠惠敎墨。存問加厚。怳若親承謦咳。感悚無已。從審履茲秋涼。郊居家食之況。若序康福。尤不勝慰仰之至。玄逸仰荷垂念。獲延殘喘。而在謫時。薦罹兩弟女息死喪之慼。屬此歸來。悲緖更切。殆無以爲懷也。紙末之喩。誠荷大君子愛人以德之至意。然玄也旣非其人。且世方以葩藻末藝。相競馳騖於名聲利祿之場。豈區區瑣力所可挽回。當此之時。若偃然以師道自處。談義理說性命。導人以爲己之學。則必群譏衆排。遭齒舌不少。茲用杜門斂跡。甘心窮寂。不意今者有一二學子相從於寂寞之濱。以執經考疑爲事。每對之。未嘗不自笑其愚而憐彼之愚。抑又甚焉。然若因此稍加整頓。使一方士子有所開發。不迷於趨向。則非但爲淺陋之幸。亦可以少答門下責望之盛意也。竊感奬誘之勤。不量涯分。盡暴其愚。愈增慙懼。秋序已深。霜風戒寒。伏祝益加保重。以慰見慕之望。

答李三宰觀徵○己巳

[編輯]

頻繁手札。曲賜眷存。仰認德意。豈勝感戢。玄逸一疾沈綿。尙稽趨謝。負罪實深。送下眼鏡。一掛昏眸。頓還舊觀。所謂賜之以旣盲之視。何感如之。餘俟病間。躬謝伏計。

答李奉朝賀觀徵○乙亥

[編輯]

鄭重台翰。及此窮荒寂寞之濱。奉書扣頭。感不自勝。就審寒威。台候萬福。信後改歲。伏惟益膺維祺之慶。玄逸殘骸衰喘。百疾所纏。喘喘焉莫保朝夕。屬此新春。情事轉切。幸蒙不爲大君子所棄。撫慰收恤。尙置人數中。感領至意。不知所以爲謝。且此土人士感門下舊日字惠之恩。以玄逸嘗受知於門下。所以見待之厚。亞於門下。君子及物之澤。其利博哉。良荷良荷。餘祝若序加衛。

答洪百源汝河○丁未

[編輯]

鏡光數日之款。稍慰十載嚮往之誠。第恨所學空疏。無以仰助潛思之萬一。伏蒙高明不以爲陋。反加奬勵。旣辱告語之勤。又惠手翰眷存。此豈愚昧所克堪。反復思惟。益增感悚。卽日寒沍。伏惟尊行李有相。起處亨福。玄逸歸來。遭哀甥殤折之慘。忽忽無意緖耳。愚山之招。敢不承敎。但人世間少適意事。儻不爲魔兒所戲否。

與洪百源己酉

[編輯]

歲前邂逅之奉。實非偶然。而數月離庭。急於反面未得穩承款誨。歸來倍覺茫然。玄逸家運不幸。前十一月中。遭叔母喪。卽家兄所後母也。一家情義。已自悲慟。且家兄以積病羸悴之餘。遽纏哀苦。私念憂虞。如何可言。外大父銘文。甚荷垂念。庶潛德幽光。有以表見於世。家中大小贊喜無量。家兄本欲拜狀以謝。適此草土。無以致意。敢因舅行。略此布謝。

與洪百源

[編輯]

族孫之還。伏奉辱覆書。忻審春中起處亨福。兼慰歷歲飢渴。不審信後尊體動止何似。伏惟若序康福。玄逸數年憂病。碌碌仍昔。索居村裏。壞卻心性。思欲一接風範。潛銷滯吝。惟是貧病。願莫克遂。尋常起慕。第劇憐歎。大侵無前。不我後先。同胞顚連。隱痛在心。春間蒙邑大夫委以分賑之寄。顧慙才力不足供事。果然腐儒無所用也。承諭見敎以隨事及人之義。仰認大君子忠誠仁愛之念。無分彼我之間。顧玄也非其人。其於無以助理經畫何。前月晦間。適以病故。累辭得遞。在玄私分。雖免悔咎。目擊民隱。心中猶惻惻不已耳。族孫袖示詩文若干首。三復詠歎。久未釋手。承諭需及近作。方汩憂宂。無意筆硯。前時有讀壙石歌一篇。辭意鄙俚。不足奉浼。旣爲高明而發。今謾付呈。幸助閒中一粲。

與洪百源壬子

[編輯]

玄逸叩首再拜學士文丈座前。玄逸罪積不弟。召致凶禍。二家兄以正月二十八日。奄至大故。痛悼摧裂。如何可言。將以本月二十六日。銜哀營窆。輒恃顧遇。敢煩哀懇。伏以家兄秉道義躬孝悌。不幸早世。未及自見於世。大懼湮沒。以重不弟之罪。茲敢掇拾平生行義見聞所及者。以圖不朽之傳。伏惟明公智能知德。言足傳世。歷數當今。指不再屈。且念家兄素有從遊之好受知之深。今者不幸。計應傷惻。儻蒙哀其志而成其名。悶其沒而壽其傳。使巖穴之幽得附靑雲。則庶幾恩漏重泉。光榮後昆。幽明受賜。當如何哉。禮當躬進。涕泣拜請。而方有奔走之役。末由遂誠。伏紙摧咽。戰越無地。

答洪百源

[編輯]

玄逸頓首。家門凶禍。家兄舍弟相繼殞逝。孔懷之慘。已極疚心。而本月初五日。荊婦又不起疾。非但一體牉合。情自難堪。滿室呼孃。朝夕盈耳。每一聞之。自不勝痛也。伏蒙尊慈手札眷存。慰以同氣凋零之慼。想此近日況味未及徹聞。故茲敢因便附告耳。卽日歲窮寒兇。伏惟尊體動止萬福。玄逸憂慼中又嬰潛遘之患。僅得生全。而目視昏花。神思憒憒。恐無以自拔於流俗之中。而卒承大君子餘誨也。先兄誌文。極荷垂念。稱輕等重。一字不苟。秋間謀入石掩幽。値工人之拙。字體䵝昧訛缺。事竟不諧。將以來春更謀完刻。適承銘文改正之敎。語意尤切。敢不惟命是從。玄逸之大人。以本月初吉。移寓金溪。春間儻遂亡妻窀穸之事。則當挈幼少從之。自此庶有源源承誨之路。唯此之望。

與金景謙啓光○壬子

[編輯]

玄逸叩首再拜豐基文丈座前。玄逸罪積不弟。感召凶禍。二家兄以正月二十八日。奄至大故。痛苦摧裂。如何可言。輒恃垂顧。敢煩哀懇。伏以家兄學術志行。爲朋友間所重。不幸晩生遐僻。年又不究。未及自顯於時。玄逸重惟其終遂至湮沒廢墜。以重不弟之罪。茲敢不量文字短淺。不足發明其志意。形容其德美。輒述其平生言行志業之梗槩。以爲請誄於當世立言君子之地。伏惟家兄於門下。有從遊之素受知之分。在今闡揚幽隱。以取信來世者。非左右而誰。蓋知其生。當念其死。悶其沒。遂成其名。伏願幸哀而許之一言。以長篇韻語。道其哀死述行之意。則豈不大爲泉壤之榮。而使其遺胤子若孫。受其覆露光寵者。亦豈淺淺哉。私居貧約。兼有疾病憂慼之撓。末由躬進拜請。敢因水谷諸兄轉達此意。伏紙增悚。戰越無地。

答金士興邦傑○癸亥

[編輯]

夏初班荊。至今耿耿。常以山居窮僻。不獲拜書爲恨。忽此意外手翰見及。開緘三復。感怍無已。況審新涼。起處亨福。尤可慰也。玄逸不量疏賤。應旨進言。卒承未安之敎。已極隕越之忱。而知舊間誚責四至。方自念咎省愆。獨來諭反加推借。豈以芹曝之獻。事雖至愚。而情亦無他邪。每擬一從賓客之後。款聽雅論。豁此蒙蔽。而迫宂未暇及。臨風布謝。第劇馳情。

與金天休學培○丁未

[編輯]

玄逸杜門窮峽。不復知世間爻象久矣。此來適聞耽羅信息。怳忽驚惋。疑若夢寐。初聞涕下。悲不自勝。以義理人心之所同然。竊計海內有識。亦同此懷耳。明有天下三百年。臣妾四夷。父母萬邦。凡此覆載之間。含生負氣之類。孰不尊親而願戴。顧惟吾東特異諸藩。毋論大義。罔極恩深。雖以草茅螻蟻之賤。未嘗不歎息流涕於宣祖大王萬折必東之語也。今茲商舶之涉吾邊地者。雖未知爲某事行某策。而適然邂逅。成此奇遇。正宜因此導達。以伸我含冤負痛之誠可也。若不能然者。亦宜達其行李。供其乏困。以示毋忘昔日之恩可也。竊聞朝著之間。有以禍福利害之說。敢爲僥倖苟免之計。遠外傳聞。痛心疾首。如欲無生。如僕衡茅之賤。固不足道。老兄世篤忠貞。名著策書。曷不因聖上求言之敎。一言以冀開悟乎。塗中聞此。意欲面陳。適此乖違。聊以尺牘。獻此狂妄之言。悚仄悚仄。

答金天休己酉

[編輯]

水沴之慘。數十年中所無有。煩鬱無聊。尤不任懷想之苦。兒子歸來。奉手札之惠。急坼疾讀。感慰交幷。但承所苦彌月。久未痊復。奉慮殊切。將息之道。不可少緩。過意珍衛。無負聖人謹疾之戒。千萬之望也。家兄柴毀之餘。遽罹疾病。初間危劇。殆不能支保。幸賴醫藥有效。自去月旬間。略有安意。私家之幸。如何可言。居處飮食之節。雖以父兄之意。略從權制。然終以不得盡乎人心爲恨。辱書勤懇。責以義理之當然。敢不從容開譬。以達君子愛人以德之意乎。聞葺治池堂。體制殊勝。使杖屨行止常不離天光雲影之中。雖不得往同其樂。而想像欽歎。便覺淸氣逼人矣。需及記文。自顧己分。本不敢承當。而荷意之勤。不容終辭。且待後便。謹寫呈上。雖知不免爲覆瓿之資。聊以仰酬盛意之辱耳。餘祝庚炎。將護加衛。

答金天休壬子

[編輯]

玄逸白。家門不幸。二家兄奄忽喪逝。摧痛酸苦。不自堪忍。仰承仁恩俯垂慰問。悼歎悶惻。見於辭旨。哀痛哽咽。不能自已。運氣乖戾。淒寒入夏未祛。不審愆度近復何似。伏惟久離瘴土。攝理有方。比前計應加健矣。玄逸朝夕侍旁。哀苦度日。意緖忽忽。無復人世情況。奈何奈何。但願老兄幸以先兄之故。不棄其愚。時加鞭策。不使終爲小人之歸。則區區今日之望也。且念先兄志業之不可泯滅無傳。信乎如來敎所諭者。前月中方謀窀穸之事。故輒與諸弟略述其言行梗槩。求誌於內翰洪公。又將致懇左右。欲得哀辭以誄之。爲老兄方有將息之虞。未敢奉煩。竟以本家憂患。襄事不免遷就。近當別就請也。豈意今年有此況味邪。援筆淚落。痛哉痛哉。只祝過意加衛。以副遠誠。

答金天休

[編輯]

數日炎蒸。伏惟侍奉動止加勝。前日兒還。伏奉手翰還答。備悉指意。但區區微懇。不蒙矜納。深用介然。凡求人文字。亦有不同。如百源,景謙。固爲榮泉壤覆遺胤之計。若老兄則異於是。道先兄心若事。計非老兄決不能。故竊有前日之請。古人所謂事有無可奈何者。亦不可不念也。區區素多疾病。悲苦之餘。無復生意。不覺盡吐情實。其意亦可哀也。伏願曲垂矜愍。毋惜數語以敍之。千萬至願。收拾以待之敎。深感至意。敢不銘念。疾病呻吟。伏枕代草。千萬不宣。

與金天休

[編輯]

昨承聯枕晤語之款。足慰數年飢渴之抱。比日淸和。伏惟攝理有相。體力佳勝。玄逸歸來村寓。望雲思切。鶺鴒懷惡。忽忽無興緖。苦事苦事。落淵之約。向與士晦期以來月旣望。計日以待。老杜所謂遙聞剡溪好。欲罷不能忘者。信非虛語也。但念尊候未盡康泰。未知此時。能辦藍輿遠臨否。麋鹿之性。慣卻林野行走。恐左右俯同遊陟。不免勞費神觀。是可慮也。

與丁君翊時翰○戊辰

[編輯]

枉過車騎。爲之信宿。足慰平生飢渴之抱。解攜柴門。旋切悵仰。不審藍輿桃竹。今作何處宿留。枯旱之餘。霈澤普洽。非但大慰農家之望。伏惟臨流玩瀑。神觀增勝。玄逸病蟄窮山。碌碌仍昔。遙想高人行止坐臥不離泉聲嶽色之中。不任嚮風而起懷也。適因貴星歷路見訪。敢此拜狀。仰候所懷。千萬不暇究悉。餘惟順序加衛。

與丁君翊

[編輯]

自頃鳳院解攜邈矣。未有相接之便。引領臨風。嚮往徒勤。夏初。赴召入都。路出陰利間。計高居不甚相遠。鄙行旣捨舟以陸。又聞杖屨方住雉嶽。以未得就奉顏色爲恨。戾洛後。接令孫秀才。忻悉彼時起居。信後酷炎。伏惟燕超休勝。玄逸分外恩命。節次重沓。懇辭不獲。黽勉趨造。不能固守貧賤之節。而來作風埃之客。未有忠言奇謀而徒冒進擢之榮。遙想高風峻節。令人發慙而起歆也。

答丁君翊

[編輯]

眷惠手翰。遠及殊隣。奉書惝怳。三復感歎。沒便稽謝。愧恨無已。昨間得令再從弟校理書。知老兄頃患毒腫初甚危篤。今已向安。驚慮之餘。慰喜旋切。纍弟過不自量。輕出世路。竟以垂死之年。自致投荒之罪。風土旣異。衰病日甚。豈可圖於久長哉。念之愴愴。然死生禍福。莫不由命。命乃天也。亦且奈何。秪當順受。而每念吾兄早見預待遠引高蹈之風。未嘗不想像欽歎耳。適因入京便。謹以書懇校理兄。使之尋的便投致。想不至浮沈也。

答丁君翊丁丑

[編輯]

春初。得吾兄昨歲十月半後書。怳若對面語。感歎無已。況筆力遒勁。辭意鄭重。足驗尊年氣力如許淸健。益用紓寫。纍弟窮荒四載。潦倒日甚。今春偶感寒疾。伏枕月餘。幾不能支。自數日來。稍進匕箸。而根本已衰。完復未易期。此生恐不得復奉談讌也。需及文字。重荷見屬之勤。似不可以人微文短。終始堅辭。第念昔賢所遭。雖不至如纍弟之甚。每於此等事。輒百拜而辭。況此棘裏拘蟄。杜門齰舌之不暇。豈可治筆墨作文辭。以重其罪戾乎。茲不得仰承至意。幸乞恕量。向後若蒙天澤餘潤。稍輕罪戾。得返故土。敢不副敎。寄來辨錄及筆墨。今姑奉留耳。

答丁君翊辛巳

[編輯]

隔歲阻信。懷仰許深。間因入洛便。草草修敬。或慮未卽關聽。茲承千里耑伻。曲賜寵答。急坼疾讀。怳若親承音旨。仍喜比日旱炎。尊體履順序支宜。玄逸癃殘衰悴。與歲俱深。塊伏窮村。憒憒度日。了無桑楡收拾之工。其亦終焉而已。辨誣錄跋語。累承勤屬。刊鑿鐫改。困苦無精采。未有以仰副需索之意。承諭反加推借。還用愧悚。李翊贊廈卿父以今月十四日。奄不起疾。篤信好古。世豈有斯人。雲亡之慟。非但爲平生遊好之情而已。想老兄聞來。亦同此懷也。兄旣倦遊。弟亦摧殘潦倒。相望落落。瞻晤無期。把筆臨紙。第劇悽黯。惟祈酷暑。倍萬保重。

答丁君翊

[編輯]

數月之內。連承寵翰。從審溽暑。尊候支宜。腰腳痛楚之苦。雖是尊年例患。不能不爲之奉慮。但以筆勢遒健。書辭宛委。足驗精力猶不衰也。玄逸濕熱蒸鑠之餘。重患阿堵。瞑目度日。甚覺無聊。仍念朱夫子嘗有言近得眼疾。閉目兀坐。頗得恬養本原之工。卻恨盲閉之不早。昔賢隨遇做工夫如此。如弟凡庸。一有所苦。憒耗至此。賢愚相去。眞不啻九牛毛。可笑可歎。廈卿逝去。傷慟在心。迨今不釋。承諭亦同此懷也。相望落落。瞻晤無期。臨書倍覺沖悵。惟祈若序珍重。

四七辨。十年前承辱敎之勤。率爾論著。思一仰質而不可得。今因俯索。謹此求敎。學薄識淺。言豈一一中理。切望斤敎。破此懵滯爲幸。此等說話。似不可示人。其間又有與小友輩往復文字。尤不可以煩人聽聞。且此書家無餘件。經覽後幸因的便還擲。千萬千萬。辨誣錄中文字。間脫誤處。誠如尊敎。依示塡補似好耳。

答丁君翊

[編輯]

屢辱耑札。敎告諄悉。惠出非望。感復何言。就審秋涼。尊體履如宜。尤用慰寫。玄逸頃爲濕熱所傷。重患毒痢。初間殆不能支持。幸賴醫藥有效。今纔向安而羸敗澌頓。蘇快未易。衰年氣力可歎。四七辨承諭。推借過盛。不敢當不敢當。且以尊老之年。不憚耐煩理會。曲賜鐫誨。尤令人歎服。卽當更有反復。以爲求敎之地。而病敗之餘。神思昏耗。兼眼疾至今作苦。不便看文字。未得仔細消詳。孤負千里遠詢之意。勢雖使然。罪恨實深。且俟病間。從容裁答。尋的便投上伏計。每承耑價賜問之勤。而私居貧約。末由一番伻候。只切愧歎。

答丁君翊

[編輯]

前承耑價書存。緣久病沈綿。草草修復。常自歉然。卽從基川使君所。又承眷惠手翰還答。三復感歎。無以雲喩。就審秋涼。尊體履如宜。尤用慰寫。玄逸自本月初。稍有痊安之漸。而餘憊尙未復。兼眼疾時時作苦。常帶昏花。未得看書作字。殊可悶歎。令孫賢契作宰嶺邑。自此庶有源源承問之便。何幸如之。前日所示兩件文字。俟眼花稍霽。雪手披玩。滌盡滿襟塵土。豈勝感荷。今有小往復。因以求敎。伏望因便批回。

別紙

[編輯]

辨誨中。以淺陋所論人心道心不是本無二源者。爲分別太過。若眞以人心道心爲有二源。淺陋旣聞命矣。蓋高明之意以爲理氣二物。本自渾淪。不可分開。各在一處。故有所云云。然凡看道理。不可膠守一說。有渾淪說處。有分別說處。請得援據先賢所論。以申其說。嘗觀或人有問於朱子曰。明道先生有雲性卽氣氣卽性。便是不可分兩段說。答曰。那箇是就性在氣稟上說故云然。若只管說氣便是性。性便是氣。沒分曉。又答劉叔文書曰。理與氣此決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則渾淪不可分開。然不害二物之各爲一物也。又曰。雖其方在氣中。然氣自氣性自性。亦自不相夾雜。又嘗曰。物物上有箇天理人慾。分明與他劈做兩片。自然分曉。又曰。只是一箇心。只是分別兩邊說。人心便成一邊。道心便成一邊。又按高峯奇氏上退陶老先生書曰。羅整庵困知記不以人心道心分屬理氣。盧蘇齋亦以爲理氣雖有指名之異。亦豈有二義。若以理氣爲一物。則是無道器之分也。先生批曰。整庵於大源頭有錯認處。寡悔見處不意其不合於程朱而反合於整庵也。由此觀之。心雖一也。而其所從來。各有根源苗脈。則雖曰人心道心。本非一源。理氣二物。分作兩邊說。不爲過矣。高明之見主張理氣渾淪無分別之意太過。無乃輾轉馴致。流入於理氣爲一物之說邪。

辨誨中。又以朱子於知言中。以天理人慾同體異用之說爲非。非以人心道心爲亦不可以同體也。又謂人心與人慾不可無分別說。鄙說以人心爲人慾者爲未安。乃引朱子所論程子說以明之。是固然矣。但朱子雖嘗有所云云。而其於答門人飮食男女之欲出於正。卽是道心也之問曰。這箇畢竟是生於血氣。又曰。人慾未便是不好。如所謂我欲仁。感物而動性之欲。此豈人之所能無。若人心與人慾無甚異同。道心本是原於義理。則老兄所謂人心道心一原之義。與天理人慾同體之說。似不相遠也。未知何如。至於理先動氣先動之說。高明之見疑於下語之太重。固所當然。然嘗見黃勉齋答或人之問曰。性固爲氣質之所雜矣。然及其感物而動。則或氣動而理隨之。或理動而氣挾之。朱子又嘗有言曰。理在心之中。包蓄不住。隨事而發。方其乍見孺子入井時。氣也著腳手不得。又曰。理有動靜。故氣有動靜。若理無動靜。氣何自而有動靜乎。只是理有動靜。理不可見。因陰陽而後知。由此觀之。非但氣有動靜。理亦自有動靜也。蓋此理感物而動。氣便包攝在其中。形氣亦感物而動。理亦無乎不在。則謂之理先動氣先動者。似亦無所不可。然理氣旣相渾淪。理搭付在氣上面。則理先氣先云云者。似有離合之異。惹起他人之疑。謹當改之曰其感物而動也。或理爲之主。或氣爲之主。隨觸而發。不能自已云云。則似差簡約。未知知何。

辨誨中。物格之喩。竊嘗有疑於李艮齋所錄老先生辨析格字之義。故恐其或出記錄之誤。僭有所論辨。以爲日後取正之資。今者濫塵道案。曲賜誨諭。捧讀惶悚。汗下竟趾。然區區迷惑之見。終未有釋然者。蓋以爲物理之極處無不到。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到字之義。只是理到情到。造得到之意。蓋謂格物而至於物。則物之理到盡無餘也。若曰萬物之理。昭昭然盡到我胸中雲。則似非朱子釋格字之義。殊不念自己所見鄙滯。復貢愚見如此。未知此意如何。眼疾尙未快。兼有賓客之撓。不暇究悉。只待後便耳。

與丁君翊辛巳

[編輯]

卽日窮寒。遠惟尊體履康勝。前日權員外歷拜門下還。袖致吾兄辨誨文字。反復細繹。不勝歆歎。且念淺陋方得罪時論。爲世所鄙厭。高明乃反與之上下其論。收置人數中。以此稍自慰釋耳。感下問之辱。掇拾舊聞。條列求敎。幸乞裁喩。

別紙

[編輯]

辱詢曰。人心道心有二源之說。鄙意終有不然者。反疑本源之不一。其於天道人心一源之義。果何如也。

按朱子答或人所問飮食男女之欲出於其正卽是道心之言曰。這箇畢竟是生於血氣。此則人心道心自其根本而已。分作兩邊說。

又曰。物物上有箇天理人慾。分明與他劈做兩片。自然分曉。

又曰。心只是一箇心。須是分別兩邊說。人心便成一邊。道心便成一邊。

又曰人之有生。性與氣合而已。然卽其已合而析言之。則性主於理而無形。氣主於形而有質。蓋自其根本而已然。

竊詳朱夫子所論前後諸說。則人心道心所從來歷。各有其源。淺陋所云人心道心二源之說。似非無稽之言。然承敎告之勤。反復思量。則竊恐下語之際。意圓而語滯。惹起爭端。故今改之曰自其根本而已然。各有苗脈。不當以人心道心同一知覺之。故不可分作兩邊說。不當言四端七情本自渾淪。不必分屬理氣云云。未知此意如何。

辱詢曰。人心道心不可同體之喩。鄙疑與前段一般。性命形氣妙合爲心則已是同體。其所自具之則森然於一性之中者。何可不謂之同體也。

按朱子論五峯胡氏天理人慾同體異用之說曰。天理則生而有之矣。人慾者梏於形雜於氣而後有者也。今以天理人慾混爲一區。恐未允當。鬍子蓋欲人於天理中揀別人慾。又於人慾中得見天理。聖人未嘗敎人求識天理於人慾汩沒之中也。

竊詳朱子此段所論。則高明所謂性命形氣妙合爲心。其所自具之則。則卽有物有則之則。森然於一性之中。何可不謂之同體雲者。畢竟以性命形氣混爲一物。果不戾於朱子之意邪。請更入思議焉。

辱詢曰。格物之說。先儒以心比鏡。格物猶磨鏡而求照於鏡也。豁然貫通焉者。豈非吾心之貫通於物理乎。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者。豈非無不到於吾心之知覺乎。若曰物理之極處無不到。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到字之義。只是理到情到。造得到之義。而物之理到盡無餘之義而已。則何處見得物格知至只是一時事之義。而物我無間之義。亦安在哉。

按朱子曰。格盡也。須是窮盡事物之理。若是窮得三二分。便未是格物。須是窮得到十分。方是格物。○又曰。格物之說。程子論之詳矣。其所謂格至也。格物而至於物。則物理盡者語句俱到。夫必卽是物以求其理。而不至夫物之極。則物之理有未窮。而吾之知有未盡。故必至其極而後已。所謂格物而至於物。則物之理盡者也。

竊詳程,朱子所釋格字之義。每以窮盡事物之理。窮得到十分。必至其極而後已爲言。未嘗有此理盡到我胸中之意。淺陋之所以竊疑於高明見喩之意者以此。伏願更加斤敎。所謂磨鏡求照。物來自照雲者。又非物格知至之義。未知如何。

答丁君翊

[編輯]

歲換春歸。懷仰轉深。月前因襄陽丁員外見訪。伏聞老兄方有輿疾浴溫之行。不勝驚慮。極欲伻書往候。而私家貧約。未得遂誠。卽從令孫所。承辱先以書。就審證候稍間。舁還潭上。極慰戀鬱之餘。又以賤疾方谻。不得往申十載飢渴之抱爲恨也。前日謬供。承已關聽。得無齟齬否。後來所詢。適因客撓。兼有身病。未得仔細奉玩。當俟後便耳。所與李都事問答。老兄所論極正當。誠可歎服。寄來四七辨。荷垂示之辱。豈勝感歎。近俟病間。反復披玩後奉還伏計。勿掛他眼之喩。敢不唯命。

答丁君翊

[編輯]

戀仰之餘。承遠貽寵翰。曲賜存記。披緘如對。豈勝忻慰。但承前日所苦尙此沈綿。仰慮殊切。然閒居靜攝。必有頤養之益。履茲淸和。當收勿藥之效矣。玄逸姓名長掛彈章。廩廩度日。數日前始聞停啓之報。莫非離明俯燭。久閟允許之致。聖恩如天。感戴難勝。豈不欲乘此機會。往叩巖扃。共做泉聲山色中一奇玩。適有左邊手足麻痺之候。方施灸灼。末由遂誠。徒切靜言莫飛之歎耳。九味珍貺。感領至意。無以爲報。還用愧怍。

別紙

[編輯]

前示四七辨四十一章。讀來讀去。明白痛快。不覺斂衽起敬。繼之以發歎也。蓋自栗谷李氏爲此厓異之論。其徒過意推奬。以爲理氣無互發之說。發前聖所未發。自書契以來所未有。辭說紛紜。不勝其狼藉。非但新學小生頗中其毒。吾南中大儒先生。亦嘗有此意見。其所論說。殊涉可疑。恐啓後日無窮之弊。由此言之。高明今所論辨。實爲宇宙間所不可無之議論。甚盛甚盛。其中一二可疑處。承喩之辱。拈出以獻愚。伏乞照覽。旅軒說謾錄呈上。經覽後幸祕之。勿掛他眼也。丙子疏本。亦甚痛快。但其與京中士友書稍不快意。聊復陳之。未知盛意以爲如何。

羅整庵倡爲人心道心相爲體用之說。

羅整庵本以道心爲體。人心爲用。實爲非常醜差。然亦未嘗以爲相爲體用。如栗谷相爲終始之雲。則無乃翻案得過重乎。或恐偶失照管。更入思議如何。

一心之中。從形氣之人心。不離於性命。原性命之道心。不外於形氣。

固知高明之意以爲只是一箇心如此云云。然其曰一心中從形氣之人心。原性命之道心雲爾。則語意之間。似不免重疊。試看中庸序所謂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或生於形氣之私。或原於性命之正雲者。則可知矣。如何如何。且不離不外等語。每有喜合惡離之意。此亦不可不察也。

理氣爲物。渾淪無間。推之於前。不見其始之合。引之於後。不見其終之離。

按推之於前不見其始之合。引之於後不見其終之離雲者。本以動靜無端陰陽無始而言之。今若以爲理氣渾淪無間之證。則語意不相對値。未知如何。

至於七情則雖亦出於性而初無不善。但就其性在氣質渾淪理氣者而爲言。故幾有善惡。

七情若渾淪言之則亦且如此說。若與四端相對說下。則依舊是氣之發。似不必如此說來也。未知如何。

至無而至有。至虛而至實。動而無動。靜而無靜。

所謂靜而無靜動而無動者。只是言此理渾然無方所無形體而已。似不當拖引與至有至實者。作一意看。未知如何。

氣隨雲者。明其氣之聽命於理。而理未嘗無氣而發。

當理發氣隨之時。只是隨從配合而已。到精一克復處。方可言聽命。則聽命二字。無乃有徑使之失乎。

引程子說人生氣稟。理有善惡。

程子嘗有是說。朱子釋之曰。此理字不是說實理。猶雲理當如此。又曰。理有善惡。理字只作合字看。惟此訓釋。已發明程子所言之義。大煞分明。栗谷旣別出意見。曲爲訓解。大失程子本意。而高明所論。亦隨語生解。反戾於朱子之見。幸入思議如何。

栗谷所論退溪與奇明彥論四七之說。無慮萬餘言云雲。

所論辨殊極痛快。可謂有安社稷扞邊圉之功矣。其間夫理氣之論卽義理築底處大頭腦處生死路頭十九字。改作四七理氣之辨卽義理大頭腦處。略加刪節。似差簡約。未知如何。

第十七章按斷中自退溪之以四端爲由中而發。亦非謂中無是理也。

其間下語稍似有未穩。今略加點化曰退溪之以四端爲發於仁義禮智之性者。乃謂心中本有之理隨觸而發。爲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情。其發不雜形氣者而言。初不言無感而自發也。以七情爲外物觸其形而動於中者。乃謂物之自外至者。觸其耳目而動乎中。爲喜怒哀樂愛惡欲之情。其出涉於形氣者而言。亦非謂其中元無是理也。如是改正。未知如何。末端至此之極以下。改作豈非未曾虛心玩繹略綽看過。而胡道亂說者邪云云。亦如何。

第三十六章按斷文字中曰。栗谷所入之路。旣與朱子,退溪之見不同。夫聖賢或因時勢。間有不得已之言行。而至於論道著書。爲生民立極。爲萬世開太平之言。豈有不得已而言者乎。

自聖賢以下至言者乎四十三字間。似有閑字剩語。今改之曰聖賢或因時勢。有不得已之言。而至論道著書垂訓萬世。則豈有不得已而爲之者乎雲爾。則語意似無不足。如強而字之曰道以下刪去如何。

第三十八章按斷文字亦似煩宂。今略加刪節曰象山以朱子之言。爲糊塗沒理會。自以其言爲天下之正理。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陽明變易朱子之意。顚倒朱子之言。一任己意。無所顧憚。今栗谷勒加。以退溪曾爲二性二情在東在西之說。大加非斥。其自許亦自以爲建天地而不悖。俟後世而不惑。其言語氣象。實與象山,陽明同一模樣雲。則如何如何。

答丁君翊壬午

[編輯]

因基川便伏承本月十一日辱惠書。披緘三復。感荷難量。第審眼疾比劇。兼有種種愆度。當此暑月。將息亦難。不勝仰慮之至。且承非久回轅故山。自此承聞亦將稀闊。尤不任悵然也。別紙所稟。非惟不加鄙斥。其間多所印可。豈勝感幸。旅軒說前日所貢。多有刪節處。語意未瑩。今其全書謄上。更乞勘照。蓋其自言自釋。非與他人問答也。老兄所謂與理氣互發之論大致不相盭雲者。於鄙意不能無疑。幸於今去全書中更加商量如何。至他辨說中示及諸說。今不暇有所反復。當俟後便耳。

答丁君翊

[編輯]

便中承辱復書。辭旨勤懇。怳若親承謦咳。但承仙舟已離潭上。自此非但瞻晤無期。音問亦不得以時。引領西望。但有懸情。不審稅駕後攝中體履何似。玄逸塊伏窮村。屬此炎蒸。弛慢頹廢。憒憒度日。無足爲左右道者。喩及別紙所論。多蒙印可。自幸。前日奉稟。不至顚妄之歸。謹密之喩。損弟常持此戒。安敢忽也。四七辨。春夏來。連有眼疾。未及反復繙閱。姑俟秋涼。更加尋繹後還瓻伏計。幸乞恕諒。

答丁君翊甲申

[編輯]

向因家兒從門下還。承辱復書。數日前。又從基川太守所奉四月十八日書。具審屬有所苦。仰慮殊切。然攝理有方。計非久當收勿藥之喜矣。玄逸家禍重仍。又於今月念間。奄遭女息喪逝之慼。衰腸易感。不耐舐犢之情耳。家兒行。荷垂示壬午錄六條議論。讀來讀去。不勝感歎。因竊惟念丈丈以尊老倦勤之年。能留意此事。耐煩理會。多所發明。且聞與崔李兩賢交相琢磨。有所反復商訂。坐此疾病潦倒。恨未得與聞餘論而有所開發也。壬午錄中一二疑晦處。拈出奉稟。未知盛意以爲如何。想所樂聞。故不憚煩猥也。

別紙

[編輯]

朱子所論理無情意無造作雲者。猶言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無意無必雲者。似欠商量。蓋上天之載。無聲臭。無作爲。但有所以然之理而已。似不可以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無意無必等語。訓釋其意也。未知如何。○所引朱子說云云者。蓋出朱夫子答劉叔文書。其大槩曰。所謂理與氣。此決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則二物渾淪。不可分開。各在一處。然不害二物之各爲一物也。又曰。雖其方在氣中。然氣自氣性自性。亦自不相夾雜。由此觀之。理與氣雖是妙合而凝。不宜分開。各在一處。然亦不可認爲一物而無所分別。未知如何。

自人者天地之心。有分言之處。有互言之處雲者。莫不條暢詳密。無疑晦。若所引四端理發七情氣發之說。朱子蓋述孟子之意。分別理氣。劈做兩片說。四端專言理。七情專言氣。若退溪所謂四端理發而氣隨。七情氣發而理乘雲者。亦是分別理氣。兩下開說。然但其言句之間。參涉理氣而爲言。與黃勉齋所論方其未發。氣雖偏而理自正。氣雖昏而理自明。及其感物而動則或氣動而理隨之。或理動而氣挾之者。語意實相符合。蓋朱子述孟子論性不論氣之意。勉齋,退溪參用程,張論性不論氣不備之意。故其語勢自不得不然邪。

駁正羅整庵,盧穌齋以性情體用言人心道心。李栗谷湊合四端七情渾淪爲說之失者。語意明白的當。誠可歎服。

退溪老先生所謂學問道術之所以差者。只爲理字難知之故也。下推說俗儒想象揣模。反復縱橫。驅率聖賢之言。以從己意雲者。說得痛快。所以警後學者至矣。

所論只此一箇理字。有指體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有指其源頭處。有指其散殊處。皆自太極一原中分言之也。寂然不動之體。卽陰中所具之理也。感而遂通之用。卽陽中流行之理也。合天人而觀之。則天地之化育流行。聖人之動靜雲爲。燦然可見。學者之求理。不於窈冥昏默之中。而潛心於聖經賢傳之間。體驗於身心言行之際。則太極之旨。可庶幾焉者。說得平易明白。大有功於後學。旨哉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