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轩随录/06
卷五 ◄ | 蕉轩随录 卷六 |
► 卷七 |
宋牧仲六境图
[编辑]商丘宋牧仲尚书〈(荦)〉有《六境图》。盖宦辙所至,取名胜之最者,绘为图。凡六册,乌目山人王翚手笔也。王渔洋、尤展成、朱竹垞诸公均有题咏。尚书裔孙备恪作令皖江,携以自随。粤贼乱后,闻此图归怀远人某,嗣屡遭兵燹,不知尚存否。予与备恪有一面之识,惜未向其索观也。
梁闻山先生小牍
[编辑]黄虎痴〈(本骥)〉编《明人尺牍墨华》,其自叙云:“短柬片札,亲手自书,或言国政,或言交情,或言家常,琐屑极细极微之事,大抵皆仓卒濡毫,不假修饰。寥寥数语,流落人间,而其人品之醇驳,性情之邪正,往往于无意中流露而出。则以言观人,莫尺牍若也”。浚师先世由休宁迁定远县之炉桥,自五世祖兼山府君以来,多以文章品谊相砥砺,一时名辈,交往最多。如查公〈(士标)〉、李公〈(东槐)〉、龚公〈(朝聘)〉、梁公〈( )〉,皆久馆吾家,先资政公所藏诸公墨迹,曾汇为数帙。兵燹之后、荡然无存。兹匣中尚有闻山先生小札一卷,皆与碧岑、庶咸两伯曾祖往还手毕也。先生书名冠海内,当时有“南梁北孔”之目。今观此卷,不特书法超妙,而措词用意,楚楚有致,展玩之馀,恍如对面也。谨登于后,吾子孙其世宝之。
附錄書劄八通
前月一晤,足慰渴懷。驚擾竟日,謝謝。本擬由橋上赴淮,聞南路不甚好走,仍由北路行矣。幸致敝同年龔公,晤期當在來夏也。庶老四兄。弟喊頓首。
前月芙園赴爐橋時,以方到書院,諸務匆忙,未暇修候,曾屬代致鄙意,並候近安。歸時得手函,深蒙關注,感謝感謝。令郎夜課不倦,將來何可限量。小兒幼而失學,尚未明白,刻下已打點應試觀場,斷無僥倖萬一之想也。附上仿本二卷,又臨顏書一卷,百不如人,只此事少有進境耳。碧岑大哥。四哥不另劄。愚弟梁 頓首。
前小兒投府謁見取擾,謝謝。令侄冊子一本附便奉繳檢收。日前一晤,頗為暢聚,別後想近履安和。此謝。並候。庶老四哥。愚弟梁 頓首。四月十五日。
頃得手函,諗令兄得二甲,亦不為低。安徽此番無多出色者,令兄館選可必也。金五哥鼎元原意中事,然究竟是命。如金五哥而不得一第者,豈少哉!承惠蓽麻子油,謝謝。附上拙書四張,聊供補壁。此復。並候。庶老四哥。愚弟梁 頓首。魚門信便中有人入都,煩為寄去。又行。
去歲得令兄大哥手函,臨行匆匆,未及作答。刻下到壽,始為書就冊頁,並覆書,便中望為寄上。舍舅在府,諸蒙青照,感感。茲有渠家信,望轉致。此候近好。不一。庶老四哥如手。愚弟 頓首。三月廿二日。
客秋一別,匆匆至今。諸承盛情,銘感何既。去夏至壽,僅兩月即返舍安葬先靈,地尚平妥,因道遠概未訃報,想四哥定見原也。久未通候,則心緒不佳,又多俗冗之故。今春聞龔澄庵兄罷官,或言其尚有虧空,仍有餘情,未見的確。四哥必得其詳,望便中示知,以免懸念。大哥想久進京,老弟及世兄所養已裕,秋闈在邇,當翹聽佳音也。茲碑客曹兄之便,順布數行,並候近祉。不既。庶老四哥如手。愚弟梁 頓首。六月初三日。
今春服滿,已具病呈,命運不佳,不敢復出山矣。又行前俞奎兄歸,弟正在病中,不及作劄致候。頃承手翰,兼大哥都中見惠書帖,感謝感謝。茲來人回橋,率筆奉復,並帖二本、書一封,祈便中寄京。匆匆不多及。庶咸四哥如手,愚弟梁 頓首。
聞四哥有姑蘇之游,故久未通候。比想回府矣,邇祉增勝。拙書冊頁二本,為令弟及世兄作賀。真所謂秀才人情也。並候,不一。庶老四哥如手,愚弟梁 頓首。
张仲雅诗
[编辑]张仲雅〈(云 敖)〉有《飞来峰访清凉居士翠微亭题名诗》,中云:“我思南朝国计方苦贫,主和之说非无因。长城莫坏且休甲,沿边之镇烦重臣。养精蓄锐一朝举,韩、岳具在皆天人。欲教南北各疆域,莫使文武分畦畛。朝廷不知此,中丞弹章更御史。宰相不知此,大将吞声书一纸。将军亦复不知此,尘土经年行不止。幸有韩王早见机,岂是武臣真惜死。”语语沈卓,史识诗才两兼之矣。〈(浚师案:秦桧力主和议,尝言今日当南人自南,北人自北。高宗谓之曰:“朕北人,亦当归北乎?”桧无以应。李纲之召也,中丞颜岐五上章,言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高宗谓之曰:“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喜。”岐语塞。呜呼!若高宗者,亦未始非有为之主,特无知人之明耳。)〉
朱学士采访遗书条奏
[编辑]四库馆之开,始于安徽学政朱公〈(筠)〉条奏采访遗书事宜一疏。余曾于邸报中检出大学士刘公〈(统勋)〉等会议奏稿,慈全录之,以征昭代同文之盛。
“一,据称:‘汉、唐遗书,存者希矣。而辽、宋、金、元之经注、文集,藏书之家尚多有之。顾现无新刻,流布日少,其他九流、百家、子余、史别,往往卷帙不过一二卷,而其书最精,宜首先购取,官抄其副,给还原书,用广前史《艺文志》之阙。’等语。查古今书籍,其梓印行世者固足广资传播,而名山著述或因未经剞劂,抄帙仅存,亦可备储藏而供研讨。伏读原奉上谕:‘在坊肆者,量为给价;家藏者,官为装印;其有未经镌刻,只系抄本存留,不妨缮录副本,仍将原书给还。钦此!’钦遵通行在案,是抄本一项应与刻本一体搜罗。圣训煌煌,自无不恪遵办理。现在各该督、抚等奏到书单内,于抄本书籍亦系兼为甄录,果能实力从事,妥协访求,将来裒集日多,则所称辽、宋、金、元之经注、文集及九流、百家、子余、史别等部,自当并归收录,不致有虞挂漏。至官抄其副,给还原书之处,久经钦奉谕旨,遵照办理,不必另定章程。应将该学政所奏之处,毋庸再议。
一,据称:‘宋臣郑樵以前代著录陋阙,特作《图谱》、《金石》二略以补其失。欧阳修、赵明诚则录金石,聂崇义、吕大临则录图谱,并为考古者所依据。请于收书之外,兼收图谱一门,而直省所在现存钟铭碑刻,悉宜拓取汇送。’等语。查自古左图右史,经纬相资,原可互为订证。其金石文字垂世最久,尤可藉以考古,而不失其真。惟阮孝绪作《七录》,始不专列图谱一门,而马氏《经籍考》于诸经部内无不咸归甄录。自不便因其与诸书体制稍殊,竟致听其沦轶。应如该学政所奏,令各该省于收书之外,凡有绘写制度名物,如聂崇义《三礼图》之类,均系图谱专家,宜并为采辑。其有将古今金石源流裒叙成书,如欧阳修、赵明诚所著者,亦宜一体汇采。仍开入书目,先行奏明,以便甄择取进。至古来金石刻文,现经流传可考者固多,其有僻在山林荒寂之所,一时难以搜寻者,若必令官为拓取,恐地方有司办理不善,转滋纷扰。所有该学政请将钟铭碑刻悉宜拓取汇送之处,应毋庸议。
一,据称:‘汉臣刘向校书之例,外书可以广中书,中书亦用以校外书。请先定中书目录,宣示外廷,然后令各举所未备以献,则藏弆日广。’等语。备查汉代藏书有中禁、外台之别,又有太常、太史、中秘之分。品目本自纷歧,是以彼此必须互为校定。至我国家,稽古右文,表章经籍,凡十三经、廿四史、三通等部可以嘉惠艺林者,俱久经厘订,颁行中外,无不周知,无庸另为宣示。至现今采访遗书,业经奉旨令各督、抚等先行叙列目录奏闻,俟汇齐后令臣等详加检核,再行开单行知取进。如其中查系内府现有之书,臣等即可声明扣除,不必列单移取。是该学政所奏先定书目宣示之处,毋庸再行置议。再该学政又称:‘前明《永乐大典》其书虽少伦次,然古书之全者具在,请择取其中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著录。’等语。查《永乐大典》一书系明永乐初年所刊,凡二万二千九百馀卷,共一万一千九十五册,最称浩博,旧存皇史宬,复经移置翰林院典籍库。收贮既久,卷册又多,既官隶翰林者不得遍行检阅,今该学政所奏亦只系约略,大凡于原书未能悉其梗概。臣等因派员前往库内逐一检查,据称此书移贮之初,本多缺失,现存在库者共九千馀本,较原目数已悬殊。复令将原书目录六十本取出,逐细阅看,其书大指系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统事,将平上去入韵字为纲,依次编序,凡经史子集等部,或依其音,或从其类,随字收载,多系割裂琐碎。但查原书采取各种为数甚夥,其中凡现在流传已少,不恒经见之书,于各卷中互相检勘,有足裨补缺遗津逮后学者,亦间有之。若一概摒为陈册,不为分别拣查,殊非采购遗书本义。惟是卷帙繁多,所载书籍又多散列各韵之中,非一时所能核定。相应奏明,容臣等就各馆修书翰林等官内,酌量分派数员,令其陆续前往,将此书内逐一详查。其中如有现在实无传本,而各门凑合尚可集成全书者,通行摘出书名,开列清单,恭呈御览,伏请训示遵行。
一,据称:‘前代校书之官,如刘向、刘知几、曾巩等,并著专门之业,列代若《七略》、《集贤书目》、《崇文总目》,其书具有师法,请诏下儒臣,分任校书之选。每一书上,必校其得失,撮举大旨,叙于本书卷首。伏查武英殿原设总裁,纂修、校对诸员,即择其尤专长者俾充斯选。’等语。查古人校定书籍,必缀以篇题,诠释大意。《汉书·艺文志》所称‘条其篇目,撮其指意’者,所以论次得失,使读者一览了然,实为校雠良法。但现今书籍,较之古昔,日更繁多,况经钦奉明诏访求,著录者自必更为精博。若如该学政所奏,每一书上必撮举大旨,叙于卷首,恐群书浩如渊海,难以一一概加题识。查宋王尧臣等《崇文总目》、晁公武《读书志》皆就所有之书,编次目录,另为一部,体裁最为简当。应即仿其例,俟各省所采书籍全行进呈时,请敕令廷臣详细校定,依经史子集四部名目,分类汇列,另编目录一书,具载部分、卷数、撰人姓名,垂示永久,用昭策府大成,自轶唐、宋而更上矣。以上各条,臣等谨就意见所及,逐加核议。是否有当,统候命下,交与礼部行知,各该督、抚、学政一体遵照。”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奉旨:“依议。钦此!”
佟渊若尚书
[编辑]佟渊若司马〈(法海)〉,元舅忠勇公〈(国纲)〉之次子也。中康熙癸酉乡举,联捷成进士,历官兵部尚书。雍正间命往西宁搬取塞思黑家口,未请训即行,迨抵保定,复独自进京。上责以前此既不请训旨,今又何必渎奏。公闻谕又回保定,将塞思黑家口带领来京,交内务府收管。上怒,革公职。究以公为勋戚故旧,不加罪,听公闲居,所以保全之者至深切也。公时寓居古寺,终岁不还私室,疏布羊裘,从者老仆一人,翛然若有以自得者。高宗嗣位,大司空来公〈(保)〉掌教咸安宫官学生,引公与赫司空自助。家望溪侍郎时直武英殿,与公交最密。侍郎尝称其诗忠孝发于至诚,非虚誉也。初公馆选时,即荷圣祖特达知,由检讨迁讲学,侍从皇子,讲读十年,直辞正色,以不欺闻。中废复起,荐至粤东巡抚,特参大吏更盐政。粤人至今思之。曾奉命巡察海疆,历粤、闽、两浙、江南诸省,而督学江南,尤为士林称颂。其诗集予曾得之,惜兵燹遗失矣。
异端
[编辑]天主教弛禁以来,中外交涉事件不能持平办理,往往激成事端,识者忧之。谨记雍正五年四月宪皇帝谕内阁九卿等曰:“今日为佛诞之期,恰遇西洋国使臣上表称贺。两事适然相值,故于在廷诸臣奏事之暇,偶将朕意宣谕尔等知之。向来僧道家极口诋毁西洋教,而西洋人又极诋佛老之非。彼此互相讪谤,指为异端。此等识见,皆以同乎己者为正道,而以异乎己者为异端,非圣人之所谓异端也。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岂以异乎己者概斥之为异端乎?凡中国、外国所设之教,用之不以其正,而为世道人心之害者,皆异端也。如西洋人崇尚天主,夫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故曰万物本乎天,此即主宰也。自古以来,有不知敬天之人乎?有不敬天之教乎?如西洋教之敬天,有何异乎?若云天转世化人身以救度世人,似此荒诞之词,乃借天之名,蛊惑狂愚率从其教耳,此则西洋之异端也。朕意西洋立教之初,其人为本国所敬信,或者尊之如天。倘谓立教之人居然自称为天主,此理之所无者也。释氏原以清净无为为本,以明心见性为功,所以自修自全之道莫善于此。若云必昧君臣之义,忘父子之亲,弃置伦常,同归寂灭,更有妄谈祸福,煽惑凡庸,借口空门,潜藏奸宄,此则佛教中之异端也。儒者守先王之道,读圣贤之书,凡厥庶民,奉为坊表,倘或以《诗》、《书》为弋取功名之具,视科目为广通声气之途,又或逞其流言邪说,以动人之听闻,工为艳词淫曲,以荡人之心志,此则儒中之异端也。即如巫、医二者,虽圣人之所不弃,然亦近于异端。而巫以祀神 ,医以疗疾病,皆不得不用者。至村巫诱人为非,庸医伤人之命,此即巫、医中之异端也,安可因其异端有害于人而不用药乎?不独此也,即一器一物皆以备用,乃位置不得其宜,或破损失其本体,便成异端矣。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某之祷久矣。’盖子路之祷,异端也;夫子之祷,正道也。同一事而其中之是非邪正分焉。是者、正者即为正道,非者、邪者即为异端。故所论只在是非邪正之间,而不在人己异同之迹也。凡天下中外设教之意,未有不以忠君孝亲、奖善惩恶、戒淫戒杀、明己性、端人品为本务者,其初创设之人,自然非寻常凡夫俗子,必有可取,方能令人久久奉行也。至末学后人敷衍支离,而生种种无理悖谬之说,遂成异端矣,与其教有何涉乎?中国有中国之教,西洋有西洋之教,彼西洋之教不必行于中国,亦如中国之教岂能行于西洋。如苏努之子乌尔陈等愚昧不法之辈,背祖宗,违朝廷,甘蹈刑戮而不恤,岂不怪乎?西洋天主化身之说尤为诞幻,天主既司令于冥冥之中,又何必托体于人世?若云奉天主之教者即为天主后身,则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者,皆尧之后身乎?此则悖理谬妄之甚者也。西洋人精于历法,国家用之。且其国王慕义抒诚,虔修职贡,数十年来海洋宁谧,其善亦不可泯。蒙古之人尊信佛教,惟言是从,故欲约束蒙古,则喇嘛之教亦不轻弃。而不知者辄妄生疑议,乃浅近狭小之见也。总之,天下之人存心不公,见理不明,每以同乎己者为是,以异乎己者为非,遂致互相讥诽,几同仇敌。不知人之品类不齐,习尚亦不一,不能强之使异,亦不能强之使同。且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惟存其长而弃其短,知其短而不昧其所长,则彼此可以相安,人人得遂其用,方得圣帝贤王明通公溥之道,而成太和之宇宙矣。”嗣因乌尔陈等私入西洋教,经王大臣等议奏,奉上谕:“乌尔陈、苏尔金、康尔陈等不遵满洲之正道,崇奉西洋之教,朕令伊等悛改,屡次遣王大臣等降旨分晰,开导询问。乃伊等固执己见,坚称不愿悛改。如此昏庸无知,与禽兽奚别?其心固已先死,何必加以诛戮。乌尔陈等非鄂伦岱、阿尔松阿、阿其那、塞思黑等力能摇动政事,断不可姑容于世者可比,此等人正法与否,并无关系。今王大臣等因苏努父子从前所行大逆不道,请将乌尔陈等即行正法,所奏虽是。但朕从前已将伊等之罪暂行宽宥,今复将伊等正法,西洋人不知其故,必以为伊等因入西洋之教被戮,转使伊等名闻于西洋。著将乌尔陈等交与步军统领阿齐图,择一地方牢固锁禁,俾得用力穷究西洋道理。伊等如知西洋敬天之教,自然在朕前奏请改过也。”恭读一过,足征大圣人议论周详,具相容并包之盛量也。
河泊所
[编辑]广东番禺县有河泊所,所官一员。按:河泊所吾皖亦有之,属无为州。民池所在州南五十里刘家渡,明正德七年裁。官池所在州东门龙潭湾南,明隆庆元年裁。
籧篨戚施
[编辑]《尔雅·释训》:“籧篨,口柔也。戚施,面柔也。”《黄氏日钞》:“雪山云:‘籧篨,今龟胸。戚施,今驼背。’”
宿昼
[编辑]“孟子去齐,宿于昼。”注:“齐西南近邑。”孔本、韩本皆作“画”。《史记》:“燕兵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以王蠋故。”刘熙注亦曰:“齐西南近邑。画音获。”按:《括地志》云:“戟里城在临淄西北三十里,春秋时棘邑。”又云:“𣶩邑,蠋所居即此邑,因𣶩水为名。”《水经注》:“临淄惟有𣶩水,西北入沛。”又:“水出时水东,所谓𣶩中也。俗以𣶩水为宿留水,一作𣶩。”据此,𣶩字亦不应作昼字,况孟子去齐归邹,邹在齐之西南。刘熙及朱子注皆云“齐西南近邑”,不特孟子宿昼不得作宿画,即王蠋亦不得作画邑人。《风俗通》“昼邑大夫之后,因而为氏”,最为可据。予所藏明赵维寰《读史快编》其录《田单传》“画”皆作“昼”,赵必有善本,毛氏汲古阁刊本在赵后也。
大声疾呼
[编辑]辛幼安既没,其墓傍僧舍,时有大声疾呼堂上,若鸣其不平者。此悲壮之气有以激发之也。韩昌黎《上宰相书》亦欲大声疾呼,较之幼安何如?
太老师
[编辑]明郑仲夔《冷尝》云:“云间杨太史汝成,癸酉典豫章试。榜放,诸门生执羔雉来谒,一无所受,但语之云:‘余曩出眉公陈师之门,赖其提训,以至于兹。诸君计偕日,盍迂途一见,胜馈遗我多耳。’夫眉公博物,比之张茂先、杨用修,真堪鼎峙,固属一时人豪。然自流俗观之,犹然一布衣耳。太史不视为云泥分隔,而称师不置,又能率其门人,以溯蜿蜒之自,师生之谊,真当于古人求之。”予按:今日叙述师生之谊者,皆属乡会试座主。门生门下,夸示渊源。若平素之授业师,从无过而问者。戊辰会试,赵君〈(曾向)〉与分校,家兄芰塘比部出赵君房,赵君乃太湖赵岵存观察〈(畇)〉壬子本房所中也。岵存子子方〈(继元)〉是科亦中式。子方宴客于松筠庵,赵君与馀皆在坐。或谓兄弟之师例称师,余傲然不顾,或颇讶之。饮酒间,赵谓子方曰:“曾令敝门生到世兄处谒见,未知去否?”子方唯唯,馀他视而笑。盖赵君实不知其房师岵存为先公授业弟子也,余亦终席绝不提及。世道不古,若岂独师生一事耶?闽林芗溪学博为陈恭甫太史门生,恭甫己未座主为阮文达相国,芗溪每称文达,必曰太老师,自以得列文达门生门下为荣。一日予邀芗溪及李恢垣同年〈(光廷)〉、林子隅太守〈(直)〉小集,芗溪又谈其阮太老师经学若何,诗学若何,本朝《儒林》、《文苑》中,似舍文达外无能并驾者。予不能耐,因对芗溪曰:“子亦知文达出身之地乎?文达在翰林时,故相和┞适掌院事,文达执弟子礼甚谨。值大考翰詹,纯皇帝以眼镜命题。和┞知上高年不用眼镜,先漏泄于文达,故文达诗有‘四目何须此,重瞳不用他’句,暗合圣意,置高等,开坊。以今日言之,子固不能不以沆瀣一气相夸,恐当日贵老师恭甫先生断不肯认和┞作太老师耳。合坐鼓掌。芗溪知予好戏言,亦不以为忤。既而思之,毕竟芗老能不忘其师,究胜于视师门如陌路也。
名手虚心
[编辑]文待诏称沈启南为先生,每谓人:“吾先生非人间人也,神仙人也,百文某安敢望。”王廉州荐石谷于奉常,奉常曰“此烟客师也,焉复能师烟客耶?”前辈谦抑乐善之心,即一技之微,不肯稍形满假。今文章家动以讥讪加人,闻二公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肉树
[编辑]弇州山人《艺苑卮言》载:“肉树,端溪猪肉子也。大如杯,炙而食之,味如猪肉而美”。检《高要县志》,并无此名。
李涉称弟曰李渤
[编辑]相传刘文清公寄其父文正公家报,下书“男刘墉百拜”。按唐李渤乃李涉之弟,涉有《与李渤新罗剑歌》,所谓“我有爱弟都九江,一条直气今无双”也。称弟曰李渤,亦奇。
新妇生子
[编辑]尹文端公在翰林时,未司文枋,至乾隆丙戌,始奉命为会试考官。上戏之曰:“汝可谓新妇生子矣。”是科监试刘松台侍御,亦从未分校,自谓似未字之女。时人传为佳话。文端有二截句云:“杏苑悬弧典故新,每因生子忆生身。凌云老树枝分后,可念当年手种人〈(予之座师、房师俱已辞世)〉?宫花彩映绣衣新,半老依然未字身。自笑殷勤还学养,宜男却是让他人。”
零丁
[编辑]戴良字文让,《失父零丁》曰:“敬白诸君路行者,敢告重罪。自为〈(《续古文苑》下有‘祸’字)〉,积恶致灾,交〈(《续古文苑》无‘交’字)〉天困我。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良可痛伤。当以重币〈(《续古文苑》无‘币’字)〉赠用相偿,请为诸君说事状:我父躯体与众异,脊背伛偻芒如胾,唇吻参差不相值,此其庶形何能备。请复重陈其面目,鸱头鹄颈猖狗眼〈(《续古文苑》无‘眼’字)〉,眼泪鼻涕相追逐,吻中含纳无牙齿,食不能嚼左右蹉,似西域骆驼。请复重陈其形骸:为人虽长甚细材,面目芒芒如死灰,眼眶白陷如米〈(《续古文苑》无‘米’字)〉羹杯。”按:零丁即今之招帖也。
郭子兴
[编辑]滁阳王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元末子兴与其党孙德崖起兵,据濠州,称元帅。明太祖初至,子兴厚遇之,因得成大业。及即位,子兴久没,洪武三年追王建祠。按:滁阳王据濠时,麾下有郭子兴,与王同姓名。太祖在甥馆,子兴归心焉,军行尝备宿卫,累功进统军元帅。后随徐达取中原,克汴梁,守御河南,移镇巩昌,卒赠陕国公,谥宣武。
记甘肃收捐监谷案
[编辑]甘肃产米较少,边地仓储,必须充裕,故藩库有收捐监谷之条,藉所收粮石以资裒益。行之日久,官幕家人竟视为利薮,因缘滋弊。乾隆四十六年阿文成公〈(桂)〉剿办甘肃逆番诸事,李相国〈(侍尧)〉再起为陕甘总督,有旨饬阿、李二公实心查办。文成覆奏称:“系王亶望任藩司时怂恿勒尔谨奏请开例,且一面奏立规条,一面即公然折色包捐,亶望得拥厚赀而去。”上震怒,提讯勒尔谨,并将亶望拿交刑部审讯。复令阿、李二公将历任道府何人,如何冒销赈济,如何勒买分肥,逐一查明参奏。旋据奏称:“按察使福宁供:‘开捐之始即系折色,并未交粮。其时王亶望将实收总交兰州府存贮,给发各州县,或多或少,俱系藩司主政。至折色银两,并未见买补归仓,多系放银抵粮,盘查结报,皆系具文。’又据知府宋开煌供:‘前因敦煌、玉门两县册结以未经盘查,详请展限,王亶望不准,只得在省出结。’又据福宁供:‘各属报灾分数,俱由藩司议定具奏,复补行取结,并未亲往勘验,放赈亦不监视。’且各州县多捐者赈恤必多,无灾者报捐亦少。王亶望竟若预知被灾轻重,定发实收多寡,其为侵蚀浮销,毫无疑议。再王亶望于每名监生公费四两外,又加杂费一两。王廷赞复任后,又加银一两。至此事总不过首府、首县数人经手,请将兰州府知府蒋全迪、前任皋兰县知县捐升刑部员外郎程栋革职提审,并王亶望任内假捏结报之历任道府王廷赞、秦雄飞、福宁等现任官二十一员革职审讯。又丁忧事故之潘时选等十三员由吏、刑二部查明,将现在者一并革职解审。”得旨:“先将蒋全迪、程栋拿解兰州,其曾任本道、首府及首县者,一体拿解审讯。王廷赞解交行在,俟王亶望等解到,再行会讯。”廷赞又供出馈送王亶望银两之武威县知县朱家庆、固原州知州郭昌泰、泾县知县丘大英、西宁县知县詹耀璘,分别提取讯供。行在大学士、九卿会审,按律定拟,请将勒尔谨、王亶望、王廷赞即行正法。上赐勒尔谨自尽,亶望立斩,廷赞改绞监候。旋将全案拟定罪名奏入,奉上谕:“侵冒赈银互万两以上之程栋、陆玮、那礼善、杨德言、郑陈善、蒋重熹、宋学淳、李元椿、王臣、许山斗、詹耀璘、陈鸿文、黎珠、伍葆光、舒攀桂、丘大英、陈澍、伯衡、孟衍泗、万人凤等二十犯,又冒赈不及二万两,而任内有侵欺建仓银两之徐澍栴、陈韶二犯,改为应斩监候,入于本年勾到情实官犯内办理。今各省官犯已经勾决,著派刑部侍郎阿扬阿驰驿前往甘肃,会同该督李侍尧传旨晓谕,监视行刑,其侵冒银一万两以上之闵 元、林昂霄、舒玉龙、王万年、杜耕书、杨有澳、李本楠、彭永和、谢桓、周兆熊、福明等十一犯,又冒赈不及一万,而任内有侵欺建仓银两之钱成均、王旭、陈金宣、宋开煌等四犯,从宽免入本年秋审,仍牢固监禁。其侵冒银自九千至一千两以上之韦瑗、尤永清、万邦英、丁愈、赵元德、顾汝衡、宋树谷、黄道煚、蒲兰馨、章汝楠、侯作吴、董熙、沈泰、墨尔更额、善达、华廷扬、贾若林、庞枟云、史堂、觉罗承志、李弼、申甯吉、谢廷庸、叶观海、麻宸、张毓林等二十六犯,俱依议应斩监候。其馀拟流各犯,除夏恒一犯另有谕旨解部审讯外,馀俱照所议完结。等因。钦此!”四十七年,上念兰州逆回苏四十三肆逆时谢桓、宋开煌、万邦英、董熙、黄道 曾有微劳,免谢桓等死,发黑龙江充当苦差,遇赦不准援释,所生亲子亦不准应考出仕。并饬查通案有无似谢桓等情节,曾经阿桂等折内声叙出力者,许其自行陈诉。经李公查奏,蒙恩将舒玉龙等二十四犯,照谢桓等一体免死发遣。惟闵 系告病之员,并未在甘,所陈随同守城竟系虚捏,仍予正法云。
万年庵
[编辑]湖北蒲圻县港口驿有万年庵,明崇祯三年邑令林增志重建。中供旃檀佛像,乃蜀僧松隐赴吴募造,载往峨眉,以路远乏资,遂留供于此。庵初建,林君名曰万年,甫落成而佛像适至。时吴之方伯张余峰《送松隐序》文有“万年安堵”语,越人吴元昌曾记其异。法堂题额“歇心处”三字,董文敏〈(其昌)〉所书。雍正癸卯,吴荆山尚书〈(士玉)〉奉使过庵,重修文敏题额,并成五律一章云:“桥外双溪合,奔流触石喧。荒庵喜夜寂,高枕听涛翻。洗钵持清课,看碑识旧恩。思翁题额在,长与镇山门。”嗣后和韵者至数百首,刊有《谘馀录》一帙。先伯曾祖竹村通守〈(焯)〉乾隆戊戌官楚北时,曾宿庵中,其步韵诗云:“古寺苍崖里,那闻车马喧。泉声穿石响,鸟语杂花翻。残楮留新句,野僧述旧恩。我来聊小息,属尔守宗门”。“劳人心渐歇,无复问尘喧。山径松阴合,溪清竹影翻。有时参佛法,何日报君恩。此地如重过,还敲不二门。”竹村公为馀斋公之兄,诗文均有宗法,兵燹散失,无从搜辑,何幸于兹录得之,亦吉光之片羽也。
虞筐
[编辑]《礼·丧大记》:“君里椁虞筐,大夫不里椁,士不虞筐。”郑注以为虞筐未详。按:《士虞礼》“报虞讣丧,虞,安也。筐,床名。”《庄子齐物论》:“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注:“司马云:‘筐床,安床。’崔云:‘筐,方也。一日正床。’”据此,虞筐当即安床之别名。
烟草鼻烟
[编辑]烟草出吕宋国,一名淡巴菰,中国惟闽产佳。万历末有携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曰“淡肉果”。渐传至九边皆衔长管而火点吞吐之,有醉扑者。崇祯时严禁不止。见方氏《物理小识》。本朝则到处有之。王阮亭先生所谓“今世公卿士大夫,下逮舆隶妇女,无不嗜烟草者”。乾隆以前,尚系用木管、竹管,镶以铜烟锅吸之,名曰旱烟。后则甘肃兰州产水烟,以铜管贮水其中,隔水呼吸,或仍以旱烟作水烟吸。而水烟之名,又有青条、黄条、五泉、绵烟诸目。旱烟袋大小不等,以京师西天成家为最。水烟袋用白铜制者,惟苏州汪云从著名,湖北汉口工人亦专精制造。近年来又有铜制二马车水烟袋者,以皮作套,空其中,一安烟袋,一安烟盒,两旁有烟纸筒二,可以息火,制作益精,且便于携带,于北地车中最宜。洋人复制烟叶,卷束如葱管,长仅三四寸,以口衔之,火燃即吸,其味烈易醉,又于马上最宜。若鸦片烟之流毒天下,实非旱烟、水烟比矣。献县纪文达公好吸旱烟,每一次烟锅中可装二两,自内城至海淀尚不尽,都人呼为纪大锅。吉林文博川宫保吸水烟,一次可二三十袋。予每遇作诗文时,亦手不肯释然。不过时吸时止,不能如宫保之吸而不歇也。烟草之外,复有制为鼻烟者,细如粉末。《香祖笔记》云:“可明日,有避疫之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亦具红、紫、黄、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牙为匙。”云云。不知近日鼻烟壶专尚翡翠、白玉、玛脑、蜜蜡诸品,一壶有直数十金、数百金者。昔司马温公携茶,以纸为贴,范蜀公用小木盒子盛之,温公见而惊曰:“景仁乃有茶器也。”盖不知后来茶器精丽,极世间之工巧者。古今时势,如出一辙。今之烟壶,非即昔之茶器欤?升勤直公〈(升寅)〉《戈壁道中竹枝词》云:“皮冠冬夏总无殊,皮带皮靴润酪酥。也学都门时样子,见人先递鼻烟壶。”可见此物流传之远矣。
李广文
[编辑]南海李葆初广文〈(恺畴)〉以名孝廉秉铎高要,训课有程式,人亦朴实,不愧校士之官也。著《海楼吟草》。录其佳句,五言如《登镇海楼》云:“河山分一角,天地豁双眸。”《春暮》云:“落花红满径,飞絮白随波。”七言如《帆影》云:“一片夕阳芳草渡,六朝烟雨落花洲。”《水仙花》云:“漱石已无烟火气,还丹全换绮罗身。”《春郊》云“桃叶渡头双桨去,杏花村外一筇来。”《野望》云:“半竿红日衔珠勒,一路香风趁酒旗。”《浈江》云:“薄宦头衔清似水,暮年心事懒于云。”《长夏》云:“饮水自知同我淡,栽花翻比应官忙。”又五绝一首云:“鱼子荡轻舟,打鱼水深处。满天风雨来,掉入芦花去。”皆清微淡远,饶有唐音。
记望溪先生事
[编辑]康熙五十年辛卯,左都御史赵公〈(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语多狂悖,吾宗望溪先生以集序列名,牵连被逮,下江宁县狱。旋解至京师,下刑部狱。其序文实非先生作也。五十一年正月,刑部等衙门题:“察审戴名世《南山集?孑遗录》内有大逆语,应即行凌迟。已故方孝标所著《滇黔纪闻》亦有逆语,应М尸。汪灏、方苞为名世作序,应立斩。方正玉、尤云鹗闻拿自首,应发甯古塔安插。编修刘岩虽不曾作序,然不将书出首,亦应革职。癸巳二月狱决,蒙圣祖矜疑宽宥,免治出狱,隶籍汉军。盖狱词具于辛卯冬,五上〈五〉折本,至是章始下。圣祖素知先生文学,三月二十三日朱谕:“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下武英殿总管和素。”翼日特旨召入南书房,命撰《湖南洞苗归化碑文》,越日,又命作《黄钟为万事根本论》,越日又命作《时和年丰庆祝赋》。上告诸翰林:“此赋即翰林老辈中兼旬就之,不能过也。”嗣是,每以御制诗文宣示南斋诸臣,辄问曰:“方苞见否?”与诸大臣论本朝文学,必曰:“视方苞何如?”白衣侍直,实异数也。既而移直蒙养斋,与徐公蝶园承修乐律。上命诸皇子与之游,自诚亲王以下,皆呼之曰先生。世宗嗣位,覃恩赦归原籍。而《滇黔纪闻》案内先生近支族人之隶汉军者,亦肆赦。上曰:“朕以方苞故赦其合族,苞功德不细也。”先生旋蒙恩眷,特擢中允,历官侍郎。乾隆初罢职,复赐侍讲衔归里,年八十二卒。按:先生以文章名久直禁廷,迁擢卿贰,然从未一掌文衡云。
程明道袭贾岛诗
[编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诗也。明道先生《九日访张子直诗》云:“下马问老仆,言公赏花去。只在近园中,丛深不知处。”直袭岛语,何耶?
祀鼠 鼠嫁女
[编辑]汉昭帝元凤元年九月,燕有黄鼠衔尾舞于宫端门中。往视之,舞如故。王使夫人以酒脯祀鼠,舞不休。按:近俗每于除夕备酒果,置空室中饲鼠,谓可免鼠啮,盖有所本。又相传除夕为鼠嫁期,小儿女用馒头插通草花于上,散置僻处,谓之送嫁。某人曾有句云:“迨吉宛同人有礼,于归谁谓汝无家。”真妙绝也。
先黟侯传
[编辑]先黟侯讳〈(储)〉,字圣明〈(《艺文类聚》八十八卷作圣明,《歙县志》则作圣公,《家谱》作胜明)〉。《太平御览》三百四十五卷引谢承《后汉书》曰:“丹阳方某为郎中,章帝使文郎居左,武郎居右,公正住中,曰:‘臣文武兼备,在所施用。’上嘉其才。’云云。《歙县志》:“公精《孟氏易》,通图谶。建初四年举孝廉,又举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五年春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诏举极谏之士,丹阳太守周歆以公进,公极言天降灾咎之由,上召见公等,试解棼丝,众莫能理。公拔剑断丝,对曰:“反经任势,临事宜然!’上深伟之。除郎中,寻出为句曲令。六年,迁阜陵令。遭母丧,奠土成坟,种松柏嘉木数十本,致鸾鹤白兔之瑞。元和初,转洛阳令。和帝永元五年六月,将郊祭,以公善天文,问之。劝帝毋往。其曰天晴明,帝遂行,诏责其欺。公曰:‘臣受书先师,推步萌兆,今咎时且至,愿乘舆亟还。’使者去,公叹曰:‘为人臣耻蒙不忠名。’遂自杀。比驾还,雨雹大如雁子,卤簿后乘士皆疾驰去。帝大惊,使召公,公已死。帝甚伤之,追赠太常、尚书令,封黟侯,诏护其丧还葬。世皆言圣公仙去,于是民庙祀之。兄侪,南郡太守;俨,丹阳太守。刚果皆类公。”按:建初五年二月日食,永和五年六月雨雹,皆与《范史》合。惟《方氏宗谱》载公由洛阳令授太常卿,言天变不报,自杀;夫人包氏,大鸿胪咸之女孙,亦以死殉。《志》所称赠太常、尚书令,不知何据。汉《百官志》:“太常卿,中二千石。尚书令,千石。”注:‘蔡质《汉仪》曰:‘故公为之者,朝会不陛奏事,增秩二千石。’”品秩较异。既赠太常,不应又赠尚书令,当以《家谱》为正。然《家谱》书官至尚书、《黟县开国公》亦误。尚书止六百石,秩尤卑也。《谱》又称公夫人王氏,或先娶于王,后娶于包欤?公三子,长讳睹,次讳觌,次讳洪。
试士废八股文
[编辑]康熙三年,以八股文多剿袭,乡、会试改用策论。甲辰会试,丙午直省乡试,皆照改定章程行。至八年己酉科,复用八股试三场〈(前科改三场为二场)〉。乾隆九年,兵部侍郎舒赫德上疏请废科目,大学士鄂尔泰等议驳,迄今遂仍其旧云。
令狐
[编辑]令狐,地名也,又复姓也。令音零。唐令狐绹以其姓氏少,宗族有投归者,多荐之。远近趋走,至有胡氏添“令”者。温飞卿曾戏为词曰:“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
古文辞类纂序目
[编辑]本朝论文章者,必以桐城三家为正宗。望溪侍郎开其先,海峰学博继之,姬传郎中又继之。邓ㄍ筠尚书谓:“学庐陵而兼子固者,望溪也。学庐陵而兼长公者,海峰也。姬传文师庐陵而上溯子长,与熙甫皆神似而不以貌。”此论甚确。余则谓侍郎文,今之布帛菽粟也。学博文,今之锦段组绣也。郎中文,才高识广,理境澈透,于方、刘两家外又别出机杼。近人颇有以薄弱少之,非知文者矣。郎中撰《古文辞类纂》七十五卷,首刻于兴县康氏,再刻于金陵吴氏,兹录其《序目》,俾后学行文知有正鹄,不致流于邪派。
附《序目》 鼐少聞古文法于伯父姜塢先生及同鄉劉耕南先生,少究其義,未之深學也。其後遊宦數十年,益不得暇,獨以幼所聞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病請歸,伯父前卒,不得見矣。劉先生年八十,猶喜談說,見則必論古文。後又二年,餘來揚州,少年或從問古文法。夫文無所謂古今也,惟其當而已。得其當則六經至於今日,其為道也一。知其所以當,則于古雖遠,而於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釋。不知其所以當,而敝棄于時,則存一家之言以資來者,容有俟焉。於是以所聞習者,編次論說為《古文辭類纂》。其類十三:曰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誌類、雜記類、箴銘類,頌贊類、辭賦類、哀祭類。一類內而為用不同者,別之為上下編云。 論辨類者,蓋原于古之諸子,各以所學著書詔後世。孔孟之道與文至矣,自老莊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錄,錄自賈生始。蓋退之著論,取於六經、《孟子》,子厚取於《韓非》,賈生、明允雜以蘇、張之流,子瞻兼及於《莊子》。學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為之也。 序跋類者,昔前聖作《易》,孔子為作《繫辭》、《說卦》、《文言》、《序卦》、《雜卦》之傳,以推論本原,廣大其義。《詩》《書》皆有序而《儀禮》篇後有記,皆儒者所為。其餘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莊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余撰次古文辭,不載史傳,以不可勝錄也。惟載太史公、歐陽永叔表志敘論數首,序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書,各有序,世不盡傳,傳者或偽。今存子政《戰國策序》一篇,著其概。其後目錄之序,子固獨優已。 奏議類者,蓋唐虞三代聖賢陳說其君之辭,《尚書》具之矣。周衰,列國臣子為國謀者,誼忠而辭美,皆本謨、誥之遺,學者多誦之其載《春秋》內外傳者不錄,錄自戰國以下。漢以來有表、奏、疏、議、上書、封事之異名,其實一類。惟對策雖亦臣下告君之辭,而其體少別,故置之下編。兩蘇應制舉時所進《時務策》,又以附對策之後。 書說類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 》之篇,春秋之世,列國士大夫或面相告語,或為書相遺,其義一也。戰國說士說其時主,當委質為臣,則入之奏議,其已去國或說異國之君,則入此編。 贈序類者,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顏子、子路之相違,則以言相贈處,梁王觴諸侯于范台,魯君擇言而進,所以致敬愛、陳忠告之誼也。唐初贈人始以序名,作者亦眾。至於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絕前後作者。蘇明允之考名序,故蘇氏諱序,或曰引,或曰說,今悉依其體,編之於此。 詔令類者,原于《尚書》之誓、誥。周之衰也,文誥猶存,昭王制,肅強侯,所以悅人心而勝於三軍之眾,猶有賴焉。秦最無道,而辭則偉。漢至文、景,意與辭俱美矣,後世無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雖有善意,而辭氣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諭下之辭,韓退之《鱷魚文》,檄令類也,故悉傅之。 傳狀類者,雖原于史氏而義不同。劉先生云:「古之為達官名人傳者,史官職之。文士作傳,凡為圬者、種樹之流而已。其人既稍顯,即不當為之傳,為之行狀上史氏而已。」余謂先生之言是也。雖然,古之國史立傳,不甚拘品位,所紀事猶詳。又《實錄》書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賢否。今《實錄》不紀臣下之事,史館凡仕非賜諡及死事者,不得為傳。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賜諡,然則史之傳者亦無幾矣。余錄古傳狀之文,並紀茲義,使後之文士得擇之。昌黎《毛穎傳》嬉戲之文,其體傳也,故亦附焉。 碑誌類者,其體本於《詩》,歌頌功德,其用施于金石。周之時,有石鼓刻文,秦刻石於巡狩所經過,漢人作碑文,又加以序。序之體,蓋秦刻琅邪具之矣。茅順甫譏韓文公碑序異史遷,此非知言。金石之文,自與史家異體。如文公作文,豈必以效司馬氏為工耶?志者,識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之壙中,古人皆曰志。為之銘者,所以識之之辭也。然恐人觀之不詳,故又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銘二之,獨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義。蓋自歐陽公不能辨矣。墓誌文錄者尤多,今別為下編。 雜記類者,亦碑文之屬。碑主于稱頌功德,記則所紀大小事殊,取義各異,故有作序與銘詩全用碑文體者,又有為紀事而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紀事小文,或謂之序,然實記之類也。 箴銘類者,三代以來有其體矣。聖賢所以自戒警之義,其辭尤質而意尤深。若張子作《西銘》,豈獨其理之美耶?其文固未易幾也。 頌贊類者,亦《詩·頌》之流,而不必施之金石者也。 辭賦類者,《風》《雅》之變體也。楚人最工為之。蓋非獨屈子而已。余嘗謂《漁父》及《楚人以弋說》襄王、宋玉《對王問遺行》,皆設辭無事,實皆辭賦類耳。太史公、劉子政不辨而以事載之,蓋非是。辭賦固當有韻,然古人亦有無韻者,以義在托諷,亦謂之賦耳。漢世校書有辭賦略,其所列者甚當。昭明太子《文選》分體碎雜,其立名多可笑者。後之編集者或不知其陋而仍之,餘今編辭賦,一以漢略為法。古文不取六朝人,惡其靡也,獨辭賦則晉宋人猶有古人韻格存焉。惟齊梁以下則辭益俳而氣益卑,故不錄也。 哀祭類者,《詩》有《頌》,《風》有《黃鳥》、《二子乘舟》,皆其原也。楚人之辭至工,後世惟退之、介甫而已。 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禦其精者而遺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於退之。盡變古人之形貌,雖有摹擬,不可得而尋其跡也。其他,雖工于學古,而跡不能忘,揚子雲、柳子厚于斯蓋尤甚焉,以其形貌之過於似古人也。而遽擯之,謂不足與于文章之事,則過矣。然遂謂非學者之一病,則不可也。
阳童阴童
[编辑]童,未冠者之称,女子在室亦曰童子。颛顼子号老童。《礼杂记》:“于殇,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阳童谓庶殇,宗子则曰阴童。见郑《注》。
存存
[编辑]元冯山人号存存,本朝亦有李存存。
弇州妄语
[编辑]王元美《卮言》云:“得姓之贵者,无过于我朱及刘、李、赵也。明朱姓自高祖于今十三帝矣,真王代传,前后不下四百,郡王将二十倍之矣。又有闰帝,则梁太祖父子也。”浚师按:明高定鼎后,撰《朱氏碑记》,叙述本支高曾以前无考者,悉付阙如。此盖帝王之有真识见处,不似李唐之冒认玄玄皇帝为始祖也。元美以梁氏父子比明高得姓之贵,将欲明高与乱臣贼子作同宗乎?可为谬妄。
冶溪故里吟
[编辑]先六世祖公衍府君讳〈(景蕃)〉,避明末兵乱,于顺治八年迁居定远县西乡炉桥镇,遂家焉。二百馀年聚族而居,今已七八传矣。咸丰癸丑,粤匪陷皖,淮北土匪蜂起,吾乡屋庐田产,荡焉无存。子箴兄官南韶连道时,曾作《冶溪故里吟》,兹择录五十三首,逐句注释,付臻哲、臻喜两儿收之。缅祖宗缔造之难,阅人世沧桑之变,且以验物情、纪服食,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可当一编周处《风土记》读也。诗曰:“
铸铁熔金事有无,传闻故老定非诬。
曲阳古治今雄镇,漫把南炉较北炉〈(原注:吾乡为北炉桥,炉塘寺为南炉桥,相传皆魏武铸军器地)〉。
鳞鳞千罫傍肥河,清洛西流卅里多〈(浚师注:清洛涧属定远县治,即苻坚屯兵为晋师追败处)〉。
岂止寿州街接壤〈(浚师注:寿州街去炉桥西门三里)〉,远邻保信近平阿〈(浚师注:保信系乡集名。平阿,怀远县也,与炉桥接壤)〉。
牵车服贾度间关,铃铎郎当三里湾〈(浚师注:三里湾去炉桥三里,为往来贸易通衢)〉。
除却水乡平似砥,眼前突兀舜耕山〈(浚师注:舜耕山系怀远西乡)〉。
海阳聚族鄣源地,三十三都旧有村〈(浚师注:予家先世住休宁三十三都鄣源村,休甯乃古海阳治也)〉。
白岳雨中真入画,飘零无复雪泥痕〈(原注:先大夫曾至鄣源省墓,归倩施丈墨痴绘《雨中望白岳图》,今已不存)〉。
清白家风六代传,渡江卜筑庆绵延。
泮芹化出科名草〈(浚师注:予家自五世祖兼山府君康熙壬申入定远籍,补博士弟子员,自壬申至同治己巳,入泮者一百十人,中乡举者十六人,登进士者六人,五贡十馀人,皆兼山府君本支)〉,瑞兆隹城十里边〈(浚师注:公衍、兼山两府君暨五世伯祖子闻府君均葬炉桥之河头郑堡,俗名十里庙)〉。
北堂种德毓孙枝〈(浚师注:先曾祖龙坡府君早世,曾祖母陈太夫人苦节抚孤,蒙恩旌表)〉,想见津门献赋时〈(浚师注:嘉庆戊辰,仁宗巡幸淀津,世父莲舫府君献赋行在,拔置一等,赏给举人)〉。
苦节冰霜天不负,‘筠心’两字表崇祠〈(浚师注:津门召试,系《竹箭有筠松柏有心赋》题,曾祖母陈太夫人节孝坊成,即建支祠于后,因以“筠心”颜堂额)〉。
说史谈经骨相臒,含饴膝下乐喁喁。
《九河》一赋波澜阔〈(原注:予少作《禹疏九河赋》,先大父甚赏之)〉,毕竟还堪覆瓿无〈(浚师注:先大父豫圃府君晚年率先公督八叔父稚通公及子箴兄读书于半舫,子箴兄十四岁时曾作《禹疏九河赋》,先公手为点定,大父阅之甚喜。今此稿尚存浚师匣中)〉?
玉关生入喜何如?恬退甘为林下居。
鹤发婆娑雁行肃,芝兰吐秀满庭除〈(浚师注:先世父效力伊江,道光戊子蒙恩赐环,归筑抚松草堂,侍先大父。暇与诸伯叔父谈经讲艺,棣棠之雅,实近今所希)〉。
柳骨颜筋腕底分,研池镇日长烟云〈(原注:先大夫有《涤研图》小照,今亦不存)〉。
愧予无笔传家学,孤负芸窗指授勤〈(浚师注:先世父与先公并工八法,临池染翰,淮南北有‘二难’之目。兵燹后浚师搜罗先世父、先公手迹,双钩寿诸梨枣,题曰‘二方合璧’,俾吾子孙世守焉)〉。
阿叔爱侬如爱儿,琢磨许到凤凰池〈(原注:三叔父课予诗文)〉。
即今双鬓消磨日,难忘垂髫问字时〈(浚师注:子箴兄自数龄至入泮,皆先公亲课之)〉。
浓淡清奇细讨论,无私化雨沐深恩〈(原注:予制举业,受益于叔祖采卿公居多)〉。
残笺剩墨归何处〈(原注:当年所笔削文字,无一存者)〉,肠断梅花山畔村〈(浚师注:采卿公讳玉ロ,嘉庆丙子单人,己卯进士,制艺最为座主萧山汤文端公推许。卒葬梅花庄)〉。
瞻榆望杏向平梁〈(原注:先大夫与诸叔父在庐州公置筠心堂祭田)〉,欲仿吴中范氏庄。
莫谓前贤难接武,今人亦自有晁〈(六安)〉、张〈(华亭)〉。
接灶迎神祀天地,炷香默祷矢虔诚。
尊卑娴习元辰礼,家庙返来天未明〈(浚师注:吾家沿徽州旧俗,腊月廿四日送灶,除夕五鼓迎灶神后,设香案在厅事中展拜,谓之接天地。礼毕,尊长率卑幼赴宗祠拜祭)〉。
清明冬至典交崇,华胄遥遥元老公。
少小青衿司祝版,也能朗朗达神聪〈(浚师注:吾家宗祠定期清明、冬至两祭,请年长登仕版者主祭,子弟之在黉宫者司献帛、献爵及读祝文等事。祭毕,设席堂中,所以享 馀也)〉。
年年除夕架松盆,肃拜堂前笑语温。
六簋家风仍不改,二更守岁便封门〈(浚师注:除夕用铁盆架松枝、松叶于阶下焚烧,谓之架松盆。二更用红纸封门守岁,年节饮馔,惟六盘六碗,以示节俭)〉。
迢递泷冈展孝思,每逢佳节益凄其。
龙钟祭墓人犹健,几辈儿童策马随〈(浚师注:先曾祖父母暨先大母宣太夫人葬丘家岗,先大父暨先大母徐太夫人葬高塘寺,先大母庞太夫人葬吴家湖。每值年节,伯叔父偕子侄等祭扫,并次第拜各先世墓)〉。
中馈羹汤手自调,机声轧轧到寒宵。
庭帏慈俭垂型久,每饭恒思陋巷瓢〈(原注:吾家自先曾祖母每日以粥饭之余施乞丐,数十年遵行不改云)〉。博士龙眠奉女宗〈(原注:谓桐城女师吴先生)〉,深闺展卷习雍容。
书声忽地琴声和,窗外蟾辉分外浓〈(浚师注:桐城吴夫人钟文贞馆予家十年馀,予母陈太夫人、叔母宣太宜人暨诸姑祖母、诸姑母咸受业焉。吴夫人刊有诗集行世,即《随园诗话》中所称钟睿姑是也)〉。
浑坚朴素立规模,养拙唯期守敝庐〈(原注:旧居厅西小轩额曰‘养拙’)〉。
底事琼瑶炫珍异,斑斓独爱古𬭚于〈(浚师注:先世父所藏古𬭚于,高三尺许,五色斑斓,希世宝也。先公亦藏有诸葛铜鼓一器,今铜鼓尚存,而𬭚于已付劫火矣)〉。
漫同阮氏分南北,休戚相关俨一家〈(原注:先世十房,东西分居)〉。
泽底冈头洵鼎盛,铜盘会食不须夸〈(浚师注:予曾祖辈共十三人,存十人,皆同胞、同祖兄弟。后分东南两房居之。东门皆高祖厚斋府君支派,南门则叔高祖存斋府君支派也)〉。
茏葱烟霭河塘畔,老圃经营十几秋〈(原注:豫圃为先大父所筑,其后八叔父居之)〉。
拳石盆花自料理,登临不用杖扶鸠。
令名恰称陶嘉月,迤逦房栊曲沼隈。
好景教人忘不得,绣球如雪傍檐开〈(浚师注:豫圃西偏有船房一区,先大父颜之曰‘陶嘉月’,檐傍绣球一株,大可合抱,百馀年物,开时晶莹一片,足称雅观)〉。
爱竹山房藕正花,倚云轩内绿阴斜。
夕阳雨过登高看,天外一峰横镆䥺〈(浚师注:豫圃中爱竹山房、倚云轩皆歙鲍双五侍郎所题。镆䥺山为定远最幽险处,游踪不断)〉。
池心亭子榜新辛,楼角花枝簇簇匀。
四面为嫌山色远,嵌空平地起崚峋〈(浚师注:新辛亭建于道光辛巳,先大父所亲署也。大父以曾伯祖余斋河库归田后亦曾建亭起园,栽花种竹,此亭之建,恰又值辛年,故名新辛云。假山在亭之左,登之可瞰十数里)〉。
甲第纷如列戟排,编茅别创读书斋。
海棠烂漫春风后,月写孤松影上阶〈(浚师按:予家分东南两门居住,宅第均闳厂,先之以土匪,继之发贼,千檐万瓦,都付焚如,可胜浩叹)〉。
台榭玲珑数望园〈(原注:四叔父所居)〉,红牙低唱夜开樽。
出门乘醉归犹懒,且去敲棋柏荫轩〈(原注:子祥、子健两弟书室。浚师按:叔父芝山公筑望园于东门外,饶花木之盛。柏荫轩在望园对门,二伯父俊叔公宅也)〉。
花意都随笑口开,朱朱白白艳重台。
半园击钵联吟日,惆怅玉堂人未回〈(浚师按:馀斋河库归田后,于曲阳门外后街卜宅。弛其地数亩,叠石种树,颜曰半园。后归世父莲舫公。道光甲辰,半园牡丹开至三百馀朵,世父邀杨体之大令、黄琴士先生、汪杏池丈及先公、先叔辈饮酒赋诗,极文宴之乐。子箴兄即于是年登词馆)〉。
烟波渺渺集帆樯,汇入淮流匹练长。
一夜五桥春水漫,鹭丝飞到月牙塘〈(浚师按:月牙塘在东门外后街,塘形如月,其源直通长淮)〉。
高田下隰绿油油,塘坝虽多旱尚愁。
两季午秋需雨泽,老农都说望天收〈(浚师按:吾乡田地以麦为最,有‘一麦抵三秋’之谣。望天收言雨 应时,自获丰稔,盖亦乡谚也)〉。
田将牛计休论种〈(原注:吾乡田百亩则曰一具牛)〉,佃倩人耕只问租。
大户村庄难考核,入仓升斗尽模糊。
庄收麦子隔年陈,老米偏呼稻粒新。
粥饭三餐兼饼饵,纵然鲑菜也调匀。
蒸和菽乳配晶盐,芥子葫芦不用添〈(原注:吾家居南街者以市酱得名,其秋油可匹镇江醋)〉。
自古八珍推是主,玫瑰羞说富家甜〈(浚师按:吾家南门三房有酱园一所,开设一百馀年)〉。
麦黄豆绿均堪酿,拇战分曹酒国降。
谁道五香〈(酒名)〉供软饱,白波终不敌封缸〈(浚师注:吾乡五香酒最有名,封缸酒则以糯米酿成者,味甜而醉人较五香甚。又去炉桥九十里,地名龙冈,酿大曲酒亦佳,足敌山西汾酒)〉。
飞罗密糁白于霜,牢九堆盘肉贯汤。
羡煞如酥寒具薄,陶家制作最精良〈(浚师按:炉桥有陶允谦者,制油酥饼绝妙。其薄如纸,二文一枚。陶死,其子复袭其业)〉。
白鱼入馔嫩于鲥,紫蟹红虾伴玉卮。
更有面条殊脆滑,冰鲜北地漫称奇〈(浚师按:黄瓜鱼出淮河,极鲜美,即京城之冰鲜也)〉。
雏鸡乳鸭都名笋,到口浑疑玉版鲜。
割取一脔圆若盖〈(原注:猪尾肥美,不亚于金华火肉)〉,老饕相对欲流涎〈(浚师按:吾乡以雏鸡、雏鸭名曰笋鸡、笋鸭,言其嫩也。猪尾远近呼曰桥尾,他处屠人无能仿效者)〉。
不似江瑶圆柱撑,却侔花蛤要姜烹。
嫔珠本入天家贡,渔父如何唤作蛏〈(浚师按:淮河蛤蜊俗呼蛏子,壳不甚大,渔人剥其肉,以木棍鞭其四围极薄,肉贯于中,清炖红烧,异常鲜美。扬州醉蚶、广州 豪食,皆不及也)〉。
新摘马兰甘类荠,筠筐甜菜〈(原注:即枸杞苗)〉卖长街。
厨娘秋末饶风韵,满架垂垂红绣鞋〈(原注:扁豆名。浚师按:马兰头其甘如荠,淮南北有之。红绣鞋子大而皮薄,味异他种)〉。似闻番舶爱金针〈(原注:菜名)〉,马齿丛生石磴阴。
早韭晚菘齐减味,担来霜里菊花心〈(原注:菜名。浚师按:金针菜、马齿菜、菊花心白菜,皆吾乡所出,贾人捆载赴各处售卖)〉。
靓客频婆貌不同,芬馨远过麝香红〈(原注:形大如李,俗名曰柘,由青而黄、而红,其味皆美)〉。
怜渠未入诗人咏,埋没钟离片壤中。
徽歙龙孙裹冻芽,六安栗子霍山茶。
丹砂万颗〈(原注:石榴)〉淮滨熟,亲串分投酒兴加〈(浚师按:‘一夜四山雷起雨满林无数长龙孙。’放翁诗也。吾乡少笋,冬月自徽、歙来者绝佳。怀远石榴子小而肉厚,味甜如蜜,不亚白马寺种也)〉。
朱家郭解人推重,已伏兵机歌舞场。
一片鱼鳞寒似雪,春灯影里护红妆〈(浚师按:凤阳乡俗每值灯节前后数日,率以花鼓灯为戏,往往纷争构衅,雕青恶少,率带刀剑护持之。沿及后来,强梁愈甚,遂遇事即白刃相向矣)〉。
姑息因循可奈何,无端蛮触起风波。
四门帅主分雄长,不是当年安乐窝〈(浚师按:炉桥初团练乡兵,以主簿统之,颇有约束。后则官势日蹙,而刁民肆起,邀结东西南北四门,自称帅主。官绅拱手,莫可如何)〉。
持筹握算剧艰辛,孤立何曾德有邻。
一自皖江驰羽檄,虎狼权当保家人〈(浚师按:匪乱时各家皆募勇丁为之保家,稂莠不齐,后即由保家者串通外匪,强劫财物,受害益深)〉。
酾酒椎牛户户忙,秃襟短袖太倡狂。
意园〈(原注:铁君叔父别业)〉花木含愁甚,蜡屐无人三径荒〈(浚师按:铁君叔父意园经始于咸丰元年,园甫成而寇乱作,楼台花竹,拆毁一空。园中堆石有极绉、透、漏之巧,系自半园移来,为馀斋河库所亲置者)〉。
清淮楼下拥貔貅,百里冲寒虎帐投。
两度留兵卫桑梓,书生岂为室家谋〈(浚师按:炉桥一带外侮内讧,朝不谋夕,先公属铁君叔父及子箴兄两赴临淮大营,商之袁午桥漕帅,拨一军专驻炉桥,扌耆拄三年,贼不得入。迨先公与铁君叔父先后避嚣寿州,子箴兄携余与弟侄辈北上,肩事无人,遂遭蹂躏)〉。
泉刀散尽总无厌,蚕食鲸吞衤固已占。
碧血横流筝笛浦,满腔愁绪万重添〈(浚师按:江中丞守庐州城,兵饷两乏,时舒兴阿拥兵八千人,去庐八十里驻扎,坐视不救,以致失陷。庐州破而淮南北事遂不可问矣)〉。
南北诸军壁上观,老师縻饷共偷安。
雄才半入莲花幕,傲骨羞将剑铗弹〈(浚师按:淮南北兵溃后,贼焰愈炽。佥壬宵小,方且以军营为得计。予家虽南北宾士,无一人投营者)〉。
文字无灵骨董灾,盗非有道令人哀。
探囊去箧寻常事,万卷图书付劫灰〈(浚师按:先世父与先公收藏最富,金石书画插架盈箱。癸丑以来,迭遭兵燹,所存者百中之一二矣)〉。
书来沪渎快开函,浩渺重阳稳挂帆。
流寓他乡终计左,好寻大蜀〈(山名)〉赋长 〈(原注:子祥昨有书来,已由上海返兴化,予甚望其归庐州,并可探吾乡消息。浚师按:子祥兄浚履,官桐城训导,庚午丁艰,尚留滞桐城)〉。
僦宅楼桑近日边〈(原注:友兰兄全家居涿)〉,吾宗孝友独称贤。
伶仃异地同齐赘〈(十弟尚在山左,依其岳家)〉,未敢轻登泛海船〈(浚师按:友兰兄名汝翊,大挑知县,官直隶最久。兵乱后徙家涿州,今复作归来之计矣。十弟浚观以署正供职京师,丁卯夏遽尔疾殁。其孤臻 贵,予携之赴粤,惟望其读书成立耳)〉。
半百光阴荏苒过,时艰无补忽蹉跎。
白头贡叔相思否?独向西湖理钓蓑〈(原注:闻闵丈献之居颍州。浚师按:闵丈名士暄,戊子孝廉,官天长训导。其尊人超亭先生,先世父业师也)〉。
幻影泡光感不禁,闲中屈指去来今。
淮山淮水都无恙,可许他年拄杖吟?
”
买卖入诗
[编辑]东坡诗:“一枕清风直万钱,何人买向北窗眠。”此翻用太白“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意也。若施希圣“兰缸如昼买不眠,玉炉夜起沉香烟”,不特东坡句不及,即太白句亦不及。庐陵诗:“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此翻用工部“尽撚书籍卖,来问尔东家”意也。若梅宛陵“欲卖蟾蜍一寸魄”,不特庐陵句不及,即工部句亦不及。录之以质世之分唐界宋者。
文庙行礼仪节
[编辑]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孔子。读史者谓汉家四百年精神命脉,全在于此。我朝雍正四年八月,上亲诣文庙行礼。祭毕,谕礼部侍郎三泰、太常寺卿孙柱曰:“仪节内开献帛、进酒皆不跪,朕今跪献,非误也。若立献于先师之前,朕心有所不安。尔衙门可记档案,以后照此遵行。”仰见圣主崇儒重道至意,谨恭识之。
乌什
[编辑]洪北江太史著《乾隆图志》,载乌什在库车西北千里,亦汉时城郭诸国。乾隆四十年赐乌什名永宁城。城周数里,移参赞大臣驻此。其东二百里,为阿克苏回城;又东四百五十里,为拜城;又东八十里,为赛里木回城,皆统于乌什参赞。长白春介轩先生〈(春熙)〉曾镇斯土,有《书怀诗》四首云:“难得亲朋雁讯通,易收骏骨渥洼中。听歌犹是伊凉调〈(前任甘凉道七年)〉,问俗谁移郑卫风?场藿园蔬清有味,刍粮蒲酒户常丰。柳泉更称梭梭木〈(土人呼炭曰梭梭木)〉,且试新茶拨火红。春深亦有好桑麻,白板红桥翠影遮。几讶尉头非绝域〈(乌什,汉为尉头国)〉,却从天外望中华。云霞艳艳笼山庙〈(山庙为本地一景)〉,杨柳依依荫使衙〈(署左右柳树成行)〉。堪羡前贤楹帖好,暂留只看一时花〈(厅事有麟梅谷前辈楹联云:‘且少憩,从万里程来;莫久留,看一时花去。’)〉。晚上城楼独抚阑,苍然云物望中宽。地当一面崇墉壮,堞倚层峦六月寒。边镇事真成杂霸,河山局本是偏安。参军莫讶多蛮语,半属夷官半土官。一隅浑似隔尘寰,阊阖天高绝仰攀。远宦倍思乡国好,专城偏有簿书闲。长驱士马谁称霍,久镇边疆却忆班。惆怅年来轮铁尽,陇云湘月又关山〈(予由甘凉道陈臬湘南,今复拜领乌垣使节)〉。”按:柳树泉在乌什城南五里,柳树中有泉水涌出。回人呼为哈喇插起,译言灵泉也。多水则丰,少则岁歉,甘则太平,苦则灾 。见《西域闻见录》。梭梭木及山庙等故实,又他书所未载也。先生以名翰林曾分校春秋闱,出任监司,历官都护,风流文采,倾倒一时。读其诗,可以想见其人矣〈(李恢垣光廷《汉西域图考》:“乌什城,乾隆三十年重建。赐名永宁,始住办事,是岁移为参赞治所。五十二年移参赞于喀什噶尔,乃设办事大臣一员、帮办大臣一员、满营佐领一员、八旗换防兵百四十名、城守都司、守备各一员、绿旗换防兵百八十五人、屯田参将一员、兵二百五十人。嘉庆二十一年,裁绿旗兵六十名,拨阿克苏。”据此与洪氏《图志》作乾隆四十年建,赐名永宁异,应考)〉。
石棺铭
[编辑]《史记·秦本纪》:“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作石椁于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霍太山。”按:此铭北海冯惟讷《诗纪》中漏载。
公主再嫁
[编辑]汉光武以湖阳公主寡,欲妻宋弘,隋文第五女兰陵公主初嫁仪同王奉孝,卒,再适河东柳述。此公主再醮之见于史册者。《唐书》专撰《公主列传》,其间高祖十九女,高密嫁长孙孝政,后嫁段纶;长广嫁赵景慈,又嫁杨师道;房陵嫁窦奉节,又嫁贺兰僧伽;安定嫁温挺,又嫁郑元敬。太宗二十一女,襄城嫁萧铣,又嫁姜简;南平嫁王敬直,又嫁刘元意;遂安嫁窦逵,又嫁王大礼;晋安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城阳嫁杜荷,又嫁薛 ;新城嫁长孙诠,又嫁韦正矩。高宗三女,太平嫁薛绍,绍死,又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昏,武后杀武攸暨妻,以配主。中宗八女,安定嫁王同皎,又嫁韦濯,又嫁崔铣;长宁嫁杨慎交,又嫁苏彦伯;安乐嫁武崇训,崇训死,主素与武延秀乱,即嫁之。睿宗十一女,薛国嫁王守一,守一诛,又嫁裴巽;鄎国嫁薛儆,又嫁郑孝义。玄宗二十九女,常山嫁薛谭,又嫁窦泽;卫国嫁豆卢建,又嫁杨说;贞阳嫁源清,又嫁苏震;宋国嫁温西华,又嫁杨徽;齐国嫁张 ,又嫁裴颍,又嫁杨敷;咸宜嫁杨洄,又嫁崔嵩;广甯嫁程昌胤,又嫁苏克贞;万春嫁杨フ,又嫁杨 〈(太华公主亦嫁杨 )〉;新平嫁裴珍,又嫁姜庆初。肃宗七女,肃国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郜国嫁萧征,又嫁萧升。自代宗后公主无再嫁者。宣宗时诏夫妇教化之端,其公主、县主有子而寡,不得复嫁。所以维持风化者,深且远矣。又按:睿宗女玉真公主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天宝时乞去公主名号,宝应时卒。玄宗女万安公主末嫁,天宝时为道士。楚国公主嫁吴澄江,后亦为道士。代宗女华阳公主未嫁,丐为道士,封琼华真人。顺宗女寻阳公主太和三年与平恩、邵阳二主并为道士。宪宗女永嘉公主、永安公主、穆宗女义昌公主亦均为道士。李唐家法,真不可解〈(《三国志》吴大帝二女,长曰鲁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少曰鲁育,字小虎,前配朱据,后配刘纂)〉。
楹联
[编辑]林芗溪征君谓:“作长联如悬绳千尺崖,坠而不断。又如骑五花快马,奔山绝涧,一勒便转。”王补帆中丞在福州寄浚师书曰:“吾弟作长联尤雄健,兄于斯事亦有癖,但不为长句,每以为楹帖只可一二行,若太长,则似一幅挂屏,非楹帖也。又似文章后、束二比,或又似一阕《满江红》。”云云。观林、王两公之言,皆拈出此中三昧。何地山侍郎则曰:“长联、短联皆要有法。能脱去文章语、词曲语,即长联亦自超妙,若为之不合法程,即五字、七字,直两句律诗耳。”所言亦深切著明。然补帆、地山作实均简净名贵。如补帆题浙江臬司署大堂云:“堂前草木新栽,春色自留生意在;门外湖山不远,清光先照我心来。”又福州新修《绘春园》,其地相传为耿藩别业,现改劝桑局,并为同人游宴之所。题云:“如此园林,志乘无名谁是主;不妨冠盖,游踪偶驻且看花。”又题云:“水石为邻,况有桑阴连十亩;云霞出海,可无榕荫在三山。”又题江西省新建江安会馆云:“联衤艺集群贤,都看五色云中,恩迎日下;停骖逢盛会,犹忆百花洲上,春到江南。”又题浙江孝廉讲院,时已量移粤藩,云:“云路及时登,盼诸君同咏霓裳,传来南海;风帆随处好,许他日重携文酒,泛到西湖。”又题福建抚署大门云:“舟行瀛海南头,正三岛风清,十洲云朗;人在嵩山顶上,看庭前草色,门外榕阴。”又寄题京城重修扬州新馆云:“海峤望京华,五朵云开,共沐恩光迎北斗;珠巢良宴会,二分月到,更饶春色胜江南。”馆在珠巢街,为高邮、宝应、兴化、泰州、东台五属乡会士子所居者。以上数联,笔势飞舞,一气相生。地山所谓合法程者,断推此种。若广东应元宫东厅补帆题云:“绕廓云烟收一览,出山雷雨慰群生。”则予早卜其有封疆之度矣。地山在粤东题新建阳江厅试院大堂云:“万里下征轺,从羚峡南来,见此邦民物山川可跻列郡;千间开广厦,对鼍峰西峙,愿多士文章事业胜似前贤。”又题廉州试院余园欣赏楼云:“辟地无多,却分广厦数椽,门径不容人迹到;论文有暇,试上层梯一望,海山胜向画图看。”又题廉州府署还珠亭云:“太守昔称廉,千载还珠传盛事;使君重起废,一亭流水喻澄怀。”又题龙川县通衢司景韩书院云:“此乡为闽峤通衢,前朝战垒犹存,宜以《诗》《书》回犷俗;其地有昌黎遗庙,多士讲堂新立,固应山斗奉名贤。”又题江西省江安会馆云:“俱是宦游人,从大江南北来,追忆昔贤,犹传鹿洞学规,蠡滨政迹;曾为持节使,登匡庐左右望,瞻言故里,如见白门烟树,黄海云涛。”又挽蒋朴山中丞云:“同馆十六年,内参侍御,外历封圻,遗爱在人,应憩堂阴歌召伯;隔君一万里,远望函关,近瞻庐阜,招魂何处,空怀竹径哭元卿。”又挽吴竹庄方伯云:“君为百皖福星,武能戡乱,文足经邦,忆昔年驿馆停骖,曾听乡人歌子产;我念双江旧雨,案有遗书,箧藏赠稿,待他日蠡滨返擢,定攀墓树吊徐公。”忆戊辰冬,浚师之官粤东,道出皖江,与竹庄畅聚数日,民生吏治,悉力讲求,非寻常庸庸碌碌者比。乃年未六旬,遽捐馆舍,读地山挽语,可以尽竹庄生平矣。地山所撰楹联最伙,此则录其尤著者耳。浚师曾题岭西道署仪门云:“重门洞开,要事事勿负寸心,方称良吏;高山仰止,莫矜矜不持一石,便算清名。”昔包孝肃守端,一砚不携,予有见于今之官场积习,故更进一层言之,非于孝肃有异同也。又端州北门外宝月台,四面荷花,星岩拱峙,为名胜之最,台已颓废,浚师鸠同人重兴之,亦题一联云:“对面即星岩,七朵芙蓉呈绮丽;赏心倾露盏,一池菡萏正芬芳。”谬为诸君夸赞,附录于此。视补帆、地山手毕,正如叶公之好伪形,见真龙而失色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