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论语集解/02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一 论语集解
卷第二
何晏集解
卷第三

八佾第三

[编辑]

凡二十六章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马曰:孰,谁也。佾,列也。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八人为列,八八六十四人。鲁以周公故,受王者礼乐,有八佾之舞。季桓子僭,于其家庙舞之,故孔子讥之。

三家者以《雍》彻。马曰:三家,谓仲孙、叔孙、季孙。《雍》,《周颂·臣工》篇名。天子祭于宗庙,歌之以彻祭。今三家亦作此乐。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包曰:辟公,谓诸侯及二王之后。穆穆,天子之容貌。《雍》篇歌此者,有诸侯及二王之后来助祭故也。今三家但家臣而已,何取此义而作之于堂邪?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包曰:言人而不仁,必不能行礼乐。

林放问礼之本,郑曰:林放,鲁人。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包曰:易,和易也。言礼之本意,失于奢,不如俭。丧,失于和易,不如哀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包曰:诸夏,中国。亡,无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马曰:旅,祭名也。礼,诸侯祭山川在其封内者。今陪臣祭泰山,非礼也。冉有,弟子冉求,时仕于季氏。救犹止也。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包曰:神不享非礼。林放尚知问礼泰山之神,反不如林放邪,欲诬而祭之。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孔曰:言于射而后有争。揖让而升,下而饮,王曰:射于堂,升。及下,皆揖让而相饮。其争也君子。”马曰:多筭饮少筭,君子之所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马曰:倩,笑貌。盼,目动貌。绚,文貌。此上二句在《卫风·硕人》之二章,其下一句逸也。子曰:“绘事后素。”郑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曰:“礼后乎?”孔曰:孔子言“绘事后素”,子夏闻而解,知以素喻礼,故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包曰:予,我也。孔子言子夏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包曰:征,成也。杞、宋,二国名,夏、殷之后。夏、殷之礼,吾能说之,杞、宋之君不足以成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郑曰: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孔曰:禘祫之礼,为序昭穆,故毁庙之主及群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灌者,酌郁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既灌之后,别尊卑,序昭穆。而鲁逆祀,跻僖公,乱昭穆,故不欲观之。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孔曰:荅以不知者,为鲁讳。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包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祭如在,孔曰:言事死如事生。祭神如神在。孔曰:谓祭百神。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包曰:孔子或出或病而不自亲祭,使摄者为之,不致肃敬于心,与不祭同。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孔曰:王孙贾,卫大夫。奥,内也,以喻近臣。灶以喻执政。贾,执政者,欲使孔子求昵之,微以世俗之言感动之。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曰:天以喻君。孔子拒之曰:如获罪于天,无所祷于众神。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曰:监,视也。言周文章备于二代,当从之。

子入大庙,包曰:大庙,周公庙。孔子仕鲁,鲁祭周公,而助祭也。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孔曰:鄹,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时人多言孔子知礼,或人以为知礼者不当复问也。子闻之,曰:“是礼也。”孔曰:虽知之,当复问,谨之至也。

子曰:“射不主皮。马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武,与舞同。天子三侯,以熊、虎、豹皮为之。言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和容也。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马曰:为力,力役之事,亦有上、中、下,设三科焉,故曰不同科。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郑曰:牲生曰饩。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鲁自文公始不视朔,子贡见其礼废,故欲去其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包曰:羊存,犹以识其礼。羊亡,礼遂废。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曰:时事君者多无礼,故以有礼者为谄。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曰:定公,鲁君谥。时臣失礼,定公患之,故问之。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曰: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孔曰: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为之说,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包曰:事已成,不可复解说。遂事不谏,包曰:事已遂,不可复谏止。既往不咎。”包曰:事已往,不可复追咎。孔子非宰我,故历言此三者,欲使慎其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言其器量小也。或曰:“管仲俭乎?”包曰:或人见孔子小之,以为谓之大俭。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包曰:三归,娶三姓女。妇人谓嫁曰归。摄犹兼也。礼,国君事大官各有人大夫兼并。今管仲家臣备职,非为俭。曰:“然则管仲知礼乎?”包曰:或人以俭问,故荅以“安得俭”。或人闻不俭,便谓为知礼。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郑曰:反坫,反爵之坫也,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于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于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也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大师,乐官名。五音始奏,翕如盛。从之纯如也、从读曰纵。言五音既发,放纵尽其音声,纯纯和谐也。皦如也、言其音节明也。绎如也,以成。纵之,以纯如、皦如、绎如言,乐始于翕如而成于三者。

仪封人请见,郑曰:仪,盖卫邑。封人,官名。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包曰:从者,弟子随孔子行者。通使得见。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孔曰:语诸弟子,言何患于夫子圣德之将丧亡邪?天下之无道也久矣,极衰必盛。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曰:木铎,施政教时所振也。言天将命孔子制作法度以号令于天下。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曰:《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编辑]

凡二十六章。

子曰:“里仁为美。郑曰: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郑曰:求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为有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孔曰:久困则为非。不可以长处乐。孔曰:必骄佚。仁者安仁,包曰:唯性仁者自然体之,故谓安仁。知者利仁。”王曰: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曰:唯仁者能审人之好恶。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曰:苟,诚也。言诚能志于仁,则其馀终无恶。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曰:不以其道得富贵,则仁者不处。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时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而得之,虽是人之所恶,不可违而去之。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曰:“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马曰:造次,急遽。颠沛,偃仆。虽急遽偃仆,不违仁。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孔曰:难复加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孔曰:言恶不仁者能使不仁者不加非义于己,不如好仁者无以尚之为优。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孔曰:言人无能一日用其力修仁者耳。我未见欲为仁而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孔曰:谦,不欲尽诬。时人言“不能为仁”,故云为能有耳我未之见。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曰:党,党类。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孔曰:怀,安也。小人怀土。孔曰:重迁。君子怀刑,孔曰:安于法。小人怀惠。”包曰:惠,恩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孔曰:放,依也。每事依利而行。多怨。”孔曰:取怨之道。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有”者,言不难也。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包曰:“如礼何”者,言不能用礼。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包曰:求善道而学行之,则人知己。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孔曰:直晓不问,故荅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曰:喻犹晓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包曰:思与贤者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包曰:几者,微也。当微谏纳善,言于父母。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包曰:见志,见父母志有不从己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己之谏。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郑曰:方犹常也。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郑曰:孝子在丧,哀戚思慕,无所改于父之道,非心所忍为。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曰: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包曰:古人之言不妄出口,为身行之将不及。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曰:俱不得中,奢则骄佚招祸,俭约无忧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曰: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䟽矣。”数,谓速数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