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诸罗县志/卷04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 秩官志 诸罗县志
卷四 祀典志 文庙 坛祭
卷五 学校志 
本作品收录于:《诸罗县志

  礼莫大于祭。古昔圣贤,凡有功德于民,庙祠坛壝,厥有常典。今上加意庙学,大合乐以祀先圣,进朱子以次十哲,弁韐俱得有事春秋;由汉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其馀各以义起,在中土为由旧,在诸罗则维新;以信以时,不僭不渎。政教所格,上极霄汉,下逮渊泉,岂惟民哉,鬼神胥赖之矣!自兹以往,无或好诬征怪,不务民义,滥馨香而淫昏是崇,庶于祭之本原有合乎!

文庙

[编辑]

  释奠,祭先师也。汉祀孔子于阙里。隋始命州县学,皆以春、秋仲月释奠。唐武德二年,始罢元圣周公祀,以孔子为先圣,立庙于太学。贞观四年,诏郡邑学皆立孔子庙。宋、元以来因之,庙崇王号【汉平帝封“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文宣王”,始设座像。宋真宗加“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加“大成至圣文宣王”】。其群弟子及从祀诸儒,历代或封公侯,或加师保。

  庙制始于宋太祖,诏庙门立戟十六;徽宗加戟二十四。元以殿为“大成殿”。冕服始徽宗,加冕十二旒、服九章;元因之。明永乐八年,正文庙圣贤塑像衣冠,令合古式。其祭品无考。祭乐:南宋用六佾,唐用宫悬。宋景祐间,始诏上丁释奠,设登歌之乐。明成化间,加八佾。堂上、堂下之制始备。

  嘉靖九年,诏易“大成至圣文宣王”封号,曰“至圣先师孔子”;改“大成殿”曰“先师殿”,“戟门”曰“庙门”;四配、十哲俱称为子,诸儒称先儒某子。悉撤座像,题以木主。乐仍六佾。每祭,先师用帛一、羊一、豕一、爵三、豋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四配共用羊一、豕一,各帛一、爵三、豋一、铏二、簠一、簋一、笾豆各六;十哲共用帛二、豕二,各爵一、铏一、簠一、簋一、笾豆各四;每庑共用帛一、豕一,每四坛共用爵四、簠一、簋一、笾豆各四。外用勺一以挹酒,云靁樽一以盛初献酒,象樽一以盛亚献酒,牺樽一以盛终献酒。大合乐:麾一、柷一、敔一、琴六、瑟二、钟磬各十有六、埙二、箎二、箫四、凤箫四、笙六、笛四、搏拊鼓二,应鼓如之;乐生三十八人、工歌六人。旌二、籥三十六,翟如之;舞生三十六人。

  国初因之;属兵火未息,乐、舞缺焉。康熙二十六年,诏天下郡县选乐舞生,大合乐以祀先圣。定例:丁祭国子监十笾、十豆,舞用六佾;各府州县八笾、八豆,舞亦六佾;乐器俱照《会典》原定遵行。正献官一【府州县掌印官】,分献官四【殿上以佐贰官、两庑教官】。是年,诏天下武臣自副将以上,入庙陪祭行礼。四十九年,诏自把总以上,俱入庙陪祭行礼。执事生员无定数。祭于春、秋二仲上丁之日。

  诸罗自康熙二十五年设学,乃有释奠之祭。时庙在善化里西保【即“目加溜湾”】,春、秋为篷厂以祭,弗克成礼。四十三年,县治归诸罗山。四十五年冬,海防同知孙元衡摄县,建大成殿【详见“学校”】,乃奉迎先师、四配、十哲、先贤、先儒入县治新庙,舍菜如上丁之仪;别奉启圣公及从祀于义学以祭。四十八年,凤山令宋永清署县,建启圣祠两庑;是年,秋祭启圣公,从祀始各安其位。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重修大成殿、启圣祠,重建两庑【俱见“学校”】。今庙在县治西门外。

  其祝文云:“维某年某月某日某官某,敢昭告于至圣先师孔子:惟先师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维兹仲春【秋】,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尚飨!”

 东配二位

  复圣颜子回【鲁人。兖国公。】

  述圣子思子伋【至圣孙。沂国公。】

 西配二位

  宗圣曾子参【南武城人。郕国公。】

  亚圣孟子轲【邹人。邹国公。】

 东哲六位【原五位。康熙五十一年,诏以朱子升十哲之末位,西向,次卜子下】

  闵子损【鲁人。费国公。】

  冉子雍【鲁人。薛国公。】

  端木子赐【卫人。黎国公。】

  仲子由【卞人。卫国公。】

  卜子商【卫人。魏国公。】

  朱子熹【新安人。徽国公。】

 西哲五位

  冉子耕【鲁人,郓国公。】

  宰子予【鲁人。齐国公。】

  冉子求【鲁人。徐国公。】

  言子偃【吴人。吴国公。】

  颛孙子师【陈人。陈国公。】

 东庑先贤【旧有曾晳、伯鱼,今配祀启圣祠;有颜何,今罢。见祀三十一位】

  澹台子灭明【武城人。金乡侯。】

  原子宪【鲁人。任城侯。】

  南宫子适【鲁人。汝阳侯。】

  商子瞿【鲁人。须昌侯。】

  漆雕子开【鲁人。平舆侯。】

  樊子须【鲁人。益都侯。】

  公西子赤【鲁人。钜野侯。】

  梁子鳣【齐人。千乘侯。】

  冉子孺【鲁人。临沂侯。】

  伯子虔【鲁人。沐阳侯。】

  冉子季【鲁人。诸城侯。】

  漆雕子哆【鲁人。濮阳侯。】

  漆雕子徒父【鲁人。高宛侯。】

  商子泽【鲁人。邹平侯。】

  任子不齐【楚人。当阳侯。】

  公良子孺【陈人。牟平侯。】

  奚容子蒧【鲁人。济阳侯。】

  颜子祖【鲁人。富阳侯。】

  勾井子疆【卫人。滏阳侯。】

  秦子商【鲁人。冯翊侯。】

  公祖子勾兹【鲁人。即墨侯。】

  县子成【鲁人。武城侯。】

  燕子伋【秦人。汧源侯。】

  颜子之仆【鲁人。宛勾侯。】

  乐子欬【鲁人。建城侯。】

  邽子巽【鲁人。高堂侯。】

  公西子舆如【鲁人。临朐侯。】

  公西子蒧【鲁人。徐城侯。】

  陈子亢【陈人。南顿侯。】

  琴子牢【卫人。阳平侯。】

  步叔子乘【齐人。傅昌侯。】

 西庑先贤【旧有颜路,今配祀启圣祠;有公伯寮、秦冉,今罢;蘧瑗、林放,改祀于乡。见祀三十一位】

  宓子不齐【鲁人。单父侯。】

  公冶子长【齐人。高密侯。】

  公晢子哀【齐人。北海侯。】

  高子柴【卫人。共城侯。】

  司马子耕【宋人。睢阳侯。】

  有子若【鲁人。平阴侯。】

  巫马子施【鲁人。东阿侯。】

  颜子辛【鲁人。阳谷侯。】

  曹子恤【蔡人。上蔡侯。】

  公孙子龙【楚人。枝江侯。】

  秦子祖【秦人。鄄城侯。】

  颜子高【鲁人。雷泽侯。】

  壤驷子赤【秦人。上邽侯。】

  石作子蜀【成纪人。成纪侯。】

  公夏子首【鲁人。钜平侯。】

  后子处【齐人。胶东侯。】

  公肩子定【鲁人。梁父侯。】

  鄡子单【聊城人。聊城侯。】

  罕父子黑【鲁人。祈乡侯。】

  荣子旗【鲁人。厌次侯。】

  左人子郢【鲁人。南华侯。】

  郑子国【鲁人。朐山侯。】

  原子亢【鲁人。乐平侯。】

  廉子洁【卫人。胙城侯。】

  叔仲子会【鲁人。博平侯。】

  狄子黑【卫人。林虑侯。】

  子蔑子忠【圣兄孟皮子。郓城侯。】

  施子之常【鲁人。临濮侯。】

  秦子非【鲁人。华亭侯。】

  申子枨【鲁人。文登侯。】

  颜子哙【鲁人。济阴侯。】

 东庑先儒【旧有荀况、刘向、王肃、杜预,今罢;郑众、卢植、服虔,改祀于乡;朱熹,升入十哲。见祀一十七位】

  左子丘明【汶上人。中都伯。】

  穀梁子赤【鲁人。睢阳侯。】

  高堂子生【鲁人。莱芜侯。】

  毛子苌【河间人。乐寿伯。】

  杜子子春【偃师人。侯氏伯。】

  王子通【河津人。】

  欧阳子修【庐陵人。】

  周子敦颐【道州人。道国公。】

  程子颐【洛阳人。洛国公。】

  张子载【郿州人。郿伯。】

  杨子时【将乐人。将乐伯。】

  罗子从彦【南剑人。】

  陆子九渊【金谿人。】

  蔡子沈【建阳人。崇安伯。】

  许子衡【河内人。魏国公。】

  陈子献章【新会人。】

  王子守仁【馀姚人。新建伯。】

 西庑先儒【旧有戴圣、贾逵、马融、何休、王弼,今罢;郑玄、范甯、吴澄,改祀于乡。见祀一十七位】

  公羊子高【临淄人。临淄伯。】

  伏子胜【济南人。乘氏伯。】

  子国子安国【先圣十一世孙。曲阜伯。】

  董子仲舒【广川人。广川伯。】

  后子苍【郯城人。】

  韩子愈【南阳人。昌黎伯。】

  胡子瑗【秦州人。】

  程子颢【洛阳人。豫国公。】

  邵子雍【涿州人。新安伯。】

  司马子光【涑水人。温国公。】

  胡子安国【崇安人。建宁伯。】

  李子侗【剑浦人。越国公。】

  吕子祖谦【寿州人。开封伯。】

  张子栻【汉川人。华阳伯。】

  真子德秀【建宁人。浦城伯。】

  薛子瑄【河津人。】

  胡子居仁【馀干人。】

启圣祠

[编辑]

  释奠,先祭启圣公也。启圣旧无祭。宋真宗咸平三年,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元文宗至顺初,加封“启圣王”。明嘉靖九年,议以启圣无祭为阙典,又颜子、曾子坐于堂上,而颜子父路、曾子父点乃在庑下,及孔鲤、孟孙氏亦无祭,非推祭所生之义;乃请立祠,祀叔梁纥为启圣公,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程珦、朱松,蔡元定从祀。万历二十四年,进周敦颐父周辅成从祀,位居程珦之上;共八人。祭启圣公,牲、帛、笾豆视四配,四配视十哲,四从祀视两庑,祭仪如先师。庙祭于春、秋二仲,与释奠同日。祠在学宫大成殿之后。

  其祝文云:“惟公诞生至圣,为万世王者师,功德显著。今兹仲春【秋】,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用伸常祭;以先贤颜氏、曾氏、孔氏、孟孙氏配。尚飨!”

 东配先贤

  颜氏无繇

  孔氏鲤

 西配先贤

  曾氏点

  孟孙氏成

 东从祀先儒

  周氏辅成

  朱氏松

 西从祀先儒

  程氏珦

  蔡氏元定


曰:诸儒从祀,历代折衷群议,或升或罢,或改祀其乡,详且慎矣。至今上而特升朱子以次十哲,道学昌明,如日中天。然窃有闻诸前人以俟论定者:一则明嘉靖间王世贞之议以有若、南宫适补十哲也,以宋范仲淹跻从祀也。其言:“有若、南宫适二子言行纯媺,可从颛孙师进补之例。仲淹能于戎马倥偬之际,导大儒张载以《中庸》;《中庸》之表章,自仲淹始,才气犹在涑水之上。”一则万历间国子学录张养蒙之议林放、蘧瑗之不必改祀于乡,张载之父应比例于周、程、朱,蔡元定之宜祀于两庑也。其言:“不见传记、不及门而从祀者,不止林放、伯玉;况一探本超乎时尚,一出处合乎圣人,则从祀正合圣意。周辅成既得比例珦、松,则载之父自应比例辅成。而蔡元定精诣卓识,早闻性道;今从祀启圣,似以沈之故而崇报其父,非所以彰元定之贤。”一则天启间御史董翼之议孔子追封不宜仅及其父也。其言:“防叔【孔子曾祖,初徙居于鲁者】、伯夏【孔子祖】宜与叔梁纥一体追封崇祀;就启圣祠仿同堂异室之例,或并称启圣公而别以世次,或并称公而酌定二谥以别于启圣。崇报孔子之礼,庶乎其备。”而当嘉靖间,有永丰训导罗恢者亦言孔门从祀当以道学论;《论语》记有若之言四,皆有裨世教云云。

  愚窃以南宫适之在圣门,既嘉其言行而娶以兄子,又称其君子尚德,其贤实非宰我、冉有所及。今纵不必退宰我、冉有于两庑之列,亦何不可升南宫、有若于朱子之上?度亦子朱子所心喜也。仲淹以名教乐地引张载,当仁宗朝,数请兴学校,本行实,于是诏天下州县皆立学行科举法。宋一代道学之盛,实始于此。故先儒论宋朝人物,以仲淹为第一,其宜从祀,抑又何疑?濂、洛、关、闽阐发性与天道无馀蕴,所学同出一源。今功令特以性理取士,周、程、朱均得追崇其父,岂宜于载而独缺典?孔子大圣,推恩宜不与诸贤同。且推恩臣下,尚荣施三世,岂于圣人而独靳?至于蘧伯玉、林放之不必改祀,蔡元定之宜祀两庑;诸如此论,皆确有至理可行,绝非好奇立异以新人耳目者可同日而语也。

坛祭【城隍庙、勾芒、旗纛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祭社稷也。社祭五土,稷祭五谷。宋时,社稷、风雨师各一坛。明,社稷另为一坛。坛制:高三尺四寸,方、广各二丈五尺。神坐南向北,取阴幽之义也。东、西、南、北出陛各三级,坛下前一十五丈,东、西、南各五丈;缭以垣,由北门入。神以柱石为主,长二尺五寸、方一尺一寸;剡其顶,形如钟,瘗于坛之正中近南。上露圆尖神牌二,左稷、右社;以木为之,朱漆青书,题“本县县社之神”、“本县县稷之神”。牌藏于城隍庙;祭之日,设于坛。正印官莅祭,行三献礼。祭品:羊豕各一、笾豆各四、簠簋各二、铏各一、爵各三、帛各一【色用黑】,乐用鼓吹,今仍其制。祭以春、秋二仲上戊之日。坛在县治西南隅;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建。

  其祝文云:“品物资生,蒸民乃粒;养育之功,司土是赖。惟兹仲春【秋】,礼宜告【报】祀。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尚飨!”【明有里社坛。今乡有春秋祈谷报赛,不设坛。】

山川坛

[编辑]

  祭山川也。《礼》:“诸侯祭封内山川”。今之令长视古诸侯,于法得祀。唐,山川与雨师、雷师合祀。宋,山川与社稷合祀。元以风云雷雨附于社稷,而别祀山川。明洪武初,立山川坛于城西北,风云雷雨坛于城西南。六年,合山川、风云雷雨为一坛。十四年,更以城隍合祭。坛制:坐北向南,门由南入。东、西、南、北出陛各五级,不设石主。他制与社稷同。神牌三,中题“风云雷雨之神”,左“本县境内山川之神”,右“本县城隍之神”。正印官莅祭,行三献礼。祭品:羊三、豕三、笾豆各四、簠簋各二、铏各一、爵各三、帛各一【色用白】,乐用鼓吹。献礼,先风云雷雨,次山川,次城隍。今仍其制。祭以春、秋二仲上巳之日。坛在县治西南隅;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建。

  读祝,在风云雷雨神位前。其祝文云:“惟神妙用神机,生育万物;奠我民居,足我民食。某等钦奉上命,职忝兹土;今兹仲春【秋】,谨具牲醴庶品,用伸常祭。尚飨!”

邑厉坛

[编辑]

  祭邑厉也。古祭法有泰厉、公厉、族厉,此厉祭之所自始。明洪武三年,诏各府州县岁祭无祀鬼神。其制:坛方、广各一丈五尺,高二尺;前陛三级,馀无阶,缭以垣。今郡县之制不一。先期三日,牒告城隍。至日,迎城隍神位于坛主其事;用羊一、豕一、爵三。设无祀鬼神牌于坛下左右,题“本县境内无祀鬼神”;用羊二、豕二解置于器,酒醴、羹饭、冥衣罗列甚备。其行礼,止于城隍神位前。每岁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凡三祭。坛在县治北隅。康熙五十五年,北路营守备游崇功募建;为屋祀浮屠以主之【祭厉文词繁不载。明初,各乡有乡厉坛。今罕有设者】

城隍庙

[编辑]

  祀城隍也。有庙无专祭,合祭于山川坛。庙在县署之左。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捐俸建,规制颇宏敞。参将阮蔡文捐银四十两为助。


  宁化李元仲曰:“古祀社稷于西郊,西、阴之成也;山川于南郊,南、阳之盛也;厉于北郊,北、阴之极也。坛而不屋,受风霜雨露以达天地之气也。社稷北向,地道阴也。日用上戊,戊、土也。祀风伯于立春后丑,丑、近箕星次也;祀雨师于立夏后申,申、近毕星次也。今于二仲上巳,从社稷也。祀无祀于清明、中元、孟冬,雨露既濡,霜露既降,必有怵惕凄怆之心也。”诸罗坛壝,皆破荒为之;而城隍襄事于阮参戎,厉坛继成于游守戎,有同舟共济之义焉。若夫邑有名宦、乡贤,古所谓法施于民则祀之者也,乡先生没而祭于社者也。今两祠并建矣。新造之邑,乡贤固宜有待;名宦则建邑三十三载,历令、尉数十人。如开辟之季麒光,佥之舆论,亦既曰“首创‘台志稿’矣”、“喜造士矣”。如张,则又曰:“招徕抚绥矣,且肖像而礼之矣。”夫独不可崇而俎豆之乎?章缝之士,责将谁诿也!

勾芒

[编辑]

  立春,祀勾芒也。前一日,正印官于东郊行四拜礼,迎勾芒至仪门,西向。立春候,县官吏具公服礼勾芒,以彩仗鞭牛者三;劝耕也。礼毕,附祀于土地神。

旗纛

[编辑]

  祭军牙六纛也。世传为蚩尤氏,原无庙。内地间有之,或藏神位于军器局。明制:九月霜降日,都督府卫所等官祭之;用羊一、豕一、帛一【色用白】。先一日,具仪仗迎旗纛;及期,行三献礼。今镇防官平时多设位于衙署,霜降则迎于演武亭而祭之。

  其祝文云:“惟神正直无私,指挥军士,助扬威武,皆仗神功。某等领承上命,守御兹土;时维季秋,谨以牲醴庶品,用伸常祭。尚飨!”【诸罗未有演武亭,张幕而祭于教场。】

注释

[编辑]

  

 卷三 秩官志 ↑返回顶部 卷五 学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