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十表/卷首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读史记十表
卷首 序一、序二、总论
卷一 

序一[编辑]

梅子方卧疴坐吉山中,得汪子师退所篹读史记十表而霍然兴也。夫史者,经之翼。太史公史记掇拾于亡秦煨烬之馀,欲以上继删述,其义例皆特创,为历代史书所宗。其世家、列传以及八书,或以国以人以事,既各自为首尾,而挈其要于本纪,又复为十表以经纬之。然后数千百年之平陂得失,如指诸掌。顾后之作史者多缺表,何也?才有短长,亦不能如司马氏之父子相继,积岁网罗,参互以定其指归。故所记注者虽只一代,而不能表其年月。然则十表者,岂非太史公作书精意所存哉!而经生家之读史记,或取其笔墨之高古以为程度,或徴其事实之详核以资辩议。至于诸表,各有小序,读者未尝不爱其文辞。而表中所列之经纬次第,初无寓目焉者。盖有之矣,又何暇深加讨谕乎!汪子此编能一一为之疏剔,使史记百三十篇之大义微旨,皆炳然跃然于诸表之中,可谓好学深思而心知其意者也。其自小司马而下,以及宋、明近代诸儒之所注释讥评,皆博蒐汇列,而平怀以折其衷,不为激论高言以吹索瑕疵,亦不为曲说苟同以巧相傅会,谈言微中,要归于理,汪子绥术之湛深,不于兹见一斑乎?余为之反复寻绎,犁然有当于心,谓其可以为读书者法也。因为之书其后。

康熙己亥长至,同郡眷弟梅文鼎 时年八十有九

序二[编辑]

尚书称:元祀十有二月乙丑;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纪年之法肇此矣。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二百四十二年,间积二千九百九十三月,天道昭然,人事概举,为万世史法之祖。三代以下,其有稽历谱牒,指陈时政,以纪年法尚书、春秋遗意者,其在司马太史史记年月十表乎?后世读史者,于十表不甚省览。即览矣,孰是钩深索隐,心解神悟,多所证发者?大约以十表空格辽阔,文义错综,不耐寻讨,亦古今才学人之通病也。春谷汪君师退,沈酣于史、汉诸书,就史表釐其所得,裒为一编。宛陵梅先生已为之序,犹嗛然不自许,致书余家弟尧民,冀得一是正可否。而尧民果出其平日所得者补之,剖其义类,考厥异同,荟萃群书,发扬疑意,真可并驾齐驱,行远合辙者。

尝窃综十表论之,叙三代必始黄帝,何也?孝武帝尝曰: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史公于封禅一书,特载其至黄帝之冢而祭之,则自黄帝而后,三世而颛顼,四世而帝俈。夫且而唐而虞而夏而商而周也,此史公微意也。十二诸侯者,首冠以周,不直曰宣王元年,而曰共和。是时厉王虽流,尚在彘,故不得即书宣王共和内诸侯也,则亦序王人于诸侯之上也。始是而讫于孔子,是犹终于获麟之义也。篇言十二,实叙十三者,或以为贱吴不数,非也。秦自襄公尽有西周之地卒并天下,不得终列于诸侯,亦犹秦、魏、韩、赵、楚、燕、齐七雄虓阚,分裂中夏,而但系之以六国。六国具为秦并,故因秦纪踵春秋之后,始周元王,讫秦二世也。至若秦、楚之际,世更运促,陈涉起陈凡六月,武臣起赵凡四月,皆系以月而不年,是矣。而其中有四十八月、三十八月者,何以不年?其时统无所属,不得以正元起数,则直曰一月二月云耳。按古公缄鼎铭云惟十有四月,戍命尊云十九月,管子书云二十四月、二十八月。书法古有是例,不始龙门乎?汉兴以来,同姓为王者九国,代最先,次齐、赵、淮南,次楚、燕、梁,次荆,次淮阳,不数吴者,吴最后,以荆绝乃封也。其后分王支庶凡百馀国,强干弱枝之势成,而异姓擅权窃夺亦即由是起矣。高祖功臣,天下初定唯十八侯,至陈平,终竟列侯第录百四十三人,观所以得尊宠废辱者,是亦考镜得失之林也。孝惠、孝景历载五十,诸吕构祸,吴、楚连兵,欲尽令忠如长沙,著为令甲,往往难之。建元以来,封爵凡七十二国,自周子南君、平津、牧丘而外,乐通以方术,馀皆多起于边境征伐,所由与汉初功臣异矣。历元光抵太初,王子侯者百六十有二,而坐酎金国除者五十有八。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果为称颂不衰者耶?将相名臣表首以大事为主,而有相位者,位当为立。周礼小宗伯之职,掌建邦之神位。郑康成注曰:故书“位”作“立”。郑司农立读为位,古者位、立同字,古文春秋公即位为公即立,是相位即爰立作相之说也。高后八年七月辛巳,食其为太傅,九月丙戌,复为丞相。以长历推之,八年七月不得有辛巳,九月不得有丙戌。次曰将相,周勃以太尉为相,太尉亚夫为丞相,并书于是,故直曰将相,或又曰相当为位。凡此随事逐书,零落布散,不啻如断烂朝报,非实有殚精毕虑镕铸经史者,恶睹其读而能疑,疑而复补也哉!

且史记一书,非尽皆史公之本文也。史公记事讫于天汉,自是以后,即褚少孙所补也。又案成帝时,长安人冯商待诏金马门,受诏续太史公书十馀篇,后汉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馀万言。从是观之,史记一书,其有得免割裂讹缺者亦已少矣。尧民著述等身,慨然以考订自任,行将大抒其所蕴,备问史馆,为石室、兰台之望。今乃于读十表而补之疑之,抑犹是膏之残而馥之剩也。然而缺者补,误者刊,疑者析,实有发前人所未发者,其取义精矣,其用心可谓勤矣,亦可以谢师退是正之请已。自是史记一书,纪年纪月不愧为尚书、春秋嫡系。即十表空格辽阔,微言大义,俾人人皆了然于心口间者,未必非尧民所证发之力也。余家自史记音义而外,复有是书,是殆于史记均有补天浴日之功者与?

雍正元年夏六月,当涂文靖位山序

总论[编辑]

太史公自序曰:孔子作春秋,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汉兴,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卫宏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瓒曰:百官表无太史公。司马贞曰: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公也。按迁序中亦自称太史公,非但尊其父也。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谈卒三年,迁为太史令,五年而当太初元年,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纲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睹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颜师古云:并时异世,则年历差殊,难以明辩,故作表也。正义云:起黄帝,迄天汉四年,合二千四百一十三年。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谍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谍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强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㓕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三擅,事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兴以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强弱之原云以世,正义云:谱纪不明,故有司无所踵继其后,强弱之原,乃云以世相代都不能有所录记也。按“云”字疑“亡”字之讹,见亡以论其世也。作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

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既强,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归德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按太史公自序在史记篇末,其历序所以著本纪、世家、书、表、传之意,是一片文字,不可割截。兹所剟取,特以其辞简明,使读者观其持论大旨耳。至每表之前,各自有序,惟将相名臣阙,此固具载全表也。

司马贞曰: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按礼有表记。郑玄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著者,须表以明之,故曰表也。

张守节曰:表分代系年封。又云:作表十,象天之刚柔十日也。

郑樵曰:史记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

林𬳶曰:尝观迁史之表矣,三代世表所以观百世之本支也。考黄帝之初,先列诸系,以祖宗为经,以子孙为纬,则五帝三王皆出于黄帝,此帝王授受之正统可见也。六国年表所以示天下之名分,故齐康公之十九年为田和迁居海上,而书曰齐太公卒,田和亦称太公。且繋之康公二十年。康公既卒,始书田齐,此尊卑逆顺之正理可见矣。十二诸侯年表以下,以地为主,故年经而国纬,所以观天下之大势也。功臣年表以下,以时为主,故国经而年纬,所以观一时之得失也。秦楚月表上尊义帝,而汉居其中,明大义也。将相年表上系大事记,明职分也。凡表纵者为经,衡者为纬。

王应麟曰:班固谓司马迁史记十篇有录无书。颜师古以为十篇具在,或草具而未成也。汉兴以来将相年表其书具在,但阙前序。按自序云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则当日全书已成,或后散失,故阙十篇耳。

按表者,纪月编年,聚而为绘图指掌,经纬纵横,有伦有脊。其书法谨严,几于春秋,大义数千,炳若日星矣。至所不言,尤寓褒讥,未易测识。后人欲穿凿立论,复所未安。诚会本纪、世家、列传,穷厥事理,当自得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