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农候杂占/卷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一 农候杂占
卷二
卷三

农候杂占卷二

 福州梁章钜撰  男恭辰校刊

闰占

[编辑]

闰者阳之馀。 见《白虎通》 按《春秋元命苞》夫闰正时以作事,厚民生之道。

闰,所以正中朔也。 见《汉书.律历志》

三年长一寸,雷惊缩一寸。 《七修类稿.辨证类》诸木中,黄杨为难长。按《埤雅》云:“黄杨木性坚,俗言岁长一寸,闰年倒退一寸。”亦不尽然。然东坡诗云:“园中草木应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按《本草》云: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

梧桐可知日月正闰,生十二叶,一边有六叶,自下数一叶为一月,至上共十二叶,有闰则十三叶,视叶小者即知闰何月也。 见李昉《太平御览.遁甲经》

尧时有草生阶,每月朔生一荚,月半则生十五荚,十六日后,日落一荚,月晦而尽,若月小馀一荚,每以是占历,名曰蓂荚,又曰瑞草。 见《帝王世纪》 按此或定闰之所由来欤。唐元稹数蓂诗:辨时常有素,数闰或馀青。

莲曰芙渠,其根曰藕,其行根如竹行鞭,节生一叶一花,花叶相耦,故曰藕。藕生应月,月生一节,遇闰则益一节。 见《广雅释》

葃实,一名慈姑,其苗直而叶三角倒锐,种之水田,一株结十二实,若岁之有闰,则有十三实。 见苏轼《物类相感志》

张季友闰赋:以风以雨兮各得其序,曰寒曰燠兮无悸于初。

夜占

[编辑]

上八夜弗见参星,月半夜弗见红灯。 《农政全书》“上八日宜晴,主收成,此夜若雨,元宵亦雨。”引谚云云。 按吴俗以正月八日为上八,以参星卜一岁之水旱,逮夜则老稚聚观,参星过月西则多旱,否则多水。又八日为谷,以此卜元日之晴雨。故谚云云。 见《苏州府志》

吴农率以正月十五夜,月明时,立一尺五寸之表于地,于其夜子正一刻候之以验水旱,大抵据表之长而中分之为七寸半者二,若影适及七寸半为中正,则是岁雨旸以时,五谷丰稔。又以两七寸半各十分之,如影在七寸半以下为不及,不及则是岁主旱,每短七分半则旱至一分,又短则旱之分数亦如之。影在七寸半以上为太过,过则主水,每长七分半则水涨一分,又长则水之分数亦如之。 见《负暄野录》

二月十二夜宜晴,盖二月最怕夜雨,若此夜晴虽雨多亦无妨。越人云:二月内得十二个夜晴,则一年内晴雨调匀。又谚云:十夜以上雨,低田尽叫苦。 见《岁时通考》

一夜春霜三日雨,三夜春霜九日晴。 《田家五行》云:惊蛰多霜主旱,是月宜连夜霜。

二麦不怕神共鬼,只怕四月八夜雨。 《农政全书》云:“立夏夜雨多损麦,盖麦花夜吐,雨多损花。”引谚云云。 按《田家五行》云:八日昼雨,主丰熟果实少。大抵北方麦昼花,忌昼雨;南方麦夜花,忌夜雨。

日暖夜中寒,东海水也干。 同上。言四月夜凉,主少水,引谚云云。按此旱年通行谚。

十月雷鸣,所当之乡,骸骨盈野,入夜尤甚。 见《田家五行》

冬至日南风为虚风,旧传入夜半发者,其民皆卧而弗犯,故其岁民得少病;夜发而透至昼者,民则中于虚风,故多病。 见《京房易占》

除夜东北风,主五禾大熟。 见《纪历撮要》

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疠疫;除夜犬恶嗥,新年多火盗。 《月令广义》引谚云云。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农政全书》云:“五更有雨,次日必晴。”甚验。引谚云云。 按吾闽亦有“雨打五更头,行人不用愁。”之说,极验,惟一连至天明则不验,故又有“雨怕落天明”之语。

《田家五行》引谚云:半夜五更西,天明拔树枝。又云:日晚风和,明朝再多。又,风自日中起者必善,夜间起者必毒;日内息者亦和,夜半息者必大冻。

一夜起雷三日雨。 见《乐清县志》引东州人谚云云。言雷自夜起,必连日阴雨也。吴谚亦云:夜雷三日雨。

《农政全书》云:“夏秋之间夜晴而见远电,俗谓之热闪,在南主久晴;在北主便雨。”引谚云云。又云:北闪俗谓之北辰闪,主雨立至。谚云:北闪一夜,无雨大怪。言必有大风雨也。 又见《台笠须知》

一个星,保夜晴。 同上,引谚云云。此言雨后阴久,但见一二明星此夜可晴。

天下太平,夜雨日晴。 见《田家五行》,言不妨农也。

明星照烂地,来朝依旧雨。 同上。言久雨天正当昏黑,卒然云开,便见满天星斗,岂但明日不晴,当夜即恐雨至。若夜半后渐渐云开雨止,星月朗然,则又主晴无疑也。按《西溪丛话》亦引谚云:干星照湿土,来日依旧雨。又按王建诗:照泥星出依然黑。陆放翁诗:夜夜湿星占雨候。僧善珍诗:照泥星复雨。皆用此谚。

气占

[编辑]

正月朔旦,四面有黄气,其岁大丰;有青气杂黄,主螟虫;赤气,大旱;黑气,大水。 见《物理论》。按《黄帝用事》土气均和,四方大熟。

河有云气状如船,若一匹布维河,不出十日大雨。 见《天文要集》

斗旁有气往往而黑,状如禽兽,大如皮席,不出三日必雨。 同上

暴有黑云气如船,发于日下,当即雨。 见《京房易飞候》

凡气欲出,似甑上气勃勃上升,气积为雾,雾为阴,阴气结为虹霓晕珥之属。 见《隋书》

六月三日有雾,则岁大熟。 见《望气经》。按六月亦作七月。

地气发,天不应,曰雾。 见《尔雅》

蜺,日旁气也,妻乘夫则见之。 见《京房易占》。又按杨慎《总录》引谚云:日出雨落,公姥相扑。谓阴阳之气不和,当时必有虹也。

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迸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见《三礼义宗》

十一月中遇东南风,谓之岁露,有大毒,若饥感其气,开年著腹疾。 见《台笠须知》

夏至日中赤气出,直杂正气,出右,万物半死;出左,赤地千里。 见《易通卦验》

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丰荒之祲象。 《周礼》注云:云气,青为虫气,白为丧气,赤为兵荒气,黑为水气,黄为丰年。

《埤雅》水气在天为云,水象在天为汉。又《诗云汉笺》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于天。按《天官书》汉者金之精气。又,汉者金之散气。其本曰水,汉星多则多水,少则旱,故曰河汉者水之气。

天气蒸溽,湿气蒸腾,望远气模糊,将有雨。 见谢厚庵《仰观录》

天低气昏,游气迷漫,云气四塞者,雨征也。 见同上。

雷者太阳之激气也,正月阳气动故始雷,五月阳气盛故雷迅,秋冬阳气衰故雷潜。 见王充《论衡》

白气掩北斗并日月广密者,大风恶雨之象。每月初一日,看北斗闲有白气润泽,主本月多风雨。每月交节气日,早晨有丹霞之气,主节内风雨顺时。 见《陶朱公书》

晓看东方有五色气如锦过西者,当日风雨。如云雾气至中天而止者,应三日后雨。日没时看五色气自西而东者,亦然。 同上。

寒热占

[编辑]

春寒多雨水。 《农政全书》云:“春月宜和煖,而反寒必多雨。”引谚云云。又《田家五行志》云:元宵前后必有料峭之风,谓之元宵风,故春寒。

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 见《沅湘农谚》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见《吴下田家志》。言天气之常可渐暖也。

上巳有霜三月冷。 见《月令广义》

四月麦秀寒,五月温和暖。 见《吴下田家志.方言》

四月八,冻杀鸭。 《明诗综》引黔中谚。

黄梅寒,井底干。 见《月令广义》。谓立夏不宜热,热则有暴水也。

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些老郎爸。 此闽谚。谓四月以前多见寒也。

未吃端午糭,寒衣未可送。 见《吴下田家志》 又,陆务观五月十日晓寒诗:短褐竟未送。自注引此谚,作“布袄未可送”,俗谓典质曰送也。

土候地中,寒温以宜。 见李庚西都赋。

夏至有雷三伏冷。 《涌幢小品》引俗谚。又作“夏至有风三伏热”。又《感精符》作“夏至酉逢三伏热”。

六月六,晒得鸡蛋熟。 见《古占年语》。谓六月宜热,于田有益也。

《别录》云:燕有谷,寒不生五谷,邹衍吹律而气暖谷生,因名黍谷。

雨下便寒晴便热,不论春夏与秋冬。 《岭外问答》云:桂林气候与江浙相似,再南数十里便异。冬月久晴,不离葛衣纨扇;夏月苦雨,则须袭被重裘,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农政全书》引谚云云。又云: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言天气凉则雨多,水大没田也。按《明诗综》亦用此谚。

热极生风。 此通行谚。

六月盖夹被,田里无张屁。 《玉芝堂谈荟》引谚。

早立秋,暮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此通行谚,颇不爽。“热到头”一作“热不休”。此于一日之早晚辨立秋也。 按《田家五行》云:六月秋,便罢休;七月秋,热到头。此于两月之间分立秋之早晚,同一义也。

过了七月半,人似铁罗汉。 见《古占年语》。谓酷暑已退,可望秋收,农人有恃也。

田怕秋干,人怕老穷。 《月令广义》引谚云云。言秋中畏旱,旱则必热,秋热则伤稻也。 按《通俗编》亦云:田怕秋旱,人怕老贫。

踏梯摘茄子,把扇吃馄饨。 岭南地暖,草莱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栽茄者,宿根二三年渐长枝干,乃成大树,每熟时梯树摘之。又其俗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热,食须用扇,故俗语云云。 见《群居解颐》

十月十六日为寒婆生日,晴,主冬暖。 《农政全书》云:此说得之崇德举人徐伯和,言彼处客旅远出专看此日,若晴暖则不必多备衣服,极有验也。

一日赤膊,三日头缩。 同上。言十二月谓之大禁月,忽有一日稍暖,即是大寒将至。故谚又云: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又云:腊月廿四五,锥刀不出土。按《田家五行志》“赤”作“脱”,“头缩”作“龌龊”。

大热无过未申,大寒无过丑寅。 见《田家五行志》

火中寒暑乃退。 见《左传》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 《农政全书》云:“立春在残年,主冬暖。”引谚云云。 《月令广义》又作:雨春夹一冬,牛栏九个空。《传家宝》又作:一年两头春,饿死经纪人。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豹隐纪谈》引乡语云云。土俗以二至后九日为寒燠之候也。

夏至后。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按《通俗编》“不”作“弗”。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按《通俗编》作“冰水如蜜汁”。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按《吴下田家志》作“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按《田家五行志》并《通俗编》同“秋”作“楸”。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按《吴下田家志》作“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按《田家五行志》作“上床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按《吴下田家志》作“思量盖单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灰墼。按“墼”,塼坯也。

冬至后。 一九至二九,相唤不出手。按《委巷丛谈》“相唤”作“招呼”。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按《帝城景物略》作“觱篥”。《通俗编》“篱”作“檐”。四九三十六,夜眠如路宿。按《通俗编》作“穷汉街前舞”。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按《帝城景物略》作“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布衲两尶[兀严]按《田家五行志》作“布衲檐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按《吴下田家志》《委巷丛谈》又《帝城景物略》“狗”作“儿”。九九八十一,犁爬一齐出。按《田家五行志》“爬”作“耙”。

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海南地多暖少寒,木叶冬夏常青,然雕谢则寓于四时,不似中土之必在冬也,四时晴冽穿单衣,阴晦须挟纩。 见《海槎馀录》

冬至极低,天运近南,故日去人远,斗去人近,北天气至,故寒冽也。夏至极起,天运近北,故斗去人远,日去人近,南天气至,故蒸热也。 见姚信《昕天论》

冬寒而数日忽暖者雪候也,冷而群鸟飞者亦雪候。 见《仰观录》

冬雨必暖,夏雨必凉。 见葛洪《西京杂记》

水占

[编辑]

汾水宜麻,济水宜麦,河水宜菽,雒水宜禾,渭水宜黍,江水宜稻。 《淮南子》云:稻生于水,而不能生于湍濑之流。

水面生青靛,天公又作变。 《农政全书》云:“水际生靛青,主有风雨。”引谚云云。

正月上旬称水,可卜一年水旱。初一起用一瓦瓶每朝取之,重则雨多,轻则雨少。初一日占正月,初二日占二月,馀仿此。 见《陶朱公书》

水底生青苔,卒逢暴水来。 《田家杂占》云:“水底生苔,主有暴水。”引谚云云。

大水无过一时周。 同上,云:“此是吴中太湖东南之常事,凡初冬大西北风,湖水泛起,吴江人家俱浸水中,风息复平,谓之翻湖水。”引谚云云。

水边经行闻得水有香气,主雨水骤至,极验。或闻水腥气,亦然。 同上。

河内浸成包稻种,既没复浮,主有水。 同上。

十月水过滩,大小麦一定滩。 《乐清县志》云:“十月水,则来岁麦歉。”引谚云云。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农政全书》引谚云云,言雨著水面上若起钉或有浮泡,主卒未晴。

冬至前后,泻水不走。 《吴下田家志》引方言。

四川嘉定州有金灯山,山趾有渊,每岁人日太守于此修油卜故事,谓以油洒水而观其纹,占一岁丰歉。

洛阳妇女每于三月以荠花点油,祝而洒之水中,若成龙凤花卉之状,则岁丰人吉,谓之油花占。 见《图经》

《四川通志》篆水在广安州,其年丰,水纹宛成篆籀,文人群见以之为占云。

新喻州有水湍沸涌白沙如米,两岸堆积无穷,呼为米沙,以之候岁,若一岸偏饶则其方必丰收。 见王孚《安成记》

新昌水有一沙堆在县东北,形如覆船,每年丰稔水沙堆积不动,若沙移向岸则其年俭。 见刘澄之《鄱阳记》

《史记》赵中大夫白公复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漑田四千馀顷,名之曰白渠。人歌曰: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插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漑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魏史起为邺令,引漳水灌邺田河内。人歌曰:引漳水灌邺旁,千古斥卤生稻粱。 见《文献通考》

《史记》云: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郊郀口为渠,并北出东注洛三百馀里,以漑田,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

杜家沟在成都府资县,池水一泓,澄彻清冷,下即龙泉祠,将雨云生窍穴,雾弥空谷。 见《成都志》

《陶朱公书》云:地面湿并出水珠如汗,主暴雨,柱磉水流亦然,得西北风解散则无雨。

重则水大,轻则水小。 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傍湘之民,岁暮取江水一斗,岁旦取江水一斗,较其轻重则知其年水势高下。按此与除夕占同。

火占

[编辑]

火耕水耨。 见《前汉成帝纪》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诗.小雅》

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见《礼.月令》

火日多雨。 《七修类稿》云:纳音虽火日,其实得一数,则天一已生水,故火日多雨。

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见崔实《农家谚》,言丙日不雨,丁日必雨也。滴沰,雨声。

火流星,必定晴。 《田家五行志》久阴天,息灯,灯煤如炭红,良久不过,明日喜晴。故谚又云:久晴后,火媒便灭,主来日雨。

大火中则种黍菽。 《淮南子术注》。 大火,东方苍龙之宿。又按火,大星也。

扶南东有火山国,其山虽经霖雨,火常燃,山中有鼠,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浣布,可以为衣。 见《山海经》

南方有炎火山,四月生火,十二月火灭。火灭之后,草木渐生枝叶,至火然,草木叶落,如中国寒时也。取此木为薪炊饭,燃之不尽。且皮可织布服之,亦名火浣布。 见《元中记》

积油万石则自然生火。 见《博物志》云:昔泰始中武库火,积油所致也。

火井沈荧于幽泉。 左思蜀都赋注:火井在临邛县,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筒接之,有光无炭。又按:火井即盐井也。

槁竹有火,弗钻不燃。 见《淮南子》

陆游曰:火山,其地锄深则烈焰,不妨耕种。 见《正字通》

连浑府遥火山西有井,深不见底,炎气上升常若微电,以草爨之则烟生火发,故名荧台。 见《郡国志》

太原郡东有崖山,每农田亢旱,土人烧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火必降雨救之。 见《酉阳杂俎》

薙氏杀草,夏至日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至日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火火变之。注:谓以火烧其所芟薙之草,已而水之,则土亦和美。 见《周礼》

积灰知风,悬炭识雨。 释赞甯《感应类从志》注云:以榆化灰,聚置幽室中,天若将风,则灰皆飞扬。称土、炭二物,使轻重等,悬之,雨则炭重,晴则炭轻。

麦,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见《许氏说文》

山占

[编辑]

山海者,财用之宝也,田野辟则五谷熟而宝路开。 见《盐铁论》

丰山著帽,丰年之兆。 滁州丰山在州面南五里,沛丰人常居之,故名。上有汉高祖庙,天欲雨常有云气发山椒若巾帽然。《州志》丰山北为幽谷,地污下遽密,四周皆山,昏旭异态。东下百馀步为柏子龙坑,一名龙潭。西北顶上有双燕洞,深四五丈,能出龙雨,故谚云云。

岘山张盖雨傍沱。 《三水小牍》安定郡有岘阳峰,峰上有池,如雨则云起池中若车然,故谚云云。

射的白,米一百;射的元,米一千。 《水经注》会稽有射的山,远望如射侯,土人以见之明暗占米价之低昂,一百、一千言价之高下也。

胸山戴帽即雨盖。 《东原录》海州胊山俗言云云。盖谓云出覆冒其上为雨候也。

五盖雪普,米贱如土;雪若不均,米贵如银。 《一统志》彬州五盖山于冬至以雪占年。按《湘中记》五盖山,山有五峰,望之如盖,乡人每岁以雪占年丰,故土语云云。

雨未晴,看云灵。 肇庆府射木山,在阳春县东南十五里,巍峩葱郁,为县治山,一名云灵山。云幕其上则雨立至,故谚云云。 见《一统书》并《潜确类书》

鄱阳长寿山,形似马,白云出于鞍中,崇朝而雨。 见《宋永初山川记》

南山瀑布,非朝则暮。 武功县太白山甚高,上常积雪,无草木,半山有横雪如瀑布则澍雨,人常以为候,验之如离毕焉,故语云云。

庐山戴帽,平地安灶;庐山系腰,平地安桥。 庐山虽号九屏,然其实不甚深,山行皆绕大峰之足,远望只一独山,然比他山为最高,云绕山腹则雨,云翳山顶则晴,故谚云云。 见《吴船录》。又按《述异记》云:庐山有康王谷,北岭上有一城,号为刘城,天每欲雨,辄闻山有鼓角笳箫之声,村人以为候。又按《庐山记》云:天将雨,则山有白云或冠峰岩或亘中岭,谓之山带,不出三日必雨。又云:天将雨,山气如车马。

襄阳石梁山出云应验符合农人候之,若白云起定雨,黄云起则风,黑云起则多病。 见《物类相感志》

朝鲜有鳌山,东一谷名曰高沙,天将雨,先期而鸣,喷出云气,云入洞则雨,出洞则风,大鸣则即日有验,小鸣二三日乃验。 见《朝鲜志》

汝南临汝县有小山曰崆峒,其山洞穴如盎,将大雨则白犬自穴出,田夫以为候,亦名玉烛峰。 见《三水小牍》

《陶朱公书》云:凡远山之色清朗,主晴;昏暗,主雨。小山不出云者,忽然云起,主非常大雨。

海占

[编辑]

海水热,谷不结;海水凉,谷登场。 《明诗综》琼州以海水占年,每海水热则荒,土谚故云。

海啸风雨多。 见《玉芝堂谈荟》

海水知天寒。 见古诗。

十月忌初五,海猪要起舞。 见《测海录》,言海风于此日起也。

十一月初八日得壬,主海翻。 见《田家五行》

流波山下有然海千里,民每汲之以代油。秦始皇使人泛多艘往山岛取仙草,舟人不知水性,以烛跋投海,火大发,遍海延烧,伤舟无数,自此罕舟行,惟于海畔汲用而已。 见《溧栗手牍》

华亭市有一物如水桶而无底,非金石竹木所制,未有知其名与所用者。有舶商见之,以三百缗易之,曰此名海井,能收咸味,海航必载淡水,今得此,但以大器贮海水,置海井于中,就中汲之,皆淡水矣。 见《癸辛杂志》

潮占

[编辑]

初一、月半午时潮。 初五、二十夜岸潮,天亮白遥遥。 下岸之潮登大汛。 干晴无大汛,雨落无小汛。 《田家五行志》。每半月逐日候潮时,诗诀云:“午未未申申,寅寅卯卯辰,辰巳巳午午,半月一遭轮,夜潮相对起,仔细与君论。”故谚云云。十三、二十七名曰水起,是为大汛,各七日。二十、初五名曰下岸,是为小汛,亦各七日。故谚历云云。凡天道久晴,虽当大汛,水亦不长。若小汛,虽雨落亦不以为意也。

卯酉之月,阴阳之交,故潮大于馀月,大梁、析木河汉之津也,朔望之后,天地之变,故潮大于馀日,日月会于酉曰大梁,会于寅曰析木。 见《宣昭潮候记》

月有盈虚,潮有起伏,故盈于朔望,虚于两弦,息于朒朓,消于朏魄,而大小准焉。 同上。

月之精主水,是以月盛而潮大。 见《抱朴子》

潮至八月十五独大于常潮,远观若素练横江,混混庉庉,声若雷鼓。 见《钱唐潮候图》 又按《丛语》姚宽曰:或问四海潮皆平,惟浙江涛至则亘如山岳,奋如雷霆,其故何也。或云: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激而为涛。

钱武肃王以潮为田患,始筑捍海塘,在侯潮门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强弩数百以射潮头,又祷于胥山祠,既而潮水避钱唐,东激西陵,遂成堤岸。 见《五代史》

东海有牛鱼,状如牛,剥其皮悬之,潮至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见《博物志》

䲡鱼,长数千里,穴居海底,入穴则潮上,出则潮下,出入有定,故潮长有期。 见《风土记》

琼海之潮,半月东流,半月西流。 见《寰宇记》

移风县有鸡,鸣声清长如吹角,潮至则鸣,故名潮鸡。 见《异物记》。又孙绰望海赋:石鸡清响而应潮。

候潮草,叶间有荚,潮至即开,退即合。 见《兴化府志》

金陵锺山头佗寺第一峰有应潮井,其泉与江潮盈缩相应。 同《地志》

桂林圣水岩,子时潮上,午时潮落。 见《广西志》

《唐书.地理志》注云:福州长乐郡,太和七年筑立十斗门以御潮,旱则潴水,雨则泄之,尽成良田。

乐史《太平寰宇记》云:蛎山在海中,潮上半没,潮落方见,故其上多蛎。

海上人云: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晕。 见姚宽《西溪丛语》

朱子《名臣言行录》云:运河失湖水之利,遂取给于江潮,潮浊多淤,河行阛阓中,三年一淘,为市井大患。公始至,浚二河,以茅山一河受江潮,以盐桥一河受湖水,复造堰闸以为潮水蓄泄之限,然后潮不入市。 按:公即苏轼也。

石占

[编辑]

五岳皆触石而出云,不崇朝而雨。 见《尚书大传》

临贺有石,方二丈,有磨刀斧迹,春秋常明净,秋冬则苔秽,名雷公磨石。 见孟奥《北征记》

佷山县有一山,独立峻绝,西北有石穴,以烛行百步许有大石,相去丈许,俗名一为阴石,一为阳石,每水旱为灾,鞭阴石则雨,鞭阳石则晴。 见《荆州记》

萍乡西城津有玉女冈,天欲雨辙先涌五色气于石间,俗称玉女披衣。 见王采《安成记》

零陵山有石燕,雨即飞,止还为石。 见《湘州记》

荆州永丰县东乡有卧石,长九尺六寸,其形似人而通体青黄,隐起田。若遇旱,众农举而祭之,小举小雨,大举大雨。 见《酉阳杂俎》

武昌城西有石鼓山,山上有三石鼓,鼓鸣则雨至。 见《武昌志》

苏颋有一锦纹花石,镂为笔架,置于席间,每天欲雨即津如汗,逡巡而雨,农人望雨者每就此为候。 见王仁裕《开天遗事》

郁林郡有大石牛,岁旱杀牛取血和泥,泥石牛背则天雨,去泥即晴。 见《广州记》

临封县西石龙岩中有长石如龙,岁旱,洗之即雨至。 见《一统志》

吴兴故彰县有梅溪山,山根直竖一石,高可百馀丈,四面陡绝。其上有盘石,员如车盖,恒转如磨,声若风雨,土人号为石磨。转驶则年丰,迟则年俭,农人每以为候。 见《续齐谐记》

《南康记》覆笥山平湖中有石雁,浮水面,每至炎气代序则飞翔,若知感候。又《汉阳记》庐山顶上有池,中列三石雁,每霜降则飞。

汶山有盐石,煎之得盐。 见《华阳国志》

《临川记》县中石廪,其中可容千斛,廪口暗中有收放,开则岁丰,闭则岁歉。

井占

[编辑]

郁林郡有古井,名曰司命井,半甘半淡,潜通江海,冬夏常盈,周给阖境。其水若竭即有荒歉之灾,每以为候。 见《广州记》

圣井冈在临城东北,井四时不竭,每遇田旱,祷雨立应。 见《南昌志》

夏至是日,浚井改水。 见《续汉书》 按《春秋考异邮》曰:夏至井水跃,故于是日改水。

陇中乏盐,惟天水一井汲之可煮为盐。 见《十六国春秋》

蓝田县玉案山有井,水在井中常作冰,虽夏不释,长安不藏冰,于此取之。 见《舆地记》

《艺文类聚》称养生要术,十二月腊夜持椒卧井旁,无与人言,内椒井中,可除温病,甚验。

凡欲穿井,于夜气清明时,置水数盆于地,看何盆星光最大而明,其下定有泉源。 见《玉历》

庐陵城中有一井,分二色水,或青或黄。黄者若灰汁,取作糜粥皆作金色,每以济饥,土人名灰汁为金,因名金井。 见《庐陵异物志》

卫有一夫,负缶入井,出而灌田,终日竟一区。邓晳过,下车教之曰:有机重后轻前命曰桔槔,终日溉田百区不倦。 见《说苑》

青州刺史张士平,中年夫妇皆瞽,一日遇书生为开井一眼,汲新泉洗之,目均如初,因留其说以救世。其要曰:子午之年,五月酉戌、十一月卯辰为吉;丑未之年,六月戌亥、十二月辰巳为吉;寅申之年,七月亥子、正月巳午为吉;卯酉之年,八月子丑、二月午未为吉;辰戌之年,九月未申、三月丑寅为吉;巳亥之年,十月申酉、四月寅卯为吉,按其方位年月日时凿井,即为福地。士平拜受讫,书生转瞬失去,盖太白星官也。 见《神仙感遇传》

穿井多有毒气,五月五日以鸡毛试投井,毛直下者无毒,若迥旋不可食。 见《葛仙翁传》

冰占

[编辑]

春,无冰。梓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元枵,以有时灾,阴不堪阳,蛇乘龙。龙,宋郑之星也,宋郑必饥。元枵,虚中也,枵,耗名也,土虚而民耗,不饥何为。 见《左传》

光和六年冬,东海东莱琅邪井中冰厚尺馀,冬大有年。 见《后汉书》

冰者兵之象。 见《公羊.成十六年传》

冰方盛,水泽腹坚,令告民出五种。 见《礼记》

冰结后水落,主来年旱。冰结后水涨,名上水冰,若坚厚,主来年大水。 见《农政全书》

冰泮而农桑起。 见《家语》

东海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有鳞角,以雪覆之始为茧,色五采,织为文锦,入水不濡,入火不燎。 见《拾遗记》

见一叶之落,知岁将暮;观瓶中之冰,知天下之寒。 见《淮南子》

景公伐鲁,得东门无泽。问曰:鲁年谷何如。对曰:“阴不凝阳,冰厚五寸”者,寒温节则政平,政平则年谷熟。请礼鲁以息怨。 见《晏子》

北人验时,以天明三星入地为冰河之候。正德丙寅,冬至在十一月二十八日,都下迟最迟,而河冰亦迟冻,是月望日与诸吉士早朝,其试观之,黎明三星正入地,而河冰亦适合云。 见《金台记闻》

二月二日见冰,主旱。 见《陶朱公书》

天占

[编辑]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 见《周书》

力田不如逢年。 见《史记》

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 见《书.金縢》

椹釐釐,种黍时。 凡黍穄三月上旬种时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下旬为下时。夏种黍穄,与植谷同时;非夏者,大率以椹赤为候,故谚云云。 见《齐民要术》

夏至后,不没狗。 但雨多,没橐驼。 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 凡种麻,夏至前十日为上时,至日为中时,至后十日为下时。孙注云:“麦黄种麻,麻黄种麦。”均良候也。谚云云者,言及泽急也。夏至后则非惟浅短,皮亦轻薄,此亦趋时不可失也,父子之间尚不相假借,极言天时之可贵耳。 同上。

五月锋,八月耩。 见杨慎《古今谚》。按锋,锄也。耩,壅苗根。

五月䆊种,八月犁种,亩收十倍。 见《齐民要术》

头有二毛,好种桃;立不逾膝,好种橘。 果中易生者莫如桃,而结实迟者莫如橘,谚云云者,言桃易待,橘难待,须及时为之也。 见《曲洧旧闻》

寒食过了无时节,娘养花蚕郎种田。 见《吴下田家志.方言》

上旬种者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 见《齐民要术》。又引《杂阴阳书》曰:禾生于寅,壮于丁午,长于丙,老于戌,死于申,恶于壬癸,忌于乙丑。凡种五谷以生、长、壮者多实,老、恶、死日种者收薄,以忌日种者败伤。又用成、收、满、平日为佳。又引《氾胜之书》曰: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各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

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 《吴下田家志》。言天渐短而时可贵也。

社后种麦争回耧,社前种麦争回牛。 《士农必用》引农语云云,言夺时之急也。

雨师好黔,风伯好滇。 龙洞田皆石底,上惟寸土,五日不雨则苗枯槁。谚云云者,言无五日不雨也,雨师岂真有所好哉,良由彼苍爱人之至,惟恐禾荒民饥耳。又云:大理有风花雪月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今花斩伐无种,风则处处有之,下关稍盛耳。自九月起至次年五月,无日不排山倒岳声如嘶吼,惟黎明稍息,辰刻复起,过下关桥必下盖整冠,否则飞飏而去矣。下关南望,万里璧立,一水中通,其曲折处即风穴,故虽晴和日此处仍大风不息,岂风雨果有所好哉。盖滇西瘴气特甚,有风则散,亦上天爱人之至,故生风穴于其间耳。

要开吴淞江,除是海龙王。 《涌幢小品》吴淞江久湮,童谣云云,均谓工决难成。后巡抚海忠介倡议开濬,而董其事者则推官龙宗武、同知王成乐也,其言始验。当时累月不雨,工故易集,是贵天时焉。按《二申野录》所载“除是”作“须是”。忆余于道光七年在苏抚任内,留心水利,以吴淞江湮塞多年, 奏请筹款挑濬,适值累月不雨,半年竣事,至今赖之,虽曰人事,岂非天时哉。次年 奏入,以挑濬吴淞江议叙加一级,前尘昨梦,回首廿年,附记于此。

地占

[编辑]

周公时,天下太平,邱陵高下皆熟。 见《盐铁论》

一季种田,三季收稻。 三佛齐西北滨海,舶入淡港,入彭家里舍,易小舟入港,达其国,土沃人稠,地宜稼穑。谚云云,言收获广也。 见《瀛涯胜览》

三月榆荚雨时,高地疆士可种秫。 见《氾胜之书》

雄田。 交阯田最为高腴,旧有君曰雄王,其佐曰雄侯,其田亦曰雄田。 见《番禺杂记》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齐民要术.耕田篇》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不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甯燥不湿。孙注云:燥虽耕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垎,数年不佳。谚云云者,言其不审土宜,而终于无益也。

戽水插秧,乘船割稻。 《谭苑醍醐》卷五:“《周礼》三农有两训。先郑云:山农、泽农、平地农也。后郑云:原与隰及平地。余谓先郑之说为是。山农,南方之刀耕火种,巴蜀之雷鸣田是;泽农,广东之葑田,云南之海簰是,即谚云云者也。若原隰平地只可言中原,不可该边甸也。”

坐贾行商,不如开荒。 《荆川稗编》:“《王盘农书》今汉沔、淮颖率创开荒地,当年多种脂麻等种,有痛收致富者。如旧稻塍内,开毕,便撒稻种,直至成熟,不须薅拔,缘新开地内,草根死净,无荒可生。更年年拣剔,别无稗莠,所收常倍于熟田。盖旷闲既久,地力甚足也。谚云云,言其获利多也。”

十年九不收,一收胜十秋。 武定府聂家洼在商河县西,旧治县界有七十二洼,遇丰大收,遇潦则一苗不遗,故谚云云。

懒汉种荞麦,懒妇种菉豆。 《群芳谱.谷谱》耕荞麦地,若耕二遍,只耘一遍。言不论地之瘠薄,亦可种也。谚又云:种菉豆,地不宜肥而宜瘦。

东路槟榔,西路米粻。 《明诗综》琼州东界地瘠,虽以羊骨壅田,终鲜获。腴壤多在西,故谚云云。 元黄镇成诗:土薄良苗稀,稊稗日以长。言土薄则苗少而莠多也。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见《群芳谱》。按《尔雅翼》古称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麦。小麦例须下田,故古歌亦云云。

上乡熟,不抵下乡一锅粥。 〈论浙西闭粜状〉本路惟苏、湖、常、秀等州出米浩瀚,常饱数路,漕输京师。自杭、睦以东衢、婺等州,所产微薄,不了本庄所食。谚云云,盖全仰苏、秀等州来路以足官民之用。 见《东坡集》

苏常熟,天下足。《吴都文粹》“常”作“湖”。 〈常州犇牛闸记〉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云云,盖谓此闸尤为国用所仰,迟速丰耗天下休戚在焉。 见《渭南文集》。又按《大学衍义补》邱濬论国用:“臣按,东南财赋之渊薮也,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又居两浙十九也。考洪武中,天下夏税,税粮以石计者总二千九百四十三万馀,而浙江布政使司二百七十五万二千馀,苏州府二百八十万九千馀,松江府一百二十万九千馀,常州府五十五万二千馀,是则一藩三府之地,其民租比天下为重,其粮额比天下为多。窃以苏州一府计之,以准其馀,苏州一府七县,其垦田九万六千五百六顷,而居天下八百四十九万六千馀顷田数之中,竟出二百八十万九千石税,于天下二千九百四十三万额内,其科征之重如此。”故谚又云:苏松熟,天下足。考《渭南文集》“松”作“常”,盖宋时松江属秀州也。

湖广熟,天下足。 湖广古荆州地,江汉若带,衡荆作枕,洞庭云梦为池。中国之地四通八达莫楚若也,楚固泽国,耕稼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多仰给焉。谚云云者,言土地广沃,而长江转输便易,非他省比也。 见《地图综要.湖广总论》

姜思度,有巧思,知沟洫之利,所在必发众穿凿。先是,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时人语曰: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 见《唐书》

夏旱修仓,秋旱离乡。 浙西地卑积水,春夏厌雨,故谚云云。若浙东地高燥,过雨即干,得雨即耕,然常患少耳。 见《后山丛谈》

《荆州记》城南六里有温泉,下数十亩,十二月下种,三月便登,一年可三收。

绍兴五年,江东帅臣李光言闽越之境皆有湖陂,湖高于田,田高于江海,旱则放湖漑田,涝则决田水入海,故无水旱之灾。 见《宋食货志》

人占

[编辑]

最喜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费力。 见《沅湘农谚》,言田于此日最要繁,好著力也。 子欲富欲黄金覆。 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者锄而稀之。秋锄以棘柴耧之以壅麦根,至春冻解,转柴曳之,突绝其干黄,顶麦生,复锄之。到榆莱时,注雨止,侯土白背复锄,似此不惜力则收必倍。 见《齐民要术》

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见《荀子》

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齐民要术》序:“自天子至庶人,四肢不勤,思虑不用,而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神农、仓颉圣人者也,其于事也,有所不能矣。故赵过始于牛耕,实胜耒耜之利;蔡伦立意造纸,岂方缣牍之烦。且耿寿昌之常平仓,桑宏羊之均输法,益国利民,不朽之术也。故谚云云。樊迟请学稼,孔子答曰:吾不如老农。圣贤有所未达,而况于凡庸者乎。”《书》云:“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信然。

长老种芝麻,此事差又差。 按《七修类稿.事物类》种芝麻,必夫妇同下其种,收时倍多,否则结稀且不实也。谚云云者,以僧无妇,言虽用力而不得其人耳。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齐民要术》序:“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况夫田父而怀窳惰乎。李衡于武陵龙阳汎洲上作宅,种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岁上一疋绢,亦足用矣。恒称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者也。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人功之不可已也。”

锄头三尺泽。 凡种麻地,须耕五六遍,倍盖之。以夏至前十日下子,又锄两遍,仍须用意抽拔细弱不堪留者,即去却。一切但依此法,除虫灾外,虽小旱,不至损。何者,缘盖磨数多故也。又锄耨不断其时,故谚云云。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见《齐民要术.杂说》

粪田胜如买田。 凡农圃之家,务要计置粪壤,须用一人一牛或驴驾双轮小车,诸处搬运积粪,日久积少成多。施之种艺,稼穑倍收,岁有增羡,此人工之上计也。夫扫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忽,田得之为膏腴,惟勤于力田者知之。诚以粪非贵重,到处可立致,所贵惜粪如惜金,变恶为美,种少收多,故谚云云。 见《荆川稗篇.王盘农书》

北人水旱,听命于天。 黄河之为中州患固矣,然而有利存焉,人自弃之耳。使近河之民效南方水车之制,而又分区筑港,可通百里之远,则人力正可为利也。或仿古井田之制,每田百亩,四隅及中各穿一井,每井可灌田二十亩,四围筑以长沟,深阔各丈馀,旱则掣井之水以灌田,潦则放田之水以入沟,无非尽力乎沟洫耳。且穿田筑沟之费可按亩科派,从此一劳永逸,不但免害,即以兴利,随时用力,不诚足恃哉。 见《天下郡国利病书》引谚云云。

荷锄待雨,不如决渚。 见《天禄阁外史》,言勿贪天功而废人力也。

农勤于朝,女勤于宵。宵必顾杼,朝必顾雨。 同上。言得时无怠也。

收麦如救火。 《群芳谱》大抵农家之忙无过蚕麦,若迁延从事,秋苗亦悮锄治,言人力之不可缓也。

麻耘地,豆耘花。 《种树书》种诸豆子,油、大麻等,若不及时去草,必为草所蠹耗,虽结实亦不多。谚云云者,麻须初生时耘,豆虽开花亦可耘,言须相缓急以施力也。

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 见《吴下田家志》

近家无瘦地,遥田不富人。 《农书.居处篇》引谚云云,言民去田近,色色利便,可施力以致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