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通典/卷179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古冀州上 通典
卷一百七十九
州郡九 古冀州下
古兖州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九 州郡九

古冀州下今置郡府十九县一百三

河东蒲八县河东桑泉猗氏安邑解虞乡宝鼎永乐
绛郡绛十一县正平曲沃翼城绛闻喜垣夏龙门稷山万泉太平
平阳晋九县临汾襄陵霍邑冀氏汾西洪洞神山赵城岳阳
高平泽六县晋城陵川沁水端氏高平阳城
上党潞十县上党长子潞城壶关铜鞮武乡屯留黎城涉襄垣
乐平仪四县辽山榆社和顺平城
阳城沁三县沁源和川绵上
大宁隰六县隰川大宁石楼永和温泉蒲
文城慈五县吉昌仵城文城吕香昌宁
西河汾五县隰城介休灵石孝义平遥
太原并十三县太原晋阳文水阳曲乐平清源太谷祁榆次盂寿阳广阳交城
昌化石五县离石定胡平夷临泉方山
楼烦岚四县宜芳合河静乐岚谷
雁门代五县雁门五台繁畤崞唐林
定襄忻二县秀容定襄
安边蔚三县灵丘飞狐安边
马邑朔二县善阳马邑
云中云一县云中
单于府一县金河

河东郡

[编辑]

东至绛郡三百七十里。南至弘农郡一百七十里。西至冯翊郡八十里。北至绛郡二百七十里。东南到陕郡二百九十里。西南到华阴郡一百五十里。西北到冯翊郡韩城县一百四十里。东北到绛郡三百七十里。去西京三百六十里,去东京五百四十里。户七万二百七,口四十六万一千八十。

蒲州今理河东郡。唐虞所都蒲阪也。春秋时地属魏,及晋献公灭魏,以其地封大夫毕万。毕万,毕公高之后,魏犨祖父也。毕万之后,十代至文侯,列为诸侯,与韩赵三分晋,地属魏。至惠王,以安邑近秦,乃徙都大梁。秦兼天下,置河东郡,历两汉不改。博物志云:“有山泽近盐沃土之人,不才。汉兴,少有名人大衣冠,三代皆衰绝也。”魏晋亦然。后魏亦为河东郡,兼置雍州,及属秦州。后周改为蒲州,亦兼置河东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置河东郡。大唐初,为蒲州。开元九年五月,置中都,改为河中府,寻罢仍旧。时扬州功曹参军、丽正殿学士韩覃上疏曰:“臣闻礼记月令曰:‘孟夏之月,无起土功,无聚大众。’昔鲁夏城中丘,春秋书之,垂为后诫。今建国都,乃长久之大业也。犯天地之大禁,袭春秋之所书,夺人盛农之时,愚臣窃以为甚不可也。至若两都旧制,分官众多,费耗用度,尚以为损,岂况更建中都乎?夫河东者,国之股肱郡也。劲锐强兵,尽出于是。其地隘狭,今又置都,使十万之户将安投乎!且陋东都而幸西都,自西都而造中都,取乐一君之欲,以遗万人之患,务在都国之多,不恤危亡之变,悦在游幸之丽,不顾兆庶之困,非所以深根固蒂不拔之长策矣。昔汉帝感锺离之言,息事德阳之殿,赵主采续咸之谏,止造邺都之宫。臣愚诚愿下明诏,罢中都,则福履无疆,天下幸甚。”至六月三日,诏停。或为蒲州,或为河东郡。领县八:

河东汉蒲阪县。春秋秦晋战于河曲,即其地也。有蒲津关,后魏大统四年,造浮桥;九年,筑城为防。大唐开元十二年,河两岸开东西门,各造铁牛四,铁人四。其牛下并铁柱连腹,入地丈馀,并前后铁柱十六。妫汭水,今有舜庙在焉,其庙周宇文护所造。又有雷首山,夷齐居其阳,所谓首阳山也。有风陵堆,与潼关相对。

桑泉有三疑山。汉解县故城,今县东南。

猗氏汉旧县,猗顿所居,古郇国也。有古令狐城,左传云晋文公从秦返国,“济河,围令狐”,即此。

安邑尧舜旧都。今县西有鸣条陌,汤与桀战于此。汉旧县。

解隋曰虞乡,武德元年改之。

虞乡汉解县地。后于虞乡城置解县,更于解西五十里别置虞乡县。

宝鼎汉汾阴县。有后土祠、汤庙。

永乐武德二年,分芮城县置。

绛郡

[编辑]

东至高平郡四百五十里。南至陕郡二百二十里。西至冯翊郡四百十里。北至文城郡二百七十里。东南到河南府五百里。西南到河东郡三百七十里。西北到文城郡三百里。东北到平阳郡一百四十里。去西京五百二十里,去东京六百三十里。户八万二千二百,口五十一万七千三百十。

绛州今理正平县。春秋时为晋国,即故绛与新田之都也。后韩魏赵灭晋,其地属魏。秦属河东郡。秦末,甚地属魏豹。汉定魏地,还属河东郡,后汉因之。魏晋属河东、平阳二郡地。后魏置东雍州。其龙门、万泉即属秦州。西魏、后周以为重镇。后周改曰绛州,兼置正平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州废,复置绛郡。大唐为绛州,或为绛郡。领县十一:

正平汉临汾县地。有汾浍二水。有高齐故武平关,在今县西三十里,故家雀关在县南七里,并是镇处。

曲沃汉绛县地。春秋时晋曲沃地。台骀神祠在此。

翼城古晋之翼邑,汉绛县地。

绛春秋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汉闻喜县地。

闻喜亦故曲沃地,汉左邑县之桐乡也。汉武行幸至此,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东北有董池陂,杨柳可为箭。高候原在县北,即十六国刘曜破石勒将石季龙处也。

垣汉旧县。东北有王屋山,沇水所出。有古皋落城,西魏于此置邵郡,以备东魏。

夏汉安邑县地。盖以夏禹所都为名。夏都安邑城,在今县北十五里。

龙门古耿国。有龙门山,即大禹所凿。三秦记云:“鱼鳖上之即为龙,否则点额而还。”汉皮氏县故城在今县南。今县则后魏秦州所理。

稷山汉闻喜县地。后魏龙关郡。后周勋州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二里,即王思政所筑玉璧城,为周氏重镇,齐神武再攻围,皆不克。

万泉汉汾阴县。

太平汉临汾县。

平阳郡

[编辑]

东至上党郡三百九十里。南至绛郡一百四十里。西至文城郡二百十五里。北至西河郡三百九十里。东南到高平郡四百十里。西南到文城郡二百十里。西北到大宁郡二百五十里。东北到阳城郡二百五十里。去西京七百五十里,去东京七百二十里。户六万四千八百,口四十二万一千八百八十。

晋州今理临汾县。亦尧舜之都,所谓平阳也。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秦为河东郡地,二汉因之。魏分置平阳郡,晋因之。刘元海称汉僭位,建都于此。后魏为平阳郡,兼置唐州,后改为晋州,后置总管府。东魏、北齐皆为重镇。隋初改平阳为平河郡,寻废;炀帝初,置临汾郡。大唐为晋州,或为平阳郡。领县九:

临汾汉平阳县有姑射山,又有故尧城县。

襄陵汉旧县。有赵襄子墓。又有晋襄公之陵,因以为名。后魏擒赫连昌,又分此县置擒昌县。

霍邑汉彘县。隋置今县。周厉王无道,周人流王于彘,即此地。有霍山,即职方冀州之镇,一名太岳山,禹贡所谓岳阳。

冀氏汉陭县地。后魏置冀氏县。陭音居义反。

汾西后魏置汾西郡。

洪洞春秋杨国,晋灭之为杨邑。汉为杨县也。故洪洞城在今县北,东魏、北齐镇也,四顾重复,控据要险。

神山武德二年置浮山县,后改焉。

赵城古造父邑。

岳阳汉谷远县地,隋改之。有千亩原,左传曰晋侯千亩之战,即此。

高平郡

[编辑]

东至汲郡四百一十里。南至河内郡一百四十里。西至绛郡二百五十里。北至上党郡一百九十里。东南到河内郡武德县二百里。西南到河南府二百八十里。西北到平阳郡四百十里。东北到邺郡三百二十里。去西京一千四十里,去东京六百六十里。户二万七千五十,口十四万三千七百。

泽州今理晋城县。春秋时属晋,战国属韩,其后属赵。至秦,破赵于长平,坑卒四十万,即此地也。秦平天下,为上党郡地。汉属河东、上党二郡地,后汉因之,魏晋亦同。后魏以其地置建州及高都、长平、安平三郡。北齐亦为建州及置平阳、高都二郡。后周并二郡为高平郡。隋初郡废,置泽州;因濩泽水为名。炀帝初州废,置长平郡。大唐为泽州,或为高平郡。领县六:

晋城汉曰高都县,隋曰丹川。有天井关,在县南太行山上,关前有天井泉三所。

陵川汉泫氏县地。隋开皇中置。泫,胡畎反。

沁水后魏泰宁郡。

端氏七国时,韩魏赵分晋,封晋君于端氏也。汉为县,故城在今县西。

高平汉泫氏县。西北有泫谷水,故为名。头颅山,秦白起坑赵卒,筑台于垒中,因山为台。故光狼城,白起筑。

阳城汉曰濩泽县也。有嶕峣山、濩泽水、析城山,禹贡所谓“砥柱、析城”也。

上党郡

[编辑]

东至邺郡三百里。南至高平郡一百九十里。西至平阳郡三百九十里。北至乐平郡四百七十里。东南到邺郡林虑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到阳城郡沁源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北到太原府四百五十里。东北到广平郡武安县界二百四十里。去西京一千一百九十里,去东京四百六十里。户六万七千九百四十四,口三十七万二千三百六十。

潞州今理上党县。春秋时,初为黎国,后狄人夺其地。左传曰,晋伯宗数狄罪,曰夺黎氏地也。赤狄潞子婴儿为晋所灭,其地尽属焉。战国初,为韩之别都,以远韩近赵,后卒降赵。秦置上党郡,汉亦为上党郡,魏及晋不改。后魏亦为上党郡。后周置潞州。隋置韩州,炀帝初复置上党郡。大唐为潞州,或为上党郡。领县十:

上党古黎侯国,西伯戡黎,即此。汉为壶关县。

长子汉旧县。漳水所出。周史辛甲所封。左传曰“晋人执卫石买于长子”,即此。

潞城春秋潞子国。汉旧县。

壶关古黎国地。有羊肠阪,王莽命五威后关将军王嘉曰“羊头之厄,北当燕赵”。后魏移壶关县于此。有壶山。

铜鞮水名。汉县。春秋晋国铜鞮邑,羊舌赤为邑大夫。有阏与故城,汉韩信擒代相夏说于此。

武乡汉垣县地。

屯留汉旧县。又有汉徐吾故城,在今县西北。有鹿渎山,绛水所出。

黎城汉潞县地。隋改置之,因县东故黎城为名。有壶口故关。

涉汉旧县。有清漳水。

襄垣汉旧县。

乐平郡

[编辑]

东至广平郡三百六十里。南至上党郡四百七十里。西至太原府三百四十里。北至太原府乐平县二百六十里。东南到上党郡九十里。西南到上党郡一百里。西北到太原府三百四十里。东北到钜鹿郡二百四十里。去西京一千三百九十里,去东京七百九十里。户九千五百六十,口五万二百九十六。

仪州今理辽山县。春秋时属晋。战国初属韩,后属赵。秦为上党郡,二汉因之。晋为乐平郡。后魏为辽阳郡。隋属太原郡。大唐武德三年,分并州之地置辽州;八年,改为箕州。先天元年,改为仪州,或为乐平郡。领县四:

辽山汉垣县地。晋为辽阳县。隋置今县。北有鬼谷。

榆社汉垣县地。晋于此置武乡县。石勒是此县人,有石勒沤麻池。

和顺汉沾县地,即韩之阏与邑。

平城汉垣县地。

阳城郡

[编辑]

东至上党郡铜鞮县七十里。南至平阳郡冀氏县一百五十里。西至平阳郡二百五十里。北至西河郡二百八十里。东南到上党郡屯留县一百四十里。西南到平阳郡二百五十里。西北到西河郡二百八十里。东北到上党郡界九十里。去西京一千七十里,去东京六百四十里。户六千一百六十六,口三万三千三百九十。

沁州今理沁源县。春秋时属晋,后属韩,又属赵。秦、二汉为上党郡地,魏晋亦同。后魏属义宁郡。隋初置沁州,炀帝初州废,复为沁源县,属上党郡。大唐复置沁州,或为阳城郡。领县三:

沁源汉谷远县,后魏改为沁源。有沁水。

和川

绵上

大宁郡

[编辑]

东至平阳郡二百五十里。南至文城郡二百里。西至延安郡三百九十里。北至昌化郡二百五十里。东南到平阳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文城郡二百里。西北到黄河为界一百八十里。东北到西河郡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九百十里,去东京八百八十里。户一万九千二百十,口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

隰州今理隰川县。春秋时晋之蒲城也。七国时属魏。秦、二汉为河东郡地。魏晋属平阳郡。后魏、北齐为沁州。后周置沁州及龙泉郡。隋初郡废,后复置西汾州,寻又改为隰州;炀帝初州废,置龙泉郡。大唐为隰州,或为大宁郡。领县六:

隰川汉蒲子县。春秋时蒲城,晋重耳所居。

大宁汉北屈县地。

石楼有石楼山。汉土军县,后魏吐京郡。

永和汉狐讘县。后周临河郡。讘,章涉反。

温泉

蒲汉蒲子县地。

文城郡

[编辑]

东至平阳郡二百十里。南至绛郡二百七十里。西至咸宁郡一百七十里。北至大宁郡二百里。东南到绛郡三百里。西南到冯翊郡韩城县界百七十里。西北到延安郡二百九十里。东北到西河郡五百里。去西京七百二十里,去东京六百九十里。户一万一千五百六十,口六万六千三十。

慈州今理吉昌县。春秋时晋之屈邑。献公子夷吾所居。禹贡壶口之山在焉。战国时为魏地。秦、二汉属河东郡。魏晋属平阳郡。东魏置定阳郡及南汾州。北齐改南汾州为西汾州。后周改为汾州。隋初郡废,置耿州,居耿吉城。后复为汾州;炀帝初州废,置文城郡。大唐为慈州,或为文城郡。领县五:

吉昌汉北屈县。左传曰,晋有“屈产之乘”。此有骏马。有壶口山。故姚襄城在县西,即姚襄所筑,西临黄河,控带龙门、孟门之险,周、齐交争之处。

仵城汉北屈县地。后魏仵城郡。

文城有孟门山,与龙门相对。龙门之上古龙门,禹所凿。汉北屈县地。

吕香汉临汾县地。

昌宁汉临汾县地。后魏内阳郡。

西河郡

[编辑]

东至上党郡四百四十里。南至平阳郡三百九十里。西至昌化郡一百六十里。北至太原府二百里。东南到阳城郡二百八十里。西南到大宁郡二百六十五里。西北到楼烦郡,中间有界相隔,山谷险隘。东北到太原府二百里。去西京一千二百六里,去东京九百三十里。户五万八千五十,口三十二万六千二百八十。

汾州今理隰城县。春秋时晋地。六国时属赵,秦属太原郡。二汉属太原、西河二郡地,魏因之。晋属太原郡、西河国地。后魏又为西河郡,兼置汾州。北齐置南朔州。后周改曰介州。隋置西河郡。大唐为汾州,或为西河郡。领县五:

隰城汉兹氏县。今有美稷乡,即汉美稷县地。又有汉京陵县,即晋赵文子与叔向观于九原之所。

介休有绵上山、介之推祠。汉旧县也。昭馀祁,俗名邬城泊,职方并州之薮。

灵石有介山。汉介休县地。今县东南有高壁岭、雀鼠谷、汾水关,皆险固之处。

孝义汉中阳县。

平遥

太原府

[编辑]

东至赵郡五百五十里。南至上党郡四百五十里。西至昌化郡三百九十里。北至定襄郡一百八十里。东南到乐平郡三百四十里。西南到西河郡二百里。西北到楼烦郡二百五十里。东北到雁门郡五百里。去西京一千三百里,去东京八百八十五里。户十二万六千一百九,口七十六万八千四百六十四。

并州今理晋阳、太原二县。古之并州,盖舜分冀州为之,置十二牧,则其一也。以其地在两谷之间,故为并州,亦曰在卫水、常水之间。常水在今博陵郡,卫水在今常山郡。注已具上卷。周礼职方曰:“正北曰并州,其山曰常,薮曰昭馀祁,常山在今博陵郡常阳县界。昭馀祁在今西河郡介休县界。川曰虖池、呕夷,虖池发源在今雁门郡繁畤县界。呕夷在今安边郡灵丘县界。虖音呼。池音驼。曰涞、易。涞水在今安边郡飞狐县界。易水发源在今上谷郡易县界。其利布帛。人二男三女。畜宜五扰,牛、马、羊、犬、豕。谷宜五种。”秦兼天下,为太原郡。汉武帝置十三州,此为并州。领郡九,兼得雍州之域,今上郡以北朔方、九原、榆林、新秦、银川之地。后汉并因之。理于晋阳,今府。灵帝时,羌胡大扰,定襄、云中等郡,并流徙分散。献帝时,省入冀州。魏文帝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北并弃之。今雁门郡及以北之地悉弃之。至晋,亦置并州。领郡国六,理晋阳。惠帝时,并州之地尽为刘元海所有。其后刘曜徙都长安,自平阳今平阳郡以东地,尽入石勒,及苻坚、姚兴、赫连勃勃,并于河东郡置并州,姚兴又分河东为并冀二州。及后魏以后,分坼不可详也。今之并州,为太原府。古唐国也。昔帝尧为唐侯所封之国,按今博陵郡界有尧城,为尧始封之国,当是徙于此也。后迁平阳。及夏禹所都之地,禹都或为今太原,或在今平阳,或在今河东郡安邑,或在今河南府阳翟也。亦高辛氏子实沈及金天氏子台骀之所居焉。左传云:“帝迁高辛氏子实沈于大夏,主参。金天氏之裔曰允格、台骀,以处太原。”注云:“大夏,太原晋阳县也。”周成王又封弟太叔虞于此,成王灭唐,而封太叔,故参为晋星是也。叔虞子燮改为晋侯。唐有晋水,故改为晋。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晋荀吴败狄于大卤,即太原晋阳县也。晋、大卤、太原、大夏、夏灵、晋阳六名,其实一也。春秋时为晋国,后为赵邑。智伯与韩、魏围晋阳岁馀,引汾水灌城,不没者三板。晋灭,属赵。秦置太原郡,二汉因之,兼置并州。领郡九,理于此。曹公围袁尚于邺,时袁绍外生高干为并州刺史。牵招说干曰:“并州左有恒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强胡,速迎尚并力观变。”干不能用之。魏改为太原国,并州仍旧。晋因之。领郡国六,理于此。后魏为太原郡,兼置并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初废郡,置并州,又改为太原郡。大唐为并州,高祖匡隋室,起义兵。于长寿元年,置北都,后复为并州。开元十一年,改为太原府;天宝元年,加号为北京。领县十三:

太原汉晋阳县也。隋文帝移晋阳县于州城中,旧晋阳置今县。有晋水。

晋阳隋文帝新移。有龙山、蒙山。

文水汉大陵县。有文水、沁水。

阳曲汉狼孟县故城,在县东北。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故曰阳曲。汉阳曲县,今定襄郡定襄县是也,后汉移置今县。有干烛谷,即羊肠阪也。

乐平旧乐平郡,隋置辽州。

清源汉榆次县地。隋于古梗阳城置今县。有清源水。

太谷县西有太谷。汉阳邑县地。

祁汉旧县。晋大夫祁奚之邑,晋灭祁氏,分为七县,以贾辛为祁大夫。后汉忠烈温序墓在西北。

榆次春秋晋魏榆地,石言于此。汉旧县。

盂汉旧县。有虖池水,自雁门郡界来。

寿阳晋旧县。

广阳汉上艾县,后魏改曰石艾,国家又改之。县东有故关,甚险固。

交城有羊肠山,隋炀帝改为深谷岭。

昌化郡

[编辑]

东至西河郡一百六十里。南至大宁郡二百五十里。西至上郡二百三十里。北至楼烦郡二百三十里。东南到大宁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大宁郡石楼县一百五十里。西北到楼烦郡二百三十里。东北到太原府三百九十里。去西京一千二百三十里,去东京一千一百十里。户一万三千三百七十,口六万四千三百四十。

石州今理离石县。战国初,赵之离石邑,后为秦、魏二国之境。秦本纪云“秦昭王伐赵,取离石”是也。秦为太原郡地。二汉属西河郡南单于庭,即左国城。晋属西河国,刘元海起事于此,后石勒置永石郡。北齐置怀政郡,后改为离石郡,兼置西汾州。后周改西汾为石州。隋初郡废,而石州如故;炀帝初州废,置石郡。大唐为石州,或为昌化郡。领县五:

离石汉旧县。后南单于庭左国城在此。有离石水,一名赤洪水,高欢大破尔朱兆于赤洪岭,盖近此。

定胡汉离石县地。后周置定胡郡,在今县西。隋置孟门关,其地险固。

平夷

临泉

方山有赤洪水源,东流入离石县界。

楼烦郡

[编辑]

东至定襄郡界二百四十里。南至昌化郡界二百三十里。西至榆林郡界一百八十里。北至马邑郡三百里。东南到太原府二百五十里。西南到银川郡三百里。西北到榆林郡九十里。东北到雁门郡三百里。去西京一千四百里,去东京一千二百二十里。户一万五千六百八十,口七万二千二百六。

岚州今理宜芳县。春秋晋国之分,晋灭之后为胡地,有楼烦王居焉。其后,赵惠文王破楼烦而取其地。其后,北境属燕。秦、二汉为太原郡地。晋末,陷刘元海。后魏末,于其地置岚州。隋炀帝置楼烦郡。大唐为岚州,或为楼烦郡。领县四:

宜芳有古秀容城,即汉汾阳县,属太原郡。积粟所在,谓之羊肠仓,石磴萦委,若羊肠焉。

合河汉汾阳县地。北齐置蔚汾县,合河关在北。

静乐汉汾阳县地。有隋炀帝汾阳宫。有管涔山,刘曜隐处,汾水所出。

岚谷

雁门郡

[编辑]

东至安边郡二百六十里。南至太原府五百里。西至楼烦郡一百六十里。北至马邑郡一百四十里。东南到常山郡五百四十里。西南到定襄郡二百五十里。西北到马邑郡二百二十里。东北到安边郡界三百十里。去西京一千六百四十里,去东京一千三百二十里。户二万一千二十,口十万一千四百五十。

代州今理雁门县。古唐国之地。春秋时晋国之分。及三卿分晋,其地属赵。赵襄子杀代王而取其地。赵武灵王破楼烦,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后北境属燕。秦为太原、雁门二郡之境,汉因之,后汉及晋亦同。后魏置梁城、繁畤二郡。后周置肆州。隋文帝改为代州;炀帝初州废,置雁门郡。大唐为代州,或为雁门郡。今郡城,后魏所置。郡南三十里有东陉关,甚险固。领县五:

雁门汉广武县故城在西南。又有故平县,后汉末平城县也。有夏屋山,赵襄子会代王,因杀之于此。有句注山,一名西陉山也。

五台汉虑虒县。隋改卢夷县为五台。有五台山。虑音庐,虒音夷。

繁畤汉旧县。有虖池河,源出县东南泒阜山。

崞汉旧县。又有汉楼烦郡故城,在今县东。东魏置廓州。崞音郭。

唐林

定襄郡

[编辑]

东至雁门郡界九十里。南至太原府一百八十里。西至楼烦郡二百四十里。北至雁门郡二百五十里。东南到太原府界一百二十里。西南到太原府及楼烦郡界一百二十里。西北到楼烦郡一百二十里。东北到雁门郡界二百五十里。去西京一千四百八十里,去东京一千六十里。户一万五千三十八,口七万七千九百三十。

忻州今理秀容县。战国属赵。秦为太原郡地,二汉因之。后魏置肆州。后周徙肆州于雁门郡。隋初置新兴郡及云州,后改新兴郡为忻州;因忻口为名。炀帝初,废云州及忻州,以其地属楼烦、定襄二郡。大唐复分置忻州,或为定襄郡。汉有定襄郡,在今马邑郡地。领县二:

秀容汉汾阳县。有岚水。

定襄汉阳曲县。有石岭关,甚险固。

安边郡

[编辑]

东至上谷郡三百二十里。南至常山郡四百里。西至雁门郡二百六十里。北至蕃境,无郡。东南到博陵郡四百九十里。西南到雁门郡三百十里。西北到马邑郡四百六里。东北到妫川郡四百四十里。去西京九百里,去东京一千五百里。户四千六百十,口一万八千二百。

蔚州今理灵丘县。周礼并州川曰呕夷,曰涞易。呕夷水在灵丘县界,涞水在飞狐县界。战国初属赵,后又属燕。秦、汉、晋属代郡。后魏置怀荒、御夷二镇。东魏置北灵丘郡。后周置蔚州。隋置上谷郡。大唐置蔚州,或为安边郡。领县三:

灵丘汉旧县。有赵武灵王陵。

飞狐汉广昌县地。飞狐口在县北,即汉之飞狐道,通妫川郡怀戎县。又有磨笄山,与妫川郡山相连。隋置今县。

安边

马邑郡

[编辑]

东至安边郡四百六十里。南至雁门郡一百四十里。西至楼烦郡三百四十里。北至单于府三百五十里。东南到雁门郡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楼烦郡三百里。西北到单于府三百五十里。东北到故云州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一千七百七十里,去东京一千三百四十里。户六千三百,口二万五千八百。

朔州今理善阳县。战国属燕。秦属代、雁门二郡地。汉为定襄、雁门二郡地。后汉属云中、雁门二郡。汉末,因乱又置新兴郡。汉末大乱,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尽云中、雁门之间遂空。建安中,魏武王集荒郡之人,立新兴郡。晋怀帝时,刘琨表以鲜卑猗卢为大单于,封代公,徙马邑,即其地也。其后称魏,建都于今郡北,兼置怀朔镇。及迁洛后,遂于郡北三百馀里置朔州,葛荣之乱又废。北齐复置朔州。隋初置总管府;炀帝初府废,置代郡,寻属马邑郡。后魏初,云中在今郡北三百馀里定襄故城。北齐置朔州,在故都西南新城,一名平城也。后移于马邑,即今郡城也。大唐初为朔州,或为马邑郡。领县二:

善阳有秦马邑城武州塞,即此地。亦汉定襄县地,后魏桑干郡,北齐广安郡。有紫河发源于此。

马邑汉旧县。

云中郡

[编辑]

东至桑干郡督宅一百五十里。南至雁门郡界一百六十里。西至东尖谷五十里。北至长城蕃界三百里。东南到榆林郡四百里。西南到神堆栅九十里。西北到却蕃栅一百六十里。东北到阳阿谷蕃界三百四十里。去西京二千七十里,去东京一千六百四十里。户三千一百六十,口七千九百三十。

云州今理云中县。战国属赵。秦置云中郡,二汉因之。晋属新兴郡。后魏道武帝自云中徙都平城,即此,云中,今马邑郡北。平城即今郡,隋云内县常安镇也。置代尹。自天兴元年都平城,至孝文帝太和十九年迁洛阳后,改代尹为万年尹。隋初属马邑郡。大唐置云州,或为云中郡。领县一:

云中汉旧县。隋曰云内县。白登山,白登台,汉高帝初,被匈奴围于此。有故高柳城、参合陂。后魏盛乐县亦在今郡界。单于台,在今县西北百馀里。汉孝武元封元年,勒兵十八万骑,出长城,北登单于台。

单于府

[编辑]

东至……南至榆林郡一百二十里。西至……北至……东南到马邑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西北到……东北到……去西京二千二百五十里,去东京二千里。户二千一百,口一万三千。

单于大都护府,战国属赵,秦汉云中郡地也。大唐龙朔三年,置云中都护府,又移瀚海都护府于碛北,瀚海都护旧曰燕然都护府。二府以碛为界。麟德元年,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领县一:

金河有长城。有金河,上承紫河及象水。又南流入河。李陵台、王昭君墓。

风俗

[编辑]

冀州,尧都所在,疆域尤广。梁州境宇虽遐远,而杂以夷獠。中夏唯冀州最大。山东之人,性缓尚儒,仗气任侠,太行、恒山之东。而邺郡,高齐国都,浮巧成俗。自北齐之灭衣冠,士人多迁关内,惟伎巧商贩及乐户移实郡郭,由是人情险诐,至今好为诉讼。山西土瘠,其人勤俭,而河东,魏晋以降,文学盛兴,魏丰乐侯杜君畿为河东守,开置学官,亲执经教授,郡中化之,自后河东特多儒者。闾井之间,习于程法。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左右山河,古称重镇,韩信谓陈豨曰:“代,天下精兵处也。”后汉末,天下扰乱,高干为并州刺史,牵招说干曰:“并州左有恒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强胡,可以守也。”寄任之者,必文武兼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