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山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二十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二十四 遗山先生文集 卷第二十五
金 元好问 撰 景乌程蒋氏密韵楼藏明弘治刊本
卷第二十六

遗山先生文集卷第二十五

 碑铭表志碣

    族祖处士墓铭

公讳滋新字仲羙弱冠就科举一不中即以力田

为业年五十有七终于家距今天于开兴壬辰

十年矣初病革沭浴具衣冠子揟郭生者就诸妇

取一物将奉公公恶其非礼也而切责之其平生

自处为可见乎为人寡言言则徴杂诙谐所居韩

严五社聚落千馀家里中人日有聚话者公时诣

焉山夫谷民性既鄙朴语又无根带每及一事则

鹿气叫吼攘臂纷竞移时不罢公不能忍必为解

之巳而曰人言田舎翁不通晓果然其人惭而去

日乆惭者多公至则稍又引去至无一人留语者

叹曰鄊人恶我耶我不复出矣乃敕其子之规之

矩凡家之服食器用必取诸左右而足吾寜假人

不能假于人也自是人罕见其面妇班氏事公如

事长毎问公今日𣣔何所食鼓腹良乆曰此复𣣔

何食乎此腹旦𣣔某食午𣣔某食晡𣣔某食家人

如言而办如是三十馀年乃终世衰道䘮是非好

恶无有当其实其处是非好恶之间者又不能以

理自固闻誉而喜闻谤而怒为一人所轩轻者多

矣况一郷之人乎故尝论公不合于一鄊将不合

于一邑不合于一邑将不合于一州不合于一州

又将不合于天下四方不合于天下四方其耿耿

自信者当犹一郷也群众不能易其介一物不能

屈其志生而知所以飬殁而知所以顺古之特立

独行轻世肆志𨼆居放言之君子如是而止矣没

而不书族党之过乃追为之铭呜呼此先君子之

志吾敏之兄𣣔成之而不及者也铭曰

 志必于同同则诡随且𣣔异焉是谓自欺理有

固然荡如通逵先之以司南无容背驰人取而

巳遗百从而一违匪直里闾世所骂讥吾寜汨

浊流之泥吾寜醊𫗦馀之醨吾寜反关乐我所

 知来不为所招去不为所麾不屈之髙无贵可

㡬孰能自信于毁誉失真之后如是之不疑

    承奉河南元公墓铭

公讳升字徳清少不羁喜从事鞍马间𣣔复以武

弁取官及长乃更谨𩛙举措不碌碌明昌㤗和入

仕路非有梯级不得进公间居郷里郁郁不得志

然日课家人力田治生厚自奉养禄食者不及也

贞祐丙子自秀容避乱河南客居嵩山时公巳衰

无复仕䆠意亲旧竞劝之乃始以兄陇城府见䕃

奏补得系承奉班眀年当调官而以疾终于登封

寺荘之寓居春秋五十有五曽祖𧨏宋忻州神虎

军将领祖春不仕考滋善柔服丞夫人同郡史氏

无子以从孙好谦之子抟奉其后权厝金店东北

一里所道路阻绝未卜归⿱苑土遂为南迁第一祖矣

铭曰

 豪侠则鄊上之旧干局则父兄之传武可以材

 选能可以吏迁一命不霑而老于编齐之间钻

 辞幽石以慰下泉

    敏之兄墓铭

兄字敏之讳好古性颖悟读书能强记务为无所

不窥年二十就科举时东岩巳殁太夫人年在喜

惧望其立门户为甚切及再试不中意殊不自得

又娶妇不谐日致恶语遂以狷介得疾尝作望月

诗有莫倦夜深仍坐待宻云或有暂开时之句或

言诗境不开廓非佳语也曰吾得年不能三十境

趣能开廓乎未㡬没于贞枯二年三月比兵屠城

之祸年二十九矣呜呼悲哉铭曰

 贾传南州鵩鸟告㓙买臣歌讴危死沟中冯衍

 幽忧桀妇是逢子云自投乃脱歆丰莫难生才

 百蛇一龙有物妒之随以祸攻穹巷抱书薇藿

 弗充天门九虎十上莫通长恸之途万辙一穷

 斯前人所不免顾独𣣔亢吾宗耶

    赞皇郡太君墓铭

夫人姓梁氏广寜人曽大父忭辽秘书监弟授某

朝宰相其后秘书之孙某大定中户部尚书相国

之孙彬明昌中济南尹故梁氏世为闾山甲族大

父庆璋定逺大将军相州酒使父鐻宣武将军鼓

城尉夫人在父母家巳知读书作字有楷法年十

有七嫁为河中李侯讳某之夫人李侯自王父龙

虎以来占籍河中以赀雄鄊里侯资禀豪迈好賔

客复嗜读书不切切于家功簿书㑹计至于鳞杂

米塩无不经夫人之手夫人天性孝交姻睦族属

内外无间言侯于诸弟妹皆审于择配夫人弥缝

赞𦔳咸得其称侯之季弟彦实娶龙山刘致君之

女于夫人为姨妹议往内币时次子献诚生始期

月暑涂二千里不以䟦渉为辞振贫乏抚孤㓜僮

仆之无依怙者聚之一室躬自存飬有父母之爱

侯官苏门大奴弋信妻执伪劵䜣有司云是陜右

饥民为侯家强娶法当为良众谓宜辨其妄夫人

曰奴而良之羙事也奚以辨为听其去者馀二十

辈侯有SKchar侍某先有子矣以尝失意于侯侯不顾

省夫人以为言侯亦莫之从也夫人知侯意不可

回竟为入粟县官度为女官并割上田衣食之昼

哭之后益以教子为事其后献卿中㤗和三年进

士第献诚献甫同以兴定五年登科鄊人荣之献

卿释褐华阴簿夫人在官下毎以廉慎爱民为戒

南征之役朝廷脩马政井牧之马似渉羸疗官有

𬒳真决者献卿方摄县务殊为忧夫人言马逺至

难遽肥立法虽严可身任之使一县之民少苏不

亦可乎夫人之兄思忠在中山得风痹不良于行

且诸子皆幼弱顾谓献卿言(⿱艹石)能为舅氏觅一官

得近河中使吾事老兄一日可无憾献卿如所教

为求河东髙公酒正因迎事之逮其下世送终拊

孤礼无违者献卿佐坊州幕官尝与周官𮪍踘夫

人戒之曰从仕之睱宜读书飬性鞍马间乘危蹈

险非书生之事正使能之旦为识者𥬇况必不能

耶其慈恕有礼𩔗如此不幸遘疾以贞祐元年

月二十有八日享年五十有一终于坊州之官舎

孤䘖恤㐮事以某年月日祔葬于某原之先茔

礼也夫人三子献卿其长今为正议大夫宣差规

措解塩司充塩部𭅺中行部事以故事请于朝赠

夫人赞皇郡太君献诚汝州郏城令献甫京兆长

安令南京右警巡使镇南军节度副使尚书户部

贠外𭅺女二人长⿺辶商夫人之从侄梁玙次⿺辶商经义

省元兴平令赵宇正大辛卯冬献卿持夫人行事

之状涕泗百拜谓某言先夫人弃诸孤之飬亦巳

乆矣献卿承乏天官民曹日暇不给孤奉慈训尚

有旌纪寂寥之恨惟先夫人为淑女为良妇为贤

母者当世士君子皆耳目所接见诸孤虽无所以

肖安敢自例流俗附先夫人于碑志之末乎献卿

昆季及从弟献能得幸吾子者有年吾母犹君之

母也铭其可辞某再拜言先夫人之徳之教无愧

古人顾非不腆之文所能撰述然得属辞比事以

相兹伇昭我管彤自托不腐通家子侄与其荣焉

其敢不䇿厉驽钝以少慰凯风寒泉之思乎乃为

铭曰

 主馈有仪作室有基秣𩦸问涂司南通逵鼎于

 华腴动与礼违在生长见闻者而非所望寜闺

 壸之可㡬嗟维夫人女宗妇师匪直宗师母仪

 百之油灯煌又诵书琅又儿不敢嬉母也在旁

 维龙虎公北方之强武库再传化而文房郁階

 庭之佳𣗳乃异质而齐芳版舆委蛇子禄孙饴

 上寿期頥夫人则宜事亲之日𠔃不可追去何

 速𠔃来何遅赡昊天而靡及泣风雨其安归防

 墓𠔃有碑勒铭诗𠔃告无期有亲如是而不得

 终百年之飬信人子之同悲

    南阳县太君墓志铭

夫人姓李氏世家平定父琮宋末来火山遂为隩

州人毋邢生四子一女以夫人天性孝友特钟爱

焉年二十嫁为赠朝列大夫同郡白君讳某之妻

夫人事姑孝拊前夫人子如所生姑老且病饮食

医药必躬亲之而后进及持䘮哀毁过礼郷人称

焉性严重不妄喜怒白氏大家也夫人处之不侈

不陋服食居处皆有法度可观以大安辛未三月

丙辰春秋五十有六终于私第之正𥨊子男四人

长曰贲擢泰和三年进士第官至𡵨山令次曰华

贞祐三年进士第今为枢宻院判官次曰茔弃

家为佛子有诗笔闻于时次曰麟女二人长嫁进

士同郡贾铎贲茔麟及次女皆早卒男孙二人曰

汴阳铁山女孙一人尚㓜𥘉华既冠从兄贲官学

辈流中号楚楚者鄊先生谓当就科举不可以家

事役之朝列君以为然谋之夫人夫人曰彦升以

长子持门户劳苦为甚贵举进士茔与麟皆㓜可

代彦升者独华耳今又使之从学是逸者常逸而

劳者常劳矣执议者再三语虽不从识者谓夫人

有鸤鸠均一之义焉夫人自㓜事西方香火之具

未尝去其手病且軰沭浴易衣趣男女诵佛名怡

然而逝生平待中表有恩尤赒恤贫者其殁也哭

者皆为之尽哀诸孤以是月戊午奉夫人之䘮殡

于河曲王家里之西原明年朝列君殁乃合葬焉

文举既叅机务而赠夫人南阳县太君因请某铭

其墓某自龆齓识文举于太原与之㳺为弟昆之

友今三十年矣知夫人之徳与文举念其亲者为

详且乆乃为之铭曰

 禄不于豊惟禄之时三釡迨亲万石不赀母氏

 劬荣无报可施𣗳净而风霜露涕洏悠悠苍天

 孰命之尸含饴弄孙彼何人斯嗟唯夫人女宗

 妇师徳宜而家物不疠疵玉𣗳階庭且兰且芝

 一善不可能我则百之见于管彤永世有辞重

 之以五福之养神则我𥝠列铭墓石尚以慰凯

 风寒泉之思

    聂孝女墓铭

五䑓聂天骥元吉为尚书左右司员外𭅺壬辰之

冬车驾东狩元𠮷留汴梁明年正月二十有三日

崔立举兵反杀二相省中元吉𬒳兵创甚女日夜

悲泣谒医者疗之百方至刲其股杂他肉以进而

元吉竟不可救时京城围乆食且尽闾巷间有嫁

妻以易一饱者重以喋血之变剽夺陵暴无复人

纪女资孝弟读书知义理思以大义自完葬其父

之明日乃绝脰而死士大夫贤之有为泣下者女

字舜英年二十二尝嫁为进士张伯豪妻伯豪死

归父母家呜呼壬辰之乱极矣中国之大百年之

乆其亡也死而可书者权叅知政事翰林学士承

㫖子政右丞大用御史大夫仲寜户部尚书仲平

大理徳辉点检阿撒郎中道逺省讲议仁卿奉御

忙哥宰相子伯祥宿直将军长乐妻明秀叅知政

事伯阳之夫人与孝女十数人而已且有妇人焉

夫一脉存不可谓之绝一目张不可谓之乱一夫

有立志不可谓之土崩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孝女

今葬张氏墓在某所铭曰

 嫈政之姊哭徇其季千祀有传犹聂之世嗟惟

 孝女之死自遂死而有知及父于隧以子则孝

 以妇则义以断则勇以守则智于今之人麟鳯

 之瑞莫靳者名天曰羙器不于士夫一女之𢌿

 铭以表之并志予愧

    孝女阿秀墓铭

孝女阿秀奉直大夫尚书省令史秀容元好问弟

三女也兴定乙卯生于登封年十三予为南阳令

其母张病殁孝女日夜哭泣哀痛之声人不忍闻

明年得疾于汴梁病巳急哭且不止或以为言亲

一也母亡而父存汝不幸而死为弃父矣曰女从

母为顺宁从母死耳竟以开兴壬辰三月朔死死

之二日权厝报恩寺殿階之东南十五歩铭曰

 失乳而啼襁褓之常知所以悲非乳可忘木病

 本根枝叶乃伤爱生于心血出肺肠母在与在

 母亡与亡孝女之哀千载涕滂白水南东维毋

 之藏羁魂摇摇望女大梁㑹以汝归以慰所望




遗山先生文集卷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