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医方类聚/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医方类聚
卷三
作者:李祹 金礼蒙 柳诚源
1451年
卷四

卫生宝鉴[二]

[编辑]

[卫生宝鉴]

[编辑]

川芎。气温,味辛。补血,治血虚头痛之圣药也。妊妇胎动数月,加当归,二味各二钱,水二盏,煎至壹𧣴,服之神效。捣细,以纱罗罗过用。

蔓荆子。气清,味辛温。治太阳头痛、昏闷,除头昏目暗,散风邪之药也。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拣捣用。

秦艽。气微寒,味苦。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下水,利小便,疗黄病骨蒸,治口噤及肠风泻血。去芦头,铡碎锉,桶内锉,竹筛齐之,用。

天麻。气平,味苦。治头风,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癎惊气,利腰膝,强筋骨。铡用。苗谓之定风草。

麻黄。气温,味苦。发太阳少阴经汗。去芦,铡,微捣碎者三二沸,掠去上沫。不然,令人心烦。

荆芥穗。气温,味辛苦。辟邪毒,利血脉,宣通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劳冷。捣和醋,封毒肿。去枝,手搓碎用。

薄苛。气温,味苦辛。能发汗,通关节,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人不可多食,令人虚汗不止。去枝茎及黄叶,搓碎用之。

热浮长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ㆍ甘ㆍ温ㆍ热是也。

[编辑]

黑附子。气热,味大辛。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东垣试效方作胃。中寒甚。白术为佐,谓之术附汤,除寒湿之圣药。温药中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及治经闭,慢火炮裂,铡细用。

川乌头。气热,味大辛。疗风痹、血痹东垣试效方此下有寒痹二字。半身不遂,行经药也。先以慢火炮裂,刮去皮脐,铡细用。

肉桂。气热,味大辛。补下焦热火不足,治沈寒痼冷之病,及表虚自汗。春夏为禁药也。去皴,捣用。

桂枝。气热,味甘辛。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乃桂条也,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嫩小桂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以铡碎用。

木香。气热,味辛苦。除肺中滞气。若疗中下焦气结滞,须用槟榔为使。广州者佳。铡细用。

丁香。气温,味辛。温脾胃,止霍乱。消痃癖,气胀反胃,腹内冷痛。壮阳,煖腰膝,杀酒毒。捣细用。

白豆蔻。气热,味大辛。荡散肺中滞气,主积冷气,宽膈,止反胃吐逆。消谷,下气,进食。去皮,捣细用。

草豆蔻。气热,味大辛。治风寒邪客在于胃口上,善去脾胃客寒,令人心胃痛。面裹煨熟,捣细用。

益智仁。气热,味大辛。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气,治多唾。于补中药内兼用,不可多服。去皮,捣细用。

川椒。气热,味辛。主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利五脏。凡用炒,去汗及合口者,手搓细用。

缩砂仁。气温,味辛。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捣细用。

干姜。气热,味大辛。治沈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用水同煎,姜附汤是也。亦治中焦有寒。水洗,慢火炮裂后,锉细用。

玄胡。气温,味辛。破血,治气,妇人月水不调,小腹痛,温暖腰膝,破散症瘕。捣细用。东垣试效方主破血,止少腹痛,产后诸疾,妇人月事不调。

干生姜。气温,味辛。主伤寒头痛鼻塞,上气痰嗽,止呕吐,生姜同治。与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铡用。

良姜。气热,味辛。主胸中冷、霍乱、腹痛、反胃、呕食、转筋、泻利,下气,消宿食。铡细用。

吴茱萸。气热,味苦辛。治寒在咽嗌,噎塞胸中。经言咽膈不通,食不下,食则呕。令人口开目瞪,寒邪所结,气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满膨胀。下利寒气,用之如神,诸药不可代也。洗出苦味,㬠干捣用。

厚朴。气温,味辛。能除腹胀。若虚弱人,虽腹胀,宜斟酌用之,寒胀是也。大热药中兼用,结者散之,神药也。误服,脱人元气,切禁之。紫色者佳。去皮,铡碎,姜制,微炒锉,桶锉,竹筛齐,用。

茴香。气平,味辛。破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炒黄,捣细用。

红花。气温,甘辛。主产后口噤,血运腹内,恶血不尽,绞痛,破留血神验。手搓碎用。

神曲。煖。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须用于脾胃药中少加之。微炒黄用。

湿化成中方。

[编辑]

戊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

己土,其本味醎,其兼味辛甘咸苦,在人以脾应之。

人参。气温,味甘。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可为相得也。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甘草梢子生用为君。此药能补中缓中,短气少气,泻肺脾胃火邪,善去茎中痛。或加苦练,酒煮玄胡为主,尤好尤效。去芦,铡细用。

黄芪。气温,甘平。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血脉不行,疮痬内托,阴证疮痬必用之。去芦皴,铡碎锉,桶锉,竹筛齐之,用。

甘草。气平,味甘。生用大凉,泻热火,灸则温,能补上中下三焦元气。调和诸药,共为力而不争,性缓,善解诸急。故有国老之称。去皮,铡碎锉,桶锉,竹筛齐之,用。

当归。气温,味甘。和血补血。尾,破血,身,和血。用以温水洗去土,酒制焙晒干,去芦,铡细用。

熟地黄。气寒,味苦。酒晒蒸如乌金。假酒力则微温,大补血虚。虚损血衰人须用,善黑鬓髦。忌萝卜。铡用。

半夏。气微寒,味辛平。○东垣试效方辛苦热。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太阳试效方作阴。痰厥头痛,非此药,不能除也。汤泡七次,铡细用。

白术。气温,味甘。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膝东垣试效方作腹脐。闲血,除胃中热。𢭏碎,纱罗子罗过用。

苍术。气温,味甘。主治与白术同。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少。如白术泔浸,刮去皮,𢭏细用。

橘红。气温,味微苦。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气滞,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去白,理胸中肺气,去白。𢭏细用。

青皮。气温,味辛。主气滞,消食,破积结膈气。去穰,𢭏细用。

藿香。气微温,味甘辛。疗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去枝茎,用叶,以手搓细用。

槟榔。气温,味辛。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𢭏细用。

广茂。气温,味苦平。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痃癖气最良。火炮,铡开𢭏细,纱罗罗过用。

京三棱。气辛,味苦。主老癖症瘕结块,妇人血脉不调,心腹刺痛。火炮,铡开𢭏细,纱罗罗过用。

阿胶。气微温,味甘平。主心腹痛,血崩,补虚安胎,坚筋骨,和血脉,益气,止痢。慢火炮,肥搓细用。

诃子。气温,味苦。主腹胀满,饮食不下,消痰下气,通利津液,破胸膈结气,治久痢赤白,肠风东垣试效方疗肠风泻血。去核,铡用。

桃仁。气温,味甘苦。治大便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七宣丸中用之,专疗血结,破血。汤退,去皮尖,硏如泥用。

杏仁。气温,味甘苦。除肺燥,治气燥在胸膈。麸炒,去皮尖用。

大麦蘖。气温,味咸。补脾胃虚,宽肠胃。先𢭏细,炒黄色,取面用。

紫草。气寒,味苦。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疗腹肿胀满。去土,用茸,铡细用之。

苏木。气平,味甘咸。主破血,产后血胀满欲死。排脓止痛,消痈肿瘀血,月经不调,及血运口噤。铡细用。

燥降收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ㆍ甘ㆍ淡ㆍ平ㆍ寒ㆍ凉是也。

[编辑]

茯苓。气平,味甘。能止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闲血。为主治小便不通,溺黄或赤而不利。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大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夭人寿。医云,赤利白补,上古无此说。去皮𢭏细,纱罗过用。

猪苓。气平,味甘。大燥,除湿,比诸淡渗药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去黑皮,里白者佳。𢭏罗过用。

琥珀。气平,味甘。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𢭏细,纱罗过用。

泽泻。气平,味甘。除湿之圣药也。治小便淋沥,去阴闲汗。无此疾服之,令人目盲。𢭏碎,纱罗过用。

滑石。气寒,味甘。性沉重,能泄气。上令下行,故曰滑则利窍。治前阴窍涩不利,利窍不比与渗淡诸药同。白者佳。𢭏,水飞,用。

瞿麦。气寒,味苦。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治肿痈排脓,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逐膀胱邪热。去枝用穗,铡细用。

车前子。气寒,味甘。主气癃闭,利水道,通小便,除湿痹,肝中风热,冲目赤痛。𢭏细,纱罗过用。

木通。气平,味甘。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去麁皮,铡碎锉,桶锉,竹筛齐,用。

灯草、通草。气平,味甘。通阴窍涩不利,利小水,除水肿,治五淋闭。东垣试效方此下有与琥珀同四字。铡细,生用。

五味子。气温,味酸。大益五脏之气。孙真人云,五月常服,补五脏气。遇夏月季月闲,人困乏无力,乃无气以动也。以黄芪、人参、夌门冬东垣试效方此下有五味子三字。,少加黄蘗,锉,煎汤服,使人精神、神气两足,筋力涌出。生用。

白芍药。气微寒,味酸。补中焦之药。得灸甘草为辅,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黄芩,若恶寒腹痛,加肉桂壹分,白芍药二钱,灸甘草壹钱半,此仲景神品药也。如冬月大寒腹中痛,加桂壹钱半,水二𧣴,煎壹𧣴,去柤。铡碎锉,桶锉,竹筛齐,用。东垣试效方云,补中焦之药。得灸甘草为辅,治腹中疼之圣药也。如夏中热,腹疼,少加黄芩,其痛立止。若病人春夏秋三时腹疼,亦少加黄芩。若恶寒腹疼,只少加肉桂一钱,白芍药三钱,灸甘草一钱半。此三味为治寒腹疼,此仲景神品药也。如深秋腹痛,更加桂二钱,如冬月大寒腹中冷痛,加桂作二钱半,水二盏煎服。

桑白皮。气寒,味苦酸。东垣试效方甘寒。主伤中五劳试效方此下有六极二字。,羸瘦。补虚益气,除肺中水气,止唾血、热渴,消水肿,利水道。去皮,铡碎锉,桶内锉,竹筛齐之,用。

天门冬。气寒,味微苦。保肺气,治血热侵肺。上喘气促,加黄芪、人参用之为主,如神。汤浸去心,晒干用。

夌门冬。气寒,味微苦。治肺中伏火,脉气欲绝。加五味子、人参三味东垣试效方水煎服。,谓之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汤浸去心,用。

犀角。气寒,味苦酸。主伤寒、温疫头痛,安心神,止烦乱,明目镇肝。治中风失音,小儿麸豆风热惊癎。镑为末用之。

乌梅。气平,味酸。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调中,治痢止渴。以塩豉为白梅,亦入除痰药。去核,铡细用。

牡丹皮。气寒,味苦。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之要药,犀角地黄汤中之一味也。铡细用。

地骨皮。气寒,味苦。解骨蒸肌热,主□渴,去风湿痹,坚筋骨。去骨用皮,锉细用。

连翘。气平,味苦。主寒热瘰疬,诸恶疮肿,除心中客热,去胃虫,通五淋。以手搓碎用。

枳壳。气寒,味苦。治胸中痞塞,泄肺气。麸炒,去穰,捣细,纱罗过用。

枳实。气寒,味苦酸咸。除寒热,破结实,消痰癖。治心下痞、逆气胁痛。麸炒,去穰,捣罗过用。

寒沈藏味之厚者,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ㆍ苦ㆍ咸ㆍ气寒是也。

[编辑]

大黄。气寒,味苦。其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大肠不通,荡肠胃热,专治不大便。去皮,铡碎,竹筛齐,用。

黄蘗。气寒,味苦。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脚无力。于黄芪汤中少加用之,使两足膝中气力涌出,痿软即时去也。蜜炒为细末,治口疮、痈痪必用药也。去皮,铡碎锉,桶锉,竹筛齐,用。

黄芩。气寒,味微苦。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赤肿瘀肉壅盛,必用之药。泄肺受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去皮幷黑腐,铡细锉,桶锉,竹筛齐,用。

黄连。气寒,味苦。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炼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治心下痞满。仲景云,治九种心下痞,泻心汤皆用之。去须,铡碎用之。

石膏。气寒,味甘辛。治足阳明经发热、恶热、躁热、潮热、自汗,小便浊赤,大渴引饮,身体肌肉壮热,苦头痛。白虎汤是也,善治本经头痛。若无此证,医者悮用,有不可胜救也。捣细,罗用。

草龙胆。气寒,味大苦。治赤目肿痛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以柴胡为主,治眼疾必用之药也。去芦,铡碎锉,桶锉,竹筛齐,用。

生地黄。气寒,味苦。凉血,补东垣试效方此下有血字。,益肾水真阴不足。此药大寒,宜斟酌用,恐伤人胃气。铡细用。

知母。气寒,味大辛。治足阳明火热,大补益肾水膀胱之寒。刮去黑皮苗,里白者佳。铡细用。

汉防己。气寒,味大苦。疗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补膀胱,去留热,行十二经。去皮,铡细锉,桶锉,竹筛齐,用。

茵蔯蒿。气微寒,味苦平。除烦热,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去枝用叶,手搓碎用。

朴硝。气寒,味苦辛。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血癖,胃中食饮,热结血闭。去停痰痞满,消毒。生用。

苽蒌根。气寒,味苦。主消渴身热,烦满太热。补虚安中,通月水,消肿毒瘀血及热狂疮疖。捣细,罗过用。

牡蛎。气微寒,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女子带下赤白,止汗,心痛气结,涩大小肠,治心胁下痞。烧白,捣罗用。

苦参。气寒,味微苦。足少阴肾经之君药也,治本经须用。铡细锉,桶锉,竹筛齐之,用。

地楡。气微寒,味甘酸。主产乳,七伤,带下,月经不止,血崩之病。除恶血,止痛,治肠风泄血,小儿疳痢。性沈寒,入下焦,治热血痢用。

川练子。气寒,味苦平。主伤寒大热烦躁,杀三虫,疥痬,通利大便小便。捣细用。

山栀子。气寒,味微苦。治心烦懊憹,烦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捣细用。

香豉。气寒,味苦。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生用之。

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之图

File:ITKC GO 1522A 002 0224 010.jpg주-D001

白虎之甘,桂枝之甘

冬至阳生。

味之薄,肝阴中之阳,麻黄。

气之厚,心阳中之阳,附子。

夏至阴生。

气之薄,肺阳中之阴,茯苓。

味之厚,肾阴中之阴,大黄。

调胃之甘,柴胡之甘

升降者天地之气交

[编辑]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阳也。阳当上行,何为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手太阳也。

麻黄。苦,为在地之阴,阴也。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麻黄发汗而升上。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手太阴也。

附子。热,气之厚者,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

大黄。苦,味之厚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

粥。淡,为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

茶。苦,为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

清阳发腠理,清之清者也。

清阳实四肢,清之浊者也。

浊阴归六腑,浊之浊者也。

浊阴走五脏,浊之清者也。

药性要旨

[编辑]

苦药平升,微寒平亦升,甘辛药平降。

甘寒泻火,苦寒泻湿热,苦甘寒泻血热。

脏气法时补泻法

[编辑]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肾以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醎泻之。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软、或坚,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治法纲要

[编辑]

气交变论说,五运太过不及云云。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

失常之理,则天地四时之气而所运行。故动必有静,胜必有复,乃天地阴阳之道也。

抑举辨

[编辑]

假令高者抑之,非高者固当抑也。以其本下而失之太高,故抑之而使下。若本高,何抑之有。

假令下者举之,非下者固当举也。以其本高而失之太下,故举之而使高。若本下,何举之有。

用药用方辨

[编辑]

仲景表虚,制桂枝汤。桂枝味辛热发散。阳体轻,本乎天者亲上,故桂枝为君,芍药、甘草佐之。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仲景制小建中汤。芍药味酸寒,主收补中,本乎地者亲下,故芍药为君,官桂、甘草佐之。一则治表虚,一则治里虚,各言其主用也。后之人用古方者,触类而长之,则知其本而不至于差悮矣。

药味专精

[编辑]

至元庚辰六月中。许伯威五旬有四,中气本弱,病伤寒八九日。医者见其热甚,以凉剂下之,又食梨三四枚。伤脾胃,四肢冷,时昏愦。请予治之。

诊其脉,动而中止,有时自还,乃结脉也。亦心动悸,吃噫不绝,色青黄,精神减少,目不欲开,踡卧恶人语。予以灸甘草汤治之。

成无己云,补可去弱。人参、大枣甘,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辛,益正气。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湿以润之。麻仁、阿胶、夌门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加桂枝、人参,急扶正气。减生地黄,恐损阳气。锉壹两服之,不效。

予再思脉病对,莫非药陈腐而不效乎。再于市铺选尝气味厚者,再煎服之,其病减半,再服而愈。

凡药昆虫草木,生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性味少异,失其时,气味不全。又况新陈不同,精粗不等。倘不择用,用之不效,医之过也。内经云,司岁备物,气味之专精也。修合之际,宜加意焉。

病有远近治有缓急

[编辑]

征南元帅不潾吉歹,辛酉八月初三戌时生,年七旬。丙辰春东征,南回至楚丘。诸路迎迓,多献酒礼,因而过饮,遂腹痛肠鸣。

自利日夜约五十馀行,咽嗌肿痛,耳前后赤肿,舌本强,涎唾稠粘,欲吐不能出,以手曳之方出,言语艰难,反侧闷乱,夜不得卧。

使来命予。诊得脉浮数,按之沈细而弦。即谓中书粘公曰,仲景言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急当救里,后清便自调,急当救表。救里四逆汤,救表桂枝汤。总帅今胃气不守,下利清谷,腹中疼痛,虽宜急治之,比之咽嗌,犹可少待。

公曰,何谓也。答曰,内经云,疮发于咽嗌,名曰猛疽。此疾治迟则塞咽,塞咽则气不通,气不通则半日死。故宜急治。

于是遂砭刺肿上,紫黑血出,顷时肿势大消。遂用桔梗、甘草、连翘、黍粘、酒制黄芩、升麻、防风等分,㕮咀,每服约五钱。水煮清,令热漱,冷吐去之。咽之,恐伤脾胃,自利转甚。

再服,涎清肿散,语言声出。后以神应丸辛热之剂,以散中寒,解化宿食,而燥脾湿。

丸者,取其不即施化,则不犯其上热,至其病所而后化。乃治主以缓也。不数服,利止痛定。

后胸中闭塞,作阵而痛。予思灵枢有云,上焦如雾,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漑,是为气也。今相公年高气弱,自利无度,致胃中生发之气,不能滋养于心肺,故闭塞而痛。

经云,上气不足,推而扬之。脾不足者,以甘补之。再以异功散甘辛微温之剂,温养脾胃,加升麻、人参,上升以顺正气。不数服而胸中快利而痛止。

内经云,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胜者夺之,随其攸利,万举万全。又曰,病有远近,治有缓急,无越其制度。又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之谓也。

阳证治验

[编辑]

真定府赵吉夫约年三旬有馀,至元丙寅五月闲,因劳役饮食失节,伤损脾胃,时发烦躁而渴。又食冷物过度,遂病身体困倦,头痛,四肢逆冷,呕吐而心下痞。

医者不审,见其四肢逆冷,呕吐心下痞,乃因桂末参钱匕热酒调服。仍以绵衣覆之,作阴毒伤寒治之。海受汗大出,汗后即添口干舌涩,眼白睛红,项强硬,肢体不柔和。小便淋赤,大便秘涩,循衣摸床,如发狂状,问之则言语错乱,视其舌则赤而欲裂。朝轻暮剧,凡七八日。家人軰自谓危殆,不望生全。

邻人吉仲元举予治之。诊其脉六七至,知其热证明矣。遂用大承气汤苦辛大寒之剂壹两,作壹服,服之。利下三行,折其胜势。

翌日以黄连解毒汤大苦寒之剂贰两,使徐徐服之,以去馀热。三日后,病十分中减之五六,更与白虎加人参汤约半斤服之。泻热补气,前证皆退。戒以慎起居,节饮食,月馀渐得平复。

内经曰,凡用药者,无失天时,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又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当暑气方盛之时,圣人以寒凉药,急救肾水之原,补肺金之不足。虽有客寒伤人,仲景用麻黄汤内加黄芩、知母、石膏之类。发黄发狂,又有桂枝汤之戒。

况医者用桂末热酒调服,此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此逆仲景之治法。经云,不伐天和,不赞其复,不翼其胜,不失气宜。不然,则故病未已,新病复起矣。

用热远热从乎中治

[编辑]

郝道宁友人刘巨源,时年六十有五,至元戊寅夏月,因劳倦饮食不节,又伤冷饮得疾。医者往往皆以为四时证,治之不愈。逮十日,道宁请太医罗谦甫治之。

诊视曰,右手三部脉沈细而微,太阴证也,左手三部脉微浮而弦,虚阳在表也。大抵阴多而阳少,今所苦身体沉重,四肢逆冷,自利清谷,引衣自覆,气虽布息,懒语言。此脾受寒湿,中气不足故也。仲景言下利清谷,急当救里,宜四逆汤温之。内经复有用热远热之戒。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早晨身凉而肌生粟,午后烦躁不欲去衣,昏昏睡而面赤,隐隐红斑见于皮肤。此表实里虚故也。内虚则外证随时而变。详内外之证,乃饮食劳倦,寒伤于脾胃,非四时之证明矣。

治病必察其下。今适当大暑之时,而得内寒之病。以标本论之,时令标也,病为本也。用寒则顺时而违本,用热则从本而逆时。此乃寒热俱伤,必当从乎中治,中治者,温之是也。

遂以钱氏白术散加升麻。就本方葛根、甘草以解其斑,少加白术、茯苓,以除湿而利其小便也,人参、藿香、木香,安脾胃,进饮食。㕮咀,每服壹两,煎服。再服,斑退而身温,利止而神出。次服异攻散、治中汤辛温之剂,壹贰服,五日得平,止药。

主人曰,病虽少愈,勿药可乎。罗君曰,药攻邪也。内经曰,治病以平为期。邪气既去,强之以药,变证随起。不若以饮食调养,待其真气来复。此不药而药,不治而治之理存焉。从之,旬日良愈。

噫,谦甫之为医,深究内经之旨,以为据依,不为浮议之所摇。胸中了然,而无所滞,岂验方而用药者比也。巨源友旧,朝夕往视之,故得其详。不可不录之以为戒。五月世五日,郝道宁谨题。

病宜早治

[编辑]

仲景伤寒论曰,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便当早言。若不早治,真气失所,邪方萌动。无惮劬劳,不避晨夜而即治之,则药饵鍼艾之效,必易为之。

不然,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极盛,而病极成而后施治,必难为力。内经曰,其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矣,正以谓此。昔桓侯怠以皮肤之微疾,以至骨髓之病,虽悔何及。

戊午春,桃李始华,雨雪厚寸许。一园叟遽令举家执挺击树,尽堕其雪。又焚束草于其下,以散其寒,使冲和之气未伤而复。是年,他家果皆不成熟,独此园大熟。噫,果木之病,治之尚有不损,况人之有病,可不早治乎。

故金匮玉函云,生候长存,形色未病,未入腠理,鍼药及时,服浮调节,委以良医,病无不愈者矣。

澹寮方医功报应门

[编辑]

医以救人为心

[编辑]

医者当自念云。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或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冥冥中自有祐之者。乘人之急,故意求财,用心不仁,冥冥中自有祸之者。

吾乡有张彦明,善医。僧道、贫士、军兵及贫者,求药,皆不较钱,或反以钱米与之。人来请召,虽至贫下亦去。富者以钱求药,不问多寡,必多与药,期于必愈。未尝萌再携钱来求药之心。病若危笃,亦多以好药以慰其心,终不肯较钱。

予与处甚久,详知其人。为医而口终不言钱,可谓医人中第一等人矣。

一日城中火灾,周回爇尽,烟焰中独存其居。一岁牛灾尤甚,而其庄上独全。此神明祐助之。

其子读书,乃预魁荐,孙二三人皆厖厚俊爽。亦天道福善之信。然使其孜孜以钱物为心,夫此数者,所得不足以偿所失矣。同门之人,可不鉴哉。张季明医说。

许学士

[编辑]

许叔微少尝以登科为祷。一夕梦神告曰,汝欲登科,须凭阴德。叔微自念家贫无力,惟医乃可。

于是精意方书,久乃通妙。人无高下,皆急赴之。既而所活愈多,声名益著。复梦其神受以一诗曰,药有阴功,陈楼闲处。堂上呼卢,喝六作五。

是年登第,六名进士第,上一名陈祖言,下一名楼材。及注阙,用升,甲恩如第五名。授职官以归,与诗中之言,无一字差。此则济人之病急者也。叔微有本事方,传于世。同上。

聂医善士

[编辑]

仪州华亭人聂从志良医也。邑丞妻李氏病,垂死,治之,得生。李氏美而淫,慕聂之貌。

他日丞往旁郡,李伪称疾,使邀之。伺其至,语之曰,我几入鬼录,赖君复生。顾世闲物,无足以报德。愿以此身供枕席之奉。

聂惊惧趋而出。迨夜,李复盛饰而就之。聂绝袖,脱去乃止。亦未尝与人言。

后岁馀,仪州推官黄靖国病。阴吏逮入冥,证事且还行。至河边,见狱吏捽一妇人,剖其腹,濯其肠,而涤之。

傍有僧,语曰,此乃子同官某之妻也。欲与医者聂生通,聂不许,可谓善士。其人寿止六十,以此阴德遂延一纪。仍世世赐子孙一人官。妇人减筭如聂所增之数。所以涤荡肠胃者,除其淫也。

靖国素与聂善,既甦,密往访之。聂惊曰,方私语时无一人闻者。而奔来之夕,吾独处室中。此唯妇人与吾知尔。君安所得闻。靖国具以告。

聂死后,一子登科。其孙图南绍兴中,为汉中雒县丞。属仙井喩迪孺汝砺,作隐德诗数百言,以发潜德。此不复载。夷坚志。

医不贪色

[编辑]

宣和闲,有一士人抱病。经年,百治不瘥。有何澄者,善医。其妻召,至引入密室中。告之曰,妾以良人,抱疾日久,典卖殆尽。无以供医药之资,愿以身相酬。

医正色拒之曰,小娘子何为出此言。但放心。当为调治取效,切不可以此相污。万一外人知之,非独使某医药不效。不有人诛,必有鬼责。未几,其夫疾愈。

何澄一夕梦,人引入神祠。有判官,语之,汝医药有功,不于艰难之际,以色欲为贪乱良人妇女。上帝令赐汝钱五万贯、官一资。

未数月,东宫得疾,国医不能治。有诏召草泽医,澄乃应诏,进剂而愈。朝廷赐钱三千贯,与初品官。自后医道盛行京师,号为何药院家。

用诡道以劫流俗

[编辑]

王居安秀才,久苦痔疾。闻萧山有善工,力不能招。遂命舟自乌程走钱塘,舍于静邸中,使人迎医。医绝江,至杭,既见,欣然为治药饵,且云,请以五日为期,可以除根本。

初以药放下大肠数寸。又以一药洗之,徐用药,线结痔。信宿痔脱,其大如桃,复以药饵调养,数日遂安。

此工初无难色,但放下大肠了,方议报谢之物。病者知命悬其手,尽许行囊所有为酬,方肯治疗。

又玉山周仅,调官京师,旧患膀胱气,外肾偏坠。有货药人云,只立谈闲,可使之正。约以万钱及三缣之报,相次入室中,施一针,所苦果平。周大喜,即如数负金帛而去。后半月,其疾如故,使人访医者,已不见矣。

古之贤人,或在医卜之中。今之医者,急于声利,率用诡道,以劫流俗,殆与冗坯挟刃之徒无异。予目击二事,今书之以为世警伯宅编。

段承务

[编辑]

宜兴段承务,医术精高,然贪顾财贿。非大势力者,不能屈致。翟忠惠公居常熟,欲见之,不可。诿平江守梁尚书邀之,始来。

既回平江,适一富人病来谒医。段曰,此病不过汤药数剂,可疗。然非五百千为谢,不可。

其家始许半酬,拂衣去,竟从其请。别奉银五十两为药资,段求益,至百两。乃出药为治,数日愈,所获而归。

中涂夜梦,一朱衣曰,上帝以尔为医,而厚取货赂,殊无济物之心。命杖脊二十。遂敕左右捽,而鞭之。

既寤,觉脊痛。呼仆视之,捶痕宛然。还家,未几而死巳志。

下胎果报

[编辑]

京师有一妇人,姓白。有美容,京人皆称为白牡丹。货下胎药为生,忽患脑疼,日增其肿。名医治之,皆不愈。日久,溃烂,臭秽不可闻。每夜声唤,远近皆闻之。

一日遂说与家中,云,我所蓄下胎药方尽为我焚之。戒子弟曰,誓不可传此业。其子告母云,我母因此起家,何弃之有。其母曰,我夜夜梦,数百小儿咂我脑袋。所以疼痛叫唤。此皆是我以毒药坏胎,获此果报。言讫,遂死。名医录。

拔粹方

[编辑]

本草十剂

[编辑]

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此大略言之。盖外感六淫之邪,欲传入里,三阴尚实而不受逆。邪气于胸中,窒塞不通,而或哕、或呕,所谓壅也。仲景云,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况干哕者乎。三阴者,脾也。故单用生姜,宣散必愈。

若呕者,有声而有物,邪在胃系。未深入胃中,以生姜、橘皮治之。或以霍香、丁香、半夏,亦此之类投之,必愈。此天分、气分虚无处,一无所受,今乃窒塞。

仲景谓鬲之上属上焦,悉属于表。或有形质之物,因而越之则可。若气壅则不可越之者吐也,亦无下之理。破气药也。辛泻气。

若阴虚,秽气逆上,窒塞、呕哕,不足之病,此地道不通也。止当用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之类。和血、凉血、润血,兼用甘药以补其气。微加大黄、芒硝,以通其闭,大便利,邪气去,则气逆呕哕自不见矣。

复有胃中虚热,谷气久虚,发而为呕、哕者。但得五谷之阴以和之五谷皆属阴,或食或饮白汤,皆止呕、哕。,则呕、哕自止。

且如小儿班后,馀热不退,痂不收敛,大便不行。是谓血噪,则当以阴药治血,因而补之,用清凉饮子,通利大便而泻其热也。洁古云,凉风至而草木实。夫清凉饮子,乃秋风彻热之剂。

伤寒家邪入于里,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燥狂,不大便。是谓胃实,乃可攻之。

夫胃气为湿热所伤,以承气汤泻其土实,元气乃得周流。承气之名于此见矣。今哀世人以苦泻火,故备陈之。除热泻火,非甘寒不可。以苦寒泻火,非徒无益,而反害之。故谆谆及此。至如孙真人言,生姜呕家之圣药。谓上焦气壅,表实而言之,非以泻气而言之也。

若脾胃虚弱,谷气不行,荣卫下流,清气不上,胸中闭塞,惟益胃推阳谷气而已,不宜泻也。若妄以泻气、泻血药下之。下之则转增闭塞疼痛,或变作结胸,复下其鬲,由此致危者多矣。

鍼经说呵欠、哕、唏、振寒、噫、喋、亸、涕泪出、太息、涎下、耳中鸣、自啮舌颊唇,视生病者补之。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凡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宜补而不宜泻。空窍者,胃之清气能通也。胃既虚则谷气不上行,是气路不利。

经云,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路也。津液不上,胸中气路不开,亦令人哕。勿作外实,以辛药生姜之类,泻其壅滞。

盖肺气已虚,而反泻之,是重泻其气。必胸中如刀劙之痛,与正结胸无异,亦声闻于外。用药之际,可不慎哉。

通可以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大热之滞也,亦能泻大便。与大黄气味同者,皆可泻血滞,岂止防己而已。

通草甘淡,能助西方秋气下降,利小便。专泻气滞也。小便气化,若热绝津液之源于肺经。源绝则寒水断流,故膀胱受湿热,津液癃闭约缩。小便不通,宜以此治之。

其脉右寸洪缓而数,左尺亦然。其证胸中烦热,口燥舌干,咽嗌亦干,大渴引饮,小便淋沥,或闭塞不通,胫朘脚热。此通草主之。

凡与通草同者,茯苓、泽泻、灯草、猪苓、琥珀、𧄒麦、车前子之类,皆可以渗泄利其滞也。此虽泄气滞,小便不利,于肺中有所未尽尔。

予昔寓长安。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大坚硬如石,壅塞之极,脚腿坚胀,破裂出黄水,双睛凸出,昼夜不得眠,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其亲戚軰求治。

病人始病不渴,近添呕哕,所服治中满、利小便之药甚多。细思素问云,无阳者阴无以生,无阴者阳无以化。膀胱津液之府,气化乃能出矣。此病小便癃闭,是无阴阳气不化者也。

凡利小便之药,皆淡味渗泄为阳,止是气药,谓禀西方燥金之化,自天降。地是阳中之阴,非北方寒水阴中之阴所化者也。此盖奉养大过,膏梁积热。损北方之阴,肾水不足,胱膀肾之室,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非膈上所生也。独为关,非膈病也。

洁古曰,热在下焦,塡塞不便,是治关格之法。今病者内关外格之证悉具,死在旦夕。但治下焦乃可愈。

遂处以禀北方之寒水所化,大苦寒气味者,黄蘗、知母各式两。酒洗之,以肉桂为之引用,所谓寒因热用者也。同为极细末,煎熟水为丸如桐子大,焙干。空腹令以沸汤下二百丸。

少时来报。药之须臾,如刀刺前阴火烧之痛,溺如瀑泉涌出,卧具尽湿,床下成流,顾盻之闲,肿胀消散,故因记之。

或曰,防己之性若何。曰,防己大苦寒,能泄血中之湿热,通血中之滞塞,补阴泻阳,助秋冬、泻春夏药也。比之于人,则险而健者也。险健之小人,幸灾乐祸,遇风尘之警则首为乱阶。然而见善亦喜,逢恶亦怒,如善用之,亦可以敌凶暴之人,保崄固之地。此瞑眩之药,圣人有所存而不废耳。大抵闻其真则可恶,下咽则令人身心为之烦乱,饮食为之减少。至于十二经有湿热,壅塞不通,及治下疰脚气,除膀胱积热而庇其基本,非此药,不可。真行经之仙药,无可代之者。

复有不可用者数事。若遇饮食劳倦,阴虚生内热,元气、谷气已亏之病,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人大渴引饮,是热在上焦肺经气分,宜淡渗之。此不可用二也。若人久病,津液不行,上焦虚渴,宜补以人参、葛根之甘温,用苦寒之剂则速危。此不可用三也。若下焦有湿热,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然后可审而用之耳。

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夫人参之甘温,能补气之虚。羊肉之甘热,能补血之虚。羊肉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凡气味与人参、羊肉同者,皆可以补之,故云属也。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形气者,有无之象也。

以大言之,具天地两仪者也,以小言之,则人之阴阳气血也。以之养生,则莫重于斯。

以天地物类论之,则形者坤土也,人之脾胃也,乃生长万物也。地欲静,静则万物安,坤元一正之土,亘古不迁者也。耕种之土,乃五行运用者也,动之有时,春耕是也。若冬时动之,令天气闭藏者泄,地气凝聚者散,精气朅绝,万化不安。

亦如人之劳役形体,则大病生焉。故曰不妄作劳则明。当静之时,若劳役妄作,则百脉争张,血脉沸腾,精气竭绝,则九窍闭塞,卫气散解。

夫以人参、甘草之类,治其已病,曷若救其未病,为拔本塞源之计哉。内经云,志闲少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减其思虑,省语养气,庶几于道,何病之有。如或不慎,病形已彰,若能调其脾胃,使营气旺,清气上升,则四藏各得其所。

以气论之,天地人三焦之气各异。损其脾者益其气,损其脾胃,调其饮食,适其寒温。黄耆之甘温,能补皮毛之气,人参之甘温,能补肺之气,甘草之甘温,能补脾胃之中,经营之气。

肺主诸气,气旺则精自生,形自盛,血气以平。故曰阳生则阴长,此之谓也。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是阳主生也。若阴虚,单补血,血无由而生。无阳故也。仲景以人参为补血药,其以此欤。乃补气补血之大略也。

泄可以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此二味,皆大苦寒,气味俱厚。不减大黄,又性过于诸药,以泄阳分肺中之闭也,亦能泄大便。为体轻象阳故也。大黄之苦寒,能走而不守,泄血闭也。血闭者,谓胃中柤秽有形之物闭塞者也。

阳明病,胃家实是也。日晡潮热,大渴躁作,有形之热,故泄其大便,使通和汗出而愈矣。一则治血病,泄大便,一则泄气闭,利小便。若经络中及皮毛分肉闲,但有疼痛,一槩用牵牛、大黄下之,乖戾甚矣。通则不痛,痛作不通,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

如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谓如头痛,当以细辛、川芎之类通之,则无所凝滞,即痛随利减也。臂痛有六道经络,究其痛在何经络之闭,以行本经,行其气血,气血通利则愈矣。若表上诸疼痛,便下之则不可,当详细而辨之也。

轻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夫六淫有馀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闲,腠理闭拒,谓之实也。实者,荣卫气血不行之谓也。宜以轻利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皮毛、经络寒邪之实去矣。故二药之体轻清成象,象气之轻浮也。寒邪为实,轻可以去之。

然大同而小异。盖麻黄微苦,为阴之阳,可入足太阳寒水之经。其经循背下行,本寒而又受外寒,汗出乃愈,当以发之。

葛根味甘温,可以发足阳明燥火之经。身已前所受寒邪也,非止发汗之药,谓阳明禁发汗,利小便。但解去经络、肌肉闲寒邪,其气和,汗自出矣。

麻黄专发汗,去皮毛气分寒邪。葛根和解血分寒邪,乃一阴一阳,能泻表实,不能泻里实。若饮食劳倦杂病,自汗表虚之证,认作有馀,便用麻黄发之。汗大出则表益虚。此盖不知表虚宜补其亡阳,闭其自汗。秋冬用桂枝,春夏用黄耆代之。黄耆者,能治虚劳自汗,阳明标病者也。

阳明胃主自汗、小便数。若以人参、甘草之类补之,脾胃实,脾胃实则卫气行,卫气行则表自实。表既实,自汗何由而出。清气上行,虽飧泄亦止矣,此治其本也。

葛根虽为和解之药,亦不可用。用之则重虚其表。仲景所论内外不足,自汗之证,大禁发汗、利小便。若已经发汗,寒邪未去,虽发汗数多,不可禁也。寒邪已去,重发其汗,则脱人元气。若多汗、小便赤涩,不得利小便。为汗夺津液故也。

汗家不得重发汗,小便多不得发汗,汗多不得利小便,小便多不得重利小便。圣人所以切禁此者,为津液乃气血之基本也。一云亡阳,一云脱血。病人重发汗、重利小便,必脱元气,七神无依,则必危困矣。因辨麻黄、葛根之宜禁,故兼及之。

百病在气在血

[编辑]

夫百病昼则增剧,遇夜安静。是阳病有馀,乃气病而血不病也。

百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馀,乃血病而气不病也。

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昼则安然,夜则发热烦燥,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

昼则发热烦燥,夜则发热烦燥,是重阳无阴也。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

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夜则恶寒,昼则恶寒,是重阴无阳也。当亟泻其阴,峻补其阳。

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夫五藏有邪,各有身热,其状各异。以手扪摸有三法。以轻手扪之则热,重按之则不热,是热在皮毛血脉也。重按之至筋骨之分,则热蒸手极甚,轻手则不热,是邪在筋骨之闲也。轻手扪之不热,重加力以按之不热,不轻不重按之而热,是在筋骨之上、皮毛血脉之下。乃热在肌肉也。此为三法,以三黄丸通治之,细分之为五等。

肺热者,轻手乃得,但微按全无。是瞥瞥然见于皮毛之上,日西尤甚,乃皮毛之热。其证必见喘咳,洒淅寒热。轻者泻白散,重者凉鬲散、白虎汤、地骨皮散。

心热者,心主血脉,微按至皮肤之下、肌肉之上,轻手乃得。微按至皮毛之下则热,少加力按之则全不热,是热在血脉也。日中大甚,乃心之热也。其证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哕。以黄连泻心汤、导赤散、朱砂安神丸、清凉饮子。

脾热者,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其闲。热在肌肉,遇夜尤甚。证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泻黄散。

肝热者,重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乃肝之热。寅卯闲尤甚。其脉弦,四肢满闷,便难转筋,多怒多惊,四肢困热,筋痿不能起于床。泻青丸、柴胡饮子。

肾热者,轻手重手俱不热,如重手按手骨分,其热蒸手如火。其人骨苏苏如虫蚀,其骨困热不任,亦不能起于床。滋肾丸、六味地黄丸。

治病必须求责

[编辑]

假令治病,无问伤寒、畜血、结胸、发黄等诸证,幷一切杂证等,各当于六经中求责之。谓如黄证,或头痛、腰脊强、恶寒,即有太阳证也,或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即有阳明证也。馀皆仿此。

王氏集验方

[编辑]

[王氏集验方]

[编辑]

又尝与徽政院官王平章处䟽风顺气散方。平章服之,风热痰气皆散。平章尝言,服此药,自觉风从面部七孔洒洒而出。后尝索此药,与他人服,皆称其美。

平章官至辽阳右丞,又复遣人索此药,自服。倂与同寮服之,皆曰伟。其药乃防风通圣散加乌药、香附子、紫苏叶、槟榔、陈皮、半夏、茯苓各等分。每用一分,则防风通圣散用二分,拌和停匀煎服。盖其药中具香苏散、二陈汤、小乌沈汤等药。此又治风痰气之有热者。

余非好辩,亦非好用热药而然。大抵治风,当在临期随证斟酌,验其寒热,审其虚实,而处治之,则万举万全矣。

雪楼程学士赠序

[编辑]

庐陵王君东野善为方。繇郡官毉提领,入为兴圣宫太医。诸贵戚近侍公卿大人,皆以老谨,争相延致。君亦辄能以效自见。

延祐二年,春贰月,余暴得末疾,几不知人。君入胗曰,脉大浮盛,得之气虚而风乘之。宜服三生饮,闲投以小续命汤,数日疾可已。

嘉兴徐元善复入诊,一如君言。服之三日,手可举,足可履。服之伍日,手可至发际,足可因人而行。服之七日,手可至颠,足可因杖而行。服之十日,手可举物,足可去杖与人矣。惟舌本微彊,害于言。以问君。

君曰,脾脉络胃,侠咽,上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上系舌本,此心脾受风未除也。宜服解语丹。服之十日,舌不彊,语不害。若君之医,可谓良矣。而徐君不立异以为功,亦可尚也。

夫始余之疾,闻君之言而喜,及得徐君益信。然当是时君诚贤,徐君一立异,众必茫然不知为计矣,余有弗病矣乎。

赖二君子皆良医,其识同,其心又同,是天以赐余也。嗟夫,方今之受病,有甚于余者众矣,不知皆能得良医。如东野同心如元善治之否乎。彼嚚嚚然忌功而害能,专欲而擅利。危人之身,绝人之命而不顾。余甚惧君之不常遇徐君以成其功也。其必审所以自处哉。他日天子诏具上所验,幸倂以愚言为对。是岁秋八月望日,广平程钜夫书。

芎辛汤治验方见大方科诸风门。

[编辑]

至大三年庚戌,永新军官李镇抚,病头目昏晕欲倒,痰涎气喘,项筋疼痛,鼻流清涕。胗之,脉息沈伏。毉有僧无尘及龙启宗者,皆以无脉,用三建参附治之,无效。命余胗治。

余曰,非无脉也。此乃体虚感风寒,而邪气不得发泄,其脉伏而不出。遂用局方大芎辛汤,不数服而证退,脉现病愈。

大抵芎辛汤中有乌、附,佐以川芎、细辛、南星等,风去痰化,其病自愈。所谓差之毫厘,谬至千里,司命之士,可不入思。谩书方末,或可为后学之矜式也。

永类钤方

[编辑]

灵宝度人经法

[编辑]

古真人以法用经者述也。其法,以某字治某病,某句治某病,某章治某病,与混元祖师气字符,功用一同。或祖气未明,只斋诚诵经,朱书所治章句,佩贴呑服,随见感应。

道言二字,治卒病暗风。

◇始当诣座四字,催生安胎。

◇天真大神四字,奏章言事。

◇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八字,主辟邪。

◇流精玉光四字,主肾病及梦交。

◇五色郁勃四字,主少气。

◇山海藏云四字,主气急。

◇天无浮翳四字,主眼疾。

◇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止众真侍座二十五字,主安宅动土。

◇狮子之上四字,主心病疟疾。

◇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下四字,凡祈禳设醮,请召,先书为符,烧之,然后,行事,所召毕至。

◇元始登引俱入宝珠之中三十四字,主一切疾病。

◇咸行善心欣乐大平四十八字,乃欲界所出解结之道,主一切咒诅冤债。如有上,不杀至,口无恶声,十二善方可受持。然后行契,齐同慈爱,异骨成亲。

◇营卫神文四字,主通行气脉。

◇魂神澄正飞升上清四十字,主安神定心。

◇混沌赤文无文不生六十四字,主生真气。

◇大行梵气无量度人六十四字,主治百病。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方下方,十方无极,至真飞天神王,长生度世无量大神。

此十位功力甚重,凡有事布告,神王遣飞天使者告之。

五色玄龙四字,主肝病。

◇啸歌邕邕四字,主肺病。

◇五老启途四字,主脾病。

◇浮空而来四字,主保养子息。

◇监真度生四字,主催生。

◇监生大神四字,主安胎。

◇普告三界逼合鬼群四十八字,为升度亡魂。

◇元始符命逍遥上清四十六字,为升度亡魂。

◇东斗主筭总监众灵二十四字,保护生命。

◇青帝护魂四字,主肝病。

◇白帝侍魄四字,主肺病。

◇赤帝养炁四字,主心病。

◇黑帝通血四字,主肾病。

◇黄帝中主四字,主脾病。

◇万神无越一本云上六句。主身上走注痛,手揉之,即安。

◇八威吐毒四字,治邪去毒。

◇猛马四张四字,捉妖祟。

◇掷火万里四字,解厌秽。

◇流钤八冲四字,主安镇。

◇金钺前戮四字,主破坛。

◇巨天后刑四字,主伐庙。

◇东斗主筭鬼无妖精,乃宣述扶卫扫荡之事。

◇青天魔王列言上清,名驱邪咒。

◇元洞玉历运度自然六十四字,咒水遗符用。

◇元始安镇四字,治惊悸。

◇元始安镇万范开张三十二字,安镇宅库。

◇赤书玉字万范开张二十四字,安宅开库店。皆可为大符,贴之。

◇千和万合四字,主成一切事。

◇真中有神万炁齐仙,名布炁咒。

◇人道眇眇鬼道常自匈许都仙云,此歌音可断绝百邪,令自分散。

◇高上清灵爽我道日兴隆,可袪捉邪魅。

◇落落高张皆由我身,主禳镇宅舍。

◇我有洞章薄由我恩,主解祓冤滞,及飞注复连,亦可解冢讼。

◇龙汉荡荡故为歌音,可治颠邪。

◇三界之上匡御众魔,可佩带,百神稽首。公私灾患不能侵及。

◇空中万变我当复柰何,乃遣鬼咒。凡祖先为祸不可摄罪者。

以此咒符焚之。已上各有符文。

◇敕制地祗受炼更生,为昇度亡魂,敕制地祗之文。

◇元始灵书中篇,祝黍米咒,治一切病。

◇亶娄阿荟法揽菩昙四句,为亡者开通道路。

◇稼那阿奕华都曲丽三句,召亡者三魂。

◇鲜菩育臻无行上首六句,为亡者赎罪。

◇回跖流玄阿陁龙罗二句,为亡者炼真炁以成仙。

◇四象吁员一句,为亡者足下生云。

◇东方玉文

[编辑]

◇南爓洞浮韶谣缘邅八句,主久雨祈晴。

◇云上九都神缨自宫八句,主祈雨。

◇南方玉文

[编辑]

◇刀利禅猷一句,禳妖怪。

◇婆泥咎通一句,主保茧。

◇宛薮涤色一句,安奴婢。

◇大眇之堂一句,主鸡鸣不时。

◇流罗梵萌一句,禳非横。

◇景蔚箫嵎一句,主小儿夜啼。

◇易邈无寂一句,主镇自缢祟。

◇宛首少都一句,主解六畜疫毒气。

◇阿䍀郁竺一句,主小儿惊安土府。

◇华莫延由一句,主盗贼。

◇九开自辩一句,主井泉祟。

◇阿那品首一句,主蝼蚁。

◇无量扶盖一句,主禳妖邪祟。

◇浮罗合神一句,成遂一切谋事。

◇玉诞长桑一句,主禳度身灾。

◇柏空度仙一句,主禳怪禽。

◇西方玉字

[编辑]

◇玃无自育一句,主制虫兽毒。

◇九日导乾坤东覆二句,道法人日用自服炼。

◇形摄上玄一句,治狐狸入宅。

◇陁罗育邈一句,主解咒诅及复连。

◇眇气合云一句,主夫妻不睦。

◇飞天大丑一句,主解病人不绝。

◇总监上天一句,主养子不成。

◇沙陁劫量一句,主虚耗。

◇龙汉暎鲜一句,主致富贵。

◇碧落浮黎一句,主禳赤口白舌。

◇空歌保珍一句,禳官灾。

◇恶奕无品一句,主惊魇。

◇洞妙自真一句,主六畜自食。

◇元梵恢漠一句,主辟瘟疫。

◇幽寂度人一句,主产难。

◇北方玉字

[编辑]

◇琳琅振响四字,治耳聋。

◇冥慧洞清四字,主开心辟忘。

◇大量玄玄也上四字,主寝处不安。

须溪刘先生序西山旌阳宫,此卷云,是经在天地闲,惟识想所及,而神明随之。经即我,我即经。善哉。

古真人读度人经法曰,道言二字,治卒病暗风。此今人以为笑者笑,乃道也。道言二字,即如是我闻,即吾家子曰。若心存先圣,则子吾天地父母一举目,而精神在焉。容有邪,无得奸其闲哉。

四百四病,皆由心造。譬犹地狱,本无地狱。吾以古真人法读度人经,开卷,即摄一念。一念摄,一病去,乃至诸病尽去。

故其下云,此四字治某病某病,非有此病,待此字治也。治此念,即此病治,谓道言二字,治卒病,岂不信哉。

古真人,以实受用教人。梅北道人得此,秘刻此经,将授之,能辅吾道者。夫不学仙道,吾语不可得闻,况古真人语,何可忽哉。病不信药,何药能灵。姑为道言,言为言,道言言奈何。读黄庭则否,子曰则否。谨书。

经验良方

[编辑]

经验良方

[编辑]

一。小儿豆疮及诸疾,按之古方,多用温凉之剂。是以备述于后。近世有用天雄、乌、附、丹砂热药而愈。此又全在名医审察时之气运,儿之禀受虚实,明辩其证,临期通变而救疗之。

一。大凡用药、服药,俱要得其中,如用砒、巴、草乌、班茅虫等药。如用药,要察受病之源,决不可自执己见。加添前药,宁可减少。探其病势,详在临时裁处,且要至诚修合。用药等分,方中所载

一字者,以小铜钱四字为则。用药,在一字上,多于内。有用壹分者,谓如以壹两为则,壹分该贰钱半。如此计筭而用,庶无差误也。

一。君子服药,须是依方而服,切不可嫌药少,自行加服。本欲救生,若不依方,恣意多服,反速求祸。慎宜依方次第而服,必可收效。

一。近世有一僧,请到疟药,一服,嫌少,倂二服呑之而死。又有辛苦之人,为其有损,赎损药。倂三服呑下,于中药味有草乌,以致麻吐。无人救疗,死于途中。慎宜戒之。

一。服班茅多者,病虽去,有大小腑秘。用葱、赤茯苓、滑石末、麦门冬去心,但得一味煎汤,亦可。更加枳壳煎汤,大小腑即行也。琥珀磨水吃,亦通。

一。蟾酥疗丁疮,救人命须臾。若取,止合取一眼上。若二眼俱取,此蟾不见,不能食,死。若取蟾一眼,隔久又生。蟾酥取者宜信之,各得其利也。得之行医说,取尽其酥,或杀之,用药亦不应效。

一。药名马屁孛,即灰菇。尘乌,即火煻煤,又名乌龙尾。伏龙肝,即灶心下对锅下土。

一。药名黄芦,即是芦竹根,又名苇子根。

一。胡粉,名国丹,又黄丹。又用水银煆成升鼎,即胡粉,及福建卖名轻粉,亦名胡粉。用之详见本草。

一。有服砒过者,匆忙闲偶无他药可解,用生蒿帚子,擂水,灌解。无生者,收得干蒿帚子,擂新水,灌,呕吐即解。服草乌麻倒,米醋解,或生老姜连皮擂自然汁,灌之亦解。

烟霞圣效方

[编辑]

神农药食反误方六陈

[编辑]

枳实麻黄幷半夏,橘皮狼毒及茱萸,莫辞经岁空陈滞。入用逢知效自殊。

十八反

[编辑]

半蒌贝及忌乌头半夏、白及、蒌、贝母。已上并反乌头。

◇海戟芫遂甘草仇海藻、甘遂、大戟、芫花。已上并反甘草。

◇芍药五参细辛类芍药、丹参、人参、苦参、玄参、沙参、细辛。已上并反藜芦。

◇藜芦更是不相投已上十八味不得同用,并相反也。

药食相反

[编辑]

食狐狸肉,反藜芦。

◇食猪肉,反黄连、桔梗。

◇食菘菜,反甘草。

◇食芦笋,反巴豆。

◇食生菜,反细辛。

◇食葫荽,反牡丹。

◇食芜荑,反地黄。

◇食饧糖、羊肉,反半夏、菖蒲。

◇食生葱,反常山。

◇食犬肉,反商陆。

◇食醋物,反茯苓。

◇食苋菜,反鳖甲。

◇食鲤鱼,反天门冬。

◇食鱼脍,反空青幷朱砂。

诸物误杀人方

[编辑]

盛蜜甁作鲊,食之杀人。

◇干脯烧不软者,食之杀人。

◇鸡生六指者,食之杀人。

◇瓜于水中沈者,食之杀人。

◇鸡生五色者,食之杀人。

◇瓜生二脐二蒂,食之杀人。

◇鲤鱼痈痕者,食之杀人。

◇鸡黑身白头者,食之杀人。

◇诸鱼无胆者,食之杀人。

◇鱼无腮者,食之杀人。

◇河鲀鱼出血不尽,食之杀人。

◇祭祀肉自动者,食之杀人。

饮食相反方

[编辑]

食蜜不可食生葱,令人吐血。

食鳖肉不可食苋菜,腹中生小鳖儿。

乳酪鱼脍同食,令人患息痢。

食粟米不可食杏仁,令人吐泻。

食猪肉不可食生姜,令人患大风疾。

红柿不可与酒同食,令人吐血。

黍米不可与荠菜同食,令人生痼疾。

豆黄不可与猪肉同食,令人气闷致死。

赤小豆不可与鲤鱼鲊同食,令人成消渴病。

小夌醋酱不可与鲤鱼同食,令人喉咽生疮。

白苣与乳酪同食,令人生𧏾虫。

薤不可与牛肉同食,令人生瘣。

生苏不可与青鱼同食,令人腹中生疮,又成痛气。

生枣、李不可与蜜同食,令人五脏不和。

自死马肉不可与仓米同食,令发百病。

患伤寒及疟疾不可食羊肉,令人发热,困致死。

羊肝不可与生椒同食,伤人五脏。

桑柴不可烧牛肉食,令人生寸白虫。

兔肉不可与干姜同食,令人霍乱。

妊娠妇人不可食兔肉及生羊肉、鳝鱼、鸡肉,令子失音。

鸡不可与葫蒜同食,令人气滞。

兔肉不可与白鸡肉同食,令人发黄。

诸禽兽鱼油不可点灯,烟入眼,令人目盲。

鲫鱼不可与芥菜同食,令人黄肿。

自死禽肉不可与甜物同食,令人睡死。

独肝牛,生病疾。

寿亲养老书

[编辑]

[寿亲养老书]

[编辑]

一。年老丰肥之人,承暑胃热,腹内火烧,遍身汗流,心中焦渴。忽遇冰雪冷浆,尽力而饮,承凉而睡。久而停滞,秋来,不疟则痢。

一。年老丰肥之人,不可骑马。恐有坠堕。宜别置乘座器具,稳当无失。

一。老人目暗耳聋,肾水衰而心火盛也。若峻补之,则肾水弥涸,心火弥茂。

一。老人肾虚无力,夜多小溲。肾主足,肾水虚而火不下,故足痿。心火上乘肺而不入脬囊,故夜多小溲。若峻补之,则火益上行,脬囊亦寒矣。

一。老人喘嗽,火乘肺也。若温补之则甚,峻补之则危。

一。老人脏腑结燥,大便秘涩,可频服猪羊血或葵菜血脏羹,皆能踈利。

一。老人可常服杏汤。杏仁板儿、炒熟麻子、芝麻作汤服之,亦能通利。

饮食调治

[编辑]

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力强。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四脏之气皆禀于脾,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

生气通天论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也。

若少年之人,真元气壮。或失于饥饱,食于生冷,以根本强盛,未易为患。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

凡人疾病,未有不因八邪而感。所谓八邪者,风、寒、暑、湿、饥、饱、劳、逸也,为人子者,得不慎之。

若有疾患,且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疾状。以食疗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府也。

凡百饮食,必在人子躬亲调治,无纵婢使慢其所食。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

每日晨朝,宜以醇酒先进,平补下元药一服,女人则平补血海药一服。无燥热者良。寻以猪羊肾粟米粥一杯压之,五味葱、薤、鹑膂等粥皆可。

至辰时,服人参平胃散一服,然后次第以顺四时,软熟饮食进之。食后引行一二百步,令运动消散。临卧时,进化痰利膈人参半夏元一服。

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若顿令饱食,则多伤满。缘衰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为人子者,深宜体悉。此养老人之大要也。

日止可进前药三服,不可多饵。如无疾患,亦不须服药,但只调停饮食,自然无恙矣。

形证脉候

[编辑]

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之数七,丈夫之数八。女子七七四十九,任脉虚,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六十四,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脉弱形枯。女子过六十之期,丈夫逾七十之年,越天常数。

上寿之人,若衣食丰备,子孙勤养,承顺慈亲,参行孝礼,能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上合神灵,下契人理,此顺天之道也。

高年之人,形羸气弱,理自当然。其有丈夫、女子,年逾七十,面色红润,形气康强,饮食不退,尚多秘热者,此理何哉。

且年老之人,痿瘁为常,今反此者,非真阳血海气壮也。但诊左右手脉,须大紧数,此老人延永之兆也。老人真气已衰,此得虚阳气盛。充于肌体,则两手脉大,饮食倍进,双脸常红,精神强健,此皆虚阳气所助也。

须时有烦渴鬲热,大府秘结,但随时以常平汤药,微微消解,三五日闲,自然平复。常得虚阳气存,自然饮食得进,此天假其寿也。

切不得为有小热,频用转泻之药通利,苦冷之药踈解。若虚阳气退,复归真体,则形气尫羸,藏府衰弱,多生冷疾,无由补复。

若是从来无虚阳之气,一向惫乏之人,全在斟量汤剂,常加温补,调停𫗴粥,以为养治。此养老之先也。

医药扶持

[编辑]

常见世人治高年之人疾患,将同年少。乱投汤药,妄行针灸,以攻其疾,务欲速愈。殊不知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百疾易攻。

至于视听,不至聪明,手足举动不随,其身体劳倦,头目昏眩,风气不顺,宿疾时发,或秘或泄,或冷或热,此皆老人之常态也。不顺治之,紧用针药,务求痊瘥,往往因此别致危殆。

且攻病之药,或吐或汗,或解或利。缘衰老之人,不同年少真气壮盛,虽汗吐转利,未至危困。其老弱之人,若汗之则阳气泄,吐之则胃气逆,泻之则元气脱,立致不虞。此养老之大忌也。

大体老人药饵,止是扶持之法。只可用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治之。不可用市肆赎买,它人惠送不知方味,及狼虎之药。与之服饵,切宜审详。

若身有宿疾,或时发动,则随其疾状,用中和汤药调顺,三朝五日,自然无事。然后调停饮食,依食医之法,随食性,变馔治之。此最为良也。

食治养老序

[编辑]

昔圣人诠置药石,疗诸疾病者,以其五藏本于五行,五行有相生胜之理也。荣卫本于阴阳,阴阳有逆顺之理也。故万物皆禀阴阳五行而生,有五色焉,有五味焉,有寒热焉,有良毒焉。

人取其色、味、冷热、良毒之性,归之五行,处以为药,以治诸疾。顺五行之气者,以相生之物,为药以养之,逆五行之气者,以相胜之物,为药以攻之。或泻母以利子,或益子以补母,此用药之奇法也。

经曰,天地万物之盗,人万物之盗。人所以盗万物为资养之法,其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啻千品。其五色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

大体用药之法,以冷治热,以热治冷,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此用药之大要也。

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况是老人之疾,慎于吐利,尤宜用食以治之。

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此养老人之大法也。是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今以食医心镜、食疗本草、诠食要法诸家治馔,洎太平圣惠方食治诸法,类成养老食治方。各开门目,用治诸疾,具列于左,为人子者,宜留意焉。

服药

[编辑]

沈存中云,人非金石。况犯寒暑雾露,既不调理,必生疾病。常宜服药,辟外气、和脏腑也。

平居服七宣元、钟乳元,量其性冷热虚实,自求好方,常服红雪三黄元、青木香元、理中元、神明膏、陈元膏。春初,冰解散,天行,茵蔯元散,皆宜先贮之,以防疾发。忽有卒急,不备难求。

其防危救急不可阙者。伏火丹砂,保精养魄,尤宜长服。伏火硫黄,益气,除冷癖,理腰膝,能食有力。小还丹,愈疾去风。伏火磁石,明目坚骨。伏火水银,压热镇心。金银膏,养精神,去邪气。

如上方药,固宜留心。其馀丹火须冀神助,不可卒致。有心者,亦宜精恳,或遇其真。

贮药

[编辑]

圆散皆以深笋沙合盛之。勿用有油,即受湿。外为漆椟,椟笋亦欲深,深则湿气难入。椟中侠灰净磨之,勿漆则不受润。

更集缯纩为襆厚襆之,更以毡冒椟口。纵有润气自缝中入,亦为毡纩所收。暑月三焙之,遇雨则入煴室。贮茶如此亦善。

药璞新甆罂盛,蜡纸羃之,悬东檐楣上,令常得晨日。勿令沾雨,久阴则一焙,移置深室,晴复出之。数品同一罂可也。喜蛀物,用旧曾贮油麻罐净拭,置药其中,即不蛀。

煴阁

[编辑]

南方暑雨时,茶药、图籍、皮毛、胶糊物、弓剑、色衣、笔墨之类,皆恶蒸溽,悉可置在阁中。

若山居即依山为阁,其高去地一丈,则不复有蒸润。阁中循壁为厨,厨三层,壁仍板弥之。前后开窗。梁上为长笐,物可悬者,悬于笐,馀悉置板上。

天日明燥,即大开门䆫,令纳风日。阴晦则密闭,中设煴炉,常令火气郁郁然。

又法。煴阁中布卧床,床下新出窑炭实之。乃置物床上,永不蒸润,更不须著火。其炭至秋供烧,明年复易新炭。床上慎不可卧,卧者多病喑。屡有验,盖为火气所烁也。

施圆端效方

[编辑]

汤液煎造式

[编辑]

病必择医,治必择药,临煎造制,切在恭诚。宜令亲信至意心明者煎造,忖度最为的礭。

煎药铫器,除油垢腥秽,量水盏器,大小斟酌。用深小净铫,内下新净甜水。药末引物一切都足,浸匀后,诣火上慢慢煎熬,合得分数。搅括周傍,勿令迸转。药熟,用稀踈纱绢滤,去滓,取汁。寒冷热饮,热渴冷饮。标本逆从,临时详度。

事林广记

[编辑]

医学发明

[编辑]

自神农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尧时巫咸以鸿术焉医,春秋秦有医和、医缓,战国有扁鹊兄弟,后汉有华陀。皆以医名于世,自是医学之传,流派益远。然而医未可以易言也,天之命寄焉。

昔扁鹊见齐桓侯曰,君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后五日复见曰,君疾在血脉,不治将深。后五日复见曰,君疾在肠胃闲,不治将深。后五日望见桓侯,退走,曰,疾居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闲,酒醪之所及也。今在骨髓,虽司命无柰之何。后五日,桓侯召之,扁鹊逃去,桓侯遂死。然则学未至于扁鹊,医可易言哉。

论治病法

[编辑]

夫病之所主,有中风、伤寒、伤暑、寒疟、诸气、脚气、小肠气、气块、脾胃霍乱、痰饮、咳嗽、诸虚积热、泄泻、痢疾、眼目口齿咽喉痈疽、疮癣、肠风痔漏,妇人带下、崩中、血闭、胎产,小儿诸疾,此其大略尔。

今按药之所主,说病之一端,假令中风有数十种,伤寒亦二十馀条。更复就中,求其类例,然后配合诸证,以用其药,疾伏之变,不可一槩言之。

用药效验

[编辑]

夫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杀人。用药亦然。一有不谨,性命系焉。可不慎诸。

今人才到病家,便以所见,轻易投药。不知病证之源流,不审药饵之当否,具不误人者几希。故方以经验为良,药以详订为贵。庶十病九瘳,取十全之功必矣。

寿域神方

[编辑]

[寿域神方]

[编辑]

凡治人之疾,先要观其寿夭,察其气色,听其声音,则知人之吉㓙,病之所在。方可治也,则万无一失,是为神医之术也。

论寿夭大略

[编辑]

山根隆起有梁而不断,印堂光明如镜,耳厚而坚,耳中有毫,两耳红白,眉长过眼,眉有半白,项下有绦痕,人中分明长而掩齿,法令过于承浆,地阁高起,胸前肉厚而润,形如龟形,瘦不露骨,肥不露肉,神色清爽,声音清圆。

此数者,寿考之相也。若又有阴德,常行方便,多曾救人,天必祐之。虽重病而不死。若心术不仁,不行善事,虽有寿相,必为减筭。有疾难愈。

骨为阳,肉为阴,不宜骨耸。面皮虚薄,急如绷鼓,人中短促,其文不明,人中浅狭而斜,人中短而露齿,唇向上吊,上唇高厚,法令不分,耳小而薄,双睛閗露,神昏气杂,肥人项短,赤脉贯睛,巨骨卓起,肥人乍瘦,瘦人乍肥,色如尘埃,目无光彩,神色如醉,声音破散,睛黄脉赤閗露,眉毛如钉,眉生两样。男忌女相,面光细白。女忌面如羊脂,又忌眼阔。

此数者,夭亡之相也。若心地又不仁,虽无病而非久。若外相夭,而内有德者,虽病可延。

论谴疾

[编辑]

葛仙翁曰,居官恃势,僭用过度,为臣不忠,为子不孝,宗亲反噬,毁灭天常,将杀降卒,及屠城杀人,与刑官之谴有加,必生谴疾不治。

凡问刑之官,用刑太重,冤屈平人,害人至死,伤其天心者。如觉一时忽然忘事,昏悸呵欠,身体困倦,是谴将至,而病将临也。夜卧不安,神惊色惨,忽闻人唤,举事失措,是神将离,而死将至也。必有恶疾生焉。

若己身无恙,子孙必有传尸劳瘵之证,三纪嗣绝。故曰,医不入于刑官之家,药不疗于不仁之疾。

其法官受谴,及心怀不仁,不行方便,享福过分,贪赃害人,商贾负骗,人命冤债,损人利己,害众成家,已土皆主谴疾,难治。

观人心善恶

[编辑]

面上黑气,面上无肉,眼中红色,上眼皮下苫而动,偸睛视人,眼中睛黄,鼻凖如句,舌常出唇,而动若蛇之吐烬,指如用力,上视者傲,下视者奸,斜视者狠,直视者愚。虽愚无毒,故不在此例。其他有于一者,心术不臧,若有病而难治。德与药不相应也。

论神不足

[编辑]

不醉如醉,不愁如愁,容恶颜忧,神昏如睡,视眄若痴,指闲不密,节上粗踈,手冷如冰,眉毛曲小。

凡有此者,有病愈迟。

论病相

[编辑]

如印堂有紫气,山根有暗黑,山根低陷,鼻梁弯钭,鼻角有纹,虽富多病。此皆骨法,命中一生,当有病患。

观色大略

[编辑]

凡察气色,当于平旦鸡鸣,未洗面时,于灯下观之。务在师传,今之所载者,乃大略耳。智者得之。

春。青旺,赤相,黑休,白囚,黄否。

夏。赤旺,黄相,青休,黑囚,白否。

秋。白旺,黑相,黄休,赤囚,青否。

冬。黑旺,青相,白休,黄囚,赤否。

旺、相者吉,休、囚、否者疾也。

察于未病

[编辑]

观其面之色,黄者一月有喜,紫六十日有喜,又妨害官灾,美中不足。青六十日有孝,或公讼,不宜远出。眼下青主十日内有虚惊,黑百日内有不测灾疾,赤主有非横,白主凶有孝,防百日内灾忌。

印堂文痕低陷,骨格尖斜,平生多疾。黑气如烟雾者,将有疾至,须防暴卒。凖头与兰台黑者,一旬而亡。五穴黑色者凶。

观孕妇面,青色者是男,三阳之下却要红润。红色者是女,三阴之下却要黑色。若三阴三阳之下,黑白相闲,产凶。如孕未及其时而乳出者,为之乳哭,产㓙。

凡人掌之色,青者,必主忧惊,应在二六十月亥卯未日。赤色,主是非,应在正月九月寅午戌旬日。白色,主孝,应四八十二月巳酉丑旬日。黑色,主破财,应在三七十一月申子辰旬日。黄,主则喜,应在三六十一月辰戌丑未旬日。若有青黑色,为游宫白虎,主疾厄㓙灾。若黑气起于掌之四畔者,旬日㓙,先须防疾。

察于已病

[编辑]

声轻者,气弱也。重浊者,痛也,风也。高喊者,热将狂也。哑者,肺之疾也。声急者,神惊也。声塞者,痰也。声战者,寒也。声噎者,气不顺也。喘者,气促也。喷嚔者,知其风。呵欠者,知其倦,阴阳相离也,又主风。要知常日所为何事,好吃何物,则知病之所来矣。若能听其音而察之,则吉凶可知矣。此所谓闻而知之也。

凡病人,先要问其常日好吃何物,所作何事,何日得病,如何起初觉病,身上如何,则知其病之源矣。此所谓问而知之也。

凡切脉,务在神气定息,忌酒浚。不可诊脉,备见后脉诀。此所谓切而知之也。

若气色清明而神不散者,吉。神昏气馁,色青黑如烟雾者,㓙。色依其时而见者,无恙,逆其时者,知有疾也。青病在肝,红病在心,白病在肺,黑病在肾,黄病在脾。若青又兼红者,是肝与心二脏之疾也。馀皆仿此。

面色青者,痛也,红者,热也,白者,寒也,黑者,肾气败也,黄者,脾气弱也。

哭者病在肝,汗者主心,笑者主脾,而多涎涕者主肺有风,唾者主肾有亏。

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

察色验病人生死法

[编辑]

面上紫赤,心绝,五日亡。面赤,目陷,肝绝,三日亡。面黄,四肢肿,脾绝,九日亡。瓜黑,筋绝,八日亡。面白,鼻入奇伦,肺绝,三日亡。齿如黄熟豆,骨绝,一日亡。面黑,耳黄,呻吟,肾绝,四日亡。口张,唇青,毛枯,脉绝,五日亡。

大凡病人足趺肿,身重,大小便不禁,目无转睛,皆死。

若病将愈者,面目皆黄,此生意也。

若面色黄而目青,其人伤酒,有风邪在胃也。若疾将危者,眼胞陷,耳目口鼻黑色入口。

面白目黑,妄语多,及不语,久病两颊赤,口张直气,脚膝肿满,体肿溺出,面色青而变黑,面赤眼白,面青目黄,目无光而齿龈黑,尸臭,口不能合,出气不返,人中无痕,兼背青,掇肩喘而直视,唇青,体冷,遗尿,背面食,发直如麻,循衣摸领,项筋舒展,掌内无文,手足爪甲青黑,是筋绝也。脊疼腰痛,此是骨绝。面黑目白者,命门败,唇焦,面肿苍黑。

凡大病之人有此者,不治。已上皆望而知之也。

辩五中

[编辑]

中风,卒然僵仆倒地,口眼㖞斜,牙关紧急是也。其脉浮洪。

中气,因怒至气,面青,四肢厥冷,手指筋强,或口吐痰沫是也。其细脉沈。

中恶,身体冷,肚腹胀,口出沫,浑身皆青是也。其脉沈绝。

中暑,昏晕恶心,两手僵硬,有自汗是也。其脉沈。

中湿,四肢麻痹,脚手软弱是也。其脉沈缓。

辩五晕

[编辑]

风晕,头目昏眩,恶心眼黑,如在空中是也。其脉弦数。

气晕,心腹胀满,呕吐酸水,眩晕长嘘是也。其脉沈微,弱死。

痰晕,因痰堵塞,胸中痰响。即痰厥,面色浮是也。其脉沈伏。

热晕,头旋眼黑,心中恍惚是也。其脉虚浮。

虚晕,耳鸣眼黑,四肢厥冷,表里俱虚是也。其脉微弱。

辩伤风伤寒

[编辑]

若脉浮紧涩而面惨色,头疼身痛项强,恶寒发热,此是伤寒也,须宜发汗。若伤寒又感风者,手足微厥,脉浮。

若脉浮缓,面光不惨色,头目昏眩,自汗,鼻塞声重,恶风发热,是伤风也,亦宜汗解。若伤风又感寒,手足微温,恶风发热,心烦,脉浮紧是也,宜汗解之。忽因病后交接,脉短涩,手足厥冷,甲黑唇青眼花,小肠绞疼,阴微肿痛,名曰阴阳易。若平昔元气怯弱,交接精脱就死者,名曰脱阳。

其他之证,以理详推,不能备录。

一。凡治人,先要看人之虚实。病在上者当吐,在下者当泻,在表者当汗。如北方人禀气厚实,多宜下,南方人禀气虚薄,多汗。务在临期,看得脉息停当,方可用汗下吐三法。

一。人之感疾,有以时行之证者,有失其调养,而得其病者,皆可治。亦有鬼神谴责之证,虽有神药,不可疗也。大槩为人要存心地,多积阴功,虽有疾,不药而自瘳矣。

一。医者治病,先以病人岁数为定,次将得病日期为数。随之先以三因,后以九除。馀三则吉,馀六则重,馀九则危。

医避传染法

[编辑]

凡医至人家看病,恐有殟疫劳瘵传染之疾。其法,凡人未至其病家,先须浣口洗手,望空祝白。

方至其家,且要至诚,立不中门,坐不靠壁,卧不解衣,盖被不可近口,凡有饮食,务要自己气吹过方吃,不可对日月星辰下小遗,忌起淫念,休起贪心,勿生嫉妒,专要方便心。此是阴骘,邪气先不敢近矣。

凡接病家所谢之物,务要先举手叩齿谢天。然后以左手接之。如出门回家,便地下拾一叶或草,撧做两段,分去两处。或至长流水边,浣口洗手,望之地太阳默祝,某至某家治某病,回得何物。并无惹带,祸随水去。转身便行,不可回头,即无传染矣。

天医神位

[编辑]

传教治病无微太素太白真人。

八大天医陶日远,许仙定,赵仲明,王彦,赖天灵,李流光,刘金胜,娄和使者。

天医功曹成季等十二位尊神。

天医符使姜安国等十位尊神。

治病天丁温伯真等八位尊神。

历代传道一切神医。

已上诸神,各置神主于净室。安奉,止用一水一灯,不香不楮。凡供,止用果酒素茶,如能洁心奉之,自然生气满宅,不生诸疾,家道宁矣。

神光验证法

[编辑]

凡人之有疾,必当先设无微太素太白真人神位于病人室中,用灯一檠,净水一盂。先书一太白符于灯盏中,次以黄纸,书袪邪符,垫于灯盏下。用灯草四根,注油点之,令病人自言平生之愆,得病之由。备细祝告,以求报应。

太白符

<divclass="xsl_paraxsl_indent_0"style="text-align:left;">

<divstyle="font-weight:bold;"><divstyle="overflow:auto"> <imgdata-img-id="ITKC_GO_1522A_002_0361_010"data-img-type="그림"src="/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61_010.jpg"valign="bottom"border="0">

<spanonclick="window。open('/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61_010.jpg','_blank','resizable=yes,scrollbars=yes,width=800,height=800');"class="xsl_img_open">삽화새창열기

袪邪符

<divclass="xsl_paraxsl_indent_0"style="text-align:left;">

<divstyle="font-weight:bold;"><divstyle="overflow:auto"> <imgdata-img-id="ITKC_GO_1522A_002_0361_020"data-img-type="그림"src="/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61_020.jpg"valign="bottom"border="0">

<spanonclick="window。open('/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61_020.jpg','_blank','resizable=yes,scrollbars=yes,width=800,height=800');"class="xsl_img_open">삽화새창열기

占病

[编辑]

灯青有冤

病好。

迁延。

人亡。

有祟。

黑白二气宗先为祸。

青黑病主危险。

黑黄土神不安。

青黄白相闲者吉。

灯红黄相对,病虽重三日安。

◇灯无烟高明者吉,病在五日安。

◇灯易过,病即安。

◇光莹圆洁净,病易安。

◇尽烧过灯心者大吉。

◇都烧尽者最吉。

◇烧过止留一米长者万事吉。

◇灯花烧至尾者凶中得吉。

◇灯烧截齐终吉。

◇灯花如球病安,其人寿长。

灯黑烟大,此病不好。

◇灯花成块或降不吉。

◇黑火不祥,有病㓙,无病有官事。

◇灯盏中烧如竹节者不吉。

◇烧得白不吉。

◇烧了一边留下一边不吉。

◇灯焰短无光昏暗者不吉。

◇忽见红光向下,频频点滴,名流泪灯,㓙。

◇灯昏闷,病者难安。

◇灯一燧成轮不祥,二燧㓙,三燧大㓙。

◇单黄主疫病死,红不吉。

◇灯花如松子不吉。

◇灯烧半盏,大病必㓙。

◇边红边白主有外孝,可折。

◇烧得灯头起来黑者,名曰坐床,不吉。

◇灯烧过止留下一茎灯草者,名曰扛丧,小病可救。

◇灯烧两头只留中闲一截㓙。

◇灯花颤动者有邪崇。

◇灯花如垂露而长者不吉。

◇灯花如粟谷者㓙。

◇灯花蕋壮大者,此劳瘵之证也。

◇灯发后,怪风忽灭。如一次一险,二次二险,若即灭凶。

◇无风常若风摇者㓙。

◇焰分作二,炬者不吉,占官大吉。

◇灯灭速者病易安,终不吉。

◇明灯被鼠拖去,病因食起。

◇残灯被鼠食㓙。

◇鼠食了灯心不吉。

◇灯花爆者不吉。

凡灯要花蕋红活,有焰而光明者吉。

◇灯笑者大吉。

◇灯如金色吉。

◇灯花细细完全脱下万事吉。

◇结花一更不落,来日有喜。天明不灭,五日内喜不绝。

◇灯若两吹不灭者,来日有大喜。

凡占病灯,不宜结花,只宜淡净。脱花脱蕋者,若有病,多则一七好,少则三日安。

占孕

[编辑]

灯独花者圆净者向左者主男。双花者花多者向右者主女。灯花有变,阴阳未分。灯暗淡不明者,主枉死鬼为祸㓙。灯花颤动决然有险。灯半心结花如菉豆,四面无者主生贵子。但喜灯光圆明净定者吉。

一法祷司命告斗验证

[编辑]

北斗居中天,为造化之枢机,作人身之主宰。凡人之生死悔吝,莫不属焉。

昔孙真人飞神谒帝,遇九天玄元真君,授以默告捷要之法。专用司命,奏达文虽简略,厥功最捷。夫司命者,乃九天炊母元君。天帝委之,以掌人闲善恶。凡有祈叩,必遂感通,可谓至道不繁。真人悯世以传,后学得之者宜秘慎之。

凡告斗,先以黄纸朱书斗罡符,垫于灯下。以清油一盏灯心七茎,分作七处。夜静,安于灶内,用米筛罩之,是为千眼灯。

以米排成斗,形于灶上,用椀内书济世符,覆之。以香灯茶果,献于司命之前,祝叩而退。至旦,起椀视米,以取报应。灯息油尽为度,勿论。

斗罡符

<divclass="xsl_paraxsl_indent_0"style="text-align:left;">

<divstyle="font-weight:bold;"><divstyle="overflow:auto"> <imgdata-img-id="ITKC_GO_1522A_002_0369_010"data-img-type="그림"src="/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69_010.jpg"valign="bottom"border="0">

<spanonclick="window。open('/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69_010.jpg','_blank','resizable=yes,scrollbars=yes,width=800,height=800');"class="xsl_img_open">삽화새창열기

念北斗,咒书之。

济世符

<divclass="xsl_paraxsl_indent_0"style="text-align:left;">

<divstyle="font-weight:bold;"><divstyle="overflow:auto"> <imgdata-img-id="ITKC_GO_1522A_002_0369_020"data-img-type="그림"src="/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69_020.jpg"valign="bottom"border="0">

<spanonclick="window。open('/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69_020.jpg','_blank','resizable=yes,scrollbars=yes,width=800,height=800');"class="xsl_img_open">삽화새창열기

米布斗形

<divclass="xsl_paraxsl_indent_0"style="text-align:left;">

<divstyle="font-weight:bold;"><divstyle="overflow:auto"> <imgdata-img-id="ITKC_GO_1522A_002_0370_010"data-img-type="그림"src="/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70_010.jpg"valign="bottom"border="0">

<spanonclick="window。open('/data/imagedb/ARTWORK/ITKC_GO_1522A_002_0370_010.jpg','_blank','resizable=yes,scrollbars=yes,width=800,height=800');"class="xsl_img_open">삽화새창열기

验米吉㓙

[编辑]

[编辑]

失。病重,横亡及产鬼为祸,不利,金命数尽。

动。天曹谴贵,宜禳告斗府。

[编辑]

失。星限重,有怨恨,木石厄,冢讼墓注灾。

动。亲人咒诅,水鬼,犯土,墓庿之祸。

[编辑]

失。血光鬼为祸。

动。家神为祸,时行灾,伏尸气。

[编辑]

失。土神及邪妖为害。

动。星辰重,限逢刑克。

[编辑]

失。犯太岁神煞,血光劳病及落水鬼为祸。

动。土神为灾。

[编辑]

失。山魈为祸,客死鬼、产亡鬼为祸。

动。运限灾,土木之祸,外祟。

[编辑]

失。自缢鬼、枉死鬼为祸,有咒诅。

动。犯土煞,伏尸气,外祟。

天罡

[编辑]

失。土神为祸,女鬼为害,伏尸气。

动。冢墓为灾,田土才上为人怨恨,产鬼灾。

本命所属

[编辑]

贪子生人,巨丑亥生人,禄寅戌生人,文卯酉生人,廉辰申生人,武巳未生人,破午生人。

凡本命星上米不动病便安,失去凶,黑死,赤火灾官非。相聚者时行之疾,米全失去者大㓙,米都动合家有灾,米都不变动大吉,米添增禄延寿,米减不吉。

报应之后,宜告斗府解之。

延生秘诀

[编辑]

太上道君悯诸众生乃示回生秘诀一十六字,专为消禳疾疫恶疮。可面太阳,跪祝,自行忏悔,用黄纸朱书,焚服,其患自消,可得复生矣。

鬼滇长泽,谷云敞柂。

赤图震皇,馘丑荣垂。

此字古所禁忌秘而不博,世所罕知。今特传之于世,务在人心,虔恪诚敬可也。若心术不减之人,服之,无验。书服之时,大忌厌秽色欲所犯。

卫生易简方

[编辑]

服药忌例

[编辑]

有牡丹,勿食生胡荽。有地黄、何首乌,勿食萝卜,令人髭发白。有黄精,勿食梅实。

凡服一切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杂生菜。又不可食诸滑物果实。又不可多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鲙鯹臊等物。

凡服药,通忌见死尸及产妇厌秽事。凡服药,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有风疾,勿食樱桃、芥菜、丹黍。小儿勿与莲实、芡实食,食之,不长。

备预百要方

[编辑]

[备预百要方]

[编辑]

夫天地生于大空,人物生于天地之闲,承禀五行,衰王有时。相克而胎,相生而成。平则为和,胜则为害。天地随人而变,故心气一偏,则诸气皆从。

是以五窍之用,邪正则小应,悲喜忧欢形之,平病生于身体。五星之变,喜怒则大应,风雷水旱兆之,安危至于国家。是以人犹先作,天乃后变。

故上医治天下之师,中医治国家之师,下医治人物之师,能全未兆未萌之纪,难制已病已乱之令。故所由来事渐矣,辨之及早,何有后悔。

至于所用有物,无非天地闲用。则山、丘、田野、城墙、道路、庭园、堦砌、堂舍、户、壁、衣裳、褥席、败器、朽物、远结凝块、久堆尘垢,无所不有。故一病才起,百药俱前如此。则但存临深履薄之慎,不作轻重取舍之用,则虽尘土,岂无一验矣。

今撮万中之一二单用者,每一甲子,除其平岁,其馀天府太一岁会之年,胜者自静,畏者可危。故预期未兆,兼附于下。

义变伤仁。天之太白,犯岁星之变同。

[编辑]

目赤疼痛,百翳生疮,或痒或刺,瞋怒不已。多作庚辰、戊子、丁丑、未、卯、酉之岁。馀岁发者,肝之受气不足者也。先治其肺,后补于肝。

智变伤体。天之辰星,犯荧惑星之变同。

[编辑]

心热闷劣,手足逆冷,唇裂口燥,少腹结症,热食不下,冷食逆心,眩懊喜眠,多忘错误,肩背脊四肢烦疼,体烝壮热,伤寒疾疟,消中消渴。多作丙辰、戌、子、午、癸卯、酉之岁。馀岁发者,心气不足者也。先治其肾,后补于心。

礼变伤义。天之荧惑,犯太白之变同。

[编辑]

肺胀胸满,肩胁重痛,头项拘急,喘息麤大,唯出不入,遍体生疮,喉肿牙强,鼻血目暗。多作戌子、午、寅、申、乙巳、亥之岁。馀岁发者,肺之受气不足者也。先治其心,后补于肺。

信变伤智。天之镇星,犯辰星之变同。

[编辑]

气血拥滞,百节疼痛,耳聋鼻塞,腰痛背强,胀满上气,四肢沉重,胞急淋沥,脚膝逆冷。多作甲辰、戌、寅、申、子、午、辛丑、未之岁。馀岁发者,肾之受气不足者也。先治其脾,后补于胃。

仁变伤信。天之岁星,犯镇星之变同。

[编辑]

头面风痒,遍体瘙痒,四体懒重,嗜卧。多作壬辰、戌、己巳、亥之岁。馀岁发者,脾之受气不足者也。先治于肝,后补于脾。

四大病生,五藏内感,五气外侵,五味内伤,遂成百病。治有轻重,病有深浅。故病虽重,新发者,可以轻法治之。疾虽轻,久则重药难治。是故仓皇之际,住取眼前之物,以一二之甲,可防七八之害,名之曰百要,以类于左。

病源

[编辑]

肝病发于庚、丁年,痛于秋,甚于晡。心病发于丙、癸之年,痛于冬,甚于人定。脾病发于壬、己之年,痛于春,甚于平旦。肺病发于戌、乙之年,痛于夏,甚于禺中。肾病发于甲、辛之年,痛于季夏,甚于鸡鸣、食时、日昳、黄昏。

东风伤肝,外伤筋。南风伤心,外伤血。坤风伤脾,外伤肉。西风伤肺,外伤皮肤。北风伤肾,外伤骨。

酸味伤脾,忌春,又忌壬年。苦味伤肺,忌夏,又忌戊年。甘味伤肾,忌季夏,又忌甲年。辛味伤肝,忌秋,又忌庚年。咸味伤心,忌冬,又忌丙年。

甘宜春,又宜壬年。苦宜冬,又宜丙年。酸宜秋,又宜庚年。醎宜夏,又宜甲年。辛宜夏,又宜戌年。年则周年,时则周时,以养衰废。

服药法幷通忌三十

[编辑]

凡病在上者,食后服谓头痛咳嗽等。。病在膈已下者,空腹服之。服药时,忌临死人及产妇秽恶之物,房室劳动等。

凡服药通忌生、冷、油、滑。生谓不煮熟之物,冷谓性冷,莴苣、荞麦之类,油谓胡麻等,滑谓葵、莼之类。又忌牛、猪、鸡肉等,无鳞鱼、肥腻、脍、鹿肉、腥膻物,又大蒜、莙荙、荠苨、胡荽、蘘荷、萝卜、葵芋、大小豆、菓实、生菜、海藻、面等。已上触之无验,杀药力,故忌之。

修合法

[编辑]

炮者,置药于煻灰中,转转令微拆而用。或以湿纸裹,入煻灰,令热通而用。

◇炒者,置药于器中,火上热,令香气出。或令色黄,或焦黑。

◇熬者,置药于器中,用小水逼干于火上。或令色黄,或至赤黑。

◇煨者,用生药入火,煨之。亦以湿纸裹而煨之。

◇焙者,高置火上,令干也。

◇爁者,与炒同也。

◇凡药不云炮灸者,皆洗去泥土,或日干,或焙干,或阴干。

◇切者,断切而用。

锉者,细切而用。或有麤锉而用者。

又此方内斤两轻重,皆依药秤而用,于丝绵称一分俗云一目。准。药秤一两,用生大枣三枚,又一升,准小茶椀,虽未至的,庶几不至大误也。方内大两大秤者,常用斗升及秤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