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竹山先生文集
陈竹山先生文集 作者:陈诚 明 |
陈诚(1365~1458年),明代著名的外交使者,以其五次出使西域的壮举载入史册。 他六十三岁致仕回到江西吉水老家,过起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田园生活。在正统十二年(1447年),陈诚整理他使臣生涯时写的笔记诗文,以及与缙绅士大夫、朋友的往来诗文,并请时任史部尚书的同乡友人王直作序,编缉个人文集巜竹山文集》刻板刊印传世。陈诚离世百年后,后世子孙经济贫乏,《竹山文集》刻板历经百多年也破烂不堪,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陈诚从六世孙陈汝宝(1554-1617年)考取贡士,任浙江仁和县教谕,在他的组织下,永乐十四年(1416年)陈诚编修的吉水高坑陈氏族谱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得以重修,随后陈汝宝也整理《竹山文集》,编辑完善内外篇卷的内容,增加了陈诚归休遗稿诗文,特别是增加了外篇卷中在万历年前禁刊的方孝孺,练子宁,解缙等人与陈诚往来的诗文,卷中还开始使用了解禁的建文年号。但因资金原因未能刻板刊印。 崇祯十六年(1643年)陈诚八世孙陈起泰(1599-1661年)考取功名且家资富有,在当时吉水县府任职,在他的捐资及倡导下,把陈汝宝整理完善的《竹山文集》刻板刊印,并邀请同乡状元刘同升(1587-1645年)作序,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崇祯版《竹山文集》,但这二种明刻版存世已亡佚。 清朝雍正时期,朝庭为丰富古今图书集成,令各省负责搜集本地民间文集史料,江西巡抚采集到《竹山文集》,主导重新刻版《竹山文集》,并请本省进士螺川高乃听为文集作序,这版文集印刷工整,书尾页印有(陈大史竹山先生文集)的官方语言,及印有江西巡抚采进本字样。 《竹山文集》雍正七年(1729年)再版后,到乾隆年修明史及四库全书时因纪昀,程晋芳等编缉人员认知不足,没有为陈诚列传,《竹山文集》只存目录而没有修书。 到清嘉庆已卯年(1819年),陈诚后裔根据雍正七年印本竹山文集为底本,在家族主导下重新刻版《竹山文集》,外篇卷根据<吉水高坑陈氏文献族谱>的内容,用楷书补刻了2篇文章,解缙的(黄帷记)及杨士奇的(柰园记)。此版文集排版优美,字体整洁,视为文集足本。 《竹山文集》嘉庆已卯版本刻板,一直以来陈氏后裔保藏在仁厚里陈家逸老堂楼阁里,吉水高坑陈氏每八十余年重修一次族谱,也会用木刻板重印一批文集,由于二十世纪中期的破四旧运动,大部分族谱及文集被烧毁,木刻板也无专人保管,到1992年筹备七修陈氏族谱准备也重印一批《竹山文集》时,发现文集木刻印板少了五十余块,以至印出的这套《竹山文集》缺页很多。 所幸苍天庇佑,八十年代王继光先生在甘肃省图书馆搜检到一套嘉庆已卯版《竹山文集》,后在江西师范图书馆也陆续发现一套雍正七年版和一套嘉庆已卯版《陈竹山先生文集》,使得这部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文集再次完整呈现于世。 《竹山先生文集》是陈诚思想与经历的结晶,文集总共有四卷,包括内篇与外篇,共计167页。 内篇由陈诚亲自撰述,分为两卷。第一卷收录了《奉使西域复命疏》、《西域山川风物行程记录》、《与安南辨明丘温地界书》、《狮子赋》等文章与诗篇。第二卷则包含了《西域往回纪行诗》九十二首、《居休诗》四十六首、《像赞》、《历官事迹》等。 外篇则为绪绅大夫赠予陈诚的题赠诗文,同样分为两卷。其“遗编”部分则包含了陈诚父亲陈同的《行状》、《墓表》等文章。整部《陈竹山文集》合计约有6万余字,是研究陈诚及其时代西域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资料。 |
陈竹山先生文集目次
- 奉使西域复命疏
- 西域山川风物行程纪录〈计五十七条〉
- 与安南辨明丘温地界书 附回书
- 狮子赋
- 西域往回纪行诗〈九十二首〉
- 居休诗〈四十六首〉
- 新居上梁文
- 像赞
- 历官事迹
- 题萧元渟公思本堂记
- 送陈员外使西域序 胡广
- 送陈员外使西域序并诗 周孟简
- 送陈郎中重使西域序 邹缉
- 缙绅赠使西域往回诗〈计四十一首〉
- 送翰林检讨陈子鲁归省庐陵序 方孝孺
- 送子鲁陈翰林还江西序 解缙
- 赠翰林检讨子鲁官满归省序 吴勤
- 送翰林检讨陈子鲁省亲序 王达
- 送广东𠫵政陈公子鲁还庐陵序 吴溥
- 送大𠫵陈君归庐陵小序并歌 杨荣
- 缙绅赠归故乡诗〈二十首〉
- 送陈德容省亲序 周宽
- 送陈德容省亲还乡序 周述
- 赠陈茂才子鲁序 梁寅
- 赠陈贡士上春官序 易庵
- 子鲁字说 方孝孺
- 敬亭记 梁寅
- 逸老堂记 曾棨
- 像赞〈四首〉
- 行状 胡诚
- 墓表 练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