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颅囟经/卷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脉法[编辑]

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若有脉候,即须于一寸取之,不得同大人分寸。其脉候未来,呼之脉来三至,吸之脉来三至,呼吸定息一至,此为无患矣。所言“定息”,呼气未出、吸气未入,定息之中又至,此是平和也。若以大人脉五至取之,即差矣。如此七至以上,即为有气;或脉浮如弓之张弦,此为有风,并可依后方合药治之㈠。或七至以下,此为冷候,亦宜依后方合药疗之。或诊候取平,或忽而不见,沉浮不定,伏益根平者,此为神鬼之病。且合求祟,续宜使药。或桃柳枝汤浴,煎饮子为使,一两颗桃心。

孩子脉呼吸十五至以上、三至以下,皆死矣。

病证[编辑]

初生小儿鹅口、撮噤,并是出胎客风着颅、脐,致有此。可以小艾灸三壮㈡及烙之愈。

初生小儿至夜啼者,是有瘀血腹痛,夜乘阴而痛则啼。

初生小儿一月内,乳痢如胶,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

初生小儿一月内,乳痢如血,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

初生小儿一月内,两眼赤者,是在胎之时,母吃灸煿、热面壅滞,气入胎中,熏儿脑所致也。

小儿温热,皆因从气热而搏胃气。然若下之,平气即愈,气虚则生惊而变癎。

小儿惊、癎,一从虚邪、客热相搏而生。其候当用补飬安和即愈,加以性冷及太过即死。

小儿哕、逆、吐,皆胃气虚,逆气客于藏气而作。当和胃飬气至如下冷即极。

小儿霍乱、吐逆,皆胃气与阴阳气上下交争而作,当用分和补药调飬即愈,馀皆死。

小儿客忤无辜,皆因客入所触及暴露星月。小儿嫩弱,所以此候多恶。

小儿一、眼青揉痒,是肝疳;二、齿焦,是骨疳;三、肉色鼻中干,是肺疳;四、皮干肉裂,是筋疳;五、发焦黄,是血疳;六、舌上生疮,是心疳;七、爱吃泥土,是脾疳。

孩子肌肤肥实、皮肤白,无故烦渴,此自小你猛冲损肺,但依后方,内用“甘草人参合饮子”;若气急、甚胸胀起、鼻连眼下脸青色、呻吟之声者,此必死之兆,不得与药。

孩子利如泔、靛者,难效;利如鹅、鸭血者,脾已烂损,不宜与药。

孩子凡有诸色疾苦,但眼睑下垂牵,必定死矣。

孩子疟,皆难效。或发无时,即口噤,咬牙作声,此必死矣,呼为“沥瘠疳疟”,亦名为“锁肠疳”。

孩子渴吃乳食,夜啼作声,此即是腹肚痛。

孩子无故摇头,此是脑顶风。

孩子吃乳食皆出,此是脾冷。

孩子无故肚大、项细、四肢消瘦,筋脉、骨节起,自是小来少乳,嚼食与吃早,成骨热疳劳。先宜与“保童丸”吃,续与“柴胡鳖甲引子”。(“保童丸”方见“一切疳门”中,“柴胡饮子”方见“行迟门”中。)

孩儿头面、胸膊肌厚,臂胫细瘦,行走迟者,是小儿抱损。

孩子鼻流清涕、或鼻下赤痒,此是脑中、鼻中疳极,宜用后方。“青黛散”吹鼻、兼傅鼻下赤烂处(方见疳疾吹鼻门中)

以前并诊候孩子疾状。孩子气脉未调,藏府脆薄,腠理开踈,看脉以时依方用药。

孩子或夏中热时,因乳母沐浴多使冷水,你得冷气,血脉皆伏,见孩儿气未定便与你,使孩子多胃毒、及赤、白两般恶痢,此乃是你母之过。凡浴后,可令定息良久,候气定,揉与之,即全无患。

师巫烧钱,乳毋须预祝之,勿令着水喷儿,皆令惊、热入心,转成患害,切细慎之。

凡孩子自生,但任阴阳推移、即毎六十日一度变蒸,此骨节长来。四肢发热、或不下食乳,遇如此之时,上唇有珠子如粟粒大,此呼为“变蒸珠子”,以后方“退热饮子”疗之,不宜别与方药。{{*|(《[[幼幼新书》注云:“《[[颅囟经》以六十日为一变,巢氏《[[病源》以三十二日为一变,说有不同,故兼存之。)}}

惊癎癫证治[编辑]

牛黄丸

治小儿胎惊及癎、或心热。

牛黄、龙齿、马牙硝、铁焰粉(各一分)

右为细末,錬蜜丸如梧桐子大。毎日乳食前,熟水调破一丸灌㈢下。令母忌口。

又、牛黄丸

治孩子惊热入心,拟成癎疾。面色不定、啼哭不出、潮热无度、不吃乳食、大段眼翻露白、手足逆冷、呼唤不应。

牛黄(研)、大黄、独活(各一分),琥珀(炙、别研)、升麻、菉豆粉、大麻仁(别研,各半两)

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熟水下一丸,顿服之,食后再服一丸。至十岁,加金、银箔各五片,忌煿炙、毒物。

虎睛丸

治孩儿风癎、惊啼不吃乳。

虎睛(一只),犀角、子芩(各等分),栀子仁、大黄(各十分)

右五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惊啼不吃你,乳汁下七丸;风癎,米饮下五丸至七丸。儿小,减丸数。取利为度。忌毒物。若有虚热,加知母六分。

又、虎睛丸

治小儿、孩子二十四种惊、癎,壮热、抽掣脚手、呕吐、夜啼、眼肿。

虎睛(一只)、犀角、子芩(各等分)、栀子仁、大黄(各十分)

右五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惊啼不吃你,乳汁下七丸;风癎,米饮下五丸至七丸。儿小,减丸数。取利为度。忌毒物。若有虚热,加知母六分。

又、虎睛丸

治小儿、孩子二十四种惊、癎,壮热、抽掣脚手、呕吐、夜啼、眼肿。

虎睛(一只,生用一对),栀子仁、茯苓(各二分),牛黄(少许,生用半两),人参(一分,生用一两),钩藤、大黄(各四分),犀角(末、一分,生用二两),黄芩(一分,生用一两),蛇退(七寸、烧灰,生用一分)

右为末,蜜丸如黍米大。空心、熟水下,随年。丸轻者一服,重者三服,你汁下。亦得生、熟水下。你母忌一切生冷、油腻、毒物。

广利方

治孩子惊、癎不知,迷闷、嚼舌仰目。

牛黄(一大豆)

右为细末,研和蜜水服之。

二十二味虎睛丸

治孩子从一岁至大,癫发无时,口出白沫,小便淋沥不利。

虎睛(一只,生眼㈣佳,曝干,酒浸令黄色),真珠、蜂房(各三钱),麻黄(二分、去节),钩藤(三分),铁精、防葵、大黄、子芩、龙齿、银屑、栀子仁、羌活(各四分),柴胡、升麻、白藓皮、雷丸(烧令赤)、人参(各三分),细辛(一分半),蛇皮(五寸、炙),石膏(五分),蚱蝉(四枚,去翅、足,炙)

右为末,蜜丸如赤豆大。四、五岁五丸,日再服。大儿十丸。浓煎米饮下,忌生冷、油腻。

疳痢证治[编辑]

保童丸

治小儿、孩子诸色疳,或腹内虚胀,惊、癎,头发立,常咬手指,脊疳,疳劳,臂胫细弱、倚立不得,及鼻下常赤、清涕,流涎不止,舌上生疮,脑疳,口疳,腹上筋脉。

虎睛(半只)、朱砂、麝香(各一钱),牛黄、龙脑、巴豆、芎䓖、桔梗、枳壳、檀香、茯神、人参、当归、羌活、代赭、鹤虱、白术(各半两)

右为细末,下香、砂、巴豆,令匀,錬蜜丸如梧子大。一岁至五岁,毎日一丸。十岁,每日两丸。并空心、米饮下。但稍知孩子病甚,即加药与之孩子未较,你母忌生冷、油腻、灸煿、毒、鱼、大蒜、米醋。

又方

治孩子疳、痢、诸色疳、并一十五种病状。一、腹大;二、皮肤黑黄;三、骨节麤;四、眼赤;五、口赤;六、鼻中生疮;七、头发黄;八、咬指甲;九、爱吃土;十、爱吃甜物;十一、身热;十二、头大;十三、脐凸;十四、项细;十五、靣无光。并宜常服“保童丸”方。

朱砂、牛黄、麝香、蟾酥(各少许),阿魏(二分)

右、先将朱砂于净器中研如粉,入诸药,一时以蒸饼为丸。忌羊血、生冷等。

又方

治孩子疳气,或酿肚胀上筋脉,头大项细,吃物不知足,夜中即起,腹内长鸣。

大黄(一两)、陈橘皮(二两,酸醋二合、浸二日,晒干)、蜣螂(二十个,去翅、足、子,热烧醋安之,以杯盖地上,去火毒,冷,取出炒过)

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毎日空心、熟水下十丸。忌如常。

紫雪圆方

治小儿五疳、兼腹肚虚胀,疳气烦闷、或时燥渴。

大黄、黄连、代赭(各二分),朱砂、麝香(各少许),杏仁(去皮尖、别研)、肉豆蔻、巴豆(去皮、以冷水浸、别研,各一两)

右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毎服空心、米饮汤下一圆。五岁、十岁只可服五丸。临时加减。忌冷水、油腻、炙煿。

朱砂丸

治孩子疳、痢,辨虫颜色、定吉凶。

朱砂(半石莲大)、阿魏(如朱砂大)、蝙蝠血(三、两滴)、蟾酥(少许)

右为细末,和少许口脂调。先以桃柳枝煎汤浴儿后,看小儿大小,以菉豆大填儿脐中,后用纸片向脐中贴之,用青衣盖儿。看虫出来,黄色轻,青黒色重。

青黛散

治孩子鼻流清涕、或鼻下赤痒。

青黛(一钱),芦荟、地龙(各半钱),朱砂(一字匕),瓜蒂(半钱),细辛(一钱),宣连(半钱)

右为细末,和合,吹鼻中,入麝香少许。

保童丸

朱砂、麝香、新蟾酥(各等分)

右研合成剂,合子内盛,丸如麻子大。又于一合子内浸一丸,以箸头点入鼻中,亦名“问命丸”。但孩子病甚,即与吹之,或得七喷,可以治之;五喷即甚;三、两喷即死矣。此不可深著水浸,临时入水亦不畏。

盖脑散

治孩子脑疳、鼻痒、毛发作穂、面色赤。

地榆(炙)、虾蟆(烧,各一分),蜗牛壳(二十一个),青黛、石蜜(各二分),麝香

右为末,吹鼻当有黄水出。忌甜物。

胡黄连丸

治孩子热疳

胡黄连、蟾酥(各等分)

右为末,蜜丸如菉豆大。五岁,熟水送下二丸。

调中丸

治孩子诸疳、或热攻冲心肺,气急,昼夜有汗,日渐羸瘦,不吃乳食。

柴胡、茯苓、人参、木香、桂心、大黄(湿纸里、煨)、枳壳、甘草(炙)、鳖甲(醋炙,各等分)

右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毎岁两丸,至五岁三丸。熟水下。忌如常。

地黄煎方

治孩子疳劳、肺气热欬、四肢渐瘦、心肺干。

生地黄汁(五两),酥、生姜汁、蜜(各一两),鹿角胶(半两)

右,先将地黄汁安锅内,慢火煎,手不住搅。约五六沸下酥,又五六沸下蜜,次下胶,又下姜汁,慢火煎如稀饧㈤,即住火。毎食后,两度共与一匙头。忌毒物。

又方

治孩儿疳蚀口齿,齿龈宣露、臭秽不可近。

葶苈(炒)、梧桐叶(等分)

右为末,以腊月猪脂调,微煎作膏。取柳木筋子绵褁,微微揾药,时烙。

又方

治孩子疳蚀唇鼻,及诸疮。

硫黄、干漆、文蛤

右等分。烧灰,稍烟尽,研为末,入麝子少许。以帛拭疮脓血后,用药干糁之,立效。

又方

治孩子初患诸色痢,及微有疳气。

右,用枳实,不限多少。炒令黒,拗破看、内外相似,为散。空心、米饮下半钱,以岁加减服之。忌如常。

又方

治孩子赤白痢

阿胶、赤石脂、枳壳(麸炒)、龙骨、诃子(炮半熟、去核,各半两),白术

右为末,一岁、二岁空心、米饮下半钱。

又方

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脓、疳靛、日加瘦弱,不吃食,腹痛。

青木香(一分)、黄连(半两)

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一岁以上,空心、熟水下一丸。三岁、五岁服二丸药。性热者,不宜多服。忌生冷。

温脾散

治孩子水泻利,并脾冷、食乳不消,吃你频吐。

附子、干姜、甘草(炮锉各半两),白术(一两)

右为末,空心、米饮下半钱。忌鲜鱼、毒物。

考证[编辑]

㈠第一页后二行、三行,原本“依后方同药治之”,按,后方已佚,谨签出声明。

㈡第二页前一行,“以小艾灸三壮”,原本脱“艾”字‘谨増。

㈢第五页前六行,“灌”字、原本讹“蒲”,谨校正。

㈣第七页前三行,注“生眼”讹“在眼”,谨校正。

㈤十二页前七行,稀饧原本讹“稀锡”,谨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