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顱囟經/卷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脈法[編輯]

凡孩子三歳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若有脈候,即須於一寸取之,不得同大人分寸。其脈候未來,呼之脈來三至,吸之脈來三至,呼吸定息一至,此為無患矣。所言「定息」,呼氣未出、吸氣未入,定息之中又至,此是平和也。若以大人脈五至取之,即差矣。如此七至以上,即為有氣;或脈浮如弓之張弦,此為有風,並可依後方合藥治之㈠。或七至以下,此為冷候,亦宜依後方合藥療之。或診候取平,或忽而不見,沉浮不定,伏益根平者,此為神鬼之病。且合求祟,續宜使藥。或桃柳枝湯浴,煎飲子為使,一兩顆桃心。

孩子脈呼吸十五至以上、三至以下,皆死矣。

病證[編輯]

初生小兒鵝口、撮噤,並是出胎客風着顱、臍,致有此。可以小艾灸三壯㈡及烙之愈。

初生小兒至夜啼者,是有瘀血腹痛,夜乘陰而痛則啼。

初生小兒一月內,乳痢如膠,是母寒氣傷胃所致也。

初生小兒一月內,乳痢如血,是母胷有滯熱所作也。

初生小兒一月內,兩眼赤者,是在胎之時,母喫灸煿、熱麫壅滯,氣入胎中,熏兒腦所致也。

小兒溫熱,皆因從氣熱而搏胃氣。然若下之,平氣即愈,氣虛則生驚而變癎。

小兒驚、癎,一從虛邪、客熱相搏而生。其候當用補飬安和即愈,加以性冷及太過即死。

小兒噦、逆、吐,皆胃氣虛,逆氣客於藏氣而作。當和胃飬氣至如下冷即極。

小兒霍亂、吐逆,皆胃氣與陰陽氣上下交爭而作,當用分和補藥調飬即愈,餘皆死。

小兒客忤無辜,皆因客入所觸及暴露星月。小兒嫩弱,所以此候多惡。

小兒一、眼青揉癢,是肝疳;二、齒焦,是骨疳;三、肉色鼻中乾,是肺疳;四、皮乾肉裂,是筋疳;五、髪焦黃,是血疳;六、舌上生瘡,是心疳;七、愛喫泥土,是脾疳。

孩子肌膚肥實、皮膚白,無故煩渴,此自小妳猛衝損肺,但依後方,內用「甘草人參合飲子」;若氣急、甚胷脹起、鼻連眼下臉青色、呻吟之聲者,此必死之兆,不得與藥。

孩子利如泔、靛者,難效;利如鵝、鴨血者,脾已爛損,不宜與藥。

孩子凡有諸色疾苦,但眼瞼下垂牽,必定死矣。

孩子瘧,皆難效。或發無時,即口噤,咬牙作聲,此必死矣,呼為「瀝瘠疳瘧」,亦名為「鎻腸疳」。

孩子渴喫乳食,夜啼作聲,此即是腹肚痛。

孩子無故搖頭,此是腦頂風。

孩子喫乳食皆出,此是脾冷。

孩子無故肚大、項細、四肢消瘦,筋脈、骨節起,自是小來少乳,嚼食與喫早,成骨熱疳勞。先宜與「保童丸」吃,續與「柴胡鼈甲引子」。(「保童丸」方見「一切疳門」中,「柴胡飲子」方見「行遲門」中。)

孩兒頭面、胷膊肌厚,臂脛細瘦,行走遲者,是小兒抱損。

孩子鼻流清涕、或鼻下赤癢,此是腦中、鼻中疳極,宜用後方。「青黛散」吹鼻、兼傅鼻下赤爛處(方見疳疾吹鼻門中)

以前並診候孩子疾狀。孩子氣脈未調,藏府脆薄,腠理開踈,看脈以時依方用藥。

孩子或夏中熱時,因乳母沐浴多使冷水,妳得冷氣,血脈皆伏,見孩兒氣未定便與妳,使孩子多胃毒、及赤、白兩般惡痢,此乃是妳母之過。凡浴後,可令定息良久,候氣定,揉與之,即全無患。

師巫燒錢,乳毋須預祝之,勿令着水噴兒,皆令驚、熱入心,轉成患害,切細慎之。

凡孩子自生,但任陰陽推移、即毎六十日一度變蒸,此骨節長來。四肢發熱、或不下食乳,遇如此之時,上唇有珠子如粟粒大,此呼為「變蒸珠子」,以後方「退熱飲子」療之,不宜別與方藥。{{*|(《[[幼幼新書》注云:「《[[顱囟經》以六十日為一變,巢氏《[[病源》以三十二日為一變,説有不同,故兼存之。)}}

驚癎癲證治[編輯]

牛黃丸

治小兒胎驚及癎、或心熱。

牛黃、龍齒、馬牙硝、鐵焰粉(各一分)

右為細末,錬蜜丸如梧桐子大。毎日乳食前,熟水調破一丸灌㈢下。令母忌口。

又、牛黃丸

治孩子驚熱入心,擬成癎疾。面色不定、啼哭不出、潮熱無度、不吃乳食、大段眼翻露白、手足逆冷、呼喚不應。

牛黃(研)、大黃、獨活(各一分),琥珀(炙、別研)、升麻、菉豆粉、大麻仁(別研,各半兩)

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熟水下一丸,頓服之,食後再服一丸。至十歳,加金、銀箔各五片,忌煿炙、毒物。

虎睛丸

治孩兒風癎、驚啼不喫乳。

虎睛(一隻),犀角、子芩(各等分),梔子仁、大黃(各十分)

右五味,為細末,鍊蜜丸如梧子大。驚啼不喫妳,乳汁下七丸;風癎,米飲下五丸至七丸。兒小,減丸數。取利為度。忌毒物。若有虛熱,加知母六分。

又、虎睛丸

治小兒、孩子二十四種驚、癎,壯熱、抽掣腳手、嘔吐、夜啼、眼腫。

虎睛(一隻)、犀角、子芩(各等分)、梔子仁、大黃(各十分)

右五味,為細末,鍊蜜丸如梧子大。驚啼不喫妳,乳汁下七丸;風癎,米飲下五丸至七丸。兒小,減丸數。取利為度。忌毒物。若有虛熱,加知母六分。

又、虎睛丸

治小兒、孩子二十四種驚、癎,壯熱、抽掣腳手、嘔吐、夜啼、眼腫。

虎睛(一隻,生用一對),梔子仁、茯苓(各二分),牛黃(少許,生用半兩),人參(一分,生用一兩),鈎藤、大黃(各四分),犀角(末、一分,生用二兩),黃芩(一分,生用一兩),蛇退(七寸、燒灰,生用一分)

右為末,蜜丸如黍米大。空心、熟水下,隨年。丸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妳汁下。亦得生、熟水下。妳母忌一切生冷、油膩、毒物。

廣利方

治孩子驚、癎不知,迷悶、嚼舌仰目。

牛黃(一大豆)

右為細末,研和蜜水服之。

二十二味虎睛丸

治孩子從一歳至大,癲發無時,口出白沫,小便淋瀝不利。

虎睛(一隻,生眼㈣佳,曝乾,酒浸令黃色),真珠、蜂房(各三錢),麻黃(二分、去節),鈎藤(三分),鐵精、防葵、大黃、子芩、龍齒、銀屑、梔子仁、羌活(各四分),柴胡、升麻、白蘚皮、雷丸(燒令赤)、人參(各三分),細辛(一分半),蛇皮(五寸、炙),石膏(五分),蚱蟬(四枚,去翅、足,炙)

右為末,蜜丸如赤豆大。四、五歳五丸,日再服。大兒十丸。濃煎米飲下,忌生冷、油膩。

疳痢證治[編輯]

保童丸

治小兒、孩子諸色疳,或腹內虛脹,驚、癎,頭髪立,常咬手指,脊疳,疳勞,臂脛細弱、倚立不得,及鼻下常赤、清涕,流涎不止,舌上生瘡,腦疳,口疳,腹上筋脈。

虎睛(半隻)、硃砂、麝香(各一錢),牛黃、龍腦、巴豆、芎藭、桔梗、枳殻、檀香、茯神、人參、當歸、羌活、代赭、鶴虱、白朮(各半兩)

右為細末,下香、砂、巴豆,令勻,錬蜜丸如梧子大。一歳至五歳,毎日一丸。十歳,每日兩丸。並空心、米飲下。但稍知孩子病甚,即加藥與之孩子未較,妳母忌生冷、油膩、灸煿、毒、魚、大蒜、米醋。

又方

治孩子疳、痢、諸色疳、並一十五種病狀。一、腹大;二、皮膚黑黃;三、骨節麤;四、眼赤;五、口赤;六、鼻中生瘡;七、頭髪黃;八、咬指甲;九、愛喫土;十、愛喫甜物;十一、身熱;十二、頭大;十三、臍凸;十四、項細;十五、靣無光。並宜常服「保童丸」方。

硃砂、牛黃、麝香、蟾酥(各少許),阿魏(二分)

右、先將硃砂於凈器中研如粉,入諸藥,一時以蒸餅為丸。忌羊血、生冷等。

又方

治孩子疳氣,或釀肚脹上筋脈,頭大項細,喫物不知足,夜中即起,腹內長鳴。

大黃(一兩)、陳橘皮(二兩,酸醋二合、浸二日,曬乾)、蜣蜋(二十箇,去翅、足、子,熱燒醋安之,以盃蓋地上,去火毒,冷,取出炒過)

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毎日空心、熟水下十丸。忌如常。

紫雪圓方

治小兒五疳、兼腹肚虛脹,疳氣煩悶、或時燥渴。

大黃、黃連、代赭(各二分),硃砂、麝香(各少許),杏仁(去皮尖、別研)、肉豆蔻、巴荳(去皮、以冷水浸、別研,各一兩)

右為細末,蜜丸如梧子大。毎服空心、米飲湯下一圓。五歳、十歳只可服五丸。臨時加減。忌冷水、油膩、炙煿。

硃砂丸

治孩子疳、痢,辨蟲顔色、定吉凶。

硃砂(半石蓮大)、阿魏(如硃砂大)、蝙蝠血(三、兩滴)、蟾酥(少許)

右為細末,和少許口脂調。先以桃柳枝煎湯浴兒後,看小兒大小,以菉豆大填兒臍中,後用紙片向臍中貼之,用青衣蓋兒。看蟲出來,黃色輕,青黒色重。

青黛散

治孩子鼻流清涕、或鼻下赤癢。

青黛(一錢),蘆薈、地龍(各半錢),硃砂(一字匕),瓜蔕(半錢),細辛(一錢),宣連(半錢)

右為細末,和合,吹鼻中,入麝香少許。

保童丸

硃砂、麝香、新蟾酥(各等分)

右研合成劑,合子內盛,丸如麻子大。又於一合子內浸一丸,以筯頭點入鼻中,亦名「問命丸」。但孩子病甚,即與吹之,或得七噴,可以治之;五噴即甚;三、兩噴即死矣。此不可深著水浸,臨時入水亦不畏。

蓋腦散

治孩子腦疳、鼻癢、毛髪作穂、面色赤。

地榆(炙)、蝦蟆(燒,各一分),蝸牛殻(二十一箇),青黛、石蜜(各二分),麝香

右為末,吹鼻當有黃水出。忌甜物。

胡黃連丸

治孩子熱疳

胡黃連、蟾酥(各等分)

右為末,蜜丸如菉豆大。五歳,熟水送下二丸。

調中丸

治孩子諸疳、或熱攻衝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羸瘦,不吃乳食。

柴胡、茯苓、人參、木香、桂心、大黃(濕紙裏、煨)、枳殻、甘草(炙)、鱉甲(醋炙,各等分)

右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毎歳兩丸,至五歳三丸。熟水下。忌如常。

地黃煎方

治孩子疳勞、肺氣熱欬、四肢漸瘦、心肺乾。

生地黃汁(五兩),酥、生薑汁、蜜(各一兩),鹿角膠(半兩)

右,先將地黃汁安鍋內,慢火煎,手不住攪。約五六沸下酥,又五六沸下蜜,次下膠,又下薑汁,慢火煎如稀餳㈤,即住火。毎食後,兩度共與一匙頭。忌毒物。

又方

治孩兒疳蝕口齒,齒齦宣露、臭穢不可近。

葶藶(炒)、梧桐葉(等分)

右為末,以臘月豬脂調,微煎作膏。取柳木筋子綿褁,微微搵藥,時烙。

又方

治孩子疳蝕脣鼻,及諸瘡。

硫黃、乾漆、文蛤

右等分。燒灰,稍煙盡,研為末,入麝子少許。以帛拭瘡膿血後,用藥乾糝之,立效。

又方

治孩子初患諸色痢,及微有疳氣。

右,用枳實,不限多少。炒令黒,拗破看、內外相似,為散。空心、米飲下半錢,以歳加減服之。忌如常。

又方

治孩子赤白痢

阿膠、赤石脂、枳殻(麩炒)、龍骨、訶子(炮半熟、去核,各半兩),白朮

右為末,一歳、二歳空心、米飲下半錢。

又方

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膿、疳靛、日加瘦弱,不喫食,腹痛。

青木香(一分)、黃連(半兩)

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一歳以上,空心、熟水下一丸。三歳、五歳服二丸藥。性熱者,不宜多服。忌生冷。

溫脾散

治孩子水瀉利,並脾冷、食乳不消,喫妳頻吐。

附子、乾薑、甘草(炮剉各半兩),白朮(一兩)

右為末,空心、米飲下半錢。忌鮮魚、毒物。

考證[編輯]

㈠第一頁後二行、三行,原本「依後方同藥治之」,按,後方已佚,謹簽出聲明。

㈡第二頁前一行,「以小艾灸三壯」,原本脫「艾」字『謹増。

㈢第五頁前六行,「灌」字、原本訛「蒲」,謹校正。

㈣第七頁前三行,注「生眼」訛「在眼」,謹校正。

㈤十二頁前七行,稀餳原本訛「稀錫」,謹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