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5年澄迈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下,我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稳定、促改革、保生态、防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我县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过去一年,是逆势上扬奋发有为的一年。我们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两次强台风袭击的严重影响,经济保持较快稳定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5.89亿元,增长11%,增速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3.71亿元,增长12.8%,总量居全省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2亿元,增长14.7%。全口径财政总收入57.38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20亿元台阶,增长10.8%;在2013年度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居第29位。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亿元。农业实现大灾之年不减产,增加值突破60亿元。工业克服电力短缺等困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对GDP贡献率达46.3%。

过去一年,是深化改革扬帆起步的一年。我们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密集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小Ⅰ、小Ⅱ型水库收归县统一管理,税收推行“先办后审”,实施“单独两孩”与“双证”同时发放,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镇级统计改革试点,下放镇级学校、卫生院管理权限等等重要改革事项均已完成。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县新登记注册企业527家,新增注册资本41.3亿元,分别增长40.2%和91.1%。

过去一年,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年。我们坚持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动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8.3:47.9:23.8调整为26.9:47.3:25.8,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成为增长新动力。国地税收入突破30亿元,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6.6%,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在海南生态软件园文化创意产业拉动下,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过去一年,是城乡发展社会稳定的一年。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积极稳妥推进撤县设市工作,走“就地城镇化”之路,城镇化率44.1%,提高1.18个百分点。累计投入2.54亿元,基本建成三条“美丽乡村”带。在省下达5条县道砂土路改造任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改造7条县道砂土路共94.56公里,县道砂土路全部改造完成。新建农村公路153.43公里,累计硬化里程1100公里,全县93%以上人口享受到硬化水泥路的便利。社会综合治理得到加强,荣获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县,较好地完成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禁毒等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是情系民生福祉稳增的一年。我们坚持富民为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全年民生支出31.25亿元,增长21.5%,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4 %。省委、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和县委、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4元,增长9.2%,收入水平居全省第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10688元,增长12.6%,收入水平居全省第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0.55亿元,比年初增长9.7%。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补贴91项共计2.22亿元。全年综合食品价格指数、蔬菜价格指数、肉类价格指数全省下降幅度最大,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劳动力输出人数均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一是作为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个试点单位之一,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71项,减幅达43.4%,网上审批率达60%以上。二是推进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前置审批从180项减少为12项。三是财政改革继续深化。财政转移支付与居民收入增幅、生态环境保护等挂钩,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部门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公开。成立财政评审中心,依法依规对政府性投资进行审核,共核减财政资金6145.23万元。四是全面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成立了11个食药监所,建立了县、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实现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五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县药品零差价销售让利群众922.58万元。六是推进教育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各镇、农场与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权责”相统一的管理体制。此外,农村金融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殡葬改革、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二)突出转型发展,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投入8.66亿元做好“三农”工作,增长43.6%。一是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扶持力度。投入 1520万元,提高橡胶、槟榔、福山咖啡、澄迈福橙、无籽蜜柚、桥头地瓜等种植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二是加快“四化四县”建设。推进瑞今畜产品加工园、藻花香畜禽生态园等建设,连续15年全县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新增面积1.2万亩,达18万亩。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制定咖啡、福橙、地瓜、福牛等农产品生产技术地方标准30项,建成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88个。建设常年蔬菜设施大棚107.58亩。85%以上的农产品做到有标识可追溯。三是扩大商标富农工作成果。新增注册商标174件,其中农业商标68件,累计注册农业商标826件。成功举办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福牛成为我国牛业知名品牌。福山咖啡、无核荔枝、澄迈福橙进入国宴,新华达白莲鹅、藻花香猪获无公害产地认证,澄迈成为全省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最多的市县,全省农业品牌推进会在我县召开,获省政府品牌农业发展奖励731万元。四是培育海南鼎盛祥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新增62家,累计达905家。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4亿元,高标准建设罗驿洋、大东洋、国际洋,面积共2.48万亩。

进一步增强新型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强对生产要素的协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1项,对低能耗、产值高、效益好的重点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12家中小企业获得300万元县级专项资金扶持。二是大力发展“两低一无”工业。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达22家。老城开发区入围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开发区,升格国家级开发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44亿元,居全省第三。三是加大对海南生态软件园在融资贷款、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腾讯正式落户,共吸引巴别时代、动网先锋等352家互联网企业签约入驻,目前,共有印度NIIT、腾讯、中软、东软等752家IT企业入驻,比上年翻了一番;全年完成总产值131亿元,增长40.4%,平均每亩年产值达3119万元,成为全省单位亩产值最高的园区。

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一是旅游新业态发展加快。红树林生态公园、万福长寿药师塔建成迎客。4家农家乐被评定为三椰级海南省乡村旅游点。全省率先开展游海南母亲河、世界长寿江体验活动,被评为2014年广东人最喜爱的“最佳自驾游目的地”。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增长23.8%,旅游收入增长25.6%。二是商贸业发展提速。马村港被国家列入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全年吞吐量达908.03万吨。海南中油深南LNG储备库项目试运行,澄迈首家村镇银行—长江村镇银行开业运营,海南省贵金属交易中心和海南股权交易中心落户澄迈。三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编制完成《澄迈县康复、康体、养生产业规划》,熙康健康管理中心、一龄国际医疗、富力红树湾医院等健康机构建成使用,海南健康管理研修学院落户澄迈。四是房地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在世界长寿之乡、生态养老产业拉动下,房地产完成投资115.52亿元,增长20.1%;商品房销售均价达6074元/平方米,房地产销售面积88.83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三。

(三)突出项目建设,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紧紧抓住扩投资、上项目这个牛鼻子,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出台了《澄迈县省、县重点项目推进的保障措施》,开展了“集中解决问题月”活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130个省、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4.91亿元,增长12.9%。其中,3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5.2%,增长14.3%。椰树矿泉水、马村港区扩建二期等15个项目竣工,海南生态软件园、盈滨海湾大桥等62个项目加快推进。

(四)突出园区建设,园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园融合发展。老城开发区投入24.23亿元,建成南一环路东段、欣龙南路等4条道路,新增通车里程9.8公里;建成软件园双回路配电工程、马村110千伏变电站和盈滨半岛、马村港10千伏电缆入地工程。第三时间商业街建成开业。新增企业474家,累计达1317家。全区实现企业总产值570.52亿元,增长16.1%;完成生产总值123.11亿元,增长10.7%。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福山杯国际咖啡师冠军赛等,全年接待游客131.47万人次,增长24%;实现旅游收入3.93亿元,增长25.9%。金马现代物流中心投入9.8亿元,推进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项目17个,储备项目45个,动工建设林安商贸物流城等8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实现产值10.61亿元。琼台全面战略交流合作基地以农业项目招商为抓手,推进琼台农业交流,引进台湾优良新品种,聘请台湾农业专家指导福橙、无籽蜜柚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台湾风情小镇累计完成投资5.58亿元,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全县园区实现GDP128.69亿元,占全县GDP的57.4%,增长9.3%,对全县GDP增长贡献率达47.4%,四大园区成为澄迈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五)突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完成了全县各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初步规划方案,以及147个行政村、763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规划全覆盖。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成果。48个县镇两级“美丽乡村”成为旅游新亮点,接待旅客95.16万人次,美朗村被评为海南十大最美乡村,大美村等9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罗驿村、向阳村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三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开通福山至大丰农村公交线路。完成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入1145万元,新建和巩固文明生态村59个。163个村邮站建成投入运营。金江、老城新铺设污水管道106公里。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2宗,受益人口1.34万人。提前完成小Ⅰ型、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四是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投入近亿元,建成6座垃圾中转站,12座垃圾收集站。新建200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创建7个省级卫生村。新建垃圾屋405座,覆盖全县自然村,购置运输车197辆,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2%。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镇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得到初步改观。

(六)突出生态保护,生态现代化建设强力推进

以生态现代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GDP占全县GDP的比例超70%。单位GDP能耗为0.513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0.9%,完成“十二五”节能任务目标的95.4%,超序时进度15.4个百分点,在2013年度节能目标评价考核中总分全省第一。提升金江污水处理厂和老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水平,污水处理率达66.5%。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耗氧量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之内。被列入全国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神州新能源车用沼气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养殖小区沼气7个,大中型沼气工程5座、服务网点2个,实现户用沼气镇级全覆盖,沼气使用率达到94%以上。继续实施“绿化宝岛”行动,绿化造林5000亩。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分别被确定为第一批、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11月28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8家央媒集中立体宣传澄迈生态现代化建设经验,澄迈绿色崛起生动实践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扛起了“绿色崛起”的澄迈担当。

(七)突出民生优先,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提高保障水平。新农合参合率达99.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5%。建成保障性住房208套,改造土坯房4518户,竣工3708户,为990户住房困难群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37.78万元。建成瑞溪敬老院、黄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金江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增加床位230张。提高了农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等保障标准,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7172.24万元,为低收入群体发放物价补贴136.18万元,发放长寿补贴2236.88万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500人。

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72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50人,劳动力输出1.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4%,控制在省规定的4%以内。申请注册澄迈保安员、服务员、咖啡师、高尔夫球童等四个就业品牌商标。在老城开发区、广州和深圳三地设立“澄迈务工人员服务站”。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稳步提高。一是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投入10.36亿元发展教育事业,增长12.9%。澄迈中学被评为“省一级甲等学校”,加乐中心学校、思源实验学校等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均取得了零的突破。还创建了25所县级规范化学校。扩建县职校,办学规模扩大到5000个学位。全省率先实行学校集中配送餐试点。与省教育厅和海南生态智慧新城合作共建海南教育创新示范区。曾维奋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给艰苦边远的地区教师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二是卫生服务能力增强。为3个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0间,达标率86.4%。实现村卫生室信息化全覆盖。三是巩固和扩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农村文化活动室115间,“冼夫人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火山岩古村落申遗工作稳步推进。由澄迈县歌舞团参与创作和演出的话剧《牛开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并在全省巡演,获得好评。

(八)突出和谐稳定,社会治理纵深推进

加强城镇管理。开展“科学管理年”活动,以老城镇为试点,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力度。大力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影响县城交通和环境卫生的乱摆乱停、占道经营等现象得到改善。改变管理体制,将县城、老城共297.91万平方米的环卫作业服务、公共绿化养护工作实行外包管理。绿化改造县城文化北路西一巷至西六巷,县城、老城卫生面貌明显改观。

严格资源监管。开展国土资源、海域岸线等五个领域的专项整治,处置“批而未用”土地1.8万亩。做好西环高铁澄迈段征地拆迁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3个水土保持工程,治理面积10平方公里。加大打击非法采砂力度,出台了《澄迈县海域岸线和填海造地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

狠抓社会治理。坚持开展“大接访”和网上信访,开展县领导包案解决信访积案活动,解决信访积案22宗。推进平安澄迈建设,大力开展“打黑除恶”、打击毒品犯罪、“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连续八年荣获“全省禁毒优秀市县”称号。建成15个镇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提升镇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全年实现食品药品事故零发生。进一步加强质量兴县工作,在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荣获第一名。较好地完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连续六年被评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县。加强依法行政,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此外,加强国防动员和战备力量建设,民兵预备役建设、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有新的进步,被评为“第九届全省双拥模范县”。统计、审计、史志、档案、民族宗教、法制、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口岸、对台、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九)突出抗风救灾,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面对两次历史罕见的强台风的袭击,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奋起抗击,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现了无人员死亡、无人员失踪、无疫情发生、无次生灾害发生等“四无”目标,投入1.98亿元开展灾后重建,在全省受灾市县中率先恢复了供电、供水、通信、交通等。全省率先开展农房保险试点,目前,损毁房屋已全部修复,水毁基础设施修复进展顺利,工业、农业、渔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全省最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抗风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了重大胜利。

(十)突出转变作风,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加强政府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成了立言立改32个事项和8个方面13个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专项整治任务,建立健全43个规章制度,扎紧制度笼子,有力促进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反对“四风”,清退超标准办公用房5126平方米,盘活财政存量资金4.86亿元,压缩行政经费4500万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主动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71件、政协提案104件,办复率达100%。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废止规范性文件54件。完成吃空饷清理、编制实名制工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中名列前茅。对“不干事、不担事”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设立了全县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65宗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金额4.68亿元。开展涉农资金、土地出让金等审计,完成审计项目68个,共查处违规资金1205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3.43亿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49宗,给予政纪处分27人。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活动,对五个类别倒数3名的16家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集体约谈,进一步促进政风行风的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县经济“稳”的基础得到巩固,“进”的态势持续向好,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县上下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干部、驻澄各单位、农垦系统干部职工和驻澄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澄迈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困难检验了我们的应对能力,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不够。农业品牌虽有特色但规模小,农产品深加工层级浅,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第三产业占比依然偏低,经济下行对房地产稳定发展带来的影响加大。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要素成本上升,电力、天然气等资源紧缺的矛盾不断凸显。全县新建投产并纳入规上统计的工业企业数量偏少,规模不大。三是投资增速放缓。受征地成本加大、社会投资观望等因素影响,工业投资低迷,大项目少,从总量上制约工业规模的扩张潜力。四是改善民生任务重,教育、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镇村环境卫生治理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乱搭乱建没有根本改变,城乡综合治理水平不高。五是影响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六是不作为、不担责、为政不廉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干部队伍作风、政府工作效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以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为总方略,坚持“三县一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县,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生态、惠民生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力争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争取年内实现撤县设市和老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本着能好则好、能快则快的原则,聚力打造澄迈发展升级版,努力实现九大升级。

(一)加快各项改革,推进发展动力升级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幅减少前置审批;研究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成50%村(居)委会便民服务站,推出便民服务新举措。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继续取消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逐步构建经营主体诚信经营体系,实现注册登记、许可审批和后续监管无缝衔接。三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完善县人民医院改革的基础上,启动县中医院改革。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预算公开和国库资金管理,使财政收入规范有据、支出公开透明。做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发挥财政收支的激励保障作用,进一步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履盖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结转结余资金使用效率。扩大“营改增”范围,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采购实现全流程电子化。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五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加快农副产品销售单位转变为贸易单位工作,启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六是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七是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建成县级公墓澄迈县仙归园公墓。八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此外,继续深化农垦改革、教育卫生、户籍改革、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林权制度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其他各项改革。

(二)进一步优化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提高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开发等产业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二是进一步扩大工业投资,动工建设浪潮海南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前邦绿色建筑集成等项目。以海南生态软件园为平台,深化与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在腾讯创业基地(海南)项目落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腾讯互动娱乐创新基地落户。加快游戏产业的发展,把澄迈打造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的新高地。三是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实施小微企业提升工程,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做好电力、天然气等生产要素协调,积极争取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紧抓国家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机遇,以海南省贵金属交易中心和海南股权交易中心为平台,积极探索国资合作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互联网金融机动灵活的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

坚持以品牌为引领做优做精特色农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安排财政资金402.4万元用于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发挥热带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品牌农业,加快推进福橙种植示范园、福山咖啡种植示范园、沉香种植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抓好菜篮子基地建设。实施生猪、福牛、白莲鹅、新吴鸭、藻花香猪、永发黑山羊、山柚油等产业增收项目。培育大富琼脂加工厂、翔泰渔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壮大水产品加工业和加强引导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持续推进商标富农工程和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注册农业品牌50个以上,可追溯率达88%以上,争创国家农产品安全县。高标准建设罗浮洋、福隆洋、参军洋等5个田洋。

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拓展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和盈滨半岛度假区4A级旅游景区、红树林生态公园和台湾风情小镇3A级旅游景区创建与申报工作。促进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养生旅游、南渡江两岸生态旅游等旅游业态,举办全球CEO俱乐部年会,延长游客在澄迈逗留时间,提高旅游综合消费,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6亿元。二是进一步夯实金马现代物流中心发展基础。启动电力、天然气管道改迁和景观水系建设工程,建成七号路和四号路,加快二号路、一横路、中横路建设;推进林安商贸物流园等8个项目建设,动工建设金马粮食物流园等10个项目。三是加大房地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的思路,瞄准重点市场,逐步消化保有量。优化房地产投资结构,增加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降低普通商品住房开发比例,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推进园区经济升级

老城开发区要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体系,各项指标要提质增效,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争取引进项目20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200亿元以上;金马现代物流中心要依托国家枢纽港马村港、海口综合保税区的区位优势,力争在国家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产生经济效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实现产值12亿元;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设立国家咖啡口岸,打造全省首个以自驾车为主的离岛免税购物中心,力争旅游人数突破150万人次;琼台全面战略交流合作基地要积极申请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在深化琼台农业交流合作中有更大的作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

(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核心竞争力升级

一是集中力量做优做大海南生态软件园。把握好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软件园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省有关部门政策资金的支持,形成促进互联网、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集中财力、人力,加快推进青年创业街区、中国游戏数码港、中印IT知识教育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中印IT知识园道路、管网等,不断完善园区的基本生活配套设施,使其能吸引并能留住人才。帮助软件园进行策划,点对点招商,把国内外的好项目、好企业、领军人才、领军团队引进来。以“任何批件不能耽误”的跟踪服务精神,全力推进软件园建设,力促软件信息产业提速,力争不低于30%的增速,实现收入150亿元,使其早日成为海南的“中关村”,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力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力争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物流产业园区、华夏文化产业园以及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三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紧紧围绕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的两大国家定位,建设中海油南海后勤服务基地,中油深南LNG储备库码头上半年投产。成立丝绸之路(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澄迈为中心,促进内地沿海城市与东南亚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大宗商品往来,促进临港物流业的发展。加快海洋渔业发展,池塘标准化改造1300亩。推进马村港建设,做好新兴港、玉包港、林诗港改造前期工作。四是依托世界长寿之乡品牌,向健康养老产业发力挖金。深度挖掘富硒、生态、休闲等长寿元素,加强招商引资,兴办档次高、服务优、管理精的医疗、养生、康复、美体产业,加快推进海南颐仁医院和养老基地等项目建设,用足用好中央赋予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优惠政策,加快我县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五是挖掘农村市场消费能力。继续推进“新网工程”,完善市场网络及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新建并提升金江、文儒等2家农贸市场,加大房地产、农产品、旅游等宣传促销力度,创新促销方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五)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发展增量升级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经济要发展,关键靠项目。要结合“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库建设,以“亩产综合效益”的优劣比较优选项目,在坚持生态立县的前提下,谋划储备一批支撑澄迈五年乃至十年以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今年精心组织实施好178个省、县重点项目(其中,省重点项目44个),年度计划总投资240亿元。开工建设南方电网与海南电网第二回联网工程、马村港三期扩建工程等 106个项目。加快推进金马现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台湾风情小镇等37个项目,确保西环高铁老城站、福山站及配套设施、盈滨海湾大桥等35个项目竣工。

创新项目建设机制。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充分利用地债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试行政府投资与社会资金合作的PPP模式,破解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优化投资结构,依法依规严格集约节约用地,妥善解决项目土地、林地、用海指标、环评以及征地搬迁等问题,加大土地储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改进政府督查问责机制,严格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发展升级。

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多规衔接”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澄迈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老城片区总规修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等;完成澄迈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四个风情小镇整体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确保澄迈县海洋功能区划编制通过省政府审批。

建设中心城镇。县城围绕建设“金江娱乐之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建成金马大道环形交通岛及雕塑项目、县灯光球场;推进县城亲民广场、市民服务中心、信访中心、行政中心大道、金山寺二期工程建设,做好“四厂”、国地税、琼剧团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治理,巩固和扩大省级卫生县城建设成果,加大县城区道路乱停乱放专项整治力度,下大力气解决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城市内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镇墟及农村建设管理。推进福山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建设,扶持永发、瑞溪、桥头等启动特色风情镇建设,将瑞溪镇打造成为美食风情小镇,启动加乐、文儒、中兴、仁兴等南部四镇商业一条街建设和大丰镇东南亚商业文化一条街建设。力争完成18个镇墟立面改造。加强通讯网络建设,力争利用最短时间实现通讯网络全县覆盖。

建设美丽乡村。整合涉农资金,做精做美三条“美丽乡村带”、提升19个县级美丽乡村,新建22个镇级美丽乡村。建成福桥线“美丽乡村”自行车绿道。把农业生产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发展九品莲花、石斛、福橙、咖啡等种植,打造有特色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推进“就地城镇化”。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开工建设金马西路北段市政工程,金江镇人民东路、公园南路、金龙路市政工程,金马五横路,隆大线美向至大丰段公路,老马线改建工程,快速干道改建工程,海屯高速美向出口至东兴墟主街道改建等项目;推进长安路、太平路、山口路等3条县城出口路和金永线、屯大线、金和线等3条城乡结合部出口路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文儒至仁兴公路建设;做好椰海大道连接线、县城二环路前期工作。完成西线高速三林出口至福山油田、盐丁村农村公路等项目建设。二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建设骨干水源开发利用工程3个;启动金安农场白岸村防洪堤、包岸港、圣目洋及桥头海岸防潮堤前期工作;争取资金实施大型灌区配套建设和节水改造工程1宗,兴建南渡江下游二期防洪堤;实施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做好迈湾水库前期工作。三是构建城乡一体交通网络。开通西达农场至和岭农场、金江至福山、金江至桥头玉包、海南生态软件园至海口国兴大润发等公交线路。

(七)巩固和扩大生态现代化建设成果,推进宜居环境升级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继续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抓好台风损毁林地的生态修复,打造候臣、昌樘、效古等“绿化宝岛”行动样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3000亩。大力发展沉香、花梨等乡土树种,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中国沉香之乡。

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力度,严查破坏环境违法行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7%。建成金江、福山、桥头、永发等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项目,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建设大型沼气1个、养殖小区沼气5个、联户沼气15个、沼气服务网点2个。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按照“压减存量能耗、严控新增能耗”的原则,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建成金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并投入使用,完成华能海口电厂脱硝改造,推进金江和老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入户建设。实现单位GDP能耗为0.5104吨标准煤/万元,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八)以“8+2”民生工程为载体,推进群众幸福指数升级

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示范县,加大保安、酒店服务员、咖啡师、高尔夫球童等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确保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进一步打响就业品牌,做强打工经济。

继续完善保障体系。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额度。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扩大参保面,重点做好农垦系统停保断保人员、服务行业、建筑行业、高风险企业就业人员参保工作,提高参保缴费率。

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海南教育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教师、校长管理,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完成县一小搬迁工程。

提升公共文化卫生服务水平。建设区域性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通澄迈县移动图书馆,每个镇至少建设1家老爸文化茶亭。做好火山岩古村落申遗和14个古村落申报国家传统村落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加大全民健身投入,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启动县中医院搬迁工作,完成“三所”合一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办好十五件民生实事。一是建设农村公路152公里,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硬化公路。二是新建公租房400套、建成公租房336套、限价商品房136套,改造农村危房2300户。三是创建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35所县级规范化学校、30所县级标准化学校;改善贫困边远地区教师教学和生活条件。四是建设10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19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五是确保3600人脱贫。六是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140元。七是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50座农村大舞台,50个农村篮(排)球场。八是为全县3200对计划怀孕夫妇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8772名中学生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服务。九是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460件以上。十是改造建设太平卫生院,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十一是对全县农民小额贷款按不低于5%的贴息率给予财政贴息。十二是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在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设置农药残留免费检测点。十三是建设新吴敬老院、金江镇塘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增30个床位。十四是新建文明生态村36个,巩固建设文明生态村10个。十五是继续做好农村学校集中配餐试点工作。

    (九)深化平安、法治澄迈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升级

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增强城乡社区的服务功能,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深化平安澄迈建设,加快构建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智慧型安全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缉枪治爆、禁赌禁毒和“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加强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校车校舍、消防安全、油气管线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耕地保护。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坚决打击生产有害食品药品黑窝点。推进质量兴县,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完成省计生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的管理和服务,维护老年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口岸和防空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地震、法制、气象、统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等工作。

各位代表!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是今年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要求,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研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为澄迈又好又快发展描绘更加宏伟的蓝图。

三、努力建设法治高效廉洁政府

新常态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一是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二是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依法解决土地纠纷、房屋拆迁、资源开发、劳资关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在食品药品安全、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违法建筑、土地环保等领域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六五”普法。五是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纠错问责机制。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健全改进作风的常态化机制,坚决抵制“四风”,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求真务实之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切实减少事务性活动,真正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促增长上,把功夫下在出实招、办实事上。大兴为民服务之风,把更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创优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建立干部管理激励机制。加大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民生工作的督查力度,继续整治“不干事、不担事”和“庸懒散奢贪”、“吃拿卡要拖”等影响澄迈投资环境的现象,加大对不作为、不履职、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违法建筑、办事效率低等行为的问责力度。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规定,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集中有限的财力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做到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

    强化反腐倡廉建设。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廉洁高效落实省委省政府、县委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干净施政。健全反腐倡廉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完成一般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土资源交易等行为。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各位代表!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机遇催生新发展。让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正能量,咬定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不错过,狠抓落实不懈怠,在深化改革和新常态发展大潮中赢得先机,开创澄迈升级发展新篇章!

词汇解释及说明:

1、“三县一地”:生态现代化建设县、新型工业县、休闲低碳旅游县、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2、“四个全面”: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4、GDP:生产总值的简称。

5、“四化四县”: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农业生态现代化建设示范县、有标识可追溯农产品示范县、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县、中国富硒产业经济示范县。

6、“双证”同时发放政策:指结婚证、准生证同时发放。

7、“两低一无”工业:指低能耗、低排放、无污染的工业。

8、“8+2”民生工程:“8”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就业、文体、电信、金融8个方面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即富民增收工程和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

9、“多规衔接”:指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的相互融合,融合到一张可以明确边界线的市县域图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的这些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

10、四大园区:老城经济开发区、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琼台全面战略合作基地、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

11、三条“美丽乡村”带:第一条是福山至桥头带,主要村庄为:福山镇境内的向阳村、侯臣村、敦茶村、白堂村、永边村和桥头镇境内的国泰村等;第二条是老城至白莲带,主要村庄为:老城镇的罗驿村、沙吉村、美文村等;第三条是永发至美亭带,主要村庄为永发镇的南轩村和金江镇的美朗村、杨坤村、大美村等。

12、税收“先办后审”:指纳税人依法办理涉税事项时,除少数事项遵循先行审批外,其它事项只要纳税人信用良好,并符合办理条件,办税窗口先行办理,事后再进行申报资料和实际调查结果的对比核查,并最终确定审核意见。对因纳税人提供虚假或错误资料而未通过审核的,进行事后追究。

13、先照后证:指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有关许可证。

14、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指同一住所可以作为多个市场主体的住所办理登记。“一照多址”指企业在其住所地县(含县级市、区)域内增设不需要前置许可的经营场所,可以向所在地县工商登记机关申请备案。

15、“单独两孩”政策: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申请生育第二胎。

16、“四厂”:即原金江糖厂、农机一厂、水泥厂、印刷厂等四家破产、改制企业。

17、“三所”:即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皮肤性病防治所。

18、新网工程:是“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简称。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